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二轮复习【高考倒计时6天】人类与地理环境的》ppt课件

合集下载

高考地理总复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精品PPT

高考地理总复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精品PPT

地区
环境问题
形成原因
城市地区
主要表现为环境污染,如大气 污染、水污染、噪声污染等
由于交通、工业活动和人类居住 地的过分密集,造成污染物的集 中
乡村地区
主要表现为生态破坏,如水土
流失、荒漠化、土壤盐碱化、 森林减少、水资源枯竭、物种
利用资源的方式不当或强度过大
减少等
【 名 校 课 堂 】获奖 PPT-高 考地理 总复习 _人类与 地理环 境的协 调发展 (共P PT)推 荐(最 新版本 )推荐

以生态破坏为主 强;
③发达国家将污染严重的工业转移到发展中国 家
发达 国家
较发展中国家轻, 利用其强大的经济力量进行环境污染的防治, 以环境污染为主 使其环境状况大为好转
【 名 校 课 堂 】获奖 PPT-高 考地理 总复习 _人类与 地理环 境的协 调发展 (共P PT)推 荐(最 新版本 )推荐
【 名 校 课 堂 】获奖 PPT-高 考地理 总复习 _人类与 地理环 境的协 调发展 (共P PT)推 荐(最 新版本 )推荐
2.中国实施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 名 校 课 堂 】获奖 PPT-高 考地理 总复习 _人类与 地理环 境的协 调发展 (共P PT)推 荐(最 新版本 )推荐

人口基数庞大 1.严峻挑战 人均资源不足
环境污染 严重
2.行动。 1994年3月,国务院发布了《中国21世纪议程——中国 21世纪_人__口__、__环__境__与__发__展___白皮书》。
【 名 校 课 堂 】获奖 PPT-高 考地理 总复习 _人类与 地理环 境的协 调发展 (共P PT)推 荐(最 新版本 )推荐
【 名 校 课 堂 】获奖 PPT-高 考地理 总复习 _人类与 地理环 境的协 调发展 (共P PT)推 荐(最 新版本 )推荐

高三地理复习必备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课件

高三地理复习必备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课件

C.②③④
D.②③⑤
(4)在工业发展中我国吸取发达国家的经验教训,应注 意的是________(选择填空)
A.要减慢工业发展步伐,降低国民经济发展速度 B.先大力发展经济,有一定资金积累后,再加大环保 投入,治理污染 C.发展清洁生产技术,减小环境污染程度 D.我国目前环境质量较好,无须采取治理环境的措 施
(2)上图中 A—C 阶段的主要产业可能有________(选择
填空)
A.核工业
B.耕作业
C.钢铁工业
D.电子工业
(3)一些发达国家的环境污染水平处于 C 点以后,其原
因是________(选择填空)
①增加环保投入 ②工业技术进步 ③产业结构调整
④工业发展迅速减慢 ⑤出现逆城市化现象
A.①②⑤
B.①②③
(6)实施清洁生产后,该厂( ) A.实现了无废弃物排放 B.生产重点转向废弃物的综合利用 C.隔断了与其他工厂的工业联系 D.从生产过程中的每个环节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答案:(1)污染物、排污量减小,资源消耗减少,资源 的利用率提高,实现了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且不存在污染 物转移 经济 环境
(2)河南省是我国粮食生产大省,原料丰富 有利于农 村农业结构调整,农产品深加工,增加农民收入;缓解我 国能源供应紧张的状况;有利于大气环境保护;有利于解 决农民卖粮食难的问题
3.以实际生活的事例为背景,考查可持续发展在具体 社会实践中的应用。
一、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 1.人地关系的历史回顾
2.直面环境问题 (1)人类与环境的关系 ①人类占据一定环境空间,从环境中获取________。 ②人类活动的________要排放到环境中。
(2)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 ①人类向环境索取资源的速度超过了资源本身及其替 代品的再生速度。 ②人类向环境排放废弃物的数量超过了环境的_____。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课件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课件

据图可知,20世纪70年代(1976年)大熊猫的 栖息地为一个整体,呈片状分布;到80年 代后期(1987年),可以观察到栖息地面积明 显缩减,且不再呈一个整体,碎片化严重;
碎片化趋势减弱,分布范围有向北、向西扩展的趋势。 90年代至21世纪初(2000年),可以看出栖息
地面积增加,向北、向西扩展明显,且碎
秦岭地区是我国大熊猫分布的重点区域。该地区曾
经是重要的林木采伐区,20世纪70年代开始先后有
多家森工企业在该区内进行采伐作业,1998年后全
面停止采伐天然林。下图示意1976年、1987年和
解析:本题考查地理事物分布特征的描述。
2000年该地区大熊猫栖息地范围的变化。
要描述大熊猫栖息地范围的变化,关键是
着重从材料和图中获取信息,20世纪70年代(1976年)到80
2)分析导致该地区大熊猫栖息地范围变化的 人为原因。
年代后期(1987年):根据材料中“20世纪70年代开始先后 有多家森工企业在该区内进行采伐作业”可知,大规模 地砍伐森林使生态环境遭到破坏,导致大熊猫的栖息地
答案:大规模采伐森林(对植被破坏大),导 致栖息地缩小;修建道路(国道、省道以及林
2019卷Ⅲ,1~2 2016卷Ⅱ,37
2015卷Ⅱ, 37(3)(4)
考点
命题情境
人地关系与可持续发展
厨余垃圾处理
人地关系与可持续发展 秦岭大熊猫栖息地范围的变化
环境问题
河套平原灌渠与乌梁素海污染
4
思维导图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 协调发展
5
01
生态破坏产生的原因及防治措施
6
(1)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陕西南部的
要准确表述出变化的特征。描述时先结合

高考地理 第6章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课件 必修2.ppt

高考地理 第6章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课件 必修2.ppt
• (2)成因分析
• 环境问题的产生包括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
• (3)后果与危害
• 对环境问题带来的后果及其对自然环境和 人类社会带来的影响,要能准确全面地进 行分析。例如温室效应的加强对地理环 境、人类的生产与生活产生的重大影响 等。
• (4)解决的措施和建议
• 针对环境问题的原因、危害提出有针对性 的解决措施,一般可从政策、法规性措 施,工程、技术类措施,宣传、教育类措 施等不同的方面进行分析。
环境问题Biblioteka 原因典型事例生
生物的生存
态 生物多样 环境遭到破
破 性减少 坏或过度捕

猎等原因
大熊猫、华 南虎、藏羚 羊等数量日 益减少
大水土污壤气染污污染、染、工 的业 大“量三排废放”
泰晤士河的 悲剧
环 境 污
固体废弃 物污染
生产和生活 中的大量垃 圾任意堆放
大城市周边 地区的垃圾 “围城”现
• 3.全球性环境问题
乡村:主要表现为生_态__破_坏______
发达国家:过分消耗资源带来 的环境发影展响与人口
发展中国家:环境承受着 ____________的双重压力,同 时承接来自发达国家的污染转 移
• 3.走向人地协调——可持续发展
• (1)概念:可持续发展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
求,而又不危及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发
提高利 用率, 修筑水 库,跨 流域调
• 4.可持续发展的内涵
• 【方法技巧】解答有关环境问题的思路
• (1)环境问题的类型、表现与分布
• 首先从题目所给的图、表、文字等资料判 断出该环境问题是什么,属于哪种类型(生 态破坏或环境污染),它的表现特征、分布 等。每类环境问题都有不同的表现、分布 等特征。弄清环境问题的类型,便容易与 自己已有的有关环境问题的知识结构进行 联系。

高中地理必修二第六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PPT课件

高中地理必修二第六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PPT课件

工业文明 后工业文明
征服自然 谋求人地协调
人类掠夺式开发资源,人地关系全面 不协调,人地矛盾迅速激化
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以达到人地 关系的协调发展
二、直面环境问题
1、人类与环境的关系
(1)人类的生存和发展要占据一定环境空间,从环境中获取物质和能量。
——环境的承载能力
(2)人的新陈代谢和人类消费活动(包括生产消费和生活消费)的废弃物
(1)图6.5反映的是原始的刀耕火种的农业生产活动;图6.6反映的是工业社会 时期集约型大规模的工业生产活动。
(2)原始的刀耕火种主要是砍伐森林和烧荒之后获得小块平整的土地,种植作物; 工业社会时期对人类土地利用的范围和强度都增加了。原始的刀耕火种,尽管对自 然景观有所破坏,但由于这种迁移农业的生产方式落后,作用范围小,若干年后自 然景观还能够恢复。但这种迁移农业的生产方式如果是在热带雨林地区,则容易引 起水土流失,造成生态恶化、生态平衡失调,工业社会时期集约型的大规模生产, 对环境的破坏很难在短时期内恢复,形成严重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问题。
过度消耗资源
三、走向人地协调——可持续发展
1、环境问题的实质:发展问题
2、可持续发展
(1)概念: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而又不危及后代满足其需求的发展
(2)内涵:生态持续发展是基础 经济持续发展是条件 社会持续发展是目的
三者相互联系、相互制约, 共同组成一个系统。
(3)基本原则:公平性原则、持续性原则、共同性原则
二、直面环境问题
1、人类与环境的关系 2、环境问题的产生与表现 3、环境问题的地域差异 (1)城市地区和乡村地区环境问题的差异
地区
环境问题
形成原因
城市
主要表现为环境污染,如大气污 染、水污染、噪声污染等

高考地理 二轮复习 第4章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课件 湘教版必修2

高考地理 二轮复习 第4章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课件 湘教版必修2
境条件发生了变化,并对_人__类__及__其__他__生__物___的生存和发展造 成影响和破坏的问题。
2.产生机制 (1)随着全球人口急剧增长和经济快速发展,人类对资源 的需求与日俱增,造成资__源__匮__乏__问题。 (2)人类生产和生活过程中排放出的废弃物和有害物超过 了环境的_自__净__能__力_,造成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第一节 │ 课前梳理
3.环境问题的类型 (1)按性质可分为:环__境__污__染__问题(大气污染、水体污染、 土壤污染、生物污染等)、由环境污染深化而来的问题(酸雨、 全球变暖、臭氧层破坏等)、生__态__破__坏__问题(水土流失、森林砍 伐、土地荒漠化、生物多样性减少)、自__然__资__源__衰__竭__问题(森林、 草原、矿产等资源的减少和破坏)四种类型。 (2)按环境要素可分为:大气污染、水__体__污__染__、土壤污染。 (3)按生产类型可分为:工业环境问题、_农__业__环__境__问__题___、 生活环境问题。 (4)按地理空间可分为:全球性环境问题、区域环境问题、 局部性环境问题。
染演化而 大量燃烧煤和石油产生的大量温室气体 来的问题
氟氯烃气体的排放
具体内容 酸雨
全球变暖
臭氧层破坏
生态破 坏问题
滥伐森林及毁林开荒
自然植被遭到破坏 不合理灌溉等原因 生物的生存环境遭到破坏或过度捕猎
森林砍伐、森林的环 境调节功能下降
水土流失、土地荒漠 化加剧
土壤盐碱化 生物多样性减少
第一节 │ 要点探究
第一节 │ 要点探究
[答案] (1)A (2)B [解析] 第(1)题,从材料中可判断,我国雅丹地貌主要 分布在西部干旱区,该区域湖泊补给水源主要是来自冰山上的 河流;从人为原因方面分析,若河流沿线过度使用水资源,就 会使流入湖泊的水量减少,严重时会导致湖泊干涸。第(2)题, 环境问题包括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两方面,湖泊干涸属于生态 破坏。要特别注意臭氧层破坏和全球变暖属于生态破坏。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之《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课件(共93张PPT)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之《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课件(共93张PPT)

A.①
B.②
C.③
D.④
[审题专练]
从图表中获取信息
自我校对:①均匀 ②高处 ③河谷 尝试解答:C
考向 1 地形对聚落和交通线的影响 读下面等高线地形图,完成 1~2 题。
1.图中甲、乙、丙、丁四个聚落中,将来发展规模
最大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2.假若修一条经过甲地和乙地的铁路,方案①②③
(4)为抑制气候变暖的趋势,近年来,我国政府提出 大力发展“低碳经济”,请简要分析发展“低碳上升;人类对化石能源的大
规模使用,使向大气排放的温室气体不断增多;不合理 的人类活动导致森林面积减少。
(2)部分沿海地区被淹没;地下水位升高,导致土壤 盐碱化,影响农业生产;港口设备和海岸建筑物被损坏, 影响航运;沿海水产业受到影响。
考点 地形对主要地理环境的影响
(2014·全国卷Ⅰ)20 世纪 50 年代,在外国专家的指导 下,我国修建了兰新铁路。兰新铁路在新疆吐鲁番附近的 线路如下图所示。读图完成(1)~(2)题。
(1)推测外国专家在图示区域铁路选线时考虑的主导
因素是( )
A.河流
B.聚落
C.耕地
D.地形
(2)50 多年来,兰新铁路并没有改变该区域城镇的分
于非洲东北部,其气候类型为热带沙漠气候,故农业生产
紧缺的自然资源是水资源。 答案:B
2.(2017·北京卷)下图为我国的三个省级行政区土地 利用结构图。读图完成(1)~(2)题。
布,是因为该区域的城镇分布受控于( )
A.地形分布 B.绿洲分布
C.河流分布 D.沙漠分布
解析:第(1)题,读图可知,铁路基本上与 1 000 m 等 高线平行,地势平坦开阔,利于修建铁路,故当时铁路选 线主要考虑的是地形。第(2)题,兰新铁路主要经过我国 西北干旱地区,所以城市的形成与发展和水源关系密切, 而绿洲地区有丰富的水源,所以该区域的城镇分布受控于 绿洲的分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 态 破 坏
土地盐碱 不合理的灌溉方 化 式等 大气增温、 过量排放二氧化 臭氧 层 碳和氟氯烃等有 生物多样性 害气体 破坏 生物的生存环境 遭破坏和过度捕 减少 猎
都是环境问 题的基本表 现形式,环 境污染往往 会导致生态 破坏
二、环境问题表现的地域差异 1.城市与乡村主要环境问题的差异 地 环境问题 区
形成原因
主要表现 由于交通、工业活动和 城 环境污染 人类聚居地的过分密集, 为 市 造成污染物的集中 主要表现 乡 生态破坏 利用资源的方式不当或 为 村 强度过大
2.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环境问题的差异 环境问 题 发 展 中 国 家 发 较发达 生态破坏 国家严 重,以
环境污染 为主
形成原因
经济发展
①人口增长快,环境承受着 人口增长 和 的双重压力;②限 于经济、技术水平,没有足够 工业 的能力进行环境保护,人们的 环保意识不强;③发达国家将 污染严重的 转移到发展 中国家 20世纪70年代后,利用其强大
三、中国可持续发展之路 1.中国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的原因 人口压力 资源、 庞大的 短缺令人担忧以 及深刻的环境危机。 2.中国实施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途 径 根据资源输入减量化、资源再利 循环经 用和使废弃物再生资源化等原则, 济 把经济活动组织成一个物质反复 循环流动的过程 项目
建筑、娱乐、 都是环境问 污染 噪声 交通等 题的基本表 污 放射性物质 现形式,环 放射性 染 泄漏 境污染往往 各类污染物 会导致生态 污染 破坏 排入海洋 海洋
生 态 破 坏
森林环 境调节 功能下 降 水土流 失、土 地荒漠 化
都是环境 滥伐森林致使森 问题的基 林面积锐减 本表现形 式,环境 滥伐、乱垦、滥 污染往往 植被 会导致生 牧,使自然 态破坏 遭破坏
在产品生产过程和预期消费中,既 工业— 自然资源 能合理利用 清 ,把对环境的危害减至最 社会经济效益 洁生 小,又能满足人类的需要,使 能源 生产过程 产 最大的一种模式。含义包括:清洁 产品 的 、清洁的 、清洁的 生态平衡 生态系统 农业— 用 的观点,将农业生产和 生 纳入协调一致的轨道,充分发挥生 态农 态经济效益以保证持续增产的农业 业 经营方式
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30 .(2014·聊城模拟 ) 读我国某生态环境问题 分布统计资料图,完成(1)~(2)题。
(1)该生态环境问题是 A.荒漠化 C.酸雨 少 (2) 为面积植树造林,减少水土流失 B.解决当地群众生活用能问题,严禁乱砍滥 伐 C.加快城市化进程,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
解析 第 (1) 题,七大循环经济基地的分布是 根据各自区域优势确定的;酒泉、嘉峪关位 于我国西北地区,太阳能、风能资源丰富; 张掖地区水资源缺乏,在发展特色农业的过 程中,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易导致土地荒漠 化;金昌发展有色金属新材料循环经济,实 现清洁生产,可减排工业污染。第 (2) 题,该 模式对资源进行了充分利用,提高了资源的 利用率,延长了产业链,增加了产品的附加 值,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持续性原则。 答案 (1)C (2)B
7.循环经济表现为以环境无害化技术为手段, 以提高生态效益为核心,以环境友好方式 进行资源利用,以资源输入减量化、资源 再利用、废弃物再生资源化为原则。 ( ) 8.清洁生产是在工业经济结构调整中实施的 可持续发展的途径。它变传统经济发展对 污染物的末端治理方式为全过程的治理。 ( )
答案 1.× 分析:农业文明时期,环境问题 主要表现为生态破坏问题;工业文明时期, 环境问题主要表现为环境污染问题。 2.√ 3.√ 4.√ 5.× 分析:发达国家和城市主要是环境污 染问题严重;发展中国家和农村主要是生态 破坏问题严重。 6.√ 7.√ 8.√
(1)有关图甲表述错误的是
(
)
A.示范区的确立发挥了区域优势 B.酒泉、嘉峪关可重点开发风能和太阳能 C.张掖地区发展特色农业易产生水土流失 D.金昌发展有色金属新材料循环经济可减排 工业污染
(2) 图乙所示的发展模式,体现了可持续发展 的 ( ) A.公平性原则 B.持续性原 则 C.共同性原则 D.阶段性原 则
高考倒计时6天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
协调发展
一、人类所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环 境 问 题
表现方式
具体成因
工业三废
关系 都是环境 问题的基 本表现形 式,环境 污染往往
大气污染、 任意排放 水体污染、 和有害人体健 环 土壤污染 康的农药 境 生产和生活中 污 固体废弃 染 的大量有害垃
环 境 污 染
1.农业文明时期,环境问题主要表现为污染 问题;工业文明时期,环境问题主要表现 为生态破坏。 ( ) 2.人地关系表现为人类从环境中获取物质和 能量,又把废弃物排放到环境中去。 ( ) 3.人类向环境中索取资源的速度超过资源本 身及其替代品的再生速度就产生资源短缺 和生态破坏问题。
4.人类向环境排放废弃物的数量超过了环境 的自净能力就产生环境污染问题。 ( ) 5.发达国家和城市主要是生态破坏问题严重; 发展中国家和农村主要是环境污染问题严 重。 ( ) 6.可持续发展的三个原则有公平性原则、持 续性原则和共同性原则。 ( )
( ) B.水土流失 D.生物多样性减
解析 第 (1) 题,根据分布情况可以看出,该 生态环境问题主要分布在我国西北地区,故 可能是荒漠化。第 (2) 题,由于我国西北地区 水资源少,不适宜大面积植树造林,选项A错 误:选项C、D很容易排除。 答案 (1)A (2)B
可持续发展——循环经济 31 . 甘肃省大力建设我国首个国家级循环经 济示范区,该循环经济示范区将在 2015 年 建成,届时将形成覆盖甘肃全省的七大循 环经济基地。读图,回答(1)~(2)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