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庭筠的瑶瑟怨全诗翻译赏析
瑶瑟怨(温庭筠)原文及赏析
瑶瑟怨(温庭筠)原文及赏析瑶瑟怨(温庭筠)原文及赏析瑶瑟怨,琴弦断。
萧萧残月,夜夜断想。
羌管无声,泪湿秋长。
何处笛声绕,断续随风飞扬。
悠扬的琴声在月夜中断裂,残月无情地回忆着瑣碎断续的思念。
悲凉的羌管再无响起,秋天的夜晚被泪水打湿。
那使人陶醉的笛声在何处回旋,时断时续地随风飘荡。
两个相爱的心灵在孤独的长夜中逐渐疏远,渐行渐远,弦终音尽。
瑶指残,指尽弦,夜夜燃烛,痛痛灯前。
瑟缓怨生,笛散文成。
何处悲独长,落寞瓦亭。
指弦再无瑶石的触感,心灵和音符已彻底湮灭。
每个夜晚烛光依旧燃烧,痛苦却在灯影下加倍交织。
乐器的慢慢放缓成了如泣如诉的伤怀,曲者已散成一篇伤心的文字。
在何处可以继续悲叹独处的时间变得漫长,落寞的瓦亭注定独自守望。
风声冷,星火燃,天边送客,音尽行舟。
怨别肠断,泪湿罗巾。
凭阑人不见,苏合声与秋春。
寒风呼啸,星光闪耀,天边向客人告别,音乐越来越远。
怨别的情愫撕裂着人的内心,泪水湿透了罗巾。
站在栏杆上的人已经无法看见,而那操着笛声的人在秋天和春天中轻轻呢喃。
瑶瑟怨一曲,通过诗人温庭筠的笔触,将寂寞凄凉的爱情故事以儿女哀怨的音符描绘出来。
琴声断裂、纤弦消散、失落的指弹,都在表达爱情的辗转悲欢。
在音律中,充盈着深深的哀愁和难舍的思念。
这首诗不仅展现了爱情的痛苦和离愁别绪,还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追忆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温庭筠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落寞的瓦亭和悠扬伤怀的乐器声,让读者仿佛置身于寂寞而优美的乐境中。
同时,诗中的婉约意象也让人回味无穷,通过琴弦的断裂、月光的寥落以及风声的凄怆,真实地揭示了人们心灵深处的离愁别绪,描绘了一个孤独寂寞的夜晚。
总之,温庭筠的《瑶瑟怨》是一首揭示爱情伤感的精美之作,其优美的词句和细腻的描写引发人们对爱情、离别和思念的思考。
这首诗可以让读者在寂静的夜晚中体验到深沉的情感,使人陷入一种无法舍弃的忧伤之中。
虽然这首诗于唐朝创作,时至今日依然在文化长廊中流传,显示出其在文学史上独特的地位。
雁声远过潇湘去,十二楼中月自明《瑶瑟怨》意思-赏析
雁声远过潇湘去,十二楼中月自明《瑶瑟怨》意思|赏析秋夜床席冰冷梦也难以做成,天空碧蓝如水夜云像沙样轻。
雁声凄厉远远地飞过潇湘去,十二楼中的明月空自放光明。
作者:佚名这首咏闺怨。
全诗没有透出一个怨字,只描绘清秋的深夜,主人公凄凉独居、寂寞难眠,以此来表现她深深的幽怨。
诗是写女子别离的悲怨,蘅塘退士批注:通首布景,只梦不成三字露怨意。
诗所写的是梦不成之后之所感、所见、所闻的情景。
全诗象是几种衔接紧密的写景镜头,表现了女主人公的心理活动和思想感情。
冰簟、银床、碧空、明月、轻云,南雁、潇湘,以至于月光笼罩下的玉楼,组成了一组离人幽怨的秋夜图,渲染了一种和主人公离怨情绪统一和谐的情调和氛围。
诗中虽无怨字,然而怨意自生。
诗的题目和内容都很含蓄。
瑶瑟,是玉镶的华美的瑟。
瑟声悲怨,相传泰帝使素女鼓五十弦瑟,悲,帝禁不止,故破其瑟为二十五弦(《汉书郊祀志》)。
在古代诗歌中,它常和别离之悲联结在一起。
题名瑶瑟怨,正暗示诗所写的是女子别离的悲怨。
头一句正面写女主人公。
冰簟银床,指冰凉的竹席和银饰的床。
梦不成三字很可玩味。
它不是一般地写因为伤离念远难以成眠,而是写她寻梦不成。
会合渺茫难期,只能将希望寄托在本属虚幻的梦寐上;而现在,难以成眠,竟连梦中相见的微末愿望也落空了。
这就更深一层地表现出别离之久远,思念之深挚,会合之难期和失望之强烈。
一觉醒来,才发觉连虚幻的梦境也未曾有过,伴着自己的,只有散发着秋天凉意和寂寞气息的冰簟银床。
这后一种意境,似乎比在冰簟银床上辗转反侧更隽永有情韵。
读者仿佛可以听到女主人公轻轻的叹息。
第二句不再续写女主人公的心情,而是宕开写景。
展现在面前的是一幅清寥淡远的碧空夜月图:秋天的深夜,长空澄碧,月光似水,只偶尔有几缕飘浮的云絮在空中轻轻掠过,更显出夜空的澄洁与空阔。
这是一个空镜头,境界清丽而略带寂寥。
它既是女主人公活动的环境和背景,又是她眼中所见的景物。
不仅衬托出了人物皎洁轻柔的形象,而且暗透出人物清冷寂寞的意绪。
温庭筠《瑶瑟怨》鉴赏
温庭筠《瑶瑟怨》鉴赏 《瑶瑟怨》是唐代诗人温庭筠创作的一首七绝,描绘的是抒情主人公寂寞难 眠而鼓瑟听瑟的各种感受,以表达别离之怨。
瑶瑟怨 作者:温庭筠 冰簟银床梦不成,碧天如水夜云轻。
雁声远过潇湘去,十二楼中月自明。
译文 秋夜床席冰冷梦也难以做成,天空碧蓝如水夜云像沙样轻。
雁声凄厉远远地飞过潇湘去,十二楼中的明月空自放光明。
《瑶瑟怨》鉴赏: 这首诗咏闺怨。
全诗没有透出一个“怨”字, 只描绘清秋的深夜, 主人公凄凉独居、 寂寞难眠, 以此来表现她深深的幽怨。
诗是写女子别离的悲怨, 蘅塘退士批注:“通首布景,只梦不成三字露怨意。
” 诗所写的是梦不成之后之所感、所见、所闻的情景。
全诗象是几种衔接紧密 的写景镜头, 表现了女主人公的心理活动和思想感情。
冰簟、 银床、 碧空、 明月、 轻云,南雁、潇湘,以至于月光笼罩下的玉楼,组成了一组离人幽怨的秋夜图, 渲染了一种和主人公离怨情绪统一和谐的情调和氛围。
诗中虽无 “ 怨 ”字,然而怨意自生。
诗的题目和内容都很含蓄。
瑶瑟, 是玉镶的华美的瑟。
瑟声悲怨, 相传“ 泰帝使素女鼓五十弦瑟,悲,帝禁不止,故破其瑟为二十五弦”(《汉书 ·郊祀志》)。
在古代诗歌 中,它常和别离之悲联结在一起。
题名“瑶瑟怨”,正暗示诗所 写的是女子别离的悲怨。
头一句正面写女主人公。
冰簟银床,指冰凉的竹席和银饰的床。
“梦 不成”三字很可玩味。
它不是一般地写因为伤离念远难以成眠,而是写她 寻梦不成。
会合渺茫难期,只能将希望寄托在本属虚幻的梦寐上;而现在,难以 成眠,竟连梦中相见的微末愿望也落空了。
这就更深一层地表现出别离之久远, 思念之深挚,会合之难期和失望之强烈。
温庭筠《瑶瑟怨》全诗译文及鉴赏
温庭筠《瑶瑟怨》全诗译文及鉴赏这首《瑶瑟怨》是由唐代诗人温庭筠所创作,诗所写的是梦不成之后之所感、所见、所闻的情景。
全诗象是几种衔接紧密的写景镜头,表现了女主人公的心理活动和思想感情。
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希望能帮助到大家!《瑶瑟怨》唐代:温庭筠冰簟银床梦不成,碧天如水夜云轻。
雁声远过潇湘去,十二楼中月自明。
《瑶瑟怨》译文及注释译文秋夜床席冰冷梦也难以做成,长空澄碧如水,夜里云絮轻轻地飘荡。
雁声凄厉远远地飞过潇湘去,十二楼中夜已深,唯有明月洒着寒光。
注释瑶瑟:玉镶的华美的瑟。
冰簟:清凉的竹席。
银床:指洒满月光的床。
远:一作“还”。
过:一作“向”。
潇湘:二水名,在今湖南境内。
此代指楚地。
十二楼:原指神仙的居所,此指女子的住所。
《瑶瑟怨》赏析这首诗咏闺怨。
全诗没有透出一个“怨”字,只描绘清秋的深夜,主人公凄凉独居、寂寞难眠,以此来表现她深深的幽怨。
诗是写女子别离的悲怨,蘅塘退士批注:“通首布景,只梦不成三字露怨意。
”诗所写的是梦不成之后之所感、所见、所闻的情景。
全诗象是几种衔接紧密的写景镜头,表现了女主人公的心理活动和思想感情。
冰簟、银床、碧空、明月、轻云,南雁、潇湘,以至于月光笼罩下的玉楼,组成了一组离人幽怨的秋夜图,渲染了一种和主人公离怨情绪统一和谐的情调和氛围。
诗中虽无“怨”字,然而怨意自生。
诗的题目和内容都很含蓄。
瑶瑟,是玉镶的华美的瑟。
瑟声悲怨,相传“泰帝使素女鼓五十弦瑟,悲,帝禁不止,故破其瑟为二十五弦”(《汉书·郊祀志》)。
在古代诗歌中,它常和别离之悲联结在一起。
题名“瑶瑟怨”,正暗示诗所写的是女子别离的悲怨。
头一句正面写女主人公。
冰簟银床,指冰凉的竹席和银饰的床。
“梦不成”三字很可玩味。
它不是一般地写因为伤离念远难以成眠,而是写她寻梦不成。
会合渺茫难期,只能将希望寄托在本属虚幻的梦寐上;而现在,难以成眠,竟连梦中相见的微末愿望也落空了。
这就更深一层地表现出别离之久远,思念之深挚,会合之难期和失望之强烈。
温庭筠《瑶瑟怨》赏析
温庭筠《瑶瑟怨》赏析温庭筠《瑶瑟怨》赏析《瑶瑟怨》是唐代诗人温庭筠创作的一首七绝,是唐诗中脍炙人口的名篇之一。
【原文】瑶瑟怨⑴冰簟银床梦不成⑵,碧天如水夜云轻⑶。
雁声远过潇湘去⑷,十二楼中月自明⑸。
【注释】⑴瑶瑟:玉镶的华美的瑟。
⑵冰簟(diàn):清凉的竹席。
银床:指洒满月光的床。
⑶碧天:青天;蓝色的天空。
⑷远:一作“还”。
过:一作“向”。
潇湘:二水名,在今湖南境内。
此代指楚地。
⑸十二楼:原指神仙的居所,此指女子的住所。
【白话译文】秋夜床席冰冷梦也难以做成,天空碧蓝如水夜云像沙样轻。
雁声凄厉远远地飞过潇湘去,十二楼中的明月空自放光明。
【赏析】这首诗咏闺怨。
全诗没有透出一个“怨”字,只描绘清秋的深夜,主人公凄凉独居、寂寞难眠,以此来表现她深深的幽怨。
诗的题目和内容都很含蓄。
瑶瑟,是玉镶的华美的瑟。
瑟声悲怨,相传“泰帝使素女鼓五十弦瑟,悲,帝禁不止,故破其瑟为二十五弦”(《汉书·郊祀志》)。
在古代诗歌中,它常和别离之悲联结在一起。
题名“瑶瑟怨”,正暗示诗所写的是女子别离的悲怨。
头一句正面写女主人公。
冰簟银床,指冰凉的竹席和银饰的床。
“梦不成”三字很可玩味。
它不是一般地写因为伤离念远难以成眠,而是写她寻梦不成。
会合渺茫难期,只能将希望寄托在本属虚幻的梦寐上;而现在,难以成眠,竟连梦中相见的微末愿望也落空了。
这就更深一层地表现出别离之久远,思念之深挚,会合之难期和失望之强烈。
一觉醒来,才发觉连虚幻的梦境也未曾有过,伴着自己的,只有散发着秋天凉意和寂寞气息的冰簟银床。
—这后一种意境,似乎比在冰簟银床上辗转反侧更隽永有情韵。
读者仿佛可以听到女主人公轻轻的叹息。
第二句不再续写女主人公的心情,而是宕开写景。
展现在面前的是一幅清寥淡远的碧空夜月图:秋天的深夜,长空澄碧,月光似水,只偶尔有几缕飘浮的云絮在空中轻轻掠过,更显出夜空的澄洁与空阔。
这是一个空镜头,境界清丽而略带寂寥。
它既是女主人公活动的环境和背景,又是她眼中所见的景物。
温庭筠《瑶瑟怨》赏析
温庭筠《瑶瑟怨》赏析温庭筠《瑶瑟怨》赏析《弹筝人》的作者是温庭筠,被选入《全唐诗》的第579卷。
本文特意为大家收集整理了温庭筠《瑶瑟怨》赏析,希望大家喜欢!【原文】弹筝人作者:唐·温庭筠天宝年中事玉皇,曾将新曲教宁王。
钿蝉金雁今零落,一曲伊州泪万行。
【注释】①中:全诗校:“一作间。
”玉皇:指唐玄宗。
②宁王:睿宗长子李宪,玄宗之兄。
③雁:全诗校:“一作凤。
”今:全诗校:“一作皆,一作俱。
”④伊州:歌曲名。
系西凉节度使盗(盖)嘉运所进。
见《乐府诗集》引《乐苑》。
【作者介绍】温庭筠(约812年-866年),是唐代诗人,又是花间词派的重要作家之一。
精通音律,词风浓绮艳丽,语言工炼,格调清俊,他的诗与李商隐齐名,有“温李”之称,但其成就无论从思想内容上还是艺术形式上来说,都不如李商隐。
他当时与李商隐、段成式文笔齐名,号称“三十六体”。
温庭筠的先世温彦博虽是宰相,而温庭筠是温彦博的裔孙。
可是,到了温庭筠的时候,其家世已衰微。
温庭筠与令狐绹之子令狐滈友好,经常出入于相府。
同时与段成式两家颇睦,互通诗文,辑为《汉上题襟集》,温庭筠遂将女儿嫁给了段成式之子段安节。
温庭筠诗风上承南唐梁、陈宫体的余风,下启花间派的`艳体,是民间词转为文人词的重要标志。
温庭筠作为词人的地位很高。
他著有《握兰》、词集《金荃》二集,均已散亡,现存的《花间集》收集了66阕他的词作、列为篇首。
温庭筠词风婉丽、情致含蕴、辞藻浓艳,今存310余首,后世词人如冯延巳、周邦彦、吴文英等多受他影响。
瑶瑟怨(温庭筠)
瑶瑟怨(温庭筠)温庭筠的瑶瑟怨原文及冰簟银床梦不成,碧天如水夜云轻。
雁声远过潇湘去,十二楼中月自明。
注解1、冰簟:喻竹席之凉。
2、潇湘:水名,在今湖南省内。
银床竹席多凉爽,我却偏偏不能入梦;长空澄碧如水,夜里云絮轻轻地飘荡。
远处传来几声雁叫,雁群飞过潇湘去;十二楼中夜已深,唯有明月洒着寒光。
是写女子别离的悲怨,蘅塘退士批注:通首布,只梦不成三字露怨意。
所写的是梦不成之后之所感、所见、所闻的情景。
全诗象是几种衔接紧密的写景镜头,表现了女主人公的心理活动和思想感情。
冰簟、银床、碧空、明月、轻云,南雁、潇湘,以至于月光笼罩下的玉楼,组成了一组离人幽怨的秋夜图,渲染了一种和主人公离怨情绪统一和谐的情调和氛围。
诗中虽无怨字,然而怨意自生。
赏析二这首诗咏闺怨。
全诗没有透出一个怨字,只描绘清秋的深夜,主人公凄凉独居、寂寞难眠,以此来表现她深深的幽怨。
诗是写女子别离的悲怨,蘅塘退士批注:通首布景,只梦不成三字露怨意。
诗所写的是梦不成之后之所感、所见、所闻的情景。
全诗象是几种衔接紧密的写景镜头,表现了女主人公的心理活动和思想感情。
冰簟、银床、碧空、明月、轻云,南雁、潇湘,以至于月光笼罩下的玉楼,组成了一组离人幽怨的秋夜图,渲染了一种和主人公离怨情绪统一和谐的情调和氛围。
诗中虽无怨字,然而怨意自生。
诗的题目和内容都很含蓄。
瑶瑟,是玉镶的华美的瑟。
瑟声悲怨,相传泰帝使素女鼓五十弦瑟,悲,帝禁不止,故破其瑟为二十五弦(《郊祀志》)。
在古代诗歌中,它常和别离之悲联结在一起。
题名瑶瑟怨,正暗示诗所写的是女子别离的悲怨。
头一句正面写女主人公。
冰簟银床,指冰凉的竹席和银饰的床。
梦不成三字很可玩味。
它不是一般地写因为伤离念远难以成眠,而是写她寻梦不成。
会合渺茫难期,只能将希望寄托在本属虚幻的梦寐上;而现在,难以成眠,竟连梦中相见的微末愿望也落空了。
这就更深一层地表现出别离之久远,思念之深挚,会合之难期和失望之强烈。
一觉醒来,才发觉连虚幻的梦境也未曾有过,伴着自己的,只有散发着凉意和寂寞气息的冰簟银床。
《瑶瑟怨》(温庭筠)评析
《瑶瑟怨》(温庭筠)评析原文:《瑶瑟怨》温庭筠冰簟银床梦不成,碧天如水夜云轻。
雁声远过潇湘去,十二楼中月自明。
评析:这首诗,从题目看很象古乐府,实际上却是一首七绝,而且是中晚唐七绝的佼佼者。
全诗四句,似四个镜头拍摄出的四种景物。
第一个镜头中出现的是女子的卧室:镶嵌着银饰的象床,床上铺着密纹编织的凉爽光滑的竹席,精致的卧具上,却空不见人。
第二个镜头由室内转向室外,出现的是夜空:夏末秋初,皓月当空,天清如水,唯有几缕白云在悄悄地移动,似乎怕惊动这夜的静谧。
第三个镜头,以声传形,遥远的天际,雁阵惊寒,由北而来,南飞而去,声声唳鸣,渐远渐消。
第四个镜头又拉近眼前,复阁重楼,寂无音响,月移影动,一片空明。
四个镜头。
初视似毫不经意地组接,实际上却用心细密,巧妙地表现了题意。
瑟和怨,自古相连,《汉书·郊祀志》中就记载着“秦帝使素女鼓五十弦瑟,悲,帝禁不止”的传说。
后来的诗歌中,瑟怨则往往用来表现离愁。
这首诗自然也没有离开这一题旨,但全诗既不明写瑟怨,也不明写离愁,又处处有瑟怨,处处有离愁。
“梦不成”是全诗唯一明写情思的三个字:生活中有缺憾,才欲寻佳梦;然而夜不成眠,连佳梦也难期。
它淡淡地透露出女主人公对眼前优裕生活的不满意,给全诗罩上独居、孤寂的气氛。
而且,还隐扣题意,暗示了女主人公“中夜不能寐,起坐弹鸣琴”的动向,使后三个镜头构成的境界变得美妙而又朦胧,给读者以丰富的想象余地:它们是女主人公中夜凭栏奏瑟时的所见、所闻、所处的环境?抑或是瑶瑟弹奏出来的行云流水、哀婉凄绝的乐声的形象描绘?但不管怎样领会,都可从中深深体味到那“碧海青天夜夜心”的孤寂,那潇湘女神般的痛楚幽怨,那“愿逐月华流照君”的渴望。
曹丕《燕歌行》中也写到女子的“援琴鸣弦发清商,短歌微吟不能长”,但诗中却直露地点出“贱妾茕茕守空房,忧来思君不敢忘”。
曹植《七哀》中发句空灵:“明月照高楼,流光正徘徊”,但紧接着就坐实了:“上有愁思妇,悲叹有余哀”。
温庭筠——《瑶瑟怨》
温庭筠——《瑶瑟怨》
冰簟银床梦不成,碧天如水夜云轻。
雁声远过潇湘去,十二楼中月自明。
【作者小传】:温庭筠(812—870)原名岐,字飞卿,太原人。
政治上一生不得意,官仅国子助教。
少负才名,然屡试不第。
又好讥讽权贵,多犯忌讳,因而长期抑郁,终生不得志。
他精通音律,熟悉词调,在词的格律形式上,起了规范化的作用。
艺术成就远在晚唐其他词人之上。
其词题材较狭窄,多红香翠软,开花间词派香艳之风。
有些词在意境的创造上,表现了他杰出的才能。
他善于选择富有特征的景物构成艺术境界,表现人物情思,文笔含蓄,耐人寻味。
其诗辞藻华丽有《温庭筠诗集》,《金奁集》,存词70余首。
【注释】:冰簟:喻竹席之凉。
潇湘:水名,在今湖南省内。
【赏析】:本诗写出了贵族妇女孤寂冷清的境况,蕴含幽怨感叹之情。
蘅塘退士批注:通首布景,只梦不成三字露怨意。
诗所写的是梦不成之后之所感、所见、所闻的情景。
全诗象是几种衔接紧密的写景镜头,表现了女主人公的心理活动和思想感情。
冰簟、银床、碧空、明月、轻云,南雁、潇湘,以至于月光笼罩下的玉楼,组成了一组离人幽怨的秋夜图,渲染了一种和主人公离怨情绪统一和谐的情调和氛围。
诗中虽无怨字,然而怨意自生。
冰簟银床梦不成,碧天如水夜云轻的意思
冰簟银床梦不成,碧天如水夜云轻的意思“冰簟银床梦不成,碧天如水夜云轻”出自唐朝诗人温庭筠的古诗作品《瑶瑟怨》第一二句,其古诗全文如下:冰簟银床梦不成,碧天如水夜云轻。
雁声远过潇湘去,十二楼中月自明。
【注释】⑴瑶瑟:玉镶的华美的瑟⑵冰簟(diàn):清凉的竹席。
银床:指洒满月光的床⑶远:一作“还”。
过:一作“向”。
潇湘:二水名,在今湖南境内。
此代指楚地⑷十二楼:原指神仙的居所,此指女子的住所【翻译】秋夜床席冰冷梦也难以做成,天空碧蓝如水夜云像沙样轻。
雁声凄厉远远地飞过潇湘去,十二楼中的明月空自放光明。
【鉴赏】这首诗咏闺怨。
全诗没有透出一个“怨”字,只描绘清秋的深夜,主人公凄凉独居、寂寞难眠,以此来表现她深深的幽怨。
诗的题目和内容都很含蓄。
瑶瑟,是玉镶的华美的瑟。
瑟声悲怨,相传“泰帝使素女鼓五十弦瑟,悲,帝禁不止,故破其瑟为二十五弦”(《汉书·郊祀志》)。
在古代诗歌中,它常和别离之悲联结在一起。
题名“瑶瑟怨”,正暗示诗所写的是女子别离的悲怨。
头一句正面写女主人公。
冰簟银床,指冰凉的竹席和银饰的床。
“梦不成”三字很可玩味。
它不是一般地写因为伤离念远难以成眠,而是写她寻梦不成。
会合渺茫难期,只能将希望寄托在本属虚幻的梦寐上;而现在,难以成眠,竟连梦中相见的微末愿望也落空了。
这就更深一层地表现出别离之久远,思念之深挚,会合之难期和失望之强烈。
一觉醒来,才发觉连虚幻的梦境也未曾有过,伴着自己的,只有散发着秋天凉意和寂寞气息的冰簟银床。
—这后一种意境,似乎比在冰簟银床上辗转反侧更隽永有情韵。
读者仿佛可以听到女主人公轻轻的叹息。
第二句不再续写女主人公的心情,而是宕开写景。
展现在面前的是一幅清寥淡远的碧空夜月图:秋天的深夜,长空澄碧,月光似水,只偶尔有几缕飘浮的云絮在空中轻轻掠过,更显出夜空的澄洁与空阔。
这是一个空镜头,境界清丽而略带寂寥。
它既是女主人公活动的环境和背景,又是她眼中所见的景物。
古诗赏析《瑶瑟怨》温庭筠唐诗宋词
古诗赏析《瑶瑟怨》温庭筠唐诗宋词这首诗咏闺怨。
全诗没有透出一个怨字,只描绘清秋的深夜,主人公凄凉独居、寂寞难眠,以此来表现她深深的幽怨。
诗是写女子别离的悲怨,蘅塘退士批注:通首布景,只梦不成三字露怨意。
诗所写的是梦不成之后之所感、所见、所闻的情景。
全诗象是几种衔接紧密的写景镜头,表现了女主人公的心理活动和思想感情。
冰簟、银床、碧空、明月、轻云,南雁、潇湘,以至于月光笼罩下的玉楼,组成了一组离人幽怨的秋夜图,渲染了一种和主人公离怨情绪统一和谐的情调和氛围。
诗中虽无怨字,然而怨意自生。
诗的题目和内容都很含蓄。
瑶瑟,是玉镶的华美的瑟。
瑟声悲怨,相传泰帝使素女鼓五十弦瑟,悲,帝禁不止,故破其瑟为二十五弦(《汉书郊祀志》)。
在古代诗歌中,它常和别离之悲联结在一起。
题名瑶瑟怨,正暗示诗所写的是女子别离的悲怨。
头一句正面写女主人公。
冰簟银床,指冰凉的竹席和银饰的床。
梦不成三字很可玩味。
它不是一般地写因为伤离念远难以成眠,而是写她寻梦不成。
会合渺茫难期,只能将希望寄托在本属虚幻的梦寐上;而现在,难以成眠,竟连梦中相见的微末愿望也落空了。
这就更深一层地表现出别离之久远,思念之深挚,会合之难期和失望之强烈。
一觉醒来,才发觉连虚幻的梦境也未曾有过,伴着自己的,只有散发着秋天凉意和寂寞气息的冰簟银床。
这后一种意境,似乎比在冰簟银床上辗转反侧更隽永有情韵。
读者仿佛可以听到女主人公轻轻的叹息。
第二句不再续写女主人公的心情,而是宕开写景。
展现在面前的是一幅清寥淡远的碧空夜月图:秋天的深夜,长空澄碧,月光似水,只偶尔有几缕飘浮的云絮在空中轻轻掠过,更显出夜空的澄洁与空阔。
这是一个空镜头,境界清丽而略带寂寥。
它既是女主人公活动的环境和背景,又是她眼中所见的景物。
不仅衬托出了人物皎洁轻柔的形象,而且暗透出人物清冷寂寞的意绪。
孤居独处的人面对这清寥的景象,心中萦回着的也许正是碧海青天夜夜心一类的感触吧。
雁声远过潇湘去,这一句转而从听觉角度写景,和上句碧天紧相承接。
瑶瑟怨原文及赏析
瑶瑟怨原文及赏析瑶瑟怨原文及赏析原文冰簟银床梦不成,碧天如水夜云轻。
雁声远过潇湘去,十二楼中月自明。
翻译译文秋夜床席冰冷梦也难以做成,天空碧蓝如水夜云像沙样轻。
雁声凄厉远远地飞过潇湘去,十二楼中的明月空自放光明。
注释⑴瑶瑟:玉镶的华美的瑟。
⑵冰簟:清凉的竹席。
银床:指洒满月光的床。
⑶远:一作“还”。
过:一作“向”。
潇湘:二水名,在今湖南境内。
此代指楚地。
⑷十二楼:原指神仙的居所,此指女子的住所。
赏析这首诗咏闺怨。
全诗没有透出一个“怨”字,只描绘清秋的深夜,主人公凄凉独居、寂寞难眠,以此来表现她深深的幽怨。
诗是写女子别离的悲怨,蘅塘退士批注:“通首布景,只梦不成三字露怨意。
”诗所写的是梦不成之后之所感、所见、所闻的情景。
全诗象是几种衔接紧密的写景镜头,表现了女主人公的心理活动和思想感情。
冰簟、银床、碧空、明月、轻云,南雁、潇湘,以至于月光笼罩下的玉楼,组成了一组离人幽怨的秋夜图,渲染了一种和主人公离怨情绪统一和谐的情调和氛围。
诗中虽无“怨”字,然而怨意自生。
诗的题目和内容都很含蓄。
瑶瑟,是玉镶的华美的瑟。
瑟声悲怨,相传“泰帝使素女鼓五十弦瑟,悲,帝禁不止,故破其瑟为二十五弦”(《汉书·郊祀志》)。
在古代诗歌中,它常和别离之悲联结在一起。
题名“瑶瑟怨”,正暗示诗所写的是女子别离的悲怨。
头一句正面写女主人公。
冰簟银床,指冰凉的竹席和银饰的床。
“梦不成”三字很可玩味。
它不是一般地写因为伤离念远难以成眠,而是写她寻梦不成。
会合渺茫难期,只能将希望寄托在本属虚幻的梦寐上;而现在,难以成眠,竟连梦中相见的微末愿望也落空了。
这就更深一层地表现出别离之久远,思念之深挚,会合之难期和失望之强烈。
一觉醒来,才发觉连虚幻的梦境也未曾有过,伴着自己的,只有散发着秋天凉意和寂寞气息的冰簟银床。
—这后一种意境,似乎比在冰簟银床上辗转反侧更隽永有情韵。
读者仿佛可以听到女主人公轻轻的叹息。
第二句不再续写女主人公的心情,而是宕开写景。
瑶瑟怨·温庭筠(注释-翻译-赏析)
瑶瑟怨·温庭筠(注释|翻译|赏析)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瑶瑟怨》由温庭筠创作,被选入《唐诗三百首》。
《瑶瑟怨》是唐代诗人温庭筠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是唐诗中脍炙人口的名篇之一。
这首诗描绘的是抒情主人公寂寞难眠而鼓瑟听瑟的各种感受,以表达别离之怨。
《瑶瑟怨》作者:温庭筠冰簟银床梦不成,碧天如水夜云轻。
雁声远过潇湘去,十二楼中月自明。
【注解】①瑶瑟:对瑟的美称。
②冰簟:清凉的竹席。
银床:指洒满月光的床。
③潇湘:二水名,在今湖南境内。
此代指楚地。
④十二楼:原指神仙的居所,此指女子的住所。
【韵译】银床竹席多凉爽,我却偏偏不能入梦;长空澄碧如水,夜里云絮轻轻地飘荡。
远处传来几声雁叫,雁群飞过潇湘去;十二楼中夜已深,唯有明月洒着寒光。
【评析】??诗是写女子别离的悲怨,蘅塘退士批注:“通首布景,只梦不成三字露怨意。
”诗所写的是梦不成之后之所感、所见、所闻的情景。
全诗象是几种衔接紧密的写景镜头,表现了女主人公的心理活动和思想感情。
冰簟、银床、碧空、明月、轻云,南雁、潇湘,以至于月光笼罩下的玉楼,组成了一组离人幽怨的秋夜图,渲染了一种和主人公离怨情绪统一和谐的情调和氛围。
诗中虽无“怨”字,然而怨意自生。
更多唐诗欣赏敬请关注“习古堂国学网”的唐诗三百首栏目。
这首诗咏闺怨。
全诗没有透出一个“怨”字,只描绘清秋的深夜,主人公凄凉独居、寂寞难眠,以此来表现她深深的幽怨。
蘅塘退士评曰:“通首布景,只‘梦不成’三字露怨意。
”诗的题目和内容都很含蓄。
瑶瑟,是玉镶的华美的瑟。
瑟声悲怨,相传“泰帝使素女鼓五十弦瑟,悲,帝禁不止,故破其瑟为二十五弦”。
在古代诗歌中,它常和别离之悲联结在一起。
题名“瑶瑟怨”,正暗示诗所写的是女子别离的悲怨。
头一句正面写女主人公。
冰簟银床,指冰凉的竹席和银饰的床。
“梦不成”三字很可玩味。
它不是一般地写因为伤离念远难以成眠,而是写她寻梦不成。
会合渺茫难期,只能将希望寄托在本属虚幻的梦寐上;而现在,难以成眠,竟连梦中相见的微末愿望也落空了。
温庭筠:瑶瑟怨
温庭筠:瑶瑟怨本文是关于温庭筠的文学文章,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温庭钧诗人的这首诗只描绘清秋的深夜,主人公凄凉独居、寂寞难眠,以此来表现她深深的幽怨。
下面和小编一起赏析一下这首古诗! 瑶瑟怨冰簟银床梦不成,碧天如水夜云轻。
雁声远过潇湘去,十二楼中月自明。
译文秋夜床席冰冷梦也难以做成,天空碧蓝如水夜云像沙样轻。
雁声凄厉远远地飞过潇湘去,十二楼中的明月空自放光明。
注释⑴瑶瑟:玉镶的华美的瑟。
⑵冰簟:清凉的竹席。
银床:指洒满月光的床。
⑶远:一作“还”。
过:一作“向”。
潇湘:二水名,在今湖南境内。
此代指楚地。
⑷十二楼:原指神仙的居所,此指女子的住所。
赏析一头一句正面写女主人公。
冰簟银床,指冰凉的竹席和银饰的床。
“梦不成”三字很可玩味。
它不是一般地写因为伤离念远难以成眠,而是写她寻梦不成。
会合渺茫难期,只能将希望寄托在本属虚幻的梦寐上;而现在,难以成眠,竟连梦中相见的微末愿望也落空了。
这就更深一层地表现出别离之久远,思念之深挚,会合之难期和失望之强烈。
一觉醒来,才发觉连虚幻的梦境也未曾有过,伴着自己的,只有散发着秋天凉意和寂寞气息的冰簟银床。
—这后一种意境,似乎比在冰簟银床上辗转反侧更隽永有情韵。
读者仿佛可以听到女主人公轻轻的叹息。
第二句不再续写女主人公的心情,而是宕开写景。
展现在面前的是一幅清寥淡远的碧空夜月图:秋天的深夜,长空澄碧,月光似水,只偶尔有几缕飘浮的云絮在空中轻轻掠过,更显出夜空的澄洁与空阔。
这是一个空镜头,境界清丽而略带寂寥。
它既是女主人公活动的环境和背景,又是她眼中所见的景物。
不仅衬托出了人物皎洁轻柔的形象,而且暗透出人物清冷寂寞的意绪。
孤居独处的人面对这清寥的景象,心中萦回着的也许正是“碧海青天夜夜心”一类的感触吧。
“雁声远过潇湘去”,这一句转而从听觉角度写景,和上句“碧天”紧相承接。
夜月朦胧,飞过碧天的大雁是不容易看到的,只是在听到雁声时才知道有雁飞过。
在寂静的深夜,雁叫更增加了清冷孤寂的情调。
温庭筠《瑶瑟怨》诗词赏析
温庭筠《瑶瑟怨》诗词赏析瑶瑟怨唐代:温庭筠冰簟银床梦不成,碧天如水夜云轻。
雁声远过潇湘去,十二楼中月自明。
译文秋夜床席冰冷梦也难以做成,天空碧蓝如水夜云像沙样轻。
雁声凄厉远远地飞过潇湘去,十二楼中的明月空自放光明。
解释瑶瑟:玉镶的华美的瑟。
冰簟:凉爽的竹席。
银床:指洒满月光的床。
远:一作“还”。
过:一作“向”。
潇湘:二水名,在今湖南境内。
此代指楚地。
十二楼:原指神仙的居所,此指女子的住宅。
赏析这首诗咏闺怨。
全诗没有透出一个“怨”字,只描绘清秋的深夜,仆人公凄凉独居、孤独难眠,以此来表现她深深的幽怨。
诗是写女子别离的悲怨,蘅塘退士批注:“通首布景,只梦不成三字露怨意。
”诗所写的是梦不成之后之所感、所见、所闻的情景。
全诗象是几种连接严密的写景镜头,表现了女仆人公的心理活动和思想感情。
冰簟、银床、碧空、明月、轻云,南雁、潇湘,以至于月光覆盖下的玉楼,组成了一组离人幽怨的秋夜图,渲染了一种和仆人公离怨心情统一和谐的情调和气氛。
诗中虽无“怨”字,然而怨意自生。
诗的题目和内容都很含蓄。
瑶瑟,是玉镶的华美的瑟。
瑟声悲怨,相传“泰帝使素女鼓五十弦瑟,悲,帝禁不止,故破其瑟为二十五弦”(《汉书·郊祀志》)。
在古代诗歌中,它常和别离之悲联结在一起。
题名“瑶瑟怨”,正示意诗所写的是女子别离的悲怨。
头一句正面写女仆人公。
冰簟银床,指冰凉的竹席和银饰的床。
“梦不成”三字很可玩味。
它不是一般地写由于伤离念远难以成眠,而是写她寻梦不成。
会合渺茫难期,只能将盼望寄予在本属虚幻的梦寐上;而现在,难以成眠,竟连梦中相见的微末愿望也落空了。
这就更深一层地表现出别离之长远,思念之深挚,会合之难期和绝望之剧烈。
一觉醒来,才觉察连虚幻的梦境也未曾有过,伴着自己的,只有散发着秋天凉意和孤独气息的冰簟银床。
—这后一种意境,好像比在冰簟银床上辗转反侧更隽永有情韵。
读者仿佛可以听到女仆人公轻轻的叹息。
其次句不再续写女仆人公的心情,而是宕开写景。
瑶瑟怨-古诗-赏析
瑶瑟怨-古诗-赏析诗是写女子别离的悲怨,蘅塘退士批注:“通首布景,只梦不成三字露怨意。
”诗所写的是梦不成之后之所感、所见、所闻的情景。
全诗象是几种衔接紧密的写景镜头,表现了女主人公的心理活动和思想感情。
冰簟、银床、碧空、明月、轻云,南雁、潇湘,以至于月光笼罩下的玉楼,组成了一组离人幽怨的秋夜图,渲染了一种和主人公离怨情绪统一和谐的情调和氛围。
诗中虽无“怨”字,然而怨意自生。
【鉴赏】这首诗咏闺怨。
全诗没有透出一个“怨”字,只描绘清秋的深夜,主人公凄凉独居、寂寞难眠,以此来表现她深深的幽怨。
诗的题目和内容都很含蓄。
瑶瑟,是玉镶的华美的瑟。
瑟声悲怨,相传“泰帝使素女鼓五十弦瑟,悲,帝禁不止,故破其瑟为二十五弦”(《汉书·郊祀志》)。
在古代诗歌中,它常和别离之悲联结在一起。
题名“瑶瑟怨”,正暗示诗所写的是女子别离的悲怨。
头一句正面写女主人公。
冰簟银床,指冰凉的竹席和银饰的床。
“梦不成”三字很可玩味。
它不是一般地写因为伤离念远难以成眠,而是写她寻梦不成。
会合渺茫难期,只能将希望寄托在本属虚幻的梦寐上;而现在,难以成眠,竟连梦中相见的微末愿望也落空了。
这就更深一层地表现出别离之久远,思念之深挚,会合之难期和失望之强烈。
一觉醒来,才发觉连虚幻的梦境也未曾有过,伴着自己的,只有散发着秋天凉意和寂寞气息的冰簟银床。
—这后一种意境,似乎比在冰簟银床上辗转反侧更隽永有情韵。
读者仿佛可以听到女主人公轻轻的叹息。
第二句不再续写女主人公的心情,而是宕开写景。
展现在面前的是一幅清寥淡远的碧空夜月图:秋天的深夜,长空澄碧,月光似水,只偶尔有几缕飘浮的云絮在空中轻轻掠过,更显出夜空的澄洁与空阔。
这是一个空镜头,境界清丽而略带寂寥。
它既是女主人公活动的环境和背景,又是她眼中所见的景物。
不仅衬托出了人物皎洁轻柔的形象,而且暗透出人物清冷寂寞的意绪。
孤居独处的人面对这清寥的景象,心中萦回着的也许正是“碧海青天夜夜心”一类的感触吧。
瑶瑟怨原文翻译及赏析(最新)
瑶瑟怨原文翻译及赏析冰簟银床梦不成,碧天如水夜云轻。
雁声远过潇湘去,十二楼中月自明。
译文及注释「翻译」秋夜床席冰冷梦也难以做成,天空碧蓝如水夜云像沙样轻。
雁声凄厉远远地飞过潇湘去,十二楼中的明月空自放光明。
「注释」⑴瑶瑟:玉镶的华美的瑟。
⑵冰簟:清凉的竹席。
银床:指洒满月光的床。
⑶远:一作“还”。
过:一作“向”。
潇湘:二水名,在今湖南境内。
此代指楚地。
⑷十二楼:原指神仙的居所,此指女子的住所。
「赏析」这首诗咏闺怨。
全诗没有透出一个“怨”字,只描绘清秋的深夜,主人公凄凉独居、寂寞难眠,以此来表现她深深的幽怨。
诗是写女子别离的悲怨,蘅塘退士批注:“通首布景,只梦不成三字露怨意。
”诗所写的是梦不成之后之所感、所见、所闻的情景。
全诗象是几种衔接紧密的写景镜头,表现了女主人公的心理活动和思想感情。
冰簟、银床、碧空、明月、轻云,南雁、潇湘,以至于月光笼罩下的玉楼,组成了一组离人幽怨的秋夜图,渲染了一种和主人公离怨情绪统一和谐的情调和氛围。
诗中虽无“怨”字,然而怨意自生。
诗的题目和内容都很含蓄。
瑶瑟,是玉镶的华美的瑟。
瑟声悲怨,相传“泰帝使素女鼓五十弦瑟,悲,帝禁不止,故破其瑟为二十五弦”(《汉书·郊祀志》)。
在古代诗歌中,它常和别离之悲联结在一起。
题名“瑶瑟怨”,正暗示诗所写的是女子别离的悲怨。
头一句正面写女主人公。
冰簟银床,指冰凉的竹席和银饰的床。
“梦不成”三字很可玩味。
它不是一般地写因为伤离念远难以成眠,而是写她寻梦不成。
会合渺茫难期,只能将希望寄托在本属虚幻的梦寐上;而现在,难以成眠,竟连梦中相见的微末愿望也落空了。
这就更深一层地表现出别离之久远,思念之深挚,会合之难期和失望之强烈。
一觉醒来,才发觉连虚幻的梦境也未曾有过,伴着自己的,只有散发着秋天凉意和寂寞气息的冰簟银床。
—这后一种意境,似乎比在冰簟银床上辗转反侧更隽永有情韵。
读者仿佛可以听到女主人公轻轻的叹息。
第二句不再续写女主人公的心情,而是宕开写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温庭筠的瑶瑟怨全诗翻译赏析 瑶瑟怨 温庭筠 冰簟银床梦不成,碧天如水夜云轻。
雁声远过潇湘去,十二楼中月自明。
【词语 解释】 冰簟:凉席之美称。
潇湘:二个水名,在今湖南省。
⑴瑶瑟:玉镶的华美的瑟。
⑵冰簟:清凉的竹席。
银床:指洒满月光的床。
⑶远:一作“还”。
过:一作“向”。
潇湘:二水名,在今湖南境内。
此代 指楚地。
⑷十二楼:原指神仙的居所,此指女子的住所。
冰簟银床梦不成,碧天如水夜云轻。
这两句是说,秋夜,天空澄碧,云轻月明,一派静谧。
女主人公面对这样的 良辰美景,却感到孤寂清冷,寻梦不成,难以成眠。
“梦不成”三字很可玩味, 这不是一般的因伤离念远难以成眠, 而是连梦中相见的微末愿望也落空了。
这就 更深一层地表现出别离之久远、思念之深挚、会合之难期和失望之强烈。
后句写 景寓情,以主人公眼中所见之景物,暗透出人物清冷寂寞的意绪。
【诗文解释】 睡在铺着凉席的银床上难以入眠,天空碧蓝如水,云像沙一样轻。
大雁的啼 叫声远过了湘潇,十二楼中的明月自然光明。
译文二 秋夜床席冰冷梦也难以做成,天空碧蓝如水夜云像沙样轻。
雁声凄厉远远地飞过潇湘去,十二楼中的明月空自放光明。
【赏析】 《瑶瑟怨》是唐代诗人温庭筠创作的一首七绝,是唐诗
中脍炙人口的名篇之一。
此诗描绘的是抒情主人公寂寞难眠而鼓瑟听瑟的各 种感受,以表达别离之怨。
全诗像是几种衔接紧密的写景镜头,表现了女主人公 的心理活动和思想感情。
冰簟、银床、碧空、明月、轻云、雁声、潇湘和月光笼 罩下的玉楼, 组成了一组离人幽怨的秋夜图, 渲染了一种和主人公离怨情绪统一 和谐的情调和氛围。
虽没有正面描写女主人公清夜独自弹瑟传达怨情, 而幽怨之 情表现得很充分。
作品含蓄温婉,诗意浓郁,耐人寻味。
瑶瑟,是玉镶的华美的瑟。
瑟声悲怨,在古代诗歌 中,它常和别离之悲联结在一起。
题名《瑶瑟怨》,正暗示诗所写的是女子 别离的悲怨。
全诗没有正面描写女主人公清夜独自弹瑟传达怨情, 而只是绘出孤 寂凄凉的背景,幽怨之情已表现得很充分了。
这首诗含蓄温婉,诗意浓郁,耐人 寻味。
这首诗咏闺怨。
全诗没有透出一个“怨”字,只描绘清秋的深夜,主人公凄 凉独居、寂寞难眠,以此来表现她深深的幽怨。
诗的题目和内容都很含蓄。
瑶瑟,是玉镶的华美的瑟。
瑟声悲怨,相传“泰 帝使素女鼓五十弦瑟, 悲, 帝禁不止, 故破其瑟为二十五弦” ( 《汉书·郊祀志》 ) 。
在古代诗歌中,它常和别离之悲联结在一起。
题名“瑶瑟怨”,正暗示诗所写的 是女子别离的悲怨。
头一句正面写女主人公。
冰簟银床,指冰凉的竹席和银饰的床。
“梦不成” 三字很可玩味。
它不是一般地写因为伤离念远难以成眠,而是写她寻梦不成。
会 合渺茫难期,只能将希望寄托在本属虚幻的梦寐上;而现在,难以成眠,竟连梦 中相见的微末愿望也落空了。
这就更深一层地表现出别离之久远,思念之深挚, 会合之难期和失望之强烈。
一觉醒来,才发觉连虚幻的梦境也未曾有过,伴着自 己的,只有散发着秋天凉意和寂寞气息的冰簟银床。
—这后一种意境,似乎比在 冰簟银床上辗转反侧更隽永有情韵。
读者仿佛可以听到女主人公轻轻的叹息。
第二句不再续写女主人公的心情, 而是宕开写景。
展现在面前的是一幅清寥 淡远的碧空夜月图:秋天的深夜,长空澄碧,月光似水,只偶尔有几缕飘浮的云 絮在空中轻轻掠过,更显出夜空的澄洁与空阔。
这是一个空镜头,境界清丽而略 带寂寥。
它既是女主人公活动的环境和背景,又是她眼中所见的景物。
不仅衬托 出了人物皎洁轻柔的形象, 而且暗透出人物清冷寂寞的意绪。
孤居独处的人面对 这清寥的景象,心中萦回着的也许正是“碧海青天夜夜心”一类的感触吧。
“雁声远过潇湘去”, 这一句转而从听觉角度写景, 和上句“碧天”紧相承 接。
夜月朦胧,飞过碧天的大雁是不容易看到的,只是在听到雁声时才知道有雁 飞过。
在寂静的深夜,雁叫更增加了清冷孤寂的情调。
“雁声远过”,写出了雁 声自远而近,又由近而远,渐渐消失在长空之中的过程,也从侧面暗示出女主人 公凝神屏息、 倾听雁声南去而若有所思的情状。
古有湘灵鼓瑟和雁飞不过衡阳的 传说,所以这里有雁去潇湘的联想,但同时恐怕和女主人公心之所系有关。
雁足 传书。
听到雁声南去,女主人公的思绪也被牵引到南方。
大约正暗示女子所思念
的人在遥远的潇湘那边。
“十二楼中月自明”。
前面三句,分别从女主人公所感、所见、所闻的角度 写,末句却似撇开女主人公,只画出沉浸在明月中的“十二楼”。
《史记·孝武 本纪》 集解引应劭曰: “昆仑玄圃五城十二楼, 此仙人之所常居也。
”诗中用“十 二楼”,或许借以暗示女主人公是女冠者流,或许借以形容楼阁的清华,点明女 主人公的贵家女子身份。
“月自明”的“自”字用得很有情味。
孤居独处的离人 面对明月,会勾起别离的情思,团圆的期望,但月本无情,仍自照临高楼。
“玉 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诗人虽只写了沉浸在月光中的高楼,但女主 人公的孤寂、怨思,却仿佛融化在这似水的月光中了。
这样以景结情,更增添了 悠然不尽的余韵。
这首写女子别离之怨的诗颇为特别。
全篇除“梦不成”三字点出人物以外, 全是景物描写。
整首诗就象是几个组接得很巧妙的写景镜头。
诗人要着重表现的, 并不是女主人公的具体心理活动、思想感情,而是通过景物的描写、组合,渲染 一种和主人公相思别离之怨和谐统一的氛围、情调。
冰簟、银床、秋夜、碧空、 明月、轻云、南雁、潇湘,以至笼罩在月光下的玉楼,这一切,组成了一幅清丽 而含有寂寥哀伤情调的画图。
整个画面的色调和谐地统一在轻柔朦胧的月色之中。
读了这样的诗, 对诗中人物的思想感情也许只有一个朦胧的印象, 但那具有浓郁 诗意的情调、气氛却将长时间留在记忆中。
回到诗题。
“瑶瑟怨”不仅仅暗示女子的别离之怨,同时暗示诗的内容与 “瑟”有关。
“中夜不能寐,起坐弹鸣琴”(阮籍《咏怀》),写女主人公夜间 弹琴(瑟)抒怨也是可能的。
如果说温诗首句是写“中夜不能寐”,那么后三句 可能就是暗写“起坐弹鸣琴(瑟)”了。
不过,写得极含蓄,几乎不露痕迹。
它 把弹奏时的环境气氛, 音乐的意境与感染力, 曲终时的情景都融化在鲜明的画面 中。
弹瑟时正好有雁飞向南方,就像是因瑟声的动人引来,又因不胜清怨而飞去 一样。
曲终之后,万籁俱寂,惟见月照高楼,流光徘徊。
弹奏者则如梦初醒,怅 然若失。
这样理解,诗的抒情气氛似乎更浓一些,题面与内容也更相称一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