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第18课《孟子两章》预习学案(无答案)(新版)新人教版

合集下载

九年级语文下册18《孟子》两章学案(2)(无答案)新人教版

九年级语文下册18《孟子》两章学案(2)(无答案)新人教版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一、学习目标:1、掌握课文的思想内容(中心论点)。

2、学习课文结构严谨、层层推进的论证方法。

3、掌握课文的论辩语言。

二、重点难点:学习重点:1、掌握课文的思想内容(中心论点)。

2、学习课文结构严谨、层层推进的论证方法。

学习难点:掌握课文的论辩语言。

三、学习过程:(1)、预习:看注释,试译全文。

(2)、简介孟子和《孟子》:孟子,名,思想家,教育家,是继以后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与孔子合称“”,并有“”之称。

《孟子》是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记述了孟子的、、哲学主张及哲学、伦理、教育思想等学术问题的论争。

全书共七篇,计261章,约35000字。

南宋熹将《孟子》、、、并称为“四书”。

(3)、解释一词多义:道:1、会天大雨,道.不通()2、得道.者多助()3、伐无道.,诛暴秦()固:1、固.国不以山溪之险()2、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池:1、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2、池.非不深也()国:1、固国.不以山溪之险()2、搜于国.中三日三夜()(4)、解释加点词:1、天时不如地利天时:()地利:()2、地利不如人和人和:()3、环而攻之而不胜环:()4、是天时不如地也是:()5、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域:()6、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威:()7、得道者多助得道:()8、亲戚畔之亲戚:()9、故()君子()有()不战10、兵革非不坚()利()也:11、寡助之至至:()12、委()而去()之13、兵()革()非不坚利也14、池非不深也池:()15、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固:()(5)、解释一词多义:道:1、会天大雨,道.不通()2、得道.者多助()3、伐无道.,诛暴秦()固:1、固.国不以山溪之险()2、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池:1、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2、池.非不深也()国:1、固国.不以山溪之险()2、搜于国.中三日三夜()(6)、翻译下面句子:1、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九年级语文下册 18《孟子》两章教案 新人教版-新人教版初中九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九年级语文下册 18《孟子》两章教案 新人教版-新人教版初中九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word18 《孟子》两章第一课时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学习目标】1.了解孟子和《孟子》;理解重点词语,能准确朗读并背诵课文。

(重点)2.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初步了解文章大意。

(重点)3.把握中心论点,理清论证思路,分析说理方法。

(重点)4.理解“人和”的含义,并从中受到教益。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在上课之前,我们先来猜一个成语吧!这个成语比喻违反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急于求成,反而把事情弄糟。

同学们知道这是哪个成语吗?对,是拔苗助长,那么同学们知道这个成语出自哪本书吗?这个成语出自《孟子》一书。

其实,有很多我们常见的成语,如成仁取义、出尔反尔、始作俑者等等,都来自这本书,那这又是怎样的一本书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孟子》的一篇关于“仁政”思想的文章——《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看看孟子的“魅力”何在。

二、预习展示1.走近作者,了解背景。

孟子(前372—前289),名轲,字子舆,邹国(今某某邹城市)人,战国时期思想家、教育家、散文家,是儒家重要的代表人物,后世认为他是孔子学说的继承人,因此把他与孔子并称为“孔孟”,并尊称其为“亚圣”。

孟子把孔子“仁”的观念发展为“仁政”思想,提出“民为贵,君为轻”,劝导统治者重视人民。

2.理解重点词语及句子。

(1)通假字:寡助之至,亲戚畔.之(畔通“叛”,背叛)(2)古今异义词:委而去.之(古义:离开。

今义:往、到)亲戚..畔之(古义:亲戚朋友,包括父母兄弟。

今义:指跟自己家庭有婚姻关系的家庭或它的成员。

)池.非不深也(古义:护城河。

今义:水塘。

)(3)词类活用: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名词用作动词,限制)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形容词用作动词,使……巩固)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形容词用作动词,威慑)3.朗读课文,然后背诵课文。

三、合作探究(一)了解文章大意通读全文,说说本文的主旨大意。

明确:本文通过对“天时”“地利”“人和”三个条件的比较,论证了决定战争胜负的根本条件是人心的向背,而决定人心向背的根本条件是是否施行“仁政”,从而阐明施行“仁政”的重要性。

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五单元 第18课《孟子》两章教学设计 (新版)新人教版

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五单元 第18课《孟子》两章教学设计 (新版)新人教版

18. 《孟子》两章《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教学设计授课时间:第周星期年月日一、读文导入二千多年前一个的晚上,一豆青灯之下,一位鬓发斑白的老人,在一片竹简上刻下了191个篆体汉字。

文章篇幅虽然短小,但其中光辉的思想却光耀千古,传诵至今。

请用心灵去感受这段文字的独特魅力。

(播放朗诵)给咱们留下这段精美短文的圣人是谁呢?(孟子)孟子其人孟子,名轲,字子舆。

战国时期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儒家代表人物。

地位仅次于孔子,有“亚圣”之称。

与弟子合著的《孟子》一书,被尊为儒学经典,为“四书”之一。

故事:孟母三迁二、学法推荐像《孟子》这样意蕴深厚的儒学经典,应该怎样的方法更加高效呢?请听一听另外一位文化名人给咱们的建议。

学法推荐大抵观书先须熟读,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

继以精思,使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然后可以有得尔。

——宋·朱熹两种学习文言经典的方法:要熟读,要精思。

三、熟读篇1、齐读课文,感知2、对答式朗读《三字经》三光者,日月星;三才者何?((天、地、人)古人认为,天地间最重要的三种元素就是天、地、人,用于战争,决定战争胜负的三种因素分别是——天时、地利、人和。

那么,天时、地利、人和三者轻重厉害如何呢?原文回答。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不如”(比不上)整句意思?文中哪几个句子解说了“为什么说天时不如地利?”(三里之城,七里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这也,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关键词:之、郭、是)翻译此句:地利不如人和者,何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尖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关键词:池、兵革)翻译此句:得道者,何如?(得道者多助)(意思:得道的施行仁政的人,帮助他的人就会多)这个人在文中指什么人?(君主)失道者,何如?(失道者寡助)(寡:少;带“寡” 的成语:薄情寡义、孤家寡人、孤陋寡闻、寡不敌众)那么,把整个句子说一下:不施行仁政的君主,支持他的人就少。

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五单元 18《孟子》两章学案(无答案) 新人教版(2021年整理)

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五单元 18《孟子》两章学案(无答案) 新人教版(2021年整理)

重庆市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18《孟子》两章学案(无答案)新人教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重庆市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18《孟子》两章学案(无答案)新人教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重庆市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18《孟子》两章学案(无答案)新人教版的全部内容。

18 《孟子》两章一、知识点拨与学法引导(一)整体感知《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这篇短论,从决定战争胜负的因素这一角度出发,通过对“天时”、“地利"、“人和”三个条件的比较,阐述了“人和"对战争胜利的决定性作用.由此,再加引申,推出“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的论断,阐明了施行“仁政”的必要性。

文章用层层推理的方法进行论证,开篇即提出论点,接着设例进行论证,再据此阐发引申,层层深入,最后得出断语,逻辑性很强。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文章由历史上六个著名人物从卑微到显贵的事例,归纳出自己的观点:人要担负重任,有所作为,成就大业,必须先在思想、生活和行为等方面都经受一番艰苦甚至痛苦的磨炼.其次从正反两方面论证经过磨炼的益处,说明人处困境能激发斗志,国无忧患易遭灭亡的道理,进而得出全文的中心论点: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二)学法引导1、加强朗读训练,就本文而言,不仅要学生读准字音,断对句子,还应对文中的排比句进行反复诵读,以体会排比句在议论文中的作用。

2、正确辨析课文中疑难字、词、句的意义,加深对通假字、古今异义现象的认识,学习对知识进行分类整理.3、找文章关键句(中心句),提高整体理解文章的能力,理解孟子在两篇短文中表明的思想观点。

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18课 孟子二章学案2 新人教版(2021学年)

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18课 孟子二章学案2 新人教版(2021学年)

陕西省山阳县九年级语文下册第18课孟子二章学案2新人教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陕西省山阳县九年级语文下册第18课孟子二章学案2新人教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陕西省山阳县九年级语文下册第18课孟子二章学案2 新人教版的全部内容。

《孟子》两章学习内容第五单元第17 课《孟子》两章(第 2 课时) 课型:新授课学习目标1.积累一些常用的文言词语的意义和用法,会翻译课文.(重点)2.能够把握文章的主要观点,了解作者的论证思路。

(重难点)3.正确认识课文所反映的道理,积极进行反思.的意义。

四、板书设计出身低微磨炼成才(六人) 生于忧患造就人才(正面) 死于安乐国家兴亡(反面)(中心论点)以上就是本文的全部内容,可以编辑修改。

高尔基说过:“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我希望各位朋友能借助这个阶梯不断进步。

物质生活极大丰富,科学技术飞速发展,这一切逐渐改变了人们的学习和休闲的方式。

很多人已经不再如饥似渴地追逐一篇文档了,但只要你依然有着这样一份小小的坚持,你就会不断成长进步,当纷繁复杂的世界牵引着我们疲于向外追逐的时候,阅读一文或者做一道题却让我们静下心来,回归自我。

用学习来激活我们的想象力和思维,建立我们的信仰,从而保有我们纯粹的精神世界,抵御外部世界的袭扰。

The above is the whole content of thisarticle, Gorky said: "the bookis the ladder of humanprogress." I hope you can make progresswith the helpof thisladder. Materiallife is extremely rich, science andtechnology are developing rapidly,all ofwhich gradually change the way of people's stu dyand leisure. Many people areno longer eager to pursue adocument, but as longas youstill have such a small persistence,youwill continue to grow and progress. When thecomplexworld leads us to chase out, readingan article ordoing a problemmakes us calmdown and return toourselves. With learning, we can activate our imagination and thinking, establish our belief, keep ourpurespiritual worldandresist theattack of the external world.。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18孟子二章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18孟子二章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18孟子二章教案新版新人教版【CAI教案】理读设计理念:这是由孟子的两篇短文组成的文言散文,具有鲜明的论说性。

从文言文词汇角度看,体现了词语的古今变化特点;从议论文的角度看,思路清楚,结构明晰,论说充分;从语言风格的角度看,都集中显示了孟子的雄辩与气势。

宜采用理读法进行积累性阅读。

教学步骤:一、教学铺垫。

1.说说你所知道的孟子。

2.说说孟子散文的特点。

二、诵读课文,疏通字词。

(一)听读。

学生听老师范读,在课文上作标记。

重点记住并读准下列字音。

米粟.(sǜ)畎.亩(quǎn)傅说.(yuè)拂.士(bì)曾.益(zēng)(二)自读。

学生结合听读,自由读课文。

重点读顺下列句子。

环而攻之/而不胜行/拂乱其所为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三)译读。

学生结合注解,分组互译互说课文重点理解下列句段意思。

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三、理读课文,揣摩积累。

从以下角度梳理并做好积累卡片——(一)卡片一——文学常识①选自《孟子·公孙丑下》②选自《孟子·告子下》③关于孟子:孟子(约前372——289)战国时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名轲,字子舆。

他提出“民贵君轻”说,劝告统治者重视人民,认为残暴之君是“独夫”,人民可以推翻他;反对暴力兼并,认为只有“不嗜杀人者”才能统一天下;并极力主张“法先王”、“行仁政”,恢复井田制度,省刑薄赋,达到“黎民不饥不寒”,以缓和阶级矛盾。

肯定人性生来是善的,都具有仁、义、礼、智等道德意识,教人注重“存心养性,深造自得,行有不得,反求诸己”,形成了唯心主义理论体系,有“亚圣”之称。

(二)卡片二——词语理解从字词的角度:①通假字:攻亲戚之所畔.;入则无法家拂.士;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五单元 第18课《孟子两章》预习学案

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五单元 第18课《孟子两章》预习学案

18 《<孟子>两章》预习学案
任务一:借助工具书扫除语言障碍,熟读课文后完成以下题目。

1.请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米粟()亲戚畔()之畎()亩傅说()法家拂()士
2.解释下列加点字并翻译句子。

⑴兵革非不坚利也。

()
⑵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
⑶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
⑷人恒过,然后能改。

()
3.《得道多助,失道寡助》选自,中心论点是。

阐述了孟子的政治主张。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选自,中心论点是。

阐述了孟子
的人才观。

4.翻译句子。

⑴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⑵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⑶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⑷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任务二:结合课下注释和工具书,试着背诵并翻译每一段。

把不会的、难以解决的词语和句子在课本中标记下来。

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五单元 第18课《孟子》两章教案 新人教版(2021学年)

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五单元 第18课《孟子》两章教案 新人教版(2021学年)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第18课《孟子》两章教案新人教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第18课《孟子》两章教案新人教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第18课《孟子》两章教案新人教版的全部内容。

《孟子》两章《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在背诵中理解选文的思想内容,体会选文所说明的道理。

把握文中运用对比,逐层深入论证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目标:反复诵读,理解文意,培养学生文言文自学能力。

并背诵短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了解孟子和《孟子》,探求孟子的思想。

教学重点:本课的重点是对选文思想内容的理解,论证中心和论证方法的把握。

教学难点:探求孟子思想的核心。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教学方法:朗读、探究、讲授相结合。

课前准备:利用网络资源对课文尽可能地做多的了解。

教学时数:1课时教具安排: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你们听说过孟母三迁的故事么?对,这个故事大家都很熟悉了,后来这个故事演化出一个成语,大家就用“孟母三迁”来表示人应该要接近好的人才能学习到好的习惯!有了孟母的良好教育,和孟子自己的勤奋努力,孟子终于成为我们历史上有名的大学问家.二、作者简介孟子:名轲,字子舆,战国时期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

汉武帝时“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孟子和孔子一样,成为封建统治者尊崇的偶像;到了唐代已将孔子和孟子并称;元、明时孟子被称为“亚圣"。

《孟子》是一部记录孟子及其弟子的政治、教育、哲学、伦理等思想观念和政治活动的书。

三、整体感知:1、学生齐读,教师指出学生朗读存在的问题.2、教师范读,学生听读,(注意把握字音,停顿、重音)3、学生齐读课文,教师稍作朗读指导下齐读。

九年级语文下册 18 孟子两章学案 新[部编版]

九年级语文下册 18 孟子两章学案 新[部编版]

九年级语文下册 18 孟子两章学案新[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18孟子两章学案新[部编版]孟子两章【学习目标】知识和能力1.积累文言知识,掌握古今异义词及词类活用现象。

2.了解《孟子》散文的特点,理解孟子的政治主张。

3.背诵两篇短文,积累名言警句。

过程与方法1.反复阅读,理解课文含义,培养学生自学文言文的能力。

2.学习古人说理论证的方法,品味对比、排比等修辞的表达效果。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了解“风调雨顺”、“人与人和谐”、“公道多助”、“公道少助”,提高对国家安定团结政治形势的认识。

2.理解“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含意。

并从中得到教益,增强忧患意识,以乐观的态度对待生活。

【学习重点、难点】关键是:1.理清论证思路,把握说理方法。

2.正确认识“义不容辞”和“生于苦难”的时代意义。

困难:1.增强对国家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的认识。

2.增强忧患意识,以乐观的态度对待生活。

【学习方法】资料查阅对比分析讨论点拨【知识链接】◎ 孟子与孟子孟子(公元前372~公元前289),名轲,字子舆,邹(今山东邹县)人,是孔子之孙孔仅的再传弟子。

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是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地位仅次于孔子,后世常以“孔孟”并称。

他生活在兼并战争激烈的战国中期,政治上主张“法先王”,游说于齐梁之间,没有被重用,退而与其门徒公孙丑、万章等著书立说。

在孔子学基础上,继承孔子的“仁”学说,兼言仁和义,提出“仁政”的学说,主张行“仁政”以统一天下,主张恢复“井田制”和世卿制度,同时又主张“民为贵,君为轻”,称暴君为“一夫”,认为人性本善,强调养心、存心等内心修养的工夫,成为宋代理学家心性学之本。

宋元以后,地位日尊,元至顺元年封为邹国亚圣公,明嘉靖九年定为“亚圣孟子”,在儒家中其地位仅次于孔子。

思想事迹大都见于《孟子》一书。

孟子共分七章,每章分为两部分。

每篇文章分为几章,第一章的标题在文章开头赢得第一个数字。

标题只是一种区分,并没有概括整个内容,这与《论语》类似。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18《孟子》二章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18《孟子》二章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18、«孟子»二章【CAI教案】理读设计理念:这是由孟子的两篇短文组成的文言散文,具有鲜明的论说性。

从文言文词汇角度看,体现了词语的古今变化特点;从议论文的角度看,思路清楚,结构明晰,论说充分;从语言风格的角度看,都集中显示了孟子的雄辩与气势。

宜采用理读法进行积累性阅读。

教学步骤:一、教学铺垫。

1.说说你所知道的孟子。

2.说说孟子散文的特点。

二、诵读课文,疏通字词。

(一)听读。

学生听老师范读,在课文上作标记。

重点记住并读准下列字音。

米粟.(sǜ)畎.亩(quǎn)傅说.(yuè)拂.士(bì)曾.益(zēng)(二)自读。

学生结合听读,自由读课文。

重点读顺下列句子。

环而攻之/而不胜行/拂乱其所为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三)译读。

学生结合注解,分组互译互说课文重点理解下列句段意思。

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三、理读课文,揣摩积累。

从以下角度梳理并做好积累卡片——(一)卡片一——文学常识①选自《孟子·公孙丑下》②选自《孟子·告子下》③关于孟子:孟子(约前372——289)战国时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名轲,字子舆。

他提出“民贵君轻”说,劝告统治者重视人民,认为残暴之君是“独夫”,人民可以推翻他;反对暴力兼并,认为只有“不嗜杀人者”才能统一天下;并极力主张“法先王”、“行仁政”,恢复井田制度,省刑薄赋,达到“黎民不饥不寒”,以缓和阶级矛盾。

肯定人性生来是善的,都具有仁、义、礼、智等道德意识,教人注重“存心养性,深造自得,行有不得,反求诸己”,形成了唯心主义理论体系,有“亚圣”之称。

(二)卡片二——词语理解从字词的角度:①通假字:攻亲戚之所畔.;入则无法家拂.士;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九年级语文下册 18 孟子两章学案(无答案) 新人教版

九年级语文下册 18 孟子两章学案(无答案) 新人教版

《孟子两章》【学习目标】知识与能力1.积累文言知识,掌握古今异义词及词类活用现象。

2.了解《孟子》散文的特点,理解孟子的政治主张。

3.背诵两篇短文,积累名言警句。

过程与方法1.反复诵读,理解文意,培养学生文言文自学能力。

2.学习古人说理论证的方法,品味对比、排比等修辞的表达效果。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理解“天时”地利”“人和”与“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增强对国家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的认识。

2.理解“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含意。

并从中得到教益,增强忧患意识,以乐观的态度对待生活。

【学习重点、难点】重点:1.理清论证思路,把握说理方法。

2.正确认识“得道多助”及“生于忧患”的时代意义。

难点:1. 增强对国家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的认识。

2.增强忧患意识,以乐观的态度对待生活。

【学习方法】资料查阅对比分析讨论点拨【知识链接】◎孟子与《孟子》孟子(公元前372~公元前289),名轲,字子舆,邹(今山东邹县)人,是孔子之孙孔仅的再传弟子。

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是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地位仅次于孔子,后世常以“孔孟”并称。

他生活在兼并战争激烈的战国中期,政治上主张“法先王”,游说于齐梁之间,没有被重用,退而与其门徒公孙丑、万章等著书立说。

在孔子学基础上,继承孔子的“仁”学说,兼言仁和义,提出“仁政”的学说,主张行“仁政”以统一天下,主张恢复“井田制”和世卿制度,同时又主张“民为贵,君为轻”,称暴君为“一夫”,认为人性本善,强调养心、存心等内心修养的工夫,成为宋代理学家心性学之本。

宋元以后,地位日尊,元至顺元年封为邹国亚圣公,明嘉靖九年定为“亚圣孟子”,在儒家中其地位仅次于孔子。

思想事迹大都见于《孟子》一书。

《孟子》分为七篇,每篇又分上下两部分。

各篇分若干章,以首章中标于篇首的开头数字为题,标题只起区别作用,并不概括全篇内容,这与《论语》类似。

全书共261章。

它是先秦诸子中文学性较高的著作。

宋代朱熹把它和《大学》《中庸》《论语》编在一起,称为“四书”。

河北省南宫市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第18课孟子两章学案新人教版(2021年整理)

河北省南宫市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第18课孟子两章学案新人教版(2021年整理)

河北省南宫市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第18课孟子两章学案新人教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河北省南宫市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第18课孟子两章学案新人教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河北省南宫市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第18课孟子两章学案新人教版的全部内容。

孟子两章《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学习目标: 1.反复诵读,理解文意,培养学生文言文自学能力。

2.学习古人说理论证的方法,品味对比、排比等修辞的表达效果。

学习过程:一、导入新课:大家都熟悉“卧薪尝胆”的故事吧。

越王勾践在患难中矢志不渝,终于打败了吴国,重振越国;然而在此以后,“越王勾践破吴归,战士还家尽锦衣。

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

沉溺于安乐中的越王重蹈覆辙。

越王勾践的经历给我们什么样的启示呢?请走进《孟子·告子下》的选段中去寻找答案。

二、朗读课文,整体感知:1、播放示范朗读磁带,提示学生。

2、学生齐读课文。

要求读准字音,读出停顿,读出抑扬顿挫的气势和美感。

并完成下列问题(1)读准下面的字。

①畎亩②傅说③胶鬲④行拂⑤法家拂士(2)把握句中的停顿及重音①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②……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三、理清论证思路,背诵课文:(一) 疏通文意1、学生自读课文,结合注释,借助工具书翻译课文。

注意下列词语的解释。

(1)发畎亩举版筑举于士市(2)故任于是也苦劳饿空乏拂乱动心忍性曾益(3)恒过困于心衡于虑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法家拂士出敌国生于忧患死于安乐2.小组讨论交流,解答翻译中的疑难问题。

九年级语文下册 18《孟子两章》学案 新人教版-2019word版可打印

九年级语文下册 18《孟子两章》学案 新人教版-2019word版可打印
——教学资料参考参考范本——
九年级语文下册 18《孟子两章》学案 新人教版-2019word版可打印
______年______月______日
____________________部门
【学习目标】
1、学习两篇短论结构严谨、层层推进的论证方法及条分缕析、环环相扣的论说语言特色。
2、了解并掌握课文中一些古今异义词,学习课文中的排比、对比等修辞手法。
①啖粥而读 。音: 义:
②辄以水沃面。 音: 义:
③食不给。 音: 义:
④乃至被谗受贬。 音: 义:
21、“每以天下为己任”的正确译句是( )
A.每天把天下大事作为自己的责任。
B.常常把治理国家大事作为自己应尽的责任。
C.常常把天下大事作为自己应尽的任务。
D.每天把治理国家大事作为自己应尽的责任。
22、下面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
(4)注意下列加点词的用法: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
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
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
(5)翻译下列句子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7、思读课文,理清论证思路,背诵课文 :
13、明确:论述了人常常处在困境,才能不断奋发;国家常常没有忧患,则往往会遭至灭亡。即精神上的溃灭必然会导致物质上的灭亡。在论证方法上则运用正反论证,一反一正,为推断出中心论点打下基础。
14、明确:最后一段是全文的中心论点:常处忧患,多受磨难,可以促使人奋发图强,从而得“生”;耽于安乐,庸庸碌碌,可以使人腐败、堕落,从而得“死”。人生是如此,国家的兴盛衰败亦是如此。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18课孟子第1课时导学案无答案新人教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18课孟子第1课时导学案无答案新人教

第18课孟子【学习目标】课标要求:一、把握课文的思想内容(中心论点)。

二、学习课文结构严谨、层层推动的论证方式。

3、把握课文的论辩语言。

目标达到:一、把握课文的思想内容(中心论点)。

二、学习课文结构严谨、层层推动的论证方式。

学习流程:【课前展现】简介孟子和《孟子》:孟子,名轲,思想家,教育家,是继孔子以后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与孔子合称“孔孟”,并有“亚圣”之称。

《孟子》是儒家学派的经典高作之一,记叙了孟子的言行、政治主张、哲学主张及哲学、伦理、教育思想等学术问题的论争。

全书共七篇,计261章,约35000字。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选自《告子》。

【创境激趣】初读课文,疏通文意。

(1)全部朗诵课文,教师再范读。

(2)教师巡视,释疑点拨。

(3)对照书下注释,学生独立试探,逐段疏通并翻译。

【自学导航】(1)归纳课文的中心论点。

(2)同桌学生编写结构提纲。

(3)课文重点论述了“人和”的重要性,联系以前学过的课文例子,举例论证。

(提示:《陈涉世家》等。

)(1)本文论述的是不是军事问题?孟子是不是主张打仗?(2)本文论述的作战目的是什么?(3)第一段和第二、三段之间是什么关系?二、三段采纳了什么论证方式?【展现提升】典例分析知识迁移一、文学常识填空:一、孟子,名。

时期学派的代表人物。

二、《孟子》是一部记录的思想观点和政治活动的书,共七篇。

南宋朱熹将《孟子》、、、并称为“四书”。

二、说明一词多义:道:一、会天大雨,道.不通()二、得道.者多助()3、伐无道.,诛暴秦()固:一、固.国不以山溪之险()二、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池:一、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二、池.非不深也()国:一、固国.不以山溪之险()二、搜于国.中三日三夜()三、说明加点词:一、环.而攻之而.不胜()()二、夫.环而攻之()3、是.天时不如地利也()4、兵革..非不坚利也()五、委.而去.之()()六、域.民不以.封疆之界()7、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八、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四、翻译下面句子:一、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第18课《孟子》两章自主学案(人教新课标初三下)doc初中语文

第18课《孟子》两章自主学案(人教新课标初三下)doc初中语文

第18课《孟子》两章自主学案(人教新课标初三下)doc初中语文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第一通读课文一遍,扫清文字障碍,了解文章内容。

一、字1、读准字的音寡〔〕夫〔〕域〔〕戚〔〕粟〔〕2、通假字亲戚畔之畔:pàn叛,背叛二、解词人和和:人心所向,上下团结等。

域民域:限制。

固国固:使……巩固。

失道道:天道,违抗道义。

学习本文1、本文的论点?〝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2、〝道〞指什么?〝人和〞指什么?二者间的关系?〝道〞指施行〝仁政〞;〝人和〞是下文讲的〝多助〞和〝天下顺之〞,是克敌制胜的重要条件。

而只有施行〝仁政〞,方能得〝人和〞,得民心,民心所向,作战就会取得胜利。

3、本篇要紧是谈战争呢,依旧谈政治呢?本篇要紧是谈政治,是借战争谈政治。

孟子借谈战争的取胜条件以阐明他的政治主张,他主张国君要有仁德,施行仁政〔〝得道〞〕,如此才能〝多助〞,众人才会归顺,而〝天下顺之〞,〝战必胜矣〞,国家才能治理好。

4、本篇在论证方面的特点是什么?本篇论证的要紧特点是采取〝总——分——总〞的论证结构。

先提出中心论点〝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然后再分不设例证明〝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最后再从道理上论证中心论点。

生于担忧,死于安乐第一通读课文一遍,扫清文字障碍,了解文章内容。

一、字1、读准字的音畎亩〔〕傅讲〔〕胶鬲〔〕空乏〔〕2、通假字法家拂士拂:bì弼,辅弼。

衡于虑衡:héng横,梗塞。

二、解词因此动心忍性忍:使……坚强。

而后作作:奋起,有所作为。

学习本文1、本文的论点是什么?〝生于担忧,死于安乐。

〞2、本文第一段列举一系列历史人物的目的是什么?文中哪一句正是从反面充分论证了这一点?是为了讲明逆境〔逆境〕对造就人才的重要作用,选好人才尚且如此,推而广之治理国家更应如此。

〝入那么无法家拂士,出那么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这一句是从反面充分论证了这一点。

3、从行文上看,文章中哪句话在结构上起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故天将降大任因此人也〞4、文章第三段要紧阐述了作者的什么观点?论述了人常常处在逆境,才能不断奋发;国家假如没有担忧,那么往往会遭至灭亡。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8 《<孟子>两章》预习学案
任务一:借助工具书扫除语言障碍,熟读课文后完成以下题目。

1.请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米粟()亲戚畔()之畎()亩傅说()法家拂()士
2.解释下列加点字并翻译句子。

⑴兵革非不坚利也。

()
⑵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
⑶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
⑷人恒过,然后能改。

()
3.《得道多助,失道寡助》选自,中心论点是。

阐述了孟子的政治主张。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选自,中心论点是。

阐述了孟子
的人才观。

4.翻译句子。

⑴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⑵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⑶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⑷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任务二:结合课下注释和工具书,试着背诵并翻译每一段。

把不会的、难以解决的词语和句子在课本中标记下来。

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