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搅局背后的金融博弈

合集下载

灰色地带与成本强加战略——美国在南海的对华遏制战略探析

灰色地带与成本强加战略——美国在南海的对华遏制战略探析

摘要南海是美国在印太地区进行大国竞争的战略前沿。

为了实现遏制中国的战略目标,特朗普政府对其南海政策进行了显著调整。

调整的理论基础是"灰色地带"战略理念;调整后的政策特征是行为的"灰色地带化",即以多种类型的"灰色地带"行动持续强化介入南海的力度;战略实质是对华实施成本强加战略,即利用美国在南海的若干"非对称性"竞争优势,在和平状态下将四类竞争成本(军事成本、外交成本、声誉成本和发展成本)强加给中国;作用机理是通过强行将中国拉入美国所精心预设的南海竞争状态,给中国造成一定程度的战略资源消耗,同时打乱中国原有战略部署,以此主导中美南海竞争,最终形成有利于美国利益的南海地缘格局。

在"灰色地带"战略理念中,在南海遏制中国是最高层次的战略目标;成本强加是美国南海竞争战略选择,也是其战略实质;"灰色地带化"的南海政策则是实施成本强加的主要工具。

理解美国南海政策调整的理论逻辑和战略实质,对中国准确把握中美南海竞争大势、有效应对南海安全压力、维护周边安全稳定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关键词南海问题"灰色地带" 中美竞争成本强加战略2017年以来,战略竞争日渐取代"接触",成为特朗普政府处理中美关系的核心战略原则。

2020年5月 20日,美国国防部发布《美国对华战略方针》,其中认为"过去四十年,美国的对华'接触'政策并没有达到使中国在政治与经济上发生美国希望之转变的目的",因而"特朗普政府基于对中国的意图和行动、美国战略优势和不足的重新评估,采取了强化中美竞争的方式将",以应对来自中国的挑战。

近三年来,在以"压制性回缩"为特征的大战略框架下,美国将中国视为威胁其全球霸权地位的"修正主义国家",因此对中国发起全方位、多领域、针对性的系统化竞争攻势。

南海问题面面观——谁是最后的赢家

南海问题面面观——谁是最后的赢家

南海博弈面面观商学院工程管理2班刘杨 1008210309摘要自中国海军下南海驱逐令,美媒称“1月1日开战”以来,南海局势持续升温,一时掀起了国民讨论的热潮。

本文不同于以往论文的讨论视角,旨在根据中国最新发布的南海驱逐令,并结合过去针对南海问题的发展沿革及各国对此的行动,从经济和战略两个角度分析南海博弈在国际上未来的利益导向,明晰南海问题的利益归属,发现南海问题所隐藏的更深层次的问题,以便正确的引导国民用辩证的眼光看待南海问题。

关键词南海;争端;利益;启示AbstractSince the Chinese published The South China Sea deportation , U.S media said “January 1st War”. The situation in the South China Sea continued to heat up, temporarily made an intense discussion. This paper differs from previous papers’respective according to the South Chinese Sea order and combined with the past issue evolution. This paper analyzed the future international South China Sea Game interest orientation from the angle of economy and strategy, forecasted the interests final home, found the hidden problems in order to correctly guide the dialectical view of de South China Sea issue.KeywordsSouth China Sea;Game;interest;Dialectical;enlightenment第1章绪论1.1 南海问题历史由来1.1.1 古时孤悬自郑和下西洋之时对南海的一些岛屿进行了命名,我国开始了明清之际对南海实际掌控的时期。

形势与政策 南海问题

形势与政策 南海问题

24
三、菲越建战略联盟谋求南海利益
在 2015 年 11 月刚刚 结束的亚太经合组织马 尼拉峰会的间隙,越南 和菲律宾签署了一份新 的伙伴协议,从而使越 南成为菲律宾的战略盟 友。这是继美国和日本 之后,越南成为菲律宾 的第三个战略伙伴。
25
三、菲越建战略联盟谋求南海利益
菲律宾与越南均认为 与美国相比,他们相互间 有着更多的共同利益点, 即都与中国有着领海之争, 都面临着中国的不断强大 崛起,同时还都是中国的 近邻。
四、南海问题的发展趋势
虽然在美国支 持下达成的关于南 海争端的决议加强 了东盟国家在南海 问题上的力量,但 很多国家也担心美 国直接卷入南海争 端的负面效应。
37
五、南海问题的解决路径
(一)功能性角度:联合开发
(二)规范性角度:规范建设源自38思考题1. 南海问题持续升温背后体现 着怎样的大国博弈关系? 2. 美军舰非法驶入南海的战略 意图是什么? 3.谈谈南海问题的发展趋势。
·
一、南海问题持续升温背后的大国博弈
南海周边国家的挑衅和区域外大国的介入明显增大了解 决南海问题的复杂性,可以说南海问题持续升温是国家角力 背后博弈的必然结果。
2
一、南海问题持续升温背后的大国博弈
(一)美国积极介入 美国在南海问题上的利益主要表现为三点: 第一点是美国历来高举的道义旗帜,是体现美国维护 所谓正义形象的载体,也是美国发挥自身商贸优势所需维 持的外部条件。 第二点是南海周边和使用南海航道国家的共同利益所 在,更是以自由贸易立国的美国的基本信条。
16
二、美国军舰非法驶入南海
再者, 海军将严密 监视海空情 况。
17
二、美国军舰非法驶入南海
(二)中方对美方的抗议的根据

【推荐下载】浅析黄岩岛对峙背后的国际政治经济博弈

【推荐下载】浅析黄岩岛对峙背后的国际政治经济博弈

[键入文字]浅析黄岩岛对峙背后的国际政治经济博弈摘要:为您编辑了思想政治教育论文—浅析黄岩岛对峙背后的国际政治经济博弈,敬请关注!! 4月10日,菲军舰闯入了中国黄岩岛海域,并对其中国渔船进行袭扰,幸亏被及时赶到的中国海监船制止,双方随后发生对峙。

事件发生后,中方一直表示将坚持通过外交协商解决,但菲方却不断扩大事态,渲染军事对抗。

 关键字:黄岩岛国际政治经济 一、南海争夺的目的性分析 21世纪是海洋的世纪。

疆域的争夺的焦点已向海洋转移。

目前我国拥有38万平方公里的领海和约300万平方公里的管辖海域,其中南海占到总海域面积的70%。

南海关系到中国的生存空间和长远发展,无论政治、经济、军事意义都非同小可。

目前南海争端直接涉及到7方6国,存在复杂的地缘政治关系。

南海争夺战的背后不仅是各种政治军事的冲突与对抗,更是利益的争夺。

 (一)南海资源丰富 南海地区已发现鱼类有1000多种,其中有20多种鱼有很高的经济价值。

面对近海几乎无鱼的尴尬,许多渔民已深入南海捕鱼。

同时南海地区分布了10多个油气盆地,油气储量据专家估计有350亿吨,除此之外南海地区已发现20余种矿物资源如石英、钾长石等,品质储量均可观,众多的岛礁也是南海一大重要资源。

 (二)地理位置优越 南海是世界上最重要的航道之一,是众多国家的海上航运生命线,世界一半以上的超级油轮都要经过该水域。

同时南海是我国南部安全的重要屏障,有利于抵御敌战略空袭、掩护陆上兵力行动。

同时南海也是我国海军战略前出的重要通道。

是我国海军摆脱岛链束缚,东出太平洋、西去印度洋重要依托,是我国一道天然的安全屏障。

1。

浅谈南海问题的现状和解决策略

浅谈南海问题的现状和解决策略

浅谈南海问题的现状和解决策略导读:南海问题涉及国家多,关切的国家利益复杂,近年来有持续升温的发展趋势。

特别是美国重返亚太地区,越南、菲律宾将问题国际化、多边化的举措,加剧了南海的不稳定性。

面对复杂的南海问题,各国之间的利益博弈需要我国在南海问题上,一是要坚持南海群岛及其海域是中国固有领土的主张;二是坚持和平解决的战略方针;三是强调南海问题不应国际化,区域外势力的介入无益于南海问题的和平解决。

一、新时期南海问题所面临的挑战我国是海洋大国,日益突显的海洋问题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

我国主张管辖的海洋面积300万平方公里,在广泛的海洋利益背后,面临着严峻的海洋问题。

南海问题源于20世纪70年代,是“五国六方”的海洋争端。

虽然南海局势整体处于稳定状态,但近年来,区域外势力的干涉,不稳定因素的增多,让南海问题的不可控性增加。

因此,维护南海稳定、和平是新时期中国所面临的巨大挑战。

(一)海洋利益冲突加剧,周边国家强化了南海主权声索南海问题出现以来,南海岛礁一直处于争议的状态。

各当事国家纷纷发布主权声索,宣誓南沙岛礁主权。

并且,随着海洋战略利益的日益凸显,南海争端的“争议”状态也逐步发生转变,转而以“管辖权”的争议发展。

无论是2012年的“黄岩岛事件”,还是2012年越南将“南海”纳入所谓的主权范围,都说明南海问题越演越烈。

各周边国家对南海岛礁及附近海域的主权声索,甚至是主权管辖,都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南海局势的不稳定性。

(二)美、日等的介入加剧了南海的政治竞争近年来,南海问题有升温的趋势,特别是美国等区外势力的介入,让区域性的南海问题国际化。

美国区域战略的调整,同盟战略关系的缔结,无形中加剧了南海的政治竞争。

美采取“分而治之”的亚太政策,在防范与排挤中国的同时,进一步扩大自己在亚太的军事影响力,进而使南海问题成为牵制并制约中国和平、稳定发展的重要“抓手”。

到2020年,美国60%的军力将部署于亚太地区,通过与菲律宾、越南以及新加坡等国家形成战略合作关系,部署前沿军事,进而对中国形成包围的政治态势。

没有赢家的南海博弈

没有赢家的南海博弈

没有赢家南海博弈对于持续升温的南海问题,我一直都想说点什么?我们知道,中国南海问题出现的原因是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造成的,是美国指使南海诸国同中国对抗的结果,中国面对自己的主权被侵害必须做出应有的反击。

按理说,美国在这一地区所谓的“航行自由”不应该是军事上的自由,没有中国的允许,他的战斗舰艇是不能在中国的近海通过或是停留的。

面对美国在中国南海的“横行”,十三亿中华儿女都为之愤恨,所以我们应该警告美国,南海的不安全因素是美国自己一手造成的。

在中国的南海博弈是没有赢家的游戏,在这个游戏当中,中国危险,美国一样也处于危险之中。

我们必须揭穿日本在南海行为当中充当的角色和阴谋,他是刻意拉美国进入中国的南海,拉美国为它的战略目的服务。

日本要重返东南亚,目的是获取更大的战略空间。

美国在“一己之私利”的诱惑下放纵了日本,听从了日本的摆布,结果不言而喻。

日本企图在南海制造中国同美国的矛盾,企图通过一场由美国参与的战争来达到扩军的目的。

日本自卫队壮大以后,日本的领土也就不需要美国的保护了,那样日本就可以将美国在日本的军事基地一个个的请出去,直到实现自己所谓完整意义上的国家的目的。

日本人长期受制于美国,这给日本大和民族无疑上了一道枷锁,让日本民族的自尊心受到伤害,再加上美国军人长期凌驾于日本法律之上,美国军人在日本的丑恶行为已经引起了日本全民族的反感,所以,要让美国失去在亚太地区存在的不一定是中国,而实际上是日本这样长期受到美国欺凌和阉割的国家。

他们不妨通过宣扬中国威胁论和俄罗斯威胁来调动美国的神经,这样可以促使美国做出严重的错误,加大对日本的依赖性。

日本已经看到美国的野心让他本人也感觉到力不从心了。

美国的全球战略是一个填不满的无底洞,美国在促使其他国家发展军事力量的同时,把自己也绑架上了“军备竞赛”的列车,美国因为自己的欲望过大而耗费国力、财力。

日本看到这样的机会出现正是自卫队发展的黄金时期,所以不妨抱紧美国的大腿,在军事技术领域同美国合作,除了壮大日本自卫队的实力之外也进一步提高日本自卫队的装备技术水平,为实现自卫队向国防军转变的目的做准备。

南海泡沫事件

南海泡沫事件
02 英国经济陷入危机,影响深远
• 英国经济陷入衰退,制造业、对外贸易受到严重影响 • 英国政府不得不采取一系列措施,如提高利率、削减开 支等,以应对危机
03 金融市场监管加强,金融市场逐步规范
• 南海泡沫事件暴露了金融市场的不完善和监管缺失 • 英国政府加强了对金融市场的监管,金融市场逐步规范
02
南海泡沫事件:揭秘18世纪的经济危 机
01
南海泡沫事件背景及影响
南海公司的成立与发展
1711年,南海公司成立
• 为了与法国争夺南美洲殖民地,英国政府成立南海公司 • 南海公司获得了英国与西班牙签订的一项贸易协议,垄断了南美洲的贸易 • 公司股价迅速上涨,吸引了大量投资者
1719年,南海公司扩大业务范围
投资者行为
• 投资者纷纷涌向股票市场,寻求高回报 • 投资者在市场中进行投机行为,加剧了市场泡沫的形成
谢谢观看
THANK YOU FOR WATCHING
• 南海公司开始涉足其他领域,如保险业、地产业等 • 公司股价继续上涨,吸引了更多投资者加入
1720年,南海泡沫事件爆发
• 南海公司股价暴跌,导致投资者损失惨重 • 英国经济陷入危机,引发了一系列社会问题
英国经济环境与泡沫生成
南海公司成为市场热点,泡沫逐渐生成
• 南海公司股价持续上涨,吸引了大量投资者 • 投资者对南海公司的前景过于乐观,导致泡沫逐渐生成
金融市场的不完善
• 18世纪初期,英国金融市场尚处于初级阶段,市场规模 较小 • 金融市场透明度较低,投资者难以了解公司真实情况
监管缺失
• 英国政府对金融市场的监管力源自较弱,缺乏有效的监管 手段 • 南海泡沫事件中,监管机构未能及时发现并制止市场的 投机行为

海权视角下的中美两国在南海的博弈

海权视角下的中美两国在南海的博弈

海权视角下的中美两国在南海的博弈南海地区资源丰富,尤其拥有丰富的石油资源,战略地位极其重要。

由于南海地区丰富的能源对美国具有很大的诱惑力,再加上为遏制中国海权发展,维护亚太地区的军事霸权,2010年,美国推出“亚太再平衡”战略,并高调介入南海事务。

海权论为分析影响中美两国的南海问题提供了分析工具,盡管美国推出“亚太再平衡”战略,然而近年来中国的南海战略逐步由被动走向主动,对于南海问题,中国政府维护南海主权的立场是坚定不移的,同时近年来中国政府加强南海岛礁设施,建设强大的海军以维护中国的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

标签:南海;经济海权;军事海权;亚太再平衡一、有关海权的定义马汉自从使用“海权”这一概念,就把它严格界定在“国家对海洋的利用和控制上”,也就是所谓的“经济海权”和“军事海权”。

1890年,马汉出版了“海权论”的著作《海权对历史的影响(1669—1783)》。

马汉在其论著中分析海权对于军事、民族、领土和商业各方面的影响,被西方公认为研讨海军战略问题的权威。

①马汉认为,海权的培育、生长和发展依赖于一个国家的地理位置、自然形态构成、领土范围、人口数量、国民性格和政府特征这六大独特的地理要素。

②根据马汉的分析,海权对于国家的实力和繁荣至关重要。

一个国家获得海权地位的能力取决于它的地理位置、陆地形状、领土范围、人口、民族特性和政府形式。

③马汉认为,海权分为经济海权和军事海权。

经济海权是指对海洋利用的权益,军事海权是指对海洋控制的优势。

经济海权和军事海权是密不可分的。

④二、中美在南海地区博弈的背景1.南海地区战略地位重要,资源丰富“如果上苍这样设置一个国家,它能够轻而易举地进入公海本身。

与此同时,它还控制着世界航运的一条咽喉要道。

这样一来,其地理位置的战略价值就会十分高。

”⑤南海又称南中国海,位于中国东南海域。

南海地区是西太平洋的重要战略要地,地处太平洋与印度洋的咽喉,扼守台湾海峡、马六甲海峡、巴士海峡、巴林塘海峡,在世界经济和世界航运业中占据极其重要的位置。

南海泡沫与现代金融的诞生

南海泡沫与现代金融的诞生

这段摘录强调了南海泡沫对于现代金融市场的重要意义。尽管这个事件带来了 巨大的损失和动荡,但它也推动了金融市场的开放和发展。这个趋势加速了金 融市场的变革和创新,为现代金融体系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南海泡沫与现代金融的诞生》这本书是一部经典之作,它通过描述南海泡沫 事件的过程和影响,向我们展示了现代金融市场的发展历程。这些精彩的摘录 不仅让我们了解了金融历史的背景和意义,也为我们提供了深入思考现代金融 体系的机会。
南海泡沫与现代金融的诞生
读书笔记
01 思维导图
03 精彩摘录 05 目录分析
目录
02 内容摘要 04 阅读感受 06 作者简介
思维导图
本书关键字分析思维导图
南海
作者
南海
事件
深入
现代
探讨
诞生
现代
泡沫 金融市场
发生
泡沫
金融
发展
影响
监管
英国
通过
内容摘要
内容摘要
本书是一部关于南海泡沫事件及其对现代金融影响的研究作品。该事件发生在18世纪末,由于英 国政府对南海泡沫公司的支持,导致了一场大规模的股市崩盘和金融危机。这一事件对英国乃至 全球金融市场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了现代金融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在南海泡沫之前,金融市场相对原始和简单。然而,随着泡沫的兴起,人们开 始意识到金融市场的潜力和可能性。南海泡沫事件推动了金融市场的发展,使 其更加成熟和复杂。
书中的故事让我深刻体会到金融市场的力量和影响力。它揭示了财富和权力的 本质,以及人们对风险和利润的追求。它也展示了金融市场的风险和不确定性, 以及我们需要对金融市场进行监管和控制的必要性。
这本书也让我思考如何将金融理念和方法应用于社会和生活。我们可以利用现 代金融的工具和方法,解决社会和生活中的问题,提高我们的生活水平和质量。 例如,我们可以利用金融市场的力量来推动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也可以利用金 融工具来提高我们的财富和资产价值。

南海泡沫事件

南海泡沫事件

南海泡沫事件南海泡沫事件,历史上的著名的金融泡沫.“南海泡沫”发生于17世纪末到18世纪初。

长期的经济繁荣使得英国私人资本不断集聚,社会储蓄不断膨胀,投资机会却相应不足,大量暂时闲置的资金迫切寻找出路,而当时股票的发行量极少,拥有股票是一种特权。

在这种情形下,一家名为“南海”的股份有限公司于1711年宣告成立。

南海公司成立之初,是为了支持英国政府债信的恢复(当时英国为与法国争夺欧洲霸主发行了巨额国债),认购了总价值近1000万英镑的政府债券。

作为回报,英国政府对该公司经营的酒、醋、烟草等商品实行了永久性退税政策,并给予其对南海(即南美洲)的贸易垄断权。

当时,人人都知道秘鲁和墨西哥的地下埋藏着巨大的金银矿藏,只要能把英格兰的加工商送上海岸,数以万计的“金砖银块”就会源源不断地运回英国。

1719年,英国政府允许中奖债券与南海公司股票进行转换。

同年年底,南美贸易障碍扫除,加上公众对股价上扬的预期,促进了债券向股票的转换,进而带动股价上升。

1720年,南海公司承诺接收全部国债,作为交易条件,政府要逐年向公司偿还,公司允许客户以分期付款的方式(第一年仅仅只需支付10%的价款)来购买公司的新股票。

2月2日,英国下议院接受了南海公司的交易,南海公司的股票立即从129英镑跳升到160英镑;当上议院也通过议案时,股票价格涨上了390英镑。

投资者趋之若鹜,其中包括半数以上的参众议员,就连国王也禁不住诱惑,认购了价值10万英镑的股票。

由于购买踊跃,股票供不应求,公司股票价格狂飙。

从1月的每股128英镑上升到7月份的每股1000英镑以上,6个月涨幅高达700%。

在南海公司股票示范效应的带动下,全英所有股份公司的股票都成了投机对象。

社会各界人士,包括军人和家庭妇女,甚至物理学家牛顿都卷入了漩涡。

人们完全丧失了理智,他们不在乎这些公司的经营范围、经营状况和发展前景,只相信发起人说他们的公司如何能获取巨大利润,人们惟恐错过大捞一把的机会。

中国政府现在不在南海动武的真正原因

中国政府现在不在南海动武的真正原因

这才是中国政府现在不在南海动武的真正原因!2009年06月01日星期一 19:32最近一段时间以来,南海问题成了国内媒体关注的焦点,很多人认为,中国必须在南海问题上坚决扞卫国家主权,还有人甚至认为,解决南海问题,是中国实现海权的当务之急。

对此,笔者以为,扞卫国家主权当然不能动摇,但中国海权拓展起步阶段应该作好战略评估,并在有计划、有重点、有阶段的轨道上进行。

一、战略评估历史表明,没有对手的外交,是不成熟的外交,而对手太多的外交则一定是失败的外交。

不同时段的外交战略要有与之相应的攻坚重点。

同一时段内如果方向过多,则意味着对手过多,其结果将是灾难性的。

目前中国海洋岛礁被蚕食的领土主要集中在东海和南海一带,面对如此复杂而分布广泛的矛盾,我们要记住毛泽东同志所说的,"其中必定有一种是主要的,起着领导的、决定的作用,其他则处于次要和服从的地位。

" 如果我们将这全部海上问题进一步解析,就会发现其中的关键环节并不在目前的那广袤的南海,而在东海,确切地说,就是台湾问题及其北侧的钓鱼岛问题。

如果我们被南海一叶障目,将刚刚起步因而尚不适应于远程着力的海上力量集中用于南海,那么我们就很容易犯下毛泽东批评王明的那种"全线出击"和"两个拳头打人"战略错误。

好钢当用在刀刃上。

收缩是为了聚集力量在关键处出击。

"关键处"从哲学上讲,就是主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

海洋安全的主要矛盾决定中国的海洋战略任务。

近些年,东海和南海出了那么多问题难以解决,究其原因是台湾问题的牵制。

如果中国完成了台海统一,台湾岛和海南岛之间就会在中国东南经济黄金地带前沿形成一个宽阔的拱卫海区,这样南海的其他岛礁问题放到下一阶段解决也就相对容易得多。

我们应该看到,中国在东海和南海面临问题涉及的并不是一个而是两个主要对手,这就是日本和美国,而后者更是世界头号海权强国。

日本的战略目标是打通经中国台湾南进南海的战略通道,在这一目标下,台湾便是日本尽管非法但却是至今不愿放弃的核心利益。

南海仲裁系废纸!中美“金融核对峙”须警惕

南海仲裁系废纸!中美“金融核对峙”须警惕

金地毯:南海仲裁系废纸!中美“金融核对峙”须警惕南海仲裁庭发布的所谓最终裁决纯属一张废纸!南海仲裁案将成为国际法历史上最臭名昭著的案例!7月12日,南海仲裁庭发布的所谓最终裁决,遭到中国政府这般强硬回应。

闹剧收场,觊觎我南海者被啪啪打脸。

是的,一场精心策划的彻头彻尾的政治闹剧,在被中国政府盖上“废纸”大印后,内鬼黑幕昭然若揭。

菲律宾:花钱雇仲裁员提供有偿服务2013年1月,菲律宾开始叫嚣在国际海洋法法庭上反对中国在南海的“九段线”主张,并于当年的1月22日单方面就中菲有关南海问题提起强制仲裁,中菲南海争议仲裁庭应运而生——作为仲裁法庭的主要构成部分,5人仲裁小组于当年6月21日“组建”完成。

其中,菲方指定国际海洋法法庭现任法官吕迪格·沃尔夫鲁姆(德国籍)在仲裁庭中代表菲律宾,其余四位仲裁员分别是托马斯·门萨(英国与加纳国籍)、让·皮埃尔·科特(法国籍)、阿尔弗莱德·松斯(荷兰籍),以及“代表”中国出席法庭的斯坦尼洛夫·帕夫拉克(波兰籍)。

值得注意的是,南海仲裁庭并不是国际法庭,与位于海牙联合国系统的国际法院毫无关系,与位于德国汉堡的国际海洋法法庭有一定关系,但不是海洋法法庭的一部分。

实际上,这个仲裁庭就是为菲律宾单方面提请仲裁而临时设立的一个机构,根本就是政治操作的结果。

另外,这个仲裁庭的运作很有意思,5名仲裁员是挣钱的,挣的是菲律宾的钱,他们提供的是有偿服务。

中国回应称,这个案子是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生效以来第一个所谓依据公约(附件七)设立的临时仲裁庭,但这个仲裁庭的运作出乎当年公约制定者们的期待和预料,创造了一个非常不好的先例。

因而,它将被载入史册或是国际法教科书,只可惜是个彻头彻尾的反面教材。

2016年6月30日,前任菲律宾总统阿基诺三世搬出了总统府,新任总统杜特尔特宣誓就职。

阿基诺三世,这个把中国告上法庭的嚣张的前菲律宾总统,面对这样的仲裁结果,又将有何感受呢?卸任之际,阿基诺三世接受采访时透露,最艰苦的挑战是与中国打交道。

南海争端中的美国因素分析

南海争端中的美国因素分析

南海争端中的美国因素分析一、概述南海争端是一个复杂而敏感的地缘政治问题,涉及多方利益和复杂的历史背景。

美国作为域外大国,不断加大对南海争端的介入和干预力度,使得这一问题更加复杂化。

美国通过军事巡航、外交斡旋、盟友拉拢等手段,试图在南海地区构建对其有利的战略格局,这不仅严重损害了相关当事方的利益,也破坏了地区的和平稳定。

1. 南海争端的背景简介。

南海争端是涉及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复杂问题,其背后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政治和地缘战略因素。

南海诸岛及其附近海域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随着近年来全球化进程的加速和海洋资源的日益凸显,南海地区的重要性逐渐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

一些周边国家试图通过强化在南海的存在和影响来争夺领土主权和海洋权益,这使得原本复杂的南海问题更加扑朔迷离。

在这样的背景下,美国因素的介入无疑为南海争端增添了更多的变数和复杂性。

2. 美国在南海争端中的角色概述。

美国并非南海争端的直接当事方,但长期以来却积极介入这一地区的地缘政治博弈。

美国的做法更多是基于其全球战略利益考量,试图通过强化在亚太地区的军事存在和盟友网络来维护其霸权地位。

在南海问题上,美国一方面利用其与部分东南亚国家的军事合作关系,大肆炒作所谓的“航行自由”对中方进行无端指责;另一方面则通过情报共享、军事演习等方式间接支持相关声索国,企图搅乱南海局势以获取更多的地区影响力。

这些行为不仅严重损害了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也加剧了南海地区的紧张氛围,不利于争议的和平解决。

客观分析美国在南海争端中的角色扮演及其背后的战略意图,对于认清形势并制定有效的应对策略具有重要意义。

3. 文章目的和研究方法。

本文旨在深入分析美国在南海争端中的因素,揭示其背后的动机、策略及影响。

文章将综合运用国际关系理论、地缘政治理论和外交政策分析等方法,通过对历史文献、政策文件、新闻报道和国际会议记录等资料的梳理和分析,全面剖析美国在南海问题上的立场和行为。

南海争夺:躲在菲律宾背后的美英资本

南海争夺:躲在菲律宾背后的美英资本

南海争端:谁在菲律宾背后作者:白益民著名产业经济学家白益民产业经济研究所所长著有《三井帝国在行动》、《瞄准日本财团》2012年8月3日,美国国务院就南海问题发表声明,将南海局势紧张的责任加在中国身上,对于美国国务院的“信口开河”,中国外交部给予了及时的回击。

南海问题尤其是中菲两国南海领土争端问题自黄岩岛对峙以来一直热度不减,美国插手到底意欲何为?实际上,之所以插手南海问题是因为以美国为代表的美英国家在菲律宾与中国争议地区有着可观的能源权益,并且有美国撑腰打气,菲律宾在南海肆无忌惮,而有菲律宾南海油气,美国又可以展开其回归亚洲的战略部署。

在南海,菲律宾已经与欧美公司紧紧捆绑在一起。

菲律宾南海军费何处来2011年9月7日,菲律宾预算管理部长阿瓦德发表声明称,该国将耗费一笔49.5亿比索(约合1.17亿美元)的资金用于军备升级。

据悉,这笔资金将用于购买直升机、军舰及修建雷达站,以加强与中国存在争议的南海海域油气资源的“保卫”,在南沙群岛“对抗”中国日益“扩张”的海军力量。

菲律宾这笔军费资金实际上来自于一处名叫马兰帕亚的气田。

这个气田位于菲律宾巴拉望岛西北部的南中国海海域,虽然中国并没有对该海域地宣示主权,但菲律宾的这一举动还是让中菲两国的“南海神经”再次绑紧。

然而可笑的是,此前菲律宾总统阿基诺三世于9月3日刚刚结束中国的国事访问,并带走了中国13亿美元的新投资,外加中国对菲2000万元人民币的无偿技术援助。

马兰帕亚气田项目对菲律宾十分重要,它是菲律宾有史以来投资规模最大的能源项目之一,于2001年10月开始投产,每年可为菲律宾节约6亿美元左右的能源进口费用。

同时也是菲律宾财政资金的重要来源之一,该国能源部的一项军用特别预算“151预算”的资金便主要来自马兰帕亚气田。

可以说,菲律宾的这笔军费提供者其实是欧美资本,因为马兰帕亚气田的背后其实是包括美国在内的西方石油公司。

目前为止,美国雪佛龙马拉帕亚有限责任公司拥有马兰帕亚气田45%股份,荷兰皇家壳牌菲律宾勘探公司同样拥有45%股份并作为气田作业者,剩余10%股份才由菲律宾国家石油公司勘探公司拥有。

南海危机后中美上演恐怖的金融核对峙

南海危机后中美上演恐怖的金融核对峙

南海危机后中美上演恐怖的金融核对峙”
水木然
引言:而在南海危机的这一轮最新较量中,中国在最短、在最关键环节以血还血,以牙还牙,显示出巨大的自信心和决心,所谓:国家兴亡、匹夫有责,作为中国公民我们必须读懂背后的逻辑,发挥自己的作用。

首先,美国金融攻击的套路是"进入-逃离-进入"模式,具体来讲就是:
第一步:进入。

通过各种办法吸引国际资本进入美国或者一个地区,给这个地区制造金融泡沫,让人感觉这里似乎有挣不完的钱。

第二步:逃离。

在该地区的金融泡沫吹到最大时,自己先悄悄逃离。

然后刺破这个泡沫,让各种资产统统贬值。

第三步:进入。

当该地区各种资产贬值时,再开始抄底收购,然后占有社会的财富。

通过各种办法吸引资本进入美国,为处于最高位并具有大量泡沫的资产进行接盘,之后美国只需将泡沫捅破,就可以在低价位再次接手资产,拿走带血的筹码。

美国的金融利润,就是这么来的。

南海事件的影响

南海事件的影响

南海事件的影响南海泡沫事件是近代世界经济史具有深远影响的事件。

从以史为鉴的角度,有必要对其中的经济现象作一分析。

南海泡沫事件中的金融工具创新现象。

南海泡沫事件实际上缘于金融工具创新,它通过债券兑换股票的方式化解债务危机。

这种金融工具创新理论由法国约翰·劳首创。

与同期的英国一样,法国在18世纪20年代政府面临着严峻的财政困难,30亿利弗尔的国债的兑付压力、货币与资本大量外流、连年歉收和税收减少。

为了化解财政危机,约翰·劳建议允许用国债的票面值来购买一家贸易公司的股票。

由于国债在市场上的价格还不及其面值的一半,所以绝大多数的债券持有人都迫切地想将手中的债券换成公司股票。

相应地,法国公债骤然减少,政府兑付债券的压力减缓。

约翰·劳的金融工具创新理论应用的成功,很快为面临同样债务危机的英国所借鉴,南海公司的发迹与政府债券向公司股票转换的金融创新工具的运用密切相关。

如果运用得当,既可以减缓政府兑付债券的压力,也拓展了企业的融资渠道。

但是,如果运用不当,企业没有确定的发展前景和业绩支撑,就会形成泡沫。

政府信用的价值作用。

从深层次看,南海公司股票价值的每一次升值都伴随着政府信用的支持。

于1711年创立的南海公司,最初是以发展南大西洋贸易为目的,从事黑奴买卖和海外贸易活动,虽经近10年的经营,但业绩平平。

到1719年,南海公司开始购买政府债券,政府担保在一定时期内国债的年利率为6%;后以公司股票转换政府债券,并接收全部国债,政府则承诺逐年向公司偿还,而且还由下议院和上议院通过政府与公司交易的议案;到后来又发展到国王购买公司股票,南海公司股票价值的大幅度升值,都与上述一系列经营活动是以政府信用为依托分不开的。

这实际上就是经济学上常讲的信用的价值,特别是政府信用为各类市场主体中信用最高的价值的具体体现。

股票发行市场扩容对股票价格的影响。

股票发行市场的容量直接反映的是股票的供需关系,而供需关系又影响股票的价值。

南海困局下的大国博弈

南海困局下的大国博弈
在后冷战时代,中国于1992年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领海及毗连区法》,公布了西沙群岛的领海基线,声明将在适当时候公布南沙群岛的领海基线。该法引起了南中国海周边国家的不安,纷纷做出不同程度的反应,一度引起南海局势的持续紧张,代表事件是1992年5月,中美能源公司合作勘探、开发南沙“万安滩”油气资源的合同遭到越南的持续阻扰未能执行。1995年中菲之间发生的“美济礁冲突”引发了东盟对南中国海的关注,也使得东盟在南中国海议题上更为主动,频频向中国施压。出于睦邻友好、维护亚太地区和平与稳定的大局考量,中国一直保持“自我克制”,积极以低姿态谋求与相关纷争国的“双边协商解决”。
“南海”争端是美国一手“阴谋”制造的。1951年在美国主导下起草、签署的旧金山《对日和约》规定日本放弃对西沙和南沙群岛的一切权利,但未提及归还主权问题,这是第一次在正式国际场合、以书面形式制造南海的“主权未定论”。1945年日本投降后,其占领的中国领土理应归还中国,但当时由于两岸中国人都被杜鲁门政府挡在门外,与会的南越便有了声明其拥有对西沙和南沙群岛“主权”的机会。冷战期间,美国出于遏制中国的需要,对中国实施的岛链封锁,南海就成了美国遏制战略中的重要一环,是冷战的前沿阵地。
当前中国南海问题解决之道是:避免战略误判,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极利用美国陷入“两场”战争和经济危机困境“机遇期”,谋求与区域内纷争国“双边”和平谈判解决,在承诺保障各方航道通行自由基础上,积极捍卫自己主权权益,辅以授权方式允许相关国家共同开发。两岸应加强合作,共同维护好祖先留下的财产,更何况台湾还控制着南沙的第一大岛——太平岛。连战先生讲“兄弟齐心,其利断金”,这是祖宗留下的“祖权”。
拖下去的结果是南海问题必然国际化和复杂化,再加上东盟逐渐走向联合,对外政策的统一,且越南等占领已成既成事实,更随着美国从伊、阿撤军和金融危机打击中缓过气来,到时中国将面对的是铜墙铁壁。美国政府还搬出了冷战时期“隔岸制衡”策略,挑动周边国家制衡中国。美越两国海军进行所谓的军事演习,具有更浓厚的冷战色彩,是在美国宣称南海问题涉及美国的国家利益,高调介入南海事务表现出的军事上的后续跟进动作。越南则企图借此提高地位,增强与中国打交道的本钱。鉴于形势变化,中国政府有必要警惕美越联手鼓动东盟各国领导人对自己进行“战略挤压”。

南海泡沫与现代金融的诞生读书札记

南海泡沫与现代金融的诞生读书札记

《南海泡沫与现代金融的诞生》读书札记1. 内容描述在《南海泡沫与现代金融的诞生》作者详细地探讨了17世纪英国南海公司的历史背景、成立过程以及其在当时的经济和金融体系中所扮演的角色。

通过对这一事件的研究,作者揭示了现代金融体系的起源和发展,以及金融市场中的泡沫现象。

书中首先介绍了南海公司的成立背景,包括当时英国的贸易状况、殖民地扩张以及政府对海外贸易的支持。

作者详细描述了南海公司的成立过程,包括其股权结构、管理团队以及投资策略。

在这一过程中,南海公司通过承担高风险的海外贸易和建设项目,积累了大量的财富,并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英国的经济发展。

随着南海公司的不断扩张,其投资项目逐渐暴露出高风险和不可持续的特点。

尤其是在1720年,南海公司参与了一个名为“密西西比计划”该项目最终导致了巨额亏损和破产。

这场危机不仅对南海公司本身造成了毁灭性的打击,还引发了一场金融市场的恐慌,波及到整个英国经济和金融体系。

通过对南海泡沫事件的深入剖析,作者揭示了现代金融体系的起源和发展。

在这一过程中,金融市场的有效运作和监管机制的形成起到了关键作用。

作者也提醒我们,金融市场的泡沫现象并非完全不可避免,通过加强监管和风险控制,可以降低泡沫破裂的风险。

《南海泡沫与现代金融的诞生》一书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宝贵的历史案例,使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现代金融体系的演变过程。

通过对这一事件的研究,我们可以吸取历史教训,为未来金融市场的稳定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

1.1 背景介绍在探讨现代金融的起源与发展过程中,《南海泡沫与现代金融的诞生》一书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独特的视角。

本书通过对南海泡沫这一历史事件的分析,揭示了现代金融的诞生背景及其与早期泡沫经济的紧密关联。

南海泡沫不仅是一段历史记忆,更是现代金融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节点。

南海泡沫发生在工业革命时期的英国,这一时期的经济环境正处于快速变革之中。

工业革命的推进带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巨大飞跃,资本市场也由此进入了前所未有的扩张期。

南海泡沫事件与金融监管法规

南海泡沫事件与金融监管法规

南海泡沫事件与金融监管制度的完善•南海泡沫事件(South Sea Bubble)是世界金融发展史上一次灾难事件。

具体是指在1720年春天到秋天之间,一家公司的股票引发投资狂潮,导致股价先暴涨后暴跌,随后引发一系列社会经济动荡的历史事件。

•事情起因:1689年到1714年之间,英国政府因战争欠下1000万英镑的巨额债务。

一家名为“南海公司”商家找到英国政府,声称可以帮助政府偿还这笔债务。

•条件是,南海公司接收总价值1000万英镑的政府债券。

作为回报,英国政府对南海公司经营的酒类、烟草等商品实行永久性退税政策,并给予该公司在南美洲的贸易垄断权。

•由于该公司获得政府特权,加之该公司对其在南美收益前景大肆吹嘘,引发公众疯狂炒作南海股票。

特别是一些国会议员乃至国王加入股民行列之后,南海公司的股票从每股129 英镑狂飙到1000英镑以上。

著名科学家牛顿耐不住寂寞,也加入炒股者行列。

•投资者疯狂过后,发现南海公司并没有获得预想当中的盈利,南海公司也拿不出令人信服的盈利证据,投资者信心开始动摇。

1720 年底,南海公司股票迅速跌回125镑,公司总资产由1.64亿英镑缩水至6100万英镑,整个金融市场也一片萧条。

•股市大跌,导致许多投资人血本无归,丧失养老金、造成严重的社会问题,政府信用一落千丈。

•科学家牛顿也亏损2万镑,这几乎是他所有积蓄。

他哀叹说:I can calculate the motions of heavenly bodies, but not the madness of people。

•当人们纷纷质疑到底是谁导演了这一幕悲剧时,暴露了英国财政大臣在南海公司的内幕交易丑闻,他曾私赚90万英镑利润。

事后,他被关进了英国皇家监狱•人们在总结南海泡沫事件发现了一件具有讽刺意味的事情:•南海股票崩盘于1720年底,而在当年6月,英国国会刚刚通过了一部《反金融诈骗和投机法》,后来人们把它戏称为《泡沫法》•南海泡沫过后,英国政府健全了各项制度,加强了金融监管。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南海搅局背后的金融博弈
近日南海风云变幻,美国舰队强势闯入,挑衅意味浓烈,中国随后也派无人机飞入美国夏威夷领空进行回击,似有剑拔弩张之势。

然而,兵者,国之大事,死生存亡之道,不可不察。

在当今世界,任何核大国之间的军事冲突都会导致世界毁灭性的的灾难,任何核大国之间都不会轻易启动战争模式,因为谁也输不起,最终的结果就是双方灭亡。

所以在这种博弈角度下,最终会选择妥协平衡替代军事战争,或者选择代理人战争。

洞察这些冲突的背后,为什么美国选择这个时间强闯南海呢?这背后到底有什么样的玄机?其实不过是为了美国的金融货币利益而已,而这是最主要的。

1、中国今年年初倡导成立亚投行,对美国领导的世界银行和日本的亚洲开发银行提出了挑战,在美国和日本反复游说一些国家反对加入无效的情况下,亚投行今年年底将成立。

亚投行是中国资本输出以及以后人民币输出的重要载体,是对美元、日元的货币霸权和资本霸权的重大挑战,美国、日本对此早已耿耿于怀。

2、中国的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CIPS)上线,彻底打破了美国为首的对跨境金融的封锁和遏制,这是划时代的具有标志性意义的大事。

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的建立,使得中国有了自己的货币出海口和回流路径,是人民币国际化的运输管道。

过去只能借助西方的SWIFT系统,一旦被西方制裁或掐断,后果不堪设想。

此举不但是对美国金融霸权的挑战,更是在倡导制订新的金融规则和新秩序,这是美国无法忍受的。

3、中英超高规格的访问,以及人民币在伦敦发债,尤其是中欧自贸区的协商,随后荷兰、法国、德国纷纷跟进。

这是美国的传统势力和利益范围的欧洲纷纷倒向中国。

尤其是英国努力将伦敦建设成为人民币的世界离岸中心,借助英国伦敦对于外汇管理数百年的经验和管理水平,人民币国际化的步伐大大加快,对于美元的挑战越来越大,如果说伦敦是世界上美元最大的离岸中心,那么接下来人民币成为伦敦第二大世界货币的可能性很大,而且会挑战美元的地位。

这对于美元和美国来说,是无比害怕的事情,至于为什么害怕,我接下来会继续分析。

4、中欧自贸协定的协商。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贸易国,欧盟是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这两者在贸易上如果达成自贸协定,那么就将美国、日本等苦心经营的为
了遏制中国的TPP、TIPP瓦解。

所以,无论如何美国会想方设法阻扰中欧自贸协议的达成,会不惜代价的破坏。

美国不可能也不敢对中国发动战争,现在不过是博弈,为了美国的金融和货币利益,必须要选择这个时候硬闯南海。

主要是为了达到以下目的:
1、在中、英关系火热,荷兰、德国、法国等纷纷向中国示好的情况下,美国硬闯南海,宣告自己是老大的地位,如果这个时候中国服软或者任美国威胁,那么中国的国际地位就会一落千丈,欧洲这个时候会重新审视和中国的关系。

2、美国在南海制造紧张的局势,挑起亚洲国家对中国的敌意,为今年年底即将成立的亚投行制造困难,如果中国这个时候和南海一些国家发生冲突,那么亚投行主要参与国在亚洲,会蒙上很深的阴影。

3、最重要的是,由于美国加息,亚洲和中国资金外流创下了历史记录,由于美国加息推后,使得亚洲和中国流出的资金放缓,这个时候在亚洲制造紧张的局势,会使得资金加速流出亚洲,流向美国,达到不战而屈中国之兵,不战胜有战。

4、美国即使没有加息,现在也在退出QE,美联储的资产负债表要从最高峰约4.8万亿美元回归到正常的约0.8万亿美元,得需求全球的资金去为美联储接盘,而亚洲地区尤其是中国的资金对于美国显得最为重要,因为亚洲的美元储备最多,尤其是中国约4万亿美元储备对美国是救命稻草(如果加上中国的金融机构持有的美元,中国直接和间接持有的美元在5万亿美元以上)。

尤其是美联储加息推后,使得流入美国的资金减缓,为美联储退出国债接盘的资金减少,美国这个时候肯定非常非常着急,如果没有持续、大量的资金流入美国,美国将步入新一轮衰退,甚至重新爆发危机。

正因为以上,美国选择在这个时刻发动挑衅式的闯入南海,这种无礼、傲慢的行为,是建立在背后金融货币博弈的巨大利益基础上的,使得美国不惜冒险,而且过去美国的冒险总会成功。

但是这次受到了中国强力回击,派遣无人机进入了美国夏威夷领空,这需要莫大的勇气和无畏的精神,说明中国有能力捍卫自己的领土利益和金融货币利益。

美国其实错误的判断了中国,了解中国的历史都知道,即使在中国国力最强盛的汉代、唐代、明代等,中国也不会主动入侵别的国家,中国的儒家文化,一直崇尚和平,中国这次崛起也不例外。

美国将中国这次崛起视为大敌,是战略上犯了错误,应当好好研读一下中国的历史。

如果中国和美国发生军事冲突,获益的必然是日本和俄罗斯,这对中国和美国都不好是好事。

中国和美国两者之间有着巨大的经济合作和利益往来,得不偿失。

中国目前的外汇储备主要是美元,而且是电子美元为主,仍然被美国控制,所以如果中美发生军事冲突,中国的损失将是巨大的,正因为如此,中国过去一忍再忍,极尽克制,是一种让自己利益不受损失的理性行为,但任何的容忍都是有底线的。

现在一个事实是,美国确实在衰落,至少目前是,而另一个方面中国在崛起,美国对世界的领导力和影响力确实在下降,而中国对世界的领导力和影响力正在上升,新旧格局和新旧秩序的变化,美国必须要适应,中国也必须要适应,军事冲突是当前大国之间最差也是成本最高的博弈,而真正最高级成本最低的博弈仍然在金融货币领域,一旦获胜,将获得无数的利益,而失败者,可能无数年难以恢复。

不平静的南海,冲突的刀光剑影,大国的崛起,伴随多少心酸和痛苦,选择和被选择,主动与被动,死生存亡,愿中国和平崛起,祈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