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的绘制评课稿1
圆的认识评课稿
圆的认识评课稿《圆的认识》评课稿《圆的认识》是小学六年级教材中相对较难的一堂课,教学中既需要学生理解很多概念性的内容,同时还需要学生通过大量的动手操作去理解并掌握圆的特征以及相关的知识。
在一堂课的40分的教学中,要完成这么多内容,对老师和学生来说,都存在着一定的难度。
这次,我非常的有幸欣赏到了韩玲老师的一堂课,韩老师在教学本节课时,主要是以直观的内容为主,创造性的使用教材资源,合理运用教学方法,充分发挥多媒体辅助教学的优势,营造朴实无华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始终充满信心,充满激情地学习数学。
不仅如此,教学中,韩老师还用形象的活动材料、富有趣味化的活动形式,为学生创设了独立思考、自我体验、自我探索的学习情境,使得教学过程始终宽松、愉快。
本节课条理清楚,层次分明,数学味浓,充满着智慧,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亮点:1、游戏导入----激发兴趣在课前采用寻宝的游戏,不仅激发了学生对本课的兴趣和竞争意识,同时也增强了学生对于圆的好奇,加强了学生的求知欲。
2、直观教学----化难为易借助课件使抽象变成了形象和直观,在教学“同一圆内的每条直径都相等”以及“半径和直径的关系”时,结合学生的测量,非常直观的表述了这些知识点。
3、链接生活----尽显魅力在带有浓厚的数学味的课堂中,同时,教师也将数学生活化,使教学更加有效,巩固新知阶段教师并没有进行机械的练习,而是给学生呈现更多的图片,彰显圆的文化内涵:中国古代的阴阳太极图;中国著名的圆形瓷器,中国民间的圆形中国结,中国传统的圆形剪纸,世界著名的圆形标志设计等等。
4、板书合理----便于梳理黑板上,图形,文字,数字三者有效的结合,条理清晰,外加一手漂亮的字,学生赏心悦目的同时,又能梳理知识,进一步的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
圆的认识评课稿
圆的认识评课稿《圆的认识》评课稿李老师在本课教学中,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独立操作,独立学习,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学习方法,通过看了又看,画了又画,折一折,量一量等操作,经历了猜想,发现,归纳等活动,感受并发现了圆的特征;认识了圆心,半径,直径;学会了画圆;体验了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与生活中圆的美;使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逻辑推理能力,发现美,鉴赏美的能力得到了煅炼;提高了学习数学的兴趣,加深了学生对学习数学的喜爱,增强了学好数学的信心;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感情态度价值观的三维目标顺利达成。
李老师在课堂上也充分展示了自己作为一个州级优秀教师的个人风采,作为一个30年工龄,近50岁的老教师默默无闻的在三尺讲台奉献青春和热血,确实是我们学习的楷模,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为他们的付出表示感谢~老师们,您们辛苦了,谢谢您们~本课令我感受最深刻的亮点是:一、以学生为本,正确把握教学起点。
圆是一种常见的平面图形,也是曲线图形,这节课要让学生了解圆的概念以及直径半径等的概念,所以这是一节概念教学课。
我们知道,学生对圆已经有了相当的认识,他们的学习不可能是零起点,所以我们的教学也不能是“零起点”,我们的教学要以学生为本,正确把握学生的学习起点。
李老师在这节课课前采用游戏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学生认识圆的兴趣,而且可以让学生初步感知圆是“平面上一条线段,绕它的一端旋转360?,留下的轨迹叫圆”,有利于建立正确的圆的概念,而关于圆的直径、半径等的特征,学生也并非一无所知,老师就放手让学生通过折、量、画、比等活动自主探索、发现,符合客观实际,学生在操作中体验感悟,并最终理解掌握。
二、利用学生动觉智能来促进数理——逻辑智能的发展,使教学更加有效。
这个理念在教师的本堂课中体现得更是淋漓尽致,如:圆的对折;测量直径的长度和半径的长度;画圆等等,学生通过自己动手来学习和了解圆的相关知识,学习兴趣浓厚,感性认识增强,这就是我们常说的积极主动的建构。
幼儿园美术有趣的圆评课稿
幼儿园美术有趣的圆评课稿
一、设计意图
设计本次活动有趣的圆,为了激发孩子对形状兴趣,让作品更独特且具有立体感,特将各种圆形的盖子、颜料、粘土结合在一起创作。
二、活动目标
1、认知目标:知道生活中有很多圆形,并且圆形可以添画成各种有趣的东西。
2、能力目标:掌握圆形盖子拓印与黏土添画相结合的创作方式。
3、情感目标:喜欢用圆形创造作品,发展想象力和创造力。
三、活动准备
图片(生活中的圆形)、各种圆形的盖子、白纸、颜料、纸盘、粘土、反穿衣、湿毛巾。
四、活动过程
1、图片直观导入。
2、教师示范。
3、孩子创作。
4、作品展示。
五、活动总结
本次有趣的圆活动适用于中班幼儿,创造性大而又易于操作。
在集体教学和班级区域活动中开展,幼儿通过看视频,可以轻松地了解
圆形,其作品可以用来装饰班级环境,在整个活动中,幼儿能获得很大的快乐感。
圆的认识评课稿(10篇)
圆的认识评课稿(10篇)圆的认识评课稿(10篇)圆的认识评课稿1今天听了周老师上的《圆的认识》,让我感受很深。
本节课注重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启用生活中的素材开展数学教学,让学生主动参与知识的建构等等方面教师都比较注重,也取得了相应的很好效果。
可以看出周老师在研究这节课的时候做了很多的打磨,听了这节课,为我今后的课堂教学指明的方向,下面简单从三个方面谈谈我的学习体会:一、以学生为本,正确把握教学起点。
圆的认识是一节概念教学课。
圆是一种常见的平面图形,也是最简单的曲线图形,这节课要让学生了解圆的概念以及直径半径等的概念与特征。
我们知道,学生对圆已经有了相当的认识,他们的学习不可能是零起点,所以我们的教学也不能是“零起点”,我们的教学要以学生为本,正确把握学生的学习起点。
周老师从一个简单的游戏,引出圆周上的点到中心点都一样长,这就是学生对半径的特征的直观感性认识,所以本节课教师没有再绑住孩子的手脚从而束缚学生的思维,而是以学生的起点为教学起点,让学生通过操作、观察、尝试、验证等活动加深对圆的认识。
再比如,用圆规画圆,学生早已经尝试过,所以上课时老师就把它定位为画圆的注意点,讨论怎么样把圆画好。
而关于圆的直径、半径等的特征,学生也并非一无所知,老师就放手让学生通过折、量、画、比等活动自主探索、发现,符合客观实际,学生在操作中体验感悟,并最终理解掌握。
二、在自主学习中展开探究新知,掌握圆的知识特征。
大胆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探”。
以剪的圆为素材,用圆规和尺子为研究工具,有目的、有意识安排学生用量一量、折一折、画一画的方法合作探究圆心、直径和半径之间的关系。
启发学生用眼观察,动脑思考,动口参加讨论,用耳去辨析同学们的答案,让学生运用多种感官参与学习的全过程,经历观察、操作类比,归纳等过程,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造意识。
这一开放式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在具体、直观的操作中发现了半径、直径的本质特征、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不但突出了教学重点,而且分散了教学难点,收到了较好的学习效果。
圆的认识法评课稿(通用4篇)
圆的认识法评课稿(通用4篇)圆的认识法评课稿篇1听了XX老师执教的《圆的认识》一课,既是几何内容的教学,也是属于概念教学。
XX老师设计了:1、利用工具画圆;2、利用圆规画指定的圆;3、自学课本,学习圆的各部分名称及其关系;4、通过折一折、画一画、说一说等,探究半径、直径以及圆的有关特征。
听了这堂课,使我受益非浅,这堂课有以下几个特色值得我学习:一、以学生操作探究为主线,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XX老师在教学“圆的认识”时,将学生的认知活动统整在一个综合性、探究性的数学研究活动中。
通过自学教材,领悟到圆心、半径、直径的特征;通过动手折一折,明白“在同圆中半径、直径都有无数条”;有了学生折一折、画一画、说一说、比一比、数一数等学生动手“做数学”的实践活动,把“教师讲授新知,教师操作演示活动”变成“教师设计活动,学生操作活动,领悟新知”的以学生操作探究为主线的开放式过程。
使学生主动探索,发现和获得数学知识的同时,学生的情感、智力、等方面得到有效的发展。
教师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的角色也得到了很好的体现。
二、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在圆的画法教学中,如果按照教材中的编排顺序来教学,学生先用准备好的瓶盖、透明胶、水彩笔、光碟片、硬币等工具画圆,然后学习圆的各部分名称和特性,最后学习用圆规画圆及画规定条件的圆。
XX老师对教材大胆进行了重组,把圆形画圆工具和圆规同时呈现给学生,让学生选择画圆工具自主学习画圆,感悟画圆方法的多样性,再让学生比较用圆形工具和用圆规画圆的特点及区别,使学生明白用圆规画圆既准确又方便,从而引导到用圆规画圆的这一教学环节上来,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总结画圆的步骤、方法和要领等。
这样设计既体现了因人而异,又体现了学生探究学习的主体性。
使知识传授更具连贯性和探索性。
这个改变,让我认识到,教师教学时要根据具体情况,灵活创造性的使用教材,应树立“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的教学思想。
数学教学没有十全十美,总会留下些遗憾,在教学圆的直径和半径的关系时,最好让学生通过量同圆中的半径和直径的长度,让他们发现“同圆中的半径相等,直径也相等、直径是半径的2倍”;总之,这堂课XX老师教态自然、亲切,教学目标明确、教学思路清析、环环相扣,虽有些许不足,但我认为仍然是一堂成功的示范课。
《画方形和圆形》评课稿
《画方形和圆形》评课稿《画方形和圆形》评课稿一、采用“任务驱动”式教学模式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以完成一个个具体的任务为线索,把教学内容巧妙地隐含在每个任务之中。
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完成一个个任务逐步掌握所学的知识与技能。
真正为学生营造一个建构知识、寓学于实践的环境,让他们在这个环境里,充满兴趣愉快地进行学习,突出了在“做”中“学”的思想。
该老师将画笔的矩形、椭圆、填充、刷子和喷枪五个工具的教学融合到小镇的夜色、绿色家园和沙尘天气三个“任务”中。
通过教师“展示任务”、“讲解演示”,激发和保持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学生通过任务的完成,并展示作品给大家看,使他们有成就感,更激发他们向更高目标前进。
二、创设情境,让学生体会信息技术的趣味性和实用性该老师通过“雪域风情和自由命题”两篇学生创作的组图导入新课,使学生在美的欣赏同时,也感到很吃惊“我们也能做出这么美的作品”。
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形成学习动机。
使让我学变为我要学。
所举的例子都贴近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是学生所熟悉和感兴趣的。
调动了学生学习积极性。
三、变知识导向型教学为技能训练型教学采用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精神、自学能力和实践能力的课堂教学方式。
为了更好地培养能力。
在处理教材时,教师即发挥了课本的示范作用,但又不盲从课本,创造性地处理教材,精心设计了一一个教学范例,激活学生的思维,达到了培养创新意识的目标。
在讲解“绿色家园”教学范例时,有意让学生猜测她画的是什么图画,这即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也培养了学生的猜测意识。
在导课、范例、练习、作业几个环节上展示的学生作品都非常有创意,充分调动了学生的想象力,有利于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该老师在讲解画图软件中十六个画图工具时,没有采用传统的逐个列出的方法,而是只根据任务的需要讲解了五个基本工具,其它工具的学习让学生通过她精心设计的自学课件来完成。
在自学课件中除了画图工具的学习还有教师教学范例的录像。
《圆的认识》评课稿精选15篇
《圆的认识》评课稿《圆的认识》评课稿精选15篇《圆的认识》评课稿1一、从图片引入,领略圆的美。
开始的引入执教者分为两个层次:首先让学生回忆生活中见过的圆,唤醒学生的相关生活经验。
接着展现大自然中随处可见的有关圆的画面(阳光下绽放的向日葵、花丛中五颜六色的鲜花、光折射后形成的美妙光环、等)。
北师大周玉任教授曾说过,我们教师要善于“往平静的水面投进石子”。
这节课的新知引入,创设了生动丰富的数学情境,让学生在感受生活美的同时,从中发现有关数学的成分——几何图形。
这样设计就为学生从已有的对圆的认识经验到认识生活中的物体到认识数学上的几何图形,架起了一座桥梁,即突出了几何建模的过程,又使学生逐步学会用数学的眼光看待生活,从生活中发现数学。
有效地激发起学生内在的学习动机。
二、在自主学习中展开探究新知,掌握圆的知识特征,感受到了圆的“完美”。
执教者大胆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探索”。
以剪的圆为素材,用圆规和尺子为研究工具,有目的、有意识安排学生用量一量、折一折、画一画的方法合作探究圆心、直径和半径之间的关系。
启发学生用眼观察,动脑思考,动口参加讨论,用耳去辨析同学们的答案,让学生运用多种感官参与学习的全过程,经历观察、操作类比,归纳等过程,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造意识,让学生感受到了圆的“完美”。
这一开放式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在具体、直观的操作中发现了半径、直径的本质特征、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不但突出了教学重点,而且分散了教学难点,收到了较好的学习效果。
整个环节都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与合作交流中感悟、体验、认识圆的各方面知识。
都是学生感兴趣的活动,他们变被动的操作为主动的探究,不是在学数学,而是在“做数学”和“数学的思考”。
教师作为指导者与参与者,自然的引导学生将活动过程上升为数学概念来认识。
把学生的学习过程统整在综合性和探究性的研究活动中,学生对圆的特征的认识过程就是一种研究与发现的过程,是一种对话与共享的过程。
学生在获得基本知识和技能的过程中,数学思维不断发展,同时也获得了积极丰富的情感体验。
圆的认识评课优缺点及建议-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圆的认识评课优缺点及建议-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引言部分是文章的开头,主要用来引入文章的主题,并概述文章的结构。
在概述部分,可以简要介绍圆的概念和在日常生活中的运用,引发读者对圆的兴趣。
同时,需要对本文的结构进行概括,说明将会分别探讨圆的定义与特点、应用领域以及认识评课的优缺点。
通过引言的概述,带领读者进入到接下来详细讨论圆的认识评课的内容中。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本文共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
在引言部分,将简要概述圆的认识评课的背景和意义,介绍文章的结构和目的。
正文部分将首先介绍圆的定义与特点,然后探讨圆在不同应用领域中的重要性和作用。
最后,重点讨论圆的认识评课的优缺点,并结合实际案例进行分析。
在结论部分,将总结本文的主要观点和结论,提出相关建议,并展望未来圆的认识评课的发展方向。
整个文章结构清晰,逻辑性强,旨在全面解析圆的认识评课的相关内容,为读者提供深入了解和思考的机会。
1.3 目的:本文旨在对圆进行深入的认识和评课,探讨其优缺点并提出建议。
通过对圆的定义、特点和应用领域的介绍,我们可以更全面地了解这个几何形状在我们生活中的重要性和作用。
同时,通过评课来分析圆的优点和缺点,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利用圆的优势,解决问题和提高工作效率。
最终,希望通过本文的阐述,读者能够对圆有更深入的了解,并能够运用这些知识和建议在实际生活和工作中取得更好的效果。
2.正文2.1 圆的定义与特点圆是几何中常见的基本图形之一,它由平面上到一个固定点距离相等的所有点组成。
这个固定点称为圆心,到圆心距离称为半径。
圆的直径是通过圆心并且两端点在圆上的线段,直径的长度是半径的两倍。
根据圆心之间的距离,圆可以相互包含,例如内切圆和外切圆。
圆的特点包括:1. 圆上任意两点到圆心的距离相等。
2. 圆的直径是圆的最长线段,且是半径的两倍。
3. 圆的周长是其上所有点到圆心的距离之和,用公式C=2πr表示,其中r为半径。
《圆》评课稿
《圆》评课稿
授课人
评课人
《圆》评课稿
聆听了周老师的课。
下面就周老师执教的《圆》这一课谈谈自己的看法。
周老师这堂课紧凑有序,课前提示温馨且有力度,学生准备好学习材
料和学习工具,端正坐姿。
周老师首先展示生活中的圆形,学生欣赏生活中的数学美,抽象实物中的图形,深入发现数学在生活中无处不在。
紧接着学生在周老师自学指导下,阅读课本发现圆的形成过程,得出圆的概念,并且能够准确地表达所画的圆。
从动态定义和静态定义两个方面认识圆的定义,周老师让学生知道圆的形成过程和基本属性。
对初中生来讲,用集合的定义去认识圆属于首次接触“集合”这个概念,为今后学习集合
做些铺垫。
总之,本节课主要以认识圆的概念以及包含元素的名称为主,学生通过阅读材料,了解内里的关联,一方面重新定义之前学习过的圆形,另一方面培养个人自学能力。
总体来讲:从圆心、半径、圆内线段、圆上的弧线四个方面去认识圆,充分体会同心圆、等圆、弦、直径、优弧、劣弧的区别和联系。
巩固练习环节,结合不等式、等腰三角形、多情况分析、垂直平分线、最值、中位线等知识点充分考查学生融会贯通的能力。
当然,数学是一门逻辑性较强的科目,任何好的理念和设计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总会留下一些遗憾:学生在圆中使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时容易出错,表现出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掌握生疏,下节课必须着重复习一下。
《圆的认识》评课稿集锦(8篇)
《圆的认识》评课稿集锦(8篇)《圆的认识》评课稿集锦(通用8篇)《圆的认识》评课稿集锦篇1通过这次活动使我深刻认识到教学过程体现“以学定教”的教育理念,这也是我们每位教师值得借鉴的,只有这样的教学设计才能使学生不光学到知识,其动手操作能力、交流能力、合作技能、综合实践应用能力才能得到发展。
薛老师的课由铅笔转尺画出一个图形,从而引入圆,通过课件出示光盘、硬币等图片、让学生说说在生活中看到的圆激活学生已有的认识和经验,注意与其他平面图形的比较找到到圆与其它平面图形的区别即“圆是平面上的一种曲线图形”;在新授环节中设计了两次画圆:第一次让学生利用自己带的材料画,体现了方法的多样性;根据少数学生用圆规画圆的情况介绍画圆的一般步骤“定长、定点、旋转”,让学生根据这些步骤第二次画圆。
然后组织学生自学书本94页例2下一段话,从而介绍圆心、直径、半径,呈现教材三个概念;最后对例3通过画、折、比的方法进行探究,得出圆的有关特征,同时进行了相关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本节课的整个环节都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与合作交流中感悟、体验、认识圆的各方面知识。
都是学生感兴趣的活动,他们变被动的操作为主动的探究,不是在学数学,而是在“做数学”和“数学的思考”。
学生在获得基本知识和技能的过程中,数学思维不断发展,同时也获得了积极丰富的情感体验。
启发学生用眼观察,动脑思考,动口参加讨论,让学生运用多种感官参与学习的全过程,经历观察、操作类比,归纳等过程,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造意识。
使学生在具体、直观的操作中发现了半径、直径的本质特征、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即突出了教学重点,又分散了教学难点,收到了较好的学习效果。
《圆的认识》评课稿集锦篇2今天有幸听了王雅老师的数学课《认识圆》,感觉收获挺大。
“圆上”指什么?就是指围成圆的封闭曲线上,以这条封闭曲线为界,曲线以里叫圆内,曲线以外叫圆外。
步步夯实,才能得到清晰准确的直径与半径的概念。
王老师的这节课设计了丰富的教学活动,使本来枯燥的一节概念教学课上得生动有趣。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圆的认识评课稿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圆的认识评课稿本次课程围绕着“圆”这一主题,从认识圆到画圆,再到探究圆的性质,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学习。
以下是我对这堂课的评价:一、教学目标明确本节课的目标明确,首先要求学生掌握圆的基本特征,理解直径与半径的关系,其次要求学生能够用圆规画圆。
教师成功地引导学生在课堂时间内完成了这些目标,并能够准确理解和应用。
二、教学内容充实且生动教师通过多种方式呈现了圆的内容,包括实物展示、动画演示、互动游戏等,使得课程内容丰富多彩。
同时,教师还通过实际操作引导学生学习,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圆的概念和性质。
三、教学方法得当教师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讲解、演示、小组讨论、实际操作等。
这些方法使得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课程内容,并且积极参与课堂活动。
特别是在画圆的教学环节,教师先让学生尝试用不同的工具画圆,再引导学生使用圆规正确画圆,效果显著。
四、课堂氛围积极向上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频繁,学生们积极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整个课堂氛围积极向上。
学生们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习,增强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五、评价方式多样本节课的评价方式多样,既有书面测试,又有实际操作的评价,还有小组讨论的成果展示。
这些评价方式使得学生们能够更好地了解自己的学习状况,同时也能够促进他们的学习进步。
六、教学建议虽然本节课有很多优点,但仍有改进空间。
以下是一些建议:1. 在讲解圆的概念和性质时,可以更加注重细节,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概念和性质。
2. 在画圆的环节,可以增加一些难度,让学生更好地掌握画圆的技巧。
3. 在评价方面,可以更加注重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应用能力,以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发展。
总的来说,本节课是一堂非常成功的课程,教学目标明确、内容充实且生动、教学方法得当、课堂氛围积极向上、评价方式多样。
我相信学生们在这堂课上一定学到了很多关于“圆”的知识和技能。
圆的认识评课稿10篇(参考)
圆的认识评课稿10篇圆的认识评课稿10篇圆的认识评课稿1今天听了卫老师执教的《圆的认识》,下面就本课谈谈几点体会。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认识圆,掌握圆的特征,理解在同圆中直径与半径的关系,使学生学会用圆规画圆;通过直观教学和动手操作,使学生在充分感知的基础上,理解并形成圆的概念,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空间想象能力以及抽象概括能力,并能把所学知识运用于生活实际当中;同时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圆、了解圆的特征、学会用圆规画圆。
教材通过对圆的研究,使学生初步认识到研究曲线图形的基本方法,同时,也渗透了曲线图形和直线图形的关系,这样不仅扩展了学生的知识面,而且从空间观念方面来说,也进入了一新的领域。
学生虽已初步认识过圆,但对于建立正确的圆的概念以及掌握圆的特征还是比较困难的,所以感知并了解圆的基本特征和用圆规画圆”就成为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明确圆心与圆的位置之间的关系、半径与直径、半径与圆的大小之间的关系”是本节课的难点。
首先,可以看出做课教师准备的非常充分,认真钻研了教材,准确把握了本节课的重难点。
教学设计合理,环环相扣,做到了数学知识严密的逻辑性。
1、以学生为本圆是一种常见的平面图形,这节课要让学生了解圆的概念以及直径半径等概念,对于圆学生已经有相当的认识,所以我们必须要以学生为本,正确把握学生的学习起点。
课的引入就让回忆以前学过的平面图形,联系旧知,找一找生活中圆的图形。
在新授中,卫老师让学生先自己徒手画一个圆,让孩子觉得画得不好,必须借助工具来完成,产生了学习的内需。
然后教学用圆规来画圆,让学生通过这样操作、观察、尝试的活动来学习,加深对圆的认识。
对于圆各部分名称,让孩子自己自学,并请小老师来介绍下,非常适用高年级的学生,体现了自学——点导的教学模式。
2、直观教学相得益彰小学生主要以直观思维为主,所以我们的教学中要通过直观体验区感悟。
本课教学圆中的一些特征时,让学生用圆来画一画、折一折、比一比,在组内讨论直径、半径的特点,教学“直径、半径有无数条”这样的特征,学生理解起来会比较困难,教师采用多媒体来演示,很直观的凸显这一知识点。
圆的认识评课稿教研活动(3篇)
第1篇一、活动背景在当前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数学教学越来越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创新能力。
圆作为初中数学中的重要几何图形,其教学对于学生空间观念的形成和几何知识的积累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探讨如何更好地进行圆的认识教学,提高教学质量,我们开展了本次以“圆的认识”为主题的教研活动。
二、活动目的1. 通过对“圆的认识”教学案例的研讨,提高教师对圆的认识教学的理解和把握。
2. 探索有效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几何思维能力。
3. 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共同提高教学水平。
三、活动内容1. 教学案例展示本次教研活动首先由我校青年教师王老师进行“圆的认识”教学案例展示。
王老师以“圆的定义”为切入点,通过多媒体课件、实物演示等方式,引导学生逐步理解圆的定义和性质。
在教学过程中,王老师注重启发学生的思考,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
2. 教学案例分析在王老师展示教学案例后,教研组其他成员对案例进行了深入分析。
大家一致认为,王老师的教学设计合理,教学方法灵活,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以下是教学案例分析的几个关键点:(1)教学目标明确。
王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始终围绕圆的定义和性质展开,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提高空间观念。
(2)教学方法多样。
王老师运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演示、小组合作等多种教学方法,使教学过程生动有趣,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3)注重启发式教学。
王老师在课堂上善于提问,引导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几何思维能力。
(4)关注学生个体差异。
王老师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取分层教学策略,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有所收获。
3. 教学改进建议针对教学案例,教研组成员提出了以下改进建议:(1)在引入圆的定义时,可以增加一些生活中的实例,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圆的定义。
(2)在讲解圆的性质时,可以适当增加一些变式练习,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3)在小组合作环节,可以设计一些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圆形的认识评课稿
圆形的认识评课稿
简介
本文档是关于圆形认识评课稿的撰写,旨在介绍圆形的基本知识、特点和应用领域,以及如何进行圆形认识评课。
圆形的基本知识
圆形是数学中常见的几何形状之一,具有以下特点:
- 所有点到圆心的距离相等
- 圆的周长公式为C = 2πr
- 圆的面积公式为A = πr²
圆形的应用领域
圆形在日常生活和各个学科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包括但不限于:
- 工程测量:圆形用于建筑设计、道路规划等测量工作
- 自然科学:圆形是自然界中许多物体的基本形状,如行星、水滴等
- 统计学:圆形图常用于数据统计和图表展示
- 运动学:圆在力学中有重要的运动学和动力学应用
圆形认识评课
圆形认识评课是一种评估学生对圆形的理解和应用能力的教学活动。
以下是一些建议的评课内容和方法:
1. 理论知识测试:考察学生对圆形的基本概念、公式和特点的掌握情况。
2. 实际应用题:给学生提供一些实际问题,要求他们运用圆形的知识解决问题,如计算圆的周长、面积等。
3. 讨论和展示:组织学生分组进行讨论,让他们分享对圆形的认识和应用经验,并展示他们的思考过程和解答方法。
4. 思维导图和总结:引导学生制作思维导图,总结圆形的相关知识点,并与其他几何形状进行比较。
通过圆形认识评课,教师可以针对学生的掌握程度进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调整教学策略,提高学生的研究效果。
总结
本文档介绍了圆形的基本知识、特点和应用领域,以及圆形认识评课的内容和方法。
希望本文能够为教师们有关圆形教学的评课工作提供一些思路和参考。
《圆的认识》评课稿
《圆的认识》评课稿
一,联系实际生活,快速导入。
孩子们对圆并不陌生,生活中随处可见,但是我们的老师还是设计了有趣又有效的课堂。
让一堂“深入”的概念课,变得轻松愉悦,让同学们感受到数学无处不在,激发了孩子们学习数学的兴趣。
得以让孩子们对课堂知识“浅出”,轻松掌握。
二,以学生为本,培养孩子们自主学习,动手实践,独立思考的能力。
新授的时候,老师提出了一个又一个的问题,你能想办法画一个圆吗?你能总结一下如何用圆规画圆吗?你能给一个圆找到圆心吗?半径和直径有怎样的关系?半径,直径各有几条?圆是轴对称图形吗?老师提出了一系列的数学问题,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就在不断地追问中获得,同时也把主动权交给了学生。
在教学圆有多少条半径和直径的时候,通过让同学们通过画,量,比,折,讨论交流,让孩子们在视觉和触觉充分得到了体验,同时也调动了孩子们学习的积极性,培养了孩子们自主学习,动手操作,独立思考的能力,让孩子们在操作中体验感悟,最终理解并掌握。
三,在拓展和应用中尽显圆的魅力。
练习的设计难易程度层层递进,让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再通过墨子对圆的描述,进一步彰显源的文化内涵,同时让学生感受到我国数学文化历史悠久,萌发民族自豪感。
课堂接近尾声,让我们再一次走进圆的世界,欣赏圆的魅力!。
圆的认识评课稿
圆的认识评课稿题目:圆的认识评课稿尊敬的评委、教师们:大家好!我今天将为大家评述一堂关于圆的认识课程。
首先,我要肯定这堂课的设计和实施,因为它以鲜明的教学目标、合理的教学组织和多样化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全面了解了圆,使学生在学习中保持积极性,并真正掌握了圆的相关知识与技能。
这堂课以呈现圆的基本特征为切入点,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和归纳,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维能力。
老师首先介绍了圆的定义和基本要素,然后通过图形展示,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分析圆的性质和特点。
在教学的过程中,老师注重通过问题引导的方式,让学生主动参与到知识的探索中,培养了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堂中,老师还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交流能力。
通过丰富的实例和课堂探讨,学生能够活跃地参与进来,分享自己的观察和理解,进一步巩固了对圆的认识和理解。
同时,课堂中还设置了小组合作的环节,让学生能够互相合作,分享思考和结果,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另外,这堂课还运用了多媒体技术。
通过利用投影仪,老师向学生呈现了丰富的图形和实例,使学生能够直观地观察和理解圆的性质。
同时,老师还使用了一些动画和视频,生动地演示了圆的一些重要性质,帮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和感受圆的魅力。
最后,我要对这堂课提出一些建议。
在教学中,能够更多地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例如通过解析几何题目,让学生能够运用圆的相关性质进行分析和求解。
这样做能够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创新思维。
总之,这堂课设计合理,内容系统,教学方法多样,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参与,有效地掌握了圆的相关知识。
希望老师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继续努力创造更加丰富多彩的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谢谢!。
圆的认识评课稿
圆的认识评课稿圆的认识评课稿课堂是教师实现自己,展现自己的舞台;是孩子们学习知识,不断成长的圣地。
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圆的认识评课稿,希望大家喜欢。
篇一:圆的认识评课稿一、从游戏引入,领略圆的美。
课始的引入执教者分为三个层次:首先做游戏,根据学生已有的对圆的认识经验,从肢体阅读图形开始,让学生从袋子中摸图形,从接触中感受圆与其它平面图形的不同。
其次让学生回忆生活中见过的圆,唤醒学生的相关生活经验。
最后再展现大自然中随处可见的有关圆的画面(阳光下绽放的向日葵、花丛中五颜六色的鲜花、光折射后形成的美妙光环、用特殊仪器拍摄到的电磁波、雷达波、月球上的环形山等)。
记得北师大周玉任教授曾说过,我们教师要善于“往平静的水面投进石子”。
这节课的新知引入,创设了生动丰富的数学情境,让学生在感受生活美的同时,从中发现有关数学的成分——几何图形。
这样设计就为学生从已有的对圆的认识经验到认识生活中的物体到认识数学上的几何图形,架起了一座桥梁,即突出了几何建模的过程,又使学生逐步学会用数学的眼光看待生活,从生活中发现数学。
有效地激发起学生内在的学习动机。
二、在自主学习中展开探究新知,掌握圆的知识特征。
第一层动手操作执教者让学生两次画圆,从中学会用圆规画圆,并掌握圆的特征。
首先让学生在已有经验基础上动手画圆,不会的请教会的同学或请教书本。
讲解画圆的步骤,问“我发现有几个同学画得不够圆,你觉得问题出在哪儿了?”很好的解决了圆规画圆的难点。
其次,在学生初步会画的基础上提出要求“画同样大小的圆”。
然后进行剪圆。
层层深入,在掌握画圆的同时还感知到了圆的概念。
第二层认识圆心、直径和半径。
从让学生描述圆的大小引出这三个概念,然后组内交流自学认识,做到人人参与学习。
再读读书上的说法和判断哪些是直径、半径中进行巩固,形成解决问题的策略。
第三层大胆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探”。
以剪的圆为素材,用圆规和尺子为研究工具,有目的、有意识安排学生用量一量、折一折、画一画的方法合作探究圆心、直径和半径之间的关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圆的绘制》评课稿
《圆的绘制》这节课是家具设计与制作专业核心课程《计算机辅助设计-家具CAD》中项目一任务二中的内容。
整节课教学环节流畅,充分调动了学生探究学习的积极性,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提高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原则,并能对学生进行职业意识、职业道德教育和团队精神的培养,成功地达到了本节课预期的教学目标。
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从教学目标设计来看,全面、具体、适宜。
依据《专业课程标准》,从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目标三个方面全面制订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而且每个具体的目标都有具体的要求,体现了该学科特点,让学生直接明确学习任务,可操作性强。
2、从教学目标达成来看,本节课教学目标体现在每一教学环节中,多种教学手段紧紧地围绕教学目标来进行。
教学重点部分两点绘制圆和三点绘制圆,教师采用演示法和讲练结合的方法给予了学生充分的自主学习时间,特别是学生在练习作图中出现的错误教师能及时指出并给出正确的操作步骤,使得重点知识和技能是得到了巩固和强化。
3、从教学方法和手段来看:教学方法多样化。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
本节课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例如:演示法,讲练结合法,自主学习法,问题学习法等,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4、从教学效果上看:一是教学效率高,学生思维活跃,特别是一名学生练习,一名学生说作图步骤,带动了学生自主学习的主动性。
二是有效利用课堂45分钟,时间分配合理,学生学得轻松愉快,积极性高,教学效果好。
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