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断句练习共34页文档

合集下载

《孟子》《论语》句段断句练习

《孟子》《论语》句段断句练习

7、左右皆曰贤,未可也;诸大夫皆曰贤,未可 左右皆曰贤,未可也;诸大夫皆曰贤, 国人皆曰贤,然后察之,见贤焉, 也;国人皆曰贤,然后察之,见贤焉,然后用 左右皆曰不可,勿听;诸大夫皆曰不可, 之。左右皆曰不可,勿听;诸大夫皆曰不可, 勿听;国人皆曰不可,然后察之,见不可焉, 勿听;国人皆曰不可,然后察之,见不可焉, 然后去之。 然后去之。 【译文】:(因此)左右亲信都说某人好,不可轻信;
9、仁则荣,不仁则辱。今恶辱而居不仁,是犹 仁则荣,不仁则辱。今恶辱而居不仁, 恶湿而居下也。如恶之,莫如贵德而尊士, 恶湿而居下也。如恶之,莫如贵德而尊士,贤 者在位,能者在职,国家闲暇,及是时, 者在位,能者在职,国家闲暇,及是时,明其 政刑,虽大国必畏之矣。 政刑,虽大国必畏之矣。 【译文】:仁就光荣,不仁就耻辱;现在的人既 厌恶耻辱却又居于不仁的境地,这就好像既厌 恶潮湿却又居于低洼的地方一样。假如真的厌 恶耻辱,没有比得上以仁德为贵并尊敬读书人 的,使有贤德的人处于一定的官位,有才能的 人担任一定的职务,并且趁国家无内忧外患的 闲暇时间修明政治法律制度。(这样做了)即 使是大国也会畏惧你。
11、由是观之,无恻隐之心,非人也; 11、由是观之,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之 非人也;无辞让之心,非人也; 心,非人也;无辞让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 非人也。恻隐之心,仁之端也;是非之心, 心,非人也。恻隐之心,仁之端也;是非之心, 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 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 智之端也。人之有是四端,犹其有四体也。 智之端也。人之有是四端,犹其有四体也。 【译文】:由此看来,没有同情心,简直不是人; 没有羞耻心,简直不是人;没有谦让心,简直 不是人;没有是非心,简直不是人。同情心是 仁的发端;羞耻心是义的发端;谦让心是礼的 发端;是非心是智的发端。人有这四种发端, 就像有四肢一样。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论语》十二章复习、文言文断句(教师版)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论语》十二章复习、文言文断句(教师版)

个性化教学辅导教案一、《论语》十二章课内复习。

1.背诵《论语》十二章。

2.完成默写:(1)含蓄地表明了学习要有不求人知、全在进德修业的正确态度:,?(2)曾参讲治学的人要重视个人的品德修养的句子是:???(3)阐述学习和思考的辩证关系的是:,。

(4)论述要学习别人的长处,还要借鉴别人的短处的句子是:,。

(5)阐述读书求学问的态度是以求学为快乐的句子是:(三重境界),。

参考答案:(1)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2)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3)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4)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5)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二、课外阅读。

生命中最宝贵的五样东西毕淑敏(1)老师出了题目——写下“你生命中最宝贵的五样东西”。

我拿着笔,面对一张白纸,周围一下静寂无声。

万物好似缩微成超市货架上的物品,平铺直叙摆在那里,等待你亲手挑选。

货筐是那样小而致密,世上的林林总总,只有五样可以塞入。

(2)于是洁白的纸上,记下了我生命申最宝贵的五样东西——水、阳光、空气、鲜花和笔(未按笔画为序,排名不分先后)。

(3)接下来,老师说,好吧,每个人在你写下的五样当中,潮去相对不那么重要的一样,只剩下四样。

(4)权衡之后,我在五样中的“鲜花”一栏旁边,打了一个小小的“×”,表示在无奈的选择当中,将最先放弃清丽芬芳的它。

(5)老师走过来看到了,说,不能只是在一旁做个小记号,放弃就意味着彻底的割舍。

你必须得用笔把它全部涂掉。

(6)依法办了,将笔尖重重刺下。

当鲜花被墨笔腰斩的那刻,顿觉西周惨失颜色,犹如二十世纪初叶黑白的无声影片。

我拢拢头发咬咬牙,对自己说,与剩下的四样相比,带有奢侈和浪漫情调的鲜花,在重要性上终究逊了一筹,舍就舍了吧。

(7)请在剩下的四类当中,再剔去一种,仅剩三样。

老师的声音很平和,却带有一种不容商榷的断然压力。

(8)我面对自己的纸,犯了难。

阳光、水、空气和笔,删掉哪样是好?思忖片刻,提笔把“水”划去了。

论语断句练习

论语断句练习

《论语》断句练习1、孔子曰:“益者三乐,损者三乐①。

乐节礼乐,乐道人之善,乐多贤友,益矣②。

乐骄乐,乐佚游,乐晏乐,损矣③。

【翻译】孔子说:“有益的快乐有三种,有害的快乐也有三种。

以节制礼乐为快乐,以宣扬别人的优点为快乐,以广交贤良的朋友为快乐,是有益的。

以骄恣淫乐为快乐,以放荡无度为快乐,以宴玩荒淫为快乐,都是有害的。

”2、请用(/)给文中画线的部分断句。

叔孙武叔语大夫于朝曰:“子贡贤于仲尼。

”子服景伯以告子贡。

子贡曰:“譬之宫墙赐之墙也及肩窥见室家之好夫子之墙数仞不得其门而入不见宗庙之美百官之富得其门者或寡矣夫子之云不亦宜乎!”【翻译】叔孙武叔语大夫于朝曰:“子贡贤于仲尼。

”子服景伯以告子贡。

子贡曰;“譬之宫墙,赐之墙也及肩,窥见室家之好。

夫子之墙数仞,不得其门而入,不见宗庙之类,百官之富。

得其门者或寡矣。

夫子之云,不亦宜乎!”3、子贡问政。

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

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曰:去兵。

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二者何先?曰:去食。

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翻译】子贡问怎样治理国家。

孔子说,“粮食充足,军备充足,老百姓信任统治者。

”子贡说:“如果不得不去掉一项,那么在三项中先去掉哪一项呢?”孔子说:“去掉军备。

”子贡说:“如果不得不再去掉一项,那么这两项中去掉哪一项呢?”孔子说:“去掉粮食。

自古以来人总是要死的,如果老百姓对统治者不信任,那么国家就不能存在了。

”4、哀公问曰:“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不幸短命死矣。

今也则亡,未闻好学者也。

”《论语·雍也》【翻译】鲁哀公问孔子:“你的弟子中谁最为好学?”孔子答道:“有个叫颜回的弟子很好学,他从不拿别人出气,也不犯同样的错误。

可惜他短命死了,现在再也没有这样的人了,再也没有听说过好学的人了。

”【感悟】孔子的学问并不是仅仅指文学知识,凡切身之用都可以称得上是学。

所以孔子认为“不迁怒、不贰过”的颜回是最好学的学生。

论语四则其二断句

论语四则其二断句

论语四则其二断句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这一句读源远流长,文化大革命用来攻击孔子。

如何晏的《论语集释》、邢昺的《论语疏》、杨伯峻的《论语译注》。

古人释“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时”,一般正面解释。

都说,可以让老百姓按照我们指引的道路走,没必要让他们知道为什么。

为什么呢?《论语集释》只有一句解释“百姓能日用而不能知”,(何晏)《论语疏》解释成“圣人之道深远,人不易知”(邢昺)。

路人认为:既然不易知,知起来很麻烦,所以就不用知了。

近代,大都采取批评的态度。

范文澜在《中国通史简编》中说:“孔子把民看作愚昧无知的人,可使服从,不可使知之……”孔子政治思想保守。

又如冯友兰在《论孔丘》中说:孔子认为“民”是“下愚的人”,“他们不可使知,所以只可以让他们听从驱使。

”孔子鼓吹愚民政策。

文革时批判孔子的愚民政策,也大都是引用这两位学者的话。

应当说,“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句读成为“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没有什么错。

但这只是几种可能中的一种。

从孔子的一贯主张来看,孔子不赞成愚民政策。

孔子是中国第一个创办私学的人,孔子把一生中的精力奉献给教育事业,孔子有弟子三千,七十二贤人。

“自行束修以上,吾未尝无诲焉”,“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说出这种话的人怎么会主张实行愚民政策呢?那么古今学者之所以把“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句读成为“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当代,学者王蔚在《“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句意辨析》一文中认为有两个原因。

一是没有从整体思想上去把握孔子,这样就有只见树木,不见森林之感;二是以自己的个人好恶来解释。

喜欢者极力为孔子辩解,如何晏与邢昺,不喜欢者则极尽诋毁之能事,如范文澜与冯友兰。

好者使其偏,恶者使其冤。

路人认为:批林批孔时大批孔子的所谓愚民政策,就是使孔子蒙受了许多不白其冤。

释义二断句为: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这种句读最早见于宦懋庸,他在《〈论语〉稽》中解释孔子的这十字名言说:对于民,其可者使其自由之,其所不可者亦使知之。

《论语》断句练习

《论语》断句练习

19· 叔孙武叔语大夫于朝曰子贡贤于仲尼子服景 23 伯以告子贡子贡曰譬之宫墙赐之墙也及肩窥见室 家之好夫子之墙数仞不得其门而入不见宗庙之类 百官之富得其门者或寡矣夫子之云不亦宜乎 19· 叔孙武叔语大夫于朝曰/子贡贤于仲尼/子服 23 景伯以告子贡/子贡曰/譬之宫墙/赐之墙也及肩/窥 见室家之好/夫子之墙数仞/不得其门而入/不见宗庙 之类/百官之富/得其门者或寡矣/夫子之云/不亦宜 乎/
19· 子贡曰/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 21 见之/更也/人皆仰之/
19· 子贡曰:“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 21 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
翻译
【译文】 子贡说:“君子的过错好比日月蚀。他犯过错,
人们都看得见;他改正过错,人们都仰望着
他。”
19· 22卫公孙朝问于子贡曰仲尼焉学子贡曰文武之 道未坠于地在人贤者识其大者不贤者识其小者莫 不有文武之道焉夫子焉不学而亦何常师之有
【译文】
子夏说:“虽然都是些小的技艺,也一定有可取的地方, 但用它来达到远 大目标就行不通了。”
19· 子夏曰君子有三变望之俨然即之也 9 温听其言也厉
19· 子夏曰/君子有三变/望之俨然/即之也 9 温/听其言也厉/
19· 子夏曰:“君子有三变:望之俨然, 9 即之也温,听其言也厉。”
翻译

【译文】 子夏说:“君子有三变:远看他的样 子庄严可怕,接近他又温和可亲,听他说 话语言严厉不苟。”
19· 叔孙武叔语大夫于朝曰:“子贡贤于 23
仲尼。”子服景伯以告子贡。子贡曰;“譬
之宫墙,赐之墙也及肩,窥见室家之好。夫
百官之富。得其门者或寡矣。夫子之云,不 亦宜乎!”
子之墙数仞,不得其门而入,不见宗庙之类,

《论语》断句练习34页PPT

《论语》断句练习34页PPT

71、既然我已经踏上这条道路,那么,任何东西都不应妨碍我沿着这条路走下去。——康德 72、家庭成为快乐的种子在外也不致成为障碍物但在旅行之际却是夜间的伴侣。——西塞罗 73、坚持意志伟大的事业需要始终不渝的精神。——伏尔泰 74、路漫漫其修道远,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 75、内外相应,言行相称。——韩非
《论语》断句练习
31、园日涉以成趣,门虽设而常关。 32、鼓腹无所思。朝起暮归眠。 33、倾壶绝余沥,窥灶不见烟。
34、春秋满四泽,夏云多奇峰,秋月 扬明辉 ,冬岭 秀孤松 。 35、丈夫志四海,我愿不知老。
谢谢你的阅读
❖ 知识就是பைடு நூலகம்富 ❖ 丰富你的人生

断句练习题

断句练习题

断句练习题一、文言文断句1. 孔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2. 谚曰/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

3.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

4.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二、现代文断句1. 月光下的湖面/波光粼粼/如梦如幻/让人陶醉。

2.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如何筛选有用信息/成为我们每个人都需要面对的问题。

3. 春天来了/万物复苏/大地披上了绿装/充满生机。

4. 他努力学习/成绩不断提高/终于考上了心仪的大学。

三、诗歌断句1. 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2. 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3. 春晓/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4. 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四、成语断句1. 画蛇添足/蛇本无足/何以添之/自作聪明/反而坏事。

2. 狐假虎威/狐狸借助老虎的威势/欺压其他动物/最终难逃厄运。

3. 井底之蛙/只见井口一方天空/不知世界之大/故步自封。

4. 杯弓蛇影/疑神疑鬼/自相惊扰/导致人心惶惶。

五、日常对话断句2. 今天天气真好/我们一起去公园散步吧/好主意/我也想去晒晒太阳。

3. 妈妈说/晚上回家要按时吃饭/不要总是熬夜/对身体不好。

4. 老师问/这道题目你们会做了吗/如果有不懂的地方/可以随时问我。

六、新闻报道断句1. 国庆节期间/全国各大旅游景点迎来客流高峰/各地采取措施确保旅游秩序井然。

2. 最新科学研究显示/适量饮用咖啡可能对心脏健康有益/但仍需注意摄入量。

3. 城市绿化工程持续推进/市民生活环境得到显著改善/空气质量逐步提升。

4. 教育部门强调/减轻学生课业负担/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是当前教育改革的重要任务。

七、广告文案断句1. 新款智能手机/高清摄像头/强劲续航/带给您非凡体验。

论语十二章停顿划分

论语十二章停顿划分

《论语十二章》的停顿划分
1.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愠,不亦君子乎?”
2.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3.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4.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5.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6.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
7.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8.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9.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10.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11.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12.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停顿划分是基于句子结构、意义单位、音节韵律和突出重点的原则进行的。

断句练习(含答案)

断句练习(含答案)
5. 孟 子 曰 /言 近 而 旨 远 者 /善 言 也 /守约 而 施 博 者/ 善 道也/ 君 子 之言 也 /不 下 带 而 道 存 焉 /君 子 之 守 /修 其 身 而 天 下平/ 人 病 舍 其 田 而芸 人 之 田 /所 求 于 人者 重 而 所 以 自 任 者 轻。
6. 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故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是以兵强则灭/木强则折/强大处下/柔弱处上。
(“//”可断可不断)
12.(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的理解)邯郸之民以正月之旦献鸠于简子,简子大悦,厚赏之。客问其故 / 简子曰 / 正旦放生 //示有恩也 / 客曰 / 民知君之欲放之 / 故竞而捕之 / 死者众矣/ 君如欲生之 / 不如禁民勿捕 / 捕而放之 / 恩过不相补矣。简子曰:“然。”[评分标准:本题5分。标记“/”处,每断对2处,得1分;在“/”“//”之外每断错2处,扣1分,扣完为止。]
断句答案
1.(6分)
何故礼之若此其甚也/善缮/得道之士也/得道之人//不可骄也/尧论其德行达智而弗若/故北面而问焉/此之谓至公
“/”为必断处,对1处得1分。“//”为可断可不断处,此处断句不得分,亦不减分;错
误的断句,错一处减1分,减完6分为止。
2.(6分)凿龙门/决大河//而放之海/方其功之未成也/盖亦有溃冒冲突可畏之患/惟能前知其当
2013年高考语文文言文复习(文言文断句)
归纳总集练习
序号
方法
举例
0
断句练习
1.用斜线(绻,北面而问焉。尧,天子也;善绻,布衣也。何故礼之若此其甚也?善绻得道之士也得道之人不可骄也尧论其德行达智而弗若故北面而问焉此之谓至公非至公其孰能礼贤?
2.用斜线(/)给下面短文画横线的部分断句。(6分)

《关于论语 断句》

《关于论语 断句》

《关于断句—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1,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可以让老百姓按照我们指引的道路走,不需要让他们知道为什么。

冯友兰在《论孔丘》中说:孔子认为“民”是“下愚的人”,“他们不可使知,所以只可以让他们听从驱使。

”指出孔子鼓吹愚民政策从孔子的一贯主张来看,孔子不赞成愚民政策。

孔子是中国第一个创办私学的人,孔子把一生中的精力奉献给教育事业,孔子有弟子三千,七十二贤人。

“自行束修以上,吾未尝无诲焉”,“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说出这种话的人怎么会主张实行愚民政策呢?说这里的“民”指的是奴隶,既然是奴隶,不过是会说话的工具。

会说话的工具,当然就不需要“知之”了。

持这种观点的是部分台湾学者这种解释有两大问题。

一、中国古代是不是实行过奴隶制到现在学术界仍有争论;《孟子》中有关于井田制的记载,很多人据此认为中国没有实行过奴隶制。

二、外国的奴隶是会说话的工具,中国古代社会是不是这样没有人证明过。

至少没有人证明孔子生活的那个时期是如何对待奴隶的。

三、即使孔子那个时候有所谓的奴隶存在,从孔子一贯的主张来看,孔子不大可能认为奴隶是会说话的工具。

孔子主张“仁”,仁者爱人。

主张爱人的孔子是不会有如此主张的。

2,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当执政者认为老百姓的道德、行为符合“道”、“礼”的要求时,就随他去,不要管他。

如果老百姓的道德、行为不符合“道”“礼”的要求,就要告诉他,引导他3,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老百姓,若可任使,就让他们听命;若不可任使,就让他们明理。

知”、“由”都作使动词用,“使”字自然属于前面的假设分句,否则便是冠上加冠了!“之”,代词,代“民”。

王力先生的《古代汉语》,“使“在古汉语中有两个基本的意思,一是刚才的“使用”,“支使”,二是“使者”、“出使”。

如果作使者讲,那样能讲得通,不过有点笔走偏锋了。

学者王蔚在《冤哉,孔子》一文中提出这种观点。

原文是这样的:“我们可以把“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民可使”句读为“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2022年语文中考文言文阅读必考篇目总结试题

2022年语文中考文言文阅读必考篇目总结试题

2022年语文中考文言文阅读必考篇目总结试题2022年语文中考文言文阅读必考篇目总结试题(一)《论语》十二章1.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

(标两处)可/以/为师矣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

(1)人不知而不愠愠:生气,恼怒(2)吾日三省吾身省:自我检查、反省(3)为人谋而不忠乎忠:竭尽自己的心力(4)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信:诚信(5)四十而不惑惑:迷惑,疑惑(6)不逾矩逾:越过矩:法度(7)学而不思则罔罔:迷惑,意思是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8)思而不学则殆殆:疑惑(9)人不堪其忧堪:能忍受(10)逝者如斯夫逝:往、离去(11)匹夫不可夺志也夺:改变(12)博学而笃志笃:坚定(13)切问而近思切:恳切(14)富贵于我如浮云于:介词,对,对于(15)必有我师焉焉:于此,意思是在其中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人家不了解我,(我)并不因此恼怒,不也是有才德的人吗?(2)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得到新的理解与体会,可以凭借(这一点)做老师了。

(3)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只是读书却不认真思考,就会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只空想却不读书,就会疑惑。

(4)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几个人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可以做我老师的人。

4.做到孔子教导的“人不知而不愠”,对我们处理好人际关系有何益处?①不怨天尤人,能严格要求自己,约束和克制自己的言行,使之合乎道德规范。

②宽容对待别人,能让人际关系更和谐融洽。

(二)陋室铭(刘禹锡)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

(1)有仙则名名:出名,有名(2)有龙则灵灵:神异(3)斯是陋室斯:这(4)惟吾德馨惟:只(5)谈笑有鸿儒鸿:大(6)可以调素琴调:调弄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这是简陋的屋舍,只因我(住屋的人)的品德好(就不感到简陋了)。

(2)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苔痕蔓延到台阶上,使台阶都绿了;草色映入竹帘,使室内染上青色。

文言断句标点

文言断句标点

规律
(2)、看虚词,定句读。
古人写文章,不用标点符号。他们明辨句读, 虚词就成了重要标志。尤其是语气词和一些连词的 前后,往往是该断句的地方。 如:夫、盖、凡、窃、请、敬等发语词和表敬 副词,常常用在句首;也、矣、欤、焉、哉等语气 词常常用在句尾;以、于、为、而、则等连词常用 在句中。根据这一特点,找出虚词就有助于句读。 例:管仲、隰朋从于桓公而伐孤竹,春往冬反, 迷惑失道。管仲曰:‚老马之智可用也。‛乃放老 马而随之,遂得道。
规律
(6)、察反复,定句读。 反复,特别是间隔反复, 也是文言 文中常见的修辞方法。如《邹忌讽齐王 纳谏》中,“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多次 反复,这也为断句提供了有力的帮助。
规律
(7)、掌握文史常识。
文言文中的文史知识,包括人物的名、字、 号、谥号、年号、地名、官名等。了解这些知 识对文言文的断句也会有帮助。 如:吴起对曰:‚河山之险,不足保也; 伯王之业,不从此也。昔者,三苗之居,左彭 蠡之波,右洞庭之水,文山在其南,而衡山在 其北。恃此险也,为政不善,而禹放逐之。‛
文言断句、标点
《论语》断句训练
1.子禽问于子贡曰夫子至于是邦也必闻其政求之 与抑与之与子贡曰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夫子 之求之也其诸异乎人之求之与 子禽问于子贡曰:“夫子至于是邦也,必闻其 政,求之与?抑与之与?子贡曰:“夫子温、 良、恭、俭、让以得之。夫子之求之也,其诸 异乎人之求之与?” 2.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 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2.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 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规律
(5)、对话、引文定句读。
文言文中对话、引用常用“曰”、“云”为标 志,两人对话,一般在第一次问答写出人名,以后 就只用“曰”而把主语省略。遇到对话时,应根据 上下文判断出问者、答者,明辨句读。 如:上常从容与信言诸将能不,各有差。上问 曰:‚如我,能将几何?‛信曰:‚陛下不过能将 十万。‛上曰: ‚于君何如?‛曰:‚臣多多而益 善耳。‛上笑曰:‚多多益善,何为为我禽?‛信 曰:‚陛下不能将兵,而善将将,此乃信之所以为 陛下禽也。‛

论语三则文言文断句

论语三则文言文断句

论语三则文言文断句1. 《论语》十则的断句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2. 《论语》三则文言文翻译1。

司马牛问怎样做一个君子。

孔子说:“君子不忧愁,不恐惧。

”司马牛说:“不忧愁,不恐惧,这样就可以叫做君子了吗?”孔子说:“自己问心无愧,那还有什么忧愁和恐惧呢?”2.司马牛忧曰:“人皆有兄弟,我独亡。

”子夏曰:“商闻之矣:死生有命,富贵在天。

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

君子何患乎无兄弟也?”翻译:司马牛忧愁地说:“别人都有兄弟,唯独我没有。

”子夏说:“我听说过:‘死生有命,富贵在天。

’君子只要对待所做的事情严肃认真,不出差错,对人恭敬而合乎于礼的规定,那么,天下人就都是自己的兄弟了。

君子何愁没有兄弟呢?”3。

齐景公问孔子怎样治理国家。

孔子答道,“国君的行为要符合国君的要求,臣子的行为要符合臣子的要求,父亲的行为要符合父亲的要求,儿子的行为要符合儿子的要求。

”齐景公说,“说得好啊!要是真的国君的行为不符合国君的要求,臣子的行为不符合臣子的要求,父亲的行为不符合父亲的要求,儿子的行为不符合儿子的要求。

即使有粮饷俸禄,我能来享用它吗?”3. 论语十则断句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2、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文言文翻译断句训练答案

文言文翻译断句训练答案

古文,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

然而,由于古文语言的特殊性,对于现代人来说,阅读和理解古文具有一定的难度。

为了提高对古文的理解能力,以下是一篇文言文翻译断句训练的答案,字数不少于五百字。

原文:孔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翻译:孔子说:“学习之后,按时复习,不也是一件愉快的事情吗?有朋友从远方来,不也是一件快乐的事情吗?别人不了解我,我却不生气,不也是一个君子吗?”断句:孔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分析:1. “孔子曰”是常见的文言文开篇,表示引言,因此“孔子”和“曰”之间需要断句。

2. “学而时习之”是一个完整的句子,表示学习的态度和方法,因此“学而”和“时习之”之间需要断句。

3. “不亦说乎”是一个疑问句,表示反问的语气,因此“不亦”和“说乎”之间需要断句。

4. “有朋自远方来”是一个完整的句子,表示朋友从远方来,因此“有朋”和“自远方来”之间需要断句。

5. “不亦乐乎”与“不亦说乎”类似,是一个疑问句,表示反问的语气,因此“不亦”和“乐乎”之间需要断句。

6. “人不知而不愠”是一个完整的句子,表示即使别人不了解自己,也不生气,因此“人不知”和“而不愠”之间需要断句。

7. “不亦君子乎”是一个疑问句,表示反问的语气,因此“不亦”和“君子乎”之间需要断句。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出,文言文的断句需要结合句子的意思和语法结构来进行。

在翻译过程中,要注重理解原文的含义,同时保持句子结构的完整性和连贯性。

总结:通过对这篇文言文翻译断句训练的答案分析,我们可以了解到,学习古文翻译断句需要掌握一定的技巧和方法。

首先,要熟悉文言文的语法和常用词汇;其次,要理解句子的意思,把握句子的结构;最后,要在翻译过程中保持句子的完整性和连贯性。

通过不断的练习,相信大家都能提高对古文的理解能力。

文言文断句教师版

文言文断句教师版

文言文断句例1、孔子曰益者三乐损者三乐乐节礼乐乐道人之善乐多贤友益矣乐骄乐乐佚游乐宴乐损矣。

【原文】孔子曰:‚益者三乐,损者三乐。

乐节礼乐,乐道人之善,乐多贤友,益矣。

乐骄乐,乐佚游,乐宴乐,损矣。

‛【译文】孔子说:‚有益的快乐有三种,有害的快乐也有三种。

以得到礼乐的调节为快乐:以讲别人的的好话为快乐,以交了不少有益的好朋友为快乐,是有益的。

以骄纵作乐为快乐,以游荡忘返为快乐,以大吃大喝为快乐,是有害的。

‛方法归纳一:通文意,分层次。

通读全句,联系全文、全段或语境,弄清写了些什么内容,想表达什么意思。

抓住要点,理清层次,做到高屋建瓴,胸怀全局。

通读全文,搞清属于什么文体,写了什么内容,想表达什么意思。

要注意文言文单音词占多数的特点,抓住几个关键的字词翻译以理解文段大意。

根据文章的内容或层次,先断出几个大的段落或层次,此时注意句首、句末虚词,这样凭借段落、层次或句首、句末虚词,把有把握的地方断开来。

对每一段落或层次按照前后顺序,从头到尾地进行解剖,分出若干个句子,加上恰当的标点。

例2、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或曰六国互丧率赂秦耶曰不赂者以赂者丧盖失强援不能独完故曰弊在赂秦也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或曰/六国互丧/率赂秦耶/曰/不赂者以赂者丧/盖失强援/不能独完/故曰弊在赂秦也例3、荆轲逐秦王秦王还柱走群臣皆愕卒起不意尽失其度而秦法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

荆轲逐秦王/秦王环柱走/群臣皆愕/卒起不意/尽失其度/而秦法/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

归纳二:标名词,定主宾名词一般为文章陈述、描写、说明或议论的对象,在它的前后往往要断句。

名词(代词)常做句子的主语和宾语,动词(形容词)做谓语。

因此找出文中反复出现的名词和代词,基本可以句读了。

常见代词有:余、吾、予、而、尔、汝、公、卿、君、若、彼、其、此、其、之……例4、秦王坐章台见相如相如奉璧奏秦王秦王大喜传以示美人及左右左右皆呼万岁。

第12课 《论语》十二章(教材中的考点:断句)(解析版)

第12课 《论语》十二章(教材中的考点:断句)(解析版)

第12课《论语》十二章——教材中的考点:断句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学习目标诵读是文言文教学的重要环节。

在教学中,我注重引导学生通过诵读感悟文言文的韵律美和意境美。

我采用多种形式的诵读方式,如范读、带读、自由读等,让学生在反复诵读中逐渐掌握文言文的语感。

同时,我还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让他们在诵读中思考、领悟文言文的深层含义。

1.了解断句的重要性,掌握断句的根本方法并学会灵活运用;2.消除对文言文断句的恐惧心理,树立对文言文断句的信心。

【例题展示】对第八章中划线句子断句恰当的一项是()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A.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B.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C.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D.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参考答案】D【内容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断句。

根据文言文断句的方法,先梳理句子大意,分清层次,然后断句,反复诵读加以验证。

本句句意:我整天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膊做枕头,也自得其乐。

“饭疏食”意思是吃粗粮,“饮水”意思是喝冷水,“曲肱而枕之”指弯着胳膊做枕头,“乐亦在其中矣”是自己的观点态度,表示也自得其乐。

故断句为: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考点解说文段休问长与短,熟读精思是关键。

内容大意全理解,始可动手把句断。

大多数同学在给文言文断句时,常犯的毛病是一边看一边点断,看完了文章,断句也结束了,待回头检查时,又觉得有许多不妥之处,其实这种“一步到位”的方法是行不通的。

理解内容和断句是紧紧相关联的,熟读精思、理解大意是正确断句的前提,因为读不懂就点不断,不理解就点不好。

马马虎虎不行,似懂非懂不行,读一遍两遍一晃而过也不行。

当拿到一篇没有标点符号的古文,首先要通读,反复钻研,然后根据文章的内容,先断出几个层次,把有把握的地方断开。

知识解读01看虚词找位置1.向首发语词夫、盖、至若、若夫、初、唯、斯、令、凡、在它们的前面一般要断开,其常用于一句话的开头。

第12课 《论语》十二章(教材中的考点:断句)(原卷版)

第12课 《论语》十二章(教材中的考点:断句)(原卷版)

第12课《论语》十二章——教材中的考点:断句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学习目标诵读是文言文教学的重要环节。

在教学中,我注重引导学生通过诵读感悟文言文的韵律美和意境美。

我采用多种形式的诵读方式,如范读、带读、自由读等,让学生在反复诵读中逐渐掌握文言文的语感。

同时,我还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让他们在诵读中思考、领悟文言文的深层含义。

1.了解断句的重要性,掌握断句的根本方法并学会灵活运用;2.消除对文言文断句的恐惧心理,树立对文言文断句的信心。

【例题展示】对第八章中划线句子断句恰当的一项是()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A.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B.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C.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D.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参考答案】D【内容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断句。

根据文言文断句的方法,先梳理句子大意,分清层次,然后断句,反复诵读加以验证。

本句句意:我整天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膊做枕头,也自得其乐。

“饭疏食”意思是吃粗粮,“饮水”意思是喝冷水,“曲肱而枕之”指弯着胳膊做枕头,“乐亦在其中矣”是自己的观点态度,表示也自得其乐。

故断句为: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考点解说文段休问长与短,熟读精思是关键。

内容大意全理解,始可动手把句断。

大多数同学在给文言文断句时,常犯的毛病是一边看一边点断,看完了文章,断句也结束了,待回头检查时,又觉得有许多不妥之处,其实这种“一步到位”的方法是行不通的。

理解内容和断句是紧紧相关联的,熟读精思、理解大意是正确断句的前提,因为读不懂就点不断,不理解就点不好。

马马虎虎不行,似懂非懂不行,读一遍两遍一晃而过也不行。

当拿到一篇没有标点符号的古文,首先要通读,反复钻研,然后根据文章的内容,先断出几个层次,把有把握的地方断开。

知识解读01看虚词找位置1.向首发语词夫、盖、至若、若夫、初、唯、斯、令、凡、在它们的前面一般要断开,其常用于一句话的开头。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论语》十二章复习、文言文断句(教师版)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论语》十二章复习、文言文断句(教师版)

个性化教学辅导教案一、《论语》十二章课内复习。

1.背诵《论语》十二章。

2.完成默写:(1)含蓄地表明了学习要有不求人知、全在进德修业的正确态度:,?(2)曾参讲治学的人要重视个人的品德修养的句子是:???(3)阐述学习和思考的辩证关系的是:,。

(4)论述要学习别人的长处,还要借鉴别人的短处的句子是:,。

(5)阐述读书求学问的态度是以求学为快乐的句子是:(三重境界),。

参考答案:(1)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2)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3)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4)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5)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二、课外阅读。

生命中最宝贵的五样东西毕淑敏(1)老师出了题目——写下“你生命中最宝贵的五样东西”。

我拿着笔,面对一张白纸,周围一下静寂无声。

万物好似缩微成超市货架上的物品,平铺直叙摆在那里,等待你亲手挑选。

货筐是那样小而致密,世上的林林总总,只有五样可以塞入。

(2)于是洁白的纸上,记下了我生命申最宝贵的五样东西——水、阳光、空气、鲜花和笔(未按笔画为序,排名不分先后)。

(3)接下来,老师说,好吧,每个人在你写下的五样当中,潮去相对不那么重要的一样,只剩下四样。

(4)权衡之后,我在五样中的“鲜花”一栏旁边,打了一个小小的“×”,表示在无奈的选择当中,将最先放弃清丽芬芳的它。

(5)老师走过来看到了,说,不能只是在一旁做个小记号,放弃就意味着彻底的割舍。

你必须得用笔把它全部涂掉。

(6)依法办了,将笔尖重重刺下。

当鲜花被墨笔腰斩的那刻,顿觉西周惨失颜色,犹如二十世纪初叶黑白的无声影片。

我拢拢头发咬咬牙,对自己说,与剩下的四样相比,带有奢侈和浪漫情调的鲜花,在重要性上终究逊了一筹,舍就舍了吧。

(7)请在剩下的四类当中,再剔去一种,仅剩三样。

老师的声音很平和,却带有一种不容商榷的断然压力。

(8)我面对自己的纸,犯了难。

阳光、水、空气和笔,删掉哪样是好?思忖片刻,提笔把“水”划去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