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地理学,第6章 土壤分类

合集下载

第六章 常见土壤类型简介

第六章 常见土壤类型简介

4.3剖面形态
O Ah Bts C
在自然植被下有残落物层 腐殖质层,壤质,疏松,屑粒 或团粒结构,多根系。 淀积层,亮棕色,块状或棱块 状,有棕色胶膜或铁锰结核。
母质层,基岩发育的带有基岩颜色,下蜀 母质发育的为大块状,有胶膜和网纹。
黄 棕 壤 剖 面
4.4基本性质 (1)颗粒组成:粘化层粘化率大于1.2。 (2)粘土矿物:水云母、蛭石、高岭石, 因母质不同,其组成状况不同。粘粒硅 铝率一般为2.4~3.0。30~75%,以交换性钙镁为主,铁 的游离度大于40%。 (4)微形态特征:B层具有光性定向粘 粒胶膜,并具有一定的铁质淀积胶膜。
4.5与相关土类区别 (1)与棕壤的区别:棕壤表层腐殖 质积累比黄棕壤强,粘化比黄棕壤 弱,铁的风化移动性差,粘粒硅铝 率高。 (2)与黄褐土的区别:黄褐土淋溶 作用弱,pH6.8~7.5,PBS>755, 有少量碳酸钙,粘粒硅铝率>3.0。 (3)与褐土的区别:褐土全剖面 PBS>80% , 常 有 碳 酸 钙 新 生 体 , pH一般为7.0~8.5。
棕 壤 剖 面
5.4 基本理化性质
(1)土壤机械组成:片岩、花岗岩残积 物发育的质地粗,表层砂壤或壤质砂 土,中部为壤土;洪积物或黄土状母 质发育的表层为壤土,中部为粘壤土 或更粘,总之,淀积层比表层粘重。 (2)粘土矿物:粘土矿物处于硅铝化脱 钾阶段,粘土矿物以水云母、蛭石为 主,半生绿泥石、蒙脱石和高岭石。 北部水云母多些,南部棕壤高岭石多 些。
3.3剖面形态
O Ah Bs
枯枝落叶层 腐殖质层,暗灰棕至暗橄榄 色,屑粒或团快状结构 淀积层,鲜黄色或蜡黄色, 较粘重,块状结构,结构面 上有带光泽的胶膜 母质层,多保留母岩色泽
C

《土壤地理学》复习重点

《土壤地理学》复习重点

《⼟壤地理学》复习重点⼟壤学复习资料第⼀章绪论⼀、名称解释▲▲▲1.⼟壤(soil):指地球陆地表⾯具有肥⼒能够⽣长植物的疏松层,是成⼟母质在⼀定的⽔热条件和⽣物作⽤下,经⼀系列的⽣化物理过程形成的独⽴历史⾃然体。

(包括海、湖浅⽔区)特征:具有肥⼒、有⽣物活性、多孔隙结构。

功能:有肥⼒及⽣产性能;可更新性和再⽣性;缓冲和净化功能。

2.⼟壤剖⾯(soil profile):从地⾯垂直向下⾄母质的⼟壤纵断⾯称为⼟壤剖⾯。

3.⼟体构型(profile construction):在⼟壤剖⾯之中⼟层的数⽬、排列组合形式和厚度。

(也称为⼟壤剖⾯构造)4.单个⼟体(pedon):⼟壤剖⾯的⽴体化构成了单个⼟体。

5.聚合⼟体(poly pedon):指在空间上相邻、物质组成和性状上相近的多个单个⼟体便组成聚合⼟体。

(相当于⼟壤分类中最基本的分类单元-⼟系)6.⼟壤圈(pedosphere):指覆盖于地球陆地表⾯和浅⽔域底部的⼟壤所构成的⼀种联系体或覆盖层。

7.⼟壤肥⼒(soil fertility):指⼟壤为植物⽣长发育供应、协调营养因素和环境条件的能⼒。

8.⼟壤⾃净能⼒(soil purification):指⼟壤对进⼊⼟壤中的污染物通过复杂多样的物理过程、化学及⽣物化学过程,使其浓度降低、毒性减轻或者消失的性能。

9.⼟壤地理学:指以⼟壤及其与地理环境系统的关系作为研究对象,它是研究⼟壤的发⽣发育、⼟壤分类及时空分异规律。

⼆、⼟壤地理学的研究内容▲▲⑴关于⼟壤发⽣发育、诊断特性与系统分类的研究。

⑵关于⼟被结构和⼟壤-地形数字化数据库的研究。

⑶关于⼟壤调查、制图和⼟壤资源评价的研究。

⑷关于地理环境、⼈类活动与⼟壤圈相互作⽤的研究。

⑸关于⼟壤资源保护及被污染⼟壤修复技术的研究。

三、⼟壤地理学研究⽅法(了解)⑴⼟壤野外调查与定位观测研究法⑵实验室化验分析与实验模拟研究法⑶遥感技术在⼟壤调查中的运⽤⑷数理统计与SGIS在⼟壤研究中运⽤⑸⼟壤历史发⽣研究法四、⼟壤地理学的发展简史▲▲a)起源:⼟壤地理学是⼟壤科学中发展历史最悠久的⼀个重要基础性分⽀学科,它最早可追溯到⼈类农耕的起始阶段。

高一地理土壤知识点

高一地理土壤知识点

高一地理土壤知识点地理学中,土壤是地球表面的一层松散的、由矿物质与有机质组成的物质,是植物生长的基础。

土壤是自然界中最重要的自然资源之一,对于农业、生态环境和人类生活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介绍高一地理课程中的一些土壤知识点,以帮助学生对土壤的形成、特性和利用有更深入的了解。

1. 土壤的形成:土壤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演化过程。

它由岩石风化、物质迁移、剖面发育等多个阶段组成。

首先,岩石风化会使岩石破碎,并与降水中的二氧化碳和有机酸反应,形成初级矿物。

接着,通过物质迁移,水分和微生物将初级矿物搬运到比较深的土层,并形成次生矿物。

最后,在剖面发育阶段,土壤形成剖面,形成不同的土壤层。

2. 土壤的组成:土壤由无机颗粒、有机质、水分和空气组成。

其中,无机颗粒包括砂粒、粉粒和黏粒,它们的不同比例决定了土壤的质地。

有机质主要由植物残体和微生物组成,具有保水、保肥和改良土壤结构的作用。

水分是土壤中一种重要的介质,对植物的生长和微生物的活动具有重要影响。

空气则提供给植物根系所需的氧气。

3. 土壤的性质:土壤具有多种性质,包括质地、肥力、水分保持能力、通透性等。

质地取决于土壤中不同颗粒的比例,直接影响土壤的透水性和透气性。

肥力是指土壤中含有的养分丰富程度,对于植物的生长至关重要。

水分保持能力是土壤保持水分的能力,与土壤的质地、有机质含量和根系结构有关。

通透性是指土壤对水和气的渗透性能,影响植物的根系生长和土壤的排水情况。

4. 土壤的分类:土壤可以根据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

一种常见的分类方法是根据土壤成因和发育过程,将土壤划分为侵蚀土壤、黄壤、水稻土等。

另一种分类方法是根据土壤的质地和肥力,将土壤划分为砂质土壤、壤土、泥土等。

不同类型的土壤在植物适应和农业利用方面具有差异。

5. 土壤的利用:土壤在农业、建筑、环境保护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在农业方面,合理利用土壤资源可以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实现可持续农业发展。

在建筑方面,土壤可以用于建筑物的垫层、填充物和地基,承受和传递建筑荷载。

自然地理学 第六章 土壤

自然地理学 第六章 土壤
• 侵入体是指土壤中不是由成土过程所产生,而是由于 外界进入的特殊物质。土体侵入体的分类比较简单, 可分为四大类
四、土壤物质
• 土壤是由固相(矿物质、有机质)、液相(土壤 水分)、气相(土壤空气)等三相物质组成的, 它们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转化、相互作用的有 机整体
(一)土壤矿物质
1. 原生矿物:土壤原生矿物是指各种岩石受到不同程 度的物理风化,而未经化学风化的碎屑物,其原来的 化学组成和结晶构造均未改变。 2. 次生矿物: 次生矿物是由原生矿物经风化后重新形 成的新矿物,其化学组成和构造都经过改变,而不同 于原来的原生矿物。
• 土壤有机质在土壤肥力中的作用
1. 土壤有机质是植物养料的源泉 2. 土壤有机质具有离子代换作用、络合作用和缓冲 作用 3. 土壤有机质能改善土壤物理性质 4. 土壤有机质是植物生长激素
(三)土壤水分
• 土壤水分(Soil moisture)是土壤的重要组成成分之 一。它不仅是植被生活不可缺少的生存因子,而且它 和可溶性盐构成土壤溶液,成为向植物供给养分的介 质。 1. 土壤水分的来源及其耗损 土壤水分主要来自大气 降水、灌溉水、地下水。此外,水汽的凝结也会增加 土壤水分的含量,但这种水分含量很少,不占重要地 位。土壤水分的消耗主要有土壤蒸发、植物吸收和蒸 腾,水分渗漏和径流损失等,其中地面蒸发和水分渗 漏最为重要。
式中П代表土壤;К代表气候;О代表生物;Г代表岩石;Р代表地形;Т 代表时间。
• 本世纪40年代美国土壤学者詹尼(H.Jenny)提出与道 库恰耶夫相似的函数关系式: s =f (cl,o,r,p,t…)
式中s代表土壤;cl代表气候;o代表生物;r代表地形;P代表母质;t 代表时间;点号代表尚未确定的其他因素。
(2)有机胶体:包括腐殖质、有机酸、蛋白质及其衍生物 等大分子有机化合物。

我国土壤类型分类体系

我国土壤类型分类体系

我国土壤类型分类体系
红壤是我国南方地区常见的土壤类型,其呈红色或棕红色,富
含铁、铝等氧化物,适宜于茶叶、甘蔗、柑橘等作物的生长。

黄壤
则主要分布在黄土高原地区,土壤呈黄色或黄棕色,贫瘠但肥沃,
适宜于小麦、玉米等作物的种植。

棕壤分布在黄淮海平原和长江中
下游地区,土壤呈深褐色,富含有机质和养分,适宜于水稻、小麦
等作物的种植。

黄棕土分布在我国南方地区,土壤呈黄色或黄棕色,适宜于水稻、棉花等作物的种植。

黑土主要分布在东北地区,土壤呈黑色,
肥沃适宜于大豆、玉米等作物的种植。

白土则分布在西南地区,土
壤呈白色或灰白色,贫瘠但适宜于茶叶、橡胶等作物的生长。

盐渍
土主要分布在西北地区,土壤富含盐分,适宜于盐碱地的改良和利用。

沙土、砂壤和泥土则分别以其砂粒、砂粒和泥粒的含量为特征,分布在不同的地区并适宜于不同的作物种植。

我国土壤类型分类体系的建立,有助于科学地认识和利用土壤
资源,为农业生产、生态环境保护等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指导和技术
支持。

在未来,我们需要进一步完善土壤类型分类体系,加强土壤
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利用,促进农业的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的改善。

土壤地理学期末复习题目(DOC)

土壤地理学期末复习题目(DOC)

土壤地理期末复习思考题第1章 绪论★1、怎样理解土壤在地理环境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土壤和人的关系?答:①地位及作用:土壤是地球表层系统的组成部分,是指地球表面能生长绿色植物的疏松层,处于人类智慧圈、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和岩石圈的界面和相互作用交叉带,是联系有机界和无机界的中心环境节,也是结合地理环境各组成要素的纽带。

(见作业本)②土壤与人的关系:为绿色植物光合作用提供协调水分、养分、温度、空气等营养条件,向人类和陆生动物提供食物、纤维物质,故土壤是人类发展的重要自然资源;通过土壤形成发育过程分解和净化人类生存环境中的污染物和废弃物,因而土壤即是陆地生态系统食物链的首端,又是维持生存环境质量的净化器。

★2、人类应该以什么样的态度来看待和利用土壤?(见作业本)3、试从地理环境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角度证明地理圈中包含着土壤圈。

答:①土壤圈是地球表层系统的组成部分,它处于地球表层不同圈层界面及其相互作用的交叉带,是联系有机界与无机界的中心环节,也是结合地理环境各组成要素的纽带,既是它们长期共同作用的产物,又是对地球圈层的支撑。

②土壤圈与其他圈层之间进行物质和能量的交换,成为与人类关系最为密切的一种环境要素,它不仅受到大气圈、岩石圈、生物圈和水圈的制约,而且它反过来又对这些圈层产生影响。

土壤圈支持生物过程,提供生物所需的养分和水分;影响大气圈的化学组成,吸收氧气,释放2CO 、4CH 、S H 2、O N 2等;影响降水在陆地和水体的重新分配,关系水循环和水平衡;也是地球的保护层,减少岩石圈遭受各种外营力的破坏,关系地质循环。

③综上所述,土壤圈与地球的其他圈层相互作用,土壤与各地理环境要素相互联系,所以说地理圈中包含着土壤圈。

4、请亲自观察校园绿地或者附近农田林地,选择一个具体的单个土体,运用所学的知识阐述土壤是一个开放系统,并说明该土壤开放系统中的主导物质能量迁移转化过程。

答:土壤处于地球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和岩石圈之间的界面上,是地球各圈层中最活跃、最富生命力的圈层之一。

高一上学期地理土壤知识点

高一上学期地理土壤知识点

高一上学期地理土壤知识点土壤是地球表层的一种重要自然资源,是植物的重要生长基质,也是生物圈中最活跃的部分之一。

它是由岩石经长时间风化和生物作用形成的一种复杂的物质体系,由无机物、有机物、水分、空气和微生物等组成。

土壤的形成、性质和分类对于地理学的学习非常重要,下面我们来详细了解一下高一地理上学期的土壤知识点。

一、土壤的形成1. 岩石风化和物理变异:地球上的岩石经过日晒、雨淋、冻融等自然力作用,破碎并形成碎屑岩,然后逐渐分解成粉砂、粘土和砾石等颗粒。

2. 土壤的化学变化:岩石中含有各种矿物质成分,经由水、空气等的化学作用,矿物质发生分解和转化,形成新的化合物。

3. 有机质的堆积和分解:植物残体、动物尸体等有机物质经分解、腐殖、矿化等过程形成胶体稳定的有机物质,成为土壤有机质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土壤的性质1. 颜色:土壤的颜色与土壤中的有机质、矿物质成分、水分和微生物等有关。

通常有红色、黄色、褐色、黑色等不同颜色的土壤,不同颜色的土壤具有不同的性质和肥力。

2. 质地:土壤的质地主要由颗粒大小决定,包括沙质土壤、粉砂质土壤、粘土质土壤等。

不同质地的土壤具有不同的通气性、水分保持能力和肥力。

3. 含水量:土壤中的土壤含水量影响着植物的生长。

土壤水分过多或过少,都会对植物的生长产生不利影响。

4. 土壤通气性:土壤通气性的好坏对根系呼吸有重要影响,也影响着土壤中微生物的活动和养分的释放。

5. 肥力:土壤的肥力与土壤中有机质、矿质和微生物等相关。

良好肥力的土壤可以提供植物生长所需的养分。

三、土壤的分类1. 按照起源分类:土壤可以分为母质土壤、演化土壤和沉积土壤。

母质土壤是直接由岩石经物理、化学和生物作用形成的,演化土壤是在母质土壤基础上形成的经过长期演化和发育的土壤,沉积土壤是河流、湖泊、海洋等沉积物堆积形成的土壤。

2. 按照土壤的物理特征分类:土壤可以分为沙质土壤、粉砂土壤、粘土土壤和壤土。

沙质土壤中颗粒较大,通气性好,但保水能力差;粉砂土壤与沙质土壤相比有更多的细颗粒,保水能力较沙质土壤更强;粘土土壤颗粒更细,保水能力较强,但通气性较差;壤土是由沙、粉砂和粘土按一定比例混合而成的土壤。

土壤的分类

土壤的分类
在土壤分类中,必须将耕种土壤和自然土壤作为统一的整体进行土壤类 型的划分,具体分析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对土壤的影响,力求揭示自然土 壤与耕种土壤在发生上的联系及其演变规律。
2)分类系统(1998) 现行“中国土壤分类系统”从上之下共设土纲、亚纲、土类、亚类、土
层、土种和亚种等七级分类单元。其中, 土纲、亚纲、土类、亚类属高级分类单元, 土属为中级分类单元, 土种、亚种为低级(基层)分类单元(表)。
第5章
第六章 土壤的分类
—泰山学院旅游与资源环境学院
第6章
第6章【土知壤识结分构类】
第一节 土壤分类概述
第 六 章
第二节 中国土壤分类




第一节国际土壤分类发展
第6章
【目的要求】
1. 了解土壤分类的一般原理、依据和方法。 2、掌握中国土壤地理发生分类系统的原则和依据以及分类方法;中
国土壤的系统分类方法。
第6章
第6章
第6章
第6章
第6章
第6章
3)土壤命名 连续命名法和分段命名法相结合 湿润淋溶土亚纲(亚纲-亚纲) 壤质厚层淋溶黑钙土(土类和亚类)
4)土壤发生分类的不足(掌握) ① 建立在成土条件、成土过程和土壤属性相统一的理论推理基础上,
主观性强,容易造成土壤分类错误。如白浆化过程和灰化过程混 淆,误将白浆土划分为灰化土。 ② 过分强调生物、气候等地带性因素,忽视时间、地表侵蚀等作用, 易将“顶级土壤”和“雏形土”混淆。 ③ 强调中心概念,但土类界限较模糊。 ④ 发生分类缺乏定量指标,难以建立数据库。 ⑤ 土壤命名不统一,在国际对比和应用造成难度。
第6章
二、中国土壤发生分类
1、早期的马伯特土壤分类
20世纪20、30年代开始,美国土壤学家梭颇帮助下,引进马伯特土壤 分类。

土壤地理学知识点总结

土壤地理学知识点总结

绪论土壤发生学研究土壤形成因素-土壤发生过程-土壤类型及其性质三者之间的关系的学说。

土壤分类学土壤地理学土壤地理学是以土壤及其与地理环境系统的关系为研究对象,它是研究土壤的发生发育、土壤分类及时空分异规律,进而为调控、改造和利用土壤资源提供科学依据的学科第一章土壤形成因素分析1、成土因素学说的发展:道库恰耶夫、土壤发生学派土壤是历史自然体…西比尔采夫三个土纲1)显域土纲(Zonal soil)地带性土壤2)隐域土纲(Introzonal soil)隐地带性土壤3)泛域土纲(Azonal soil)泛地带性土壤2、气候因素是怎样影响土壤的形成发育的1、气候影响有机质积累和分解过度湿润和长期冰冻有利于有机质的积累干旱和高温有利于有机质的矿化)2、气候影响岩石矿物风化强度温度增加10℃,化学反应速度平均增长2—3倍热带风化强度比寒带高10倍,比温带约高3倍—热带地区岩石风化和土壤形成速度,风化壳和土壤厚度>温带和寒带地区3、气候影响粘土矿物的形成不同气候带的土壤中,具有不同次生粘土矿物:干冷地区的土壤—水云母温暖湿润或半湿润气候条件下—蒙脱石和蛭石`湿热地区—高岭石类高度湿热地区—铁、铝氧化物岩石的原始矿物的风化演化系列,即从脱钾、脱盐基和脱硅三个阶段性系列,形成伊利石(脱K)、蒙脱石(缓慢脱盐)、高岭石(迅速脱盐)和三水铝石(脱硅)等,这些阶段性与其风化的环境条件——即气候条件有关。

4、物质迁移随水分和热量的增加而增加从风化和成土过程产物的迁移规律看:在湿润地区(如灰化土地区),土壤中游离的盐基遭到强烈的淋洗;在半干旱气候条件下(如黑钙土地区),土壤中易溶性盐分受到淋洗,而碳酸盐则在土体中相对聚积;在干旱地区(如棕钙土地区),易溶盐分仅在土壤上层遭到淋洗。

[5、气候影响土壤分布规律温度:寒温带——灰化土温带——暗棕壤暖温带——棕壤亚热带和热带——红壤、砖红壤等干湿程度:温带湿润气候区——淋溶土>温带半湿润半干旱区——弱淋溶土,钙积土温带干旱区——荒漠土3、岩石的原始矿物的风化演化系列:脱K、脱盐基等各形成什么矿物岩石的原始矿物的风化演化系列,即从脱钾、脱盐基和脱硅三个阶段性系列,形成伊利石(脱K)、蒙脱石(缓慢脱盐)、高岭石(迅速脱盐)和三水铝石(脱硅)等,这些阶段性与其风化的环境条件——即气候条件有关。

第六章土壤圈

第六章土壤圈
✓ 1967年,国际土壤学会把土壤剖面划分为:
✓ 有机层(O) ✓ 腐殖质层(A) ✓ 淋溶层(E) ✓ 淀积层(B) ✓ 母质层(C) ✓ 母岩层(R)
第六章土壤圈
耕作土壤剖面
耕作土壤剖面主要层次:
耕作层(表土层)
灌淤表层 堆垫表层 肥熟表层
犁底层(亚表土层) 心土层(生土层) 底土层(死土层)
土壤剖面构造 土壤颜色 质地结构 结持性 孔隙度
研究意义:土壤形态成土过程的反映和外部表 现,也是区别各土壤类型的重要依据。土壤形 态学对于研究土壤的形成和发展,对土壤分类, 土壤特性,土壤资源评价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第六章土壤圈
1、土壤剖面与土壤发生层次
➢ 土壤剖面的定义:是指从地表垂直向下 的土壤纵剖面,也可将土壤剖面理解为 完整的垂直土层序列。
土类
是亚纲的细分,根据反映主要成土过程 的强度或次要控制因素的表现性质划分。
第六章土壤圈
亚类
是土类的辅助级别,主要根据是否偏离 中心概念,是否具有附加过程的特性和 是否具有母质残留特性划分。
第六章土壤圈
中国的土壤系统分类
第六章土壤圈
主要土壤类型
盐成土
干旱土
均腐殖土

灰土
硅铝土

铁硅铝土
铁铝土Biblioteka 第六章土壤圈土纲为最高级土壤分类级别,根据主要土壤 形成过程产生的或主要影响成土过程的 性质划分。
第六章土壤圈
亚纲
是土纲的辅助级别,主要根据控制现代 成土过程的性质或主要限制因子反映的 性质划分。
现代成土过程:指土纲按诊断层或诊断 特性划分时,按控制它们的因素,如气 候、成土母质等划分。
第六章土壤圈
➢ 垂直土层序列:由性质和形态各异的土 层重叠在一起构成的。土层大致呈水平 状,是土壤成土过程中物质发生淋溶、 淀积、迁移和转化形成的。

地理学中的土壤类型

地理学中的土壤类型

地理学中的土壤类型土壤是地球表面的一层薄薄的外壳,它是地球上生物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土壤的类型多种多样,每一种土壤都有其独特的特征和功能。

在地理学中,研究土壤类型是非常重要的,它不仅能帮助我们了解地球的地貌和生态系统,还能为农业、环境保护等领域提供重要的参考。

一、黄壤黄壤是我国最常见的土壤类型之一,主要分布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和华北平原。

黄壤有着较高的肥力和良好的保水保肥能力,适合农作物的生长。

黄壤呈黄褐色,富含有机质和矿物质,适宜耕作。

黄壤的形成主要受到气候、地质和生物因素的影响。

在长期的气候作用下,黄壤形成了独特的土壤结构和组成,具有较高的透水性和通气性,有利于植物的根系生长。

黄壤的肥力主要来源于植物残体和动物粪便的分解,这些有机物质能够提供养分和微生物活动所需的能量。

二、红壤红壤主要分布在我国的南方和西南地区,如云南、广西、福建等省份。

红壤的颜色较为鲜艳,呈红色或红褐色。

红壤属于酸性土壤,富含铁和铝等氧化物,有较高的肥力。

红壤的形成与气候和地质条件密切相关。

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气温高、降水充沛,有利于岩石的风化和土壤的形成。

同时,红壤的形成还受到地质构造和地下水的影响。

红壤的肥力主要来自于有机质和矿物质的积累,这些物质能够提供植物所需的养分,并保持土壤的透水性和通气性。

三、盐碱土盐碱土是一种特殊的土壤类型,主要分布在我国的西北地区和东北地区。

盐碱土的特点是含盐量高,土壤中的盐分超过植物所能耐受的范围,导致植物生长受到限制。

盐碱土的形成与气候和地质条件密切相关。

在干旱和半干旱地区,降水量较少,蒸发量较大,导致土壤中的盐分积累。

同时,地下水的溶解和上升也会导致盐碱土的形成。

盐碱土的肥力较低,植物生长受到限制,但一些适应盐碱环境的植物仍能在盐碱土中生存。

四、黑土黑土是我国北方地区的一种特殊土壤类型,主要分布在东北地区和华北平原。

黑土颜色较深,呈黑色或深褐色。

黑土富含有机质和矿物质,具有较高的肥力和保水保肥能力。

自然地理学(伍光和版)第六章土壤圈

自然地理学(伍光和版)第六章土壤圈

三、土壤形态
• 土壤形态是指土壤与土壤剖面外部形 态特征。如土壤剖面构造、土壤颜色、 质地结构,孔隙度等。
(一)土壤剖面与土壤发生层次
(一)土壤剖面与土壤发生层次 • 土壤剖面是指从地表垂直向下的土壤纵剖面,也可
理解为完整的垂直土层序列。
• 土壤剖面类型:
1. 自然土壤 2. 耕作土壤
O层
❖ 自然土壤剖面发生层的
土壤圈对地理环境的作用
• 51量及土营特构••土土环变•养壤性,2性对壤3圈壤对态壤壤境化4件 成 气元中 , 功土圈开 农土污中 生 系物土圈效,下 土 体素有 土 能壤的发 林壤染的 物 统质壤与应生的 的过的害 壤 等圈各与 适圈物空 环 中的圈地。物土 通程与化物 有 。障管 宜与质间 境 的组与球转壤 量基人学质 机碍理 性自的分的功成全生化圈 及本类性的 质因,评然来布影能与球命,内其特生质化组素综价环源、响及性土作水不对性存,学成对合,境、迁及优质壤用循同温变条根行,农农营,分移调化,变,环土室化件据为性业业养包布、控模包化包,壤效预,主,质生中元括、转;式括,括碳类应测包要土,产的素重变化土。土包土、型的括微壤土的动的;金化及壤壤括壤氮历影土生水壤限态空土属、动在胶自物、史响壤物分生制变间地元迁态复体然质硫演 。资的性 态作化 调退移素变 合表与循、变源生质 系用, 控化在、化 农面人环磷;区理, 统。土 ,,土浓, 业的为的循现生植 的域壤 土土集土 生壤性条能环代态物 结壤质。
• 仅仅具有自然肥力的土壤,不存在人类过去劳 动的任何痕迹。而具有经济肥力的土壤,由于 其中包括人工肥力,则凝结有人类的劳动。由 于人工肥力是凭借人的生产活动形成的,人们 就可以利用一切自然条件和社会条件促使人工 肥力的形成,并加快潜在肥力转化,使土地尽 快投入生产

土壤地理学 第六章 土壤分类

土壤地理学 第六章 土壤分类
文献中常见的土壤类型的特征
土壤发生分类的不足表现在: ① 主观性与理论推理性强; ② 过分强调生物、气候等地带性因素; ③ 强调中心概念,但土类界限较模糊; ④ 发生分类缺乏定量指标。
中国土壤系统分类是以诊断层(diagnostic horizons)和诊断特性(diagnostic characteristics) 为基础的系统化、定量化土壤分类。中国土 壤系统分类为多级分类制,即土纲、亚纲、 土类、亚类、土族和土系6级,如表6-2所示。
中国近代土壤分类受美国早期土壤分类 影响较深,宋达泉(1950) 在《中国土壤分类 标准的商榷》中列举的中国土壤分类仍属美 国马伯特土壤分类。以土类为基本单元,以 土系为基层单元,分为显域、隐域和泛域土 3个土纲、7个亚纲、18个土类。
自20世纪中期至20世纪末期,苏联土壤 发生分类,特别地理发生学分类,对中国土 壤分类的影响较深,时间也较长。从1978年 始,中国开始第二次全国土壤普查,并随着 中国改革开放,国际交往的增加,美国土壤 分类系统和联合国世界土壤图图例单元逐渐 进入中国,对中国土壤发生分类系统产生了 一定程度的影响。
红壤: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生 物富集和脱硅富铁铝化作用下形成 的地带性铁铝土 。土壤红色或棕红
色,酸性,有机质含量较高,核块 状结构。
上图为红壤剖面
上图为红壤景观
土地利用:代表性天然植被是常绿阔叶林; 农业利用以稻麦棉为主,一年两熟或一年三 熟,并广泛栽培有毛竹、油茶、油桐、柑桔 等人工林,是重要的粮、棉、油、茶、柑枯 和蚕丝的生产基地。
知识结构
认识土壤分类原理依 据、方法与发展
6.1 土壤分类概述
掌握中国土壤分类体 系的特点
6.2 中国土壤分类
熟悉国际主要土壤分 类体系及其参比

土壤地理学 第6讲 棕色针叶林土、暗棕壤和白浆土

土壤地理学  第6讲 棕色针叶林土、暗棕壤和白浆土

目录与授课安排
序号
第1章 第2章 第3章 第4章 第5章 第6章 第7章 第8章 第9章 第10章 第11章 第12章 第13章 第14章 第15章 第16章 第17章 第18章 第19章
内容
绪论 土壤形成因素分析 土壤分类 中国土壤形成的地理基础 棕色针叶林土、暗棕壤和白浆土 棕壤与褐土 黄棕壤与黄褐土 红壤、黄壤、砖红壤及燥红土 黑土、黑钙土、栗钙土 棕钙土、灰钙土与荒漠土壤 潮土、草甸土、砂姜黑土、沼泽土与泥炭土 盐碱土 初育土壤 山地土壤 水稻土、灌淤土与菜园土 土地评价 区域土地资源及其合理开发利用 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策略与措施 土壤资源保持技术措施 世界土壤地理简介
暗棕壤呈酸性、微酸性,pH 5.0~6.5,表层盐基饱和度为 60~80%,表层以下有明显的交换酸(交换性铝为主)。土 体层间化学组成比较一致,粘粒的硅铝率和硅铝铁率分别为 2.8~3.3和2.0~2.5。粘土矿物以水云母为主。
第二节 暗棕壤
四、亚类划分
暗棕壤
暗棕壤 灰化暗棕壤 白浆化暗棕壤 潜育化暗棕壤 草甸类暗棕壤 ………………
间短促,以及冻层的顶托和生物积累作用,其淋溶 程度较弱。同时,在表土先于下层结冻时,部分已 下移的物质尤其是铁的化合物又随上升水流返回表 层,从而使土粒染成棕色。
第一节 棕色针叶林土
二、剖面特征及理化性状
剖面基本上呈棕色,层次分化不明显,为A0-A-AB-C构型。 A0层厚度较大(≤10cm) 。A层呈灰棕色,局部有白色菌丝体 。AB过渡层色泽变浅(可向白浆化或灰化方向发展)。B层呈 棕色,无腐殖质淀积,粘粒较多,石块底面有铁锰胶膜淀 积。全剖面呈酸性反应,pH5.0~5.5,盐基饱和度多为50 ~70%。腐殖质组成以富里酸为主。

土壤地理学 各种土壤类别

土壤地理学 各种土壤类别

1.如何判定淋溶土/富铝土/钙积土/湿成土(诊断层及诊断特性)2.黏化方式/富铝化方式/钙化方式/潜育化方式冻土是指地表至100 cm深度范围内有永冻土壤温度的状况。

冻土(一)诊断层和诊断特性●我国土壤系统分类,土壤温度状况和冻融特征。

●常年≤0℃●冻融交替在地表或土层形成的形态特征①地表具有石环、冻胀丘等冷冻扰动形态②A或B层部分亚层,鳞片状结构③冻融团聚体,粗细颗粒的层状分选④昼夜冻融,正负温交替日数占全年70%(二)形态特性土体浅薄,厚度不超过50 cm➢冰沼土土壤剖面O-Oi-Cg或Oi-Cg型➢冻漠土J-Ah-Bz-Ck(三)理化性质➢有机质含量不高,腐殖质在10~20 g/kg➢70%以上是富里酸➢阳离子交换量低➢黏粒含量少,淋失作用弱,营养元素匮乏分类冰沼土冻漠土灰化土是指具有灰化淀积层的土壤,灰土灰化作用:在冷湿气候条件下,有机酸大量积累。

有机酸随水流向下渗透。

结果在 E 层(淋溶层)的下部形成一个主要由石英矿物构成的、质地松脆、颜色灰白的酸性层,即灰化层。

其下则为红棕色的B 层(淀积层。

因腐殖质和氧化铁的淀积而成红棕色)。

灰化土(一)诊断层和诊断特性灰化淀积层是灰化土的诊断层,其中有腐殖质和铁铝的淀积,(二)形态特征●灰化土的剖面分异明显●剖面构型为,O-Ah-E-Bsh-C➢(三)理化性质➢表层有机质含量高,可达400 g/kg➢土壤酸性,低于5.5或5.0➢交换性酸量较高➢阳离子交换量低➢氧化物明显流失➢黏土矿物沿剖面有明显的变异➢贮水量有限,是天然的瘦土分类•我国发生学:一个土类•我国系统分类:灰化淀积层内部亚层10 cm 迁移淀积的有机碳含量状况,分为腐殖灰土和正常灰土。

•弱淋溶土是指石灰质土壤剖面中发生淋溶与累积,有黏粒形成与淀积的土壤。

•淋溶作用: 下渗水流通过溶解、水化、水解、碳酸化等作用,使土壤表层中部分成分进入水中并被带走的作用。

•黏化作用: 土壤中黏粒的形成或淋溶、淀积而导致黏粒增加的过程。

自然地理学 第六章 土壤圈

自然地理学 第六章 土壤圈
土壤肥力:指土壤为植物生长不断地供应和协调 养分、水分、空气和热量的能力。 土壤的有效肥力:耕种土壤中自然肥力与人为肥 力的综合效应。
中国汉字里的 “土”,实际上就反
映了土壤在自然地理
环境中的位置和作用。 “二”代表了土壤的 位置是在岩石面以上, 地面以下,处在大地 的表层;“|”则是 表示土壤能够生长植 物。
(1)岩屑—大块岩石破坏后的残屑,但仍然是一种矿物质 集合体;在土壤中它们是最粗大的成分,通常以砾石和粗 砂的形式出现。 (2)原生矿物—岩屑进一步分解破坏、矿物集合体分散后 的产物;在形态上它们是单独的矿物晶体,但在成分上和 结构上与原始母岩中的矿物一致,没有产生性质的变化。 原生矿物多是一些抗风化能力较强的矿物,如石英和某些 长石类矿物。原生矿物的晶体相对较大,在土壤中多以砂 粒和粉砂的形式出现。 (3)次生矿物——原生矿物化学风化或蚀变后的新型矿物, 是在疏松母质发育和土壤形成作用进行时,由不稳定的原 生矿物风化形成的,多属粘粒一级,如铝硅酸盐粘粒(高 岭石、蒙脱石、伊利石等)和铁、铝的氧化物等。
(一)土壤矿物质和有机质
1、土壤矿物质 土壤矿物质——土壤中的无机物质,源于岩石
的风化作用,它在大小和组成上都是多变的。从起 源来说,土壤矿物质包括:岩石碎屑(detritus)、 原生矿物(primary mineral)、次生矿物 (secondary mineral)三个部分。
土壤发育阶段示意图
2、土壤有机质
(1) 含量 在矿质土壤的表层有机质一般仅占1%~5%,但其作用
和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能力却远远超过其重量的比例。 (2) 分类
土壤中的有机质包括两大类: A、非特殊性有机质;B、 土壤腐殖质(humus)
(3) 原始来源 土壤有机质的原始来源是植物的死亡组织和一部分动

各类土壤的名词解释

各类土壤的名词解释

各类土壤的名词解释土壤,作为地球上最基本的自然资源之一,是人类生存、农业生产以及环境保护的重要依托。

不同的土壤类型在构成、性质、用途等方面有着明显的差异。

本文将对各类土壤进行名词解释,以增进对土壤的了解和认识。

第一类土壤:沙质土壤沙质土壤主要由粒径较大的石英颗粒组成,其颗粒接触较少,容易透水、透气和排水性良好。

沙质土壤较为疏松,没有明显的层次结构。

它们具有良好的渗水性能,但缺乏保水能力,容易被水分冲走,极易干旱。

因此种植在沙质土壤上的作物需要加强水分的补给和保持。

第二类土壤:黏质土壤黏质土壤是由颗粒细小的粘土矿物质主要构成的土壤类型。

它们具有良好的保水能力,但排水性较差,容易发生积水。

黏质土壤通常较为肥沃,适合农作物生长。

然而,由于细小颗粒的堆积,黏质土壤容易结块,并影响根系的伸展。

因此,在种植作物时,需要进行适当的翻耕和改良,以提高土壤通气性和改善根系发育。

第三类土壤:壤土壤土是一种混合性的土壤类型,由沙、黏土、和部分有机物质混合而成。

它们常常出现在耕地上,具备水分保持能力和较好的通透性。

壤土层次结构明显,容易管理和耕作。

由于壤土同时具备沙质土壤和黏质土壤的优点,所以适合农作物的生长,广泛用于农业生产。

第四类土壤:砂质土壤砂质土壤是由砂颗粒构成的土壤类型,颗粒之间的接触较少,导致通透排水性能好。

它们的保水能力弱,不耐旱,容易发生水分流失。

砂质土壤缺乏养分,并且通风性良好,随着水分的排出,养分也会被冲走。

在种植作物时,需要添加肥料和保持适量的灌溉,以维持土壤的肥力和水分供应。

第五类土壤:粘砾土壤粘砾土壤是一种由颗粒粗糙的碎石和粘土混合而成的土壤类型。

粘砾土壤通常石块较大,不容易聚集水分,需预防水分流失。

由于石块的存在,粘砾土壤具有良好的通气性,但是养分含量相对较低。

在种植作物时,需要进行土壤改良,以提高养分供应和水分保持能力。

第六类土壤:黏砾土壤黏砾土壤由细砾石和黏土混合而成,石块较小,通透性较好,但黏土的粘性使得土壤排水性相对较差。

土壤分类名词解释

土壤分类名词解释

土壤分类名词解释
土壤分类是指根据土壤自身的发生、发展规律,系统地认识土壤,通过比较土壤之间的相似性和差异性,对客观存在的形形色色土壤进行区分和归类,系统地编排它们的分类位置的过程。

土壤分类能反映不同土壤类型间的自然发育联系,同时又能对所划分的土壤类型给予恰当的名称。

土壤分类不仅是在不同的概括水平上认识和区分土壤的线索,也是进行土壤调查、土地评价、土地利用规划和交流有关土壤科学和农业生产实践研究成果以及转移地方性土壤生产经营管理经验的依据。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如需更多信息,建议查阅相关文献或咨询农业专家。

山东主要土壤类型分析

山东主要土壤类型分析

(二)成土条件:
1、气候:处于暖温带半湿润的山丘地区,受季风影响,夏季高温多雨, 风化及成土作用多发生在夏季,降雨量500~700mm。
2、植被:自然植被,夏绿阔叶林,伴生旱生森林及灌木,但多数已被垦
殖,现在为次生林,侧柏石质山地无植被。 3、地形:低山丘岭,山麓平原,河谷阶地。 4、母质:碳酸盐类母质,黄土及黄土性沉积物上。
(三)主导成土过程: 1、粘化过程:残积粘化及淋溶粘化同时进行,有一深厚的粘 化层。 2、钙化过程:CaCO3的淋溶,淀积明显,土壤正处于脱钙 阶段,沉积层中有菌丝体,砂姜。
3、生物积累聚积过程:比棕壤弱,因褐土必须脱钙至一定程
度时植物才能生长 (四)土壤属性: 1、剖面形态:
A B Bca C D
⑴前震旦纪的黑云母片麻岩、变粒岩、角闪岩、片岩、石英岩, 面积最大;
⑵中生代的花岗岩常穿插侵入在变质岩区,构成较大山体的山岭
和顶峰(如崂山); ⑶另外也有沉积岩:砂岩、页岩、砾岩、粉砂岩; ⑷玄武岩在蓬莱一带有出露。
这些母岩的风化的残积物、坡积物是山丘土壤的主要母质,
另外第四纪松散积物很多,有黄土及黄土状堆积物,沿海一 带有宽窄不一的海洋沉积物。 3、气候 属暖温带湿润季风气候区,年降水量多在750— 850mm,干燥度1.1—1.2,年均温在11.0—12.0℃,温暖湿润 的气候,造成成土过程中化学风化和淋溶作用较强烈,土壤 微酸性,沉积粘化明显。
二成土条件地形起决定作用平坦低洼地下水排泄不畅各种湿生和水生型草本植物曾茂盛生长为黑土层中腐殖质的形成积累提供了条件且为湖积母质含较多游离碳酸钙是地下水碳酸氢钙的富集区三成土过程1草甸潜育化过程草甸景观生物积累强烈积累腐殖质并使土壤浸染为暗黑色的黑土层
第六章 主要土壤类型各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6章 土壤分类
6.1 6.2 土壤分类概述 中国土壤分类
6.1 土壤分类概述
6.1.3 土壤分类发展的历史阶段
土壤分类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重要阶段:
①古代朴素的土壤分类阶段;
②近代土壤发生学分类发展阶段; ③定量化的土壤系统分类(或诊恰耶夫创立了土壤 地理发生分类,奠定了现代土壤分类的科 学基础,到20世纪中叶已形成了地理发生、 形态发生、历史发生三大学派。
定量化土壤分类的研究起始于20世纪 中期,以1975年发表的美国《土壤系统分 类 》 (soil taxonomy)为代表,在国际土 壤科学界掀起了一场土壤分类的重大变革。
6.2 中国土壤分类
中国土壤发生分类
6.3 国际土壤分类的发展 (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