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改引发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
新课改形式下对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
新课改形式下对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摘要】新课程改革下在课堂教学中还存在着一些不足,亟需改进。
本文对新课改下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几大误区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拿来主义伪课改多媒体滥用评价新课程改革有几个年头了,但我们对于这一新鲜事物的认识、理解、应用还是不足,尤其是一线教师。
列宁说过“过犹不及”,在课改轰轰烈烈的大形势下,我们有一些教师无法真正地理解课改的精髓,无法宁静致远,只是简单的做课改地表面功夫,把一线的课堂演绎得形似而神不似。
现在我将几大误区提出与大家共勉。
一、善用鲁迅先生的“拿来主义”《数学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学习的主要方式应由单纯的记忆、模仿和训练转变为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与实践创新。
这绝对不是说明旧的教育教学理论就什么都是错误的,都不适应课改的要求。
要更新教育教学理念,坚定不移地进行新课程改革,绝对不是要把过去的方法、理念全盘抹杀,绝对不能否定双基的重要性。
在实际教学中,有的数学老师上课该讲的不敢讲,如什么是三角形、什么是一元一次方程等一些简单的概念性的知识,非要跟学生“兜圈子”“捉迷藏”,似乎都较着劲比谁更“少言寡语”,整节课充满着学生对于一些没有多大价值问题的探索研究,课堂上充斥着没有深度的讨论,学生也没有静下来独立思考、独立解答,也没有学生解题内化过程,导致了课堂的低效。
教育实践已经证明,过去的教育教学有其成功的一面。
所以,我们要像鲁迅先生所讲的,要善用拿来主义,把课改新理念和旧的方法有机地结合起来,扬长避短,充分发挥各种教育教学理念、方法的优势,站在巨人的肩膀看世界。
传统教育是课改的根,是新课程理论和实践的沃土。
当然,全盘继承传统教育教学理念也不好,过去的教育实践已经帮我们证明了这点,所以课改是势在必行的。
二、不要“挂羊头,卖狗肉”许多教师把传统的“满堂灌”变为“满堂问”,这在数学课中是非常要命的,在这种问题背景下的师生互动是肤浅的,是低效的。
虽然课堂上的气氛非常好,但是并没有真正让学生的思维“热闹”起来,有违一堂好的数学课的本质,数学课真正的“热闹”应该是一种思维的碰撞,一种思维风暴,而不是形式上的热闹。
浅谈新课改下中学数学教学的几点体会
浅谈新课改下中学数学教学的几点体会1 数学教学的意义随着新课改的实施,数学教学素质得到进一步提升,数学教学的意义也变得更加重要。
我们要把握好数学教学的脉络,把数学教学融入到习得提高,使学生在探究学习中获得最大收获。
在学习中,要提供学生多样的体验机会,提供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帮助学生认识到思维能力是发展的最关键,让学生真正融入到学习中,以建立正确的学习态度。
2 注重实践性入门新课改中学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就是注重实践性入门。
注重实践性入门,不仅有利于扩大学生兴趣,激发学习欲望,让学生沉浸在学习快乐中,更好地掌握此课程知识点,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从中发现数学及其他学科联系。
另外,实践性入门以及其后的整体实践,可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将知识的学习联系到实际应用,开发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其创新思维。
3 加强思维培养中学数学教学要加强思维培养,通过总结讲解的方式来让学生掌握数学规律,发掘数学规律,培养学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要教会学生,一个好的数学思维需要梳理系统,有条理,有规律,才能充分发挥思维能力。
此外,可以利用跃迁调整法,整理思维,从而让学生的思维变得更加清晰,把复杂的知识转化为可表达的思维,进而加强思维重构,提升解决问题能力。
4 注重师生互动教师不仅仅是知识普及者,而是渗透思维,激发创造力,传播正确观念的个性化教育者。
师生之间有一种有效的沟通,注重师生互动,可以让学生获得良好的教育,获得知识。
在教学过程中,老师也要让学生提出自己的优势和不足,把学习内容和实际应用相结合,让学生加深对数学的理解,激发学生的兴趣爱好,让他们更有动力把握基础数学知识点。
5 注重学习方法要把握学习方法,建立较为完善的学习体系,才能真正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学习方法对促进数学学习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师生应以调动学习积极性、发展思维能力的方式,帮助学生发现规律,推断结论,让学生在探究学习中得以明确表达问题。
有了解决数学问题的正确思维和学习方法,学生就能更有效地开展数学学习活动,进步更快。
对初中数学新课程改革的几点思考
对初中数学新课程改革的几点思考初中数学新课程改革是当前教育领域的热点问题,对于学生的学习和未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新课程改革的目的在于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和创新能力,使他们能够应对未来社会的挑战。
我们需要对这一改革进行深入思考,找出其中的利与弊,并提出适合学生发展的方案。
初中数学新课程改革需要更加贴近社会实际。
过去的数学课程重在灌输知识,缺乏对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导致学生对数学产生了抵触情绪。
新课程改革应当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走进社会,了解数学在日常生活和职业领域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应该引入更多具有实际意义的数学问题,激发学生的思维和创新能力,让他们学习数学的同时能够认识到数学的魅力。
新课程改革需要更多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
每个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力都有所不同,传统的教学方法往往无法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
新课程改革应当充分考虑学生的个性差异,灵活运用不同的教学手段,提供多样化的学习资源,让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选择学习内容,发挥自己的潜能。
这样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还能够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新课程改革需要更加注重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传统的数学教学大多是在黑板上讲解,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缺乏动手实践的机会。
而现实生活中,数学知识的应用往往需要学生具有一定的实际操作能力。
新课程改革应当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引入更多的实验和实践教学,让学生亲自动手做题、做实验,从中体会数学的魅力,提高自己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
新课程改革需要更多注重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
学生的学习成绩不仅仅取决于知识的掌握,还和学习方法、学习态度密切相关。
新课程改革应当引导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和策略,教会他们如何高效地学习数学,如何解决数学问题,如何克服困难,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学习兴趣。
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在未来的学习和工作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初中数学新课程改革是一项具有重要意义的改革,它关系到千千万万学生的学业发展和未来的成就。
对初中数学新课程改革的几点思考
对初中数学新课程改革的几点思考1. 引言1.1 初中数学新课程改革的背景初中数学新课程改革的背景可以追溯至我国数学教育的发展历程。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科技的不断进步,传统数学教育模式已经不能完全适应当今社会的需求。
传统数学教育注重死记硬背、搞概念、搞公式,忽视了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
而随着信息化和智能化技术的发展,对数学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加,在这样的背景下,初中数学新课程改革应运而生。
传统数学教育的内容和形式较为单一,缺乏灵活性和趣味性,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动机较低,导致学生对数学的学习积极性不高。
初中数学新课程改革旨在通过改变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使数学教育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初中数学新课程改革的背景正是为了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使学生更好地适应未来的挑战和竞争。
1.2 初中数学新课程改革的意义初中数学新课程改革的意义在于为学生提供更加灵活、多样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的培养。
通过新的课程改革,学生可以更加自主地学习和探索数学知识,从而提高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新的课程内容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使学生能够更好地将数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和工作中去。
注重学生数学学习的动机和兴趣,可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和终身学习的能力。
初中数学新课程改革的意义在于为学生提供更加符合现代教育理念和学生需求的数学学习环境,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个性化发展。
通过不断完善和更新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可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批判思维能力,为他们未来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2. 正文2.1 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是初中数学新课程改革的重要方向之一。
传统的数学教学往往注重学生对知识点的记忆和应用,而忽视了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
数学思维能力是指学生在解决数学问题时运用逻辑推理、抽象思维、创造性思维等能力的能力。
浅谈新课改下初中数学教学-的几点体会
浅谈新课改下初中数学教学的几点体会随着课改的不断深化,数学教师原有的一些教学观念、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都受到了新的冲击和新的挑战。
如何更好适应课改的要求,这就需要我们不断更新教学观念,不断学习总结,才能更好地服务于数学教学。
下面具体谈谈个人的一点肤浅看法。
一、以“人”为本,营造和谐的教学氛围关注人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它意味着:一方面,教师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教学观,关注学生,确立学生是学习主体意识,真正把学生看成是生动活泼的人,发展的人,有尊严的人。
师生间在人格上是平等的,教师要尊重学生、理解和宽容学生,和学生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让学生从教师的信任与尊重中,体会到温暖与期望,激励与鼓舞,进而感到教师的可亲、可信;另一方面,教师在课堂上要用平等、民主、和谐的思想引导整个课堂,营造一种和谐的师生、生生之间的合作学习氛围,形成一个广泛的“学习共同体”,使学生在课堂上敢于畅所欲言,敢于发表不同见解,真正做到师生间、生生间的平等互动。
数学教学中,营造一个和谐、平等的教学氛围,才能让学生获得心理上的安全,使他们满怀热情地投入学习。
二、结合生活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新课标在“教学建议”中指出:“在数学教学中,应注重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通过丰富的实例引入数学知识,引导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经历探索、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
帮助学生认识到:数学与我有关,与实际生活有关,数学是有用的,我要学数学,我能学数学”。
学生在生活中积累了大量的生活经验,这些经验往往与数学概念、法则、公式、数量关系等数学知识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
因此,教师要多创设数学情境,从现实生活中引入数学知识,使数学知识生活化,让学生带着生活问题进入课堂,使他们觉得所学习的内容是和实际生活息息相关的,是生活中急待鑫源中学(2863546456) 21:15:07新课标在“教学建议”中指出:“在数学教学中,应注重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通过丰富的实例引入数学知识,引导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经历探索、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
新课改下对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几点反思
新课改下对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几点反思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我们欣喜地看到教师的教学观念逐渐得到更新,在教学实践中教师正在努力地实现着角色的转变。
我们教师更新理念,积极探索、勇于实验,数学课堂教学发生了可喜的变化:如学生主动地开展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
在新课程改革的实施过程中,一线教师作为课程的建设者、教学的研究者在课堂教学探究活动中面对学生的变化、课程变化、教学形式的变化,考试变化中有着太多的疑问、太多的困惑。
现将我在新课程改革实验中的一些尝试、实践和与其他教师交流过程中的一些体会,产生如下一些反思:一、新课程可喜变化新课程重视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比传统教材关注学生的兴趣与经验,更关注学生的现实世界,将教学目标转化为学生的“自我需求”,密切与学生生活及现代社会、科技发展相联系,引导学生亲身体验主动参与、亲身实践、独立思考、合作探究。
课堂呈现勃勃生机,教学方式灵活多样,师生之间平等交流、共同学习的民主关系逐步形成,学生更喜欢数学了。
二、新课改下教师观念的重新定位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一改以往的角色,成为教学活动中的参与者、合作者、组织者,而宽松、和谐、民主、生动、活泼的数学课堂使学生在没有任何压力下产生强烈的求知兴趣,同时也能发现数学的文化价值。
现代教育家认为:要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索求知,必须在民主、平等、友好合作的师生关系基础上,创设愉悦和谐的学习气氛。
因此,教师只有以自身的积极进取、朴实大度、学识渊博、讲课生动有趣、教态自然大方、态度认真、治学严谨、和蔼可亲、等一系列行为在学生中树立起较高威信,才能有较大的感召力,才会唤起学生感情上的共鸣,以真诚友爱和关怀的态度与学生平等交往,对他们尊重、理解和信任,才能激发他们的上进心,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
教师应鼓励学生大胆地提出自己的见解,即使有时学生说得不准确、不完整,也要让他们把话说完,保护学生的积极性。
例如,在讨论课上,教师精心设计好讨论题,进行有理有据的引导,学生之间进行讨论研究。
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几点思考
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几点思考摘要:随着课程改革的发展,要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教学中去,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不断地改进和完善,才能适应课程改革的发展要求,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那么,如何改进和完善课堂教学,从而提高数学教学的效率呢?结合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实践体会,探讨几点提高教学效率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初中数学;教学效率;提高数学是学习自然学科的重要基础,提高中学生的数学素养是每一位数学教师的重要责任。
随着新课改的全面推进,数学教学也面临了前所未有的变革与改进,鉴于此,本人结合多年的从教经验,与大家在此共同探讨一下如何有效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效率。
一、洞察学生心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们应加强与学生的沟通和交流,通过换位思考的方式站在学生的角度上考虑问题,洞察学生的真实想法,适时把握机会,用不同的教学方式点出学生的想法,争取做到与学生在思维上的同步沟通。
例如,在讲完“三角形全等判定”的4个定理后,我察觉出有的学生得出了“两个三角形只要有三个元素对应相等,就可以证明这两个三角形全等”的结论,因此,我就列出了“边边角和角角角”两种情况与学生一起分析,让学生在具体讨论中明确认知、加深对定理的理解,有效避免了错误使用数学定理的现象,也在很大程度上优化了课堂教学过程。
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作为教师,应该善于抓住学生的心理特点,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了解他们的兴趣爱好,并结合教材内容,抓住时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对学生产生的疑点进行搜索作为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设计疑问,引导学生思疑、解疑,还要善于搜索可能出现在学生中的“疑点”,课堂上,我们经常会发现有些学生突然变得沉默寡言、表情凝重,很显然,在他们的脑海中产生了强烈的“疑问”,如果不及时排除,很有可能阻碍学生思维的继续发展,影响正常的学习秩序。
此时,就需要教师站到学生的位置上,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思考问题,以便于找到学生产生疑问的根源,并给予及时的指导和释疑。
关于初中数学新课程改革的几点体会和思考
课改论坛140教育管理与艺术 2014年第4期当今世界,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教育也不断地改革更新,数学教学目标,也正发生着时代性的变化。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指出: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要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强调课程要促进每个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强调基础教育要满足每个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
它的核心理念就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
课改的成败取决于实施的情况。
结合我在实施新课程过程中的认识和心得谈一点个人的体会:在新课程标准下,教师要从传统的角色中走出来,我们要把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探究能力、创新能力和合作学习的能力放在首位。
一、从注重智力的发展转向关注学生能力的发展传统数学教学中注重的是知识的传授和智力的发展。
数学新课程改革要求数学教师以学生为主体,着力于学生整体能力水平的提高,其最大的特点不是一味地把书本上知识教给学生,而是通过书本上知识、技能的传授,最大限度地发展学生的能力。
另外还要求让每个学生拥有健康良好的情感态度,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从而实现全体学生的发展,以及学生个体的全面发展。
二、让学生主体地位在教学行为中得以充分体现传统数学教学中教师是课堂的主宰,教师领着学生去学。
长此以往,学生习惯了被动地去学习,成为思维上的懒惰者。
我们可以通过让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与实践,就会发现学生不但能够创造性地解决这样的问题,而且有多种方法,再通过分析、比较,让学生掌握一种常规的解题方法。
三、数学课堂教学中评价学生的几个注意点首先,尊重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的个性差异。
正如世界上寻不见完全雷同的一对树叶一样,人海茫茫、教海无边,我们既找不到两个完全相似的学生,也不会找到能适合任何学生的一种通用的教学方法。
这就需要我们的教师去关注、去研究学生的差异,以便找到个性化教学的科学依据。
其次,评价学生要面向全体学生。
传统的评价以学生的学业成绩作为评价的唯一尺度,且具有甄别和选关于初中数学新课程改革的几点体会和思考内蒙古包头市青山区二○二中学 高 飞拔的“精英主义”功能倾向。
对初中数学新课改教学的几点思考
对初中数学新课改教学的几点思考【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学生已经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新课改的提出使学生们立足于课堂,通过课堂教学活动走向更广阔的天地。
学生们不仅仅学到了知识,对数学产生了学习兴趣,更是通过学习锻炼了能力,适应了社会发展的需求。
本文主要介绍了新课改教学下,我在数学教学中的一些思考,从而使学生们能够愉快地、热情地吸取知识、发展能力。
【关键词】初中数学;新课改;思考在新课改教学中,教师要通过自己的多种教学方法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学习情趣,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获得求知的欲望,这也是今后他们在学习和工作中所必须的。
结合我多年的教学经验和工作实践,我总结出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具体做法如下:一、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新观念、新思想学生们作为新世纪的新人才,他们的观点也要与时俱进,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就给学生输入一些新鲜血液,让学生获取新知识更新观念,形成新认识。
作为初中数学教师,我不仅要教学生学会,更应教学生会学。
例如在学习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的时候,教会了学生常见的配方法、分解因式法、公式法后,我教学生的重点是要求他们学会分析,看到不同的问题要灵活地采用其中的一种方法,既简便又快捷地便把问题解决了,使学生通过不断地练习慢慢领悟到,“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方法的掌握,思想的形成,才能使学生受益终生。
二、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创新能力在数学教学中主要表现为对已解决问题寻求新的解法。
有时可能就是很小的不同但却能产生很大的影响,只要学生善于思考,积极动脑,就一定能够想出新的方法。
例如我要求学生画一个圆,学生都很快的就画好了,但是他们的画法却不尽相同,有的是用圆规画的,有的是用尺子上带的圆比着画出来的,有的借助了线绳的帮助……当这些不同的方法同时呈现在学生面前的时候,学生的思维就活跃起来了,他们对这些方法产生了好奇,自然也就激发了他们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对初中数学新课程改革的几点思考
直 至 解 决 问题 。
在新课程标准 下 , 教 师要 从传统的角
四、 运用变式重置问题情境 在实际教 学中我们知道 , “ 要我学 ” 远
色 中走 出来 , 不仅需要从教育 的规 律出发 设的问题情境不同 , 学生也会产生不同 的 要了解社会对教师职业 的新期待 , 进 而形 数学教学 中 , 应该借助趣 味性材料 ( 故 事、
给 自己的工作和作 用重新拿定位 , 而且需 心理 情境 , 从而达 到不同的教学效果。在 不及 “ 我要学” 所达到的效果。 只有 注意 问
题情境 的新颖性 , 才能 吸引学 生去学 习 ,
成 新的教育教学行为 。所谓课 堂教学 , 就 谜语 等 ) 使学生不 由 自主地走进 数学内容 教 师创设 的问题情 境缺乏 新颖性 ,是数 是教 师有 目的地 、 有计划地组织学 生实现 的情 境 , 从而积 极地 主动思考 、 寻找解 决 学教 学缺 乏生机 的一 个重要 原 因。这就 有效学 习的活 动过程 。 设 问题情境 , 激 发学 生的 求知欲 望 , 从而 引导 学生 主动探 索 , 积 极 思维 , 独立 解决 问题谈几 点本人 的做法。
一
墨
对初 中 数学 新课 程 改革 的 几点 , 黾考
一河北省武强马头中学 郭智静
关键 词 :初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中数学
情境
趣 味性
问题
习的愉快感 , 知识也就 自然地接受下来。
二、 以趣味性材料来创设问题情境 对同一个 问题 ,如 果教 师所提供 、 创
的解决引导学生一步步地 向大 问题逼 近 ,
五、 开放设置问题情境 数学 教学 中的开放性 问题能 够 引起
、
感“ 亲”
对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
对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作者:谈彬来源:《考试周刊》2013年第78期摘要:数学这个学科是既枯燥无味又十分抽象的学科,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在面对课堂集体时应该耐心倾听,并给予激励性评析,这样既有利于帮助学生纠正错误,又能达到激励学生积极思考,激发学生求异思维的目的,从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关键词: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数学思维学习积极性初中数学在思想和方法上有了新的突破,为学生学习高中数学奠定了基础,我在初中数学课堂中努力实践,不断探索,总结了如下几点思考。
一、数学课堂必须引导学生树立数学思维,建构数学课堂环境。
数学思维源于数学问题的提出,数学思维是隐性的心理活动,教师要设法采取一定的形式,凸显思维过程,如设计相关的思考问题,分解题设障碍,启迪学生有效思维。
二、选好例题是关键。
数学课堂教学,不同于其他学科,数学公式和概念的讲解要通过例题展开。
所以例题是关键,而知识的讲解与例题是紧密结合的。
在例题教学中,教师要指导学生学会思维,揭示数学思想,归纳解题方法和策略。
例题的选择应遵循以下原则:(1)例题要涵盖本堂课所涉及的相关数学知识。
知识的激活、检索缘于题目信息,如由条件联想知识,由结论联系知识。
知识的激活和检索标志着思维开始运作。
(2)例题要具有可引申性,能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
在基础知识讲解完成后,要及时归纳思想方法和解题策略。
从方法论的角度考虑,数学例题教学,意义不在于例题本身,而数学思想方法和数学学习的策略才是本质的东西,例题仅是学习方法策略的载体,因此方法策略的总结是很有必要的。
这样经过一轮的再归纳再演绎,学生熟练掌握知识要点,并达到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
三、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课堂参与度。
有些教师习惯于教学的“一言堂”形式,缺少课堂变化,模式化教学,希望学生按着自己的思路走下去,忽略学生思维的个性特征。
例如,在讲解“一元一次方程”时,师:“如何解方程3x-3=-6(x-1)?”生甲:“老师,我还没有开始计算就看出来了,x=1。
新课改下数学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
新课改下数学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随着新课程的不断推进和发展,数学课堂充满着生机和活力,它成为了学生个性张扬和生命涌动的舞台。
如何与时俱进,体现新课标的历年和要求,把新课标的思想,不失时机贯穿与现行教材教学之中,这里就数学课堂教学谈几点思考。
一、参与性《数学课程标准》强调:数学课程应该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发展性,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所以我们教者要提供现实的、适合学生的数学素材,要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在数学活动中,并有所发展。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全员参与教学“直线、线段、射线和角”时,老师先出示一幅美丽的山水画,问学生看到了什么?学生说出了从生活的角度看到了若干实物后,老师又问学生从数学的角度来观察,你们又看到了什么?学生说看到了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直线和曲线,还有圆、椭圆等。
老师引导学生美丽的图案都是由线画成的。
请同学们自己任意画几条线,然后和同组的同学讨论讨论,看看可以把画成的线分为几类?进而引入新课。
这样将美术与数学进行整合,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创设情境,让学生去发现数学、热爱数学。
用数学的眼光看待生活,看待问题。
学生感到亲切,很积极地参与其中。
2、小组合作、人人参与小组合作学习作为新课程改革积极倡导的有效学习方式之一,具有使学生优势互补、形成良好人际关系,促进学生个性健全发展的优点。
例如在教学“统计的初步认识”中,让学生统计2分钟内经过学校门口的各种车辆数,由于多媒体课件模拟情景一闪即逝的局限性,学生独立无法完成,这时就可以采用小组合作分工,规定小组成员每人只记一种车,在全部完成之后再进行合作总结。
这样在统计过程中,人人参与,体验统计的全过程,培养了学生统计的意识。
3、实践操作、人人参与动手实践就是让学生去量一量、摸一摸、折一折、画一画、摆一摆……,尽可能多地为学生提供动手活动的机会,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教学、做数学。
对初中数学新课程改革的几点思考
对初中数学新课程改革的几点思考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理念的更新,教育改革已成为教育领域的一大热点话题。
数学教育一直是教育改革的重点之一,而初中数学新课程改革更是备受关注。
在对初中数学新课程改革进行讨论和研究的过程中,我有几点思考,特此分享。
对于初中数学新课程改革,我认为教育目标的明确是至关重要的。
数学是一门基础学科,在初中阶段,学生的数学学习将直接影响其后的学习和发展。
初中数学新课程改革应该充分考虑到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不仅要注重学生的数学基础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更需要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创新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育目标的明确应该是初中数学新课程改革的首要任务。
对于初中数学新课程改革,我认为教学内容的更新和调整是必不可少的。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数学知识体系和应用方式也在不断变化。
初中数学新课程改革需要根据时代的要求和学生的需求,对教学内容进行及时更新和调整。
在教学内容的更新和调整中,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和学习动力,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热情,使数学教学更具吸引力和实用性。
对于初中数学新课程改革,我认为教学方法的改革是至关重要的。
传统的数学教学方法以讲授为主,缺乏互动性和启发性,容易使学生产生枯燥乏味的学习体验。
初中数学新课程改革需要引入更多的互动式教学方法,例如案例教学、课堂讨论、小组合作学习等,以激发学生思维,增强学生的参与感和获得感,使数学学习更具趣味和挑战性。
对于初中数学新课程改革,我认为教师队伍建设是重中之重。
教师是教育改革的主体和关键,其素质和能力直接关系到教育的质量和水平。
初中数学新课程改革需要注重教师的培训和发展,提升教师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技能,使其更好地适应教育改革的要求,更有效地引导学生学习数学,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初中数学新课程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教育部门、学校、教师、学生和家长等多方共同努力。
只有在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下,才能够更好地推进初中数学新课程改革,促进数学教育的健康发展,为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未来人才奠定坚实的基础。
新课改下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几点尝试
新课改下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几点尝试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新课程改革已经成为教育界的热点话题。
作为新课改下的一部分,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也出现了许多新的尝试和创新。
这些尝试不仅丰富了教学内容,也拓展了教学方法,使得数学教育更加有趣和具有启发性。
在今天的文章中,我们将就新课改下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几点尝试进行探讨。
一、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新课改下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传统的数学教学普遍注重计算和应试技巧,但忽略了学生对数学问题的思考和解决能力。
在新课改下,数学教学更加强调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教师会引导学生通过多种问题解决和推理等方式,引发学生对数学问题的思考,从而提高他们的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老师可以通过教学案例引导学生解决问题,或者利用分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维。
这些方法既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可以促进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思维激活,使得数学学习更加具有启发性和挑战性。
这一尝试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学习方式和角度,让学生在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中,更加充分地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新课改下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还更加注重提升学生的数学综合运用能力。
在传统的数学教学中,很多教学都是零散的知识点串在一起,学生缺少对数学知识的整体认识和综合运用能力。
而在新课改下,数学教学更加注重对数学知识点的串联和整合,教师会设计更多的综合性题目,引导学生学会将各种数学知识进行整合和应用。
老师可以设计一些情境题目,通过不同知识点的整合来解决实际问题。
或者设计一些应用题,引导学生通过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这些方法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数学综合运用能力,还可以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
这一尝试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实际应用场景,让数学学习更加贴近生活,也更加有助于学生的知识运用和发散思维。
老师可以设计一些富有趣味性的数学游戏和挑战,让学生在游戏和挑战中体验数学的乐趣。
或者设计一些生动的数学故事,让学生在故事中感受数学的魅力。
新课改形势下初中数学教学的三点思考
新课改形势下初中数学教学的三点思考摘要:新课改形势下,如何提高教学的有效性更成为备受重视的教学课题。
本文对新课改形势下的初中数学教学提出了三点原则性建议,分别为优化教学模式,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注重问题设计,落实启发式教学理念;注重信息技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关键词:新课改;初中数学;教学思考随着新课改的持续深入推进,如何提高教学的有效性更成为备受重视的教学课题。
以下结合笔者的教学实践与思考对新课改形势下的初中数学教学谈一些原则性意见,希望对我们一线教师有所助益。
一、优化教学模式,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在应试教育体制下,初中数学课堂长期以讲授式教学为主,学生某种程度上变成了接受知识的“容器”,其之所以被称“填鸭式”教学,主要就是因为其灌输色彩浓厚之故。
而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标准中则明确指出:“有效的教学活动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的统一,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这就从根本上明确“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
而其基本的实施途径即为“处理好讲授与学生自主学习的关系,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主动探索、合作交流”。
所以,在教的教学形势下,一线教师所应注意的首先即为合理优化教学模式,以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例如在学习图形平移的知识时,笔者是先让学生进行课前小测,回顾上节课图形的一次平移内容,从而引入图形的二次平移,同时让学生体会数形结合,相互转化的重要思想方法。
接着通过点、线、图形三个探究活动,逐步实现知识的深化,促进学生内在体会。
然后则与学生一起总结归纳得出图形二次平移坐标变化的特点。
最后通过课堂提问和巩固练习,加深同学们对新知识的理解。
整节课以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为主线,避免了灌输式讲授,较好地彰显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再如教授三角形的内切圆知识时,笔者首先通过对三角形的外接圆及相关知识的复习顺势引入三角形的内切圆及相关概念,通过比较加深对两圆、两心的记忆和甄别。
课堂上,还要特别注重定义的形成过程及总结归纳,强调解题格式的规范性,紧扣主题,关注解题步骤的总结以及解题方法的及时巩固。
新理念下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几点反思
新理念下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几点反思随着课改的深入,课程理念与课堂实践逐步融合,传统数学的教学模式与教学结构早就不能适应新课改的理念要求了。
我们数学教师只有更新理念,积极探索,不断优化课堂教学,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数学课堂教学质量。
下面我结合平时教学实际谈一谈新课程理念下的初中数学教学的几点体会。
一、创设恰当的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教师应当从调动学生数学学习的积极性出发,在深入了解学生真实思维活动的前提下,创设有助于激发学生兴趣的问题情境。
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和认识数学知识。
一个好的问题情境应该对学生理解新的数学概念、形成新的数学原理、产生新的数学公式,或蕴含新的数学思想会有积极的促进作用;能够充分调动起学生原有的生活经验或数学背景,更能激发起由情境引起的数学意义的思考。
例如,在学习“代数式的值”这一节时,教师可以创设这样一个情境,问学生想不想知道自己将来能长多高?并从学生中选择男女两位个子较高的学生,采用相应的计算公式对其进行预测,男生以(x+y)÷2×1.08来计算,女生则是以(0.023x+y)÷2来算,其中x代表的是父亲身高,y是母亲的。
由此引导,让学生怀着强烈的好奇心进行计算。
教师再对这个结果给予一些引导,告诉全班学生,刚刚那位同学求出的数值就叫代数式的值,同学们用来代替父母身高的x和y来计算时的过程,就是求出代数式值的过程。
在初中数学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情境创设的教学方法较为实用。
但在进行情境创设时,要确保创设的情境与教学的内容相符,不要过度,这样才能让学生在较短时间内投身于新课堂的学习中,才可以保证数学教学的有用性。
二、让初中数学课堂更贴近生活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
初中数学教师应抓住学生的年龄特点,了解学生的生活经验,不能简单地进行知识传授,还要突出对学生各种能力、兴趣、素质等方面的培养。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改革,就是要结合初中学生的年龄特征,确定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模式,创设教学情境,制定教学方法,使学生在实践中学习数学,学用结合。
在新课改理念下,对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
在新课改理念下,对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发表时间:2018-05-15T14:11:42.287Z 来源:《教育学文摘》2018年5月总第264期作者:豆齐正[导读] 新课程强调注重过程教学,但,有些教师的课堂教学探究环节使用时间过多,可没有时间训练。
甘肃省积石山县吹麻滩中学731799 摘要:在新课程标准要求下,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进行着一系列的改革,这改革的大潮中,涌现出了许多好的课堂教学方法或模式,教师和学生的课堂地位发生了根本变化,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值得肯定。
但,也存在一些弊端,严重影响着课堂教学效率,就这些弊端,我谈点自己的看法,与同行交流,共同提高。
关键词:新课改理念数学课堂教学思考一、不能片面注重过程教学,忽视双基训练新课程强调注重过程教学,但,有些教师的课堂教学探究环节使用时间过多,可没有时间训练。
并且新课程强调探究性学习,但不是每节课都要进行探究,有些问题一看就懂,一点就明,为了体现探究式学习的理念,兜很大个圈子,设计了探究活动,让学生去观察、猜想,这种形式主义的做法既浪费了时间,又没有达到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目的。
二、不能片面强调合作交流,忽视学习习惯的培养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具有一定难度的学习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的学习,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不仅可以相互间实现信息与资源的整合,不断地扩展和完善自我认知,而且可以学会交流,学会参与,学会倾听,学会尊重他人。
在学生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应该是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在课堂教学中,有些教师片面强调合作交流,不论是否必要,每节课都合作交流好多次,有些学生交流时只做一个听者,而没有真正地参与到活动中去。
还有些教师,没有认真进行教学设计,课堂上随机让学生合作学习,无针对性,内容层次浅,无交流讨论的价值。
如果长期这样“合作学习”,既不利于学生掌握知识、形成能力,又不利于学生认真听讲、独立思考、勤于钻研等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
新课改理念下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几点看法
新课改理念下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几点看法传统的数学教学模式往往是教师讲例题、分析过程,讲完后让学生练习巩固,往复循环、按部就班,形成了一个“套路”。
学生的练习无非是例题的再版,这样教学成了知识点的供给,使数学学习乏味无趣,久而久之,客观上导致了学生思维的依赖性和惰性,因而也就根本谈不上让学生主动学习、主动探索,以致学生丧失了创造力。
因此,新的数学课改强调,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开展,教师必须尽快调整自己的角色,及时转变教学观念、教学方式和教学行为,同时注重完善、提升、反思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方式,注重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树立正确的教学观,掌握合理的数学教学策略,真正把新课改理念下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落到实处。
因此我就新课改理念下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谈几点看法。
一、创设生活情景,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研究表明,当数学和学生的现实生活密切结合时,数学才是活的、富有生命力的,才能激发学生学习和解决数学问题的兴趣。
同时,在现实问题的解决中表现数学概念,掌握数学方法,形成数学思想,更能促进在以后遇到相关问题时自觉地动用有关数学经验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
例如,在学习“平方差”公式时,一上课我就举了某一期“开心辞典”节目中的一道题目:要求参赛选手在一分钟内口算出107×93的结果。
该选手也许数学没学好,栽在了这道题上,没能过关。
同学们数学挺棒的,能在一分钟内口算出来吗?学生马上来了兴致,但没人完成任务。
我又说,等我们学了今天的“平方差”公式后,我相信大家在半分钟内就能解决问题。
这堂课由于创设了这样的问题情景,学生学得很有兴趣,也掌握得很好。
因此,在新课标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学生实际,创设贴近生活的问题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让学生从“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
二、多做数学实验,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学习以往的数学课堂教学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而很少让学生动手实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改引发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近三年来,我们紧紧围绕课堂边学习,边探索,边总结,边反思,不断优化措施,努力推进课堂教学改革,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取得了一些初步成果。
但通过近150节的课堂听课,对教师、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种种表现做了观察记录,获得了大量感性材料,并进行了整理和分析,发现确实还有许多值得思考的问题。
下面笔者以此为基础,就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改革谈几点不成熟的思考。
思考一:课改后数学课堂教学关注的层面--------“双基”还是情感、态度、价值观首先要纠正一种错误的认识,即认为实施新课改就是淡化“双基”,主要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重视“双基”是我国数学教育的优秀传统所在,新的数学课程在保持“基础扎实、学风严谨”同时,充分注重对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这表明数学课程改革并不排斥“双基”,并要实施创新教育。
《数标》在“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等知识领域将掌握相应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作为总目标中的重要一条,并在分学段目标中给出了具体的阐述。
故实施新课改后,不是淡化“双基”,而是仍要关注“双基”。
“双基”是实施“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根基,是迁移创新的前提。
教学中关键是要把握好传统的“双基”与新的“双基”的区别与联系。
《数标》在“双基”的内容上有了很大的改变,下面简要阐述几点:基础知识变化之一:数与代数中,增加了对数的估计,数感,探索规律,强调计算器的应用等内容。
削弱了复杂的数与代数的运算。
对式的运算降低了要求。
比如删除了根式,无理方程,可化为一元二次方程的分式方程和二元二次方程组。
基础知识变化之二:在空间与图形部分,与以往的主要采取综合几何的处理方式不同,而是用直观几何、论证几何和坐标几何相结合的处理方式,增加了对现实的三维空间的探索。
基本技能变化之一:严格限定了计算要求,削减了繁难、复杂的运算;重视估算、口算,淡化笔算,提倡算法多样化。
基本技能变化之二:淡化式的变形与繁琐运算,重视理解式所表示的实际意义,重视探索规律。
基本技能变化之三:几何不仅仅限于作图或画图技能,观察、操作等已作为一些重要技能增加了进来。
其次,要克服一种错误的走向,即穿(课改的)新鞋走(忽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老路。
几十年的教学证明,老路不能再走下去了。
现代教学呼唤爱迪生的涌现,诺贝尔奖得主在中国出现。
我们的课堂教学必须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和一般能力的发展,创造有利学生生动活泼,主动求知的教学学习环境。
因此,实施课改后的课堂教学既要关注“双基”,又要关注情感、态度、价值观。
就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而言,要将知识领域与发展性领域相结合。
即将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有机地融为一体。
在具体教学实施中:要重视数字的现实意义,对数字的感受;要引导学生体会数学可以发现、描述、分析客观世界中多种多样的模式;要让学生经历运用数字、符号、图形等描述客观世界的过程;要使学生能够从数学的角度提出,认识和理解问题;要使学生感知到数学的发展是一个充满观察、实验、归纳、类比和猜测的探索过程;要使学生对数学产生好奇心与求知欲,获得成功的体验,养成勇于创新精神,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的习惯等等。
思考二:课改后数学课堂教学运用的策略--------一元还是多元通过大量的听课,发现一些现象:有的老师讲得头头是道,比较风趣也比较幽默,学生听得天花乱坠,但往往在一片笑声中,却感到什么也没有学到;有的教师讲课时设置了许多问题,师生之间有问有答,课堂气氛热闹非凡,但检查一下学习效果,却很不理想;有的教师能够精讲一些重点问题,留出时间让学生做各种花样的习题,虽能使学生应付一些形式训练题,却又限制和压抑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造潜能;有的教师依然采用简单的“一问一答”式,学生忙得不亦乐乎,但实际上学生的思维仍在同水平上重复。
这表面上是师生互动,实际上提问的方式是“灌”,直到让学生认同教师事先设计好的答案,导致没有真正的思维互动。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既然以双基、情感、态度、价值观为主要目标,导致在实施过程中,必将具有综合性与灵活性等基本特征。
因而运用策略的多元化来组织教学是课程价值多元化的必然结果。
下面简述一些数学课中常用的教学策略:(一)自主教学策略旨在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的主体意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充分发挥学生自身对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数学教学中如何运用自主教学策略?1.鼓励学生反思,表达他们的思维过程。
有效的教学必须关注学习者对自己以及他人学习的反思。
为此,教师在教学过程应重视培养学生反思的习惯,引导学生思考:“我怎么想的?”,“为什么这么想?”,“我的解题途径是否最佳的?”,“是否还有更好的解题途径?”,“今天学的这些知识有什么联系?”等等,通过这样问题,引导学生逐步养成反思的意识和习惯。
具体而言:(1)充分让学生展现其思维过程。
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应充分“展现其思维过程”,尽展探索性的分析思路。
(2)鼓励学生反省思维。
与展现其思维过程相关的是鼓励学生反省思维,这也是《数标》中的发展性领域所要求的。
在数学学习中,更重要、更高级的是反省思维。
反省思维是将那些有关的智力活动变为思考的对象。
在进行数学思考活动中,尽管有些结论或方法是显而易见的,但仍需要进一步作逻辑分析,加以确认或证明,这就是反省。
在作反省思维时,回答问题所需要的信息不是来自外界环境,而是来自自己的概念系统,要对自己的思维图式作思考。
如学生通过a2 =a×a, a3=a×a×a, a2 a3=(a×a)×(a×a×a)= a5, 经过对此式的反省,能很自然地写出a5 ×a7 = a12 等。
而对这些特殊过程的归纳和概括,进一步形成了一般化的公式am ×an = am+n ,当时还需要限定m , n为自然数,以后又可以将限制条件逐步放宽。
为了在不同数系下对公式进行推广,需要对公式本身的合理性不断地加以思考,这就是反省。
2.要体现学生的主动性。
主动参与是一种认识活动,同样是作为过程展开的。
发展性教学过程存在“目标----策略----评价”和“活动----体验----表现”两种基本方式。
无论哪一种方式,在教学条件下,学生的主体参与,其过程为兴趣----分析----创意----操作----评价。
而兴趣的产生是以问题情景为主要导入因素的,因此,在组织教学时,应力求以问题解决为中心。
对问题应有三点基本要求:(1)问题要有序,有层次性。
(2)问题的难易要适度,能激发矛盾,具启发性。
(3)问题要少而精,切忌泛而杂。
(二)合作教学策略充分利用教学中动态因素间的互动,特别是学生之间的和谐互动,使学生由竞争对手变成合作者,在合作学习中共同达到教学目标。
小组学习活动是合作教学的最基本形式。
数学课中小组学习进程建议如下:提出学习任务;启发独立思考;创设情景、导入讨论;巡回观察、及时调整;全班交流、相互评价;围绕课题、深入学习。
(三)创意教学策略旨在激发学生的创造意识,训练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为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打好基础,即培养学生的发展性学习和创造性学力。
运用时要注意:创设有利于创造性学习的情景;重视培养学生的扩散思维、求异思维(如:结合教学组织一题多解、一题多变的思维训练等);加强课内外的联系,解放学生的时间和五官,四肢及大脑等。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运用的策略应是多元化的,但要注意运用中多种教学策略的整合效果。
不能从过去单一的“讲授”,又走向新的“满堂讨论”的极端。
有效的教学应该使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保持有效的互动过程。
如果只是教师讲、学生听,那么师生之间的交流就是单向的,这样,必然存在着局限性。
因此,学生学习中的交流应该是多向的,教学过程应该包括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也就是说,知识是合作掌握的。
同时,师生之间关系也应该是合作的,而不是权威型的命令或控制。
教师在教学中应始终充当促进者、指导者和合作者。
思考三:课改后数学课堂教学内容的定位--------“以教定学”还是“以学定教”在听课中笔者发现,许多课中的不少环节就是为了迎合学校的评课标准(关注的仅仅是传统的教学行为)而设计的,但是教师却没有想过,课堂教学既然是为学生学习服务的,就必须围绕学生在学习中的实际需要来设计,其目的是使所有的学生都有真正地参与到学习中来,获得知识和能力的发展,如果为了把知识发生、发展的过程让学生亲身体会到,在黑板上即使板书并不美观,甚至让学生参与板书,又何尝不可呢?每次听完课,笔者都就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讲课教师进行交流。
发现老师对课堂教学理念很感兴趣,但找不准切入点,甚至对课堂教学产生了几个误区。
⑴教师讲得清,学生就得听得懂。
⑵教师觉得很简单,学生学得就容易。
⑶教师讲得越多,学生知识掌握的越多。
他们之所以会有这样的观点,主要原因还是停留在传统的教学评价上,关注的是:教学设计是否“丝丝入扣”束缚了教学中的灵活性和变通性,教师期望的是学生按教案设想作出回答,另外引导学生得出预定答案。
整个过程就象上紧了发条的钟表一样什么时间讲授,什么时间提问,给学生多少时间回答问题等都设计得“丝丝入扣”,结果往往是把一节课上成了表演课,演员就是教师,或者说主角就是教师,学生则是配角,是观众。
因此,笔者认为教学“贵在得法”,就体现在教师如何作好学生学习和探究的促进者、启发者和合作者。
新课程的数学教学必须由“选择适合教学的学生”向“创造适合学生的教学”转化,换句话说,数学课堂教学内容的定位应该是“以学定教”。
如:传统的教学中,教师一般先讲授所要学习的概念和原理,而后再让学生先做一定的练习,尝试去解答的习题,其潜在的做法是:学和做是两个独立的,只有先学会了才能去做,去解决有关的问题。
而课改倡导的现代教学理念正好用相反的思路来设计教学的,先鼓励学生去做,在做中学。
这样,学习者可以获取与此相应的知识经验,再加上教师进行提练和概括,使得学习者所构建的知识更明确、更系统。
思考四:课改后数学课堂教学关注的对象------教师的教还是学生的学笔者认为:数学课堂教学评价应把教师和学生均作为课堂教学评价的对象,尤其要突出把学生获得多少的发展作为评价是否为好课的重要依据,要从“乐于学习、积极主动、思维活跃、相互交流”等外显特征进行整体评价。
这样可以增强师生的主动精神,使师生形成自我评价、自我调节的习惯和能力;可以促进教师在教学中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学生的发展,营造民主、平等的教学氛围;可以促进学生在学习中意识到自己是一个生动能动的生命个体。
课堂教学评价的最核心指标是有效,而一节课的效果如何,笔者认为更应关注学生学得如何和怎样学的问题?(一)关注学生的参与状态,激发学生主体参与一节课的效果如何应当首先关注学生学得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