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市级联考Word】福建省福州市2018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合集下载

2018届福建省福州市高三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历史试题及答案 精品推荐

2018届福建省福州市高三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历史试题及答案  精品推荐

福州市2018学年第一学期高三期末质量检测历史试卷(完卷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提示:答案请填写在答题纸指定的位置一、选择题(以下各题都有一个正确答案,请将正确的答案填在答题卷相应的位置。

本大题共24题,每小题2分,共48分)1.马端临在《文献通考·自序》说:‚秦始以宇内自私,一人独运于其上,而守宰之任骤更数易,视其地如传舍(‚传舍‛是指古时供行人休息住宿的处所)。

‛材料突出反映了当时政治制度的特点是A.从‚公天下‛到‚家天下‛ B.血缘纽带、家国同构C.君主专制、官僚政治 D.‚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2.汉武帝元狩五年,在丞相府内设置丞相司直,‚掌佐丞相举不法‛。

其直接目的是A.考察选拔官员 B.提升内朝地位 C.分割丞相权力 D.监察百官行为3.《史记·货殖列传》载:‚农不出则乏其食,工不出则乏其事,商不出则三宝绝,虞不出则财匮少。

‛这反映了司马迁A.主张农工商并重 B.主张‚工商食官‛C.坚持‚重本抑末‛ D.肯定‚重义轻利‛4.我国古代某一时期,国家统一、民族融合,青瓷与白瓷闻名世界,火药用于军事,其京都为当时东西文明的交汇中心。

这一时期应是A.汉朝 B.唐朝 C.宋朝D.明朝5.唐武德七年(624年)颁布了均田法令,规定‚诸庶人有身死家贫无以供葬者,听卖永业田,即流移者亦如之。

乐迁就宽乡者,并听卖口分(田)。

‛这反映了唐朝A.均田制趋向瓦解 B.农民生活日趋贫困C.小农户自给自足 D.土地买卖的限制放松6.明朝王世懋在《闽部疏》中说:‚闽西诸郡人,皆食山为足。

为举子业,不求甚工。

漳泉海隅,其人以业主为不赀,以航海为恒产。

‛福建内地与沿海的社会价值观差异的决定因素在于A.山与海不同的地理条件 B.农与商不同的经济模式C.儒与佛不同的文化背景 D.汉与越不同的历史传统7.西方人曾将‚军机处‛翻译为‚Office of Military Secrets‛(军事机密办公室),该译法最能反映出军机处的A.由来 B.职能 C.特点D.性质8.1 845年上海道台宫慕久与英国领事巴富尔共同公布《上海土地章程》。

【高三】福建省三校2018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二次联考试题(含答案)

【高三】福建省三校2018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二次联考试题(含答案)

福建省三校2018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二次联考试题(考试时间:90分钟总分:100分)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2小题,每小题1.5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据《礼记·玉藻》记载,周代服饰的颜色以“青、赤、黄、白、黑”为正色而象征尊贵。

但春秋时期齐桓公“好服紫”,以致齐国的百姓争相效仿,最终一国尽服紫。

这一变化说明A.服饰适应国家统一需要B.纺织工艺水平进步大C.宗法分封制走向崩溃D.服饰色彩的地域性明显2.安史之乱后藩镇林立,进奏院逐渐形成。

藩镇通过进奏院了解唐朝中央的动向,或顺势而为,或表明自理的利益诉求;同时唐朝中央通过进奏院了解藩镇动态,因势利导,维护中央威信。

由此推断朝廷设立进奏院的目的是A.加强君主专制B.缓和中央与地方间的对立C.削弱中央集权D.提高当时地方的行政效率3.北宋史学家司马光在上宋哲宗的折子中认为:“中书出诏令,门下掌封驳,日有争论,纷纭不决,故使两省先于政事堂议定,然后奏闻。

”这表明A.三省制削弱了中央集权B.三省具有了最终的议定权C.三省制削弱了君主专制D.三省制出现了运行的低效4.“雍正四年初有军机处时,仅为西北两军设,皇帝命其便利隐秘,但其权仍小……至雍正八年时专管军务,而十年成立军机处时已要求知会各省。

”军机处职能的变化表明A.取得与内阁相当的地位B.皇权专制逐步被弱化C.避免了大臣的专权乱政D.逐步成为了中枢机构5.汉唐之间,民间将土地兼并者称为“豪强”或“兼并之徒”,然而到了宋代以后“则公然号为田主矣”。

这一称谓的变化说明A.土地兼并得到认可B.封建土地私有制的确立C.小农经济逐步瓦解D.农民的经济地位的降低6.东汉初年,光武帝刘秀下诏州郡“度田”,触及了豪强地主的利益,引起了叛乱,东汉政府只能与之妥协。

自此西汉中期以来的土地私有制发展成为不可阻挡的社会趋势。

此事造成东汉时期A.田庄经济逐步形成B.地方割据势力产生C.小农经济极度衰退D.流民问题不断出现7.在商品经济的冲击下,宋代形成了一种难以抵挡的“全民经商”的态势,经商团体的构成除了职业商人外,还包括军人、官员、皇室成员以及享受国家优惠的宗教人士。

2018届福州市八县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及答案 精品推荐

2018届福州市八县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及答案  精品推荐

福建省福州市八县2018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满分:1 OO分;完卷时间:90分钟)提示:答案请填写在答题纸指定的位置一、选择题(以下各题都有一个正确答案,请将正确的答案填在答题卷相应的位置。

本大题共24题,每小题2分,共48分) 。

1.2013年福州屏山地铁站考古现场发掘出西汉时期闽越国宫殿遗址专用品“万岁”当(图1),还发现三口汉代水井。

对此解读正确的是A.汉初福州地区仍实施分封制B.“万岁"瓦当是我国出土的最早青瓷C.瓦当上的字体是当时流行的楷书D.汉代使用水排获取井水2.秦汉时期战争与先秦时期相比,北方地区战争次数大幅下降,而四川、江西、云南却由原来的6次、1次、2次分别增至36次、8次、11次。

这反映出秦汉时期A.江南经济发展迅速B.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与发展C.政治中心迁往南方D.国家长期分裂,战乱不已3.“东汉都城洛阳的中心有草市,市场内高耸的会馆对门是一家瓦肆,楼内人们杯觥交错。

”以东汉时期的史实为判断依据,这段描述中错误有A.二处 B.三处 C.四处 D.五处4.晋代文学家左思在《咏史》诗中写道:“世胄(世家子弟)蹑(登)高位,英俊沉下僚。

地势使之然,由来非一朝",而唐代诗人刘禹锡则在《乌衣巷》中写道:“旧时王谢堂前燕,飞人寻常百姓家。

”发生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宗法制的瓦解 B.宰相制的终结C.科举制的确立 D.三省六部制的实施5.下列图示与解析对应关系正确的是6.有学者认为鸦片战争带来了中国社会的蝴蝶效应:《南京条约》的签订结束了广州十三行垄断贸易的时代,推动了上海的崛起,中国进出口重心转移到长江中下游。

广州与周边地区的衰落,引发了失业问题。

失业问题又直接引发了A.太平天国运动 B.民族工业兴起C.新思想的萌发 D.维新变法运动7.从1 9世纪70年代到甲午战争前,中国民族资本新开设的资本在1万元以上的工矿企业有50余家。

1895--1913年,资本在10万元以上的新建工矿企业有549家,民族工业的发展出现了一个高潮。

福建省福州市日升中学2018年高三历史期末试题含解析

福建省福州市日升中学2018年高三历史期末试题含解析

福建省福州市日升中学2018年高三历史期末试题含解析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 汉代丝绸之路起自长安,经河西走廊与西域地区进行经贸往来;唐安史之乱后,陆上丝绸之路因战乱时断时续;南宋时期,广州、泉州、明州(今宁波)杭州等地的海上对外贸易走向兴盛。

变化趋势反映A.东南沿海文化影响力上升B.古代中国经济重心的南移C.统治者对外政策渐趋开放D.造船航海技术的不断提高参考答案:B本题主要考查区域经济重心的南移。

根据材料“自长安,经河西走廊与西域地区”“广州、泉州、明州(今宁波)、杭州”可得出代中国经济重心的南移,故B项正确;A项没有体现变化趋势,故排除;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都属于对外开放,故C项错误;D项也没有体现变化趋势,故排除。

2. 爱因斯坦说:“他在善于运用他那时的经验材料上也是独特的,同时他还对于数学和物理学的详细证明方法有惊人的创造力.……他的成就一直是理论物理学领域中每个工作者的纲领。

”材料中的“他”是 ( )A.牛顿 B.伽利略 C.普朗克 D.波尔参考答案:A略3. 1853年,清廷下旨允许各地“以本省之钱粮,作为本省之军需”,允许各省征收贸易税一一厘金,厘金成为地方政府主要的财政来源之一,厘金税率由各省决定,洋货免纳厘金,1931年被南京国民政府废除。

厘金制度A.冲击了封建中央集权体制B.加速了太平天国运动爆发C.解决了清政府的财政困难D.因兴办洋务的需要而设立参考答案:A【详解】清朝的财政大权一直掌握在中央手中,地方的支出由中央拨给。

厘金制度的产生,使得地方的财权得到扩大,进而对晚清中央集权的财政体系造成了极大地冲击,A项正确;厘金最初是为镇压太平天国而设立,因此B、D两项错误;而C项的表达过于绝对。

4.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指出:1850年到1899年,中国人翻译的自然科学、尤其是应用科学方面的著作在数量上超过了社会科学和古典文学方面的著作,比例为4:1;1902年到1904年的两年中,后者却以2:1的比例超过了前者;而在1912年到1940年,得到翻译的社会科学和古典文学著作比自然科学和应用科学著作多两倍。

2018—2019 学年度福州市高三第一学期质量抽测历史答案

2018—2019 学年度福州市高三第一学期质量抽测历史答案

2018—2019 学年度福州市高三第一学期质量抽测历史试卷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一、选择题(每小题 2 分,共 48 分)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答案 A C B D B D C C B B D B 题号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答案 A D A A C D A B B D C C二、非选题25.(18 分)(1)(8 分)思想:法令由一统(强化君主权威);约法省刑(减轻刑罚);与民休息;因时而治(令高于律)。

(4 分,答出其中两点即可)影响:有利于汉初社会稳定;维护君主专制政治;(2 分,每点 1 分)推动经济发展和“文景之治”局面的出现。

(2 分)(2)(10 分)思想:礼教派立足于传统的儒家伦理思想引进西方法制,实行渐进式法律改革;法理派则主张全盘西化,对旧有的法律体系进行彻底的改造。

(4 分)评析:清政府面对内忧外患,试图通过仿效西方法制,实行变法以挽救统治危机。

“礼法之争”实质上是中西文化碰撞过程中的法律理念的冲突(体现了中西法律文化传统的正面冲突)。

其结果是传播西方近代法律思想,建立起近代法律体系,中国法律在中西融合的轨道上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6 分)26.(22 分)(1)(12 分)特点:由民间发起,推动政府参与;发展具有阶段性,20 世纪 30 年代发展迅猛;由单纯的经济救济协作手段发展为辅助政治斗争的工具。

(6 分)原因:农村资金缺乏,农民生活贫困,农村经济发展受到制约;三民主义思想的影响;对抗共产党的土地政策;日本侵华扩大,东部城市沦陷,农村成为国民政府财税收入重要来源。

(6 分,答出其中三点即可)(2)(10 分)国民政府时期,政局动荡,国家未能真正统一,中央政府权力较弱;国民党代表农村大地主阶级的利益,没有彻底变革农村生产关系。

(4 分)新中国成立,人民政权得到巩固;实现农村生产关系彻底变革;政策鼓励与保障;合作社实行民主管理,逐步推进。

福建省福州市2018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

福建省福州市2018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

A.内阁非法定机构
B.六部直接行使丞相职权
C.大学士地位提高
D.皇权受到大学士的制约
7.出现表 1 所示人口变化情况的主要原因是
——据《大清会典》《中国近代经济史统计资料选集》资料编制 A.自然经济的解体 B.列强入侵的破坏 C.经济重心的转移 D.江南战乱的 影响 8.据梁启超《戊戌政变记》载,1898 年 7 月 28 日,光绪帝赐“密诏”给杨锐与康有为等人, 言“今朕位几不保。汝可与谭嗣同、林旭、刘光第及诸同志妥速密筹,设法相救”。然而 政变结束不久,与康有为同为“维新党人”的王照则称该密诏为康氏伪作,他与袁世凯 以及杨锐之子扬庆昶公布了三种版本的密诏,在内容上则基本相同。这表明 A.四人公布的密诏皆伪作 B.后三人与康、梁怀有个人私怨 C.历史叙述带有主观色彩 D.历史记录与历史真实相距甚远 9.1880 年,淮军将领刘铭传提出:修建四条从北京通往到全国的铁路,即能够有效防御外来 人侵。慈禧太后与恭亲王奕新已倾向同意修建,但光绪的帝师翁同稣却说:如有人谋反 将朝发夕至,大清将危也!导致该计划泡汤。据此可知清政府 A.拒绝接受新生事物 B.中央与地方的矛盾激化 C.顽固势力力量强大 D.维护专制统治高于一切
C.加强州权抑制联邦权利 D.国会采两院制以求平衡
20.1799 年,英国政府出台了《反结社法》,以强力干预手段来应对日益发展的劳资冲突。但
迫于各方压力,1824 一 1825 年间,《反结社法》被废除。促成这种转变的原因是
A.宪章运动的开展 B.议会改革的完成
C.马克思主义诞生 D.自由主义的传播
志商业和贸易的发展受到了极大阻碍。普鲁士首先推动了关税统一进程,1818 年普鲁士
颁布“新税法”,取消一切商品进口的禁令;同时废除境内税收和商业关卡,建立统一税

最新 福建省福州三中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三会考历史试题 精品

最新 福建省福州三中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三会考历史试题 精品

福建省福州三中2018—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三会考历史试题注意:1.考试用时90分钟。

请将答案分别填在答题卡和答题卷上。

2.准考证号码:31818 (1班1号为3180101);类型A第Ⅰ卷(选择题25小题,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的)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重大时期。

回答1—2题。

1.因为造就“天府之国”贡献巨大,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的水利工程是()A.芍陂B.都江堰C.郑国渠D.西门豹渠2.对战国时期变法运动的“法”的正确理解是()A.旧的制度B.旧的方法C.旧的法律D.旧的风俗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是我国封建社会的基本政治制度,它建立在封建经济基础之上,是与封建生产方式相适应的,既有积极作用,又有消极影响。

据此回答3—6题。

3.秦始皇统一中国后采取“废分封,立郡县”的决策,其主要目的在于()A.维护皇权的至高无上B.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C.巩固统一的封建国家D.维护新兴地主阶级利益4.隋唐时期实行三省六部制,下列关于该制度的评述正确的是()①分散相权以加强皇权②形成严密的封建官僚机构③有利于减少中央政令的失误④三省六部一直被后世历朝沿袭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5.明太祖与宋太祖采取的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最相似之处是()A.设立由皇帝控制的特务机构B.改变和分散地方机构的职权C.加强由皇帝控制的禁军D.实行八股取士的科举制6.从明朝废丞相到清初增设军机处的变化,反映了()①封建专制进一步加强②皇权更加巩固③封建制度渐趋衰落④实权完全掌握在皇帝一人手中A.①②④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在中国古代的民族关系中和战并存,以和为主。

民族融合成为民族关系的主流。

回答7—8题。

7.在一座突厥墓葬中,曾经发掘出银壶、银马具、黄金制品,以及铁制的刀、剑、箭、马具,还有汉式铜镜、波斯的绢布织物。

这一切不能..说明()A.属于等级较高的贵族墓葬B.突厥过着游牧与农耕相结合的生活C.受到传统的“丝绸之路”影响D.突厥民族生活中与战争关系紧密8.下列史实,最能反映中华民族具有巨大凝聚力和向心力的是()A.土尔扈特部回归祖国B.清朝在乌里雅苏台设将军C.文天祥的抗元斗争D.郑成功收复台湾和台湾府的设置9.唐朝时期,我国最先进的国防科技成就是()A.火箭的使用B.桥梁建造技术C.实测地球子午线D.曲辕犁的发明我国古代手工业技艺精湛,享誉世界促进了经济的繁荣与发展。

最新-2018年福建卷高考历史真题及答案 精品

最新-2018年福建卷高考历史真题及答案 精品

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福建省文科综合(历史部分)13.明、清皇帝每年春都要举行一种祭祀仪式。

读图7,从中透析出的核心信息是A.皇室祭祀的隆重排场B.专制君主的权威至上C.以农为本的立国理念D.统一国家的繁荣昌盛14.乾隆以后,“关东每岁有商船二三千只至于上海”,“载豆、麦、杂粟,一岁三运以为常”。

据此,判断有误的是A.商品经济繁荣 B.长途贩运发达C.区域经济发展 D.抑商政策改变15.旗袍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成为中国城市女性的时尚着装。

其社会原因是A.西式服饰传入,生活方式完全西化 B.中华民国建立,人们思想观念变化C.城市化进程中,女性开始引领时尚 D.旗袍典雅大方,体现女性的曲线美16.长征期间,国内外形势发生重大变化,民族矛盾加剧,中国共产党的方针政策进行重大调整。

这一调整是指A.召开八七会议,确定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B.召开遵义会议,纠正“左”倾错误路线C.发表“八一宣言”,号召停止内战,一致抗日D.召开七大,确立毛泽东思想的指导地位17.图8为1972—1978年中美进出口总额示意图。

它表明A.中美贸易随着两国关系发展变化出现过波折B.中美关系正常化导致双边贸易始终保持增长C.文革结束以后中美贸易随即进入了发展阶段D.中国重返联合国消除了中美贸易的持续波动18.雅典城邦任何公职人员,无论地位多高,皆不能离开公民大会而擅自决定政务大事。

他们都处于公民大会和五百人会议的经常督察监视之下,若公民大会认为他有失职守,皆依法惩处。

这反映了古代雅典A.最高权力机关有直接选举产生 B.公民大会负责审理大部分案件C.各权力机构之间相互制约平衡 D.从制度上防止专制以维护民主19.在英国,狭窄的铁路跨过像绿色海洋一样的乡间,把沿途被装进火车的英国人民,抛进城门口越来越稠密的人群之中。

这一现象反映了工业革命A.缩小城乡差距 B.促进农业快速发展C.推动城市化进程 D.加速农村城镇化进程20.卢卡契在评论19世纪某一作家时认为:“(他的)伟大之处在于,尽管他有那些政治与意识形态上的偏见,他依然用未受污染的眼睛观察所产生的矛盾,并忠实地描述他们。

最新 福建省福州市2018学年(上)高三历史阶段测试五 精品

最新 福建省福州市2018学年(上)高三历史阶段测试五 精品

福州市2018-2018(上)高三历史阶段测试IV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6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1.的主张有历史渊源A、孟子B、韩非子C、王充D、朱熹2.《吕氏春秋·上农》:“民舍本而事末则其产约(财产轻便),其产约则轻(容易)迁徙,轻迁徙,则国家有患,皆有远志,无有居心。

……”这段话的核心思想是A.民贵君轻B.重农抑商C.施行仁政D.闭关锁国3.夏商周三代是中华文明的勃兴期,下列文物图片中最能够反映这一时期文明的成就的是A B C D4.史载:景帝的弟弟梁孝王入宫晋见,景帝相当亲热,得知梁孝王有五位儿子,便赐给五人侯爵之位,并赏赐许多物品。

梁孝王死后,景帝把梁孝王所遗之国分为五份,每位侯爵一份,又把他们提升为王。

对这段故事理解正确的是A. 兄弟情谊B. 爱屋及乌C. 分割实力D.分封爵位5.下列人物取得的成就被外国学者称为“使西方望尘莫及并改变世界面貌”的是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中华民族的伟大力量,来自各民族自身的创造力和共同的凝聚力。

回答6---7题。

6.下列均是体现各民族“创造力”的重要史实,与其相对应的民族分别是()①推行八旗制度促进社会发展②创设科举制选拔人才③实行行省制度管辖辽阔疆土④采取“番汉分治”统治不同民族A.女真、汉、蒙古、契丹B.汉、蒙古、女真、契丹C.蒙古、契丹、女真、汉D.契丹、女真、汉、蒙古7.下列关于中华民族“共同凝聚力”的表述中,不准确的是A.土尔扈特部回归谱写了巩固多民族国家的光辉篇章B.中原先进文化对边疆民族的影响是形成合力的唯一途径C.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华民族万众一心同仇敌忾的结果D.共同的反封建反侵略斗争是近代民族凝聚力加强的因素8. 1683年,郑克块请求将郑成功的遗骨移葬福建故土,康熙帝欣然准允,以礼安葬。

这一事件反映了A.清初民族矛盾基本消除 B.清朝国力强盛,全面开放C.清政府加强对台湾的管辖 D.中华民族的文化认同感9.上网搜索古代中非交往史实,键人的有效‘‘关键词,,是①《史记》②甘英③杜环④郑和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10.以下饮食现象在我国开始出现的先后顺序应该是:①端午节划龙船、吃粽子②以红薯、玉米为主食③酿制葡萄酒④喝咖啡A.①③②④B.③①②④ C.①②③④ D.③②④①11. 关于历代中央政府经营西南地区的史实,表述错误的是()A.秦朝时,加强对西南地区的统治B.汉武帝时,先后在西南夷地区设郡县C.唐玄宗册封南诏首领骨力裴罗为云南王D.明朝政府在西南地区实行“改土归流”12. 学过《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这一单元后,某班四位同学分别撰写研究历史小论文,其中论文标题出现史实错误的是:A.《浅议我国秦代的郡县制度》 B.《趣谈周武王与分封制》C.《论隋唐三省制度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D.《论清代丞相与军机大臣的权力制衡》13..右图两部著作的共同点不包括A.是世界文化发展史上的重要文献B.是中国古代科学家勤奋钻研实地考察的成果C.是中国近代科技走在世界前列的象征D.是封建制度走向衰落时出现的总结性的科学著作历史是丰富多彩的,我们要根据所学知识正确判断、理解和分析历史问题。

2018-2019学年福建省福州市师范大学文博附属中学高三历史上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

2018-2019学年福建省福州市师范大学文博附属中学高三历史上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

2018-2019学年福建省福州市师范大学文博附属中学高三历史上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 宋明理学家倡导的“存理去欲”或“存心去欲”的修养论、“格物”或“格心”的认识论、成贤成圣的境界论、由齐家而平天下的功能论,均以()A.研究天人关系为核心内容B.伦理道德为核心内容C.认识自然发展规律为导向D.关心社会进步为前提参考答案:B宋明理学。

本题考查知识的运用能力。

解题时抓住“宋明理学家”以及“修养论”“成贤成圣的境界论、由齐家而平天下的功能论”可知宋代理学理学重视主观意志力量,注重气节、道德,讲求以理统情、自我节制、发奋立志,研究的重点是社会的伦理道德,ACD排除,B符合题意。

故正确答案为B。

2. 哥伦布的抱负和思想“不仅反映出中世纪的衰落,也反映出理性主义和资本主义新时代的兴起。

”(本杰明·基恩)此话的意思是……A.美洲的发现促进了新旧大陆的沟通和联系B.有利于两个大陆不同文化的汇合和民族融合C.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形成D.开启了“人的发现与世界的发现”的新时代参考答案:D3. 《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写道:1968年11月底,北京重新发表了毛泽东在1949年3月七届二中全会上的讲话,其中有段引人注目的话是:“我们不应当怕麻烦、图清静而不去接受这些谈判……我们的原则性必须是坚定的,我们也要有为了实现原则性的一切许可的和必需的灵活性。

”这表明中国政府A.调整与苏联的外交政策B.寻求中美和解的意向比较明显C.改变了“一边倒”的策略D.力图冲破美国的遏制孤立政策参考答案:B根据所学,1968年,当时国际关系中,美苏争霸美国处于劣势,中苏关系恶化,“一边倒”早已放弃,苏联成为中国外交安全的最大威胁,中国外交正处于困境之时,因此为了共同对付苏联,中美有着共同利益,中美关系可以调整.故B项正确,ACD不正确。

4. 史书记载商朝前期多次迁都,从汤所居的亳开始,其后又迁徙五次,皆不出山东省的南部和河南省的东部。

福建省福州市2018~2019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质量抽测历史试题(解析版)

福建省福州市2018~2019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质量抽测历史试题(解析版)

绝密★启用前福建省福州市2019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质量抽测历史试题(解析版)(完卷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第I卷(选择题共48分)本卷共24题,每小题2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齐桓公打着“尊王攘夷”的旗号称霸,而晋文公在践土之盟时招周襄公来承认自己的霸业,孔子因此认为“晋文公谲(欺诈、玩弄手段)而不正,齐桓公正而不谲”。

这反映了孔子A. 维护西周礼制秩序B. 反对诸侯争霸战争C. 宣扬三纲五常伦理D. 推崇齐桓公式霸业【答案】A【解析】【详解】齐桓公和晋文公在本质上都是争霸,但齐桓公表面尊崇周王,而晋文公则对周王不尊崇,所以孔子对待齐桓公和晋文公的态度不同,体现了孔子维护西周礼治秩序的主张,故选A 项;孔子反对的是晋文公对周王的态度,而没有体现他反对诸侯争霸,故排除B项;三纲五常伦理制度不是孔子的思想主张,故排除C项;孔子虽然反对晋文公的做法,但并不能说明他推崇齐桓公式的霸业,因为齐桓公本质上也是对周王的不尊崇,故排除D项。

【点睛】孔子面对诸侯纷争、社会动荡的乱世,希望统治者“克己复礼”,推行“德治”,在人人道德自觉的基础之上建立一个礼乐文明的社会。

2.周代经常遣使“分行四方,延问疾苦”;汉代将政府救助“贫不能自存者”列入律法;宋代多行招商赈济、以工代赈之举,同时还鼓励民间互助。

这反映了中国古代的扶贫工作A. 源远流长历代延续B. 因地制宜注重方法C. 政府主导手段增多D. 分类精准成效显著【答案】C【解析】【详解】周、汉、宋并不是相延续的朝代,所以无法体现中国古代的扶贫工作源远流长历代延续,故排除A项;题意中的中国古代的扶贫工作并没有体现不同地区的不同内容,无法说明因地制宜注重方法,故排除B项;周、汉、宋的扶贫工作主要以政府为主导,扶贫手段增多,故选C项;题意中的内容没有体现中国古代扶贫工作进行精准分类,也没有反映扶贫工作的成效,故排除D项。

3.以下是有关“司隶校尉”一职的史料记载,据此可以断定,司隶校尉A. 始设于汉武帝时期B. 负责监察各级官员C. 与刺史的地位相当D. 其职责在不断扩张【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司隶校尉,周官也”可知司隶校尉在周代就开始设置,故排除A项;根据“纠皇太子、三公以下及旁郡国,无所不统”、“公卿贵戚及郡国吏繇使至长安者,皆恐惧莫敢犯禁,京师为清”、“掌察举百官以下,及京师近郡犯法者”可知司隶校尉负责监察各级官员,故选B项;刺史主要负责监察地方官员,而不是监察京师官员,故排除C项;根据表格内容可知司隶校尉主要负责监察,职责并没有不断扩张,故排除D项。

福建省2018届高三上学期三校联考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

福建省2018届高三上学期三校联考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

“永安一中、德化一中、漳平一中”三校联考2017-2018学年第一学期第一次月考高三历史试题命题人:漳平一中陈雯婷德化一中李惠婷永安一中邬文娟(考试时间:90分钟总分:100分)本试卷分为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一、选择题。

(本大题共32小题,每题1.5分,共48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有学者指出:“多元起源的文明火种,在公元前2500年到公元前1500年之间汇聚中原成为中华文明长盛不衰的母体。

”当时,构成中华文明母体的内涵之一是A.早期政治制度开始萌发 B.精耕细作农业模式形成C.个体小农经济开始兴起 D.宗法分封制趋于解体2.夏、商都城往往以宫城为中心,宫室组群沿中央轴线作对称布置,官舍、民居、作坊、道路等环绕其周围。

凡是宫室建筑都建于地面土阶之上,而且没有当时一般民居的半穴居或穴居形式。

这反映出当时A. 经济发展水平极端低下B. 城市布局体现皇权至上C. 古代都城模式已经定型D. 礼制观念影响城市建设3.老子认为“无为无不为”,因为天地万物,都有一个独立不变、周行不殆的道理,用不着神道作主宰,更用不着人力去作安排。

该思想A.源自对社会现实的反思 B.批判了诸子百家思想C.希望重建等级社会秩序 D.否定了自然法的思想4.“和谐”是春秋战国百家思想关注的一个重要主题,涉及人与自然、人与人、民与君、君与君等方面。

其中关注君与君“和谐”的是A.孔子的“仁” B.孟子的“仁政”C.墨子的“非攻” D.庄子和“齐物”5.春秋后期,社会阶级结构出现了“贵”“富”合一到“贵”“富”分离的变化。

直接促成这一变化的历史因素是A.工商业的发展受到抑制 B.重农抑商政策有所松动C.工商食官制度走向衰落 D.贵贱等级界限已被打破6.汉武帝时期实行盐铁官营,东汉虽设有盐铁官,但只负责征税,实行“纵民煮铸”的政策。

盐铁政策的变化有助于A. 豪强地主兼并土地B. 民营手工业的发展C. 促进小农经济发展D. 中央集权制度强化7.秦汉以后,中国存在一种“官无封建,而吏有封建”的政治现象。

福建省福州市闽侯一中2018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Word版含解析

福建省福州市闽侯一中2018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Word版含解析

2017-2018学年福建省福州市闽侯一中高三(上)期末历史试卷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2小题,共48.0分)1. 《史记》载:“成王少,周初定天下,周公恐诸侯衅周,周乃摄行政当国。

管叔、蔡叔髃弟疑周公,与武庚作乱,衅周。

周公奉成王命,伐诛管叔、放蔡叔髃。

以徽子开代殷后,国于宋。

”材料旨在说明()A. 周代分封先代贵族以维护统治秩序B. 周初统治尚不稳固分封制受到冲击C. 西周初期中央集权雏形已开始出现D. 宗法秩序受到冲击周天子权威衰落【答案】B【解析】材料大意为成王时,周公摄政,管叔、蔡叔联合武庚作乱,周公率兵讨伐叛军,诛杀武庚、管叔,流放蔡叔,并分封商贵族微子于宋。

材料提到分封微子于宋,但不符合材料中周公平定叛乱的主旨,故A错误。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一史实为西周初期的三监之乱,体现了西周初期统治尚不稳定,分封制受到冲击,故B正确。

材料主要讲的是西周时期的分封制度,并不是中央集权,中央集权的雏形出现于春秋战国时期,故C错误。

材料表明周初政局动荡,管叔、蔡叔作乱,分封秩序受到冲击,并不是宗法秩序,且周天子的权威衰落无法体现,故D错误。

2. 宋初,“艺祖有天下,首置诸州通判,以朝官以上充,实使督察方镇”。

北宋真宗以后,通判因“太平既久,其任稍削矣”。

南宋时期,更是每况愈下,通判对知州“知享平分之乐,而不能为关决之助”。

这说明宋朝通判()A. 行政地位在逐渐降低B. 监察职能在逐渐减弱C. 兼具监察和行政功能D. 加强了宋朝中央集权【答案】B【解析】据材料“诸州通判……实使督察方镇……太平既久,其任稍削矣……不能为关决之助”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通判督察地方的监察职能在逐渐减弱,故B项正确;监察职能与行政地位是两个概念,材料不能体现通判的行政地位逐渐降低,故A项错误;材料也无法体现通判有行政功能,故C项错误;通判督察地方的监察职能减弱,这说明中央集权的逐渐削弱,故D项错误。

故选B。

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紧扣材料关键信息“诸州通判……实使督察方镇……太平既久,其任稍削矣”,学生可以结合通判的相关知识,对材料进行仔细解读,得出“通判督察地方的监察职能在逐渐减弱”的结论,据此即可正确判断。

2018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含答案

2018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含答案

1.据考古资料显示,河北石家庄市庄村赵国遗址考古中出土大量农具,其中铁农具占全部农具的65%,在辽宁抚顺莲花堡燕国遗址出土的铁农具,也占全部农具的85%以上,这说明A.我国铁犁牛耕耕作方式已经成熟 B. 铁农具已在农业产生中占主导地位C.东北地区耕作技术超过河北地区 D.战国时期铁农具已在全国普遍使用2. 刺史是汉武帝时期设置的监察地方的官员,西汉后半期其权能有所扩大,到东汉后演变为地方最高行政长官。

这说明A.中央集权促成地方行政制度变迁B.中央对地方的监察力度越来越弱C.监察官位卑权重的特征得以改变D.汉代地方行政制度为后世所沿用3. 右图是南昌西汉海昏侯刘贺墓出土的简牍(局部)拓片,上有“再拜上书太后陛下”等文字。

下列从中得出的结论最合理的是A.西汉末年出现了太后秉政的局面 B.简牍中的文字是秦朝的标准字体C.海昏侯在书法艺术上有很高成就 D.当时可能还未普遍使用书写用纸4.《隋书·食货志》云:“晋自中原丧乱,元帝寓居江左,百姓之自拔南奔者,并谓之侨人。

皆取旧壤之名,侨州郡县。

”如在京口(今江苏镇江)侨立南徐州。

侨州郡县设立的主要影响是A.促进了长江流城的开发 B.提高了地方行政的效率C.实现了北人还乡的愿望 D.维护了江南士族的特权5.入仕群体中寒门子弟所占比例表中比例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社会主流思想的变更 B.制度的变革与创新C.小农经济的不断发展 D.文化下移趋势增强6.宋代实行“侍丁”制度,有老人需要赡养的家庭,政府可减免其税收与徭役。

宋代政府还设置了“安济坊”“福田院”“居养院”“孤老院”等养老机构。

这说明宋代A.社会保障体系非常完善 B.人口老龄化问题严重C.宗法制得到进一步加强 D.重视用孝道治理国家7.有人说,唐朝长安城的布局体现“规范之美”,而北宋汴京城则体现“自由之风”,唐宋城市不同布局的根源是A.理学成为官方哲学B.城市商品经济发展C.重农抑商政策松动D.海外贸易得到发展8.明人顾大韶以为:无论是过去贤人之“成迹”,还是圣帝之“良法”,假若无当于我心,就不必一定要趋同。

2018年福建省福州市碧里中学高三历史联考试题含解析

2018年福建省福州市碧里中学高三历史联考试题含解析

2018年福建省福州市碧里中学高三历史联考试题含解析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 下列四则史料代表了近代中国的几种社会思潮,按兴起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共和立宪不出于多数国民之自觉与自动,皆伪共和也,伪立宪也。

”②“中学有中学之体用,西学有西学之体用,分之则并立,合之则两亡”③“或谓纲常政教,中国自有常经,惟兵商二途,宜集思以广益。

”④“倾覆现今之恶劣政府,此造端之事业也。

……是故排满者,为独立计。

”A.②④③①B.③①②④C.②③④①D.③②④①参考答案:D2. 近代资本主义各国宪法大都规定设立国家元首一职,近代英国、美国的元首都是A.由选民间接选举产生,不世袭B.在对外交往中代表国家C.有权解散议会,重新进行选举D.直接领导政府,统帅武装力量参考答案:B3. 下面是20世纪90年代中国城乡登记注册个体工商户和从业人员统计表,对表中数据变化解释正确的是A.单一的所有制结构开始打破B.理论突破推动改革深入发展C个体企业逐渐占据主导地位D.城乡经济发展水平趋于均衡参考答案:B【详解】通过材料可以看出,从1988年到1997年,我国个体工商户和从业人员数量都迅速增加,结合所学可知,1992年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进一步深化了经济体制改革,材料说明我国改革开放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故B正确;1978年开始经济体制改革,单一的所有制结构即开始打破,排除A;个体企业逐渐占据主导地位的说法错误,我国是公有制占主导,排除C;材料信息无法体现出城乡经济发展水平的差距,排除D。

4. 王阳明强调“以吾心之是非为是非”,圣人之道不是高深莫测,而是简易直接的,愚夫愚妇只要在日常行为的“事上磨练”,同样可以成为圣人。

这说明王阳明A. 主张用良知支配行为实践B.科学说明了实践与认识的关系C. 对君主专制制度进行抨击D.认为只需探究万物就可得天理参考答案:A5. 薄伽丘认为,即便是马夫同国王相比也毫不逊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注意事项:1.本试题卷分第1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第1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相对应题目的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题区域均无效。

3.回答第Ⅱ卷时,使用0.5毫米的黑色中性(签字)笔或碳素笔书写,将答案写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上。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保持答题卡卡面清洁,不折叠,不破损。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I卷(选择题共48分)本卷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战国时期,各诸侯国在撰写本国史籍时,多称自己为“夏”或“中国”;同时还追溯它与夏商周各代王朝的过往关系。

这反映了A.华夏正统的意识B.家国同构的理念C.王权独尊的观念D.国家统一的趋势2.刘邦入咸阳时,与民约法三章:“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

之后,相国萧何整理秦六律,新增了户律、兴律、厩律三章,制定了“律九章”。

这反映了汉初统治者A.严刑重罚的治国方针B.因时而变的统治策略C.法不阿贵的法制观念D.无为而治的宽松政策3.唐代财赋之事,开元之前,事归尚书省;开元之后,权移他官。

有转运使、租庸使、盐铁使、度支盐铁转运使、常平铸钱盐铁使、租庸青苗使、水陆运盐铁租庸使、两税使等,随事立名,沿革不一。

这一变化表明了A.中央官制逐步完善B.赋役负担日益加重C.经济实力不断提高D.丞相权力逐渐削弱4.白居易《琵琶行》中记叙了:移船相近邀相见……(琵琶女)老大嫁作商人妇。

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江西省东北部)买茶去。

这可以印证当时A.商人地位逐渐提高B.社会风气较为开放C.饮茶成为唐代时尚D.江西经济地位突出5.北宋元丰年间(1078年。

1085年),南方各路按户均田亩数从多到少依次是江东、江西、两浙、福建,中举人数从多到少依次是福建、两浙、江西和江东。

据此推论准确的是A.人口是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B.人地关系影响社会文化倾向C.科举制为平民提供上升通道D.经济重心南移彬动文化转移6.明朝内阁大学士的官阶只有正五品,无定员,阁员通常由六部尚书(正二品)来兼任,其官衔是某部尚书兼某殿(阁)大学士,譬如兵部尚书兼武英殿大学士之类。

这表明A.内阁非法定机构B.六部直接行使丞相职权C.大学士地位提高D.皇权受到大学士的制约7.出现表1所示人口变化情况的主要原因是——据《大清会典》《中国近代经济史统计资料选集》资料编制A.自然经济的解体B.列强入侵的破坏C.经济重心的转移D.江南战乱的影响8.据梁启超《戊戌政变记》载,1898年7月28日,光绪帝赐“密诏”给杨锐与康有为等人,言“今朕位几不保。

汝可与谭嗣同、林旭、刘光第及诸同志妥速密筹,设法相救”。

然而政变结束不久,与康有为同为“维新党人”的王照则称该密诏为康氏伪作,他与袁世凯以及杨锐之子扬庆昶公布了三种版本的密诏,在内容上则基本相同。

这表明A.四人公布的密诏皆伪作B.后三人与康、梁怀有个人私怨C.历史叙述带有主观色彩D.历史记录与历史真实相距甚远9.1880年,淮军将领刘铭传提出:修建四条从北京通往到全国的铁路,即能够有效防御外来人侵。

慈禧太后与恭亲王奕新已倾向同意修建,但光绪的帝师翁同稣却说:如有人谋反将朝发夕至,大清将危也!导致该计划泡汤。

据此可知清政府A.拒绝接受新生事物B.中央与地方的矛盾激化C.顽固势力力量强大D.维护专制统治高于一切10.《庄子》中有“愿闻卫生之经而已矣’’,意指“养身”。

1908年,京师自来水公司在阐述公司创建初衷时称“利便京师卫生、消防起见,地居首善,事关公益,须维久远”。

“卫生”词义的变化反映了近代中国A.民族工业的发展B.公共卫生事业的发达C.中西文化的融合D.民众生活水平的提高11.中国国民党中央于1927年4月组成包括共产党员毛泽东等人在内的中央土地委员会,着手准备解决土地问题的方案;不久,又提出“本党决计拥护农民获得土地之争斗,致使土地问题完全解决为止。

”这表明A.国共两党合作更趋密切B.革命重心开始转向农村C.民生主义思想得以落实D.国民革命推动农民运动12.抗战打响后,国民政府提出“地不分南北,人不分老幼,皆有守土抗战之责”,湖南人喊出“中国如果要灭亡,除非湖南人全死光”的口号,四川人提出“只要四川不亡,中国就不会亡”。

这反映出A.中国抗战的艰巨性B.西南地区是抗战主战场C.全民抗战成为共识D.川、湘地方军战斗力最强13.辽沈战役时期,中共中央军委只用一纸电报,就使林彪改变原作战计划,率军转头南下,直赴锦州;而蒋介石数次电令,甚至亲赴前线,也未能促使东北国民党军司令卫立煌救援锦州守军,导致锦州被解放军迅速攻克。

这说明解放战争胜利的主要原因是中国共产党A.有强有力的领导核心B.得到军民的广泛支持C.有先进科学理论指导D.利用敌方内部的矛盾14.从图1到图2的转变,反映了A.文化革命的深入发展B.九年义务教育的普及C.教育领域的拨乱反正D.域乡教育制度的统一15 .1999年国务院提出进一步深化农村粮食流通体制改革、调整粮食收购价格、范围,又于第二年进一步扩大退出国家保护价收购粮食品种的范围、拓宽粮食收购渠道。

这些政策出台的主要原因是A.市场经济体制目标的提出B.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C.国有企业自主权的扩大D.统购统销政策的实施16.古希腊智者学派认为:立法确认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不平等的,但自然则要求人人平等,奴隶与自由人的区别只因法律而存在,并不是源于自然。

这表明智者学派A.否定公平、正义的社会准则B.反对雅典的法律制度与民主政治C.提供了社会变革的价值依据D.论证了“天赋人权”的核心价值17.表2为公元前5世纪罗马政权组织结构。

由此可知权力机构或官职执政官2名,从贵族中选举产生。

行使最高行政权力,主持元老院会议,执行元老院通过的法令。

保民官初为2名,后增至10名,由平民中选出。

有权否决元老院和执政官颁布的不利于平民的法令。

元老院由300名贵族组成。

有权审批法律,管理国库收入。

表2A.平民与贵族矛盾尖锐B.法律体系日趋完备C.分权的共和政体确立D.民主政治初现雏形18. 1493年,在罗马教皇亚历山大六世仲裁下,从北极到南极划一条分界线,史称教皇子午线。

线西属于西班牙人的势力范围;线东则属于葡萄牙人的势力范围。

这一史实主要可用来论证新航路开辟促成了A.全球性国际秩序建立B.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C.世界性国际分工出现D.国际政治力量中心转移19.在美国制宪会议上,宪法起草人之一汉密尔顿强调:人类的情感会随着对象的距离而减弱,根据这个原则,各州人民对他们的地方政府往往比对联邦政府怀有更强烈的偏袒。

据此他主张A.在宪法中加入人权法案B.建立强有力的联邦政府C.加强州权抑制联邦权利D.国会采两院制以求平衡20.1799年,英国政府出台了《反结社法》,以强力干预手段来应对日益发展的劳资冲突。

但迫于各方压力,1824一1825年间,《反结社法》被废除。

促成这种转变的原因是A.宪章运动的开展B.议会改革的完成C.马克思主义诞生D.自由主义的传播21.黑市交易是指未经政府相关部门批准,暗中进行的非法交易活动。

学者研究英国经济时发现:战后至20世纪50年代中期,英国以汽油为代表的黑市经济非常活跃,对民众生活产生较大影响。

产生该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影响B.国家加强对经济的干预C.欧洲一体化进程的启动D.世界性经济危机的打击22.1969年8月14日,尼克松在国家安全委员会上发表一篇讲话。

基辛格对此讲话评论说:“一个美国总统宣称一个共产党大国、一个我们与之没有任何联系的长期以来的敌人的生存,对我们具有战略利益,这是美国外交政策的一件大事。

”尼克松的这一讲话A.有利于美苏关系的缓和B.释放了政善中美关系信号C.威胁了中国的国防安全D.促成了中苏同盟关系破裂23.表3反映了发展中国家表3 :《1970—1990年发展中国家城市人口规模的变化》年份总人口(百万人)城市人口(百万人)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重(%)1970 2632 705 26.81980 3282 1005 30.61990 4088 1484 36.3——据联合国《1980—2000年世界人口和农村人口增长》A.工业化之路仍然漫长曲折B.农村人口数量呈下降趋势C.经济增长速度在全球领先D.与发达国家差距不断缩小24.图3是反映当代国际关系的一幅漫画,图中英文为叙利亚。

该漫画折射出A.美苏两极对峙加剧B.美苏争霸焦点在中东C.冷战影响持续发酵D.新冷战态势全面展开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2分)本卷共3题,第25、26题各20分,第27题12分,共52分。

25.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20分)材料一齐桓公当政时期,在临淄的稷门设立学宫,“稷下学宫”因此而得名。

当时稷下曾先后存在过儒家、道家、法家、名家、阴阳家等,以及博学而无所归属的学者。

在稷下有定期的学术集会,稷下学宫的讲学已经超出了一般私学讲学的水平,显得更为正规。

为了鼓励学者们进行理论探讨,齐国君主让学者们“不治而议论”,即不担任具体职务,却可以对国事发表批评性的议论。

齐宣王当政时,齐国势力强大,却能向士人折腰求作学生。

正由于此,致使天下学者竞相来齐。

——摘编自王志民《稷下学宫与轴心时代》(1)据材料一,归纳“稷下学官”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成因。

(10分)材料二早在东林书院建立前,明朝政府已有三次禁毁书院之举。

1604年,顾宪成等人创建了东林书院。

东林书院讲学比较拥护程朱学说,反对引儒入禅、不务实用的王学末流。

讽议朝改,反对两耳不闻窗外事,是东林书院开创的独特新学风。

顾宪成宣称:是非者,天下之是非,自当听之天下,无庸效市贾争言耳。

随魏忠贤势力扩大,朝廷下令焚毁东林书院。

黄宗羲中认为:东林讲学者不过数人耳,其为讲院亦不过为一郡之内耳。

乃言本圆者谓之东林,争科场者谓之东林,攻逆阉者谓之东林,东林何不幸而有是也,东林何幸也。

——摘编自熊红《试论东林书院与明柬政治的密切关系》(2)据材料一、二,指出在创办方面东林书院与稷下学宫的不同之处。

并结合所学,分析东林学院的作用。

(10分)26.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长期的国家分裂割据,货币和度量衡制度的五花八门,重重关卡的限制,德意志商业和贸易的发展受到了极大阻碍。

普鲁士首先推动了关税统一进程,1818年普鲁士颁布“新税法”,取消一切商品进口的禁令;同时废除境内税收和商业关卡,建立统一税制。

1828年,普鲁士与黑森——达姆斯塔特根据普鲁士税法原则订立关税同盟条约。

1834年,那些原先担心主权丧失的邦国,如巴伐利亚、符腾堡、萨克森、图林根各邦等也先后加入了普—黑关税同盟,德意志关税同盟正式生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