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高考语文总复习古代诗歌鉴赏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诗歌的高下优劣,而上述类型的设题都属于“是什么”的问题。高
高考总复习· 语文
考点整合
高考总复习· 语文
知识链接
古典诗歌素以含蓄蕴藉见长。春风春雨、夏云暮色、秋雾秋蝉、 冬月寒雪、骨横朔野、塞客单衣,各种物象都被赋予人的情愫、遭 1. (1)抒写怀才不遇,感发报国无门、不为当道所重之愤。如李 商隐《蝉》“本已高难饱,徒劳恨费声”,借蝉的处境来抒写自己 (2)表达离愁别绪、物是人非之感。如孟浩然《宿建德江》, 借“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的诗句,寄寓了作者的羁旅之愁。 (3)叙说命运无常、孤苦无助之难。如骆宾王《咏蝉》“露重 飞难进,风多响易沉”,表达了作者自伤迟暮、无人理解的凄恻苦
高考总复习· 语文
(4)抒写个人际遇、宣泄伤时伤乱之情。如贾岛《题李凝幽 居》,“草径入荒园”的寂寥与冷寂,“鸟宿池边树”的空寂和 “僧敲月下门”的静寂,无不寄托了作者对品行高洁的隐士的倾慕。 2.披沥报国之志、忠君之诚,体察君国之忧的忧患风骨。如韩 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就抒写了作者伤怀国事,思念家人而不得见的英雄末路之悲。 3.倾诉怀古之情,“黍离之悲”。作者往往借咏史述怀,寄寓 物是人非盛衰无常的感慨。如刘禹锡《乌衣巷》 4.表现恋友之情,惜别之意。这类诗作均以歌咏亲情、友情、 爱情为主。如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与《渭城曲》,高适 《别董大》 5.表达羁旅之思,客心之愁。如刘禹锡《秋风引》“何处秋风 至,萧萧送雁群。朝来入庭树,孤客最先闻”,作者借“秋风”意
高考总复习· 语文
6.羁旅行役,思“远”怀“亲”。主要指宦游在外的官员、 浪迹天涯的游子,眼中所见,耳中所闻,心中所感。他们或表 达旅途艰辛、孤寂落寞,或抒发对家国故乡的思念,或宣泄对 于世道的不满,或倾诉对亲人、朋友、家庭的渴望。如岑参
《逢入京使》。
7.隐逸田园,寄情山水。这类诗歌或表现仕途失意、纵情山 水的情怀,或传达洁身自好、远祸避灾的愿望。如王维《山居 秋暝》、孟浩然《过故人庄》
是凄凉低沉等。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要求在理解、分析、概
括的基础上,对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作出价值上
高考总复习· 语文
评价文学作品中作者的观点态度,有两个层次:(一)理解, 所谓“理解”,就是从文章的语言信息入手,分析和把握作者在文中 对事物的看法,对人物的评价,对时弊的针砭,对是非的判断,对 生活的感悟,对事物认识后所作的结论;能够从字里行间揭示作者 在文中流露的感情倾向:是赞成还是反对;是喜爱,还是厌恶。
命题趋势
从近年来高考情况来看,“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
态度”试题通常要求考生回答的是诗歌“写了什么内容”、“表现
了什么思想”、“抒发了怎样的感情”、“体现了怎样的人生态度” 之类的问题,因此可以说,真正意义的“古诗思想内容和作者观点 态度”“评价”题在近年高考中非常鲜见——因为“评价”题一般 要求回答的是“怎么样”的问题,即要求鉴赏者用自己的话来评点
高考总复习· 语文
题目、诗句和注释,其次要用相关鉴赏知识对原诗句进行分析,最 后按题目要求进行解答。第一问答题步骤:(1)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 法。(2)结合诗句阐释为什么是用了这种手法。(3)此手法有效传达 出诗人怎样的感情。第二问答题步骤:评价思想内容,首先必须明 确诗歌的表层意思与深刻意义,把握诗歌的主旨和思想倾向。答题 要点应包括三点:一是塑造的形象,二是作者的情感,三是作品的 思想意义。 梅花与飞雪往往同时出现,正因为梅与雪相同的时令特点, 加之梅花与雪花有相似的性征,诗人词人便常常将它们联系起来。 梅花和雪花形相似、色相近,而质相异、神相别。自古以来,文人 咏梅往往不离雪,以雪作背景;咏雪往往不离梅,以梅作衬托。王 旭这首词开头“两种风流,一家制作”指梅与雪同处于冬天,而气 质不同。“雪花全似梅花萼”是对雪花形象的比喻。“细看不是雪 无香,
高考总复习· 语文
就是借助诗歌形象所表达出来的某种思想,或是某种哲理,或
是诗人对社会、历史、人生进行的反思总结等等。古典诗歌常见的
1.咏物寄兴,自喻自况。咏物诗的特点是“别有兴寄”,是
“醉翁之意不在酒”。所“咏”之物,是作者“兴寄”的“寄托
物”。如罗隐《柳》“自家飞絮犹无定,争解垂丝绊路人”,就寄 托了诗人与所有“天涯沦落人”共同的遭际以及对人生况味的深沉 2.借古讽今,咏史述怀。咏史诗的特点是借古伤今,抒发或盛 衰无常,或物是人非,或报国无门、怀才不遇的喟叹。如杜牧《过 勤政楼》“唯有紫苔偏称意,年年因雨上金铺”,就抒发了作者今
高考总复习· 语文
第二章 第二节 :古代诗歌来自百度文库赏
专题二 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高考总复习· 语文
考纲解读
高考总复习· 语文
考纲点击 《考试大纲》要求: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
力层级:D级。“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主要指诗歌所描写
的景象、所叙述的事情、所阐释或蕴涵的哲理、所抒发的感情等。 它包括:①作品的内容与主旨;②作者的思想感情与态度;③作品 的意义(积极意义和局限性、社会意义与现实意义);④审美趣味及情 感基调:格调高雅或是平庸、“近古”或是“媚俗”、高亢激昂或
(二)评价,所谓“评价”,是指在把握文中观点和作者态度的基
认识是否全面,论述是否透彻,感情是否健康,对读者有什么有益
础上,对作者的观点和态度作出自己的评价:文章的观点是否正确,
的启示,在今天有什么现实意义,文章观点的表述方式有无特点,
跟材料是否一致。评价还需要对别人的评价进行分析比较,作出正
高考总复习· 语文
高考总复习· 语文
3.状物抒怀,“述”感言“志”。这种诗有的借景抒情融情 于景,有的寄情山水归隐田园,也有的倾诉其漂泊无定天涯游子 的绵绵乡愁等。如赵嘏《寒塘》“乡心正无限,一雁过南楼”,
4.边塞征战,借“物”逞“情”。这种诗作或高歌征战四方、 建功立业的壮志豪情,或抒发思远怀人、厌恶战争、报国无门的 痛切感受,同时也展示了慷慨从戎和久戍思乡的矛盾,卫国激情 同艰苦生活的矛盾等。前者如王维的“孰知不向边庭苦,纵死犹 闻侠骨香”;后者如李益的“碛里征人三十万,一时回首月中 看”。 5.谈禅论理,认知世情。指作者借助 “景”“物”“人”“事”“言”来阐发观点,传达哲理。主要 有:①强调“发展变化”的观点,如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②认知与实践,如杜甫《望岳》;③具体分析与全面辩证,如卢
金题透析 (2009
踏莎行 雪中看梅花 (元)王
高考总复习· 语文
虽是一般,惟高一着。雪花不似梅花薄。梅花散彩向空山,雪 注:①萼:花萼。这里指花瓣。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此题考查古诗词鉴赏能力,能力层级为D。考查鉴赏写 作手法及作品思想情感。解答此类题目要有整体意识,首先要审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