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有效整合研究开题报告
课题研究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有效整合研究 开题报告
课题研究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有效整
合研究开题报告
目前,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已成为教育改革的热点之一。然而,在实践中,我们发现存在一些问题,如传统教育技术与现代教育技术的融合不紧、教学评价不够全面、教学规范与特色的调和不当等。因此,本课题旨在通过研究和实践,探索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有效性,以优化教学模式,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具体来说,我们将从学校、教师和学生三个方面入手。在学校方面,我们将以信息技术为切入口,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构建有效的教学模式,并推动教师积极反思,提高教科研水平。同时,我们将探索新的评价方案,以符合新课程标准的需要。
在教师方面,我们将培养教师的整合理念、资源共享理念、创新理念等,提高其教学能力和教科研能力,同时提高其信息技术素养。
在学生方面,我们将改变学生研究方式,让其体会个性化研究和协作研究的途径和模式,并提高其信息技术素养和研究能力。
总之,本课题将通过研究和实践,探索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有效性,以促进教育改革和学生全面发展。
计算机已经广泛应用于教育领域,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在发达国家得到普及。各国教育改革都将发展教育信息化作为新世纪教育发展的一项重大战略目标。20世纪90年代初,美国、英国、日本等一些发达国家的教育机构开始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实验,力图将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与信息技术三者结合的思想渗透到学科教学体系中。
尽管国内外在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研究方面已经取得了较大的成果,但是有效性研究几乎没有。因此,本课题的研究意义就在于填补这一空白。
信息技术与小学学科教学整合的研究开题报告
xx年xx月xx日
目录
• 研究背景与意义 • 文献综述 • 研究问题与目标 • 研究方法与技术 • 研究计划与时间安排
目录
• 现有研究条件与资源 • 研究风险与挑战 • 研究特色与创新点 • 参考文献
01
研究背景与意义
研究背景
1 2
信息技术的发展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工作 和学习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研究经费的不足可能会导致研究进度缓慢、实验条件受限等 问题,影响研究的顺利开展。
成果推广风险
信息技术与小学学科教学整合的研究成果需要在教育领域 得到广泛认可和应用推广,才能发挥其应有的价值。
成果的推广和应用需要与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和教师等各 方面进行沟通和合作,需要良好的合作精神和机制保障。
08
要点二
实证研究法
通过实际教学实验,对信息技术与小 学学科教学整合的应用进行实证研究 ,以检验其实际效果。
要点三
案例研究法
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小学学科教学案例 ,深入剖析信息技术在其教学过程中 的具体应用和效果。
研究技术
信息技术应用
研究信息技术在小学学科教学中的应用,包括多媒体技 术、网络技术、人工智能等。
合作支持
学校与多家企事业单位有紧密的产学研合作,可以提供一定 的技术支持和社会资源。
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开题报告
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开题报告摘要:
本开题报告旨在探讨信息技术在学科课程中的应用及整合方式。通过研究现有的教育环境和技术趋势,我们可以发现信息技术的应用正日益成为现代教育的趋势。然而,如何将信息技术与不同学科课程有机地结合起来,以促进学习效果和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仍然是一个值得探讨和解决的问题。本报告将讨论信息技术在不同学科中的应用案例,探讨整合的优势和挑战,并提出有效的整合策略。
一、引言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广泛应用,教育领域也不断迎来新的发展机遇。信息技术不仅为学生提供了更丰富多样的学习资源和工具,还改变了教学模式和学习方式。然而,信息技术的应用不应该被单独看待,而是应与各学科课程相结合,以实现教育资源的整合和知识的综合应用。
二、信息技术在学科中的应用案例
1. 语言学科
信息技术可以为语言学科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如在线词典、语法和翻译工具。同时,学生可以通过电子邮件或在线讨论平台与海外学习伙伴进行交流,提高语言交际能力。在写作方面,学生可以利用文字处理软件和在线评估工具进行作文的撰写和评估。
2. 数学学科
信息技术可以为数学学科提供交互式的学习环境,如数学模拟软件
和在线数学游戏。学生可以通过这些工具进行数学问题的实践和探索,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此外,信息技术还可以帮助学生可视化数学概
念和数据分析,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
3. 科学学科
信息技术在科学学科中的应用非常广泛。学生可以使用模拟软件进
行科学实验的虚拟模拟,提前了解实验过程和结果。同时,学生可以
通过网络搜索和在线数据库,获取最新的科学研究成果和相关资料,
《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研究》课题研究调查报告
《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研究》课题研究调查报告
第一篇:《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研究》课题研究调查报告《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研究》调查报告
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为人们提供了广阔的人之空间。丰富多彩的信息资源和多样化的认知途径,创设了优越的环境和开放性的创造空间。基于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更是具有传统教学所不具备的优势。因此,过去在课堂教学中起着举足轻重地位的传统教学渐渐被人们淡化,甚至被否定。事实上,传统教学仍然有它存在的合理性,同样具有基于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所不具备的优势。只有把传统教学与基于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的优势进行互补,才能实现课堂教学的更新,才能更好的落实新课程理念。因此,调查现状,了解我校教师目前的课堂教学状况,是研究传统教学与基于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的优势互补的前提和基础。
一、调查目的此次调查的目的是了解我校教师目前的课堂教学现状,了解教师对传统教学及基于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的运用和看法,分析现状,总结传统教学与基于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没有实现优势互补的原因,探索传统教学与基于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实现优势互补的策略和途径。
二、调查对象及方式
对象:教师、学生
方式:问卷调查
一、调查内容
此次调查问卷调查的内容包括:教师对传统教学及基于信息技术
环境下的教学的优势劣势的认识、平时采取的课堂教学方式及其目的的原因和效果、对常用教学媒体的优势劣势的认识、在日常教学中使用信息技术手段的情况。教师收集处理应用资料的途径方法手段、教师的教学理念及信息技术手段掌握情况、教师的课堂教学现状。
本次调查采用的问卷是“信息技术与农村课堂传统教学模式有效整合的现状教师调查问卷”,题型以单选和多选为主。
课题《信息技术与高中学科教学有效整合的研究》阶段性报告[小编整理]
课题《信息技术与高中学科教学有效整合的研究》阶段性报告
[小编整理]
第一篇:课题《信息技术与高中学科教学有效整合的研究》阶段性报
告
课题《信息技术与高中学科教学的有效整合研究》——仅以数学、地理学科研究为例
阶段性研究报告
江苏苏州市相城区陆慕高级中学课题组
基于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基于学校发展的需求,学校于2006年2月向中央电化教育馆申报立项了该项课题,并按课题研究方案实施。目前,课题研究已进入中期阶段,现将有关研究情况报告如下:
一、背景与意义
在新一轮课程改革实施过程中,各学科课程标准对信息技术在学科教学中的融合运用都有明确的建设性要求:信息技术必须成为构建教学环境的一个重要要素;必须将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高层次的融合,建立新型的基于信息技术的教学模式和学习模式;必须突出学习者在使用信息技术进行自主探究合作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与主体作用。
教育部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在论及大力推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时,强调了四种方式的变革,即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的变革,学生的学习方式的变革,教师的教学方式的变革,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四种变革的宗旨,在于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
“十五”期间,我校已经顺利完成了课题《运用信息技术改革课堂教学结构,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教育技术研究经验与实践成果。但在实现“四项变革”的过程中,还存在着认识与实践的问题。
问题之一,认为信息技术是辅助教学内容多样化呈现的一种“技术”。许多教师把关注的重点刻意放在教学内容的多样化呈现上,忽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有效整合》阶段性研究报告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有效整合》阶
段性研究报告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有效整合》阶段性研究报告
自开展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实验以来,我校投入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进行实验,两年来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还不很成熟,为了便于今后更好地开展实验,现将2009年来做的工作做以总结,及时查找问题,完善实验方案,以确保实验的顺利完成。
一、课题开展情况:
在通过"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课题的研究中,我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只有提高了师生的信息素养,增强了教师的信息技术操作能力,才能真正掌握最先进的教育技术,促进教与学的革命。所以我们从理论上探索研究在利用信息技术,创设有利于学生探究、发现、建构知识的学习情境;努力探索研究如何将信息技术与学科知识相联系以组织形成一个新的、完整统一的认知体系;再就是培养提高师生的信息素养,学会使用计算机通过Internet网络搜集信息、处理信息、应用信息。具体地说即深入研究如何通过对Internet网上教学资源的分析、利用与再开发,从而使计算机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结合在学科教学之中,提高教师应用计算机的能力和制作简单适用教学课件的能力;在明确真实而有意义的整合不同于简单的混合的前提下,探索新的教学方法,拓展学生学习的时间和空间,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率和学生的学习效果,并尝试探索研究整合课程的评价;提高教师素质,提高教师教研能力、教学水平。
(一)措施有力,促进了研究的力度
1、在课题开展之初,我们先对实验教师进行了摸底,了解教师对计算机的掌握程度,确定研究教师,按教师对计算机掌握的不同层次进行了分类辅导。在此期间,对研究教师开展了计算机知识的培训,包括如何制作课件、运用软件、powerpoint、等等。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研究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研究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普及,教育也进入了数字化时代。信息技术作为一种强大的工具,已经深刻影响着各个行业和领域,其中包括教育。如何将信息技术与各学科的教学有效地整合,已经成为当前教育领域中的热点问题。本文旨在探讨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研究的重要性、现状以及未来发展趋势,并提出一些推进整合效果的策略与建议。
一、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的重要性
1.实现教学的个性化和差异化。信息技术的应用可以为学生提
供个性化的学习资源和路径,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兴趣爱好。通过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可以提供各种多媒体教学资源、网络学习平台等,使学生在不同的学习方式和学习环境中获得更好的学习效果。
2.提升学科教学的有效性和效率。信息技术可以为学科教学提
供更多的教学工具和手段,例如教学软件、模拟实验平台等,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学科知识。此外,信息技术的应用还可以方便学生和教师之间的交流与互动,促进教学效果的实时反馈与调整。
3.培养学生信息素养和创新能力。信息技术的应用培养了学生
获取、整理、分析和利用信息的能力,提高了学生的信息素养。此外,通过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可以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动手实践能力,培养学生解决问题和创新的能力。
二、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的现状
目前,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在一些学校和教学实践中已经开始得到重视和应用。教育部门、学校以及教育科技公司纷纷推出了一系列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方案和应用产品。例如,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和网络学习平台帮助学生提高语文运用能力;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教学软件和模拟实验平台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抽象的数学概念和运算方法。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有效整合研究”开题报告2篇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有效整合研究”开题报告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有效整合研究”开题报告2篇
在当下这个社会中,报告的使用频率呈上升趋势,多数报告都是在事情做完或发生后撰写的。那么,报告到底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有效整合研究”开题报告,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有效整合研究”开题报告1
一、课题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根据《中央电化教育馆“十一五”全国教育技术研究规划课题指南》的有关精神,我们将《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有效整合研究》确定为我校的“十一五”现代教育技术研究核心课题。选择这一课题,基于以下几点认识:
1、教育信息化发展的需求
当前,信息技术迅猛发展,对传统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模式产生了巨大的冲击,也为教育现代化的实现提供了技术支撑。信息技术对教育的影响主要表现在:第一,网络环境为教师的教学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平台,极大地丰富了教学资源;第二,信息技术为教师的备课和上课带来了更加实用的辅助;第三,信息技术使教学更好地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服务,更好地实现素质教育的目标。信息化普及的今天,加快实现教育现代化,优化课堂教学,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实现人本立意的教学目标,培养适应时代需要的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人才,这是21世纪教育的主题。提高国民的信息素养,培养信息化人才是国家信息化建设的根本,教育信息化是国家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基础。教师教育信息化既是教育信息化重要组成部分,又是推动教育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力量。
2、新课程改革的需要
新世纪以来,我国中小学教育领域正在进行以“课程改革”为中心的教育改革,这次课改关系到亿万学生的成长和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对教师来说,课改提出了许多新的挑战。从某种意义上说,课改能否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融合》课题研究开题报告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融合》课题
研究开题报告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白集小学是一所村级小学,有1-4个年级,现有任课教师27人,学生522人,共有10个教学班,每个班级都配备了班班通教学设备,电脑和投影仪一应俱全,每位教师都配备了一台电脑,拥有现代的教育技术装备,为了使我校的这些设施设备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其作用,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让信息技术更好地为课堂教教学服务,我们决定开展“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融合”这一课题研究。课题小组有12名成员,,全部深入到教学一线工作,具有极好的研究环境。通过信息技术,有利于教师在教学中积极及时地引导学生开发和利用信息化教学资源。同时也为学生创设一种相互交流、信息共享、合作学习的环境,真正落实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推动农村小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发展,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二、课题的界定
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教育教学,旨在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和多媒体化的优势,以信息技术为工具,以网络为资源,给课堂教学注入新的生机和活力,丰富教学形式,优化教学过程,从而更有效地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在当前我国积极推进教育现代化、信息化的大背景下,我们应该倡导和探索信息技术和学科教学的整合,抢占这一“制高点”,让网络更好地为教学服务,促进教学方式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因此我把“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
融合”作为这次研究的课题。
1、信息化教育资源
信息化教育资源是指基于现代信息技术基础上的各种教育资源,包括各种媒体素材、试题、试卷、文献资料、课件、案例、常见问题解答和资源目录索引,网络课程等。数字化和教育价值是它的核心特征。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研究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研究随着信息技术在社会中的广泛应用,将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已经成为现代教育发展的重要方向。本文对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进行了详细研究和分析,探讨了整合对学科教学的影响和作用,并提出了相应的策略和建议,旨在促进教育的现代化发展。
一、引言
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普及为学科教学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和更多的工具。将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有助于提高教学效果,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本文将深入研究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
二、信息技术在学科教学中的应用
现代信息技术在学科教学中的应用包括多媒体教学、电子教材、网络资源、在线课程等。多媒体教学通过图像、声音、文字等多种形式,生动地呈现学科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电子教材以数字化的形式呈现,便于学生自主学习和教师的备课。网络资源为教学提供了丰富的资料和交流平台,帮助学生拓宽学科知识的广度和深度。在线课程通过网络技术实现远程教育,解决了地域限制,让学生能够随时随地学习。
三、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策略
1.教师的角色转变
教师要从传统的“知识传授者”变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和信息资源的引导者。他们应该善于利用信息技术,选择合适的媒体和资源,设计及时有效的教学内容和任务,引导学生主动
参与学习。
2.学科教学与信息技术的融合
学科教学与信息技术应有机融合,形成教与学一体的状态。教师可以结合课程内容选择合适的信息技术工具,增强学生的学习效果。例如,在地理课上使用卫星地图软件,让学生实时查看地球的各个地区。在化学实验中,利用虚拟实验软件模拟实验过程,提供更直观的实验操作。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研究报告(共五则)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研究报告(共五则)
第一篇: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研究报告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研究报告
我校从2013年开始,进行“百色市现代教育、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和实验教学实验课题,”本课题得到兄弟学校及本校的老师臭味相投参与与努力下,课题研究按预期的发展,已经进入了应课题结尾阶段,历经几年的努力本课题成果显著,效果良好。
一、课题研究环境
自从1987年,北京大学的钱天白教授向德国发出第一封电子邮件起,互联网在中国大地以几何级数的发展,发展的速度是人们不可想象的。只要互联网所进入的领域都是起着革命式的改变。
然而世界上先进国家计算机进入学校的教育情况又是什么样呢,英国2000年颁布《信息技术能力――2000课程标准》,规定学生信息技术应达到的水平;日本1999年制定“教育信息化实施计划”,要求信息技术必须应用到所有的学科教学中;瑞典国会1998年通过《学习的工具――全国中小学实施信息通讯技术计划》,提出中小学应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的要求;丹麦、荷兰、比利时等国都将信息技术作为必修课程。
1984年2月16日邓小平同志指示“计算机要从寻娃娃抓起”在中国计算机进入课堂起着里程碑作用。教育部已于1999年底将信息技术课纳入中小学必修课程。
二、课题的作用
1.把信息技术作为教师和学生教与学的最基本工具。第一,信息技术作为学习内容;第二,信息技术作为教学工具;第三,信息技术作为学习工具。第四,信息技术作为研发工具和资源。
2.如何在信息技术环境下为学生的学习提供适当的学习资源,构建学习环境和活动空间。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有效整合研究》开题报告
01
02
03
需要进一步提高研究方法的科学性和 规范性,加强实证研究和数据分析的 能力。
需要进一步扩大研究范围,拓展研究 领域,以适应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 合不断发展的趋势。
需要加强与企业和政府等相关机构的 合作,争取更多的外部支持和资金投 入,共同推进课题研究的深度和广度 。
THANK YOU.
研究计划和时间安排
第一阶段(1个月)
搜集相关文献资料,进行文献综述,梳理信息技 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相关理论和实践经验。
第三阶段(3个月)
根据实证研究和案例分析结果,提出信息技术与 学科教学整合的有效策略和方法,并进行系统分 析和论证。
第二阶段(2个月)
设计调查问卷,选取样本进行调查,收集数据并 进行分析。同时,选取典型案例进行深入研究和 分析。
2
ຫໍສະໝຸດ Baidu
通过对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实践和研究 ,为学科教育的信息化发展提供可借鉴的经验 和案例。
3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提高本课题组教师的科研 能力和综合素质,增强学校的整体科研实力。
本课题研究的意义
有助于推进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深度融合,提 高学科教学的时代性和针对性。
有利于提高学科教学质量和效果,促进学生的学 习和发展。
国外相关研究在理论和实践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为我国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提供了借鉴。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教学实施研究的开题报告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教学实施研究的开题报告
一、研究背景和意义
信息技术应用于教育教学已成为一种趋势。在信息时代,人们获取
信息、交流信息、处理信息的方式日新月异,新媒体应运而生,而教育
教学也应该顺应时代发展趋势,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重新构建教育
教学模式,以提高教学效果和质量。据报道,在现代教育中,信息技术
被应用在多种形式和场合,既可用于线上教育,也可以是线下教育的有
机组成部分。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实施对于教育教学改革发展具有很大的意义。一方面,它可以加强学生在数字技术方面的能力,培养学生使用数字技
术的技能,同时增强他们的学习动力和参与度。另一方面,它也能够促
进学生的终身学习,因为学生能够在用于结业后使用所学的技能。因此,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实施,能够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提高教学质量,进一步改善教育教学质量。
二、研究目的和内容
本次论文的研究目的是探究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实施方法和效果。通过对现有的教育教学实践和研究成果进行分析和总结,得出比较科学、实用的结论,为教育教学的改革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具体内容如下:
1.分析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现状,以及它在教育教学中的作用和
意义。
2.研究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实施方法和策略,介绍数字技术在课
堂中的应用方法和方式,包括数字资源的应用、在线交流、协作学习等。
3.探究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实施效果,重点探究数字技术应用后
对学生学习成果的影响,包括主要表现在学生学习动力、参与度、学习
成果等。
4.总结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实施的经验和教训,并对教育教学改革
提出建议。
《现代信息技术与课程学科教学整合的实践研究》的开题报告(精)
《现代信息技术与课程学科教学整合的实践研究》的开题报告
一、研究背景
1、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信息时代的到来,改变了教育生存与发展的环境。在信息技术高速度发展和广泛应用的今天,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十分迅猛,引起了教育的深刻变革,给教育观念、教学方法和教学组织形式等方面带来了深远的影响。计算机多媒体技术进入课堂,能够为学生创设真实情景,提供形象直观的交互式学习环境,使创建新的教学模式成为可能。在现代教育理论的指导下,创建一种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的主动建构,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学会学习、学习思考、学会创新的目的是非常有意义的。
2、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
学与教是人类教育中的永恒现象。特别是在学校教育中,课堂教学活动更是实现教育目的、任务的主渠道。《现代信息技术与课程、学科教学整合的实践研究》的目的,在于探求实现信息技术的应用与学科课程教学过程有效整合的规律、策略和方法,最终实现把信息技术教育的任务和学科教学的目的统一在同一教学过程中。
二、本课题实施的理论依据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生是知识学习的主动建构者,外界的信息环境只有经过学生的主动建构才能转变成学生的自身知识,在学生的学习建构过程中,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参与者、合作者。这就强调以学习为中心,为学生创设真实的情景,提供多种资源,让学生进入情景,进行自主学习和协商学习,通过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最终形成对事物的性质
三、本课题界定
1、信息技术:主要指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和通讯技术。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有效整合研究”开题报告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有效整合研究”开题报告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有效整合研究”开题报告
在现在社会,越来越多的事务都会使用到报告,不同种类的报告具有不同的用途。你所见过的报告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有效整合研究”开题报告,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一、课题研究现状、选题意义和研究价值
人类进入21世纪以后,信息化、技术化的时代特征逐渐明显,信息技术素养已经成为现代人的一项重要素养。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改革的深入,信息技术课程在教育领域的开设和推广使用后,它一方面激发了广大师生了解和学习计算机的热情,使得计算机的使用面越来越广,普及率越来越高;同时,它也带来信息技术学科自身的变化,从计算机学科最初的开设与研究,到计算机辅助教学、多媒体的运用,再到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研究的铺开,信息技术的发展呈现出勃勃生机,功能越来越多样化。
让我们感受较为强烈的是,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有效整合,带来了学科教学新的空间和气息,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已经发展到了一定的程度,即便是乡镇或在边远地区,多媒体辅助教学也是司空见惯的事了。因此,可以这样说,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无论是理论发展还是实践操作,都已经有了一定的先期探索。
当然,这种探索在一定程度上或者在部分地区还是零散的、粗浅的、散兵式的,尚未形成完整的体系,也无系统的经验。如何把握整合规律,充分体现信息技术的功能又凸现学科教学应有的功能,这样的话题既具有前瞻性,更具有现实性。因此,选择该项课题进行研究,不仅可以深化目前的研究成果,给学科教学带来深刻影响和深度变革,更可以寻求到未来教育的发展路径,为构建现代化、信息化的新教学提供有价值的指导意见。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有效整合研究开题报告及结题报告(立项模板)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有效整合研究》
开题报告及结题报告
问题的提出
(一)信息技术对教育的影响
教育技术在本质上是为达到既定的教育目标、优化教学过程而使用的手段和工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曾经提出:“从新的和更加广泛的意义上讲,‘教育技术’是对教与学的全过程进行构思、实施和评估的系统方式,既包括技术的资源,又包括人的资源以及人机之间的交互关系,并以此来实现更有效的教育。”
从功能结构上看,教育技术作为科学技术的一个特殊分支,主要表现为相互联系的五大分支,妈教育模式、教育传播技术、教育资源利用技术、教育研究技术和教育评估监控技术。以计算机技术和通讯技术为代表的当代信息技术应用于教育教学中以后,主要使这五大分支中的前三项产生了本质性的变化。
1、对教育模式的影响
教育模式主要包括教育体制、教育组织形式和动作规则等主观形态的技术。它体现了知识积累、社会文化传递的渐进性,是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实现既定教育目标的最基本、最有全局意义的方面。
传统的教学模式以教师中心,知识的传递主要靠教师对学生的灌输,作为认知主体的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自始至终处于被动状态,其主动性和积极性难以发挥,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也不利于创造性人才的培养。在以知识为关键要素的信息时代,传统教学模式里培养出来的人难以适应知识翻新速度快、问题出现类型复杂的时代要求。
为了改变这种善,国内外的许多教育工作者、教育技术专家从理论与实践两个方面做了大量的研究和探索,一致认为:发展与应用现代教育技术,促进教育现代化,关键在于“探索新型的教育模式”。计算机多媒体和互联网络技术的发展与应用,为新型教育模式的出现提供了技术上的保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有效整合研究》开题报告
南京市第十三中学科利华分校课题组
一、课题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根据《中央电化教育馆“十一五”全国教育技术研究规划课题指南》的有关精神,我们将《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有效整合研究》确定为我校的“十一五”现代教育技术研究核心课题。选择这一课题,基于以下几点认识:
1、教育信息化发展的需求
当前,信息技术迅猛发展,对传统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模式产生了巨大的冲击,也为教育现代化的实现提供了技术支撑。信息技术对教育的影响主要表现在:第一,网络环境为教师的教学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平台,极大地丰富了教学资源;第二,信息技术为教师的备课和上课带来了更加实用的辅助;第三,信息技术使教学更好地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服务,更好地实现素质教育的目标。信息化普及的今天,加快实现教育现代化,优化课堂教学,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实现人本立意的教学目标,培养适应时代需要的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人才,这是21世纪教育的主题。提高国民的信息素养,培养信息化人才是国家信息化建设的根本,教育信息化是国家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基础。教师教育信息化既是教育信息化重要组成部分,又是推动教育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力量。
2、新课程改革的需要
新世纪以来,我国中小学教育领域正在进行以“课程改革”为中心的教育改革,这次课改关系到亿万学生的成长和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对教师来说,课改提出了许多新的挑战。从某种意义上说,课改能否取得成功,取决于广大教师对课改的认识,取决于他们的理论水平和实际工作能力。
如何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使课堂教学效率最大限度地提高?如何有效地整合信息技术和学科教学优化课堂教学?这是摆在我校教师面前的现实问题。信息技术在辅助教学方面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是应用的情况和效果却参差不齐:有些教师使用比较恰当,信息技
术起到了很好的辅助作用,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而不少教师程度不等地被信息技术所左右,信息技术在他们的教学过程中变成了“高科技污染”。如何使整合达到最佳状态,这是广大教育工作者孜孜探索的一个现实而又紧迫的课题。我们想从“课堂教学”这个点上做一些探索和研究,通过行动和反思总结出一般的规律和方法,优化课堂教学,为新课改进绵薄之力,发挥我校作为现代化示范初中的模范带头作用。
3、我校进一步发展的需要
2002年,我校被评为省首批现代化示范学校,2004又被市教育局授予课改学校实验基地铜牌,这些促进我校把整合研究推向一个新的阶段,我校也因此得益,成为一所热门学校。
本课题研究针对目前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中存在的问题,探索有效整合先进的信息技术和学科课堂教学的一般方法,可以在知识的抽象性和学生思维的形象性之间架起一座桥,优化课堂结构,改革传统的教育教学方式方法,显著提高教学效率。它不仅可以为学生的学习创设独有的广阔的学习活动环境,又可以为学生提供供充分的观察、思维和实践的机会,对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提高是有无法比拟的优势。
有效整合不是简单地把信息技术仅仅作为辅助教师地演示工具,课堂上热热闹闹眼花缭乱,使信息技术变成教学过程中的“高科技污染”,而是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有机融合、和谐相处、相互渗透,构成一个整体的活动或过程,在课程教学过程中把信息技术、信息资源、信息方法、人力资源和课程内容有机结合,共同圆满完成课程教学任务。
我们希望通过此课题的研究,能够帮助我校从一所热门学校向品牌化学校发展。
二、课题界定
信息技术:是指有关信息的收集、识别、提取、变换、存贮、传递、处理、检索、检测、分析和利用等的技术。信息技术主要包括传感技术、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和缩微技术等,我们课题里主要指计算机技术。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它是指在课程教学过程中把信息技术、信息资源、信息方法、人力资源和课程内容有机结合,共同完成课程教学任务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它是我国面向21世纪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的新视点,是与传统的学科教学有着密切的联系和继承性,又具有一定相对独立的特点的教学类型。对它的研究与实施将对发展学生主体性、创造性和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具有重要意义。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就是要根据一定的课程学习内容,利用多媒体集成工具或网页开发工具将课程学习内容以多媒体、友好交互等方式进行集成、加工处理转化为数字化学习资源,根据教学的需要,创设一定的情境,并让学习者在这些情境中进行探究、发现,有助于加强学习者对学习内容的理解和学习能力的提高。
有效整合:不是简单地把信息技术仅仅作为辅助教师教的演示工具,而是要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融合”,是指一个系统内各要素相互渗透,协调一致,构成一个整体的活动或过程,从而使系统各要素发挥最大效益,达到1+1大于2的效果。它强调各自特征和继承性,在整合中并不丧失各自的特征。整合是一种和谐,被整合对象要彼此适应这种和谐。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水平和发展趋势
在奥苏贝尔的"学与教"理论和建构主义的"学与教"理论等理论指导下,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研究日益普及,理论研究研究日益深入细化,何克抗教授《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等专著已经对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问题进行了全面的阐述;从实践层面,各种基于信息技术环境下的课堂教学模式不断涌现,而且推出了大量的精彩的教学实例。
我校作为省级示范初级中学,十五期间的研究更加深入,着力以学科教学为突破口,研究信息环境下的自主式教学模式,学校被南京市教育局确定课程改革基地学校,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研究向各学科普及,推出大量成功案例,课题研究顺利结提,被评为优秀课题。可以说学校在信息环境下学科教学整合研究上已经总结了宝贵的经验,锻炼出一支优秀的教师队伍。
四、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学习者主动建构意义的过程,建构过程一方面对新知识进行意义的建构,另一方面也对已有的知识结构进行重组和改造,而每个个体都是以自己的知识结构来建构意义的,因此每个个体可以对同一知识有不同的理解,每个人都根据他们的方式理解知识的一部分或某些方面。为了使学生建构知识的完整意义和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建构主义采用以下的教学原则:(1)采用情境教学;(2)协作学习(支架式教学);(3)随机通达教学(4)自上而下的教学。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下教师不再是知识的传授者,而是学生的帮助者,为学生提供有利于意义建构的环境,学生能够充分发挥他们的主动性。
而信息技术环境下老师可以给学生提供更便捷、更有效的学习环境,在信息技术环境下,学生与教师之间的沟通也变得更加自由与多样,学生的学习不局限于教师传授,他们可以更加主动!
五、课题研究的理论假说
1、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较之传统教学手段支持下的课堂更具有优势与活力;
2、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更有利于教师的情感与智慧的激发;
3、利用信息技术优势创设教学情境,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情感;
4、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突显开放性与交互性,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思维火花,促进学生智慧的生成;
六、课题研究的变量
1、自变量: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
2、因变量:教师的教学方法、整合水平
3、干扰变量:社会环境、教师自身的教学素养及态度、教师对信息技术的使用水平等因素,会对本课题产生一定的干扰。研究过程中我们会尽可能避开突出的个体情况而研究老师的整体发展情况
七、研究对象
研究对象为我校所有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