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一、概念解析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人类口传、表演、社会实践、团体习俗及相关物件、器械等非物质领域内的文化遗产。
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项涉及历史、文化、经济、社会等多个领域的重要任务。
目的是确保这些传统文化资源得以延续、弘扬、创新,并为人们带来多重价值。
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性1. 文化传承的重要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各国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所具有的非物质的文化财富贯穿在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中。
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可以使传统文化得到延续和弘扬,使后人了解传统文化,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2. 经济价值的重要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也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可以成为地方特色文化的优势,吸引更多游客前来观光、旅游和消费,从而促进地方的文化旅游和经济的发展。
3. 民族认同的重要性文化传承是每个民族自我认同的重要组成部分。
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仅可以维护本民族的文化认同,还可以推动多元文化的交流与融合,促进世界文化多样性的保护和和谐发展。
三、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措施1. 科学记录和调查科学记录和调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相关信息是构建和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制度的首要工作。
要在全国范围内进行专业的民俗学、考古学等方面的定性和定量的调查,确保对完整清晰的记录和评估。
2. 传承意识的建立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需要人们共同参与,全社会共同呵护。
在学校、文化机构、社区等公共场所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普及教育活动,激发民众的传承意识和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自豪感和责任感,增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的重视程度。
3. 传承人的继承和培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人是重要的资源和支柱。
他们通过口述、实践和传统方式,将非物质文化遗产转移到下一代。
因此,保护好不可再现的文化遗产,我们必须培养合适的传承人,加强对他们的培训和能力提升。
4. 政策和法律的支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需要政府的有力支持,要制定相关的政策和法规,确保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有效的保护和传承,采取有效措施解决遗产继承、保护和利用时面临的问题。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意义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由文化团体创造或持有,并传承给后人的与文化相关的实践、表现、表达、知识、技能以及相关的工具、物品和文化空间”。
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对于社会、文化和经济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使人们能够了解和认识自己的文化传统,增强文化认同感和自豪感。
非物质文化遗产承载着民族和地域的历史、风土人情,是文化的载体和延续。
通过传承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可以使人们对自己的文化传统有更深刻的了解和认识,同时也能够促进不同民族、地域之间的文化交流和互动。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能够推动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
许多非物质文化遗产都具有很高的艺术和观赏价值,如传统音乐、民间舞蹈、手艺制作等,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仅可以成为文化旅游的重要资源,还可以为当地经济发展带来新的机遇和动力。
中国的昆曲、粤剧等传统戏曲艺术,已经成为了当地重要的旅游和文化品牌,吸引了大量游客和投资,为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对于人的精神生活和文化素养也具有重要作用。
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仅是一种传统的文化形式和艺术表现,更是一种人类价值观念、道德准则和生活哲学的体现。
通过传承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可以使人们更好地领会和体验传统文化的魅力,培养人们的审美情趣和文化素养,提升整个社会的文化品位和品质。
尽管非物质文化遗产在社会和文化发展中具有重要意义,但其传承和保护也面临着诸多挑战。
随着现代化的发展和生活方式的变迁,一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保护变得越来越困难。
许多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当代社会的角色和地位已经受到挑战,比如一些古老的手艺制作、民俗习俗等渐渐淡出人们的生活,甚至有些在现代社会中已经濒临失传。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者和传承环境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传承者的年龄逐渐增长,传承环境的改变也让传统文化的传承变得更加困难。
一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者数量有限,没有足够的人才参与传承,这也成为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和发展的一大障碍。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不以物质形式存在,以口头、音乐、舞蹈、戏剧、节庆、社会习俗等形式传承的具有代表性和独特性的文化表现,以及与之相关的传统技艺和传统文化知识。
非物质文化遗产承载着民族文化的精髓和智慧,是每个民族独特的文化记忆和传承,对于弘扬民族文化、保护文化多样性、促进文化交流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现代化进程,非物质文化遗产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如何有效地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为一个重要的课题。
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首先需要意识到其独特性和珍贵性。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每个民族独特的文化记忆和传承,具有代表性和独特性,是民族文化的精髓和智慧。
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需要引起社会各界的重视,加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宣传和推广,提高公众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认识和了解。
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需要建立健全的法律制度和政策体系。
政府应当通过立法、颁布政策等手段,明确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范围和方式,建立健全的保护机制和管理体系。
加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资金支持和人才培养,保障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发展。
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需要加强国际合作和交流。
非物质文化遗产往往具有跨国性和跨地域性,需要加强国际合作和交流,共同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
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国际交流与合作,促进文化多样性和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传承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重中之重。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代代相传的文化记忆和智慧,其传承需要通过口口相传、师徒传授等手段,加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和传统技艺的培养和传承。
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人进行保护和扶持。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人通常是老年人或者是已经较为年迈的长者,需要加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关爱和扶持,保障他们的物质生活和文化传承的顺利进行。
加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培训和指导,提高他们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技能和能力。
三、结语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每个民族独特的文化记忆和传承,是民族文化的精髓和智慧。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一、什么是非物质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国民族在长期的生产和社会实践中所创造的具有传统、信息量大、蕴含深厚文化内涵、人们能够共同认知的口头传统、表演艺术、社会实践、知识技能、文化场所及相关文化制品等形态和具有代表性的传播载体。
这些具有典型性的文化传统不仅是人类智慧和文化创造的重要成果,也是民族文化多样性的重要体现。
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是指在长时间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人们通过口头和实践行动形式,将一种文化传统代代相传的过程。
传承方式多种多样,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1.口传心授这是最古老、最基本,传承方式最为直接的一种方式。
口传心授,就是传统文化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祖先们所创造、积累和传承的智慧和文化内涵一代代人口相传,可以避免文字形式带来的误解和失误,从而更好地继承和保存这些文化。
2.师徒传承师徒传承既可促进一种文化的传承,也可有效防止知识和技艺流失。
在传统文化中,通过师徒相传,能够使后代更好地掌握知识和技能,同时也能使学习者更好地品味和理解这些文化的内涵和精髓。
3.家族传承家族传承是一种特定的传承方式,是指某一家族代代相传某一种文化,通过家庭成员之间的互帮互助、传授、实践等方式,将这种文化内涵代代相传,也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一种重要的传承方式。
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是非常必要且重要的。
对于保护,我们不仅只是对这些文化遗产进行风险评估,更要注重保护和传承这些文化遗产。
对于保护需要采取以下几方面的措施。
1.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收集和记录收集与记录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这样可以更好地理解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
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收集和记录具体包括:记录相关人员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了解、收集相关的物品、图书档案资料、录制音像资料等等。
通过记录、收藏和口头传承等方式,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存和传承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2.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是广泛而复杂的,需要各方面的合作。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在长期发展中留下的文化传统、表演艺术、社会实践、传统手艺等的独特资源,它承载着一个民族、一个地区的文化传统和历史记忆,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变迁,许多非物质文化遗产正面临着失传和消逝的危机。
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已成为当今世界各国共同关注的重要议题。
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意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对于维护和传承民族文化、推动文化多样性和促进文化交流具有重要意义。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个民族、一个地区的文化瑰宝,它承载着丰富的历史记忆和文化传统,对于塑造民族的文化认同和凝聚力至关重要。
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助于弘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传承文化血脉,使人们更加珍惜和热爱自己的文化传统。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能够推动文化多样性的发展。
每一个民族、每一个地区都有自己独特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些文化遗产丰富多彩,各具特色,对于丰富人类文明具有重要意义。
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利于促进文化多样性的进程,推动各国文化的对话和交流,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相互理解和融合。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有助于促进文化传承和创新。
很多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代代相传的传统知识和技艺,它们蕴含着丰富的智慧和技艺,对于提升人们的审美品味和文化素养具有重要作用。
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利于激发人们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热爱,推动非遗传统的融合和创新,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当代社会的传承和发展。
当前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依然面临一些挑战和难题。
一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人口老龄化严重。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文化传统的淡化,很多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人口年龄越来越大,年轻人对于传统文化的兴趣逐渐减少,这使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工作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一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环境受到严重的破坏。
随着城市化和现代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一些非遗传统受到了严重的冲击,传承环境得不到有效的保护,这使得一些非物质文化遗产濒临失传和消逝的危险。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1. 引言1.1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人类在漫长历史长河中留下的无形文化财富,包括传统的技艺、节日、传说、习俗和信仰等。
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价值,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维护文化多样性、促进文明交流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现代社会的迅速发展和文化冲击,许多非物质文化遗产正面临失传的危险。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显得尤为重要。
传承是指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从一代传承到另一代,确保其传统技艺与价值观不会被遗失。
保护则是指采取一系列措施,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不受外部环境的破坏与侵蚀。
只有通过有效的传承与保护,才能让非物质文化遗产继续传承下去,为后人留下宝贵的文化遗产。
本文将探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意义与价值、传承方式、保护措施、传承与现代社会的关系,以及传承者的培养。
通过深入探讨这些问题,可以更好地认识和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性,促进其可持续发展,传承与创新并重,共同承担起传承责任,为保护人类丰富多彩的文化遗产作出贡献。
2. 正文2.1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意义与价值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文明的宝贵财富,它不仅是历史的见证,更是人类文化多样性的体现。
这些传统的技艺、表演、节庆等形式,代表着人类丰富的创造力和智慧,是我们文化传统的延续和传承。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意义与价值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非物质文化遗产承载着丰富的历史记忆和文化内涵,能够帮助人们更好地了解和认识自己的文化根源,增强文化自信和认同感。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创造力和智慧的结晶,体现了人类对自然和社会的认知和把握,对我们提供了宝贵的启迪和借鉴。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文化传承和交流的桥梁,能够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相互理解和交流,推动文化多样性的发展和繁荣。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意义与价值不可估量,它是我们文化传统的宝贵遗产,需要我们共同努力去传承和保护。
保护好我们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就是保护我们自己的文化根基和精神家园。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民族、地区、社会和群体传统中的各种表现形式,包括口头传统、表演艺术、社会实践、节庆活动、手工艺技艺、知识与实践等,这些文化形式在人类历史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并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融入到社会的生活中,并被赋予了独特的价值与意义。
然而,由于各种原因,非物质文化遗产面临着遭受漠视、丧失、变迁的危险,需要我们去保护与传承。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介绍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一、弘扬与传承弘扬和传承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第一要义。
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最重要的是要让人们认识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价值,从而积极投入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中。
得以传承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美学、历史学、社会学等多种价值,使人类文化体系更加综合完整。
二、记录与整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记录与整理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要对受众进行全面的语言、动作、习俗等方面的记录,故事、口述历史的录制,音乐、舞蹈、戏曲和其他表演艺术、美食、手工艺和其他技艺的记录。
整理和分类,使我们更好地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本质,为未来的保护和传承铺平道路。
三、修缮与保护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中,修缮和保护也是至关重要的环节。
在修缮时需保留其原有的特色与风采,恢复传统技艺、技法和生产技能。
保护则需注重保护文化遗产基地、博物馆以及较大的古迹、园林和公园等等。
强调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完整性和真实性,将其继承下去。
四、普及与推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推广和普及是非常重要的一环节。
我们可以通过电视、网络、音乐、舞蹈、戏曲和各种活动来宣传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价值和意义。
我们需要引导人们重视自己的文化遗产,了解自己的文化传统,并意识到文化遗产继承的重要性以及我们每个人都应尽自己的一份力。
综上所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事关文化的多元化和文化自信的保持,我们更应该使其得到充分的保护和传承,以保持多元的文化生态,而这需要人们共同努力。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的历史传承,是每个国家和民族都应该珍惜和保护的宝贵财富。
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既是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继承,也是对文化多样性的尊重和保护。
本文将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定义、保护与传承意义、保护与传承的现状和挑战以及保护与传承的对策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定义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由人类创造并传承下来的具有普遍价值的文化传统。
这些传统包括口头传统、表演艺术、社会实践、仪式、节庆、知识和实践技艺等,都是人类智慧和经验的结晶。
它们以群体共享、传承和保护为基础,通过口口相传、代代相传的方式传承下来,并与特定社会和地区的环境和文化相互依存、相互影响。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不仅有助于人类对历史和文化的认识,也有助于维系社会稳定、促进文化多样性和传承。
二、保护与传承的意义1. 弘扬传统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民族传统文化的精髓,它承载了民族的智慧和情感,是民族精神和文化认同的象征。
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助于弘扬和传承传统文化,维系文化传统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2. 促进文化多样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多样性和丰富性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助于促进文化多样性的发展,推动不同文化的交流和共同进步。
3. 增进社会认同感:非物质文化遗产承载着人们对自己文化传统的认同和依恋,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助于增进人们的社会认同感和归属感,凝聚社会共识和共同价值观。
4. 丰富文化生活:非物质文化遗产丰富了人们的生活,为人们提供了丰富的精神文化享受。
通过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可以为人们创造更为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
1. 现状: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和文化多样性的受到重视,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开始关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
一些非政府组织和国际组织也在积极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工作。
许多国家和地区都建立了相应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措施来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越来越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受到人们的关注。
如何有效地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已成为一个重要的议题。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探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并提出相关建议。
一.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定义及意义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人们创造、传播和发展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如语言、音乐、舞蹈、戏剧、手工艺等。
它不仅与特定的地理区域、民族和社群相关,还反映了人们的精神生活和文化价值观。
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助于维护人类文化多样性,促进文化交流与互鉴。
非物质文化遗产承载了历史的记忆和文化认同,对于后代的文化认同和个人身份形成具有重要意义。
二.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1.法律法规的保护国家和地方政府应建立健全的法律法规体系,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合法权益。
这包括制定相关法律、设立专门的机构,加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登记、保护和管理。
2. 文化资源的甄别与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的甄别是保护的关键环节。
相关部门应该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进行科学的调查和甄别,确保保护工作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3. 传统知识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还需要关注传统知识的保护。
传统知识通常以口头传统的方式传递,这些知识的保护需要采取措施,例如与传习人、相关社区合作,记录和保存相关知识。
三.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1. 教育与培训教育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重要途径。
学校和社会组织可以加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教育培训,包括开设相关课程、组织实践活动以及邀请传统传承人进行讲座等。
2. 社区参与社区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重要场所,应鼓励社区居民积极参与文化活动,传承文化技艺。
同时,社区组织可以举办文化节庆活动,提高人们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认知与参与度。
3. 科技与传媒的应用科技与传媒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利用互联网、移动应用等技术手段,可以将非物质文化遗产推广给更多人群。
同时,可以通过电视、广播、电影等传媒形式,向公众传递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价值与知识。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一、概述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传承下来的具有历史、文化、艺术、科技等价值的非物质文化表现形式,包括口述传统和表演艺术、社会实践、知识和实践相关的技能、习惯、节日、庆典和传说等。
随着现代化的加速发展,越来越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正处在消亡的边缘,急需保护与传承。
本文将从保护和传承两个方面进行讨论。
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采取一定的措施防止文化遗产的消失和损毁。
为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努力:1.立法保护必须从法制上明确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念和范围,并加入国家文化宝藏保护的范围,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管理的法制化。
2.记录非物质文化遗产记录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前提。
通过文献、考古、调查、采访等手段,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收集、整理和编纂。
这种记录方式可以是口头的,也可以是文字或影像的。
记录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于后人能够理解和掌握非物质文化的历史传承和文化内核具有重要意义。
3.提高文化保护意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需要广泛的社会参与。
必须提高公众对文化遗产保护的意识,使人们认识到文化遗产对于国家和人类的历史、文化、科学、艺术上的重要性。
三、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知识和技能代代相传,通过教育、培训和活动等形式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保证其永久流传和创新发展。
1.教育传承教育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重要途径,通过教育机构的课程和课外活动,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授给下一代。
文化教育是每个国家和民族的发展基石,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
2.传统节日活动传统节日活动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重要形式。
各种传统节日、庆典、宗教仪式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集中体现。
在庆祝节日的过程中可以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宣传和教育。
3.弘扬精神内核非物质文化遗产除了各种特殊表演形式外,还有着丰富的精神内核和思想意义。
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并不仅仅是传递各种表演技艺,还需要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精神内核。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一、什么是非物质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族人民世代相承的、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如民俗活动、表演艺术、传统知识和技能,以及与之相关的器具、实物、手工制品等)和文化空间(即定期举行传统文化活动或集中展现传统文化表现形式的场所,兼具空间性和时间性)。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范围包括:1.口头传统,包括作为文化载体的语言。
2.传统表演艺术。
3.民俗活动、礼仪、节庆。
4.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民间传统知识和实践。
5.传统手工艺技能。
6.与上述表现形式相关的文化空间。
二、为什么要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承载中华民族精神与情感的重要载体,是维系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的基础,也是人类智慧的体现。
然而,在经济全球化和现代化的冲击下,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正面临着历史上前所未有的急剧变迁。
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农耕(游牧)文明的逐渐削弱乃至在部分地区的消失,民众生活方式以及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嬗变,加之外来文化的影响等等,给一向主要靠口传心授方式传承的费物质文化遗传,以及文化传统带来了巨大的影响,使之逐渐地或部分地失却了生存与繁荣的土壤,大批有历史、文化和科学价值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甚至由于传承人的逝去而濒于消亡,大量有历史、文化价值的珍贵实物与资料遭到毁弃,或因非法走私而流失境外,以往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传的理念、手段、范围与力度,也已远远不能适应今天的客观现实。
因此,加快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已迫在眉睫。
三、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方针和原则是什么非物质文遗产保护工作的指导方针是: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
正确处理保护和利用的关系,坚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真实性和整体性,在有效保护的前提下合理利用,防止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误解、歪曲或滥用。
在科学认定的基础上,采取有力措施,使非物质文化遗产在社会中得到确认、尊重和弘扬。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主要保护与传承方式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主要保护与传承方式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某一个族群或某一地区特有的传统文化实践与知识体系,包括口头传统文学、表演艺术、社会实践、节日庆典、手工艺品制作、传统医药和自然环境与宇宙知识等。
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对人类文明的一种重要补充和丰富,是维护文化多样性与人类尊严的应有之责。
下面将分别介绍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主要保护与传承方式。
一、法律保护法律是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有力保障,对于有危及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现象,一般都有相关法律进行保护。
比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遗产保护法、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公约等,都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都有明确规定。
同时,这些法律也规定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机构和具体保护措施。
二、记录保存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最重要的方式之一就是记录保存。
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人、传承方式、传承环境等信息都记录下来,能够减少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遗漏和失真。
同时,可以通过记录保存方式,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方式的特点推广到更广泛的人群中。
三、传统方式传承传统方式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最基本的传承方式,也是最能有效地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方式。
这种传承方式是通过老一辈人传授给后代,由传承人亲自示范,让后代一步步学会。
这样的传承方式让非物质文化遗产得以最完整地保留下来。
其实,有些非物质文化遗产本身就是通过这样的传承方式一代一代传承下来的,如传统武术、传统节日等。
四、现代化传承方式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人们逐渐把非物质文化遗产上传到网络上,利用互联网、手机、电视等方式进行传承。
现代化传承方式给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可以通过视频、live直播等方式来展示非物质文化遗产,让更多的人了解它们、爱上它们,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向社会大众传播和宣传。
五、教育传承教育传承方式是针对青少年一代开展的。
在学校、社会团体等场合,通过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活动,让青少年接触、理解、学习和传承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1. 引言1.1 意义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文明的宝贵财富,是一个国家文化传统和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涵盖了各种传统的表现形式,如口头传统、表演艺术、社会实践、习俗、庆典、知识和实践等,代表了人类创造力和智慧的结晶。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具有重要意义,不仅可以维护和传承人类文明的精髓和多样性,还可以促进社会发展和文化交流。
通过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可以增强人们对文化传统的认同感和自豪感,促进文化多样性的发展,同时也可以为当代人们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和文化享受。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是一项重要的文化事业,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和支持。
1.2 背景【背景】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不以某种具体的物品或建筑形式表现出来的文化遗产,而是通过口头传统、表演艺术、社会实践、传统的手工技艺等形式体现出来的文化遗产。
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承载着民族文化的精髓和传统知识,是民族文化传承和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全球化的趋势,许多非物质文化遗产面临着严重的挑战和威胁。
传统技艺的失传、表演艺术的衰落、传统节日的淡化等问题日益凸显。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已经成为一个迫切的问题,需要社会各界共同努力来保护和传承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以确保它们能够得到有效的传承和发展。
2. 正文2.1 保护措施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是维护民族文化传统和文化多样性的重要举措。
为了更好地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需要采取一系列有力的措施。
建立健全的法律法规体系是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基础。
各国应加强相关法律的制定和完善,明确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定义、保护范围、保护措施等内容,同时建立健全的监管机制,确保法律得以有效执行。
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调查与研究工作是保护的重要手段。
通过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深入调查和研究,可以全面了解其特点、传承方式和现状,为后续的保护工作提供重要参考。
加强保护意识和教育培训也是关键。
在全社会弘扬尊重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理念,引导人们重视传统文化,培养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意识,从小培养孩子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尊重。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那些以文化实践、表现形式和传统知识为代表的人类创造物。
它包括口头传统、表演艺术、社会实践、传统手工艺、庆典节日、知识与实践相关的自然界和宇宙观念等多个方面。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承载着民族的历史、传统和精神,对于维护文化多样性、促进文化交流、传承民族文化、丰富人类文明有着重要的意义。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是一个重要的工作,它需要政府、社会组织和个人共同参与,共同努力,以确保这些宝贵资源得到有效传承和保护。
本文将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定义、传承与保护的重要性、传承与保护的方式和现行的保护措施等方面进行分析和探讨。
1. 保护文化多样性。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各个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助于保持和传承各个民族文化的独特性和多样性,有助于促进文化交流和相互尊重。
2. 丰富人类文明。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文化宝库中珍贵的宝贵财富,它的传承与保护有助于使人类文明更加丰富多彩。
3. 促进文化交流。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保护有助于促进各个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和相互了解,有助于推动不同文化之间的互补和融合,促进文明的共同繁荣。
4. 形成民族认同。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发展有助于增强民族认同感,使民族文化和传统得到更好的继承和弘扬。
1. 记录与研究。
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系统的记录和研究,包括田野调查、音视频录制、文献整理等,以确保文化遗产的完整性和真实性。
2. 传承与培训。
通过各种方式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传承与培训,包括口头传统、表演艺术、传统手工艺等方面的传承和培训。
3. 制定政策与法律法规。
建立健全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的政策和法律法规体系,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保护提供制度保障。
4. 社会参与和民主管理。
鼓励社会组织和个人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工作,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保护工作与社会发展相结合。
5. 国际交流与合作。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以口头、表演、艺术、社会习俗、节庆活动等无形形式传承下来的文化现象。
它包括语言、音乐、舞蹈、戏剧、节日、手工艺等多个方面,是一个民族、一个社会的精神财富和创造力的体现。
传承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于维护文化多样性和人类精神文明的繁荣具有重要意义。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是通过代际相传来实现的。
这是一种口述和实践相结合的传承方式,通过老一辈人传授给年轻一代。
传承者需要具备丰富的经验和技能,并能够将这些经验和技能有效地传递给适龄的传承对象。
传承者通常是村里的长者或者具有相关技能的领域专家,他们负责教授、指导学徒掌握相关技艺,同时还要传授相关的知识、故事和价值观念,以便学徒能够全面理解并真正领悟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内在精神。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是为了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所做的各种努力和措施。
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
需要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调查和研究,对其内涵和特点进行深入了解,为传承和保护提供基础性的知识和理论支持。
需要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宣传和推广,提高公众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认识和重视程度。
这可以通过举办各类展览、演出、讲座等形式来实现,同时也需要利用现代化的技术手段,如互联网和社交媒体等,将非物质文化遗产推广到更广泛的受众面前。
需要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管理工作。
这包括建立相关的法律制度和政策法规,设立专门的机构和组织,制定保护和管理计划,并加大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资金支持和人员培养力度。
为了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保护,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
政府应该发挥引导和协调的作用,加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工作的组织和管理。
学校应该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教育,通过课堂教学和校外实践,让学生全面了解和体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魅力。
社区和家庭也应该承担起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责任,通过组织各种活动和培训,让更多的人参与共同传承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精神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传承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是维护文化多样性和人类精神文明繁荣的重要任务。
非物质文化遗产及其保护与传承
非物质文化遗产及其保护与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人类传统的文化表现形式,包括口头传统、表演艺术、社会实践、仪式、节庆、手工技艺等各种具体形式。
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仅反映了一个社区或文化的独特性,还承载着丰富的历史、知识和价值。
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于维护文化多样性和弘扬人类传统至关重要。
本文将探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性以及如何有效地保护和传承它们。
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性
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重要性:
1. 文化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个社区或文化的根本,是前人留给后人的宝贵遗产。
通过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我们能够保留并传承文化传统,确保其不会因时间的推移而逐渐消失。
2. 文化多样性:每个社区和文化都有其独特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如音乐、舞蹈、民间故事等。
这些不同的文化表现形式丰富了世界的文化多样性,使我们更好地了解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和共通之处。
3. 社会认同: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助于形塑社区和个体的社会认同。
它们是一个社区的象征,为人们提供了一种认同感,使他们与自己的文化和传统产生联系。
4. 经济价值:非物质文化遗产也可以为社区带来经济价值,如吸引游客、创造就业机会等。
传统技艺和表演也可以成为一种有吸引力的旅游资源,为社区提供经济支持。
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
为了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
1. 文化记录与研究:首要任务是记录和研究非物质文化遗产,包括口头传统、传统技艺、表演艺术等。
这有助于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历史和演变过程。
2. 社区参与: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长期生产和生活实践中所创造的文化现象,包括口头传统、表演艺术、社会风俗、节庆活动、知识与实践等各种非物质文化传统。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护和传承人类文化多样性,促进文化交流和互动的重要手段。
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需要采取综合的措施。
首先是加强法律法规的保护。
各国家和地区都应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关法律法规,确保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有效的保护。
其次是加强宣传和教育。
通过各种形式的宣传和教育活动,增强社会大众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认识和重视,增强社会的保护意识。
最后是加强保护措施的实施。
在实践中,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如建立相关机构和组织、加强科学研究和调查、开展培训和传承、加强国际合作等,来确保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有效的保护。
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环节。
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需要关注以下几点。
首先是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培训。
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承载者和传承者,他们的培训和传授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至关重要。
其次是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机构的建设。
建立一系列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机构,如博物馆、艺术学校、社区组织等,来进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
最后是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活动的开展。
通过各种形式的传承活动,如演出、展览、培训等,来传承和推广非物质文化遗产。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是全社会的责任和义务。
各级政府、相关机构、社会组织和广大民众都应该共同参与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工作中来。
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工作,促进文化的多样性和多元化,促进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还需要加强国际合作。
在全球化背景下,各国家和地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面临着共同的挑战和问题,需要加强国际合作来共同应对。
国际社会应该建立一系列的合作机制和平台,来分享经验、展开交流、开展合作,共同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工作。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概述: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创造的、传承发展的独特精神财富,代表了一个民族或者群体的思想、信仰、技能等。
然而,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速,非物质文化遗产正面临着日益严重的威胁与衰败。
本文旨在探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重要性以及相应的策略与措施。
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价值1. 保护历史记忆和文化身份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各个社群和文化体系的历史记忆和文化身份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们体现着人民的智慧、才艺、信仰和生活方式,通过传承发展能够使后人了解自己的根源和文化身份。
2. 促进文化多样性和社会发展不同地区、民族和社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表达了世界丰富多样的文化形态。
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可以促进文化多样性的维护,并在社会发展中发挥积极作用,推动经济、教育和旅游等领域的发展。
3. 唤醒人们对传统文化的认同与尊重通过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人们能够更好地了解和认识自己的传统文化。
这不仅有助于人们形成对传统文化的认同和尊重,也能够促进社会和谐与文明进步。
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难题1. 现代化进程的冲击现代化的快速发展带来了许多新技术和生活方式的变迁,而部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统技艺会因此失去其应有的传承环境和价值认同,导致传承困难。
2. 人才缺失和老龄化非物质文化遗产通常依靠口传和传统师徒制度进行传承,而现代社会中人们在追求其他形式教育和职业发展的同时,对传统技艺的兴趣和投入也逐渐减少,导致传承人才的缺失以及传承过程的中断。
3. 经济利益与原汁原味的冲突部分非物质文化遗产借助于商业化推广来获得经济利益,导致原汁原味的文化传统被商业利益所曲解、拉长和改良,进而丧失了其真实性与独特性。
三、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策略1. 法律法规和政策的完善国家应建立健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法律法规体系,从法律层面上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权益。
此外,政府还应出台相关政策,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排除和修复。
2. 引导社会关注与参与重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应该得到媒体和社会的广泛关注,重视宣传和教育,让更多人了解和关心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形成全社会的参与。
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
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人类历史长河中创造、发展并传承下来的各种非物质文化形式,包括口头传统、表演艺术、社会风俗习惯、传统工艺等。
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承载着民族、地区和特定社群的独特文化特征,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就是要将这些文化传统发扬光大,传承给后代,让它们在现代社会中继续发展,不断丰富人类文化宝库。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传统文化的根基和灵魂。
它承载了民族的文化认同、宗教信仰、道德观念和生活方式,是民族精神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
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于弘扬民族精神、巩固国家文化自信、促进民族团结和文化多样性、构建和谐社会均具有重要意义。
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利于传承文化传统。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文明的宝贵遗产,包含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和传统知识,是民族智慧和成果的集中体现。
通过保护和传承这些文化遗产,可以使传统文化得以延续和发展,保持其传统风貌和多样性。
这不仅有利于弘扬和传承民族文化,也有利于提高文化自信和文化软实力。
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利于促进文化交流与对话。
各国各民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都有着自己独特的文化特点,保护和传承这些文化遗产有利于促进文化交流与对话,增进不同文化之间的相互了解和尊重,有利于促进世界各国和民族之间的和谐共处,有利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利于推动经济发展和促进社会稳定。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的文化品牌,能够吸引游客、促进文化旅游业的发展。
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还能够促进相关行业的发展,增加就业机会,推动经济增长和社会繁荣。
传承传统文化还能够提高人民的文化素养,增强社会凝聚力,有利于促进社会和谐与稳定。
基于以上的原因,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于一个国家的文化建设、社会进步和国家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各国都应该高度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需要采取多种方式方法,促进保护与传承工作的有效进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作者:崔北军来源:《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学报》2015年第04期〔摘要〕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浓郁的地域色彩,是提升城市软实力的宝贵财富和重要资源。
由于受到现代化进程的影响,蚌埠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状况不容乐观,存在传承困难、后继乏人、政策支持和经费保障缺乏等问题。
为保护、传承好非物质文化遗产,各地应结合本地实际,借鉴其他地区保护、传承经验,着力在科学认定、分类保护、提高认识、加大投入、完善保护体系和传承机制等方面加大保护与传承力度。
〔关键词〕蚌埠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问题;对策〔中图分类号〕G127 ; ; ; ; ;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1203(2015)04-0105-05作为中国传统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世代相传的宝贵精神财富。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包括各种口头表述、传统表演艺术、社会风俗、礼仪、节庆庆典、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知识和实践、传统的手工艺技能和文化创造形式以及与上述表现形式相关的文化空间等〔1 〕。
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对于民族精神的凝聚和延续、当代文化的创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都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当前,保护好、传承好非物质文化遗产是蚌埠市在构建和谐社会、提升城市软实力、建设文化强市、重返全省第一方阵过程中亟需深入研究的重大课题和实践难题。
一、蚌埠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现状(一)拥有众多优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蚌埠地处我国南北分界线、黄淮海平原与江淮丘陵结合部,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具有鲜明的淮河文化特征,如多元性、包容性、开放性、创新性等,体现了蚌埠文化南北融合的特点,也正是蚌埠这种独特的地理环境和人文环境孕育了丰富多彩、特色鲜明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表1体现了蚌埠市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分布的基本情况。
表1 蚌埠市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分布《蚌埠记忆——非物质文化遗产田野调查汇编》是蚌埠市对当地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的首次大规模调查的研究成果,较为全面地介绍了蚌埠市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的种类存量、分布情况、存在环境和保护现状。
蚌埠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呈现出以下四个特征:一是数量多。
这次普查登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共有597项,其中蚌埠卷(包含固镇县)116项,怀远卷279项,五河卷202项,最终形成了约70万字的《蚌埠记忆——非物质文化遗产田野调查汇编》三卷本。
二是种类全。
蚌埠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涉及15类,涵盖了除“民族语言”类别外的其他全部基本类别。
三是影响大。
蚌埠市一些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历史悠久、影响深远。
花鼓灯曾经参加了2008年春节歌舞晚会和奥运展演,并多次走出国门演出;2012年10月,泗州戏交响清唱剧《摸花轿》唱响国家大剧院。
四是特色鲜明。
不论是花鼓灯、泗州戏,还是五河民歌,都具有浓郁的地域色彩,反映出淮河文化南北融合的特点,既具有粗犷豪放的北方民族风情,又具有秀美柔和的南方民族风情,这种特色在花鼓灯艺术中体现得非常鲜明。
(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成效第一,建立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体系。
建立名录体系是国际上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成功经验。
当前,蚌埠市积极申报国家级和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逐步建立了比较完善的国家、省、市、县四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体系。
蚌埠市被列入各级人民政府保护名录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共计574项,其中国家级3项、省级13项、市级37项、县级522项。
表2体现了蚌埠市省级以上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的基本情况。
表2 蚌埠市省级以上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资料来源:蚌埠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第二,初步建立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体系。
一是建立了传承人保护与管理制度。
目前,蚌埠市有161人被列入各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其中国家级6人、省级32人、市级123人。
为了让传承人有更充裕的时间和精力多带徒弟、多参与活动展示,蚌埠市建立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保护与管理制度。
二是建立了传承基地。
蚌埠建立了许多传承基地,其中省级以上传承基地、传习所共有6个,其中花鼓灯传承基地包括中国花鼓灯艺术传习所、怀远县河溜镇莲花村花鼓灯基地、怀远县鲍集镇花鼓灯培训基地和怀远县常坟镇花鼓灯培训基地等。
三是建立了生态保护区。
蚌埠市在非物质文化遗产数量多、分布范围广的地方,建立了生态保护区,以利于其进行整体性保护,如蚌埠市在禹会区冯嘴子村建立了花鼓灯生态保护区,其被中国艺术研究院和中国舞蹈家学会命名为“中国花鼓灯第一村”。
第三,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机构初步建立。
2007年,蚌埠市成立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领导小组,下设保护中心和专家评审委员会。
保护中心负责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普查、确认、登记、立档、抢救、保护规划、人才培养等工作。
蚌埠市各县区也随之成立了相应机构,做到有机构有人员,并在项目申报、传承人认定等方面都有一套比较成熟的制度。
笔者认为,蚌埠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机构的建立,对于促进当地非物质文化遗产事业的可持续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支撑作用。
第四,尝试进行生产性保护工作。
蚌埠市在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同时,鼓励优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生产中实现传承,已经取得了初步成效,如蚌埠市花鼓灯嘉年华相关部门创新思路,把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花鼓灯与现代科技、舞美相融合,打造了一部具有4D 视觉效果的大型歌舞剧《千年花鼓灯》,演出效果非常好,受到游客的广泛好评,这是一次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相结合的成功尝试。
2014年,《千年花鼓灯》累计演出280余场,观众达6.5万人次,这一表演形式既宣传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花鼓灯,又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面临的主要问题蚌埠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工作虽然取得了初步成效,但总体形势不容乐观,仍然存在许多问题,有的问题还比较突出。
可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工作任重道远。
(一)传承困难,后继乏人传承困难首先表现为传承人年龄老化现象严重(见表3)。
蚌埠市6个国家级传承人中已故4人,花鼓灯国家级传承人仅存1人,今年68岁,泗州戏国家级传承人也仅存1人,已有78岁高龄。
在全市32个省级传承人中,年龄大多在60岁以上。
其次表现为后继乏人。
过去,许多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是一门手艺,学成后可以作为谋生的手段。
现在,许多家长认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难学、费时费力,学成后不能作为一份职业,因此不愿意让孩子学习、继承、从事非物质文化遗产行业。
正如一些传承人所说的:“我们愿意无偿传授,却没有人愿意来学,这样下去,这些技艺将面临失传的危险。
”(二)许多优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处于濒危状态我们在对蚌埠市16项省级以上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存状况进行综合分析判断后不难看出,有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正处于濒危状态,如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端公腔,目前只有1名传承人,面临着失传的危险。
造成目前许多优秀非物质文化遗产处于濒危状态是有其特定时代背景和客观原因的。
非物质文化遗产大都产生于相对封闭的传统社会,稳定的农耕社会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代代相传的客观基础。
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快推进,传统社会开始向现代社会转型,这种文化生态的改变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产生了巨大的冲击。
另外,由于自然生态和人文生态环境的不断恶化,许多非物质文化遗产失去了它赖以生存的土壤,处于生存困境或濒临消亡,特别是那些依靠口传心授的技艺、风俗和礼仪因不符合现代社会需求而处境艰难〔2 〕。
(三)缺乏政策支持和经费保障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起步较晚,地方性法规和规章比较少,且明显滞后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要求,2011年,国家层面才出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
目前,就蚌埠市来看,虽然有些县区出台了一些非物质文化遗产单个项目的保护规划和措施,但是还缺乏全市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开发等相关政策支持。
同时,我国由于地方财力有限、经费保障体制不顺,阻碍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
笔者在调研过程中了解到,有许多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传承基地和相关单位经费匮乏,如怀远县莲花村花鼓灯培训基地、安徽省泗州戏剧院和怀远县杨华泗州戏艺术团等都缺乏经费的支持。
(四)缺乏规范的传承体系首先,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工作具有系统性和专业性强的特点,而在实际工作中,相关部门往往存在重申报轻保护、重利用轻管理的现象,没有建立规范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体系,如有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申报成功后,缺乏后续保护规划和资金支持。
其次,普及率不高、观众年龄老化、相关项目资金的使用和监管不到位等问题依然比较突出。
近年来,由于影视剧、流行音乐、网络游戏等的冲击,一些观赏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线,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年轻人越来越少。
另外,相关部门缺乏专业工作人员。
目前,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机构一般设在各县区文化馆,大多是兼职人员去做,有的县区甚至无人去做。
(五)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经济价值有待进一步开发我国相关部门在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进行保护和传承的过程中,要加强传统技艺、传统美术和传统医药药物炮制类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的生产性保护,这样做符合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发展的特定规律,有利于增强非物质文化遗产自身活力,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更紧密地融入人们的生产生活〔3 〕。
蚌埠市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杨氏微雕技艺精湛,具有很高的艺术性和收藏价值,但由于受到家族式传承方式的限制,不仅不利于对其保护和传承,也没有赢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蚌埠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蚌埠玉器加工技艺水平非常高,特别是仿古玉器的制作方式独具特色,在国内同行业中影响很大,但是,由于缺乏规范有序的市场体系和传承机制,导致蚌埠市玉器市场发展困难重重。
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花鼓灯,保护与传承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如何对其进行保护性开发利用,赢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还需要进一步探索和研究。
三、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对策(一)提高认识,加大投入当前,要保护和传承我们千百年传下来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首先是要提高认识。
各级政府要充分认识到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是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保护与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就是弘扬我们的优秀传统文化,把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提升到增强文化软实力的高度,并纳入本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
同时,相关部门要提高全民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保护意识,注意纠正部分地方政府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方面急功近利的思想,如只重视有较大知名度的代表性项目,而忽视那些虽濒危但知名度相对较低的项目。
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需要政府资金扶持,很多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成功案例都证明了这一点,如文化部对昆曲的保护。
作为“百戏之祖、戏中之戏”的昆曲,在现代社会中同样面临着日渐消亡的危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