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版高考历史复习宋元第2讲宋元时期经济的发展与繁荣课后作业(含解析)人民版
2020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时精练九【宋元时期的经济】及答案解析
2020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时精练九【宋元时期的经济】及答案解析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宋代经济立法最为活跃,尤其以田产交易规定最为详细,史称“宫中条令,为交易一事最为详尽”。
这表明宋代()A.土地买卖缓和了社会矛盾B.政府强化租佃剥削关系C.经济立法形成了完善体系D.土地私有化的程度提高解析:选D材料反映的是田产交易法令详细,但改变不了土地买卖、土地兼并加剧社会矛盾的现象,故A项错误;租佃关系是指农民租种地主土地,与材料中的田产交易法令详细不符,故B项错误;材料虽然体现了经济立法活跃,但反映不出宋代经济立法形成了完善体系,故C项错误;从材料中对田产交易规定最为详细,可知当时土地买卖现象频繁,私有化程度高,故D项正确。
2.孟元老《东京梦华录》记载:“御街一直南去,过州桥,两边皆居民。
街东车家炭、张家酒店,次则王楼山洞梅花包子、李家香铺、曹婆婆肉饼、李四分茶。
”该记载反映了当时()A.草市已经具有较完备的饮食服务设施B.商业活动因不受官吏监管而异常繁华C.乡村庙会集市虽定时一聚但百货齐全D.市已突破空间限制形成繁荣的商业街解析:选D根据材料可知,东京城呈现出街道两旁店铺林立、商业区与居民生活区融为一体的面貌,说明市已突破了空间限制,故D项正确。
A、B、C三项在材料中无从体现,排除。
3.(宋)太宗淳化二年诏曰:“关市之租,其来旧矣……征算之条,当从宽简。
……市征所算之名品,共参酌裁减,以利细民。
”又诏“除商旅货币外,其贩夫贩妇细碎交易,并不得收其算”。
这些举措说明()A.打破了城市的坊市界限B.有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C.政府放弃重农抑商政策D.增加了政府财政的收入解析:选B由题干中的“征算之条,当从宽简”“市征所算之名品,共参酌裁减”“其贩夫贩妇细碎交易,并不得收其算”等信息可知,这里的皇帝诏书是要减少对商业活动的部分税收,减少商税有利于商品经济发展,故选B项;题干没有提到坊市的问题,故排除A项;北宋政府依然是实行重农抑商政策的,故C项不符合史实,所以排除;减少商业税收会减少政府财政收入,而不是增加,故D项排除。
2020年高考历史复习:魏晋至宋元时期农耕经济的发展与繁荣
2020年高考历史复习:魏晋至宋元时期农耕经济的发展与繁荣考点1 魏晋、隋唐时期经济的发展一、发达的农业1.耕作技术魏晋南北朝时,北方旱地形成耕耙耱技术,南方水田也采用耕耙技术。
2.生产工具隋唐时江东地区出现曲辕犁。
当时已经安装了犁评,可以调节犁耕的深浅,标志着中国古代犁耕技术的成熟。
3.灌溉工具唐朝时创制筒车。
4.土地制度北魏到唐前期,推行均田制,国家授田给农民,农民承担赋税和力役。
5.重心南移魏晋时期,北方战乱,南方社会相对安定,江南得到初步开发,南北经济趋于平衡。
唐朝安史之乱后,南方经济持续发展,逐渐超过北方。
[特别提醒]古代农业和手工业的关系中国古代农业,自成体系;中国古代手工业,享誉世界。
农业和手工业存在着密切关系:(1)以家庭为单位,农业和手工业相结合是中国古代农业的基本特点。
(2)在小农经济占主导地位的古代社会,手工业是农业的重要补充而处于从属地位。
二、手工业的进步1.冶金业南北朝时出现灌钢法。
2.制瓷业北朝烧出成熟的白瓷;唐朝形成南青北白两大制瓷系统;唐朝越窑的秘色瓷极为名贵。
3.纺织业唐朝丝织技术高,以轻盈精湛著称,同时还吸收了波斯的织法和图案风格;唐末以后,伴随经济重心南移,南方丝织业发展迅速。
三、商业的发展1.发展表现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茶叶市场广泛,唐朝开始征收茶税;都市商业和农村集市贸易发展,唐朝柜坊和飞钱相继问世。
2.市的发展(1)发展:南北朝时期,形成了民间集市——“草市”,政府设“草市尉”对其实行行政管理;唐代“草市”作用显著,演进为相对集中的地方商业中心,夜市比较繁荣。
(2)特点:县治以上的城市在特定的位置设市,用于货物聚集和商品交易;市与民居严格分开;官府设市令或市长,对市场交易进行严格的管理,按时开市和闭市。
3.商业都会唐代除长安、洛阳外,还有扬州、临安等。
4.对外贸易唐朝陆上与海上丝绸之路贸易繁荣,西域以及阿拉伯、波斯商人来往经商频繁。
唐朝时,广州成为重要的外贸港口,政府设市舶使专门管理。
通史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阶段四古代中华文明的成熟与鼎盛__宋元课时2宋元时期的农耕经济学案含解析岳麓版
课时2 宋元时期的农耕经济考纲考点宋元时期的社会经济(1)农耕技术的进步与经济的繁荣。
(2)手工业的进步。
(3)商业发展与城市商品经济的繁荣。
(4)“重农抑商”政策。
素养解读时空观念梳理宋元时期农业、手工业、商业及对外贸易的发展历程,认识农耕经济发展、经济重心南移、城市商品经济发展及对外贸易的表现、特点及影响。
历史解释宋元时期是中国古代农耕经济的繁盛时期,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完成,城市商品经济发展,对外贸易在国家经济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
史料实证运用图文史料,实证宋代农业、手工业及商业发展的表现、特点及影响。
唯物史观运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关系的理论,客观辩证地认识宋元时期社会经济发展对政治、科技思想文化的影响。
考点一农业的发展1.生产技术:宋代以后,江南地区形成一年两熟制或一年三熟制。
占城稻的引种,提高了水稻的产量。
2.土地制度:宋代不抑制土地兼并,租佃经营成为仅次于自耕农形式的经营方式。
3.灌溉工具:宋代出现利用水力为动力的水转翻车。
4.重心南移:南宋时期完成,南方成为全国的经济中心。
考点二手工业的进步(1)宋代:棉花种植普及,棉纺织业成为新的手工业部门。
(2)元代:黄道婆全面革新内地落后的棉纺织技术,发明了脚踏三锭纺车,促进了棉纺织业的发展。
松江在元代成为全国的棉纺织业中心。
(1)北宋时期以煤作为燃料冶铁已相当普遍,钢铁的硬度和质量大大提高。
(2)南宋末,开始用焦炭冶铁。
(1)宋代制瓷业兴盛,景德镇成为“瓷都”,全国出现了各具地方特色的五大名窑。
(2)宋代,瓷器成为中国经海路外销的重要商品,“海上丝绸之路”也被称为“瓷路”。
(3)元代开始生产彩瓷。
考点三商业的繁荣(1)集镇、夜市兴盛。
(2)北宋时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元代更广泛流通纸币。
商业发展步入新的高峰期。
(3)海外商运发展迅速,出现了许多大港口,海外贸易税成为国家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
2.“市”的发展(1)坊市界限不复存在,“市”突破了空间和时间上的限制。
新课标2020版高考历史大二轮复习第一部分第2讲中国古代文明的成熟与繁荣——魏晋南北朝、隋唐、宋元练习
第2讲中国古代文明的成熟与繁荣——魏晋南北朝、隋唐、宋元一、选择题1.西晋初期,晋武帝恢复了古代的分封制,封二十七个同姓王,改郡为国。
之后不断扩大宗室诸王的权力。
诸王可自行选用国中文武官员,收取封国的租税。
晋初的做法旨在( ) A.扩大宗室诸王的权力B.促进诸侯国经济迅速发展C.拓展西晋统治的版图D.利用分封诸王以屏藩帝室解析:扩大宗室诸王的权力已在题干中有表述,且不是目的而是手段,故A项错误;晋武帝的措施主要是政治目的,非经济目的,故B项错误;晋武帝的措施不在于开疆拓土,而是内部治理,故C项错误;题干中“恢复了古代的分封制,封二十七个同姓王,改郡为国”,并结合所学,西周分封制的目的——以藩屏周,故D项正确。
答案:D2.秦汉时期,实行百工长期服役的制度,官府奴婢、刑徒和更卒(官府征发服役者)是官营手工业的主要劳动力。
南北朝时期,出现了百工番役(轮番服役)和工匠雇借制度。
这一变化( )A.说明工匠对国家依附关系的松弛B.顺应了农业发展的需要C.有利于手工业生产技术的提高D.导致了社会分工的扩大解析:由材料中工匠长期服役到轮番服役和雇借制度,可知国家对工匠的束缚性逐渐减弱,故A项正确;由材料可知这一变化顺应了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故B项错误;材料强调工匠与国家的关系而非手工业技术,故C项错误;材料强调工匠与国家的关系而非社会分工,故D项错误。
答案:A3.前燕是鲜卑慕容氏建立的政权,前燕蓟县士人李廆的墓表上刻有“永昌三年正月廿六日亡”的字样。
而永昌却是东晋元帝的年号。
类似情况在该时期的墓葬中多有反映。
这些现象表明当时( )A.北方民族融合开始出现B.北方政权更迭非常频繁C.国家统一得到普遍认同D.儒家正统观念影响较大解析:题干中“前燕蓟县士人李廆的墓表上刻有‘永昌三年正月廿六日亡’的字样”,且永昌是东晋元帝年号,在北方墓葬多有反映,可知东晋影响力较大,文化方面即儒学正统观念加强,故选D项;北方民族融合开始出现在商周时期就已经出现,排除A项;北方政权更迭非常频繁是一个浅层表象而已,与采用东晋年号关系不大,排除B项;前燕是魏晋南北朝时期,此时为分裂时期,排除C项。
2020届高三历史(中国古代史)一轮复习课件 1.4.1 宋元时期的政治经济
1.古代回避制度:古代的任职回避制度,从东汉时代建立,南 北朝时普遍推行,唐宋时期日趋严密,一直沿用到清末。在一千八 百余年的吏制建设中发挥了不容忽视的作用,是我国古代一项很有 特色的官吏制度。官员回避制度的具体内容在不同朝代、不同时期 不大一样,总体来说可以概括为两大类:(一)地区回避,即官员的籍 贯与就任地区不得相同或接邻;(二)亲属回避,即有直接血缘关系和 姻亲关系的人员,应避免在同一衙门,或有上下级关系的衙门,或 互为监察的单位担任职务。
第一部分
抓基础 析考点
悟真题 课时冲关
1.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特点及影响 (1)特点 ①重文轻武、文人治国:它有效地巩固了统一,但是却造成军 队的战斗力低下。 ②分割权力,相互制约,皇权高度集中:这有利于巩固政权, 但却导致行政机构臃肿,人浮于事。 ③强干弱枝,守内虚外:这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但边防空虚, 成为北宋在民族斗争中屡败的重要原因。
高考总复习 第一部分
第四单元 中国古代文明的成 熟—宋元时期
第6讲 宋元时期的政治经济
历史通史
抓基础 析考点
悟真题 课时冲关
第一部分
抓基础 析考点
悟真题 课时冲关
第一部分
抓基础 析考点
悟真题 课时冲关
第 6 讲 宋元时期的政治经济
[考纲解读] 1.从宋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2.宋元时期的经济:
(1)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 (2)手工业的发展 (3)商业
第一部分
抓基础 析考点
悟真题 课时冲关
古代中国经济重心的南移
史料一 《史记·货殖列传》:“楚越之地,地广人希(稀),饭稻 羹鱼,或火耕而水耨……不待贾(买卖)而足……无积聚而多贫。是故 江淮以南,无冻饿之人,亦无千金之家。”
(通史版)2020版高考历史大二轮复习课时作业2中国古代文明的成熟与繁荣魏晋、隋唐、宋元
课时作业 2 中国古代文明的成熟与繁荣:魏晋、隋唐、宋元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19·湖南郴州一模]魏晋南北朝实行的九品中正制将品评与选官权力收归中央,由朝廷委任中正官对地方人才根据德才、门第评定品级推荐朝廷使用。
中正官一般由皇帝信任的出身世家大族的官员担任,但是后来中正官评级时往往背离“不计门第”的原则,偏袒士族,出现“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的局面。
隋唐以来实行的科举制根据考试成绩选拔录用,以此网罗人才,并彰显公平与公正。
唐太宗曾以“天下英雄尽人吾彀中”而自夸。
材料表明( )A.统治者重视人才选拔B.地方官员选人失察,徇私枉法C.选贤与能是人们对正义与公平的愿望与追求D.科举制比九品中正制选人更科学更公平更客观解析:材料“由朝廷委任中正官对地方人才根据德才、门第评定品级推荐朝廷使用”“科举制根据考试成绩选拔录用,以此网罗人才”,表明统治者重视人才选拔,故选A项;材料科举制没有反映出地方官员选人的腐败,排除B项;材料只有科举制“彰显公平与公正”,排除C项;材料体现“公平与公正”,没有体现选人中的“更科学”,排除D项。
答案:A2.[2019·湖南株洲一模]隋文帝开皇三年(583年)推行“大索貌阅”,按户籍登记的年龄和本人真实外貌进行核对,以防止诈老诈小,此种政策被唐代继承并完善。
据此可知,“大索貌阅”的主要影响是( )A.导致了隋朝速亡 B.削弱了豪强地主C.提高了政府效率 D.增加了政府税收解析:通过所学知识可知,隋朝初年,农民隐漏户口、诈老诈小的现象极为严重,直接影响到了国家财政收入和对劳动力的控制;“大索貌阅”政策颁布之后,大量隐漏户口被查出,增加了政府控制的人口和赋税收入,故选D项;“大索貌阅的目的在于政府查索隐匿人口,因此,不会导致隋朝灭亡,导致隋朝灭亡的是隋炀帝的暴政”,排除A项;“大索貌阅”主要目的在于检索隐匿的劳动力以增加政府收入,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豪强地主,但这不是其主要目的,排除B项;“大索貌阅”与提高政府效率无关,排除C项。
2020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魏晋至宋元时期农耕经济的发展与繁荣》测试卷及答案解析
2020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魏晋至宋元时期农耕经济的发展与繁荣》测试卷及答案解析(时间:45分钟分值:85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中国古代“广种未必多收”已为人熟诵;农谚云“锄头底下三分泽”;贾思勰曾告诫:“凡人家营田,须量己力,宁可少好,不可多恶”。
材料意在强调中国古代农业()A.生产技术的成熟B.粮食产量的稳定C.精耕细作的重要D.生产效率的低下【答案】 C【解析】由“中国古代‘广种未必多收’已为人熟诵”可知,生产技术无法保障农业生产,故A项错误;由“广种未必多收”可知,粮食产量产不稳定,故B项错误;根据“凡人家营田,须量己力,宁可少好,不可多恶”可以得出要求农业应该把有限的资源得到最大限度的利用,而不应该粗放发展,故C项正确;“凡人家营田,须量己力,宁可少好”其目的就是要追求效率的最大化,故D项错误。
2.(2019·衡水中学调研)唐朝时已出现白瓷,邢窑白瓷名满天下。
《匍说》记载:古代烧制白瓷,必先用磁石在釉水中搅动,吸走铁屑,这样烧制出的白瓷才不会有黑斑,这种方法开创了现代磁法选矿的先河。
这表明() A.中国古代科技推动手工业发展B.南青北白两大制瓷系统形成C.中国古代手工业水平居世界前列D.中国古代科技应用十分广泛【答案】 A【解析】材料中用磁石“吸走铁屑,这样烧制出的白瓷才不会有黑斑”,表明中国古代科技推动手工业发展,故A项正确;材料没有反映出唐朝制瓷业的成就和唐朝瓷器的世界影响,故B、C两项错误;材料只反映出中国古代科技应用于制瓷业的状况,并没有涉及其他领域的应用情况,故D项错误。
3.(2019·河北唐山模拟)唐朝后期夜市不断发展繁荣,唐诗“夜市卖菱藕,春船载绮罗”“夜雨千灯照碧云,高楼红袖客纷纷。
如今不似时平日,犹自笙歌彻晓闻”就描写了夜市的繁荣景象。
当时夜市的繁荣表明()A.其对当时管理制度提出了挑战B.江南地区成为中国经济重心C.以工商业著称的市镇蓬勃兴起D.全国性的商业中心已经形成【答案】 A【解析】题干材料反映了唐朝后期夜市不断发展的繁荣景象,说明原有“市”的管理制度已经不能完全适应新的经济形势,故A项正确;材料无法体现B、C、D三项,均排除。
【2020高考历史】专题06 中国古代史(宋元时期)
宋元时期(960~1368年)【总特征】封建社会继续发展和民族融合进一步加强的时期政治:封建国家从分裂割据、若干民族政权并立到走向统一;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加强。
战争一度频繁,但各民族交流密切,进一步走向融合;阶级矛盾、民族矛盾、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很尖锐。
经济:封建经济继续发展,坊、市界限被打破,商品经济活跃,经济重心南移,海外贸易有重大发展。
民族关系:民族融合出现又一次高潮。
文化上:儒家思想体系化和思辨化,形成新儒学即理学;文学艺术商品化和世俗化;科技成就领先世界。
绘画艺术有很高的成就。
【具体史实】(一)政治1.宋朝(1)中央:中书门下是最高行政机构,其长官为宰相;设参知政事、枢密使和三司使,分割宰相的行政权、军权和财权。
(2)地方:抽调各地精兵充实中央禁军;派文官担任地方长官,设通判负责监督;设转运使收地方财权。
2.元朝行省制度(地方行政制度)(1)目的:为改变宋朝地方无权、人浮于事的局面;加强对辽阔疆域的统治。
(2)内容:除河北、山西、山东由中书省直接管理外;设宣政院管理西藏地区;地方设行中书省,简称行省。
行省拥有经济、军事大权,但行使权力时受到中央的节制。
行省之下,分别为路、府、州、县,边远地区设置宣慰司进行管理。
(3)影响:行省制度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
它的创立,是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是中国省制的开端。
(二)经济1.农业(1)灌溉工具:宋朝出现利用水力的高转筒车。
(2)耕作制度:江南地区形成一年两熟或一年三熟的作物熟制。
(3)农作物:外来农作物品种的引进和推广,引进占城稻。
(4)经济重心:南宋时全国的经济重心由北方转移到南方。
2.手工业(1)制瓷:宋朝时,瓷窑遍布全国各地,出现了五大名窑;(2)纺织:①宋代丝织品品种繁多,织锦吸收了花鸟画中的写实风格,图案生动活泼;②元代黄道婆推广先进的棉纺织技术。
3.商业(1)宋朝:①地域限制被打破:坊、市界限被打破,市可随处开设;城郊和乡村的“草市”更加普遍;全国出现较大的市镇如汉口镇、佛山镇、景德镇、朱仙镇四大商业名镇。
2020年高考历史总复习:宋元时期考点归纳整理带答案解析
2020年高考历史总复习:宋元时期考点归纳整理考点提示1、宋元时期的政治:宋的集权措施、元的中央官制2、宋元时期的经济3、宋元时期的思想文化:程朱理学、陆九渊心学4、王安石变法复习建议宋元时期的考点非常多,任何一个知识点都能出题。
但重点仍然是北宋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措施、王安石变法、北宋商品经济的繁荣、理学、科技的发展。
其中,理学是难点问题,我们可以阅读一些理学家的著述、人生经历,这对于理解教材的条条框框是有帮助的。
知识清单宋元(10世纪中期至13世纪晚期)时间五代十国(907~960年),北宋(960~1127年),南宋(1127~1276年),辽(907~1125年),西夏(1038~1227年),金(1115~1234年),元(1271~1368年)时代特征国家从分裂走向①和农耕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政治国家从分裂走向统一:宋与②的对立,③再度统一。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强化,利、弊都非常突出。
各少数民族加快封建化进程,④的进一步加强。
对外交流进一步发展。
经济农耕经济的继续发展:农业、手工业繁荣,商品经济获得显著发展。
南宋时,⑤南移完成。
文化科技继续领先于世界。
活字印刷术、火药和指南针这三大发明均在本阶段外传,为人类文明的进步作出了巨大贡献。
⑥和⑦的形成,对后代产生深远影响。
参考答案:①统一,②辽夏金,③元朝,④民族融合,⑤经济重心,⑥理学,⑦心学。
考点聚焦考点一、宋元时期的政治(一)政权更替简况唐朝五代十国北宋、辽、西夏并立南宋、金、西夏并立元朝统一北宋、辽、西夏的对峙局面南宋、金、西夏的对峙局面(二)北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加强1.君主专制的强化宋初设中书门下为最高行政机构,最高长官行使宰相职权。
后增设参知政事、枢密使和三司使,分割宰相的行政权、军权和财权,皇帝得以总揽大权。
2.中央集权的加强目的:改变唐后期以来藩镇割据的局面。
措施:(1)军事上,宋太祖把主要将领的兵权收归中央(杯酒释兵权),抽调各地精兵充实中央禁军(强干弱枝)。
2020届高三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6)
魏晋至宋元时期农耕经济的发展与繁荣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中国古代“广种未必多收”已为人熟诵;农谚云“锄头底下三分泽”;贾思勰曾告诫:“凡人家营田,须量己力,宁可少好,不可多恶”。
材料意在强调中国古代农业() A.生产技术的成熟B.粮食产量的稳定C.精耕细作的重要D.生产效率的低下C[由“中国古代‘广种未必多收’已为人熟诵”可知,生产技术无法保障农业生产,故A项错误;由“广种未必多收”可知,粮食产量不稳定,故B项错误;根据“凡人家营田,须量己力,宁可少好,不可多恶”可以得出要求农业应该把有限的资源得到最大限度的利用,而不应该粗放发展,故C项正确;“凡人家营田,须量己力,宁可少好”其目的就是要追求效率的最大化,故D项错误。
]2.“商贾大者积贮倍息,小者坐列贩卖……故其男不耕耘,女不蚕织,衣必文采,食必粱肉;亡农夫之苦,有仟佰之得。
”材料反映了()A.商人的逐利投机行为B.男耕女织方式的瓦解C.商人富裕祥和的生活D.作者的重农抑商思想D[材料突出强调商人“亡农夫之苦,有仟佰之得”,明显是重农抑商的思想,认识不到商业发展的重要性,故选D项。
]3.(2019·晋城模拟)下表为关于唐代粮食贸易现象的记述。
由此可知,唐代()C.粮食的价格不稳定D.政府严格控制粮食交易A[由材料“遣人向市赊香粳”“江淮有商人积米以待踊贵”“五月五日,六十斗面”可知唐代粮食贸易的频繁,故A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粮食贸易而非粮食短缺的现象,故B项错误;材料强调的是粮食贸易而非粮食价格,故C项错误;由材料“江淮有商人积米以待踊贵,图画为人持钱一千买米一斗,以悬于市”说明粮食交易并未受到政府的严格控制,故D项错误。
] 4.(2019·衡水中学全国统考)宋代农民在从事农业生产的同时,普遍以兼业的方式从事手工业小商品生产、小商业经营、小雇佣劳动,从而出现小农、小工、小商的三位一体化趋势。
(通史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板块四中华文明的继续发展——宋元第2讲宋元时期农耕经济的发展与繁荣课时提
第2讲宋元时期农耕经济的发展与繁荣编者选题表考点角度题号宋元时期的经济小农经济的稳定性 1 政府政策与经济重心南移 2 宋代租佃制 3 宋代规范市场秩序 4 宋代社会结构变动 5 宋代女性社会地位 6 综合7一、选择题1.(2018·河北衡水统考)宋代农民在从事农业生产的同时,普遍以兼业的方式从事手工业小商品生产、小商业经营、小雇佣劳动,从而出现小农、小工、小商的三位一体化趋势。
这一趋势( )A.冲击了地主所有制经济C.扩大了农民的人身自由解析:B 据材料可知,宋代农民在从事农业生产的同时兼营手工业和商业,这有利于增加小农家庭劳动收入,有利于小农的稳定性,故B项正确。
材料未涉及地主所有制经济、农民人身自由和具体的农业生产情况,故A、C、D三项错误。
2.(2018·安徽合肥二模)以下是唐宋时期我国南北主要地区公共水利工程项目统计表,它主要反映了( )北方陕西河南山西唐32 11 32北宋12 7 25南方解析:C 材料中唐宋时期南方修建的水利设施大大超过了北方,表明当时南方农业发展受到政府重视。
这促成了古代中国经济重心的南移,C项正确。
根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可知,中唐以后,南方无论是农业、手工业,还是商业、都会,都逐渐超过了北方,故A项错误;由于北宋始终没有完成国家的统一而南宋更是偏安一隅,所以北方修建的水利设施数量必然不及南方,但这并不是政府不加重视的结果,故B项错误;材料中并没有涉及南北方水利设施技术,D 项错误。
3.(2018·河南六市联考)1027年,宋仁宗下诏:“自今后客户(佃户)起移,更不取主人凭由,须每年收田日毕,商量去处,各取稳便。
即不得非时衷私起移。
如果主人非理拦占,许经县论详。
”这表明宋仁宗时期( )解析:A 材料反映了皇帝出台命令规范租佃关系,抑制地主对佃户的人身约束以保护生产正常进行,表明当时的主佃矛盾较多,A项正确。
由材料“客户(佃户)起移,更不取主人凭由”“主人非理拦占……”可以看出佃户与地主非隶属关系,B项错误。
通史版2020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一部分第四单元古代中华文明的成熟与鼎盛--宋元第2讲宋元时期经济的
第2讲宋元时期经济的发展与繁荣主干梳理巧点妙拨一农业的发展二古代手工业的进步三商业的发展1.商业发展的概况2.市的发展3.对外贸易的概况08南(1)两宋:同东南亚、南亚、阿拉伯半岛以至非洲几十个国家进行贸易;海外贸易税收成为□宋国库重要财源。
(2)元朝:□09泉州是重要的对外贸易港口,被誉为当时世界第一大港。
[状元笔记] 宋代“商业革命”的主要表现(1)打破严格的坊市制度,商业活动不再受时空限制。
(2)官府不再直接监管商业活动。
(3)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
[问题探究1] 宋初“不抑兼并”的土地政策带来哪些影响?提示:土地兼并严重,自耕农减少,租佃关系日益普遍化。
[问题探究2] 元代以后棉布逐渐成为民众主要衣料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提示:棉纺织技术的进步。
[概念辨析] “草市”与“夜市”(1)“草市”主要是指农村交通便利的地方自然形成的民间集市,打破了“市”的地域限制。
(2)“夜市”是在夜间进行买卖的市场,北宋时期冲破了政府对“市”的时间限制。
[问题探究3] 什么是朝贡贸易?有何特点?其目的是什么?提示:朝贡贸易就是中国政府与海外诸国官方的朝贡和赏赐关系。
其特点是:由官府控制,私人和民间组织禁止参与;通过朝贡与赏赐完成交易。
政府这样做的目的不是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而是要宣扬国威,加强与海外各国的联系,满足统治者对异域珍宝特产的需求。
互动探究史料研读主题1 “石破天惊”的城市变革——宋元时期商业的发展一古代的“城”是统治者居住的地方,是政治中心,“市”是商品交换的场所,最初只是城内很小一部分。
一个城市的重要性取决于它在政治体系中的地位。
二……凡市,以日午击鼓三百声,而众以会;日入前七刻,击钲三百声,而众以散。
——摘自《唐六典》三北宋都城汴京:至州桥投西大街,乃果子行。
街北……珠子铺……过州桥,两边皆居民,街东车家炭,张家酒店,次则王楼山洞梅花包子……夜市至三更尽,才五更又复开张,如耍闹去处,通晓不绝……——[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教你读史] 史料一反映出古代的“城”与“市”是分开的,其职能各不相同。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42 宋元时期经济的发展与繁荣试题
4-2 宋元时期经济的发展与繁荣一、选择题1.[2018·辽宁大石桥二中月考]交子始发于宋真宗时,四川的地方官和商人“患蜀人铁钱重,不便交易”,于是由十六家富户以各自资产作为保证主持发行。
后因富户资本变化产生了纠纷,政府遂设益州交子务接管,“私造者禁之”,交子也从此成为四川等地的法定货币。
这反映出当时( )A.纸币在商品流通领域作用越来越大B.富户大贾操纵商业流通与交换C.宋代地方有相当独立的货币发行权D.政府官办专营能彻底避免纠纷答案 A解析从材料可以看出,纸币最初是在民间富商之间使用流通,后来政府参与管理,最终成为了法定的货币。
这说明纸币在流通领域的作用越来越大,地位重要,故选A项。
材料中明确说明最初是为了交易方便而进行的首创,随后管理权交予政府,而不是由富户大贾操纵,B项错误;材料并未涉及地方发行货币的权力,C项错误;D项“彻底避免纠纷”说法绝对化,故排除。
2.[2018·石家庄一中期末]宋初,内地人民用铜钱向边民购买马匹,但边民将铜钱铸造成兵器侵扰内地。
为此,政府禁止以铜钱买马,改用以布帛、茶叶等换马的物物交换方式。
这一变化( )A.说明边境贸易影响政局稳定B.体现了宋代商品贸易有所退化C.使得宋代商品市场得到拓展D.体现宋代政府守内虚外的政策答案 C解析材料中主要阐释的是交换方式的变化,而“边境贸易影响政局稳定”不能全面概括变化,故A项排除;据所学可知宋代商品贸易高度繁荣,而不是有所退化,且在材料中无体现,故B项排除;由“宋初,内地人民用铜钱向边民购买马匹”到“改用以布帛、茶叶等换马的物物交换方式”的交换方式及内容的变化可得出宋代商品市场得到了拓展,故C项正确;通过贸易方式的变化无法体现出宋代政府守内虚外的政策,故D项排除。
3.[2018·河北正定中学期末]苏轼曾说:“民庶之家,置庄田,招佃客,本望租课,非行仁义,然犹至水旱之岁,必须放免欠负、贷借种粮者,其心诚恐客散而田荒,后日之失必倍于今故也。
2020届高三高考(人民版)历史一轮复习测试试题:宋元时期的政治、经济
宋元时期的政治、经济一、选择题1.(2018·湖北七市教科研协作体高三联考)元朝行省的权力很大,基本掌握着地方的军政大权,与宋代以来地方权力逐渐削弱的趋势形成鲜明对比。
这主要是由于元朝( )A.行省逐渐成为军政合一的地方统治核心B.巩固地方统治比加强中央集权更加迫切C.最高统治者不了解藩镇割据的危害性D.中书省总领国家权力制约着行省答案 B解析元朝行省为统治地方的常设行政机构,并不是地方统治核心,故A项错误;元朝疆域空前扩大,相对于加强中央集权而言,地方的稳定更具有迫切性,故B项正确;最高统治者不了解藩镇割据的危害性不适合史实,故C项错误;中书省总领国家权力制约行省与材料无关,故D项错误。
2.(2018·潍坊模拟)南宋刘一止《苕溪集》载:“老龙下饮骨节瘦,引水上诉声呷呀。
初疑蹙踏动地轴,风轮共转相钩加。
……残年我亦冀一饱,谓此鼓吹胜闻蛙。
”这可以佐证( )A.冶金工具革新B.农业技术进步C.风能普遍利用D.小农生活富足答案 B解析据材料可知是灌溉工具,故A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灌溉工具,故B项正确;材料不能体现风能普遍利用,故C项错误;“冀一饱”不能说明生活富足,故D项错误。
3.(2018·哈师大附中模拟,25)北宋前期,统治者提倡江南江北不同农作物的“参植”,要求各地官吏大力宣传,并制定了如由北方官府供给南方所缺的粟、麦、豆的种子,北方种稻免其租等优惠政策。
其主要目的是( ) A.增加政府的财政税收B.提高粮食产量C.改变积贫积弱的局面D.维护国家统一答案 A解析政府提倡南方北方农作物混杂种植,可以提高土地的利用率,扩大耕地面积和作物品种,从而提高粮食总产量,增加国家财政税收,故A项正确;农作物参植有利于粮食产量的增加,但政府提倡这种做法的主要目的在于维护统治,为税收提供稳定的来源,故B项错误;北宋积贫积弱局面在北宋中期比较明显,故北宋前期的政策不能改变积贫积弱局面,故C项错误;不同农作物南北参植,与国家统一没有直接联系,故D项错误。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板块四 第2讲 宋元时期农耕经济的发展与繁荣练习
第2讲宋元时期农耕经济的发展与繁荣考点角度题号宋元时期的经济南宋时期的人地矛盾 1 宋朝南方的水利工程与经济发展 2 宋元时期土地转让的制度化 3 宋代市场的专业化特征 4宋朝对外贸易的务实性 5元朝纸币政策的影响 6 综合7一、选择题1.(2017·内蒙古包头一模)南宋政府曾三令五申禁止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围湖造田之风,但这些政令如一纸空文。
太湖流域“涝则水增溢不已,旱则无灌溉之利”。
造成这种局面的主要原因是( )A.湖田垦种成本低且收益大B.吏治败坏使政府职能降低C.赋税的繁重加重民众负担D.人口压力使人地矛盾尖锐解析:D 随着南宋政权的建立,古代中国经济重心彻底南移,加之人口的不断南迁和自然增长,日益严峻的人口压力使得人们不得不向田要粮,因而围湖造田的现象屡禁不止,也给自然环境带来空前的压力,故D项正确。
2.宋熙宁年间(1068~1077年),全国兴修水利工程10 793处,其中两浙路修建1 980处。
此外,还在东南沿海修筑了长达500余里的江北捍海堰和浙江捍海石塘、钱塘江工程等。
这反映了( )A.连年暴雨导致严重涝灾B.水利政绩成为擢升依据C.江南经济发展推动水利建设D.人口大量增加需要新耕地解析:C 材料未提到连年暴雨和严重涝灾,故A项错误;题干中并未提到官员的擢升,故B项错误;题干中“全国兴修水利工程10 793处,其中两浙路修建1 980处。
此外,还在东南沿海修筑了长达500余里的江北捍海堰和浙江捍海石塘、钱塘江工程等”说明江南地区的水利建设情况较好,而这一时期的江南地区经济发达,故C项正确;题干中并未提到人口增加,故D 项错误。
3.宋元时期,政府规定买卖田地皆须经所部官司申请“文牒”,作为转让产权的依据,经有司批准后方可买卖。
这一规定( )A.表明土地兼并愈演愈烈B.推动租佃关系日益规范C.反映了土地转让制度化D.限制了土地买卖的进行解析:C 材料“政府规定买卖田地皆须经所部官司申请‘文牒’”体现了土地买卖的规范,不能体现土地兼并的剧烈程度,故排除A项;租佃关系是地主与佃农间的一种租地关系,不是材料中的土地买卖,故排除B项;根据材料“政府规定买卖田地皆须经所部官司申请‘文牒’”可知,政府对土地的买卖进行规范,体现了一种制度化,故答案为C项;材料“经有司批准后方可买卖”体现的是政府的一种管理权限,而非限制买卖,故排除D项。
通史版2020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专题四2第2讲宋元时期农耕经济课后达标检测含解析新人教版20190909555
第2讲宋元时期农耕经济(建议用时:45分钟)一、选择题1.(2019·赣州期末)宋代的农业亩产量比唐代提高了1.5倍,租佃关系盛行。
宋代佃户拥有人身自由,与地主地位平等。
地租形式分为成租和定额租。
成租随产量而波动,定额租则佃农在交够地租的前提下可以完全自主经营。
这反映宋代农业发展的原因是( ) A.农业生产技术的进步B.农民生产积极性的提高C.土地利用效率的提高D.政府重农抑商政策的推动解析:选B。
材料不涉及农业生产技术的相关信息,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宋代佃户拥有人身自由,与地主地位平等……定额租则佃农在交够地租的前提下可以完全自主经营”可知,农民人身依附关系进一步放松,生产积极性得到提高,故B项正确;材料主旨突出租佃关系,不涉及土地利用效率,故C项错误;材料叙述的是租佃关系,不涉及政府的经济政策,故D项错误。
2.(2019·辽宁六校协作体期中)宋代整个地主阶级统治集团,对于国家财富的看法是“财富的来源不在于小农而在于豪强,兼并之家是‘为国家守财尔’”。
在这种看法的影响下,宋代( )A.实行了二府三司制度B.将地方财政收归中央C.放松了对商业的监管D.租佃经济发展解析:选D。
材料主要论述宋代整个地主阶级统治集团认为国家财富的来源不是小农,而是地主豪强,他们兼并小农的主要目的是“为国家守财”。
这充分说明在宋朝由于“田制不立”“不抑兼并”,导致了土地兼并严重,在此种情况下,租佃关系普遍化,故D项正确。
3.(2019·安徽十校发展共享联盟联考)黄道婆之前,闽广棉花已引入乌泥泾种植。
然自黄道婆“做造擀、弹、纺、织之具,至于错纱、配色、综线、挈花,各有其法”,这个先前的贫困之乡很快走上了家给人足的发展之路。
乌泥泾前后变化主要得益于( ) A.优良棉种的引入种植B.政府鼓励手工业发展C.先进棉纺技术的推广D.乌泥泾人的勤劳创造解析:选C。
从材料“然自黄道婆‘做造擀、弹、纺、织之具,至于错纱、配色、综线、挈花,各有其法’,这个先前的贫困之乡很快走上了家给人足的发展之路”可知,乌泥泾前后变化主要得益于先进棉纺技术的推广,故C项正确。
2020版高考历史复习古代中华文明的成熟与鼎盛——宋元第2讲宋元时期经济的发展与繁荣课后作业课件人民版
8.(2019·河南洛阳期末)据《东京梦华录》记载,北宋年间的汴京,凡 是闹市区和居民集中的地方,茶坊(茶馆)鳞次栉比,不仅有专供仕女夜游 吃茶的茶坊,还有商贩、劳动者拂晓前进行交易的早市茶坊。宋代茶坊的 兴盛主要是由于( )
A.茶叶的种植十分普遍 B.文人雅士的推动 C.城市商业经济的繁荣 D.市民阶层的兴起 答案 C
解析
7.(2019·河南唐河阶段检测)据《续通典食货》记载:交子三年一届, 其肇因始于宋代之铜钱与铁钱混用而不便于携带;迄神宗熙宁初年将伪造 交子等同于伪造官方文书。据此可知宋代( )
A.金属货币不被认可 B.交子最初由商人发行 C.金融秩序相当混乱 D.纸币的合法地位确立 答案 D
答案
解析 材料“熙宁初年将伪造交子等同于伪造官方文书”说明交子正式 由官方所承认,故D项正确;材料没有反映金属货币的地位,故A项排除; 材料“交子……肇因始于宋代之铜钱与铁钱混用而不便于携带”说明交子发 行的原因,并没有体现出交子最初发行的状况和当时的金融秩序,故B、C 两项排除。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春秋至隋唐农业发展的趋势。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宋朝“商业革命”的表现。为什么 材料说商业革命“未对中国社会产生爆炸性的影响”? (3)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古代中国经济结构对社会变革 的影响。
答案
解析 材料“多积金、市田宅以遗子孙”的言论和思想,倡导官僚地主 多买地,间接助推了地主土地兼并,故A项正确。“君臣之间无所猜嫌”反 映了这一思想维护了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故B项错误;流民问题是受自然 灾害、战争及土地兼并等因素共同作用下产生的,因此材料中的思想并不会 使流民问题严重化,故C项错误;材料与中央集权无关,故D项错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讲宋元时期经济的发展与繁荣课后作业一、选择题1.(2019·南宁二中高三月考)宋元时期,政府规定买卖田地皆须经所部官司申请“文牒”,作为转让产权的依据,经有司批准后方可买卖。
这一规定( )A.表明土地兼并愈演愈烈B.推动租佃关系日益规范C.反映了土地转让制度化D.限制了土地买卖的进行答案 C解析依据材料“作为转让产权的依据,经有司批准后方可买卖”可知土地转让制度化,故C项正确。
材料主旨不是强调土地兼并,故排除A项;材料不能体现“租佃关系”,故排除B项;D项“限制”说法不准确,故排除。
2.(2019·河北衡水中学摸底)宋太祖在杯酒释兵权时,对功臣宿将说:“人生驹过隙尔,不如多积金、市田宅以遗子孙,歌儿舞女以终天年。
君臣之间无所猜嫌,不亦善乎。
”这一思想( )A.助推了北宋时的土地兼并B.加剧了统治阶级内部矛盾C.使北宋流民问题日益严重D.削弱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答案 A解析材料“多积金、市田宅以遗子孙”的言论和思想,倡导官僚地主多买地,间接助推了地主土地兼并,故A项正确。
“君臣之间无所猜嫌”反映了这一思想维护了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故B项错误;流民问题是受自然灾害、战争及土地兼并等因素共同作用下产生的,因此材料中的思想并不会使流民问题严重化,故C项错误;材料与中央集权无关,故D项错误。
3.(2018·哈师大附中、东北师大附中、辽宁省实验中学联模)北宋前期,统治者提倡江南和江北不同农作物的“参植”,要求各地官吏大力宣传,并制定了如由北方官府供给南方所缺的粟、麦、黍、豆的种子,北方种稻免租等优惠政策。
其主要目的是( ) A.增加政府的财政税收B.提高粮食产量C.改变积贫积弱的局面D.维护国家统一答案 A解析北宋前期政府主张南北的农作物“参植”,这种做法有利于政府统一管理,增加税收,故选A项。
“参植”对粮食产量并没有很大影响,排除B项。
北宋前期积贫积弱的局面还没有形成,C项错误。
题中现象与国家统一没有联系,排除D项。
4.(2019·甘肃庆阳期末)景德镇原名昌南镇,宋真宗因喜爱昌南瓷器,将年号“景德”赐于昌南镇,自此天下知景德镇。
在景德镇烧制的影青瓷清雅之极,可与汝窑天青瓷媲美。
由此可知,宋代景德镇( )A.为制瓷业中心B.瓷业由官府控制C.制瓷工艺精湛D.主要生产青花瓷答案 C解析根据材料可知,“景德镇”是因烧制精美瓷器受到皇家赏识而得名,故C项正确。
材料不能得出A项结论,排除;材料无法推断出瓷业由官府控制,排除B项;青花瓷由元朝烧制,时间不符,排除D项。
5.(2019·河北衡水中学调研)南宋末年,松江“初无踏车、椎、弓之制,率用手剖去籽”。
元初,崖州黄道婆在松江府“教以做造捍弹纺织之具……人既受教,竞相作为”,松江逐步成为全国性的手工棉纺织业中心。
这说明A.棉纺织技术决定商业水平B.元朝商业贸易中心移至南方C.技术革新推动手工业进步D.元朝私营纺织业优势超官方答案 C解析根据“造捍弹纺织之具……人既受教,竞相作为”“松江逐步成为全国性的手工棉纺织业中心”可知,C项正确。
材料没有涉及商业,故A项错误;材料中只说到“松江逐步成为全国性的手工棉纺织业中心”,没有说元朝的商业贸易中心转移的问题,故B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到“官营”和“私营”所占比例的变化,故D项错误。
6.(2019·江苏海安中学月考)“物勒工名(将工匠的名字刻在所生产的器物上)”本是官营手工作坊为保证产品质量而采取的一种制度,宋代以后有些匠人或私营作坊主也多仿效此形式,将自己的名字或商号标注在生产的商品上。
这反映了( )A.民营手工产品大多假冒官营产品B.民营手工业与官营争夺市场激烈C.民营手工业注重提高自身知名度D.官营手工业已落后于民营手工业答案 C解析根据材料“官营手工业作坊为保证产品质量而采取的一种制度”“宋代以后有些匠人或私营作坊主也多仿效此形式”可知,C项正确。
材料反映的是刻名字在器物上,而非仿冒商品,故A项错误;材料信息不能反映民营手工业与官营手工业的争夺,排除B项;明中叶以后民营手工业逐渐超过官营手工业,而材料的时间是“宋代”,排除D项。
7.(2019·河南唐河阶段检测)据《续通典食货》记载:交子三年一届,其肇因始于宋代之铜钱与铁钱混用而不便于携带;迄神宗熙宁初年将伪造交子等同于伪造官方文书。
据此可知宋代( )A.金属货币不被认可B.交子最初由商人发行C.金融秩序相当混乱D.纸币的合法地位确立答案 D解析材料“熙宁初年将伪造交子等同于伪造官方文书”说明交子正式由官方所承认,故D项正确;材料没有反映金属货币的地位,故A项排除;材料“交子……肇因始于宋代之铜钱与铁钱混用而不便于携带”说明交子发行的原因,并没有体现出交子最初发行的状况和当时的金融秩序,故B、C两项排除。
8.(2019·河南洛阳期末)据《东京梦华录》记载,北宋年间的汴京,凡是闹市区和居民集中的地方,茶坊(茶馆)鳞次栉比,不仅有专供仕女夜游吃茶的茶坊,还有商贩、劳动者拂晓前进行交易的早市茶坊。
宋代茶坊的兴盛主要是由于( )A.茶叶的种植十分普遍B.文人雅士的推动C.城市商业经济的繁荣D.市民阶层的兴起答案 C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专供仕女夜游吃茶的茶坊”“商贩、劳动者拂晓前进行交易的早市茶坊”的兴盛主要得益于城市商业经济的繁荣,故C项正确。
材料体现不出茶叶的种植十分普遍,故A项错误;材料体现不出文人雅士与茶坊的关系,故B项错误;市民阶层的兴起是宋代茶坊兴盛的原因之一,但不是主要原因,故D项错误。
9.(2019·江苏如皋调研)南宋江南繁荣的市镇,已初步形成像州县城市那样的市区。
如吉州的水和镇“辟坊巷六街三市”,平江府的平望镇“邸肆间列”。
太平州的黄池镇,俗谚有云:“太平州不如芜湖,芜湖不如黄池。
”这说明,南宋时期( ) A.江南市镇已出现城市化特征B.商帮带来了市镇经济的繁荣C.江南市镇专业化分工较明显D.坊市界限打破带动市镇发展答案 A解析材料“南宋江南繁荣的市镇,已初步形成像州县城市那样的市区”说明江南市镇已出现城市化特征,材料后半部分描述了地方市镇具有城市的特征,故A项正确。
商帮的出现是明清时期,故B项错误;材料中说明地方市镇城市化,不是专业化,故C项错误;材料中并没有分析江南市镇发展的原因,故D项错误。
10.(2019·浙江Z20联考)北宋中期,政府规定每个坊场(草市和集市的统称)年税收入在千贯以上的,由官府直接设立税务机构进行收税。
年课千贯以下的,“通计坊务该得税钱总数,俾商先出钱与官买之,然后听其自行取税以为偿”。
这说明当时( ) A.私营商业已居主导地位B.东京的坊市制度已经瓦解C.坊场地位已经相当重要D.商业活动不再受官府监管答案 C解析北宋中期,政府对每个坊场根据年税收入征收灵活管理,这说明坊场经济地位已经相当重要,故C项正确。
小农经济是主导,故A项错误;材料体现不出坊市制度已经瓦解,故B项错误;D项明显不符合材料信息,故错误。
11.(2018·辽宁五校期末)据史料记载:宋榷(专卖)茶之制,择要会之地,曰江陵、曰真州(江苏仪征)……初数户,后繁之。
市中茶坊林立,徽人、晋人荟萃,五音杂语。
这反映出当时( )A.经济重心完成南移B.重农抑商政策松动C.商业城镇逐渐兴起D.出现了地域性商帮答案 C解析根据材料中“江陵”“真州”等地因“榷茶”的发展而兴起可知,C项正确。
材料反映不出经济重心完成南移,排除A项。
B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商帮出现在明清时期,与题中时间“宋”不符,排除D项。
12.(2018·河北辛集中学模拟)《清明上河图》中,多家店铺门前悬挂着形制不一的栀子灯,还有一些店铺前出现了长条形招牌灯箱。
这些栀子灯和灯箱既装饰了店铺,又起到了广告作用。
这反映出( )A.北宋时期开始出现广告B.城市贸易的时间限制已经被打破C.当时商业竞争异常激烈D.北宋时期的手工业技术非常发达答案 B解析以灯箱做广告在唐朝中后期伴随夜市而出现,A项排除;夜市在宋朝常态化,灯箱广告的形式适应了晚上贸易,B项正确;材料只提及北宋广告的形式,未涉及商业竞争问题,C项排除;灯箱广告反映灯箱功能多样化,与家庭手工业发展状况无关,D项排除。
二、非选择题13.(2019·河北邯郸月考))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令我感兴趣的是司马迁在写《货殖列传》时流露出来的对于“富”的态度。
司马迁对求富应是持肯定态度的。
他认为求富乃是人的天性。
于国而言,国富才能力强;就个人而言,财富在一定程度上能提升人的社会地位。
然而在如何致富、如何为富上,司马迁是有鲜明的价值导向的。
同样的求富行为,因手段不同而有高下之分:“本富为上,末富次之,奸富为下。
”对于这句话中所透露出的“本末之别”,我们不必十分在意。
值得我们重视的是:司马迁对于“奸富”这一求富行为,至少是不齿的。
在《货殖列传》中,“人富而仁义附”“富好行其德”之说不在少数;列举当世富者时,他所选取的也是些“贤人”,并着意写其富而节俭。
这种“富而好礼”的价值取向是极为明显的。
——《〈史记〉中的商业图景》材料二宋代,大商人的势力比前朝增强,“京城资产百万至多,十万以上者比比皆是”。
有的富商,每年向官府输钱五万缗。
一般来说,富商大贾大多是随着城市手工业、商业的发展而起家的,他们从国家的各项专利中分得余润。
因此,他们得以积累大量的财富。
宋代商人的成分也有了变化,大商人往往具有官僚兼商人的双重身份。
由于货币的威力和贱买贵卖的商业利润,大大引诱了官僚地主的贪欲,只要有利润可图,贩茶、卖酒、运木材等官僚无所不为,宋仁宗时,经商就成了一般官僚的正常副业。
——邓晓影《宋代商业发展与商人地位的提高》(1)根据材料一,概括司马迁对待财富的态度,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种态度形成的原因。
(2)概括材料二中出现的经济现象,分析这种现象出现的原因。
答案(1)态度:对正当追求财富持肯定态度。
财富对国家和个人都有重要作用,对以不正当手段获得财富持批判态度,提倡富而有德。
原因:国家统一,经济发展,财富显示其重要作用,有些商人采取不正当手段获取财富。
(2)现象:大商人势力增强;商业税成为宋代重要财源;商人成分变化,官僚经商成为常见现象。
原因:宋代商品经济发展;政府政策的松动;商业利润的诱惑。
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态度,根据材料一“司马迁对求富应是持肯定态度的”“于国而言,国富才能力强;就个人而言,财富在一定程度上能提升人的社会地位”“在如何致富、如何为富上,司马迁是有鲜明的价值导向的……‘富而好礼’”概括。
第二小问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可从国家统一、经济发展、商人价值取向、儒家思想影响等方面分析这种态度形成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