四年级下册美术教案及反思-第11课

合集下载

四年级美术下册教案-第11课走进春天-人教版

四年级美术下册教案-第11课走进春天-人教版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些春天的画作,分析画家是如何运用色彩和技法表现春天景象的。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春天色彩的搭配和水彩画技法的运用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示范和讲解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春天相关的主题,如春天的植物、动物或活动。
二、核心素养目标
四年级美术下册教案-第11课走进春天-人教版。本节课核心素养目标为:1.培养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通过观察春天的色彩和景物,提高对自然美的感知和欣赏;2.增强学生的艺术表现力,运用水彩画技法创作春天主题画作,展现春天的氛围和情感;3.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鼓励学生在创作过程中独立思考,尝试运用不同的绘画手法和色彩搭配;4.培养学生的文化理解,结合春天的习俗和民间故事,使学生在绘画中体会春天所蕴含的文化内涵。通过实现这些核心素养目标,帮助学生全面提升美术学科素养,为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2)细节描绘:在描绘春天景物时,学生容易忽视细节,使画作缺乏生动感。举例:指导学生关注树叶的纹理、花朵的形状等,通过细节描绘展现春天的生机。
(3)水彩画技法掌握:水彩画技法具有一定的难度,学生可能难以掌握。举例:教师可分步骤教授水彩画技法,让学生反复练习,逐步掌握并运用到画作中。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走进春天》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春天的时候,有没有仔细观察过身边景色的变化?”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春天的奥秘。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春天的基本特点和色彩。春天是大自然生机勃勃的季节,万物复苏,色彩斑斓。了解春天的色彩和特点是创作春天画作的基础。

人美版四年级下册美术第11课《认识中国画》教案

人美版四年级下册美术第11课《认识中国画》教案

人美版四年级下册美术第11课
《认识中国画》教案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让学生了解国画;
技能目标:能创作简单的国画;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兴趣,激起学生对生活的热爱;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
教学难点:提升学生的美术创作能力;
三、教学准备:
老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创作国画的工具、材料;
四、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见过国画吗?你们了解国画吗?
师:下面就让我们学习今天的内容(板书)《认识中国画》;
二、作品鉴赏:
师:课件出示作品《荷花》的图片,请同学们认真观看后结合课文内容说一说,这个作品有什么特点?它的创作步骤是什么?
生:认真观看后,结合课文内容积极讨论;
师:巡视指导;
师:大家观察的很到位,说明大家是十分具有观察能力的小朋友;
三、实践展示:
师:现在请同学们根据刚才观察的情景,结合课文内容,用你手中的工具和材料画一张你喜欢的国画;
师:然后到讲台上进行作品展示;
生:认真进行创作;
师:巡视指导,并指出需要改进的地方;
生:积极举手上台进行作品展示;
师:对学生作品进行必要的点评。

四年级下册美术教案-第11课认识中国画人美版

四年级下册美术教案-第11课认识中国画人美版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中国画的起源、发展、特点以及基本技法。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我们也加深了对中国画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欣赏和创作中国画。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五、教学反思
在上完《认识中国画》这节课后,我进行了深入的思考。首先,我发现学生们对中国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们在课堂上积极参与,认真聆听,这让我感到很欣慰。然而,我也意识到在教学中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我在今后的教学中加以改进。
在导入环节,我尝试通过提问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但可能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题设置得还不够贴近学生的生活,导致部分学生未能充分参与到课堂讨论中。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更加注意问题的设置,力求让每位学生都能产生共鸣。
-绘画工具和材料:介绍毛笔、宣纸、墨、颜料等基本工具和材料,讲解其特点和用法,以便学生能够熟练掌握;
-基本技法:详细讲解勾勒、皴擦、点厾等基本技法,并通过示范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和掌握;
-欣赏和分析作品:挑选经典的中国画作品,引导学生从构图、用笔、用墨等方面进行分析,提高审美鉴赏能力。
2.教学难点
a.中国画技法的灵活运用;
注意:此处内容仅为符合要求的回答示例,实际教案撰写时可根据具体情况调整。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a.中国画的起源、发展及其特点;
b.中国画的绘画工具和材料的使用;
c.掌握中国画的基本技法,如勾勒、皴擦、点厾等;
d.欣赏和分析中国画作品,培养审美鉴赏能力。
举例解释:
-中国画的起源、发展及其特点:通过讲解中国画的历史,使学生了解其演变过程,强调中国画的独特艺术魅力,如写意、工笔、水墨等;

人教版美术四年级下册《第11课 走进春天》教学设计1

人教版美术四年级下册《第11课 走进春天》教学设计1

人教版美术四年级下册《第11课走进春天》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第11课走进春天》是人教版美术四年级下册的教学内容。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通过观察春天的自然景物,运用绘画和手工制作等表现手法,表达对春天的感受和理解。

教材中提供了丰富的春天景物的图片和素材,以及一些绘画和手工制作的基本技巧和方法。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对春天的景物有一定的认识和了解。

他们在之前的美术学习中,已经掌握了一些基本的绘画和手工制作技巧,如勾画、涂色、剪纸等。

但在春天的表现上,可能还存在一些困难,如春天的特点表现、色彩搭配等。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观察春天的景物,培养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

2.引导学生运用绘画和手工制作等表现手法,表达对春天的感受和理解。

3.培养学生春天的审美情趣,提高审美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观察春天的景物特点,运用绘画和手工制作表现春天的美。

2.教学难点:如何表现春天的特点,色彩搭配,构图设计。

五. 教学方法1.观察法:让学生观察春天的景物,培养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

2.实践法:引导学生运用绘画和手工制作等表现手法,实践春天的表现。

3.引导法: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春天的特点,解决问题的方法。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春天的图片、绘画和手工制作的材料和工具。

2.学具准备:学生绘画和手工制作的材料和工具。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春天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观察春天的景物,引发学生对春天的兴趣和好奇心。

2.呈现(10分钟)展示一些春天的绘画和手工作品,让学生欣赏和分析,了解春天的特点和表现手法。

3.操练(10分钟)教师示范春天的绘画和手工制作技巧,学生跟随教师一起实践,体验春天的表现。

4.巩固(10分钟)学生独立完成一幅春天的绘画或手工作品,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学生解决遇到的问题。

5.拓展(10分钟)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进行评价和交流,分享创作的喜悦和收获。

【以点带面】四年级下册美术教案第11课——认识中国画

【以点带面】四年级下册美术教案第11课——认识中国画

以点带面——认识中国画我很高兴能为大家介绍四年级下册美术教案第11课——认识中国画。

本课是在四年级学习美术课程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

在这一课中,我们将 explroe 中国画,你会学习有关中国画的历史、种类、特点和技巧,以及如何应用这些知识在你自己的创作中。

一、学习中国画的历史中国绘画的历史可追溯到五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早期的绘画主要表现在陶器、石头、骨头和青铜器上。

随着时代的推移,绘画艺术逐渐发展为纸上绘画。

中国画有着悠久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000年,最早的中国画作品是发现于陕西省黄陵墓地的马王堆汉墓画像残片。

中国画发展至今有着三千年的历史,这三千年间的漫长岁月中,中国画经历了多次的演变和发展。

可以说,中国画几乎承载着中国五千年的历史和文化。

二、认识中国画的种类中国画有着许多种类,其中最为常见的有花鸟画、山水画、人物画、工笔画、写意画、轮廓画等。

不同的中国画种类,在表现技巧和风格上都有着独特的特点。

花鸟画:以花鸟为主要题材,包括各种植物和鸟类。

山水画:以山水为主要题材,描绘了中国的山川河流和自然景象。

人物画:以人物为主要题材,描绘了中国人的各种生活场景,以及历史上的伟人和人物形象。

工笔画:工笔画是一种较为细致精细、细节描绘丰富的中国画,它的着重点在于提高画作的细节表现能力。

写意画:写意画是一种重视表现艺术家个人情感的绘画方式,它强调艺术家通过个人的情感和表现方式去表现自己的想象。

轮廓画:轮廓画是一种平面效果比较明显的中国画,强调画作线条的用笔特点和表现形式。

三、认识中国画的特点中国画有着深厚的文化积淀和独特的艺术特点。

其中最为明显的有以下几点:1、注重平面效果。

中国画强调画作的平面效果,即画作在平面上的表现效果。

它注重画作的空间表现,通常选取极具表现力的角度、构图和色彩等元素,突出画作中的主体形象和表现效果。

2、讲究意境。

中国画讲究意境,它非常注重画面所传达的感情和意境,通过表现手法和创作技巧,艺术家可以将画作所表达的情感和意境达到最佳状态。

第11课拟人的形象(教案)

第11课拟人的形象(教案)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拟人手法的运用技巧和创作思路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举例和比较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拟人形象相关的艺术创作主题。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创作练习。这个练习将演示如何运用拟人手法创作艺术作品。
4.掌握基本的绘画和表现技巧,运用线条、色彩、形状等元素,表现拟人形象的特征和情感。
内容包括:动物拟人、植物拟人、物品拟人等,通过作品欣赏、分析、创作和展示,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拟人手法,激发他们的创作热情。
二、核心素养目标
1.观察与欣赏:通过分析教材中的拟人艺术作品,培养学生对艺术形式美的观察和欣赏能力,提高审美素养。
第11课拟人的形象(教案)
一、教学内容
第11课拟人的形象
《人教版美术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奇思妙想”中的第11课,本节课主要内容为:
1.了解拟人手法在艺术创作中的应用,欣赏和分析不同艺术作品中拟人形象的特点。
2.学习运用拟人手法进行创作,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能力。
3.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和动手实践,创作出具有独特个性的拟人形象作品。
5.团队与合作:在创作过程中,鼓励学生相互交流、讨论与合作,培养团队精神和沟通能力,共同提高艺术创作水平。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理解拟人手法:使学生掌握拟人手法的基本概念,了解其在艺术创作中的应用,并能举例说明。
-创作技巧:教授学生如何运用线条、色彩、形状等元素创作出富有表现力的拟人形象,强调构图和细节处理的重要性。
2.想象与创新:激发学生的想象力,鼓励他们在创作中运用拟人手法,设计出具有创新精神和独特个性的艺术形象。

四年级下册美术教案-第11课 认识中国画 ▏人美版

四年级下册美术教案-第11课 认识中国画 ▏人美版

四年级下册美术教案-第11课认识中国画一、教学目标1.了解中国画的常见题材、工具和画材;2.能够认真观察模特、自然景物等,按照中国画的技法进行描绘;3.提高创造力和审美水平,培养学生对于美术作品的感受和理解能力。

二、教学内容1.中国画概述;2.中国画的常见题材;3.中国画的工具和画材;4.绘制中国画-山水画。

三、教学前准备1.安排好预习作业,并在教室内制作好展板;2.准备好课堂用品:教学课件、绘画工具、画纸等;3.确认课堂所需的音视频材料是否正常。

四、教学过程1. 导入环节(1)展示美术馆内中国画作品模型,并引导学生讨论这些画作的特点;(2)通过播放一段有关中国画的介绍视频,让学生进一步了解中国画的历史和发展。

2. 讲授环节(1)中国画的常见题材•山水画;•花鸟画;•人物画;•风景画;•其他题材。

(2)中国画的工具和画材•毛笔;•国画颜料;•宣纸;•坐垫;•其他工具。

(3)绘制中国画-山水画•讲解中国画山水画的基本构图;•引导学生进行模拟练习;•分别鼓励学生进行单人作业和合作创作,帮助学生加深对于绘画技法的认识。

3. 总结环节展示学生的作品,让学生彼此欣赏、评论;引导学生总结课堂所学知识和技能,思考自己需要继续提升的方面,并留下自己的绘画心得。

五、教学后反思本课堂中,学生们都表现出了很高的学习积极性,在课堂里认真听讲,针对性强地练习了多次。

但在综合能力发挥方面,仍有个别学生存在欠缺。

因此,下一步教学中,需要针对这些学生进行针对性更强的辅导,提升学生的绘画水平。

六、教学反馈这堂课程获得一些学生及家长的反馈,他们认为这节课很好地锻炼了学生的美感和想象力,并且给了学生们展示自己的机会。

另外,在课堂上引入了多媒体学习资源,使学生们对于中国画的发展和艺术风格的理解更为深入。

湘版四年级美术下册第11课《花团锦簇》公开课教案及教学反思

湘版四年级美术下册第11课《花团锦簇》公开课教案及教学反思

湘版四年级美术下册第11课《花团锦簇》公开课教案及教学反思一、教学目标1.了解花卉在绘画中的表现方式及特点;2.熟悉中国画的基本绘画元素及技法;3.学习运用不同的水墨画技法表现花卉;4.提高学生绘画技能和审美水平。

二、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黑色板书笔、粉彩、炭笔、毛笔、宣纸、水盘、水墨、笔墨纸石;2.学生准备:铅笔、橡皮、毛笔、水墨、宣纸。

三、教学过程1. 热身活动用铅笔和橡皮画一朵小花。

(5分钟)2. 观看画作介绍白鹤派代表人物——王书画的花鸟画作品《花团锦簇》。

让学生仔细观看画作,了解其中的细节和技法。

(10分钟)3. 课堂讲解1.花卉在绘画中的表现方式及特点;2.中国画的基本绘画元素及技法;(如构图、线条、笔画、点缀、色彩)3.不同的水墨画技法表现花卉。

(如一笔画、写意画、工笔画等)4. 实践练习1.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花卉进行素描练习,练习构图和线条。

(10分钟)2.学生学习毛笔写意花卉技法,进行实际操作。

(20分钟)3.学生利用炭笔进行一笔画练习。

(10分钟)4.学生选择自己适合的花卉进行水墨花鸟画创作。

(30分钟)5. 作品展示时间安排可能需要调整。

鼓励学生互相展示作品,分享创作心得。

(10分钟)四、教学反思1.教学过程中学生的积极性很高,特别是在实践环节,能够很好地去表现自己的想法;2.教师在课中应多鼓励学生表现,思考,以及多引导学生理解画作细节以及艺术价值;3.教学中的时间安排一定要合理,不要太过拘泥于计划,好的创作良机不能错过。

4.教学后期需要多关注学生绘画技能的提高,拓展学生对于艺术领域的认知,切忌只关注画作的完成度。

四年级美术下册教案-第11课,走进春天(1)-人教版

四年级美术下册教案-第11课,走进春天(1)-人教版

四年级美术下册教案-第11课,走进春天(1)-人教版《走进春天》教案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热爱生活、表现美好生活的情感。

2.培养学生的观察、记忆、创作的能力。

3.以记忆画的形式表现春游中有意义的情景。

教学重点难点:1、用绘画的形式表现一个春游的场面。

2、巩固已学的取景构图知识。

教具学具:绘画工具教学过程:一、引导阶段(欣赏春天):1 情景创设:师:同学们,春天来了,你们喜欢春天吗?春天都有些什么场景呢?我们先来听一首歌曲,看看小朋友眼中的春天是什么样的。

播放歌曲《春天在哪里》,师生共同欣赏。

问学生:春天在哪里?[来源:学|科|网] 生作答:在青翠的山林里,在清清的小溪水里。

赞春天美:春天美不美?谁来描述一下春天的美?学生作答。

师:春天像个魔术师,只那么轻轻一点,一切都变了,枝头绿了,桃花红了,阳光明媚。

[来源:Z+xx+] 课件展示:欣赏春天的美。

二、发展阶段(赞美春天):1、提问:古往今来,有许多诗句赞美春天的景色。

俗话说,一年之计在于春。

2、学生列举一二。

板书,放课件。

春风: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春雨: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春花: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春燕: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三、活动一(走进春天):[来源:学&科&网] 1、提问:春天到了,我们可以开展哪些活动呢?生答:郊游、植树、祭祖、放风筝等。

播放春游课件:师:你出去春游了吗?去了哪里?引导学生描述春游情景:2、欣赏同学美术作品——课件展示师:咱们一起来欣赏其他同学是如何描绘愉快春游的好吗?引导学生欣赏。

3、师讲绘画内容:主体形象相关背景(请几位学生与老师共同贴画:扑蝴蝶的小男孩)色彩鲜艳明亮的色彩表现愉快的心情四、活动二(描绘春天):1、学生绘画教师巡回辅导:辅导要点:①构图饱满,内容新颖。

[来源:学,科,网] ②色彩鲜艳明快,注意冷暖对比。

2、举办学生春游作品展览师生共同欣赏要求学生选出自己喜欢的作品,并说出理由,可以提出自己的小小建议师进行总评:今天同学们的绘画作品老师都很喜欢,挑出几幅特别优美的点评一下。

苏少版四年级下册美术教案:第11课对比的艺术

苏少版四年级下册美术教案:第11课对比的艺术

苏少版四年级下册美术教案:第11课对比的艺术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对比在艺术创作中的重要性,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2. 培养学生运用对比手法进行绘画创作的能力。

3.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表现生活中的对比现象。

二、教学内容1. 对比的概念及作用2. 对比在艺术创作中的应用3. 绘画创作:以对比为主题进行绘画创作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对比的概念、对比在艺术创作中的应用难点:如何运用对比手法进行绘画创作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教材、PPT、黑板、粉笔学具:画纸、画笔、颜料、橡皮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组对比明显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对比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对比概念及作用介绍对比的概念,讲解对比在艺术创作中的重要性,如:突出主题、增强视觉效果等。

3. 分析对比在艺术创作中的应用结合教材及PPT,分析对比在绘画、摄影、设计等艺术领域的应用实例。

4. 绘画创作指导讲解绘画创作的要求,引导学生运用对比手法进行绘画创作。

5. 学生绘画创作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进行以对比为主题的绘画创作。

6. 作品展示与评价7. 课堂小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对比在艺术创作中的重要性。

六、板书设计1. 对比的艺术2. 目录:1. 对比的概念及作用2. 对比在艺术创作中的应用3. 绘画创作:以对比为主题进行绘画创作3. 教学重点与难点七、作业设计1. 创作一幅以对比为主题的绘画作品。

2. 观察生活中的对比现象,用照片或文字记录下来。

八、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对比的概念、对比在艺术创作中的应用,以及绘画创作实践,使学生掌握了对比手法,并能够将其应用于绘画创作中。

在今后的教学中,应注重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对比现象,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创作能力。

同时,教师还需关注学生在创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提高学生的绘画水平。

重点关注的细节:绘画创作指导一、明确创作主题在绘画创作之前,要明确创作主题。

本节课的主题是“对比的艺术”,因此,在创作过程中,学生需要紧紧围绕这一主题展开。

四年级下册美术教案-第11课我的老师▏人美版(北京)

四年级下册美术教案-第11课我的老师▏人美版(北京)

四年级下册美术教案-第11课我的老师▏人美版(北京)教学目标本节课旨在培养学生对老师的情感表达,提高学生的审美观念和艺术创造力。

通过描绘自己心中的老师形象,让学生学会观察、分析人物特征,掌握人物画的基本技巧,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创新和表现。

教学内容1. 人物画的基本技巧:头部比例、面部表情、身体姿态等。

2. 描绘自己心中的老师形象:观察、分析并表现老师的特征。

3. 艺术表现手法:线条、色彩、构图等。

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人物画的基本技巧和描绘老师形象的方法。

2. 教学难点:如何表现老师的特征和情感,以及艺术表现手法的运用。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示范画稿、PPT等。

2. 学具:画纸、铅笔、橡皮、彩色铅笔、水彩等。

教学过程1. 导入: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激发学生对本节课的兴趣。

2. 新课讲解:讲解人物画的基本技巧,展示示范画稿,引导学生观察、分析老师的特点。

3. 实践操作:学生根据所学知识,描绘自己心中的老师形象,教师巡回指导。

4. 作品展示与评价: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教师进行评价和指导,鼓励学生的创新精神。

5. 总结与反思: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引导学生进行课后反思。

板书设计1. 我的老师2. 重点内容:人物画的基本技巧、描绘老师形象的方法、艺术表现手法的运用。

作业设计1. 课后作业:根据本节课所学内容,描绘另一位老师的形象,要求运用所学技巧和艺术表现手法。

2. 作业评价:教师对学生的作业进行评价和指导,鼓励学生的创新精神。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描绘自己心中的老师形象,培养了学生对老师的情感表达,提高了学生的审美观念和艺术创造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特长和创新能力。

同时,教师还需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教学资源和示范。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并给予指导。

例如,有的学生在描绘老师形象时,可能无法准确把握人物的比例和特征,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多观察、多练习,提高他们的绘画技巧。

第11课 泥塑动物(教案)2023-2024学年美术四年级下册

第11课 泥塑动物(教案)2023-2024学年美术四年级下册

第11课泥塑动物(教案)2023-2024学年美术四年级下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泥塑动物的基本知识,掌握泥塑动物的制作方法和技巧。

2.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3. 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增强环保意识。

教学内容:1. 泥塑动物的基本知识2. 泥塑动物的制作方法和技巧3. 泥塑动物的创新设计教学重点:1. 泥塑动物的制作方法和技巧2. 泥塑动物的创新设计教学难点:1. 泥塑动物的制作方法和技巧2. 泥塑动物的创新设计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泥塑动物的制作工具和材料,如泥巴、刀片、牙签等。

2. 教师准备泥塑动物的图片和实物,供学生参考和欣赏。

3. 教师准备泥塑动物的制作视频,供学生观看和学习。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出示泥塑动物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和欣赏。

2. 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你们知道这些动物是怎么做出来的吗?”3. 学生回答问题,教师总结并引入本课的主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泥塑动物的制作方法和技巧。

”二、基本知识讲解(10分钟)1. 教师讲解泥塑动物的基本知识,如泥塑的起源、泥塑的材料、泥塑的制作工具等。

2. 教师出示泥塑动物的实物,引导学生观察和了解泥塑动物的特点和魅力。

3. 教师讲解泥塑动物的制作方法和技巧,如泥塑的捏、揉、搓、刻等。

三、示范讲解(15分钟)1. 教师示范泥塑动物的制作过程,边示范边讲解泥塑动物的制作方法和技巧。

2. 教师引导学生注意泥塑动物的制作细节,如动物的形态、比例、表情等。

3. 教师示范泥塑动物的创新设计,如动物的装饰、色彩的运用等。

四、学生实践(25分钟)1. 教师分发泥塑动物的制作工具和材料,学生按照教师的要求进行制作。

2. 教师巡回指导,及时发现和解决学生制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3. 学生完成泥塑动物的制作,教师进行评价和反馈。

五、作品展示与评价(10分钟)1. 教师组织学生展示自己的泥塑动物作品,引导学生互相欣赏和评价。

四年级下册美术教案-第11课对比的艺术|苏少版

四年级下册美术教案-第11课对比的艺术|苏少版

四年级下册美术教案第11课对比的艺术|苏少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对比在美术创作中的重要性,理解对比的概念和作用。

2. 培养学生运用对比手法进行美术创作的能力,提高他们的审美情趣和艺术表现力。

3. 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对比现象,培养他们善于发现美、感受美、表现美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对比的概念和作用2. 对比在美术创作中的应用3. 对比手法的实践与运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对比的概念和作用,学会运用对比手法进行美术创作。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对比现象,并巧妙地运用到美术创作中。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课件、美术教材、黑板、粉笔等。

2. 学具:绘画纸、彩笔、油画棒、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PPT展示一组对比强烈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对比的特点。

2. 新课内容:讲解对比的概念、作用以及在美术创作中的应用,结合教材实例进行分析。

3. 实践环节:学生分成小组,根据老师的要求,运用对比手法进行美术创作。

六、板书设计1. 对比的艺术2. 课题:四年级下册美术第11课3. 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学过程等板书内容。

七、作业设计1. 根据本节课所学内容,运用对比手法创作一幅美术作品。

2. 观察生活中的对比现象,用文字或图画记录下来,下节课分享。

八、课后反思1. 教学目标是否达成,教学内容是否充实,教学重点与难点是否突破。

2. 教学方法是否得当,学生参与度如何,课堂氛围是否活跃。

3. 学生作品的质量如何,是否体现了对比手法的运用。

本节课通过讲解对比的概念、作用以及在美术创作中的应用,引导学生运用对比手法进行美术创作,培养了他们的审美情趣和艺术表现力。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他们善于发现美、感受美、表现美的能力。

同时,注重作业设计和课后反思,以提高教学效果。

重点关注的细节:教学过程教学过程是整个教案中最为关键的部分,它直接关系到教学目标能否实现,教学内容能否被学生有效吸收,以及教学重点与难点能否得到突破。

四年级美术下册教案-第11课 走进春天(1)-人教版

四年级美术下册教案-第11课 走进春天(1)-人教版

四年级美术下册教案-第11课走进春天(1)-人教版教学目标•学生能够通过本堂课的学习,了解春季的特点及其代表色彩。

•学生能够用适当的素材和工具表现春天的气息。

•学生能够表现出自己的想象力和创作能力。

教学重点•春季的特点及其代表色彩。

•在作品中表现春天的气息。

教学难点•如何运用素材和工具去表现春天的气息。

•如何在作品中表现自己的想象力和创作能力。

教学准备•彩色纸、剪刀、胶水、彩笔、彩色卡纸等•多幅描绘春天的图片,以及春季代表色彩的图片如绿色、黄色、紫色等教学步骤第一步:导入(5分钟)1.给学生展示多幅描绘春天场景的图片,让学生自由欣赏、观察,并激发学生内心对春天的感受和想象。

2.引导学生讨论图片中的春天元素,如:阳光、花草、小鸟、彩虹等。

第二步:讲解(10分钟)1.讲解春季的特点和代表色彩。

如:春季气息轻盈暖和,代表色彩有绿色、黄色、紫色等。

2.让学生通过讲解理解春季的气息,并准备相应的彩色纸和色卡。

第三步:实践(35分钟)1.老师示范制作一个春天场景,让学生观察老师的制作过程,学习使用素材和工具去表现春天的气息。

2.学生以自己的想象力和所学知识去制作属于自己的春天场景,可利用剪刀、彩笔、胶水以及多种颜色卡纸等来表现出自己的创意和想象。

第四步:交流展示(10分钟)1.让学生将自己的作品展示在课堂上,与同学分享自己的创意和想象,让同学们感受到春天的气息。

2.教师在展示的同时,对学生的作品进行点评和鼓励。

教学评价1.课堂互动情况:学生之间的互动是否积极、有效,是否能够听取、接受不同的建议。

2.学生创作作品:学生是否利用素材和工具表现了春天的气息,以及是否可以在作品中表现出自己的想象力和创作能力。

3.学生的表现和参与:学生是否认真听讲、参与互动、完成作品。

总结与反思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们明确了春季的特点及代表色彩,通过使用素材和工具去表现春天的气息,使学生的想象力和创作能力得以锻炼和提高。

同时,学生能够通过作品的展示和分享,获得回馈和鼓励,进而激励学生更多地探索和创造。

四年级美术下册教案 《第11课 走进春天》 人教 版

四年级美术下册教案  《第11课 走进春天》  人教 版

四年级美术下册教案《第11课走进春天》人教版教学内容《走进春天》是人教版四年级美术下册第11课的内容,本课旨在通过观察、感受春天的美好,培养学生对自然美的发现和表现能力。

教学内容包括认识春天的特征、学习描绘春天的景物和情感表达。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能够识别春天的特征,如色彩、植物生长、动物活动等,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描绘春天的景物。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讨论、实践等环节,培养学生观察力、表达力和创造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美好事物的热爱,培养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教学难点1. 如何引导学生观察并捕捉春天的特征。

2. 如何运用绘画技巧表现春天的氛围和情感。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春天景色的图片、绘画示范视频等。

2. 学具:水彩画纸、水彩颜料、画笔、调色盘等。

教学过程1. 导入:展示春天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分享春天的感受。

2. 新课内容:讲解春天的特征,如色彩、植物生长、动物活动等,并示范绘画技巧。

3. 实践操作: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进行春天的绘画创作。

4. 作品展示: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互相交流学习。

5. 总结评价:教师点评学生的作品,总结本课的重点内容。

板书设计1. 《走进春天》2. 内容:春天的特征、绘画技巧、创作实践、作品展示、总结评价。

作业设计1. 绘画作业:学生根据课堂所学,回家后进行一幅春天的绘画创作。

2. 写作作业:学生以《我眼中的春天》为题,写一篇短文,描述自己对春天的感受。

课后反思本课通过观察、讨论、实践等环节,使学生了解了春天的特征,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绘画创作。

在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美好事物,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创造力。

同时,教师还需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及时给予指导和鼓励,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

总体来说,本课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但在绘画技巧方面,部分学生仍需加强练习。

在今后的教学中,教师应更加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以提高学生的绘画水平。

人美版(北京)四年级美术下册教案-《第11课 向日葵》教案

人美版(北京)四年级美术下册教案-《第11课 向日葵》教案

人美版(北京)四年级美术下册教案-《第11课向日葵》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向日葵的基本特征,掌握线条、色彩等绘画技巧,培养学生对美术作品的欣赏和表现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实践等环节,让学生学会运用线条、色彩表现向日葵的形态和美感,提高学生的绘画技能和创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激发学生对美术的兴趣,增强学生的审美意识和创新精神。

二、教学内容1. 向日葵的基本特征:向日葵的形状、颜色、线条等。

2. 绘画技巧:线条的表现、色彩的搭配、画面的构图等。

3. 艺术作品欣赏:欣赏著名画家凡·高的《向日葵》,了解其艺术特点。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向日葵的基本特征和绘画技巧。

2. 教学难点:如何运用线条、色彩表现向日葵的美感。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实物投影仪、教学课件、示范画稿等。

2. 学具:画纸、铅笔、彩色铅笔、水彩笔、油画棒等绘画工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实物向日葵,引导学生观察其基本特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内容:讲解向日葵的基本特征和绘画技巧,让学生了解如何运用线条、色彩表现向日葵的美感。

3. 示范:教师现场示范绘画向日葵,展示绘画步骤和技巧。

4. 实践:学生根据所学内容,进行绘画实践,教师巡回指导。

5. 评价与总结:学生展示作品,互相评价,教师总结本课教学内容,强调绘画技巧。

六、板书设计1. 《第11课向日葵》2. 内容:向日葵的基本特征、绘画技巧、作品欣赏等。

七、作业设计1. 课堂作业:学生根据所学内容,完成一幅向日葵绘画作品。

2. 家庭作业:学生回家后,观察身边的植物,尝试运用绘画技巧进行表现,下周上课时分享。

八、课后反思1. 教学目标是否达成:通过本课学习,学生是否掌握了向日葵的基本特征和绘画技巧,能否独立完成一幅向日葵绘画作品。

2. 教学方法是否得当:在教学过程中,是否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在实践中提高绘画技能。

湘版四年级美术下册第11课花团锦簇公开课教案及教学反思

湘版四年级美术下册第11课花团锦簇公开课教案及教学反思

湘版四年级美术下册第11课《花团锦簇》公开课教案及教学反思教材分析1 本课以“花”为主题,制作纸花——包装纸花——送花是本课的主要线索。

其中制作纸花是主要的学习内容。

教学目标一是了解关于花艺的常识和习俗,并能运用于生活中去;二是掌握叠绕纸花的制作方法和基本技能,并能抓住花形特征,制作出自己喜欢的花。

2 本课以花为主题,所以一开课我就通过让学生欣赏美丽的鲜花图片,以此来创设出一个花团锦簇的情境。

课前我就布置了学生去收集有关花的常识及习俗,因此,通过和学生交流花艺的基本知识和送花的意义引入学习的内容。

学情分析1 让学生课前自学,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然后再根据学生制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加以示范解决本课的重难点,通过欣赏和观察鲜花的原型,了解花朵的展开程度和花瓣的形状。

进一步激发他们对手工制作技能探究欲望,达到了本课的教学目标。

从学生们认真观看和听课的情况来看,他们对这些知识是很感兴趣,也从中增长了见识,激发了学生学习的欲望。

2 在教材中,本课提出分为三个课时第一课时为调查,收集相关花艺的知识,将有关文字、图片、鲜花等带到教室,进行交流上一节欣赏课。

而第二课时则主要制作纸花,第三课时为评价及学习包装纸花的方法。

但为了整节课的效果我把它们合成一节课。

所以在使用教材上我也做了相应的处理。

如书上是让学生用各种细长状的木棍或铁丝作花茎,在叠绕纸条时用浆糊进行粘贴,这样在实际操作中学生会因为对浆糊量的难以把握,使纸条因为浆糊过多而撕裂,或因浆糊过少难以成型,铁丝和木棍也难以固定。

所以我改用了市面上销售的带有细毛的绿色铁丝并用捆扎的方法,固定花型,这样即可以省去抹浆糊的麻烦,在制作过程中对纸条的叠绕程度也可以随时进行调整,甚至还可以省去对花茎的包扎,所以这个改动为整个制作过程节省了不少时间。

以至能顺利的开展送花环节。

教学目标1.了解关于花艺的常识和习俗,并能运用于生活中去。

2.掌握叠绕纸花的制作方法和基本技能。

3.能抓住花形特征,制作出自己喜欢的花。

苏少版美术四年级下册《第11课 对比的艺术》教学设计5

苏少版美术四年级下册《第11课 对比的艺术》教学设计5

苏少版美术四年级下册《第11课对比的艺术》教学设计5一. 教材分析《第11课对比的艺术》是苏少版美术四年级下册的教学内容。

本课主要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对比艺术的原理和表现方法,通过对比的手法突出主题,增强视觉效果。

教材中提供了丰富的对比案例,如形状对比、色彩对比、动静对比等,旨在让学生在欣赏和分析的过程中,深入理解对比艺术的魅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美术基础,对形状、色彩、构图等方面有一定的认识。

但对比艺术的概念对他们来说可能较为抽象,需要通过具体的案例和实践活动来帮助他们理解和掌握。

此外,学生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喜欢动手操作,因此通过实践环节可以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对比艺术的定义和原理,知道对比的表现方法。

2.培养学生对美术作品的欣赏能力,提高审美情趣。

3.引导学生运用对比手法进行创作,提高实践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对比艺术的定义和原理。

2.对比手法的运用。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展示美术作品,让学生欣赏和分析其中的对比手法。

2.实践操作法:让学生亲自动手,运用对比手法进行创作。

3.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创作心得和感悟。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对比艺术的案例图片和相关资料。

2.准备画纸、画笔、水彩颜料等绘画工具。

3.准备投影仪和音响设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投影仪展示一组对比鲜明的美术作品,如形状对比、色彩对比、动静对比等,引导学生关注对比艺术。

提问:你们觉得这些作品有什么特点?什么是对比艺术?2.呈现(10分钟)教师简要讲解对比艺术的定义和原理,阐述对比手法在作品中的运用。

展示更多对比艺术案例,让学生欣赏和分析。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讨论,每组选择一个对比手法进行实践操作。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4.巩固(5分钟)教师邀请部分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让大家一起分享创作心得和感悟。

引导学生总结对比手法的运用技巧。

鲁教版美术四年级下册《第11课 平凡的美》教学设计1

鲁教版美术四年级下册《第11课 平凡的美》教学设计1

鲁教版美术四年级下册《第11课平凡的美》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第11课平凡的美》是鲁教版美术四年级下册的一课,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描绘身边平凡的事物,发现生活中的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新精神。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平凡事物的图片、欣赏平凡事物的方法、如何描绘平凡事物等。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表达能力,对身边的事物有一定的了解。

但他们往往更容易关注到奇特、鲜艳的事物,而对于平凡的事物容易忽视。

因此,在本课的学习中,需要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和欣赏平凡的事物,发现其中的美。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学会观察和欣赏平凡的事物,发现生活中的美。

2.培养学生运用美术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情感的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积极参与的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会观察和欣赏平凡的事物,发现生活中的美。

2.难点:如何运用美术语言表达自己对平凡事物的看法和感受。

五. 教学方法1.引导法:通过问题引导,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兴趣。

2.示例法:通过展示优秀作品,让学生了解和学习如何描绘平凡事物。

3.合作法:分组讨论,让学生互相交流和学习。

4.实践法:让学生亲自动手实践,提高绘画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平凡事物的图片,如老鹰、小鸟、树木等。

2.准备绘画工具,如画纸、画笔、水彩等。

3.准备优秀作品,供学生欣赏和学习。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问题引导,让学生思考:“你们觉得什么是美?美在哪里?”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说说自己对美的理解和感受。

2.呈现(10分钟)展示平凡事物的图片,如老鹰、小鸟、树木等。

引导学生观察这些图片,发现它们身上的美。

同时,让学生说一说对这些事物的看法和感受。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讨论,互相交流自己对平凡事物的理解和感受。

然后,每组选出一个代表,进行简要分享。

4.巩固(10分钟)根据学生的分享,教师进行总结和点评,强调平凡事物身上的美。

接着,让学生尝试自己动手描绘一个平凡事物,培养学生的绘画能力。

四年级下册美术教案及反思-第11课对比的艺术|苏少版

四年级下册美术教案及反思-第11课对比的艺术|苏少版

四年级下册美术教案及反思-第11课对比的艺术|苏少版对比的艺术教学内容:“对比的艺术”是“欣赏·评述”领域的学习内容。

本课是让学生通过观察欣赏大自然中、中外美术作品中对比元素的使用,找到对比手法在画面中的运用,感受对比手法给画面带来的美感和特色。

最后应用不同的材料和手法创作一幅有对比趣味的作品。

学生情况:本课的教学对象是四年级的学生,他们对事物的感知能力比较强,观察力日趋成熟,也有一定的审美能力和动手能力,但对一些优秀的美术作品的欣赏能力还需进一步提高。

这节课就是要让学生观察到作品中的对比元素,并且把自己的感受大胆地说出来,说出自己对于作品中对比手法的感受。

这个年龄段的学生自信、大胆,热爱绘画,教师要利用学生的这些特性,培养他们观察生活的眼睛和体味生活的心灵。

教学手段、方式:基于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采用启发法、直观演示法、探究法、多元评价法,充分调动学生的感官,引导学生积极的观察、思考、创造,让学生主动地学习。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彩卡纸、磁铁等。

学生准备:彩卡纸、彩纸、素描纸、记号笔、油画棒、纸盘等。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欣赏评析,了解对比的表现手法在作品中的运用,能用不同的材料和工具创作一幅富有对比趣味的作品。

过程与方法目标:在欣赏、创作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对美的感受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提高学生对美术作品的欣赏能力,培养学生对生活和艺术的热爱。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能欣赏并表达出作品中的对比手法带给自己的感觉,并能创作出有对比趣味的作品。

教学难点:能感受到艺术作品中对比手法的运用所产生的美。

教学设计一、导入新课1. 对比导入,引起课题(活动一)听音乐,闭眼睛跟着音乐手动起来,细细体会音乐带给你什么样的感受,说一说。

生:激烈的,澎湃的,安静的,柔和的,鼓动人心的,淡淡哀愁的师:音乐是过程性的艺术,那么摄影就是瞬间艺术,我们一起来看看定格在画面中的图像,比一比这两幅照片哪一幅更能突出荷花的婀娜多姿!生:讨论说说自己的想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讨论说说自己的想法。
师:红色和绿色的对比,大面积和一点的对比突出了荷花的美,其实我们生活中处处有对比,谁来说一说。
生:冷暖的对比;甜和咸的对比等。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对比在美术作品的的魅力展示。
(书:对比的艺术)
二、探究新课
剪纸,马帝斯作品
师:找一找,你能在作品哪些对比,同桌讨论说一说。
生:黑色和蓝色的对比,红的和黄色的对比,弯线和折线的对比等。
教学手段、方式:
基于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采用启发法、直观演示法、探究法、多元评价法,充分调动学生的感官,引导学生积极的观察、思考、创造,让学生主动地学习。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彩卡纸、磁铁等。
学生准备:彩卡纸、彩纸、素描纸、记号笔、油画棒、纸盘等。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欣赏评析,了解对比的表现手法在作品中的运用,能用例外的材料和工具创作一幅富有对比趣味的作品。
反思
课堂的一开始我运用了一段音乐活跃了气氛,同时给学生一种松弛喜悦的感觉。
接着我们在欣赏作品的同时尝试自己动手做一做对比的作品,虽然学生的作品比较简单,但可以从学生的作品中可以了解到,学生已经掌握了色彩的对比,大小的对比,同时也知道了他们对作品的对比的艺术性,或者在作品中如何思考对比,对比能有怎样更好的体现,还不太了解,这就给我们接下来的课堂提出了进一步的要求。
3、亨德瓦瑟发现造型的对比
同样是表现风景,画家是怎样表达的呢?欣赏奥地利画家亨德瓦瑟的风景画,他画了什么?是怎样画的?(生:画了房屋、窗户、树等,里面有黑白的对比、红绿对比、方圆对比等)教师总结:可见它在造型、色彩上进行了对比,造型、色彩正是美术作品中最基本的两大要素。
4、毕加索作品:在这幅作品中你发现了哪些对比的元素?(生:冷暖的对比,大小的对比,厚道和纤弱的对比)男人的厚道衬托除了小姑娘的精巧消瘦,而小姑娘的纤弱也衬托出了男人的沉着厚道。
根据例外的材料设计出有对比趣味的作品,让学生明白创作的手法和材料是多样而丰盛的。只要是掌握了艺术的基本规律,就可以创作出幽美而风趣的作品,人人都可以是艺术家。
六、作品展评
将学生的作品展贴于黑板上,每组之间互相学习,请别的组的同学评价一下,教师再说出自己的建议。
七、拓展
欣赏图片,国画中的线条。
几根线条,曲与直,线与墨块,就完成了一幅意境幽远的作品,下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讨对比在中国画里的运用。
过程与方法目标:在欣赏、创作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对美的感受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提高学生对美术作品的欣赏能力,培养学生对生活和艺术的心爱。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能欣赏并表达出作品中的对比手法带给自己的感觉,并能创作出有对比趣味的作品。
教学难点:能感受到艺术作品中对比手法的运用所产生的美。
四、尝试练习
1、老师也想试一试,树的造型,可以有哪几种不一样的设计帮老师想一想。看看作品。
可以是点的对比,色彩的对比,线条的对比,例外设计有不一样的特色。
2、你们也来试一试运用对比的手法创造自己想要表现的作品。
3、大自然是最突出的设计师一起来看看。(课件)相信一定会给你们更多的灵感体验。
五、学生创作,教师巡回辅导
对比的艺术
教学内容:
“对比的艺术”是“欣赏·评述”领域的学习内容。本课是让学生通过观察欣赏大自然中、中外美术作品中对比元素的使用,找到对比手法在画面中的运用,感受对比手法给画面带来的美感和特色。最后应用例外的材料和手法创作一幅有对比趣味的作品。
学生情况:
本课的教学对象是四年级的学生,他们对事物的感知能力比较强,观察力日趋成熟,也有一定的审美能力和动手能力,但对一些优异的美术作品的欣赏能力还需进一步提高。这节课就是要让学生观察到作品中的对比元素,并且把自己的感受大胆地说出来,说出自己对于作品中对比手法的感受。这个年龄段的学生自信、大胆,心爱绘画,教师要利用学生的这些特性,培养他们观察生活的眼睛和体味生活的心灵。
教学设计
一、导入新课
1.对比导入,引起课题
(活动一)听音乐,闭眼睛跟着音乐手动起来,细细体会音乐带给你什么样的感受,说一说。
生:激动的,澎湃的,安静的,温柔的,鼓动人心的,淡淡哀戚的
师:音乐是过程性的艺术,那么摄影就是瞬间艺术,我们一起来看看定格在画面中的图像,比一比这两幅照片哪一幅更能突出荷花的婀娜多姿!
小结:对比让节奏更光鲜、画面更剧烈、语言更纯正。师提问:什么是节奏?生:展示
试一试运用例外的色彩来展示出例外的美术节奏。
三、立体艺术中的对比
师:刚才我们看到的是平面的作品,现在我们来看看博物馆立体艺术品上对比是怎样体现的。
看,这是我国的青花瓷,古代匠人们运用点线面和造型上的对比,单一的色彩确设计出了千姿百态的艺术品,不愧为中国一张名片。
师:原来一幅作品有这么多的对比啊,现在我们来挑战马蒂斯,用你的彩色纸剪一剪,撕一撕,贴一贴,看看能做出什么样的对比。
展示学生作品,并讲评。
课后查阅资料,了解什么是野兽派。
2.米罗作品发现作品中点、线、面的对比
这幅画表现了什么?(生:剧烈的色彩对比,还有一些点、线)教师总结:这是西班牙画家米罗的作品,就像儿童随手涂鸦的感觉,填塞童趣,除了璀璨的色彩之外,他的画面还有点线面,这是一切造型的元素。
接下来通过一步步的欣赏、引导、感觉、探究,学生知道了更多的对比的元素,感受到了美术作品美,也创作出来幽美的的作品。课堂循序渐进,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感悟能力和对作品的表现能力。
在学生作品之前,我先尝试了一颗树的制作,并和大家一起讨论,如何运用例外的对比,会产生例外的效果,这就是给学生示范一个美术作品创作的思考过程,在学生的作业过程中我提出,需要帮助的请老师帮忙,这样也给学生的创作降低了难度,学生也希望得到老师认可和帮助,通过大家的集体智慧,展示出来的作品精彩纷呈,在讲评作品时我让学生自己到讲台前来夸一夸,说一说,评一评,真正让学生用自己的眼光来看作品,用自己的语言来评价作品,提高了学生的美术表达能力和欣赏思考的能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