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经与伤寒论试题及答案

合集下载

中医经典等级试题及答案

中医经典等级试题及答案

中医经典等级试题及答案中医经典是中医学习的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对中医经典的学习和理解,可以深入了解中医学的源流、理论和实践,提高中医诊断和治疗的能力。

下面是一组中医经典等级试题及答案,供大家参考学习。

试题一:以下哪本书属于中医经典?A. 《黄帝内经》B. 《红楼梦》C. 《西游记》D. 《水浒传》答案:A. 《黄帝内经》试题二:以下哪个选项是《黄帝内经》的别称?A. 《伤寒论》B. 《素问》C. 《难经》D. 《金匮要略》答案:B. 《素问》试题三:《黄帝内经》是中医学的哪一部分?A. 中医理论基础B. 中医诊断技术C. 中医药物治疗D. 中医外科手术答案:A. 中医理论基础试题四:以下哪个经典著作与六经适应症最为相关?A. 《伤寒论》B. 《金匮要略》C. 《温病条辨》D. 《外科正宗》答案:B. 《金匮要略》试题五:中医经典的学习对于中医从业者的意义是什么?A. 提高医疗技术水平B. 增强传统文化自信C. 深化医学理论认识D. 扩大医学知识面答案:以上都是(A、B、C、D)试题六:以下哪个经典对于了解中医药文化历史具有重要价值?A. 《黄帝内经》B. 《伤寒论》C. 《本草纲目》D. 《牛棚着》答案:C. 《本草纲目》试题七:《伤寒论》是由哪位医学家所著?A. 李时中B. 张仲景C. 孙思邈D. 王叔和答案:B. 张仲景试题八:以下哪个中医经典对于中医临床诊断与治疗最为重要?A. 《黄帝内经》B. 《伤寒论》C. 《针灸甲乙经》D. 《千金方》答案:B. 《伤寒论》以上是中医经典等级试题及答案,通过对这些试题的学习和答题,可以加深对中医经典的理解和掌握。

中医经典作为中医学习的重要内容,对于提高中医诊断和治疗能力,增强对传统文化的自信心都有着重要意义。

希望大家能够认真学习中医经典,将其运用到实际中医临床实践中,为保护和传承中医药文化作出贡献。

(完整版)中医各家学说(附带答案)

(完整版)中医各家学说(附带答案)

试题一一、单项选择题(从下列各题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其序号写在题干后面的括号内。

答案选错或未选者,该题无分。

每小题1分,共30分)1、以阐发脏腑病机及脏腑辨证为中心学术内容的是:( )A、温补学派B、易水学派C、河间学派D、丹溪学派2、庞安时倡导的病因说是:( )A、杂气说B、内伤外感说C、寒毒说D、三邪说3、“温邪上受,首先犯肺,逆传心包”是哪位医家所提:( )A、吴有性B、吴鞠通C、薛雪D、叶桂4、提出“天之大宝,只此一丸红日;人之大宝,只此一息真阳”的医家是:( )A、张介宾B、朱丹溪C、赵献可D、李中梓5、《格致余论》的作者是:( )A、刘完素B、张元素C、张从正D、朱震亨6、提出“火与元气不两立,一胜则一负”的医家是:( )A、刘河间B、李杲C、王好古D、张从正7、刘完素治疗火热病所创制的名方是:( )A、凉膈散B、调味承气汤C、防风通圣散D、银翘散8、治气高而喘,身热而烦,其脉洪大而头痛,或渴不止,皮肤不任风寒而生寒热,方选:( )A、白虎汤B、麻杏石甘汤C、补中益气汤D、通圣散9、我国第一部温病专著是:( )A、《温疫论》B、《温热论》C、《疫疹一得》D、《温热经纬》10、吴师机治上焦风热用:( )A、散阴膏B、金仙膏C、桑菊饮D、清阳膏11、易水学派对后世哪个学派较有影响:( )A、温病学派B、温补学派C、丹溪学派D、攻邪学派12、除外科外,陈自明还在哪方面较有贡献:( )A、儿科B、针灸C、妇科D、中药13、丹溪解决了阴虚火旺的机理问题,在治法上创用滋阴泻火之法,其用药特点是:( )A、补阴必兼泻火B、补阴为主,泻火乃权宜之计C、补阴不必泻火D、补阴多兼泻火14、王好古认为,若阴证见身表热,四肢温,头重不欲举,脉浮弦,按之全无力者,则是:( )A、阳从内消B、阳从外走C、转为阳证D、阴证兼外感15、王清任用于治疗气虚血瘀证的代表方是:( )A、补中益气汤B、血府逐瘀汤C、补阳还五汤D、通窍活血汤16、综观中医学发展史,秦汉医学的主要成就是:A、奠定了祖国医学的理论体系B、产生医经学派C、产生经方学派D、形成诸子百家学术争鸣17、王叔和治伤寒之学最重:A、脉B、证C、方治E、脉. 证. 方. 治18、刘完素的亲灸弟子是:A、朱震亨B、荆山浮屠C、罗知悌D、张从正19、罗天益独详三焦的辨治,论病注重:A、三焦的气血B、三焦的寒热C、三焦的虚实D、三焦的气机20、张从正认为《内经》一书,惟以:A、血气调和为贵B、血气疏通为贵C.血气充盈为贵D、血气流通为贵21、丹溪认为,相火寄于:A、心肺B、心肾C、肺肝D、肝肾22、薛已强调“滋化源”的实质是:A、补脾土B、益肾水C、补肝阴D、补命火23、提出“命门动气”说的医家是:A、张介宾B、薛已C、孙文垣D、赵献可24、赵献可所谓壮水、益火之剂就是以六味、八味出入增减,以补:A、真阳B、元气C、真阴D、精气25、张景岳的右归丸立方根据是:A、阳中求阴B、阴中求阳C、阴阳平补D、育阴潜阳26、吴有性认为温疫的病因是:A、时行之气B、非时之气C、天地之常气D、天地之厉气27、余霖认为疫疹虽诸症不一,但其病为根本是:A、邪伏膜原B、温邪犯肺C、热毒在胃D、热邪犯表28、提出“温邪上受,首先犯肺”的医家是:A、吴又可B、余霖C、叶天士D、吴鞠通29、王清任学术成就的核心论点是:治病要诀在明白:A、脏腑B、经络C、气血D、津液30、吴师机在运用膏药时,下焦寒湿者用:A.清阳膏B.金仙膏C.散阴膏D.行水膏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1、张介宾确立“二纲”“六变”的辨治纲领,其中“二纲”指阴阳,“六变”指表里、寒热、虚实。

伤寒论试题五套

伤寒论试题五套

一历代伤寒注家及著作一、选择题(一)A1型题1.在以下错简重订学派的伤寒名家中,首先的倡导者是谁?A.喻嘉言B、吴仪洛 C.黄元御 D.方有执 E.章虚谷2.张志聪《伤寒论集注》其最突出的学术思想和治学特点是A.注重运气学说B.注重经络学说C.注重药性理论D.强调类证鉴别E.强调治法分类3.陈念祖字修园,平生著述甚丰,其著《伤寒论浅注》对《伤寒论》:A.进行了系统注释研究B.全面探讨了其中的证治规律C.因其语言浅显,易于诵读,而使之广为流传D.结合自身临床经验加以论证发挥E.进行了简要解说(二)B型题A.《伤寒直格》B.《阴证略例》C.《伤寒补亡论》D.《伤寒例钞》E.《伤寒证治准绳》1.由郭雍撰写的著作是:2.由刘完素撰写的著作是:3.由王好古撰写的著作是:(三)X型题1.庞安时的《伤寒总病论》对仲景《伤寒论》的主要研究特点是:A.按证分类,重编伤寒B.首次提出伤寒传足不传手说C.伤寒温病,区分异同D.倡用辛凉解表之法,所制方剂多用柴胡、簿荷、石膏、知母等辛凉清解之品E.认为六经即《内经》之六经2.许叔微传世的《伤寒论著三种》(《伤寒百证歌》、《伤寒发微论》、《伤寒九十论》)主要有如下贡献:A.以症类证B.三纲鼎立C.以经释论D.初创八纲E.以论证经3.成无己《伤寒明理论》的学术特点表现为:A.以症状为纲,详论其脉证机理及论治方法B.按证分类,重编伤寒,分列六经诸证C.强调正气,注重摄生D.辨证分型,对常见症状进行鉴别,为伤寒症状鉴别诊断学之倡导E.提出伤寒传足不传手说,提倡“脉在证先”观点。

4.提倡风伤卫、寒伤营、风寒伤两营卫之三纲鼎立学说的医家有:A.喻嘉言B.吴仪洛C.周扬俊D.周学海E.方有执5.柯琴《伤寒来苏集》的主要学术观点有:A.力倡六经经界说B.强调证分风伤卫、寒伤营、风寒两伤营卫C.主张有是证即用是方,不拘其外感内伤D.博采众家,逐条注解伤寒E.以方名证,方随证附6.尤怡与《伤寒贯珠集》宗以法类证、以证论治研究思路,将各经病变诊治内容分门别类为:A.正治B.斡旋C.反治D.救逆E.权变7.伤寒学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涉及:A.电化教学B.多媒体教学C.网络远程教学D.实验教学E.临床讨论二、非选择题(一)填空题1.朱肱《南阳活人书》研究伤寒最重______,认为不识______,则犹触途冥行,不知邪气所在。

伤寒论试题库

伤寒论试题库

概说一.选择题(一)A型题1.《伤寒杂病论》成书的年代是:A.春秋时代B.西汉末年C.战国时代D.晋代E.东汉末年2.《伤寒杂病论》的作者是:A.王叔和B.成无己C.张机D.林亿E.华佗3.首次全文注解《伤寒论》的是:A.孙思邈B.王叔和C.成无己D.林亿E.柯韵伯4.《伤寒论》中并病是指:A.两经证候归并为一经B.一经证候未罢,又出现另一经的证候 C. 两经或三经的证候同时出现 D.阳经与阴经的证候同时出现 E.一经病证为主但兼有其他证候5.《伤寒论》中合病是指:A.两经证候归并为一经B.一经证候未罢,又出现另一经的证候C.两经或三经的证候同时出现D.阳经与阴经的证候相继出现E.一经病证为主但兼有其他证候6.下列哪一种是对《伤寒论》中广义伤寒概念的正确论述:A.以发热为主要症状的疾病B.一切外感热病的总称C.感受寒邪,感而即发的疾病E.由伤寒杆菌引起的疾病 D.以恶寒、发热、头痛、无汗为主要临床表现的证候7.太阳病传为少阴病的传变方式为:A.循经传B.表里传C.直中D.并病E.合病8.外感初起太阳与少阴同时发病最恰当的表述为:A.直中B.并病C.表里传D.两感E.越经传9.除重复与佚方外,《伤寒论》共载有方剂:首首首D.397首首10.关于《伤寒论》一书主要内容的论述下面哪项是正确的:A.全面地阐述了寒邪所致疾病的证治B.较为全面地阐述了外感热病及部分杂病的证治C.全面地阐述了外感疾病和杂病的证治D.全面论述了外感风寒,兼述外感温热,未论及杂病E.全面地阐述了外感风寒,未论及外感温热和杂病(二)X型题1.《伤寒论》的学术渊源包括:A.《内经》B.《难经》C.《神农本草经》D.《汤液经》E.《甲乙经》2.《伤寒论》的学术成就有以下哪几个方面:A.总结了前人的成就,形成了我国第一部理法方药具备的医学典籍B.继承了前人在针灸方面的研究成果,极大地推动了针灸学术的发展C.创立了六经辨证的理论体系,为后世临床医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D.系统揭示了外感热病的诊治规律,并为后世温病学说的形成与发展创造了条件E.制定了若干基本治则,保存了许多功效卓著的方剂,并为中药制剂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中医经典知识试题及答案

中医经典知识试题及答案

中医经典知识试题及答案一、中医经典知识试题1. 《黄帝内经》中的“君臣佐使”原理指的是什么?2. 《伤寒论》中的“六经辨证”是指什么?3. 中医中的“四诊法”包括哪些内容?4. 中医的“七情”指的是什么?5. 《儿科药证直诀》是哪位医家的著作?二、试题答案1. “君臣佐使”原理指的是药物配伍的原则。

中药常常采用两种或多种药物组合使用,通过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来达到治疗的目的。

其中,君药是主要药物,臣药是协助君药发挥作用的药物,佐药是增强药效或减轻不良反应的药物,使药物之间相辅相成,共同发挥疗效。

2. “六经辨证”是指根据中医理论中的“六经”概念对疾病进行辨证分类。

根据人体经络系统中的阳经和阴经,将疾病分为太阳经、少阳经、阳明经、太阴经、少阴经和厥阴经六个类别,每一类别对应不同的病理表现和治疗方法。

3. “四诊法”是指中医诊断疾病时的四个主要方法:望诊、闻诊、问诊和切诊。

望诊是通过观察患者的面色、舌苔、脉象等来判断疾病情况;闻诊是通过听患者声音、呼吸等来判断疾病情况;问诊是通过与患者对话了解病情、病史等;切诊是通过对患者进行脉诊来判断疾病情况。

4. 中医的“七情”指七种情绪状态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包括喜、怒、思、忧、悲、恐、惊。

中医认为情绪的波动与人体的内脏经络相关,过度的情绪波动会对脏腑功能产生不良影响,从而导致疾病的发生。

5. 《儿科药证直诀》是明代医家葛洪所著的儿科著作,是中医儿科的重要经典之一。

该书主要从儿童疾病的病因、症状、治疗等方面进行论述,对于儿科的诊断和治疗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本文通过五道中医经典知识试题,介绍了中医理论中的一些重要概念,包括药物配伍原理、六经辨证、四诊法、七情以及儿科药证直诀。

这些知识点是中医学习和实践中的基础内容,对于了解中医的理论体系和诊疗方法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答案的介绍,读者可以对中医经典知识有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

10中医各家学说题(附带答案)

10中医各家学说题(附带答案)

试题一一、单项选择题(从下列各题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其序号写在题干后面的括号内。

答案选错或未选者,该题无分。

每小题1分,共30分)1、以阐发脏腑病机及脏腑辨证为中心学术内容的是:( )A、温补学派B、易水学派C、河间学派D、丹溪学派2、庞安时倡导的病因说是:( )A、杂气说B、内伤外感说C、寒毒说D、三邪说3、“温邪上受,首先犯肺,逆传心包”是哪位医家所提:( )A、吴有性B、吴鞠通C、薛雪D、叶桂4、提出“天之大宝,只此一丸红日;人之大宝,只此一息真阳”的医家是:( )A、张介宾B、朱丹溪C、赵献可D、李中梓5、《格致余论》的作者是:( )A、刘完素B、张元素C、张从正D、朱震亨6、提出“火与元气不两立,一胜则一负”的医家是:( )A、刘河间B、李杲C、王好古D、张从正7、刘完素治疗火热病所创制的名方是:( )A、凉膈散B、调味承气汤C、防风通圣散D、银翘散8、治气高而喘,身热而烦,其脉洪大而头痛,或渴不止,皮肤不任风寒而生寒热,方选:( )A、白虎汤B、麻杏石甘汤C、补中益气汤D、通圣散9、我国第一部温病专著是:( )A、《温疫论》B、《温热论》C、《疫疹一得》D、《温热经纬》10、吴师机治上焦风热用:( )A、散阴膏B、金仙膏C、桑菊饮D、清阳膏11、易水学派对后世哪个学派较有影响:( )A、温病学派B、温补学派C、丹溪学派D、攻邪学派12、除外科外,陈自明还在哪方面较有贡献:( )A、儿科B、针灸C、妇科D、中药13、丹溪解决了阴虚火旺的机理问题,在治法上创用滋阴泻火之法,其用药特点是:( )A、补阴必兼泻火B、补阴为主,泻火乃权宜之计C、补阴不必泻火D、补阴多兼泻火14、王好古认为,若阴证见身表热,四肢温,头重不欲举,脉浮弦,按之全无力者,则是:( )A、阳从内消B、阳从外走1C、转为阳证D、阴证兼外感15、王清任用于治疗气虚血瘀证的代表方是:( )A、补中益气汤B、血府逐瘀汤C、补阳还五汤D、通窍活血汤16、综观中医学发展史,秦汉医学的主要成就是:A、奠定了祖国医学的理论体系B、产生医经学派C、产生经方学派D、形成诸子百家学术争鸣17、王叔和治伤寒之学最重:A、脉B、证C、方治E、脉. 证. 方. 治18、刘完素的亲灸弟子是:A、朱震亨B、荆山浮屠C、罗知悌D、张从正19、罗天益独详三焦的辨治,论病注重:A、三焦的气血B、三焦的寒热C、三焦的虚实D、三焦的气机20、张从正认为《内经》一书,惟以:A、血气调和为贵B、血气疏通为贵C.血气充盈为贵D、血气流通为贵21、丹溪认为,相火寄于:A、心肺B、心肾C、肺肝D、肝肾22、薛已强调“滋化源”的实质是:A、补脾土B、益肾水C、补肝阴D、补命火23、提出“命门动气”说的医家是:A、张介宾B、薛已C、孙文垣D、赵献可24、赵献可所谓壮水、益火之剂就是以六味、八味出入增减,以补:A、真阳B、元气C、真阴D、精气25、张景岳的右归丸立方根据是:A、阳中求阴B、阴中求阳C、阴阳平补D、育阴潜阳26、吴有性认为温疫的病因是:A、时行之气B、非时之气C、天地之常气D、天地之厉气27、余霖认为疫疹虽诸症不一,但其病为根本是:A、邪伏膜原B、温邪犯肺C、热毒在胃D、热邪犯表28、提出“温邪上受,首先犯肺”的医家是:A、吴又可B、余霖C、叶天士D、吴鞠通29、王清任学术成就的核心论点是:治病要诀在明白:A、脏腑B、经络2C、气血D、津液30、吴师机在运用膏药时,下焦寒湿者用:A.清阳膏B.金仙膏C.散阴膏D.行水膏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1、张介宾确立“二纲”“六变”的辨治纲领,其中“二纲”指阴阳,“六变”指表里、寒热、虚实。

中医四大经典题目及答案

中医四大经典题目及答案

《黄帝内经》试题单选题1、《素问•至真要大论》认为“皆属于肝”的病证为( C )A.诸热瞀瘛B.诸痛痒疮C.诸风掉眩D.诸禁鼓傈,如丧神守2、《素问·至真要大论》对“诸寒之而热者”宜采用的治法为( D )A.取之热B.取之寒C取之阳 D.取之阴3、《素问·脉要精微论》“转摇不能”是哪一府精气将夺( D )A.胸中之府B.血之府C.髓之府D.肾之府4、《素问•至真要大论》认为“皆属于肺”的病证为( D )A.诸热瞀瘛B.诸痛痒疮C.诸躁狂越D.诸气膹郁5、《素问•举痛论》:百病生于气也,怒则(B )A.气缓B.气上C.气消D.气乱6、《素问•百病始生》:三部之气,所伤异类,喜怒不节则(A )A. 伤藏B.伤上C.伤下D.伤脉7、《素问•热论》“今夫热病者,皆伤寒之类也”中“伤寒”一词的含义是( C )A.外感风寒B.包括寒邪在内的六淫之邪C.外感热病的总称D.外受寒邪8、据《素问·痿论》所述,筋痿发生的脏腑在( B )A.心B.肝C.脾D.肺9、下列治法除哪项外均属于《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因势利导的治则( A )A.阴病治阳,阳病治阴B.其下者,引而竭之C.因其重而减之D.其在皮者,汗而发之10、《素问•举痛论》:百病生于气也,喜则(A )A.气缓B.气下C.气消D.气乱11、《素问·脉要精微论》提出诊病的最佳时间是( C )A.夜半B.日中C.平旦D.黄昏12、某未婚女青年,形体瘦弱,头昏目眩,心悸,面色萎黄,唇舌甲色淡白五华,月经闭止数月,脉象细弱。

对此闭经病,根据《素问·至真要大论》正确的治疗当用下列何种方法( B )A.通因通用B.塞因塞用C.寒因寒用D.热因热用13、《灵枢•脉度》:五藏常内阅于七窍也,心和则( B )A.鼻能知香臭B.舌能知五味C.目能辨五色D.口能知五谷14、《素问·平人气象论》提出“虚里”可测候( D )A营气 B.卫气 C.元气 D.宗气15、据《素问·至真要大论》论述,下列哪一项不属于反治法( A )A.寒的症状者用四逆汤B.寒的症状者用白虎、承气辈C.腹胀用四君子汤D.火旺用知柏地黄丸16、《素问•举痛论》所记载的“卒然痛死不知人”是因寒邪客于( C )A.经脉B.心包络C.五脏D.六腑17、《素问·平人气象论》认为“乳之下,其动应衣”是( B )A.中气外泄B宗气外泄 C.阳气外泄 D.营气外泄18、《素问·五常政大论》“能毒者”的“能”是指(C )A.能力B.能够C.耐受D.开始19、《素问·汤液醪醴论》指出“病为本,工为标”,其中“工”是指( D )A.病人B.疾病C.医生D.医生的治疗措施20、《灵枢•脉度》:五藏常内阅于七窍也,肾和则( B )A.鼻能知香臭B.耳能闻五音C.目能辨五色D.口能知五谷21、《素问•五脏生成》:诸髓者,皆属于(C )A.节B.心C.脑D.目22、根据《素问•痹论》所论述痹证的发病,春季感受风寒湿邪将发生( A )A.筋痹B.脉痹C.骨痹D.肌痹23、《素问·汤液醪醴论》中“标本”是指( D )A.正气和邪气B.病人和医生C.先病和后病D.病人的神机和医生的治疗措施24、据《灵枢·本神》篇所述,脾气虚的症状是( B )A.恐B.四肢不用五脏不安C.腹胀经溲不利D.笑不休25、根据《素问•痹论》所述“皮痹不已”,复感受风寒湿气则发生何痹( D )A.肝痹B.心痹C.脾痹D.肺痹26、据《素问·标本病传论》,下列情况当“治其标”的是( D )A.先病而后逆者B.先逆而后病者C.先寒而后生病者D.先病而后生中满者27、《素问·宣明五气》:五劳所伤:久卧伤(D )A.血B.肉C.骨D.气28、《素问•痹论》认为,何邪偏胜其痹易已( B )A.寒邪胜B.风邪胜C.湿邪胜D.热邪胜29、《素问·至真要大论》中对“坚者”宜采用的治法为( D )A.除之B.散之C.攻之D.削之30、《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重寒则热,重热则寒”反映了( C )A.阴阳的对立统一关系B.阴阳的制约关系C.阴阳的转化关系D.阴阳的互根互用关系31、《素问·至真要大论》“逸者(B )”A.补之B.行之C.攻之D.决之32、《素问·五常政大论》“大毒治病”应(A )A.十去其六B.十去其七C.十去其八D.十去其九33、《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清阳发腠理,浊阴走五脏”的“浊阴”是指( D )A.粪便和尿液B.水道中的阴液C.化生的精血津液D.浓厚的营养物质34、《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飧泄”的含义是( D )A.腹泻如水B.肠鸣泄泻C.下利不爽D.下利完谷不化35、《素问·六节藏象论》中,肾是( D )A.先天之本B.后天之本C.罢极之本D.封藏之本36、根据《素问·举痛论》原文,引起“呕血及飧泄”的原因是( B )A.寒B.怒C.思D.热37、《素问·至真要大论》中对“急者”的病证宜采用的治法为( C )A.行之B.平之C.缓之D.散之38、《素问·灵兰秘典论》说: “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其中“神明”的意思是( B )A.阴阳不测之谓神B.人的精神意识思维活动C.脏腑的功能活动D.清静机灵,谓之神明39、《素问•举痛论》论述的“后泄腹痛”,是因寒邪客于( A )A.小肠B.大肠C.脾D.胃40、《素问•举痛论》认为疼痛的病机主要是寒邪稽留于( A )A.经脉B.肌肉C.脏腑D.关节41、《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壮火之气衰,少火之气壮”,其中“壮火”、“少火”的本义是( A )A.药食气味纯阳与温和之别B.人体阳气亢盛与平和之别C.病理之火与生理之火的区别D.邪火与正气之别42、据《灵枢·营卫生会》篇,卫气在人体的循行规律是什么( B )A.昼行于阴、夜行于阳B.昼行于阳、夜行于阴C.昼夜循行二十五度D.昼行于上部、夜行于下部43、《素问·灵兰秘典论》指出“大肠者,传导之官,变化出焉”,其中“变化”是指( D ) A水谷变化为精气 B.糟粕变化成形C.大肠为小肠中的水谷而变化D.食化而变粪44、《素问·宣明五气》:五劳所伤:久视伤(A )A.血B.肉C.骨D.气45、《素问·脉要精微论》“头倾视深”是哪一府精气将夺( D )A.胸中之府B.血之府C.髓之府D.精明之府多选题1、据《素问.标本病传论》所述,下列情况中,当先治其标的是( CDE )A.先寒而后生病者B.先病而后生寒者C.小大不利D.先热而后生中满者E.先病而后生中满者2、《素问·至真要大论》病机十九条中涉及筋病的条文有( ABCDE )A.诸风掉眩,皆属于肝B.诸热瞀瘛,皆属于火C.诸痉项强,皆属于湿D.诸转反戾,水液浑浊,皆属于热E.诸暴强直,皆属于风3、《素问·至真要大论》属于风寒湿的病证有( CDE )A.诸湿肿满B.诸风掉眩C.诸暴强直D.诸病水液,澄沏清冷E.诸痉项强4、《灵枢·本神》认为脾藏营,营舍意,脾气虚或实可出现( ABCD )A.腹胀B.四肢不用C.五脏不安D.经溲不利E.少气5、《素问·脉要精微论》所论秋季的正常脉象是( BE )A.浮B.下肤C.在肤D.中衡E.蛰虫将去6、《灵枢·本神》认为肺藏气,气舍魄,肺气虚或实可出现( ABCD )A.鼻塞不利B.少气C.喘喝D.胸盈仰息E.经溲不利7、《灵枢·决气》篇指出,血脱的主要表现是( BC )A.目不明B.色白C.夭然不泽D.耳聋E.胫痠8、据《素问·咳论》所述,肺咳形成的原因是( AC )A.外邪伤皮毛,内合于肺B.心火灼伤肺金C.寒冷饮食人胃,从肺脉上至肺D.肾水上泛于肺E.风热外袭9、据《素问·至真要大论》内容,下列哪项属于反治法( CDE )A.真寒假热,治以四逆汤B.真热假寒,治以白虎汤C.气虚便秘,治以补中益气汤D.热结旁流,治以大承气汤E.阴虚火旺,治以六味地黄丸10、《素问·脉要精微论》认为,“诊法常以平旦”的原理是( ABCD )A.阴气未动B.阳气未散C.饮食未进D.气血未乱E.病人配合11、据《素问·至真要大论》内容,下列哪项属于正治法( ABCE )A.坚者削之B.客者除之C.微者逆之D.甚者从之E.结者散之12、《灵枢·玉机真脏论》所述“五虚”是指(ABE )A.脉细B.皮寒C.前后不通D.闷瞀E.饮食不入13、《素问·至真要大论》病机十九条中属于五脏的有( ABCDE )A.诸风掉眩B.诸寒收引C.诸胀腹大D.诸气膹郁E.诸痛痒疮14、《素问·脉要精微论》阐述的有:夫脉者,血之府也(ABCDE )A.长则气治B.代则气衰C.数则烦心D.涩则心痛E.短则气病15、《素问·生气通天论》认为煎厥的症状是( BC )A.体若燔炭B.目盲不可以视C.耳闭不可以听D.烦则喘喝E.小筋弛长《伤寒论》试题单选题1、气喘,咳痰清稀,宜服用哪方(D )A.麻黄汤B.桂枝加杏子厚朴汤C.桂枝汤D.小青龙汤2、桂枝去芍药加蜀漆牡蛎龙骨救逆汤适用于(C )A.气血损伤惊悸证B.心阳虚烦证C.心阳虚惊狂证D.邪气弥漫烦惊谵语证3、下列哪方可以治疗少阴热化证(B )A.桃花汤B.猪苓汤C.麻黄细辛附子汤D.吴茱萸汤4、下列除哪项外,均属吴茱萸汤的主治证(D )A.胃中虚寒,食谷欲吐B.厥阴头痛,干呕吐涎沫C.少阴吐利,手足逆冷D.胃虚停饮,心下痞硬5、炙甘草汤证的病机是(D )A.发汗太过,损伤心阳B.心气不足,气血虚少C.心阳不足,肾水上逆D.心阳不振,心阴不足6、五苓散证之“消渴”的病机是(A )A.水停下焦,气不化津,津不上承B.外邪入里化热,伤津耗液C.发汗太过,耗伤津液,胃中干。

伤寒论试题及答案

伤寒论试题及答案

伤寒论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伤寒论》的作者是谁?A. 张仲景B. 华佗C. 李时珍D. 孙思邈答案:A2. 下列哪项不是伤寒的主要症状?A. 发热B. 恶寒C. 咳嗽D. 头痛答案:C3. 伤寒论中的“太阳病”主要指的是什么?A. 外感风寒B. 内脏疾病C. 暑湿感冒D. 湿热病答案:A4. 伤寒论中提到的“白虎汤”主要用于治疗哪种症状?A. 气虚体弱B. 阴虚发热C. 阳虚寒冷D. 痰湿内阻答案:B5. 伤寒论中提到的“桂枝汤”主治的是什么?A. 风寒感冒B. 风热感冒C. 暑湿感冒D. 湿热感冒答案:A二、填空题1. 伤寒论是中国古代医学经典之一,其主要内容是研究________的治疗方法。

答案:伤寒2. 张仲景在《伤寒论》中提出了“辨证施治”的原则,强调治疗应根据不同的________来制定。

答案:病证3. 在《伤寒论》中,张仲景将伤寒分为________、少阳、阳明、太阴、少阴、厥阴六个阶段。

答案:太阳4. “伤寒三日,不发热而恶寒者,为________病。

”答案:少阳5. “伤寒,身热不甚,脉数,无汗,自衄者,此为________病。

”答案:阳明三、简答题1. 请简述《伤寒论》中的“六经辨证”法。

答:《伤寒论》中的“六经辨证”法是张仲景根据《黄帝内经》的理论,结合自己的临床经验,创立的一种针对伤寒病的辨证方法。

六经指的是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少阴、厥阴,每个阶段对应不同的症状和治疗方法。

这种方法强调根据病人的具体症状和体质差异,来确定治疗方案,是中医辨证施治的重要原则之一。

2. 阐述《伤寒论》中“桂枝汤”的组成及其主治症状。

答:《伤寒论》中的“桂枝汤”是一种经典的方剂,主要由桂枝、白芍、甘草、生姜和大枣五味药物组成。

这个方剂主要用于治疗风寒感冒,特别是表现为发热、头痛、恶寒、无汗、脉浮紧等症状的太阳病初期。

桂枝汤具有发汗解表、调和营卫的作用,能够有效缓解感冒症状。

3. 描述《伤寒论》中“白虎汤”的适应症和治疗原理。

中医学四部经典概说试题及答案(华医网)

中医学四部经典概说试题及答案(华医网)

中医四大经典著作及学习的意义1、下列作者和著作搭配错误的是(C)A、《伤寒论》张仲景B、《金匮要略》张仲景C、《黄帝内经》轩辕黄帝D、《温病条辩》吴瑭2、《黄帝内经》被称为“医学之宗”,不属于评价《内经》三个“第一”的是(A)A、《内经》是第一部中医理法方药巨作B、《内经》是第一部关于生命的百科全书C、《内经》是第一部养生宝典D、《内经》是第一部中医理论经典3、关于《黄帝内经》的成书众说纷纭,以下说法中不正确的是(D)A、其成书并非某个时期或某个人的作品B、该著作是从春秋战国时期开始,一直延续到秦汉时期C、该书确定了我国医学的独特理论,为中医学发展奠定基础D、该书作者是轩辕黄帝,故称《黄帝内经》4、下列关于《伤寒论》的内容说法错误的是(C )A、将外感疾病具有规律性的各种表现归纳为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少阴、厥阴六经辩证B、是第一部理论联系实践,理法方药齐备的临床医学巨著C、运用望、闻、问、切基本治法D、共创制了113个基本的方剂5、关于《温病条辩》涉及的三焦辨证说法错误的是(D )A、上焦指的是心、肺病变B、中焦指的是脾、胃、大肠病变C、下焦指的是肝、肾病变D、中焦指的是肝、肾病变医家之宗——《黄帝内经》1、《黄帝内经》中涉及到养生的内容,关于其说法错误的是(D)A、养生,又称摄生B、养生一词在先秦时已存在C、主张人要顺应天地阴阳四时的规律,要全面的摄养形和神D、养生倡导“治已病”2、关于《黄帝内经》中切诊的说法错误的是(B)A、切脉分为三部九侯法、寸口诊脉法和人迎寸口合诊法B、人迎寸口合诊法是应用最普遍的C、切诊涉及到切脉、诊齿肤、按局部等多种方法D、脉相包括浮、沉、迟、数、滑等二十余种3、《黄帝内经》中关于阴阳五行的说法错误的是(C )A、阴阳表示对立属性的名称,即为“阴”和“阳”B、阴阳双方的对立、互根、消长、运动是宇宙间的基本规律C、太邵阴阳模式,多用于说明六经之间的关系D、一阴指厥阴,二阴指邵阴,三阴指太阴4、以下未涉及到《黄帝内经》沿革的是(D)A、“医经七家”B、张仲景C、唐代王冰D、李时珍5、以下关于《内经》的注家与注本错误的是(C )A、南朝齐梁·全元起《素问》B、唐·杨上善《黄帝内经太素》C、明·马莳《黄帝内经素问》D、明·吴崑《素问》,俗称《素问吴注》众方之祖——《伤寒论》1、关于《伤寒论》的介绍以下错误的是(B)A、《伤寒论》是我国第一部理法方药一脉贯通的医学著作B、以论文汇编的形式进行辩治C、辩证灵活、治法多变D、被誉为“经典临床学”、“医方之祖”、“医门之圣书”2、以下关于《伤寒论》中六经病名的病位错误的是(D )A、太阳病的阶段是外感病初期病位在营卫B、阳明病的阶段是外感热盛期病位在胃肠C、少阳病的阶段是外感亚热期病位是胆胃D、太阴病的阶段属于阳虚轻症病位在心肾3、《伤寒杂病论》未流传原因不包括(C )A、书籍为竹简,传抄困难B、成书的年代封建割据、内战频繁C、皇家占为己有D、难逃兵火洗劫,原书散佚不全4、《伤寒论》奠定了理、法、方、药的理论基础,以下说法错误的是(C )A、《伤寒论》以辨证论治理法方药一线贯通著称B、施治在是辨证论治的前提下,因证立法,因法立方,因方选药严格的过程C、药物涉及到多种剂型,但仅包括内服制剂D、《伤寒论》之方,选药精当,组方严谨5、以下不属于目前《伤寒论》通行的版本的是(A )A、东汉张仲景编纂的原著《伤寒论》B、明代万历年间赵开美复刻的治平本,简称赵本C、明代嘉靖年间汪济川他复刻成无己的《注解伤寒论》,简称汪本D、《金贵玉函经》,据载是经过王叔和纂赐杂病专著——《金匮要略》1、关于《金匮要略》中探讨的肺萎、肺痈、咳嗽上气三种病症的说法错误的是(D )A、肺萎是指肺叶的萎弱无用,其表现是以咳嗽涎沫为主的病症B、肺痈是肺生痈脓,表现为咳嗽,胸痛,吐浓痰且腥臭C、咳嗽上气以咳嗽不利,气逆于上,咳喘上气不能平卧为主要表现D、三个病症病源在肺部,但不能相互影响2、下列对《金匮要略》的概述内容说法错误的是(A )A、前22篇内包括四十多种疾病并无方剂B、《金匮要略》共二十五篇C、首篇为总论具有纲领意义D、剂型上有丸、散、汤、酒等内服药剂3、关于《金匮要略》中探讨的百合病、狐惑病和阴阳毒病三种疾病症状说法错误的是(B )A、百合病类似于更年期综合征B、三种症状病原相同,症状相似C、狐惑病是以目赤、咽喉、口疾前后二阴腐蚀溃烂为特征D、阴阳毒是以发斑、咽痛为特征的,感染异毒引起的病变4、以下对呕吐、哕和下利三个病症说法错误的是(D)A、哕,即呃逆B、呕吐、哕、下利均由胃肠功能失调所致C、下利包括泄泻和痢疾两种D、痢疾仅有泄泻5、以下不属于《金匮要略》的学术成就及贡献的是(D)A、首创以病为纲、病证结合、辨证施治的杂病诊疗体系B、医方之经C、方书之祖D、医方之祖温病诊治——《温病条辨》1、《温病条辩》中涉及到三焦病的治则不正确的说法是(D )A、病在上焦,治疗要用轻宣的药物B、病在中焦,治疗要祛除邪气,调整脏腑升降功能的平衡C、病在下焦,治疗用潜镇的药物吸虚风D、治上焦如羽,非轻不举;治中焦如衡,非重不沉2、关于吴鞠通创立的三焦辨证说法不正确的是(B )A、上焦指心肺病变B、中焦指脾、胃和小肠病变C、下焦指肝、肾病变D、将温病按照侵袭人体部位不同分为上焦温病,中焦温病和下焦温病3、《温病条辨》中关于卫气营血辨证的作用的说法不正确的是(C )A、用卫、气、营、血标明邪气由表入里、由浅入深的传变的层次B、用卫、气、营、血划分病变的浅深轻重四个不同的阶段C、气分证标志着消耗血中的津液,或耗血动血,病非常危重D、卫分证时标志着邪气在表,邪较浅,病较轻4、关于《温病条辨》温热病中中焦治疗原则说法错误的是(C )A、阳明气分热盛—清法B、阳明腑实,有形热结—下法C、下法可选用竹叶石膏汤、黄连黄芩汤、栀子柏皮汤等D、阳明有形热结已去,无形热邪仍存应善后治疗5、以下不属于《温病条辨》中对于湿热病的治疗原则的是(A )A、三焦的湿热病其治疗都是以清泄气热,养阴生津为原则B、在上焦以清宣肺气、化湿泄浊为方法C、在中焦以辛开苦降、宣畅气机、健脾开胃为方法D、在下焦以淡渗利湿为方法。

中医经典竞赛题库(黄帝内经、伤寒论)参考 答案

中医经典竞赛题库(黄帝内经、伤寒论)参考 答案

附件二:重庆市中医院2016年度中医经典竞赛题库一、单选题第一部分《黄帝内经》:1、被历代医家尊之为“医家之宗”的著作是( A )A《黄帝内经》 B《难经》 C《伤寒杂病论》 D《神农本草经》2、《黄帝内经》的成书年代是( D )A战国 B东汉 C西汉D战国至秦汉3、现存最早的研究《内经》的著作是( D )A《素问训解》 B《黄帝内经素问》C《类经》D《黄帝内经太素》4、现存全部分类注释《内经》最完整的书是( D )A《内经知要》 B《黄帝内经素问》 C《黄帝内经太素》 D《类经》5、《黄帝内经》中体现出了中医学的生命观是( C )A心身统一 B动静统一 C形神合一 D五脏统一6、《黄帝内经》中所认识的生命规律是( D )A心身统一,形神一体 B动静统一,法于阴阳C形神合一,五脏一体 D天人合一,五脏一体7、气一元论,是中国古代哲学中的一个重要范畴,又称( B )A精气论B元气论C黄老学D形气论8、《素问•上古天真论》曰:“肾者主水,受五脏六腑之而精藏之。

”此处“主水”是指( B ) A主水液代谢 B主藏精的功能 C主骨 D主天癸9、《素问•上古天真论》认为思想无杂念,则“嗜欲不能劳其( C )”A口 B心C目 D耳10、“夜卧早起,无厌于日”的养生方法适应于( B )A春三月B夏三月 C秋三月 D冬三月11、据《素问•四气调神大论》,“发陈”描述的是哪一季节的物候规律( A )A春 B夏 C秋 D冬12、据《素问•四气调神大论》,“容平”描述的是哪一季节的物候规律( C )A春 B夏C秋 D冬13、《灵枢•天年》篇认为人生十岁,五脏始定,血气已通,其气在下,故( D )A好趋 B好步 C好转D好走14、《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所述阴阳之性是( C )A阳生阴长 B阳杀阴藏C阴静阳躁 D阳化气,阴成形15、《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认为药食中气厚者为( B )A阳中之阴 B阳中之阳 C阴中之阴 D阴中之阳16、《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认为药食中味厚者的功能是( B )A通 B泄 C发热 D发泄17、《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先痛而后肿者”是由于( D )A寒伤形 B热伤气 C形伤气 D气伤形18、《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先肿而后痛者”是由于( C )A寒伤形 B热伤气C形伤气 D气伤形19、《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治病必求于本”的“本”是指( D )A病因 B病机 C正气 D阴阳20、《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清气在下,则生飧泄”的机理是( B )A胃气衰不能腐熟水谷 B清阳衰于下而不能升C脾阳衰不能运化水谷 D肾阳衰不能温运脾土21、《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云:“味归形,形归气”,其中“气”是指( C )A水谷之精气 B天地之精气C真元之气 D药食之气22、据《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所述,“夏伤于暑”,到秋引起的病变是( C )A温病 B飧泄 C痎疟 D咳嗽23、据《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所述,“冬伤于寒”,到春引起的病变是( A )A温病 B飧泄 C痎疟 D咳嗽24、据《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所述,“秋伤于湿”,到冬引起的病变是( D )A温病 B飧泄 C痎疟D咳嗽25、据《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所述,“春伤于风”,到夏引起的病变是( B )A温病 B飧泄 C痎疟 D咳嗽26、《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清阳出上窍”,“清阳”是指( B )A糟粕 B使上窍发挥各种功能的精微物质 C饮食化生的精气 D津液27、《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清阳发腠理”,“清阳”是指( D )A糟粕 B使上窍发挥各种功能的精微物质 C饮食化生的精气 D卫气28、《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浊阴走五脏”,“浊阴”是指( D )A二便等污秽之物 B使上窍发挥各种功能的精微物质C饮食化生的精气 D精血津液29、《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指出“阴阳的征兆”是( C )A上下 B左右C水火 D血气30、《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腹满,死”的机理是( B )A阴阳离决 B脾气内绝 C邪气壅盛 D阴阳竭绝31、《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谷气通于( C )A肝 B心C脾 D肺32、《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曰:“知之则强,不知则老。

中国医学史试题及答案

中国医学史试题及答案

中国医学史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中国医学史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以下哪个朝代?A. 夏朝B. 商朝C. 汉朝D. 秦朝2. 《黄帝内经》是中国古代医学的经典之作,它包括以下哪部分内容?A. 针灸疗法B. 方剂用药C. 五运六气理论D. 大荒之术3. 唐代著名医学家孙思邈所著的《备急千金要方》是一部具有重要影响的医药方剂书,它主要记录了哪个领域的知识?A. 中药材的采集和炮制B. 针灸疗法的使用技巧C. 推拿按摩的手法D. 处方配伍和治疗方法4. 以下哪位医学家被誉为中国近代医学的奠基人?A. 仲景B. 李时中C. 黄帝D. 王叔和5. 《伤寒论》是中国古代医学的重要著作,它的作者是谁?A. 葛洪B. 司马迁C. 华佗D. 张仲景二、填空题1. 中国医学史上有一个重要的医术学派,他们注重实证观察和研究,对中医学发展有着重要影响,这个学派被称为__________学派。

2. 中国医学史上出现的一种瘟疫史称为__________。

3. 中国古代的宫廷医生被统称为__________。

三、简答题1. 简述中国古代医学的特点及其对世界医学发展的影响。

2. 中国医学史上有哪些著名的医学经典,它们对中国医学的发展起到了怎样的作用?3. 简述中医药与现代医学的关系,它们之间有哪些互补和共同的特点?四、论述题中国医学史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它不仅拥有悠久的历史,而且对世界医学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请你从中医典籍、医学家和医学理论等方面进行论述,阐述中国医学史的重要性和特点。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答案1. B2. C3. D4. B5. D二、填空题答案1. 难经2. 疟疾3. 宫廷医官三、简答题答案1. 中国古代医学的特点包括:注重整体观念,强调辨证施治,提倡个体化治疗,注重预防为主。

中国古代医学对世界医学发展的影响主要体现在独特的理论体系、丰富的药物资源以及独特的治疗技术方面。

2. 著名的医学经典包括《黄帝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等。

黄帝内经考试题及答案

黄帝内经考试题及答案

黄帝内经考试题及答案### 黄帝内经考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1. 《黄帝内经》是中国古代医学的经典著作,以下哪一项不是其主要组成部分?A. 素问B. 灵枢C. 伤寒论D. 难经答案:C2. 根据《黄帝内经》的理论,以下哪个不是五脏之一?A. 心B. 肝C. 脾D. 胆答案:D3. 《黄帝内经》中提到的“四气调神大论”是指哪四气?A. 春、夏、秋、冬B. 风、寒、暑、湿C. 酸、苦、甘、辛D. 喜、怒、忧、思答案:A#### 二、填空题1. 《黄帝内经》认为,人体的生理活动与自然界的________是相互影响的。

答案:气候变化2. 在《黄帝内经》中,五脏分别对应五行中的________、木、火、土、水。

答案:金3. 根据《黄帝内经》的理论,人体的健康状态与________的平衡密切相关。

答案:阴阳#### 三、简答题1. 简述《黄帝内经》中关于“阴阳五行”的基本概念。

答案:《黄帝内经》中的“阴阳五行”是中医理论的核心。

阴阳是宇宙间两种基本的对立统一力量,它们相互作用、相互制约,形成万物。

五行则是金、木、水、火、土五种基本元素,它们之间存在相生相克的关系,反映了自然界的动态平衡。

在人体中,阴阳五行对应五脏六腑,通过调和阴阳五行,可以达到身体健康的目的。

2. 解释《黄帝内经》中“治未病”的概念及其重要性。

答案:“治未病”是《黄帝内经》中预防医学的重要理念,意指在疾病尚未形成之前就进行干预和调理,以预防疾病的发生。

这一概念强调了预防的重要性,提倡通过合理饮食、适度运动、调整情志等方法,保持身体的阴阳平衡,从而达到防病的目的。

这不仅有助于减少疾病的发生,也是提高生活质量的有效手段。

#### 四、论述题1. 论述《黄帝内经》中关于“精、气、神”三者之间的关系及其在人体健康中的作用。

答案:在《黄帝内经》中,“精、气、神”被视为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要素。

精是构成人体的基本物质,气是推动生命活动的动力,神则是人体生命活动的主宰。

中医经典竞赛题库(黄帝内经、伤寒论)参考-答案

中医经典竞赛题库(黄帝内经、伤寒论)参考-答案

附件二:重庆市中医院2016年度中医经典竞赛题库一、单选题第一部分《黄帝内经》:1、被历代医家尊之为“医家之宗”的著作是( A )A《黄帝内经》 B《难经》 C《伤寒杂病论》 D《神农本草经》2、《黄帝内经》的成书年代是( D )A战国 B东汉 C西汉D战国至秦汉3、现存最早的研究《内经》的著作是( D )A《素问训解》 B《黄帝内经素问》C《类经》D《黄帝内经太素》4、现存全部分类注释《内经》最完整的书是( D )A《内经知要》 B《黄帝内经素问》 C《黄帝内经太素》 D《类经》5、《黄帝内经》中体现出了中医学的生命观是( C )A心身统一 B动静统一 C形神合一 D五脏统一6、《黄帝内经》中所认识的生命规律是( D )A心身统一,形神一体 B动静统一,法于阴阳C形神合一,五脏一体 D天人合一,五脏一体7、气一元论,是中国古代哲学中的一个重要范畴,又称( B )A精气论B元气论C黄老学D形气论8、《素问•上古天真论》曰:“肾者主水,受五脏六腑之而精藏之。

”此处“主水”是指( B ) A主水液代谢 B主藏精的功能 C主骨 D主天癸9、《素问•上古天真论》认为思想无杂念,则“嗜欲不能劳其( C )”A口 B心C目 D耳10、“夜卧早起,无厌于日”的养生方法适应于( B )A春三月B夏三月 C秋三月 D冬三月11、据《素问•四气调神大论》,“发陈”描述的是哪一季节的物候规律( A )A春 B夏 C秋 D冬12、据《素问•四气调神大论》,“容平”描述的是哪一季节的物候规律( C )A春 B夏C秋 D冬13、《灵枢•天年》篇认为人生十岁,五脏始定,血气已通,其气在下,故( D )A好趋 B好步 C好转D好走14、《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所述阴阳之性是( C )A阳生阴长 B阳杀阴藏C阴静阳躁 D阳化气,阴成形15、《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认为药食中气厚者为( B )A阳中之阴 B阳中之阳 C阴中之阴 D阴中之阳16、《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认为药食中味厚者的功能是( B )A通 B泄 C发热 D发泄17、《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先痛而后肿者”是由于( D )A寒伤形 B热伤气 C形伤气 D气伤形18、《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先肿而后痛者”是由于( C )A寒伤形 B热伤气C形伤气 D气伤形19、《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治病必求于本”的“本”是指( D )A病因 B病机 C正气 D阴阳20、《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清气在下,则生飧泄”的机理是( B )A胃气衰不能腐熟水谷 B清阳衰于下而不能升C脾阳衰不能运化水谷 D肾阳衰不能温运脾土21、《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云:“味归形,形归气”,其中“气”是指( C )A水谷之精气 B天地之精气C真元之气 D药食之气22、据《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所述,“夏伤于暑”,到秋引起的病变是( C )A温病 B飧泄 C痎疟 D咳嗽23、据《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所述,“冬伤于寒”,到春引起的病变是( A )A温病 B飧泄 C痎疟 D咳嗽24、据《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所述,“秋伤于湿”,到冬引起的病变是( D )A温病 B飧泄 C痎疟D咳嗽25、据《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所述,“春伤于风”,到夏引起的病变是( B )A温病 B飧泄 C痎疟 D咳嗽40、《素问•六节藏象论》提出人体以五脏为本,其中肾为( B )A阴精之本B封藏之本 C阳气之本 D先天之本41、《素问•六节藏象论》提出心在生命活动中的重要意义是( A )A生命的根本 B主思维活动 C主推动血在脉中运行 D主面之华色42、《素问•六节藏象论》所论的五脏的“其华”中,肾其华在( D )A毛 B骨 C筋 D发43、《素问•六节藏象论》所论的五脏的“其充”中,肺其充在( B )A毛 B皮 C筋 D血44、《素问•六节藏象论》认为肺通于( A )A秋气 B夏气 C冬气 D春气45、据《素问•五藏别论》五藏的功能是( A )A藏精气而不泻也 B泻而不藏 C传化物而不藏 D实而不能满46、据《素问•五藏别论》六腑的功能是( C )A藏精气而不泻也 B泻而不藏C传化物而不藏 D满而不能实47、据《素问•五藏别论》,传化之府中不包含( B )A三焦 B胆 C肠 D胃48、据《素问•五藏别论》,为“五藏使”的是( D )A脉 B脑 C髓 D魄门49、据《素问•五藏别论》,水谷入口,则( B )A肠实而胃虚 B胃实而肠虚 C肠胃俱实 D肠胃俱虚50、据《素问•太阴阳明论》,伤阳的邪气为( C )A饮食不节 B起居不时 C贼风虚邪 D情志不节51、据《素问•太阴阳明论》,脾病不能为胃行其津液,则病( B )A泄泻 B四肢不用 C水肿 D饥不受食52、《素问•太阴阳明论》认为“伤于风者”( B )A下先受之 B上先受之 C脏先受之 D腑先受之53、《素问•五藏生成》曰:“肝受血而能( A )”A视 B步 C握 D摄54、《素问•五藏生成》曰:“指受血而能( C )”A视 B步 C握 D摄55、《灵枢•脉度》指出肺和则( B )A呼吸微徐 B鼻能知香臭 C口能知五谷 D通调水道56、据《灵枢•脉度》,五脏不和则( A )A七窍不通 B留为痈 C耳不闻五音 D舌不知五味57、据《灵枢•脉度》,六腑不和则( B )A七窍不通B留为痈 C耳不闻五音 D舌不知五味58、据《灵枢•邪客》所述,“五藏六府之大主”的藏是( A )A心 B肝 C脾 D肺59、据《灵枢•本神》篇所述,所以任物者谓之( B )A意B心 C志 D思60、据《灵枢•本神》篇所述,因思而远慕谓之( D )A意 B心 C志D虑61、据《灵枢•本神》篇所述,神伤的症状是( A )A恐惧自失,破月囷脱肉,毛悴色夭 B悗乱,四肢不举,毛悴色夭C狂妄不精,两胁骨不举,毛悴色夭 D喜忘其前言,腰脊不可以俯仰屈伸,毛悴色夭62、据《灵枢•本神》篇所述,魄伤的症状是( D )A恐惧自失,破月囷脱肉,毛悴色夭 B悗乱,四肢不举,毛悴色夭C狂妄不精,两胁骨不举,毛悴色夭 D狂者意不存人,皮革焦,毛悴色夭63、《灵枢•本神》篇指出,肝藏血,血舍( D )A志 B魄 C神D魂64、《灵枢•本神》篇指出,心藏脉,脉舍( C )A志 B魄 C神 D意65、《灵枢•本神》篇指出,肺藏气,气舍( B )A志 B魄 C神 D意66、《灵枢•本神》篇指出,肾藏精,精舍( A )A志 B魄 C神 D意67、据《灵枢·本神》篇所述,心气虚的症状是( D )A恐 B四肢不用 C腹胀经溲不利D悲68、据《灵枢·本神》篇所述,肺气虚的症状是( C )A恐 B四肢不用C鼻塞不利 D怒69、据《灵枢•本神》篇所述,脾气实的症状是( C )A恐 B四肢不用,五脏不安 C腹胀,经溲不利 D悲70、据《灵枢•本神》篇所述,肝气实的症状是( B )A恐 B怒 C笑不休 D腹胀,经溲不利悲71、《灵枢·营卫生会》中“太阴主内,太阳主外”之“内外”是指( A )A营气与卫气 B体内与体表 C白天与晚上 D气与血72、《灵枢·营卫生会》中“血者,神气也”的含义( B )A神气是血产生的物质基础 B血是中焦化生的精汁奉心神化赤而成C血就是神气 D血受神气支配73、《灵枢·营卫生会》指出,营卫五十而复大会的部位在( D )A足少阴肾经 B足阳明胃经 C足太阳膀胱经 D手太阴肺经74、《灵枢·营卫生会》篇认为营卫之气在体内一昼夜各运行( D )A二十五度 B三十五度 C四十五度 D五十度75、《灵枢·营卫生会》篇认为夜半后为( A )A阴衰 B阴陇 C阳衰 D阳陇76、《灵枢·营卫生会》篇认为日西为( C )A阴衰 B阴陇 C阳衰 D阳陇77、《灵枢•营卫生会》篇指出,血与营卫之气( B )A同名异类B异名同类 C异名异类 D同名同类78、根据《灵枢•决气》篇,“常先身生是谓精”的“精”指的是( A )A先天之精 B后天之精 C水谷之精 D天地之精气79、根据《灵枢•决气》篇,不属于“液”的功能的是( B )A淖泽注于骨 B熏肤、充身、泽毛 C骨属屈伸 D泄泽补益脑髓80、《灵枢•决气》篇认为“骨属屈伸不利、色夭、脑髓消,胫痠,耳数鸣”属于( C )A津脱 B精脱 C液脱 D血脱81、根据《灵枢•决气》,精脱者的表现是( B )A目不明B耳聋 C腠理开、汗大泄D骨属屈伸不利,色夭,脑髓消,胫痠,耳数鸣82、“人之血气精神者,所以奉生而周于性命者也”出自( D )A《素问•上古天真论》 B《素问•阴阳应象大论》C《灵枢•邪客》 D《灵枢•本藏》83、根据《灵枢•邪客》“积于胸中,出于喉咙,以贯心脉,而行呼吸”指的是( A )A宗气 B营气 C卫气 D中气84、据《灵枢•本藏》具有“温分肉,充皮肤,肥腠理,司关合”作用的是( A )A卫气 B营气 C肾气 D志意85、《灵枢·百病始生》篇认为“两虚相得”的“两虚”是指( B )A自然界气候正常和人体正气充实B虚邪之风和人体正气虚弱C气候异常和人体正气充实D、气候正常和人体正气虚弱86、据《灵枢·百病始生》篇中“三部之气,所伤异类”的观点,“清湿”所伤的部位是( B )A上部B下部C五脏D经脉87、《灵枢·百病始生》篇认为虚邪传于输脉时,其症状表现为( D )A肤痛恶寒 B肌痛时作 C洒淅喜惊 D肢节痛,腰脊乃强88、《灵枢·百病始生》篇认为积著于肠胃之募原,其症状表现为( A )A饱食则安,饥则痛 B饥饿则安 C饱则积见 D饥则积不见89、《灵枢·百病始生》篇认为虚邪传舍于肠胃,多寒则( C )A贲响腹胀B腹部疼痛C肠鸣飧泄D便溏出麋90、据《灵枢·百病始生》篇中“三部之气,所伤异类”的观点,“喜怒不节”所伤的部位是( C )A上部B下部C五脏D经脉91、据《素问·生气通天论》,“烦则喘喝,静则多言”是由于( B )A寒邪外束B暑热薰蒸C湿邪困表D风邪袭表92、据《素问·生气通天论》,“开阖不得,寒气从之”则生( B )A痈肿B大偻C痤疿D瘘93、据《素问·生气通天论》,“因而强力”则伤( D )A肝B心C脾D肾94、据《素问·生气通天论》,人体阴阳平衡的关键是( A )A阳气固密于外B阴精充足C精神清静D阴气固守于内95、据《素问·生气通天论》,对阴平阳秘的解释是( D )A阴气守持于内,阳气运使于外B阴气充足,阳气壮盛C阴阳平和协调D阴气平稳,阳气强盛96、《素问·举痛论》认为“气消”的病因是七情中的( A )A悲B恐C惊D思97、据《素问·调经论》所述,阳虚则( C )A外热B内热C外寒D内寒98、据《素问·调经论》所述,阳盛则( A )A外热B内热C外寒D内寒99、据《素问·调经论》所述,导致内热的原因是( D )A感寒B感热C伤于饮食D有所劳倦100、《素问·至真要大论》中“诸痿喘呕,皆属于上”的“上”指的是( D )A上焦B肺 C心肺 D中、上二焦101、《素问·至真要大论》中“皆属于火”的原文是( C )A诸痿喘呕B诸胀腹大C诸躁狂越D诸厥固泄102、《素问·至真要大论》中“皆属于肝”的原文是( A )A诸风掉眩B诸胀腹大C诸躁狂越D诸厥固泄103、《素问·至真要大论》中“皆属于肾”的原文是( B )A诸逆冲上B诸寒收引C诸躁狂越D诸厥固泄104、《素问·至真要大论》中“皆属于脾”的原文是( D )A诸风掉眩B诸寒收引C诸气膹郁D诸湿肿满105、《素问·至真要大论》中“皆属于心”的原文是( D )A诸风掉眩B诸寒收引C诸气膹郁D诸痛痒疮106、《素问·至真要大论》中“皆属于湿”的原文是( C )A诸风掉眩B诸寒收引C诸痉项强D诸厥固泄107、《素问·至真要大论》中“皆属于热”的原文是( D )A诸风掉眩B诸寒收引C诸气膹郁D诸胀腹大108、《素问·至真要大论》中“皆属于寒”的原文是( D )A诸逆冲上 B诸暴强直 C诸躁狂越 D诸病水液,澄澈清冷109、据《灵枢·口问》,下气不足,则乃为( A )A痿厥心悗 B脑为之不满 C耳为之苦鸣 D头为之苦倾110、据《素问·宣明五气》论五劳所伤之中,久视伤(D)A气 B肉 C精D血111、据《素问·宣明五气》论五劳所伤之中,久卧伤(A)A气 B肉 C精 D骨112、据《素问•热论》,巨阳为诸阳主气,是因其脉连于( B )A风池 B风府 C百会 D大椎113、《素问•热论》认为伤寒二日,则( B)A太阳受之 B阳明受之 C少阳受之 D太阴受之114、《素问•热论》认为三阳经络皆受病而未入于脏者,治以(C )A吐法 B下法 C汗法 D清法115、据《素问•热论》,其不两感于寒者,八日则( B )A巨阳病衰 B阳明病衰 C少阳病衰 D少阴病衰116、据《素问•热论》,“耳聋微闻”是由于( A )A少阳病衰 B阳明病衰 C太阳病衰 D少阴病衰117、据《素问•热论》,其满三日者当用( C )A泻下之法 B泄热之法 C发汗之法 D涌吐之法118、据《素问•热论》,热病产生遗热是由于( A )A热甚而强食 B热甚而再感 C热甚而忧思 D热甚而热食119、据《素问•热论》,凡病伤寒而成温者,后夏至日为( C )A病温 B病寒 C病暑 D病湿120、据《素问•热论》,热病恢复期当禁( C )A房事 B劳作 C肉食 D七情121、据《素问•热论》,少阳病的症状为( A )A胸胁痛而耳聋 B口苦、咽干、目眩 C胸胁苦满 D寒热往来,口苦122、据《素问•评热病论》,失志者常出现( C )A脉躁 B烦燥 C狂言 D多汗123、据《素问•评热病论》,风厥病的病位在于( A )A太阳与少阴 B阳明与太阴 C少阳与厥阴 D手太阴肺124、《素问•评热病论》认为劳风病的病位在于( B )A太阴 B肺下 C太阳 D少阴125、据《素问•评热病论》,劳风的症状是( A )A强上冥视,唾出若涕,恶风振寒 B汗出烦满,烦满不为汗解,恶风C汗出辄复热,恶风 D面足俱肿126、据《素问•评热病论》中“劳风”的治法宜( B )A表里刺之 B利肺散邪 C饮之服汤 D调其虚实127、《素问•咳论》论述了外内合邪而致肺咳,其中最易伤肺的外邪是( B )A燥邪 B寒邪 C湿邪 D热邪128、《素问•咳论》认为,若寒饮食入胃,其邪气伤肺是沿( A)A肺脉而行 B胃脉而行 C脾脉而行 D心脉而行129、据《素问•咳论》,“咳则腰背相引而痛”的症状常出现于( C )A肺咳之中 B心咳之中 C肾咳之中 D肝咳之中130、据《素问•咳论》,“咳而失气”常见于( D )A肝咳 B胃咳 C大肠咳 D小肠咳131、据《素问•咳论》,咳病甚则唾血常见于( D )A胃咳 B心咳 C脾咳 D肺咳132、据《素问•咳论》,治疗六腑的咳病当取五输穴的( B )A井穴 B合穴 C输穴 D经穴133、据《素问•举痛论》,寒气客于肠胃之间,膜原之下,其疼痛性质为( C )A得炅则痛立止 B痛不可按 C按之痛止 D按之无益134、据《素问•举痛论》,疼痛出现胁肋与少腹相引痛者,是寒气客于( D )A小肠 B膜原 C阴股 D厥阴之脉135、据《素问•举痛论》,热气留于小肠,可出现( B )A痛而呕 B痛而闭不通 C后泄腹痛 D宿昔而成积136、据《素问•举痛论》,疼痛而喘动应手者,是由于寒气客于( C )A背俞之脉 B五脏 C冲脉 D厥阴之脉137、据《素问•痹论》,秋季感受风寒湿之气,发为( A )A皮痹 B肺痹 C行痹 D著痹138、根据《素问•痹论》的内容,痹聚在肺的原因是( B )A感受风寒湿气 B淫气喘息 C淫气忧思 D淫气乏竭139、根据《素问•痹论》的内容,痹聚在肾的原因是( C )A淫气喘息 B淫气忧思 C淫气遗溺 D淫气乏竭140、《素问•痹论》“脾痹”的症状是( C )A烦满喘而呕 B食饮不下,腹善满C四肢解堕,发咳呕汁 D中气喘争,时发飧泄141、《素问•痹论》“心痹”的症状是( B )A四肢解堕,发咳呕汁 B脉不通,烦则心下鼓C烦满喘而呕 D夜卧则惊,多饮数小便142、《素问•痹论》“肺痹”的症状是( C )A脉不通,烦则心下鼓 B夜卧则惊,多饮数小便C烦满喘而呕 D四肢解堕,发咳呕汁143、《素问•痹论》认为卫者为( D )A水谷之清气 B水谷之精气 C水谷之浊气 D水谷之悍气144、据《素问•痿论》所述,具有“主束骨而利机关”作用的是( B )A经脉 B宗筋 C经筋 D肌肉145、溲血见于《素问•痿论》中痿证的( C )A肉痿 B骨痿 C脉痿 D筋痿146、据《素问•痿论》所述,具有“主渗灌谿谷”作用的是( C )A经脉 B宗筋 C冲脉 D任脉147、《素问•痿论》认为五脏气热皆可致痿,心气热可致( B )A筋痿 B脉痿 C肌痿 D皮痿148、《素问•痿论》认为五脏气热皆可致痿,脾气热可致( A )A肉痿 B脉痿 C肌痿 D皮痿149、《素问•痿论》认为五脏气热皆可致痿,肾气热可致( D )A肉痿 B痿躄 C脉痿 D骨痿150、《素问•痿论》认为冲脉主渗灌( D )A宗筋 B骨骼 C机关 D谿谷151、《素问•痿论》认为痿证中有口苦这一主要症状的是( B )A脉痿 B筋痿 C肉痿 D骨痿152、《素问•厥论》“热厥”的主症是( C )A头晕 B仆倒 C足下热 D四肢逆冷153、《素问•厥论》“寒厥”的主症是( D )A头晕 B仆倒 C足下热 D四肢逆冷154、《素问•厥论》认为阴气起于足的( B )A五指之表 B五指之里 C五指之上 D五指之下155、《素问•厥论》认为阴脉者集于( A )A膝下 B膝上 C足下 D足上156、据《灵枢•水胀》篇所述,肤胀与鼓胀的症状相同点是( A )A腹胀身皆大 B皮厚 C腹筋起 D按其腹窅而不起157、据《灵枢•水胀》篇所述,石瘕是因寒邪客于( D )A胸腔 B腹腔 C肠内 D子门158、据《灵枢•水胀》篇所述,具有“色苍黄,腹筋起”症状表现的是( C )A水胀 B肤胀 C鼓胀 D石瘕159、《素问•汤液醪醴论》中论述水肿病的病因是( D )A三焦不利 B风邪袭表 C血脉不利 D五脏阳竭160、《素问•汤液醪醴论》提出水肿的治疗原则主要是( A )A平治于权衡,去菀陈莝 B缪刺其处,以复其形 C微动四极 D温衣161、《素问·脉要精微论》认为“夫脉者”,为( B)A心之府B血之府 C气之府 D精之府162、《素问·脉要精微论》认为“夫精明五色者”,为( A )A气之华B血之华C精之华D神之华163、在《素问·脉要精微论》中,精明之府是指( C )A目 B耳 C头 D髓164、据《素问·脉要精微论》,秋天的脉象应(D )A中规B中矩C中权D中衡165、据《素问·脉要精微论》,“如鱼之游在波”是描述( B )A夏天的脉象B春天的脉象C冬天的脉象D秋天的脉象166、据《素问·脉要精微论》,“五脏者,中之守也”是指(D )A五脏内舍五气B五脏内舍五志C五脏内藏气血D五脏内藏精气167、据《素问·脉要精微论》,下列不属于五色中的败色者是( D )A面色如赭B面色如盐C面色如蓝 D面色黄如蟹腹168、《素问·平人气象论》指出虚里是( D )A脾之大络B心之大络C肺之大络D胃之大络169、据《素问·平人气象论》,妇人手少阴脉动甚者,是( D )A水肿B黄疸C胃疸D妊子170、据《素问·异法方宜论》,地域不同,发病亦异。

中医四大经典之《伤寒论》复习试题及答案

中医四大经典之《伤寒论》复习试题及答案

中医四大经典之《伤寒论》复习试题及答案(二)X型题1.“伤寒学”的研究内容包括:A.《伤寒论》的版本及流传情况B.中医经典著作《伤寒论》C.《内经》的成书年代D.历代医家研究与发展《伤寒论》的学术成就E.《伤寒论》的学术发展史2.构成“伤寒学”的要素包括:A.其他学科不能替代的研究领域与研究内容B.长期的学术发展史与不同的学术流派C.大量的研究文献与一定数量与水平的研究队伍D.资金与硬件条件的支持E.在中医学的学术领域中具有重要的学术地位3.《伤寒论》的学术渊源包括:A.《内经》B.《难经》C.《神农本草经》D.《汤液经》E.《甲乙经》4.《伤寒论》的学术成就有以下哪几个方面:A.总结了前人的成就,形成了我国第一部理法方药具备的医学典籍B.继承了前人在针灸方面的研究成果,极大地推动了针灸学术的发展C.创立了六经辨证的理论体系,为后世临床医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D.系统揭示了外感热病的诊治规律,并为后世温病学说的形成与发展创造了条件E.制定了若干基本治则,保存了许多功效卓著的方剂,并为中药制剂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5.影响六经病传变的主要因素有:A.正气的盛衰B.发病的季节C.邪气的轻重D.治疗的当否E.感邪的性质6.六经辨证与八纲辨证的关系包括以下哪些方面:A.八纲是对疾病的病位、病性、邪正盛衰、趋势等方面的总的概括B.六经辨证是八纲辨证的系统化、具体化C.六经辨证来源于八纲辨证D.八纲贯穿于六经辨证之中,六经辨证体现着八纲E.八纲辨证与六经辨证相辅相成,互相补充7.影响伤寒病发病的主要因素有:A.体质因素B.自然因素C.文化因素D.种族因素E.社会因素8.六经病传变的方式有:A.越经传B.循经传C.表里传D.上下传E.手足传9.六经病发病的方式有:A.合病B.并病C.直中D.两感E.晚发10.下列哪几项属于六经病证的基本治则:A.治病求本,本于阴阳B.祛邪扶正,分清主次C.调和阴阳,以平为期D.明确标本,分清缓急E.诸寒之而热者取之阴,诸热之而寒者取之阳二.非选择题(一)名词解释题1.伤寒:2.六经:3.六经病:4.六经辨证:5.传变:6.直中:7.合病:8.并病:9.两感:10.表里传:(二)填空题1.《伤寒杂病论》现已分为和两部著作。

医古文考试题及答案

医古文考试题及答案

医古文考试题及答案医学古文作为医学专业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对于学生来说是一项具有挑战性的考试。

下面是一些医学古文考试题及答案,希望能对您的学习有所帮助。

考试题一:阅读下面这段医学古文,并回答后面的问题。

《黄帝内经》曰:“十二经脉者,盖诸精气之枢。

”请简要解释这段话的含义。

答案:这段文字出自《黄帝内经》,其中描绘了人体的十二经脉是精气运行的关键部位。

经脉是人体内部的网络系统,精气通过经脉的运行来维持人体的正常功能。

这句话的含义是指十二经脉是连接人体各个部位的重要通道,精气通过这些经脉来调节身体的机能。

考试题二:请根据下面的古文,简要概括其内容。

《伤寒论》曰:“寒热熟而烦躁者,是阳明也。

”请简要概括这段话所表达的意思。

答案:这段文字出自《伤寒论》,它提到了一种“寒热熟而烦躁”的症状,指出这是阳明经出现问题的表现。

阳明经是人体脉络系统中的一条重要经脉,当这条经脉出现异常时,就会导致人们出现寒热交替以及情绪烦躁的症状。

考试题三:请根据下面的古文,回答后面的问题。

《黄帝内经》曰:“身有十二节,脾为之使。

”请解释这句话的意思,并简要说明脾的作用。

答案:这句话出自《黄帝内经》,它描述了人体身体的结构由十二个节构成,其中脾脏起到调节这些节的作用。

脾脏是人体的一个重要器官,它在中医理论中有着重要的地位。

脾脏的作用包括转化消化吸收的营养物质,调节体液的代谢,以及维持血液的正常循环等。

考试题四:请回答下面的问题。

根据中医理论,人体的五脏对应五行,分别是什么?答案:根据中医理论,人体的五脏对应五行的关系如下:1. 心对应火元素;2. 肺对应金元素;3. 肝对应木元素;4. 脾对应土元素;5. 肾对应水元素。

考试题五:请简要说明中医理论中的“阴阳”概念。

答案:中医理论中的“阴阳”概念是指宇宙万事万物中的两种对立但又相互依存、相互转化的力量。

阴阳是中医理论中最基本的理念之一,无论是人体内部的生理过程还是自然界的变化,都可以归纳为阴阳的相互作用。

中医各家学说试题

中医各家学说试题
各家学说习题
一 单项选择题:(请在下列各题的备选答案中,选择一个最佳答案,并将答案的符号填在选题后的括号中。每题1分,共10分)
1.下列哪项不是钱乙“五脏所主”的内容(E)
A心主惊 B肝主风 C脾主困 D肺主喘 E肾主寒
2.第一个全面注释《伤寒论》的医家是(E)
A张卿子 B张锡驹 C张路玉 D方有执 E成无己
4. 简述吴师机外治法中膏药的用药特点。
答:吴师机常用的外治法有两种:三焦分治和膏药运用。膏药运用,有通治之膏,也有专主之膏。(1分)通治之膏分三焦,治上焦风热及内外热证,用清阳膏;(1分)治中焦郁积用金仙膏为多;(1分)治下焦寒湿用散阴膏。(1分)专主之膏治疗专病。(1分)
5. 简述薛己的温养补虚三法。
五 简答题 (请简要回答下列各题。共30分,每题5分)
1. 简述张元素枳术丸和仲景的枳术汤的区别。
答:针对老幼虚弱、脾胃不足、饮食不消之证,张元素把仲景枳术汤化裁为枳术丸治之。原方枳实用量重于白术,以消化水饮为主,兼顾脾胃;(2分)而张氏的枳术丸中白术用量重于枳实,补养脾胃为主,兼治痞消食。即“先补其虚,而后化其所伤”。(2分) “白术者,本意不取其食速化,但令人胃气强实,不复伤也”。方中配荷叶芬芳升清,以之裹烧,又用米饭为丸,与白术协力,则更增强滋养胃气之功,枳术丸充分体现了张氏养正积自除的主导思想。(1分)
3.刘河间的“亢害承制论”认为金极(B)
A似土 B似火 C似水 D似木 E似金
4. 张从正认为《内经》一书,惟以(E)
A血气调和为贵 B血气壅盛为贵 C血气充盈为贵
D气液宣通为贵 E血气流通为贵
5.张景岳常用的补益精血的药物中,用的最多的莫如(A)
A熟地 B当归 C白芍 D生地 E黄芪

中医四大经典之伤寒论复习试题与答案

中医四大经典之伤寒论复习试题与答案

伤寒论习题完整第一章绪论一.选择题(一)A1型题1.《伤寒杂病论》成书的年代是:A.春秋时代 B.西汉末年 C.战国时代 D.晋代 E.东汉末年2.《伤寒杂病论》的作者是:A.王叔和B.成无己C.张机D.林亿E.华佗3.首次全文注解《伤寒论》的是:A.孙思邈B.王叔和C.成无己D.林亿E.柯韵伯4.《伤寒论》中并病是指:A.两经证候归并为一经B.一经证候未罢,又出现另一经的证候C. 两经或三经的证候同时出现D.阳经与阴经的证候同时出现E.一经病证为主但兼有其他证候5.《伤寒论》中合病是指:A.两经证候归并为一经B.一经证候未罢,又出现另一经的证候C.两经或三经的证候同时出现 D.阳经与阴经的证候相继出现 E.一经病证为主但兼有其他证候6.下列哪一种是对《伤寒论》中广义伤寒概念的正确论述:A.以发热为主要症状的疾病B.一切外感热病的总称C.感受寒邪,感而即发的疾病E.由伤寒杆菌引起的疾病 D.以恶寒、发热、头痛、无汗为主要临床表现的证候7.太阳病传为少阴病的传变方式为:A.循经传B.表里传C.直中D.并病E.合病8.外感初起太阳与少阴同时发病最恰当的表述为:A.直中B.并病C.表里传D.两感E.越经传9.除重复与佚方外,《伤寒论》共载有方剂:A.113首B.112首C.111首 D.397首 E.245首10.关于《伤寒论》一书主要内容的论述下面哪项是正确的:A.全面地阐述了寒邪所致疾病的证治B.较为全面地阐述了外感热病及部分杂病的证治C.全面地阐述了外感疾病和杂病的证治D.全面论述了外感风寒,兼述外感温热,未论及杂病E.全面地阐述了外感风寒,未论及外感温热和杂病(二)X型题1.“伤寒学”的研究内容包括:A.《伤寒论》的版本及流传情况B.中医经典著作《伤寒论》 C.《内经》的成书年代D.历代医家研究与发展《伤寒论》的学术成就E.《伤寒论》的学术发展史2.构成“伤寒学”的要素包括:A.其他学科不能替代的研究领域与研究内容B.长期的学术发展史与不同的学术流派C.大量的研究文献与一定数量与水平的研究队伍D.资金与硬件条件的支持E.在中医学的学术领域中具有重要的学术地位3.《伤寒论》的学术渊源包括:A.《内经》B.《难经》C.《神农本草经》D.《汤液经》E.《甲乙经》4.《伤寒论》的学术成就有以下哪几个方面:A.总结了前人的成就,形成了我国第一部理法方药具备的医学典籍B.继承了前人在针灸方面的研究成果,极大地推动了针灸学术的发展C.创立了六经辨证的理论体系,为后世临床医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D.系统揭示了外感热病的诊治规律,并为后世温病学说的形成与发展创造了条件E.制定了若干基本治则,保存了许多功效卓著的方剂,并为中药制剂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中医-四大经典理论考核试题题库及答案

中医-四大经典理论考核试题题库及答案

中医-四大经典理论考核试题一、选择题1【A1型题】风温病名首见于[单选题]*A.《内经》B.《伤寒论》√C.《时病论》D.《温病条辨》2.【A1型题】《热论》中热病的"两感于寒”指[单选题]*A.重复感受寒邪B.外感寒邪,内伤冷饮C.表里两经俱受寒√D.手足太阳两经俱受寒E以上均不是3.【A1型题】温病兼见胸皖痞闷,吞酸暧腐,恶闻食臭,腹胀肠鸣,苔厚。

为温邪兼:[单选题]*A.湿B.痰C.气郁D.以上均不是√4.【A1型题】"斑从肌肉而出,属胃;疹从血络而出,属经“。

语出[单选题]*A.章虚谷√B.叶桂C.陈光淞D.吴坤安5.【A1型题】"将息”是指[单选题]*A.喘息8.将养调摄C.斟酌之意D.调理休息√E.将就6.【A1型题】大头瘟毒盛M胃,治宜[单选题]*A.四妙勇安汤B.清瘟败毒饮C.加减玉女煎D.普济消毒饮√E.通圣消毒散7.[A1型题]身热面赤,烦渴欲饮,饮不解渴。

得水则呕,胸皖痞满,按之疼痛,便秘,舌苔黄滑。

其病机为[单选题]*A.热灼胸膈B.热结腑实C.热郁胸膈D.痰热结胸√8.【A1型题】湿温病邪在募原的见症是[单选题]*A.身痛无汗B.呕逆腹痛C.寒甚热微√D.大便涯泄9.【A1型题】《灵枢•百病始生》认为阴络伤则血内溢,血内溢则[单选题]* A略血B.呕血D.便血VE.以上都是10.【A1型题】《疫痴草》的作者是[单选题]*A.叶天士B.夏春农C.何廉臣√D.陈耕道11.【A1型题】前人提出新感伏邪说,实际是根据:[单选题]*A.初起的不同证候特点√B.发病季节C.时令主气D.不同的病因12.【A1型题】附子泻心汤的煮法是[单选题]*A.先煎附子,后纳大黄、黄连、黄苓B.以水七升,煮取三升C.先煮黄苓,黄连、附子、大黄后下D.用麻沸汤溃大黄、黄苓、黄连、附子E.以上均不是√13.【A1型题】《温热论》中所云:“斑出热不解者"的病机是[单选题]*A.胃津亡√B.肺津伤C.肾阴枯D.热毒盛14.【A1型题】太阳伤寒的治法是[单选题]*A.调和营卫B.解肌袪风C.解表发汗、固护卫阳D.益气和营E.发汗解表、司市平喘V15.【A1型题】邪在气分,正邪俱盛之时,不可单用的治法是[单选题]* A清气法B.和解法C.通下法D.滋阴法√16.【A1型题】金疮的治疗选用[单选题]*A.王不留行散√B.排脓散C.意茂附子败酱散D.蜘蛛散17.【A1型题】己椒苗黄丸方后注,若渴者加入[单选题]*A.麦冬B石膏C.地黄D.由肖√18.【A1型题】桂枝新加汤证"身痛"的病机是[单选题]*A.表阳受伤,筋脉失养B.气营两伤,筋脉失养C.阴液耗伤,筋脉失养VD.水湿浸淫,筋脉失养E.气血两亏,筋脉失养19.【A1型题】叶天土认为用苦泄法治疗胃院痞闷的舌象应是[单选题]*A.白而不燥B.灰白不燥C.或黄或浊√D.黄白相兼20.【A1型题】下列哪项不是暑热病邪的致病特点[单选题]*A.发自阳明B易伤阳气√C.易挟湿邪D.易耗气伤津21.【A1型题】大头瘟多发生于[单选题]*A冬季B.夏秋季C.春季D.冬春季√22.[A1型题】"水病人,目下有卧蚕,面目鲜泽。

中医西部经典等级考试试题

中医西部经典等级考试试题

中医西部经典等级考试试题中医西部经典等级考试试题中医是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几千年来一直在中华大地上发扬光大。

为了传承和保护中医经典,中医西部经典等级考试应运而生。

这项考试旨在通过题目的形式,考察考生对中医经典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下面将为大家呈现一些典型的中医西部经典等级考试试题。

题目一:《黄帝内经》是中医经典中的重要著作,请问以下哪个选项是《黄帝内经》的别名?A. 《伤寒论》B. 《难经》C. 《素问》D. 《金匮要略》解析:正确答案是C。

《黄帝内经》的别名是《素问》。

它是中医理论的基石,包含了中医的基本理论和诊断方法,对于学习和理解中医具有重要意义。

题目二:中医经典中的《伤寒论》是由哪位医学家所著?A. 李时中B. 孙思邈C. 张仲景D. 王叔和解析:正确答案是C。

《伤寒论》是由张仲景所著,他是东汉末年的医学家。

《伤寒论》是中医临床治疗的重要参考书,对于了解中医的疾病分类和治疗方法有很大帮助。

题目三:以下哪个选项是《金匮要略》中的内容?A. 针灸治疗B. 草药应用C. 饮食调养D. 推拿按摩解析:正确答案是B。

《金匮要略》是由张仲景所著,它是中医临床治疗的重要参考书之一。

该书主要介绍了草药的应用,包括方剂的配伍和用药的注意事项。

题目四:以下哪个选项是《难经》的内容?A. 针灸治疗B. 病因病机C. 诊断方法D. 草药应用解析:正确答案是B。

《难经》是中医经典中的重要著作之一,它主要讲述了病因病机的理论。

通过研究《难经》,可以深入了解疾病的发生和发展规律,为临床治疗提供指导。

题目五:中医经典中的《神农本草经》是关于什么内容的?A. 饮食调养B. 草药应用C. 针灸治疗D. 推拿按摩解析:正确答案是B。

《神农本草经》是中医经典中的重要著作之一,它主要介绍了草药的种类、性味和功效。

通过学习《神农本草经》,可以了解草药的应用范围和配伍原则,为中医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通过以上试题的解析,我们可以看出中医西部经典等级考试试题涵盖了中医经典的各个方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内经与伤寒论》
单位:姓名:分数:
一、选择题(共35题,每题2分)。

1、被历代医家尊之为“医家之宗”的著作是
A、《黄帝内经》
B、《难经》
C、《伤寒杂病论》
D、《神农本草经》
E、《温病条辨》
2、《灵枢》最早被称为“九卷”,始见于
A、《黄帝内经》
B、《针灸甲乙经》
C、《难经》
D、《伤寒杂病论》
E、《脉经》
3、《素问》之名最早见于
A、《黄帝内经》
B、《伤寒杂病论》
C、《难经》
D、《针灸甲乙经》
E、《脉经》
4、现存最早的研究《内经》的著作是
A、《素问训解》
B、《黄帝内经素问》
C、《类经》
D、《黄帝内经太素》
E、《重广补注黄帝内经·素问》
5、由唐·王冰注,经宋·林亿等新校正的《素问》注本名为
A、《素问训解》
B、《黄帝内经素问》
C、《重广补注黄帝内经·素问》
D、《黄帝内经太素》
E、《类经》
6、《黄帝内经》中所认识的生命规律是
A、心身统一,形神一体
B、动静统一,法于阴阳
C、形神合一,五脏一体
D、言行统一,道德高尚
E、天人合一,五脏一

7、气一元论,是中国古代哲学中的一个重要范畴,又称
A、精气论
B、元气论
C、黄老学
D、形气论
E、阴阳论
8、“夜卧早起,无厌于日”的养生方法适应于
A、春三月
B、夏三月
C、秋三月
D、冬三月
E、四时
9、据《素问•四气调神大论》,违背秋三月的养生之道,到冬天易生的病变
A、寒变
B、痎疟 C 飧泄D、痿厥E、洞泄
10、据《灵枢•天年》篇所述“九十岁,肾气焦,四脏经脉空虚”之“四脏经脉”是指
A、心脾肺肾及其经脉
B、肝心脾肺及其经脉
C、脾肺肾肝及其经脉
D、肺肾肝心及其经脉
E、肾肝心脾及其经脉
11、《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浊阴出下窍”,“浊阴”是指
A、二便等污秽之物
B、使上窍发挥各种功能的精微物质
C、饮食化生的精气
D、津液
E、营血
12、《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指出“伤气”的病因是
A、寒暑
B、喜怒
C、湿邪
D、燥邪
E、劳作
13、《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指出“伤形”的病因是
A、寒暑
B、喜怒
C、悲
D、恐
E、劳作
14、据《灵枢•本神》篇所述,所以任物者谓之
A、意
B、心
C、志
D、思
E、虑
15、据《灵枢•本神》篇所述,心有所忆谓之
A、意
B、心
C、志
D、思
E、虑
16、根据《灵枢•决气》,精脱者的表现是
A、目不明
B、耳聋
C、腠理开、汗大泄
D、骨属屈伸不利,色夭,脑髓消,胫痠,耳数鸣
E、色白、夭然不泽
17、“人之血气精神者,所以奉生而周于性命者也”出自
A、《素问•上古天真论》
B、《素问•阴阳应象大论》
C、《灵枢•邪客》
D、《灵枢•本藏》
E、《灵枢•本神》
18、《灵枢•邪客》认为营气的功能主要有
A、分泌津液
B、刚悍卫表
C、营养四肢
D、宣发汗液
E、抗御外邪
19、根据《灵枢•邪客》“积于胸中,出于喉咙,以贯心脉,而行呼吸”指的是
A、宗气
B、营气
C、卫气
D、中气
E、水谷精微之气
20、据《灵枢•本藏》具有“温分肉,充皮肤,肥腠理,司关合”作用的是
A、卫气
B、营气
C、肾气
D、志意
E、五脏21.白虎汤证“脉浮滑者”其病机是:
A.燥热结聚胃腑B.邪热充斥内外C.表热过盛D.外有表证,内有燥实E.外有微寒,内有燥热
22.“伤寒下后,——,栀子厚朴汤主之”。

请填入:
A.心烦腹满B.昼日烦躁不得眠C.身热不去
D.心烦腹满,卧起不安E.卧起不安
23.“霍乱”头痛发热,身疼痛,热多欲饮水者“热多”是指:
A.内热偏盛B.湿热较盛C.阴虚较盛D.热与水结较
盛E.邪在阳,表不解
24.中风发热六七日不解而烦,有表里证,渴欲饮水,水入则吐者,选用何方:A.桂枝汤B.大青龙汤C.小青龙汤D.苓桂术甘汤E.五苓散
25.大黄黄连泻心汤中大黄的用法哪项是正确的:
A.先煮B.后下C.用麻沸汤渍之D.与它药同煮E.以上均不是
26.桂枝加桂汤证的病机是:
A.心阳虚,下焦水饮欲动B.心阳虚,下焦寒气上冲C.心阳虚,冲脉之气上逆D.心阳虚,肝胃之气上逆E.以上都不是
27.“心下痞”一症可见于下列除哪项之外的证候?
A.五苓散证B.甘草泻心汤证C.桂枝人参汤证D.赤石脂禹余粮汤证E.旋复代赭汤证
28.“太阳病,三日,发汗不解,蒸蒸发热者,属胃也,________主之”
A.小承气汤B.大承气汤C.调胃承气汤D.白虎汤E.栀子厚朴汤
29.阳明病,谵语,发潮热,脉滑而疾的治法:
A.清热化滞,滋津润燥B.清热燥湿,坚阴止利C.泻热和胃,软坚润燥D.泻热通便,消滞除满E.攻下实热,荡涤燥结
30.阳明腑证,失下,昏不知人,气喘舌焦,首选方是:
A.白虎汤B.大承气汤C.四逆汤D.四逆加人参汤E.白虎加人参汤
31.治寒湿发黄“于寒湿中求之”是指:
A.发散寒湿B.温下寒湿C.发散寒邪,淡渗利湿D.发散寒湿,补脾利湿E.温阳祛寒,除湿
32.发热,汗自出、时时恶风、心烦、口燥渴、脉洪大,治用:
A.竹叶石膏汤B.栀子豉汤C.白虎汤D.桂枝汤E.白虎加人参汤
33.“伤寒吐后腹胀满”宜用:
A.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B.调胃承气汤C.栀子厚朴汤D.桂枝加芍药汤E.理中汤
34.原文填空:“阳明病,胸胁硬满,不大便而呕,舌上白胎者,________。

”A.可与小承气汤B.可与大陷胸丸C.可与小柴胡汤D.可与大柴胡汤E.可与吴茱萸汤
35.“伤寒,胸中有热,胃中有邪气,腹中痛,欲呕吐者,……”其中“胸中有热”是指:
A.胃中有热邪B.膈间有热邪C.胸中有郁热D.腹中有热邪E.以上都不是
二、名词解释(每题2分,共10分)。

1.神明之府:
2.端络经脉:
3.藏象:
4.翕翕发热:
5.潦水:
三、论述题(每题10分,共20分)。

1.干姜黄芩黄连人参汤与黄连汤证有何不同?
2.何谓“治未病”?其实践意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