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文言文特殊句式整合
八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特殊句式
八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特殊句式以下是八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中的一些特殊句式,供参考:1. 陈胜者,阳城人也。
(判断句,“……者,……也”是标志)2. 君乃言此,曾不如早索我于枯鱼之肆!(省略句,“君乃言此”应为“君乃言此书”)3. 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
(省略句,“其下”应为“屠”的“下”)4. 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省略句,“以”后省略代词“之”)5. 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被动句,“为”表被动)6. 子孙视之不甚惜,举以予人,如弃草芥。
(省略句,“举以予人”应为“子孙举以予人”)7. 一鼓作气,再而复三。
(复句,“再”、“三”是“一鼓作气”重复的内容)8. 人不可以无耻,无耻之耻,无耻矣。
(并列句,“无耻之耻”中的“之”为结构助词,相当于“的”;第二个“之”,代词,相当于“这”;“矣”为语气词)9. 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
(并列句,“虽人有百手”中的“虽”为转折连词)10. 旦暮吏来而而日:“官命促尔植桑!”(省略句,“官命促尔植桑!”应为“旦暮吏来而日:‘官命促尔植桑!’”)11. 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
(判断句,“……地……,……城”是标志)12.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省略句,“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应为“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13. 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并列句,“食之不能尽其材”中的“之”为代词,相当于“它”;“鸣之而不能通其意”中的“之”为代词,相当于“它”)14. 与其皱眉头,不如放宽心。
若是强颜欢笑,固然可爱。
(选择句,“与其……,不如……”是标志)15.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
(复句,“虽”表让步关系,“才美不外见”中的“见”通“现”,出现)16.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判断句,“……者,……也”是标志)17. 是马也,虽饰以金镳、饮食以诸侯大夫礼,又不能尽其力。
(复句,“虽……,……”是标志)18.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反问句,“安知”是反问的标志)19. 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反问句,“然则……但……多矣”是标志)20. 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
文言文特殊句式整理
常见文言文特殊句式例析初中阶段常见的文言文特殊句式有四种:判断句、省略句、被动句、倒装句.一、判断句对客观事物表示肯定或否认,构成判断与被判断关系的句子,叫判断句.通常由以下几种方式构成:1.以虚词配合一定的句式表示的判断句,如借用“者”、“也”等词构成.〔l〕陈胜者,阳城人也《陈涉世家》〔2〕夫战,勇气也《曹刿论战》〔3〕环滁皆山也《醉翁亭记》〔4〕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邹忌讽齐王纳谏》“乃”、“是”、“为”、“则”、“悉”、“本”等词构成.〔1〕当立者乃公子扶苏《陈涉世家》〔2〕斯是陋室《陋室铭》〔3〕项燕为楚将《陈涉世家》〔4〕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岳阳楼记》〔5〕此悉贞良死节之臣《出师表》〔6〕臣本布衣《出师表》〔7〕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出师表》3.“者”、“也”都省略,单以名词或名词性短语作谓语来表示判断,也是文言文中判断句的一种形式.二、省略句有些句子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省略了句子的某些成分,这种句子叫省略句.古汉语中省略句常见的有以下几种形式:1.主语省略〔1〕永州之野产异蛇,[蛇]黑质而白章《捕蛇者说》〔2〕[桃花源中人“见渔人,乃大惊《桃花源记》2.谓语省略〔1〕一鼓作气,再[鼓]而衰,三[鼓]而竭《曹刿论战》〔2〕陈涉自立为将军,[立]吴广为都尉《陈涉世家》3.宾语省略〔l〕上使[扶苏]外将兵《陈涉世家》〔2〕便要[渔人]还家《桃花源记》4.介词省略〔l〕置[于]人所罾鱼腹中《陈涉世家》〔2〕武陵人[以]捕鱼为业《桃花源记》三、被动句古汉语中,主语和谓语属于被动式关系的表达句叫被动句.一般有以下几种形式:“为……所……”、“为所”表示被动.〔1〕二虫尽为所吞《童趣》“为+动词”表示被动.〔1〕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陈涉世家》〔2〕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守株待兔》“于”表示被动.〔1〕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马说》四、倒装句现代汉语中的倒装句是为了适应修辞表达的需要,但在古代,倒装句是正常的句法,所以在文言文翻译时有时要作适当的调整.古汉语中的倒装句通常有以下几种形式:1.主谓倒装〔1〕甚矣,汝之不惠《愚公移山》2.宾语前置“之”使宾语提前何陋之有《陋室铭》b.疑问代词作宾语,放在动词或介词的前面吾谁与归《岳阳楼记》3.定语后置常用“者”作标志,翻译时放在名词前面.〔1〕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核舟记》〔2〕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马说》〔3〕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愚公移山》4.介宾短语后置它相当于现代汉语的状语,翻译时应放在谓语前.〔1〕投以骨《狼》〔2〕战于长勺《曹刿论战》〔3〕祭以尉首《陈涉世家》以上四种文言文特殊句式,以初中阶段文言文学习中经常会遇到.掌握这些特殊句的用法,对提高我们的文言文阅读能力大有帮助.文言文特殊句式被动句所谓被动,是指主语与位于之间的关系是被动关系,也就是说,主语是位于动词所表示的行为的被动者、受害者,而不是主动者、实施者.用“为”表被动“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被天下人嘲笑〕用“被”表被动“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忠心却被别人诽谤,能不怨恨吗?〕用“见”表被动“……徒见欺”〔……白白地被欺骗〕用“于”表被动“受制于人”〔被人控制〕“不能容于远近.”〔不能被邻里所容〕文言文中,被动句的主语是谓语动词所表示的行为被动者,受事者,而不是主动者,施事者.在古汉语中,在古汉语中,被动句主要有两大类型:一是在标志的被动句,即借助一些被动词来表示,二是无标志的被动句,又叫意念被动句.有标志的被动句,大体有以下几种形式:动词后用介词“于”表被动,“于”起介绍引进动作行为的主动者的作用.如:“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史记.屈原列传》〕这里“惑”、“欺”的动作是由“于”后的“郑袖”、“张仪”发出来的.有时也在介词“于”或动词前加“受”,形成“受.于.”的形式表被动.如:“吾不能举金吴之地,十万之从,受制于人.”〔《资治通鉴》〕用“见”、“于”,“见.于.”表被动.如:“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同上〕“暴见于王.”〔《孟子.梁惠王下》〕“见”有一种特殊用法和表被动的“见”的形式很相近,如:“冀君实或见怒也.”〔《答司马谏议书》〕这里的“见”不表被动,它是放丰动词前,表示对自己怎么样的客气说法,像现代汉语中的“见谅”“为”,“为.所.”表被动.如:“〔巨〕偏在远郡,行将为人所并.”〔《资治通鉴》〕用“被”表被动.如:“予犹记周公之被逮,在丁卯三月之望.”〔张溥《五人墓碑记》〕无标志的被动句,这种情况是指没有被动词的被动句.如:“荆州之民附操者,逼兵势耳.”〔《资治通鉴》〕这里的“逼兵势”是“被兵势所逼”的意思.被动句被动句是表示被动意义的句子.文言中,常常借助一些介词表示被动.1.用介词“于”“受……于……”表被动(“于”引出动作的主动者).2.用“为”“为……所……”(“为”引出动作的主动者)或“……为所……”表被动.例如: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司马迁《陈涉世家》)3.用“见”“见……于……”表被动(“于”引出动作的主动者).4.用介词“被”表被动.5.动词本身表被动.这是意念上的被动句,需要根据上下文来判别.例如: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判断句用“者……也”表判断“陈胜者,阳城人也.”〔陈胜是阳城人〕“方柯者,语文小栈之站长也.”〔方柯是语文小栈网站的站长〕“廉颇者,赵之良将也.”〔廉颇是赵国的良将〕句末用“也”表判断“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城北徐公是齐国的美丽的人〕“方柯,天才也.”〔方柯是天才〕用“者”表判断“方柯者,中国之人.”〔方柯,是中国人〕用“为”表判断“为天下理财,不为征利.”〔……不能说是设法生财〕用“乃”表判断“是乃狼也.”〔这是狼〕“电脑乃高科技用具.”〔电脑是高科技用具〕文言文判断句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基本上不用判断词是来表示,而往往让名词或名词性短语直接充当谓语,对主语进行判断,其句式有如下几种表示法:“.者,.也.”“者”,表示提顿,有舒缓语气的作用,谓语后用“也”结句,对主语加以肯定的判断或解说.如:“陈涉者,阳城人也.”〔《史记.了涉世家》〕“.,.也.”判断句中,有时“者”和“也”不一定同时出现,一般省略者,只用“也”表判断.如:“操虽托名汉相,其实汉贼也.”〔《资治通鉴》〕“.者,.”有的判断句,只在主语后用“者”表示提顿,这种情况不常见.如:“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王安石《游褒禅山记》〕“.者也.”在句末连用语气词“者也”,表示加强肯定语气,这时的“者”不表示提顿,只起称代作用.这种判断句,在文言文中也比较常见.如:“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战国策.齐策》〕无标志判断句.文言文中的判断句有的没有任何标志,直接由名词对名词作出判断.如:“刘备天下枭雄.”〔《赤壁之战》〕另外,在文言文中有时为了加强判断的语气,往往在动词谓语前加副词“乃、必、亦、即、诚、皆、则”等.需要注意的是,判断句中谓语前出现的“是”一般都不是判断词,而是指示代词,作判断句的主语,而有些判断句中的“是”也并非都不表示判断,“是”在先秦古汉语中少作判断词,在汉以后作判断词则多起来.还有,肯定判断谓语前加的副词和否认判断谓语前加的否认副词“非”,都不是判断词.判断句是对事物的性质、情况、事物之间的关系做出肯定或否认判断的句子.文言中常用以下几种形式表示判断.1.用“者”或“也”“……者,…也”的,其中“者”表停顿,“也”表判断;有单用“者”或“也”的;也有“者也”在句尾连用的.例如:陈胜者,阳城人也.(司马迁《陈涉世家》)夫战,勇气也.(《左传•曹判论战》)莲,花之君子者也.(周敦颐《爱莲说》)2.用副词“乃”“则”“即”“皆”“耳”等表判断.这种形式也较为多见.例如:当立者乃公子扶苏.(司马迁《陈涉世家》)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范仲淹《岳阳楼记》)即今之偶然在墓者也.(张溥《五人墓碑记》)3.用动词“为”“是”“是”表判断,要注意和用作代词的“是”的区别.例如: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陶渊明《桃花源记》)巨是凡人,偏在远郡,行将为人所并.(司马光《赤壁之战》)4.用否认副词“非”等表示否认的判断.例如: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得道多助,失道寡助》5.直接表示判断.既不用判断词,也不用语气词,通过语意直接表示判断.状语后置\定语后置现代汉语中状语置于谓语之前,假设置于位于之后便是补语.但在文言文中,处于补语的成分往往要以状语来理解.例如:《鸿门宴》:“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战河南”即“战〔于〕河南”,应理解为“于河南战”.《促织》:“覆之以掌”即“以掌覆之”应理解为“用手掌覆盖〔蟋蟀〕”.另外,还有定语置于中心词之后,修饰名词的量词放在名词之后等特殊现象,因不常用,因此按下不表.定语后置文言中,一些修饰性的定语常常置于中心词之后.例如:遂率子孙荷担考三夫.(《愚公移山》)4.介词结构后置.在现代汉语里,介词结构常常放在动词前作状语,古代汉语里有则往往置后作补语.例如: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荀子《劝学》)为坛而盟,祭以尉首.(司马迁《陈涉世家》)主谓倒置为了强调谓语,有时将谓语置于主语之前.这仅仅是因为语言表达的需要.如,“甚矣,汝之不惠〔慧〕!”〔《愚公移山》〕另外,还有定语置于中心词之后,修饰名词的量词放在名词之后等特殊现象,因不常用,因此按下不表.宾语前置否认句中代词宾语前置这类宾语前置,要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宾语必须是代词;二是必须是否认句,由“不”、“未”、“毋”、“莫”等否认词表示.在这种情况下,代词宾语要放在动词之前和否认词之后.疑问句中代词宾语前置文言文中用疑问代词“谁”、“何”、“奚”、“安”等做宾语时往往放在动词的前面.介词宾语前置在现代汉语中,介词后面跟着宾语,组成介宾结构,用来修饰动词谓语.在文言文中,介词宾语往往置与介词之前,形成一种倒置的现象.例如:《岳阳楼记》:“臆!微斯人吾谁与归?”“谁与归”应理解为“与谁归”.普通宾语前置在一般性的宾语前置中,大家要注意语感.宾语前置文言文中,动词或介词的宾语,一般置于动词或介词之后,但在一定条件下,宾语会前置,其条件是:第一、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这类句子,介词的宾语也是前置的.如:“沛公安在?”〔《史记.项羽本记》〕这种类型的句子关键是作宾语的疑问代词〔像:谁、何、奚、曷、胡、恶、安、焉等〕.值得注意的是,介词“以”的宾语比较活跃,即使不是疑问代词,也可以前置.如:“余是以记之,以俟观人风者得焉.”〔柳宗元《捕蛇者说》〕其中的“是”是一般代词,但也前置了.第二、文言否认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这类句子有两点要注意,一是否认句〔一般句中必须有“不”、“未”“毋”、“无”、“莫”等否认词〕;二是代词作宾语.如:“时人莫之许也.”〔陈寿《三国志.诸葛亮传》〕正常语序应该是“时人莫许之也.”第三、用“之”或“是”“之”只是宾语前置的标志,没有什么实在意义.如:“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韩愈《师说》〕有时,还可以在前置的宾语前加上一个范围副词“唯”,构成“唯.是.”的格式.如:“唯利是图”、“唯命是从”等.第四、介词宾语前置的情况除了第一种情况外,还有一种情况,就是方位词、时间词作宾语时,有时也前置;例如:“业文南向坐.”〔《史记.项羽本记》〕意思是“业文面向南坐.。
初中文言文特殊句式训练
初中文言文特殊句式训练一、主谓倒装(谓语放在主语前)1、甚矣,汝之不惠。
你不聪明到了极点。
2、美哉我少年中国,与天不老。
我壮丽的少年中国啊,与天一样永不老去。
3、悲哉世也。
这个世道真可悲。
4、如鸣佩环。
如挂在身上的玉佩玉环相碰击的悦耳声。
二、宾语前置(宾语放在动词前)1、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2、何以战?依靠什么去迎战?3、微斯人,吾谁与归?没有这样的人,我将和谁在一起呢?4、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然而,居住在城内的人并不知道郊外已有春天了。
5、何用识夫婿。
凭借什么特征便是我的夫君呢?三、介宾短语后置(介宾短语本应放在谓语前作状语)1、祭以尉首。
(以尉首祭)用将尉的首级祭天、祭神。
2、咨臣以当世之事(以当世之事咨臣)把当今天下大事拿来咨询我。
3、战于长勺(与长勺战)。
在长勺迎战齐军。
4、叫嚣乎东西。
(乎东西叫嚣)从东到西喧闹骚扰声不断。
5、借(于)旁近与之。
在旁边邻居家借来给他。
四、定语后置。
定语本应放在名词中心语的前面,为了强调定语所表达的内容,临时置后。
1、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日行千里的马,吃一顿,有时能吃完一石的马料。
2、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在高高的朝廷上做官就为平民百姓忧虑。
3、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于是就率领三个能挑担子的子孙。
4、羊子尝行路,得遗金一餅。
羊子曾在路上行走,捡拾到别人丢失的一块金子。
文言文被动句。
1、周处年少时,凶强侠气,为乡里所患。
周处年轻的时候,粗暴强悍,争强好胜,被乡里人认为是祸害。
2、羊子感其言,复还终业。
羊子被妻子的话感动了,又回去修完了自己的学业。
3、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只见它一吐舌头,两只小虫就被它吞吃掉了。
4、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
天帝被他们的诚心所感动,命令夸娥氏的两个儿子背走了两座山。
5、若为佣耕,何富贵也?你被人雇佣耕地,有什么富贵可言呢?6、傅说举于版筑之间。
傅说从筑墙的泥水匠中被选拔举用。
(三)文言文判断句。
1、河南乐羊子之妻者,不知何氏之女也。
七年级文言文特殊句式
七年级文言文特殊句式
1.倒装句:主谓语序颠倒,一般用于疑问句或强调句。
例句:何谓文言?文言何谓?
2. 并列句: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句子并列在一起,常用“而、且、亦、及”等词连接。
例句:彼其之谓甚矣,而吾亦知兹之为甚也。
3. 状语从句:在主句中充当状语的从句。
例句:夫以众筹之力而成大事者,必有集思广益之人焉。
4. 定语从句:在主句中充当定语的从句。
例句:余尝闻之,食色性也,财色命也。
5. 主谓宾补结构:主语和谓语动词之间有一个宾语和一个宾语补足语,用于表示某种状态或感觉。
例句:吾不佞,何以知之?
6. 虚拟语气:用于表示假设、愿望或建议等语气,一般用“虽……而”、“愿……”、“宁……而”等词引导。
例句:虽有天下之美,不如家之乐。
7. 反问句:用疑问句的形式表达肯定或否定的意思。
例句:岂独我欲行此耶?汝亦欲之?
- 1 -。
初中文言文特殊句式归纳
初中文言文特殊句式归纳文言文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初中语文学习中也占有重要地位。
文言文的特殊句式是初中生学习文言文时需要掌握的重点内容之一。
本文将对初中文言文中常见的特殊句式进行归纳总结,以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
一、倒装句倒装句是文言文中常见的一种特殊句式,倒装分为完全倒装和部分倒装两种情况。
1. 完全倒装:即谓语动词与主语的位置调换,常用于修辞或强调的目的。
例:时至中秋,人皆乐合家团圆的佳节。
--> 时至中秋,合家团圆的佳节人皆乐。
2. 部分倒装:即将谓语动词的助词或副词提前,常用于表示程度或方向的副词的句子中。
例:纵然遥远,我亦会一直想念你。
--> 纵然遥远,我亦会想念你一直。
二、比拟句比拟句是用来比喻或比拟事物的句式,常用于文学作品中。
例:她的歌声如同百鸟齐鸣,响彻整个山谷。
三、假借句假借句是通过借用别的意义来表达自身的意思。
例:教师为人师表,是学生们学习的楷模。
四、排比句排比句是为了增强语感和修辞效果而使用的一种句式,多用于文言文的议论文或夸张修辞中。
例:有学识者独步,有勇气者成名,有智慧者卓越。
五、对仗句对仗句是指文言文中句子结构相对平衡的句式,多用于诗词或文体修辞体现。
例:姹紫嫣红,闻名遐尔;粉粉嫩嫩,色如冰雪。
六、状语从句状语从句是修饰动作或状态的从句,通常用来表示时间、地点、原因、条件、目的等。
例:虽然外面下着大雨,他却毫不在意地继续走着。
七、插入语插入语是用来修饰句子成分的独立成分,常常用于对句子的某一部分进行修饰或解释。
例:这本书,简直是一本经典的教材。
总结:初中文言文中的特殊句式包括倒装句、比拟句、假借句、排比句、对仗句、状语从句和插入语等。
掌握这些句式,对于理解和应用文言文都非常重要。
希望同学们在学习文言文时能够注意特殊句式的运用,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以上就是初中文言文特殊句式的归纳总结,希望对同学们的学习有所帮助。
初中必背古诗文特殊句式
特殊句式倒装句:《曹刿论战》1.何以战(以何战):您凭借什么作战?2.战于长勺(于长勺战):在长勺作战。
《小石潭记》1.全石以为底(以全石为底):以整块石头为底。
《陋室铭》何陋之有(有何陋之):有什么简陋的呢?《陈涉世家》1.祭以尉首(以尉首祭):用(两)尉的头祭天。
2.乃丹书帛曰“陈胜王”就用丹砂(在)绸子上写“陈胜王”(三个字)。
丹:用丹砂。
书:写。
王:为王。
3.多为用者(为用者多):为(他)所用的人很多。
士卒中听从吴广差遣的人很多。
《醉翁亭记》1.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有一座亭子像飞鸟展翅似地,飞架在泉上。
省略句:《曹刿论战》1.必以分人(必以之分人):一定把他们分给身边的人。
2.对曰(曹刿对曰):曹刿说道。
3.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一鼓作气,再鼓而衰,三鼓而竭):第一次击鼓能够振作士兵们的士气,第二次击鼓士兵们的士气就开始低落了,第三次击鼓士兵们的士气就耗尽了。
《小石潭记》1.(余)以其境过清:我因为它的环境过于清凉。
2.日光下澈(潭水):太阳光直射到潭底。
3.(溪泉)斗折蛇行:溪水像北斗星座那样曲折,又像蛇那样爬行。
4.坐(于)潭上:坐在潭边。
《陈涉世家》1.上使外将兵:皇上派(他)在外面带兵2.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的军队):现在果真把我们的军队假称是公子扶苏和项燕的军队。
3.卜之(于)鬼乎:把事情向鬼神卜问一下吧!4.袒右:露出右臂(用为起义的标志)。
袒:使……露出5.为坛而盟:(用土)筑台,并(在台上)宣誓。
6.收而攻蕲:收集磊泽乡的义军,攻打蕲县。
7.乃丹书帛曰“陈胜王”:就用丹砂(在)绸子上写“陈胜王”(三个字)。
8.多为用者:为(他)所用的人很多。
意思是说,士卒中听从吴广差遣的人很多。
《醉翁亭记》1.得之心而寓之酒也(得之于心而寓之于酒也):欣赏山水美景的乐趣,领会在心里,寄托在酒上。
《桃花源记》1.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人)见渔人,乃大惊,问(渔人)所从来。
初中文言文特殊句式.doc
初中文言文特殊句式1.倒装句(1)谓语后置甚矣,汝之不惠应是汝之不惠,甚矣称心如意,几家能彀应是几家能彀,称心如意(2)宾语前置弗之怠——弗怠之(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应前置)万钟于我何加焉——万钟于我加何焉我之谓也——谓我也(有之,是作标志,加强语气)且焉置土石——且置土石焉何苦而不平——苦何而不平(谁,何,奚,安作宾语时)(3)介宾短语后置咨臣以当世之事——以当世之事咨臣战于长勺——于长勺战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乎东西叫嚣,乎南北隳突倏与忽相与于遇于浑沌之死——倏与忽于浑沌之死相与于遇不求闻达于诸侯——不求于诸侯闻达(4)定语后置马之千里者——千里马者闻道百——闻百道北瞰隔山一重——北瞰隔一重山中垂草莽者千尺——中垂千尺草莽者2.省略句(1)省略宾语又患无硕师名人与(余)游撰长书以(之)为贽医之好治不病以(之)为功日光下澈(潭水)可以(之)一战(2)省略介词余立侍(于)左右既而下(于)西峰孰知赋敛之毒有甚(于)是蛇者乎局促(于)一室之内(3)省略主语参差荇菜,(君子)左右流之(臣)受任于败军之际在肌肤,(病)针石之所及也触草木,(草木)尽死(操蛇之神)告之于帝(4)省略状语(四周)青树翠蔓,蒙络摇缀(5)省略定语(鱼)影布石上(鸟)毛羽(鱼)鳞鬣之间皆有喜气所以动(其)心忍(其)性(6)省略谓语一鼓作气,再(鼓)而衰,三(鼓)而竭必以情(断之)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鼓之)(7)兼语省略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之)学3.被动句(1)“于,受…于”表被动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2)“为…所”表被动山峦为晴雪所洗(3)“见,见…于”表被动虽欲强聒,终必蒙见察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4)无任何标志的被动句帝感其诚傅说举于版筑之间4。
表判断句式(1)“…者…也”表判断,是夫此六者,皆谦德也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2)“…也”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也在肌肤,针石之所及也夫战,勇气也(3)“…者也”舍鱼而取熊掌者也(4)没有任何标志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无他但熟尔1.固定句式(1)与使吾先死也,无宁汝先吾而死(与…无宁:与其…不如)(2)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非…则:如果不是…就)(3)非人哉(不是)(4)幸尚宽,何为不可(何为即为何:为什么)(5)既已纳其自托,宁可以急相邪?(宁…邪,表反问:难道…吗)(6)吾射不亦精乎(不亦…乎,不也…吗)使君一何愚(一何:多么)罗敷年几何(几何:多大)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然则:既然这样,那么)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然而:虽然这样,可是)如太行王屋何?(如…何:对…该怎么办,把…怎么样)以丛草为林(以…为:把…当作)河曲智叟亡以应(亡以即无以)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无从:没有用来…的)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有所:有…的(人,事,物)}凡所应有,无所不有{无所:没有…的(人,事,物)}吾欲之南海,何如?(何如,如何;若何:怎么样,怎么,怎么办)臣是以无请也(是以,是故:因此,所以)此先汉所以兴隆也(所以:用来…的,…的原因,…的方法)览物之情,得无异乎(得无…乎,得无…耶:恐怕…吧,莫非…吧)有蒋氏者,专其利三世矣(有…者:有人…人)问女何所思{何所…的(人,东西,事情)是谁(什么)}与其坐而待亡,孰若起而拯之(孰若,与其…孰若:哪如,与其…哪如)何陋之有(何…之有:有什么…呢)然则向时而乐耶?{(既然)这样,那么}若夫日出而林霏开(若夫:像那…)夫子何命焉为(何…为:有什么…还要…干什么)美文欣赏1、走过春的田野,趟过夏的激流,来到秋天就是安静祥和的世界。
初中语文 文言文文言现象特殊句式
隶而从者 表并列 潭西南而望 表修饰 乃记之而去 表顺承
水尤清冽 清澈 其境过清 凄清
请按下暂停键,整理笔记,复习巩固
特殊句式
倒装句:
1.如鸣珮环 2.全石以为底 3.卷石底以出
省略句:
现代汉语语序:如珮环鸣(主谓倒装) 现代汉语语序:以全石为底(宾语前置)
现代汉语语序:石底卷以出(主谓倒装)
1.乃记之而去 省略主语“我”
交通
古义:交错相通 今义:往来通达,或各种运输的总称。
4、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妻子,古义:指妻子和儿女; 今义: 专指男子的配偶。
绝境,古义:与世隔绝的地方;今义: 没有出路的地方。
5、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古义:不用说、更不用说 无论 今义:是表条件关系的关联词
古今异义
6、遂与外人间隔
间隔 古义:隔绝、不通音讯。
2.斗折蛇行 省略主语“小溪”
3.以其境过清 省略主语“我” 4. 心乐之 省略主语“我” 5.日光下澈“澈 ”后面省略宾语:潭水 6.坐潭上 “坐 ”后面省略介词“于”臂支船 • “诎”通“屈”,弯曲。 • 左手倚一衡木 • “衡”通“横”,横。
今义: 距离
7、余人各复延至其家
古义: 邀请。
延 今义:延长,延伸。
特殊句式:
a.判断句: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也”
b.省略句:
表判断。)
1.林尽水源
2.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3.便舍船,从口入。4.初极狭,才通人。
5.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 家,设酒杀鸡作食。
6.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 ①奇 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 ( 奇妙
)
•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 ( 零数、余数
初中文言文特殊句式归纳汇编
初中文言文特殊句式归纳一、倒装句。
倒装句有下面几种情况:①主谓倒装(谓语前置);②定语后置(定语放在中心词之后);③宾语前置(宾语置于动词谓语或介词之前)④状语后置,也叫介宾短语后置。
如:1、倒装句:尝贻余核舟一,原句应为:尝贻余一核舟。
2、又用篆章一,原句应为:又用一篆章。
3、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原句应为:盖简修狭桃核为之。
4、其两膝相比者……“相比”是中心词“两膝”的定语.5、如:甚矣,汝之不惠!正常语序为:汝之不惠,甚矣!6、②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7、①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千里马)②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能面刺寡人之过之群臣吏民,受上赏)8、①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
(时人莫许之)②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 (忌不信自)9、②全石以为底。
(以全石为底10、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11、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12、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13、起于鲁。
14、欲信大义于天下15、战于长勺。
16、故临崩寄臣以大事。
17、蒙辞以军中事务多。
18、白雪纷纷何所似?19、微斯人,吾谁与归。
20、何陋之有?21、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22、为人五,为窗八。
23、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
“花之隐逸者”是“隐逸之花”的倒装。
可译为“具有隐逸气质的花”。
24、“告之于帝25、“躬耕于南阳26、屠惧,投以骨。
全句为“以骨投之”的倒装27、祭以尉首28、醒能述以文者:“述以文”是“以文述“的倒装29、“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是“以讨贼兴复之效托臣”的倒装二、判断句:(一般有:“者,也)如:1、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2、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3、中轩敞者为舱。
4、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5、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6、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
7、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8、“陈涉者,阳城人也。
”(《史记.陈涉世家》,9、“夫战,勇气也”。
(完整版)文言文特殊句式汇总
文言文特殊句式汇总一、判断句判断句是对事物的性质、情况、事物之间的关系做出肯定或否定判断的句子。
文言中常用以下几种形式表示判断。
1.用“者”或“也”表判断。
这是典型的文言判断形式。
有用“……者,…也”的,其中“者”表停顿,“也”表判断;有单用“者”或“也”的;也有“者也”在句尾连用的。
例如:陈胜者,阳城人也。
(司马迁《陈涉世家》)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韩愈《师说》)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王安石《游褒禅山记》)项脊轩,旧南阁子也。
(归有光《项脊轩志》)夫战,勇气也。
(《左传·曹判论战》)莲,花之君子者也。
(周敦颐《爱莲说》)2.用副词“乃”“则”“即”“皆”“耳”等表判断。
这种形式也较为多见。
例如: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司马迁《陈涉世家》)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范仲淹《岳阳楼记》)即今之偶然在墓者也。
(张溥《五人墓碑记》)夫六国与秦皆诸侯。
(苏洵《六国论》)3.用动词“为”“是”表判断。
其中“是”表判断,要注意和用作代词的“是”的区别。
例如:故今之墓中全乎为五人也。
(张溥《五人墓碑记》)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司马迁《鸿门宴》)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陶渊明《桃花源记》)巨是凡人,偏在远郡,行将为人所并。
(司马光《赤壁之战》)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
(代词,这样)(苏轼《石钟山记》)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木兰诗》)4.用否定副词“非”等表示否定的判断。
例如: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苏洵《六国论》)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孟子·得道多助,失道寡助》5.直接表示判断。
既不用判断词,也不用语气词,通过语意直接表示判断。
例如:刘备天下条雄。
(司马光《赤壁之战》)刘豫州王室之胃。
(同上)需要注意的是,判断句中谓语前出现的“是”一般都不是判断词,而是指示代词,作判断句的主语,而有些判断句中的“是”也并非都不表示判断,“是”在先秦古汉语中少作判断词,在汉以后作判断词则多起来。
初中文言文特殊句式汇总
初中语文文言文特殊句式的汇总一、主谓倒装(谓语放在主语前)1、甚矣,汝之不惠。
2、潇潇暮雨。
3、帘卷西风。
二、宾语前置(宾语放在动词前)1、何以战?2、微斯人,吾谁与归?3、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4、孔子云:“何陋之有?”5、时人莫之许也。
6、问女何所思。
7、会宾客大宴。
8、何苦而不平?9、宋何罪之有?10、忌不自信。
11、弗之怠。
三、介宾短语(状语)后置(介宾短语本应放在谓语前作状语)1、祭以尉首。
(以尉首祭)2、咨臣以当世之事(以当世之事咨臣)3、战于长勺(于长勺战)4、信义著于四海5、屠惧,投以骨6、蒙辞以军中多务7、有时朝发(于)白帝8、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9、胡不见我于王10、受地于先王11、醒能述(之)以文者12、负者歌于途13、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四、定语后置(定语本应放在名词中心语的前面,为了强调定语所表达的内容,临时置后)1、马之千里者。
2、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3、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4、尝贻余核舟一(枚)。
5、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五、被动句。
1、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2、帝感其诚。
3、若为佣耕,何富贵也?4、傅说举于版筑之间。
5、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
6、陈涉乃立为王。
7、陈胜、吴广皆次当行。
8、山峦为晴雪所洗,娟然如拭。
9、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六、判断句。
1、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
2、牡丹,花之富贵者也。
3、此为何若人?4、中轩敞者为舱。
5、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
6、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7、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8、鱼,我所欲也9、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10、此岳阳楼之大观也11、忠之属也12、夫战,勇气也13、环滁皆山也14、醉翁亭也15、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七、省略句1、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2、再而衰,三而竭3、可以一战4、客从外来,与坐谈5、坐谭上6、林尽水源7、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初中阶段常见的文言文特殊句式有四种:判断句、省略句、被动句、倒装句。
初中常见文言文特殊句式总结初中阶段常见的文言文特殊句式有四种: 判断句、省略句、被动句、倒装句、判断句 对客观事物表示肯定或否定,构成判断与被判断关系的句子,叫判断句。
通常由以下几种方式构成:1. 以虚词配合 (l )陈胜者,阳城人也。
( 2 )夫战,勇气也。
( 3)环滁皆山也。
( 4)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2. 借助于 “乃”、“是”、“为”、“则”、 ( 1)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 2 )斯是陋室。
( 3 )项燕为楚将。
( 4)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 5 )此悉贞良死节之臣。
( 6 )臣本布衣。
( 7)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者”、“也”等词构成。
陈涉世家》《曹刿论战》 《醉翁亭记》 《邹忌讽齐王纳谏》 悉”、“本”等词构成。
《陈涉世家》 《陋室铭》 《陈涉世家》 《岳阳楼记》 《出师表》 《出师表》 《出师表》3. “者”、“也”都省略,单以名词或名词性短语作谓语来表示判断,也是文言文中判断句的一种形式。
二、省略句有些句子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省略了句子的某些成分,这种句子叫省略句。
古汉语中省略句常见的有 以下几种形式:古汉语中,主语和谓语属于被动式关系的叙述句叫被动句。
一般有以下几种形式:I. 用为•…所 、为所”表示被动。
( 1)二虫尽为所吞。
2. 用“为 +动词 ”表示被动。
( 1)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 2)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3. 用“于 ”表示被动。
( 1)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马说》 文言文小段翻译练习【丑妇效颦】西施病心颦其里,其里之丑人见而美之,归亦捧心而颦其里。
其里之富人定的句式表示的判断句,如借用 1.主语省略( 1)永州之野产异蛇, [ 蛇]黑质而白章。
( 2) [ 桃花源中人 ]见渔人,乃大惊。
2.谓语省略( 1)一鼓作气,再 [鼓]而衰,三 [鼓 ]而竭。
( 2)陈涉自立为将军, [立]吴广为都尉。
3.宾语省略 (1) 上使[扶苏]外将兵。
(完整版)初中文言文特殊句式
(完整版)初中文言文特殊句式初中文言文特殊句式特别申明:因时间仓促和能力有限,在收集整理过程中难免有疏漏和错误之处,敬请各位批评指正。
一、省略句(一)省略主语1.待君久不至,已去。
应为“(家父)待君久不至,已去。
”《世说新语<两则>》2.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应为“(谢道韫)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世说新语<两则>》3.渴,欲得饮,饮于河、渭。
应为“(夸父)渴,欲得饮”。
《夸父逐日》4.北饮大泽。
省略主语“夸父”,同时在饮和大泽之间省略介词“于”。
应为“(夸父)北饮(于)大泽”。
《夸父逐日》5.未至,道渴而死。
弃其杖,化为邓林。
应为“(夸父)未至,道渴而死”。
《夸父逐日》6.“顾野有麦场”。
省略主语“屠”,应为“屠顾野有麦场”。
《狼》7.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应为“山有小口,(小口)仿佛若有光。
(武陵人)便舍船,从口入。
(小口)初极狭,才通人。
(武陵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桃花源记》8.卧右膝,诎右臂支船……。
省略主语:佛印《核舟记》9.重岩叠嶂:省略主语“两岸”。
《三峡》10.既而渐近,则玉城雪岭际天而来。
应为“(浙江之潮)既而渐近,则玉城雪岭际天而来。
”《观潮》11.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应为“(余)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湖心亭看雪》12.斗折蛇行。
应为“(溪水)斗折蛇行”。
《小石潭记》13.属予作文以记之。
应为“(滕子京)属予作文以记之”。
《岳阳楼记》14.局促一室之内。
应为“(余)局促一室之内”。
《满井游记》15.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三句主语均为“臣”)《出师表》16.乃入见。
应为“(曹刿)乃入见”。
(省略主语“曹刿”)《曹刿论战》17.聚室而谋曰;杂然相许。
应为“(愚公)聚室而谋曰;(室人)杂然相许。
”《愚公移山》(二)省略介词1.“肃遂拜蒙母”。
“拜”后省略介词“于”,应为“肃遂拜(于)蒙母”。
部编版初中文言文特殊句式大全
部编版初中文言文特殊句式大全一、判断句1.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也” 表判断)应译为:(谢道韫就是)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2. 非人哉!(“非”表判断)应译为:不是人哪!3. 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非……也”表否定判断)应译为:得到一个人的劳力,并非从井中得到了一个人。
4.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者也”表判断)应译为:我认为菊花,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贵者;莲花,是花中的君子。
5. 盖竹柏影也(“……也”表判断)应译为:大概是竹子和柏树的影子。
6.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者,……也”,表判断)应译为:这样却不能取胜的原因,是天气、时令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啊。
7.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
(“非”,不是,表否定性判断)应译为:城墙不是不高,护城河不是不深。
8.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也”表示判断)应译为:南阳人刘子骥,是个志向高洁的隐士。
9. 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为”表判断)应译为:中间戴着高高的帽子、长着浓密胡子的人是苏东坡。
10. 南冥者,天池也(“……者,……也”表判断)应译为:南海是天然形成的水池。
11. 是鱼之乐也(“也”表判断)应译为:这是鱼的快乐啊。
12. 子固非鱼也(“也”表判断,否定判断句)应译为:你本来就不是鱼。
13. 不知其旨也(“也”表判断)应译为:就不知道它味美。
14.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也”表判断)应译为:这就是岳阳楼的壮丽景象。
15. 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者,……也”表判断)应译为:一眼望去,树木茂盛又幽深秀丽的,是琅琊山。
16. 是金陵人(“是”表判断)应译为:(得知他们)是金陵人。
17. 鱼,我所欲也(“……也”表判断)应译为:鱼,是我所想要的。
18. 舍鱼而取熊掌者也(“……者也”表判断)应译为:舍弃鱼而选取熊掌。
19. 此庸夫之怒也(“……也”表判断)应译为:这是平庸无能的人的发怒。
初中文言文特殊句式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毕,只曾笑耳”狼,“狼也很狡猾了,可是一会儿两只狼都被杀死,只是增加一点笑料罢了;”其中的“耳”为语助词表判断;
3以动词“为”代词“是”表示判断;
如,臣以王之攻宋也,为与此同类;可译为:我认为大王攻打宋国;这是和他们一样的;
如:“陈涉者,阳城人也;”史记.陈涉世家
B: “......,......也;”其常见方式为:主语+谓语+也,在这种判断句中,有时“者”和“也”不一定同时出现,一般省略“者”",只用“也”表判断;
如:“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陶渊明桃花源记
“夫战,勇气也”;左传·曹判论战
C:“......者也;”在句末连用语气词“者也”,表示加强肯定语气,这时的“者”不表示提顿,只起称代作用;这种判断句,在文言文中也比较常见;
“菊,花之君子者也”周敦颐爱莲说者也用在句尾加强语气;
D:“......者,......;”有的判断句,只在主语后用“者”表示停顿,但这种情况不常见;
如: “方柯者,中国之人;”方柯,是中国人
E:省略“者”、“也”的句子,有时也有者也均不用的句子
如:刘备天下枭雄;可译为:刘备是天下勇猛的人;
(2)用副词加强判断或构成否定判断;
用介词“于”组成的介宾短语在文言文中大多后置: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战于长勺
用介词“以”组成的介宾短语在文言文中大多后置:屠惧,投之以骨
故临崩寄臣以大事
以上这些知识在学习古汉语时都应归类记忆;特别是倒装句的几种类型一定要记清楚,在翻译是要注意调整,此为考试之重点;
5、固定句式:
(4)采用否定副词“非”表否定判断
例如:
完整版)初中文言文特殊句式训练
完整版)初中文言文特殊句式训练一、主谓倒装(谓语放在主语前)1、汝之不惠,甚矣。
你的愚昧真是太可怕了。
2、我少年中国,美哉,与天不老。
我年轻的祖国啊,美丽啊,永远不会老去,和天一样。
3、世道悲哉。
这个世道真是可悲啊。
4、如佩环鸣响。
XXX相碰撞的声音如此悦耳。
5、暮雨潇潇。
傍晚的雨下个不停。
6、西风卷帘。
寒冷的西风吹卷着门帘。
二、宾语前置(宾语放在动词前)1、默默地体会,研究而不厌倦,教育他人而不知疲倦,这对我来说有什么意义呢?2、依靠什么去战斗呢?3、如果没有这样的人,我将和谁在一起呢?4、然而,城市里的居民并不知道郊外已经到了春天。
5、凭借什么来辨认我的丈夫呢?6、XXX说:“还有什么是简陋的呢?”7、举荐一个人的标准是看他的才能如何。
8、XXX这个人凭什么被称为“文”?9、当时的人没有承认这一点。
10、请问女儿你在思考什么呢?11、适逢某家大宴宾客。
12、为什么不平呢?13、况且,人们担心的是没有立志。
14、XXX问道:“这个人是干什么的?”15、宋国又有什么罪呢?16、始终不相信自己的方法荒谬。
17、鬼没有敢抗拒我的。
18、向南方的衡阳飞去的大雁没有丝毫停留的意思。
19、旅途上有很多岔路,我今天在哪里?20、XXX一直没能见到他啊。
三、介宾短语后置(介宾短语本应放在谓语前作状语)1、以将尉的首级祭天、祭神。
2、把当拿来咨询我。
3、在长勺迎战齐军。
4、从东到西喧闹骚扰声不断。
5、在邻居家借来给他。
6、在四海之内,百姓都知道你是很守信义的。
7、屠户很害怕,就把担中的骨头扔给狼。
8、穷和尚向XXX告诉了自己去南海的想法。
9、XXX拿军中事务繁多为理由加以推辞。
10、用百金来交换。
1、河南郡XXX的妻子们不知道是谁家的女儿。
XXX的妻子们并不清楚她们是哪个家族的女儿。
2、力学不倦,自力者也。
只有通过不懈的努力研究,才能成为靠自己的努力获得成功的人。
3、南阳XXX,XXX也。
XXX是南阳人,是一个德高望重的人。
初中文言特殊句式归纳
初中文言特殊句式归纳一、判断句判断句是对事物的性质、情况、事物之间的关系作出肯定或否定判断的句子,文言文判断句不同于现代汉语的最显着的特点就是很多不用判断词“是”来表示,而往往让名词或名词性短语直接充当谓语,对主语进行判断。
常见的判断句式有以下几种。
(1_)“者“也”式,其中“者”表停顿,“也”表判断。
至于“者…‘也”或者同时使用,或者只用其一,或者连用,视具体情况而言。
例如:陈胜者,阳城人也。
(司马迁《陈涉世家》)夫战,勇气也。
(《左传·曹判论战》)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诸葛亮《出师表》)莲,花之君子者也。
(周敦颐《爱莲说》)(2)用副词“乃…‘则”“即…‘皆”“悉”等表判断。
例如: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司马迁《陈涉世家》)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范仲淹《岳阳楼记》)此悉贞良死节之臣。
(诸葛亮《出师表》)(3)用动词“为‘、是”表判断。
其中”是”表判断时,要注意和用作代词的“是”的区别。
例如:故今之墓中全乎为五人也。
(张溥<五人墓碑记》)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陶渊明《桃花源记》)斯是陋室。
(刘禹锡《陋室铭》)(4)用否定副词“非”等表示否定的判断。
例如: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
(苏洵《六国论》)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
(《孟子·得道多助,失道寡助》)(5)直接表示判断。
既不用判断词,也不用语气词,通过语意直接表示判断。
例如:刘豫州王室之胄。
(司马光《赤壁之战》)臣本布衣。
(诸葛亮《出师表》)二、倒装句文言倒装句式可以分语后置、状语后置等。
(1)主谓倒装。
在感谓语而将它放到句首,以例:甚矣,汝之不惠。
渭语前置,表强调的意味可译为你太不聪明啦这种倒装古代汉语中并不多。
(2)宾语前置。
否定句中代词充当宾语、疑问代词充当动词或介词的宾语以及用“之”字或“是”字作为提宾标志时,宾语通常都要前置。
例:“何陋之有”即“有何陋”的倒装。
可译为“有什么简陋呢”,“何”,疑问代词,“之”,助词,无实在意义,在这里是宾语前置的标志。
(完整)初中文言文特殊句式及例句.doc
初中文言文特殊句式(一)一、判断句古判断句是根据的性句子分所得出的一种句型,指用名做的句子。
往往不用判断“是”,但翻要加上,如“⋯⋯,是⋯⋯”。
(一 ) “是”在古中是一个指示代,常用做判断句的主。
1.是知也。
(《()十》 )是:指示代,相当于“ ”做主。
知:通:智”,明智慧。
名活用,做。
2.是亦,退亦。
(《岳阳楼》 )是:指示代,相当于“ ”,指代“居堂之高⋯⋯其君”,做主。
3.是可善学者矣。
(《送阳生序》 )是:指示代,相当于“ ”,指代“ 生”,做主。
“ ”做主。
(二 ) “ ”表肯定判断,可“是”。
臣以王吏之攻宋也,与此同。
(《公》 )(三 ) “乃”表肯定判断,可“是”。
吾二世少于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
(《涉世家》 )(四 ) “即”表肯定判断,可“就是”。
1.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王凝之妻也。
(五 ) “ ”表肯定判断,可“是”。
1 .非天之卑,心不若余之耳。
(《送阳生序》 )2 .此岳阳楼之大也。
(《岳阳楼》 )(六 ) “是”做,表肯定判断。
1 .子父,是无礼。
(《世新· 大丘与友期》 )2 .日中不至,是无信。
(《世新· 大丘与友期》 )3 .正是江南好景。
(《江南逢李年》 )4 .日暮关何是 ? (《黄楼》 )5 .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无魏晋。
(《桃花源》 )6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陋室》7 .最是一年春好。
(《早春呈水部十八外》 )8 .剪不断,理乱,是离愁。
(《相 [无言独上西楼 )》 )9 .是一般滋味在心。
(《相 [无言独上西楼 )》)10 .落不是无情物。
(《己亥》 )(七 ) “非”表否定判断,可“不是”。
1 .非人哉 !(《世新· 大丘与友期》 )2 .非天之卑。
(《送阳生序》 )(八 ) “⋯⋯,⋯⋯也”。
1 .南阳刘子,高尚士也。
(《桃花源》 )2 .,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我所欲也》 )3 .生,亦我所欲也;,亦我所欲也。
初中常见文言文特殊句式总结文言文复习资料
初中常见文言文特殊句式总结四、倒装句现代汉语中的倒装句是为了适应修辞表达的需要,但在古代,倒装句是正常的句法,所以在文言文翻译时有时要作适当的调整。
古汉语中的倒装句通常有以下几种形式:1、主谓倒置为了强调谓语,有时将谓语置于主语之前。
这仅仅是因为语言表达的需要。
①甚矣,汝之不惠(慧)!(《愚公移山》②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 (《信陵君窃符救赵》)2、宾语前置【1】否定句中代词宾语前置。
格式:主+否定词【不、未、无、莫、毋、弗】+宾【余、吾、尔、自、之、是】+动①时人莫之许。
(《隆中对》)②秦人不暇自哀。
(《过秦论》)从上面的例句中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否定句中宾语代词前置,必须具备两个条件:第一,宾语必须是代词,第二,全句必须是否定句,即必须有否定副词“不、未、毋(无)”等或表示否定的不定代词“莫”。
代词宾语要放在动词之前否定词之后。
【2】疑问句中代词宾语前置。
(1)宾语在动词前面格式:主+宾【谁、奚、胡、何、安、恶、焉】+动?①良问曰:“大王来何操?”(《鸿门宴》)②问女何所思?(《木兰辞》)③吾谁敢怨?(《捕蛇者说》)④且焉置土石?(《愚公移山》)(2)宾语在介词前面格式:主+宾【谁、奚、胡、何、曷、安、恶、焉】+介+动?①不然,籍何以至此?(《鸿门宴》)②谁为哀者?(《五人墓碑记》)③微斯人,吾谁与归?(《岳阳楼记》)【3】用“之”、“是”作标志的宾语前置。
格式:主+宾+之(是)+动①夫晋,何罪之有?(《烛之武退秦师》)②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师说》)③唯利是图。
3、定语后置在现代汉语中,定语是修饰和限制名词的,一般放在中心词前,这种语序古今一致,在文言文中,除此情况外,也可以放在中心词后。
定语放在中心词后面,用“者”煞尾,构成定语后置的形式。
那么,在翻译的时候,要注意把后置定语提到中心词前面去翻译。
【1】格式:中心词+定语+者①求人可使报秦者。
(《廉颇蔺相如列传》)②楚人有涉江者。
(《刻舟求剑》)③荆州之民附操者。
有关初中文言文特殊句式整合
初中文言文特别句式整合在初中段,文言文特别句式主要有四种:判断句、被句、省略句以及倒装句,详细以下:1、判断句:代的判断句,一般要在主的之加判断“是”。
古代往常不用“是”来系,而是采纳以下方式表示。
(1)用气助来表示判断。
主后用“者”字提,后用“也”帮助判断,构成“⋯⋯者,⋯⋯也”式。
有时省去“者”,有时省去“也”,有时“者”、“也”都不用。
如,陈胜者,阳城人也。
可译为:陈胜是阳城人。
南阳刘子骥,崇高士也。
可译为:南阳的刘子骥是个崇高的人。
刘备天下枭雄。
可译为:刘备是天下骁勇的人。
(2)用副词增强判断或构成否认判断。
如,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可译为:应该做皇帝的人是公子扶苏。
此则岳阳数之大观也。
可译为:这就是岳阳楼的壮丽风景。
(3)以动词“为”代词“是”表示判断。
如,臣以王之攻宋也,为与此同类。
可译为:我以为大王攻打宋国。
这是和他们同样的。
判断句子特别标记,需要记着。
2、被动句:此刻被动句常用“被”来表示,文言文常用介词“为”或“于”来表被动,有时也用“见”或“被”,并且它们的用法也各不同样。
(1)用“为”或“为”、“所”配合表示被动。
如,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
可译为:吴广向来很爱惜士兵,士兵大多愿意替他卖力。
其印为予群从辈所得。
可译为:他的字模被我的侄子辈获得。
(2)用介词“于”放在动词后,并引出施动者。
如,而君幸于赵王,故燕王欲结于君。
可译为:而您被赵王所看重,因此燕王想和您结好。
(3)用“见”表示被动,或“见”与“于”配合使用,或“见”与“被”对举使用。
如,秦城恐不行得,徒见欺。
可译为:秦国的城池唯恐不可以获得,白白地被欺诈。
(4)没有任何表示被动词语的被动句。
如,帝感其诚。
可译为:上帝被他的诚意所感人。
樯倾楫摧。
可译为:船上的桅杆被吹倒了,船桨被折断了。
被动句需要认真思索领会。
3、省略句:在必定的语言环境中,句子成分的省略,是古今汉语都有的现象,不过文言文省略的状况更为广泛,几乎全部的句子成分都有省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文言文特殊句式整合
在初中阶段,文言文特殊句式主要有四种: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以及倒装句,具体如下:
1、判断句:
现代汉语的判断句,一般要在主语的谓语之间加判断动词“是”。
古代通常不用“是”来联系,而是采用以下方式表示。
(1) 用语气助词来表示判断。
主语后用“者”字提顿,谓语后用“也”帮助判断,构成“……者,……也”式。
有时省去“者”,有时省去“也”,有时“者”、“也”都不用。
如,陈胜者,阳城人也。
可译为:陈胜是阳城人。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
可译为:南阳的刘子骥是个高尚的人。
刘备天下枭雄。
可译为:刘备是天下勇猛的人。
(2)用副词加强判断或构成否定判断。
如,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可译为:应当做皇帝的人是公子扶苏。
此则岳阳数之大观也。
可译为:这就是岳阳楼的壮丽景色。
(3)以动词“为”代词“是”表示判断。
如,臣以王之攻宋也,为与此同类。
可译为:我认为大王攻打宋国。
这是和他们一样的。
判断句子特殊标志,需要记住。
2、被动句:
现在被动句常用“被”来表示,文言文常用介词“为”或“于”来表被动,偶尔也用“见”或“被”,而且它们的用法也各不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