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害生物防治的量化控虫技术
林草有害生物防治实施方案

林草有害生物防治实施方案林草有害生物是指对森林、草原等生态系统和人类经济利益造成危害的昆虫、病原体、杂草等生物。
它们会对植被和土壤造成破坏,严重影响生态平衡和资源可持续利用。
为了有效防治林草有害生物,制定和实施科学的防治方案至关重要。
一、调查评估首先,需要对林草有害生物的种类、分布和危害程度进行全面调查评估。
通过实地调查和监测,了解有害生物的数量和分布情况,掌握其生物学特性和危害规律,为制定针对性的防治方案提供依据。
二、综合防治针对不同类型的林草有害生物,采取综合防治措施,包括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化学防治等多种手段的综合运用。
生物防治可以利用天敌、寄生虫等天然天敌控制有害生物的数量;物理防治可以采取覆盖、隔离等措施减少有害生物的传播;化学防治则是利用农药等化学药剂进行防治。
综合运用这些手段,可以有效降低有害生物的危害程度。
三、生态修复除了直接防治有害生物,还需要进行生态修复,恢复和维护生态系统的平衡。
通过植被恢复、土壤改良等措施,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抗逆性,减少有害生物对生态系统的破坏。
四、定期监测为了及时发现有害生物的变化和趋势,需要建立健全的监测体系,定期对林草有害生物进行监测和评估。
根据监测结果,及时调整防治方案,确保防治效果的持续和稳定。
五、宣传教育通过开展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公众对林草有害生物防治的认识和重视程度。
加强对有害生物防治知识的宣传,引导公众积极参与防治工作,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的防治合力。
六、技术支持加强科研力量和技术支持,推动有害生物防治技术的创新和应用。
通过技术研发和示范推广,提高防治技术的水平和效果,为林草有害生物防治提供更加可靠的技术支持。
综上所述,林草有害生物防治实施方案需要综合运用多种手段,包括调查评估、综合防治、生态修复、定期监测、宣传教育和技术支持等方面的工作。
只有全面、科学、有效地实施防治方案,才能有效降低林草有害生物的危害程度,保护生态环境和人类经济利益的可持续发展。
林业有害生物管控及病虫害防治措施

技术推广林业有害生物管控及病虫害防治措施倪大振(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乌鞘岭自然保护站,甘肃武威733299)摘要:林业发展极为重要,既与生态环境保护与优化相关,又与经济发展有直接关联性。
影响林业发展的因素中,有害生物和病虫害是最为主要的。
因为栽种树木多,一旦出现有害生物或者是病虫害出现,将会在极短时间内大规模传播和蔓延,最终带来后果是树木死亡,或者是优质树木变少,林业生态与经济效益都会降低。
所以本文从林业健康发展角度出发,害和害。
关键词:林业发展;有害生物;病虫害;防治措施1有害生物与病虫害防治现状与问题1.1预防意识不够强现阶段林业管护中,在有害生物防治以及病虫害预防和管理中,最大的问题是重治理轻预防。
虽然也会进行预防,但是由于认知不够,采取措施不到位,从而导致预防效果不好,难以降低和控制有害生物和病虫害出现。
部分地区树木管理中,依然以病虫害出现后治理为主,具有防治成本高和效果差的问题,影响林业健康发展%""""""""""""""""""""""""中,提高农民在林区发展中的参与度,促进林业技术推广工作的顺利开展。
2.4加强对林业技术人员的培训在林业技术的推广过程中,离不开相关专业人员的技术支持,林业技术推广工作也需要相关技术人员的参与和大力支持。
因此,需要相关政府部门和林业推广企业加强对林业科技人员的全面培训,注重林业技术推广人员的年轻化,因为林业技术推广工作需要相关技术人员具备一定的专业性和活力。
2.5加大林业技术推广资金的投入在林业技术推广的过程中,需要政府加大对推广资金的投入,保证技术推广有充足的资金支持,能够确保技术推广中相关资金的投入力度。
21种生物防治病虫害的方法

21种生物防治病虫害的方法1. 发布天敌:引进对特定病虫害的天敌,例如昆虫对昆虫、捕食动物对害虫等,以控制害虫的数量和传播。
2. 使用生物农药:利用微生物、植物提取物或其代谢产物来控制病虫害的方法,如使用病毒、真菌或细菌制剂。
3. 利用细菌:使用对特定病原体有杀灭作用的细菌,例如使用苏云金杆菌来防治苹果火锈病。
4. 利用真菌:利用具有杀虫或抑制虫卵发育的真菌来控制害虫,如使用白僵菌来防治蚜虫。
5. 利用病毒:使用对特定害虫有杀灭或抑制作用的病毒来控制病虫害,例如使用苜蓿螟NPV病毒来防治苜蓿螟。
6. 利用寄生虫:使用能寄生在害虫体内并杀死害虫的寄生虫来进行生物防治,例如使用寄生蜂防治毛虫。
7. 利用捕食者:引进对特定害虫有捕食作用的动物,如蚂蚁、蜘蛛、田鸟等,以控制害虫的数量。
8. 利用花草植物:种植对害虫有驱避作用的花草植物,如驱避蚜虫的唐菖蒲、驱避白蚕虫的桑树等。
9. 利用植物挥发性物质:使用植物诱导的挥发性物质吸引天敌或对害虫产生驱避作用。
10. 利用种质抵抗性:选育具有抗病虫性的品种或利用遗传工程手段提高植物的抗病虫能力。
11. 早收早播:通过尽早收获或尽早播种,避免病虫害的滋生和传播。
12. 轮作和间种:轮作不同作物,或间种不同作物,以破坏病虫害的生活环境。
13. 混种和套种:混种和套种不同作物,使病虫害难以传播和繁殖。
14. 清除枯萎体和田害体:及时清除病死植株和田害体,以减少病虫害的来源和繁殖源。
15. 病虫害检疫:对于植物和种子的引进,进行检疫和处理,以预防病虫害的传入。
16. 使用捕虫灯和黄板:利用捕虫灯和黄板吸引并捕捉病虫害。
17. 喷施生物制剂:使用含有益菌和抑制病虫害的成分的生物制剂,如生物有机肥料等。
18. 利用植物保护物质:使用具有杀虫或抑制害虫繁殖的植物保护物质,如苏木素、黄蒿素等。
19. 利用化学调节剂:使用具有影响害虫行为、发育或生殖的化学调节剂,如昆虫生长调节剂、昆虫激素类似物等。
控制害虫的技术方法

控制害虫的技术方法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和不同类型的害虫而有所区别。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控制害虫的技术方法:
1. 生物防治:利用天敌、寄生虫、病原体等自然敌害物种来控制害虫数量。
这种方法通常对非目标生物和环境影响较小,并且可持续性较高。
2. 化学防治:使用杀虫剂或其他化学药物来消灭或控制害虫。
这是一种常见的害虫控制方法,但需要谨慎使用,以避免对非目标生物和环境造成伤害。
3. 物理防治:利用物理手段来控制害虫,如使用陷阱、电击网、紫外线灯、高温处理等。
这些方法对环境影响较小,并且可以定向控制特定类型的害虫。
4. 遗传防治:通过基因工程技术改变害虫的遗传特性,使其无法繁殖或增加耐受性。
这种方法通常需要深入的科学研究和实验,并且可能面临伦理和法律问题。
5. 文化防治:通过改变农作物种植结构、种植时间、间作等方式,降低害虫的滋生和传播能力。
这是一种可持续的害虫控制方法,但需要合理规划和管理农业生产。
6. 整合性防治:综合运用多种控制方法,如生物防治、化学防治、物理防治和文化防治等,以达到最佳的害虫控制效果。
这是一种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和方法的综合管理方法。
在实际应用中,选择合适的害虫控制技术方法需要考虑多种因素,包括害虫类型、危害程度、环境影响、经济成本等。
此外,定期检查和监测害虫的数量和分布情况也是有效控制害虫的重要步骤。
有害生物防治措施

有害生物防治措施在农业生产、城市管理和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有害生物是一个常见的问题。
它们具有破坏性和传染性,对人类和自然生态系统造成了极大的威胁和影响。
为了保护人类的生存环境和维持生态平衡,采取一系列的防治措施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有害生物防治措施,包括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化学防治和综合防治等,旨在提供一些有益的信息和指导。
一、生物防治生物防治是指通过利用天然的生物系统来控制有害生物的方法。
这种方法在防治有害生物的同时,又不损害农作物的生长和环境的健康。
1. 生物防治的原理和方法生物防治的原理是通过引入天敌和天然病虫害抑制因子来控制有害生物的数量。
其中,天敌包括昆虫、螨虫、鸟类等,天然病虫害抑制因子包括病原体、细菌和病毒等。
在实施生物防治时,可以通过多种方式进行,如引入天敌、释放幼虫、使用天敌寄生或寄生植物等。
2. 生物防治的优点和局限性生物防治在实践中具有很多优点。
首先,它是一种环保的方法,不会对环境产生有害的影响。
其次,由于天敌和病虫害抑制因子具有适应性,因此可以长期有效地控制有害生物的数量。
然而,生物防治的局限性也不可忽视。
天敌和病虫害抑制因子的引进需要相当的技术和资金支持,这对一些资源匮乏的地区来说可能是一个问题。
此外,生物防治的效果也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如环境的不确定性和生态系统的复杂性等。
二、物理防治物理防治是指通过改变环境或直接使用物理手段控制有害生物的方法。
这种方法主要通过对有害生物的生活环境进行调控和限制来达到防治的目的。
1. 温度调控温度是有害生物生存和繁殖的重要因素之一。
通过对温度进行控制,可以有效地控制有害生物的数量。
例如,高温处理可以使害虫的卵和幼虫死亡,从而遏制它们的繁殖。
另外,低温处理也可以有效地控制一些有害生物的数量,如对付农作物存储害虫和草坪害虫等。
2. 光线控制光线是一种重要的生态因素。
通过对光照强度和光照时间进行控制,可以影响有害生物的生长和发育。
林业中有害生物的防治技术

林业中有害生物的防治技术林业中有害生物的防治技术是保护森林资源和促进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
有害生物包括许多昆虫、真菌、细菌、病毒和其他病原体,它们可以对森林生态系统造成严重的危害,损害森林的生长和产量,甚至威胁到生态平衡和人类健康。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有害生物防治技术。
一、生物防治技术生物防治技术是指使用天敌、寄生虫、病原菌等自然的生物控制有害生物的繁殖和扩散,从而减轻其对森林的危害。
这种技术措施与化学防治相比,其安全性更高,环境污染也较小。
具体措施包括:1.释放天敌和寄生虫这种方法是引入天敌和寄生虫控制有害生物的数量和繁殖,从而控制有害生物的总量。
天敌和寄生虫可以通过移植、释放或者增加活动环境的方式引入。
例如,释放寄生虫以控制森林树木中的松毛虫等有害昆虫。
2.利用壮态竞争物种抑制有害生物的生物量利用竞争强的物种制造有利条件,以使竞争劣势的有害生物失去其地位,从而抑制其种群生长。
这种方法使用非有害物种而不是有害的生物物种来控制另一种有害生物。
二、化学防治技术化学防治技术是指利用合适剂量、合适方式的农药、化学物质等控制并消除有害生物的危害。
这种防治技术可以有效地控制有害生物种群,但是存在许多负面影响,如减少自然天敌种群数量、生态环境受到污染等。
所以使用化学防治技术需要注意物质的选用、施药方式和剂量的控制等。
物理防治技术是指利用物理方法对有害生物进行控制,通过改变生活环境、控制适宜生长环境、改变有害生物行为习惯等控制它们的繁殖与扩散。
一般地,物理防治技术不对自然环境或人类健康造成不良影响。
例如,熏烤木材、林木、土壤等。
这种方法可以有效地控制有害生物,但是也有一些局限性,例如无法控制无法被检测到的幼虫或鸟类,也无法阻止气味或声音诱使有害生物行动。
四、遗传治理技术遗传治理技术主要是通过修复或改变有害生物的遗传物质来控制其种群数量和危害。
这种技术可以有选择性地控制有害生物的繁殖和扩散,但是其来在林业中使用并不广泛。
有害生物防治资料.3篇

有害生物防治资料.第一篇:有害生物防治的原理和方法有害生物指的是那些能够对人类、农业、林业、畜牧业、渔业、环境等造成危害的一些生物,如害虫、病菌、杂草等。
有害生物的出现和繁殖会给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发展带来不利影响,因此必须采取有效措施进行防治。
有害生物防治的基本原理是利用生物学、化学、物理等手段使有害生物数量达到可接受水平,或者完全消灭它们。
具体方法包括:1. 生物防治。
利用天然敌生物对有害生物进行防治,如利用昆虫天敌对害虫进行控制、利用寄生性微生物对害虫进行控制等。
其优点是防治效果持久和不污染环境,但需要一定的时期和条件。
2. 化学防治。
利用化学农药对有害生物进行防治,如利用杀虫剂、杀菌剂、除草剂等针对特定有害生物进行防治。
其优点是防治效果快速且效果稳定,但会污染环境和产生农药残留问题。
3. 物理防治。
利用物理手段对有害生物进行防治,如利用高温、低温、辐射等对有害生物进行控制。
其优点是不会污染环境,但需要特殊设备和条件。
4. 综合防治。
采取多种方法进行综合防治,如生物防治与化学防治结合、物理防治与生物防治结合等。
其优点是能够各取所长实现最佳防治效果。
在进行有害生物防治前,需要进行充分的调查和研究,确定有害生物种类和数量,以及选择合适的防治方法和时机。
同时,防治过程中需要注意安全操作和避免污染环境,减少副作用和后果。
只有综合运用各种手段,才能实现有效的有害生物防治。
第二篇:有害生物防治的技术和措施有害生物对农业、林业、畜牧业、渔业和环境等带来了很大的危害,导致产量下降、品质降低等问题。
因此,采取有效的有害生物防治技术和措施是保障生产和生态环境的重要措施。
1. 生物防治技术生物防治技术是利用天敌、寄生虫、杀虫菌等自然生物控制有害生物,达到防治目的。
这种方法具有安全性高、环保性好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农业、林业和环境保护等领域。
具体措施包括:(1)培育天敌:利用昆虫、蛤蜊、鳗鱼等自然的天敌控制有害生物。
林业中有害生物的防治技术

林业中有害生物的防治技术林业中有害生物是指对森林资源产生危害的昆虫、病害、杂草等生物,它们会破坏森林生态平衡,影响森林的健康和生长。
为了保护森林资源,保障森林生态的完整性和稳定性,林业中有害生物的防治技术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就林业中有害生物的防治技术展开相关介绍。
一、有害生物的种类及危害1.昆虫:褐飞虱、松毛虫、松墨天牛等;2.病害:松材线虫病、木霉病、根腐病等;3.杂草:茅草、竹草、三尖草等。
这些有害生物会直接威胁森林的生长,破坏森林的结构,降低森林的生产力和经济效益,严重时还会引发森林火灾,对环境造成威胁。
二、有害生物的防治技术生物防治技术是指利用其他生物的天敌、寄生蜂等方法,控制或减少有害生物群体的繁殖和发展,以达到防治有害生物的目的。
生物防治技术有利于减少化学农药对环境的污染,对森林的生态平衡维护效果更为明显。
2.化学防治技术化学防治技术是指利用农药等化学物质来进行有害生物的防治。
这种技术对有害生物快速杀灭效果明显,但也容易引起环境污染,对其他生物产生危害。
在使用化学防治技术时,需要严格依照使用说明书施用,以减少对环境的不良影响。
物理防治技术是指利用物理手段来进行有害生物的防治,如利用捕捉器、粘虫板、草帘等器具进行捕捉有害昆虫,用网罩、防护罩等器具进行隔离。
这种技术对森林资源的保护较为安全有效,但工作量较大,需要人力物力投入。
生态防治技术是指通过优化森林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提高森林的抗逆性和恢复力,降低有害生物的危害程度。
这种技术是在保证生态平衡的基础上进行有害生物的控制和防治,兼顾了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的平衡。
综合防治技术是指综合运用生物、化学、物理和生态等多种手段对有害生物进行综合防治,以达到最佳防治效果。
这种技术以多种手段相互配合,相互促进,较为全面地控制有害生物,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量,降低环境污染风险,对森林的生态环境更为有利。
三、发展趋势与展望随着人们对森林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利用意识的增强,林业中有害生物的防治技术也在不断创新和完善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报告】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编号:51278192);上海市卫生局课题(编号:20124419)。
作者简介:冷培恩(1963-),男,上海市人,主任医师,主要从事病媒生物防治研究工作。
引用格式:冷培恩,刘洪霞,徐劲秋,等.有害生物防治的量化控虫技术[J].中华卫生杀虫药械,2015,21(3):223-225.
有害生物防治的量化控虫技术冷培恩1,2,刘洪霞1,徐劲秋1,王晓花2,林忠岭2(1.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上海200336;2.海口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监测预警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重点实验室研究基地,海南海口571100)
摘要:有害生物控制是一项专业技术,从事有害生物控制的人员需要有相应的职业资质。其所开展的控制服务如滞留喷洒、超低容量喷洒也都是技术性很强的科目,但是对于这两项技术的实施还存在很多误区和不规范的做法。本文着重就这两个技术操作的用药量、流程和作业时间做了详细的分析,首次提出了量化控虫技术的概念,希望对有害生物防治机构提高技术水平有所帮助。关键词:有害生物防治;滞留性喷洒;超低容量喷洒;量化控制中图分类号:R184.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2781(2015)03-0223-03
QuantitativepestcontroltechnologyinpestcontroloperationLENGPei-en1,2,LIUHong-xia1,XUJin-qiu1,WANGXiao-hua2,LINZhong-ling2(1.ShanghaiMunicipalCenterforDiseaseControlandPrevention,Shanghai200336,China;2.HaikouCenterforDiseaseControlandPrevention,KeyLaboratoryBaseofInfectiousDiseaseEarlyWarningofChinaCenterforDiseaseControlandPrevention,Haikou571100,China)
Abstract:Pestcontrolisaprofessionaltechnology.Personsengagedinpestcontroloperationneedstohaveappropri-ateprofessionalqualifications.PCOservicessuchasresidualsprayandultra-low-volumesprayarealsohighlytechni-calsubjects.However,therearestillmanymisconceptionsandirregularpracticesintheoperation.Thisarticlefocusesondetailedanalysisofdosage,processandoperationtimeofthesetwotechnicaloperations;firstproposestheconceptofquantitativepestcontroltechnology.ItmightbehelpfulforPCOorganizationstoimprovethetechnicallevel.Keywords:pestcontroloperation;residualspray;ultra-low-volumespray;quantitativecontrol
1有害生物控制的量化管理
近年来我国的有害生物防治业发展迅速,获得
地方和国家有害生物防治(PCO)机构等级资质的企业越来越多[1]。有害生物防治机构等级评定的目
的是规范有害生物防治的行为,提高服务质量与效
率,减少对环境的危害[2,3]。有害生物防治机构不
论是内部管理、销售、服务、质量控制、投诉处理等都
需要做到规范化、程序化、标准化[4]。
很多处于初创期的有害生物防治机构,技术服
务比较粗放,计量观念淡薄,操作时随意性较大。取得有害生物防治机构等级尤其是最高等级的机构应当做到精细化服务,所有的技术服务作业都应做到量化并可测量。这样企业就可以做到项目预算、工时核算、药物器械及耗材核算,以及服务质量控制量化。以下以有害生物防治机构经常使用的滞留性喷
洒技术和超低容量喷洒技术为例,通过喷雾器喷幅、流量、药物使用剂量、喷洒速率等参数来达到量化控虫目的。
2滞留喷洒的定量化
滞留性喷洒药物的喷洒剂量一般因药物有效成分、控制靶标不同而有差异,因此在实施滞留喷洒前先要确定喷洒药物的剂量(表1),
测定处理面的吸
水量,确定喷雾器参数和作业时间
[5-7]。
2.1测定处理墙面吸水量要在1m
2
墙面上施上
有效成分为0.05g的溴氰菊酯,需要具有一定的技术。首先要了解处理表面的吸水量,若一个平方米的吸水量是100ml,那么在100ml水中含有0.05g药物,药物使用浓度是0.05%;若一个平方米的吸水量是50ml,那么在50ml水中含有0.05g药物,药物使用浓度是0.1%。因此,确定处理表面的吸
·322·中华卫生杀虫药械2015年6月第21卷第3期ChinJHygInsect&EquipJun2015Vol.21No.3水量是实施滞留性喷洒的第一步。表1室内滞留喷洒防治蚊虫的杀虫剂及剂量
名称剂量(gai/m
2)持效期(个月)名称剂量(gai/m2)
持效期(个月)
噁虫威0.1~0.42~6顺式氯氰菊酯0.02~0.034~6
残杀威1~23~6
联苯菊酯0.25~0.053~6
DDT1~2>6氟氯氰菊酯0.25~0.053~6
杀螟硫磷23~6溴氰菊酯0.05~0.0253~6
马拉硫磷22~3醚菊酯0.1~0.33~6
甲基嘧啶磷1~22~3高效氯氟氰菊酯0.05~0.033~6
注:WHO2006推荐防治室内外重要病媒生物的杀虫剂,在国内是否可以使用需查询有无经过农药登记,且控制靶标是否
一致。确定处理表面吸水量的方法是在预先划好的一定面积内自下而上再自上而下均匀地喷洒,要求以
湿而不流淌为宜。将喷洒水量除以喷洒面积,得该表面单位面积的吸水量。
墙面吸水量(ml/m2)=
原水量-余水量
喷酒面积2.2确定喷雾器的参数用于滞留性喷洒的喷雾
器推荐用储压式手持喷雾器,世界卫生组织(WHO)在其制定的《室内滞留性喷洒技术指南》中使用的是HUDSONX-Pert67322AD喷雾器,其在压力25-55psi(Poundspersquareinch磅/平方英寸,1psi=6.895kPa)的条件下,喷头(型号8002)的流量是
(760±15)ml/min,喷头距墙45cm时喷幅是75cm。关键参数是压力、流量、喷幅。该喷雾器自带压力表,气泵每压一次是1psi,压55次达到55psi,在喷洒过程中压力会下降,只要不
低于25psi,其流量能够维持在(760±15)ml/min(12.67ml/sec)范围内,也能保证75cm的喷幅(条
件是喷头距墙45cm)。为了达到上述参数,每次操作前要检查是否漏气,测定流量是否在745~775ml/min范围内。若不是,需要查找原因,皮碗是否
老化,接口是否松,喷头是否堵塞,逐一进行解决。各个PCO机构对于使用的不同型号的喷雾器都需要掌握其压力、流量、喷幅3个参数,不同型号的喷雾器是不同的。《室内滞留性喷洒技术指南》所说的操作技术要领并不适合所有的喷雾器,尤其是一些需要不停加压的农用喷雾器更不适合进行滞留性喷洒。2.3计算喷洒作业速率或工时对于一个2m高
的墙面,假设吸水量是40ml/m2,用HUDSONX-
Pert67322AD喷雾器进行喷洒作业。①有效喷幅是
70cm(实际操作时需要重叠5cm,计算时75cm减
去5cm);②处理的面积就是1.4m
2(宽0.7m×高
2m);③1.4m
2喷洒药量56ml(40ml/m2×1.4
m2);④2m高墙喷洒时间为4.4s(56/12.67ml/s);⑤
喷洒速率0.45m/s(2m/4.4s)。这样就解决了量化控制的问题,即对一个已知的墙面可以知道完成滞留性喷洒作业所需的时间。假如一个墙面高2m,总长度为100m,作业需耗时10.5min[(200m2×40ml/m2)/760ml/min]。概括一下,对于不同参数喷雾器实施滞留性喷洒作业时间可以按照以下公式来计算。根据喷洒作业面积、表面吸水量和流率,计算完成一幅喷洒作业所需时间,以总面积除以幅宽再乘以每幅所需时间,可得整个作业工时数。喷洒作业时间(min)=处理面积(m2)×处理吸水量(ml/m2)喷雾器流量(ml/min)3超低容量喷洒的定量化空间喷洒包括超低容量喷洒(冷雾)和热烟雾喷洒。3.1空间喷洒杀虫剂用药量表2中我们推荐的最常用的氯菊酯超低容量喷洒剂量是5g/ha,热烟雾喷洒的剂量是10g/ha[6,8]。在10000m2(1ha)用药量仅为5~10g,难度也是很大的。用于空间喷洒的杀虫剂一般是二元杀虫剂即由击倒剂和致死剂组成,如10.4%列喜镇由1.4g/L生物丙烯菊酯和102.6g/L氯菊酯组成,10%胺·氯菊酯由45g/L胺菊酯和55g/L氯菊酯组成,5%氯菊·四氟醚由10g/L四氟醚菊酯和40g/L氯菊酯组成。一般只以致死剂计算使用量。1L列喜镇可以处理20.52ha(102.6/5),1L胺·氯菊酯可处理11ha(55/5),1L氯菊·四氟醚可处理8ha(40/5)。可见空间喷洒杀虫剂的用药量完全是根据处理面积来确定的。杀虫剂制剂使用量可按照下式计算。杀虫剂使用量(ml)=推荐用药量(g/ha)×作业面积(ha)致死剂浓度(%)一个2ha的场所需要用10%胺·氯菊酯181.8ml,需要用5%氯菊·四氟醚250ml。3.2确定喷雾器参数超低容量喷雾法顾名思义是喷雾量少,按照我国大田农药喷雾法分类,超低容量喷洒量约为0.5~5ml/m2,雾粒直径在额定压力下小于50μm。卫生杀虫剂的超低容量喷洒量一般
·422·中华卫生杀虫药械2015年6月第21卷第3期ChinJHygInsect&EquipJun2015Vol.21No.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