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资及其他零售业态竞争之下中国百货业的发展之路

合集下载

零售业外资虎视眈眈

零售业外资虎视眈眈

零售业外资虎视眈眈近年来,随着中国零售市场的不断壮大和消费者需求的日益增长,越来越多的外资零售企业对中国市场表现出高度关注和浓厚兴趣。

外资零售企业的涌入不仅带来了新的竞争压力,更意味着中国零售业市场格局正在悄然发生着变化。

本文将探讨零售业外资的入境现状、商机与挑战、以及中国本土零售企业应对之策。

一、外资零售企业入境现状外资零售企业入境中国的趋势可以追溯到上个世纪90年代末,当时沃尔玛、家乐福、百思买等知名连锁零售企业进入中国市场,迅速获得消费者的欢迎。

此后,随着中国的市场对外开放程度的不断加深和消费群体的不断扩大,越来越多的外资零售企业踏入中国这片江山,掀起一轮又一轮的市场热潮。

根据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底,全球零售领域入华外资超过60万家,来自120多个国家和地区。

其中,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的零售企业在国内市场占有较大份额,而香港、澳门等邻近地区的零售企业也在快速扩张。

此外,亚马逊、苹果等科技巨头也开始逐步布局中国市场,投资于零售领域,加速本地化进程。

二、外资零售企业的商机与挑战外资零售企业的涌入,不仅仅对中国零售市场构成了强大的竞争压力,更带来了许多机遇与挑战。

具体来说,外资零售企业所带来的商机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 行业内外知识和技术的分享。

外资零售企业通常在行业内拥有丰富的经验和技术,能够带来更先进、更高效的营销、管理、服务等方面的经验。

2. 产品和服务的创新。

外资零售企业通常会引入一些新的产品和服务,从而有助于推动中国零售业的创新与发展。

3. 市场份额的扩大。

外资零售企业能够为中国市场带来更多的供应商和采购渠道,从而有助于提高市场的竞争力和效率。

然而,与此同时,外资零售企业所带来的挑战也不容忽视,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 竞争日益激烈。

随着外资零售企业的涌入,中国市场的竞争压力越来越大,对于本土零售企业来说,需要面对竞争环境的变化,提高自身的竞争力。

2. 本土化难度加大。

外资零售企业要进一步推动本地化进程并不容易,涉及到文化、商业习惯、消费行为等多方面的因素,对外资企业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中国零售业的发展历程回顾

中国零售业的发展历程回顾

中国零售业的发展历程回顾一、中国零售业的兴起和发展阶段中国零售业的发展历经数十年的时间,经历了不同的阶段和转变。

下面将回顾一下中国零售业的发展历程,并探讨其背后的原因和影响。

1. 早期阶段(1950年代-1970年代)早期的中国零售业在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下运作。

国家控制着市场,零售业主要由国有企业和合作社组成。

商品供应受限,消费者的选择较为有限。

此期间,零售业的发展较为滞后,主要目的是满足居民的基本需求。

2. 改革开放初期(1980年代-1990年代)改革开放带来了中国零售业的重大转变。

1980年代以来,国家开始实行市场经济,零售业开始逐步放开,并出现了第一批私人企业。

东南沿海地区成为改革的试验区,一些小型零售商店开始出现,商品种类和品牌逐渐增加。

此时,中国零售业还面临着需要建立完善的配套体系和基础设施的挑战。

3. 建立现代零售业体系(2000年代-今)进入21世纪,中国零售业经历了蓬勃发展的阶段。

外资零售巨头进入中国市场,引进了先进的管理经验和技术,改变了中国零售业的格局。

中国的城市化进程加快,消费者对商品和服务的需求也不断增加。

购物中心、超市、百货商店等新型零售业形式不断涌现,为消费者提供了更广泛的选择。

二、中国零售业发展的原因和驱动力中国零售业得以快速发展的原因和驱动力有多方面:1. 市场需求的增长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中国的消费市场不断扩大。

人们对品质和文化内涵更高的产品和服务的需求日益增长。

2. 经济结构调整中国经济从以出口为主导向以消费和投资为主导转型。

这导致需求结构发生变化,零售业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

3. 技术和管理经验的引进外资零售企业的进入为中国零售业带来了前沿的管理经验和技术。

中国本土零售企业也通过借鉴和学习,提升了自身的运营水平和服务质量。

4. 电子商务的兴起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为中国零售业注入了新的活力。

电子商务平台的崛起促进了线上线下融合发展,带动了新零售模式的兴起。

试论外资零售企业的优势及入世后中国零售业的对策

试论外资零售企业的优势及入世后中国零售业的对策

85 —
维普资讯
其 次 要树 立 合作 竞争 求 发展 的新 思路 , 学会 培养 竞争 对 手 , 赏 竞争 对 手 , 抚 竞争 对 手 , 欣 安 学会 与竞争 对 手合 作 , 现双 赢甚 至 多赢 , 竞争 中发 展 自己与 众 不 同的竞 争 特色 。 想通 过某 种 方 法阻 止 竞争 对 手 的 实 在
如磁 石 吸 引着 众多 国外 零售 企 业 。 目前 世界 5 0强零 售 企业 已有 7 %登 陆 中国 , 国零售 业 面 临着 前 所 0 中
未有 的挑 战 。


外资 零售企业的实 力分析
1 外 资零售 业 规模 大 , . 实力 强 , 国经 营经 验 丰富 跨 外 资零 售 企业 拥 有雄 厚 的资本 实力 , 营 规模 大 。如 沃 尔 玛 , 经 目前 已在 世 界 l O个 国 家 和 地 区 建 立 了 40 0 0家 分 店 ,0 0年 销 售 额超 过 10 20 9 0亿 美元 。其 规模 之 大 是 我 国 目前 任 何 一 家 大 型零 售 商 都 无 法 与 之 比拟 的 。外 资零 售业 无论 在 经营理 念 上 , 还是 在装 潢层 次 、 营业 面积 、 资金 运 用 和效 益 增长 上 , 显 都 示 了其 雄厚 的 资 本实 力和 强劲 的市 场竞 争 能力 。世 界 零 售 业 巨头 们 凭 借 其雄 厚 的 资本 、 进 的 管 理 技 先 术 , 过购 买 、 资或 独资 形式 进入 新 兴的 市 场 , 用一 体化 和 本 土化 有机 结合 的营销 策 略 , 用 东道 国 通 合 运 利 的低地 价 、 人工 费 用 , 国内企 业争 夺市 场 空 间 , 占中 国的 零 售 市 场 份额 , 扩 张 速 度 之 快 , 模 之 低 与 抢 其 规

外资零售企业进入对我国零售业的影响及对策分析

外资零售企业进入对我国零售业的影响及对策分析

外资零售企业进入对我国零售业的影响及对策分析作者:周洁峰陈四辉来源:《沿海企业与科技》2011年第04期[摘要]我国加入WTO以后逐步取消外国零售业进入中国的各种限制,吸引了国际零售巨头纷纷拼抢中国市场。

文章运用SWOT模型对我国零售业市场在这场竞争中的优势、劣势、机遇和威胁这四个方面进行比较分析,并从零售业的管理、技术、规模、价格和人力资源等方面对比我国零售企业与外资零售企业的差距,得出我国零售企业的发展存在的问题,提出我国零售企业在大量外资企业进入中国市场这一大环境下应作出的战略应对措施。

[关键词]零售业;外资零售企业; SWOT分析[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基于“两型社会”的城市规模研究(项目编号:71073135);广东省科技计划项目:适合广东省科技中介服务业发展的典型运行模式研究(项目编号:2010A040105001);湛江师范学院2009年度教学改革立项项目: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毕业论文改革与实践(项目编号:ZSJG0932)[作者简介]周洁峰,湛江师范学院商学院2007级国际经济与贸易班学生,广东湛江,524048;陈四辉,湛江师范学院商学院经济学讲师,研究方向:经济运行,产业经济,陈四辉为本文指导教师,广东湛江,524048[中图分类号] F12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23(2011)04-0008-0006一、我国零售业现状的介绍(一)我国零售业快速发展当今我国零售业呈现多元化方向发展,由过去的“一种百货打天下”,到近年来超级市场、专卖店、便利店、购物中心等多种零售业态的出现,使我国零售业态种类逐渐丰富起来。

这样的改变归功于中国经济的转轨、居民消费的转型以及零售业的改革开放。

我国消费品市场发展迅速,到2010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54554亿元,比上年增长18.4%;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4.8%,其中,城镇消费品零售额133689亿元,增长18.8%。

外资冲击下的中国零售企业发展对策研究

外资冲击下的中国零售企业发展对策研究

高。20 , 国年 社会 消费 品零售 总额 首次 突破 十万 08年 我 亿元 人民币大关 , 居世 界第三。20 年 , 跃 09 国美 集 团和百 联集 团人 围全球零 售业 百 强 , 国商 业的发 展速度 持续 我
稳定增长 。 ( 零 售业态从 单一走 向多样 化, 二) 大型综合 超 市成
施, 带动了我国的经济发 展。同时 , 大型跨 国零售集 团在

边小摊 、 夫妻 店 、 货店 发展 成为今 天 的超级市 场 、 百 专卖 店、 购物中心等新型 业态 , 标准 超市 、 而 大型 综合超 市业 态 因其“ 低价 销售” “ 和 一次 性购 物” 的优 势 , 合我 国 目 符 前 的经济发展水 平和居 民的消费心理 , 深受 消费者 喜爱 ,
[ 词]外资零售 企业 ; 关键 本土零售商 ; ; 冲击 物流配送 [ 中图分类号 】F1 '3 / [ 文献标识码 】B [ 文章编号 ]10 — 8021) — 01 0 02 28( 00 07 — 3 0 5
我 国本 土 零 售 业 发 展 现 状


大型超级 市场、 便利 店、 扣店 等 , 国 内本 土零 售企 业 折 而 业态 比较单一 , 早期仅 以普通超市 的形 式存 在着 , 这样就 不能满足我 国居民 日益增 长 的多层 次 、 多样 化的 消费需 求 。而 随着外资零 售业 的进入 , 资零 售企业 在给本 土 外 零 售商 带来 先进 的业态 理念 的同时 , 也促 进 了我 国本 土 零售业 态的多样 化 , 满足了各种层次居 民的消费需求 。 2 增加我 国居 民就业机会 , . 拉动 我国经济 零售业属于劳动 密集 型产业 , 以创 造大量 的就 业 可
缪 琨

从外国零售业态演变看中国零售业态发展

从外国零售业态演变看中国零售业态发展
行)》认为,零售业态是指零售企业为满足不同的消费需求而形成的 “
不同的经营形式。 零售业态的分类主要依据零售业的选址、 规模、 标 目 顾客、 商品结构、 殿堂设施、 经营方式、 服务功能等确定。” 前它主要 目 用来说明 各店铺形态, 一般不用来说明无店铺形态。 二、 中国导咨业态状况分析 2.1 业态形式多 但经营管理迫待改进。各种零售业态越来越 样, 尊重市场、 了解市场、 接近市场 , 也促进了各零售业态的发展和完善。
上的选择是十分有意义的。 其意义在于, 中国连锁商业的发展, 在业态 选择上是把便利店的初级形态一一便民店当作重点来进行推进的, 因
大。 美国Food M arketing Institute 将食品 杂货领 业态分为传统型 域的
渠道和非传统型渠道两种, 分别有超级商店、 仓储式商店、 便利店和巨
型超市、 批发会员店等以零售业态在全球分布看。 北美、 西欧等发达国 家和地区已经基本以超市、 巨型超市、 超级商店、 便利店、 折扣店等现 代零售业态为主,在美国以沃尔玛为首的零售商积极拓展超级中心、
4.2 便利店。 便利店于20 世纪40 年代在美国 产生, 六七十年代发
发展不平衡, 还不能完全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大都市的零售业态主 力化模式, 主要表现为两大特征, 一是以百货商厦为核心, 与专业店共
同组成城市中心繁华商业群落。 二是以大中型超级市场或商业集聚为
1978 年颁布的《 大店法》 限制开办500 平方米以上的店铺, 大批超市
便利店与超级市场相比, 对消费者来说更方便, 并能立即 解决生活的 急需;从价格竞争上看, 便利店与其他商店(除超级市场外)相比, 具有 一定的 价格优势, 第二、 经济持续增长的中国 需要便利店在中国, 现 在就来谈便利店的竟争优势似乎尚早, 但根据世界发达国家, 尤其是 日 本便利店的迅速发展, 来预先设计中国零售业现代化的发展在业态

外资零售企业进入对我国零售业的影响及对策分析外资零售业的发展现状

外资零售企业进入对我国零售业的影响及对策分析外资零售业的发展现状

外资零售企业进入对我国零售业的影响及对策分析外资零售业的发展现状一、中国零售市场现状2004 年底中国零售市场结束WTO 保护期,向世界全面敞开大门。

此时外资大举进入零售市场,从南向北、从东部向中西部快速延伸布局自己的商业网络。

2010年中国连锁百强企业中,外资企业共有21家,其中超市12家、百货5家、家电和餐饮等连锁企业4家。

2010年,该21家企业共实现销售收入3539亿元,占中国连锁百强的21.3%,同比增长22.4%。

2010年,其中店铺增幅超过20%的外资企业达到6家,外资企业的开店速度和销售增长普遍高于内资企业。

[1]后WTO 时代跨国企业中国零售市场投资战略不仅是规模迅速膨胀。

投资方式上,外商独资倾向明显,并购速度和规模都加剧,且努力构建自有营销渠道,力图与中国本土零售业划清界限;业态结构上,超市、百货等主流零售业态被外资控制现象严重,便利店正在成为外商投资的新目标;区域布局上,在完成东部沿海城市布点之后,外资企业又不断向二三线城市推进;营销策略上,外资企业推出自己的品牌产品,以质优价廉的特点吸引国内消息者,与本土零售企业争夺优质客户资源。

二、外资进入对我国零售市场结构的影响(一)在中国零售百强企业中,外资企业所占份额呈上升趋势从2003—2010 年,外资零售企业在中国百强零售企业中所占的份额明显上升: 数量从7 家上升到21家;销售规模占比从10.64% 提高到21.3%。

数据表明中国的外资零售企业已经从2003 年几家独大局面转入多企业多元化均衡发展阶段,全面扩张渗透到了各个规模段、成长阶段的零售企业中,其扩张战略已经由探索期和适应期转向战略发展期,向产业控制方向发展。

(二)中国零售市场组织结构在外资刺激下,呈规模化发展态势跨国大零售企业的快速发展,给中国本土零售企业带来压力,也不断进行企业扩张,国内零售业资产规模总量不断增加的同时,限额以上零售法人企业数量也不断增加。

有关资料显示,1999—2003 年间,限额以上零售法人企业数量基本保持不变,在2004 年起突飞猛进,比上年增长了74.9%。

中国百货零售行业的转型升级之图解

中国百货零售行业的转型升级之图解

商业观察38 中国眼镜科技杂志·10·2019中国百货零售行业的转型升级之图解图解1:2018年规模增速创新低,且行业高度分散中国百货行业40年沉浮发展历程图商品解禁、零售业迅速扩张:以大型自营百货商场为单一业态外资巨头涌入、倒逼传统百货自营转联营加强管理经济危机导致消费低迷、联营模式开始遭遇天花板电子商务时代崛起,O2O业态开始出现行业谋求升级,迎来复苏,更加强调体验1978~20002001~20072008~20102011~20162017至今中国百货行业自1978年商品解禁以来,行业自身的发展大致历经了40年发展沉浮,可以分为5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1978~2000年的野蛮生长阶段,此时的行业以大型自营式百货商场为主要形式,且由于消费放开,竞争态势呈现迅速扩张模式;第二阶段为2001~2007年的外资入侵阶段,外国巨头给中国百货业带来强烈冲击的同时也涌现出了大量转型升级成功的中国本土零售巨头,外商入侵倒逼国内百货行业摆脱了之前盲目扩张、无序竞争的环境,此时大量的百货企业由自营模式转向更高效的联营模式;第三阶段为2008~2010年的经济危机阶段;第四阶段为2011~2016年的电商冲击阶段,这一阶段电商冲击+抑制三公消费,百货行业处于持续低迷阶段;截至目前,国内百货行业处于第五个阶段,为行业复苏阶段。

随着经济增长、地产造富效应等推动下的消费回暖,叠加电商红利的逐渐丧失,以及消费者对线下购物体验的重视,国内百货公司纷纷在2016年开始实现较好的同店增长。

商业观察图解2:百货业增长持续趋缓中国百货商业协会发布的《2018~2019年中国百货零售业的发展报告》显示,2018年限额以上零售业单位中,超市、百货、专业店和专卖店4个业态增幅分别为6.8%、3.2%、6.2%、1.8%,我国百货业增长持续趋缓。

另外据中国百货商业协会调查数据显示,中国90家百货行业骨干企业2018年销售额为7456亿元,较2017年仅增长4.2%,增速创2014年以来新低。

外商投资我国零售业的动向与思考

外商投资我国零售业的动向与思考

我国自1992年零售业对外开放后,外商投资零售业的政策几经演变,零售业的对外开放程度逐渐加大。

并且随着我国正式加入世贸组织,在经过短暂的过渡期后,零售业将于2004年对外商投资企业全部开放。

外商投资零售企业从单店到连锁,从零售到批发,从沿海到内地,从中方控股到外方控股,进行着有计划的逐步扩张。

外资零售企业的进入,不仅为我们带来了国际上先进的经营理念、科学的管理模式和营销策略,而且大大地刺激了我国零售业态的变革和发展。

一、外商投资我国零售业的现状与趋势(一)投资规模普遍较大由于进入中国零售业的外资企业大都资金充足、实力雄厚,所以投资规模普遍较大。

1.从数量上看:迄今为止,国际上50家最大的零售企业已有2/3进入中国。

中国商业联合会发布的《中国零售业白皮书》披露,到2001年底,限额以上外商投资零售企业在中国已发展到362家,其中110家法人单位,252家活动单位。

港澳台投资零售企业有100家法人企业,134家活动单位。

2.从销售额上看:2001年限额以上外商投资零售贸易业商品零售额占中国限额以上批发零售贸易零售业总额的5.29%,占中国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总额的1.46%。

在外商投资零售业比较集中的北京,上海,外资所占市场份额分别为该市消费品零售总额的8.6%和8.9%。

3.从采购额上看:外商投资零售企业纷纷将全球采购中心移至中国内地,中国已成为国际零售业的重要采购基地。

如沃尔玛每年有100多亿美元的中国商品往分布于世界各地的沃尔玛出售。

2001年沃尔玛的直接采购额超过100亿美元,家乐福为35亿美元,麦德龙则达到50亿元人民币。

采购额呈逐年稳定增长的趋势。

(二)投资区位选择1.宏观的地域选择:外商投资零售企业开放区域已扩大到所有省会城市和计划单列市,主要集中在上海、北京、深圳、广州、南京、杭州等大中城市。

外商投资零售企业有巩固现有零售市场并逐步向中西部发展扩张的势头。

2.微观的店址选择:在国外零售业被称作是“选址的产业”,店址选择的好坏直接影响销售额和利润。

中国零售业的发展历程和现状分析

中国零售业的发展历程和现状分析

中国零售业的发展历程和现状分析一、引言中国零售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过去几十年里经历了巨大的变革和发展。

本文旨在对中国零售业的发展历程进行梳理,并分析其目前的现状。

二、中国零售业的发展历程1. 改革开放前的零售业改革开放前,中国零售业主要由国营商店和集体经济单位组成。

计划经济体制下,市场竞争有限,零售业发展较为缓慢。

商品供给紧缺,消费者选择有限,销售方式相对单一。

2. 改革开放以来的零售业随着改革开放的进行,中国零售业发生了根本性的变革。

首先,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为零售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其次,对外开放带来了海量的产品和先进的商业理念。

外资零售企业进入中国市场,推动了竞争意识和服务品质的提升。

同时,国内民营零售企业也开始崛起,丰富了市场格局。

3. 电子商务的兴起21世纪初,中国电子商务迅速崛起,对传统零售业造成了巨大冲击。

电子商务平台的兴起,使得消费者可以更便捷地购买商品,并提供了更多元化的选择。

电子商务的发展对实体店的冲击不可忽视,但也为实体店提供了转型的机遇,促使其提升服务质量和创新能力。

三、中国零售业的现状分析1. 多元化的市场格局目前,中国零售业的市场格局呈现多元化的特点。

传统实体零售店依然是消费者购物的主要场所,但电子商务的迅猛发展也在改变着消费者的购物方式。

传统零售企业与电商企业之间展开了激烈的竞争。

此外,新零售概念的兴起,引入了智能技术和大数据分析等先进技术,为零售业带来了巨大的变革。

2. 消费升级的趋势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消费者的购买能力不断提升,对于商品的品质、品牌和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消费者更加注重个性化和体验化的购物方式,对商品的质量、品牌形象、售后服务等方面有着更高的期望。

因此,零售企业需要不断提升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满足消费者不断提高的需求。

3. 战略转型的挑战电子商务的兴起和新零售模式的出现,给传统零售企业带来了巨大的冲击,更是迫使它们进行战略转型。

中国零售业的发展历程和现状分析

中国零售业的发展历程和现状分析

中国零售业的发展历程和现状分析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和消费水平的提高,零售业在中国的发展也经历了一个漫长而丰富多彩的历程。

本文将对中国零售业的发展历程和现状进行分析,并深入探讨其影响因素和未来发展趋势。

一、零售业的起步与逐步繁荣发展中国零售业的起步可以追溯到改革开放的初期,此时中国正处于经济体制改革阶段,市场经济逐渐取代计划经济成为经济发展的主旋律。

在此背景下,一些小型零售商户开始出现,他们以百货商场、小型超市和传统的菜市场形式出现。

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和消费水平的提高,中国零售业逐渐繁荣起来。

外资零售企业开始进入中国市场,引入先进的零售管理理念和技术,推动着中国零售业的发展。

同时,国内企业也开始加大对零售业的投资,通过引进国际先进的零售业经验,不断提升自身的竞争力。

二、中国零售业的现状及特点目前,中国零售业的规模已经逐渐扩大,并成为全球最大的零售市场之一。

中国零售业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多元化发展:中国零售业涵盖了众多细分领域,包括百货商场、超市、便利店、电子商务等多种形式。

消费者可以根据自身需求选择不同的零售渠道进行购物。

2. 电子商务的兴起: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电子商务的兴起,中国的零售业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

诸如阿里巴巴、京东等电商巨头的崛起,改变了传统零售业的竞争格局。

3. 外资企业与本土企业并存:中国零售业市场上既有大量的外资企业,如沃尔玛、家乐福等,也有一批本土零售企业,如星巴克、苏宁等。

外资企业和本土企业在零售业市场上形成了一种共生与竞争的格局。

4. 大众化和个性化并存:中国零售业市场呈现出大众化和个性化并存的特点。

大众化的零售企业通过规模效应和低价策略获得竞争优势,而个性化的零售企业则通过提供特色化的产品和服务吸引消费者。

三、影响中国零售业发展的因素中国零售业的发展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的因素:1. 经济因素: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为零售业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中国零售业发展历程

中国零售业发展历程

中国零售业发展历程中国零售业的发展始于20世纪70年代中期的改革开放,当时经济改革的推动使得市场经济体制逐渐形成。

在这个时期,国有企业逐渐从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私人企业开始涌现。

随着市场经济的推进,中国零售业逐渐崭露头角。

1980年代末期至1990年代初期,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需求迅速增长,这为零售业提供了巨大的发展机遇。

同时,政府放开了商业市场的准入限制,鼓励企业发展。

这一时期,小型零售企业迅速涌现,形成了零散的零售市场。

到了1990年代中期,中国零售业开始进入了第二个阶段。

通过引进外资和与国际零售企业的合作,中国的大型连锁零售企业逐渐崛起。

这些企业以其规模化、专业化和标准化的特点,迅速占领市场份额。

同时,电子商务的崛起也为零售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得线上零售开始兴起,消费者可以通过网络购物,实现零售业的创新。

2000年代以后,中国零售业进入了快速发展的阶段。

随着全球化的趋势和消费者需求的多元化,零售业不断创新和优化服务,满足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

此外,经济的快速增长也为零售业提供了强大的支撑。

大型连锁超市、购物中心和百货公司成为主流,各种国际品牌纷纷进入中国市场,零售业的竞争也日益激烈。

当前,中国零售业正处于转型升级阶段。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无人零售店、智能购物等新兴业态逐渐兴起,推动了零售业的数字化、智能化发展。

此外,疫情的爆发也加速了线上零售的发展,更多消费者开始选择线上购物。

未来,中国零售业将继续适应市场需求,借助科技的力量实现更好的发展。

中国百货行业的发展变化趋势和特点

中国百货行业的发展变化趋势和特点

中国百货行业的发展变化趋势和特点近几年,随着消费品内需市场的持续发展,传统百货企业大多完成了国有企业改革的进程,摆脱了沉重的国有员工负担,强化了经营管理和卖场绩效管理。

民营股份制百货企业崛起,以更加活跃的姿态开始连锁百货扩张。

外资百货企业更带来较高的品牌商品定位。

由此带来了百货业的持续繁荣。

但这种繁荣现象的背后隐藏着深刻的危机。

这就是,百货店千店一面,差异化极小。

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百货业面临剧烈的业态分化、重新定位、经营方式创新的难关。

一、近年来百货业的发展变化和趋势1、业态的变化:传统大型综合百货商店经过近十年的发展,目前已经处于饱和和分化状态。

7000平方米以下的向主题店、品牌店、精细化方向发展,15000平方米以上的向购物中心方向发展,30000平方米以上的向SHOPPING MALL 方向发展。

新兴百货业态店和大型购物中心必将迅速成长。

2、经营方式的变化:从经营方式来说,中国百货与外国百货区别很大,无论从租赁保底,到联营扣点,对零售商而言只是一份“二房东”管理,对供应商而言只是一个直销窗口。

这种经营方式形成于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传统百货商店经历了一个放弃经销、代销商品,全面转向联营、引厂进店甚至场地出租方式的转型,实际上成为“二房东”。

这是在传统大型综合百货商场为减轻历史包袱,向供应商推卸经营成本,实施利润最大化的持续压力情况下形成的。

而国外百货店经营的商品大多实行买断经营,按专业化类别化特色化细分市场定位,并直接进行顾客服务和经销商品的信息及物流服务,形成物流百货、品类百货、折扣百货、流行百货、精品百货等不同业态类型。

近阶段,国内品牌百货商店再次开始调整经营方式,首先是扩大与品牌商的联营,并逐步与顶级品牌商扩展经销和授权代理业务,并开始出现类别化的自有品牌专业店。

3、市场需求的变化:随着专业化和综合化的业态演进,零售业按品类和目标客户群细分业种,传统百货业的空间更趋“窄小”。

新世纪以来,由于消费品市场的极大发展,百货店作为经营选购品的专业店,开始向两级分化,一极是大众时尚商品,另一极就是奢侈品,市场进一步细分。

外资零售业进入中国市场的发展历程

外资零售业进入中国市场的发展历程

1引言沃尔玛作为全球领先的零售巨头,一直以来都以其出色的供应链管理和低价策略闻名于世。

1992年7月,国务院做出《关于商业零售领域利用外资问题的批复》(国函〔1992〕82号),批准在北京、上海、天津、广州、大连、青岛6个城市和深圳、珠海、汕头、厦门、海南5个经济特区各试办一至两个中外合资或合作经营的商业零售企业[1],这标志着我国零售业正式对外资开放。

沃尔玛于1996年进入中国市场,并在深圳开设第一家沃尔玛购物广场和山姆会员商店。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消费市场,进入中国市场是沃尔玛的重要战略之一,这将为沃尔玛提供巨大的发展机会。

然而,沃尔玛在中国市场的进程并非一帆风顺。

随着政策红利的逐渐消退、新零售业态的崛起,沃尔玛引以为傲的超级品类大卖场不再具备竞争优势。

沃尔玛通过创新和改进,提升差异化商品竞争力,重塑线下门店定位,打造全渠道零售矩阵,满足中国消费者不断变化的需求,为中国人民带来更多的便利和选择,并确定其稳定的市场地位。

沃尔玛的成功经验也为其他外资零售企业在中国市场的发展提供启示和借鉴。

2文献综述外资零售业进入中国市场的发展历程是一个备受关注的研究领域。

沃尔玛是全球知名的零售巨头,也是外资零售业进入中国市场的一个典型案例。

2016年10月,马云在阿里云栖大会的演讲中首次提出“新零售”概念。

“新零售”,就是企业应用先进的互联网技术和销售理念,将传统的零售方式和零售过程加以改良,最终将货物和服务出售给消费者[2]。

在相关文献中,研究者从不同的角度探讨外资零售业进入中国市场的成功经验。

Wojciech &Richard [3]指出实体零售业和电商行业之间是存在联系的,如果能将二者结合起来,能够为顾客带来不一样的购物体验。

王宝义[4]指出,新零售主要是通过创新技术、创新管理、创新模式、创新服务、创新流程等区别于传统的零售。

此外,外资零售企业在中国市场的成功也与其供应链管理和本土化战略密切相关。

3沃尔玛的发展历程3.11996-2001年,缓慢低调扩张期初入中国时的沃尔玛,作为世界500强,凭借品类齐全、价格低廉、较好品质、购物便捷的特点,成为国内零售行业竞相学习和模仿的对象。

国际化背景下的我国零售业发展要点

国际化背景下的我国零售业发展要点

国际化背景下的我国零售业发展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不断深化,作为销售终端的零售业也逐步融入了这一进程,并形成了汹涌的国际化浪潮。

各国的零售企业将不再仅仅面临国内企业的竞争,更多的是与国外企业进行国际竞争。

1992年以来,我国零售业的对外开放大体上经历3个阶段,这种渐进式开放的战略,一方面适应了外资进入中国市场的要求,另一方面也考虑到了我国零售业发展的实际现状。

2004年12月21日,中国零售业对外资全面开放后,外资零售企业进入中国己不再受地域、投资数量的限制。

中国的零售业面对着更加激烈的国际化竞争。

由于内外资零售企业实力上存在很大的差距,我国零售业面临着巨大的冲击。

尽管目前关于外资对中国零售业影响的认识存在分歧,但是,通过对内外资零售业竞争状况的分析,我们还是看出外资对我国零售业的发展存在冲击是不争的事实。

因此,研究中国零售业如何应对国际化竞争成为了非常具有现实意义的课题。

本文主要运用定性分析与图示相结合、例证法和比较分析法等方法对内外资零售企业在我国的发展状况以及我国零售业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较为详细的研究分析,进而提出了现阶段我国零售业应如何发展的对策和措施。

本文除了引言之外,共有四部分。

第一部分是对零售业国际化概述。

首先通过对零售业的内涵进行分析,介绍了零售业概念、零售业态、零售国际化定义等。

其次,在分析了零售业国际化的内外动因后,介绍了零售国际化的模式,分别以美国、欧洲、日本三个发达国家、地区的国际化模式为例,总结了零售国际化的主要模式。

第二部分对我国目前零售市场进行了一个较详细的概述。

首先,对中国零售业开放的历程进行简单介绍,接下来对目前已进入我国的外资零售企业的状况进行了一定的总结归类,然后对我国内外资零售业的发展状况进行了详细的分析。

第三部分是本文研究的重点。

首先分析外资进入我国零售市场后给我国零售业所带来的双重影响,然后重点分析了我国内资零售业自身所有的优势,更多的是对于目前面临的挑战进行了分析。

外资零售企业进入、混合竞争下的我国零售业发展要点

外资零售企业进入、混合竞争下的我国零售业发展要点

外资零售企业进入、混合竞争下的我国零售业发展一、引言流通既是市场秩序的创造物,同时也是市场秩序的创造者(Hollander,2002)[1]。

2004年以来,随着外资流通企业的大举进入,我国流通部门的竞争与整合不断加剧。

在国内部分零售业态中,外资商业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流通环节的竞争与结构状况对国民经济产业体系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由于我国在经济转型过程中长期实施重点发展重工业的后发战略,流通部门发展相对落后,因此政府规制对流通部门的重要性日渐重要(石明明、张小军,2009)[2],外资流通企业大规模进入的风险常常成为学术界的讨论热点。

根据相关统计,外资流通业在中国的规模扩张十分迅速,发展策略已从单一业态扩张发展到整合餐饮休闲娱乐等业态的一体化购物中心。

2010年我国内地市场零售百强中,外资企业有19家,门店数合计同比增长20.5%,比整体增速高7.8个百分点,零售额同比增长23.9%,其中特易购门店数增长38.0%,易买得门店数增长35.0%。

沃尔玛1996年进入中国在深圳开出第1家门店,至2010年门店数已经达到219家;2004年销售额仅为76.3亿元,而到2010年销售额已超过400亿元,6年增长近6倍。

为了应对流通业开放与外资流通企业加快进入带来的挑战,2004年我国出台政策,力争在2010-2015年期间内培育出15家至20家核心竞争能力强、初步具有国际竞争能力的大型流通企业集团。

7年以来,尽管我国流通企业有了长足的发展,但与具备国际影响力的超级商业航母相比,仍然存在明显的差距。

2011年是我国“十二五”的开局之年,随着国民经济增长方式向需求驱动型转变这一思路得到明确,未来我国将更加依赖于流通方式的发展与转变。

伴随着国家流通“十二五”规划的确立,我国相关政府部门也开始重新思考打造中国超级商业航母的政策,酝酿新的重点商业企业培育名单,延续未完成的培育中国“超级零售航母”的使命。

二、跨国零售企业对我国国民经济的影响:简要述评按照中国加入WTO后3年内开放商业零售市场的承诺,从2004年12月11日开始我国取消对外商投资商业企业在地域、股权、数量和设立方式等方面的限制,流通业全面对外资开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外资及其他零售业态竞争之下中国百货业的发展之路2013年09月13日10:06 来源:《今日湖北·中旬刊》2013年第06期作者:刘安毅字号
打印纠错分享推荐浏览量
摘要:百货业作为零售业的一种业态,目前进入到了零售生命周期的衰退期,在面对多重压力下中国传统百货业路在何方。

本文通过对百货业市场环境等外部因素和自身发展瓶颈的分析,对未来中国百货业发展的方向提出了可供选择的具体策略。

关键词:零售饱和零售生命周期体验式消费
加入世贸组织对于中国的零售企业来说,可谓是机遇与挑战并存。

如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如何应对外资进入中国市场所带来的巨大威胁?
一、外部环境改变给百货业带来的冲击
(一)外资进入对百货业的冲击
外资零售企业进入中国引发的问题及对策虽然外资零售业进入促进了中国零售业的现代化进程,并且目前在中国零售市场所占的比重还很小。

但是外资零售企业的进入已经引发了一些问题
1、外资零售企业进入速度过快
中国政府承诺2004年底最终放开零售市场,目的在于可以为国内零售业留一个缓冲和调整时期。

但是在入世后的几年时间内,外资进入速度大大超过了这一时间限制,表现为外商计划开店和实际开店的数目都大大快于中国零售企业,对本土零售企业造成了竞争压力。

2、一些地方政府给予外商“超国民待遇”
国内一些地方政府为了追求所谓的政绩,给予外资零售企业超国民待遇,把许多最好的商业地段拱手让给外资零售巨头,而且在地价、税收等方面给予一系列各种优惠,造成明显的不公平竞争。

(二)国内其他零售业态挤占了巨大的市场份额
国家内贸局在《零售业态分类规范意见》中,将中国零售业商店分类确定为百货店、超级市场、大型综合超市、便利店、仓储式商场、专业店、专卖店、购物中心等。

由于各种零售业态的争相抢占市场,使得百货业的市场竞争加大,市场空间狭小。

据2010年国家统计局统计数据显示,百货店总店数有83家,占整个零售业的市场份额只有3.8%左右,表明其经济效益很低。

同时,占零售业市场较大份额的业态主要是大型超市、专业店和专卖店,三者约占市场总额的88%。

随着零售业的发展,各种业态厂商数量大幅增加,行业内竞争过度扩大,消费品市场出现供过于求的状况。

(三)整个零售商品市场基本饱和,百货业发展空间狭小
在目前零售业高度发展的中国,随着国外零售商的拥入和国内零售业的迅猛发展,尽管我国消费需求总量很大,但零售业市场的发展空间仍具有有限性,当零售空间的供给等于或超过消费需求时,市场饱和就会出现,零售业的整体福利将会很低,不利于零售业态的健康发展。

近几年全国各地连锁零售市场并购和门店关门事件不断发生,也在一定程度上反应出市场趋于饱和的问题。

二、百货业自身存在的问题导致了百货业发展受限制
经营管理水平低,技术创新水平低,网络营销成效低。

1、经营管理方面:
百货商店的内在特点要求自主经营,统一管理,其基本表现是集中采购,进销分离。

交易方式主要采用定单制、定牌制、经销制和代理制。

目前,百货商店普遍采用的招商、联营、代销甚至柜台出租为主的经营方式,可以说是我国百货商店存在的最大弊端。

抛开价格抬高、灰色交易、工商冲突等弊端不谈,这种做法本身是违反百货商店业态规律的。

2、技术创新方面:
传统商场管理基本依赖于人,一系列信息必须通过大量的人工计算与处理才能得到。

跨国零售企业广泛使用的POS(销售适时系统)、EOS(电子订货系统)、EDI(电子数据交换系统)等零售信息管理系统。

而国内不少零售企业目前还处于凭经验管理,过分注重店面的装潢,而不注重技术改造和提高,不重视信息技术的应用,致使物流、资金流、信息流不能顺畅,从而无法在效率、成本及市场动态监控上与外资零售企业相抗衡。

3、网络营销方面:
由于电子零售存在一些局限性,如信息不完整,缺乏足够的购物刺激,权益保障不充分,货物获得存在风险以及支付方式存在交易安全等。

这些来自网络自身的局限性加上长期以来我们形成的付钱即取货的消费习惯,直接导致了我国网络营销发展滞后。

虽然目前我国传统百货业相继触网,但并未将电子商务作为企业发展的重头戏,未来我国百货业的网络营销方面潜力巨大。

三、百货业未来发展的战略选择
(一)网络营销成为传统百货新的增长点
从营销模式来看,传统百货业主要依靠大量的资金投入,齐全的商品,豪华的装饰吸引顾客。

随着电子商务硬软件条件日趋成熟,为实体零售进入电子商务扫清了客观障碍,传统实体零售企业进军网络零售业已成为企业和社会发展的双重需要。

目前已有王府井、广百百货、广州友谊、银泰百货、新世界、中友等多家传统百货强势企业纷纷触网,建设线上渠道。

(二)摒弃传统单一的购物方式,打造购物中心
随着城市开发的日渐成熟,土地资源越来越紧缺,土地使用成本将大幅上涨。

百货业为了谋求新发展,将朝着与地产紧密结合的方向发展,比如进入购物中心、或者自建购物中心,实行消费者体验式消费。

大型购物中心设施齐全,能满足消费者购物、餐饮、娱乐、休闲、交友、学习、健康、养心、酒店等多元需求。

(三)百货公司业态的改造更新
由于百货公司业态过于单一化,同业态的残酷竞争使百货公司改变其长期以来的市场定位,力求高档与豪华而大大提高了经营成本;另一方面又舍不得放弃低档商品,却又被超级市场、货仓式商场等新型业态夺去了一定的市场份额,百货公司只有调整市场定位,扬长避短,力求企业创新,不断适应新的生存环境,才能得以发展。

因此,营业面积大的百货公司可增加服务项目和增设停车场,向购物中心转化;或者利用良好商誉这一无形资产创立自有品牌,出售价廉质优自有品牌商品。

只有随环境不断的改变经营方式或业态,才能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张春法,韩耀.传统零售业的电子商务导入及网络营销战略[J].经济问题,2005(12).
[2]刘星原.WTO下我国零售业亟待解决的问题与连锁化发展战略[J].当代经济科学,2000(3).
[3]刘芹,原梅生.加入WTO,中国百货业的战略选择[J].经济管理,2002(0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