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散文解析
论《庄子》散文的结构艺术
.
《 庄子》 散文的结构艺术 , 与其思想 内容、 言 语
艺术 一样堪 称奇 妙 , 在 自宋 代 以至 明清 尤其 是 明 这
终没 有 离开 论 旨 ; 章 的开 头 、 尾 、 落 、 文 结 段 层次 、 过 渡 、 应 , 扬 开合 , 极 有讲 究 , 照 抑 均 脉络 分 明 , 浑然 但 无 迹 , 隐若 现 , 若 如云龙 雾 豹 , 蛇灰 线 。 由此 可见 , 草 《 庄子 》 散文 结构严 谨 而 富于 变 化 , 具有 奇 妙 的形 散 而 神不 散 的艺术 特 点 。这 恰 似 李 广 治兵 , 起 来无 看 部伍 行 阵 , 人人 自便 , 松垮 垮 , 乎不 成体 统 ; 实 松 似 而 质上 万众 一心 , 向主帅 , 心 士气 高 昂 , 聚力 、 凝 战斗力 极强 。这 才是 真正 的大将 风度 , 流高 手 , 称得上 一 也
思想所贯穿和凝聚, 形散神不散 ; 奇开妙 结就是其开头和结尾都无比奇妙 , 同凡响; 非 有形无形则指 其 内在 结构 与外在 结构 是有 形与 无形 的辩 证统 一 。
关键 词 :庄 子》 文 ; 《 散 结构 艺术 ; 形散 神 聚 ; 奇开妙 结 ; 形无 形 有
中图分类 号 : 0 . I 62 2 文献标 识 码 : A 文 章编 号 :0 02 3 (0 0 0 -10- 6 10 -7 1 2 1 )40 0 0
古代文学——《庄子》
古代文学——《庄子》在先秦诸子散文中,《庄子》的文学成就最高。
《庄子》33篇,分内、外、杂三部分。
一般认为,内篇是庄子所作。
外篇、杂篇出于庄子后学。
庄子名周,战国时期宋国蒙人,曾做过漆园吏。
生活贫穷困顿,但却鄙弃荣华富贵、权势名利,力图在乱世保持独立的人格,追求逍遥游的精神境界。
1、《庄子》的主要思想:(1)顺应自然,安命无为的生活态度。
《庄子》的哲学思想源于老子,而又发展了老子的思想。
道是其哲学的基础和最高范畴,他认为道是先天地生,实有而无形,自然而永恒的,又是神秘莫测、不可知的。
因而他崇尚自然,宣扬天道无为,反对人对自然界的作用,人只能消极顺应,听天由命。
(2)逍遥游的精神自由境界。
天地与人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齐物论》),庄子从齐物我,同死生的观念出发,幻想出一个不受任何条件限制而绝对自由的精神世界,以达到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的境界。
他幻想人的精神一旦冲出渺小的个体,短暂的人生便融入宇宙万物之间,翱翔于无何有之乡,穿越时空局限,进入无古今、无死生、超然感知的坐忘境界。
然而现实毕竟不能超脱,虚无飘渺的世界只能是逃避现实后短暂的自我陶醉。
(3)辩证思想向相对主义和诡辩论发展。
他否认事物差异,否认是非标准。
他曾说:假若我与你辩论,你辩不过我,就能证明我是、你非吗?或者证明你是、我非吗?由谁来判定呢?与我意见相同的人,或与你意见相同的人,或者与你、我意见都不同的人,都不能判定谁是谁非。
所以说是非无标准。
不仅如此,他还认为生与死、小与大、寿与夭、贫与富、美与丑等都是无差别的。
这实际上是抹杀事物存在差异性的诡辩论。
(4)对现实黑暗和仁义礼乐的猛烈抨击。
庄子并未如他所说真正忘怀政治,而实际上是心系天下。
《庄子》一书,仍多愤激之言。
如方今之时,仅免刑焉(《人间世》),彼窃钩者诛,窃国者为诸侯;诸侯之门,而仁义存焉,圣人不死,大盗不止(《胠箧》)等等,正是出于对现实的无比厌恶。
只不过庄子选择的是消极逃避方式,主张绝圣弃智,并勾画出一幅至德之世的社会蓝图。
庄子《庖丁解牛》赏析
庄子《庖丁解牛》赏析《庖丁解牛》是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教材“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里的一篇著名散文。
赏析庄子的这篇散文时,我们一定要抓住他灌注其中的哲理性和文学性。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赏析到位。
众所周知,庄子吸收神话创作的精神,大量采用并虚构寓言故事,将之作为阐发哲学观点的论据,这些寓言故事又常常以人物间问答的方式出现。
由于庄子写作“意出尘外,怪生笔端”,因而,故事中的人物描写极为生动形象,如《逍遥游》中许由的形象,《人间世》楚狂接舆的形象,《养生主》中庖丁的形象更是如此。
充盈着文学性的《庖丁解牛》在先秦散文中是一朵奇葩,它浸透了哲学的汁液,又因其“在喻言中尽情发透正言”“相视而笑,莫逆于心”的独特的文学表现力而独步文坛,放射出奇异的光彩。
其文学性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作者抓住了庖丁解牛的动作和声音,将一个宰牛者解牛的全过程写得丰富生动、情趣盎然,极富有艺术性。
首先,写宰牛的一系列动作,手触,肩依,膝p,奏刀,将宰牛这种血腥的杀戮行为比喻为优美的桑林之舞蹈,动作优美娴熟,体现了极高的艺术性。
其次,运用了一系列象声词,将宰牛的声音比拟成合乎上古乐曲节律的《经首》名曲。
读到这些描写,我们感受到的是,庖丁仿佛不是在从事血腥繁重的劳作,而是已经完成了一次技术含量极高的技艺表演。
庖丁整个解牛的过程可谓绘声绘色,惟妙惟肖,举手投足间都妙趣横生。
另一方面,作者写庖丁解牛成功后的动作与神态也有很强的文学性,真是耐人寻味。
由解牛过程中的“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的小心翼翼到解牛成功时的“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善刀而藏之”,文章把庖丁解牛后的那种扬扬自得,沾沾自喜,沉浸在艺术的享受中的栩栩如生的神态,表现得淋漓尽致。
至此,一个技艺高超、修养深厚、道行高深的宰牛者形象便跃然纸上,可谓“状难写之‘态’与‘人’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
这种艺术特质是庄子所特有的。
他的散文多给人以“相视而笑,莫逆于心”之感。
庄子的艺术特色
庄子》的艺术特色一、寓言之美。
春秋至战国漫长的数百年是我国古代寓言创作的黄金时期。
这个阶段寓言是诸子散文的有机组成部分,也是先秦散文里面最具文学色彩的因素。
而在这些灿若星河的诸子作品中,《庄子》寓言成就无疑为“诸家之首”,寓言大师。
司马迁在《史记·老庄申韩列传》中也曾指出“著书十余万言,大抵率寓言也。
”可见寓言的确是《庄子》的主体内容和思想的精要与灵魂。
在《庄子·逍遥游》中庄子用大鹏与巨鲲的寓言来论证只有做到“无所待”才能真正的进入逍遥之境;又用蜩与学鸠和斥鹌两则寓言来与大鹏和鲲的境界形成对比,以说明“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的美学价值取向,同时又将那些庸碌无为而又洋洋自得的政坛官员们深刻的讽刺了一番;在《庄子·养生主》中,庄子运用庖丁解牛的寓言来说明人应当顺时处事,要遵循世间万物的客观规律,做任何事情只要找到对的方法,遵循原则,在困难的事情也可以迎刃而解,千万不可以违逆自然法则做事情;在《庄子·秋水》篇中,庄子运用鹓鶵和猫头鹰的寓言来向惠施表明自己将官场功名利禄视为粪土而不屑于宰相之职的立场和态度;在《庄子·齐物论》篇中用“尧欲伐三国”的传说来阐述万物平等的思想;在《庄子·应帝王》篇中,运用列子的神话来宣扬他无为而至的政治哲学。
综观《庄子》全书,几乎以寓言贯穿首尾,庄子很少在其中直接表述他的思想主张,都的借用寓言、神话传说和虚构故事来让深刻的道理明了化,使抽象的观点形象化,让人更容易明白和接受。
这也是庄子思想灵魂性的体现。
道家的哲学思想本来就十分的深奥,加之主观性浓厚,通过简单的语言直述是不可能将这些深奥的道理说得明白的。
庄子灵活的采用寓言说理,将思想观点渗透于寓言故事当中,让受者自己去体悟其中的道理。
庄子能做到这一点实在是难能可贵的。
语言的本质功能是表意传情,但庄子寓言的运用能使意表于言外,许多深奥的道理如果直观的去描述恐怕几天几夜也不能使人明白,几千万子也不能使人透析。
诗性的文章 哲思的诠释——《庄子》散文艺术研究
回环 往复 , 同 诗 韵 。 如 再 次 , 子 “ 一 个 抒 情 的 天 才 ” 他 的散 文 有 着 深 沉 浓 庄 是 ,
‘ 小 大 之辩 也 ’则 上 文 之 断处 皆续 矣 。” 该 说 , 此 , 应 这种 意 接
鼬之 径 , 踉位其空 , 足音跫然而 喜矣 , 乎昆弟亲 戚 闻人 又况
之謦赅其侧者乎 !” 描写流放之人的久居空旷废墟之地的心
境 和 乡思 , 人 动 容 。寥 寥 数 笔 , 流 人 去 国愈 久 而思 乡愈 令 把 深 , 凉 无 人 而 更 感 孤 独 的心 境 . 如 其 分 地 勾 勒 出来 , 荒 恰 其
诗 性 的 文章
— —
哲 思 的诠 释
浩 [[ 1 ]
上海
上海
《 庄子》 散文 艺术研 究
答
(1上 海社会 科 学院 【】
【 华 东师 范大 学 2 1
中 图分 类 号 : 0 16 2 文 献 标 识 码 : A
202; 005
206 ) 0 0 2
文 章 编 号 :6 2 7 9 ( 0 2 — 5 — 3 17 - 8 42 1 60 6 0 0)
郁 的抒情意味 , 读来感人肺腑 , 共鸣强烈。例如《 庄子 呗噼j 》 中“ 旧国旧都 , 望之 畅然 , 虽使丘陵草木 之缗 人之者十九 , 犹 之畅然 ” 。其思乡恋土之情 . 十分感人。喜望故 乡之切 , 跃然 纸上。“ 旧国旧都 , 望之 畅然 ” 个字 , 白描 的手法 , 八 以 简练地 写出无限深情 , 此动人 , 如 怎能不 引起共 鸣?又如在《 庄子 ・ 许无鬼 》 子 不闻夫越之 流人乎?去 国数 日, 中“ 见其 所知而 喜 ; 国旬月 , 去 见所尝见于 国中者喜 ; 及期年也 , 见似人者而 喜矣 ; 不亦去人 滋久 , 思人 滋深乎?夫逃虚空者 , 藜藿柱乎生
《庄子》崇尚自然的艺术特点
《庄子》崇尚自然的艺术特点《庄子》崇尚自然的艺术特点*导读:庄子的散文体现了庄子对世界万事万物的哲学认识,以自然为美、以朴素为美。
其散文谈天说地,纵横捭阖,洋洋洒洒,巍然大观,自成……庄子的散文体现了庄子对世界万事万物的哲学认识,以自然为美、以朴素为美。
其散文谈天说地,纵横捭阖,洋洋洒洒,巍然大观,自成一家之言。
它强调个体生命的自由,无为致远,逍遥游于天地之间。
关键词:庄子散文思想自然美*绪论《庄子》共33篇,分为内、外、杂三个部分。
《庄子》全文不管在语言上还是在其内容上、表现手法上都在表现出庄子个人鄙弃荣华富贵、权势名利,力图在乱世保持独立的人格,追求逍遥无待的精神自由的思想和他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
的精神境界。
庄子崇尚自然,主张以朴素为美,同时又是在精神上翱翔于无何有之乡,穿越时空的局限,进入无古今、无死生超越感知的坐忘境界。
庄子的体道人生,实为一种艺术的人生,与艺术家所达到的精神状态有相通之处。
这种哲学思想的表现形式,具有明显的文学特质也表现了其崇尚自然的文艺美学思想。
庄子是战国时期人,与老子合称老庄,庄子继承和发展了老子无为而无不为的思想,认为天道自然无为,不是人为的力量可以改变的。
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出现了诸子百家,有儒家、法家、道家、兵家等,他们各有学说著述,其学说著述中所运用的题材不同,文章思想内容不同,艺术形式各异。
其中儒家学说取材于现实社会,主张积极用世,文章的风格就孔子的《论语》说为语录体,多为条文式的说教,有如家祖中的家规条文,孟子的散文篇幅较长,多取材于社会人生,有较强的说理性;法家的学说因为要阐述革新的要义,因此论证缜密无间,如李斯的《谏逐客疏》,说理是那样周密透彻,看后不得不采纳他的意见;兵家的学说当然首推我国古代的武经七书;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孙子》、《吴子》和《鬼谷子》,文章篇幅都较长,阐述人们应该如何用兵;至于墨子的散文多用激烈的言辞指出君主与达观贵人该如何做而不该去祸害百姓。
人教版《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四单元《庖丁解牛》
刀、牛、解牛过程和解牛方法 分别有什么寄寓?
刀
人生要解決的事情
牛 解牛方法
顺着事物间的空隙 走,不硬碰的方法。
精神
解牛过程
处理人生种种事情
庄子擅长讲寓言故事,在感性的形象和好 玩的故事中,让读者自己去体会其中的深意。 在本文中,庄子的本意是要用这个故事来说明 养生的道理。
那么,如何理解庄子的养生之道?
比照手法的运用 得“道”的过程
具体形象
深刻道理
始臣之解牛之时: 所见全牛 〔不懂规律〕
三 个 三年之后: 未曾见全牛 〔生疏规律〕 阶 段 方今之时: 以神遇而不以目视,依乎天
理 因其固然 〔运用规律〕
庄子文章特色:比方 以一个个具体生动的形象,把浅显而抽
象地哲理表达的浅显易懂。
异曲同工“三境地”
想的继承和发挥。
庄子散文的风格
浪漫主义是其散文的艺术特色,这 与先秦各家不同,而独与屈原的楚辞近似,
诙诡怪诞,汪洋恣肆。
首先,大量使用寓言。庄子及其后学 通过虚构的人物和故事讲自己的哲学观点。
其次,庄子寓言想象丰富,有惊人的夸 大和奇异的构思。
第三、庄子有很高的语言驾御力量, 散文词汇丰富,谴词造句变化多端,描情
给,介词
庖丁为文惠君解牛。手之所触,
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踦,砉
然向然,奏刀騞然,莫不中音, 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
符 合
合:符合 于:介词,引出对象
节奏
•
庖丁给梁惠王宰牛。手所接触的地方,肩膀
所倚靠的地方,脚所踩的地方,膝盖所顶的地方,
哗哗作响,进刀时豁豁地,没有不合音律的:符
合〔汤时〕《桑林》舞乐的节拍,又符合〔尧时〕
[清]王国维《人间词话》人生三境地说:
庄子的哲学思想及其散文风格
庄子的哲学思想及其散文风格庄子是战国时期道家学派的著名代表,是中国古代最卓越的思想家之一。
他的哲学思想,内容深邃,形式独特,极其丰富多彩。
'他的哲学用诗意盎然的散文写出,充满赏心悦目的寓言,颂扬一种崇高的人生理想,与任何西方哲学不相上下。
其异想天开烘托出豪放,一语道破却不是武断,生机勃勃而又顺理成章,使人读起来既要用感情,又要用理智。
' 本文就庄子哲学思想及其散文风格作了一些思考和诠释,请专家学者批评指正。
一、'游乎四海之外'-- 庄子哲学的人生观中国哲学之中心部分是人生论,人生论之中心部分是人生理想论。
庄子哲学被称为道家哲学,虽然从表面上看,完全是一种以'道'为核心的宇宙本体论,但实际上其哲学的突出特点是对人的个体精神亦即对理想人格的追求。
这是庄子思想区别于其他任何一种思想体系的主要特征。
庄子以其特有的诗意文笔向我们展示了他对美好理想的无限憧憬,肯定了个体人格的价值和独立,并通过对'道'的认识、体悟和追求,以其独特的思想内涵,把无限自由的人生作为其哲学探索的终极目标,《庄子》实质上是一部人生哲学的著作。
《逍遥游》是整部《庄子》的开卷第一篇,是庄子理想人格的集中体现,也是其整个哲学所要达到的最终的目的。
所谓'逍遥',是指一种无为身外之物所累的精神境界,'逍遥游',即指超然物外而无所凭待,从而达到一种无往而不适的无限自由的人生境界。
在庄子的思想中,'逍遥游'式的理想境界是一无所待、宁静和谐的自由天地,是人与天地万物合一的情感体验,是人与大自然融合的宽阔情怀。
'独与天地精神往来而不敖倪于万物' 。
庄子认为人生苦恼和不自由的原因是在于'有所待'和'有己'。
所谓'有所待'是说事物的存在和发展依赖于另外的事物和条件,这些事物和条件则成为对人的自由的限制和束缚;所谓'有己'是指意识到'自我'即意识到自身和环境的对立。
庄子散文运用的主要手法
庄子散文运用的主要手法庄子散文是庄子的一种文体,其特点是思想抽象、文字隽美、形式灵动,常常使用寓言、比喻、拟人等手法来表达思想。
1.寓言:庄子常常用生动形象的寓言来表达他的思
想。
例如,庄子在《庄子·齐物论》中写到:“窈窕淑女,
君子好逑。
可近无闵,淑女无颜色。
”这里用“窈窕淑女”
来比喻道德纯洁的人,用“君子好逑”来表示君子对道德
纯洁的人的追求。
2.比喻:庄子常常用比喻的方式来表达他的思想。
例如,庄子在《庄子·天地篇》中写到:“天地有大矣,
比类乎其中。
”这里用“天地有大矣”来比喻万物的广阔,用“比类乎其中”来表示万物之间的关系。
3.拟人:庄子常常用拟人的方式来表达他的思想。
例如,庄子在《庄子·德充篇》中写到:“德充者,谓之
清。
清者,谓之白。
白者,谓之自然。
自然者,谓之道。
”
这里用“德充者”来比喻有德之人,用“清者”来比喻纯洁
的人,用“白者”来比喻纯净的人。
部编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21课庄子散文特点
庄子散文特点庄子的散文在先秦诸子散文中具有独特风格。
这首先是吸收神话创作的精神,大量采用并虚构寓言故事,作为论证的根据;因此想象奇幻,最富于浪漫主义色彩。
例如内篇的《逍遥游》,作者大笔挥洒,以描写神奇莫测的巨鲲大鹏开端,一开头就向我们展示了一幅雄奇壮丽的画卷:北方深海之中,有一条“不知其几千里”长的巨鲲。
这条鱼的巨大,已经够令人惊奇的了,而它竟又变化为一只大鹏,这怎不令人感到神奇万分呢?应当承认,这样的鱼和鸟是现实生活中绝对没有的,是人们绝对不曾见过的,但想象力丰富的庄子却偏要让你相信世间有此二物,特意对它们进行一番形象化的描写。
描写的重点是大鹏:这只神奇的大鸟岂止是大,还要腾空而起,还要乘海风作万里之游,由北海直飞南海天池。
它积满气力,怒张毛羽,一振而飞上天,翅膀像遮天盖地的大块云影。
接着,作者又假借所谓《齐谐》一书的话来证明他的描写是可信的。
《齐谐》上说:“大鹏迁往南海的时候,先拍击水面,滑行三千里,然后盘旋宛转,靠风气相扶,直冲云天,到达九万里高空。
起飞之后,历时六月,方才止息。
”那么,九万里高空又是什么景象,究竟如何高远呢?作者先以高空中只见游气奔腾,微尘浮动来形容,接着以人仰视天空的经验来比说,说大鹏在九万里高空俯视下界,也如同下界的人仰视高空,只见莽莽苍苍,难辨其“正色”。
经过这样一番描写、形容和打比方,无形中联系了普通人的生活经验,调动了人们的联想和想象,把作者心目中那种为一般人难于理解和想象的高远哲学境界,变得易于理解和想象了。
再如《人间世》、《德允符》、《大宗师》等篇,基本上是用四五个或六七个幻想出来的故事组成的。
他的许多哲学思想和政治观点都是通过这些故事人物的问答方式来表现的。
而故事人物的形象常常描写得极为生动,《齐物论》王倪口中“至人”的形象,《养生主》庖丁的形象,《人间世》楚狂接舆的形象等等,《庄子》书中如此之类不可胜数。
这些文学形象,当然是庄子自己头脑中幻想出来的绝对自由的人物。
2024年《庄子》散文
人其实不仅势利,有时是很容易灰心的。我觉得这是人性中难以抹掉的弱点。人一旦灰心了,就会想起《庄子》里那个“心如死灰,形若槁木”的经典形象来。其实庄子是非常诙谐风趣的一个人物,谈锋甚健,精力充沛,绝不是我们想象中的那种“半死不活”的形象。
庄子是透彻的,清醒的,他看到是俸禄是可怕的鱼饵背后的鱼钩,是套住飞翔的翅膀的鸟笼。于是,他潇洒地挥一挥手,做出一个让许许多多的人都想不到的事情,甚至拒绝了一个让许多人都梦寐以求的事情。于是,有人嘲笑他,认为他痴;有人讽刺他,认为他傻,甚至认为他是疯子,于是楚王也放弃了对疯子的戒备,回使的人也轻轻松松的完成了任务。其实谁也不知道,这位令当时人认为疯子的家伙却是一条实实在在自由快活的鱼,他逃离了随时都可以钓到他的鱼钩,随时都可以触到他的网。
庄子,是一个能够掏出我们内心的委屈和灰心就像掏出我们眼底的泪水一样的人类精神的母亲。
所以我说,会有那么多精神上失意的浪子,围拢庄子像围拢一口井,像凄凉的冬夜围拢一堆篝火,像除夕夜所有的亲人围拢一桌热气腾腾的团圆饭。庄子是一口美丽的井,这口井掘得很深,一直联通到每个人灵魂的最深处。每个人都觉得自己在精神上,还是一个哺乳期的婴儿,每个人都需要这口井甘甜的乳汁来哺育自己,特别是在自己精神上失意苦闷的时候。
在自由漫游的那一刻,在自由飞到了极高的程度,不就可以由必然王国飞到自由王国里了吗?而自己何必要做那奴性十足缩头缩尾的王八呢?固然做乌龟有享受不尽的荣华富贵,有穿不完的绫罗绸缎,死后还可以以贵重的棺椁入葬,接收后人的供奉;但是错了,庄子他看到的是匣子是和棺椁一样的价值。他知道一旦自己接受了楚王的邀请,那么无异于就像把它装进了一个棺椁里,死去的不仅是躯体,还有可以自由飞翔来自由飞翔去的思想——他的可爱的思想不就是那一条快快活活自自由由的飞鱼吗?享受了别人的`俸禄,接受了别人的馈赠,自己还不就随时变成了一条任他人宰割的鱼了吗?
《庄子》的叙事特征
《庄子》的叙事特征“不与世俗处,而观天地于一方”,这大概就是庄子在面对生死问题时所采取的态度。
但如果你只以为庄子的豁达不过是在自我麻醉,那可就错了,他还精通于叙事文体,并且无论其《逍遥游》、《秋水》,抑或《养生主》、《德充符》,全都是极具表现力和感染力的传世佳作。
在作者的笔下,神鬼寓言的想象力经由人物活动的写实,形成一种有别于其他诸子学说的特殊审美风貌,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其次,无论思想内容还是艺术技巧,《庄子》都可称得上是相当成熟的散文作品。
无论是先秦散文,还是后来的骈文,均不难发现庄子散文对它们的影响。
先秦散文中最突出的例证当属“赋”。
《庄子》一书中曾多次运用“赋”的手法,诸如《秋水》中对赋予生命的物象的描摹,《渔父》篇中采用铺陈手法的写景状物,《天运》篇中作者刻意追求声色气味的精细描写,《徐无鬼》篇中从结构上模拟“大言”的铺排等等。
而《外物》、《徐无鬼》、《应帝王》等篇中的神话传说故事的创造性发挥,更是集汉代神话传说之大成,也对后世文人产生了深远影响。
此外,《庄子》还直接吸收了《老子》中的某些语句和句法。
比如《秋水》篇中开头一段就完全借鉴了老子“小国寡民”的思想。
《秋水》中明显受到战国纵横家游说辞影响的如“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势成之。
是以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等句,便源出于《老子》。
在对语言艺术的追求方面,庄子也表现出了自己独特的才情。
庄子在[gPARAGRAPH3]难中塑造了一个有趣的故事形象——两条蛇斗智斗勇的乌龟,它把尾巴缩进壳里,自己蜷曲着身子坐在里边。
那一刻我被这只聪明的龟逗乐了。
它成功的重要秘诀是什么呢?它知道躲避攻击,保存自己。
我又笑了。
《庄子》是道家学派的代表作之一,其书是以哲学、文学的方式阐述修身养性之道的典范。
在庄子看来,生死观、宇宙观、认识论是统一的整体。
庄子以为:是非成败转头空。
所以,每一个人都应该从这个角度去认识和评价人生。
庄子的散文大都篇幅短小、结构灵活,擅长运用比喻、寓言和神话故事来增强形象的生动性和情节的趣味性,常常使文章妙趣横生,读起来兴致盎然。
庄子翻译赏析
庄子翻译赏析庄子一则翻译赏析导语:秋水选自《庄子·外篇》,《秋水》篇。
庄子,姓庄,名周,字子休(亦说子沐),宋国蒙人。
他是东周战国中期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和文学家。
秋水是作的一篇名作。
下面是店铺整理的庄子一则翻译赏析,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原文:秋水时至,百川灌河。
泾流之大,两(sì 形声,从水,矣声。
本义:水边。
)渚(1,形声。
从水,者声。
本义:古水名。
2,zhǔ 水中小块陆地:洲~。
~田。
渚水。
鼋头~中国江苏省无锡市太湖边的一处著名风景区。
)崖之间,不辩牛马。
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
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
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
’我之谓也。
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
今我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北海若曰:“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曲士不可以语于道者,束于教也。
尔出于崖,观于大海,乃知尔丑,尔将可与语大理矣。
天下之水,莫大于海:万川归之,不知何时止而不盈;尾闾泄之,不知何时已而不虚;春秋不变,水旱不知。
此其过江河之流,不可为量数。
而吾未尝以此自多者,自以比形于天地,而受气于阴阳,吾在于天地之间,犹小石小木之在大山也。
方存乎见少,又奚以自多!计四海之在天地之间也,不似空之在大泽乎?计中国之在海内不似(tí 1,稗子一类的草,子实像糜子:“计中国之在海内,不似~米之在太仓乎?”2,杨柳新长出的嫩芽:“枯杨生~。
” )米之在太仓乎?号物之数谓之万,人处一焉;人卒九州,谷食之所生,舟车之所通,人处一焉。
此其比万物也,不似豪末之在于马体乎?五帝之所连,三王之所争,仁人之所忧,任士之所劳,尽此矣!伯夷辞之以为名,仲尼语之以为博。
此其自多也,不似尔向之自多于水乎?”译:秋天的洪水随着季节涨起来了,千百条江河注入黄河,水流巨大,两岸的水边、洲岛之间,不能辨别牛马。
庄子《秋水》赏析大全
庄子《秋水》赏析大全1.《秋水》赏析庄子生活的战国后期,社会正处于剧烈的大变动之中,奴隶主统治政体已分崩离析,封建君主制度尚未建立,诸侯兼并,天下纷争,政治腐败,社会混乱。
庄子对当时的社会现实深感不满,但又无力反抗,便从批判现实走向了悲观厌世、否定一切的极端。
总体说来,他的哲学思想核心是先验的超乎万物的“道”,虽竭力描画人的个体精神自由境界,但却终归于虚无缥缈;他的思想方法主要是相对主义,虽有一些朴素的辩证法因素,但却时常陷入诡辩。
本文是<庄子秋水篇)七个部分中的第一部分。
其写作意图,主要是以相对主义为武器,宣扬道家之“道”的无限性,并进而嘲讽孔孟之道。
但其中关于宇宙无限、认识无止境的观点,却具有积极意义。
层次结构全文可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写河伯望洋兴叹,自识其丑。
又可分为两个层次:第一个层次展现河水满涨的景象,突出河伯沾沾自喜;第二个层次展现北海的浩瀚景象,突出河伯自识其丑。
第二部分写北海若以自然之广大、宇宙之无穷开导河伯。
又可分为四个层次:第一个层次说明人的认识要受到客观条件的限制;第二个层次是说与天地、阴阳相比,大海也微不足道,所以自己不敢自满;第三个层次阐发世间万物的大小都是相对而言的道理;第四个层次是对伯夷、仲尼的“自多”进行嘲笑。
作为一篇说理文,《秋水》的意理结构十分严谨。
与文章所阐析的认识的无止境问题相适应,作者采用了由个别到一般、由具体到抽象的层层推进、生发无穷的论说方法。
先说河,再说海,再说到天地万物,这是举物的由小到大、层层推进;先说海比河大,再说天地比海大,由此得出宇宙无穷、认识无止境的结论,这是阐析事理由个别到一般,由具体到抽象的层层推进;先让河伯自喜自傲于河水的满溢,再让它看到大海的浩瀚而自卑自丑,然后海若才进行开导,这种循循诱导的方法,符合教诲和接受的心理规律;在此基础上,再进行宇宙无穷、认识无止境的说教,并顺势嘲笑伯夷、仲尼的“自多”,这就使全文的论说,皆在层层推进中呈水到渠成之势。
“《庄》之妙,得于《诗》”:明清《庄子》散文评点的诗性审美
“《庄》之妙,得于《诗》”:明清《庄子》散文评点的诗性审美李波【摘要】The comment of Zhuangzi prose in Qing Dynasty inherit and develop the traditional theory of literaral criticism, open the new aesthetic sphere of Zhuangzi prose, establish the modern literary criticism discourse system, especially, it has the important significance of theoretical accomplishment on narrativetheory, appreciation, theory of Wendao.%明清《庄子》散文评点大胆引入了诗歌理论阐释《庄子》,以诗解庄,使得庄子的诗人气质和庄文的诗性浪漫得以充分展现。
明清《庄子》散文评点的诗性审美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将《庄子》与诗尤其《诗经》相联系,认为《庄子》之妙,得于《诗》;援“情”入庄,揭示了《庄子》的诗情画意、离情别绪以及“哀”、“怨”的情感风格;引入了诗歌“意境”理论,对《庄子》“道”的意境进行了体悟,认为道境即文境,并对文章繁富的意境进行了赏析。
以诗解《庄》极大地开拓了《庄子》的审美空间,具有重要的理论建树意义。
【期刊名称】《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年(卷),期】2013(000)002【总页数】7页(P17-23)【关键词】庄子;评点;诗歌;意境;以诗解庄【作者】李波【作者单位】浙江大学人文学院,浙江杭州 310028; 安庆师范学院文学院,安徽安庆 24613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I206.2庄子是一个富有诗人气质的哲学家,庄子哲学是诗化的哲学或哲学的诗化。
这种看法已成为今人的共识。
《庄子》哲学思想的诗意表现——庄子的寓言世界
《庄子》哲学思想的诗意表现——庄子的寓言世界《庄子》哲学思想的诗意表现——庄子的寓言世界在先秦诸子散文中,庄子的作品被公认为写得最优美、最生动、最富有诗意。
庄子散文不同于语录体的《论语》,也不同于论辩体的《孟子》,它以自己独具特色的写作手法达到了哲理性与诗意性的完美交融。
闻一多先生曾评论庄文说:“明人吴世尚曰‘《易》之妙妙于象,《诗》之妙妙于情,《老》之妙得于易,《庄》之妙得于诗’,这里果然是一首妙绝的诗——外形同本质都是诗”。
[1]我们可以说,“庄子散文是充满诗性智慧的,这种诗性智慧不同于一般的哲理、教义、信条,难以用常规的语言形式去传达和教授,只能通过特殊的间接语言形式去激发和启导。
”[2]而庄子正是选择了“寓言”这一具有浓郁诗意性的“特殊的语言形式”。
一、《庄子》哲学思想的表达方式(一)庄子散文是寓言体《庄子·天下》中自称其创作方法是“以卮言为漫衍,以重言为真,以寓言为广”。
所谓寓言就是借他人他物之名来阐述偶自己所要表达的道理。
司马迁说“(庄周)著书十余万言,大抵率寓言也”。
[3]用寓言来概括庄子散文的艺术特征是很恰当的,鲁迅先生就直接用司马迁的话来对《庄子》进行评价:“庄子名周……著书十余万言,大抵寓言……”,(《汉文学史纲要》)。
[4]庄子对寓言的使用大多是凭借现有的民间神话传说和名人典故来论说其哲学思想。
然而庄子并不是一成不变地现成借用,而是任意地对其加以改造,从而为己所用。
庄子一书有一百多个寓言,篇幅短的仅二十多个字,长的上千字。
在行文上,或议论与寓言相间,或连续铺排多个寓言,或以寓言贯穿全篇,寓言的使用量如此之大,在中国文化史上实属罕见。
因此我们可以说,庄子散文是“寓言体”。
对庄子而言,寓言是用来喻道的,而正是“道”所具有的特点决定了庄子对寓言的使用。
(二)庄子用寓言喻道的必要性《庄子》一书对于“道”的论述体现在多个方面,“道”的内涵十分丰富而复杂,有些时候甚至是自相矛盾的,但就“道”作为庄子承继于老子的最重要的哲学概念而言,“道”在庄子思想中是作为一个本体论概念出现的,既是庄子哲学的基础又是庄子哲学的最高范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3、认为从“道”的总体性、同一性的角度看,宇宙万 物虽千差万别,但又是齐一的、无区别的。
? 忘记物我之别,就能达到自由之境。由此,夸大了事物 的同一性,否定与回避了斗争性。
? “方生方死,方死方生;方可方不可,方不可方可”。 “其分也成也,其成也毁也,凡物无成与毁,复通为 一。” (《齐物论》)
? 生死、祸福、物影、梦觉、是非、美丑、大小在本质上 是一致的,应任之自然,随之变化。
? 3、“道”是规律和自然的同义语。道主宰一切。自然 之中皆是道。道是永恒固有的,人应循道而趋。
? 庄子认为一切有生命的东西都起源于“气”,所谓“人 之生,气之聚也。”“气”是形成物质形体的原始材料, 而最大的“气”又是“阴”与“阳”,阴阳交媾就会形 成物体。
? 既然事物都源于气,各种事物尽管千差万别,归根结蒂 其本质却是同一的,没有差异的,所谓事物间的对立与 差异,全是人为划分的结果。千变万化的世界总是一大 整体,归结起来即“万物皆一”。从同源引申为同质。
? “天不得不高,地不得不广,日月不得不行,万物不得 不昌,此其道与!”(《庄子 /知北游》)
? 东郭子问于庄子曰:“所谓道,恶乎在?”庄子曰:“无 所不在。”东郭子曰:“期而后可。”庄子曰:“在蝼 蚁。”曰:“何其下邪?”曰:“在稊稗。”曰:“何其 愈下邪?”曰:“在瓦甓。”曰:“何其愈甚邪?”曰: “在屎溺。”东郭子不应。(《知北游》)
? 3、养生主:养生之道,支配养生处世的基本原则。安时 处顺,生死如一。
? 4、人间世:人间社会。认为有用有为必有害。 ? 5、德充符:道德完美的标志。绝对服从天道的摆布,任
随万物的变化。 ? 6、大宗师:天道为万物之宗,万众之师。彻底忘怀世俗
功利礼乐才能达道。 ? 7、应帝王:回答帝王如何治天下问题。否定仁义法度之
?
李白《古风》
? 《庄子/齐物论》:“昔者庄周梦为蝴蝶,栩栩然蝴蝶 也,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俄然觉,则蘧蘧( jù,惊 疑动容)然周也。不知周之梦为蝴蝶与,蝴蝶之梦为周 与?周与蝴蝶,则必有分矣。此之谓物化。” (“物 化”:事物自身的变化,万物互变,非变不可,物我不 分,自然与人合而为一。)
? “庄周梦蝶”的含义:①物我融合。人如果能打破物我 的界限,则无往而不快乐。②人生如梦。人生的难以把 握与难以认清,产生虚幻之感。“人生似幻化,终当归 虚无”。 ③后世借以表达离愁别绪、人生慨叹、思乡 恋国、恬淡闲适等多种人生感悟和体验的一个重要意象。 “庄生晓梦迷蝴蝶”。
(二)《庄子》哲学思想的又一重要组成部分,是对相对论 认识。
? 1、认为事物总是相对而又相生的。
? 天与地、日与月、动与静、明与晦、生与死、消与长、 男与女、雄与雌,就是最普通的阴阳相对相生的概念。
? 2、认为事物的运动变化总是向它对立的方面转化。
? “安危相易(变化),祸福相生(依存),缓急相摩 (寿夭交接),聚散以成(生死形成)”(《则阳》) 故“得而不喜,失而不忧”,“生而不说,死而不 祸。”(《秋水》),即《老子》所谓“祸兮,福之 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先秦诸子散文:《庄子》
《庄子》思想内容简介与文章特色 《逍遥游》简析
一、庄子生平与பைடு நூலகம்庄子》
? 庄子(约前369年—前286年)名周,字子休(一说子 沐),战国时期宋国蒙(今河南商丘县东北民权县境内) 人。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老子哲学思想的继承者和发展 者,先秦庄子学派的创始人。后世将他与老子并称为“老 庄”,他们的哲学称为“老庄哲学”。
? 4、“道”又是一种精神境界:物我不分,物我两忘,去 我顺物,超然物外,物我交融。
? “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天地与我一起存在,万 物与我合为一体)”(《齐物论》);“芒然彷徨乎尘垢 之外,逍遥乎无为之业(逍遥:安闲自得、不受任何束缚, 即超脱于人世之外,生活在无所作为之中)” (《大宗 师》)。
? 《老子》的中心是阐述自然无为的政治哲学;《庄子》的 中心是人生哲学 ,探求个人在沉重黑暗的社会中如何实 现自我解脱和自我保全的办法。
? 《庄子》内篇七包括:1、逍遥游:悠闲自得、无拘无束 的交游。人要达到绝对自由的境界要与外物无待。无己, 无功,无名。
? 2、齐物论:“物论”即对客观事物的评论。庄子认为客 观事物不分彼此,是齐同的,因而应放弃一切对立。这是 作者无为政治与游世人生哲学的理论基础。
? 《庄子》是道家学派的代表作品,是以庄周思想为主体, 从战国中期至秦汉间庄周学派的总集。共 33篇,分“内篇” (7篇)、“外篇”(15篇)、“杂篇”(11篇)三个部 分,一般认为“内篇”文字是庄子所写,“外篇”(骈姆、 马蹄、胠箧、在宥、天地、天道、天运、刻意、缮性、秋 水、至乐、达生、山木、田子方、知北游)是庄子的弟子 们所写,或者说是庄子与他的弟子一起合作写成的;“杂 篇”(庚桑楚、徐无鬼、则阳、外物、寓言、让王、盗跖、 说剑、渔父、列御寇、天下)认为是庄子学派或者后来的 学者所写,有一些篇幅则不是庄子学派所有的思想,如《 盗跖》、《说剑》等。
治,提出淡泊无为的思想。
二、《庄子》思想内容简介
? (一)《庄子》哲学思想的中心:道。 ? 1、“道”指宇宙的本原,世界的本质。道能产生天地、
驾驭鬼神;但又无有形象,不可言传。 ? “夫道,有情有信,无为无形,可传而不可受,可得
而不可见,自本自根,未有天地,自古以固存。神鬼 神帝,生天生地;在太极之先而不为高,在六极之下 而不为深,先天地而不为久,长于上古而不为老。” (《庄子·大宗师》) ? “道不可闻,闻而非也;道不可见,见而非也;道不 可言,言而非也。”(《庄子 ·知北游》) ? 2、“道”又是“一”的同义语。常用来称述事物的总 体性、同一性。 ? 庄子认为客观事物不分彼此,是齐同的。同一性是永 远和绝对的,对立的斗争则是相对的、一时的、易逝 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