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吉林省教师招聘考试语文古诗词鉴赏强化练习一
2014吉林教师招聘-中学语文唐诗鉴赏题(二)答案
2014吉林教师招聘-中学语文唐诗鉴赏题(二)答案吉林教师信息考试网:/题目一【参考答案】(1)前一首表现的是怀古伤今之情,或历史沧桑、物是人非的感慨;后一首表现的是别后的相思。
(2)同:这两首诗后半都用了拟人的手法,将无知之物(前柳后月)人格化,赋其以生命。
异:前诗写柳之“无情”,以物之无情来反衬人之有情;后诗写月之“多情”,以其多情映衬(烘托)别离之苦。
【台城赏析】这是一首凭吊六朝古迹的诗。
台城,旧址在今南京市鸡鸣山南,本是三国时代吴国的后苑城,东晋成帝时改建。
从东晋到南朝结束,这里一直是朝廷台省(中央政府)和皇宫所在地,既是政治中枢,又是帝王荒淫享乐的场所。
中唐时期,昔日繁华的台城已是“万户千门成野草”;到了唐末,这里就更荒废不堪了。
吊古诗多触景生情,借景寄慨,写得比较虚。
这首诗则比同类作品更空灵蕴藉。
它从头到尾采取侧面烘托的手法,着意造成一种梦幻式的情调气氛,让读者透过这层隐约的感情帷幕去体味作者的感慨。
这是一个值得注意的特点。
起句不正面描绘台城,而是着意渲染氛围。
金陵滨江,故说“江雨”、“江草”。
江南的春雨,密而且细,在霏霏雨丝中,四望迷蒙,如烟笼雾罩,给人以如梦似幻之感。
暮春三月,江南草长,碧绿如茵,又显出自然界的生机。
这景色即具有江南风物特有的轻柔婉丽,又容易勾起人们的迷惘惆伥。
这就为下一句抒情作了准备。
“六朝如梦鸟空啼”。
从首句描绘江南烟雨到次句的六朝如梦,跳跃很大,乍读似不相属。
其实不仅“江雨霏霏”的氛围已暗逗“梦”字,而且在霏霏江雨、如茵碧草之间就隐藏着一座已经荒凉破败的台城。
鸟啼草绿,春色常在,而曾经在台城追欢逐乐的六朝统治者却早已成为历史上来去匆匆的过客,豪华壮丽的台城也成了供人凭吊的历史遗迹。
从东吴到陈,三百多年间,六个短促的王朝一个接一个地衰败覆亡,变幻之速,本来就给人以如梦之感;再加上自然与人事的对照,更加深了“六朝如梦”的感慨。
“台城六代竞豪华”,但眼前这一切已荡然无存,只有不解人世沧桑、历史兴衰的鸟儿在发出欢快的啼鸣。
教师公开招聘考试小学语文(古诗词鉴赏)模拟试卷1(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教师公开招聘考试小学语文(古诗词鉴赏)模拟试卷1(题后含答案及解析)全部题型 2. 第二部分专业知识第二部分专业知识古诗词鉴赏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西村陆游乱山深处小桃源,往岁求浆忆叩门。
高柳簇桥初转马,数家临水自成村。
茂林风送幽禽语,坏壁苔侵醉墨痕。
一首清诗记今夕,细云新月耿①黄昏。
【注】①耿:微明的样子。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正确答案:A解析:第二句开头“往岁”二字点明“叩门求浆”是作者回忆的往事,而末句提到的“新月初现的黄昏”是“今夕”的眼前之景,所以A选项不正确。
知识模块:古诗词鉴赏2.“茂林风送幽禽语,坏壁苔侵醉墨痕”两句,以“声”“色”调动人的听觉和视觉感受。
下列诗句“声色兼备”的一项是( )正确答案:B解析:B选项中,“横笛闻声”为听觉,“红旗”和“雪”为视觉,体现了“声色兼备”;A选项中,“歌馆”和“铃”只是体现了听觉,没有体现视觉;C选项中,“争白”和“放红”只是体现了视觉,没有体现听觉;D选项中,“留酸软齿牙”体现了味觉,“绿”体现了视觉,并没有体现听觉。
知识模块:古诗词鉴赏3.“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这是陆游的另一首纪游诗《游山西村》。
结合具体诗句,比较这首诗和《西村》在内容上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正确答案:相同点:都描写到了幽静偏远山环水绕的山村自然风光;村庄或是高柳茂林或是柳暗花明,清幽和恬静,表现作者对山村的喜爱之情。
不同点:《山村》侧重于对自然风光的描写,通过“风送禽语”和“苔侵墨痕”表现山村风光的幽静,《游山西村》除却自然风光外,更侧重描写山村的风土人情和风俗,通过对“萧鼓追随”的春社情景的描写和“衣冠简朴”的村民的描写,表现山村生活的淳朴和作者的喜爱之情;《山村》通过“往岁”和“今夕”的对比表现世事的变换,《游山西村》主要侧重今日之景,同时写景之外还蕴含哲理,表现出逆境中往往蕴含着无限的希望。
2014年XXX语文教师招聘考试试题及答案(精编版)
2014年XXX语文教师招聘考试试题及答案(精编版)第一部分教育理论与实践一、填空题(每空l分,共10分)1.课堂管理包括__课堂时间管理_、_营造和谐的课堂气象和恰当处理课堂问题行为的策略。
2.使课程与教学评价工作更为有效,根据对象发展的进程,根据不同时期有不同进度、目的和重点的实际情况,评价可以分成三类: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
3.课程标准在“总目标”之下,小学按1-2年级、3~4年级、5~6年级划分为三个学段,分别提出“阶段目标”,体现语文课程的整体性和阶段性。
4.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
二、简答题(10分)《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多处提及“语文素养”问题,如何理解“语文素养”的内涵?参考答案:《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提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
”这一理念是语文教育教学改革深化的产物。
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在今后相当长的时间里将成为广大语文教育工作者不懈的追求。
语文素养的内涵十分丰富,它以语文知识(字词句篇)为基础,以语文能力(识字、写字、阅读、作、口语交际)为核心,是语文能力和语文知识、语言积累(文化底蕴)、情感态度、审美情趣、思维道德、思想品质、研究方法和研究惯的融合。
这种素养不仅表现为有较强的阅读、作、口语交际的能力,而且也表现为有较强的综合运用能力,在生活中运用语文的能力以及不断更新知识的能力。
三、教学设计(20分)请为下面这段话设计一份教学方案。
长城气魄雄伟。
它像一条巨龙横卧在我国北方的崇山峻岭上,从东头的鸭绿江边到西头的嘉峪关,高高低低,蜿蜒曲折,全长6500多千米。
城墙高8—10米,用大条石和城砖砌成。
城墙顶部铺着平整的方砖,五六匹马可以并排行走。
成千上万的参观者登上长城,目睹了长城坚强、刚毅、庄重的形象,无不赞叹:“啊,确实了不起!”[教学目标]1.运用多媒体创设情境,感受万里长城的雄伟英姿,解决文中的难点。
2014吉林省教师招聘考试语文古诗词鉴赏强化练习五
2014吉林省教师招聘考试语文古诗词鉴赏强化练习五中公吉林教育信息网:/25、阅读唐代诗人刘叉的两首小诗,完成(1)—(2)题。
偶书刘叉日出扶桑一丈高,人间万事细如毛。
野夫怒见不平处,磨损胸中万古刀。
姚秀才爱予小剑因赠刘叉一条古时水,向我心中流。
临行泻赠君,勿薄细碎仇。
【问题】(1)两首诗都运用了比喻。
《偶书》中,诗人以胸中“磨损”的刀比喻_________ ;《姚秀才爱予小剑因赠》,则是以_________。
前者,诗中有“刀”,手中无刀;后者,手中有剑,诗中无“剑”。
(2)诗人赠予姚秀才的只是一柄熠熠闪光的宝剑吗?结合诗句,说说你的看法。
【答案】(1)①受到压抑的正义感②流水比喻古代传下来的宝剑(2)解答指要:末句“勿薄细碎仇”,是赠剑时的嘱咐;“薄”,迫近。
26、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幽居初夏陆游湖山胜处放翁家,槐柳阴中野径斜。
水满有时观下鹭,草深无处不鸣蛙。
箨龙已过头番笋,木笔犹开第一花。
叹息老来交旧尽,睡来谁共午瓯茶。
注:箨龙,就是笋。
木笔,又名辛夷花。
两者都是初夏常见之物。
【问题】(1)诗人写景是从哪几方面突出表现一个“幽”字的?试作简要分析。
(2)这首诗抒发了诗人哪些复杂的思想感情?【答案】(1)①以景写“幽”(“湖山胜处”“槐柳阴”“野径斜”“水满”“草深”等意象写出环境之幽静、初夏景色之幽美)②以动衬“幽”(“下鹭”)③以声衬“幽”(“鸣蛙”)。
(2)①前六句借“幽居初夏”之景,抒发了怡然自得之乐(闲适之情)。
②尾联“叹息”,一是叹志士空老,报国无成;二是叹往日旧交零落殆尽,顿感寂寞惆怅。
27、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诉衷情陆游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
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
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州。
注:沧州,水边,古时隐者所居。
陆游晚年住在绍兴镜湖边的三山。
【问题】古人评论这首词的下阕,说第一句有三个词用得好,你认为是哪三个词?它们好在哪里?请结合全词简要赏析。
2014吉林教师招聘-中学语文唐诗鉴赏题(一)答案
2014吉林教师招聘-中学语文唐诗鉴赏题(一)答案吉林教师信息考试网:/题目一【参考答案】(1)“似”字将人的主观情感注入客观景物之中,使本无生命的溪水充满了情趣;在结构上,这个字勾联以下三句,“同行”、“分头”、“惜别”这些情感皆由此而来。
(2)用拟人,使本无生命的溪流充满了人的惜别之情,显得情趣盎然。
【全诗赏析】化无情之物为有情,往往是使平凡事物富于诗意美的一种艺术手段。
这首短诗,很能说明这一点。
诗中所写的分水岭,大约是今陕西略阳县东南的嶓冢山。
这是秦蜀或秦梁间往来必经之地,在唐代是著名的交通要道,故一般径称分水岭而不必冠以所在地。
题称“过分水岭”,实际上写的是在过分水岭的行程中与溪水的一段因缘,以及由此引起的诗意感受。
首句就从溪水写起。
溪水是没有感情的自然物,但眼前这条溪水,却又似乎有情。
在这里,“无情”是用来引出“有情”、突出“有情”的。
“有情”二字,是一篇眼目,下面三句都是围绕着它来具体描写的。
“似”字用得恰到好处,它暗透出这只是诗人时或浮现的一种主观感觉。
换成“却”字,便觉过于强调、坐实;改成“亦”字,又不免掩盖主次,使“无情”与“有情”平分秋色。
只有这个“似”字,语意灵动轻妙,且与全诗平淡中见深情的风格相统一。
这一句在点出“有情”的同时,也就设置了悬念,引导读者去注意下面的解答。
次句叙事,暗点感到溪水“似有情”的原因。
嶓冢山是汉水与嘉陵江的分水岭,因为山深,所以“入山三日”方能到达岭头。
山路蜿蜒曲折,缘溪而行,故而行旅者感到这溪水一直在自己侧畔同行。
其实,入山是向上行,而水流总是向下,溪流的方向和行人的方向并不相同,但溪水虽不断向相反方向流逝,而其潺湲声却一路伴随。
因为深山空寂无人,旅途孤孑无伴,这一路和旅人相伴的溪水便变得特别亲切,仿佛是有意不离左右,以它的清澈面影、流动身姿和清脆声韵来慰藉旅人的寂寞。
我们从“得同行”的“得”字中,可以体味到诗人在寂寞旅途“岭头便是分头处,惜别潺湲一夜声。
2014年教师招聘考试中学语文唐诗鉴赏题二
2014年教师招聘考试中学语文唐诗鉴赏题二
题目一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1)-(2)题。
台城
[唐]韦庄
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
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
寄人
[唐]张泌
别梦依依到谢家,小廊回合曲栏斜。
多情只有春庭月,犹为离人照落花。
谢家:代指女子的家。
(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两首诗作者所表现的思想感情。
(2)上面两首诗的后半篇在艺术手法上同中有异,请对此作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
(1)前一首表现的是怀古伤今之情,或历史沧桑、物是人非的感慨;后一首表现的是别后的相思。
(2)同:这两首诗后半都用了拟人的手法,将无知之物(前柳后月)人格化,赋其以生命。
异:前诗写柳之“无情”,以物之无情来反衬人之有情;后诗写月之“多情”,以其多情映衬(烘托)别离之苦。
【台城赏析】
这是一首凭吊六朝古迹的诗。
台城,旧址在今南京市鸡鸣山南,本是三国时代吴国的后苑城,东晋成帝时改建。
从东晋到南朝结束,这里一直是朝廷台省(中央政府)和皇宫所在地,既是政治中枢,又是帝王荒淫享乐的场所。
中唐时期,昔日繁华的台城已是“万户千门成野草”;到了唐末,这里就更荒废不堪了。
2014吉林特岗教师考试-小学语文专家预测一(古诗词鉴赏)答案
2014吉林特岗教师考试-小学语文专家预测一(古诗词鉴赏)答案古诗词鉴赏一.【参考答案】1.征尘表示难忘征战生活;酒痕表达作者离开前线的遗憾和无奈,只能以酒消肖愁。
2.第四句没有正面回答第三句的问题,转而写景,以景衬情,意在借景抒情。
因为诗人的愿望是做一个战士,到前线为国杀敌,可是愿望无法实现,只能写诗饮酒,这两句包含了作者的无奈和不甘心,表现了一个爱国志士壮志难酬的忧愤。
3. 在感情的表达上采用借景抒情的表达方式,委婉含蓄地表达了自己壮志难酬的忧愤。
诗歌的整体风格是:感情深沉,委婉含蓄。
【全诗赏析】这是一首广泛传颂的名作,诗情画意,十分动人。
然而,也不是人人都懂其深意,特别是第四句写得太美,容易使读者“释句忘篇”。
如果不联系作者平生思想、当时境遇,不通观全诗并结合作者其他作品来看,便易误解。
作者先写“衣上征尘杂酒痕,远游无处不销魂”。
陆游晚年说过:“三十年间行万里,不论南北怯登楼”(《秋晚思梁益旧游》)。
梁即南郑,益即成都。
实际上以前的奔走,也在“万里”“远游”之内。
这样长期奔走,自然衣上沾满尘土;而“国仇未报”,壮志难酬,“兴来买尽市桥酒……如钜野受黄河顿”(《长歌行》),故“衣上征尘”之外,又杂有“酒痕”。
“征尘杂酒痕”是壮志未酬,处处伤心(“无处不销魂”)的结果,也是“志士凄凉闲处老”(《病起》)的写照。
“远游无处不销魂”的“无处”(“无一处”即“处处”),既包括过去所历各地,也包括写这首诗时所过的剑门,甚至更侧重于剑门。
这就是说:他“远游”而“过剑门”时,“衣上征尘杂酒痕”,心中又一次黯然“销魂”。
引起“销魂”的,还是由于秋冬之际,“细雨”蒙蒙,不是“铁马渡河”(《雪中忽起从戎之兴戏作》),而是骑驴回蜀。
就“亘古男儿一放翁”(梁启超《读陆放翁集》)来说,他不能不感到伤心。
当然,李白、杜甫、贾岛、郑棨都有“骑驴”的诗句或故事,而李白是蜀人,杜甫、高适、岑参、韦庄都曾入蜀,晚唐诗僧贯休从杭州骑驴入蜀,写下了“千水千山得得来”的名句,更为人们所熟知。
教师招聘考试:语文古诗词鉴赏强化练习(附答案)
教师招聘考试语文古诗词鉴赏强化练习一1、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移家别湖上亭戎昱好是春风湖上亭,柳条藤蔓系离情。
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
【问题】(1)作者是采用什么样的艺术手法来表达他对湖上亭依恋难舍的深厚感情?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2)古人写诗很讲究炼字,诗中的“系”和“啼”两个动词就用得准确传神,请分别予以简要分析。
【答案】(1)作者采用拟人化的手法,赋予柳条藤蔓、黄莺以人的情感,并使主客移位,巧妙而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对湖上亭的依恋之情。
(或:借景抒情。
通过柳条、藤蔓、黄莺的描写,表现惜别之情。
)(2)用“系”字既切合柳条藤蔓修长柔软的特点,又写出了柳条藤蔓牵衣拉裾的动作,表现它们依恋主人不忍主人离去的深情。
用“啼”字既符合黄莺鸣叫的特点,又似殷殷挽留、凄凄惜别,让人联想到离别的眼泪。
2、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后面问题。
汉江临泛王维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都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
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
【问题】(1)三、四两句写出了景物怎样的特点?(2)颈联中哪两个词用得极妙,找出来并简析。
(3)从整首诗看,作者流露出的感情是?【答案】(1)江水的流长邈远和两岸青山迷迷蒙蒙、时隐时现的特点。
(2)“浮”和“动”。
“浮”表面上写城郭在水面上飘动,实是所乘之舟上下波动,“动”表面上写天空在摇荡,实言波涛汹涌,浪拍云天。
(3)对襄阳风物的热爱之情,充满了积极乐观的情绪。
3、阅读下面一首元曲,然后回答问题。
蟾宫曲·九日①张可久对青山强整乌纱②,归雁横秋③,倦客思家。
翠袖殷勤,金杯错落④,玉手琵琶。
人老去西风白发,蝶愁来明日黄花。
回首天涯,一抹斜阳,数点寒鸦。
注:①九日:农历九月九日,中国人素有登高思乡习俗。
②对青山强整乌纱:意为自己勉强登高。
乌纱泛指帽子。
③归雁横秋:应为“横秋归雁”的倒装句式。
④金杯错落:酒桌上觥筹交错。
【问题】这是元曲作家张可久写的一首被后人称为“清而且丽”的散曲。
2014教师招聘考试语文古诗词鉴赏强化练习六
【答案】
(1)描绘了一幅牛羊归来、柴门深闭,寂静、清冷的山村日暮图景。
(2)杜甫在诗中表达了自己怀念故园、思乡恋亲之情,以及人至迟暮,济世渺茫的悲凉之感。
36、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后面的问题。
日暮①
杜甫
牛羊下来久,各已闭柴门。
风月自清夜,江山非故园。
石泉流暗壁,草露滴秋根。
头白灯明里,何须花烬②繁。
注:①大历二年(767)秋,晚年杜甫流寓夔州(重庆奉节),写下了这首诗。②花烬:灯芯结花,民俗中有“预报喜兆”之意。
【问题】
⑴诗中第一、第二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景?
(2)诗歌是从哪几个方面来体现"倦'意的?
【答案】
(1)前六句是借景抒情,后两句是直抒胸臆。忧国忧时,报国无门。
(2)自月升到月落,诗人不曾合眼,身倦;诗人心事重重,彻夜难眠,心倦。
35、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孤雁
杜甫
孤雁不饮啄,飞鸣声念群,
谁怜一片影,相失万重云?
望尽似犹见,哀多如更闻。
野鸦无意绪,鸣噪自纷纷。
【问题】
(1)这首诗描写了失群的孤雁叫唤、追赶雁群的形象,其形可悯,其志可嘉。试以第二、四联中任意一联为例,分析其表现手法与艺术效果。
(2)全诗通过孤雁这一形象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
(1)颔联用反衬的手法,"一片影"形容其形单影只,"万重云"形容道路辽远,构成极大的反差,极言其"孤";凝聚了诗人对孤雁的怜悯之情,突出了孤雁的执着与勇敢。(也可以说,作者以"一片影"自喻。在那动荡不安的年月里,诗人流落他乡,亲朋离散,天各一方。这孤零零的雁儿,就是诗人自己的影子,诗人借此寄托了惶急、焦虑、迷茫的心情。)
2014教师招聘考试语文古诗词鉴赏强化练习三
15、阅读下面唐诗,回答后面的问题。
送人归东
温庭筠
荒戍落黄叶,浩然离故关。高风汉阳渡,初日郢门山。
江上几人在,天涯孤棹还。何当重见日,尊酒慰离颜。
注:首联“戍”字,名词,堡楼。颔联“汉阳渡”系长江渡口(旧址属今武汉市),由此向西北千里,南岸有“郢门山”。
【答案】
答:(1)A客中久滞、思乡情切,可从颔联得到答案;B年华渐老、感时伤逝,可从尾联得到答案。
(2)角度举例:
A、作者见景生情,由“孤云”“归鸟”疾速飞去,想到自己的久滞不归;由夕阳落山,想到自己年华老去。联想自然,抒情真切感人。
B、对比,云、鸟行去之快于自己留滞之久形成对比,表达对家乡的深深的思念。
E、“不敢照”的心理描写,明抑暗扬。照了才愁,是原本无愁;不照已知,表明愁思深重。
F、情景分写,层次鲜明。一、三句景,二、四句情,相间写来,诗情就被分成两步递进:先是落日时云去鸟飞的景象勾起乡“念”,继而是夕阳下山回光返照的情景唤起迟暮之“惊”。有曲达其意之妙。
14、阅读下略如行云流水,初无定质,但常行于所当行,常止于不可止,文理自然,姿态横生"(《答谢民师书》)。请你结合此词下阕的内容分析作者采用何种表达技巧体现这一艺术特色的。
【答案】
(1)此词的上阕用旷达之语写暮春景色和伤春情绪。起句"花褪残红青杏小"既写了衰亡,也写了新生,反映了自然界的新陈代谢,给人几分悲凉之感;二三两句把视线移向广阔的空间,心情自然舒畅;四五句先一跌,后一扬,絮飞花落令人伤感,但结句又是何等的旷达。
(2)词的下阕运用"顶真格"使词意一气呵成。一二句的"墙外"与三四句的"笑"首尾相连。
2014吉林省教师招聘考试语文古诗词鉴赏强化练习七
2014吉林省教师招聘考试语文古诗词鉴赏强化练习七中公吉林教育信息网:/37、阅读下面唐诗,回答问题。
恨别杜甫洛城一别四千里,胡骑长驱五六年。
草木变衰行剑外,兵戈阻绝老江边。
思家步月清宵立,忆弟看云白日眠。
闻道河阳近乘胜,司徒急为破幽燕。
注:①这是杜甫上元元年(公元760年)在成都写的一首七言律诗。
②上元元年三月,校检司徒李光弼破安太清于怀州城下;四月,又破史思明于河阳西渚。
【问题】(1)分析本诗所表达的诗人的思想感情。
(2)请结合具体诗句,尤其是关键词语,分析本诗所表现的情感。
【答案】(1)抒发了诗人流落他乡的感慨和对故园、骨肉的怀念,表达了他希望早日平定叛乱的爱国思想。
(2)前三联“一别”“长驱”点题,抒写了深痛忧愤之情;“衰”“老”想呼应,写自己的飘零憔悴,悲凉沉郁。
“思家”“念弟”表现了怀念亲人的无限情思,突出了题意的“恨别”。
最后一联以充满希望的诗句作结,感情由悲凉转为欢快,显示了诗人胸怀的广阔。
38、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孤雁二首(其二)崔涂几行归塞尽,念尔独何之。
暮雨相呼失,寒塘欲下迟。
渚云低暗度,关月冷相随。
未必逢矰缴,孤飞自可疑。
注:矰缴(zēng zhuó)古代射鸟用的拴着丝绳的箭。
【问题】这首诗题为"孤雁","孤"是全诗的关键。
可是,诗中只在最后一句才点出这个字。
你认为诗中除了"独"字之外,还有哪些地方表现出"孤"字?试举两例说明。
【答案】暮雨相呼失--"失",失群,在傍晚的冷雨中,他长鸣着呼唤伙伴,可是哪里能找得到:寒塘欲下迟--"迟",它想在一处寒塘歇歇脚,由于身孤影单,胆怯心疑,迟迟不敢下落:关月冷相随--它飞越层层关山、重重险塞时,只有冷寂的月光与之为伴。
总之,诗人除了直接描写孤雁之"孤"以外,还加上了自己的想象:暮雨中的相呼而失,寒塘上的欲下而迟,飞行中的云低月冷,都是孤单的结果和表现。
2014吉林省教师招聘新课改-语文学科测试题一答案
2014吉林省教师招聘新课改-语文学科测试题一答案中公吉林教育信息网:/参考答案及解析1、答:(1)突出语文评价地整体性和综合性(2)形成性评价和综合性评价都是必要地(3)定性评价和定量性评价相结合,更应重视定性评价。
(4)实施语文评价,应注意评价主体多元——教师评价、学生自我评价、学生之间互相评价以及家长参与评价。
(5)评价各学段目标达成情况,要抓住关键,突出重点,进行全面、综合地评价。
2、答:(1)命题指导思想将逐步体现有利于学生发展地基本精神。
(2)着重考察阅读能力和表达能力以成为语文学科中考不可逆转地潮流。
(3)现代文阅读能力地考察将更加注重阅读材料地多样性和人文性,在全面考查阅读能力地同时,将逐步体现理解探究、迁移拓展地考察特色,以突出当前推进新一轮课程改革地方向。
2014白山市教师招聘(4)作文命题将继续淡化文体、不设审题障碍地要求进行,将继续追求作文试题地开放性和灵活性,将更加呼唤作文地个性以及有创意地表达。
3、答案:父母把家移到了乡下,且年已老,都充满了寂寞;父亲地事业不再,已无昔日地豪迈(豪情壮志);姐弟已长大,且都有了自己地天地,对"我"产生了隔阂。
(注意:这里地"物非"指地应是"人"地变化。
)㈡、"我":没法重接10年前地情愫,到父母身边仅是暂停行脚,马上又将离去。
母亲:子女长大后相继离去。
父亲:随着时间地流逝,昔日曾有过地辉煌事业和豪情壮志都成了过去。
㈢、不管发生了什么变化,不管变得如何物是人非,只要殷殷亲情还在,就是值得欣慰之事。
㈣、B("寂寞多于喜悦"不当)D。
教师公开招聘考试中学语文(古诗词鉴赏)模拟试卷2(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教师公开招聘考试中学语文(古诗词鉴赏)模拟试卷2(题后含答案及解析)全部题型 2. 第二部分专业基础知识第二部分专业基础知识古诗词鉴赏卜算子风露湿行云,沙水迷归艇。
卧看明河月满空,斗挂苍山顶。
万古只青天,多事悲人境。
起舞闻鸡酒未醒,潮落秋江冷。
1.请对上片前两句中的“湿”“迷”二字分别作简要赏析。
正确答案:“湿”字描写地面浓重的风露水汽使行云也充满湿气而显得厚重凝滞,突出了外在环境的潮湿、阴冷,表现两位作者凄凉和沉重的心情。
“迷”字,描写睡眠迷蒙的雾气使归舟迷失了航向,烘托出朦胧、迷茫的氛围,表现了作者内心的迷惘。
2.“起舞闻鸡酒未醒,潮落秋江冷”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做简要分析。
正确答案:化用祖逖的典故,表现作者胸怀大志,而报国之志难以实现,内心悲愤无奈;寓情于景,描写江潮的退落和秋江的冷寂,委婉地表达了作者面对国势衰退内心的悲凉,寄寓了浓郁的爱国情感。
秋晓行南谷经荒村柳宗元杪秋霜露重,晨起行幽谷。
黄叶覆溪桥,荒村唯古木。
寒花疏寂历,幽泉微断续。
机心久已忘,何事惊麋鹿?3.此诗写景,处处紧扣“秋”字。
请作简要分析。
正确答案:霜露浓重,黄叶满地,寒花疏落,幽泉断续,无不体现了深秋景物的特点。
4.这首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又是怎样表达的?正确答案:①落寞、孤愤(或“旷达”“无奈”等)。
②前六句借景抒情,写诗人经荒村去南谷一路所见景象,借一系列悲凉秋景传达出内心的落寞和孤寂之情。
后两句化用典故,直抒胸臆。
借庄子的“机心”之言,故作旷达,表达自己已不在意仕途的得失,没有了机巧之心,实则反映了诗人久居穷荒无奈之情。
寄远杜牧南陵水面漫悠悠,风紧云轻欲变秋。
正是客心孤回处,谁家红袖凭江楼?5.首句中“悠悠”在诗中有何作用?正确答案:一方面描绘水流的悠长和江面的空寂,另一方面以景写情,烘托出客子思归的孤寂之情。
6.本诗后两句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变化?请作简要分析。
正确答案:这两句写正值客心孤寂之时,忽见红袖凭楼而更增思家之情。
2014吉林教师招聘-中学语文宋词鉴赏题答案
2014吉林教师招聘-中学语文宋词鉴赏题答案吉林教师信息考试网:/
题目一【参考答案】
(1)由喜悦到日暮须归的无奈、惆怅。
(2)“萦”“唤”二字采用拟人手法,将垂柳、啼鸟人格化。
垂柳依依,小鸟啼啭,似乎在热情地挽留游客。
传达出词人极度陶醉的喜悦之情。
情与景浑然一体(情景交融),达到了极高的艺术境界。
【浣溪沙赏析】
此词描写泛舟颍州西湖、留连美好春光的情趣。
作者对湖面天光水色作了传神而准确的描绘,把握了云天阳光、花鸟游丝所蕴含的美的特质,并注入自己心灵深处的情感,创造出幽美的诗情画意。
上片写湖面风光。
首句写游客们乘坐着豪华的车子,驶过那装修着朱红栏杆的桥梁,来到西湖游赏春光,传达出一种喧腾热闹的气氛。
第二句“溶溶春水浸春云”写湖水里映出了云的影子,云、水、天空都融一起了。
溶溶,水盛貌。
春水,言水之柔和;春云,言云之舒缓。
一句之中,并列两个“春”字,这倒是名副其实的“加一倍写法”,目的就是把这个字突现出来。
这句里的“浸”字也用得好,把映照说成浸泡,就等于把云的影子说成是真的云,通过这种“真实感”暗中透露出湖水的清澈程度来,从观察体验的错觉中描绘景物的状态。
“碧琉璃滑净无尘”,用琉璃的光洁平滑来比喻西湖的水面,表现了湖面泛舟时轻快、畅适的心情,形象而有诗意。
中公教育官方资料,严谨非法盈利行为!
中公教育官方网站:
中公教师考试网站站:
吉林省公职考试交流论坛:。
教师招聘考试:语文古诗词鉴赏强化练习(附答案)
教师招聘考试语文古诗词鉴赏强化练习一1、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移家别湖上亭戎昱好是春风湖上亭,柳条藤蔓系离情。
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
【问题】(1)作者是采用什么样的艺术手法来表达他对湖上亭依恋难舍的深厚感情?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2)古人写诗很讲究炼字,诗中的“系”和“啼”两个动词就用得准确传神,请分别予以简要分析。
【答案】(1)作者采用拟人化的手法,赋予柳条藤蔓、黄莺以人的情感,并使主客移位,巧妙而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对湖上亭的依恋之情。
(或:借景抒情。
通过柳条、藤蔓、黄莺的描写,表现惜别之情。
)(2)用“系”字既切合柳条藤蔓修长柔软的特点,又写出了柳条藤蔓牵衣拉裾的动作,表现它们依恋主人不忍主人离去的深情。
用“啼”字既符合黄莺鸣叫的特点,又似殷殷挽留、凄凄惜别,让人联想到离别的眼泪。
2、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后面问题。
汉江临泛王维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都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
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
【问题】(1)三、四两句写出了景物怎样的特点?(2)颈联中哪两个词用得极妙,找出来并简析。
(3)从整首诗看,作者流露出的感情是?【答案】(1)江水的流长邈远和两岸青山迷迷蒙蒙、时隐时现的特点。
(2)“浮”和“动”。
“浮”表面上写城郭在水面上飘动,实是所乘之舟上下波动,“动”表面上写天空在摇荡,实言波涛汹涌,浪拍云天。
(3)对襄阳风物的热爱之情,充满了积极乐观的情绪。
3、阅读下面一首元曲,然后回答问题。
蟾宫曲·九日①张可久对青山强整乌纱②,归雁横秋③,倦客思家。
翠袖殷勤,金杯错落④,玉手琵琶。
人老去西风白发,蝶愁来明日黄花。
回首天涯,一抹斜阳,数点寒鸦。
注:①九日:农历九月九日,中国人素有登高思乡习俗。
②对青山强整乌纱:意为自己勉强登高。
乌纱泛指帽子。
③归雁横秋:应为“横秋归雁”的倒装句式。
④金杯错落:酒桌上觥筹交错。
【问题】这是元曲作家张可久写的一首被后人称为“清而且丽”的散曲。
2014吉林省教师招聘考试语文知识
2014吉林省教师招聘考试语文知识中公吉林教育信息网:/描述风的语句1.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孟浩然《春晓》)2.风劲角弓鸣,将军猎渭城。
(王维《观猎》)3.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
(卢纶《塞下曲》)4.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自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5.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刘长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6.随风潜入夜,滑物细无声。
《杜甫《春夜喜雨》)7.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8.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9.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李商隐《无题》)10.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敕勒歌》)描述花的句子诗中描述花的句子1.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孟浩然《过故人庄》)2.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李白《月下独酌》)3.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孟浩然《春晓》)4.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杜甫《春望》)5.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杜甫(春夜喜雨》)6.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7.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杜甫《江畔独步寻花》)8,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晏殊《浣溪沙》)9.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张志和《渔歌子》)10.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杜牧《清明》)古诗句子古诗中描述草的句子1.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敕勒歌》)2.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3.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杜甫《春望》)4.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孟郊《游子吟》)5.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
(卢纶《塞下曲》)6.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陶渊明(归园田居》)7.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陶渊明《归园田居))8.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韦应物《滁州西涧》)9.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10.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2014教师招聘考试语文古诗词鉴赏强化练习二教材
一、(安微省合肥八中2013届高三联考试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题。
(8分)春思贾至草色青青柳色黄,桃花历乱李花香。
东风不为吹愁去,春日偏能惹恨长。
8.这首诗的前两句描写了怎样的春景?在全诗中有什么作用?(4分)9.有人说这首诗的后两句“无理而妙”,请结合相关诗句加以赏析。
(4分)【答案】2013届高考古诗词鉴赏复习专题强化训练二、(安徽省安庆一中、安师大附中、铜陵一中2013届高三第一次联考)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8~9题(8分)临平①道中(北宋)道潜风蒲猎猎②弄清柔,欲立蜻蜓不自由。
五月临平山下路,藕花无数满汀州。
【注释】①临平:指临平山,在今浙江省杭州市东北。
②风蒲猎猎:风吹蒲草发出的声响。
8.第三句在全诗中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4分)9.这首诗描写了怎样的景象?抒发下诗人怎样的情感?(4分)【答案】8.①结构上,点题,承接上文,补叙出前两句所写风景的时同、地点、位置,同时也为结尾句的写景做了交代和铺垫,照应前后。
(3分)②表面写“路”,却巧妙地暗写出行在“五月临平山下路”上的诗人。
(1分)(酌情给分)9.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夏季临平道中所见到的清丽动人的美好景象,(2分)抒发了诗人对充满活力和生机的大自然的热爱之情,表现了诗人逍遥自在和豁然闲适的心态。
(2分)(意思对即可)三、(安徽省百校论坛2013届高三第一次联考)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8~9题。
春日游张提举园池徐玑西野芳菲路,春风正可寻。
山城依曲渚,古渡入修林。
长日多飞絮,游人爱绿阴。
晚来歌吹起,惟觉画堂深。
8.这首诗第二、三两联所描写的景物有怎样的特点?这表现了诗人怎样的精神追求?(4分)9.请结合诗题,简要分析尾联“惟”字的妙处。
(4分)【答案】8.幽深古朴(或幽僻淡远等)。
(2分)反映了诗人对淳朴自然(或清瘦闲逸等)情趣的喜爱之情。
(2分。
9.诗歌的标题为“春舀游张提举园池”,一般应重点描摹园中之景,诗人却用前六句来描写游园途中淳朴自然的景致,后两句写到园中的歌吹和画堂:还着一“惟”字,“惟”有“只”的意思?“惟觉”“画堂”之“深”,置其华美、堂皇不顾,巧妙地强化了自己对人工美的摒弃,对山林野趣的追求。
2014教师招聘考试语文古诗词鉴赏强化练习二
唐宋诗词课堂限时训练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6分)1、下列加点字注音全对的一组:()A、江渚zhǔ凤阙quâ绮筵yán扁舟piānB、碣石jiã梦泽zã草腓fēi訇然hōngC、金樽zūn危樯qiáng旧醅pēi恣欢谑xuâD、薜荔bì酩酊míng槲叶hù韶光shào2、下列加点词语解释全对的一组:()A、韶光:美好的时光。
青芜:青碧的丛草。
B、菡萏:桃花的别名。
不耐:忍受不了。
C、巧笑:巧妙的微笑。
游冶:游乐。
D、百啭:形容鸟声悦耳多变。
等闲:闲着无事。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4分)3、填写名句:①宁为百夫长,。
②明月松间照,。
③,千金散尽还复来。
④,使我不得开心颜。
⑤,武皇开边意未已。
⑥人世几回伤往事,。
⑦春蚕到死丝方尽,。
⑧若问闲情都几许,,,梅子黄时雨。
⑨帘卷西风,。
⑩零落成泥碾作尘,。
4、文学常识填空:⑪“诗仙”指“诗圣”指“诗佛”指“诗鬼”指⑫唐宋八大家:、韩愈、曾巩、王安石、、、、。
⑬苏门四学士:、、、。
⑭初唐四杰:、、、。
⑮词分派和派,前者代表词人有:、,后者代表词人有:、。
三、阅读鉴赏(共30分)(一)旅夜抒怀杜甫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5、诗的前四句写“旅夜”的情景。
最能体现作者情感的景物有哪些?6、诗的后四句是“抒怀”,请简要赏析诗的五六两句。
7、诗的最后一联运用了怎样的手法?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二)苏幕遮怀旧范仲淹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
山映斜阳天接水。
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黯乡魂,追旅思。
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
明月楼高休独倚。
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8、上片写“秋色”,哪个句子将“天”“地”“水”三种景物融为一体?纵观全词,能看出作者对景物观察角度的是哪一种?9、上片末两句“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在全篇内容和结构上的作用是什么?10、下片“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这句词的含义是什么?表达的特点是什么?四、作文:(40分)从《唐诗宋词选读》中,任选一首或几首诗词,写出你的真情实感,可描写,可评论,可读后感等。
2014吉林教师招聘-小学古诗词鉴赏模拟题
2014吉林教师招聘-小学古诗词鉴赏模拟题
吉林教师信息考试网:/
1.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水调歌头·过岳阳楼作①
(南宋)张孝祥
湖海倦游客。
江汉有归舟。
西风千里,送我今夜岳阳楼。
日落君山云气,春到沅湘草木,远思渺难收。
徒倚栏干久,缺月挂帘钩。
雄三楚,吞七泽,隘九州。
人间好处,何处更似此楼头?欲吊沉累②无所,但有渔儿樵子,哀此写离忧。
回首叫虞舜,杜若③满芳洲。
[注]①此词作于作者请祠侍亲获准,乘舟沿江东归途中。
②累:无罪被迫而死。
③杜若:一种芳草。
(l)上阕写了怎样的景色?请用自己的话进行描述。
(2) 下阕抒发了吊占伤今的情怀,试结合全词进行分析。
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赤壁
(唐)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1)《赤壁》是一首怀古咏史之作,是诗人经过赤壁这个古战场,有感于三国时代的英雄成败而写下的。
诗人是由什么引发“怀古之幽情”的?
(2)有人认为这首诗的第四句可改为“国破人亡在此朝”,你怎么看?
中公教育官方资料,严谨非法盈利行为!
中公教育官方网站:
中公教师考试网站站:
吉林省公职考试交流论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4吉林省教师招聘考试语文古诗词鉴赏强化
练习一
中公吉林教育信息网:/
1、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移家别湖上亭
戎昱
好是春风湖上亭,柳条藤蔓系离情。
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
【问题】
(1)作者是采用什么样的艺术手法来表达他对湖上亭依恋难舍的深厚感情?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2)古人写诗很讲究炼字,诗中的“系”和“啼”两个动词就用得准确传神,请分别予以简要分析。
【答案】
(1)作者采用拟人化的手法,赋予柳条藤蔓、黄莺以人的情感,并使主客移位,巧妙而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对湖上亭的依恋之情。
(或:借景抒情。
通过柳条、藤蔓、黄莺的描写,表现惜别之情。
)
(2)用“系”字既切合柳条藤蔓修长柔软的特点,又写出了柳条藤蔓牵衣拉裾的动作,表现它们依恋主人不忍主人离去的深情。
用“啼”字既符合黄莺鸣叫的特点,又似殷殷挽留、凄凄惜别,让人联想到离别的眼泪。
2、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后面问题。
汉江临泛
王维
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都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
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
【问题】
(1)三、四两句写出了景物怎样的特点?
(2)颈联中哪两个词用得极妙,找出来并简析。
(3)从整首诗看,作者流露出的感情是?
【答案】
(1)江水的流长邈远和两岸青山迷迷蒙蒙、时隐时现的特点。
(2)“浮”和“动”。
“浮”表面上写城郭在水面上飘动,实是所乘之舟上下波动,“动”表面上写天空在摇荡,实言波涛汹涌,浪拍云天。
(3)对襄阳风物的热爱之情,充满了积极乐观的情绪。
3、阅读下面一首元曲,然后回答问题。
蟾宫曲·九日①
张可久
对青山强整乌纱②,归雁横秋③,倦客思家。
翠袖殷勤,金杯错落④,玉手琵琶。
人老去西风白发,蝶愁来明日黄花。
回首天涯,一抹斜阳,数点寒鸦。
注:①九日:农历九月九日,中国人素有登高思乡习俗。
②对青山强整乌纱:意为自己勉强登高。
乌纱泛指帽子。
③归雁横秋:应为“横秋归雁”的倒装句式。
④金杯错落:酒桌上觥筹交错。
【问题】
这是元曲作家张可久写的一首被后人称为“清而且丽”的散曲。
张可久终生仕途失意,故终日沉湎诗酒世界,寄情山水之间。
你认为这首曲中揭示主题的是哪一句?“回首天涯,一抹斜阳,数点寒鸦”点染了一种怎样的气氛?“翠袖殷勤,金杯错落,玉手琵琶”的描写是否与主题有关?
【答案】
从标题“九日”及全文内容看,本文主题应为重阳佳节,倦客思家,所以“倦客思家”应为表达主题的句子。
“回首天涯,一抹斜阳,数点寒鸦”点染了一种凄凉的气氛,这种气氛的渲染,有助于思乡主题的表达。
“翠袖殷勤,金杯错落,玉手琵琶”是作者回忆从前歌舞升平的欢乐景象。
用从前歌舞升平的稍纵即逝衬托现实中人老白发的凄凉,告戒游子不再留念他乡,而是“倦思”故乡。
这恰是主题的最好表达。
4、阅读下列两首元曲,回答问题。
【中吕】卖花声·怀古二首
张可久
(其一)阿房舞殿翻罗袖,金谷名园①起玉楼,隋堤古柳缆龙舟。
不堪回首,东风还又,野花开暮春时候。
(其二)美人自刎乌江岸,战火曾烧赤壁山,将军空老玉门关②。
伤心秦汉,生民涂炭,读书人一声长叹。
注:①金谷名园:西晋富豪石崇在洛阳建金谷园以行乐。
②将军空老玉门关:指班超投笔从戎的故事。
【问题】
你认为这两首元曲哪一首的结尾更好?请简述理由。
要求:所答内容不少于80字。
【答案】
如果认为以“东风还又,野花开暮春时候”作结好,则从情景交融的间接抒情含蓄特点论,可举“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等例。
如果认为以“一声长叹”作结好,,则从直接抒情,感情激烈饱满、爱憎分明角度论,可举“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等例。
5、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观猎
王维
风劲角弓鸣,将军猎渭城。
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
忽过新丰市,还归细柳营。
回看射雕处,千里暮云平。
【问题】
这首诗颔联中“疾”“轻”二字用是极为微妙传神。
你对此是怎样理解的?全诗塑造了一个什么样的狩猎的将军的形象?
【答案】
“疾”写出了猎鹰发现猎物迅疾俯冲的敏捷,“轻”写出了将军纵马驰骋的雄姿。
天上地上互为呼应,传神地描绘出从发现猎物到追捕猎物的过程。
全诗借此塑造了一个豪放潇洒、英姿飒爽、武艺不凡的狩猎的将军的形象。
6、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待储光羲不至
王维
重门朝已启,起坐听车声。
要欲闻清佩,方将出户迎。
晚钟鸣上苑,疏雨过春城。
了自不相顾,临堂空复情。
注:要欲:好像。
了自:已经明了。
空复情。
自多情。
【问题】
(1)作者根据什么判断友人储光羲不会再来看望自己?请结合作品作简要分析。
(2)全诗表达了一种什么样的感情?作者是通过哪些具体细节来表达这种感情的?
【答案】
(1)①天色已晚。
②下起细雨。
①扣"晚钟鸣上苑"或诗中"朝"、"晚"二字分析作答。
②扣"疏雨过春城"分析作答。
(2)①盼好友到来的期待之情,或久候好友不至的怅惘之情。
②清早就已经打开层层的屋门;或立起或坐下都在倾听有没有友人车子到来的声音;以为听到了友人身上玉佩的清脆响声,正要出门去迎接,哪知却原来是自己弄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