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7月自考《文化概论》模拟试题(二)

合集下载

2017年自考《文化概论》复习试题及答案【三篇】

2017年自考《文化概论》复习试题及答案【三篇】

2017年自考《文化概论》复习试题及答案【三篇】导读:本文2017年自考《文化概论》复习试题及答案【三篇】,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文章一:练习题】 1.魏晋南北朝佛家教义的流行前期为主的是( )A.般若学B.涅盘学C.禅宗D.密宗2.中国古代宗法制度的基础是( )A.血缘B.地缘C.亲亲D.同门3.中国古代专制时代控制人身自由的最基层的组织形式是( )A.什伍里甲制度B.郡县制度C.户籍制度D.宗法制4.中国历第一部初具规模的封建法典为( )A.《刑书》B.《法经》C.《秦律》D.《汤刑》5.以物比德属于( )A.整体思维B.伦理思维C.辨证思维D.类比思维6.佛教的创始人是( )A.张道陵B.葛洪C.释迦牟尼D.孔子7.中国封建伦理规范的法则为( )A.三纲B.五常C.五伦D.十教8.在现代中国的56个民族中,除汉族外,有代表自己语言文字的民族有( )A.24个B.25个C.26个D.27个9.有历史记载的从事汉字规范的第一人是( )A.炎帝B.黄帝C.仓颉D.孔子10.历第一次由中央政府领导的正字运动是秦代的( )A.《说文解字》B.书同文C.文字神赐D.圣人造字二、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五个备选答案中有二个至五个正确的答案,将所有正确答案的序号写在题干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漏选均不得分。

每小题2分,共16分)1.在商代,宗教崇拜的对象大体有( )A.佛B.上帝C.超自然神D.天地神祗E.祖先神2.察举是一种由下向上选拔官吏人才的制度,其中最的三科为( )A.孝廉B.茂才C.秀才D.贤良方正文学E.探花3.古代中国政治生活中的头等大事是( )A.嫡长子继承制B.宗族祭祀C.军事讨伐D.宗法体系E.家族血缘4.下列属于庶族平民礼俗的有( )A.三月三B.七月七C.春节D.清明E.端午5.古代关于天人关系的观点有( )A.天人合一B.天人感应C.天人交胜D.天人之分E.重天轻人6.中国戏曲的角色分为( )A.生B.旦C.净D.末E.丑7.唐代最盛行的舞蹈为( )A.健舞B.软舞C.字舞D.花舞E.马舞8.下列观点中,反映中国古代审美观念的是( )A.诗言志B.尚意追求C.中和之美D.尊崇自然E.乐以教化三、名词解释(每小题8分,共24分)1.《神灭论》2.本草之学3.中体西用论四、简答题(每小题8分,共24分)1.简述魏晋南北朝时期文化发展的大势。

全国自考中国文化概论简答题专项强化真题试卷2(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全国自考中国文化概论简答题专项强化真题试卷2(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全国自考中国文化概论简答题专项强化真题试卷2(题后含答案及解析)题型有:1.1.简述中国古代类比思维的特征。

正确答案:(1)中国古代类比思维是就“天、地、人、万物”之间的外部特征与内在属性进行类比。

(2)中国古代类比思维中,有一种叫做“观物比德”,是人与物的类比,是说用物的外部特征与内在属性来类比人的品德、志行。

2.中国传统礼俗规约的特点是什么?正确答案:(1)传统礼俗的等差性;(2)传统礼俗的调和性;(3)传统礼俗的规范性。

3.汉语的主要特点。

正确答案:(1)从语音来看,汉语是有声调的语言。

(2)从词汇来看,古代汉语以单音词为主,现代汉语以双音词为主。

(3)从语法来看,汉语借助于虚词和词序来表示词与词的语法关系。

(4)从音义对应的角度来看,汉语的特点是一个音节对应于多个词(语素)。

4.简述“十恶”的内容。

正确答案:“十恶”是古代社会中最严重的犯罪。

它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维护以皇帝为代表的封建统治,打击危害封建国家和危及皇帝人身安全与尊严的行为。

二是维护以父权、夫权为中心的家族制度,严厉打击危害家族伦常的犯罪行为。

5.简述礼的调和作用在传统社会的主要体现。

正确答案:礼的调和作用在传统社会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对尊者、贵者、长者而言,要遵循礼制;对待从属人员,要宽厚、慈爱,避免因过度的压制导致矛盾的激化。

二是对社会从属者而言,礼制的主要宗旨是要他们节制自己的行为,克制自己的欲望,服从尊者,安于本分。

6.简述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正确答案: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主要包括仁爱孝悌、重义轻利、谦和礼让、真诚有信。

还有智勇、自强、好学、勤俭、质朴等。

7.简述语言与民族的关系。

正确答案:在构成民族的诸多特征中,语言是最重要的。

因为语言的变化比较缓慢,当民族的其他特征发生变化时,语言往往还是统一的。

语言能较全面而深刻地反映民族特点,积淀民族历史和文化,对民族成员之间的交流和民族传统的传承,对民族的认同感和凝聚力的形成都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2017年10月自考《中国文化概论》单选真题及答案解析

2017年10月自考《中国文化概论》单选真题及答案解析

2017年10月自考《中国文化概论》单选真题及答案解析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

1.【题干】当一种现象以同样的形式反复出现时,其中就含有规律性,成为某一历史时期、某一国家(民族或地域)文化发展中带有典型和标志作用的事情,这些现象成为()。

【选项】A.文化现象B.文化内涵C.文化事象D.文化思潮【答案】C【解析】文化事象是指当一种现象以同样的形式反复出现时,其中就含有规律性,成为某一历史时期、某一国家(民族)或地域文化发展中带有典型和标志作用的事情。

【考点】绪论2.【题干】历史上,青藏高原地区曾居住过()。

【选项】A.古巴人和鲜卑人B.古巴人和羌人C.鲜卑人和吐蕃D.吐蕃和羌人【答案】D【解析】青藏高原地区曾居住过吐蕃和羌人。

【考点】中国文化的地理背景3.【题干】中国古代家族伦理的核心是()。

【选项】A.修身B.勤业C.孝悌D.尊师【答案】C【解析】孝,指对父母还报的爱;悌,指兄弟姊妹的友爱。

孔子非常重视孝悌,认为孝悌是做人、做学问的根本。

简言之:孝敬父母、友爱兄弟。

申之以孝悌之义"(《孟子●梁惠王上)。

【考点】中国传统的礼俗约规4.【题干】《诗经》编成于()。

【选项】A.春秋时期B.战国时期C.汉朝D.唐朝【答案】A【解析】《诗经》是中国古代诗歌开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原称“诗”或“诗三百”,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前11世纪至前6世纪)的诗歌,共305篇。

“不学诗,无以言”“《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孔子赞赏“诗三百”,根本原因是因为“无邪”。

【考点】中国文化的创始与奠基5.【题干】中国资本主义的经济萌芽产生于()。

【选项】A.元代末期B.明代中叶C.清朝中叶D.民国初年【答案】B【解析】多数学者是把它作为中国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发生过程,或其起点,认为它产生于明中叶。

【考点】元明清:中国文化的衰变期6.【题干】在中国古代教育程序的八个步骤中,最终阶段是()。

2017年自考《文化概论》多选题和名词解释题型与答案

2017年自考《文化概论》多选题和名词解释题型与答案

2017年自考《文化概论》多选题和名词解释题型与答案一、多选题1.长江中下游平原的构成有( AE )A.江汉平原B.成都平原C.华北平原D.东北平原E.长江三角洲平原2.隋朝大运河西以洛阳为中心,偏向东北一支和偏向东南一支的包括( AB )A.永济渠B.通济渠C.广济河D.惠民河E.金水河3.两汉时期选官方式多种多样,最重要的方法有BCE )A.孝廉B.征辟C.考试D.举人E.察举4.下列选项中,属于自然范围内的服饰文化标志的有( ACDE )A.环境标志B.等级标志C.性别标志D.年龄标志E.体型标志5.下列选项中,属精神文化的有( ABCDE )A.艺术B.政治C.道德D.风俗习惯E.宗教二、名词解释题1.文化事象:当一种现象以同样的形式反复出现时,其中就含有规律性,成为莫以历史时期、某一公斤(民族或地域)文化发展中带有典型和标志作用的事情,这些现象称为文化事象。

2.九流十家---其为百家争鸣中的思想流派,是由汉代人总结出来的,其对后世影响巨大的有儒家、道家、法家、墨家、阴阳家和刑名家等派别。

3.血缘九族制---即以本人为基准,向上、下个推衍四代,共九代,为九族,也有的以父族四、母族三、妻族二为九族,九族是传统中国最典型的家庭制度。

4.家天下—所谓家天下,使之中国古代王朝的更迭往往是新旧家族的带兴与衰亡,从秦始皇开始,他自命为始皇帝,希望其家庭子孙世代传袭皇位,家天下的家族统治在中国传衍了两千年之久,是宗法观念队国家政治影响的表现之一。

5.中庸---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最高价值原则,由孔子提出,意为两层,一是中是可以长久行用的法典,二是中和,即经过对两端的调整而达到和谐。

文化概论试题及答案

文化概论试题及答案

文化概论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以下哪项不是文化的基本特征?A. 传承性B. 多样性C. 封闭性D. 普遍性2. 文化的核心是什么?A. 语言B. 宗教C. 价值观D. 艺术3. 以下哪个概念与文化无关?A. 文化认同B. 文化冲突C. 文化适应D. 基因遗传4. 以下哪个选项属于文化的物质层面?A. 风俗习惯B. 语言文字C. 建筑风格D. 宗教信仰5. 跨文化交流中,以下哪项不是常见的障碍?A. 语言差异B. 非语言沟通差异C. 价值观冲突D. 气候差异6. 以下哪个理论不是文化研究的理论?A. 结构主义B. 功能主义C. 后现代主义D. 进化论7. 以下哪个选项是文化相对主义的观点?A. 所有文化都有其固有的优越性B. 某些文化在某些方面优于其他文化C. 文化之间存在优劣之分D. 文化差异是不可逾越的8. 以下哪个不是文化全球化的表现?A. 全球化媒体的普及B. 跨国公司的扩张C. 地方文化的消失D. 国际互联网的发展9. 以下哪个概念是文化适应理论的核心?A. 同化B. 适应C. 排斥D. 抵抗10. 以下哪个选项不是文化传承的方式?A. 教育B. 家庭C. 宗教D. 政治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 简述文化的功能主义理论的主要观点。

2. 描述跨文化交流中的文化休克现象及其应对策略。

3. 阐述文化相对主义与文化绝对主义的区别。

三、论述题(每题25分,共50分)1. 论述文化多样性对社会发展的意义。

2. 分析全球化背景下的文化冲突与融合,并提出促进文化和谐共存的策略。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 C2. C3. D4. C5. D6. D7. A8. C9. A10. D二、简答题1. 文化的功能主义理论认为文化是一个整体,其中的各个部分都对整体发挥着功能,维持社会的稳定和秩序。

该理论强调文化的整合作用,认为文化元素之间是相互依赖的。

2. 文化休克是指个体在跨文化交流中由于文化差异而产生的困惑、焦虑和不适应。

文化概论专升本试题及答案

文化概论专升本试题及答案

文化概论专升本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文化的基本特征是()A. 多样性B. 相对独立性C. 传承性D. 所有选项答案:D2. 以下不属于文化现象的是()A. 语言B. 宗教C. 政治制度D. 基因遗传答案:D3. 文化相对主义的核心观点是()A. 文化优劣论B. 文化平等论C. 文化冲突论D. 文化融合论答案:B4. 根据文化的功能,文化可以分为()A. 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B. 显性文化和隐性文化C. 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D. 精英文化和大众文化答案:B5. 以下哪项不是文化传承的方式?()A. 口述传统B. 书籍传播C. 宗教仪式D. 基因遗传答案:D6. 文化创新的源泉是()A. 社会变革B. 个人想象C. 历史传承D. 自然环境答案:A7. 世界文化多样性的体现不包括()A. 语言多样性B. 宗教多样性C. 价值观多样性D. 物种多样性答案:D8. 以下哪个不是文化产业发展的主要方向?()A. 娱乐化B. 市场化C. 国际化D. 封闭化答案:D9. 以下哪个是文化产业发展的主要驱动力?()A. 政府干预B. 技术创新C. 市场机制D. 宗教信仰答案:B10. 以下哪个不是文化产业发展的主要目标?()A. 经济效益B. 社会效益C. 文化传承D. 政治目的答案:D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 简述文化与文明的区别。

答案:文化通常指的是一个社会的精神和物质财富的总和,包括语言、艺术、宗教、习俗等。

而文明则更多地指一个社会的发展水平,包括科技、经济、政治等方面的进步和成就。

文化强调的是多样性和独特性,文明则强调的是进步和发展。

2. 阐述文化传承的重要性。

答案:文化传承对于一个民族或社会至关重要,它不仅保持了文化的连续性,还有助于维护社会稳定和促进社会和谐。

文化传承可以增强民族认同感和凝聚力,同时也是教育下一代的重要途径,使他们了解并尊重自己的文化传统。

3. 描述文化产业发展的现状和挑战。

文化概论自考试题及答案

文化概论自考试题及答案

文化概论自考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文化的核心是什么?A. 语言B. 宗教C. 价值观D. 法律答案:C2. 下列哪项不是文化的基本表现形式?A. 艺术B. 宗教C. 科学D. 种族答案:D3. 文化多样性的重要意义在于?A. 促进经济发展B. 增强国家实力C. 促进社会和谐D. 以上都是答案:D4. 哪个理论认为文化是人类适应环境的方式?A. 结构功能主义B. 文化相对主义C. 进化论D. 文化生态学答案:D5. 文化冲击(Culture Shock)通常发生在哪个阶段?A. 初始接触阶段B. 适应阶段C. 深入理解阶段D. 回归阶段答案:A6. 下列哪项不是文化传递的方式?A. 口头传统B. 文字记录C. 亲身体验D. 遗传继承答案:D7. 文化整合是指什么?A. 不同文化元素的简单相加B. 不同文化元素的有机结合C. 消除文化差异D. 强化文化冲突答案:B8. 哪种文化现象不是由地理环境决定的?A. 农业文明B. 游牧文明C. 工业文明D. 海洋文明答案:C9. 下列哪项不是文化资本的表现形式?A. 教育B. 社会网络C. 语言能力D. 物质财富答案:D10. 文化自觉是指个体或群体对自己文化的什么?A. 认识和理解B. 保护和传承C. 批判和反思D. 以上都是答案:D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 简述文化相对主义的主要内容。

答案:文化相对主义是一种认为不同文化之间没有优劣之分,每种文化都有其独特价值和意义的观点。

它强调在评价一种文化时应基于该文化自身的标准和价值观,而不是以外来的标准进行判断。

文化相对主义鼓励人们理解和尊重不同文化的差异,促进跨文化交流和理解。

2. 描述文化适应的过程。

答案:文化适应是指个体或群体在接触和融入新文化环境时所经历的心理和行为上的调整过程。

这个过程通常包括几个阶段:初始的兴奋和好奇,随后可能出现的文化冲击和不适,接着是逐渐的适应和接受,最后达到对新文化的深刻理解和融入。

文化概论试题及答案

文化概论试题及答案

文化概论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文化的基本特征不包括以下哪一项?A. 历史性B. 传承性C. 封闭性D. 多样性2. 以下哪个是文化人类学研究的主要内容?A. 人类进化B. 人类语言C. 人类文化D. 人类行为3. 以下哪项不是文化的物质载体?A. 书籍B. 建筑C. 法律D. 空气4. 以下哪个概念与文化无关?A. 文化冲突B. 文化融合C. 文化霸权D. 基因突变5. 以下哪项不是文化传承的方式?A. 口头传统B. 文字记录C. 网络传播D. 物种进化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 简述文化与文明的区别。

2. 描述文化相对主义的基本观点。

3. 论述文化全球化对地方文化的影响。

三、论述题(每题25分,共50分)1. 论述文化认同感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性。

2. 讨论文化多样性对国际关系的影响。

答案一、选择题1. C. 封闭性2. C. 人类文化3. D. 空气4. D. 基因突变5. D. 物种进化二、简答题1. 文化与文明的区别在于,文化通常指的是一个社会或群体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信仰、习俗、艺术、科学等的总和,它更侧重于精神和行为模式的传承。

而文明则是指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具有较高组织形式和复杂社会结构的阶段,它更侧重于物质成就和社会组织。

2. 文化相对主义主张不同文化之间没有优劣之分,每个文化都有其存在的合理性和价值。

它强调尊重和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行为和信仰,反对以任何文化为标准来评价其他文化。

3. 文化全球化可能会带来地方文化的同质化,使得地方文化的独特性和多样性受到威胁。

但同时,全球化也促进了文化的交流和融合,有助于地方文化的发展和创新。

三、论述题1. 文化认同感是个人或群体对于自身文化归属的认同和归属感。

在多元文化社会中,文化认同感有助于维护社会稳定,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和谐共处。

它也是个人身份认同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助于个体在社会中找到自己的位置。

全国自考中国文化概论(简答题)模拟试卷2(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全国自考中国文化概论(简答题)模拟试卷2(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全国自考中国文化概论(简答题)模拟试卷2(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题型有:1.1.简述元朝民族融合的新特点。

正确答案:元朝民族融合的新特点是:在元朝,原来辽、金统治下的臣民通通被视为汉人,久之他们之间原有的区别消失了,部分进入中原的蒙古人逐渐变成农业居民。

元朝在中原的统治崩溃后,改用汉姓,也融合在这北方新形成的汉族之中了。

今天的北方人大多是元朝新融合成的汉族后裔。

同元朝征服者一起进入中原的色目人,经过长期与内地其他各族人民的杂居、通婚以及文化上的相互学习,形成了一个新的民族,即回族。

这表现出元代民族融合不同以往的特色。

涉及知识点:绪论2.请以实例说明典范人物对特定地域文化特色的影响。

正确答案:(1)典范人物潜移默化的影响,也可以带出特定地域的文化特色。

任何人都有自已的出生地,而且任何人对此都会有所觉知,由此产生乡土意识。

(2)例如:桐城人以文章扬名,是因方苞、姚鼐等人的影响所致;浙东一带重史学,是因黄宗羲的影响所致;徽州一带尚经术,是因戴震的影响所致。

涉及知识点:中国文化的地理背景3.简述中国古代建筑的主要特点。

正确答案:(1)以木结构为主是中国古代建筑在结构上的最大特点。

(2)左右对称是中国古代建筑在布局上的显著特点。

(3)中国建筑的另一个显著特点是具有强烈的人文性,在建筑物中寄寓着浓厚的思想观念,讲究秩序,注重等级。

涉及知识点:中国文化的历史发展脉络4.简述五帝至商的宗教崇拜分野。

正确答案:该历史时期的宗教崇拜大体为:(1)超自然神;(2)天地神柢;(3)祖先神;(4)商朝力量愈大,祖先神灵祭祀愈占主要地位。

涉及知识点:中国文化的历史发展脉络5.简述宗法制的特点正确答案:宗法制的特点在于,一方面用自然血缘关系来确定人们的社会关系,另一方面又用自然血缘关系将人们紧紧连在一起,从而限制着人们社会关系的发展。

涉及知识点:中国传统的制度文化6.简述明清的闭关锁国政策。

正确答案:自16世纪中叶,西方人将目标瞄向了中国,如葡萄牙人赖占了澳门,荷兰人占据了台湾、澎湖等。

自考《文化概论》模拟试题及答案(3)

自考《文化概论》模拟试题及答案(3)

自考《文化概论》模拟试题及答案(3)1.简述中国稻作农业未在岭南形成的原因。

答:(1)岭南籼稻自然生长,四级不缺;(2)岭南原始居民没有改良籼稻品种之必要;(3)与上述两点相反的长江中下游在提高产量的要求下,籼稻才得以改良,从而形成了中国稻作农业。

2.简述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大势。

答:(1)诸侯国之间的混战和兼并。

目的在于争夺周王室失落的王权,从而引发了各国的变法大思考,构成“百家争鸣”的最重要部分。

(2)民力大发展。

各国为强权竞争,有意刺激本国经济。

民力发育激发出的思想意识,也是“百家争鸣”极其宝贵的部分。

3.简述印刷术发明及传播的历史。

答:早在唐代初年,我国已出现了雕版印刷技术;宋仁宗时期(公元11世纪中叶),毕异发明了活字印刷技术;公元8世纪时雕版印刷术传人日本;14—15世纪,雕版印刷与活字印刷术并行欧洲。

4.简述中国画的主要特点。

答:(1)追求神似,注重意境;(2)以墨线为造型的主要手段;(3)与诗、书、印密切配合5.简述中国人的修辞观。

答:1)特别重视言辞的内容,提出言辞应该诚信2)特别注重语言的传达效果3)特别重视说话的场合、对象、时机和分寸4)一向存在着追求质朴与华美这一矛盾。

6.论科举制对中国古代文化教育发展的正、负面影响。

答:(1)正面影响:第一,科举制将儒家思想全面推进到社会各层面,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核心;第二,科举制强化了读书尚文的文化传统,促进了学校教育的发展,造就了大批优秀的文化人才。

(2)负面影响:第一,科举考试耗费了士人几乎全部的精力,读书做官成为知识阶层的最终目标,造成传统文化畸形发展;第二,科举制是对极端****王权的维护。

7.试述儒家的义利观。

答:义利关系问题是中国传统伦理道德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命题;儒家学者对“义”进行评价时,往往把“利”作为它的对立面,在义利之辨中反映出重义轻利的思想观念;“利”就是物质利益,“义”是行为原则,对物质利益的追求,必须以义为前提。

07年自考“中国新文化概论”论述题二

07年自考“中国新文化概论”论述题二

简述传说时代的⽂化线索 答;在原始⽂化⾥。

宗教信仰占⼗分重要的地位。

从黄帝时代的“封掸”⿁神“,到帝颛顼的”绝地天通“,再到尧舜时代的”敬顺昊天“,线索清晰地展⽰着宗教从低级向⾼级的发展。

冈此说,五帝时期的历史,实际是宗教中⼼的形成和发达。

它所以能将众多的⼈群辐凑在⼀起,是因为这宗教中⼼涵盖着先进的⽂化。

可以这样说,五帝时代的历史线索,是⽂化带动着中华民族的最初凝聚。

为什么会出现对中国历史影响深远的分封制 答:据《逸周书》及《史记》的记载,灭商之时,周武王曾登⾼眺望商⾢,他看到商朝政权虽然灭亡,但众多的殷商遗民还在。

如何巩固周家统治 “⾃夜不寐”的周武王向周公旦提出在商族聚集地区,建⽴政治宗教中⼼以稳固政权的措施。

实际上,灭商之时周武王就“褒封”了五帝的后⼈,并以“纵马华⼭”,“振兵释旅”的仪式,向天下⼈做出永不以兵⼽招待的表⽰。

这虽说是仪式,但⼀个⽤武⼒消灭了敌国的领袖,却做着这样的姿态,其间是有着政治观念转变的。

对中国历史影响深远的分封制即肇端于此。

简述西周分封制的历史作⽤ 答:西周分封制的历史作⽤主要有三点:①作为⼀种制度,分封实际承认了包括商⼈在内的异族⼈⽣存的权⼒。

周⼈并没有把被他们征服的族群全部变成奴⾪踩在脚下。

在封建各国的同时,周也对商遗民进⾏了分割,如将“殷民六族”分配给鲁,将“七族”分配给卫,将“顽民”迁移到周等,但成族地分配,只是对强⼤的商族群体进⾏拆解,意在消除他们的反抗的⼒量。

殷遗民在周朝社会⾥,甚⾄有选择⽣活⽅式的⾃由,如可以按他们的习惯去经商等。

周对商遗民尚如此,对其他族群,也不⾄于太差。

另外,周⼈还有意利⽤婚姻,⼴泛地与异性贵族建⽴稳固的亲戚关系。

这些措施的好处,是为渐渐消除族群间的仇恨乃⾄⽂化界限,提供了前提和保证。

因此,分封制的实施,实际完成的是这样⼀项重⼤的变⾰:在⼀个⼴⼤地域上,众多的林⽴的⼈群,敉平各⾃的族姓界限,⾛向融合。

西周王朝的历史功绩在于它“孵化”出⼀个统⼀的⽂化⼈群,中华民族的基⼲由此⽣成,后世⼀切统⼀家国社会的建⽴,都仰仗这⼀基础。

自考文化概论试题及答案

自考文化概论试题及答案

自考文化概论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文化的定义是什么?A. 物质财富的总和B. 人类精神活动及其产品C. 社会制度的总和D. 人类行为的规范答案:B2. 下列哪项不是文化的基本特征?A. 多样性B. 传承性C. 封闭性D. 创造性答案:C3. 文化的传播方式主要包括哪些?A. 人口迁徙B. 战争征服C. 贸易往来D. 所有以上选项答案:D二、填空题4. 文化的结构层次通常包括________、制度层和物质层。

答案:精神层5. 根据文化的功能,文化可以分为知识文化、________和审美文化。

答案:行为文化三、简答题6. 简述文化与文明的区别。

答案:文化通常指的是一个社会的精神、艺术、语言、风俗、信仰等非物质方面的东西,而文明则更多地指一个社会的物质成就,如科技、建筑、工具等。

文化是文明的精神内涵,文明是文化的物质表现。

7. 描述文化传承的重要性。

答案:文化传承是保持社会连续性和身份认同的重要方式。

它帮助社会成员了解他们的根源,增强社会凝聚力,同时也是创新和发展的基础。

文化传承能够确保知识和价值观的连续性,为后代提供学习和成长的土壤。

四、论述题8. 论述全球化背景下的文化多元化与文化冲突。

答案:全球化促进了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与融合,但同时也带来了文化多元化与文化冲突的问题。

一方面,全球化使得各种文化元素可以跨越国界自由流动,增加了文化的多样性;另一方面,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在价值观、生活方式等方面的差异可能导致误解和冲突。

为了应对这些挑战,需要加强跨文化教育,促进相互理解和尊重,同时保护和尊重每个文化的独特性。

五、案例分析题9. 请分析一个文化现象,说明其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表现形式和意义。

答案:以节日为例,圣诞节在西方文化中是一个重要的家庭节日,人们通过互赠礼物、家庭聚会来庆祝耶稣的诞生。

而在一些非西方国家,圣诞节可能被商业化,成为一种消费和娱乐的场合,人们可能并不了解其宗教意义,而是将其作为一种社交和购物的时机。

全国自考中国文化概论(单项选择题)模拟试卷5(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全国自考中国文化概论(单项选择题)模拟试卷5(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全国自考中国文化概论(单项选择题)模拟试卷5(题后含答案及解析)题型有:1.1.《易.贲卦》说:“圣人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

”其中,“人文”是指A.礼治B.文治教化C.社会现象和规律D.自然现象和规律正确答案:C 涉及知识点:绪论2.在处理好人的先天自然素质和后天人为修养的关系方面,人们常常引用“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这句话出自A.《论语》B.《诗经》C.《易经》D.《孟子》正确答案:A 涉及知识点:绪论3.下列关于狭义文化的说法,错误的是A.狭义文化涵盖人类历史的全过程,是一个传承发展的综合概念B.狭义文化不但以人为中心,而且以人的精神活动为中心C.狭义文化关注的是共有的、成体系的人文精神D.狭义文化的定义不但适用于人类文化学,而且适用于民族文化学正确答案:A 涉及知识点:绪论4.我国古代在保护自然方面,提出不违天时观念的是A.孔子B.孟子C.庄子D.墨子正确答案:B 涉及知识点:中国文化的地理背景5.中国古代以北山川为标志,将天下分为九州的文献是A.《五蠹》B.《史记》C.《禹贡》D.《左传》正确答案:C 涉及知识点:中国文化的地理背景6.秦朝时,沟通湘江和漓江的水利工程是A.灵渠B.阳渠C.漕渠D.新河正确答案:A 涉及知识点:中国文化的地理背景7.在汉武帝数十年对匈奴的战争中,规模最大的战役是A.河南战役B.河西战役C.河东战役D.漠北战役正确答案:D 涉及知识点:中国文化的历史发展脉络8.唐代的边疆民族政策带来的历史结果是A.北宋立国的艰难B.北宋的民族压迫政策C.北宋的民族融合特色D.北宋靠武力征服欧亚大陆正确答案:A 涉及知识点:中国文化的历史发展脉络9.敬顺吴天的宗教的现实功用是A.尧舜禅让B.和合五教C.绝地天通D.敬授民时正确答案:D 涉及知识点:中国文化的历史发展脉络10.周人极端重视的是A.渔业B.农业C.林业D.手工业正确答案:B 涉及知识点:中国文化的历史发展脉络11.忽思慧的《饮膳正要》,主要记录了A.元代食谱B.宋代食谱C.清代食谱D.明代食谱正确答案:A 涉及知识点:中国传统的生产生活文化12.我国针灸学的第一部专著是A.《素问》B.《灵枢》C.《针灸甲乙经》D.《黄帝内经》正确答案:C 涉及知识点:中国传统的生产生活文化13.在中国的黄河中下游地区,早在公元前四五千年的仰韶文化时期,就已出现了A.畜牧业的萌芽B.制陶业的萌芽C.农耕业的萌芽D.手工业的萌芽正确答案:C 涉及知识点:中国传统的生产生活文化14.我国传统礼俗最根本的特性是A.导向性B.规范性C.调和性D.等差性正确答案:B 涉及知识点:中国传统的制度文化15.君主专制制度之下,古代中国政治生活中的头等大事是A.宗族祭祀与祖先崇拜B.军事征伐与发展农业C.祖先崇拜与发展农业D.宗族祭祀与军事征伐正确答案:D 涉及知识点:中国传统的制度文化16.中国最早的国家法律是A.《九刑B.《吕刑》C.《汤刑》D.《刑书》正确答案:C 涉及知识点:中国传统的制度文化17.科举考试以考试为主要标准,其考试的主要形式是A.口试B.策问C.笔试D.殿试正确答案:C 涉及知识点:中国传统的制度文化18.最早对五行理论作了系统论述的著作是A.《尚书.洪范》B.《吕氏春秋》C.《易经》D.《自虎通义》正确答案:A 涉及知识点:中国传统的思想观念与精神文化19.中国戏剧发端于A.汉魏时期的百戏B.隋唐时期的参军戏C.远古时期祭祀神鬼的仪式D.北宋时期的杂剧正确答案:C 涉及知识点:中国传统的思想观念与精神文化20.子日:“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2017年自考《文化概论》模拟试题及答案(2)

2017年自考《文化概论》模拟试题及答案(2)

⼀、单项选择题(本⼤题共25⼩题,每⼩题1分,共25分) 1.原始巫术、⾏业禁忌等等,都属于( C )A.⽂化现象B.⽂化产品C.⽂化事象D.⽂化观念 2.在中国境内,地势的是青藏⾼原,号称( B )A.“世界⾼原”B.“世界屋脊”C.“⾼原世界”D.“屋脊世界” 3.从⽓候变迁的⾓度讲,北宋中期⾄南宋中期,是( C )A.第⼀个寒冷期、B.第⼆个寒冷期C.第三个寒冷期D.第四个寒冷期 4.地域⽂化是正统⽂化的( D )A.归宿B.过程C.发展D.资源 5.中国⽂化的创始与奠基,指的是从远古⾄先秦这⼀漫长时期中的( C )A.⽂化内涵B.⽂化外延C.⽂化经历D.⽂化结果 6.《殷墟⼘辞综述》的作者是( C )A.郭沫若B.于省吾C.陈梦家D.徐中舒 7.西晋败亡的直接原因是( C )A.三藩之乱B.永嘉之乱C.⼋王之乱D.五胡之乱 8.下列选项中,属于上层⽂化农政思想的核⼼的是( B )A.天象观B.勤农观C.占验观D.地利观 9.七巧板所流⾏的民族是( C )A.蒙古族B.匈奴族C.汉族D.⾼车族 10.下列医学⽂献中,以医学理论为主的是( A )A.《素问》B.《灵枢》C.《难经》D.《伤寒杂病论》 11.造纸术的发明者传说是东汉时期的( D )A.张衡B.毕昇C.祖冲之D.蔡伦 12.在中国古代社会,出现完整宗法制的朝代是( B )A.夏代B.周代C.商代D.秦代 13.中国古代中央官制发⽣重⼤变化,以三省六部制的分权形式解决集权体制内的权⼒分配问题是在( C )A.秦代B.汉代C.隋唐D.明代 14.秦朝中央“三公”中负责监察事务的是( D )A.太宰B.丞相C.太尉D.御史⼤夫 15.宗教信仰、思维模式、教育思想等⽅⾯属于( C )A.物质⽂化B.制度⽂化C.精神⽂化D.⽣产⽣活⽂化。

自学考试《中国文化导论》模拟试题及答案

自学考试《中国文化导论》模拟试题及答案

自学考试《中国文化导论》模拟试题及答案2017自学考试《中国文化导论》模拟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某种文化观念及与之相关的文化事象,在某一特定时期,在一定背景下,对社会产生广泛影响,为多数人所赞同和奉行,其形成的潮流是(D)A.文化现象B.文化政策C.文化产品D.文化思潮2.从气候变迁的角度讲,1400年—1900年是第三个大的气候时期,即寒冷时期。

著名学者竺可桢称这一时期为(C)A.“纪传时期”B.“编年时期”C.“方志时期”D.“纪事本末时期”3.中国存在区域性的文化分布是(B)A.相对的B.必然的C.显性的D.隐性的4.明清时期,长江三角洲一带经济作物大发展,粮食多仰仗两湖一带,故有(A)A.“湖广熟,天下足”之说B.“广湖熟,天下足”之说C.“天下足,广湖熟”之说D.“熟广湖,天下足”之说5.文化带动中华民族的最初凝聚发生在(B)A.三皇时代B.五帝时代C.夏代D.商代6.我国造纸术传到中东阿拉伯国家是在(C)A. 公元2世纪B.公元6世纪C.公元8世纪D.公元12世纪7.在宗法制度之下,中国古代社会结构的基本单位是(A)A.宗族B.家庭C.什伍里甲D.个人8.科举制建立与全面推行的时代是(D)A.明代B.宋代C.汉代D.隋唐9.《诗小雅北山》云:“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这句话主要表现的一项制度是(C)A.分封制B.什伍里甲制度C.君主专制制度D.九品中正制10.在下列先秦典籍中,对辩证思维作了大量简明而深刻论述的是(A)A.《周易》B.《管子》C.《商君书》D.《韩非子》11.在中国传统哲学“知行观”中,提出“知先行后”主张的思想家是(B)A.荀子B.程颐C.王y明D.王夫之12.董仲舒说:“仁而不智,则爱而不别;智而不仁,则知而不为。

”这说明,他认为教育应(D)A.止于至善B.学思结合C.教学相长D.德育和智育并重13.“教学相长”作为中国古代一个重要的教育思想命题,首先提出它的是(B)A.《礼记大学》B.《礼记学记》C.《荀子劝学》D.《论语学而》14. “中和之美”作为中国古代重要的审美原则,其哲学基础是(C)A.天人合一B.知行合一C.中庸之道D.抽象思维15.我国民族语文政策的基本点是坚持(B)A.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B.语文平等C.说话平等D.民族平等16.“孜然”一语借用的是下列哪个民族的词汇?(B)A.蒙古族B.维吾尔族C.藏族D.纳西族17.下列人物中,提出“约定俗成”理论的是(C)A. 孔子B.孟子C.荀子D.老子18.有佛画圣手之称的唐代画家是(C)A.阎立本B.李思训C.吴道子D.王维19.中外文化的第二次大交汇开端于(D)A.15世纪初叶B.15世纪末叶C.16世纪初叶D.16世纪末叶20.最早提出“中体西用”一词的人是(B)A.张之洞B.沈寿康C.孙家鼐D.冯桂芬二、多项选择题26.下列选项中不属于狭义文化产品的包括(ACDE)A.农具B.壁画C.筷子D.煤炭E.水电27.古代开发利用自然的主要失误是(AB)A.土地的过当开垦B.森木资源的过量开采C.海水晒盐的布局欠当D.草场天然资源利用超量E.山石的过分开掘28.隋朝尚书省除了吏部、户部、礼部之外,还包括(BDE)A.民部B.刑部C.乐部D.工部E.兵部29.在我国手工行业传说中,黄帝发明了(AC)A.指南车B.渔网C.乐器D.百鸟衣E.七巧板30.唐代的舞蹈可谓盛极一时,以下属唐代健舞的有(ABC)《胡腾》 B.《胡旋》C.《柘枝》 D.《绿腰》E.《兰陵王》三、名词解释题31.文化内涵:不属于侠义文化的事物中所具有的人文特征,成为事物的文化内涵。

《文化学概论》试题答案

《文化学概论》试题答案

《文化学概论》试题答案一、填空1、文化系统中的四个主要子系统是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和行为文化、信息文化)2、根据美国科学家摩尔的观察,人类文化中遗留的动物本能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等。

(恐惧本能、争斗本能、渔猎本能、种族本能、游戏本能、模仿本能、懒惰本能、复仇本能、自私本能(任填三个))3、美国学者本尼迪克特在《___________________》一书中描写的三种文化模式分别命名为日神型、 _________型和_________________型。

(文化模式、酒神型、偏执狂型)4、世界三大人种指: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蒙古人种、赤道人种、欧罗巴人种)5、古代希腊著名的两大史诗是_________________ 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伊利亚特、奥德赛)6、美国学者亨廷顿在《_____________》中将世界文明分为中华文明、__________、___________西方文明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等。

(《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中华文明、日本文明、印度文明、伊斯兰文明、西方文明、拉丁美洲文明、非洲文明。

)7、文化的四大特征是_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人为性与群体性、普同性与多样性、继承性与变异性、功能性与系统性)8、人类起源神话有两大类型,它们分别是______________和 _________________。

自学考试《中国文化导论》自测试题及答案

自学考试《中国文化导论》自测试题及答案

自学考试《中国文化导论》自测试题及答案为帮助考生们更好地备考《中国文化导论》科目考试,以下是店铺搜索整理的一份2017自学考试《中国文化导论》自测试题,后附答案,供参考练习,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想了解更多相关信息请持续关注我们店铺!一、名词解释题1.广义文化:是人类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共同创造、并赖以生存的物质与精神存在的总和。

2.儒家:儒家的创始人是孔子,其学术文化背景是鲁国礼乐文明。

儒家思想的核心是“仁”。

3.中和之美:受儒家“中庸”哲学思想的影响,中国古代艺术把“中和”作为重要的审美原则。

中和之美要求艺术所表现的内容要符合“温柔敦厚”的儒家诗教,所反映的思想情感不能超越传统的道德规范,要“发乎情,止乎礼义”。

4.谚文:古代朝鲜仿照汉字创制的文字,字母近似汉字的笔画,每个音节拼成一个方块。

5.“返本开新”:现代新儒家的文化主张,即复返儒家心性学之“本”,开出民主政治和科学技术之“新”。

二、简答题6.简述五帝至商的宗教崇拜分野。

答:该历史时期的宗教崇拜大体为:①超自然神;(2分)②天神地衹;(1分)③祖先神:(1分)④商朝力量愈大,祖先神灵祭祀愈占主要地位。

(2分)7.我国历史传说中解释的工匠有哪三个特点? 答:①具有手工艺性;(2分)②缺乏大机器生产的合作性;(2分)③唯一性。

(2分)8.秦汉以后,中央集权的君主专制制度有哪些特点? 答:①皇帝总揽天下大权;(2分)②拥有庞大的官僚办事机构;(2分)③严密的人身控制。

(2分)9.简述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作用。

答:这些美德不仅为过去中华民族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的力量;(3分)也会为未来中华民族的腾飞发挥重要的作用。

(3分)10.简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纲领。

答: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2分)以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为目标,(2分)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2分)三、论述题11.试述构成区域文化的.几个因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7年7月自考《文化概论》模拟试题(二)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
1.原始巫术、行业禁忌等等,都属于( C )
A.文化现象
B.文化产品
C.文化事象
D.文化观念
2.在中国境内,地势最高的是青藏高原,号称( B )
A.“世界高原”
B.“世界屋脊”
C.“高原世界”
D.“屋脊世界”
3.从气候变迁的角度讲,北宋中期至南宋中期,是( C )
A.第一个寒冷期、
B.第二个寒冷期
C.第三个寒冷期
D.第四个寒冷期
4.地域文化是正统文化的( D )
A.归宿
B.过程
C.发展
D.资源
5.中国文化的创始与奠基,指的是从远古至先秦这一漫长时期中的( C )
A.文化内涵
B.文化外延
C.文化经历
D.文化结果
6.《殷墟卜辞综述》的作者是( C )
A.郭沫若
B.于省吾
C.陈梦家
D.徐中舒
7.西晋败亡的直接原因是( C )
A.三藩之乱
B.永嘉之乱
C.八王之乱
D.五胡之乱
8.下列选项中,属于上层文化农政思想的核心的是( B )
A.天象观
B.勤农观
C.占验观
D.地利观
9.七巧板所流行的民族是( C )
A.蒙古族
B.匈奴族
C.汉族
D.高车族
10.下列医学文献中,以医学理论为主的是( A )
A.《素问》
B.《灵枢》
C.《难经》
D.《伤寒杂病论》
11.造纸术的发明者传说是东汉时期的( D )
A.张衡
B.毕昇
C.祖冲之
D.蔡伦
12.在中国古代社会,出现完整宗法制的朝代是( B )
A.夏代
B.周代
C.商代
D.秦代
13.中国古代中央官制发生重大变化,以三省六部制的分权形式解决集权体制内的权力分配问题是在( C )
A.秦代
B.汉代
C.隋唐
D.明代
14.秦朝中央“三公”中负责监察事务的是( D )
A.太宰
B.丞相
C.太尉
D.御史大夫
15.宗教信仰、思维模式、教育思想等方面属于( C )
A.物质文化
B.制度文化
C.精神文化
D.生产生活文化
1.简述中国稻作农业未在岭南形成的原因。

答:(1)岭南籼稻自然生长,四级不缺;
(2)岭南原始居民没有改良籼稻品种之必要;
(3)与上述两点相反的长江中下游在提高产量的要求下,籼稻才得以改良,从而形成了中国稻作农业。

2.简述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大势。

答:(1)诸侯国之间的混战和兼并。

目的在于争夺周王室失落的王权,从而引发了各国的变法大思考,构成“百家争鸣”的最重要部分。

(2)民力大发展。

各国为强权竞争,有意刺激本国经济。

民力发育激发出的思想意识,也是“百家争鸣”极其宝贵的部分。

3.简述印刷术发明及传播的历史。

答:早在唐代初年,我国已出现了雕版印刷技术;宋仁宗时期(公元11世纪中叶),毕异发明了活字印刷技术;公元8世纪时雕版印刷术传人日本;14—15世纪,雕版印刷与活字印刷术并行欧洲。

4.简述中国画的主要特点。

答:(1)追求神似,注重意境;(2)以墨线为造型的主要手段;(3)与诗、书、印密切配合
5.简述中国人的修辞观。

答:1)特别重视言辞的内容,提出言辞应该诚信2)特别注重语言的传达效果3)特别重视说话的场合、对象、时机和分寸4)一向存在着追求质朴与华美这一矛盾。

6.论科举制对中国古代文化教育发展的正、负面影响。

答:(1)正面影响:第一,科举制将儒家思想全面推进到社会各层面,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核心;第二,科举制强化了读书尚文的文化传统,促进了学校教育的发展,造就了大批优秀的文化人才。

(2)负面影响:第一,科举考试耗费了士人几乎全部的精力,读书做官成为知识阶层的最终目标,造成传统文化畸形发展;第二,科举制是对极端****王权的维护。

7.试述儒家的义利观。

答:义利关系问题是中国传统伦理道德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命题;儒家学者对“义”进行评价时,往往把“利”作为它的对立面,在义利之辨中反映出重义轻利的思想观念;“利”就是物质利益,“义”是行为原则,对物质利益的追求,
必须以义为前提。

孔、孟、荀、董等都主此,体现了儒家严以律己、宽以待人的道德观念。

当然,儒家在强调义的重要性时,过分地抑制人们对物质利益的追求,这种倾向曾对中国社会经济产生不良影响。

8.为什么说华北平原是中国文化的又一摇篮?
答:(1)华北平原有黄河、海河两大水系,利于舟楫之便和人们的交流。

(2)东部有秦沂山地,有利于人们的文化创造。

3)该地区历来就是发达的农业区,有利于农业文明的创造与发展。

4)该地区在很长时期内人口最为稠密。

9.简述敬顺吴天的宗教现实功能。

答:(1)其现实功能是“敬授民时”2)其关系农业大事,是皇帝的后代建立宗教凝聚力的根源。

3)其之所以得以聚族,是因为该宗教中涵着先进的文化。

因此,武帝时代的历史是文化带动着中华民族的最初凝聚。

10.交通行旅文化主要由哪些部分组成?
答:(1)交通设备的习俗传承;2)运输工具的习俗传承;3)交通行旅行业的习俗传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