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1、2单元备课

合集下载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一二单元学习案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一二单元学习案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一二单元学习案
第一单元:认识数字1-10
学习目标
1. 能够准确地数数,从1数到10。

2. 能够理解和运用数字1-10进行简单的加减法运算。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学习内容
1. 学习数字1-10的读写。

2. 学习数字1-10的顺序。

3. 学习数字1-10的加减法运算。

学习活动
1. 数数游戏:让学生通过游戏的方式,练习从1数到10。

2. 数字接龙:让学生通过接龙的方式,练习数字1-10的顺序。

3. 数字卡片:让学生通过卡片的方式,练习数字1-10的加减
法运算。

第二单元:认识数字11-20
学习目标
1. 能够准确地数数,从11数到20。

2. 能够理解和运用数字11-20进行简单的加减法运算。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学习内容
1. 学习数字11-20的读写。

2. 学习数字11-20的顺序。

3. 学习数字11-20的加减法运算。

学习活动
1. 数数游戏:让学生通过游戏的方式,练习从11数到20。

2. 数字接龙:让学生通过接龙的方式,练习数字11-20的顺序。

3. 数字卡片:让学生通过卡片的方式,练习数字11-20的加减
法运算。

总结
通过本学习案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数字1-20的读写和顺序,以及数字1-20的加减法运算。

同时,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也得到了培养。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提高了学
习效果。

最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二单元教案(教学设计)

最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二单元教案(教学设计)

最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二单元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能够理解和掌握第一单元和第二单元的内容。

2.能够熟练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相关问题。

3.能够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

二、教学重点1.算术加减法的初步应用。

2.认识和理解数据的表示方法。

三、教学难点1.理解并应用不同单位的数量比较。

2.综合运用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

2.道具:数学教具、实物例题、黑板、彩色粉笔等。

3.课件:相关教学课件和PPT等辅助工具。

五、教学过程第一单元1. 温故知新•复习四年级上册学过的加减法知识,让学生从简单到复杂地解决问题,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提出问题•引入第一单元的主题,通过实例提出学生关心的问题,激发学生思考和探究。

第二单元1. 数据的理解•介绍数据的表示方法,通过图表、图片等形式展示,让学生能够直观地理解数据。

2. 分组合作•让学生分组进行数学游戏和实际活动,培养学生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

六、教学反馈1.设计小测验,检测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掌握程度。

2.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并进行讨论,及时纠正和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

七、教学延伸1.鼓励学生进行数学探究和实践活动,拓展数学思维。

2.提供相关练习和作业,巩固和加深所学知识。

八、教学总结通过本单元的教学设计和实施,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数学知识,培养他们的数学兴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学生未来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愿学生在学习中越走越远,开启数学奇妙的世界。

青岛版六年级上册第一二单元备课

青岛版六年级上册第一二单元备课

二、基本练习,加深理解 1.自主练习 1 先让学生独立填写,然后组织交流。 交流时让学生说说自己的算法,体会到此题分数的分子都能被除数整除,所以 采用分子除以除数的方法相对简捷。 2.自主练习 2 3.自主练习 7 填表题
练习时,可让学生先说一说长方体的体积、长方体的底面积和高三者之间的关 系,即长方体的体积=底面积×高,然后再计算填表。 4.自主练习 11 解方程
授课人二次备课
活动一:谈话引入 1、谈话:同学们,洋娃娃的裙子多漂亮!布艺兴趣小组的同学要给 洋娃娃做几条美丽的裙子,我们一起去看看。 师问:同学们根据这些信息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生:4/5 米布可以做几条裙子? 师: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呢? 生 1:看看 4/5 米布里有多少个 4/25 米。 生 2:用 除法可以算出来。 学生列式: 4/5÷4/25 小组讨论,教师参与到小组里。 活动二:总结分数除法的法则 师: 回顾联系以前学习的 2÷ =2× 2÷2/5=2× 1/5 5 5/2 ,再观察今天 学习的 4/5÷ 4/25 =4/5×25/4,它们有什么共同的地方,你有哪些新的发 现? 学生自主探究后交流, 理解明确: 根据分数除以整数和整数除以分数的计 算法则,用被除数乘除数的倒数。
授课人 第 2 课时
授课时间:
朱秀芳
信息窗1---------分数除以整数 进一步掌握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
提高学生正确计算的能力。
体验计算正确的成就感。 进一步掌握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
体验计算正确的成就感。
主要教法 主要学法
小组合作探究法 练习法
小黑板 教 学 过 程 授课人二次备课
一、串联情境,唤醒旧知 1.谈话:昨天我们一起走进布艺小组,利用分数除以整数的方法帮他们解决了 不少数学问题。你还记得用分数除以整数该怎样计算吗?(指名回答) 2.小竞赛 完成 4 道计算题,看谁又对又快 5/9 ÷ 5= 7/8 ÷ 4= 8/9 ÷ 2= 28/19 ÷ 7=

最新北师大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一、二单元单元备课教案含教材分析

最新北师大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一、二单元单元备课教案含教材分析

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单元备课教案(北师大版)一年级组XXX2020年2月第一单元教材分析加与减(一)单元教学内容:本单元教学内容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加与减(一)2-17页。

主要是让学生通过熟悉的生活情境学习20以内的退位减法,学会比较两个数的大小,能在具体情境中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

教材分析:20以内的退位减法是第二册第一单元的内容,也是学生学习本册的重难点之一。

它与20以内的进位加法同等重要,都是最基础的知识。

因此,学生学习这部分内容时,必须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学会计算方法,并通过合理的练习达到一定的熟练程度,切实为以后学习打好基础。

学会计算并运用于生活中解决问题,对理解运算的意义,体会数学的作用,和逐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十分有益的。

单元教学目标:1、能够正确地、比较迅速地计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

2、应用十几减几的退位减法解决简单实际问题。

3、通过数学学习,初步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4、通过操作,让学生经历多样化的计算过程,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熟练掌握自己喜欢的口算方法并能够熟练地计算20以内的退位加法的口算。

教学难点1、理解十几减9和十几减几的算理并掌握其计算方法;2、能解答求另一个加数以及相差数的应用题。

第一单元加与减(一)第1课时买铅笔【教学内容】教科书第2~3页内容。

【教学目标】1.通过生活中的情境,激发学生对问题的探索兴趣,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经验和知识计算减数是9的退位减法;并通过交流和比较,使学生初步掌握退位减法的思维过程,能正确地计算减数是9的退位减法。

2.培养学生仔细观察、比较、概括和动手操作的能力,初步地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3.培养学生认真学习、积极思考的习惯,使他们体验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难点】正确地计算减数是9的退位减法。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用电脑出示课本第全景图(小兔买铅笔的场景)。

新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一、二单元教案

新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一、二单元教案

五年级数学教学计划一、班级情况分析:本班大部分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性比较高,能从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出发获取知识,抽象思维能力也有了一定的发展,基础知识掌握比较牢固,有一定的学习数学的能力。

在课堂上大部分学生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具有一定的观察、分析、自学、表达、操作、与人合作等一般能力,在小组合作中,同学之间会交流合作,但自主探讨能力不高。

也有一部分的学生基础知识差,上课不认真听讲,不能独立完成学习任务,需要老师督促并辅导。

还有一部分学习比较认真但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差,只能掌握一些基础知识,稍稍拐个弯就不知所措。

本学期重点还是抓好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教学,在教学中,面向全体学生,创设愉快情境教学,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进入最佳学习的动态。

全面提高教学质量,让每一位学生都在数学学习上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

二、教材分析在数与代数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因数与倍数、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分数的加法和减法。

因数与倍数,在前面学习整数及其四则运算的基础上教学初等数论的一些基础知识,包括因数和倍数的意义,2、5、3的倍数的特征,质数和合数。

教材在三年级上册分数的初步认识的基础上教学分数的意义和性质以及分数的加法、减法,结合约分教学最大公因数,结合通分教学最小公倍数。

在空间与图形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观察物体、图形的运动、长方体和正方体三个单元。

在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通过丰富的现实的数学活动,让学生获得探究学习的经历,认识图形的轴对称和旋转变换;探索并体会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图形之间的关系,及图形之间的转化,掌握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及表面积公式,探索某些实物体积的测量方法,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进一步发展。

在统计方面,本册教材让学生学习有关单式和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知识。

在用数学解决问题方面,教材一方面结合分数的加法和减法、长方体和正方体两个单元,教学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另一方面,安排了“数学广角”,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向学生渗透优化的数学思想方法,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优化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感受数学的魅力。

人教版2024年春季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 1和2单元备课

人教版2024年春季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 1和2单元备课

人教版2024年春季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备课单元一:认识1和2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能够熟练写出数1和2。

2.让学生掌握1和2的基本认识和数量。

3.培养学生对1和2的感受和认识。

二、教学重点1.让学生学会正确书写数字1和2。

2.帮助学生认识1和2的数量。

三、教学难点1.帮助学生理解数字1和2的概念。

2.实际情景中引导学生感受1和2的大小。

四、教学准备1.教师备好数学课本和练习册。

2.准备装有1和2个小物品的容器。

3.准备板书和教具。

五、教学过程1.引入:通过教具或图片展示1和2的数量,让学生猜猜有多少个。

2.学习:教学书写数字1和2,并让学生进行模仿练习。

3.巩固:通过游戏或实际操作,让学生感受1和2的数量。

4.小结:让学生总结并复习今天所学内容。

单元二:加法——1和2的加法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数字1和2的加法运算规则。

2.帮助学生能够用1和2进行简单的加法计算。

3.引导学生理解加法的概念和作用。

二、教学重点1.教学数字1和2的加法规则。

2.帮助学生掌握加法的基本方法。

三、教学难点1.帮助学生理解加法的概念,学会将1和2相加。

2.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善于举例说明。

四、教学准备1.准备足够的教具,如小球、卡片等。

2.整理好板书内容,准备好教学笔。

3.检查教材和练习册。

五、教学过程1.引入:通过实际情景或教具展示1和2的加法,引起学生注意。

2.学习:教授数字1和2的加法规则,并进行简单练习。

3.强化:通过游戏或小组合作,让学生练习1和2的加法运算。

4.总结:帮助学生总结加法的规则,巩固所学内容。

以上是本文档对人教版2024年春季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1和2单元备课的详细讲解,希望能够帮助到您的备课工作。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一二单元学习案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一二单元学习案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一二单元学习案
学习目标
- 熟练掌握数学下册第一二单元的内容
- 能够正确使用相关数学知识解决简单问题
- 培养良好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习内容
第一单元:认识数0
- 数字0的认识与书写
- 数0的读法和用法
- 与数0有关的日常生活中的实例
第二单元:认识数1
- 数字1的认识与书写
- 数1的读法和用法
- 与数1有关的日常生活中的实例
学习活动
1. 观看教学视频:观看有关数0和数1的教学视频,加深对数
字0和1的认识。

2. 数字认知游戏:通过玩数字拼图游戏,巩固对数字0和1的
认知。

3. 数字填空练习:完成由0和1组成的数字填空练习,训练数
字书写和识别能力。

4. 实际应用探究:观察身边的事物,找出与数字0和1相关的
实例,并进行简单的描述。

5. 练习册完成:按要求完成练习册中与数0和数1相关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学习评价
- 学生能够准确认识和书写数字0和1。

- 学生能够正确读写数字0和1,并能在日常生活中正确应用。

- 学生能够举例说明与数字0和1相关的实例。

- 学生能够按要求完成练习册中的练习题。

学习反思
- 学生学习兴趣较高,积极参与各项活动。

- 学生对数字0和1的认识较为准确,能够正确应用于实际生活中。

- 部分学生在数字书写方面仍有一定困难,需要进一步加强练习。

以上是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一二单元学习案的内容,希望能够帮助学生们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年级数学第1、2单元教案

一年级数学第1、2单元教案

秀延学区教学设计学校秀延小学主备人钱冬梅课题数一数(准备课)课型新授课时第1课时学习目标1.创设情境帮助学生了解学校生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2.通过数数活动,初步了解学生的数数情况,使学生初步学会数数的方法。

3、通过数数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

学习重点初步认识按顺序数数学习难点初步体验按顺序数数的方法知识链接教具学具体多媒体课件等教学过程学习活动学法指导备注一、情景导入教师:学习数学首先要会数数,你会数数吗?那你能从1数到10吗?数数看。

二、合作学习1. 激发观察兴趣这是一所漂亮的小学校。

今天是开学的第一天,小朋友们高高兴兴地上学来了。

大家来看看这里都有一些什么呢?自己先看一看。

提问⑴:把你看到的和你的同桌说一说。

⑵:谁来说一说这幅图上都有些什么?还有什么?2. 引导学生逐一数出数量是1~10的人和物(1)数出数量是“1”的事物伸出两只小手,互相数一数同桌小朋友有几根手指。

与老师一起一边伸手指一边数数。

教学过程(2)数出其他数量的事物三、反馈交流1、回答问题:(1)数出数量是“1”的事物个数是1的有:(2)数出其他数量的事物个数是2的有:个数是3的有:个数是4的有:个数是5的有:个数是6的有:个数是7的有:个数是8的有:个数是9的有:个数是10的有:还有其他的数吗?2、指板书,这些数你能数一数吗?3. 认读1~10各数四、巩固提升1、数身边的事物刚才小朋友们都很能干,现在你能找一找,我们教室里有些什么吗?以小组为单位讨论,等一下来汇报。

2、下课后数一数校园里的事物,看看有多少。

放学后,再数数路上看到的或回家后家里的一些事物,把你的发现告诉同学、老师或爸爸、妈妈、爷爷、奶奶。

学生自己小声读同桌小朋友互相读学生多加观察,细心发现,集体交流。

达标检测1.教材第8页“练习一”第1、2题。

课堂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引导学生回顾课后作业活页板书设计数一数1 2 3 4 5 6 7 8 9 10秀延学区教学设计学校秀延小学主备人钱冬梅课题比多少(准备课)课型新授课时第2课时学习目标1、使学生知道“同样多”的含义。

三年级上数学一二单元教案

三年级上数学一二单元教案

三年级数学教案第一.二单元第一单元:测量教学内容:分米、毫米的认识第2~4页例1、例2 教学目标:1. 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分米,初步建立1毫米、1分米的长度观念。

2. 知道米、分米、厘米、毫米之间的关系,形成初步的知识体系。

3. 进一步发展学生的估测意识和估测能力。

4. 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简单的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分米,初步建立1毫米、1分米的长度观念。

教学难点:怎样正确使用毫米、分米测量物体的长度。

教具准备:课件,纸尺,直尺,卷尺,一分硬币。

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师:今天是开学的第一天,老师有个惊喜的发现,发现大家都长高了!你现在有多高,知道吗生1:我1米32厘米。

生2:我1米37厘米。

师:请大家估一估,××有多高?生1:××大约有1米30厘米吧!答:答案不统一,要想准确地知道他的身高怎么办呢?生:量一量。

师:谁能帮他测量一下?(指名3人用卷尺测量,实物投影仪上展示测量结果。

)板书:1米39厘米师:刚才谁估测的比较接近1米39厘米?师:这里面有咱们学的几个长度单位?生:两个,米和厘米。

师:那么1米有多长呢?用手势表示一下。

(黑板上贴出1米长的纸条)1厘米呢?用手势表示一下。

(黑板上贴出1厘米长的纸条)师: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生:1米等于100厘米。

[评析:本节课是新学期开学的第一节课,教师由谈话引入,围绕着学生身高的变化这一话题展开讨论,亲切、自然,切合实际,学生兴趣盎然,能集中精力参与到学习中来,不仅为这节课的顺利进行做了良好的心理准备,同时,又巧妙地进行了旧知的复习,为后边的新知探讨打好了知识基础。

]师:刚才通过测量,我们知道了××同学的身高,那么测量在生活中还有什么作用呢?生1:做校服的时候,我们要先测量一下上身有多长,下身有多长,这样做出的校服才合体。

生2:买裤子的时候还要量一量腰围有多少。

师:对,在我们生活中处处离不开测量,今天我们就来当一次小小测量员。

一年级数学上册1-2单元教案

一年级数学上册1-2单元教案

第一单元准备课一、单元教学内容:一年级数学上册第2-8页二、单元教材分析:这一单元包含两个部分:一部分是“数一数”,让学生初步感知10以内各数;另一部分是“比多少”,让学生初步感知“多”“少”的含义,学会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

本单元教学就是要帮助学生建立10以内数的概念,学会按一定的顺序和方法数数、比较物体的多少。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初步了解学生数数、观察和语言表达能力的情况,为以后教学做好准备。

三、单元目标导向:知识与技能:1、通过数数活动,初步了解学生的数数情况,使学生初步学会数数的方法。

2、通过比较,使学生初步感知“同样多”“多”“少”的含义。

过程与方法:1、通过让学生观察主题图、数数等活动,帮助学生初步建立感,初步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2、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学会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来比较物体的多少的方法。

情感与态度:初步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事物,帮助学生了解学校生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互助合作的精神和用数学的意识,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第一课时数一数(教学内容:一年级数学上册第2-5页)一、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数数活动,初步了解学生的数数情况,使学生初步学会数数的方法。

2.使学生初步建立数感,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事物,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3、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二、教学重点:会按一定的顺序和方法数数。

三、教学难点:准确数出物体的数量,并能用正确的语言描述自己的数数结果。

四、教学准备:教具:教学情境图、1-10各数的数字卡片(大)学具:1-10各数的数字卡片(小)五、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教师:小朋友们,从今天开始,你们就是小学生了。

大家高兴吗?你们将要与老师一起学习很多数学知识。

数学知识是很有用的,学会它你就能增长本领,能解决生活中的许多问题。

你们想不想学好数学呢?下面老师先带你们去参观一下美丽的校园吧!(二)新授课:1.教师出示课本第2-3页的主题图。

【教案点评】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一、二单元教案2

【教案点评】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一、二单元教案2

【教案点评】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一、二单元教案2。

一、教材内容特点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一、二单元教材内容贴近孩子的生活实际,以常识性的数学概念和操作为主线,既强调数的数量概念又注重数的应用。

整本教材的风格简洁、清晰、易促发学生的兴趣。

从一个自然的环境出发,教材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掌握数量和运算,既保证了教学的科学性,又确保了扎实的基础。

二、教学设计优缺点一、优点1、教学目标明确教学设计的过程中,教师对于每一课的教学目标非常明确,能够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提升知识、技能和能力。

例如,第一单元教学目标中突出了“通过各种感知进行感性的认识数的概念和数量关系——一、二”,第二单元的教学目标则专注于“通过具体的实物及其中数量的不同来感知数量关系概念——一、二数的比较”。

2、教学内容具体除了清楚的教学目标外,在教学内容的设计上也注重重点内容的具体化和分步骤的设计,使得学生可以一步步地逐渐掌握更加深入的知识。

例如,在第一单元的第一课的教学中,首先教学围观筹码活动,领悟“数量”和“数”的区别和联系,再引导学生体验并掌握“一”“二”这两个数的意思及数量关系。

3、教学方法灵活教师可以针对学生的不同特点和特长,采取灵活的教学方法。

例如,在教学资源的利用上,教师可以使用数字卡片、茶杯等教具以及数学游戏等形式,增加趣味性与生动感。

二、缺点虽然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一、二单元教学设计有很多亮点,但是我们也可以发现一些不足之处。

例如教材设计内容较为简洁,有时候到了实际运用环节,可能会让学生感到比较突兀;另外,教学过程中常常需要老师进行较多地启发式引导,有时候容易让学生感到迷失。

三、教学实践启示第一、加强思维性训练根据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一、二单元的教学要求,对于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非常重要。

因此,在教学实践中,需要我们通过更多的激发问题、引导思考、模拟场景等方式,来让学生深刻领悟数学的概念和意义。

同时,也可以借助数字游戏拓展学生思维空间,使得他们能够在玩耍中掌握更多的知识点。

最新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第一单元备课(DOC)

最新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第一单元备课(DOC)

第一单元长度单位通过以前的“比长短”的学习,学生已经对长、短的概念有了初步的认识,并会直观比较一些物体的长短。

本单元在此基础上教学一些计量长度的知识,帮助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初步建立1厘米和1米的长度观念,并初步认识线段。

主要特点有:1、注意呈现知识的形成过程,使学生通过亲身经历学习数学知识。

厘米这部分,教材上是这么安排的,组织学生认识古人是如何计量物体长度的,并进行实践活动,从量化的角度测量物体的长度:组织学生选一个物品作测量标准,了解所测物体有多少个测量标准那么长。

主要通过以下两方面体现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第一方面,用不同的测量标准测量同一长度,得到的测量标准数不同,例如成人和孩子都是用拃来测量课桌的长度,得到的测量标准数不同。

这样就可以让学生产生疑问,为什么同一边量出的结果不一样呢?第二方面,用不同的测量标准测量不同长度,得到的测量标准数可能相同,让学生选择不同的测量标准测量数学课本的宽度和文具盒的长度,得到的测量标准数可能相同。

这又让学生产生疑问,难道他们一样长吗?让学生在这样疑问和矛盾相碰撞下进行交流、讨论,最后得出结论:用同一测量标准度量同一长度,得到的测量标准数相同,用同一测量标准度量不同长度,得到的测量标准数不同。

所以,在测量、比较长度时,必须使用同一测量标准。

2、通过多种方式帮助学生建立1厘米、1米的长度观念。

(1)通过多种活动,帮助学生形成厘米和米的正确表象。

例如:教材上厘米的教学时,先用接受的方式教学厘米,也就是直接把正方体、直尺、线段放在一起,由小精灵说:“这是1厘米。

”使学生初步感受1厘米有多长,同时也为用直尺测量长度做准备。

接着再通过丰富的活动让学生体验,建立1厘米的表象。

如:指一指图钉的长大约是1厘米,找一找我们身边还有哪些东西大约是1厘米,想象一下我们哪个手指的宽度大约是1厘米,量一量食指的宽度,剪一剪1厘米长的纸条。

通过一系列的活动来让学生建立1厘米的表象。

(2)给学生提供测量实际长度的机会。

初中数学一二单元总结教案

初中数学一二单元总结教案

初中数学一二单元总结教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掌握一元一次方程、不等式及整式的相关知识,能够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总结一、二单元的知识点,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内容:1. 一元一次方程:一元一次方程的定义、解法、应用。

2. 不等式:不等式的定义、解法、应用。

3. 整式:整式的加减、乘除、乘方、开方。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一、二单元的学习内容,提问学生对一元一次方程、不等式和整式的理解和掌握情况。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和困惑,教师给予点评和指导。

二、知识点总结(15分钟)1. 一元一次方程:a. 定义:含有一个未知数,未知数的最高次数为1,系数不为0的方程。

b. 解法:移项、合并同类项、化系数为1。

c. 应用:解决实际问题,如购物、行程等。

2. 不等式:a. 定义:表示两个表达式之间大小关系的式子。

b. 解法:同解法一元一次方程,注意不等号的方向。

c. 应用:解决实际问题,如比较大小、分配等。

3. 整式:a. 定义:由数字、字母和运算符组成的代数式。

b. 加减法:同号相加,异号相减;注意括号的运用。

c. 乘法:分配律、结合律、交换律。

d. 乘方:幂的运算规则。

e. 开方:平方根、立方根等。

三、巩固练习(15分钟)1. 针对一元一次方程、不等式和整式的知识点,设计一些练习题目,让学生独立完成。

2. 学生互相交流解题思路,教师给予点评和指导。

四、总结与反思(5分钟)1. 让学生总结一、二单元的学习收获,分享自己的学习体会。

2. 学生提出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教师给予解答和指导。

3. 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点评,提出改进意见。

五、课后作业(课后自主完成)1. 复习一、二单元的知识点,整理学习笔记。

2.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1、2单元教案

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1、2单元教案
文化阅读
学习重难点
1、圆的画法。圆各部分对圆的影响。
教学过程
二次备课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活动一:发现圆的特点
1、观察图,说说哪个图更公平?
2、小组内交流为什么更公平?
思考:这个游戏的公平与否是由什么条件决定的?
和中心点的距离是否相等。
3、小组汇报:图3围成一个圆圈时,每个人离中心的距离都是相等的。
活动二:画出一个圆
文化阅读
学习重难点
自主研究、整体把握。
教学过程
二次备课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活动一:单元初感受
1、独立阅读教材,找到本单元内容在教材第页到第页。
2、小组交流,本单元的内容是关于哪一方面的?
活动二:深入感受
1、自主探索,单元内的知识有哪些?
2、组内交流本单元的内容。
活动三:知识大串联
1、小组内说出自己知道的关于圆的知识。
2、举例说明自己知道的圆的知识,3、小组内做好记录,准备全班交流。
4、哪些知识你认为自己已经会,哪些知识还不会呢?
活动四、学习方法与学习准备研究
1、小组内交流:回顾在过去学习关于圆的知识时,自己做了哪些准备?用了哪些学习的方法?
2、全班交流。
活动一:单元初感受
1、本单元内容在教材第页到第页。
2、内容是关于哪一方面的?
B.会画指定大小的圆
B1.会用手指、绳子画近似的圆。
B2.会用圆规画标准的圆。
C.掌握圆的大小位置与圆心和半径之间的关系
C1.记住圆的位置与圆心的位置有关。
C2.理解在同一个圆内半径与直径的关系。
C3.理解圆的大小与圆的半径(直径)有关。
探究问题
A.你知道圆各部分的名称和表示的意义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单元采访果蔬会——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二)教材简析:本单元是在学生学习了简单的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估算及笔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教材从“国际果蔬博览会”引入,让学生从情境中发现有价值的数学信息,提出有关的数学问题,并在此基础上组织学生展开探索活动。

“合作探索”中红点部分解决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是两位数除法的计算。

绿点部分教学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估算,同时使学生进一步体会除法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目标:1、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学习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是两位数的除法的计算方法。

2、经历探究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计算方法的过程,体验计算策略的多样性;学会用估算判断结果,体验估算在解决问题中的作用,养成估算的习惯。

3、在进行较复杂计算的过程中,培养认真、扎实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是两位数的笔算、估算的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算理;体验计算策略的多样性;养成估算的习惯。

第一课时教学内容:青岛版教材P2—3页教学目标:1、探索并掌握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是两位数的除法的计算方法。

2、能根据具体情况进行估算,并能结合估算情况验证笔算的正误。

3、能结合具体情境发现有价值的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并解决,使学生进一步体会除法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掌握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是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是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过程:活动一:结合情境,提出问题出示课本情境图,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画面,说说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学生自由交流]师:你能提出哪些问题?生交流,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活动二:解决问题师:我们先来看“平均每个品种的苹果有多少箱?”这个问题,你认为可以怎样解决?[学生自己列出算式,尝试计算,小组交流各自的算法。

]师:用百位上的1除以8商不够1个百,怎么办?生讨论交流理解算理解决问题。

(这里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进行估算,判断商的大致范围,再放手让学生独立探索笔算的方法。

)师:我们再来解决“平均每天接待了多少名客商?”这个问题。

[学生自己列出算式,尝试计算,小组交流各自的算法。

]师:谁愿意起来交流一下?[全班交流,理解算理]师:我们再来解决“平均每天签订多少吨的销售合同?”“一共运来了多少箱大枣?”这两个问题。

[学生自己列出算式,尝试计算,小组交流各自的算法。

]注意对学生进行估算的训练。

师:解决最后一个问题“去年平均每个葡萄园产葡萄多少吨?”[学生自己列出算式,尝试计算]活动三:练一练1、第一题:在学生理解了算理的基础上,放手让学生自主完成。

2、第二题:放手让学生自主完成。

3、第五题:在学生自主判断并改正的基础上,让学生交流问题出在哪里,为什么错了,引导学生讨论“做除法时,应注意什么?”,同时要注意培养学生计算时认真细致和验算的学习习惯。

4、第三、四题可以作为本节课的小测验,检查学生的掌握情况。

课后反思:本节课从介绍“国际果蔬博览会”引入,然后出示该情境图,让学生从情境中发现有价值的数学信息,提出并解决有关的数学问题,从而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数学信息的能力。

学生经历探究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计算方法的过程,掌握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除法的计算、估算的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第二课时教学内容:教材P4—5页教学目标:1、巩固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是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2、巩固估算的方法,培养估算的意识。

3、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1、第六题:可以让学生自己去试着完成,交流时重点让学生说商的位数,是怎样判断的,引导学生掌握判断的方法,还可以适当补充类似的练习进行巩固。

2、第七题:注意对解题思路的引导,让学生体会计算的必要性,又渗透解决问题策略的学习。

3、第八题:是生活中经常遇到的洗相片付钱的问题。

可以先让学生了解一些有关冲洗相片的常识,再解决有关的问题。

问题应由学生自己提出自己解答。

4、“聪明小屋”是一个重叠问题。

对学生出现的情况,可通过操作学具或画示意图的办法帮助学生弄明白,为什么是36棵而不是40棵。

课后反思:引导学生通过各种形式对计算进行有效的练习,并运用所学知识方法,去解决实际问题,达到巩固知识,形成技能、提高学生数学素养的目的。

在计算的过程中,还应注意学生计算习惯的培养,使学生养成审题的习惯、验算的习惯、认真思考的习惯。

第三课时教学内容:教材P6--7教学目标:1、使学生初步理解“0除以任何不是零的数都得0”的道理。

2、探索解决商的中间有0的除法和商的中间有0,被除数中间也有0的除法的计算方法并掌握。

3、培养创新意识及合作能力。

4、经历自己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全过程,感受数学在解决问题中的作用,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增强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掌握商中间有0的除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过程:活动一:结合情境,提出问题[出示课本情境图]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画面,说说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学生自由交流]师:你能提出哪些问题?[生交流,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活动二:解决问题师:我们先来看“平均每分钟可生产果汁多少瓶?”这个问题,你认为可以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学生自己列出算式,尝试计算,小组交流各自的算法。

]师:谁愿意起来交流一下?学生可能出现的情况:1、估算。

2、竖式。

3、摆小棒。

师:用十位上的2除以4不够商1,怎么办?学生思考,明白用0占位的道理。

(板竖式)师:你能用这种方法解决其它的问题吗?补充练习:721÷7 642÷6 627÷3师:我们再来解决“平均每小时可生产多少千克果脯?”这个问题,你认为该如何解决?[生独立列式,尝试计算,小组交流各自的算法。

]师:谁愿意交流自己的算法?师:你认为怎样写比较好呢?师生进行深入的讨论,学生明白十位上的0除以2,为什么要在十位上写0的道理。

(师板竖式)补充练习:505÷5 402÷2 306÷3活动三:练一练1、做课本第41页自主练习的第一题。

2、做课本第41页自主练习的第二题。

学生独立完成后,全班交流,注意让学生说一说为什么商的中间商0。

课后反思:本节课注重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引导学生独立思考、探索计算方法。

对于竖式的两种形式,没有急于提出最佳方法,而是让学生独立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总结方法的意识和习惯,为后面的算法优化打下良好基础。

计算方法学生大部分已经掌握,但有很多学生出现忘记写零的现象。

第四课时教学内容:教材P6—7页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让学生提出并解决有关问题,理解三位数除以一位数末尾商0的道理,掌握商末尾有0的除法的计算方法。

2、在探索计算的过程中,培养创新意识及合作能力。

3、经历自己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全过程,感受数学在解决问题中的作用,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增强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教学过程:活动一:师:出示上节课学生提出的两个问题:“平均每分钟生产多少瓶干红葡萄酒?”“平均每分钟生产多少瓶干白葡萄酒?”师:我们先来解决第一个问题。

[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列出算式]师板书:420÷3问:怎样计算呢?请同学们在小组中想办法解决一下。

学生分小组合作,教师要巡回指导,及时掌握情况。

师:哪一个小组交流一下你们的做法?学生可能出现的做法:1、分学具;2、先估算的;3、用竖式计算的。

师:当用十位上的2除以4不够商1时,可以在十位上商0。

学生写的竖式会有两种情况:师板书:师肯定两种写法,选取最佳的写法。

活动二:师:我们再来看第二个问题。

这个问题怎样解决,该怎样算呢?同学们有信心自己解决吗?做完后全班交流,着重让学生说一说个位上2除以6时该商几?活动三:师:我们今天学到的知识有什么特点?学生进行观察总结。

活动四:巩固应用1、第三题可以抽生板演,目的是以此来提高除法计算的准确性。

2、第四题是一道解决现实问题的题目。

练习时教师适时引导学生展开讨论:平均每天看50页能不能按期归还,为什么?让学生明白计算结果与解决现实问题的关系,学会灵活思考问题。

3、小测验:第六、七、八题。

课后反思:本节课学生在已经有了计算商中间有0的除法的经验,可以通过知识迁移来学习新知,因此,为学生创设较大的思维空间,鼓励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商末尾有0的除法的计算方法,培养了学生创新精神和探索精神。

本节课在教学时完全放手给学生,让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自主探索计算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积极主动地建构知识。

第五课时教学内容:教材P8—9页教学目标:1、结合现实情景,掌握有除法的四则混合运算顺序,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初步学会分析问题的方法,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

2、在进行较复杂计算的过程中,培养认真、扎实的学习习惯。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上一节课我们一起去做了采访,这是小记者在采访的过程中记录下的一段画面(两幅图分别呈现了果冻和梨糕的包装流水线),本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看看果冻和梨糕的制作过程,好吗?请你仔细观察,他们都带来了那些信息呢?(学生看图)从图中了解到了哪些信息呢?你能根据提供的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吗?(学生各抒己见,教师有选择的记录信息)二、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1.解决第一个教学红点:(1)有960个果冻,2个果冻装一包,4包装一盒,可以装多少盒?你想怎样做?先在小组内说说自己的想法?再全班交流。

(2)教师:引导学生寻找解决问题的策略,通过交流理清思路,学生列出算式。

学生可以列出分步算式,也可以列出综合算式。

先算装多少包,再算装多少盒。

960÷2=480(包)480÷4=120(盒)(3)引出连除算式后,引导学生明确每一步的意义。

结合分布算式理解综合算式的运算顺序。

960÷2÷4(4)也可先算一盒装多少个,再算可以装多少盒。

960÷(2×4)(5)教师小结2.解决第二教学红点:一堆梨糕有320片,另一堆有520片,4片梨糕装一包,一共可以装多少包?请学生列式,独立算出结果,小组交流说说自己的想法。

3.教师小结。

三、拓展应用,课外延伸。

1.自主练习1学生独立审题,弄清题目意思,让学生明白每一步计算的含义,做后集体订正。

2. 自主练习2(1)指名读题,说说你从图上知道了什么?(2)你想怎样做?(3)指名说说表格中的每个数字的含义后,学生独立完成表格,(4)全班集体订正3、自主练习3:先说运算顺序,再计算。

请学生明确题意:510÷5÷2 639÷3+48 360÷(2×3)(910-485)÷5 436-360÷4 380÷(132-127)学生说说每道题的运算顺序。

学生计算,集体订正四、回顾整理,总结本课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呢?课后反思:本节课充分挖掘课本提供的教学资源,放手让学生自己思考,交流思路,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问题,解决问题,积极地运用数学知识的能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