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美术教育理论探讨

合集下载

美术教育理论与实践

美术教育理论与实践

美术教育理论与实践美术教育是指通过教育手段,引导学生掌握美术相关的知识与技能,培养其对艺术思想的理解和对美的审美能力,促进其综合素质的提升。

美术教育在现代教育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其理论和实践已在世界各地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和实践。

美术教育理论中,包括美育观、美学理论、教育心理学、教育方法论等多个方面。

其中,美育观是指对美的认识、评价和引导学生发展美感的理论,它关注的是学生的主体性、创造性和个性发展。

美育观应该是贯穿整个美术教育应有的指导思想,引导学生对美的感受和理解。

同时,美学理论对美术教育也非常重要,它从哲学和美学角度对美进行深入的探讨和分析。

教育心理学与教育方法论则是研究学生学习和发展规律,分析美术教育的方法和手段,推动教育教学改革。

美术教育实践中,早期的美术教育主要以技能训练为主,注重传统技法的练习,缺少对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

而近年,随着教育理念的改变和教育手段不断的拓展,美术教育实践也迎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现代美术教育实践已经深入探索了人本教育、素质教育、创意教育、情境教育、信息技术教育等多个领域,使得美术教育更加丰富多彩、完整而有针对性。

如今的美术教育实践注重引导学生从学习到创造,让学生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情感,进行创造性思考和创意性实践,培养学生创造力和创新精神。

好的美术实践必须符合美育观,注重学生的主体性,鼓励学生自由发挥,避免单纯的技能训练,并注重整合更多艺术元素,跨学科交叉实践,实现对美术教育的审美价值和创意价值的全面教育。

美术教育不仅是研究和实践艺术技能和技巧,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自由地发现、感受及表达艺术对生活的态度和价值观。

艺术教育能够启发人类感性思维和提升精神品质,增强文化自信和审美能力,是推动人文发展的一种重要力量。

因此,艺术教育更应该发挥教育的综合性,促进不仅学生的艺术修养,而是培养更加全面多样化的综合素质。

因此,有效的美术教育离不开对理论的深刻探讨和对实践的广泛探索。

在未来,我们需要进一步加强对美术教育的研究和改革,探索更多贴近实际的美术教育方法和手段,从而更加有效地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造能力。

美术教育学导论

美术教育学导论

美术教育学导论美术教育学导论是研究美术教育学科的基本理论和方法的学科。

它通过对美术教育的历史、理论、实践等方面的探讨,旨在深入理解美术教育的本质和意义,为美术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一、美术教育的定义和目标美术教育是培养学生审美意识、创造能力和艺术修养的教育过程。

它旨在通过美术教育的内容和方法,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创造力和艺术修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美术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艺术素养,提升其艺术修养水平,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和创造能力,使学生能够在日常生活中欣赏和创造美。

二、美术教育的历史美术教育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文明时期。

早在古希腊和古罗马时期,人们就开始注重美术教育,认为艺术是人类文明的重要表现形式。

在中国,美术教育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的绘画和雕塑艺术。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艺术的进步,美术教育逐渐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并得到了广泛的重视和发展。

三、美术教育的理论体系美术教育学导论研究的核心是美术教育的理论体系。

美术教育的理论体系包括美术教育的目标、内容、方法和评价等方面。

其中,美术教育的目标是美术教育的核心,它决定了美术教育的内容和方法。

美术教育的内容主要包括美术基础知识、艺术史、艺术欣赏和创作等方面。

美术教育的方法主要包括教学设计、教学手段和教学评价等方面。

美术教育的评价主要是对学生学习成果的评价和对教学过程的评价。

四、美术教育的发展现状美术教育在我国的发展取得了显著成就。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们对美术教育的需求越来越高。

美术教育已经成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得到了广大师生和家长的认可和支持。

美术教育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不断提高,美术教师的角色和责任也变得越来越重要。

然而,美术教育仍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例如,美术教育的资源不足,师资队伍不够强大,教学内容和方法需要进一步改进等。

五、美术教育的发展趋势为了适应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的需求,美术教育需要不断创新和改进。

小学美术课题研究方案

小学美术课题研究方案

小学美术课题研究方案一、研究背景美术是小学教育中重要的一门学科,对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具有重要作用。

然而,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发现存在一些问题,如学生的创作能力不足、研究兴趣不高等。

因此,我们有必要开展小学美术课题研究,探索有效的教学方法和策略,提升小学美术教育的质量。

二、研究目标本研究的目标是通过探索简单的教学策略和方法,提高小学美术教育的效果,促进学生的创造力和艺术表现力的发展。

三、研究内容1. 分析小学美术教育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了解学生的研究需求和特点。

2. 研究简单的教学策略和方法,如通过游戏化教学激发学生的兴趣,通过实践性的教学活动提升学生的创作能力等。

3. 设计并实施相应的美术教学方案,包括教学内容、教学活动和评估方法。

4. 经过一定时间的实施和调整,评估美术教学方案的效果。

四、研究方法1. 文献研究: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和资料,了解小学美术教育的理论基础和研究现状。

2. 实地调研:观察和访谈教师和学生,了解他们对美术教育的看法和需求。

3. 实验研究:在一所小学进行实验性的美术教学,比较不同教学策略和方法的效果。

4. 数据分析:通过统计和分析实验数据,评估美术教学方案的效果。

五、研究成果本研究的成果包括:1. 理论研究报告:对小学美术教育的现状和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教学策略和方法。

2. 美术教学方案:设计并实施的美术教学方案,包括教学内容、教学活动和评估方法。

3. 研究论文:总结研究过程和结果,发表相关的研究论文,与教育界分享经验和成果。

六、研究计划1. 第一阶段(一个月):进行文献研究,了解小学美术教育的理论基础和研究现状。

2. 第二阶段(两个月):进行实地调研,观察和访谈教师和学生,了解他们对美术教育的看法和需求。

3. 第三阶段(三个月):设计并实施美术教学方案,进行实验研究,并收集相关数据。

4. 第四阶段(一个月):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和总结,撰写研究论文和研究报告。

5. 第五阶段(半个月):与教育界分享研究成果,发表研究论文。

中小学美术教学论

中小学美术教学论

《中小学美术教学论》课程教学指导纲要课程目标1.认识美术教学的基本涵义和特点,形成对本课程的认知框架。

2.了解中小学美术教学的基本内容,形成初步的课程编制能力。

3.学习中小学美术教学的基本方法,具备从事中小学美术教学的基本能力。

4.基于对课程的认识,逐步形成职业意识和终生学习与发展的能力。

内容与教学课程内容1.课程内容选编的基本原则(1)依据课程性质和目标,适应学生的职业和学术发展需求,体现基础性、思想性、时代性、系统性和实用性。

(2)遵循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以体验带动理论学习,以问题引发思考。

(3)将案例与原理相结合,以案例印证原理,以原理解释案例,具体与抽象相结合展开课程内容。

(4)在保留本课程中国传统与特色的同时,引入现代先进的美术教育理论和方法,体现课程的最新发展。

2.课程基本内容(1)中小学美术教学的含义与特征(2)中小学生不同发展阶段的身心特征和美术能力发展的规律(3)中小学美术教学的目标·价值与目标的关系·美术教学目标的分类·义务教育美术课程的目标·普通高中美术课程的目标(4)中小学的美术课程·美术知识与美术课程·美术课程标准·美术教科书(5)中小学的美术教学·美术教学的特点·美术学习行为的发生·教学设计与教案的编写·美术教学的策略与方法·不同类型的美术教学·美术教学模式的建构(6)中小学的美术教学评价评价的概念,观念,意义,策略和方法(7)中小学美术课程资源概念分类人力资源设备与材料资源地方资源电子与网络资源(8)课外校外美术教学意义类别与方法美术兴趣班(小组)的美术教学博物馆(美术馆)美术教学社区中的美术教学(9)中小学美术教师的素质与能力·中小学美术教师的职业资质·中小学美术教师的人格特征与魅力·中小学美术教师的知识与技能·研究型美术教师的基本特征和能力美术教育研究方法·美术教育论文、教育叙事和调查报告的写作(二)课程教学1.以体验活动增强课程学习的针对性和目的性。

小学美术新课程标准:理论与实践

小学美术新课程标准:理论与实践

小学美术新课程标准:理论与实践引言美术课程作为小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丰富了学生的校园生活,还培养了学生的审美情感和创造力。

为了进一步推进美术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制定一套科学、合理的小学美术新课程标准至关重要。

本文档从理论与实践两方面对小学美术新课程标准进行详细阐述。

一、理论篇1.1 课程标准概述新课程标准以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为目标,强调美术教育的普及性、趣味性、实践性和创新性。

课程标准遵循国家教育方针,结合小学生身心发展特点,以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创新精神和审美实践能力为基本任务。

1.2 课程目标1. 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使学生具备基本的审美观念和审美评价能力。

2. 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关注社会的情感,增强学生的文化底蕴。

3. 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创新力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1.3 课程内容新课程标准将课程内容划分为五个方面:绘画、雕塑、设计、工艺和欣赏。

课程内容选取贴近学生生活、具有代表性和启发性的实例,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创新意识。

1.4 课程实施与评价1. 课程实施:注重课堂教学与课外实践相结合,提倡校内外美术教育资源共享,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

2. 课程评价:采用多元化评价方式,关注学生过程性表现,充分尊重学生个体差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二、实践篇2.1 教学案例分析本部分通过具体的教学案例,分析新课程标准在实际教学中的应用方法和效果。

案例涉及绘画、雕塑、设计、工艺和欣赏等多个领域。

2.2 教学策略探讨1. 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发现问题,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情境教学:创设丰富多样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创造力。

3. 实践教学:加大课外实践环节,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操作技能。

2.3 教学资源整合1. 校内资源:充分运用学校美术教学设施,发挥美术教师专业优势。

2. 校外资源:拓宽校外教育资源渠道,加强与美术馆、博物馆等单位的交流合作。

中小学美术教育中学生创造力培养的研究

中小学美术教育中学生创造力培养的研究

中小学美术教育中学生创造力培养的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中小学美术教育是培养学生审美情感、创造能力和艺术修养的重要途径之一。

随着社会发展的不断进步,人们对美术教育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希望通过美术教育培养出具有艺术创造力和艺术表现力的学生。

在实际的教学中,我们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学生的创造力普遍较低,创作能力有限,很难展示出独特的艺术个性。

针对这些问题,本研究旨在探讨中小学美术教育中学生创造力的培养问题,并提出有效的培养策略。

通过深入分析当前中小学美术教育的现状,了解创造力在美术教育中的重要性,探讨影响学生创造力发展的因素,以及探讨中小学美术教育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通过对一些成功案例的分析,总结出有效的培养方法并对创造力培养的成效进行评估。

本研究的意义在于为中小学美术教育提供切实可行的培养策略,促进学生创造力的全面发展,并为未来的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

1.2 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中小学美术教育中学生创造力的培养问题,明确研究目的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 分析当前中小学美术教育中学生创造力发展的现状,了解学生创造力水平的整体情况,为进一步研究提供依据。

2. 探讨创造力在美术教育中的重要性,揭示学生创造力对于艺术学习和个人发展的重要影响,为教育者和决策者提供参考。

3. 分析影响学生创造力发展的因素,包括学校环境、家庭背景、教育政策等方面的影响,为制定有效的培养措施提供依据。

4. 探讨中小学美术教育中如何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探索合适的教学方法和策略,促进学生潜在创造力的发掘和发展。

通过研究以上目的,本文旨在为提高中小学美术教育质量、促进学生创造力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促进学生全面素质的提升和发展。

1.3 研究意义创造力是人类重要的心智能力之一,对于中小学生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中小学阶段是学生身心发展的重要阶段,美术教育在其中有着特殊的作用。

通过美术教育,学生可以培养自身的审美能力、创造力和想象力,提升综合素质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小学美术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小学美术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小学美术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变化,美术教育在小学中也变得越来越重要。

因为美术教育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还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小学美术教育也存在一些问题,例如缺乏专业的美术教师,教学资源匮乏等。

针对这些问题,本文将探讨小学美术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一、存在的问题1. 缺乏专业的美术教师在一些小学,由于美术教育的地位不高,学校难以招聘到专业的美术教师。

有些老师只是对美术有一定的兴趣,而没有系统的美术教育理论和实践培训,这就导致了美术教育质量的下降。

2. 教学资源匮乏很多小学的美术教学经费有限,教学资源匮乏。

很多学生只能在简陋的美术教室里进行绘画,缺乏艺术馆、美术书籍、绘画用品等资源。

这种状况严重制约了学生的审美视野和创造力的培养。

3. 教学内容单一有些学校的美术教学内容过于注重技法,忽略了对学生审美能力和创造力的培养。

过分强调技法的教学容易让学生的创造力受到限制,失去了美术教育的真正意义。

4. 缺乏与生活的联系部分学校的美术教学脱离孩子们的生活,没有让学生学会用艺术的方式去表达自己对生活的感悟。

这使得学生对美术教育的兴趣不够,导致了美术教育的单一化和僵化化。

二、对策1.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学校应该积极招聘专业的美术教师,提高美术师资队伍的整体素质。

可以通过专业培训、学术交流等方式来提升教师的专业水平,使其能够更好地引领学生进行美术教育。

2. 多元化的教学资源学校要加大对美术教育的投入,提高美术教学的资源配置。

可以建设更多更好的美术教室,购置更多更好的绘画用品,甚至可以鼓励学生自己带一些美术用品,以便于更好地发挥学生的绘画能力。

3. 丰富的教学内容学校应该更加注重美术教学的多样性,不仅要注重技法的教学,还要让学生在绘画中感受生活,去描绘生活中美好的事物。

可以通过多种形式的课堂活动,如户外写生、美术作品鉴赏等,培养学生丰富的审美视野和创造力。

4. 注重与生活的连接学校可以通过定期组织学生到美术馆、艺术展览等活动,让学生接触更丰富的艺术形式,为他们开拓更广阔的艺术视野。

跨学科视角下的小学美术教育:理论与实践

跨学科视角下的小学美术教育:理论与实践

跨学科视角下的小学美术教育:理论与实践摘要本文旨在探讨跨学科教育视角下的小学美术教育的理论与实践。

首先,介绍了跨学科教育理论,强调了跨学科教育的重要性和对小学美术教育的积极影响。

其次,阐述了小学美术教育的目标与意义,并深入探讨了跨学科教育对小学美术教育的价值和可能的实施方法。

最后,结合实际案例,详细描述了一个成功的跨学科美术教育项目,并总结了其成果和启示。

关键词:跨学科教育、小学美术教育、理论、实践、价值第一章:介绍1.1 研究背景小学美术教育是培养学生艺术创造力和审美观念的重要环节。

然而,传统的小学美术教育通常过于注重技巧的培养,缺少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在当今多元化的社会环境下,重新思考小学美术教育的目标和方法势在必行。

1.2 研究目的本文旨在以跨学科教育的视角探讨小学美术教育的理论与实践。

通过研究跨学科教育的相关理论和实践案例,探索如何将跨学科教育的理念与小学美术教育相结合,使其更具价值和创新性。

第二章:跨学科教育理论2.1 跨学科教育的概念和特点跨学科教育是指在教育过程中王国利用不同学科之间的关联和交叉来实现教学目标的一种方法。

它强调学科之间的互补和整合,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跨学科思维。

2.2 跨学科教育对小学美术教育的影响跨学科教育对小学美术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它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使美术教育更加富有创新性。

其次,跨学科教育可以帮助学生从不同角度和学科的知识中汲取灵感,提高他们对艺术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最后,跨学科教育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提高他们解决问题和合作的能力。

第三章:小学美术教育的目标与意义3.1 小学美术教育的目标小学美术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艺术创造力。

通过培养学生对艺术的理解和欣赏能力,促进他们的综合能力发展,同时也为进一步学习和发展艺术奠定基础。

3.2 跨学科教育对小学美术教育的意义跨学科教育可以丰富小学美术教育的内容和方法。

它可以帮助学生从不同学科中获取灵感和知识,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小学美术跨学科教学的探索 (2)

小学美术跨学科教学的探索 (2)

小学美术跨学科教学的探索随着教育活动的不断发展,跨学科教学已经成为了当下教育教学改革的热门话题之一。

小学美术作为一门艺术学科,自然也不能不被涉及到跨学科教学之中。

小学生的艺术教育不仅仅是学习技法和知识,更需要全面发展学生的艺术素养,引导学生探索艺术的更深层次和内涵,自然也不能简单地局限于美术的领域中。

因此,本文将尝试探讨小学美术跨学科教学的可行性和应用方法。

一、小学美术概述美术是让美的形象通过艺术手段表达出来的学科,是人类对于美的素养表达。

美术的教学体系一般包括绘画(水彩画、油画、素描)、造型(雕塑、手工制品)、创意(设计、创意手工)、色彩(色彩构成、调和)、美学(审美知识)等方面。

小学美术作为从基础开始教授艺术知识,旨在通过手工业于艺术实际学习及练习,成为自然科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并与现实生活融合的学科。

小学美术是少年儿童美育的开始,不仅限于学生使用不同的画笔和颜料来表现自己的创意和想象,还可以通过美术知识和审美体验对美进行理解和欣赏。

小学美术教育的重点应该是发展学生的艺术素养,包括美学思维、审美意识、美的体验和欣赏。

美术素养的培养是小学美术教育的重要目的,这样有助于学生具备更全面的文化素养和艺术修养。

二、小学美术跨学科教学的可行性小学美术与其他学科之间有许多共同点,可以在教学设计之中进行跨学科融合;此外,小学美术在教学之中突出的艺术表现形式,也可以与科学、数学、历史等学科进行跨学科的融合。

1. 艺术与科学:小学美术教育对科学教育有许多积极作用。

教育者可以把关于自然界,科技和发明创新等与美术设计所涉及的艺术形式相结合。

比如,造型艺术可以与物理学、天文学有助于学生对事物外形、结构以及运动规律的理解,同时学生也可以改善观察与检验能力。

颜色可以与生物学结合,比如讲解颜色理论,从而加深对色素在生物体中的本质。

2. 艺术与数学:小学美术教育与数学教育可以相互融合。

美术细节制作中常常需要考虑到交点、对称、图形的立体性以及相对大小等,这恰恰与数学教育有着较为明显的联系。

美术教育理论与实践

美术教育理论与实践

课程设计思路
• 以美术学习活动方式划分学习领域,加强综合性和探究性
• 美术课程改变单纯以学科知识体系构建课程的思路和方法,从 促进学生素质发展的角度,根据美术学习活动方式划分为“造 型 ·表 现 ” “ 设 计 ·应 用 ” “ 欣 赏 ·评 述 ” 和 “ 综 合 ·探 索 ” 四 个 学 习 领域。美术学习活动大致可分为创作和欣赏两类。为了便于学习, 将 创 作 活 动 再 具 体 分 为 “ 造 型 ·表 现 ” 和 “ 设 计 ·应 用 ” 两 个 学 习 领 域 。 “ 造 型 ·表 现 ” 是 美 术 学 习 的 基 础 , 其 活 动 方 式 更 强 调 自 由 表 现 , 大 胆 创 造 , 外 化 自 己 的 情 感 和 认 识 。 “ 设 计 ·应 用 ” 学 习 领 域 包括设计和工艺学习内容,既强调形成创意,又关注活动的功能 和 目 的 。 “ 欣 赏 ·评 述 ” 这 一 学 习 领 域 则 注 重 通 过 感 受 、 欣 赏 和 表 达等活动方式,内化知识,形成审美心理结构。
美术课程具有实践性
• 学生在美术学习中运用传统媒介或新媒体创造作品,发展想象能力、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
美术课程追求人文性
• 学生在美术学习中学会欣赏和尊重不同时代和文化的美术作品,关注生活中的美术现象,涵养人文精神。
美术课程强调愉悦性
• 学生在美术学习中自由抒发情感,表达个性和创意,增强自信心,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成健康人格。
• 教学特点:多层次、理论性,自主性。
美术欣赏教学一般遵循怎样的过程
• 叙述、形式分析、解释、评价。 • 作品给了你什么感觉-作者如何使你产生这样的感觉-作者想表达什么-你喜欢这件作品吗? • 一般遵循感知 、分析、理解、评价四阶段。

第三节 当代儿童美术教育理论与教学观点

第三节 当代儿童美术教育理论与教学观点

第三节当代儿童美术教育理论与教学观点一、当代儿童美术教育的理论(一)阿恩海姆的视知觉和视觉思维的理论阿恩海姆原藉德国,一生从事教育和艺术心理学的研究,是格式塔心理学派的追随者。

他从格式塔心理学的立场出发,解释了儿童美术发展中的现象以及产生这些现象的原理,其中不少的道理为儿童美术教育工作者所信服。

阿恩海姆的代表作《艺术与视知觉》探讨了艺术形式与视知觉之间的关系,他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探索美术是如何与视知觉和视觉思维联系在一起的。

他提出画并不是它所要表达的事物的复制品,而是原事物的等同物。

画中图形的选择和安排主要取决于原事物的“结构”,这些图形所表达的是原事物形式的基本方面。

阿恩海姆以格式塔心理学的为依据,认为感知力是从整体到局部,通过一个知觉分化的过程发展而来的。

儿童笔下的简化图形并非是儿童缺乏绘画技能,而是其感知能力尚未分化的反映。

例如,儿童先会画圆,然后才会画矩形。

“并不是因为他们对圆形的发现比对方形和直线形的发现更早一些。

当儿童画处于圆形式样为主的阶段时,他还根本不能分辨形状。

因此对于这些儿童来说,圆圈并不代表圆形性,而是代表事物更为普遍的性质——事物性。

”“儿童和原始部族的人画出的画中之所以充满了一般性的特征和未经变形的形状,恰恰是因为他们画的是自己看到的东西。

然而这还不是这个问题的完整答案。

毫无疑问,儿童们看到的东西肯定不是他画在纸上的东西。

当儿童发育到一定年龄时,就能够很容易地区别这个人与那个人之间的不同,并能注意到自己熟悉的那些事物身上的微小变化,然而他们画出的画却仍然是一些没有具体细节区别的一般性的东西。

”儿童画并不像一般人认为的那样是依葫芦画瓢,而是对原物作了大幅度改造之后的形象,因而看上去极为简约。

这种现象归之于儿童知觉中占优势的简化倾向。

因而,儿童画大都是二维的,大都是较规则的圆形和椭圆形。

这种倾向似乎毫不顾及原形,只以简洁为准。

阿恩海姆指出,当儿童致力于创造与所观察的物体结构上等同的形象时,他倾向于忽略所画的物体之间所存在的关系,这种忽略就是在儿童画中常见的因局部解决问题而导致的忽略画面整体关系的表现方式。

美学理论在美术教育中的应用研究

美学理论在美术教育中的应用研究
教育是一种以人类的艺术经验为重点的教育,是培养学生创造力和文化素质的重要途径。在当前文化快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艺术教育也应该更加重视社会发展的需求,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文化创新能力,促进社会进步与稳定发展。
四、结语
美学理论在美术教育中的应用研究,是一个复杂而又充满活力的领域。通过对美学理论的深入探讨和应用,能够不断提升美术教育的质量和水平,培养出更多具有艺术才华和文化素质的学生,为推动社会文化进步和发展作出积极的贡献。
通过对美学理论的讲授和应用,能够引导学生进行审美思考,让他们进一步认识到艺术作品的内涵和价值,并能够利用自己的知识和技能去进行艺术探索和表达。这种能力的培养,不仅有助于学生在美术方面得到进一步提高,同时也会对他们的整个人生有积极的影响。
3.提高学生的创造力和表现力
美学理论的研究和应用,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艺术创作的规律和方法,从而提高他们的创造力和表现力。在美术教育中,通过对美学理论的应用,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绘画技巧和色彩搭配方法,能够更加自如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二、美学理论在美术教育中的应用
1.提高美术教育的质量
美学理论的研究,能够帮助我们深入理解艺术作品的内涵和语言规律,从而更好地进行艺术创作和欣赏。在美术教育中,通过对美学理论的讲授和应用,能够提高学生对艺术作品的理解和欣赏能力,提高他们的艺术创作水平和审美水平,从而进一步提升美术教育的质量。
2.引导学生进行审美思考
美学理论在美术教育中的应用研究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艺术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美术教育作为艺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不可忽视。而如何在美术教育中更好地应用美学理论,则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一、美学理论的意义
美学理论是对美的本质、美的特征以及美的表现方式进行探究的学科,它所关注的是艺术作品的审美价值和审美体验。美学理论的研究和应用,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艺术作品,同时也能够引导我们进行美学的思考和美学的实践。

中小学美育的内容

中小学美育的内容

中小学美育的内容一、美术教育对审美观的培养美术教育除了对智力发育有所帮助之外,对于审美观的形成也有重要的作用,它能够帮助学生更加迅速地形成审美观。

在学习美术过程中,学生会逐渐形成自己的观念,逐渐学会分辨什么是美和丑,从而加速形成自己独立的审美观和审美能力,并逐渐学会认知身边事物的价值与美感。

学生在审美观形成的过程中会逐渐发觉那些美的事物并且加以靠近和模仿,这就是所谓的“近朱者赤”。

学生对美丑、善恶越能分辨,就越有利于对于社会正能量的接纳和学习。

学生在早期的美术学习中所形成的审美观对于其未来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二、防止美术高考误入歧途美术高考是时下一个热门的话题,一些家长认为学习美术可以让孩子在文化成绩不好的情况下有第二条进入大学的路。

但事实并非如此。

从兴趣来看,一些学生其实本来不喜欢美术,仅仅把它当成上大学的跳板,在学习的过程中往往被动地接受知识。

这类学生往往在艺术之路上走不出多远,到头来只是得到了一张文凭。

真正的美术专业学生往往把美术这一学科以及它的延伸学科作为自己个人的追求,会主动地学习美术、思考美术。

这类学生注重自身的艺术修养,在专业上会得到长远的发展,在毕业后能够进一步学习或者在所学领域获得进步。

综上所述,没有深厚美术修养和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学生毕业后往往找不到满意的工作。

所以教育工作者应重视美术高考中存在的问题,避免学生误入歧途。

当今的美术教育要实现对人的完善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美术教育革新在未来仍然任重道远,美术教育者应该为建立一种更符合艺术规律和适应新形势审美的美术教育体系而不懈努力。

第二篇:美术教育的审美创新能力美术学习的核心是让学生在美术课中体验轻松快乐,在轻松快乐中产生学习兴趣并获得知识。

美术教育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艺术学科,要通过看一看、做一做、画一画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绘画能力和表现活动的自由性等。

多给他们更多时间和空间欣赏美术作品,增强学生集体合作的意识与班级活动的自信心,潜移默化地提高视觉审美能力;能帮助学生掌握绘画技巧,理解并感悟生活中的自然美。

小学美术创新性教学的研究报告

小学美术创新性教学的研究报告

小学美术创新性教学的研究报告摘要本报告深入探讨了小学美术创新性教学的理论与实践,旨在提高美术教育质量,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精神。

本研究通过文献综述、案例分析和实地调查等方法,总结了创新性教学的策略与方法,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1. 引言美术教育是培养学生审美素养、创造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

在新时代背景下,创新性教学已成为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

小学美术创新性教学旨在通过改革教学方法、更新教学内容和优化教学环境,提高学生的美术素养和创新能力。

2. 文献综述本部分回顾了国内外关于小学美术创新性教学的研究成果,主要包括创新性教学理论、教学策略和方法、评价体系等方面。

2.1 创新性教学理论创新性教学理论认为,教学应该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

教师应从学生的兴趣和需求出发,设计富有挑战性和启发性的教学活动,营造有利于创新思维发展的教育环境。

2.2 教学策略与方法教学策略与方法是实现创新性教学目标的关键。

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 启发式教学: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

2. 项目式教学:以实际项目为载体,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合作、探究和创新。

3. 情境教学:创设真实、生动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

4. 跨学科教学:融合美术与其他学科的知识,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2.3 评价体系创新性教学评价体系应注重过程性、多元化和个性化。

除了传统的考核方式外,还应包括学生自我评价、同伴评价、教师评价等多种评价方式,全面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创新能力。

3. 案例分析本部分选取了我国几所小学的美术创新性教学实践案例,分析了它们的成功经验和存在的问题。

3.1 成功经验1. 注重教学内容的时代性和实用性,融入本土文化特色。

2. 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如信息技术、校本课程等。

3. 创设宽松、自由的学习氛围,鼓励学生大胆创新和实践。

4. 加强师资培训,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和创新能力。

对学校美术教育内容的新思考

对学校美术教育内容的新思考

对学校美术教育内容的新思考教育内容是教学过程中实质性问题,它体现教育价值并涉及教育目标的实现,是课程设置的基本前提。

我国学校美术教育理论研究虽然起步迟,但在众多美术教育工作者和美术教育理论家的共同努力下,已获得了可喜的成果,就内容选择而言,已趋于科学、合理。

但是,学校美术教育内容毕竟不是一个简单的课题,尤其在确定内容选择时。

因为教育对象的认知心理无恒定性,而为内容的选择与组织带来诸多困难。

所以,对这一问题的探讨一直贯穿着学校美术教育研究之中,中外学者概莫能外。

本文试想从一个新的视角来对这一问题提出自己的思考意见。

一、“果体结构”目的论下的目标确定在选择教育内容之前,我们首先必须确定学校美术教育总体目标,而这一目标又来源于整体教育目的,这些问题本身就是一系列重大而复杂的理论课题。

在这一“果体结构”目的论的规引下,我们将学术美术教育整体目标结构划定为三个部分:第一,审美创造、鉴赏、批评及其它相关心智能力;第二,造型及其它相关操作能力;第三,美术学科属性而引起的人格不断完善。

由此,我们得出学校美术教育总体目标为:①学科属性而带来的教育目标:审美感知能力审美鉴评能力审美创造能力技术表现能力美术文化能力;②人的外在能力伴随美术教育而提升的教育目标:感觉能力知觉能力思维能力记忆能力想象能力;③人的内在品格随着美术教育而完善的教育目标:行为、意志、情绪需要、注意。

有了这样一个总体目标,为我们对学术美术教育内容的选择提供了一个方向上的指导。

二、学校美术教育的内容结构教育内容是知识和经验的集积,那么中小学美术教育内容应该是适合于中小学生的美术知识与经验之和。

讨论教育内容,就是如何选择“适合”的范围。

为此,我们还要对美术学科的内容结构作以归纳,然后才能结合中小学生认识和心智发展的特点与规律,寻找出学术美术教育内容的结构。

(一)美术学科内容结构的选择所谓美术,又称之为造型艺术,最大的特征是塑造需要运用特殊的材料和手段,平面、立体兼而有之。

美术教育的理论与实践探究

美术教育的理论与实践探究

美术教育的理论与实践探究美术教育一直都是国内外广泛关注的热点话题。

对于很多人而言,美术教育的意义并不仅仅在于传授画画技巧,更在于培养学生的审美观、思维能力和人文素养。

然而,在当前的教育现状下,美术教育的理论和实践依然面临诸多挑战和问题。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究美术教育的理论和实践,并寻找一个更好的发展方向。

一、美术教育的理论探究美术教育的理论可以追溯到几个世纪以前,当时主要是强调技法和作品的表现形式。

然而,随着社会和教育的发展,美术教育理论也在不断演变和升级。

当前,主流的美术教育理论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美术教育的目标美术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审美力、创造力和文化素养。

审美力是指对美的敏感度和批判性,而创造力则是指一个人能够发挥想象力和创造性思维的能力。

文化素养是指一个人对于社会和文化背景的了解和理解程度。

2、美术教育的方法美术教育的方法主要是通过绘画教学、观摩和实践来实现教学目标。

绘画教学和实践可以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的绘画技巧和表现形式,而观摩则可以让学生欣赏到各种不同的艺术作品,丰富学生的视野和范畴。

3、美术教育的内容美术教育的内容将视学生的年龄、年级和兴趣爱好而定。

在基础阶段,教师会带领学生学习基本的绘画技巧和表现形式,以培养学生的基本功。

在进阶阶段,会学习更加细致和复杂的技法,以及艺术思想和人文知识的学习。

二、美术教育的实践探究美术教育的理论可以说是非常丰富和完善的,然而在实践中,却面临不少问题和挑战。

1、教师困境教师的水平、能力和教育情感都是美术教育的关键。

然而,在现实中,很多的美术教师不具备足够的教育情感和专业知识,这导致了美术教育的质量不高。

同时,很多美术教师也面临工作压力过大、收入水平低等问题。

2、家庭教育的影响众所周知,家庭教育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是非常重要的。

在美术教育中,家庭教育可以让孩子的绘画欲望得到更好的满足,同时也可以潜移默化地培养他们的审美观。

然而,现实却是很多家长把美术教育视为孩子的“附属品”,不重视和鼓励孩子的学习兴趣。

中小学美术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中小学美术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中小学美术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摘要:随着教育理念的发展,美术教育作为基础教育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在学生整体教育中占有举足轻重的位置。

当前,中小学美术教育面临诸多问题,这些问题将直接影响教师的教学。

只有正视美术教育,充分挖掘美术教育对于学生全面发展的积极作用,才能使教育教学的整体成效得到改善,使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学习质量得到保障。

文章通过对我国中小学美术教育现状进行分析,就如何提高美术教育效果提出对策。

关键词:中小学美术;美术教学;审美趣味在过去的中小学教育中美术常常被视为一种辅助学科,这造成了很多父母、教师忽视了美术教育的作用;并且由于学校对美术课的排课量较少,致使学生对美术的认识不足、兴趣不高。

美术作为一门艺术性学科,可以提高学生的审美趣味,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丰富学生学习内容和生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一、美术教学对中小学教育的意义(一)提升学生的创造力美术活动既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美术思维,也有利于培养其实际操作能力。

学生在美术创作中,能同时训练思维和动手能力,让学生从表象到实质分析事物的结构,找到事物的规律,从而培养学生的结构思维和整体观念。

中小学生喜爱用画笔描绘这个世界,表现他们对真实生活的感受,这样的图画虽然不真实,但是极富想象力。

因此在中小学美术课上,教师要从多个角度培养学生的创造性。

在美术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可以引导学生对所描绘的对象进行观察,让学生感知描绘对象的空间位置、颜色、光线、明暗等,以提升学生的观察力、记忆力和理解能力,进而引导学生用创造力完成作画过程,激发学生创造思维,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二)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要让学生学好绘画,首先要培养他们的审美意识。

美术教育不仅可以培养中小学生的审美素质,还可以培养他们正确的审美观和价值观,让他们能够辨别善恶,辨别是非,热爱美好的东西。

中小学生喜欢模仿,容易受到身边人的言行影响,美术教师的审美观念和价值观在正确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树立正确审美观念等方面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各教材版本中的美术教学从小学到高中美术教材的特点与变化

各教材版本中的美术教学从小学到高中美术教材的特点与变化

各教材版本中的美术教学从小学到高中美术教材的特点与变化在各教材版本中,从小学到高中美术教材的特点与变化展现了教育理念、艺术观念以及社会需求的不断发展和演变。

下面将从不同年级的美术教材中探讨其特点与变化。

一、小学美术教材的特点与变化小学阶段的美术教材注重培养学生的艺术兴趣和基础技能,强调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培养。

早期的小学美术教材主要以线描为主,以简单的图形和色彩填充为辅,力求培养学生对基本图像元素的认识。

随着教学理念的变化,现代小学美术教材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思维,强调学生自主探索和表达的能力。

因此,现代小学美术教材更加注重学生的实践性和综合能力的培养,提供更多的艺术实践和创作的机会。

二、初中美术教材的特点与变化初中阶段的美术教材在小学的基础上更加注重学生对艺术理论和历史的学习,以及对不同艺术形式和风格的了解。

早期的初中美术教材主要以传统艺术形式和技法为主,如国画、素描等,并注重学生的技能训练。

随着时代的发展,现代初中美术教材更加注重学生对当代艺术和多样化艺术形式的了解和体验,如素材的利用、多媒体技术的运用等。

现代初中美术教材也更加强调学生的创造性表达和批判思维的培养,通过艺术创作来表达自己的情感与思想。

三、高中美术教材的特点与变化高中阶段的美术教材在初中的基础上更加注重学生对艺术理论和批评的学习,以及对更高级艺术技巧和表现形式的探索。

传统的高中美术教材主要以艺术史和美术理论为主,注重学生对艺术作品的解读和分析。

现代的高中美术教材更加注重学生对当代艺术和国际艺术的了解,以及对多个艺术形式的综合运用和创新。

现代高中美术教材也更加强调学生的独立思考和批判性思维,在开展创作实践的同时,鼓励学生对自己作品进行批判性分析和评价。

总体而言,教材版本中的美术教学从小学到高中的特点与变化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审美能力,强调学生的艺术创造性和表达能力的培养;二是注重学生对不同艺术形式、风格和历史的学习和了解,提供多样化的艺术素材和创作方式;三是注重学生的独立思考和批判性思维,鼓励学生对艺术作品进行分析与评价。

浅谈美术教育中的艺术学理论课程的引入

浅谈美术教育中的艺术学理论课程的引入

浅谈美术教育中的艺术学理论课程的引入当下随着中国在经济地位话语权的增强,我国在文化上的建设也被逐渐的提上了日程。

而其中审美教育,是近年来一直在强调的话题。

习主席在2018年给央美8位老教授的回信中指出:美育工作对塑造美好心灵具有重要作用,加强美育工作很有必要,做好美育工作,让祖国青年一代身心都健康成长。

习主席的祝愿话语同时也寄托了他的担忧。

结合近年来关于中国人在审美上的乱象,习主席的话语中的担忧并不是多余的。

无怪于有人打趣道:当下中国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审美需求和落后的审美教育的矛盾。

一、艺术学理论课程对于美育工作的重要性艺术学理论是对艺术理论的综合性论述。

艺术的门类很多,形式、题材的纷繁决定了它的多样性,并不断地推陈出新。

在美术、音乐、舞蹈、戏剧与戏曲、电影与电视等艺术门类中,如何对创作、表演的纷繁现象作整体性的观照,区别其个性与共性,将其共性归纳和构建完整的体系,解释艺术的性质与特点,艺术的发生与发展,艺术的功能和社会作用,艺术在文化中的定位,以及艺术自身的种种问题,使之纳入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的轨道,是艺术学科的主要任务。

因此,我们可以说艺术学理论就是一门把握艺术内在规律的学科,掌握美的规律的学科。

而这门学科很遗憾,当前在教学中只在大学的课程中开设。

而在其他的学习阶段中是没有办法接触到的。

但是,艺术学理论又是一门对于个人美育修养的成长极为重要的学科。

因此,在一个人的成长中,在人格定型阶段如果能更早的接触到一定的艺术学教育的熏陶对于其的美学修养成长是极为重要的。

二、艺术学理论课程的引入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兴趣是学习美术的基本动力之一,此外没有更多的外在诱因和压力可以导致学生学习艺术。

美术学习活动的过程能给学生带来快乐。

美术学习的结果能够使学生获得一种满足感和成功感,他们就会发自内心地喜欢这项活动。

关注文化与生活强调文化是美术教育的国际趋势,更是社会发展的需求。

美术课程与文化的关系体现为通过整体文化特征了解不同群体的美术和通过不同群体的文化了解整体文化的特征。

中小学美术教学改革的初步设想

中小学美术教学改革的初步设想

中小学美术教学改革的初步设想美术教学对于学生的成长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而中小学美术教育则是孩子们初步接触艺术的重要途径。

然而,当前的中小学美术教学仍存在一些问题,如教材和教法的单一性、创意能力培养的不足等等。

为了提高中小学美术教育的质量,我对中小学美术教学改革有以下初步设想:第一,优化美术教材。

传统的美术教材大多是以技法为主导,缺乏艺术理论知识的介绍和实践材料的丰富性。

我建议,在中小学美术教材中加入更多的艺术理论知识,如绘画技巧、色彩运用、造型语言等;并且鼓励学生根据实际情境进行实践创作,如写生、素描等。

第二,拓宽美术教师的教学视野。

目前,一些美术教师缺乏对于当代艺术的了解和教学经验,因此,他们的教学水平往往停留在传统层面。

为此,我建议加强美术教师的培训,提供国内外优秀艺术家的作品和教学案例,培养教师的审美素养和创作能力,使他们能够更好地引导学生进行艺术创作。

第三,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意能力。

美术教育不仅仅是学习绘画等技能,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拓展思维。

因此,我建议增加美术教学中的创意训练环节,让学生通过自主思考和实践活动来进行创作,鼓励他们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情感。

第四,加强美术教育与其他学科的融合。

美术教育与人文、艺术、科学等学科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

通过将美术与其他学科相结合,可以促进学生跨学科的学习和创造。

例如,在历史课上可以学习名画,了解历史事件;在科学课上可以学习绘制实验结果图表,提高数据分析能力。

第五,创造更好的艺术学习氛围。

在中小学校园中,应该设置更多的艺术展览和艺术家讲座,鼓励学生参观美术馆和艺术展览,培养他们的美感和艺术鉴赏能力。

同时,学校还应该给予学生充分的自由创作空间,鼓励学生尝试不同的艺术形式和媒介,激发他们的创造潜能。

最后,我们要充分认识到中小学美术教育的重要性,关注每一个学生的艺术发展和需求,为他们提供更广阔的艺术天地和更全面的美术教育。

只有在这样的努力下,我们才能培养出更多有创意、有才华的年轻艺术家,使他们能够在未来的艺术领域中展现自己的风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三)一个国家的经济状况,对美术教育的 规模、质量具有不容忽视的制约作用。经济 的发展。能为美术教育提供必要的经济基础。 • 三、美术自身的发展和变化 • 这主要来自2个方面: • 一是美术在内容、形式、材料等方面的变化;
• 二是人们对美术本质和内容以及变化的态度 和认识。
• 第二节 中国美术教育发展概述 • 一、古代美术教育
• ③除通过提高素养、人品来提高画品之外,我国 古代美术教育还非常强调智慧性,追求触类旁通、 举一反三的学习效果。
• 其二,临摹、观察、记忆和写生相结合。
• 学画不食古不行,临摹是食古的最佳方法, 但食古不化也不行。最终要脱离古人自成 一家。要创新,则最重要的是师造化。先 以古人为师,进而以天地为师,“古人之 法是用,造化之象是体”。
• “艺”的美术教育浮泛于上层社会及文化 人中,主要作为一种提升道德、陶冶性情 的精神文化活动而存在。其特征是重娱乐 遣兴,抒情展意。
• 1.古代类学校典型的例子是汉代的鸿都门学和宋 代画院。 • 2.在教学思想和方法上,“艺”的美术教育也有 许多方面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 其一,注意习者整体素养的提高。画品即人品, 古人论画往往将画品视为人品——道德、文学修 养、生活阅历的反映。 • ①苏轼:“诗在口,竹在手” • ②邓椿:“画者,文之极也”
• 可分为美术取向的美术教育和教育取向的 美术教育 • 这两种美术教育类型的差异体现在以下几 个方面: • 1培养目标 • 2本体性与工具性 • 3对象 • 4内容 • 5评价
• • • • •
第二节美术教育学概论 一、美术教育学的形成 (一)美术教育学形成的背景 (二)美术学科教育理论及课程发展 美术教学法真正成为 一门独立的学科还得从近代 师范教育出现之后算起。 • 1906年两江优级师范学堂设立的我国第1个高师美 术系科——图画手工科,即开设了图画、手工、 音乐3科教学法。尽管由日籍教师担任教学工作, 但却是我国高师艺术系科设置教学法课程的发端。 • 70年代末改革开放后,我国美术教学法的研究又 跃上高峰,大量的学术著作、教材和文论相继出 版和发表,烘托出浓郁的学术气氛。
• 人们在与自然的交往过程中,创造了与自然 世界相对的人造世界,人造世界又可以再分 为造型的世界与语言、文字和符号的世界。 在造型世界中,造型产品总是物质与精神的 统一体,一般都包含实用与审美的双重功能。
• 学校教育与“世业”传授并存,构成了中 国古代美术教育的一大特征。由此,我国 古代美术教育就形成了以精神性为主旨的 美术教育和以实用性为主旨的美术教育, 前者可称为“艺”的美术教育,后者则可 称为“技”的美术教育。 • (一)“艺”的美术教育
• (二)教育取向的美术教育 • 与美术取向的美术教育不同,教育取向的 美术教育的着眼点在教育.即从教育价值 的角度看待美术教育,以美术作为教育的 媒介,追求一般教育学意义的功效,换句 话说,就是通过美术教育有目的地培养人 的道德感、审美趣味、意志、智力和创造 性等基本素质和能力,以及进行心理疏导 和艺术治疗等。 • 任何教育科目都有双重功能,即除了传授 本学科的知识和技能外.还会使受教育者 的精神素质和行为特点发生相应的改变。
• (三)美术教育中的美术学科性
• 将上述两种取向加以综合,对美术教育的 完整表述应该是:以教育为手段,向学生 传授一定的美术知识和技能,发展和传播 美术文化;以美术为媒介;通过美术教学, 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和审美能力,发展智 力和创造力,获取一般教育学意义的功效。 对美术教育的正确理解正是建立在这种相 辅相成,有机统一的基础上。
• (二)“技”的美术教育
• “技”的美术教育具有实用性和物质性的 特征,主要沉落于社会中属于匠的一类人。
• 二、近代美术教育
• 中国近代美术教育的出现,近因是废科举, 兴学堂。远因是由于西洋人传教和通商的关 系。 • 1.近代艺术教育的发展 • ⑴1866年,左宗棠在福州设马尾船政局,内 设船政学堂。其教学科目除数学、物理、化 学、天文学、地质学外,还包括画法。 • ⑵天津电报学堂(1880年创办)、江南水师 学堂(1890年创办)和天津中西学堂(1895 年创办)。
• 二、美术教育的分类 • (一)一般的分类 • 1.从年龄段上分为学前美术教育、小学美 术教育、中学美术教育和大学美术教育学 前美术教育的对象是学龄前儿童,主要指 在幼儿园、托儿所或学前班进行的美术教 育。 • 2.从教育的场所方面可分为学校美术教育、 社会美术教育和家庭美术教育
• (二)根据美术教育涵义进行的分类
中小学美术教育理论探讨
第一章 美术教育总论
• 第一节 美术教育概论 • 一、美术教育的涵义 • 美术教育是人类重要的文化教育活动。它适应于 人们延续美术文化、传播社会知识、表达内心情 感、满足审美需求的愿望而产生,并随着人类的 进步和社会的发展而渐趋成熟。 • (一)美术取向的美术教育 • 这种美术教育的着眼点是美术本身,即由美术本 位出发,以教育为手段,延续和发展美术文化。 换句话说,即借助于一定的教学方式和手段,横 向和纵向传播美术知识和技能,促进美术文化的 发展。
第二章 美术教育的发展
• • • • 第一节 影响美术教育发展的因素 一、全面发展的教育思想 二、经济目的与经济状况 美术教育的发展与经济的关系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 认识: • (一)美术在造型性上与非美术的造型活动相同, 从而使美术教育在造型能力的培养上能满足广泛的 经济生活的要求,反过来说,广泛的经济生活的种 种需求也将促进美术教育的发展。 • (二)产品都具有实用性与审美性相结合的性质, 在实用性大体接近的情况下,审美性就会成为商品 竞争的重要因素,所以,审美趣味和品质在商品上 的反映,将直接影响其经济效益。
• 现代社会中美术取向的美术教育有了巨大 的发展 • 1.首先是教学内容及门类的多样化。 • 2.其次是教学方法与手段的丰富性和有效性。 • 3.综上所述,作为延续和发展以美术文化为 主要方式的美术教育,无论是过去、现在、 将来都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现代美术教 育尤其要注意汲取有价美术知识和技能,推进 美术文化向更高水平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