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格式新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11课《十六年前的回忆》表格版教案教学设计(2课时)含反.

合集下载

2023年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十六年前的回忆教学设计(精选3篇)

2023年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十六年前的回忆教学设计(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十六年前的回忆教学设计(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十六年前的回忆教学设计第【1】篇〗【教材解析】《十六年前的回忆》一文是李大钊同志的女儿李星华在1943年李大钊遇难十六周年的时候写的一篇回忆录。

这篇文章从女儿的视角,为我们还原了一位革命先烈在危难时刻为了民族解放和人民幸福从容赴死的感人形象,表达了对父亲为理想献身精神的理解、敬佩,表达了对反对派残杀革命者的痛恨,以及对父亲的敬仰和深切的怀念。

本文采用倒叙的手法,以“忆”作统领,除开头外,按时间顺序依次回忆了被捕前、被捕时、被审时、被害后的情形。

文章第1自然段总起全文,点明1927年4月28日是父亲的被难日。

第2--7自然段交代了父亲被捕前的情况。

第8--18自然段叙述了父亲被捕的过程。

第19--29自然段记叙了作者看到的庭审过程:父亲在法庭上被审时依然镇定、沉着。

第30--33自然段写全家得知父亲遇难的消息,反映了父亲遇难给家人带来的沉重打击,又呼应了开头,表达了作者对父亲的深切怀念。

本文突出的表达特点是在叙述的过程中运用人物描写的多种方法,客观、立体地塑造了一位英雄父亲的形象。

另一个表达特点是运用对比手法烘托了丰满的革命者形象。

第三个表达特点是前后照应。

【课时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关注人物言行、神态和外貌描写,感受李大钊同志英勇无畏的革命气概。

3.了解课文首尾呼应的表达方法,体会这种写法的好处。

4.查找资料,了解先辈的革命事迹。

【教学重难点】关注人物言行、神态和外貌描写,感受李大钊同志大无畏的英雄革命气概。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回顾前文。

1、课件出示词语,指名读、齐读。

2、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理清了课文的写作顺序,知道了课文的主要内容。

请同学们回忆一下。

(指名回答)3、下面,我们再来深入学习课文,感受李大钊是一个怎样的革命者?课文是从哪些方面来表现他的高尚品格?二、阅读,感受人物品质(一)、快速浏览课文,找出有关描写李大钊言行、神态、外貌的句子。

11.《十六年前的回忆》(教案)六年级下册语文部编版

11.《十六年前的回忆》(教案)六年级下册语文部编版

《十六年前的回忆》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掌握重点词汇和句子,并能运用到实际情境中。

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写作等方式,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对母亲的思念之情,培养学生的家庭观念和亲情意识。

二、教学内容1. 课文《十六年前的回忆》的阅读与理解。

2. 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子的学习。

3. 课文的背景知识介绍。

4. 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思考和讨论。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掌握,以及对重点词汇和句子的运用。

2. 教学难点:学生对作者情感的体会和表达,以及对课文背景知识的理解。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师准备:课文《十六年前的回忆》的阅读材料,多媒体设备,教学课件。

2. 学生准备:笔记本,笔,课文《十六年前的回忆》的阅读材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图片或故事引导学生回顾自己的童年时光,激发学生对课文主题的兴趣。

2. 阅读与理解: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并标记重点词汇和句子。

教师对学生的阅读进行指导和解疑。

3. 背景知识介绍:教师介绍课文的背景知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4. 思考与讨论:学生对课文内容进行思考和讨论,分享自己的感受和观点。

教师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5. 写作与表达:学生根据课文内容进行写作,表达自己对母亲的思念之情。

教师对学生的写作进行指导和解疑。

6. 总结与反思: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进行总结和反思,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和指导。

六、板书设计1. 课文《十六年前的回忆》2. 重点词汇和句子:在黑板上列出重点词汇和句子,并进行解释和举例。

3. 课文内容结构:用图表或流程图的形式展示课文内容结构,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七、作业设计1. 课文阅读:学生再次阅读课文,巩固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掌握。

2. 写作练习:学生根据课文内容进行写作,表达自己对母亲的思念之情。

[精品教案]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11课《十六年前的回忆》教学设计

[精品教案]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11课《十六年前的回忆》教学设计

教师备课教案
教师集体备课教案
无畏的革命英雄气概。

2.学习课文首尾呼应的表达方法,感受作者对父亲的无限追思之情。

三、课文精读
1默读课文,李大钊的精神品质是通过哪些描写表现出来的?用“”画出来,并把你的感受批注在旁边。

2. 说一说:你看到了一位什么样的李大钊?
①在我们的眼里:忠于革命、临危不惧、坚贞不屈的伟大革命者。

②在女儿的眼里:一个对孩子慈爱,在危险面前给予亲人信心和力量的慈父。

3. 读读最后两个自然段,思考:与开头有什么联系?你觉得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明确:首尾呼应。

这种首尾呼应、中心突出的写法,使整篇文章显得非常紧凑,同时突出了作者一直把父亲被害的事情牢牢地记在心里。

4. 找一找课文中还有哪些前后照应的句子,画出来,并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四、拓展延伸
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是无数革命先烈用鲜血换来的。

除了李大钊,你知道为国牺牲的革命者还有哪些?
①面对敌人残酷审讯,坚贞不屈的赵一曼。

②舍身炸碉堡的董存瑞。

③为了不暴露目标,在火中纹丝不动的邱少云。

④宁死不屈的刘胡兰。

板书设计:。

部编人教版语文六年级语文下册第11课《十六年前的回忆》先学后教模式教案(2个课时)

部编人教版语文六年级语文下册第11课《十六年前的回忆》先学后教模式教案(2个课时)

11. 十六年前的回忆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会写“籍、屉”等14个生字,正确读写“含糊、尖锐”等词语。

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一、板题示标:同学们,这节课我们来学习第10课《十六年前的回忆》(板书课题)简介作者和时代背景:李大钊同志是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

这篇课文是李大钊的女儿李星华1943年在延安写的,正值李大钊遇难十六周年,所以文章的题目为“十六年前的回忆”。

出示目标,齐读。

(生齐读)师:目标大家都清楚了,你有信心完成吗?(生:有!)声音很洪亮,说明你们信心十足。

二、第一次先学后教:比正确朗读课文,扫除生字:师:目标明确了,现在我们来比赛读课文,自学指导要求:读的同学声音洪亮,不丢字,不加字,听的同学认真听,有错及时举手纠正。

1、指名读,生纠错,师板书易错字。

满脸横(hénɡ)肉被难(nàn)日擎(qíng)着2、齐读易错字正音。

三、第二次先学后教:再读课文,比正确理解词语师:课文中的字音大家都读准了,相信词语也难不倒大家。

请同学们快速默读课文,划出不理解的词语,联系上下文理解,也可查工具书或请教别人,3分钟后我们来交流。

1、生划出词语理解。

2、同桌互相交流。

3、全班交流。

被难日:因灾祸或重大事故而丧失生命。

军阀:旧时拥有武装不对,割据一方,自成派系的人。

会意:领会别人没有明确表示的意思。

【个性化设计】“磨刀不误砍柴工”,生字词的学习,帮助学生扫清阅读障碍,拉近学生与文本间的距离,为下文的学习做好铺垫。

四、第三次先学后教:再读课文,比正确划分层次:师:同学们,你们真棒!现在请大家认真默读课文,给课文划分段落。

1、生自由读课文,分段落。

2、指名回答第一段(1—7)被捕前,形式严峻,工作紧张。

第二段(8—17)被捕时,不慌不忙,态度严峻。

第三段(18—28)被审时,平静慈祥,安定沉着。

第四段(29—32)迫害后,伤心度日,记住日子。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十六年前的回忆》教案(表格式)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十六年前的回忆》教案(表格式)

语文学科备课活页第四单元第 11 课共 2课时课题11.十六年前的回忆设计者课程标准.阅读叙事性作品,了解事件梗概,能简单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场景、人物、细节,说出自己的喜爱、憎恶、崇敬、向往、同情等感受。

在阅读中了解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的基本表达方法。

在交流和讨论中,敢于提出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

教材分析《十六年前的回忆》是一篇讲读课文,这篇课文主要讲的是作者回忆父亲李大钊同志被捕前,被捕,被审,被害的经过,从而表达了李大钊忠于革命事业的精神和在敌人面前坚贞不屈,不惜献身的嵩高品质,也使我们认识到当时反动军阀狠残暴的本质学情分析六年级学生已经初步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素养,学生已基本上掌握了找词找句,圈圈点点划划,读读体会的感悟方法。

学生接触比较多的还是记叙文,对于这类文章,学生好理解,但本单元的两篇文章是散文,散文的特点是形散而神不散,学生对于散文了解不多,本单元的文章都是通过几个事例来表达一个意思,对于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

教学目标一)知识教学点1.学会生字。

2.通过联系上下文或查字典理解“严峻、恐怖、会意、一拥而人”等词语。

3.理解句子:(1)1927年4月28日,我永远忘不了那一天。

(2)我蹲在旁边,看到他把书和有字的纸片投到火炉里去。

(3)工友阎振三一早上街买东西,直到夜里还不见回来。

(二)能力训练点1.培养学生在品词析句中体会思想内容的能力。

2.学习本文前后照应、首尾连贯的写法,理解这样写的好处。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重点1.学习李大钊忠于革命事业的品质和在敌人面前坚贞不屈的伟大精神,对学生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培养学生爱国、爱党的思想感情。

2.深入领会描写李大钊同志革命精神的重点词句。

3.体会课文前后照应的写法。

难点1.让学生体会正义之美,生命之美。

2.弄清课文前后照应、首尾连贯的写法。

教学方法讲授法对比法自学法演示法直观法教具准备课件课时安排 2教学流程课件页码二次备课第一课时导学案1. 读准以下生字词,注意红色字的读法。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11课《十六年前的回忆》(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11课《十六年前的回忆》(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11课《十六年前的回忆》(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阅读《十六年前的回忆》,使学生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理解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子,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使学生掌握阅读的策略和方法,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课文,使学生感受到亲情的伟大和深沉,培养学生的家庭观念和感恩意识。

二、教学内容1. 课文阅读:学生自主阅读《十六年前的回忆》,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课文所表达的情感。

2. 词语解释:解释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帮助学生理解词语的含义和用法。

3. 句子分析:分析课文中的重点句子,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的结构和意义。

4. 主题讨论:组织学生进行主题讨论,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课文所表达的主题。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课文所表达的情感,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 教学难点:解释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子,帮助学生理解词语的含义和用法,理解句子的结构和意义。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课件、黑板、粉笔、教学录音机等。

2. 学具:学生自主准备笔记本、文具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或视频引入课文主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自主阅读:学生自主阅读《十六年前的回忆》,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课文所表达的情感。

3. 词语解释:解释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帮助学生理解词语的含义和用法。

4. 句子分析:分析课文中的重点句子,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的结构和意义。

5. 主题讨论:组织学生进行主题讨论,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课文所表达的主题。

6. 小结: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巩固学生的知识。

六、板书设计1. 课文《十六年前的回忆》2. 重点词语:回忆、家庭、亲情、感恩等。

3. 重点句子:课文中的重点句子。

七、作业设计1. 完成课后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 写一篇关于亲情的作文,表达自己对亲情的理解和感悟。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11课 十六年前的回忆 表格教案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11课  十六年前的回忆  表格教案
他们夺下了父亲的手枪,把父亲全身搜了一遍。父亲保持着他那惯有的严峻态 度,没有向他们讲任何道理。13[ “惯有”一词能去掉吗?怎样理解父亲当时的表 现?]因为他明白,对他们是没有道理可讲的。残暴的匪徒把父亲绑起来,拖走了。 我也被他们带走了。在高高的砖墙围起来的警察厅的院子里,我看见母亲和妹妹 也都被带来了。我们被关在女拘留所里。 段导读:本段主要写“我”和父亲被敌人带走了。在拘留所里,“我”看见了母亲和妹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 11 课 十六年前的回忆 表格教案
1.了解李大钊同志在被捕前后与敌人做斗争的事迹,感受革命者忠于革 命、坚贞不屈、大义凛然的崇高品德,使学生受到生动的革命传统教育。 教学 2.通过对重点词句的深刻感悟,加强对课文思想内容的理解,加深体会作 要求 者的思想感情,走入人物内心世界。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习惯,锻炼 学生的逻辑思维、概括总结及语言表达的能力。 1.了解李大钊先生的生平及当时的社会背景,了解本文作者。 重点 2.通过反复阅读,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李大钊同志忠于革命事业的伟大精 神和在敌人面前坚贞不屈、大义凛然的高尚品德。 难点 3.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理清文章的脉络,分析重点词句,进一步感悟作者 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 两课时 课时
“没有什么,不要怕。星儿,跟我到外面看看去。” 父亲不慌不忙地从抽屉里取出一把闪亮的小手枪,就向外走。9[⑧“不慌不忙” 说明什么?]我紧跟在他身后,走出院子,暂时躲在一间僻(pì)静的小屋里。 段导读:第 8~11 自然段主要写李大钊被捕时从容不迫,非常镇静。
5
④“含糊”地回答女儿的问题,说明李大钊因局势危急而心情沉重,工作更加繁忙,所以对女儿的问题也 没有像平时那样耐心解答。
那个满脸横肉的便衣侦探指着父亲问阎振三:“你认识他吗?” 11 阎振三摇了摇头。[⑩“阎振三摇了摇头”说明了什么?]他那披散的长头发中 间露出一张苍白的脸,显然是受过苦刑了。12[ 能将“显然”换成“果然”吗?]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11《十六年前的回忆》(教案)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11《十六年前的回忆》(教案)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5《鲁滨逊漂流记》整本书阅读(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鲁滨逊漂流记》的作者、作品背景及主要内容。

掌握作品中的生字、生词,理解作品中的重点句子。

学会通过阅读、讨论、写作等方式,表达自己对作品的理解和感受。

2. 过程与方法:学会自主阅读、合作阅读,提高阅读速度和理解能力。

学会运用批注、摘抄、写读后感等方法,积累和整理信息。

学会通过讨论、交流,分享自己的阅读心得和感悟。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对文学作品的热爱和尊重,激发阅读兴趣。

培养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态度,提高阅读素养。

培养面对困难和挑战时的勇敢、坚韧精神,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教学内容1. 《鲁滨逊漂流记》的作者、作品背景及主要内容。

2. 作品中的生字、生词及重点句子。

3. 鲁滨逊漂流过程中的重要事件和人物形象。

4. 鲁滨逊在荒岛上的生存智慧和生活技能。

5. 作品所传达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作品的作者、背景及主要内容。

作品中的生字、生词及重点句子。

鲁滨逊漂流过程中的重要事件和人物形象。

2. 教学难点:作品所传达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

鲁滨逊在荒岛上的生存智慧和生活技能。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PPT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鲁滨逊漂流记》原著、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介绍《鲁滨逊漂流记》的作者、作品背景及主要内容,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2. 自主阅读:学生自主阅读《鲁滨逊漂流记》,圈画生字、生词,摘抄重点句子。

3. 合作阅读:学生分组合作,共同讨论作品中的重点、难点,分享阅读心得。

4. 课堂讨论:针对作品中的重要事件和人物形象,进行课堂讨论,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作品。

六、板书设计1. 《鲁滨逊漂流记》整本书阅读2. 作者:丹尼尔·笛福3. 作品背景:17世纪英国现实主义文学4. 主要内容:鲁滨逊漂流荒岛,勇敢生存5. 教学重点:作者、背景、主要内容6. 教学难点:人生态度、生存智慧七、作业设计1. 摘抄作品中的生字、生词,并加以解释。

六年级语文下册十六年前的回忆教学设计表格

六年级语文下册十六年前的回忆教学设计表格




⒈学会11个生字,能正确读出“军阀、恐怖、宪兵、魔鬼、苦刑、匪徒、舅姥爷”等词语。⒉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⒊了解李大钊在被捕前、被捕中和被捕后与敌人作斗争的事,感受革命传统教育。⒋领悟课文前后照应的表达方法。
教学
重难点
引导学生借助语言文字感受李大钊同志的革命精神。难点是对本课一些含义深刻的句子,需要结合当时的社会背景来理解。有条件的要指导学生搜集资料,在相互交流中加深理解。
二、质疑激趣,导入新课。
1.出示课题“十六年前的回忆”,你有什么疑问?
2.让我们带着这些疑问一起走进课本寻找答案吧。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2.同桌互相检查读课文,检查正确流利读课文情况,检查生字生词掌握情况。
3.默读课文,思考:课文按时间顺序写了李大钊的哪些事?你从这些事中感受到什么?
二、根据学生汇报,教师顺学而导。
1.学生自由汇报被捕前部分
引导学生体会父亲为了革命工作达到忘我的程度,从另一侧面体会当时形势紧急。引导学生把自己的体会和理解读出来。
2.学生汇报被捕时部分
体会父亲在敌人面前态度严峻,猜测父亲当时心里是怎么想的?
汇报其他段落,从敌人凶残和野蛮体会当时社会黑暗。
3.汇报被捕后部分
4.学生借助课前搜集的有关李大钊的资料,相互交流自己的初步感受。
四、熟读课文,动笔书写。
1.自由练习朗读课文。
2.书写本课生字、生词。
第二课时
一、自主学习,交流讨论。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正确流利地朗读了课文,作者李星华追忆了父亲李大钊生前发生的哪件事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在作者的眼中和你的心中李大钊到底是个怎样的人呢?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边做批注。

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11《十六年前的回忆》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11《十六年前的回忆》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3.通过引导学生朗读李大钊墓前石碑上的内容,学生不仅直观地感受到了李大钊同志对革命事业的忠诚与献身精神,更对这位伟大革命家的形象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在此基础上,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缅怀那些为革命胜利斗争的烈士们,让学生深刻体会到革命斗争的艰辛与不易,以及先烈们为国家和人民做出的巨大牺牲。这样的缅怀活动不仅培养了学生的爱国情怀和民族精神,也激发了他们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而努力奋斗的决心。同时,这个环节还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表达情感和思考的机会,让他们在缅怀先烈的过程中,思考如何继承和发扬先烈们的精神,为自己的成长和未来的奋斗注入更多的动力。这样的教学环节设计,不仅丰富了课堂内容,也提升了学生的情感体验和思维深度。
微能力点
A5“技术支持的课堂导入”、A2“数字教育资源获取与评价”
活动准备
布置学生课前预习,收集材料学习评价
一、导入
生答:使用了倒叙的顺序。
教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已经学习了《十六年前的回忆》,谁还记得这篇课文的写作顺序呢?
通过提问学生上节课所学的《十六年前的回忆》的写作顺序,不仅有效地回顾了上一课时的内容,巩固了学生的记忆,还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这样的提问方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自主思考和回答问题,有助于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同时,这一环节也有助于学生更好地把握课文的整体结构和重点内容,为后续的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二、研读文本
1.(1)学生结合前两部分的内容进行学习,小组合作探究,自主学习“法庭上”“被害后”两部分的内容。
(2)生答“我看到了他那乱蓬蓬的长头发下面的平静而慈祥的脸。”从“乱蓬蓬”看出李大钊遭受了非人的对待,但他经历残酷的折磨后依然面色“平静”。
生答:“慈祥”一词更是写出了李大钊对亲人那深切的爱。这强烈的对比将他对革命事业的坚贞不屈和视死如归的精神展露无遗。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11课 十六年前的回忆(教案)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11课  十六年前的回忆(教案)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11课十六年前的回忆(教案)1. 会认会写14个生字,读读记记“含糊、尖锐”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领悟课文前后照应的表达方法。

4.了解李大钊在被捕前、被捕中和被捕后与敌人作斗争的事,感受革命传统教育。

引导学生通过学习李大钊同志的革命精神,感受革命传统的优良。

引导学生理解为什么李大钊能够从容面对危险,平和面对亲人的悲伤,无所畏惧地面对死亡。

收集关于李大钊的资料。

2课时第一课时一、激情导入,引发兴趣同学们,一个民族不应该忘记历史,不应该忘记英雄。

我们应该铭记那些为了中国的解放,为了世界的和平而英勇牺牲的革命烈士。

我们曾经为黄继光勇堵枪眼而感动,为邱少云烈火烧身而震撼,也为卢沟桥的英雄而振奋,更为狼牙山的壮士而激动。

本组课文,为我们展现了一幅幅难忘的历史画面。

今天,从动人的故事中,我们要缅怀革命先辈,继承革命传统。

让我们一起走进第10课,深深地怀念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中国革命的先驱——李大钊同志。

(板书课题)二、了解时代背景,了解人物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检查认读生字、生词情况。

3读第一自然段,说说自己知道了什么?(教师介绍当时国内情况、学生了解李大钊情况)既然同学们都已经了解十六年前的那一天,那我们了解李大钊吗?4再读课文,想一想:按时间顺序,“我”回忆了父亲的哪些事情?三、品词析句,感悟“革命者”形象1 按“被捕前、被捕时、法庭上”的顺序,默读课文,画描写父亲语言、行动、表情的语句,然后读一读、想一想:你眼前看到了一位怎样的革命者?2 交流讨论:(1)被捕前:①“父亲坚决地对母亲说……我哪能离开呢?”这段话中哪个词引起了你的特别关注?(从“坚决、不能轻易、哪能离开”这些词语中能看父亲很倔强,为了革命,明知处境危险,也坚决不离开。

)②“那年春天……埋头整理书籍和文件。

”父亲为什么而忙碌?③填空:被捕前的父亲是一位()的革命者。

3指导朗读。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 11十六年前的回忆 教案(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 11十六年前的回忆 教案(教学设计)

精品文档精心整理11十六年前的回忆( 精读课文 )1.会写 15 个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2.了解课文按照时间顺序写了李大钊在被捕前、被捕时和被捕后的哪些事。

3.抓住描写李大钊动作、外貌和语言的语句,体会人物的崇高品质。

4.领悟课文前后照应、首尾连贯的表达方法。

1. 关注人物言行、神态和外貌的描写,感受李大钊同志的革命英雄气概。

2. 体会课文前后照应的写法。

1.让学生体会正义之美、生命之美。

2.弄清课文前后照应、首尾连贯的写法。

2 课时第一课时1.会写“稚、避”等 15 个字,会写“埋头、幼稚”等 20 个词语。

(重点)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说出自己印象最深的事。

(重点)小学课件资源导入新课导入类型:诗歌导入。

教师口述:“壮别天涯未许愁,尽将离恨付东流。

何当痛饮黄龙府,高筑神州风雨楼。

”同学们知道这首诗是谁写的吗?对,这首诗的作者是著名爱国人士李大钊。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十六年前的回忆》,是一篇关于李大钊的回忆录。

谁能结合课前预习,说一说题目为什么叫“十六年前的回忆”?介绍作者李星华 (1911—1979),出生于河北省乐亭县大黑坨村,是李大钊的女儿,作家。

1920 年夏,随全家到北京定居。

父亲牺牲后,辍学在家照顾母亲和妹妹。

她的主要作品有《回忆我的父亲李大钊》《白族民间故事集》等。

精品文档可编辑的精品文档初读课文1.听范读:边听边画出自己不太理解的词语或句子。

2.学生初读:自由读课文,把生字读正确,句子读通顺,并标出自然段序号。

3.检查初读情况,完成《课前预习单》第一步到第二步。

(1)会读生字。

张作霖(lín)阎振三(yán)娱乐(yú)暂时(zàn)4 4 4 4宪兵(xiàn)侦探(zhēn )押解(yā)李大钊(zhāo)4 4 4 4(2)会写生字,并组词。

稚(稚嫩)避(避免)峻(严峻)啪(啪啪)瞪(瞪眼)僻(僻静)瞅(瞅着)靴(靴子)魔(魔鬼)刑(刑罚)哼(哼哼)绑(绑匪)啃(啃噬)袍(袍子)执(执行)(3)词语积累,并用加点的词语造句。

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11 十六年前的回忆 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11 十六年前的回忆 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六下语文《十六年前的回忆》教学设计(第二课时)一、教学目标:1. 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李大钊同志在被捕前后与敌人斗争的英勇无畏和坚贞不屈的精神。

2. 体会课文前后照应的写法,学习作者如何通过具体事件和细节描写来展现人物品质。

3.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引导学生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深入理解文本。

二、教学重点:1. 深入领会描写李大钊同志革命精神的重点语句。

2. 体会课文前后照应的写法,学习如何通过对比和衬托等手法突出人物形象。

三、教学难点:1. 理解作者通过简洁而有力的语言展现李大钊同志伟大精神的手法。

2. 引导学生体会作者作为女儿对父亲的敬仰与怀念之情。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思考李大钊同志在被捕前后所展现出的革命精神,为本节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老师:同学们,大家好!在开始今天的新课之前,我们先来回顾一下上节课的内容。

谁能告诉我,李大钊同志在被捕前后表现出了怎样的革命精神?学生A:老师,我记得李大钊同志在被捕前,他坚持革命理想,不畏强权,勇敢地站在人民的前列。

老师:非常好,学生A记得很清楚。

那么在被捕后呢?学生B:被捕后,李大钊同志在狱中仍然保持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不屈不挠,与敌人进行了坚决的斗争。

老师:对,同学们说得很对。

李大钊同志的革命精神是我们学习的楷模。

那么今天,我们就来深入探讨这种革命精神是如何影响和激励后人的。

现在,请大家打开课本,我们开始今天的新课。

2. 深入研读课文(1)让学生默读课文,找出描写李大钊同志在被捕前后与敌人斗争的重点语句,并在小组内讨论这些语句所展现出的李大钊同志的精神品质。

(2)教师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前后照应部分,如开头和结尾对“被难日”的强调,以及李大钊同志在法庭上的表现与被捕前后的坚定态度等,让学生体会这种写法的好处。

(3)教师引导学生关注作者作为女儿对父亲的描写,让学生思考这些描写是如何展现作者对父亲的敬仰与怀念之情的。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11课《十六年前的回忆》(教案)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11课《十六年前的回忆》(教案)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11课《十六年前的回忆》(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 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 学生能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父亲的敬仰与怀念之情。

- 学生能够学习并运用课文中的写作手法,提高写作能力。

2. 过程与方法:- 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 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生能够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培养亲情、友情等美好情感。

- 学生能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激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的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1. 课文背景:介绍作者及其家庭背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2. 课文内容:详细讲解课文,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3. 写作手法:分析课文中的写作手法,如对比、象征等,指导学生学会运用。

4. 情感教育:通过课文,引导学生体会家庭的温暖,培养美好情感。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情感。

- 学习并运用课文中的写作手法。

2. 教学难点:- 课文中的写作手法及其运用。

- 深入理解课文,体会作者情感。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等。

2. 学具:课本、笔记本、文具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引导学生分享自己与家人的美好回忆,激发学生对本课的兴趣。

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3. 合作交流: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

4. 课堂讲解:教师详细讲解课文,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5. 写作实践:学生尝试运用课文中的写作手法,进行仿写练习。

6. 情感教育:通过课文,引导学生体会家庭的温暖,培养美好情感。

7.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布置作业。

六、板书设计1. 课文《十六年前的回忆》2. 课文背景:作者及其家庭背景3. 课文内容:详细讲解课文4. 写作手法:分析课文中的写作手法5. 情感教育:通过课文,培养美好情感七、作业设计1. 朗读课文,体会作者情感。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11《十六年前的回忆》表格式教案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11《十六年前的回忆》表格式教案
(4)“不慌不忙、严峻态度”等词语写出了李大钊同志的沉着和对敌人的蔑视。
2.朗读自己最受感动的句子。
(三)按照教师的学习提示,自学“法庭上”这部分,然后在小组内进行交流。
1.用“____”画出有关李大钊同志在法庭上的外貌描写。
从外貌描写中可以看出,李大钊虽受敌人的折磨,但依旧沉着、慈祥。“没戴眼镜”“乱蓬蓬的长头发”说明敌人对李大钊施了重刑,“平静”说明李大钊经历残酷的折磨后依旧坚强,“慈祥”充分体现了李大钊对亲人的爱。
2.教师相机补充,并板书题目。引导学生质疑。
3.出示阅读要求,引导学生明确学习求。
1.交流课前搜集的资料,初步了解革命先驱李大钊,了解1927年前后的革命背景。
2.学生齐读课题并质疑。
3.明确学习要求。
1.动漫讲解时代背景。
2.课件出示检测题,巩固学生对搜集的资料的掌握。
《十六年前的回忆》的作者是____________,写于_________年,正值李大钊同志遇难十六周年。
2.本文歌颂了李大钊同志忠于革命事业,坚贞不屈的伟大精神,揭露了反动军阀凶狠残暴的本质,抒发了作者对父亲深切的怀念之情。()
四、总结全文,升华情感(用时:5分钟)
引导学生交流学文后受到的教育,升华情感。
交流:读完课文,你受到哪些教育?
可以引导学生从表达敬意、汇报今天的幸福生活、继承革命遗志这几方面去说。
1.“那年春天”指的是1927年的春天。“那年”承接上文,说明是在回忆。
2.李大钊同志被捕前的局势:(1)张作霖要派人检查;(2)李大钊烧掉书籍、文件;(3)工友阎振三突然被捕。
3.李大钊的表现:(1)夜以继日地为革命忘我地工作;(2)烧掉书籍、文件;(3)不顾个人安危,一心只想着革命工作,拒绝离开北京。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11十六年前的回忆教案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11十六年前的回忆教案

第11课十六年前的回忆第一课时第二课时资料链接革命烈士李大钊他是中国的骄傲,为传播和实践马克思主义而英勇献身,真正做到了自己所说的“勇往奋进以赴之”“瘅精瘁力以成之”“断头流血以从之”。

这位英雄叫李大钊,河北乐亭人,生于1889年10月29日,他坚贞不屈,严守党的机密,体现了共产党人的高贵品质。

李大钊早年任北京大学教授、图书馆主任,并参与《新青年》编辑工作,是社会名流。

但他生活俭朴,“冬絮衣,夏布衫”,一个大饼,一根大葱,常常是他的便饭。

有人去他府上拜访,见到他的幼女炎华,身穿红粗布小棉袄,外套蓝粗布小褂,前襟和袖口油光光的,土里土气的,像个乡下孩子,完全不像北大名教授的女儿。

1927年4月,在反动军阀的白色恐怖中,李大钊同志在北京被捕入狱。

他受尽各种严刑拷问,始终坚贞不屈、大义凛然,惨遭反动军阀杀害,牺牲时年仅38岁。

当日下午秘密执行前,李大钊同志在绞刑架下,一如平日,从容不迫地发表了最后一次演说。

他面对刽子手们,严正地说:“不能因为你们今天绞死了我,就绞死了伟大的共产主义!我们已经培养了很多同志,如同红花的种子,撒遍各地!我们深信,共产主义在世界、在中国,必然会得到光荣的胜利!”“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虽然李大钊同志年仅38岁就被反动派夺去了生命,但他坚信共产主义必胜的炽热信念和他对共产主义事业的无限忠诚,却彪炳史册,永照千秋!教学反思《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扩展阅读面,学习浏览,扩大知识面,这些都是针对课外阅读而提出的。

阅读面的扩大不单单指阅读不同类型的纸质书,同时也包括网络这本大书。

要深入学习这篇课文,需要许多课外知识的补充,需要通过多个渠道搜集资料,这对学生的课外阅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因此,无论课前还是课后,都需要布置学生进行相关的阅读,从而更深入地理解课文。

两堂课都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我的表格就是为降低自学的难度而设计的。

我在教学中给学生一个扶手,使每个学生都能借助这一工具比较轻松地进入这篇回忆录的学习。

2019~2020学年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第11课《十六年前的回忆》表格式教学设计

2019~2020学年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第11课《十六年前的回忆》表格式教学设计
2、领悟课文前后照应、首尾连贯的表达方法。并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重点
难点
1、学生细读文本,抓住描写李大钊的语言、动作和外貌的句子,从言行体会他对亲人的爱,对革命事业的忠贞。
2、领悟课文前后照应、首尾连贯的表达方法。并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备注
一、复习导入,深入学习。
同学们,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这篇课文采用倒叙的方式描写了哪些内容呢?那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课文,更深入地了解李大钊同志。
2、布置作业:
(1)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学生字、抄写文中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朗读课文:
自由朗读课文,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遇到不理解的词语,通过看注释、查词典等方式弄懂。
1、标注自然段。(共33个自然段)
2、思考:作者回忆的是一件什么事情?
5、小组通过交流讨论,理清写作顺序和课文结构,融入重点片段的朗读感悟。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2、词语学习:
(1)交流自己已懂的词语。
(2)认读生字新词。
三、默读课文,理清结构。
3、请同学们结合题目,看注释,读第1自然段,说说自己知道了什么?
4、默读2~32自然段并思考:
作者回忆了十六年前的哪些事情?分别是哪些自然段写到的?可以小组讨论。
五、课堂总结,布置作业。
1、课堂总结:作者是在父亲逝世十六周年时写的,通过回忆父亲被捕前、被捕时、在法庭上以及父亲遇难后的沉痛心情,表达了作者对父亲的怀念。我们把这样的表达方法称作倒叙。你还想起了我们以前学过哪些文章,也采取了这样的表达方法呢?课后收集一下。
1、过渡:鲁迅先生有这么一句话“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这也是李大钊先生的写照。请大家轻声读课文第四部分,并思考一下这一部分讲了什么内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