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福州市2019-2020学年中考中招适应性测试卷语文试题(3)含解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福建省福州市2019-2020学年中考中招适应性测试卷语文试题(3)
一、选择题
1.下列句子的排列顺序最恰当的组是()。

①我曾看见三个蚋依次呆在那里,准备掠夺一个倒霉的蝉。

②蚋和蝉一样,也有穿刺工具,位于身体下面近中部处,伸出来和身体成直角。

③这真是蝉家族的大灾祸。

④蝉卵刚产出,蚋立刻就想把它毁掉。

⑤大怪物只须一踏,就可轧扁它们。

然而它们置身于大怪物之前却异常镇静,毫无顾忌,真令人惊讶。

A.③②④①⑤B.③②④⑤①C.②③④①⑤D.②④③⑤①
【答案】D
【解析】
【详解】
考查句子的衔接与连贯。

仔细阅读这几个句子,说明的是蚋对蝉卵的毁坏,②句是首句,排除AB两项,③句中的“这”指代的是“蚋立刻就想把它毁掉”,也就是③句紧跟④句,排除C项,故选D。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决别潮汛腐化惰落引经具典
B.诽谤恣睢屈指可数再接再厉
C.彷惶勾勒通霄达旦跃武扬威
D.眷顾闲遐按步就搬轻举忘动
【答案】B
【解析】
【详解】
A.决别(诀)腐化惰落(堕)引经具典(据)。

C.彷惶(徨)通霄达旦(宵)跃武扬威(耀)。

D.闲遐(暇)按步就搬(部、班)轻举忘动(妄)。

二、名句名篇默写
3.古诗文默写填空居室虽陋,陋中有铭。

刘禹锡在《陋室铭》中以一句“斯是陋室,_________________。

”道出了自己身处陋室中的志行高洁。

诗人有心,花草有情。

白居易在《钱塘湖春行》中用描写花草来表现对早春景色的赞美与喜爱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山间水畔,蕴含哲理。

陆游在《游山西村》中既描写山环水绕的景色,又表现绝处逢生的喜悦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惟吾德馨(2)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3)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解析】
【详解】
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

首先要选准诗句,生僻字平时要多写几遍。

这类试题是通过书写的方式考背诵,关
键是不能错字、别字、形似字。

近几年总出理解性默写题目,这种题目的难度比根据上下文默写要难,首先要根据诗歌内容选准诗句,然后不要出现错别字。

此题要注意“馨、蹄、疑”等字词的书写。

三、现代文阅读
4.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生态系统和生态平衡(节选)
侯学煜
①每一个生态系统总是时刻不断地进行着能量交换和物质循环,因此任何生态系统的各个因素或成分之间都是动态的。

但是,在一定时间和相对稳定的条件下,生态系统本身也总是趋向稳定的状态,也就是在动态中维持平衡;即该系统中的绿色植物、动物和微生物之间,或物质和能量的输入和输出之间,存在着相对平衡的关系。

当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过程,较长时间地而不是暂时地保持平衡状态时,该生态系统的有机体种类和数量最大,生物量最大,生产力也最大。

这就是衡量生态平衡的指标。

②如果一个生态系统受到外界的干扰,超过它本身自动调节的能力,结果就会使有机体数量减少,生物量下降,生产力衰退,从而引起其结构和功能的失调,物质循环和能量交换受到阻碍,最终导致整个生态平衡的破坏。

③在森林生态系统中,树木靠吸取土壤营养物质生活,而树叶落下后经微生物分解腐烂变为可利用的营养物质,归还给土壤又供植物取用,这样物质就可循环不止,森林自己养活自己。

但如把落叶取走,那就破坏了生态平衡。

森林中昆虫数量一般能够维持正常,正是由于有鸟类和其他动物吃它,受到自动控制,才不致繁殖过多而发生灾害。

但如大量消灭鸟类等食虫动物,昆虫繁殖过多就会危害森林,造成生态平衡失调。

④就草原生态系统来说,田鼠是草原生态系统中不可缺少的成分之一,自应研究掌握其消长规律,以便控制其数量,不使其过多地增长,危害草原。

在一般情况下,因草原上有它的天敌老鹰、黄鼠狼,所以平时田鼠维持一定数量,不致成灾。

作为皮毛兽的黄鼠狼就是靠鼠为食料;草原上没有鼠就没有黄鼠狼。

鼠还能吃草原上的蝗虫,对某些类型的草原(如羊草草原)还起着松土作用,能促其生长繁茂。

在鼠害猖狂时,固然需要消灭,但如用毒药,草原本身就会被污染,吃鼠的老鹰和吃虫的鸟类也会被毒死,有的地方牛羊也有被毒死的,以致破坏草原的生态平衡。

⑤总而言之,在自然界中不论森林、草原、荒漠、湖泊、沼泽,都是由动物、植物、微生物等生物成分和光、水、土、气、热等非生物成分所组成。

而且每一个成分都不是孤立地存在着,而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地形成一个统一的、不可分割的自然综合体系。

这是一个生态平衡总体。

单独地孤立看一个成分很容易产生片面性,必须把各种成分联系起来,看作一个综合的整体。

如果破坏自然生态平衡,必然要受到一系列的惩罚。

⑥在自然界中,不论是天然的森林、草原、荒漠、沼泽,还是人工营造的森林、饲料基地、水库,都要注意保持其本身的生态平衡。

1.根据选文内容概括填空。

①衡量生态平衡的指标;
②__________;
③用森林中发生的事,来说明“绿色植物”“动物”“微生物”之间,“物质和能量”是如何“输入和输出”的;
④__________;
⑤__________;
⑥我们要保持自然界的生态平衡。

2.生态系统的特点是什么?
3.生态系统常常会受到外界的干扰,请写出文中的三个例子。

4.保持森林生态平衡并不等于说森林不能采伐。

如何采伐森林呢?请提出一条具体建议。

【答案】1.②生态系统被破坏的基本原因④以田鼠在草原生态系统中的作用为例,说明在具体的生态系统中某个成分或因素的不可或缺⑤自然界每个成分都不是孤立存在的,是相互联系和制约的(或者“自然界各个成分相互联系和制约,形成统一的、不可分割的综合体系”)
2.生态系统中各个因素或成分之间都是动态的;在动态中维持平衡(或者“该系统中的绿色植物、动物和微生物之间,或物质和能量的输入和输出之间,存在着相对平衡的关系”)。

3.例一:把森林中落叶取走,那就破坏了森林生态平衡;例二:大量消灭鸟类等食虫动物,昆虫繁殖过多就会危害森林,造成生态平衡失调;例三:用毒药灭鼠,草原本身就会被污染,以致破坏草原的生态平衡(或“大量消灭田鼠,也会破坏草原生态系统”)。

4.示例一:应合理采伐森林(或“择伐”),不要滥砍滥伐。

示例二:对采伐后会造成水土流失和森林不能恢复的不采伐。

【解析】
1.考查对文章写作思路的理解分析。

通读全文,整体感知,文章是按照总分总的结构来写的。

第一段说明了衡量生态平衡的指标;第二段“有机体数量减少,生物量下降,生产力衰退,从而引起其结构和功能的失调,物质循环和能量交换受到阻碍”,说明生态系统被破坏的基本原因;第四段“就草原生态系统来说,田鼠是草原生态系统中不可缺少的成分之一。

”说明说明在具体的生态系统中某个成分或因素的不可或缺;第五段说明“每一个成分都不是孤立地存在着,而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地形成一个统一的、不可分割的自然综合体系”。

最后一段呼吁我们要保持自然界的生态平衡。

2.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根据题目要找到相关的段落即第一段,从中梳理出符合题目要求的句子作答,“生态系统的各个因素或成分之间都是动态的。

”“生态系统本身也总是趋向稳定的状态,也就是在动态中维持平衡”;“该系统中的绿色植物、动物和微生物之间,或物质和能量的输入和输出之间,存在着相对平衡的关系。


3.“请写出文中的三个例子”意味着答案在文中,不能另外找,如第三段:如把落叶取走,那就破坏了生态平衡。

大量消灭鸟类等食虫动物,昆虫繁殖过多就会危害森林,造成生态平衡失调。

第四段:用毒药,草原本身就会被污染,吃鼠的老鹰和吃虫的鸟类也会被毒死,有的地方牛羊也有被毒死的,以致破坏草原
的生态平衡。

4.开放性试题,答案不唯一。

根据题目要求合理作答即可。

如,严格遵守采伐限额;对采伐后能继续栽种,便于生长的可以合理采伐。

森林采伐要与抚育新苗相结合,要尽量维持原有的生态平衡。

5.阅读下面的议论文,完成小题
①生活中,有人喜欢高谈阔论,有人习惯低声细语,有人说话绵里藏针……无论是日常攀谈还是正式发言,语言都可谓交流的工具、思维的载体。

重视语言、善用语言,让语言释放智慧与力量,往往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②语言的力量,首在言之成理。

“言贵于有物,无物,非言也。

”就拿开会发言来说,一个人的讲话之所以能振奋人心、引起共鸣,关键在于相关语言都找到了恰当的支点,在事实和逻辑层面无懈可击,有说服力。

③语言的力量,贵在言之有德。

同样一句话,不同的人讲往往会产生不一样的效果。

纵观历史长河,誓言“舍身为国”、发出惊人之语者不在少数,他们终能流芳千古,为民族精神注入生动元素。

反观那些“两面人”、投机者,纵然信誓旦旦、巧舌如簧,由于没有人格的光亮、缺少修养的支撑,说出来的话自然无法令人信服。

④语言的力量,亦在言之共情。

《文心雕龙》有言,“情者文之经,辞者理之纬;经正而后纬成,理定而后辞畅”。

这是行文的典范,又何尝不是语言的真义?话语真情充沛、逻辑严谨,自然能生发出直抵人心的力量。

穆青采访焦裕禄事迹时情动于衷、挥洒热泪,多年后,其采访日记上仍依稀可见斑斑泪痕。

有了真情的贯注,那么语言和作品就都有了永不枯竭的活力,可以抵御时光而历久弥新。

⑤反过来看,轻视语言的力量、忽视沟通的艺术,往往容易言不由衷、表意不明,甚至造成误解、触发矛盾。

现实中,有的干部一讲话,群众便皱眉摇头,原因何在?问题就在于这些讲话内容干瘪、细咂无味,要么是脱离实践的空话套话,要么是违背情理的废话假话。

譬如,有的乡村动员植树,长篇累牍都是绿化的道理,对大家最关心的树苗供应等现实议题只字不提。

再如,发生安全事故,人们最关切的是伤亡情况和救援进展动态,个别地方的新闻发布却大篇幅着墨于“地方领导重视”,缺少事件本身的信息。

凡此种种,消解的都是群众的信任。

⑥“口能言之,身能行之,国宝也。

”当然,强调善用语言,也并不是提倡夸夸其谈,更不是否定行动的力量、落实的价值。

语言是行动的影子,行动是语言的土壤。

挖掘语言的宝藏,品味言语的艺术,有助于更好传递信息、交流意见、沟通情感,也必将推动行之有恒、行之有格、行之有效。

从这个角度来说,从真理中汲取营养,在信仰中涵养定力,于情感中激发共鸣,有利于激发语言的力量,最终做到知行合一、言行并举。

1.根据选文内容,为本文拟一个恰当的标题。

2.第⑤段画线句子运用举例论证的方法,列举了_____①和_____②的事例,从反面有力地论证了
__________________③的观点,和前文形成了对比论证。

3.文章第⑥段能不能删去?请说明理由。

【答案】1.善用语言的力量(或:让语言释放智慧和力量。

能点明话题,表达明确的意思即可)
2.乡村动员植树讲空话套话;安全事故后的新闻发布讲废话假话(缺少关键信息);“轻视语言的力量、忽视沟通的艺术,往往容易言不由衷、表意不明,甚至造成误解、触发矛盾”。

3.不能删去。

第⑥段补充论述了语言和行动要结合起来(要知行合一、言行并举),是对中心论点进行补充;使论述更严密、更全面。

【解析】
1.考查拟写题目。

题目是文章中心的体现,是文章内容的浓缩,根据文中出现最多的句子或词语来判定。

如开头段“重视语言、善用语言,让语言释放智慧与力量,往往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中间段“语言的力量”,结尾段“语言是行动的影子,行动是语言的土壤。

挖掘语言的宝藏,品味言语的艺术”等,都与“语言”有关,拟写为:让语言释放智慧和力量。

2.“譬如……,再如……”先举乡村动员植树讲空话套话,再举安全事故后的新闻发布讲废话假话的例子,证明了此段的观点“轻视语言的力量、忽视沟通的艺术,往往容易言不由衷、表意不明,甚至造成误解、触发矛盾。


3.议论文的语言必须准确、鲜明、严密、无针对性。

段落与段落之间要有非常清楚的逻辑关系。

第⑥段强调善用语言,也并不是提倡夸夸其谈,更不是否定行动的力量、落实的价值。

而要言行一致,言行合一,是对前文的补充完善,使得论证更严密。

故而不能删去。

6.非文学类文本阅读
守脑如玉
①一天,苏格拉底上课时,从短袍中掏出一个苹果:“大家集中精力,嗅闻空气中的气味。

”然后,他回到讲台,举着苹果问:“哪位同学闻到了苹果的味道?”几位同学回答:“我闻到了,淡淡的苹果香味!”其他同学你望望我,我看看你,都不作声。

苏格拉底再次举着苹果从学生丛中走过,“请务必集中精力,仔细嗅闻空气中的味道。

”回到讲台,他问:“大家闻到苹果的味道了吗?”学生们异口同声回答:“闻到了!”苏格拉底说:“非常遗憾,这是一个假苹果。

”我们,其实很喜欢随大流。

②心理学家阿希做过一个从众实验:当参加测试的大学生走进实验室时,发现已经有五个人先坐在那里了。

大学生不知道,这五个人都是托儿。

阿希让大家作个判断:卡片上四条线段,哪两条一样长?线段差异明显,正常人很容易作出判断。

但五个托儿故意同时说出一个错误答案。

于是,一大串测试者跟着选择了错误答案。

③每个人都有潜在的从众心理:别人做什么我跟着做什么,我的行为就是正确的。

我们常以为自己很有主见,其实恰恰相反----我们习惯依附于他人,没有自己的思想;习惯跟随别人瞎起哄,没有自己的主见;习惯人云亦云,没有判断事情真伪的能力。

④1895年,勒庞写了一本经典著作《乌合之众》。

所谓乌合之众,就是说再聪明的人都有傻子的潜质。

“一旦融入一个群体,你就会传染上他们的动作、习惯以及思维方式,做出一些荒唐可笑但毫不自知的事情。


⑤《罗一笑,你给我站住》一文一刊出,我们毫不琢磨思考,立马随手转发。

《罗尔有三套房产,是两家公司法人代表》一刊出,我们又纷纷调转枪头,骂得罗尔体无完肤。

《罗尔说“罗尔事件”》一刊出,我们又无比同情罗尔,觉得“善良是伪装不出来的”。

《对罗尔的宽容,是对好心人的犯罪》一刊出,我们又觉得罗尔可恨,“损害了本来就脆弱的社会诚信”。

⑥观望这两年发生的热点事件,没有一件躲得过这个铁律——听到甲方发声,我们义愤填腐;听到乙方发声,我们觉得甲方不单纯;听了丙方发声,我们又觉得甲乙都非善类。

我们就这样轻易被感动、轻易被激怒、轻易被吓住、轻易被诱导……正如评论家曹林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⑦柴静刚进央视时,老师是陈处。

陈处啪地将一金烟拍到来子上。

问柴静:“这是什么?”柴静回答:“烟。

”“我把它放医学家面前,说请您写三千字.他肯定会写尼古丁含量,吸烟的人肺癌发病率是不吸烟人的多少倍……”“我让经济学家写三千字,他肯定会写:烟草是国家税收大户,烟草走私对经济的影响……”然后,陈处翘起腿,对柴静说:“现在,请你写三千字,你会写什么?”柴静一下惜了,不知从何入手。

陈说:“你有自己看待世界的坐标系吗?”
⑧套用陈处的话:你有看待事物的坐标系吗?遇到一件事情,你想过这五个问题吗?
⑨1.这个事情有没有证据和理由支撑?2.这个理由/逻辑是否能够推出结论?3.这里面是否隐藏了某种价值观假设?4.其中的证据/事实是否能有效支撑理由?5.是否存在隐藏或模糊不利的证据/事实?
⑩如果你不能明确判定,那就请:1.不要轻易急于站队;2._____;3._________.
⑪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只有“守脑如玉”,才不会犯下可怕的“平庸之恶”。

⑫胡适先生在赠言北大哲学系毕业生文章里,曾引用一位高僧所言:“达摩东来,只是要寻一个不受人惑的人。

”何为“不受人惑的人?”胡适先生说:“他不容许偏见和个人的利益,来影响他的判断和左右他的观点。

他一直都是好奇的,但是他绝对不会轻易相信人。

他并不仓促的下结论,也不轻易的附和他人的意见,他宁愿耽搁一段时间,一直等到他有充分的时间来查考事实和证据后,才下结论。

”胡适先生的话,更适合用于这个时代?在这个信息、思想、流言、谎话满天飞的时代,愿你我学会“守脑如玉”。

1.词典里只有“守身如玉”这个成语,“守脑如玉”是作者新的说法。

这样写有什么妙处?
2.文中第⑥段划线处有一句引用评论家的话,请根据文意,选择最合适的一句()
A.恶,莫大于轻浮。

B.雪崩的时候,没有一朵雪花觉得自己有责任。

C.评论主体前所未有的多元化,评论平台前所未有的广阔,评论门槛前前所未有的开放,这并不全是坏事。

D.当下横亘在人群中最幽深的分野已经不是信息多寡所形成的‘知沟’,而是判断力强弱所分化出的‘智沟’。

3.关于如何“守脑如玉”,作者在第⑩段提出了建议。

请按照作者表达的句式,再增加两条你认为必要的条目。

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
4.连续暴雨,市区部分路段出现积水。

假如,微信上在传下面这则消息。

你会马上转发到自己的手机朋
友圈吗?请结合文意和生活实际,阐述你的理由。

【答案】1.作者化用了“守身如玉”这个成语,创造出“守脑如玉”这个词,形象、幽默,告诉读者要坚持自己的判断,像玉一样洁白无瑕,切不可人云亦云,随波逐流。

2.D
3.示例:不要轻易评价别人;不要轻易被别人的评论左右;不要随便说什么感同身受。

4.我不会马上去转发这条微信。

因为“公共自行车区域有漏电,有人被击”“井盖被打开”这些消息还没有充分的证据和理由支撑,只凭小青的微信是不足信的。

这类消息应该由政府机关发布。

如果盲目的转发,会引起公众的恐慌,给居民的生活带来不便,也可能给自己带来麻烦。

何况小青的微信中提到“不要点赞,求转发”,有诱导的嫌疑。

所以,不要轻易的相信别人,去转发一条没有根据的微信。

【解析】
1.要求学生理解“守身如玉”的含义,然后写出“守脑如玉”的意思。

最后分析妙处。

守身如玉:保持贞操,像玉一样洁白无瑕。

也泛指爱护自己的身体。

守脑如玉:坚持自己的判断,像玉一样洁白无瑕,切不可人云亦云,随波逐流。

作者化用了“守身如玉”这个成语,创造出“守脑如玉”这个词,形象、幽默,激发读者的兴趣。

2.要求学生仔细阅读第6段。

结合“听到甲方发声,我们义愤填腐;听到乙方发声,我们觉得甲方不单纯;听了丙方发声,我们又觉得甲乙都非善类。

我们就这样轻易被感动、轻易被激怒、轻易被吓住、轻易被诱导……”分析得出D项“当下横亘在人群中最幽深的分野已经不是信息多寡所形成的‘知沟’,而是判断力强弱所分化出的‘智沟’。

”最恰当。

3.要求学生结合“不要轻易表态”写出两个条目即可。

如:不要冒进,保持镇定,冷静分析;不轻易评价别人的观点;不能盲从等。

4.要求学生首先明确态度,不会马上去转发这条微信。

结合“1.这个事情有没有证据和理由支撑?2.这个理由/逻辑是否能够推出结论?3.这里面是否隐藏了某种价值观假设?4.其中的证据/事实是否能有效
支撑理由?5.是否存在隐藏或模糊不利的证据/事实?”分析,写出理由。

“这个事情有没有证据和理由支撑”:因为“公共自行车区域有漏电,有人被击”“井盖被打开”这些消息还没有充分的证据和理由支撑,只凭小青的微信是不足信的,这类消息应该由政府机关发布;“这里面是否隐藏了某种价值观假设”:
小青的微信中提到“不要点赞,求转发”,有诱导的嫌疑。

所以不轻易转发。

四、文言文阅读
7.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小题。

诈疾平叛
正德①五年,安化王寘鐇反,游击仇钺陷贼中,京师讹言钺从贼,兴武营守备保勋为之外应。

李文正曰:“钺必不从贼,勋以贼姻家②,遂疑不用,则诸与贼通者皆惧,不复归正矣。

”乃举勋为参将,钺为副戎,责以讨贼,勋感激自奋。

钺称病卧,阴约游兵壮士,候勋兵至河上,乃从中发为内应。

俄得勋信,即唆人谓贼党何锦:“宜急出守渡口防决河灌城遏东岸兵勿使渡河。

”锦果出,而留贼周昂守城。

钺又称病亟,昂来问病,钺犹坚卧呻吟,言旦夕且死。

苍头卒起,捶杀昂,斩首。

钺起披甲仗剑,跨马出门一呼,诸游兵将士皆集,遂夺城门,擒寘鐇。

[注]:①正德:明武宗朱厚照在住时的年号。

②姻家:指联姻的家族及其成员。

1.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理解,不正确
...的一项是
A.阴.约游兵壮士阴:暗中B.言旦夕且.死且:况且
C.俄.得勋信俄:不久D.苍头卒.起卒:突然
2.为文中画波浪线的语句断句,正确
..的一项是
宜急出守渡口防决河灌城遏东岸兵勿使渡河。

A.宜急出/守渡口防决河/灌城遏东岸/兵勿使渡河。

B.宜急出守渡口/防决河灌城/遏东岸兵/勿使渡河。

C.宜急出守渡口/防决河/灌城遏东岸/兵勿使渡河。

D.宜急出/守渡口防决/河灌城遏东岸兵/勿使渡河。

3.下列对文本的理解,正确
..的一项是
A.游击将军仇钺被俘后,投降并归顺了起兵造反的安化王朱寘鐇。

B.兴武营守备保勋和朱寘鐇有姻亲关系,因此成为安化王朱寘鐇造反部队的外应。

C.周昂前往探望生病的仇钺,仇钺因病情加重,躺在床上痛苦呻吟,担心性命不保。

D.仇钺用计将何锦调离到城外去镇守渡口,又装病诱杀了守城的周昂,得以顺利擒获安化王。

4.将文言文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乃举勋为参将,钺为副戎,责以讨贼,勋感激自奋。

【答案】1. B
2. B
3. D
4.(李文正)于是推荐保勋为参将,仇钺为副将,将讨贼的任务交给他们。

保勋感动奋发(暗暗发誓一定要消灭贼人)。

【解析】
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词语意思的能力。

要求考生不仅要理解和掌握常见文言词语的基本意义和用法,
而且还要注意词语在上下文中的特殊含义和用法。

B.“且”在这里是将要的意思。

2.本题考查学生划分文言句子节奏的能力。

有以下六种情况注意停顿:主谓之间要停顿;谓宾之间要停顿;谓语中心语和介宾短语之间要停顿;关联词后面要停顿;总领性词语后面要停顿。

B.句意为:要赶紧调派军队防守河口,严防朝廷大军决堤灌城。

并阻击东岸的朝廷军队,不要让他们渡河。

“遏”是“阻击”的含义,和下文紧密相连;“勿使渡河”是个整体,不能分开。

故应划分为:宜急出守渡口/防决河灌城/遏东岸兵/勿使渡河。

3.本题考查的是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找出相关的语句,分析即可。

A.仇钺并未归顺;B.保勋是外应乃谣传;C.仇钺是装病而并非病情加重;D.正确。

4.本题考查的是对文言句子的翻译。

文言文的翻译一般有直译和意译两种方法,无论是哪种方法,都应做到:忠实原文、语句通顺、表意明确、语气不变、符合现代汉语语法规范。

注意以下关键词语的意思:“乃”,于是、就;“举”,推荐;“以”,把。

点睛:翻译文言句子是文言文的一个重要考点。

翻译句子要把握的原则:1.语句通顺,成分完整。

(注意翻译省略主语宾语时要补充完整,并添加括号。

)2.落实字词,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方法是:吃透课内文言文,反复诵读,熟练掌握,再适当拓展。

选自《明史•仇钺传》作者:张廷玉年代:清
参考译文:
明武宗正德五年,安化王朱寘鐇叛变。

游击将军仇钺被俘,京师谣传仇钺投降了叛贼,而兴武营守备保勋则是外应。

李东阳说:“仇钺一定不会投降贼人。

至于保勋,如果因为他和寘鐇有姻亲关系,就怀疑他是贼人的外应,那么凡是和贼人有交往的,都会害怕而不敢归附我们了。

”于是推荐保勋为参将,仇钺为副将,将讨贼的任务交给他们,保勋感动奋发,暗暗发誓一定要消灭贼人。

仇钺在贼营中谎称生了病,暗中却集结旧部在河岸边等候保勋的部队,伺机接应。

不久得到了保勋的书信,就唆使人告诉贼将何锦说:“要赶紧调派军队防守河口,严防朝廷大军决堤灌城。

并阻击东岸的朝廷军队,不要让他们渡河。

”何锦果然上了当,命令周昂守城,自己则带着军队去河口防守。

仇钺又谎称自己的病情加重,于是周昂前去探视,仇钺正躺在床上痛苦呻吟,看到周昂来后就说:恐怕自己的死期到了。

然后趁周昂不注意,突然起身杀了周昂,砍下他的首级。

接着仇钺披上盔甲拿起剑,骑上快马冲出营门,召集从前的部下,一举攻下城门,擒获了寘鐇。

8.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甲]邹忌入朝见威王,……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乙]成侯邹忌为齐相,田忌为将,不相说。

公孙闬①谓邹忌曰:“公何不为王谋伐魏?胜,则是君之谋也,君可以有功。

战不胜,田忌不进②;战而不死,曲桡③而诛。

”邹忌以为然,乃说王而使田忌伐魏。

田忌三战三胜,邹忌以告公孙闬,公孙闬乃使人操十金而往卜于市,曰:“我田忌之人也,吾三战而三胜,声威天下,欲为大事,亦吉否?”卜者出,公孙闬因令人捕为人卜者,亦验其辞于王前。

田忌遂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