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 促进科技与经济紧密结合(解读1)

合集下载

我国关于产学研合作的政策现状

我国关于产学研合作的政策现状

构,应逐步进入 企业或企 业集团或与 其实
行紧密联合;
2、研究开发经费应逐步依靠企业或者企业 集团从销售总额中提取。
1988 1993
《 国 务院 关于 深化 科技 体制 改 革 若干问题的决定》
1、科研机构可以和企业互相承包、租赁、 参股、兼并;
2、或进入企 业、企业集 团,或发展 科研 型企业等。
1、继续鼓励研究开发机构探索和实践技工 贸、技农贸一体化经营;
2、支持科研 机构与企业 联合进行技 术开 发; 3、支持有条件的科研机构直接进入企业, 成为企业技术开发部或技术开发中心。
1994 《关于高等学校发展科技产业的若 对高校科技产业发展的指导方针和人事管
1995
干意见》
《中共中央关于加 速科学技术进 步 的决定》
鼓励、支持企业 和科研院 所、高等院 校联 合建立研究开发 机构以及 产业技术联 盟等 技术创新组织。
1、对国家创新体系的框架结构、运行机制 及支持系统做了详细说明;
2、提出要研 究制定促进 产学研结合 的优 惠政策。
2008
国务院办公厅转发 发展改革委等 部 门关于促进自主创 新成果产业化 若 干政策的通知
1、提出要加强产学研联合机制建设; 2、确定了 100 个多种形式的产学研联合
示范点,并且抓好 50 个左右的产学研联 合体。
2001
<<关于推进行业科技工作的若干意 提出积极推动企业与大学、企业与科研院
见》
所联合建立专业 或综合性 的行业工程 技术
中心
3. 产学研合作政策的快速发展阶段(2002—至今)
中共中央、国务院 印发关于深化 科 技体制改革加快国 家创新体系建 设 的意见
国务院关于印发实 施《中华人民 共 和国促进科技成果 转化法》若干 规 定的通知

强化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 提高创新体系整体效能——科技部部长万钢谈深化科技体制改革

强化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 提高创新体系整体效能——科技部部长万钢谈深化科技体制改革
过 改 革 体 制 机 制 来 调 整 ,适 应 新 形 势 的 发展 需 要 。
务 能力 ,Βιβλιοθήκη 高 国 家创 新体 系 整体 效 能 , 提
缺 乏 高 层 次 创 新 人 才 、 领 军 人 改 革完 善 科 技 管理 体 制 ,建设 高 素 质 才 ,特 别 是 对 青 年 人 才 培 养 重 视 不 创 新 人 才 队伍 ,优 化 政策 环 境 等方 面
早 在 20 0 6年 , 中 国颁 布 并 实 施 应 对 世 界 新 科 技 革 命 、抢 占产 业 制 他 也 坦 承 : 中 国 发展 一 直 面 临 着 发 “
国 家 中长 期 科 学 和 技 术 发 展 规 划 纲 高 点 的 战略 契 机 。 达 国 家 经 济 和 科 技 蓄 势 占 优 的压 力
家创新体系建设。
重 视 科 技 的 改 革 和 发 展 。 十 六 大 以 机 遇 稍 纵 即 逝 ,抓 住 机 遇 就 会 赢 得
蓝 图 已 经 绘 制 , 改 革 目 标 已 来 ,中国颁布 和 实施 中长期 科技 发 发 展 的 先 机 , 抓 不 住 机 遇 则 只 剩 下 经 明 确 。 在 中 国 自 主 创 新 能 力 大 展 规 划 纲 要 ,科 技 对 社 会 经 济 的 支 严 峻 的挑 战。 ” 幅 提 升 的 今 天 , 如 何 全 面 推 进 科 撑 引 领 作 用 日益 显 著 ,特 别 是 在 应 当 今 世 界 ,新 一 轮 科 技 革 命 正
关 键 是 要 将 科 技 成 果 尽 快 转 化 为 现
“ 次 改 革 就 是 要 破 除 制 约 创 实 生 产 力 ,最 迫 切 需 要 解 决 的 问题 本
经 济 紧 密 结 合 。如 果 说 以 前 的 改 革 新 的 各 种 因 素 , 充 分 发 挥 好 科 技 在 是 能 否 真 正 建 立 企 业 主 导 产 业 技 术 着 眼于 解 放 生 产 力 ,新 时 期 的 改 革 转 方 式 、 调 结 构 、 惠 民 生 、促 和 谐 研 发创 新 的体 制 机 制 。 ” 在 很 大 程 度 上 是 发展 生产 力 。

2020年国考申论热点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

2020年国考申论热点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

2020年国考申论热点: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热点背景】2019年全国政府工作报告指出:提升科技支撑能力。

加大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支持力度,强化原始创新,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

健全以企业为主体的产学研一体化创新机制。

扩大国际创新合作。

全面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健全知识产权侵权惩罚性赔偿制度,促进发明创造和转化运用。

【综合分析】[提出观点]解决我国制造业核心技术的短板问题,关键是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权威论述]一些重大核心技术必须靠自己攻坚克难。

——习近平核心技术、关键技术,化缘是化不来的,要靠自己拼搏。

——习近平核心技术是国之重器。

一一习近平[重要意义]加强核心技术攻关是产业转型升级的必由之路。

国际经验表明,制造业要迈向中高端,根本上靠的是核心技术的创新突破。

20世纪以来,美国、德国、日本等国之所以长期保持制造强国的地位,根本原因就是在装备、材料、信息、生物等关键领域的核心技术上始终保持领先。

经过长期不懈的努力,我国已成为全球制造大国,但离制造强国仍有较大距离,症结就在于核心技术积累不足,严重制约了制造业转型升级。

加强核心技术攻关是新旧动能转换的重要抓手。

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全球经济增长持续低迷,寻找新的经济发展动能成为世界各国面临的共同挑战。

新动能首先来源于新兴产业的培育发展,而新兴产业通常是关键核心技术突破、科技成果转化和大规模商用的直接结果。

当前,人工智能、量子通信、物联网、区块链、新材料等领域显现革命性突破的先兆,我们必须抓住机遇,以核心技术的创新突破催生和培育新兴产业。

同时,新动能还源于传统产业的改造升级。

加强核心技术攻关是保障产业安全的关键举措。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核心技术是国之重器,是我们最大的命门,核心技术受制于人是我们最大的隐患。

发达国家在一些关键技术与核心产品上对我实施出口管制,我国集成电路、基础软件、互联网、高端生产装备、新材料等多个领域都存在产业安全风险隐患,相关制造业不仅面临低端锁定困境,产业链安全和供应链安全也得不到保障。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强化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全面提升企业创新能力的意见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强化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全面提升企业创新能力的意见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强化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全面提升企业创新能力的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务院办公厅•【公布日期】2013.01.28•【文号】国办发[2013]8号•【施行日期】2013.01.28•【效力等级】国务院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企业正文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强化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全面提升企业创新能力的意见(国办发〔2013〕8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实施以来,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建设取得积极进展,激励企业创新的政策措施逐步完善,企业研发投入的积极性不断提高,研发能力得到增强,重点产业领域取得一批创新成果,为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提供了有力支撑。

但目前我国企业创新能力依然薄弱,许多领域缺乏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企业尚未真正成为创新决策、研发投入、科研组织和成果应用的主体,制约企业创新的体制机制障碍仍然存在。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意见》(中发〔2012〕6号),全面提升企业创新能力,经国务院同意,现提出以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和主要目标(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围绕促进科技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统筹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和政府的引导支持作用,以深入实施国家技术创新工程为重要抓手,建立健全企业主导产业技术研发创新的体制机制,促进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增强企业创新能力,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建设创新型国家提供有力支撑。

(二)主要目标。

到2015年,基本形成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

培育发展一大批创新型企业,企业研发投入明显提高,大中型工业企业平均研发投入占主营业务收入比例提高到1.5%,行业领军企业达到国际同类先进企业水平,企业发明专利申请和授权量实现翻一番。

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心得体会

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心得体会

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心得体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加强应用基础研究和前沿研究,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

企业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创新单元,对市场发展方向、经济运作规律和资源配置逻辑等方面具有直接而深刻的感知,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对创新成果直接向新质生产力转化、促进产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注重产业链联合创新攻关。

在新时代科技创新背景下,以往的单兵作战模式已经无法适应产业创新发展需求。

着眼卡脖子的关键核心技术,尤其是对整个产业链具有重大支撑价值的核心技术,需要采取以产业链为单位的联合科研攻关方式。

坚持以链主企业主导、多方合力参与,由政府设立揭榜挂帅专项资金,与企业联合共建新型研发事业单位,引导企业协同建立投入共担、效益共享的产业链创新联合实验室,围绕创新需求实施多元化的创新资源配置模式和创新人才引育机制,集合全产业链企业创新力量开展集群攻关Q注重赋予创新团队自主权限Q面对瞬息万变的市场信息,企业如果按传统的决策模式开展科研创新,可能难以把握创新发展形势。

要探索建立总师负责制,推进实施科研经费打捆注入和预算额度授权等制度为支撑的授权机制,进一步支持科研团队围绕创新方向开展自主决策。

同时,政府人才管理部门可建立一对一服务机制,对重点企业创新团队给予专员服务,在其安居、健康及子女入学等方面提供保障,最大限度解决人才后顾之忧Q注重推动创新成果向生产力转化。

面对地区企业的创新研发进程,探索建立全过程的成果转化支持机制Q可由地方国资牵头,联动产业链联合创新实验室等企业创新单位和其他社会风投资本,共同组建研发成果转化服务机构。

从创新项目设立起始即实施全程介入,一方面时刻提供市场变化信息和创新改进建议,一方面同步匹配实验测验、小试中试到落地转化的资源支持,全力实现将研发成果在满足企业自身发展基础上,推动创新成果对外转化运用、产生实质效益,赋能产业高质量发展。

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突飞猛进,科学技术和经济社会发展加速渗透融合,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既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构建新发展格局的迫切需要,也是推动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关键举措。

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四川创新型省份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川办函〔2017〕209号

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四川创新型省份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川办函〔2017〕209号

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四川创新型省份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正文:----------------------------------------------------------------------------------------------------------------------------------------------------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四川创新型省份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川办函〔2017〕209号各市(州)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有关单位:《四川创新型省份建设实施方案》已经省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组织实施。

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2017年11月13日四川创新型省份建设实施方案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关于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要求,按照《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和《中共四川省委关于全面创新改革驱动转型发展的决定》精神,根据《科技部关于支持四川建设创新型省份的函》(国科函创〔2017〕24号),特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一)总体思路。

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坚持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指导方针,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化科技创新体制改革,着力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人才队伍,扩大科技开放合作,全面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加快形成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的创新体制机制,推动经济增长保持中高速、产业发展迈向中高端,加快建成国家创新驱动发展先行省。

(二)总体原则。

坚持深化改革,优化创新环境。

加快科技创新和体制机制创新,全面推进经济、科技、教育等相关领域改革,形成勇于探索、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创新文化和社会氛围。

坚持全面创新,着力重点突破。

聚焦最紧迫、有影响、可实现的重大领域,找准全面创新改革突破口,统筹推进军民融合、区域协同、开放合作等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实现科技创新、制度创新、开放创新的有机统一和协同发展。

关于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意见

关于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意见

新华社北京9月23日电中共中央、国务院近日印发了《关于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意见》。

全文如下:为加快推进创新型国家建设,全面落实《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以下简称科技规划纲要),充分发挥科技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引领作用,现就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国家创新体系建设提出如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源泉。

党和国家历来高度重视科技工作。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科技事业快速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

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中央作出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大战略决策,制定实施科技规划纲要,科技投入持续快速增长,激励创新的政策法律不断完善,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积极推进,取得一批重大科技创新成果,形成一支高素质科技人才队伍,我国整体科技实力和科技竞争力明显提升,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保障国家安全中发挥了重要支撑引领作用。

当前,我国正处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和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

国际金融危机深层次影响仍在持续,科技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日益凸显,国际科技竞争与合作不断加强,新科技革命和全球产业变革步伐加快,我国科技发展既面临重要战略机遇,也面临严峻挑战。

面对新形势新要求,我国自主创新能力还不够强,科技体制机制与经济社会发展和国际竞争的要求不相适应,突出表现为: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没有真正确立,产学研结合不够紧密,科技与经济结合问题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原创性科技成果较少,关键技术自给率较低;一些科技资源配置过度行政化,分散重复封闭低效等问题突出,科技项目及经费管理不尽合理,研发和成果转移转化效率不高;科技评价导向不够合理,科研诚信和创新文化建设薄弱,科技人员的积极性创造性还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这些问题已成为制约科技创新的重要因素,影响我国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的提升。

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心得体会

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心得体会

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心得体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部署2024年经济工作时指出,要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

这传递出加强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融合的重要信号,为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赢得发展主动权提供了行动指南。

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迫切需要。

当前,全球重大前沿技术和颠覆性技术快速突破,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主要发达国家纷纷强化重大前沿技术部署。

同时,外部环境的复杂性、严峻性、不确定性也在上升。

进一步推动经济回升向好,需要克服各方挑战,抢抓新科技革命机遇,以科技创新作为高质量发展的逻辑起点。

在科技创新中强调企业的主体地位,是因为企业既是经济活动的主要参与者,又是技术进步的主要推动者。

企业有创新意愿,是研发经费的投入主力。

2022年,我国研发经费投入总量超过3万亿元,企业研发经费占比高达77. 6%。

企业也有创新能力,是发明专利的主要拥有者。

截至2023年底,我国国内(不含港澳台)发明专利拥有量达401.5万件,国内企业拥有有效发明专利290.9万件、占比超七成。

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能够让科技创新离需求更近、离实用更近、离产业更近,打通从科技强到企业强、产业强、经济强的通道。

要强化企业研发投入的主体地位,推动创新要素高效配置。

支持企业前瞻布局基础研究,支持高水平研究型大学、政府机构和科技领军企业协同共建未来产业科技园;落实支持科技创新的各项优惠政策, 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持续深化与金融机构等合作,建立金融支持企业科技创新体系常态化工作机制,以银行信贷、专题债券、股票市场等多种金融手段支持企业创新。

要强化企业创新决策的主体地位。

在国家科技创新决策中,企业的参与范围、比例及话语权相对较弱,这是一块明显短板。

要通过完善决策咨询机制,建立企业常态化参与国家科技战略决策的机制,引导企业围绕国家重大战略部署开展研发创新;建立企业家科技创新常态化咨询制度,构建企业创新高端智库网络,引导支持企业提升科技创新战略规划能力;在制定科技计划项目的机制中,强化从企业和产业实践中凝练应用研究任务,让企业做好科技创新的出题人。

新型研发机构建设意义探析

新型研发机构建设意义探析
1 9 7 8年全国科学 大会 的召开迎来 了我 国科学 的春天 , “ 科
地区悄然 出现 , 它们 打破身份 、 地域等等界限 , 以全新的建设模
式和运行机 制独树一帜 , 在技术创新 、 科技成果转化 、 培育创新 人才等方面逐渐引起社会和政府部 门的关注。2 0 1 3年 , 全 国政 协教科文卫体委员会 就曾多次赴东南沿海地 区对 这种现象开 展专题调研 ,并 于 l 1 月底 召开 的全 国政协十二届常委会第三 次会议上作专题报告 , 委员们认 为 , 新型研发组织 已掌握一定 的新兴产业 和行业发展的话语权 , 是实施创新驱动 的生力军。
为企业。 院所转制一方面是为了解决国家财政负担 , 另一方面也 是从体制上解决科研院所长期游离企业 ,研究开发的产 品不能
适销对路 、 造成产 品积压和资金浪费等问题 。 科研 院所转制的过
程是一次科技人才 向企业大迁徙 的过程 , 优 秀人才向企业集聚 ,
件下政产学研结合 的产 物 , 人们将其称 之为“ 新 型研 发机构 ” 。
新型研发机构发展 的同时 , 对服务于 中小企业的新型研发机构给予更多的政策扶持 , 为国家创新体 系建设服务。 关键词 : 新型研 发机 构; 科技体制 改革 ; 科技与 经济融合 ; 服务社会 ;政策支持
5 年中共 中央做 出科技体制改革决定 , 全
面启动 了科研机构改革 , 打破铁饭碗 , 放活科研机构 和科技 人
近年来在我国东南沿海地区 , 一批具有突出创新成 效的研 发组织异军突起并呈快速发展 之势。它们以灵活 的体制 和机 制进行市场化资源配置 , 研发 以市场需求为方 向 , 实行企业 化
员, 加速推进科技与经济一体化发展。1 9 9 5 年“ 科教兴国” 战略 实施后 , 科研机构改革进入到转制阶段 , 科研 院所数量从改革前

2023策论文(精选8篇)

2023策论文(精选8篇)

2023策论文(精选8篇)2023策论文篇1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同步走、同向行的关系,我国已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定性阶段,创新型国家建设也进入了决定性阶段。

我们将全力落实中央的重大决策部署,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加快创新型国家建设,奠定迈向世界科技强国的坚实基础,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在落实“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促进“四化同步”发展中的支撑引领作用,服务科学发展与社会和谐,创造人民群众更加幸福的美好生活。

扎实推进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实现从要素驱动发展为主向创新驱动发展的转变。

坚持把促进经济实力和社会生产力提升作为创新驱动发展的首要任务,围绕产业发展需求部署创新链,深入实施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充分发挥好国家科技示范工程、自主创新示范区和高新区的辐射带动作用,尽快形成一批带动产业发展的核心技术,解决经济发展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加快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培育发展和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推动形成新的经济发展方式。

坚持把科技惠及民生、提高综合国力作为创新驱动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全面加强各个领域的科技创新,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使创新成果更多地走进百姓生活,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

坚持把促进科技实力和自主创新能力的大幅提升作为创新驱动发展的关键环节,统筹落实科技、教育、人才三个规划纲要,加强基础前沿研究和科技基础能力建设,下大力气解决影响我国未来发展的重大科学和关键共性技术问题,不断增强创新发展的后劲。

全面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实现从“要我创新”到“我要创新”的转变。

坚持把改革作为扎实推进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根本动力,全面落实全国科技创新大会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意见》精神,把科技体制改革不断推向深入。

坚持把强化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提高企业创新能力、促进科技与经济紧密结合作为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的中心任务,不断增强科研院所和高校的创新服务能力,促进创新链、产业链、市场需求有机衔接。

新动力是什么 着力增强创新驱动发展新动力

新动力是什么 着力增强创新驱动发展新动力

新动力是什么着力增强创新驱动发展新动力在创新型国家建设取得显著成效,“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加快转变,“贴牌大国”向“品牌大国”稳步迈进的关键时期,党的十八大报告对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作出了重要部署,提出着力增强创新驱动发展新动力。

报告提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必须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

要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以全球视野谋划和推动创新,提高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更加注重协同创新。

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建设国家创新体系,着力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

完善知识创新体系,实施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实施知识产权战略,把全社会智慧和力量凝聚到创新发展上来。

报告将科技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充分说明了我们党对科技进步和创新的高度重视。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内涵丰富,目标明确,是我们党立足我国发展阶段和实际、面向未来作出的重大决策,充分体现了党对当代经济社会和科技发展规律的深刻把握,为新时期科技体制改革和科技创新进一步指明了方向,对凝聚社会共识、推动把我国发展的立足点转到提高质量和效益上来具有重要作用。

推进创新驱动,十年足音铿锵党和国家一直高度重视科技进步和创新。

从“向科学进军”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从“科教兴国”到“建设创新型国家”,我们的科技事业在探索中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

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科技工作在党和国家工作全局中的战略地位更加凸显,科技与经济社会发展的结合更加紧密。

推进科技创新发展,十年来足音铿锵。

早在2003年3月22日,新一届国务院组成后举行第一次全体会议,决定着手研究制定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

在2006年1月举行的全国科技大会上,中央提出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发展科学技术的战略基点和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贯穿到现代化建设各个方面,全力建设创新型国家。

国家及直辖市“十一五”规划中自主创新的实施战略

国家及直辖市“十一五”规划中自主创新的实施战略

打击 侵
犯 欠 识 ,: 行 为 。 加 汁 量 基 础 彤f ,完 ¨ ’权 , : 究 善 家 标 准 体 系 ,及 时 淘 汰 落 后 标 准 。 优
先 采 J 具 ‘ { j 自 i知 , 的 技 术 标 准 ,积 权
极 参 与 制 定 闻 际 标 准 。 发 肥 利 、 商 f 、 , J
维普资讯
4 加 大知 识 产 权 保 护 力 度 。 强 公 、 加
高 档 数 控 机 床 与 摹 硎 0 技 术 一 开 发 造
知 , 意 ,健 伞 知 1 : 保 护 体 系 , 权 " 权 1
高 数控 机 与 础 制 造 成 套 技 术 ,研 究
1 大 力 推 进 自主 创 新 。 强 基 础 研 究 、 、 加
界一 流 水 平 的科 研 机 构 和研 究 型 人 学 ,构
筑 高 水 平 科 学 研 究 和 人 才 培 养 基 地 。 实 施 重 大 科 学 工 程 ,加 强 国家 重 点 实 验 室 建 设 , 构 建 国 家 科 技 基 础 条 件 平 台 ,促 进 科 技 资
科 技 资 源
汁技 术和 2 千瓦级模块 式 高温气 冷堆 商 0
、化技术 。 f
水 体 污 染 控 制 b治 理 一 研 究 典 型 流 域 - 水 污 染 控 制 、 湖 富 营 养 化 防 治 和 水 环 境 念 修 复等 关键 技 术 。 转 摹 囚 生 物 新 品 种 培 育 一 丌 发 功 能 摹 囚 克 隆 与 验 证 、 规 模 化 转 基 囚 操 作 等 核 心 技 术 ,建 和 完 善 优 异 种 质 创 新 、 新 晶 种 培 育 I 模 化 制 种 三 大 技 术 平 台 。 规 承 人 新 约 创 制 一 研 制 一。 具 有 门十 知 批 识 ,: 和 r场 竞 争 力 的 新 药 ,建 立 具 有 权 } 丁

党的十八大以来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述评

党的十八大以来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述评

党的十八大以来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述评(上)发布时间:2014-2-28 作者:来源:科技日报编辑:江苏省中小企业网【字体:大中小繁體中文】3月1日,国家科技报告服务系统将正式上线,国家科技重大专项、973计划、863计划等1万份科技报告将向社会公开,公众只要登录相关网站,就可以了解国家科技计划项目相关信息。

促进开放共享,加强资源积累,建立国家科技报告制度建设,只是加快科技体制改革步伐的一个缩影。

2013年9月30日,北京中关村,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央政治局第九次集体学习发表讲话时强调,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方方面面的工作,需要做的事情很多,最为紧迫的是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加快科技体制改革步伐,破除一切束缚创新驱动发展的观念和体制机制障碍。

今年春节前夕,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上,研究内容之一就是如何管理中央财政科研项目和资金问题。

会议指出,要“使财政科研资金突出助优扶强,流向能创新、善攻坚的优秀团队和符合经济社会重大需求的项目,提高资金配置效率”。

近日,一系列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的“实招”“真招”相继出台:——财政部、科技部等部门起草文件,回应科技管理热点难点,加快建立统筹协调、职责清晰、科学规范、公开透明、监管有力的科研项目和资金管理运行机制;——中科院启动建设量子信息与量子科技前沿等5个卓越创新中心,并做出新的制度安排,赋予中心科研管理自主权,加大对优秀人才的支持力度,给予个性化的政策支持,严格评估、动态调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发布《关于2014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申请与结题等有关事项的通告》,多项改革直指科研项目申报,旨在进一步优化资助格局,如取消、合并与调整部分项目类型,减少评审的负担,遏制低水平的重复申请,强调基金申请质量,鼓励青年科研人员创新等;与此同时,各地也积极开展有益探索,江苏加强统筹,破解资源碎片化难题;重庆加强科技创新的分类指导和管理;宁夏积极推进研发后补助……一年多来,从中央到地方,从重点突破到全局铺开,从建章立制到营造环境,科技体制改革的脚步越发铿锵稳健!整体设计统筹推进党的十八大提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进创新驱动发展最紧迫的任务在于深化改革。

2021策论文范文6篇(2)

2021策论文范文6篇(2)

2021策论文范文篇四:积极推进公共服务创新当前,我国正处于改革攻坚期、发展关键期、矛盾凸显期,经济社会快速转型,社会公共事务领域矛盾多、任务重,对政府公共服务创新的要求越发迫切。

公选王网站专家认为,推进政府公共服务创新,就是要创新为社会成员提供公共服务的内容和方式,以适应社会公共需求快速增长的要求。

推进政府公共服务创新,是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建设服务型政府的重要内容,有利于拓展公共服务的覆盖面,协调社会各方面利益关系,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有利于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公共服务需求,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赢得人民的信任和拥护。

随着服务型政府建设的不断推进,我国公共服务创新在实践中取得了很大进展,但有的地方和部门仍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有:公共服务意识不强,职能转变不到位,仍然停留在管制思维模式上;公共服务方式落后,过多依靠行政手段,不善于运用经济杠杆、法律手段解决问题,公共服务整体绩效较低;公共服务主体单一,很多领域的公共服务还完全依靠政府提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尚未实现,特别是城乡居民所享受到的公共服务差距较大。

改变政府公共服务水平滞后于经济社会发展的状况,亟须加强公共服务创新。

当前,应在以下几方面作出努力。

推进公共服务理念和制度创新。

党的提出,必须从维护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高度,加快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

应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建设服务型政府。

政府的一切工作都要围绕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展开,忽视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就是政府工作的失职。

应把公共服务能力纳入政府绩效体系,引导政府部门更加重视公共服务创新。

尽快构建符合各地实际的公共服务制度,以制度管服务,实现公共服务创新常态化,尤其是抓好政府信息公开制度、反馈制度和问责制度建设。

政府工作人员应努力适应政府职能转变的需要,以群众利益和群众满意度为导向,树立服务理念,牢记服务宗旨,把为群众提供便捷、优质、高效的公共服务作为工作价值所在。

推进公共服务财政投入机制创新。

中国创新能力跟跑并跑领跑并存

中国创新能力跟跑并跑领跑并存

中国创新能力跟跑并跑领跑并存发布人:admin | 发布时间:2014/4/29 | 已被浏览:267 次我国与国际先进技术水平的差距是在扩大还是缩小?中国科技发展形势究竟怎样?“国内外的判断既有唱好的,也有唱衰的。

”在日前召开的第五届全国科技发展战略研究联席会议上,科技部部长万钢谆谆告诫100多名来自全国各地的科技发展战略与政策研究人员:“如何客观冷静地分析判断我国当前科技发展的真实水平,直接关系到我们对未来发展的安排和部署,也是战略研究者需要深入研究并予以回答的问题。

”中国创新能力处于第二梯队近日,由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以下简称“战略院”)编写的《国家创新指数报告2013》新鲜出炉。

报告显示,2013年我国国家创新指数排名在全球40个主要国家中升至第19位,比上年提高1位。

其中知识创造能力和创新环境指标排名持续上升,创新资源和企业创新指标排名保持不变,创新绩效指标排名有所下降。

“中国创新能力进一步增强,超越了处于同一发展水平的国家,继续领跑金砖国家。

”战略院统计所副所长宋卫国指出,这突出表现在创新资源投入持续增加、创新环境显著改善、知识创造成果丰硕等方面,这些有利因素预示未来中国创新能力的提升潜力仍然较大。

但不能否认的是全球创新格局并未发生明显变动,不同梯队国家之间仍然存在短时间内难以跨越的创新鸿沟。

“中国处于竞争最为激烈的第二梯队,创新发展仍在中途。

”宋卫国指出,虽然中国创新活动规模已经位居世界前列,科技投入产出的增长率也全球领先,但创新基础仍比较薄弱,如中国最近20年的R&D 经费累计投入量,不及美国最近2年的累计量,也少于日本最近4年的总投入。

万钢认为,战略研究者要注意从指标分析中发现问题,并找到政策着力点。

例如企业R&D经费占全社会的比重已达到76%,但企业R&D经费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仅为0.77%;国际科技论文数量居世界第2位,但篇均被引证仅6.9次,远低于10.7次的世界平均水平。

关于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创新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精)

关于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创新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精)

中共山西省委山西省人民政府《关于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创新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晋发[2013]16号为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意见》(中发〔2012〕6号),充分发挥科技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引领作用,有力促进全省转型跨越发展,现就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创新体系建设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创新体系建设的总体要求1. 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为核心,以促进科技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为重点,充分发挥科技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调整经济结构中的支撑引领作用,紧紧围绕实现高碳资源低碳发展,黑色煤炭绿色发展、资源型产业循环发展等提供科技支撑,加快创新型山西建设。

2. 主要原则。

坚持科技引领、创新驱动,发挥科技创新的引领支撑作用,加快实现创新驱动发展;坚持政府引导、企业主体,发挥政府在战略规划、政策法规等方面的引导作用,突出企业技术创新的主体地位,加强市场的导向作用,强化产学研用紧密结合,促进各类创新主体协同创新。

3. 主要目标。

到2020年,全省建立起比较完善的全省创新体系。

研发经费占地区生产总值比例、科技进步贡献率和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全国平均水平,自主创新能力大幅提高,煤炭与煤层气绿色高效开采及清洁高效利用关键技术与装备达到全国领先水平,创新型山西建设取得成效。

“十二五”时期的主要目标:全社会研发经费占地区生产总值2.2%,大中型企业平均研发投入占主营业务收入比例提高到1.5%,行业领军企业逐步实现研发投入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与国际同类先进企业相当,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55%左右,每万名就业人员的研发人力投入达到37人年,全省公民具备基本科学素质的比例超过5%,煤炭与煤层气绿色高效开采及清洁高效利用关键技术与装备取得重大突破,技术合同交易额比“十一五”末翻一番。

突出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的意义与价值

突出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的意义与价值

突出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的意义与价值突出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的意义与价值随着科技创新的不断深入,企业科技创新已成为当今社会创新发展的重要动力。

企业中科技创新的主体地位越来越重要。

企业科技创新主体的地位突出的意义与价值,可以从激发企业家创新、促进经济增长等多方面来确立和表述。

首先,突出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可以激发企业家创新。

企业作为科学技术发展的重要主体,能够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变革,为了抢占市场竞争的先机,必须投入大量的资源,加强科技创新,突出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激发企业家的创新精神,激励他们进行更多的投资,对市场的发展实现企业价值。

其次,突出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可以促进经济增长。

科技创新的力量在于以降低生产成本、增加生产力为主要目标,让企业更好地应用科技技术来提高生产效率,通过大幅度增加产量和减少生产成本而获得竞争性较强的收益。

因此,突出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将可以提升企业的研发能力,实现创新技术和管理手段,从而促进经济增长。

此外,突出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还可以保护环境。

当今社会面临深厚的环境污染问题,一方面,科技创新可以使企业使用更有效的可再生资源,提供减少能源消耗的技术,以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另一方面,科技创新可以使企业创造出更多更先进的环保技术,以改善环境质量。

因此,突出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是保护环境的重要办法。

最后,突出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可以促进企业的社会责任。

企业在利益最大化的同时,应该遵守社会责任,科技创新可以帮助企业专注于创建新的职业和技能,从而更好的服务于社会,从根本上减少贫困和失业,促进社会公平和公正,改善社会状况。

总之,突出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具有重要意义和价值,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国家和政府应加大投入力度,推行激励性政策,大力发展企业科技创新,使企业科技创新更加突出,为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自身的贡献。

吴忠泽同志专题报告主要内容简介

吴忠泽同志专题报告主要内容简介

吴忠泽同志专题报告主要内容简介报告的题目:在新的起点上加快科技改革发展报告的主要内容:一、大会的召开和《意见》的颁布是我国科技改革发展进程中的一件大事全国科技创新大会,在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和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阶段召开,时机关键、意义重大、影响深远。

大会以电视电话会议的形式,一直开到县(市)基层,充分体现了中央实现创新驱动发展的坚定决心,体现了党和国家对科技工作的高度重视。

胡锦涛总书记重要讲话:深刻分析了国内外经济科技形势,阐明了未来新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给我国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对科技改革发展作出全面部署,要求全党全社会切实增强大局意识、创新意识和责任意识,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快推进创新型国家建设。

温家宝总理重要讲话:围绕推动科技与经济紧密结合、使企业真正成为技术创新主体这一核心,突出强调了增强企业创新能力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明确了重点任务和途径方法,提出了需要进一步完善和落实的重大政策。

刘延东国务委员:对贯彻落实总书记、总理的重要讲话和《意见》精神提出了明确要求,特别强调要加强统筹协调,处理好科技改革发展中的八个重要关系。

中央领导同志的讲话集中体现了我们党对当代经济社会和科技发展规律的深刻把握,体现了中央关于科技改革发展的最新要求。

会前下发的《意见》,与2006年颁布的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纲要一脉相承,在思路上有新概括、目标上有新要求、任务上有新部署、措施上有新突破;是指导我国科技改革发展、加快创新型国家建设的又一份纲领性文件。

会议的召开和《意见》的颁布,是我国科技改革发展史上一个新的里程碑,必将有力地开辟我国生产力发展的新空间,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起到十分重要的推动作用。

二、学习贯彻大会和《意见》精神,必须全面认识党领导我国科技事业取得的辉煌成就第一,我国科技实力大幅提升,成为具有重要影响的科技大国和创新大国:一是战略高技术发展和前沿探索成效显著;二是创新能力不断提高;三是科研基础条件不断加强;四是科技投入不断增加;五是科技对外开放不断扩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强化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促进科技与经济紧密结合——《关于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意见》解读之一
近年来,科学技术对经济建设的贡献一直在不断提高,但不可否认的是,科学技术与经济结合的问题仍然没有得到根本的解决。

一位熟悉科技体制改革的官员告诉记者,早在2006年出台的《科技规划纲要》中就已经提出“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但一些人对这个问题仍有不同看法,有人认为创新还是应该以科研院所为主。

他说:“这一方面是因为我国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还比较弱,担心企业承担不起这个大任;另一方面是对技术创新的基本规律还没认识透,没把握准当前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变革的趋势。


在本次新一轮科技体制改革中,首先强调的就是强化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促进科技与经济紧密结合。

企业是经济活动的基本单元,只有企业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才能敏锐把握市场需求,有效整合产学研力量,加快创新成果的转化应用。

《意见》的改革措施中将强化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促进科技与经济紧密结合放到了第一条。

在具体落实方针上,《意见》提到:落实企业研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政策,适用范围包括战略性新兴产业、传统产业技术改造和现代服务业等领域的研发活动;改进企业研发费用计核方法,合理扩大研发费用加计扣除范围,加大企业研发设备加速折旧等政策的落实力度,激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

完善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办法,落实相关优惠政策。

建立健全国有企业技术创新的经营业绩考核制度,落实和完善国有企业研发投入的考核措施,加强对不同行业研发投入和产出的分类考核。

加大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对自主创新的支持力度,支持中央企业围绕国家重点研发任务开展技术创新和成果产业化。

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大力支持民营企业创新活动。

加大对中小企业、微型企业技术创新的财政和金融支持,落实好相关税收优惠政策。

扩大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基金规模,通过贷款贴息、研发资助等方式支持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活动。

建立政府引导资金和社会资本共同支持初创科技型企业发展的风险投资机制,实施科技型中小企业创业投资引导基金及新兴产业创业投资计划,引导创业投资机构投资科技型中小企业。

完善支持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和向中小企业技术转移的公共服务平台,健全服务功能和服务标准。

支持企业职工的技术创新活动。

科技部部长万钢表示,要使企业真正成为技术创新主体,关键是要使企业成为技术创新的决策主体、研发投入主体、科研组织和成果转化中的主体。

比如《意见》中提出,要吸纳企业参与国家科技项目的决策,产业目标明确的国家重大科技项目由有条件的企业牵头组织实施。

引导和支持企业加强技术研发能力建设,优先在具备条件的行业骨干企业布局国家级技术研发平台。

科研院所和高等学校要更多地为企业技术创新提供支持和服务,促进技术、人才等创新要素向企业研发机构流动。

支持行业骨干企业与科研院所、高等学校联合组建技术研发平台和产业技术创
新战略联盟,合作开展核心关键技术研发和相关基础研究,联合培养人才,共享科研成果。

科技部调研室主任胥和平告诉记者,《意见》中提出的政策第一条就是强化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可见其关键意义。

他说,企业技术创新主体提了这么多年,一直都有一些不同的声音,后来经过广泛的讨论使这一理念得到了更多人的认同。

这一次《意见》中加入了“决策”一词,即“吸纳企业参与国家科技项目的决策,产业目标明确的国家重大科技项目由有条件的企业牵头组织实施”。

这就是说现在明确提出企业是科技决策的主体,以后重大专项立项,企业会参与,央企、跨国公司等企业都会成为重大专项咨询的重要环节。

胥和平表示,《意见》强调产业化目标为导向的项目由企业牵头承担,鼓励科研人员进入企业,创办企业,具有非常深刻的现实意义。

比如,有的大学已经开始鼓励科研人员开发产品、进入市场,大学会保留其岗位,几年后若还想回来,可以继续回到高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