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生态系统与中小城市生态环境规划探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城市生态系统与中小城市生态环境规划探讨
摘要:城市生态系统是以人为中心的人工生态系统。城市环境是人类利用和改造环境而创出来的高度人工化的生存环境,中小城市是区域内经济活动、生产活动、物资能量流通的中心。本文对城市生态系统的特征进行了分析,对如何进行城市生态环境规划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城市生态系统生态环境规划适宜度
自然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都是客观存在的,不论我们是否意识到或是否承认,人类的经济活动和社会活动都在不断地影响着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生态规律又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人类要认识和利用生态规律来创造更加适合人类生存和发展的自然环境,就必须研究制定城市环境规划,就必须以生态理论为指导,促进城市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保证经济与环境可持续发展。
1、城市生态系统
城市生态系统是以人为中心的人工生态系统。城市环境是人类利用和改造环境而创造出来的高度人工化的生存环境。中小城市是区域内经济活动、生产活动、物资能量流通的中心。随着我经济体制改革的加快,资源的优化配置,劳动力的重新分配,农村剩余劳动力转向城市,使城市化的步伐加快,中小城市的数量成倍增加。人口高度集中,虽然经济、交通、文化、教育、娱乐、服务等环境条件有所改善,但也因人口密集、工业集中、交通拥挤等使环境遭受严重污染,威胁人民身体健康,妨碍经济发展,人与环境、经济发展与环境的矛盾日益突出。城市环境系统是一个复杂系统,它包括改造过的自然生态系统,即动物、植物、微生物等生物组成部分及非生物组成部分,也包括经济、社会系统和地球物理系统。
城市生态系统包含自
然生态亚系统经济再生产
亚系统和人类自身再生产
亚系统这个复杂的生态系
统中环境系统与人类再生
产系统在城市特定的空间
里组成了城市生态系统,这
个生态系统要比自然生态
系统复杂得多(见图2)。
2、中小城市生态系统
特征分析
2.1人是城市生态系统
的核心。从图2可以看出,在城市生态系统中人类自身再生产系统是核心,随着人类科学技术的发展,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人对自然生态系统的影响就会不断加大。因此,控制城市生态系朝着良性循环的轨道发展,就必须解决人类对生存环境的认识,自觉运用生态规律,坚持可持续发展道路。
2.2城市生态系统是一个开放系统。在城市生态系统中除空气和太阳能以外,其它的任何能源、资源、生产原材料、食物等都需要城市外部其它生态系统依靠运输、电网等供给。人类自身再生产排出的废物和生产过程中排出的废物除废气外都需要靠城市设施或运输排人城市以外的生态系统。所以,城市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物质流都是由人类控制的,在进行城市环境规划时,必须用可持续发展的观点对城市外部的农业生态系统、河流湖泊生态系统、草原森林生态系统等的环境承载力进行认真分析,使其处在良性循环状态,保证城市经济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2.3城市生态系统的结构特征。城市的总体布局、功能区划、建筑布局、交通道路、服务设施、园林绿地等构成了城市生态系统的形态结构。不同的城市有不同的生态结构特点。目前,我国中小城市的建设、发展、改造速度较快。因此,在城市总体规划和城市环境规划中要抓住有利时机,运用生态理论搞好城市生态设计,使城市生态系统的形态结构更适合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在此基础建设上满足可持续发展的需求
2.4城市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特征。城市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不同于自然生态系统,自然生态系统中有绿色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生产者、消费者一般有4一5个营养级,形成正金字塔,与城市生态系统中处于顶层的消费者(主要是人类)相比较,生产者(绿色植物)的生物量远远低于顶层的消费者,形成倒金字塔。
2.5自然生态系统的功能发生改变。大量物质进人生态循环,能量消耗激增,交通和信息流也大大增加,大量的人工基础设置建设(道路、桥梁、建筑物等),造成了地形的变化和地面人工硬地,减少了绿地,改变了自然土壤的结构与性能,影响了水循环,原有的自然生态系统的调节机能和物质流、能量流、信息流发生了很大变化。因此,在城市环境规划中要充分认识这一人工生态系统的特征,增加绿地,尽可能改善物质和能量循环。
3、生态规划的基本内容
3.1生态环境特征调查。做好生态环境特征调查与环境污染现状调查是做好城市生态环境规划和整个规划的重要前提,是最终能否保证规划质量和体现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因此,要全面做好生态环境调查。调查方法主要是查找各种资料、现场勘查、访问当事人、实地监测等。内容包含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两个方面。自然环境特征:地形、地质、地表水、地下水、绿地、气象、其它特殊自然现象;社会环境特征:人口、经济、农业、渔业、牧业、科学技术等。
3.2生态登记。由于规划的目标不同,生态登记的内容也不尽相同,但有些内容是共同性的,如水资源、植被、人口密度、能耗密度、气象条件、建筑密度、交通强度、噪声扰民度等等。生态登记方法是:首先选定调查登记生态因子,将规划的市区平均分成若干个网格(一般IkmxIkm为1个网格),按网络编号进行调查,最后绘制生态登记图。
3.3生态环境质量评价。通过生态调查和登记,对区域内的生态特征进行分析,如:生态结构生产功能生活功能调节功能还原功能及生态流的分析阐明环境现状找出存在的缺陷和发展的方向,通过科学的方法对生态质量现状进行定量评价。
3.4土地开发度评价。土地利用现状评价或土地开发度评价就是使用土地的可能性和现有土地利用状况相平衡。以土地利用条件的等级为L(根据土地自然特征来分级),以土地利用状况等级为U(以人口密度或经济密度来分级),S为综合评价值:
S=L/U
3.5生态适宜度分析。通过生态适宜度分析,为城市环境规划的土地利用最佳方案提供
科学依据。其程序方法如下:将分析评价的区域分成面积1平方公里的若干网格,根据水资源、大气扩散能力、土壤类型、植被、地形条件、承载力条件等综合分析,将所有网格分为10一15种类型,逐一评价适宜度并填人生态适宜度分析汇总表。在评价时要首先选定生态因子,确定单项生态因子的评价分析评分,对每个网格进行生态适宜度分析。一般可分为5级:完全适宜、适宜、基本适宜、基本不适宜、不适宜。最后画出各种土地利用方式生态适宜度分布图。
3.6土地优先开发顺序。完成以上工作后,进行环境区划,根据生态要求提出最佳可行的土地利用方案划分出宜工用地宜居住用地宜农用地等等在广泛征求部门及专家意见后,提出各种土地利用方式优先开发顺序的建议。
3.7确定生态规划目标。从可持续发展战略、改善生态结构、促进生态系统良性循环出发,首先要建立一个恰当的生态指标体系。在实际工作中,生态指标的选择要根据国家要求和本地区的实际情况,通过专家咨询等方法来确定。城市生态规划指标体系应包括:人口密度、建筑密度、经济密度、能耗密度、土地利用(布局适宜率、土地过度开发率)、经济结构(产业结构、工业结构、能源结构)、城市绿化(绿化系统结构组成、绿地覆盖率、人均公共绿地)、自然保护(自然保护区面积、生物多样性保护)。
3.8制定生态规划方案。生态规划方案制定要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指导思想,把可持续发展的思想融人到生态规划的方案中去,这是制定一个促进城市生态系统良性循环的城市环境规划的关键。生态规划通常应包括调整产业结构和工业结构的方案、改善工业布局的方案、扩大绿化面积的方案、建立各类自然保护区的规划方案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