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师在职教育硕士培养方案解读生科院(精选)
东北师范大学免费师范毕业生在职攻读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过程解读
东北师范大学免费师范毕业生在职攻读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过程解读为了使每位免费师范生详细了解我校免费师范毕业生在职攻读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以下简称“师范生教育硕士”)的培养思路和过程,增强学习的主动性、目的性和针对性,保证教育硕士研究生培养工作的有序开展,提高教育硕士研究生培养质量,特做如下说明:一、培养思路师范生教育硕士与教育学硕士研究生属同一学位层次,只是规格不同,各有侧重。
师范生教育硕士具有在职攻读、本硕连读和职前职后贯通式培养的性质。
基于此,我们在设计师范生教育硕士培养方案时充分考虑了与本科课程、教育学硕士研究生课程之间的区别和联系,采取“网络学习与指导”和“集中面授与研讨”相结合的培养方式,并且通过课程设计和环节控制使两者相互促进,有机结合;注重使用案例教学、行动研究和合作学习等教学方式,侧重对本科知识的进一步深化以及对本学科专业知识结构的系统掌握;始终强调将研究生结合自身教育教学工作进行的实践研究贯穿于整个培养过程。
期望通过教育硕士研究生的培养,全面提升研究生的教育实践研究能力和自主专业发展能力,为将来成长为优秀教师和教育家奠定坚实基础。
二、培养流程师范生教育硕士的培养流程参见下图。
教育硕士培养流程由课程学习、实践研究和学位论文三个主要培养环节构成。
在教育硕士培养过程中我们强调课程学习、学位论文和实践研究等环节并行而非继时地展开,即学位论文和实践研究贯穿于师范生教育硕士培养的整个过程,充分发挥课程学习在研究生基本科研训练和实践能力培养等方面的作用,使各个环节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可以更好地起到相互促进的作用。
三、主要培养环节1.关于师生互选师生互选即导师和硕士生通过相互选择确定指导和被指导关系。
免费师范毕业生取得研究生学籍后一个月内需在网上完成师生互选。
具体步骤:师范生教育硕士登陆网络学习平台,查看各个专业指导教师的详细信息,然后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两名导师。
在选择时系统会提示每位研究生可选导师的人数和每位导师学生已选择的人数。
东北师范大学全日制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东北师范大学攻读全日制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学科教学(语文)一、培养目标培养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较高的理论素养,较强的教育教学能力、实践研究能力及专业发展能力的优秀的中小学教师或教育管理者。
具体培养目标如下:1.正确理解与把握国家的教育政策和法规,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以及为基础教育发展服务的社会责任感。
2.具有较高的理论素养,形成符合基础教育改革发展和时代要求的先进教育理念,养成多维度、多视角分析教育问题的意识与能力。
3.系统掌握本学科专业的知识结构与研究方法,有较强的教育教学研究能力和实践能力。
4.了解中小学教育改革实际,具有较强的自主专业发展的意愿和能力。
二、培养方式1.研究生在选定导师后应在导师的指导下制定个人学习与研究计划,并在入学三个月内提交学院研究生秘书处备案。
2.课程学习环节应注重研究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硕士生可根据本人学习计划合理安排课程学习时间,在申请论文答辩前完成规定的全部学分。
3.高度重视全日制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实践教育。
密切结合中小学教育教学实践,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培养研究生研究教育实践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实习和实践在实习单位完成。
实习结束后要提交教育实践总结报告。
4.实行校内外双导师制,以校内导师指导为主,校外导师参与实践过程的指导工作。
成立导师组,发挥集体培养的作用。
三、学习年限基本学习年限为2年。
四、课程设置课程设置以实际应用为导向,以满足中小学教师职业需求为目标,以综合素养和应用知识与能力的提高为核心,突出案例教学和实践研究,注重培养研究生研究实践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总学分不少于36学分,按学位基础课、专业必修课、专业选修课和实践教学四个类别设置课程。
(一)学位基础课(12学分)1.外国语(2学分)2.政治理论(含教师职业道德教育)(2学分)3.现代教育学原理导论(2学分)4.课程与教学论(2学分)5.中小学教育研究方法(2学分)6.青少年心理发展与教育(2学分)(二)专业必修课(10学分)1.学科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2学分)2.学科发展前沿专题(2学分)3.语文课程与教学论(2学分)4.语文教育发展史(2学分)5. 语文教育测量与评价(2学分)(三)专业选修课(6学分)1.现代教育技术学2.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3.中外教育简史4.教师专业发展的理论与实践5.语文学习理论与方法6.汉语言文字专题研究7.文学经典的多元阐释注:本科为非师范专业的研究生须补修3门课程,不记学分;跨专业的学生须补修2门课程,不记学分。
东北师范大学
东北师范大学在职攻读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院、系:广播电视学院专 业:学科教学(教育技术)2003年 3 月制订一、 培养目标及具体要求培养目标:培养面向基础教育的信息技术教育教学和教育技术与教育管理工作需要的具有现代化教育观念的高层次专门人才。
具体要求是:1.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热爱教育事业,为人师表。
2.具有较深厚的现代教与学理论及教育管理的基础理论;能运用所学专业理论和方法解决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学科教学和教育技术以及教育管理实际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善于总结教育和教学工作经验,具有较强的教育科学研究能力;掌握一门外国语,能阅读本专业的外文文献。
二、 培养模式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行弹性培养方式,学制二至四年。
采取脱产、半脱产,以及在职就读等多种方式。
其中脱产一年的培养方式为基本培养模式,脱产一年的研究生,第一学期学习共同课,第二学期学习专业课和选修课,第三至第四学期完成论文或报告。
在职就读的研究生,第一至四学期学完共同课,第五至第六学期学完专业课程,第七至第八学期完成论文。
三、应修学分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应最低修满35学分。
四、 程设置与教学计划表(一)任课教师 课程 类别 课程名称 学时学分姓名职称 开课学期马克思主义理论课90 3 吴绍禹等 第1学期基础外语 180 4 刘福元副教授 第1学期教育学原理 54 3 赵宏义副教授 第3学期学位课 教育心理学 60 3 刘晓明副教授 第2学期现代教育技术 60 3 王洪录教授 第1学期公共必修课非学位课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 54 3 熊梅副教授 第2学期指定 选修课 课件设计与制作 40 2 彭立副教授 第2学期信息技术与教育 60 3 陈晓慧副教授 第2学期教学设计原理与方法 60 3 王洪录教授 第2学期学位 网络教学应用 60 3 王以宁教授 第3学期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研究 60 3 王以宁教授 王洪录教授 第3学期专业必修 课 非 学位多媒体与网络技术603赵蔚副教授第3学期课程设置与教学计划表(二)任课教师 课程类别课程名称学时学分姓名职称 开课学期 教学信息资源开发与管理 40 2 徐万胥教授 第3学期 信息时代的学与教理论 40 2 王洪录教授 第3学期 信息技术与传播理论 40 2 刘大文教授等 第4学期 信息技术与基础教育改革 40 2 孙宁教授 第4学期 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研究 40 2 陈晓慧副教授 第4学期任意 选 修 课 教学过程与资源评价技术402于冬副教授第4学期教学或教育管理科研实践开课学期:第3学期学 时:20学时 学 分:2学分内容:由我院聘任的基础教育第一线的优秀教师为指导教师,对基础教育中信息技术教育及教育技术的现状进行调查研究,提出问题并运用所学的理论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
东北师大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日语语言文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050205)一、培养目标培养适应全球化背景下经济、社会、教育发展需要的高素质日语人才以及涉外领域日语专门人才。
具体要求是:1.具有较高的思想素质、专业素质和人文素质,具有良好的公民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善于吸收国外先进思想和文化,为祖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经济、社会、教育、科技、文化国际交流服务。
2.掌握系统的日语语言文学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具备用日语从事教学、科研和国际交流的实际能力。
3.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较强的适应能力和团结合作精神。
二、研究方向1.日语语言学2.语用学3.日本近现代文学4.日本古典文学三、修业年限全日制硕士生修业年限为2-3年。
全日制硕士生的基本修业年限为2年,非全日制(含高师硕士)、同等学力及跨专业硕士生的基本修业年限为3年。
四、毕业学分和授予的学位硕士生在修得课程学分(不低于27学分)和通过论文答辩(3学分)后方可被授予文学硕士学位。
五、培养方式在硕士生培养过程中,合理安排课程学习、论文工作和实践活动等各个环节。
1.硕士生培养采用课程学习和科学研究及实践活动相结合的方法。
充分发挥个人学习与研究计划在引导和促进硕士生自主学习和研究中的作用。
硕士生应在导师的指导下制订个人学习与研究计划。
个人学习与研究计划包括学习计划和研究计划,应在入学后3个月内完成。
2.硕士生培养采取导师负责和集体培养相结合的方式,导师负责硕士生培养的全过程,并帮助学生选择发展方向。
3.充分发挥文献阅读在夯实硕士生本学科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方面的作用。
在确定硕士生录取名单后尽早将其选择专业方向的必读经典文献目录发给录取的每位硕士生,提出阅读和考核要求。
要求每位硕士生必须在开题报告之前做至少两次公开的读书报告,并上交两份书面文献阅读报告。
六、课程学习1.课程设置与学分要求本培养方案设公共基础课(7学分)、学科基础课(6学分)、专业主干科(6学分)、发展方向课(8学分),课程总学分不低于27学分。
东北师范大学高等教育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高等教育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040106)一、培养目标培养具备坚实的高等教育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掌握现代教育与管理的技能与方法,具有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毕业后能在高等教育及相关领域独立开展教学、研究、管理和人力资源开发等工作的高级复合型人才。
二、研究方向1.高等教育理论2.高等教育政策与管理3.教师教育4.学位与研究生教育5.高校公民与道德教育三、修业年限硕士生修业年限为2-3年,基本修业年限为2年。
其中生源为跨专业、同等学力以及非全日制硕士生的基本修业年限为3年。
四、毕业学分和授予的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实行学分制,总学分不少于30学分,其中学科基础课、专业主干课和发展方向课的学分不少于20学分。
完成规定的课程学分并通过硕士学位论文答辩,授予教育学硕士学位。
五、培养方式1.硕士生培养中课程学习与论文研究并重。
2.每位硕士生在学期间必须通过阅读本专业的必读文献,夯实本专业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并在第2学期期末之前至少提交二份书面文献阅读报告。
3.硕士生应在导师的指导下制订个人学习与研究计划,并应在入学后三个月内完成。
4.硕士研究生培养采取导师负责与集体培养相结合的方式,导师是硕士研究生培养的第一责任人,每个硕士研究生导师组由3~5人组成,配合导师,充分发挥集体培养优势。
六、课程学习1.课程设置与学分要求高等教育学专业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硕士生培养实行讲授与研讨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充分发挥研讨方式在促进学生的自主性学习和研究性学习中的作用。
3.考核方式(1)考核分为考试和考查两种。
除实践类课程可以采取考查方式进行考核外,其他课程一律以考试的方式进行。
考试可采用笔试、口试、撰写课程论文等形式进行。
(2)课程考核采取过程考核与期末考核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以撰写文献阅读报告、实验报告和调查报告等形式进行过程考核,以撰写课程论文等形式进行期末考核。
(3)学科基础课除一门课程将在学期末实行闭卷考试之外,其他主要以撰写课程论文等方式进行考核;专业主干课、专业方向课以撰写课程论文等形式进行期末考核。
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学科教学·生物)研究生培养方案
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学科教学·生物)研究生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培养具有现代教育观念和较高教育、教学理论与实践水平的高层次中学生物学教育教学专门人才。
具体要求:1. 热爱教育事业,有志于生物学教育教学改革和实践研究,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为人师表。
2. 具有较为宽厚的生物学专业基础和现代教育教学理论。
3. 能运用所学理论解决中学生物学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能力。
4.. 掌握一门外国语,能阅读本专业的外文文献。
二、学制基本学制为2.5-3年。
可提前到2年或延期至4年毕业。
一、培养方式根据教育硕士的生源特点,实行脱产、半脱产(只限于长春市)、寒暑假集中学习三种培养方式。
四、课程设置与学分(一)公共课(18学分)1.学位课(12学分)马克思主义理论课60学时3学分基础外国语课90学时3学分教育学原理60学时3学分教育心理学60学时3学分2.非学位课(6学分)现代教育技术60学时3学分教育科学研究方法60学时3学分(二)专业课(不少于16学分)1.专业基础课(12学分)生物学教学论60学时 3 学分中学生物教学改革与实践研究60学时 3 学分现代生物学进展专题60学时 3 学分生物技术60学时 3 学分2.专业方向选修课(不少于4学分)人类遗传学40学时 2 学分中学生物实验教学研究40学时 2 学分生命与科学史40学时 2 学分人体构造与健康40学时 2 学分(三)必修环节(2学分)1.开题报告20学时 1 学分2.文献阅读20学时 1 学分五、考核要求学院统一要求所有专业基础课都要有教学大纲、主要教材和参考书。
所有课程可根据课程内容由任课教师确定考核方式。
六、学位论文教育硕士课程学习成绩合格,完成各项必修环节,方可进入学位论文撰写阶段。
1.论文选题教育硕士论文选题应针对我国基础教育发展、改革与管理现状,要做到理论联系实际。
2.开题报告教育硕士学位论文实行严格的开题报告制度,各学院根据专业实际具体确定开题报告时间,但开题报告到论文答辩的时间不应少于半年。
045107学科教学(生物)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2012在职)
广州大学非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教育硕士培养方案(2012级研究生开始使用)一、专业学位类别、学制、学习方式专业学位类别代码:0451 专业学位类别名称:教育硕士专业领域代码: 045107 专业领域名称:学科教学(生物)学制:三年学习方式:非全日制二、专业领域介绍:学科教学(生物)教育硕士目前的指导教师团队中教授8人(6人拥有博士学位),讲师1人,在学科研究、学术研究和教学研究方面均获得较大成果。
本学科设有动物学、植物学、生物工程、生物技术、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5个教研室;拥有省级重点扶持学科“植物学”、市级精品课程“动物学”,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生物科学与技术实验教学中心”等。
近5年来共承担国家、教育部、省、市各级科研项目90多项,发表科研论文250多篇,教研论文60多篇;主编或参编出版专著、音像教材30部;获省级以上科技进步奖3个;教学奖27个。
在指导全国生物学奥林匹克竞赛和大学生“挑战杯”赛等方面具有显著的优势和特色。
在学科教学(生物)教育硕士培养方面,遵循“确立教师良好的素养与风范,掌握先进、科学的教育教学技能,形成优良、扎实的教育实践能力”,改革课程设计模式,优化课程结构,采用开放式的教学方法,把握生物科学和生物学教育学科的发展过程及最新动态,努力开拓学科前沿问题的研究,强调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充分利用学院实验设备、场地及实习基地,培养具有教师气质与人格、具有较强沟通能力、较高职业道德水准、较强专业能力和全面专业素养的优秀中小学生物骨干教师和管理人才。
三、培养目标1.经过研究生阶段的培养,使之成为掌握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忠诚党的教育事业,具有现代教育观念和较高理论素养与实践能力的中学、中师教师和中学的管理人才。
2.具有较宽厚的文化基础,比较系统地了解和掌握教育、心理学及学科教学的专业知识、教育教学法则、技能技巧及管理知识并正确应用于实践。
掌握科学研究方法,能写出有一定质量的学科教学研究与改革的科研论文。
东北师范大学师范生教育硕士培养过程解读-计算机 (2)
2013●2
一、政策制度
《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教育部等部门关于教育部直属师
范大学师范生免费教育实施办法(试行)的通知》(国办
发【2007】34号)中提出:“免费师范毕业生经考核符
合要求的,可录取为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在职学习
专业课程,任教考核合格并通过论文答辩的,颁发硕士研
3.《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免费师范毕业生在职攻读教育硕 士专业学位实施办法(暂行)》
4.《免费师范毕业生就业实施办法》
一、政策制度
200关于制订公费师范毕业生攻读教育硕士 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的指导意见》
2. 《东北师范大学教育硕士研究生网络课程建设项目管理 办法》
三、培养流程
4.毕业资格审核。毕业资格审核由系统自动检测完成,对 于不符合资格的学生,系统自动限制将不能参加学位授予 工作。
5.学位论文。论文可以是调查报告、案例分析和教材分析 等形式。学位论文字数不少于20000字。学位论文内容应 是基于基础教育需要,依托自身教育教学实践,以解决教 育教学实践中的问题为主旨的实践研究。
网络+集中 秋季
2
中小学教育研究及其方法 网络+集中 秋季
2
课程与教学论专题研究 网络+集中 秋季
2
综合学习与教育
实践研究
教育实践研究档案袋
6
(6学分)
四、课程设置一览表(计算机)
课程类别
课程名称
授课方式
专 业 必 修 课
(10学分)
学科基础与发展前沿 学科课程开发与教材分析 学科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
开课时间 秋季 春季 秋季 春季 春季 春季 秋季 秋季 春季 春季 秋季
东北师范大学师范专业学生培养方案 - 东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东北师范大学师范专业学生培养方案为落实国务院《关于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师范生免费教育实施办法(实行)的通知》[国办发〔2007〕34号]文件精神与温家宝总理视察我校的指示精神,为培养出优秀的基础教育师资,引导学生乐于从教、终身从教,特制定师范专业学生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与培养思路东北师范大学师范专业学生的培养目标是:引导和促进学生成为有见识、有能力、有责任感的自主学习者,培养其成为有理想、有抱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基础扎实且富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优秀中学教师,为其成为教育家奠定坚实基础。
具体地说,要培养我们的学生,具有“高尚的师德修养、扎实的专业知识、高超的教育技能、宽阔的学术视野、先进的教育理念、独立的研究能力”。
为实现师范专业学生的培养目标,学校确定了“宽口径、厚基础、精专业、强能力”的培养思路。
二、课程体系东北师范大学坚持“专业教育与教师职业教育高度融合”的师范大学模式。
师范专业的课程体系由通识教育课程、专业教育课程、教师职业教育课程三大模块构成。
三大模块课程相互交叉,三类教育课程相互融合,将教师教育贯穿于整个培养过程中。
(一)通识教育课程(50学分)通识教育课程是专业教育课程与职业教育课程的基础。
其目的是:对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与公民教育,使学生了解人文科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和艺术等方面的基本思想,形成学科知识的整体观念,促进不同学科知识及其思维方式的互动与迁移;使学生具备科学素养与人文精神,为学生终身学习与全面发展、为学生未来从事教师职业奠定必要的基础。
根据我校师范生培养目标和通识教育课程目标,学校规划通识教育课程由必修课(以下称“通修课”)和选修课(以下称“通选课”)组成。
通修课学分约占4/5(40学分左右),通选课学分约占1/5(10学分左右)。
通修课由思想政治理论课、健康体育与国防教育课、交流与表达课、数学与信息技术课四大类课程组成。
思想政治理论课、健康体育与国防教育课参照教育部的有关规定执行。
在职攻读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在职攻读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研究生处编二ОО九年目录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管理)培养方案 (1)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管理)课程设置 (3)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学科教学.语文)培养方案 (4)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学科教学.语文)课程设置 (6)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学科教学.数学)培养方案 (7)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学科教学.数学)课程设置 (9)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学科教学.物理)培养方案 (10)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学科教学.物理)课程设置 (12)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学科教学.英语)培养方案 (13)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学科教学.英语)课程设置 (15)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管理)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一)掌握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基本内容,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热爱教育事业,为人师表。
(二)掌握比较宽厚的教育理论、现代教育管理理论,掌握现代基础教育管理的技术和方法,具有较强的教育科学研究能力,成为具有现代教育观念和较高理论素养与实践能力、面向基础教育的教育管理工作需要的高素质专门人才。
(三)掌握一门外国语,能阅读本专业的外文文献。
(四)身心健康。
二、招生对象大学本科毕业并从事三年以上中、小学教学、管理工作,教学效果良好的中、小学教师和管理人员。
三、培养方式与学习年限1.培养方式:在职攻读。
2.学习年限:学习年限一般为三年,最长不超过四年。
课程学习应在前三个学期完成,第四、第五学期用于学位论文的选题、开题和撰写,第六学期用于论文定稿、打印、送审和组织论文答辩及学位申请等。
四、研究方向中、小学学校管理五、课程设置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分为学位课程和非学位课程,学位课程为必修课程,非学位课程为选修课程。
课程学习实行学分制,总学分不能少于39学分,其中学位课程不少于33学分,非学位课程不少于6学分。
最新-全日制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2017版)
东北师范大学攻读全日制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学科教学(数学)一、培养目标培养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较高的理论素养,较强的教育教学能力、实践研究能力及专业发展能力的优秀的中小学教师或教育管理者。
具体培养目标如下:1.正确理解与把握国家的教育政策和法规,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以及为基础教育发展服务的社会责任感。
2.具有较高的理论素养,形成符合基础教育改革发展和时代要求的先进教育理念,养成多维度、多视角分析教育问题的意识与能力。
3.系统掌握本学科专业的知识结构与研究方法,有较强的教育教学研究能力和实践能力。
4.了解中学数学教育教学改革实际,具有符合基础教育改革发展和时代要求的先进教育理念。
5.具有较强的自主专业发展的意愿和能力。
二、培养方式在硕士生培养过程中,合理安排课程学习、论文工作和实践活动等各个环节。
1.数学学科教育硕士的培养模式计划采用基于教学实践平台的一体化的培养模式。
即实行全过程到中学的培养方式,采用“体验-理论提升-实践-反思”的教学方式,将实践体验和教学反思贯穿于教育硕士整个培养过程。
2.实行大学和中学双导师制度,在中学聘请优秀的数学教学名师为学生的教学实践指导教师,以师傅带徒弟的方式指导并训练学生的教学技能。
大学导师参与学生的整个培养过程,侧重对学生教育思想、教学理论、教学反思和教学研究的指导。
3. 规范论文写作要求及评价标准,鼓励学生将教学体验和教学实践过程中发现的问题作为学位论文的选题,以调查研究或行动研究的方式进行实证研究。
4. 充分发挥文献阅读在夯实硕士生、本学科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方面的作用,在确定硕士生录取名单后,尽早将其选择专业方向的必读经典文献目录发给录取的每位硕士生,提出阅读和考核要求,要求每位硕士生必须在开题报告之前做至少两次公开的读书报告,并上交两份书面文献阅读报告。
三、学习年限基本学习年限为2年,总学分原则上不低于38学分。
四、课程设置课程设置以实际应用为导向,以满足中小学教师职业需求为目标,以综合素养和应用知识与能力的提高为核心,突出案例教学和实践研究,注重培养研究生研究实践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东北师大 中文系 教育硕士培养方案
中文系——东北师范大学在职攻读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培养方案一、 培养目标及具体要求 培养目标:培养面向基础教育的语文教学和教育管理工作需要的具有现代化教育观念的 高层次专门人才。
具体要求是: 1.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热爱教育事业,为人 师表。
2.具有较深厚的现代教育理论、思想政治学科教学或教育管理的基础理论;能运用所学专 业理论和方法解决中学思想政治教育学科教学或教育管理实际中存在的问题; 善于总结教育 和教学工作经验,具有较强的教育科学研究能力;掌握一门外国语,能阅读本专业的外文文 献。
二、 培养模式 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行弹性培养方式,学制二至四年。
采取脱产、半脱产,以及 在职就读等多种方式。
其中脱产一年的培养方式为基本培养模式,脱产一年的研究生,第一 学期学习共同课,第二学期学习专业课和选修课,第三至第四学期完成论文。
在职就读的研 究生, 第一至四学期学完共同课, 第五至第六学期学完专业课程, 第七至第八学期完成论文。
三、应修学分 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应最低修满 35 学分 四、 课程设置与教学计划表(一)课程 课程名称 类别 马克思主义理论课 基础外语 公共 学位课 教育学原理 必修 教育心理学 课 非学位 课 指定选修课 学位 现代教育技术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 应用微机 语文教学论 语文发展教育史 专业必 非学 修课 位 改革研究 汉语言文学研究 60 3 语文教育与 60 3 60 54 40 60 60 3 3 2 3 3 60 3 54 3 90 180 3 4 学时 学分任课教师 开课学期 姓名职称 吴绍禹等 刘福元副教授 赵宏义副教授 刘晓明副教授 王洪禄教 授 熊 梅副教授 王 珲副教授 寇文魁副教授 刘莉萱副教授 第 1 学期 第 1 学期 第 3 学期 第 2 学期 第 3 学期 第 2 学期 第 4 学期 第 2 学期 第 2 学期 第 3 学期 第 3 学期李晓明副教授逄增玉教授等课程设置与教学计划表(二)课程 课程名称 类别 任 意 选 中国文化概况 修 写作理论 课 中学语文教材研究 语文教育心理学 40 40 40 40 2 2 2 2 学时 学分任课教师 开课学期 姓名职称 刘莉萱副教授 李晓明副教授 第 3 学期 第 3 学期 第 4 学期 第 4 学期开课学期:第 3 学期 学 教学 学 或教育管 内容:由我系聘任的重点中学优秀教师为指导教师,对中学语文教学的现状进行调查研究,提出 理科研实 问题并运用所学的理论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
【研究】在职攻读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个人培养计划
【关键字】研究
杭州师范大学
在职攻读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个人培养计划(二)(学位论文开题报告及论文工作计划)
论文题目:
学科、专业:
研究方向:
入学年月:
研究生姓名:
指导教师:
填表日期年月日
杭州师范大学研究生处制
说明
1.开题报告在教研组、学科点或系的范围内举行,须适当请有关专家参加。
2.本表用钢笔填写或打印,字迹务必清楚。
3.本表第三学期前完成。
一式三份(可复印),交导师、学院(学科点)和校研究生处各一份。
6
此文档是由网络收集并进行重新排版整理.word可编辑版本!。
教育学原理专业培养方案-高校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民营经济与宏观管理
国际贸易研究
任意 政府经济学
选修课 发展经济学
国际投资学
教学实践活动
开题报告+文献阅读
学位论文
合计
学时 60 90 60 60 60 60 60 60 40 40 40 40 20
610-690
学分 3 3 3 3 3 3 3 3 2 2 2 2 2 4
34-38
开课学期 I I I I I I I I II II II II II II
发 内容 展派生的许多更为具体的内容,具体包括经济增长理论、收入分配理论、
介绍 资本积累理论、人力资本理论、工业化道路理论、技术进步理论、人口转
展
移理论、平衡与非平衡理论、国际贸易理论、宏观调节理论。
经
济
1.谭崇台主编:《发展经济学》,上海人民出版社,1995 年。
学 参考 2.陈宗胜主编:《发展经济学》,复旦大学出版社,2000 年。
60
修
业 中国现当文学研究方法论 60 课
课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
60
中国现当代作家作品
60
中国现当代文学现象研究
80 新时期文学研究
教学实践活动
20
开题报告+文献阅读
学位论文
合计
610
学分 开课学期
3
I
3
I
3
I
3
I
3
I
3
I
3
I
3
I 或 II
4
II
2
II
4
II
III-VI
34
备注 可选
不计学分
7
中国古代文学专业
修
专 英美短篇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