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武定白路彝族酒歌的传承与保护
试论彝族音乐中的酒歌文化
试论彝族音乐中的酒歌文化作者:纳思嘉来源:《科学导报·学术》2018年第34期摘要:素有东方人类故乡美誉的楚雄彝族自治州的彝族音乐丰富多彩、彝族音乐中的酒歌文化绚烂多姿。
楚雄彝族酒歌及其酒歌里所渗透出的酒歌文化,又无时无刻的散发出灿烂的光芒。
在楚雄,听彝族酒歌,无不为其生动、美妙、热烈、感人的歌词与曲调而赞叹不已。
本人是楚雄彝族自治州的彝家儿女,很小就耳闻目染了彝族音乐和酒歌文化的魅力,它们是我身边最亲切的乡音、最难忘的旋律,它们时时在我耳旁回荡。
我有一种期盼和冲动就是想结合自己所学的音乐教育专业,试图将彝族音乐中的酒歌文化,做一定的阐述和分析,使之能更好的传承、弘扬、光大,让更多的人认识它、喜欢它、记住它。
关键词:彝族音乐;彝族酒歌;酒歌文化;民族文化保护与开发引言酒歌是彝族人民智慧的结晶,酒歌是彝族音乐中的璀璨明珠,酒歌文化,正像彝家米酒一样芳香四溢。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楚雄彝族地区原生态的酒歌文化,正从大山深处走向城乡。
一些民间艺人和乡士歌手开始活跃在城乡的舞台,大展身手。
同时也把彝族酒歌从山乡村寨的农家,唱进了城里的酒店宾馆、宾朋筵席。
一批功力深厚、技艺高超的彝族歌手从全国和省级的酒歌大赛中夺金摘银载誉归来,使得传唱酒歌的浓郁氛围逐渐形成。
一、楚雄彝族酒歌的产生楚雄彝族是一个善良、热情奔放、好客的民族。
谚语说“彝族人会吃奶就会喝酒、彝家的孩子会说话就会唱歌”。
由于历史文化和大山阻隔的原因,使得彝家人大多不善言谈多语,在社会交往、佳节喜庆、亲朋好友走访中,主人总是以酒代问、以酒代说、以酒迎客、以酒待客,用酒歌表达宾主之间的友好往来、相互问候与祝福。
彝族人天生豪爽,热情好客,彝族人认为,喝了酒以后,大家话就多了,就能走得更近,就能交心、换心、真心。
楚雄彝族酒歌的演唱形式主要在酒席上进行,也有在篝火旁、广场上演唱的。
其主要形式有独唱、对唱、双人齐唱、众人齐唱和一领唱众人伴唱以及众人边跳边唱等多种形式。
用彝族酒歌文化带动创业非遗传承创业计划书
用彝族酒歌文化带动创业非遗传承创业计划书彝族主要聚居在我国南方地区,分布于云南省、四川省、贵州省和广西壮族自治区。
彝族民歌大体上可分为叙事歌、山歌、情歌、舞蹈歌和儿歌等几大类,这些民歌曲调丰富,有独唱、对唱、重唱、一唱众和等多样的演唱形式,有时在同一首山歌中几种演唱形式兼而有之,艺术表现别具特色。
彝族酒歌是武定彝族一种古老的民歌艺术,有着悠久的历史传统,主要流行于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武定县境内。
武定彝族酒歌有“挪衣”、“道嘎”、“起除挪衣八”、“命熬”、“起除”、“早除”、“南嘎”、“所稳切答除”之分,其中“挪衣”意为听古代流传的歌,其内容比较古老,多以历史、传说为题材;“道嘎”意指用清楚易懂的语言唱小调,其内容多为格言、警句;“起除挪衣八”意为将“嫁调”与“挪衣”合在一起,即将宫调式和商调式二者有机统一;“命熬”中的“命”为诗,“熬”为见,“命熬”意即唱起歌词如同眼见一样,其内容多为叙事诗;“起除”即“嫁调”,其曲调有一百四十余首,歌词不固定;“早除”是歌颂的调子,多表现祝贺、赞美、恭维等内容;“南嘎”属对唱形式,有时也有齐唱;“所稳切答除”系贵宾敬酒调,它曲调很多,有特定的歌词,以《祝酒歌》、《迎客调》等为代表。
彝族酒歌演唱时一般不用任何器具伴奏,祭祀酒歌专以树叶、羊皮鼓、法铃伴奏,而在庄重的迎宾场合则会采用月琴、大三弦、大号、地筒等乐器伴奏,风格粗犷、热情、奔放。
彝族酒歌是彝族各支系密切交流的重要手段,它承载着彝族社会生活、历史传说、风俗民情、伦理观念等多方面的内容,语言形象生动,具有高度的概括力,充分体现出彝族人民的民族智慧和艺术才能,为古代彝族音乐、礼俗、社会生活的研究提供了重要文献。
目前,由于彝族的生活习俗不断向汉族靠近,酒歌这一传统的文化艺术形式正面临消亡的危险,应立即着手加以保护。
大凉山民歌保护政策
大凉山民歌保护政策1、扩大传播范围拓展传承方式酒歌的传承方式光靠以口相传或许难以达到理想的传播效果,但像酒歌这样的风俗歌曲,在日常生活中接触到的几率较大,例如在朋友聚会的场合,传播酒文化的同时结合传播彝族酒歌,相信以一传十、十传百的人传人现象,在不久的将来会有更多的人会演唱彝族酒歌,无论是用汉语或是彝语演唱。
2、改编创新彝族酒歌想要赋予旧物新的活力就需要不断的结合时代焕发旧物新生,彝族酒歌也不例外。
传统唱法的酒歌在青年眼里或许已经“老土”过时了,难以吸引他们的注意,而想要更好的拓展酒歌的传播,就要尽量扩展受众范围,结合青年的喜好将彝族酒歌进行改编就增大了酒歌传播的可能,从而扩大了受众范围。
教育及政府部门扶持传承1、免费彝族酒文化沉浸式体验馆政府部门可以开展以茶代酒式彝族酒文化体验馆,将馆中饮酒部分酒水替换为茶水后进行沉浸式体验,让外来游客即使不去彝族特色餐厅吃饭也能身临其境的感受到彝族酒文化的魅力,在体验酒文化的同时便能聆听到传统的彝族酒歌,兴许在离开体验馆后就能有游客能过哼唱某一首酒歌的旋律。
2、高校开展“酒歌节”高校云集了五湖四海的同学,相信许多高校里都有凉山州的同学在其中求学,高校开展“酒歌节”一能引起没听过彝族酒歌同学的兴趣,二能让凉山州地区同学变现自己的特长,三能帮助彝族酒歌进行传播从而达到传承目的。
3、规范化教育下校本教材的拓展随着素质教育的发展,现在学校中的音乐课越来越规范。
除偏远山区外,学校里的学生在音乐课上几乎都学习过基本的乐理知识,这是我国素质教育逐渐发展的表现,如果少数民族传统音乐能更好的加入到现今的音乐教育中,那将对少数名族传统音乐的传承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
万事的传承靠的是人类一代接着一代的更替,在更替的过程中将我们的文化、风俗、信念传承下去,学校作为一个传授知识;传播理念;树立人格的教育场所担负着重大的责任,我国在平衡文化类课程与艺术课程之间已经做出了巨大进步,相信在不远的将来我国少数民族音乐的教育与传承会在我国各地区的音乐课程中越来越完善。
[整理]彝族的文化及其保护
彝族的文化及其保护彝族的文化及其保护一、彝族支系在生产力比较落后的历史阶段,彝族祖先为了生存、发展的需要而产生了分支。
大约几千年前,有了武、乍、糯、恒、布、慕的六个分支。
分别迁徙到云南、四川、贵州等地,经过长期了历史发展,形成比较多的彝族支系。
目前较大的几个支系是:阿细、撒尼、阿哲、罗婺、土苏、诺苏、聂苏、改苏、车苏、阿罗、阿扎、阿武、撒马、腊鲁、腊米、腊罗、里泼、葛泼、纳若等。
族主要的支系具体分布为:自称为诺苏颇、诺苏的彝族支系主要分布在四川省及云南省的宁蒗、华平、永胜等地区。
自称为纳苏颇、纳苏的彝族支系主要分布在云南省武定、禄劝、弥勒、昭通及贵州毕节地区。
自称为迷撒拨、纳罗拨的彝族支系主要分布在云南省巍山、云县、漾濞等地区。
自称为罗罗濮的彝族支系主要分别在云南省景东、云县、个旧、墨江、双柏等地区。
自称为颇罗、泼哇、昨柯的彝族支系主要分别分布在云南省文山、开远、砚山、马关、金平等地区。
自称为泼拉塔、图拉颇、腊鲁濮、阿鲁的彝族支系主要分布在云南省华坪、云县、普洱、新平、墨江等地区。
自称为撒尼濮、尼濮的彝族支系主要分布在云南省路南、泸西、弥勒、昆明市郊区等彝族地区。
自称为聂苏濮的彝族主要分布在云南省龙武、石屏、云龙、昌宁、双柏等彝族地区。
自称为黎颇的彝族支系主要分布在云南省凤庆、华坪、永胜等彝族地区。
自称为山苏、阿租的彝族支系主要分布在云南省武定、新平、元江、峨山等彝族地区。
自称为阿细濮的彝族支系主要分布在弥勒、路南等彝族地区。
自称为阿哲濮的彝族支系主要分布在云南省弥勒、易门、双柏等彝族地区。
自称为格濮、阿多拨的彝族支系主要分布在云南省泸西、弥勒、师宗、鹤庆等彝族地区。
自称为阿武、阿乌的彝族支系主要分布在云南省弥勒、元阳、西畴、金平等彝族地区。
自称为罗米的彝族支系主要分布在云南省凤庆、景东、墨江、普洱等彝族地区。
自称为密期的彝族支系主要分布在云南省武定、禄劝、弥勒、昆明等彝族地区。
自称为阿罗濮的彝族支系主要分布在云南省武定、师宗、陆良等彝族地区。
从彝族文化视角认识彝族民歌
从彝族文化视角认识彝族民歌彝族是中国的少数民族之一,其独特的文化和传统一直以来都备受人们的关注。
在彝族文化中,民歌是一种重要的文化表达方式,它不仅承载着彝族人民的情感和记忆,还反映了他们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和世界观。
通过从彝族文化的视角来认识彝族民歌,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这一民族的风土人情和精神内涵。
一、彝族民歌的流传与特点彝族民歌是彝族人民世代相传的宝贵文化遗产,它流传于彝族的山川河谷之间,记录着彝族人民的生活点滴和情感体验。
彝族民歌的传承方式主要是口头传唱,因此保留了浓厚的民间特色,具有富有感染力的朴实语言和旋律。
彝族民歌的传唱主要在生活中进行,如在劳动、祭祀、节日等活动中,人们经常会结合歌曲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情绪,形成了独特的歌唱文化。
彝族民歌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丰富多样:彝族民歌内容丰富多样,涵盖了生活、劳动、爱情、战争、宗教等方方面面,通过歌曲的形式来塑造和表达彝族人民的感情世界和价值观念。
比如《芦笙歌》、《阿细歌》、《赞歌》等,都是极具代表性的彝族民歌。
2.叙事性强:彝族民歌是彝族人民用来叙述历史和故事的工具,在其中能够听到一些彝族人民的传说和神话故事,同时也能够了解到彝族人民的百态人生。
3.纪念性强:在彝族人民的纪念活动中,民歌常常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通过歌唱来纪念那些曾经的英雄和先辈,弘扬彝族人民的民族精神和民族自豪感。
4.深刻的思想性:彝族民歌深刻的反映了彝族人民对于生活、宗教、自然等方方面面的思考和理解,展现了他们独特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二、彝族民歌的文化内涵彝族民歌不仅是彝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反映了彝族人民的社会生活、历史风貌和民族精神。
通过彝族民歌,我们可以深入了解彝族文化的多重内涵:1. 丰富的民俗文化:彝族民歌中融入了大量的民族习俗和传统文化元素,如在结婚、祭祀、劳动等场合都有相应的歌曲。
这些歌曲通过口口相传的形式代代相传,保留了丰富多彩的彝族民俗文化。
略论彝族歌谣语言的文化蕴涵
略论彝族歌谣语言的文化蕴涵王雪婷【摘要】彝族是支系最多的一个少数民族,在灿烂的民族文化中,彝族歌谣颇具特色,彝族人民在生产生活中创作了丰富多彩的民族民间音乐。
民间歌谣是一种语言,同时也是一种文化,语言与文化之间具有天然的一致性,从歌谣语言的各个层面可以窥见各种文化特质。
本文选取了云南禄劝、武定境内广为流传的彝族纳苏支系的民间歌谣为语言文化的研究对象,试从彝族民间歌谣的形式、语言特质等方面来探析彝族歌谣的文化蕴涵。
%Yi has the most branches among different ethnic minority groups and its folk ballad is of unique features. Folk ballad is a special language and a culture as well. Since correlation exists between language and culture, folk ballad language mirrors its cultural connotations. Based on the form and language characteristic of Nasu (one of the branches of the Yi inhabited in Luquan and Wuding in Yunnan) folk ballad, this paper attempts to explore cultural connotations of the Yi folk ballad.【期刊名称】《楚雄师范学院学报》【年(卷),期】2011(026)012【总页数】7页(P26-32)【关键词】彝族歌谣;语言特质;文化蕴涵【作者】王雪婷【作者单位】云南师范大学,云南昆明65009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I277.291.7彝族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民族,纳苏 (na33su33)是自称,也称黑彝,是人口最多,文化较发达的一个支系。
彝族敬酒歌
彝族敬酒歌引言彝族是中国的少数民族之一,主要聚居在云南、四川、贵州等地。
彝族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文化传统,在彝族的婚礼、葬礼、祭祀等重大场合中,都会表演彝族敬酒歌。
敬酒歌是彝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是彝族人民表达情感的一种方式,也是彝族文化的宝贵遗产。
本文将详细介绍彝族敬酒歌的起源、形式和意义。
起源彝族敬酒歌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史前时期。
根据考古发现,彝族早在数千年前就已经开始种植和使用酿酒技术。
在祭祀和庆典活动中,彝族人民通过敬酒来表示对祖先和自然神灵的敬意。
敬酒歌在不断演变和传承中,成为了彝族文化中一种重要的音乐形式。
形式彝族敬酒歌通常由一组人合唱演唱。
在婚礼和葬礼等场合中,有特定的人担任歌手,他们会带领其他人一起唱歌。
敬酒歌的伴奏器乐多样,包括彝族传统乐器如芦笙、手鼓、铜钹等。
敬酒歌的歌词多为彝族语言,表达出沉重的情感和对祖先的怀念。
词曲结合,旋律优美动听,极具独特的民族风格。
敬酒歌有时也会加入舞蹈动作,更加生动地表达情感。
彝族敬酒歌在彝族人民的传统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具有以下几方面的意义:传承文化彝族敬酒歌是彝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唱歌和舞蹈,传承了彝族人民的历史记忆和文化智慧。
敬酒歌中蕴含的情感和意义,通过代代相传的方式保存下来,使得彝族文化能够得以延续。
祭祀祖先彝族敬酒歌是彝族人民祭祀祖先的一种方式。
在重要的祭祀仪式中,人们会唱敬酒歌向祖先表达崇敬之情。
这种敬酒歌的表演形式,让人们能够更加真切地感受到祖先的存在和影响。
社交交际彝族敬酒歌也是彝族人民社交交际的重要环节。
在庆典活动和聚会中,敬酒歌可以增加人们之间的情感交流和互动。
通过合唱和跳舞,人们能够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增进感情。
弘扬民族精神彝族敬酒歌作为彝族文化的代表之一,具有弘扬民族精神的作用。
通过歌曲演唱和舞蹈表演,敬酒歌传递出彝族人民积极向上、勇往直前的精神风貌。
这种精神在现代社会中仍然具有重要意义,对于彝族人们坚定信仰和自豪感的培养具有积极影响。
浅析彝族酒歌文化
浅析彝族酒歌文化作者:张笑来源:《文艺生活·下旬刊》2019年第02期摘要:彝族酒歌是彝族酒文化的重要部分,是彝族礼仪的重要组成部分,彝族酒歌深刻的反映着社会、时代和人文精神的变迁,反映着彝族社会心理和文明礼仪发展的脉络,体现了浓郁而独特的民族特色和地方特色。
酒歌,融娱乐、审美、教育、认识为一体,是人们精神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有着特殊的地位和作用。
本文通过对彝族酒歌文化的探究,分析了彝族酒歌的起源组成类型及其特质。
关键词:彝族;酒歌;酒文化中图分类号:G1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9)06-0131-01一、前言彝族主要居住在云贵高原、川西高原和横断山脉东麓的高原山地上。
这里高山耸立、峡谷纵横、江河湍急,为彝族酒文化的形成提供了特殊的地理环境。
彝族生以酒迎来,死以酒送归。
无论在社会的政治、经济、军事、宗教、民俗活动,都与酒分不开。
彝人的一生似乎都与酒结下了不解之缘,并且形成了本民族特有的丰富而灿烂的酒文化。
彝族酒文化的独特性正是源于复杂的高原山地环境,既有辽阔悠远的高原浪漫性,又有深壑险峻的山地神秘性。
高原山地的险峻环境,给彝族人提出了生存与发展的严苛要求,为适应环境,争取生命的机会,以及彝族人古老而隽永的语言、文化、宗教,与生俱来的的艺术基因,在艰辛、劳苦生活中的自得其乐,彝族人探索出了高原山地的生存方式和思维方式,形成彝族人特有的世界观和生命观,也探索出与之相适应的高原山地酒歌文化。
彝族酒歌文化,是彝族优秀文化的一部分,它折射出了彝族人民的历史、文化、风俗、性格和生活方式等。
酒歌是彝族礼仪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四川、云南、贵州和广西等彝族地区十分流行,也是彝族庆典音乐的主要内容。
彝族酒歌生动活泼、热情豪放、感情真挚,表现了彝人豁达而开阔的胸襟以及朴实大方的性格。
酒歌是宴会、集会等活动中必唱的歌乐。
根据彝族酒歌的功能、结构特征,彝族酒歌分为迎客酒歌乐、宴席酒歌乐、庆典酒歌乐、留客酒歌乐等。
彝族酒令歌采风调查报告
笔者作为一个出生在贵州的人,对于彝族音乐了解甚少,所以笔者想通过这次拍摄纪录片的机会更加了解彝族音乐,了解彝族音乐的魅力所在,了解彝族酒令歌的特色与魅力。酒令歌是彝族古老的民间传统文化艺术,也是彝族民族文化“彝族古歌”的内容之一,属于省级非文化遗产。酒令歌大多用于婚姻喜庆的场合,用悲歌与喜歌相结合的歌声,一方面表达姑娘和娘家依依不舍的画面和心情,另一方面表达新娘接亲的欢喜场面和情景采用歌伴舞的形式。在贵州农村不少地方,到亲戚家喝酒或者在酒桌上都少不了酒令歌,有对长辈、同辈、晚辈、小孩、老人、女人、男人的酒令歌。笔者还通过当地人了解到“彝族年”入选了国家级非物资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观看视频,到网上搜索关于彝族音乐的视频进行观看。
调查了解,寻找身边彝族的人们进行交流与沟通。
做好准备,把自己所了解到的东西都记录下来。
主要参考资料:(不少于10项
[1]王明贵.楚雄彝族酒歌艺术特征分析[J].贵州:民族音乐,2017.04
[2]山雨彤.滇东北彝族酒歌舞特色与功能[J].云南:青春岁月,2012.04
“这些歌曲都是原创的吗?”
场景三:拍摄“酒令歌”现场,大家一起喝酒唱歌,采访演唱者,主要问题有:
“你的酒令歌是在哪学的,长辈教的还是有正规正谱所学?”
“可以给我们讲解一下刚刚所演唱歌曲的大致内容吗?”
“除了酒令歌,你可以再介绍彝族其他歌曲吗?”
彝族传统文化的传承与保护模式浅谈
彝族传统文化的传承与保护模式浅谈彝族是中国的一个少数民族,分布在云南、贵州、四川等地区。
彝族拥有丰富的传统文化,如传统服饰、音乐舞蹈、宗教信仰等。
然而,由于现代化进程和城市化的影响,彝族传统文化的传承和保护面临着许多挑战。
本文将从彝族传统文化的特点、传承现状、保护模式等方面进行浅谈。
一、彝族传统文化的特点作为一个少数民族,彝族有许多特点。
彝族传统文化在以下几个领域尤为突出:1. 服饰文化。
彝族传统服饰以“六异”为特点,即不同等、不同色、不同形、不同绸、不同花、不同款。
彝族的服饰富有特色,充满了文化内涵,是彝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2. 音乐舞蹈。
彝族人民善于创作和演绎音乐舞蹈,在节日、婚礼等场合中都有着广泛的应用。
彝族的舞蹈舒展大方、华丽多彩,显得生机勃勃,给人以美的享受。
3. 宗教信仰。
彝族人民信仰多元,有本土宗教、佛教、基督教等。
彝族的宗教信仰和宗教节日,体现了其独特的信仰和文化,有鲜明的民族特色。
二、传统文化的传承现状彝族传统文化的传承现状不容乐观。
随着城市化和现代化的进程,越来越多的彝族人转而去追求城市化的生活方式,传统文化的传承逐渐失去了基础。
1. 土地流失和迁徙。
随着城市化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彝族人离开故土,前往城市寻找发展机遇。
这种迁徙和土地流失意味着传统文化的流失和断层。
2. 社会结构的变化。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变化,传统的社会结构正在被打破,新的生活方式和社会秩序不断涌现,这使得彝族传统文化的传承变得更加困难。
3. 教育问题。
彝族传统文化教育和教学资源相对匮乏,而传统文化的学习和传承需要有良好的教育基础。
逐渐缺乏传统文化的教育,让年轻一代逐渐失去了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理解。
三、彝族传统文化的保护模式为了保护彝族传统文化,我们需要尝试不同的保护模式。
以下列举几种可能的保护模式:1. 建立文化保护基金会。
借鉴国外文化保护的经验,成立文化保护基金会,为彝族传统文化的传承保护提供资金和技术支持。
论彝族传统文化的法律保护
论彝族传统文化的法律保护彝族传统文化是我国少数民族之一的彝族人民所创造和传承的宝贵文化遗产,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内涵。
为了保护和传承彝族传统文化,我国法律法规对彝族传统文化进行了法律保护。
我国宪法保障了少数民族的文化权利。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四十二条规定:“中华民族有许多不同的民族,国家保障少数民族的合法的权益,发展少数民族的文化,保护和繁荣少数民族的特殊的风俗习惯和传统文化。
”这一条款明确保障了少数民族的文化权利,其中包括对彝族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
我国民族地区文化自治法规定了保护和传承少数民族文化的具体措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地区自治法》第二章第十三条明确规定:“国家支持少数民族自治地方实施保护和传承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民间文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措施,设立少数民族文化研究机构,对各种少数民族文化研究、文化创作和文化交流活动给予扶持和奖励。
”这一条款为彝族传统文化的保护提供了具体的政策支持,包括设立研究机构、扶持和奖励各种文化活动等。
我国还颁布了相关法律法规保护和传承彝族传统文化。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遗产法》规定:“国家保护和传承具有历史、科学、艺术、价值的文化遗产。
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损毁、侵占或者以其他方式滥用文化遗产。
”这一法律明确规定了对具有价值的文化遗产进行保护和传承的原则。
《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彝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条例》等法律法规也对彝族传统文化进行了保护和传承的具体规定。
在实际操作中,我国各级政府还积极采取措施,加强彝族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工作。
成立了彝族文化研究机构,举办了各种彝族传统文化研讨会和培训班,推动彝族传统文化的研究和传承。
还制定出台了一系列文件,加强彝族传统文化的保护工作,如编纂和出版了彝族文化课本、教育材料,开展彝族传统文化的传统与创新,促进彝族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
我国在宪法和法律法规层面对彝族传统文化进行了法律保护,并采取了一系列的实际措施,加强彝族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工作。
武定三道酒
武定三道酒作者:李宏荣来源:《丝绸之路》2009年第17期云南武定是中国彝乡,彝乡的美酒就似山泉一样四季喝不完,在武定彝家山寨的彝乡里,到处飘溢着美酒的芳香,到处飘荡着酒歌的韵律。
勤劳的武定彝人把属于自己的那片土地经营得五谷丰登,他们从山中采集27种草药制成酒曲,然后用自己独特的酿酒工艺,用劳动丰收的五谷杂粮,酿制一罐罐醇香味美的武定彝家小锅酒,用一罐罐醇香的小锅酒迎接四方的客人。
武定彝人最好客,武定的酒歌最灿烂,所以,走进武定彝家山寨里,武定彝人就用三道酒来待客。
第一道为“栏门酒”。
当你走进武定彝家山寨里,热情好客的武定彝人会吹响长号、竹笛等民间乐器,他们载歌载舞地站在大门口迎接客人。
你的脚还没有站稳,手脚麻利的彝家阿妹们早已捧上一羊角杯醇香的彝家小锅酒。
如果那羊角杯里放有木叶,那么表明还要客人当场与主人同唱一支酒歌。
武定彝人的酒歌灿若繁星,但酒歌没有固定的摸式,能歌善舞的武定彝人会借景抒情,自编自唱。
栏门酒中唱得最多的是“迎客调”:“远方的人啊,走进彝家就是客,客人啊请喝一杯迎客酒,彝家的小锅酒醇又香,喝完这杯迎客酒,彝人心里才高兴,喝完这杯迎客酒,让你精神又快乐。
”第二道为“祝福酒”。
喝过栏门酒就可以走进彝家青石板铺筑的院子里,那丰盛的山珍海味在堂屋里摆开,热情好客的武定彝人会邀你入席。
入席之后自然少不了酒,主人会向你敬上双杯酒,同时还会献上祝福酒歌。
祝福酒歌有现成的曲调,声调热烈而高亢,唱词的内容有传统词,也有即兴发挥的创作,内容都是些祝赞、吉利的词调:“远方的客人啊,请喝双杯彝家的祝福酒;一杯祝福酒,祝你一生安康;二杯祝福酒,祝你四季风顺;客人啊,请喝下这双杯祝福酒,点滴都莫留。
”第三道为“留客酒”。
当客人要走的时候,热情好客的武定彝人把客人送到大门口,又请客人喝下离别时的最后一杯酒。
在喝留客酒时,长号、竹笛同时吹奏“留客调”,年轻的彝哥、彝妹们会围在四周欢歌起舞,主人手捧羊角酒杯,唱起“留客调”:“远方的客人啊,请你留下来;武定彝家的小锅酒啊,又醇又爽口;客人啊留下吧,让我们共喝小锅酒;又醇又爽的小锅酒啊,我们三天三夜喝不完;远方的客人你若真要走,请喝下这杯留客酒,喝不完这杯留客酒,你就莫要走,喝完这杯留客酒,要走你就走。
论武定白路彝族酒歌的传承与保护
位于滇 中武定县 的 白路镇 是一个彝族 、苗族 、傈僳 族和
感 内涵 。 自路彝族 人在 以酒助 兴 的同时 ,传达 出独特 的情感 与信 息 ,这是武定 白路彝族酒 歌与一般 酒令相 区别的一个 显 著特 点。 自路镇彝 族酒歌是 彝族情感 交流 的产物 ,从酒 歌 中
可 以看见彝族 人对朋友 的尊重 、对 友谊 的赤 诚 ,充分展 现 出
( 三) 自路彝旅酒歌展示出彝族人独特的道德伦理
武定 白路 彝族酒 歌是彝族人 的生产方式 与生活规 范 的有 效传达 ,具 有明犀 的教育功能 与道德训诚 意义 。在 武定 白路
武定白路彝族酒歌及其文化内涵
白路镇 彝族酒歌是一种古老民歌艺术 , 与彝族人的饮食 、
服饰 以及 习俗等密切 相关 ,具有 鲜明 的区域性 、传统性 以及
汉族等多民族杂居的乡镇 , 2 0 0 8 年被国家文化部命名为 “ 中
国 民间文化艺术 之乡——酒歌 之乡” 。悠久 的历史 孕育 了白
路博大 精深 、风格 独特 的彝族 酒歌文 化和绚丽 多彩 、形式 多
样 的民族 民间文 化艺术 。在新 的历史 时期 ,深入 开展 白路彝
族酒歌 的保护 、发掘和继 承工作 ,对 于推 动 白路 经济社会 的
古 朴 性 等特 征 ,具 有 丰 富 独特 的文 化 内涵 。
当地,彝族长者利用饮酒聚会的机会,借助于酒歌这种艺术 形式, 向年轻一代传授生产生活经验以及为人处世的学问等。
例如 ,武 定 白路彝族 重视夫妻 恩爱 、家 底和睦等 良好道德 品
( 一 l 自路彝族酒歌是特定历史时期彝族生活 “ 活化石” 武定 白路彝族酒歌历史悠久 ,并世代相传 。因此 ,通过对 彝族酒歌进行研究 ,可以窥见丰富的彝族文化遗俗。例如 ,白
浅析彝族酒文化中的音乐性论文
浅析彝族酒文化中的音乐性论文2008年6月7日,国务院《关于公布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和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项目名录的通知》,正式将武定彝族酒歌作为传统音乐确定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以下是店铺为大家精心准备的:浅析彝族酒文化中的音乐性相关论文,内容仅供参考,欢迎阅读!浅析彝族酒文化中的音乐性全文如下:摘要:彝族酒文化的独特性是与本民族自身的信仰、地区的物产、地区经济文化发展状况等因素共同成就的,随着文明程度的提高与时代的进步,其糟粕逐渐淡化和消失,留下了灿烂的彝族酒文化,它在振奋精神、和谐关系、传播信息、征婚纳聘等方面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而酒文化中的音乐性又是其发展过程中与之相辅相成的重要组成部分。
音乐是人类情感和精神生活的艺术化表现形式,从古至今,音乐与社会就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社会以其强有力的政治影响、强大的经济力量宣传和支持音乐艺术的发展,而音乐则以一种潜移默化的精神力量影响着社会的发展,音乐艺术的功能价值决定了其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和地位。
音乐与酒可谓是一对孪生兄弟,这样一种关系,早在它们诞生之初就被人为地决定,古人举行盛大宴会或是祭祀天地祖先,都离不开酒和音乐活动。
所有的祭祀享宴活动,在载歌载舞的同时,都要饮酒,饮酒是贯穿整个祭祀享宴之中的一种颇为重要的活动,酒在祭祀活动中被认为是通天的一种介质,是向天地鬼神和列祖列宗表示敬意的一种方式,其中的歌舞劝酒也拥有悠久的历史,最早的文字记载见于唐人徐云虔所著的《南诏录》:“吹瓢笙,笙四管,酒至客前,以笙推盏劝酒。
”歌舞劝酒,融合了民族民间艺术、民俗风情、酒文化观念为一体,在彝族的民族文化中独树一帜,这种在饮酒时唱歌跳舞的方式,逐渐形成一种为官方和民众共同接受的习俗,流行久远,绵延百代,酒文化和音乐艺术的联系也就是自然而然,水乳交融了,酒文化中渗出的音乐性在几千年的文化历史进程中可见一斑。
彝族酒文化饶有情趣,丰富多彩,酒与彝族人民的日常生活密不可分,在彝族节庆和日常生活中,都占据着极为重要的地位。
楚雄彝族酒歌
楚雄彝族酒歌简介楚雄彝族酒歌是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地区特有的一种民间酒歌形式,通常用于庆祝喜庆场合和宴会活动,以及展示彝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楚雄彝族酒歌以其朴实、热烈、欢快的节奏和动感的旋律而闻名。
起源和历史楚雄彝族酒歌源于彝族民间的饮酒习俗。
彝族是中国的一个少数民族,分布在云南等地区,拥有丰富多样的文化遗产。
楚雄彝族酒歌被认为起源于数百年前,当时彝族人民用歌曲和舞蹈来庆祝丰收和生活的喜悦。
随着时间的推移,酒歌逐渐演变为一种固定的表演形式,并成为彝族人民与外界交流的重要方式。
基本特点楚雄彝族酒歌以其独特的表演形式和鲜明的特点而著称。
以下是其基本特点:1. 音乐节奏欢快楚雄彝族酒歌的音乐节奏通常非常欢快,给人一种热烈、豪放的感觉。
酒歌中常常使用锣鼓等打击乐器和云南民间乐器,如笛子、唢呐等,增添了音乐的活力和动感。
2. 歌词深情真挚楚雄彝族酒歌的歌词通常表达了民间生活的喜悦、爱情、婚姻和友谊等主题,情感真挚而深厚。
歌词以彝族语言为主,很大程度上体现了彝族人民的思想和情感。
3. 舞蹈热烈活泼楚雄彝族酒歌的表演通常伴随着热烈活泼的舞蹈。
彝族人民跳舞的姿势和动作充满活力,独具美感。
舞蹈动作与歌曲的节奏和意境相协调,增添了表演的艺术魅力。
4. 社交、交流工具楚雄彝族酒歌在彝族社区中起着重要的社交和交流作用。
在婚礼、节日、庆典等场合,人们会通过唱酒歌来表达祝福和欢庆,加强人与人之间的情感联系。
影响和保护楚雄彝族酒歌作为彝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推动彝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然而,随着现代化的进展和城市化的冲击,楚雄彝族酒歌面临着一些挑战。
为了保护和传承楚雄彝族酒歌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关部门和社会组织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其中包括举办酒歌比赛、举办专题讲座和展览、制定相关政策等。
这些举措有助于提高公众对楚雄彝族酒歌的认识和理解,促进其传承和发展。
同时,楚雄彝族酒歌也在逐渐走向国际舞台。
通过举办民族文化艺术节、演出等活动,彝族文化得到了更广泛的传播,进一步促进了楚雄彝族酒歌的保护和发展。
试论彝族音乐中的酒歌文化
试论彝族音乐中的酒歌文化素有东方人类故乡美誉的楚雄彝族自治州的彝族音乐丰富多彩、彝族音乐中的酒歌文化绚烂多姿。
楚雄彝族酒歌及其酒歌里所渗透出的酒歌文化,又无时无刻的散发出灿烂的光芒。
在楚雄,听彝族酒歌,无不为其生动、美妙、热烈、感人的歌词与曲调而赞叹不已。
本人是楚雄彝族自治州的彝家儿女,很小就耳闻目染了彝族音乐和酒歌文化的魅力,它们是我身边最亲切的乡音、最难忘的旋律,它们时时在我耳旁回荡。
我有一种期盼和冲动就是想结合自己所学的音乐教育专业,试图将彝族音乐中的酒歌文化,做一定的阐述和分析,使之能更好的传承、弘扬、光大,让更多的人认识它、喜欢它、记住它。
标签:彝族音乐;彝族酒歌;酒歌文化;民族文化保护与开发引言酒歌是彝族人民智慧的结晶,酒歌是彝族音乐中的璀璨明珠,酒歌文化,正像彝家米酒一样芳香四溢。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楚雄彝族地区原生态的酒歌文化,正从大山深处走向城乡。
一些民间艺人和乡士歌手开始活跃在城乡的舞台,大展身手。
同时也把彝族酒歌从山乡村寨的农家,唱进了城里的酒店宾馆、宾朋筵席。
一批功力深厚、技艺高超的彝族歌手从全国和省级的酒歌大赛中夺金摘银载誉归来,使得传唱酒歌的浓郁氛围逐渐形成。
一、楚雄彝族酒歌的产生楚雄彝族是一个善良、热情奔放、好客的民族。
谚语说“彝族人会吃奶就会喝酒、彝家的孩子会说话就会唱歌”。
由于历史文化和大山阻隔的原因,使得彝家人大多不善言谈多语,在社会交往、佳节喜庆、亲朋好友走访中,主人总是以酒代问、以酒代说、以酒迎客、以酒待客,用酒歌表达宾主之间的友好往来、相互问候与祝福。
彝族人天生豪爽,热情好客,彝族人认为,喝了酒以后,大家话就多了,就能走得更近,就能交心、换心、真心。
楚雄彝族酒歌的演唱形式主要在酒席上进行,也有在篝火旁、广场上演唱的。
其主要形式有独唱、对唱、双人齐唱、众人齐唱和一领唱众人伴唱以及众人边跳边唱等多种形式。
主要目的和演唱对象是欢迎来宾或是客人。
云南楚雄彝族音乐文化传承与保护模式考察
云南楚雄彝族音乐文化传承与保护模式考察彝族主要聚居在我国大西南地区的彝族,有着久远的民族历史和深厚的传统文化。
彝族人民能歌善舞。
彝族民间有各种各样的传统曲调,诸如爬山调、进门调、迎客调、吃酒调、娶亲调、哭丧调等。
有的曲调有固定的词,有的没有,是临时即兴填词。
彝族乐器有葫芦笙、马布、巴乌、口弦、月琴、笛、三弦、编钟、铜鼓、大扁鼓等。
彝族舞蹈也颇具跳特色,分集体舞和独舞两类,其中多为集体舞,如“跳歌”“打歌舞”等。
动作欢快,节奏感强,通常由笛子、跳月”“乐”“月琴、三弦伴奏。
彝族宗教,建筑,服饰,饮食,文学艺术,既有其他民族的精华,又有浓郁的彝族风格,可以说,都是具有特色的彝族文化。
彝族宗教具有浓厚的原始宗教色彩,崇奉多神,主要是万物有灵的自然崇拜和祖先崇拜。
自然崇拜中,最主要是对精灵和鬼魂的信仰。
楚雄彝族自治州地处云南省中部,属云贵高原西部,滇中高原的主体部位。
东靠昆明市,西接大理白族自治州,南连普洱市和玉溪市,北临四川省攀枝花市和凉山彝族自治州,西北隔金沙江与丽江市相望。
辖1县级市9县。
在云南这个旅游大省中,楚雄缺少吸引投资商的旅游亮点,缺少一个展示平台,致使这么丰富的民族人文资源处在中国著名的“滇西黄金旅游线”上而不为游客所认知,是片未开垦的处女地。
并且尴尬地处于昆明和大理之间,游客很少在此长期停留。
为改变此状,“彝人古镇”被打造成了一个集民俗、旅游、居住、建筑文化为一体的民族特色文化大观园。
而地点就在宋朝时期大理国“德江城”旧址上,这个以文化产业运作方式产生的构想从开工时起就逐渐散发出了独特的魅力。
彝人古镇虽然是一座全新的旅游小镇,但在“滇西旅游黄金线”上处于门户的地位,具有“一州连三市”的区位优势,如今即将成为“彝族文化大走廊”的中心。
{1}随着彝人古镇旅游景区的建成,彝族与白族、纳西族、藏族共同形成了一道云南少数民族文化旅游的风景线。
一、彝人古镇中彝族音乐传承模式随着世界一体化的进程,当前世界上许多民族民间的传统文化正在经受外来文化和现代化社会的冲击和考验。
浅析彝族敬酒歌
浅析彝族敬酒歌
彝族敬酒歌是一种流传于彝族的民间歌谣,是彝族人的共同记忆。
可以说,彝
族敬酒歌是彝族流传不衰的精神支柱,也是彝族人生活特有的欢愉内容,把彝族各种节日和重大礼仪活动内容平添异彩,表达了彝族对家族、社会和国家的热爱,充满了民族特有的美好精神。
彝族敬酒歌融合了彝族独特的民族文化。
在彝族人的心中,敬酒歌既代表着他
们对母亲祖先们的崇敬之情,也是他们对父辈们的赞赏之外。
彝族敬酒歌的词句,多么纯洁乾净,它的旋律多么悠扬,把彝族的历史、传统、故乡等内容抒发出来,把节日的热情添加进每一句歌词中。
彝族人们把敬酒歌唱成一个能够展示彝族文化的精神家园。
彝族的敬酒歌把彝族的文化传承了下去,它们承载着理念和思想,仿佛是彝族
文化的“缩影”,把彝族家族形式、婚姻风俗、传统习俗等内容表达出来,从而表达出彝族自身民族文化的特殊魅力,尤其是彝族敬酒歌表达了彝族人坚持美德、诚信、友好、尊重和爱心等美德理念,把彝族努力以和谐、友好相处彰显了出来。
彝族敬酒歌不仅承载着它的文化内涵,更承载着彝族人的美好心愿,把彝族的
团结和友好传递的更远,永葆彝族的精神面貌。
彝族敬酒歌是彝族人美好心愿和激动人气的表达。
它不仅是彝族人的一种精神支柱,更成为彝族人文化保护和弘扬的重要载体,唱出了彝族民族家族的和谐之歌。
在非遗文化校园传承中音乐教师要如何做
在非遗文化校园传承中音乐教师要如何做非物质文化遗产校园传承就是为了最大限度对濒临失传的各族人民世代相承的,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如舞蹈、传统美术、传统音乐、传统戏剧、曲艺、民间文学、传统医药、传统技艺、传统体育、民俗与杂技等引入学校面向广大师生进行传承保护的一种形式,在当前传承形式中,教育传承特别是校园传承是目前最佳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形式。
一方面学生们可以接触中国博大精深的优秀传统文化和家乡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另一方面可以使不同年龄段的学生从小就对家乡和祖国深入了解,培养爱民族、爱祖国、爱社会主义的朴素情怀,使我们的民族精神以学生、教师群体为主体的波浪式的世代相传。
在学校中开展非遗传承,实质上就是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进课堂,进教材,进学生头脑的进程,作为音乐教师必须承担起非物质文化中音乐、舞蹈等艺术文化的传承责任,以更高的认识在专业上引领并在传承中不断创新。
一、非物质文化遗产校园传承的意义(一)文化的传承离不开教育。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对师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的很好素材。
社会公民特别是青少年学生群体参与保护“非遗”的程度从根本上决定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效果和命运。
把学校教育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保护结合在一起,把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学校教育相结合,一方面是学校教育具有全民性、持续性、规范性和科学性的优势特点,特别是基础教育普及率高、范围广、影响大;另一方面是这样的结合是对学校教育的补充。
学校承担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是一种尝试,又为学校教学资源的拓展形成了有力的补充,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增添了一条新跑道。
(二)非物质文化遗产校园传承有利于营造并最终形成全民学习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环境和氛围。
一是校园教育教学活动和课外活动是最受学生欢迎的教育载体,学生参与积极性高,学习、训练容易取得良好效果;二是学校是地方各类人才聚集的重要场所,也是该地域各种社会力量愿意给予支持的公益事业单位,具有人力、物力、财力相对统一、便于协调的优势。
浅析彝族酒文化中的音乐性
浅析彝族酒文化中的音乐性彝族是我国境内分布最广的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云南、四川、贵州和广西等地。
彝族的传统酿造方式和酒文化历史悠久,音乐在彝族的酒文化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音乐性的角度,浅析彝族酒文化的重要参与者——音乐。
一、彝族酒文化的概述彝族酒文化是彝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彝族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彝族酒文化是以酒为媒介,集传统文化、民俗文化、宗教文化、社会文化于一体的复杂文化形态。
自古以来,彝族人民就以酒为仪式性的饮料,将酒酿造、贮藏、饮食、玩乐、礼仪和信仰等方面的元素渗透其中,并形成了独特的酒文化体系。
二、彝族酒文化中的音乐特征彝族酒文化中的音乐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
音乐在彝族酒文化中担任着传达情感、增添欢乐气氛和调节节奏等作用,是彝族酒文化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
具体来讲,彝族酒文化中的音乐表现出以下几个特征:1.音乐具有娱乐性。
在彝族人民的日常生活中,音乐是欢乐的一种表现形式。
在彝族人民的酒文化中,音乐是一种娱乐性的存在。
彝族人民在饮酒的过程中,总是要配以节奏感强、旋律欢快的歌曲和音乐,使得整个酒宴既有语言的交流,又有音乐的欢乐气氛,从而增添整个活动的情趣。
2.音乐具有仪式性。
在彝族人民的饮酒仪式中,音乐是必不可少的。
在彝族酒文化中,音乐是夹在仪式与欢乐之间的一种载体。
在一个完整的彝族酒仪式中,音乐与舞蹈是互相呼应的,承载着彝族人民的精神和文化的体现。
3.音乐具有宗教性。
彝族酒文化中的音乐具有一定的宗教色彩。
对于彝族人民来说,酒是一种十分神圣的存在,是与神灵沟通的媒介之一。
因此在彝族人民的酒文化中,音乐具有一定的祈祷意义,它能够引导人们的思想,帮助人们与神灵相互沟通,从而达到祈祷健康、平安、幸福、富裕之类的目的。
4.音乐具有群体性。
在彝族酒文化中,音乐在很大程度上具有一种群体性。
当彝族人民举办酒宴时,会邀请亲朋好友、上至老年,下至儿童,同席共享饮食酒水。
在此过程中,音乐既是让人们团结在一起的媒介,能够加强人与人之间的情感沟通,使得整个酒宴变得更加热闹、欢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武定白路彝族酒歌的传承与保护
作者:宋莹
来源:《中国民族博览》2016年第09期
【摘要】武定白路彝族酒歌,是当地彝族人民传统的习俗歌谣,承载着与白路彝族的历史、祭祀、生产生活以及图腾崇拜等相关的大量文化信息。
必须要充分认识武定白路彝族酒歌的文化内涵和重要价值,采取针对性措施,才能推动武定白路彝族酒歌的传承与保护。
【关键词】武定;白路;彝族;酒歌;文化传承
【中图分类号】K892.3 【文献标识码】A
位于滇中武定县的白路镇是一个彝族、苗族、傈僳族和汉族等多民族杂居的乡镇,2008年被国家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酒歌之乡”。
悠久的历史孕育了白路博大精深、风格独特的彝族酒歌文化和绚丽多彩、形式多样的民族民间文化艺术。
在新的历史时期,深入开展白路彝族酒歌的保护、发掘和继承工作,对于推动白路经济社会的发展、促进优秀历史文化的传承以及维护社会的和谐稳定等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武定白路彝族酒歌及其文化内涵
白路镇彝族酒歌是一种古老民歌艺术,与彝族人的饮食、服饰以及习俗等密切相关,具有鲜明的区域性、传统性以及古朴性等特征,具有丰富独特的文化内涵。
(一)白路彝族酒歌是特定历史时期彝族生活“活化石”
武定白路彝族酒歌历史悠久,并世代相传。
因此,通过对彝族酒歌进行研究,可以窥见丰富的彝族文化遗俗。
例如,白路彝族在酒筵上吃肝生时唱的《佳肴歌》,再现了白路彝族先民挟弓弩牧羊时的生活场景,而吃“肝生”则保留了先民“与虎同食”的某些习俗,揭示出远古时代彝族先民的生活方式。
而白路彝族父母及老人们在酒筵上唱的《宾客调》《送亲调》《迎亲调》《留客调》等,用于安抚新娘及其父母,表示对婚礼的祝贺,增添婚礼的喜庆气氛等。
总之,武定白路彝族酒歌反映了特定历史时期彝族人民的生产生活及其思想观念。
(二)白路彝族酒歌反映彝族人的心理与情感内涵
武定白路彝族酒歌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深受彝族人民群众的喜爱。
彝族酒歌之所以能够流传下来,主要在于武定彝族酒歌反映的是彝族人的民族心理,传达的是彝族人的情感内涵。
白路彝族人在以酒助兴的同时,传达出独特的情感与信息,这是武定白路彝族酒歌与一般酒令相区别的一个显著特点。
白路镇彝族酒歌是彝族情感交流的产物,从酒歌中可以看见彝族人对
朋友的尊重、对友谊的赤诚,充分展现出彝族人善良、朴素、诚挚以及勤劳等性格。
在日常生活中,白路彝家人哪怕只有一口酒,都要一人喝一半,一人喝一口,这是一种人与人之间心底无私天地宽的情感体验。
(三)白路彝族酒歌展示出彝族人独特的道德伦理
武定白路彝族酒歌是彝族人的生产方式与生活规范的有效传达,具有明显的教育功能与道德训诫意义。
在武定白路当地,彝族长者利用饮酒聚会的机会,借助于酒歌这种艺术形式,向年轻一代传授生产生活经验以及为人处世的学问等。
例如,武定白路彝族重视夫妻恩爱、家庭和睦等良好道德品行以及高尚精神情操的传承。
白路镇彝族人举行结婚时,在堂屋门坎外会举行这样的仪式:用青松毛挽成两个结,用一根红线串起来,横拉在门两边,媒人站在门内的新郎和门外的新娘之间,端上一碗酒,唱上酒歌《解松毛结》调,“青松”象征着夫妻感情常青不衰,解结表示今后夫妻生活顺顺当当、和和美美,传达出武定白路彝族人对于美好道德伦理以及高尚精神情操的推崇。
二、武定白路彝族酒歌的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
武定白路彝族酒歌是彝族历史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
但面对经济全球化以及商业文化等的冲击,白路彝族酒歌的传承与发展面临着巨大的危机。
(一)强势文化的冲击
武定白路彝族历史悠久的酒歌,以人们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和生动的表现手法,传达出彝族民族独特的情感内涵与心理蕴藉。
但是,随着当前经济社会事业的快速发展,在强势文化的冲击下,武定白路彝族人的生活方式已经发生显著变化。
例如,白路镇平地村的酒歌习俗在当地已经延续多年,举办婚宴时有热闹的婚宴酒歌,组织祭祀时有祭祀酒歌,在传统节日时长者在酒筵上吟唱民族历史,传授彝族习俗。
但是,现在当地的大部分年轻人外出打工,家里只有老人、小孩,会唱酒歌的老人在逐渐减少。
而且酒歌的习俗也不断在简化,酒歌已出现消亡的趋势。
(二)商业文化的侵扰
白路彝族酒歌的生命在于其所处的独特的生长环境。
当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由于受到商业力量的侵扰,武定白路酒歌正在丧失其传统性,酒歌文化习俗逐渐被异化。
例如,彝族毕摩调主要用于红白事、喜庆节日以及祭祀等重大活动。
但是现在很多商业演出,在演唱这些彝族酒歌时,不考虑庄重肃穆的场合。
原本在接待亲朋好友或婚丧嫁娶时演唱的歌曲,由于开发旅游的需要,把民间歌舞表演作为吸引游客眼球的“商品”,将白路彝族酒歌搬上酒店筵席,这实际上是对彝族酒歌的破坏。
(三)保护政策出现偏差
近年来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申报与保护工作,但是,在实际工作中,一些地方存在保护意识淡薄以及重申报轻保护的情况,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过度开发,实际上却是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根本伤害。
武定白路彝族酒歌作为彝族人的一种酒令,上级有关部门在开展保护的过程中,往往会出现保护性破坏的后果。
例如,在宣传中使用固定的曲调以及歌词等,会造成传统酒歌曲调的流失。
在刻录光碟时,将部分彝语用汉语同音字代替,也会导致酒歌词调的变化等后果。
三、武定白路彝族酒歌的传承与保护对策
武定白路彝族酒歌是白路镇彝族特定社会历史时期的重要产物,具有民俗学、历史学以及人类学等珍贵价值。
因此,要采取科学的方式对其进行保护和传承。
(一)广泛推广武定白路彝族酒歌的普及
文化传承,首先是文化遗产价值观念在民众中的普及,尤其是年轻一代的传承。
因此,武定白路彝族酒歌的传承,必须要重视培养并激发起年轻人的文化认知与情感体验,一方面,要安排彝族酒歌传承人组织举办“彝族酒歌进校园”非遗传承活动,向中小学生开展酒歌文化知识及相关礼仪的宣传以及传统文化教育活动。
另一方面,要不断完善白路彝族酒歌培训机制。
将彝族酒歌培训作为群众性文体活动的重要内容来抓,每年举办四期彝族酒歌培训班,努力营造白路彝族酒歌全镇人民会唱的良好氛围。
(二)重视做好武定白路彝族酒歌的传承
传承人是武定白路彝族酒歌保护与传承的主体,传承人对于武定白路彝族酒歌的保护与传承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一方面,要积极申报有代表性的白路彝族酒歌传承人,鼓励他们接班带传,举办彝族酒歌及礼仪培训班。
另一方面,以“白路镇文化站”为依托,在全镇范围内收集与酒歌相关的酒文化、酒歌文化乐器以及生产生活实物等,组建白路彝族酒歌传习展室,向外界展示白路彝族酒歌独特的魅力。
(三)扎实开展武定白路彝族酒歌的收集
为了做好酒歌的传承保护工作,应当重视开展武定白路彝族酒歌的普查及资料收集工作。
首先,在深入调查的基础上,对白路彝族酒歌进行收集、整理与研究,目前,已收集白路彝族酒歌精编30首。
其次,编辑出版白路彝族酒歌培训教材。
将收集整理出来的30首彝族酒歌编辑成培训教材《白路彝族酒歌》并印刷出版2000册,作为举办白路彝族酒歌培训班和非遗传承进校园活动的乡土教材。
最后,制作《白路彝族酒歌》光碟。
邀请省、州、县彝族酒歌项目
代表性传承人,录制《白路彝族酒歌》DVD专辑1000碟,作为宣传《白路彝族酒歌》的载体,打造成宣传白路的一张民族民间文化名片。
(四)积极推进武定白路彝族酒歌的藕合
结合武定白路彝族酒歌保护现状,把白路彝族酒歌保护与白路旅游开发结合起来,实现彝族酒歌保护与地方旅游资源开发的良性藕合与互动。
首先,组建“白路彝族酒歌展演队”,让外界倾听白路声音,推动白路彝族酒歌展演与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的有效融合。
其次,建好“白路彝族酒歌传唱大舞台”,以“火把山民族文化广场”为依托,以白路彝族酒歌文化为元素,彩绘白路彝族酒歌传唱大舞台背景墙。
最后,举办“激情酒歌·唱响白路”彝族酒歌传唱活动,以“六月二十四”彝族火把节为依托,不断提高白路彝族酒歌的影响力。
四、结语
武定白路彝族酒歌,作为白路彝族人民传统的习俗歌谣,是白路镇彝族人民智慧和心血的结晶,承载着白路彝族的历史、祭祀、生产生活以及图腾崇拜等大量的文化信息。
为了做好武定白路彝族酒歌的传承与保护工作,必须要深刻认识到当前白路彝族酒歌传承中存在的问题,采取针对性措施,扎实推进武定白路彝族酒歌的推广普及工作。
参考文献:
[1]王朝辉.彝族酒歌发展探析[J].兰台世界,2015(7).
[2]杨潇.彝族酒歌的特色[J].民族音乐,2013(1).
[3]周国庆.“酒文化”在武定彝族酒歌中的表现[J].民族音乐,2013(3).
作者简介:宋莹(1983-),女,云南武定人,本科,武定县白路镇文化广播电视服务中心,馆员,研究方向:群众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