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杨礼赞》教案
《白杨礼赞》优秀教案
《白杨礼赞》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理解白杨树的象征意义。
学习本文的象征手法。
品味文章准确、优美、富有感情的语言。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朗读,感受文章的节奏和情感。
分析文中对白杨树的描写,提高对景物的描写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受作者对白杨树的赞美之情,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激发学生对民族精神的思考和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白杨树的象征意义。
学习象征手法的运用。
2、教学难点体会作者如何通过描写白杨树来表达深刻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方法1、朗读法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感受文章的语言美和情感美。
2、问题引导法设置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深入理解文章的内涵。
3、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和思维能力。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展示白杨树的图片或视频,让学生观察白杨树的外形特点。
提问:同学们,看到白杨树,你们想到了什么?2、初读课文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检查生字词的掌握情况。
3、整体感知让学生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理清文章的结构层次。
4、精读课文分析文中对白杨树生长环境的描写,体会其作用。
研读对白杨树外形的描写,感受白杨树的不平凡。
引导学生理解白杨树的象征意义。
(1)提问:作者为什么要赞美白杨树?(2)小组讨论:白杨树象征着什么?(3)教师总结:白杨树象征着北方的农民,象征着守卫家乡的哨兵,象征着民族解放斗争中所不可缺的朴质、坚强、力求上进的精神。
5、探究象征手法介绍象征手法的概念和特点。
让学生举例说明生活中常见的象征物。
6、品味语言找出文中优美、富有感情的语句,进行赏析。
体会作者语言的准确性和生动性。
7、拓展延伸让学生仿照《白杨礼赞》,运用象征手法写一篇短文。
交流分享写作成果。
8、课堂小结总结本文的主要内容和学习重点。
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学习白杨树的精神。
9、布置作业完成课后练习题。
阅读茅盾的其他作品。
五、教学反思在教学《白杨礼赞》这篇课文时,通过多种教学方法的运用,引导学生理解了白杨树的象征意义和作者的思想感情,学习了象征手法的运用。
《白杨礼赞》的优秀教案设计(优秀9篇)
《白杨礼赞》的优秀教案设计(优秀9篇)1、第一单元是以战争为主题组元的。
五篇课文,有反映解放战争的《新闻两则》(《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扛》《中原、我军解放南阳》),有反映反法西斯战争的《蜡烛》,有以英法联军侵华战争为背景的《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布特勒上尉的信》,有反映抗日战争的《芦花荡》,有反映德国法西斯暴行的《亲爱的爸爸妈妈》“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也以战争为主题;“世界:何时铸剑为犁”。
2、第二单元主要由记叙类作品组成,着重培养阅读记叙类作品的能力。
从单元课文的内容来说,都是写普通人的。
在七年级下册已经安排了一个写杰出人物的单元,让学生领略了世界杰出人物的风采。
那么有必要再安排一个写普通人的单元,让学生对人世间亿万普通人民有更深刻的认识。
这一单元的前边;恰恰是一个写战争的单元,显得十分沉重。
因此,这个单元有必要高声赞颂人间的爱,吁唤,“让世界充满爱”。
通过这个单元,可以使学生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受到熏陶和启示。
3、第三单元所选课文以建筑园林、名胜古迹为主题,文体类别上侧重于说明文。
《课程标准》7~9年级阅读目标中没有关于阅读说明文的要求,只是提出“在阅读中了解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而在写作目标中提出“写简单的说明文,做到清楚明白”。
《课程标准》5~6年级的阅读目标中则有“阅读说明性文章,能抓住要点,了解文章的基本说明方法”,而没有提出对写作的要求。
可知,《课程标准》把阅读说明性文章的要求主要放在九年义务教育的中年级阶段,把写作说明性文章的要求放在高年级阶段。
由于学生在中年级阶段所学的说明性文章较为简单,对有关说明文的文体特点和要求也知之甚少,所以在本册教材中设置了两个说明文单元,以期完成《课程标准》的有关目标。
实验教材与修订教材相比,对说明文的要求已大大降低了。
4、第四单元以“科学”为主题编选了五课各具特色的介绍科学知识的短文共六篇。
它们是《大自然的语言》《奇妙的克隆》《阿西莫夫短文两篇》《生物入侵者》《你一定会听见的》。
《白杨礼赞》教案
《白杨礼赞》教案篇一:《白杨礼赞》《白杨礼赞》教案教学目标1、准确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并且在朗读的基础上赏析白杨树的外在美和内在美。
2、通过对白杨树具体形象的分析,掌握白杨树的象征意义。
3、通过状物手法的讲解引导学生仿写状物散文。
教材分析本文运用象征手法,礼赞白杨树,赞颂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坚持抗战的北方的军民。
作者采用象征手法,一方面是为了托物言志,增强文章的表现力,另—方面也是为了说不能说的话,冲破国民党的文网。
为了让学生更好的理解文本内容,故了以下重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写景方法的指导,引导学生赏析本文的画面美和背景美。
通过背景材料的介绍引导学生把握“白杨树”的象征义。
教学难点:通过当堂仿写训练的形式学习状物手法和烘托手法。
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流程预习阶段1、字词整理。
2、成语积累:妙手偶得、坦荡如砥、潜滋暗长、旁逸斜出、纵横决荡第一课时析本文的画面美并尝试仿写。
—、导入树是自然界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是柳的风韵;“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是松的雄姿;“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是梅的倩影、今天我们再领略一下“叶叶皆团结,枝枝争上游”的白杨树的俊美。
二、作者介绍茅盾:中国现代杰出作家,原名沈德鸿,字雁冰。
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子夜》《腐蚀》;中篇小说有《蚀》三部曲(《幻灭》《动摇》《追求》);短篇小说有《林家铺子》。
“农村三部曲”(《春蚕》《秋收》《残冬》)。
三、解题切入文本本文是茅盾先生所写的散文,题目为《白杨礼赞》,那么什么叫做“礼赞”?——,怀着敬意的赞扬四、品味本文的情感美1、听读课文,划出全文直接礼赞白杨树的语句和段落【预设】第1小节、第4小节、第6小节、第8小节、第9小节2、齐读这些段落,品味文中“怀着敬意”的赞美。
3、这些段落用了什么样的抒情方式进行抒情?——直抒胸臆4、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读出“敬意”“赞美”。
五、品味本文的画面美1、作者为什么要高度赞美白杨树?用波浪线在原文中划出来第3小节:“傲然地耸立,像哨兵似的树木”第5小节:全部第7小节:“??它伟岸,正直,朴质,严肃。
《白杨礼赞》名师教案
《白杨礼赞》名师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理解课文《白杨礼赞》的主要内容,掌握作者贾平凹的文学背景。
分析白杨树的形象特征,探讨其象征意义。
学会欣赏文学作品中的自然描写和人物塑造。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写作等环节,提高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
学会从不同角度分析文学作品,培养批判性思维。
运用想象力,体验作品中的情感氛围。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作者对白杨树的敬意和热爱,培养对自然环境的保护意识。
理解作品中的道德观念和人生哲理,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激发学生对文学创作的兴趣,培养文学素养。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简介介绍《白杨礼赞》的作者贾平凹及其文学成就。
概括课文主要内容,引发学生对白杨树的兴趣。
2.2 课文分析分析白杨树的形象特征,如坚韧、生命力旺盛等。
探讨白杨树的象征意义,如民族精神、个人品质等。
2.3 写作手法解析课文中的自然描写和人物塑造技巧。
引导学生关注作品中的情感表达和审美特点。
第三章:教学步骤3.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白杨树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自然环境。
简介作者贾平凹及其文学成就,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3.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关系。
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自然描写和人物塑造。
3.3 课堂讨论分组讨论课文中的象征意义和道德观念。
分享讨论成果,促进学生思考和交流。
3.4 写作练习学生根据课文中的描写,创作一篇关于自然或人物的短文。
互相评改和反馈,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第四章:教学评价4.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中的表现,评估其思考和表达能力。
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合作和分享精神。
4.2 写作练习评估学生的写作内容、结构和表达技巧。
关注学生在写作中的创新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4.3 课后反馈收集学生的课后反馈,了解其对课堂教学的满意度和改进建议。
根据学生反馈,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提高教学质量。
第五章:教学资源5.1 课文文本提供《白杨礼赞》的文本,方便学生阅读和分析。
《白杨礼赞》教案优秀13篇
《白杨礼赞》教案优秀13篇八年级语文上册《白杨礼赞》教案篇一一、指导思想以新课程标准为指导,结合学校教学工作安排,整体把握教育教学内容。
从语文课程作为基础学科的特征出发,紧紧抓住语文应用能力、审美能力和探究能力的培养,通过选修模块的学习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扎实、稳步地推进高中语文新课程的实施。
为学业水平测试打下扎实的基础。
二、教学内容本学期完成选修《传记作品选读》、《语言文字运用》、《新闻阅读与实践》、《文章写作与修改》《传记作品选读》教材中选收了中外10位杰出人物的传记。
他们中有政治家、革命家、军事家,也有科学家、文学家和科技界、商界的成功人士,涉及面很广。
选文特别注重传主的思想、智慧和人格魅力,注重他们的生平事迹和精神境界能否激励青年人健康成长,学生可以从不同侧面向他们学习,吸取他们宝贵的人生经验。
《语言文字运用》选取大量鲜活的语言现象,引导学生通过动脑、动手、动口来剖析语言现象。
借此指导学生提高语言文字应用能力,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
三、情况分析1、教材分析:高二阶段是高中阶段比较关键的一年,从教材上来看,既有必修教材的基础知识的掌握和基本技能的提升,也有选修教材的迁移、扩展与探究;写作上则要求学生努力写出有思想、有内容、有情感、有见地的文章,在四个方面上下功夫:缘事析理要深刻,讴歌亲情要充实,锻炼思想有文采,注重创新写新颖。
写作要求更高,既解决“写什么”,又指导“怎么写”,利于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
2、学生分析:学生在现阶段,语文基础知识掌握不太牢,课外迁移不够深,进入高二下学期,阅读和写作能力都还有待加强。
虽说经过一个半学年的学习,但学生的语文学习还比较被动,语文基础知识参差不齐,整体阅读能力还可以,但学习习惯还不是很主动,上进心有个别同学不太强,任务还是比较艰巨的。
四、具体措施1、提高备课质量,学习新大纲,钻研新教材,探索新教法,体现知识和能力要求,充分发挥教师的个性和优势,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白杨礼赞》的教案【14篇】
《白杨礼赞》的教案【14篇】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就有可能用到教案,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这里是敬业的老李帮家人们整编的14篇白杨礼赞的教案,仅供借鉴。
白杨礼赞教学设计篇一一、教学目标1、正确说出全文结构,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生通过朗读、阅读和品味关键字等方法,结合教师解释和自主合作交流等方式,在理解文章结构的基础上感受象征手法的表达效果。
3、学生通过学习本文,北方农民、哨兵所具有的团结、向上的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学生通过朗读、阅读和品味关键字等方法,结合教师解释和自主合作交流等方式,在理解文章结构的基础上感受象征手法的表达效果。
三、教学方法谈话法、小组合作探究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四、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请学生说说自己喜欢的植物,以及自己喜欢它的哪一种品格,互动两轮,顺势引题。
(二)通读全文,整体感知1、通读课文,谈谈读完课文有什么感受。
2、请学生简述文章中主要写了那些对象。
(杨树;人)(三)细读课文,深入研读1、朗读课文1—6自然段,请用一个词概括杨树的特点。
(不平凡)2、同桌合作,文中描写了杨树哪些不平凡?(生长的环境:单调;形态:力争上游)3、朗读课文7—9自然段,说说北方的农民、哨兵等人具有哪些特点?(生命力强;质朴、坚强、力求上进)4、小组讨论,作者是如何从树过渡到人的?(象征的手法)(四)小组讨论,拓展延伸白杨树和北方的农民、哨兵等人具有相似性,为什么此处不是比喻而是象征?比喻和象征有何区别?(比喻:喻体通常为具象的,两者是特征上的相似;象征通常是用具象象征抽象的特点,两者所体现的品格品质相似。
)(五)回顾全文,小结作业结合板书请学生集体简述本文说明的内容,结束课文。
作业:请学生再次回想下自己喜欢的植物,使用象征手法写一段200—300字的短文,下次课分享。
五、板书设计略白杨礼赞教案篇二授课教师秦秋丽授课题目茅盾教学目标1.在学过比喻的基础上学习本文的象征手法,体会排比、反问的修辞效果,初步了解散文“形散神不散”的特点。
《白杨礼赞》名师教案
《白杨礼赞》名师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课文中所描绘的白杨树的特点及其象征意义。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课文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2)学会欣赏课文中的美,提高审美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珍惜生命的情感。
(2)引导学生学会尊重生命,感悟生命的意义。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体会其表达效果。
2. 教学难点:(1)理解白杨树的象征意义。
(2)感悟作者对白杨树的赞美之情。
三、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等手段,营造有利于学生学习的情境。
2. 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3. 合作讨论法: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四、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1)展示白杨树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白杨树的特点。
(2)简要介绍课文作者和背景。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读课文,理解大意。
(2)学生查找生字词,并学会运用。
3. 分析课文:(1)学生朗读课文,教师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修辞手法。
(2)学生分组讨论,分析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
4. 品析课文:(1)教师引导学生感悟白杨树的象征意义。
(2)学生分享自己对白杨树的感悟。
5. 总结拓展:(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学生展示自己的课后拓展作品。
五、课后作业1. 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 结合课文内容,画一幅关于白杨树的画。
3. 写一篇关于白杨树的小作文,表达自己对白杨树的感悟。
六、教学评价1. 学生朗读课文,检查对课文大意的理解程度。
2. 抽学生回答生字词掌握情况,以及能否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 分析学生对课文修辞手法的掌握,以及运用到写作中的能力。
《白杨礼赞》教案优秀10篇
《白杨礼赞》教案优秀10篇新的一年开始啦,各位朋友要继续加油呀|!这次漂亮的小编为亲带来了10篇《白杨礼赞》教案,希望可以启发、帮助到大朋友、小朋友们。
《白杨礼赞》教案篇一一、设计说明《白杨礼赞》是一篇采用象征手法来抒情的经典散文,它线索明晰,感情真挚。
故理解和掌握象征手法,清理线索:环境不平凡——形神不平凡——象征意义不平凡是本文教学的重点。
首先在导语中,就先将象征这一写法初步渗透给学生,使学生从理性上认识什么是象征。
接下来在整体感知的朗读教学中,引导学生明确文章中白杨树象征着什么。
在品读教学中引导学生理解:为什么要采用象征这一写法,使学生进一步明确象征手法的作用。
在本文的教学中,意在多读,预习熟读、课堂赏读、品味再读。
以读代讲、以读感悟、以读品情。
注重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和把握,加强学生对散文多种写法的掌握(特别是象征),在比较阅读中拓展运用,在写作练习中提高升华。
二、教学三维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理解白杨树的象征意义,把握本文的主旨。
2、品味语句蕴涵的情感,赏析关键语句。
3、理解并初步运用象征手法。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文本学习,让学生自然生成象征手法的有关知识;朗读感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层层深入,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三)情感目标:学习北方抗日军民的顽强不屈的精神和意志。
三、教学重、难点1、重点:象征手法及象征意义的揭示;2、难点:分析人与树的相似之处。
四、教学时间3课时五、课前准备(一)学生准备1、熟读课文,借助工具书和文下注释正音,理解词语,了解文章大意。
2、收集作者及本文的写作背景等资料,以备课堂上交流。
(养成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培养学生搜集资料、整理资料的能力。
)(二)教师准备1、准备在课堂上播放的多媒体文件《小白杨》;2、准备有关作者、背景及象征手法概念的多媒体文件。
六、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1、播放多媒体文件,《小白杨》,同学跟着唱。
唱毕,这首《小白杨》唱遍了祖国的山山水水,它歌颂赞美的仅仅是一棵小小的白杨树吗?(学生必然回答“不是,还有更深层次的含义。
《白杨礼赞》教案设计一等奖3篇
《白杨礼赞》教案设计优秀6学情分析:学生进入初中后经过一年多的学习,已初步养成独立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习惯,逐步形成了主动参与、乐于探究的学习意识。
七年级时学习了《短文两篇》,对托物言志的写法已有所了解,结合本文中白杨树的形象、气质,学生对托物言志的写法有进一步探究的兴趣。
但是由于所处时代的隔膜,学生对本文作者运用托物言志写法的相关背景缺乏了解,需要在学习中补充相关背景资料。
对于本文在层层递进的排比中明晰深化的象征意义,需要通过诵读引导学生理解领会。
教学目标:1.朗读课文,依循抒情线索,理清文章脉络。
2.学习象征手法,认识托物言志。
3.体会烘托、对比、欲扬先抑等写作技巧的表达效果。
教学重点:1.依循文章的抒情线索,理清文章脉络。
2.体会烘托、对比、欲扬先抑等写作技巧的表达效果。
教学难点:学习象征手法,理解象征意义,认识托物言志。
教学创意:以读识文、以读悟情、以读会意。
教学流程:第一课时一、解题导入,铺礼赞之情(一)解题,定情感基调。
茅盾曾经写过一篇关于白杨的文章,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第14课《白杨礼赞》(板书)。
看文章题目,大家认为作者对白杨树的情感是怎样的?你是从哪个词知道的?这个词是什么意思?明确:充满敬意的赞美。
礼赞。
崇敬和赞美。
(二)掠句,证情感深厚。
除了文题,文章中还有没有哪些句段直接表现了这种赞美之情?明确:第1段:白杨树实在是不平凡的,我赞美白杨树!第4段:那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实在是不平凡的一种树。
第6段:这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决不是平凡的树。
第8段:我赞美白杨树,就因为……第9段:……我要高声赞美白杨树!(三)诵读,展情感浓郁。
第1段、第9段齐读,第4段、第6段、第8段指名读。
指导学生通过调整语速、重音、停连,用诵读展现作者对白杨树的赞美之情。
(四)问疑,理情感层次。
引导学生注意关键词,提问:从“那”到“这”,从第1段的“赞美”到第9段的“高声赞美”,说明什么?明确:说明对白杨树的观察是从远到近,感情是由浅入深。
《白杨礼赞》的优秀教案设计(3篇)
《白杨礼赞》的优秀教案设计(3篇)篇一:八年级语文上册《白杨礼赞》教案设计篇一教材分析:本文选自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二篇课文,这一单元五篇课文都是以爱为主题的叙事性散文。
五篇课文诉说的都是对普通人,尤其是对弱者的关爱。
本单元阅读教学,要求学生从课文中感悟到“爱”,培养自己的爱心和同情心,从而陶冶自己美的情操。
《背影》是朱自清先生于1925年写的一篇纪实性散文,作者另辟蹊径,选择“背影”这一特殊的角度来描写父亲,在特定的环境下把父亲的背影定格,在朴素的文字蕴含深沉的父爱。
在教学过程中,除了引导学生理解文章中深挚的父爱,更重要的是以本文为契机引导学生感悟身边的亲情,抒写身边的亲情!学情分析:现在生活条件好了,多数学生都是独生子女,因而总是被父母浓浓的爱包裹着,他们习惯了被爱,总觉得一切都是理所当然,很少真切的来体验一下父母的拳拳爱子之情;不过本文是写实的,贴近生活,中学生已经有一定的感悟能力,应该是能够理解文章中的感情,也能延伸到自己的生活中,感悟自己身边的亲情的!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有关作者的文学常识(2)学习本文抓住人物形象的一个特征在特定的环境下进行细致描写的特点(3)积累重点的生字词2、过程与方法:(1)整体感知,深入探究,自主合作探究(2)细读文本,理解关键的语句所表达的感情情感、态度、价值观:(1)感受文章中所表现的父子之间的亲情(2)沟通个体体验,感悟亲情,抒写亲情教学重点:理解融于字里行间的真挚、深厚的父子之情。
教学难点:把握文中对父亲背影的细节描写,体味父子之间浓厚的深情。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同学们,上课之前,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首非常动听的歌曲,希望大家仔细聆听,认真体味!播放歌曲《父亲》(意图:这首歌的歌词浅显、朴实,贴近生活,让学生在优美、感人的音乐声中领会父母的爱,从而激情激趣。
)同学们,在我们的人生经历中,父母肯定给与了许许多多的关爱,他们爱得朴实,爱得简单,也许如同歌中唱的,只是那一碗粗茶淡饭,也许是一个模糊的背影……或许这些都不被太多的人关注,却深深印在了散文名家朱自清先生的心中,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朱自清先生的一篇脍炙人口的散文《背影》,让我们在那淡淡的背影中去感受深挚的父爱!二、走进文本,走近父爱-免费资源站:1、速读课文,找出本文的线索是什么?主要写谁?明确:背影父亲2、文章以“背影”为题,以“背影”为线索,那么请大家找一找文章一共几次写到“背影”?比一比,谁最快(小组协作完成)明确:四次惦记背影(1)——思念父亲—虚写刻画背影(6)——望父买橘—实写惜别背影(6)——父子分别—实写再现背影(7)——别后怀念—虚写第一次,开篇点题,写最不能忘记的便是父亲的背影第二次,着力刻画望父买橘的背影,这一刻终于体会到了父亲深深的爱第三次,分别后,目送父亲背影消失在人流之中,依依惜别背影,惜别父亲第四次,看到父亲的来信,想起了父亲的种。
《白杨礼赞》的教案优秀14篇
《白杨礼赞》的教案优秀14篇《白杨礼赞》的优秀教案设计篇一1.学情分析(1)随着时间的推移,抗日战争这件对于中国人来讲意义重大的事,在孩子们的心中似乎慢慢变得轻飘飘,只是一些写在书上的,讲在口中的名字和战役而已。
所以,还原历史,让学生有切身感受很重要。
(2)象征手法,以前可能有部分学生有所了解,但基本还是缺乏具体深入的理解。
(3)作者对抗战军民的感情比较复杂,有敬仰,赞美,感激等,学生可能会很容易感受到其中一种,但不容易理解得全面。
2.教学目标(1)积累重要词句。
理解文章中重要词句的含义。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朗读的基础上感受白杨树的美和精神内涵。
(3)理解白杨树的象征意义。
(4)感受文中饱含的对白杨树以及像白杨树一样的抗战军民的赞美之情。
3.教学重点难点(1)理解白杨树的美和精神内涵。
(2)理解白杨树的象征意义。
4.教学方法讲授法、问答法、小组讨论法、练习巩固法5.教学过程及内容要点(1)导入新课:树是大自然中一道美丽的风景,为历代文人墨客所歌咏。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是柳的风韵;“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是松的雄姿;“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是梅的倩影。
这节课我们将到西北高原走一走,看看白杨树的勃发英姿。
(2)整体感知①预习检测。
②默读课文,理清条理:全文共9个自然段,可分成五个部分。
第一部分:(1)点题,直抒对白杨树的赞美和崇敬之情,领起全文。
第二部分:(2至4)转写黄土高原的景色,交代白杨树生长的环境、从正反两面写人对高原景色的感觉,衬托出白杨树,用肯定的语气再度赞扬白杨树的“不平凡”。
第三部分:(5、6)运用先总后分的写法,具体描绘白杨树的形象和性格,以否定句式,强调白杨树是“不平凡”的树。
第四部分:(7、8)先用欲扬先抑,虚抑实扬的手法,赞美白杨树是“树中的伟丈夫”,然后用排比句,由浅入深、由近及远的揭示白杨树的象征意义。
第五部分:(9)运用对比手法,表明作者不同于顽固派的观点,又一次直抒对白杨树的赞美和崇敬之情。
《白杨礼赞》教案(优秀8篇)
《白杨礼赞》教案(优秀8篇)《白杨礼赞》教案设计篇一《白杨礼赞》教案设计2[教学目的]1、理解象征手法。
2、感受中华儿女正直、质朴、紧密团结、力求上进、坚强不屈的精神和意志。
3、了解散文中抒情和议论的特点及其作用。
4、掌握生字和常用词语。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中记叙、描写与抒情的关系。
[教学难点]象征手法的理解。
[教学课时] 两教时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播放歌曲《小白杨》。
2、茅盾曾经写过一篇关于白杨的文章。
板书:白杨。
这篇文章对白杨树充满什么感情?(赞美)请你找出文中直接对白杨树进行赞美的语句。
明确:第1段:白杨树实在是不平凡的,我赞美白杨树!第4段:那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实在是不平凡的一种树。
第6段:这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决不是平凡的树。
第8段:我赞美白杨树,就因为……第9段:……我要高声赞美白杨树!3、引导学生注意关键词。
从“那”到“这”,从第1段的“赞美”到第9段的“高声赞美”,说明什么?明确:说明对白杨树的观察是从远到近,感情是由浅入深。
这说明对白杨树的感情不仅仅是赞美,还有崇敬的感情。
4、崇敬和赞美,就叫做礼赞。
(板书:礼赞)这篇课文就表达了作者对白杨树赞美和崇敬的感情。
二、解决部分字词的读音,疏通阅读障碍。
无边无垠(yín) 坦荡如砥(dǐ) 恹恹欲睡yānyān)虬枝(qiú) 婆娑(suō) 秀颀(qí)三初步感知课文。
1、自主学习:把课文默读一遍,并思考这篇课文仅仅是在礼赞白杨树吗?你凭什么知道的?请找出有关的语句。
明确:如“那是力争上游的一种树”。
(树本无所谓力争上游,可见是在写人。
)又如“难道你就觉得他只是树?……用血写出新中国历史的那种精神和意志?”(一个反问句改成陈述句就是“你不应该觉得他只是树。
”那么是什么呢?)2、趁机让学生读这几个句子。
这里连用了四个反问句组成了一组排比句,写出了白杨树的象征意义。
意思一句比一句扩展而深化,含意隽永,发人深思。
《白杨礼赞教案》
《白杨礼赞》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白杨礼赞》。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白杨树的赞美之情。
(3)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
(2)学会通过描绘画面来感受课文中的美。
(3)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2)培养学生坚定的意志和团结协作的精神。
(3)引导学生从中感悟人生哲理,培养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1. 正确朗读和背诵《白杨礼赞》。
2.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赞美之情。
3. 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三、教学难点1. 理解课文中的象征手法和寓意。
2.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3. 感悟人生哲理,培养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四、教学准备1. 课文《白杨礼赞》文本。
2. 与课文相关的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3. 生字词卡片。
4. 课堂讨论所需的时间和空间。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出示白杨树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白杨树的特点。
(2)学生分享自己对白杨树的了解和印象。
(3)教师简介课文《白杨礼赞》的背景和作者。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读课文,感受课文的意境。
(2)学生通过课文的描述,尝试描绘白杨树的画面。
3. 合作探究(1)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探讨课文中的象征手法和寓意。
(2)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4. 品味欣赏(1)教师引导学生欣赏课文中优美的语句。
(2)学生分享自己喜欢的语句,并说明理由。
5. 朗读背诵(1)教师指导学生正确朗读课文。
(2)学生集体背诵课文。
6.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白杨树的精神品质。
7. 作业布置(1)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以白杨树为题材,写一篇练笔作文。
六、教学拓展1. 对比学习:教师引导学生学习其他赞美树木的诗文,如《咏柳》、《古树》。
白杨礼赞教学设计 《白杨礼赞》教案设计优秀5篇
白杨礼赞教学设计《白杨礼赞》教案设计优秀5篇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教育技术的组成部分,它的功能在于运用系统方法设计教学过程,使之成为一种具有操作性的程序。
那要怎么写好教学设计呢?下面作者为大家整理了5篇《白杨礼赞》教案设计,希望可以帮助您更好的写作白杨礼赞教学设计。
《白杨礼赞》优秀教学设计篇一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掌握本课字词,理清结构层次。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分析象征手法的运用。
【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诵读和课前查资料、讨论、交流等过程,体悟作者情感,把握文章内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学习陕甘宁边区抗日军民正直、质朴、团结向上、坚强不屈的革命品质。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难点】:文章层次和象征的写作手法。
三、教学方法小组合作探究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谈话法。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播放歌曲《小白杨》,这首歌曾唱遍了大江南北,它歌颂的仅仅是一棵小小的白杨树吗?我们的文学家也曾高声礼赞过白杨树,它们在手法上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今天,让我们一起研读散文《白杨礼赞》。
(板书标题)(二)整体感知1.初读课文,介绍作者和写作背景,解决生字词(屏幕出示生字词,学生通过课前查资料教师补充的方式了解作家和写作背景)2.再读课文,思考作者对白杨树是怎样的一种感情?(赞美)。
(三)深入研读1.课文有哪些句子和段落是直接礼赞白杨树的?(学生读课文圈点勾画)2.白杨树生长在怎样的环境中?作者为什么描写白杨树的生长环境?(描写白杨树生长的环境,渲染一种不平凡的环境气氛,暗示在此生长的白杨树也一定是不平凡的。
为下文描写白杨树的外形起正面烘托的作用。
暗示陕甘宁边区抗日根据地,为后文揭示白杨树的象征意义,表达主题思想作铺垫。
体现了散文的形散而神不散的特点。
在恹恹欲睡时看到白杨树,令人振奋的惊叫起来,意在突出白杨树的不平凡,欲扬先抑对白杨树进行反面衬托。
)3.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描写白杨树的,课文那些词语可以概括白杨树的特征?(外形和精神,外形从枝、叶、干、皮几个方面)。
《白杨礼赞》的优秀教案设计(精选11篇)
《白杨礼赞》的优秀教案设计(精选11篇)《白杨礼赞》的优秀教案设计(精选11篇)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
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白杨礼赞》的优秀教案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白杨礼赞》的优秀教案设计篇1指导思想:1、精心设计,突出重点,因势而导,发挥教师导的作用;2、联系生活,联系实际,内引外联,以教学内容为中心自然延伸、扩展,增加课堂容量,提高课堂效率。
教学目标:1、本文的托物言志、借景抒情,都与象征有关,因而,必须学习、理解、掌握白杨树的象征意义;2、学习运用象征手法进行说写练习。
教学设想:1、安排一课时;2、以白杨树的形美、神美及其象征意义为重点,精心设计课堂教学程序;3、围绕象征手法,对学生进行说写训练。
教学要点:1、激趣、导入,出示《白杨树》挂图;①学生口述白杨树的外形及其气质,包括枝、叶、干的色泽、形态;②学生展开丰富联想,由白杨树联想到人,联想到人的某种精神品质;③引出茅盾的《白杨礼赞》2、作品背景介绍,为学生理解课文做好辅垫。
3、学习课文:①第一次读课文。
先由两位学生朗读,然后教师正音,要求学生疏通字词,读通长句。
②第二次读课文。
由朗读能力较强的两位学生读。
解决以下问题:a.作者对白杨树是怎样一种感情(即解题)b.文中几次直接表达了这种感情,学生在书中找到并做上记号③第三次读课文,重点导读4、5、6自然段。
理解作者为什么对白杨树有这种感情,为什么作者说白杨树是极普通的,然而是不平凡的。
④第四次读课文,重点阅读7、8自然段。
理解白杨树的象征意义。
对于白杨树的力求上进的精神特质,作者是由哪些方面联想到的。
4、教师小结象征手法的特点5、用象征手法进行说写训练。
①你以为在新时代白杨可以象征哪种精神、哪类人?②口头描述门、梅的外形并由此产生的联想。
③任选一种事物,先口述其外形特点,展开联想,最后用象征手法写一篇三百字左右的短文。
《白杨礼赞》教案4篇
《白杨礼赞》教案4篇《白杨礼赞》优秀教学设计篇一【学习目标】1、朗读课文,理清文章的脉络。
2、理解烘托、对比、欲扬先抑等写作技巧的表达效果。
3、理解白杨树的象征意义和托物言志的写法。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同学们,郁郁葱葱的树木为我们的生活增添了满目苍翠,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无限生机。
在过去的语文课堂上,我们欣赏过“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的柳树风韵,领略过“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的松树雄姿。
今天,我们将一起学习茅盾的《白杨礼赞》,走近挺拔的白杨树,感受在文中抒发的情怀。
板书:白杨礼赞二、明确目标(生齐读)1、朗读课文,理清文章的脉络。
2、理解烘托、对比、欲扬先抑等写作技巧的表达效果。
3、理解白杨树的象征意义和托物言志的写法。
三、走近茅盾(1896——1981)作家,社会活动家。
原名沈德鸿,字雁冰。
浙江桐乡人。
主要作品:长篇小说《虹》、《子夜》、;中篇小说《路》、《三人行》;短篇小说《春蚕》、《秋收》、《残冬》、《林家铺子》等。
其代表作《子夜》,是中国现代现实主义文学发展的里程碑,显示了现代文学在长篇小说创作方面的实绩。
四、走近课题师:文章的题目会透露给我们很多信息,这篇文章的题目为何不直接叫“白杨赞”,你怎么理解“礼赞”呢?“礼赞”:崇敬地赞美。
“白杨礼赞”:“礼赞白杨”,表达了对白杨树的赞美和尊敬。
五、整体感知——赞白杨1、师:从题目中,我们很明显知道了要赞美白杨,而且在开篇即说“白杨树实在是不平凡的,我赞美白杨树。
”文中这样直抒胸臆的句子有好几处,你能找到吗?第1段:白杨树实在是不平凡的,我赞美白杨树!第4段:那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实在是不平凡的一种树。
第6段:这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决不是平凡的树。
第8段:白杨树实在是不平凡的,……我赞美白杨树,就因为……第9段:……我要高声赞美白杨树!师:这些句子在文中起什么作用呢?(生自由发言,师明确:一线串珠抒情线索,与标题相呼应。
《白杨礼赞》教案8篇
《白杨礼赞》教案《白杨礼赞》教案 8篇《白杨礼赞》教案 1教学目标:1、理解托物言志的写法,体会白杨树的象征意义,《白杨礼赞》教案设计7。
2、理解本文的抒情线索,学习散文状物抒情的写法。
3、学习共产党所领导下的抗日军民的正直、质朴、紧密团结、坚贞不屈的斗争精神和革命品质。
4、理解直抒胸臆的语言特点。
重点难点:重点:理解托物言志的写法;理解直抒胸臆的语言特点。
难点:理解本文的抒情线索,了解本文由景及树、由树及人的思路。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内容及步骤: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激趣:你最喜欢哪一种树木呢?(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尤其要讲清喜欢的原因)你喜欢这一种树,能不能写一篇文章表达你对它的喜爱或赞美之情呢?伟大的文学家茅盾先生喜欢白杨树,歌颂白杨树,赞美白杨树。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茅盾先生写作的《白杨礼赞》这篇文章。
二、初读课文,初步把握课文基本内容。
1、教师范读全文。
要求学生在听读时,画记难字难词,并标明自然段的序号。
2、掌握有关写作背景和文学常识。
要求学生迅速阅读课文注释①,了解写作背景。
然后教师补充:茅盾,小说家,原名沈德鸿,字雁冰,出生在浙江桐乡。
代表作有长篇小说《子夜》,短篇小说集《春蚕》、《林家铺子》等等。
3、解决生字词,疏通阅读障碍。
大毡子开垦外壳锤炼主宰倦怠潜滋暗长旁逸斜出婆娑无边无垠坦荡如砥恹恹欲睡晕圈虬枝楠木秀颀4、默读全文,用笔划出作者直接对白杨树进行“礼赞”的语句,同时思考作者写美白杨树的原因,初中二年级语文教案《《白杨礼赞》教案设计7》。
①指名学生读出直接赞美白杨树的语句。
明确:“白杨树实在是不平凡的,我赞美白杨树!”“那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实在是不平凡的一种树。
”“这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决不是平凡的树。
”“我赞美白杨树,就因为……”“……我要高声赞美白杨树!”②作者为什么要反复赞美白杨树呢?用课文中的原句加以回答。
明确:“我赞美白杨树,就因为它不但象征了北方的农民,尤其象征了今天我们民族解放斗争中所不可缺的朴质、坚强,力求上进的精神。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白杨礼赞》教案
教学目标
1、准确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并且在朗读的基础上赏析白杨树的外在美和内在美。
2、通过对白杨树具体形象的分析,掌握白杨树的象征意义。
3、通过状物手法的讲解引导学生仿写状物散文。
教材分析
本文运用象征手法,礼赞白杨树,赞颂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坚持抗战的北方的军民。
作者采用象征手法,一方面是为了托物言志,增强文章的表现力,另一方面也是为了说不能说的话,冲破国民党的文网。
为了让学生更好的理解文本内容,故设计了以下重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写景方法的指导,引导学生赏析本文的画面美和背景美。
通过背景材料的介绍引导学生把握“白杨树”的象征义。
教学难点:通过当堂仿写训练的形式学习状物手法和烘托手法。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流程
预习阶段
1、字词整理。
2、成语积累:妙手偶得、坦荡如砥、潜滋暗长、旁逸斜出、纵横决荡
2、读顺课文。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以诵读的形式品味本文的情感美。
通过写景方法的指导,引导学生赏析本文的画面美并尝试仿写。
一、导入
树是自然界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是柳的风韵;“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是松的雄姿;“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是梅的倩影、今天我们再领略一下“叶叶皆团结,枝枝争上游”的白杨树的俊美。
二、作者介绍
茅盾:中国现代杰出作家,原名沈德鸿,字雁冰。
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子夜》《腐蚀》;中篇小说有《蚀》三部曲(《幻灭》《动摇》《追求》);短篇小说有《林家铺子》。
“农村三部曲”(《春蚕》《秋收》《残冬》)。
三、解题切入文本
本文是茅盾先生所写的散文,题目为《白杨礼赞》,那么什么叫做“礼赞”?
——怀着敬意的赞扬
四、品味本文的情感美
1、听读课文,划出全文直接礼赞白杨树的语句和段落
【预设】第1小节、第4小节、第6小节、第8小节、第9小节
2、齐读这些段落,品味文中“怀着敬意”的赞美。
3、这些段落用了什么样的抒情方式进行抒情?
——直抒胸臆
4、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读出“敬意”“赞美”。
五、品味本文的画面美
1、作者为什么要高度赞美白杨树?用波浪线在原文中划出来
【预设】
第3小节:“傲然地耸立,像哨兵似的树木”
第5小节:全部
第7小节:“……它伟岸,正直,朴质,严肃。
也不缺乏温和,更不用提它的坚强不屈于挺拔,它是树中的伟丈夫”
2、 将这些语句按照白杨树的外在形象和内在品质进行分类。
3、 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完成板书
4、 学习作者在描写白杨树时运用的方法
——把握一定的顺序,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进行白描,突出了白杨树的“内外兼备”的美,为我们展现了一幅形象鲜明的《白杨图》。
5、齐读“白杨图”部分
六、拓展迁移
1、运用白描的手法和拟人的修辞手法按照一定的顺序,仿照第5小节,参考第3小节和第7小节在以下提供的意象中任选一种,写出它的内外兼备的美。
【备选意象】梧桐、苍松、银杏树、枫树、梅树、喇叭花、向日葵、莲……
2、学生交流,教师点评
七、作业:课后修改小练笔。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1、学习环境烘托的手法并了解其作用,并能将这种手法学以致用进行小作文练习。
2、通过背景知识的介绍掌握本文中“白杨树”的象征义。
一、导入
朗读导入,女生读“白杨图”(第3小节划线、第5小节、第7小节划线),男生读“白杨赞”(第1小节、第4小节、第6小节、第8小节、第9小节)
二、品味本文画面美中的底色美(背景美)
1、这样的白杨树生长在什么样的环境中?
——课文第2小节,男生读
2、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完成板书
4、 本文名为《白杨礼赞》,但作者却用了近三分之一的篇幅来写黄土高原,是不是多余? ——不多余,这是烘托的写法。
目的是为了突出不平凡的生长环境孕育了不平凡的白杨树。
5、 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完善板书
白杨树 外在形象
极普通 干——笔直枝——靠拢
叶——向上
皮——普通对抗西北风——坚强不屈 内在品质 不平凡 生长环境 雄壮伟大
雄壮伟大的生长环境 (极普通)白杨树(不平凡)
烘 托
黄绿错综(色彩) 无边无垠(幅员)
坦荡如砥(地势)
三、学以致用。
1、烘托的手法可以让主体形象更加鲜明。
学习这种写法为我们上节课的练笔也涂一种底色,写出所写意象的生长环境来烘托笔下意象的内外兼美。
2、师生交流并点评。
四、回归主旨,内容探讨。
1、《白杨礼赞》中,作者饱含激情礼赞的仅仅是西北平原上极普通又不平凡的白杨树吗?——不是
2、知人论世:
《白杨礼赞》写于1941年,抗日战争正处于艰苦的相持阶段,而革命根据地军民却毫不妥协,坚持抗战。
当时,茅盾根据自己1940年从新疆归来奔赴延安途中的见闻感受写了这篇散文。
由此可见,那伟岸正直、紧密团结、积极进取、坚强不屈的白杨树正象征着像白杨树一样的人和精神。
他们是敌后土地上的农民、哨兵和中华民族的精神。
3、朗读课文第七小节
(1)、将“它没有……好女子”去掉,将四个“难道”全部改成陈述句来读
(2)、按照原文来读。
(3)、比较表达效果:
——“它没有……好女子”欲扬先抑,更能突出白杨树的“内外兼美”。
——四个反问构成了排比句,其实充沛,酣畅淋漓,充分表达了作者的礼赞之情。
4、正因为白杨树的极普通又不平凡,正因为白杨树象征着北方的农民、哨兵和中华民族的精神和意志。
所以,作者要大声礼赞白杨树。
(1)、齐读课文8、9小节。
(2)、为什么要写到“楠木”?
——楠木的“贵族化”与白杨树的“极普通”形成鲜明对比,反衬出白杨树的“立足民众”却又“不平凡”的精神,深化了主题。
五、拓展迁移
1、1941年,茅盾《白杨礼赞》发表后,一位画家根据《白杨礼赞》画了一幅白杨图,茅盾看到后礼赞之情意犹未尽,于是赋诗一首。
表达了作者向往革命圣地延安,愿与北方军民同仇敌忾,共同抗击日寇的感情。
题白杨图
北方有佳树,挺立如长矛。
叶叶皆团结,枝枝争上游。
羞与楠枋伍,甘居榆枣俦。
丹青标风骨,愿与子同仇。
2、现在再次拿出我们的课堂练笔,请赋予笔下的意象以象征义,尝试用一些对比手法和欲扬先抑的手法以及直抒胸臆的抒情方式来礼赞所写之物。
3、师生交流。
六、作业:
1、背诵课文第七小节。
2、将课上的练笔修改后誊写到作文本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