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教材分析

合集下载

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全册教材分析PPT课件

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全册教材分析PPT课件
6.会读、写几时几分,知道1时 = 60分,知道珍惜时间。
7.会探索给定图形或数的排列中的简单规律,初步形成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 意识。
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10.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 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第六单元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
在第四单元学生们就认识了100以内的数字而本单元教材主 要的知识点就是能准确的算出100以内的加减法。包含整十 数与整十数相加减,两位数加减一位数以及整十数。在前面 的学习中小朋友已经知道进十加一退一为十的计算方法有了 一定的基础。本单元的难点与重点两位数加减一位数以及后 面的两位数加减两位数”这对于一年级的小朋友来说是非常 有难度的而且他们还不知道精个选p位pt课数件 应该对齐个位数十位数应 7 对齐十位数所以导致计算错误。所以本单元主要是通过学生
精选ppt课件
10
本册重点与难点
本册的重点是100以内数的认识,20以内的退位减法和 口算100以内的加减法。在学生掌握了20以内各数的基 础上,这册教材把认数的范围扩大到100,使学生初步 理解数位的概念,学会100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弄清 100以内数的组成和大小,会用这些数来表达和交流, 形成初步的数感。
本单元教材主要是使学生认识人民币单位元、角、分和它们 的十进关系,至于单位间的换算以及元、角、分的加减法计 算,考虑到学生平时用钱不多,经验少,教材之出现少量比 较容易的,以后再提高。认识人民币的编排目的主要是使学 生认识一些常见的人民币。简单计算部分包括人民币单位间 的换算和一些最简单的计算两部分内容。
精选ppt课件

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1—4单元教材分析

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1—4单元教材分析
义务教育教科书一年级数学下册
第1-4单元教材分析
第一单元 认识图形(二)
一、教学内容
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和 平行四边形
主要是直观认识,初步感受特征,能够辨认 和区别。
二、教材编写特点和教学建议 (一)内容的变化及变化原因
1.实验结果得反馈。 2.学生心理特点(观察能力决定的)。
(二)教材编排和教学建议
※20以内的退位减法
※解决问题
二、教材编写特点和教学建议
(一)、内容的变化及变化原因
减缓坡度
20以内的 退位减法
口算
十几减9(含用数学) 十几减几(含用数学)
用数学(综合运用)
(二)教材编排和教学建议
1.在计算方面,具体内容无太大变化。 ※自主探索,体现算法多样化(个性化)
2.在细节上进行了完善。 ※主题图与例题进行整合 ※计算方法呈现上的变化
(二)教材编排和教学建议
1.从解决问题的角度引入 ※与统计编排思想相统一 2.两个例题层次上的变化 ※分类标准 ※整理和呈现结果的方式 3.教学建议 ※引导学生理解分类的含义 ※体现准备性
多问样题化的整理、呈 现分类结果的方式
分类
给定标准
计数
呈现 不同标准
问题 分类 计数 呈现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第四单元 100以内数的认识 一、教学内容
1.结合直观和操作活动认识。 ※通过多种形式的活动感受平面图形的特征,
建立表象。 ※新增平行四边形的认识
2.注意渗透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的关系。
描画 分类 命名
巩固
3.新增解决问题的例题
七 巧 板
增加了数学的背景知识
4.练习编排 (1)增加练习量 (2)丰富习题形式

一年级数学下册各单元教材分析

一年级数学下册各单元教材分析

一年级数学下册各单元教材分析第一单元:认识图形本单元(课本第2页)是学生正式学习平面图形的开始,旧教材是先认识平面图形,再学习立体图形,而新教材将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分开认识,先认识立体图形,再充分利用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关系。

从描出简单的立体图形的面入手,引入平面图形,既参透了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的关系,又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利用旧知识去探索新知。

尤其是课本第4页例3:“七巧板”这一教材的引入,由于其千变万化而易引发学生探索的兴趣,同时又将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融入数学学习中。

(七巧板在国外称为“唐图”,意思是中国图。

不是唐代发明的图)其历史渊源,我们可以上网查询有关资料,在上课时,给我们的孩子说说。

第二单元:20以内的退位减法主题图,与例题进行整合:买气球是十几减9的素材买风车是十几减8的素材学生赏鱼是十几减7、6的素材本单元的计算分3个部分进行:(P10页)例1 ①十几减9(P13页)例2 ②十几减8、7、6(P17页)例3 ③十几减5、4、3、2例如课本P10页例:15-9有很多种计算方法①10-9+5=6②15-5-4=6也可以用想加算减的方法:③因为:9+6=15 所以:15-9=6不同学生对不同算法的选择会不完全相同,关键是帮助学生养成灵巧计算的意识,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

在训练时,应选数目较大和常出错的题目,如:17-8 14-6 等等……而且计算还应该变换练习的形式,比如:找朋友、开火车、接力赛、对口令、送信等多种多样。

还要进行“听算练习”使学生不仅能视算,也能很熟练地心算。

第三单元:分类与整理课本P27页例1 主要是让学习理解分类的含义,掌握分类的计数方法。

最后让学生自选标准分类计数,渗透不同标准下分类结果的多样性。

课本28页例2 从做游戏分组的问题出发,则主要是让学生自主分类,并用简单的统计表呈现分类计数的结果,这种能力对学生来说是非常之重要的,这是一切统计的起点。

同时,也将统计工作中最基础的最重要的一环——收集整理数据,简单地渗透给学生。

人教版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材分析

人教版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材分析

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材分析一、一年级数学下册的教学内容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认识平面图形,20以内的退位减法,分类与整理,100以内数的认识,认识人民币,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口算),找规律,用数学解决问题,综合与实践主题活动。

这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是:100以内数的认识,20以内的退位减法和10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

在学生掌握了20以内各数的基础上,这册教材把认数的范围扩大到100,使学生初步理解数位的概念,学会100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弄清100以内数的组成和大小,会用这些数来表达和交流,形成初步的数感。

100以内的加减法,分为口算和笔算两部分。

这册教材出现的是口算部分,即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口算,这些口算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又是进一步学习计算的基础,因此,应该让学生比较熟练的掌握。

同时,教材结合计算教学,安排了应用所学计算知识解决问题的内容,让学生了解所学知识的应用,学会解决现实生活中相关的计算问题,培养学生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样,除了认数和计算以外,教材安排了常见平面几何图形的直观认识、认识人民币、分类与整理以及找规律等。

有了这些内容的学习,不仅使得学生的数学学习丰富多彩,形成了比较合理的数学知识结构,而且有利于学生了解数学的实际应用,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在学生初步认识了立体几何图形的基础上,本册教材利用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关系引入平面图形的认识,让学生利用已掌握的知识,积极主动的探索新知,感受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分类与整理”将分类与统计结合起来教学,体现了“分类”与统计的关系,强调在分类的基础上整理数据,突出分类是整理数据和描述数据的基础。

“找规律”引导学生探究一些图形或数字的简单排列规律,初步培养学生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和发现、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根据本册教材的内容特点,教材的“综合与实践”主题活动“摆一摆,想一想”,加强了对探索方法的引导,渗透数学思想方法。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各单元教材分析(共八个单元)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各单元教材分析(共八个单元)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认识图形教材分析一、教材分析本单元是学生正式学习平面图形的开始。

教学的内容包含三个方面:一是在由立体图形描画出平面图形并分类的活动中,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圆;二是通过用同样的平面图形进行拼组的活动,初步体会平面图形之间的关系;三是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1.使学生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圆等平面图形,能够辨认和区分这些图形,2. 通过拼、摆、画、折等活动,使学生直观感受所学平面图形的特征。

3.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初步感受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4.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同时感受图形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并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周围的世界。

三、教学重点1.使学生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圆等平面图形,能够辨认和区分这些图形。

2. 通过拼、摆、画、折等活动,使学生直观感受所学平面图形的特征。

四、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同时感受图形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并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周围的世界五、教学建议(1)注意培养学生观察的意识和能力。

例如,可以让学生观察身边物体的表面分别是什么形状的,哪些物体表面的形状相同,等等。

(2)要给学生提供充分的动手操作的机会。

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可以使学生形成初步的动手操作能力。

例如,可以让学生通过摸一摸、画一画、拼一拼等活动, 充分感知所学平面图形的特征。

(3)培养学生的数学交流与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4)建议用3课时教学。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教材分析一、教学目标1.学生能借助操作、画图等方式,理解20以内退位减法的算理,掌握20以内退位减法的基本方法,能熟练、准确地口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2.使学生初步学会用加法和减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3.通过数学学习,使学生学会与他人合作与交流,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教材分析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教材分析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认识图形教材分析一、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学生正式学习平面图形的开始。

教学的内容包含三个方面:一是在由立体图形描画出平面图形并分类的活动中,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圆;二是通过用同样的平面图形进行拼组的活动,初步体会平面图形之间的关系;三是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圆等平面图形,能够辨认和区分这些图形,
2. 通过拼、摆、画、折等活动,使学生直观感受所学平面图形的特征。

3.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初步感受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
4.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同时感受图形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并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周围的世界。

三、教学重点
1.使学生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圆等平面图形,能够辨认和区分这些图形。

2. 通过拼、摆、画、折等活动,使学生直观感受所学平面图形的特征。

四、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同时感受图形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并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周围的世界五、教学建议
(1)注意培养学生观察的意识和能力。

例如,可以让学生观察身边物
体的表面分别是什么形状的,哪些物体表面的形状相同,等等。

(2)要给学生提供充分的动手操作的机会。

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可以使学生形成初步的动手操作能力。

例如,可以让学生通过摸一摸、画一画、拼一拼等活动, 充分感知所学平面图形的特征。

(3)培养学生的数学交流与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4)建议用3课时教学。

新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全册各单元教材解读精品课件PPT可修改全文

新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全册各单元教材解读精品课件PPT可修改全文

4 教材例题解析
问题情境列出算式 动手操作 呈现算法
突出常用的计算方法。在例2中呈现了计算20以 内的退位减法常用的“破十法”和“想加算减法” 不再呈现例1中的提问:“你是怎样计算的?” 这个问题,表明在允许学生算法多样化的基础上, 应重点引导学生掌握上述两种常用的计算方法。
第1题,让学生进一步感受“面在体上”,体会 到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关系;还可以激发学生 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在生活中观察和探究数 学现象的意识和能力。
例2是一个拼组图形的活动。通过用学过的、同 样的平面图形拼成学过的或没有学过的其他平面 图形,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平面图形的特征,初步 感受平面图形之间的关系,并为以后的学习积累 一些感性经验。教材呈现了用等边三角形、一般 三角形、宽为长的一半的长方形拼组的例子。
4 教材例题解析
教材用游园会的情境图, 生动地展示了学生参加各 项游园活动的情境。
从内容角度来说,主题图 是对本单元所教学内容的 整体概括,包括十几减9, 十几减8、7、6,十几减5、 4、3、2和解决问题的内 容。其中,踢足球的情境 是学习例5(求另一个加数, 有多余条件)的素材;套 圈儿的情境是学习例6 (“比多比少”问 题)的素材。
2 课标解读及核心素养
课标解读
一、通过创设学生熟悉的问题情境,进一步体会整数减法的意 义,感受数学价值
1.通过解决“卖气球”“买风车”“踢足球”等实际问题,让 学生进一步体会整数减法的意义,感受数学的作用,体验学习数学 的乐趣。
2.让学生通过摆一摆、圈一圈、画一画等操作活动,进一步体 会整数减法的意义。
本主单元要的是主要用内容“是2在0复以习内已学的过退四则位运算减的法知识”的和基础以上前,对学加过、减的、乘加、法除四解则决运算简进单行概的括。 在中实学括生号际已,问经使掌四题握则的混。整合2数运0四算以则方内混面合的的运知退算识的趋位基于础完减上整法,。对本对四单进则元混包一合括步运三算部学顺分习序内进容多行,归即位纳:数总四结则计。运算这算里的和第意其一义次,他出每现种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第一至三单元教学设计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第一至三单元教学设计

第一单元:位置单元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9页单元教材分析:“位置”的教学内容具有丰富性、开放性和鲜明的时代特点,它是人们更好地认识和描述生活空间,并进行交流的重要工具。

儿童在生活中对上、下、前、后、左、右已有初步认识,在此基础上再学习从两个维度来确定物体的位置,如某个同学在第几组第几个的情况,使学生能采用适当的方式描述物体间的位置关系。

本单元的教学内容设计是根据学生的已有的经验和兴趣特点,依照儿童空间方位的认知顺序进行编排。

也就是从学生最熟悉的生活场景,如汽车站牌、左右手的作用教室的座位等引入教学,在各种操作、探索的活动中,观察、感知、猜测、感觉“上、下、前、后、左、右”的含义及其相对性。

在亲身经历物体的位置关系和变换的过程之后,引导学生把空间方位的知识应用于生活,激发学生探索数学的兴趣,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方位观念。

单元教学目标:1.通过直观演示和动手操作,使学生认识“上”、“下”、“前”、“后”、“左”、“右”的基本含义,初步感受它们的相对性。

2.使学生会用“上”、“下”、“前”、“后”、“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3.使学生能够在具体情景中,根据行、列确定物体的位置。

单元教学重、难点:初步感受它们的相对性并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第一课时上、下教学内容:上下(位置)教学目标:1.在具体的活动中,让学生体验上下的位置关系,初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2.确定物体上下的位置和顺序,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3.初步培养学生按一定的顺序进行观察的习惯4.初步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使学生在活动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教学重点:能确定物体上下的位置和顺序,并能用自己的语文试表述教学难点:让学生体验上下位置的相对性。

教学准备:挂图、学生准备水彩笔、图画纸。

教学过程:一、情境引入1.看看我们的教室,你发现了什么?2.再看,你的上面有什么?3.想像:如果再往上看,再往上,穿透屋顶,穿透这栋楼房,你的上面还会有什么?再看,你的下面是什么?4.继续往下想,你的下面还会有什么呢?(从生活经验出发,初步体会上下的含义,培养想象能力。

(完整版)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材分析

(完整版)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材分析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材分析分析人:刘静一、本册教学内容简述本次教材分析的文本内容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的教材。

这一册教材共有8个教学单元,包括下面一些内容:认识图形(二)、20以内的退位减法、分类与整理、100以内数的认识、认识人民币、100以内的加减法(一)、找规律和总复习等。

其中20以内的退位减法、100以内数的认识和100以内数的加减法(一)是本册的重点教学内容。

二、本册教材内容设计的特点1、本册教材特别关注学生的认知规律比如教材的第一单元——认识图形(二)。

在上学期,学生已经学习了认识图形(一)即立体图形,并知道对图形的认识应从形状和特征上进行区分和辨别,进而在平面图形的学习上和立体图形的学习方法上有异曲同工之妙,可以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帮助建立认知。

2、本册教材在细节上进行了加工与完善本册每个单元的主题图与例题进行了衔接与整合,比如第二单元——20以内的退位减法。

主题图上每个场景的内容都与各个例题相挂钩,循序渐进,逐步组合成本单元的知识内容。

同时,在例题的呈现上,先是十几减9,然后是十几减8、7、6,再是十几减5、4、3、2,一步一步让学生自己进行问题的解决,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这样的编排更加符合学生的学习习惯和接受水平。

3、本册教材注重了前后知识的衔接,加强了学习的准备性这个特点体现在了练习题的选题上,既有对前面知识的巩固又有对后面知识的铺垫。

比如第三单元——分类与整理。

练习七中的第四题,第一小问既考查了例题1数据的整理,也考查了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的认识,但第二小问则是对例题2知识的抛出,如何把那么多的图形归为两类呢?以怎样的标准进行划分?在这里可以启发学生进行思考,对分类标准进一步建立表象和认知,为例题2的学习加强准备。

三、本册教材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通过操作活动,使学生体会所学平面图形的特征,并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圆形的特征,并对这些图形有直观的认识与了解;(2)能够比较熟练地口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并初步学会用加法和减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3)能按照某一给定的标准或选择某个标准对物体进行分类,同时也能灵活的运用不同的标准对物体进行不同的分类;(4)使学生能够正确地数出10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知道这些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知道数位表上的个位、十位和百位,能够正确又熟练地读、写100以内的数;(5)结合数的认识,使学生会计算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6)结合具体事物,使学生感受100以内数的意义,会用100以内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并进行简单的估计和交流;(7)使学生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材分析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材分析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材分析数学是一门既有理论性又有实际应用的学科,是建立在逻辑思维和数学概念基础上的一种思维方式。

对于小学一年级的孩子来说,他们初步了解数学的世界,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对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材进行分析。

第一单元:认识数字第一单元的核心目标是让学生通过对数字的认识,掌握基本的数学概念和计算方法。

这个单元共分为三个部分,分别是数的认识、数的比较和数的组成。

在数的认识部分,学生通过学习一些有趣的内容认识了数字0-9,掌握并了解了数字的大小概念。

在数的比较部分,学生学会了用大小关系符号来表示数字的大小,如“大于、小于、等于”等;在数的组成部分,学生学会了用数字排列表达不同的数字,并掌握了“十内加减一位数”的计算方法。

总的来说,第一单元为学生打下了扎实的数字基础。

第二单元:认识几何图形第二单元的主要任务是让学生学会认识基本的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从而了解各种图形之间的特征和关系。

这个单元分2个部分,分别是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

在平面图形中,通过图形识别进行认识,通过图形边边角角的名称进行掌握;在立体图形中,学生通过物体识别进行理解,从中掌握了几何图形的立体特征,并将其和平面图形进行对比,区分出了它们之间的不同之处。

第二单元的学习不仅是在几何学的基础上,更是锻炼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第三单元:数字0、1、2、3、4的认识和掌握第三单元的目的是使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数字0至4,掌握其能量,精确掌握计数的技能。

本单元共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为数字1至4的认识,学生通过图形识别来认识和掌握,第二部分是数字0的学习,学生可以通过游戏、操作等方式来发现数字0的特点,掌握数字0的特点和计数方法。

第三单元的学习让学生更加熟练地掌握基本计数技能,为进一步的加减运算打下了基础。

第四单元:简单加法第四单元的重点是学习简单的加法运算,包括十以内加数的概念和规律。

本单元分两部分,第一部分是十以内加数的认识,学生通过图形和实物的方式来认识和掌握十以内加数的概念和规律。

一年级数学下册一二单元教材与学情分析

一年级数学下册一二单元教材与学情分析

第一单元认识图形(二)
一、教材分析
本单元内容是对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圆形等平面图形的认识,了解这些图形的特征,并能够利用这些图形进行拼图,加深对图形的认识,在生活中感知这些图形的应用。

二、学情分析
上个学期学生已经学习了立体图形,对图形的认识有了一定的基础,所以在学习平面图形方法上应该有知识的迁移,学习起来不会很困难,对平面图形特征要让学生掌握精确,特别是正方体,长方体,平行四边形之间的联系要突破。

第二单元 20以内的退位减法
一、教材分析
本单元学习的主要内容有两个:1十几减几需要退位的减法,2用“20以内退位减法”和以前学过的进位加法解决简单的问题,即“用数学”。

本单元的计算安排了两个例题,但实际分三个层次展开的。

第一曾用游园会的情境让学生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和初步解决问题过程,感受数学的作用与乐趣。

第二层通过学习“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为“十几减几”的学习构建基本的学习思路。

第三层借助“十几减9”的思维方法,运用知识的迁移的办法,引导学生学习“十几减几”其他多道题目的口算方法。

二、学情分析:
20以内退位减法”是小学一年级第一学期的一个重要的学习内容,这部分内容可以为今后进一步学习多位数计算和其他数学知识打下良好的基础。

但在以往教学实践中发现,学生们在做计算的时候,这部分内容最容易出现错误,是一部分落后学生容易产生学习困难的地方。

学生在学习20以内退位减法前已掌握一定的计算技能,但差异较大学生的计算方法多样,但以“拆分法”和“看减法想加法”为主。

人教版一年级下数学 教材分析1单元

人教版一年级下数学 教材分析1单元
同时,教材结合计算教学,安排了应用所学计算知识解决问 题的内容,让学生了解所学知识的实际应用,学习解决现实生活 中相关的计算问题,培养学生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除了认数和计算以外,教材还安排了常见平面几何图形的 直观认识、认识人民币、分类与整理以及找规律等。
“分类与整理”将分类与统计结合起来教学,体现了“分 类”与统计的关系,强调在分类的基础上整理数据,突出分类 是整理数据和描述数据的基础。
感谢您的聆听!
一年级下册数学
教材分析
目录
01 教学内容
02 教学目标
03 教材设计
04 教学建议
1、教学内容
这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是: 100以内数的认识,20以内的 退位减法和10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在学生掌握了20以内各数 的基础上,这册教材把认数的范围扩大到100,使学生初步理解 数位的概念,学会100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弄清100以内数的组 成和大小,会用这些数来表达算和笔算两部分。这册教材出现的是口算 部分,即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口算。这些口算是进一步 学习计算的基础,因此,应该让学生比较熟练地掌握。
“找规律”引导学生探索一些图形或数字的简单排列规律, 初步培养学生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和发现、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根据本册教材的内容特点,教材的“综合与实践”主题活动 “摆一摆,想一想”,加强了对探索方法的引导,渗透数学思 想方法。
2、教学目标
(1)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初步理解个位、十位上的数表示的意义,能够熟练地数 100以内的数,会读、写100以内的数,掌握100以内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组成的,掌握100 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会用100以内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并会进 行简单的估计和交流; (2)能够比较熟练地计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会计算100以内两位数加、减一位数的加法和整 十数,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会用加、减法计算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平行四边形; (4)初步了解分类的方法,会进行简单的分类,感受分类与数据整理的关系; (5)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 10角,1角= 10分,知道爱护人民币; (6)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的过程,初步学习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体验数 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7)会探索给定图形或数字排列中的简单规律,有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初步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10)在综合与实践活动中,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初步形成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 初步感受数学思想方法。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教材分析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教材分析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教材分析
一、内容及简析
本单元教学主要是让学生初步体会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平行四边形这些平面图形的一些特征,并感知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间的一些关系。

通过一些操作活动,如摆、拼、剪等,让学生认识图形,辨别和区分这些图形。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通过折一折、摆一摆、剪一剪、拼一拼等操作活动,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平行四边形的特征,辨别和区分这些图形。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和实际操作,使学生初步感
知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初步的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

3.情感与态度目标:在研究活动中积累对数学的兴趣,增
强与他人交往、合作的意识。

三、教学重点
让学生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平行四边形的特征,通过折一折、摆一摆、剪一剪、拼一拼,辨别和区分这些图形。

四、教学难点
通过观察和实际操作,使学生初步感知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初步的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

五、教学措施
1.充分给学生机会,让他们通过拼、剪等操作活动,在活动中体会平面图形的一些特征。

2.让学生感知平面图形间和立体图形间以及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间的关系。

六、教具准备
课件、图形卡纸、实物等。

七、课时安排:未提及。

最新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全册单元教材分析1-8单元

最新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全册单元教材分析1-8单元

最新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全册单元教材分析第1单元认识图形(二)单元教材分析本章内容是在上学期“认识立体图形”的基础上教学的,通过上学期的学习学生已经能够区分常见的立体图形了,这里主要是通过一些操作活动,让学生初步体会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圆这些平面图形的一些特征,并感知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间的一些关系。

本单元教学的关键是让学生通过摆、拼、剪等活动体会图形特征,感知图形间的关系。

教学目标1.能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圆这些平面图形。

能够辨认和区别这些图形。

2.通过七巧板拼组图形,能直观感受各种图形的特征。

3.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用数学交流的能力。

4.初步感受到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课时分配认识图形(二)·····································3课时教学建议1.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观察意识和能力。

如可以让学生观察身边的物体分别是什么形状的,哪些物体的形状相同等。

2.要给学生充分的动手操作机会和时间,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又可以锻炼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3.注意培养学生的数学交流与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4.要鼓励学生积极探索。

教学中老师要经常为学生创造“最佳发展区”,让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主动探索和发现新知识。

老师要注意保护和鼓励学生的创新意识。

第2单元20以内的退位减法单元教材分析本单元学习的主要内容有两个:一是十几减几需要退位的减法,二是用20以内退位减法和以前学过的进位加法解决简单的问题。

新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教案说课讲解

新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教案说课讲解

新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教案第一单元认识图形(二)一、单元教学内容:一年级数学上册第2-7页二、单元教材分析:这一单元教材是在学生上个学期学习了立体图形(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基础上,继续学习平面图形(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圆)的初步认识。

由于在现实生活中学生直接接触的大多是立体图形,所以把立体图形的初步认识编排在平面图形之前,这是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

三、单元目标导向: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直观认识几种常见的平面图形: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圆,能辨认和区分这些图形,初步建立学生的空间观念。

培养学生初步观察,动手操作能力和用数学交流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找、画、拼、摆各种平面图形,使学生直观感受到各种平面图形的特征,感受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

情感与态度:使学生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学习,培养学生合作、探究和创新的意识。

第一课时认识常见的平面图形(教学内容:一年级数学上册第2-3页)一、教学目标:1.使学生直观地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圆,知道它们的名称,并能识别。

2.使学生体会面与体的联系和区别。

3.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协作精神。

二、教学重点:从物体表面抽象出平面图形。

三、教学难点:建立平面图形的观念。

四、教学准备:教具: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三棱柱等形状的教具,多媒体课件。

学具:五种平面图形若干、尺子、绳子、剪刀。

五、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教师:小熊就要过生日了,朋友们送来了许多礼物,瞧这些礼物的包装盒或是礼物本身是由许多的面组成的。

你们认识这些面的形状吗?指名学生汇报,在汇报时强调学生要说清楚,什么盒子的面是什么形状的。

教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几种形状。

(板书课题)(二)互动新授:1.摸一摸。

教师:你想摸一摸这些面吗?摸一摸你们的桌面,笔盒的面、书面,看看有什么感觉?学生动手操作,并汇报:面是平平的,滑滑的。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72页)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72页)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72页)第一单元:单元教学打算单元教学内容:第一单元(位置)单元教材分析:“位置”的教学内容具有丰富性、开放性和鲜亮的时代特点,它是人们更好地认识和描述日子空间,并举行交流的重要工具。

儿童在日子中对上、下、前、后、左、右已有初步认识,在此基础上再学习从两个维度来确定物体的位置,如某个同学在第几组第几个的事情,使学生能采纳适当的方式描述物体间的位置关系。

本单元的教学内容设计是依照学生的已有的经验和兴趣特点,根据儿童空间方位的认知顺序举行编排。

也算是从学生最熟悉的日子场景,如汽车站牌、左右手的作用教室的座位等引入教学,在各种操作、探究的活动中,观看、感知、推测、感受“上、下、前、后、左、右”的含义及其相对性。

在亲身记忆物体的位置关系和变换的过程之后,引导学生把空间方位的知识应用于日子,激发学生探究数学的兴趣,进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方位观念。

单元教学要求:1、经过直观演示和动手操作,使学生认识“上”、“下”、“前”、“后”、“左”、“右”的基本含义,初步感觉它们的相对性。

2、使学生会用“上”、“下”、“前”、“后”、“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3、使学生可以在具体情景中,依照行、列确定物体的位置。

单元教学重、难点:初步感觉它们的相对性并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单元课时安排:约4课时上下、前后、左右、位置各一课时NO:1教学内容:上下(位置)教学目标:1、在具体的活动中,让学生体验上下的位置关系,初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2、确定物体上下的位置和顺序,并能用自个儿的语言表达3、初步培养学生按一定的顺序举行观看的适应4、初步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解决咨询题的策略意识,使学生在活动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教学重点:能确定物体上下的位置和顺序,并能用自个儿的语文试表述教学难点:让学生体验上下位置的相对性。

教学预备:动物分房图若干;四只动物头像若干;课件教学过程:一、从日子经验动身,初步体味上下的含义,培养想象能力1、看看我们的教室,你发觉了啥?2、再看,你的上面有啥?3、想像:假如再往上看,再往上,穿透屋顶,穿透这栋楼房,你的上面还会有啥?4、再看,你的下面是啥?接着往下想,你的下面还会有啥呢?5、揭示课题:今天就让我们来一起感觉“上、下“二、创设情境,明白上下,初步培养空间观念。

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单元教材分析全册

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单元教材分析全册

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整册教材分析一、关于教学内容的调整1. 对20以内的退位减法单独设立单元,安排在本册教学。

原教材将20以内进位加法和20以内退位减法穿插安排在一个单元,放在一年级(上册)进行教学。

现在,教材将这两方面内容分开编排,20以内进位加法在上册教学,20以内退位减法在下册教学。

这样,学生可以在较熟练地掌握20以内进位加法的基础上,再来学习20以内退位减法,降低了学习的难度,便于学生接受。

2. 原教材中“认识乘法”和“乘法口诀”(即2~6的乘法口诀)两个单元移到二年级(上册),而将原二年级(上册)中的“加和减”(即用竖式计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单元移至本册进行教学。

原先考虑把乘法的一部分内容安排在一年级(下册),把加、减法的笔算教学安排在二年级(上册),是想使每一册的学习内容丰富一些,学生的学习情绪也可以得到调节。

但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发现,对一年级的小学生来说,想要建立初步的乘法概念异常困难,学生学得不轻松,教师教得也很累,经常要花去较多的机动时间才能勉强完成教学任务。

所以,在这次修订时作出了上述的调整。

这样,整册教材的单元依次是:减法,认识图形,认数,加法和减法(一),认识人民币,加法和减法(二),统计,期末复习。

二、关于教材结构的编排1. 增加了20以内退位减法的教学时间。

原教材20以内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的教学时间总共安排了14课时。

而修改后的教材,上册20以内进位加法安排了10课时,本册20以内退位减法也安排了10课时,和原来相比各增加了3课时。

这就保证了学生能有比较充裕的时间,把这部分重要的基础知识学扎实。

2. 加强了对100以内数概念的教学。

在教学数整十数的例题中,教材把铅笔换成了小棒,以便于学生进行操作,并且最后突出了把10捆小棒捆成一大捆,强调“10个十是一百”,使学生初步感知到“百”和“一”“十”一样,都是计数单位。

在教学数的组成例题中,把原来的“你能数出二十三根小棒吗?”改成“摆二十三根小棒,怎样摆看得清楚?”引导学生通过操作,直观认识23是由2个十和3个一组成,加强了对两位数的理解。

一年级数学下册单元教材分析

一年级数学下册单元教材分析

认识图形(二)一、单元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从物体中分离出面,再从表面抽象出平面图形。

让学生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圆的特征,通过折一折、摆一摆、剪一剪、拼一拼,辨别和区分这些图形。

知道它们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使学生体会所学平面图形的特征,并能用向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的边的特征;使学生初步感知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

3、在折图形、剪图形、拼图形等活动中,体会图形的变换,发展对图形的空间想象能力,积累对数学的兴趣,增强与同学交往、合作的意识4、通过大量拼摆图形,发现图形可由简单到复杂的变化及联系,感受图形的美。

通过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用数学进行交流、合作探究和创新的意识。

二、单元重、难点:1、通过观察和实际操作,从物体中分离出面,再从表面抽象出平面图形,使学生初步感知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初步的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

2、体会所学平面图形的特征,并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的边的特征。

进一步巩固对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及平行四边形的知识。

3、丰富直观体验,发展空间观念。

让学生动手在钉子板上围、用小棒拼平行四边形。

三、单元课时安排:约 3课时20以内的退位减法二、单元教学目标:1、使学生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能够比较熟练地口算 20 以内的退位减法。

2、使学生初步学会用加法和减法解决简单的问题。

二、单元重、难点:1、理解算理,掌握自己喜欢的计算方法,并能够正确熟练地进行计算。

三、单元课时安排:约 13课时例1……………………………………………………………2课时左右例2……………………………………………………………1课时左石例3……………………………………………………………2课时左石例4……………………………………………………………2课时左石例5……………………………………………………………1课时左右例6……………………………………………………………2课时左石整理和复习……………………………………………………3课时左右分类与整理三、单元教学目标:1、初步感知分类的意义,学会分类的方法,学会分同一类物品,并按照多种标准分类,感知分类的意义。

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单元教材分析

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单元教材分析
7.结合教学内容有机的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加深对 数学知识的理解。
8.注意体现开放性的教学方法,为学生学习知 识提供丰富的资源。创设激趣、激情的情景,让学 生愉快的自觉的投入学习中去。
9.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认真审题。
第十一页,共81页。
一、位置 4课时 ································
课时安排: 12课时
第二十页,共81页。
知识结构图:
20以内的 退位减法
口算
“十几减9”例1
“十几减几”例2 例3
第二十一页,共81页。
1.使学生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能 够比较熟练地口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
2.使学生初步学会用加法和减法解决简单的问题。
第二十二页,共81页。源自1、本单元学习的主要内容有两个:一是十几减 几需要退位的减法,简称“20以内的退位减法”; 二是用“20以内退位减法”和以前学过的进位加法 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即“用数学”。
第二十六页,共81页。
第三单元 图形的拼组
教学内容:
本单元安排了3个例题,例1让 学生体会平面图形的特征,例2感 知平面图形的关系,例3通过拼搭 活动,感知立体图形的关系。
课时安排: 两课时
第二十七页,共81页。
知识结构图:
平面图形
图形的拼组
立体图形
长方形、正方形、 三角形、圆
长方体、正方体、球、圆柱 (让学生找出它们的特征)
第二十三页,共81页。
2、口算20以内退位减法对进一步学习多位数 计算和其他数学知识,与20以内的进位加法同等 重要,都是最基础的知识。因此,学生学习这部 分内容时,必须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学会计算方 法,并通过合理的练习达到一定的熟练程度,切 实为以后学习打好基础。学会计算并运用于生活 中解决问题,对理解运算的意义,体会数学的作 用,和逐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十分有益的。 为此,计算和应用要结合编排。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教材分析
一年级数学组
一、内容及简析
认识图形(二),这部分内容是在上学期“认识立体图形”的基础上教学的,通过上学期的学习学生已经能够区分常见的立体图形了,这里主要是通过一些操作活动,让学生初步体会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平行四边形这些平面图形的一些特征,并感知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间的一些关系。

本单元教学的关键是让学生通过摆、拼、剪等活动体会图形特征,感知图形间的关系。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让学生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平行四边形的特征,通过折一折、摆一摆、剪一剪、拼一拼,辨别和区分这些图形。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观察和实际操作、使学生初步感知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初步的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

3.情感与态度目标
在学习活动中积累对数学的兴趣,增强与他人交往、合作的意识。

三、教学重点
让学生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平行四边形的特征,通过折一折、摆一摆、剪一剪、拼一拼,辨别和区分这些图形。

四、教学难点
通过观察和实际操作,使学生初步感知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初步的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

五、教学措施
1.充分给学生机会,让他们通过拼、剪等操作活动,在活动中体会平面图形的一些特征。

2.让学生感知平面图形间和立体图形间以及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间的关系。

六、教具准备
课件、图形卡纸、实物等。

七、课时安排
约3课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