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试题-高中化学必修1全套课时训练合集
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1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课时训练试题汇编全套
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第一节物质的分类第1课时简单的分类方法及其应用一、选择题1.化学概念在逻辑上存在如图所示关系,对下列概念的说法正确的是( )A.纯净物与混合物属于包含关系B.化合物与氧化物属于包含关系C.单质与化合物属于交叉关系D.化合反应与氧化还原反应属于并列关系2.下列交叉分类法正确的是( )3.符合图中阴影部分的物质是( )A.K2CO3 B.Na2CO3C.NaCl D.NaHCO34.按照物质的树状分类和交叉分类,HNO3应属于( )①酸②氢化物③氧化物④含氧酸⑤难挥发性酸⑥一元酸⑦化合物⑧混合物A.①②③④⑤⑥⑦ B.①④⑥⑦C.①⑧ D.①④⑤⑥5.物质分类是化学研究的重要方法之一。
化学工作者经常要根据物质的组成对物质进行分类研究。
近年来发现,在金星大气层中存在三氧化二碳。
下列物质与它属于同类的是( )A .H 2、O 3B .H 2SO 4、H 2CO 3C .SO 2、NOD .Na 2SO 3、KClO 36.对下列物质分类全部正确的是( )①纯碱 ②食盐水 ③石灰水 ④NaOH ⑤液态氧 ⑥KClO 3A .碱——①④B .纯净物——③④⑤C .盐——①⑥D .混合物——②⑤7.下列物质中属于化合物的是( )A .石墨B .干冰C .盐酸D .食盐水8.下列物质的属类归纳不正确的是( )A .蔗糖、乙醇、甲烷等这类含碳化合物称为有机物B .由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组成的化合物称为盐C .在水溶液中电离出的阳离子全部为氢离子的化合物称为酸D .含氧元素的化合物称为氧化物9.下列反应方程式中有一个与其它三个在分类上不同,这个反应是( )A .3Fe +2O 2=====点燃Fe 3O 4B .C +CO 2=====△2COC .NH 4HCO 3=====△NH 3↑+H 2O +CO 2↑D .Na 2CO 3+CO 2+H 2O===2NaHCO 310.盐是一类常见的物质,下列物质通过一定反应可直接形成盐的是( )①金属单质 ②碱性氧化物 ③碱 ④非金属单质 ⑤酸性氧化物 ⑥酸A .①②③B .①④⑥C .②⑤⑥D .全部二、综合题11.现有①空气、②蔗糖、③碳酸铵、④铁、⑤硝酸钾、⑥氧气、⑦石墨、⑧氯化钠、⑨石灰水、⑩蒸馏水共10种物质,若根据物质的组成将它们进行分类,则:(1)属于混合物的是__________。
(整套)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1配套课时练习全集(vip专享)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1(全册)配套同步练习汇总1.(对应考点一)下列实验基本操作中, 主要是出于实验安全考虑的是()A.实验剩余的药品不能放回原试剂瓶B.点燃可燃性气体前的验纯C.气体实验装置在实验前进行气密性检查D.胶头滴管不能交叉使用解析: A、D项防止污染原试剂, B项防止可燃性气体不纯引起爆炸, C项防止漏气.答案: B2.(对应考点一)下列有关化学实验安全问题的叙述中, 不.正确的是()A.少量的浓硫酸沾到皮肤上时, 迅速用干布擦拭, 再用大量水冲洗B.取用化学药品时, 应特别注意观察药品包装容器上的安全警示标志C.凡是给玻璃仪器加热, 都要加垫石棉网, 以防止仪器炸裂D.闻任何化学药品的气味都不能使鼻子凑近药品解析: 浓硫酸沾到皮肤上, 先用干布擦拭, 再用大量水冲洗, 防止浓硫酸稀释放热而灼烧皮肤, A项正确. 取用药品时, 要先观察其标志, 防止发生危险, B项正确. 有些玻璃仪器可以直接加热, 如试管; 有些需垫石棉网加热, 如烧杯、烧瓶; 有些不能加热, 如量筒, C项不正确. 闻化学药品时, 不能使鼻子凑近, 防止中毒, D项正确.答案: C3.(对应考点二)下列有关过滤实验的操作中不.正确的是()A.过滤操作中, 玻璃棒与三层滤纸相互接触B .过滤操作中, 漏斗颈与烧杯内壁相互接触C .过滤操作中, 玻璃棒与烧杯口相互接触D .为加快过滤, 使用玻璃棒搅动漏斗里的液体解析: A 、B 、C 三个选项是过滤操作中“三靠”的基本内容, 所以必须互相接触; D 项用玻璃棒搅动漏斗里的液体会使滤纸破裂而造成漏液.答案: D4.(对应考点二)在“粗盐提纯”的实验中, 蒸发时的正确操作是( )A .把浑浊的液体倒入蒸发皿内加热B .开始析出晶体后, 用玻璃棒搅拌C .等水分完全蒸干后停止加热D .蒸发皿中出现多量固体时即停止加热解析: 为达到提纯的目的, 要过滤后使滤液澄清, 然后再蒸发, 而加热至蒸发皿中出现较多固体时, 停止加热, 利用蒸发皿的余热使滤液蒸干.答案: D5.(对应考点三)为了除去KCl 固体中少量的MgCl 2、MgSO 4, 可选用Ba(OH)2、盐酸和K 2CO 3三种试剂, 按下列步骤操作: 固体――→加水溶液――→加过量A ――→加过量B 操作Ⅰ滤液――→加适量C ――→加热煮沸KCl 溶液――→操作ⅡKCl 固体 (1)写出三种试剂的化学式: A__________, B__________, C________.(2)根据题意, 回答下列问题:①加入过量A 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加入过量B 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加热煮沸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操作Ⅰ是________, 操作Ⅱ是________.解析: 要使杂质一一除去, 必须考虑到所加试剂是过量的, 而且过量的试剂在后面步骤中必须除去, 要除去Mg 2+, 可用含OH -的试剂, 除SO 2-4可用含Ba 2+的试剂, 故先加入Ba(OH)2. 加入的过量Ba(OH)2中的Ba 2+可用K 2CO 3除去, 过量Ba(OH)2中的OH -, 以及过量K 2CO 3中的CO 2-3, 可用稀盐酸除去, 最后加热煮沸可除去HCl.答案: (1)Ba(OH)2 K 2CO 3 HCl(2)①除尽Mg 2+和SO 2-4 ②除尽过量的Ba 2+③使HCl 挥发(3)过滤 蒸发一、选择题(本题包括5小题, 每小题4分, 共20分)1.化学实验中安全意识是重要的科学素养, 下列实验操作或事故处理操作中正确的是() A.酒精灯不慎碰倒起火时可用水扑灭B.不慎将酸溅到眼中, 应立即用水冲洗, 边洗边眨眼睛C.配制硫酸溶液时, 可先在量筒中加入一定量的水, 再在搅拌条件下加入浓硫酸D.做“氢气还原氧化铜”的实验时, 先加热再通氢气解析: 酒精灯失火时, 应用湿抹布或细沙盖灭, 不能用水扑灭; 量筒不能用来配制或稀释溶液; 氢气还原氧化铜时, 应先通氢气排出装置中的空气后, 再点燃酒精灯加热.答案: B2.对于易燃、易爆、有毒的化学物质, 往往会在其包装上贴危险警告标签. 下面所列物质中, 贴错了标签的是()A B C D物质的H2SO4(浓) C2H5OH(酒精) Hg(汞) NaCl化学式危险警告标签解析: NaCl是食盐的主要成分, 不是爆炸品.答案: D3.[双选题]下列有关过滤和蒸发的操作中, 正确的是()A.过滤时, 漏斗的下端管口紧靠烧杯内壁B.为了加快过滤速度, 可用玻璃棒搅动过滤器中的液体C.当蒸发皿中出现大量固体时停止加热, 用余热蒸干D.实验完毕后, 用手直接取走蒸发皿解析: 过滤时不可搅动过滤器中的液体, B错误; 实验结束后应使用坩埚钳夹持蒸发皿, D错误.答案: AC4.某溶液中可能含有SO2-4、CO2-3、Cl-. 为了检验其中是否含有SO2-4, 除BaCl2溶液外, 还需要的溶液是()A.H2SO4B.HClC.NaOH D.NaNO3解析: 加入盐酸, 排除CO2-3的干扰, 因为BaCO3也是一种不溶于水的白色沉淀.答案: B5.下列离子检验的方法正确的是()A.向某溶液中加入硝酸银溶液, 生成白色沉淀, 说明原溶液中有Cl-B.向某溶液中加入氯化钡溶液, 生成白色沉淀, 说明原溶液中有SO2-4C.向某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 生成蓝色沉淀, 说明原溶液中有Cu2+D.向某溶液中加入氯化钡溶液, 生成白色沉淀, 再加盐酸沉淀不溶解, 说明原溶液中有SO2-4解析: A中白色沉淀可能为Ag2SO4、Ag2CO3等; B中白色沉淀可能为AgCl; C中产生的蓝色沉淀只能是Cu(OH)2, 故原溶液中含有Cu2+; D中白色沉淀也可能为AgCl.答案: C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3小题, 共30分)6.(8分)已知单质碘受热易升华(固体变为气体). 可用于分离或提纯物质的方法有A.过滤B.升华C.加热分解D.洗气法下列各组混合物的分离或提纯应选用上述哪种方法最合适?(1)除去Ca(OH)2溶液中悬浮的CaCO3颗粒, 用________.(2)除去O2中少量的水蒸气, 用________.(3)除去固体碘中混有的少量NaI, 用________.(4)除去氧化钙中的CaCO3, 用________.解析: 除去溶液中的固体颗粒, 一般用过滤的方法; 除去O2中的水蒸气可通过装有浓H2SO4的洗气瓶; 单质I2易升华, 可用升华法把I2从混合物中分离出来; CaO中的CaCO3可用加热法使CaCO3分解.答案: (1)A(2)D(3)B(4)C7.(10分)实验小组的同学欲对一粗盐样品进行初步提纯. 所用实验仪器或用品如下:(1)D的名称是________;(2)提纯的步骤是: 溶解、过滤、________、计算产率;(3)“过滤”操作的要点可概括为“一贴、二低、三靠”, 其中“二低”的含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实验小组通过正确的计算发现, 所得实验结果与该粗盐的实际含量对比, 实验测得的结果比实际偏低, 请分析可能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粗盐提纯的步骤是溶解、过滤、蒸发. 过滤操作中的“二低”是: 滤纸上沿低于漏斗边缘; 液面低于滤纸上沿. 引起误差的操作可能是称量时出错, 溶解搅拌或过滤时有液体溅出, 蒸发时有液体溅出等.答案: (1)蒸发皿 (2)蒸发(3)滤纸上沿低于漏斗边缘; 液面低于滤纸上沿(4)称取时出错, 蒸发时有液体溅出等(合理答案均可)8.(12分)实验室里需要纯净的NaCl 溶液, 但手边只有混有Na 2SO 4、NH 4HCO 3的NaCl. 某学生设计了如图所示方案提取纯净的NaCl 溶液. (已知: NH 4HCO 3=====△NH 3↑+CO 2↑+H 2O)如果此方案正确, 那么:(1)操作①可选择________或________仪器.(2)操作②为什么不用硝酸钡溶液, 其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进行操作②后, 如何判断SO 2-4已除尽, 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操作③的目的是________, 为什么不先过滤后加碳酸钠溶液?理由是____________.(5)操作④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操作①为加热使NH 4HCO 3受热分解, 因此可选择的仪器是蒸发皿或坩埚. (2)若用Ba(NO 3)2会使溶液中引入新的杂质离子NO -3, 在以后操作中无法除去. (3)判断SO 2-4已除尽的方法: 取上层清液加入BaCl 2溶液, 若无沉淀说明SO 2-4已除尽. (4)操作③“加入Na 2CO 3溶液”, 目的是除去过量的Ba 2+. 先加Na 2CO 3后过滤, 可以减少一次过滤操作. (5)除去溶解在溶液中的CO 2和HCl.答案: 见解析1.(对应考点一)以下实验装置一般能用于分离物质的是()A.只有①②B.只有②③C.只有①③D.①②③解析: ①是蒸馏, 用于分离互溶而沸点不同的液体混合物; ②为蒸发, 是从溶液中得到固体的方法; ③为过滤, 用于固体与液体的分离. D项正确.答案: D2.(对应考点一)在自来水蒸馏实验中, 下列操作叙述正确的是()A.在蒸馏烧瓶中盛满自来水, 并放入几粒沸石B.将温度计水银球插到蒸馏烧瓶自来水中C.冷水从冷凝器上口入, 下口出D.收集到的液体取少量滴入硝酸银和稀硝酸, 无明显现象解析: 蒸馏烧瓶中不可盛满自来水, A不正确; 温度计水银球应在蒸馏烧瓶的支管口处, B不正确; 冷凝器中冷却水的流向应为下口进水, 上口出水, C不正确.答案: D3.(对应考点二)选择萃取剂将碘从碘水中萃取出来, 这种萃取剂应具备的性质是()A.不溶于水, 且必须易与碘发生化学反应B.不溶于水, 且比水更容易使碘溶解C.不溶于水, 且必须比水的密度大D.不溶于水, 且必须比水的密度小解析: 假设要用溶剂A将溶质X从溶剂B中萃取出来, A应具备的基本性质是: ①与B 互不相溶; ②X在A中的溶解度远大于在B中的溶解度; ③X与A不发生化学反应.答案: B4.(对应考点二)在使用分液漏斗进行分液时, 正确的操作是()A.上层液体经漏斗下口放出B.分离液体时, 将漏斗拿在手上进行分离C.分离液体时, 分液漏斗口上的小孔与大气相通时打开活塞D.分液漏斗中盛装的是液体, 振荡后不必扭开活塞把气体放出解析: 为确保分离效果, 下层液体由漏斗下口放出, 上层液体要经漏斗上口倒出; 分离液体时, 分液漏斗要固定在铁架台的铁圈上; 分液时, 磨口塞上的凹槽与漏斗口上的小孔要对准, 这时漏斗内外的空气相通, 压强相等, 漏斗内的液体自然流下; 振荡后由于溶液体积要发生变化, 需旋开活塞放气.答案: C5.(探究题)(1)现有一瓶A和B的混合液, 已知它们的性质如下表.物质熔点/℃沸点/℃密度/g·cm-3溶解性A -11.5 198 1.11A、B互溶, 且均易溶于水B 17.9 290 1.26据此分析, 将A和B相互分离的常用方法是________(填“过滤”、“蒸发”、“萃取”、“分液”、“蒸馏”等).(2)除去NaNO3固体中混有的少量KNO3, 所进行的实验操作依次为: ________、蒸发、结晶、________.(3)除去KCl溶液中的K2SO4, 依次加入的溶液为(填溶质的化学式): ________________.解析: (1)A、B两种液体相互溶解且沸点差别较大, 应选择蒸馏的方法将二者分离.(2)NaNO3和KNO3均是易溶于水的固体, 因此考虑结晶法分离. 将混合物在较高温度下溶于水, 得到NaNO3的饱和溶液, 然后蒸发, 使溶剂水减少, 因为KNO3的量少还没有达到饱和, 不会析出KNO3, 而NaNO3已达到了饱和, 将析出NaNO3, 趁热过滤, 就能将两者分开.(3)除去KCl溶液中的K2SO4, 即要除去SO2-4而不能引入新的杂质离子, 因此要加入过量BaCl2[或Ba(OH)2]溶液, 然后再加入K2CO3溶液除去过量的BaCl2[或Ba(OH)2], 最后加盐酸将过量的K2CO3转变为KCl.答案: (1)蒸馏(2)溶解过滤(3)BaCl2[或Ba(OH)2]、K2CO3、HCl一、选择题(本题包括5小题, 每小题4分, 共20分)1.下列仪器常用于物质分离的是()A.①③⑤B.②③⑤C.②④⑤D.①②④解析: 漏斗可用于过滤, 分离固、液混合物; 蒸馏烧瓶可用于蒸馏或分馏, 分离液、液混合物; 分液漏斗用于分液, 分离互不相溶的两种液体混合物.答案: B2.下列混合物的分离方法不可行的是()A.沸点不同的液态混合物可用蒸馏方法分离B.互不相溶的液态混合物可用分液方法分离C.互溶的液态混合物可用萃取的方法分离D.可溶于水的固体与难溶于水的固体形成的混合物可用溶解、过滤、蒸发的方法分离解析: 萃取是指用一种溶剂把物质从它与另一种溶剂所组成的溶液中提取出来的方法, C错误.答案: C3.[双选题]下列实验操作中错误的是()A.蒸发操作时, 应使混合物中的水分完全蒸干后, 才能停止加热B.蒸馏操作时, 应使温度计液泡靠近蒸馏烧瓶的支管口处C.分液操作时, 分液漏斗中下层液体从下口放出, 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D.萃取操作时, 应选择有机萃取剂, 且萃取剂的密度必须比水大解析: 蒸发时, 当蒸发皿中出现大量固体时停止加热, 然后用余热蒸干, A错误; 萃取剂的选择只要与原溶剂互不相溶, 且与被提取物质不发生化学反应即可, 与密度无关, D错误.答案: AD4.用四氯化碳萃取碘的饱和水溶液中的碘,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实验使用的主要仪器是分液漏斗B.碘在四氯化碳中的溶解度比在水中的溶解度大C.碘的四氯化碳溶液呈紫红色D.分液时, 水从分液漏斗下口流出, 碘的四氯化碳溶液从漏斗上口倒出解析: 因四氯化碳的密度比水的密度大, 所以萃取后分层时上层为水层, 下层为四氯化碳层, 分液时, 碘的四氯化碳溶液从下口流出, 水从分液漏斗上口倒出.答案: D5.现有三组溶液: ①汽油和氯化钠溶液 ②39%的乙醇溶液 ③氯化钠和单质碘的水溶液, 分离以上各混合液的正确方法依次是( )A .分液、萃取、蒸馏B .萃取、蒸馏、分液C .分液、蒸馏、萃取D .蒸馏、萃取、分液解析: 汽油和氯化钠溶液不相溶, 汽油的密度比水的小, 所以在上层, 可通过分液的方法进行分离; 乙醇和水的沸点不同, 可通过蒸馏的方法进行分离; 碘在水溶液中的溶解度不大, 可用有机溶剂把它从其水溶液中萃取出来.答案: C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3小题, 共30分)6.(7分)人们可根据物质的性质, 采取适当的方法将混合物中各物质分离开来: (1)不溶性固体与水的混合物, 如泥沙与水, 可用________方法分离; (2)可溶性固体与水的混合物, 如水和食盐, 可用________方法分离;(3)两种可溶性固体, 若它们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不同, 如氯化钠和硝酸钾, 可通过________方法将其分离;(4)两种互相溶解但沸点不同的液体, 如水与乙醇, 可用________方法分离; (5)两种互不相溶的液体, 如汽油与水, 可通过________方法分离. 解析: 根据物质的性质, 并结合分离方法的原理进行分析判断. 答案: (1)过滤 (2)蒸发 (3)结晶 (4)蒸馏 (5)分液7.(9分)如图为实验室制取蒸馏水的装置示意图, 根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1)指出图中两处明显的错误 ①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2)A 仪器的名称是__________, B 仪器的名称是__________.(3)实验时A 中除加入少量自来水外, 还需加入少量__________, 其作用是防止加热时液体暴沸.解析: 对于蒸馏的实验装置, 最重要的问题有: ①仪器的连接顺序, ②温度计的位置, ③冷却水的流向(进出口), ④防暴沸的措施.答案: (1)①温度计水银球位置应处于蒸馏烧瓶支管口处 ②冷却水进出口反了 (2)蒸馏烧瓶 冷凝管 (3)沸石(或碎瓷片)8.(14分)海洋植物如海带海藻中含有丰富的碘元素, 碘元素以碘离子的形式存在. 实验室里从海洋植物中提取碘的流程如下:海藻――→灼烧海藻灰――→浸泡悬浊液――→①含I -的溶液――→②X ――→③Y ―→晶态碘 某化学兴趣小组将上述流程②③设计成如图所示:已知氯水中含有Cl2, 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l2+2KI===2KCl+I2.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提取过程①③中实验操作的名称:①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2)四氯化碳是______色、比水______的液体. F中下层液体的颜色为______色, 上层液体中溶质的主要成分为______.(3)从F中得到固态碘还需进行的操作是______.(4)在灼烧过程中, 将使用到的(除泥三角外)实验仪器有______.A.试管B.瓷坩埚C.坩埚钳D.蒸发皿E.酒精灯解析: (1)从实验流程看①操作为过滤, ③操作为萃取.(2)CCl4萃取碘水中的碘后, 上层液体为KCl溶液, 注意不含Cl2和I2.(3)分液后得到碘的CCl4溶液, 然后用蒸馏的方法得到I2.(4)给固体物质加热灼烧时用坩埚、坩埚钳和酒精灯.答案: (1)过滤萃取(2)无密度大紫红(或紫)KCl(3)分液、蒸馏(4)B、C、E1.(对应考点一)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摩尔是表示物质的数量单位B.1 mol氢的质量是2 gC.O2的摩尔质量是32 gD.每摩尔物质都含有阿伏加德罗常数个指定微粒解析: 物质的量是7个基本物理量之一, 它不是物质的质量, 也不是物质的数量, 摩尔是物质的量的单位, 故A项错误; B项中“氢”指代不明确, 无法确定其粒子种类, B项错误; 摩尔质量的单位是g/mol, C错误; 把1 mol任何粒子的粒子数叫做阿伏加德罗常数, 所以每摩尔物质都含有阿伏加德罗常数个指定微粒, D正确.答案: D2.(对应考点一)[双选题]下列有关摩尔质量的描述或应用中, 正确的是()A.1 mol OH-的质量为17 gB.二氧化碳的摩尔质量为44 gC.铁原子的摩尔质量等于它的相对原子质量D.一个钠原子的质量等于236.02×1023g解析: A项中1 mol OH-的质量为(16+1+m e-)g=17 g(由于e-的质量很小, 可以忽略不计); B项单位应为g/mol; C项没有指出以g/mol为单位, 也没有指出在数值上相等; D项中可用1 mol Na的质量除以1 mol Na的原子数, 求得每个钠原子的质量.答案: AD3.(对应考点二)下列有关阿伏加德罗常数(N A)的说法错误的是()A.32 g O2所含的原子数目为N AB.0.5 mol H2O含有的原子数目为1.5N AC.1 mol H2O含有的H2O分子数目为N AD.0.5N A个氯气分子的物质的量是0.5 mol解析: 32 g O2的物质的量是1 mol,1 mol O2含有2 mol O, 氧原子数目为2N A, A错误; 每个水分子中含有3个原子, 0.5 mol H2O中含有的原子数目为1.5N A, B正确; 1 mol H2O中含有的水分子数目为N A, C正确; 0.5N A Cl2的物质的量为0.5 mol, D正确.答案: A4.(对应考点二)1.28 g某气体含有的分子数目为1.204×1022, 则该气体的摩尔质量为() A.64 g B.64C.64 g/mol D.32 g/mol解析: 1.28 g该气体的物质的量n=NN A=1.204×10226.02×1023 mol-1=0.02 mol, 则该气体的摩尔质量M=mn=1.28 g0.02 mol=64 g/mol, C正确.答案: C5.(探究题)化学兴趣小组根据反应Mg+H2SO4===MgSO4+H2↑(1 mol Mg置换出1 mol H2), 设计测定镁原子摩尔质量的实验, 简易装置如图, 除去表面氧化膜的镁条质量为0.24 g. 镁条完全反应后, 用量筒收集水, 体积为0.25 L(已知此条件下H2的密度为0.08 g/L).(1)如何检查该装置的气密性?(2)根据实验数据计算镁的摩尔质量.(3)若将铜丝换成铁丝, 会导致实验结果偏大、偏小还是不变?解析: (1)两手掌紧贴锥形瓶外壁一会儿, 如观察到广口瓶中短导管口有气泡产生, 且放开手后有一段水柱高出液面, 表明装置不漏气.(2)水的体积为0.25 L, 说明生成的氢气的体积是0.25 L, 氢气的质量为0.08 g/L×0.25 L =0.02 g, 氢气的物质的量是0.02 g÷2 g/mol=0.01 mol, 因为1 mol Mg置换出1 mol H2, 所以参加反应的Mg的物质的量也是0.01 mol, 故镁的摩尔质量为0.24 g÷0.01 mol=24 g/mol.(3)铜丝换成铁丝, 则铁丝也会和硫酸反应生成氢气, 所以生成的氢气偏多, 故计算出的镁的摩尔质量就偏小.答案: (1)见解析(2)24 g/mol(3)偏小一、选择题(本题包括5小题, 每小题4分, 共20分)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1 mol氢约含有6.02×1023个微粒B.H2的摩尔质量是2 gC.1 mol O2的质量是32 g, 含有的氧原子数为2N AD.2N A个H2SO4分子的摩尔质量为196 g/mol解析: A项未指出1 mol氢是什么粒子, 无法确定其数目, 如1 mol H2含1 mol H2分子, 含2 mol 氢原子; B项单位为g/mol; C项1 mol O2的质量即为32 g, D项2N A个H2SO4分子的质量为196 g, 但其摩尔质量仍然为98 g/mol.答案: C2.[双选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硫酸的摩尔质量是98 gB.18 g水的物质的量为1 molC.O2的摩尔质量(单位是g/mol)在数值上等于其相对分子质量D.1 mol CO的质量为28 g/mol解析: A项错误, 摩尔质量的单位是g/mol; B项中, n(H2O)=18 g18 g/mol=1 mol, 正确; D项中1 mol CO的质量是N A个CO分子的总质量, 其单位应是“g”, 而不是“g/mol”.答案: BC3.科学家发现一种化学式为H3的氢分子. 1 mol H3和1 mol H2具有相同的() A.分子数B.原子数C .质子数D .电子数解析: 1 mol H 3和1 mol H 2分子数均为N A , 原子数分别为3N A 和2N A , 质子数分别为3N A 和2N A , 电子数分别为3N A 和2N A , 故A 正确.答案: A4.a mol H 2SO 4中含有b 个氧原子, 则阿伏加德罗常数可以表示为( ) A .(a /4b ) mol -1 B .(b /a ) mol -1 C .(a /b ) mol -1D .(b /4a ) mol -1解析: a mol H 2SO 4中氧原子的物质的量为4 a mol, N A =N n =b 4a mol -1.答案: D5.2011年7月中国发射了“天宫一号”太空舱, 火箭发射的燃料有很多, 偏二甲肼(C 2H 8N 2)是一种高能燃料, 燃烧产生巨大能量, 可作为航天运载火箭的推动力. 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 .偏二甲肼的摩尔质量为60 gB .6.02×1023个偏二甲肼分子的质量为60 gC .1 mol 偏二甲肼的质量为60 g/molD .6 g 偏二甲肼含有N A 个偏二甲肼分子解析: 偏二甲肼的摩尔质量为60 g/mol; 1 mol 这种物质的质量为60 g; 6 g 偏二甲肼含有0.1N A 个偏二甲肼分子.答案: B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3小题, 共30分) 6.(11分)请填写下表:解析: M (SO 2)=64 g/mol, M (SO 2-4)=96 g/mol, 2 mol SO 2的质量为2 mol ×64 g/mol =128 g,2 mol SO 2的分子数目为2 mol ×6.02×1023 mol -1=1.204×1024, 6.02×1022个SO 2-4的物质的量为6.02×10226.02×1023 mol -1=0.1 mol,0.1 mol SO 2-4的质量为0.1 mol ×96 g/mol =9.6 g. 答案:SO 2 64 g/mol 128 g 1.204×1024SO 2-496 g/mol0.1 mol9.6 g7.(8分)2.5 mol Ba(OH)2中含有____________个Ba 2+, 含有____________个OH -, 2.5 mol Ba(OH)2的质量是________g. 含有 1.204×1024个OH -的Ba(OH)2的物质的量是________.解析: 1 mol Ba(OH)2含有1 mol Ba 2+和2 mol OH -, 1 mol 的粒子数约为6.02×1023, 用Ba 2+和OH -的物质的量分别乘以6.02×1023即可得出答案. Ba(OH)2的摩尔质量是171 g/mol, 所以其质量为 2.5 mol×171 g/mol =427.5 g. 1.204×1024个OH -的物质的量为1.204×10246.02×1023 mol -1=2 mol, 则Ba(OH)2的物质的量为1 mol.答案: 1.505×1024 3.01×1024 427.5 1 mol8.(11分)摩尔质量是指单位物质的量的物质所含有的质量. (1)已知NH 3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7, 则NH 3的摩尔质量为________.(2)N A 为阿伏加德罗常数, 已知a g 某气体中含分子数为b , 则该气体的摩尔质量为________.(3)已知一个铁原子的质量为b g, 则铁的摩尔质量为________.解析: 依据摩尔质量的定义式: M =mn , 结合物质的量(n )与N A 的关系即可列出相关表达式, 不要忘记单位.答案: (1)17 g/mol (2)aN Ab g/mol (3)bN A g/mol1.(对应考点一)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1 mol 任何气体的体积都为22.4 LB .1 mol 任何物质在标准状况下所占的体积都为22.4 LC .标准状况下, 1 mol 四氯化碳所占的体积是22.4 LD .标准状况下, 22.4 L 的任何气体的物质的量都是1 mol解析: A 项, 没有指明物质所处的状况, 错误; B 项, 没有指明物质所处的状态, 错误; C 项, 四氯化碳在标准状况下不是气体, 错误; D 项, 是对气体摩尔体积概念的应用, 正确.答案: D2.(对应考点一)在标准状况下, 与12 g H 2的体积相等的N 2的( ) A .质量为12 g B .物质的量为6 molC.体积为22.4 L D.物质的量为12 mol解析: 12 g H2的物质的量为6 mol, 因二者体积相等, 所以N2的物质的量也为6 mol, B 正确, N2的质量为: 28 g/mol×6 mol=168 g, A错误; 体积为22.4 L/mol×6 mol=134.4 L, C 错误.答案: B3.(对应考点二)同温同压下, 相同体积的H2和CO2气体, 具有相同的()A.分子数B.原子数C.质量D.摩尔质量解析: 同温同压下, 相同体积的气体, 具有相同的分子数, A正确; 每个H2分子中有2个原子, CO2分子中有3个原子, 原子数目不相等, B不正确; H2和CO2的摩尔质量分别为2 g/mol、44 g/mol, 其对应质量也不同, C、D不正确.答案: A4.(对应考点二)下列示意图中, 白球代表氢原子, 黑球代表氦原子, 方框代表容器, 容器中间有一个可以上下滑动的隔板(其质量可忽略不计). 其中能表示等质量的氢气与氦气的是()解析: 等质量的H2与He的物质的量的关系为n(H2)∶n(He)=2∶1, 相同条件下气体的物质的量与体积成正比, 所以其体积关系为V(H2)∶V(He)=2∶1, C、D均不正确; B中氦气应为单原子分子.答案: A5.(探究题)对一定量气体体积的探究.(1)已知1 mol不同气体在不同条件下的体积:化学式条件 1 mol气体体积/LH20℃, 101 kPa 22.4O20℃, 101 kPa 22.4CO 0℃, 101 kPa 22.4H20℃, 202 kPa 11.2CO20℃, 202 kPa 11.2N2273℃, 202 kPa 22.4NH3273℃, 202 kPa 22.4(2)从上表分析得出的结论: ①1 mol任何气体, 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都约为________.②1 mol不同的气体, 在不同的条件下, 体积________(填“一定”、“一定不”或“不一定”)相等.(3)理论依据: 相同条件下, 1 mol任何气体的体积几乎相等, 原因是: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应用: 在标准状况下, 4 g O2的体积为多少升?(写出计算过程)解析: (2)从(1)的数据可以看出: 1 mol任何气体在标准状况下, 体积都约为22.4 L; 1 mol不同的气体, 在不同的条件下, 体积不一定相同. (3)因为在相同的温度和压强下, 任何气体分子间距离几乎相同, 所以1 mol任何气体的体积几乎相等. (4)4 g O2的物质的量n(O2)=4 g32 g/mol=0.125 mol. 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0.125 mol×22.4 L/mol=2.8 L.答案: (2)①22.4 L②不一定(3)①气体分子数目相等②相同条件下, 气体分子间距离几乎相等(4)V(O2)=n·V m=mM·V m=4 g32 g/mol×22.4 L/mol=2.8 L一、选择题(本题包括5小题, 每小题4分, 共20分)1.下列有关气体体积的叙述正确的是()A.一定温度和压强下, 各种气态物质体积的大小, 由构成气体的分子大小决定B.一定温度和压强下, 各种气态物质体积的大小, 由构成气体的分子数决定C.不同的气体, 若体积不同, 则它们所含的分子数也不同D.气体摩尔体积指1 mol任何气体所占的体积, 约为22.4 L解析: A项, 相同条件下, 气体的体积由气体的分子数决定; B项正确; C项, 气体的体积不同时, 所含的分子数可能相同; D项, 气体摩尔体积的单位为L/mol且在标准状况下气体的摩尔体积为22.4 L/mol, 其数值随温度和压强的改变而改变.答案: B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32 g O2占有的体积约为22.4 LB.22.4 L N2含阿伏加德罗常数个氮分子C.在标准状况下, 22.4 L水的质量约为18 gD.22 g二氧化碳与标准状况下11.2 L HCl含有相同的分子数解析: A、B项都没有指明在标准状况下, 因而是错误的; C项在标准状况下水是液体; D项中22 g CO2的物质的量与标准状况下11.2 L HCl的物质的量相等, 均为0.5 mol, 所含。
化学必修1全册课时及章节练习(含解析和答案)(共106页)
第一章第一节第一课时一、选择题1.实验是研究化学的基础,图中所示的实验方法、装置或操作完全正确的是()解析:A中气体应长进短出;B中有两处错误,一是不能在量筒里稀释浓H2SO4,二是不能将水倒入浓H2SO4中;D中称量NaOH固体不能放在纸片上,应放在烧杯中进行称量。
故C项正确。
答案:C2.(2009·启东中学调研)实验室保存下列试剂,有错误的是() A.浓盐酸易挥发,盛在无色密封的玻璃瓶中B.碘易升华,保存在盛有水的棕色试剂瓶中C.液溴易挥发,盛放在用水密封的用玻璃塞塞紧的棕色试剂瓶中D.溴化银保存在棕色瓶中答案:B3.(2009·北京市海淀区高三第一学期期末练习)实验室常采用点滴板来完成部分实验,既可节约药品,又便于观察实验现象。
图中所示的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①装有铜片的孔穴中溶液呈蓝色②装有胆矾的孔穴中固体的颜色变浅③装有铁片的孔穴中溶液呈浅绿色④装有铁片的孔穴中溶液呈浅黄色⑤装有蛋清溶液的孔穴中溶液呈黄色A.①④B.②③C.①⑤D.②⑤答案:D4.(2009·山东省济宁市第一学期高三质检)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可用装置①鉴别碳酸钠和碳酸氢钠B.可用装置②证明氨气极易溶于水C.可用装置③从海水中得到淡水D.可用装置④把胶体从溶液中分离出来答案:D5.(2007·上海,9)下列有关实验操作错误的是() A.用药匙取用粉末状或小颗粒状固体B.用胶头滴管滴加少量液体C.给盛有2/3体积液体的试管加热D.倾倒液体时试剂瓶标签面向手心答案:C6.(2008·合肥模拟)玻璃棒是中学化学常用仪器,在下列实验中都用到玻璃棒:①粗盐提纯;②一定溶质的质量分数溶液的配制;③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的配制;④测定某溶液的酸碱性;⑤用浓盐酸检验氨气;⑥证明浓硫酸具有脱水性;⑦测定硫酸铜晶体中的结晶水;⑧实验室制取乙酸乙酯。
其中作用完全相同的是() A.①②③B.④⑤⑥C.②⑥⑦D.④⑤⑧答案:A7.(2008·福建厦门调研)下列实验操作错误..的是() A.滴定管用清水洗净后,先用所要盛装的溶液润洗2~3次,再装液进行滴定B.用分液漏斗分液时,要控制好活塞,先让下层液体流出,再让上层液体慢慢流下C.配制溶液时,液面接近容量瓶颈刻度线1~2 cm时,应改用胶头滴管滴加蒸馏水至液面与刻度线相切D.测定溶液的pH时,将溶液滴到pH试纸上,并把试纸与标准比色卡进行对比解析:B用分液漏斗分液时,应遵循“上上下下”的原则,即先让下层液体流出后,立即关闭活塞,然后将上层液体从分液漏斗的上口倒出。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全册)课时同步练习汇总(打印版)
(人教版 )高中化学必修一 (全册 )课时同步练习汇总 (打印版 )课时跟踪检测 (一 ) 化学实验平安过滤和蒸发1.以下实验根本操作中 ,主要是出于实验平安考虑的是( )A.实验剩余的药品不能放回原试剂瓶B.点燃可燃性气体前的验纯C.气体实验装置在实验前进行气密性检查D.胶头滴管不能交叉使用解析:选B A、D项防止污染原试剂 ,B项防止可燃性气体不纯引起(爆|炸) ,C项防止漏气 .2.进行化学实验必须注意平安 .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 )A.不能用手直接接触药品B.可用酒精灯对烧杯直接加热C.用鼻孔凑到容器口去闻气体的气味D.尝一下实验室里酒精的味道解析:选A 烧杯不能直接加热;在闻有毒气体时 ,应用手在瓶口轻轻扇动 ,仅使极少量的气体飘进鼻孔;在实验室里 ,不能品尝药品的味道 .3.以下仪器常用于进行物质别离的是( )解析:选B 应用烧杯、漏斗、玻璃棒等可进行过滤操作 ,可用于别离难溶性固体与液体 .4.实验室进行过滤和蒸发操作时 ,都要用到的仪器是( )A.烧杯B.玻璃棒C.蒸发皿D.酒精灯解析:选B 过滤时要用玻璃棒引流 ,以免外洒;蒸发时要用玻璃棒搅拌 ,防止由于局部液体温度过高 ,造成液滴飞溅 .5.以下生产、生活、实验中的行为 ,符合平安要求的是( )A.进入煤矿井下作业 ,戴上平安帽 ,用帽上的矿灯照明B.节日期间 ,可以在热闹繁华的商场里燃放烟花爆竹 ,欢庆节日C.点燃打火机 ,可以检验液化气钢瓶口是否漏气D.实验室里 ,可以将水倒入浓硫酸中及时用玻璃棒搅拌 ,配制稀硫酸解析:选A 煤矿中的瓦斯气体和液化气都是可燃性气体 ,遇明火容易发生(爆|炸) ,A 正确 ,C不正确;燃放烟花爆竹应在人少的空旷处燃放 ,B不正确;将水倒入浓硫酸中容易因放热过多而导致酸液沸腾溅出 ,D不正确 .6.以下对事故的处理方法不正确的选项是( )A.如遇到电线着火 ,应该先关掉电闸B.发现实验室中有大量的可燃性气体泄漏时 ,应立即开窗通风C.不慎将稀盐酸溅到眼睛里 ,应立即用大量水冲洗 ,边洗边眨眼睛D.不慎将少量浓硫酸溅到皮肤上 ,应立即用水冲洗 ,然后涂抹10%的NaOH溶液解析:选D 关掉电闸以防二次伤害 ,A正确;开窗通风以减小可燃性气体的浓度 ,以防(爆|炸) ,B正确;酸溅到眼睛里 ,应立即用大量水冲洗 ,边洗边眨眼睛 ,C正确;NaOH 溶液具有强腐蚀性 ,会造成二次伤害 ,D错误 .7.进行过滤操作应选用的一组仪器是( )A.滤纸、烧杯、试管夹、漏斗、玻璃棒B.烧杯、酒精灯、试管、漏斗C.铁架台(附铁圈)、烧杯、漏斗、玻璃棒、滤纸D.铁架台(附铁圈)、烧杯、漏斗、玻璃棒解析:选D 由过滤装置可知使用的仪器是铁架台、烧杯、漏斗、玻璃棒 ,注意滤纸是实验用品不属于实验仪器 .8.以下混合物适于用过滤法别离的是( )A.KCl、NaNO3B.水、酒精C.Na2CO3、CaCO3D.MgSO4、ZnSO4解析:选C A、D两组中的固体物质都是易溶于水的物质 ,过滤法不能到达别离的目的;水与酒精都是液体 ,互溶后仍都可以透过滤纸 ,因此也不能采用过滤法别离;C组中Na2CO3能溶于水 ,CaCO3不溶于水 ,可采用过滤法别离 .9.可用于别离或提纯物质的方法有:A.过滤B.蒸发C.加热以下各组混合物的别离或提纯应选用上述哪种方法最|适宜(填字母)?(1)除去NaCl溶液中的AgCl悬浮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除去水中溶解的氧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除去潮湿食盐中的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AgCl不溶于水 ,可用过滤的方法除去;水中溶有的O2可用加热的方法除去;用蒸发的方法别离食盐和水 .答案:(1)A (2)C (3)B10.在化学实验室中进行实验 ,标准操作是顺利进行实验以及防止事故的保障 .(1)以下有关实验的处理方法不正确的选项是____________(填字母) .a.不慎碰倒酒精灯而使酒精在实验桌上燃烧起来 ,应立即用水浇灭b.实验时手指不小心沾上氢氧化钠 ,立即用浓硫酸冲洗c.制取的氧气用排水法收集时 ,假设出现倒吸 ,应立即松开试管上的橡胶塞(2)请将以下实验中的错误操作可能引起的不良后果填在表格中 .错误操作不良后果(3)以下关于不进行气密性检查可能导致的后果的表达中 ,正确的选项是________(填字母) .a.收集不到气体b.造成环境污染c.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有误d.引起(爆|炸)事故解析:(1)在实验室中 ,碰倒酒精灯引起的失火 ,不能用水浇灭 ,应立即用湿抹布扑灭 ,a错误;浓硫酸有腐蚀性 ,b错误;制取O2用排水法收集时 ,出现倒吸的原因是装置内的压强减小 ,而松开试管上的橡胶塞可使内外压强相等 ,防止倒吸 ,c正确 .(2)用燃着的酒精灯引燃另一只酒精灯 ,很可能会使酒精倾洒引起失火 .点燃氢气前 ,必须先检验氢气的纯度 ,假设点燃的氢气不纯可能会发生(爆|炸) .稀释浓硫酸时 ,不能将水倒入浓硫酸中 ,否那么会导致液体沸腾或飞溅 ,发生意外 .答案:(1)ab (2)着火(爆|炸)液体飞溅(3)abcd1.以下有关平安措施不恰当的是( )A.实验室使用电器时 ,不能用湿手接触电器B.实验结束后 ,应关好水龙头、排气扇及切断电源C.未经老师允许 ,可以带食物进实验室 ,可以边做实验边吃东西D.酒精灯里的酒精不准带出实验室解析:选C 用湿手接触电器容易触电;做完实验要做好善后工作 ,如洗刷试管、关掉电源等;实验室中的许多化学试剂是有毒或者有腐蚀性的 ,故边做实验边吃东西不符合实验操作要求;不能将实验室中的试剂带出实验室 .2.以下有关过滤和蒸发的操作中 ,正确的选项是( )A.过滤时 ,漏斗的下端管口紧靠烧杯内壁B.为了加快过滤速度 ,可用玻璃棒搅动过滤器中的液体C.当蒸发皿中的固体完全蒸干后 ,再停止加热D.实验完毕后 ,用手直接取走蒸发皿解析:选A 过滤时不可搅动过滤器中的液体 ,B错误;蒸发时 ,当蒸发皿中出现大量固体时停止加热 ,用余热蒸干 ,C错误;实验结束后应使用坩埚钳夹持蒸发皿 ,D错误 .3.以下有关化学实验平安问题的表达中 ,不正确的选项是( )A .少量的浓硫酸沾到皮肤上时 ,迅速用大量水冲洗B .取用化学试剂时 ,应特别注意观察试剂包装容器上的平安警示标志C .但凡给玻璃仪器加热 ,都要加垫石棉网 ,以防止仪器炸裂D .闻任何化学试剂的气味都不能使鼻子凑近试剂解析:选C 给玻璃仪器加热 ,不一定要加垫石棉网 ,如试管可以直接加热 .4.某学生发现滴瓶中的溶液有悬浮物 ,拟用如下图操作进行过滤 ,此操作中错误的地方有( )A .4处B .3处C .2处D .1处解析:选C 操作中错误的地方有2处:①没有使用玻璃棒引流;②漏斗颈的末端未与烧杯内壁相接触 .5.要除去NaCl 溶液中混有的MgCl 2 ,应选用的试剂和操作方法是( )A .参加适量Na 2SO 4溶液后过滤B .参加适量NaOH 溶液后过滤C .参加过量NaOH 溶液后蒸发D .参加过量Na 2CO 3溶液后过滤解析:选B NaOH 溶液与MgCl 2发生反响生成Mg(OH)2沉淀 ,再用过滤的方法除去不溶于水的Mg(OH)2 ,即可除去MgCl 2杂质 .6.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响为2KClO 3 = = = = =MnO 2△2KCl +3O 2↑ ,反响后从剩余物中回收二氧化锰的操作顺序正确的选项是(MnO 2为黑色难溶于水的固体)( )A .溶解、过滤、蒸发、洗涤B .溶解、过滤、洗涤、枯燥C .溶解、蒸发、洗涤、过滤D .溶解、洗涤、过滤、加热解析:选B 反响后剩余物为KCl 、MnO 2的混合物 ,利用KCl 溶于水而MnO 2不溶于水的性质 ,先溶解再过滤 ,然后洗涤、枯燥即可 .7.某固体NaOH 因吸收了空气中的CO 2而含有杂质Na 2CO 3 ,假设要将该固体配制成较纯的溶液 ,那么主要的实验操作过程为( )A .溶解→加适量的BaCl 2溶液→过滤B .溶解→加适量的CaCl 2溶液→过滤C .溶解→加适量的Ba(OH)2溶液→过滤D .溶解→加适量的盐酸→加热解析:选C 参加BaCl 2、CaCl 2溶液或盐酸会引入新的杂质Cl -,故A 、B 、D 的操作得不到纯洁的NaOH 溶液 .8.除去以下物质中混有的少量杂质 ,把适当的试剂、操作方法的序号写在相应的横线上 .A .加适量盐酸、过滤B .加适量水、过滤、蒸发C .加适量水、过滤D .加热(高温或灼烧)E .加适量盐酸、蒸发F .冷却热的饱和溶液、结晶(1)碳酸钙中混有少量的碳酸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氯化钾粉末中混有碳酸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氧化钙中混有少量的碳酸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氯化钠中混有少量的炭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硝酸钾中混有少量的食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解析:(1)根据CaCO 3不溶于水 ,而Na 2CO 3易溶于水 ,因此 ,加水后过滤枯燥即可除杂 .(2)KCl 和K 2CO 3均易溶于水 ,故不能用过滤法别离 .可参加稍过量盐酸反响后 ,再将溶液蒸发即得到氯化钾晶体 .(3)利用高温分解法 ,使CaCO 3分解除去并生成CaO .(4)氯化钠易溶于水 ,而炭粉不溶解 ,故可加适量水 ,过滤、蒸发 ,得到纯洁氯化钠 .(5)利用二者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差异 ,采用结晶法别离除杂 .答案:(1)C (2)E (3)D (4)B (5)F9.为了除去KCl 固体中含有的少量MgCl 2、MgSO 4 ,可选用Ba(OH)2、HCl 和K 2CO 3三种试剂 ,按以下步骤操作: 固体――→加水 溶液――――→加过量A ―――→加过量B 操作Ⅰ滤液―――→加适量C ―――→加热煮沸 KCl 溶液――→操作ⅡKCl 固体 (1)写出三种试剂的化学式:A________ ,B________ ,C________ .(2)根据题意 ,答复以下问题:①参加过量A 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②参加过量B 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③加热煮沸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操作Ⅰ是__________ ,操作Ⅱ是__________ .解析:当有多种杂质共存时 ,应认真分析 .要使杂质一一除去 ,必须考虑到所加试剂是过量的 ,而且过量的试剂在后面步骤中必须能除去 ,要除去Mg2+ ,可用含OH-的试剂 ,除SO2-4可用含Ba2+的试剂 ,故先参加Ba(OH)2.参加的过量Ba(OH)2中的Ba2+可用K2CO3除去 ,过量Ba(OH)2中的OH- ,以及过量K2CO3中的CO2-3 ,可用稀盐酸除去 ,最|后加热煮沸可除去HCl .答案:(1)Ba(OH)2K2CO3HCl(2)①除尽Mg2+和SO2-4②除尽过量的Ba2+③使HCl挥发(3)过滤蒸发课时跟踪检测 (二 ) 蒸馏和萃取1.以下混合物的别离方法不可行的是( )A.沸点不同的液态混合物可用蒸馏方法别离B.互不相溶的液态混合物可用分液方法别离C.互溶的液态混合物可用萃取的方法别离D.可溶于水的固体与难溶于水的固体形成的混合物可用溶解、过滤、蒸发的方法别离解析:选C 萃取是指用一种溶剂把物质从它与另一种溶剂所组成的溶液中提取出来的方法 ,C错误 .2.以下仪器常用于物质别离的是( )A.①③⑤B.②③⑤C.②④⑤D.①②④解析:选B 漏斗可用于过滤 ,别离固、液混合物;蒸馏烧瓶可用于蒸馏或分馏 ,别离液、液混合物;分液漏斗用于分液 ,别离互不相溶的两种液体混合物 .3.欲从溴水中提取溴 ,需要进行哪些操作( )A.萃取B.分液C.萃取和分液D.萃取、分液和蒸馏解析:选D 由于溴易挥发 ,故不可直接蒸馏 ,溴在水中的溶解度较小 ,在有机溶剂中的溶解度较大 ,故先参加有机溶剂如四氯化碳等进行萃取、分液 ,然后将萃取后的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进行蒸馏即可 .4.在使用分液漏斗进行分液时 ,正确的操作是( )A.上层液体经漏斗下口放出B.别离液体时 ,将漏斗拿在手上进行别离C.别离液体时 ,分液漏斗口上的小孔与大气相通时翻开活塞D.分液漏斗中盛装的是液体 ,振荡后不必扭开活塞把气体放出解析:选 C 为确保别离效果 ,下层液体由漏斗下口放出 ,上层液体要经漏斗上口倒出;别离液体时 ,分液漏斗要固定在铁架台的铁圈上;分液时 ,磨口塞上的凹槽与漏斗口上的小孔要对准 ,这时漏斗内外的空气相通 ,压强相等 ,漏斗内的液体自然流下;振荡后由于溶液体积要发生变化 ,需旋开活塞放气 .5.选择萃取剂将碘从碘水中萃取出来 ,这种萃取剂应具备的性质是( )A.不溶于水 ,且必须易与碘发生化学反响B.不溶于水 ,且比水更容易使碘溶解C.不溶于水 ,且必须比水的密度大D.不溶于水 ,且必须比水的密度小解析:选B 假设要用溶剂A将溶质X从溶剂B中萃取出来 ,A应具备的根本性质是:①与B互不相溶;②X在A中的溶解度远大于在B中的溶解度;③X与A不发生化学反响 .6.在盛有碘水的试管中 ,参加少量CCl4后振荡 ,静置片刻后( )A.整个溶液变紫色B.整个溶液变为棕黄色C.上层几乎无色 ,下层为紫红色D.下层无色 ,上层紫红色解析:选 C 碘易溶在四氯化碳中 ,四氯化碳的密度大于水 ,那么静置后上层几乎无色 ,下层为紫红色 .7.以下各组混合物中 ,能用分液漏斗进行别离的是( )A.水和CCl4B.碘和CCl4C.酒精和水D.汽油和植物油解析:选A 四氯化碳与水互不相溶 ,可用分液法别离 ,而碘与四氯化碳、酒精和水、汽油与植物油均互溶 ,不能利用分液法别离 .8.以下图是化学中的常用仪器 ,从左至|右 ,可以进行的别离操作分别是( )A.蒸馏、蒸发、萃取、过滤B.蒸馏、过滤、萃取、蒸发C.萃取、过滤、蒸馏、蒸发D.过滤、蒸发、萃取、蒸馏解析:选B 蒸馏烧瓶用于蒸馏 ,漏斗用于过滤 ,分液漏斗用于别离互不相溶的液体 ,蒸发皿用于蒸发溶液 ,所以从左至|右可以进行的混合物别离操作分别是蒸馏、过滤、萃取、蒸发 .9.如图为实验室制取蒸馏水的装置示意图 ,根据图示答复以下问题 .(1)指出图中两处明显的错误①________ ,②________ .(2)A仪器的名称是________ ,B仪器的名称是________ .(3)实验时A中除参加少量自来水外 ,还需参加少量________ ,其作用是防止加热时液体暴沸 .解析:对于蒸馏的实验装置 ,最|重要的问题有:①仪器的连接顺序 ,②温度计的位置 ,③冷却水的流向(进出口) ,④防暴沸的措施 .答案:(1)①温度计水银球位置应处于蒸馏烧瓶支管口处②冷却水进出口反了(2)蒸馏烧瓶冷凝管(3)沸石(或碎瓷片)10.阅读以下材料 ,按要求答复以下问题 .乙醇、苯、四氯化碳、煤油都是有机溶剂 ,有机溶剂之间大都能互溶;碘(I2)难溶于水 ,易溶于有机溶剂;液溴的性质与碘的性质相似 .(1)以下能用分液漏斗进行别离的是__________ .A.液溴和四氯化碳B.乙醇和煤油C.固体CaCl2和Na2SO4D.苯和蒸馏水(2)在乙醇、苯、四氯化碳、NaCl、蒸馏水五种试剂中:①能把碘单质从碘水中萃取出来的是________ ,进行分液之后________(填 "能〞或 "不能〞)得到纯洁的碘单质 .②四氯化碳________(填"能〞或"不能〞)把碘酒中的碘萃取出来,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液溴与碘的性质相似 ,能溶于四氯化碳 ,不能用分液漏斗别离 ,A错误;同理 ,乙醇和煤油互溶 ,也不能用分液漏斗别离 ,B错误;CaCl2和Na2SO4都是固体 ,不能用分液漏斗别离 ,C错误;苯和蒸馏水不互溶 ,D正确 .(2)①碘在苯、四氯化碳中的溶解度大于其在水中的溶解度 ,且苯、四氯化碳和碘不反响 ,苯、四氯化碳和水不互溶 ,所以苯和四氯化碳可以萃取碘水中的碘 .碘被萃取到四氯化碳或苯中 ,得到的仍是混合物 ,所以不能得到纯洁的碘单质 .②四氯化碳和乙醇互溶 ,故四氯化碳不能萃取碘酒中的碘 .答案:(1)D (2)①苯、四氯化碳不能②不能乙醇与四氯化碳互溶1.以下实验装置一般能用于别离物质的是( )A.只有①②B.只有②③C.只有①③D.①②③解析:选D ①是蒸馏 ,用于别离互溶而沸点不同的液体混合物;②为蒸发 ,是从溶液中得到固体的方法;③为过滤 ,用于固体与液体的别离 .2.某实验小组只领取以下仪器和用品:铁架台、铁夹、铁圈、三脚架、石棉网、烧杯、漏斗、分液漏斗、酒精灯、玻璃棒、量筒、蒸发皿、圆底烧瓶、火柴 .不能进行的实验操作是( )A.蒸发B.萃取C.过滤D.蒸馏解析:选D 蒸馏实验需要冷凝管 ,而领取的仪器中没有 .3.丙酮(C3H6O)通常是无色液体 ,易溶于水 ,密度小于 1 g·mL-1 ,沸点约为55 ℃ .要从水与丙酮的混合物中将丙酮别离出来 ,以下方法中最|为合理的是( ) A.分液B.蒸馏C.过滤D.蒸发解析:选B 丙酮和水互溶 ,而丙酮的沸点约为55 ℃ ,水的沸点为100 ℃ ,所以可用蒸馏的方法从水与丙酮的混合物中将丙酮别离出来 .4.以下从混合物中别离出其中的一种成分 ,所采取的别离方法正确的选项是( ) A.由于碘在酒精中的溶解度大 ,所以可用酒精把碘水中的碘萃取出来B.水的沸点为100 ℃ ,酒精的沸点为78.5 ℃ ,所以可用加热蒸馏方法 ,使含水的酒精变为无水酒精C.四氯化碳和水混合后 ,可用分液的方法来别离D.NaCl溶解度随温度下降而减小 ,所以用冷却法从热的含少量KNO3的NaCl溶液中别离得到纯洁的NaCl解析:选C A项 ,酒精与水混溶 ,应用苯或四氯化碳作萃取剂 ,A错误;B项 ,二者沸点相近 ,直接蒸馏不能得到纯洁物 ,应参加生石灰再蒸馏 ,B错误;C项 ,四氯化碳不溶于水 ,可用分液的方法别离 ,C正确;D项 ,硝酸钾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 ,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小 ,应采用蒸发结晶的方法别离 ,KNO3溶液中含有少量NaCl时可通过降温结晶提纯硝酸钾 ,D错误 .5.以下别离物质的方法中 ,根据沸点不同进行别离的是( )A.蒸馏B.萃取C.重结晶D.蒸发解析:选A A项 ,蒸馏是依据混合物中各组分沸点不同而别离的一种方法 ,适用于除去易挥发、难挥发或不挥发杂质 ,正确;B项 ,萃取适合于溶质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性不同而别离的一种方法 ,错误;C项 ,重结晶适用于不同溶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不同而别离的一种方法 ,错误;D项 ,蒸发是通过蒸发溶剂得到溶质的一种别离方法 ,错误 .6.现有三组溶液:①汽油和氯化钠溶液②39%的乙醇溶液③氯化钠和单质碘的水溶液 ,别离以上各混合液的正确方法依次是( )A.分液、萃取、蒸馏B.萃取、蒸馏、分液C.分液、蒸馏、萃取D.蒸馏、萃取、分液解析:选C 汽油和氯化钠溶液不相溶 ,汽油的密度比水的小 ,所以在上层 ,可通过分液的方法进行别离;乙醇和水的沸点不同 ,可通过蒸馏的方法进行别离;碘在水溶液中的溶解度不大 ,可用有机溶剂把它从其水溶液中萃取出来 .7.以下实验过程中出现的异常情况 ,其可能原因分析错误的选项是( )易引起蒸发皿破裂 ,正确;B项 ,要使分液漏斗中的液体顺利滴下 ,必须是内外压强相等 ,那么必须翻开分液漏斗活塞 ,或玻璃塞上凹槽与漏斗口侧面的小孔对齐 ,正确;C项 ,蒸馏时如果冷凝管没有通水或先加热后通水 ,那么容易引起冷凝管破裂 ,正确;D项 ,萃取时液体静置不分层可能是萃取剂不适宜 ,与萃取剂用量无关系 ,错误 .8.以下对实验过程的评价正确的选项是( )A.某固体中参加稀盐酸 ,产生了无色气体 ,证明该固体一定是CaCO3B.某溶液中滴加BaCl2溶液 ,生成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 ,该溶液中一定含SO2-4 C.某无色溶液中滴入无色酚酞显红色 ,该溶液一定显碱性D.验证烧碱溶液中是否含有Cl- ,先加稀盐酸除去OH- ,再加AgNO3溶液 ,有白色沉淀出现 ,证明含Cl-解析:选C A项 ,Na2CO3、K2CO3等物质也可与稀盐酸反响产生无色气体CO2;B项 ,溶液中也可能含有Ag+;D项 ,参加稀盐酸时 ,引入了Cl- .9.观察以下实验装置图 ,试答复以下问题:(1)写出图中四种实验操作的名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写出装置④中所用玻璃仪器的名称______、_______ .(3)以下实验需要在哪套装置中进行(填序号):从海水中提取蒸馏水:_______;别离氯化钠和水:_______;别离碳酸钙和水:________;别离植物油和水:________ .解析:(1)由图中漏斗、蒸发皿、蒸馏烧瓶、分液漏斗等仪器可知 ,①为过滤 ,②为蒸发 ,③为蒸馏 ,④为分液 .(2)④中的玻璃仪器有分液漏斗、烧杯 .(3)从海水中提取水 ,利用蒸馏装置;NaCl溶于水 ,别离NaCl和水利用蒸发装置;碳酸钙不溶于水 ,那么别离CaCO3和水利用过滤装置;植物油和水分层 ,利用分液漏斗分液 .答案:(1)过滤蒸发蒸馏分液(2)烧杯分液漏斗(3)③②①④10.(1)阅读、分析以下两个材料:材料一材料二物质熔点/℃沸点/℃密度/(g·cm-3)溶解性乙二醇(C2H6O2)198 易溶于水和酒精丙三醇(C3H8O3) 290能跟水、酒精以任意比例互溶A.蒸馏法B.萃取法C.溶解、结晶、过滤的方法D.分液法①将纯碱从氯化钠和纯碱的混合物中别离出来 ,最|好采用________;②将乙二醇和丙三醇相互别离的最|正确方法是________ .(2)材料三在溶解性方面 ,Br2与I2很相似 ,其稀的水溶液呈黄色 .在实验室里从溴水中提取Br2和提取I2的方法相似 .答复以下问题:①常用的提取方法是________ ,所需试剂是________ ,最|主要的仪器是________ .②假设发现提取Br2后的水层还有颜色 ,解决该问题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材料一中 ,根据题图知 ,纯碱和氯化钠在水中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相差很大 . 提纯纯碱时 ,可以先将混合物在较高温度下溶于水形成浓溶液 ,然后冷却到一定温度 ,由于纯碱的溶解度随温度降低迅速下降 ,因此大量纯碱晶体析出 ,而氯化钠不会析出 ,再过滤可得纯洁的纯碱晶体 .材料二中 ,乙二醇和丙三醇沸点相差很大 ,可用蒸馏法别离 .材料三中 ,Br2和I2在溶解性方面很相似 ,因此可以用CCl4从溴水中萃取Br2 .如果萃取Br2后 ,水层还有颜色 ,说明没有萃取完全 ,可再进行萃取直至|水层呈无色 .答案:(1)①C ②A(2)①萃取四氯化碳分液漏斗②再进行萃取 ,直到水层呈无色 ,将每次别离出来的含溴的四氯化碳溶液合并课时跟踪检测 (三 ) 物质的量的单位 - -摩尔1.以下对 "摩尔(mol)〞的表达不正确的选项是( )A.摩尔是一个单位 ,用于计量物质所含微观粒子的多少B.摩尔既能用来计量纯洁物 ,又能用来计量混合物C.可以说 "1 mol H2”但不能说 "1 mol氢〞D.摩尔是物质的微粒个数解析:选D 摩尔只表示物质的量的单位 ,不表示物质的微粒个数 .2.以下说法不正确的选项是( )A.H2的摩尔质量是2 gB.1 mol NaCl的质量是58.5 gC.氧气的摩尔质量是32 g·mol-1D.2 g H2含2 mol H解析:选A 摩尔质量的单位是"g·mol-1” ,A项不正确 ,C项正确;NaCl的摩尔质量是58.5 g·mol-1 ,根据m=nM ,可求出1 mol NaCl的质量为58.5 g ,B项正确 ,2 g H2为1 mol ,含H为2 mol ,D项正确 .3.以下关于摩尔质量的描述或应用中正确的选项是( )A.1 mol OH-的质量是17B.二氧化碳的摩尔质量是44 gC.铁原子的摩尔质量等于它的相对原子质量D.一个钠原子质量等于236.02×1023g解析:选D 1 mol OH-的质量为m(OH-)=n(OH-)·M(OH-)=1 mol×17 g·mol-1=17 g ,A错误;摩尔质量的单位为g·mol-1 ,B错误;摩尔质量的单位为g·mol-1 ,而相对分子质量或相对原子质量的单位为1 ,所以两者不能构建等式关系 ,C错误;1 mol Na的质量为23 g ,故1个钠原子的质量为236.02×1023g ,D正确 .4.以下说法中正确的选项是( )A.1 mol H2中含有6.02×1023个HB.1 mol 氧含有6.02×1023个O2C.1 mol CaCl2中含有1 mol离子D.1 mol H+中含有H+数为N A解析:选D A选项不正确 ,1 mol H2中应含有1.204×1024个H;B项不正确 ,1 mol 氧指代不明;C项不正确 ,1 mol CaCl2中含1 mol Ca2+和2 mol Cl- ,其离子总数为3 mol .5.以下有关阿伏加德罗常数(N A)的说法错误的选项是( )A.32 g O2所含的原子数目为N AB.0.5 mol H2N AC.1 mol H2O含有的H2O分子数目为N AN A个CO2的物质的量是0.5 mol解析:选A 32 g O2的物质的量是1 mol ,所含的原子数目为2N A,A错误;0.5 mol H2O 含有的原子数目为0.5 mol×3×N A N A ,B正确;1 mol H2O含有的H2O分子数目为N A N A个CO2分子的物质的量是0.5 mol ,D正确 .6.与9.6 g SO2所含的氧原子数相等的NO2的质量为( )A.9.6 g B.6.9 gC.4.6 g D.2.3 g解析:选B 9.6 g SO2的物质的量是9.6 g÷64 g·mol-1=0.15 mol ,其中氧原子的物质的量是0.15 mol×2=0.3 mol ,因此所含的氧原子数相等的NO2的物质的量是0.3 mol÷2=0.15 mol ,其质量为0.15 mol×46 g·mol-1=6.9 g .7.以下哪种物质所含原子数与0.3 mol H2O2所含原子数相等( )A.0.6 mol CaO B.0.2 mol H2SO4C.0.15 mol H3PO4D.0.4 mol MgCl2解析:选C 0.3 mol H2O2所含原子的物质的量是0.3 mol×4=1.2 mol .A项 ,CaO是离子化合物 ,是由离子构成的 ,不含原子 ,错误;B项 ,0.2 mol H2SO4所含原子的物质的量是0.2 mol×7=1.4 mol ,错误;C项 ,0.15 mol H3PO4所含原子的物质的量是0.15 mol×8=1.2 mol ,正确;D项 ,MgCl2是离子化合物 ,是由离子构成的 ,不含原子 ,错误 .8.科学家发现一种化学式为H3的氢分子 .1 mol H3和1 mol H2具有相同的( ) A.分子数B.原子数C.质子数D.电子数解析:选A 1 mol H3和1 mol H2分子数均为N A ,原子数分别为3N A和2N A ,质子数分别为3N A和2N A ,电子数分别为3N A和2N A ,故A正确 .9.含有相同氧原子数的二氧化硫和三氧化硫其物质的量之比为______ ,质量之比为______ ,分子数之比为______ ,硫原子个数之比为________ .解析:SO2与SO3的氧原子数相同 ,根据最|小公倍数可知 ,两者的个数比为3∶2时氧原子数相同 ,所以物质的量之比为3∶2;根据n=m/M关系式 ,两者质量之比为3×642×80=65;分子数之比即为物质的量之比;每个分子里含硫原子数相同 ,所以 ,硫原子个数之比也是3∶2 .答案:3∶26∶53∶23∶210.在一定条件下 ,有以下物质:①8 g CH4,②6.02×1023个HCl分子,③2 mol O2 .按由小到大的顺序填写以下空白(填写序号):(1)摩尔质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物质的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子数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原子数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质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CH4、HCl、O2的摩尔质量分别是16 g·mol-1,36.5 g·mol-1,32 g·mol-1,。
(人教版)化学高中必修一课时作业全 (全书完整版)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全册)课时作业全汇总1.1.1化学实验安全基础巩固训练1.对于易燃、易爆、有毒的化学物质,往往会在其包装上贴上危险警告标签. 下面所列物质,贴错了包装标签的是( )解析:CCl4不易燃烧,属于有毒物质.答案:B2.下列有关化学实验安全问题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少量的浓硫酸沾到皮肤上时,迅速用干布擦拭,再用大量的水冲洗B.取用化学药品时,应特别注意观察药品包装容器上的安全警示标志C.凡是给玻璃仪器加热,都要加垫石棉网,以防止仪器炸裂D.闻任何化学药品的气味都不能使鼻子凑近药品解析:浓硫酸沾到皮肤上,先用干布擦拭,再用大量水冲洗,以防止浓硫酸稀释放热而灼烧皮肤,A项正确. 取用药品时,要先观察其安全警示标志,防止发生危险,B项正确. 有些玻璃仪器可以直接加热,如试管,有些玻璃仪器需要垫石棉网加热(如烧杯、烧瓶);有些玻璃仪器不能加热(如量筒),C项不正确. 闻任何化学药品时,不能使鼻子凑近,以防止中毒,D项正确.答案:C3.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当某实验没有明确的药品用量说明时,为看到明显现象,取用药品越多越好B.取用细口瓶里的试液时,先拿下瓶塞,倒放在桌面上,然后标签朝外拿起瓶子,瓶口要紧挨着试管口,使液体缓缓地倒入试管C.胶头滴管量取完一种试液后,可直接量取另一种不与其反应的试液D.取用粉末状固体或固体小颗粒时,应用药匙或纸槽;取用块状固体时,应用镊子夹取解析:实验室里的药品,很多是易燃、易爆、有腐蚀性或有毒的. 因此在使用药品时一定要严格遵照有关规定和操作规程进行,确保安全. 通常应注意以下几点:①不能用手接触药品,不要把鼻孔凑近容器口去闻药品的气味,不得品尝任何药品的味道;②注意节约药品,严格按照实验规定的用量取用药品;③取用剩余的药品既不要放回原瓶,也不要随意丢弃,更不能拿出实验室,应该放入指定的容器(废液缸)内. 做实验时要节约,应严格按照实验规定的用量取用药品,如果没有用量说明,一般应按照最少量取,即液体1~2 mL,固体只需盖满试管底部,A项错误. 取用液体时标签应对着手心,以免药液腐蚀标签,B项错误. 滴瓶中配有的胶头滴管必须专管专用,防止因混用而引起药品污染,若不是滴瓶配有的胶头滴管,在取用完一种药品后,必须洗净才可吸取其他药品,C项错误.答案:D4.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解析:不能用燃着的酒精灯去点燃另一盏酒精灯,否则会引起火灾,A项错误;托盘天平只能精确到0.1 g,不能称量10.05 g的固体,B项错误;应选用略大于液体体积的量筒去量取,过大会引起较大的误差,D项错误.答案:C5.下列实验操作中,不是从人身安全因素考虑的是( )A.酒精灯在不使用时,必须盖上灯帽B.给试管里的固体加热时,试管口应略向下倾斜,外壁干燥后再预热C.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时,试管口应略向上倾斜(约45°角),外壁干燥后再预热D.用氢气还原氧化铜时,应先通一会儿氢气,再加热氧化铜答案:A6.实验室常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氯化氢尾气,以防止环境污染. 下列既能吸收尾气,又能防止溶液倒吸的装置是( )答案:B7.下列有关化学实验操作中“先”与“后”的说法错误的是( )A.用排水法收集气体后,先移出导管后撤酒精灯B.给试管加热时,先均匀加热,后局部加热C.碱液流到桌子上,先用稀醋酸溶液中和,后用水洗D.浓硫酸不慎洒到皮肤上,先涂上质量分数为3%~5%的NaHCO3溶液,后用水冲洗答案:D8.每个公民都应该有安全意识,近几年频繁发生的有关化学品泄漏或爆炸事件一次又一次给我们敲响了警钟. 下列做法存在安全隐患的是( )①将水沿着烧杯内壁缓缓加入到浓H2SO4中,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②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时,应将试管倾斜,试管口斜向上,与桌面成45°角,直接集中在药品处加热③夜间发生厨房煤气泄漏,应立即开灯检查煤气泄漏的原因,并打开所有门窗通风④废旧电池应回收处理⑤不慎将浓H2SO4沾在皮肤上,立即用NaOH溶液冲洗⑥氢气还原氧化铜实验中先加热再通氢气A.全部B.①②③⑤⑥C.①③⑤⑥ D.③⑤⑥解析:本题以实验的安全意识为切入点,考查化学用品、实验操作等方面的安全问题. 稀释浓H2SO4时,应将浓H2SO4沿烧杯内壁缓缓倒入水中,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①操作错误. 加热液体时应先预热,然后集中在药品处加热,②操作错误. 发现煤气泄漏时不能开灯,因为开灯会产生电火花,可引燃煤气而爆炸,③操作错误. 浓H2SO4沾在皮肤上不能用NaOH 溶液冲洗,应先用干抹布擦拭,再用NaHCO3溶液冲洗,⑤操作错误. H2还原CuO时,如果先加热再通H2,则H2与空气混合受热可能会引起爆炸,⑥操作错误. 故选B.答案:B1.1.1化学实验安全课时作业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1.进行化学实验必须注意安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组合是( )①点燃氢气前要检验氢气的纯度,以免发生爆炸②CO气体有毒,处理CO气体时可将其点燃,转化为无毒的CO2③在盛O2的集气瓶中进行铁丝燃烧实验时,事先在集气瓶底部铺上一层沙子④用氢气还原氧化铜时,先加热再通入氢气,以免浪费氢气⑤稀释浓硫酸的操作如右上图所示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④D.①②③④⑤解析:内容指向·联系分析结论①氢气易燃易爆,点燃前必须检验其纯度√②CO有毒但具有可燃性,点燃时生成的CO2无毒√③铁燃烧生成的Fe3O4温度很高,直接落到集气瓶底部,会导致集气瓶炸裂√④氢气易燃易爆,故应先通入氢气,赶走装置中的空气,待排出的氢气纯净后,才能加热氧化铜×⑤稀释浓硫酸时应将浓硫酸沿容器内壁加入到水中×2.下列实验操作先后顺序正确的是( )A.先装好药品,再检查装置的气密性B.先用双手握紧试管,再将导管插入水中检查装置气密性C.结束氢气还原氧化铜的实验时,先熄灭酒精灯后撤出导管D.稀释硫酸时,先在烧杯里倒入浓硫酸,再小心倒入水并不断搅拌答案:C3.做化学实验时,必须十分重视安全和环保问题。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全套)课时同步练习全集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全册)课时同步练习汇总第一节化学实验基本方法第1课时化学实验安全水平测试1.常用特定图案来识别危险化学品的类别. 下列组合中图案与化学品性质相符的是( )A.H2B.浓盐酸C.浓硫酸D.CO2解析:H2属于易燃气体.答案:A2.(双选题)能用酒精灯直接加热的仪器是( )A.量筒 B.坩埚C.试管 D.容量瓶答案:BC3.下列实验操作或事故处理正确的是( )A.汽油着火, 立即用水扑灭B.实验结束后, 用嘴吹灭酒精灯C.皮肤上不慎沾上NaOH溶液, 立即用盐酸冲洗D.稀释浓硫酸时, 将浓硫酸沿器壁慢慢注入水中, 并不断搅拌答案:D4.现有五种玻璃仪器:①试管;②烧杯;③量筒;④滴管;⑤漏斗. 不能用作反应容器的有( )A.①④⑤ B.③④⑤ C.①② D.②③⑤答案:B5.乘车前都要进行安检, 易燃、易爆、剧毒、易腐蚀、强氧化剂等物品严禁上车. 下列物品可让乘客带上车的是( )①浓硫酸②氰化钾③水银④汽油⑤黑火药⑥白磷⑦酒精A.①④⑤ B.①②⑥⑦C.①③④⑤⑦ D.全部都不能带上车解析:①易腐蚀品, ②剧毒物, ③剧毒物, ④易燃品, ⑤易爆品, ⑥易燃品, ⑦易燃品.答案:D6.下列操作中, 正确的是( )A.手持试管给试管里的物质加热B.用燃着的酒精灯去点燃另一盏酒精灯C.用天平称量时, 用手直接拿取砝码D.用胶头滴管加液时, 滴管悬垂在试管口上方滴加答案:D7.下图分别表示四种操作, 其中有两处错误的是( )解析:量筒读数应平视凹液面最低处;稀释浓硫酸应把浓硫酸加入水中并不断搅拌, 量筒是量取液体的仪器, 不能作稀释容器用;NaOH有腐蚀性应用烧杯称量而不能用纸片称量;加速溶解应用玻璃棒.答案:B8.改正下列各操作中的错误(在下图对应的横线上用文字简要回答).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A.试管应竖直, 胶头滴管应悬空, 其下端不能插入试管中B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B .试管中液体不应超过其容积的13, 大拇指不应按在短柄上C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C .试管口应略向下倾斜D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D .标签应向着手心能力提升9.(1)由下图所示A 、B 、C 三种仪器:请选择下列仪器名称的序号, 填入相应的空格内:①烧杯, ②普通漏斗, ③圆底烧瓶, ④锥形瓶, ⑤分液漏斗.A________, B________, C________.解析:根据常见仪器的知识回答问题.答案:③ ⑤ ④(2)某同学用托盘天平称量烧杯的质量, 天平平衡后的状态如下图所示. 由图中可以看出, 该同学在操作时的一个错误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烧杯的实际质量为________g.解析:天平的托盘是左盘放药品, 右盘放砝码. 天平的平衡原理:左盘的质量=右盘的质量+游码的质量, 所以烧杯的实际质量为:20 g+10 g-2.6 g=27.4 g.答案:药品和砝码应放托盘的位置颠倒了27.4第一节化学实验基本方法第2课时过滤和蒸发水平测试1.进行过滤操作应选用的一组仪器是( )A.滤纸、烧杯、试管夹、漏斗、玻璃棒B.烧杯、酒精灯、试管、漏斗C.漏斗、玻璃棒、烧杯、铁架台、滤纸D.玻璃棒、滤纸、烧瓶、漏斗、铁架台答案:C2.实验室进行NaCl溶液蒸发时, 一般有以下操作过程:①放置酒精灯;②固定铁圈位置;③放置蒸发皿;④加热搅拌;⑤停止加热, 余热蒸干. 其正确的操作顺序为( ) A.①③②④⑤ B.①②③④⑤C.②③①④⑤ D.②①③④⑤解析:蒸发是在蒸发皿中进行的, 故应先放置酒精灯, 再固定铁圈的位置, 最后放上蒸发皿进行蒸发. 蒸发过程中要用玻璃棒不停地进行搅拌, 当出现大量固体时应停止加热, 并利用余热将其蒸干.答案:B3.下列各组物质中, 可按溶解、过滤、蒸发结晶的操作顺序分离的是( )A.CaO和KCl B.CuO和NaClC.BaSO4和CaCO3 D.NaCl和AgNO3解析:A项, CaO会与水反应;B项, CuO不溶于水, NaCl溶于水, 过滤后蒸发结晶得NaCl;C项, 两者都难溶于水;D项, 两者会发生化学反应.答案:B4.提纯下列物质除去其中的杂质(括号中为杂质), 所用试剂和方法正确的是( ) A.H2SO4(HCl):AgNO3溶液、过滤B.KNO3(K2SO4):Ba(NO3)2溶液、过滤C.Cu(CuO):盐酸、过滤D.CaCO3(CaO):水、过滤解析:除去H2SO4中的HCl用AgNO3溶液, 会使SO2-4和Cl-同时沉淀, 同时还引入了NO-3新杂质, 故A项错误;单纯用Ba(NO3)2溶液, 量不易控制, 故B项错误;CaO与水反应生成微溶Ca(OH)2, 不易与CaCO3分离, 故D项错误;CuO溶解于盐酸中, 可通过过滤分离, 故C 项正确.答案:C5.下列不属于分离混合物的方法的是( )A.洗气 B.过滤C.结晶 D.振荡解析:应熟练掌握各种物质分离提纯方法的原理. 洗气是提纯气体的方法, A项属于;过滤是将互不相溶的固液分离的方法, B项属于;结晶是利用不同物质的溶解度不同或溶解度随温度变化不同, 分离不同的可溶性固体混合物的方法, C项属于.答案:D6.下列实验操作中一定要用到玻璃棒的是( )①过滤②蒸发③溶解④取液体试剂⑤取固体试剂A.①②③ B.④⑤C.①④ D.①③⑤解析:过滤中需要使用玻璃棒引流, 蒸发中需要使用玻璃棒搅拌, 溶解中需要使用玻璃棒搅拌, 取液体和固体时不使用玻璃棒.答案:A7.某溶液中含有较大量的Cl-、CO2-3、OH-等三种阴离子, 如果只取一次该溶液就能够分别将三种阴离子依次检验出来, 下列实验操作顺序正确的是( )①滴加Mg(NO3)2溶液②过滤③滴加AgNO3溶液④滴加Ba(NO3)2溶液A.①②④②③ B.④②①②③C.①②③②④ D.④②③②①解析:首先滴加足量Ba(NO3)2溶液, 如果出现白色沉淀, 证明有CO2-3, 同时除去CO2-3;过滤后, 在滤液中加入足量Mg(NO3)2溶液, 如果出现白色沉淀, 证明有OH-, 同时除去OH-;再过滤后, 滴加AgNO3溶液, 如果出现白色沉淀, 证明有Cl-.答案:B8.下列离子检验的方法正确的是( )A.某溶液中加硝酸银溶液生成白色沉淀, 说明原溶液中有Cl-B.某溶液中加BaCl2溶液生成白色沉淀, 说明原溶液中有SO2-4C.某溶液中加NaOH溶液生成蓝色沉淀, 说明原溶液中有Cu2+D.某溶液加稀硫酸生成白色沉淀, 说明原溶液中有Ba2+解析:与硝酸银溶液生成白色沉淀的离子有Cl-、SO2-4等;与BaCl2溶液生成白色沉淀的有SO2-4、Ag+等;与NaOH溶液生成蓝色沉淀的只有Cu2+, 故答案选C项.答案:C9.可用于分离或提纯物质的方法有:A.过滤B.升华C.加热分解D.洗气法下列各组混合物的分离或提纯应选用上述哪种方法最合适?(1)除去Ca(OH)2溶液中悬浮的CaCO3颗粒, 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A(2)除去O2中少量的水蒸气, 用________.答案:D(3)除去固体碘中混有的少量NaI, 用________.答案:B(4)除去氧化钙中的CaCO3, 用________.答案:C能力提升10.为除去粗盐中的Ca2+、Mg2+、SO2-4以及泥沙等杂质, 某同学设计了一种制备精盐的实验方案, 步骤如下(用于沉淀的试剂稍过量):(1)第①步中, 操作A是____________, 第⑤步中, 操作B是________.答案:溶解过滤(2)第④步中, 写出相应的化学方程式(设粗盐溶液中Ca2+的主要存在形式为CaCl2)__________________.答案:CaCl2+Na2CO3===CaCO3↓+2NaClBaCl2+Na2CO3===2NaCl+BaCO3↓(3)若先用盐酸调pH再过滤, 将对实验结果产生影响, 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操作③、④中生成的Mg(OH)2、CaCO3、BaCO3沉淀会与HCl反应无法过滤, 从而影响精盐的纯度.(4)判断BaCl2已过量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取第②步后的上层清液, 滴入几滴BaCl2溶液, 看是否有白色沉淀生成, 若无沉淀生成, 则表明BaCl2已过量.第一节化学实验基本方法第3课时蒸馏和萃取水平测试1.蒸馏不需用到的玻璃仪器是( )A.蒸发皿 B.冷凝管C.蒸馏烧瓶 D.酒精灯答案:A2.已知丙酮(C3H6O)通常是无色液体, 可溶于水, 密度小于1 g/mL, 沸点约为56 ℃. 要从水与丙酮的混合物里将丙酮分离出来, 下列方法中, 最合理的是( ) A.蒸馏 B.升华 C.过滤 D.蒸发解析:蒸馏适用于两种互溶的液体的分离, 丙酮溶于水, 故采用蒸馏将丙酮与水分离最为合理.答案:A3.下列分离混合物常见的仪器:从左至右, 用于分离操作正确的是( )A.蒸发、萃取、蒸馏、过滤B.蒸馏、过滤、蒸发、蒸发C.萃取、过滤、蒸馏、蒸发D.过滤、蒸发、萃取、蒸馏解析:图示仪器, 从左至右依次为蒸馏烧瓶、普通漏斗、酒精灯、蒸发皿, 故用于分离操作依次是蒸馏、过滤、蒸发、蒸发.答案:B4.下列各项操作中, 错误的是( )A.用酒精萃取溴水中的溴单质的操作可选用分液漏斗, 而后静置分液B.进行萃取操作时, 分液漏斗中下层液体从下口放出, 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C.萃取分液前需对分液漏斗检漏D.为保证分液漏斗内的液体顺利流出, 需将上面的塞子拿下答案:A5.现有三组溶液:①汽油和氯化钠溶液;②39%的乙醇溶液;③氯化钠和单质溴的水溶液. 分离以上各混合液的正确方法依次是( )A.分液、萃取、蒸馏 B.萃取、蒸馏、分液C.分液、蒸馏、萃取 D.蒸馏、萃取、分液答案:C6.下列有关实验操作分析正确的是( )A.过滤后滤液仍浑浊, 可能是过滤时液面低于滤纸边缘B.蒸发实验完毕后, 发现蒸发皿炸裂, 这是因为没有垫石棉网C.萃取碘水溶液中碘, 分离碘四氯化碳溶液时, 眼睛注视分液漏斗里液面D.蒸馏时, 为了加快水的流速, 水应从上口进入, 下口流出解析:滤液仍浑浊, 可能是液面高于滤纸边缘、滤纸破损了等, 故A项错;加热蒸发皿不需垫石棉网, 若加热前蒸发皿外壁有水, 可能会造成破裂, 故B项错;眼睛注视液面分界处, 便于控制分离下层, 故C项正确;蒸馏时, 为了提高水的冷凝效果, 水从下口进, 上口出, 故D项错.答案:C7.如果你家里的食用花生油不小心混入了部分水, 利用你所学的知识, 采用最简便的分离方法是( )答案:B8.下列实验操作中错误的是( )A.进行蒸发操作时, 不能使混合物中的水分完全蒸干B.进行蒸馏操作时, 应使温度计水银球靠近蒸馏烧瓶的支管口处C.进行蒸馏操作时, 应弃去达到被提纯液体沸点前蒸出的馏分D.进行萃取操作时, 应选择有机萃取剂, 且萃取剂的密度必须比水大答案:D9.(双选题)下列说法中, 正确的是( )A.从I2的CCl4溶液中得到CCl4, 可用蒸馏法B.从Na2CO3溶液中得到Na2CO3, 可用过滤法C.分离酒精CCl4的混合物, 可用蒸馏法D.分离NaCl和AgCl的混合物, 可用萃取法解析:I2溶于CCl4, 但利用它们的沸点不同, 可用蒸馏法分离, A项正确;将Na2CO3溶液蒸发可得到Na2CO3, 不能采用过滤法, B项错误;酒精沸点78 ℃, 而CCl4沸点很高, 可采用蒸馏法, C项正确;NaCl易溶于水, AgCl不溶于水, 应采用过滤法分离, D项错误.答案:AC能力提升10.阅读、分析下列两个材料:材料一材料二物质熔点/℃沸点/℃密度/g/cm3溶解性乙二醇(C2H6O2)-11.5 198 1.11 易溶于水和乙醇丙三醇(C3H8O3) 17.9 290 1.26能跟水、酒精以任意比互溶回答下列问题(填序号):A.蒸馏法B.萃取法C.“溶解、结晶、过滤”的方法D.分液法(1)将纯碱从氯化钠和纯碱的混合物中分离出来, 最好应用________;(2)将乙二醇和丙三醇相互分离的最佳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材料一中, 根据曲线图知, 纯碱和氯化钠在水中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相差很大. 故提纯纯碱时, 可以先将混合物在较高温度下溶于水形成浓溶液, 然后冷却到一定温度, 由于纯碱的溶解度随温度降低急剧下降, 因此大量纯碱晶体析出, 而氯化钠不会析出, 再过滤可得纯净的纯碱晶体. 材料二中, 乙二醇和丙三醇沸点相差很大, 可以采用蒸馏法分离.答案:(1)C (2)A第二节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第1课时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水平测试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每摩尔物质约含有6.02×1023个粒子B.摩尔是七个基本物理量之一C.摩尔是物质的质量单位D.摩尔是物质的数量单位解析:根据物质的量的概念要点分析, 每摩尔物质约含有6.02×1023个粒子, 故A项正确;物质的量是七个基本物理量之一, 摩尔是其单位, 故B项错;摩尔是物质的量的单位, 而不是质量和数量的单位, 质量的单位是kg, 数量是一个值, 无单位, 故C、D两项均错.答案:A2.(双选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H2的摩尔质量是2 gB.1 mol H2O的质量是18 gC.氧气的摩尔质量是32 g·mol-1D.2 g H2含1 mol H解析:摩尔质量的单位是g·mol-1, 故A项错误, C项正确;1 mol H2O的质量是18 g, 故B项正确;2 g H2的物质的量是1 mol, 含有2 mol H, 故D项错误.答案:BC3.设N 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32 g O2所含的原子数目为N AB.0.5 mol H2O含有的原子数目为1.5 N AC.1 mol SO2含有的SO2分子数目为N AD.0.5 N A个Cl2的物质的量是0.5 mol解析:32 g÷32 g/mol=1 mol, 故32 g O2所含分子数为N A, 原子数为2N A, A项错误.答案:A4.下列物质含分子数最多的是( ) A .0.8 mol SO 2 B .1.806×1022H 2O C .11.2 g CO D .32 g SO 2解析:根据公式计算, B 项是0.3 mol, C 项是0.4 mol, D 项是0.5 mol. 答案:A5.1 mol MgSO 4·7H 2O 含有结晶水的质量为( ) A .16 g B .18 g C .112 g D .126 g 答案:D6.在0.1 mol Na 2SO 4中所含Na +数目为( ) A .6.02×1022个 B .1.202×1023个 C .0.1个 D .0.2个解析:0.1 mol Na 2SO 4中含Na +0.2 mol,0.2×6.02×1023=1.204×1023个. 答案:B7.1.6 g 某物质中含有6.02×1022个分子, 则该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 A .16 B .64 C .32 D .96解析:相对分子质量在数值上等于该物质的摩尔质量, 因而只要求出该物质的摩尔质量即可, 由题可知该物质的物质的量是n =0.1 mol, 由M =m n =1.6 g 0.1 mol=16 g/mol, 故该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6.答案:A8.比较1 mol N2和1 mol CO的下列物理量:①质量;②分子总数;③原子总数. 其中相同的是( )A.① B.①②C.①②③ D.②③解析:1 mol N2与1 mol CO的分子总数都是6.02×1023;两者都是双原子分子, 物质的量相等时, 原子总数也相等;两者的摩尔质量相等, 所以物质的量相等时, 质量也相等.答案:C9.请填写下表:答案:44 g/mol 2 mol 1.204×1024个96 g/mol9.6 g 6.02×102210.(1)相同物质的量的SO2和SO3, 所含分子的数目之比为______, 所含原子数目之比为________, 所含氧原子的物质的量之比为________, 它们的质量之比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相同质量的SO2和SO3, 所含分子的数目之比为________, 所含原子数目之比为________, 所含氧原子的物质的量之比为________.解析:答案:(1)1∶13∶42∶34∶5(2)5∶415∶165∶6能力提升11.(1)2.5 mol Ba(OH)2中含有____个Ba2+, 含有____个OH-, 2.5 mol Ba(OH)2的质量是________g.解析:已知1 mol Ba(OH)2含有1 mol Ba2+和 2 mol OH-, 又1 mol 的粒子数为6.02×1023, 则用Ba2+和OH-的物质的量分别乘以6.02×1023即可得出答案. Ba(OH)2的摩尔质量是171 g·mol-1, 故其质量为2.5 mol×171 g·mol-1=427.5 g.答案:1.505×1024 3.01×1024427.5(2)0.3 mol NH3分子中所含原子数与________个H2O分子中所含原子数相等.解析:设 0.3 mol NH3与x个H2O分子中所含原子数相等, 则有:0.3 mol×4=(x/6.02×1023)×3, 解得x=2.408×1023.答案:2.408×1023(3)含有0.4 mol Al3+的Al2(SO4)3溶液中所含SO2-4的物质的量是________.解析:根据Al2(SO4)3中Al3+与SO2-4之比为2∶3, 已知Al3+为0.4 mol, 所以SO2-4为0.6 mol.答案:0.6 mol第二节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第2课时气体摩尔体积水平测试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一定温度、压强下, 气体体积由其分子的大小决定B.一定温度、压强下, 气体体积由气体的物质的量的多少决定C.气体摩尔体积是指1 mol 任何气体所占的体积为 22.4 LD.不同的气体, 若体积不等, 则它们所含的分子数一定不相等解析:一定温度和一定压强下, 气体的体积由分子数多少决定, 故A项错误;气体摩尔体积是指1 mol 任何气体在一定温度和压强下所占的体积, 22.4 L是标准状况下的体积, 故C项错误;对于不同的气体, 若气体体积不等, 则它们所含的分子数有可能相等, 故D项错误.答案:B2.设N 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常温、常压下, 11.2 L N2含有的分子数为0.5 N AB.标准状况下, 22.4 L H2和O2的混合物所含分子数为N AC.标准状况下, 18 g H2O的体积是22.4 LD.1 mol SO2的体积是22.4 L解析:常温、常压下的气体摩尔体积不是22.4 L·mol-1, A项错误;标准状况下, 1 mol 任何气体的体积都约为22.4 L, 其分子数为N A, B项正确;标准状况下, H2O为液体, C项错误;未指明标准状况, D项错误.答案:B3.在两个容积相同的容器中, 一个盛装氯化氢气体, 另一个盛装氢气和氯气的混合气体. 在同温同压下, 两容器内的气体一定具有相同的( )A.原子数 B.密度C.质量 D.相对分子质量解析:同温同压下, 相同体积的气体所含分子数相等, 由于H2、Cl2、HCl都是双原子分子, 故它们所含原子数也相等.答案:A4.标准状况下, 下列物质所占体积最大的是( )A.98 g H2SO4B.6.02×1023 CO2C.44.8 L HClD.6 g H2解析:根据阿伏加德罗定律的推论, 相同状况下气体体积比等于气体物质的量之比;再根据公式, 将各量转化为物质的量再比较.答案:D5.标准状况下, 与12 g H2的体积相等的N2是( )A.质量为12 gB.物质的量为6 molC.体积约为22.4 LD.分子数约为6.02×1023解析:12 g H2的物质的量为6 mol , 则N2的物质的量也为6 mol ;6 mol N2的质量为168 g ;体积约为134.4 L(标准状况);分子数约为3.612×1024.答案:B6.在相同的温度和压强下, 4个容积相同的容器中分别装有4种气体:a.CO2;b.O2;c.N2;d.CH4. 则4个容器中气体的质量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A.c>d>b>a B.b>a>d>cC.a>b>c>d D.d>c>a>b答案:C7.(双选题)下列各组物质中, 分子数相同的是( )A.5 L Cl2与5 L HClB.36 g H2O与标准状况下44.8 L CO2C.25 ℃, 1.01×105 Pa时, 等体积的空气与H2D.0.2 mol O2与标准状况下2.24 L水解析:A项中缺少温度和压强的条件, 虽然体积相同, 但是分子数不一定相同, 故A项错误;B项中36 g H2O与标准状况下 44.8 L CO2的物质的量都是 2 mol , 具有相同的分子数, 故B项正确;C项中的条件是同温、同压下, 等体积的气体含有相同的分子数, 故C项正确;D项中2.24 L水大于0.2 mol , 故D项错误.答案:BC8.在一定温度和压强下, 1体积的A2气体和3体积的B2气体化合成2体积的C气体, 则C的化学式为( )A.AB3 B.AB C.A3B D.A2B3答案:A9.N2、CO2、SO2三种气体的物质的量比为1∶1∶1时, 它们的分子个数比为________;质量比为________;同温、同压下体积之比为________.答案:1∶1∶17∶11∶161∶1∶1能力提升10.在标准状况下, 由CO和CO2组成的混合气体为6.72 L, 质量为12 g, 此混合物中CO和CO2物质的量之比是________, CO的质量分数是________, 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是________.解析:气体的总物质的量为n=V/V m=6.72 L/22.4 L/mol=0.3mol, 所以n(CO)+n(CO2)=0.3 mol;n(CO)·28 g/mol+n(CO2)·44 g/mol=12 g, 求得n(CO)=0.075 mol, n(CO2)=0.225 mol.答案:1∶317.5% 40第二节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第3课时物质的量浓度水平测试1. 1 L 0.1 mol·L-1的K2SO4溶液中( )A.K+的物质的量为0.1 molB.SO2-4的物质的量为0.2 molC.K+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1 mol·L-1D.SO2-4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1 mol·L-1解析:根据公式 n=c·V, n(K+)=0.1 mol·L-1×2×1 L=0.2 mol, 同理计算得n(SO2-4)=0.1 mol.答案:D2.关于0.1 mol/L H2SO4溶液的叙述错误的是( )A.1 L该溶液中含有H2SO4的质量为9.8 gB.0.5 L该溶液中氢离子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2 mol/LC.从1 L该溶液中取出100 mL, 则取出溶液中H2SO4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01 mol/L D.取该溶液10 mL, 加水稀释至100 mL后H2SO4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01 mol/L解析:由m=c·V·M=0.1 mol/L×1 L×98 g/mol=9.8 g知, A项正确;由于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与溶液的体积无关, 所以无论多少体积的0.1 mol/L H2SO4溶液中, c(H+)=0.2 mol/L, c(H2SO4)=0.1 mol/L, 故B项正确, C项错误;由于溶液由10 mL加水稀释至100 mL,溶液的体积扩大了10倍, 物质的量浓度变为原来的110, 故D项正确.答案:C3.用已准确称量过的氯化钠固体配制1.00 mol·L-1的氯化钠溶液0.5 L, 要用到的仪器是( )①500 mL容量瓶②试管③烧瓶④胶头滴管⑤烧杯⑥玻璃棒⑦托盘天平⑧药匙A.①④⑤⑥ B.①②④⑤C.①④⑤⑥⑦⑧ D.全部解析:由于只需要进行溶解、转移、洗涤和定容操作, 故需用的仪器只是①④⑤⑥.答案:A4.1 mol/L FeCl3和1 mol/L KCl溶液中, Cl-物质的量浓度之比是( ) A.1∶1 B.2∶1 C.3∶1 D.1∶3解析:1 mol/L FeCl3溶液中Cl-物质的量浓度是3 mol/L, 1 mol/L KCl 溶液中Cl-物质的量浓度1 mol/L, 故其比值是3∶1.答案:C5.(双选题)下列溶液中c(Cl-)与50 mL 1 mol·L-1的AlCl3溶液中c(Cl-)相等的是( )A.150 mL 1 mol·L-1 NaClB.75 mL 2 mol·L-1 CaCl2C.150 mL 3 mol·L-1 KClD.75 mL 1 mol·L-1 FeCl3解析:溶液中c(Cl-)与体积无关.答案:CD6.将100 mL 0.1 mol/L的BaCl2溶液与50 mL 0.2 mol/L的NaCl溶液混合, 若不考虑溶液混合时体积的变化, 则混合溶液中氯离子浓度是( )A.0.2 mol/L B.0.01 mol/LC.0.1 mol/L D.0.02 mol/L解析:混合前后溶质的物质的量不变, 混合溶液中氯离子浓度为(100 mL×2×0.1 mol/L +50 mL×0.2 mol /L)÷(100 mL+50 mL)=0.2 mol/L.答案:A7.有K2SO4和Al2(SO4)3的混合溶液, 已知其中Al3+浓度为0.4 mol/L, SO2-4的浓度为0.7 mol/L, 则该溶液中K+的浓度为( )A.0.1 mol/L B.0.15 mol/LC.0.2 mol/L D.0.25 mol/L解析:这类题根据溶液中电荷守恒进行计算. 由3c(Al3+)+c(K+)=2c(SO2-4)得该溶液中K+的浓度为0.2 mol/L.答案:C8.实验室中需要配制2 mol/L的NaOH溶液850 mL, 配制时应选用的容量瓶的规格和称取的NaOH的质量分别是( )A.950 mL,76 g B.500 mL,80 gC.1 000 mL,80 g D.1 000 mL,76 g解析:容量瓶没有 850 mL规格的, 故配制 850 mL 溶液, 需用 1 000 mL 的容量瓶, 所需 NaOH的质量为2 mol/L×1 L×40 g·mol-1=80 g.答案:C9.等物质的量氧化铁、氧化铜、氧化镁溶于盛装相同体积的过量稀硫酸的烧杯中, 在固体完全溶解所得溶液中, Fe3+、Mg2+、Cu2+的物质的量浓度之比为( ) A.2∶1∶1 B.4∶2∶1C.1∶1∶1 D.1∶2∶1解析:等物质的量的氧化铁、氧化铜、氧化镁, n(Fe3+)∶n(Mg2+)=2∶1∶1, 题中稀硫酸体积相同, 根据c=n/V, A项正确答案:A能力提升10.用18 mol/L 浓硫酸配制100 mL 3.0 mol/L 稀硫酸的实验步骤如下:①计算所用浓硫酸的体积②量取一定体积的浓硫酸③稀释④转移、洗涤⑤定容、摇匀回答下列问题:(1)所需浓硫酸的体积是________, 量取浓硫酸所用的量筒的规格是________. (从下列中选用)A.10 mL B.25 mLC.50 mL D.100 mL(2)第③步实验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第⑤步实验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下列情况对所配制的稀硫酸浓度有何影响?(选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A.所用的浓硫酸长时间放置在密封不好的容器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容量瓶用蒸馏水洗涤后残留有少量的水. ________C.所用过的烧杯、玻璃棒未洗涤. ________D.定容时俯视溶液的凹液面. ________解析:(1)用浓硫酸配制100 mL 3.0 mol/L 稀硫酸, 根据稀释前后溶质物质的量不变, c(浓)·V(浓)=c(稀)·V(稀), 需要硫酸的物质的量为0.1 L×3.0 mol/L=0.3 mol, 所需浓硫酸的体积为0.3 mol÷18 mol/L=16.7 mL, 故选用25 mL的量筒.(4)浓硫酸长时间放置在密封不好的容器中会吸水, 其浓度变小, 因量取的浓硫酸体积不变, 故所含溶质减少, 导致所配制稀硫酸的浓度偏小;容量瓶残留有少量的水, 不会影响浓度;未洗涤烧杯、玻璃棒, 溶质会损失, 浓度偏小;定容时俯视溶液的凹液面, 液面实际未到刻度线, 溶液体积偏小, 浓度偏大.答案:(1)16.7 mL B(2)先向烧杯中加入30 mL蒸馏水, 然后将浓硫酸沿烧杯内壁缓慢倒入烧杯中, 并用玻璃棒搅拌(3)继续向容量瓶中注入蒸馏水至离刻度线1~2 cm处, 改用胶头滴管向容量瓶中滴加至凹液面与刻度线相切为止. 塞紧瓶塞, 倒转摇匀(4)A.偏小B.无影响C.偏小D.偏大第一节物质的分类水平测试1.悬浊液、乳浊液、溶液和胶体都是( )A.稳定的液体 B.透明的液体C.混合物 D.化合物答案:C2.将少量下列物质分别加入足量的水中, 充分搅拌后能形成溶液的是( )A.粉笔灰 B.冰块C.食盐 D.色拉油答案:C3.下列各选项中, 后者不属于前者的是( )A.酸、硫酸B.碳酸盐、Na2CO3C.化合物、氧化物D.钾盐、KOH答案:D4.(双选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纯碱不是碱 B.石灰石不是盐C.干冰不是冰 D.硝酸不是酸解析:纯碱是Na2CO3, 属于盐类;干冰是固态的二氧化碳, 不是冰;故A、C两项均正确.答案:AC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可用丁达尔现象区分溶液与胶体B.生石灰与水混合的过程只发生物理变化C.O3是由3个氧原子构成的化合物D.CuSO4·5H2O是一种混合物解析:胶体具有丁达尔现象, 利用此性质可以鉴别胶体和溶液, A项正确;生石灰与水混合时发生化合反应属于化学变化, B项错误;O3是单质, C项错误;CuSO4·5H2O是一种纯净物, D项错误.答案:A6.按照物质的组成和性质, 对纯净物进行分类, 然后选择下列合适的物质填在横线上.O2Cu H2SO4Ba(NO3)2KNO3CO2空气含镁60%的MgO单质:________;化合物:________;混合物:________.解析:根据单质、化合物、混合物的概念要点, 对物质进行分类. 其中含镁60%的MgO, 可根据计算氧化镁中镁的质量分数确定其为纯净的氧化镁.答案:O2、Cu H2SO4、Ba(NO3)2、KNO3、CO2、含镁60%的MgO 空气能力提升7.已知Fe(OH)3胶粒带正电荷, Al(OH)3胶粒也带正电荷, 而H2SiO3胶粒带负电荷, 带不同电荷的胶体相互混合时, 则发生聚沉现象. 据此回答下列问题:将某溶液逐滴加入Fe(OH)3溶胶内, 开始时产生沉淀, 继续滴加时沉淀溶解, 该溶液是( ) A.2 mol·L-1H2SO4溶液B.2 mol·L-1NaOH溶液C.2 mol·L-1MgSO4溶液D .硅酸溶胶解析:由于电解质中离子带有电荷会中和胶粒的电荷, 所以会产生沉淀, 但是Fe(OH)3沉淀会在过量的酸中溶解, 故这种电解质必然是酸.答案:A8.某种胶体在电泳时, 它的粒子向阴极移动. 在此胶体中分别加入下列物质:①蔗糖溶液, ②硫酸镁溶液, ③硅酸胶体, ④氢氧化铁胶体, 不会发生聚沉现象的是( )A .①③B .①④C .②③D .③④解析:粒子向阴极移动, 说明该胶体粒子带正电荷, 该胶体遇到电解质溶液或胶体粒子带负电荷的胶体时, 就会发生凝聚. 其中, ①不是电解质溶液, ④胶体粒子带正电荷, 故答案选B.答案:B9.某学校课外活动小组在实验室中用FeCl 3溶液制备Fe(OH)3胶体. 方法是:将FeCl 3溶液滴加到沸水中, 加热至整个体系呈红褐色为止, 即制得Fe(OH)3胶体, 有关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FeCl 3+3H 2O=====△Fe(OH)3(胶体)+3HCl(1)甲同学想证明Fe(OH)3胶体已制成, 他可以利用______________(最简单的方法).答案:丁达尔现象(2)乙同学在做实验时, 不断用玻璃棒搅拌烧杯中的液体, 结果未制得Fe(OH)3胶体, 他制得的是________.答案:Fe(OH)3沉淀(3)丙同学想将Fe(OH)3胶体提纯, 他可以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_.。
【人教版】2021年高中化学必修1(全集)课时同步试卷汇总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1(全册)课时同步试卷汇总1.1.1 化学实验安全过滤和蒸发随堂练习新人教版必修11.(对应考点一)下列实验基本操作中, 主要是出于实验安全考虑的是()A.实验剩余的药品不能放回原试剂瓶B.点燃可燃性气体前的验纯C.气体实验装置在实验前进行气密性检查D.胶头滴管不能交叉使用解析: A、D项防止污染原试剂, B项防止可燃性气体不纯引起爆炸, C项防止漏气.答案: B2.(对应考点一)下列有关化学实验安全问题的叙述中, 不.正确的是()A.少量的浓硫酸沾到皮肤上时, 迅速用干布擦拭, 再用大量水冲洗B.取用化学药品时, 应特别注意观察药品包装容器上的安全警示标志C.凡是给玻璃仪器加热, 都要加垫石棉网, 以防止仪器炸裂D.闻任何化学药品的气味都不能使鼻子凑近药品解析: 浓硫酸沾到皮肤上, 先用干布擦拭, 再用大量水冲洗, 防止浓硫酸稀释放热而灼烧皮肤, A项正确. 取用药品时, 要先观察其标志, 防止发生危险, B项正确. 有些玻璃仪器可以直接加热, 如试管; 有些需垫石棉网加热, 如烧杯、烧瓶; 有些不能加热, 如量筒, C项不正确. 闻化学药品时, 不能使鼻子凑近, 防止中毒, D项正确.答案: C3.(对应考点二)下列有关过滤实验的操作中不.正确的是()A.过滤操作中, 玻璃棒与三层滤纸相互接触B.过滤操作中, 漏斗颈与烧杯内壁相互接触C.过滤操作中, 玻璃棒与烧杯口相互接触D.为加快过滤, 使用玻璃棒搅动漏斗里的液体解析: A、B、C三个选项是过滤操作中“三靠”的基本内容, 所以必须互相接触; D项用玻璃棒搅动漏斗里的液体会使滤纸破裂而造成漏液.答案: D4.(对应考点二)在“粗盐提纯”的实验中, 蒸发时的正确操作是()A.把浑浊的液体倒入蒸发皿内加热B.开始析出晶体后, 用玻璃棒搅拌C.等水分完全蒸干后停止加热D.蒸发皿中出现多量固体时即停止加热解析: 为达到提纯的目的, 要过滤后使滤液澄清, 然后再蒸发, 而加热至蒸发皿中出现较多固体时, 停止加热, 利用蒸发皿的余热使滤液蒸干.答案: D5.(对应考点三)为了除去KCl固体中少量的MgCl2、MgSO4, 可选用Ba(OH)2、盐酸和K 2CO 3三种试剂, 按下列步骤操作: 固体――→加水溶液――→加过量A ――→加过量B 操作Ⅰ滤液――→加适量C ――→加热煮沸KCl 溶液――→操作ⅡKCl 固体(1)写出三种试剂的化学式: A__________, B__________, C________.(2)根据题意, 回答下列问题:①加入过量A 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加入过量B 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加热煮沸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操作Ⅰ是________, 操作Ⅱ是________.解析: 要使杂质一一除去, 必须考虑到所加试剂是过量的, 而且过量的试剂在后面步骤中必须除去, 要除去Mg 2+, 可用含OH -的试剂, 除SO 2-4可用含Ba 2+的试剂, 故先加入Ba(OH)2. 加入的过量Ba(OH)2中的Ba 2+可用K 2CO 3除去, 过量Ba(OH)2中的OH -, 以及过量K 2CO 3中的CO 2-3, 可用稀盐酸除去, 最后加热煮沸可除去HCl.答案: (1)Ba(OH)2 K 2CO 3 HCl(2)①除尽Mg 2+和SO 2-4②除尽过量的Ba 2+ ③使HCl 挥发(3)过滤 蒸发1.1.2 蒸馏和萃取随堂练习 新人教版必修11.(对应考点一)以下实验装置一般能用于分离物质的是( )A.只有①②B.只有②③C.只有①③D.①②③解析: ①是蒸馏, 用于分离互溶而沸点不同的液体混合物; ②为蒸发, 是从溶液中得到固体的方法; ③为过滤, 用于固体与液体的分离. D项正确.答案: D2.(对应考点一)在自来水蒸馏实验中, 下列操作叙述正确的是()A.在蒸馏烧瓶中盛满自来水, 并放入几粒沸石B.将温度计水银球插到蒸馏烧瓶自来水中C.冷水从冷凝器上口入, 下口出D.收集到的液体取少量滴入硝酸银和稀硝酸, 无明显现象解析: 蒸馏烧瓶中不可盛满自来水, A不正确; 温度计水银球应在蒸馏烧瓶的支管口处, B不正确; 冷凝器中冷却水的流向应为下口进水, 上口出水, C不正确.答案: D3.(对应考点二)选择萃取剂将碘从碘水中萃取出来, 这种萃取剂应具备的性质是() A.不溶于水, 且必须易与碘发生化学反应B.不溶于水, 且比水更容易使碘溶解C.不溶于水, 且必须比水的密度大D.不溶于水, 且必须比水的密度小解析: 假设要用溶剂A将溶质X从溶剂B中萃取出来, A应具备的基本性质是: ①与B 互不相溶; ②X在A中的溶解度远大于在B中的溶解度; ③X与A不发生化学反应.答案: B4.(对应考点二)在使用分液漏斗进行分液时, 正确的操作是()A.上层液体经漏斗下口放出B.分离液体时, 将漏斗拿在手上进行分离C.分离液体时, 分液漏斗口上的小孔与大气相通时打开活塞D.分液漏斗中盛装的是液体, 振荡后不必扭开活塞把气体放出解析: 为确保分离效果, 下层液体由漏斗下口放出, 上层液体要经漏斗上口倒出; 分离液体时, 分液漏斗要固定在铁架台的铁圈上; 分液时, 磨口塞上的凹槽与漏斗口上的小孔要对准, 这时漏斗内外的空气相通, 压强相等, 漏斗内的液体自然流下; 振荡后由于溶液体积要发生变化, 需旋开活塞放气.答案: C5.(探究题)(1)现有一瓶A和B的混合液, 已知它们的性质如下表.据此分析, 将A和B相互分离的常用方法是________(填“过滤”、“蒸发”、“萃取”、“分液”、“蒸馏”等).(2)除去NaNO3固体中混有的少量KNO3, 所进行的实验操作依次为: ________、蒸发、结晶、________.(3)除去KCl溶液中的K2SO4, 依次加入的溶液为(填溶质的化学式): ________________.解析: (1)A、B两种液体相互溶解且沸点差别较大, 应选择蒸馏的方法将二者分离.(2)NaNO3和KNO3均是易溶于水的固体, 因此考虑结晶法分离. 将混合物在较高温度下溶于水, 得到NaNO3的饱和溶液, 然后蒸发, 使溶剂水减少, 因为KNO3的量少还没有达到饱和, 不会析出KNO3, 而NaNO3已达到了饱和, 将析出NaNO3, 趁热过滤, 就能将两者分开.(3)除去KCl溶液中的K2SO4, 即要除去SO2-4而不能引入新的杂质离子, 因此要加入过量BaCl2[或Ba(OH)2]溶液, 然后再加入K2CO3溶液除去过量的BaCl2[或Ba(OH)2], 最后加盐酸将过量的K2CO3转变为KCl.答案: (1)蒸馏(2)溶解过滤(3)BaCl2[或Ba(OH)2]、K2CO3、HCl1.2.1 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随堂练习新人教版必修11.(对应考点一)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摩尔是表示物质的数量单位B.1 mol氢的质量是2 gC.O2的摩尔质量是32 gD.每摩尔物质都含有阿伏加德罗常数个指定微粒解析: 物质的量是7个基本物理量之一, 它不是物质的质量, 也不是物质的数量, 摩尔是物质的量的单位, 故A项错误; B项中“氢”指代不明确, 无法确定其粒子种类, B项错误; 摩尔质量的单位是g/mol, C错误; 把1 mol任何粒子的粒子数叫做阿伏加德罗常数, 所以每摩尔物质都含有阿伏加德罗常数个指定微粒, D正确.答案: D2.(对应考点一)[双选题]下列有关摩尔质量的描述或应用中, 正确的是()A.1 mol OH-的质量为17 gB.二氧化碳的摩尔质量为44 gC.铁原子的摩尔质量等于它的相对原子质量D.一个钠原子的质量等于236.02×1023g解析: A项中1 mol OH-的质量为(16+1+m e-)g=17 g(由于e-的质量很小, 可以忽略不计); B项单位应为g/mol; C项没有指出以g/mol为单位, 也没有指出在数值上相等; D项中可用1 mol Na的质量除以1 mol Na的原子数, 求得每个钠原子的质量.答案: AD3.(对应考点二)下列有关阿伏加德罗常数(N A)的说法错误的是()A.32 g O2所含的原子数目为N AB.0.5 mol H2O含有的原子数目为1.5N AC .1 mol H 2O 含有的H 2O 分子数目为N AD .0.5N A 个氯气分子的物质的量是0.5 mol解析: 32 g O 2的物质的量是1 mol,1 mol O 2含有2 mol O, 氧原子数目为2N A , A 错误; 每个水分子中含有3个原子, 0.5 mol H 2O 中含有的原子数目为1.5N A , B 正确; 1 mol H 2O 中含有的水分子数目为N A , C 正确; 0.5N A Cl 2的物质的量为0.5 mol, D 正确.答案: A4.(对应考点二)1.28 g 某气体含有的分子数目为1.204×1022, 则该气体的摩尔质量为( )A .64 gB .64C .64 g /molD .32 g/mol解析: 1.28 g 该气体的物质的量n =N N A = 1.204×10226.02×1023 mol -1=0.02 mol, 则该气体的摩尔质量M =m n =1.28 g 0.02 mol=64 g/mol, C 正确. 答案: C5.(探究题)化学兴趣小组根据反应Mg +H 2SO 4===MgSO 4+H 2↑(1 mol Mg 置换出1 mol H 2), 设计测定镁原子摩尔质量的实验, 简易装置如图, 除去表面氧化膜的镁条质量为0.24 g. 镁条完全反应后, 用量筒收集水, 体积为0.25 L(已知此条件下H 2的密度为0.08 g/L).(1)如何检查该装置的气密性?(2)根据实验数据计算镁的摩尔质量.(3)若将铜丝换成铁丝, 会导致实验结果偏大、偏小还是不变?解析: (1)两手掌紧贴锥形瓶外壁一会儿, 如观察到广口瓶中短导管口有气泡产生, 且放开手后有一段水柱高出液面, 表明装置不漏气.(2)水的体积为0.25 L, 说明生成的氢气的体积是0.25 L, 氢气的质量为0.08 g /L×0.25 L=0.02 g, 氢气的物质的量是0.02 g÷2 g/mol=0.01 mol, 因为1 mol Mg置换出1 mol H2, 所以参加反应的Mg的物质的量也是0.01 mol, 故镁的摩尔质量为0.24 g÷0.01 mol=24 g/mol.(3)铜丝换成铁丝, 则铁丝也会和硫酸反应生成氢气, 所以生成的氢气偏多, 故计算出的镁的摩尔质量就偏小.答案: (1)见解析(2)24 g/mol(3)偏小1.2.2 气体摩尔体积随堂练习新人教版必修11.(对应考点一)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1 mol任何气体的体积都为22.4 LB.1 mol任何物质在标准状况下所占的体积都为22.4 LC.标准状况下, 1 mol四氯化碳所占的体积是22.4 LD.标准状况下, 22.4 L的任何气体的物质的量都是1 mol解析: A项, 没有指明物质所处的状况, 错误; B项, 没有指明物质所处的状态, 错误; C 项, 四氯化碳在标准状况下不是气体, 错误; D项, 是对气体摩尔体积概念的应用, 正确.答案: D2.(对应考点一)在标准状况下, 与12 g H2的体积相等的N2的()A.质量为12 g B.物质的量为6 molC.体积为22.4 L D.物质的量为12 mol解析: 12 g H2的物质的量为6 mol, 因二者体积相等, 所以N2的物质的量也为6 mol, B 正确, N2的质量为: 28 g/mol×6 mol=168 g, A错误; 体积为22.4 L/mol×6 mol=134.4 L, C 错误.答案: B3.(对应考点二)同温同压下, 相同体积的H2和CO2气体, 具有相同的()A.分子数B.原子数C.质量D.摩尔质量解析: 同温同压下, 相同体积的气体, 具有相同的分子数, A正确; 每个H2分子中有2个原子, CO2分子中有3个原子, 原子数目不相等, B不正确; H2和CO2的摩尔质量分别为2 g/mol、44 g/mol, 其对应质量也不同, C、D不正确.答案: A4.(对应考点二)下列示意图中, 白球代表氢原子, 黑球代表氦原子, 方框代表容器, 容器中间有一个可以上下滑动的隔板(其质量可忽略不计). 其中能表示等质量的氢气与氦气的是()解析: 等质量的H2与He的物质的量的关系为n(H2)∶n(He)=2∶1, 相同条件下气体的物质的量与体积成正比, 所以其体积关系为V(H2)∶V(He)=2∶1, C、D均不正确; B中氦气应为单原子分子.答案: A5.(探究题)对一定量气体体积的探究.(1)已知1 mol不同气体在不同条件下的体积:(2)从上表分析得出的结论: ①1 mol任何气体, 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都约为________.②1 mol不同的气体, 在不同的条件下, 体积________(填“一定”、“一定不”或“不一定”)相等.(3)理论依据: 相同条件下, 1 mol任何气体的体积几乎相等, 原因是: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应用: 在标准状况下, 4 g O2的体积为多少升? (写出计算过程)解析: (2)从(1)的数据可以看出: 1 mol任何气体在标准状况下, 体积都约为22.4 L; 1 mol 不同的气体, 在不同的条件下, 体积不一定相同. (3)因为在相同的温度和压强下, 任何气体分子间距离几乎相同, 所以1 mol任何气体的体积几乎相等. (4)4 g O2的物质的量n(O2)=4 g32 g/mol=0.125 mol. 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0.125 mol×22.4 L/mol=2.8 L.答案: (2)①22.4 L②不一定(3)①气体分子数目相等②相同条件下, 气体分子间距离几乎相等(4)V(O2)=n·V m=mM·V m=4 g32 g/mol×22.4 L/mol=2.8 L1.2.3 物质的量在化学实验中的应用随堂练习新人教版必修1 1.(对应考点一)将4 g NaOH溶于水配成50 mL溶液, 取出5 mL, 这5 mL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是( )A .2 mol /LB .1 mol/LC .0.1 mol /LD .0.05 mol/L解析: c (NaOH)=n V =4 g÷40 g/mol 0.05 L=2 mol /L, 溶液具有均一性, 取出5 mL, 其物质的量浓度仍然是2 mol/L.答案: A2.(对应考点一)50 mL 物质的量浓度为4.4 mol /L, 密度为1.24 g/mL 的稀硫酸的质量分数为( )A .35%B .70%C .17.5%D .0.035% 解析: w (H 2SO 4)=50×10-3 L ×4.4 mol/L ×98 g/mol 50 mL ×1.24 g/mL×100%=35%. 答案: A3.(对应考点二)如图表示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NaCl 溶液的部分操作示意图, 其中有错误的是( )解析: 定容时, 视线应与凹液面的最低点在同一水平线上.答案: C4.(对应考点二)下列配制的溶液浓度偏高的是( )A .配制盐酸用量筒量取盐酸时俯视刻度线B .配制盐酸定容时, 仰视容量瓶刻度线C .称量4 g NaOH 配制0.1 mol/L NaOH 溶液1000 mL 时, 砝码错放左盘D .NaOH 溶解后未经冷却即注入容量瓶至刻度线解析: A 项俯视刻度线, 将会使量得盐酸的体积小于计算值, 导致浓度偏低; B 项定容时仰视容量瓶刻度线, 将会导致加水量增多, 使溶液浓度偏小; C项由于所称NaOH固体的质量为整数, 不需移动游码, 故称得固体NaOH的质量是准确的, 不会影响到配制溶液的浓度; D项因热胀冷缩之故, 会使容量瓶中的溶液在冷却后液面低于刻度线, 导致所配溶液浓度偏高.答案: D5.(实验题)下图为配制250 mL 0.2 mol/L Na2CO3溶液的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①中称得Na2CO3________g.(2)玻璃棒在②③两步中的作用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若出现如下情况, 对所配溶液浓度有何影响? (填“偏高”“偏低”或“无影响”)A.某同学在第⑧步观察液面时俯视________;B.没有进行操作步骤④和⑤________;C.在第⑤步不慎有少量液体流到容量瓶外________.解析: (1)n(Na2CO3)=c(Na2CO3)×V(Na2CO3)=0.2 mol/L×0.25 L=0.05 mol, m(Na2CO3)=n(Na2CO3)×M(Na2CO3)=0.05 mol×106 g/mol=5.3 g.(2)在第②步中, 用玻璃棒搅拌, 可加速Na2CO3固体的溶解; 在第③步中, 用玻璃棒引流, 可防止Na2CO3溶液流到容量瓶外.(3)在误差分析中, 一定要紧扣物质的量浓度的定义式, 即c=n/V. 如果在第⑧步观察液面时俯视, V偏小, 结果偏高; 如果没有进行操作步骤④和⑤, n偏小, 结果偏低; 如果在第⑤步不慎有少量液体流到容量瓶外, n偏小, 结果偏低.答案: (1)5.3(2)搅拌引流(3)偏高偏低偏低2.1.1 简单分类法及其应用随堂练习新人教版必修11.(对应考点一)符合如图中阴影部分的物质是()A.NaHCO3B.Cu2(OH)2CO3C.NaClD.Na2CO3解析: A项属于酸式盐, B项为碱式盐、铜盐, C项不属于碳酸盐.答案: D2.(对应考点一)对下列物质分类全部正确的是()①小苏打②食盐水③石灰水④NaOH⑤液态氧⑥KClO3A.碱—①④ B.纯净物—③④⑤C.盐—①⑥D.混合物—②⑤解析: ①为纯净物, 属盐类; ②为混合物; ③为混合物; ④为纯净物, 属碱类; ⑤为纯净物, 属单质; ⑥为纯净物, 属盐类, 故分类正确的为C项.答案: C3.(对应考点二)下列物质间的转化能一步实现的是()A.Na2CO3―→NaOH B.CaCO3―→Ca(OH)2C.NaNO3―→NaCl D.FeSO4―→CuSO4解析: Na2CO3与Ba(OH)2、Ca(OH)2等反应可一步生成NaOH.答案: A4.(对应考点二)某同学在奥运五连环中填入了5种物质, 相连环物质间能发生反应, 不相连环物质间不能发生反应. 你认为“五连环”中物质间发生的反应, 没有涉及的基本反应类型是()A.复分解反应B.分解反应C.化合反应D.置换反应解析: Fe与稀盐酸发生置换反应; NaOH溶液与稀盐酸、CO2的反应均为复分解反应; CO2与C能够发生化合反应, 没有涉及的基本反应类型是分解反应.答案: B5.(实验题)请按图所示进行化学实验, 实验完后对试剂及实验现象归类分析, 并回答下列问题:(1)根据实验及现象, 分析、比较和归纳而得出的结论有: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指出上述实验中有关物质及反应在实验室、生产和生活等方面的实际应用: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上述8个实验所涉及到的物质类别分别为: 稀硫酸和稀盐酸代表酸类; 铁锈(主要成分为Fe 2O 3)和氧化铜代表金属氧化物(或碱性氧化物); 铁、铜、镁、锌代表金属; 石灰石(主要成分为CaCO 3)和BaCl 2代表盐. 所以这8个实验就是验证酸的三种化学通性. 它们的反应情况分别是:酸与金属氧化物的反应⎩⎪⎨⎪⎧ Fe 2O 3+6HCl===2FeCl 3+3H 2OCuO +H 2SO 4===CuSO 4+H 2O 酸与金属的反应⎩⎪⎨⎪⎧Fe +2HCl===FeCl 2+H 2↑Cu 与稀硫酸不反应Mg +H 2SO 4===MgSO 4+H 2↑Zn +2HCl===ZnCl 2+H 2↑ 酸与盐的反应⎩⎪⎨⎪⎧CaCO 3+2HCl===CaCl 2+CO 2↑+H 2OBaCl 2+H 2SO 4===BaSO 4↓+2HCl答案: (1)①酸能跟某些金属氧化物反应②酸能跟某些盐反应③酸能跟多种活泼金属反应④酸并不是跟所有金属都反应(2)①盐酸可用于除铁锈②锌粒和稀盐酸反应常用于实验室制取H 2③BaCl 2溶液可用于检验SO 2-4的存在 ④石灰石跟稀盐酸反应常用于实验室制取CO 2(合理即可)2.1.2 分散系及其分类随堂练习 新人教版必修11.(对应考点一)下列关于溶液和胶体的叙述, 正确的是()A.溶液是电中性的, 胶体是带电的B.通电时, 溶液中的溶质粒子分别向两极移动, 胶体中的分散质粒子向某一极移动C.溶液中溶质粒子的运动有规律, 胶体中分散质粒子的运动无规律, 即布朗运动D.一束光线分别通过溶液和胶体时, 后者会出现明显的光带, 前者则没有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胶体与溶液的区别. A项, 胶粒带电, 而胶体是电中性的. B项, 溶液中溶质若是蔗糖, 通电时不向两极移动, 胶体中分散质粒子不带电时, 不向某一极移动. C 项, 溶液中溶质粒子运动也无规律. D项, 胶体有丁达尔效应而溶液没有.答案: D2.(对应考点一、二)[双选题]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直径介于1~100 nm之间的粒子称为胶体B.电泳现象可证明同种胶体粒子带有相同的电荷C.利用丁达尔效应可以区别溶液与胶体D.胶体粒子很小, 可以透过半透膜解析: A项, 胶体属于分散系, 其分散质粒子大小介于1~100 nm之间; D项, 胶体粒子不能透过半透膜.答案: BC3.(对应考点二)下列应用或事实与胶体的性质无关的是()A.清晨的阳光穿过茂密的林木枝叶所产生的美丽景象(美丽的光线)B.用石膏或盐卤点制豆腐C.向FeCl3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出现红褐色沉淀D.在海水与河水交界处, 易形成沙洲解析: 清晨的阳光穿过茂密的林木枝叶所产生的美丽景象是丁达尔现象; 用石膏或盐卤点制豆腐是胶体的聚沉; FeCl3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出现红褐色沉淀是复分解反应; 海水与河水交界处形成沙洲与胶体的凝聚有关.答案: C4.(对应考点二)一般情况下胶体稳定, 胶体粒子不易聚集, 主要原因是()A.胶体有丁达尔现象B.胶体有布朗运动C.胶体粒子因吸附带电荷离子而带电, 带同种电荷的粒子间相互排斥D.胶体粒子直径在1~100 nm之间, 粒子小, 不受重力作用解析: 由于胶体中同一种胶粒带有相同的电荷, 胶体的粒子间相互排斥, 因而在一般情况下胶体粒子不容易凝聚, 而是比较稳定的分散系, 故可长时间保存.答案: C5.(实验题)现有甲、乙、丙三名同学分别进行Fe(OH)3胶体的制备实验.甲同学: 向1 mol·L-1的FeCl3溶液中加少量NaOH溶液.乙同学: 直接加热饱和FeCl3溶液.丙同学: 向25 mL沸水中逐滴加入5~6滴FeCl3饱和溶液; 继续煮沸至溶液呈红褐色, 停止加热.试回答下列问题:(1)其中操作正确的同学是________.(2)证明有Fe(OH)3胶体生成的实验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利用的胶体性质是________.(3)在胶体中加入电解质溶液或带有相反电荷的胶体微粒能使胶体微粒沉淀出来. 丁同学利用所制得的Fe(OH)3胶体进行实验: ①将其装入U形管内, 用石墨作电极, 通电一段时间后发现阴极区附近的颜色逐渐变深, 这表明Fe(OH)3胶体微粒带__________(填“正”或“负”)电荷. ②向其中加入饱和Na2SO4溶液, 产生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解析: FeCl3溶液与NaOH溶液发生复分解反应, 生成Fe(OH)3沉淀; 直接加热饱和FeCl3溶液, 会生成沉淀; 获得Fe(OH)3胶体的正确方法即是丙同学的操作. 验证胶体的最简单的操作是采用丁达尔效应. 由于Fe(OH)3胶体粒子带正电, 因此通电后, 带正电的Fe(OH)3胶体粒子向负极区靠近, 导致负极区附近的颜色逐渐变深, 由于加入的Na2SO4中的SO2-4带有负电荷, 易中和Fe(OH)3胶体粒子表面的正电荷, 而使之发生聚沉.答案: (1)丙(2)用一束光照射得到的液体, 从侧面观察看到一条光亮的“通路”丁达尔效应(3)①正②有红褐色沉淀生成2.3.1 氧化还原反应随堂练习新人教版必修11.(对应考点一)下列关于氧化还原反应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在反应中失去电子的物质被氧化, 得到电子的物质被还原B.在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产物和还原产物可以是同一物质C.氧化还原反应是一种物质首先被氧化, 另一种物质再被还原的反应D.只有氧化没有还原的反应是不存在的解析: 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是同时发生的, 二者既是对立的, 又是统一的.答案: C2.(对应考点一)氧化还原反应与四种基本反应类型的关系如下图所示, 则下列化学反应属于阴影部分的是()A .Cl 2+2KBr===Br 2+2KClB .2NaHCO 3=====△Na 2CO 3+H 2O +CO 2↑C .4Fe(OH)2+O 2+2H 2O===4Fe(OH)3D .2Na 2O 2+2CO 2===2Na 2CO 3+O 2(提示: Na 2O 2中的氧为-1价)解析: 阴影部分表示排除四大反应类型后的氧化还原反应.答案: D3.(对应考点二)下列电子转移的表示方法中正确的是( )解析: A 项Fe 2O 3被还原; B 项不用“+、-”号表示; C 项得到2×3e -, 失去3× 2e -, 标注错误.答案: D4.(对应考点二)已知以下两个氧化还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①2KClO 3=====MnO 2△2KCl +3O 2↑②2Al +Fe 2O 3=====高温Al 2O 3+2Fe(1)用单线桥法表示反应②中的电子转移情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反应①中每生成1 mol O 2, 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是________.解析: 根据元素化合价的变化标出反应中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从上式中看出, 每生成1 mol O 2转移4 mol 电子.答案: (1)(2)4 mol 5.(探究题)(1)A 图是“四种基本反应类型与氧化还原反应的关系”图, 请在A 图中用阴影部分表示反应: H 2+CuO=====△Cu +H 2O 所属的区域.(2)“四种基本反应类型与氧化还原反应的关系”也可用B 图表达. 其中Ⅰ为化合反应, 则Ⅱ为____________反应. 写出有水生成的符合反应类型Ⅲ的一个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 (1)H 2+CuO=====△Cu +H 2O 属于置换反应, 而置换反应全部属于氧化还原反应.(2)Ⅰ为化合反应, 则Ⅱ为分解反应, Ⅲ为复分解反应, Ⅳ为置换反应. 中和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 且有水生成, 如HCl +NaOH===NaCl +H 2O.答案: (1)(2)分解NaOH+HCl===NaCl+H2O(或其他合理答案)2.3.2 氧化剂和还原剂随堂练习新人教版必修11.(对应考点一)[双选题]有A、B、C、D四种物质, 已知它们能发生下列反应: ①A2++B===B2++A②A2++C===C2++A③B2++C===C2++B④C2++D===D2++C由此可推知, 各物质的氧化性、还原性强弱顺序正确的是()A.氧化性: A2+>B2+>C2+>D2+B.氧化性: D2+>C2+>B2+>A2+C.还原性: A>B>C>DD.还原性: D>C>B>A解析: 氧化还原反应中, 反应物与生成物之间氧化性与还原性强弱比较的一般规律是强氧化剂+强还原剂―→弱还原剂+弱氧化剂根据上述关系, 由①知, 氧化性: A2+>B2+, 还原性: B>A; 由②知, 氧化性: A2+>C2+, 还原性: C>A; 由③知, 氧化性: B2+>C2+, 还原性: C>B; 由④知, 氧化性: C2+>D2+, 还原性: D>C. 综合①~④可得, 氧化性: A2+>B2+>C2+>D2+, 还原性: D>C>B>A.答案: AD2.(对应考点一)根据反应式:(1)2Fe3++2I-===2Fe2++I2,(2)Br2+2Fe2+===2Fe3++2Br-,可判断离子的还原性从强到弱的顺序是()A.Br-、Fe2+、I-B.I-、Fe2+、Br-C.Br-、I-、Fe2+D.Fe2+、I-、Br-解析: 在氧化还原反应中, 还原剂的还原性>还原产物的还原性. 由反应式(1)知, 还原性: I―>Fe2+; 由反应式(2)知, 还原性Fe2+>Br-, 故还原性I->Fe2+>Br-.答案: B3.(对应考点二)下列微粒中, 只有氧化性的是()①S2-②Fe2+③Fe3+④S⑤H+⑥Na+⑦MgA.①⑦B.②④C.③⑤⑥D.②④⑤⑥解析: 元素在最高价时只有氧化性. S2-在最低价, Fe2+处于中间价, Fe3+是最高价, S在中间价态, H+在最高价, Na+在最高价, Mg处于最低价, 所以选C.答案: C4.(对应考点二)用0.1 mol/L的Na2SO3溶液30 mL恰好将2×10-3 mol的XO-4还原, 则元素X在还原产物中的化合价是()A.+1 B.+2C.+3 D.+4解析: 氧化还原反应中得失电子总数相等, 设元素X在还原产物中的化合价为x, 则有0.1 mol/L×0.03 L×(6-4)=2×10-3 mol×(7-x), 解得x=4.答案: D5.(探究题)现有中学化学中常见的几种物质: ①O2、②Mg、③CO、④WO3、⑤W、⑥CO2.请回答下列问题:(1)①、②、③、④四种物质中常用作还原剂的有________(填序号).(2)请将③、④、⑤、⑥对应物质填入下列横线上, 以组成一个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 许多汽车都已经装上了如图所示的尾气处理装置. 在催化剂的作用下, 尾气中两种主要的有毒气体反应生成两种无害气体, 两种无害气体均为空气中的成分, 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该反应中________是氧化剂.解析: (1)Mg 是活泼金属, CO 是低价态的化合物, 二者常用作还原剂; (2)据题干中四种物质可判断, 该反应为3CO +WO 3=====△W +3CO 2; (3)由示意图知两种有毒气体为CO 和NO, 两者反应生成的无害气体均为空气中的成分, 即为N 2和CO 2, 化学方程式为2NO +2CO =====催化剂N 2+2CO 2, 在该反应中CO 作还原剂, NO 作氧化剂.答案: (1)②③ (2)3CO WO 3 W 3CO 2 (3)2CO +2NO =====催化剂N 2+2CO 2 NO3.1.1 金属与非金属、酸、水的反应随堂练习 新人教版必修1。
(27份)高中化学必修1(全册)同步练习 课时练习汇总 题库 附答案(打包下载)
(27份)高中化学必修1(全册)同步练习课时练习汇总题库附答案专题1 化学家眼中的物质世界课时1 物质的分类与转化【基础梳理】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无氧酸是指分子组成中不含氧元素的酸,如HCl、CH4等B.根据溶解性的不同,可将碱分为难溶性碱和可溶性碱C.和酸反应生成盐和水的物质一定是碱性氧化物D.有的酸性氧化物都可以与水化合得到相应的酸2.某学生发现实验室中的一瓶无色气体,他想知道是何种气体,经实验测定此瓶气体中只含有C、H两种元素,常温常压下这瓶气体不可能是()A.一种化合物B.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的混合物C.两种化合物D.两种单质3.将下列各组物质按单质、氧化物、酸、碱、盐分类顺序排列,其中正确的是()A.银、干冰、硫酸、烧碱、食盐B.碘酒、冰、盐酸、烧碱、食盐C.氢气、二氧化硫、硝酸、纯碱、硝酸钾D.铜、氧化铜、醋酸、石灰水、氯化铜4.如图表示的是纯净物、单质、化合物、含氧化合物、氧化物之间的包含与不包含关系,若整个大圆代表纯净物,则①③所属的类别是()A.①单质、③氧化物B.①单质、③含氧化合物C.①化合物、③氧化物D.①化合物、③含氧化合物5.以下表示的是碳及其化合物的相互转化关系:其中涉及的基本反应类型依次为()A.置换、化合、分解、复分解B.置换、化合、复分解、分解C.化合、置换、分解、复分解D.化合、置换、复分解、分解6.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凡没有单质参加的化合反应一定是非氧化还原反应B.有单质参加的反应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C.凡有盐参加的反应,都是复分解反应D.置换反应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7.对于下列反应类型的判断,不正确的是()A.2FeCl2+Cl2==2FeCl3(化合反应) B.3CO+Fe2O32Fe+3CO2(置换反应)C.2KClO32KCl+3O2↑(氧化还原反应) D.H2CO3CO2↑+H2O(分解反应) 8.按不同的分类方法,下列每组中都有一种物质与其他物质不同,试分析每组中物质的组成规律,将其中不同于其他物质的物质找出来。
高中化学必修一 高考训练 课时作业 习题 课时作业20
课时作业20氮气与氮的氧化物[学业达标]1.将空气中氮气转化成氮的化合物的过程称为固氮。
如图中能实现人工固氮的是()2.实验室收集NO、NO2两种气体,下列收集方法正确的是()A.均可用排水法B.均可用向上排空气法C.NO用向上排空气法,NO2用排水法D.NO用排水法,NO2用向上排空气法3.氮元素在地球上含量丰富,氮及其化合物在工农业生产、生活中有着重要作用。
下列叙述与氮元素的循环无关的是()A.工业合成氨的过程是固氮的过程B.自然界中,氨是动物体特别是蛋白质腐败后的产物C.为防止粮食、罐头、水果等食品腐烂,常用氮气作保护气D.在电闪雷鸣的雨天,N2与O2会发生反应并最终转化为硝酸盐被植物吸收4.下列对NO、NO2的描述正确的是()A.NO是红棕色气体,易溶于水,是酸性氧化物B.NO在人体内可做“信使分子”能扩张血管,提高免疫力等,因此大气中的NO对人体无害C.NO、NO2在一定条件下可相互转化,且二者都是引起光化学烟雾的大气污染物D.NO、NO2互为同素异形体,且NO是汽车尾气的有害成分之一5.将充满NO2和O2的量筒倒立于盛有水的水槽中,经过一段时间后,水上升到量筒体积的一半处停止,则剩余气体的成分是()A.NO2B.NOC.O2D.NO或O26.某无色混合气体中可能含有Cl2、O2、SO2、NO、NO2中的一种或几种。
现将此混合气体通过品红溶液后,品红溶液褪色,向剩余气体中通入空气,很快变为红棕色。
下列对原混合气体成分的判断正确的是()A.肯定只有SO2B.肯定没有Cl2、O2和NO2C.可能有Cl2和O2D.肯定只有NO7.将盛有N2和NO2(无N2O4)混合气体的试管倒立于水中,经过足够长的时间后,试管内气体的体积缩小为原来的一半,则原混合气体中N2和NO2的体积比是()A.3∶1 B.1∶3C.1∶2 D.1∶18.如图所示,相同条件下,两个容积相同的试管分别装满NO2和NO,分别倒置于水槽中,然后通过导管缓慢通入氧气,边通边慢慢摇动试管,直到两个试管内都充满液体。
高中化学必修一 高考训练 课时作业 习题 课时作业 20
课时作业20元素周期表核素基础性训练1.我国的纳米基础研究能力已跻身世界前列,曾制得一种氮化物合成纳米材料,其化学式为RN。
已知该化合物中的R n+核外有28个电子。
则R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的() A.第三周期第ⅤA族B.第四周期第ⅢA族C.第五周期第ⅢA族D.第四周期第ⅤA族2.1919年,科学家实现了人类多年的梦想——人工转变元素。
这个核反应如下:14 7N +42He―→17 8O+11H,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17 8O原子核内有9个质子B.通常情况下,He和N2化学性质都较稳定C.11H原子核内有1个中子D.O2和O3互为同位素3.元素周期表揭示了化学元素间的内在联系。
下列有关元素周期表的说法正确的是()A.每一族不一定只包含一个纵列B.元素周期表有18个族C.第ⅠA族的元素全部是金属元素D.短周期是指第一至第四周期4.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①质子数相同的粒子一定属于同一种元素②同位素的性质几乎完全相同③质子数相同,电子数也相同的两种粒子,不可能是一种分子和一种离子④电子数相同的粒子不一定属于同一种元素⑤一种元素不可能形成不同的单质⑥某种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取整数,就是其质量数A.①②⑤⑥B.①②④⑤C.②③⑤⑥D.③④⑤⑥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①元素周期表中有7个横行,也就是7个周期②元素周期表中有9个横行,分为7个周期③元素周期表中有18个纵列,分为16个族④元素周期表中有18个纵列,也就是18个族A.①②B.②③C.①③D.①④6.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每一周期的元素都是从碱金属开始,最后以稀有气体结束B.同一主族元素都是从非金属元素开始,以金属元素结束C.第2、3周期上下相邻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数相差8D.第3周期有4种金属元素和4种非金属元素7.如果n为第ⅡA族中某元素的原子序数,则原子序数为(n+1)的元素可能位于() A.ⅢA或ⅢB B.ⅣAC.ⅠB D.ⅠA8.已知A为第ⅡA族的元素,B为第ⅢA族的元素,它们的原子序数分别为X和Y,且A、B为同一周期元素,下列关系式错误的是()A.Y=X+1 B.Y=X+11C.Y=X+25 D.Y=X+10综合性训练9.下列各表中的数字代表的是元素的原子序数。
高中化学必修一 高考训练 课时作业 习题 课时作业 25
课时作业25 共价键基础性训练1.从化学键的观点看,化学反应的实质是“旧键的断裂,新键的形成”,据此你认为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 .对空气进行降温加压B .金刚石变成石墨C .NaCl 熔化D .碘溶于CCl 4中2.下列表示物质结构的化学用语或模型图正确的是( )A .CO 2的比例模型:B .H 2O 2的电子式:H +[∶O ···· ∶O ···· ∶]2-H +C .HClO 的结构式:H—O—ClD .14C 的原子结构示意图:3.下列物质中,既含有极性键又含有非极性键的是( ) A .H 2O 2 B .CO 2 C .Na 2O 2 D .NH 4Cl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构成单质分子的微粒中一定含有共价键B .由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不一定是共价化合物C .非极性键只存在于双原子单质分子里D .金属元素与非金属元素间不可能形成共价键5.下列数字代表各元素的原子序数,则各组中相应的元素能形成XY 2型共价化合物的是( )A .3和8B .1和16C .12和17D .6和16 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综合性训练8.反应NH 4Cl +NaNO 2===NaCl +N 2↑+2H 2O 放热且产生气体,可用于冬天石油开采。
下列表示反应中相关微粒的化学用语正确的是( )A .中子数为18的氯原子:1817 Cl B .N 2的结构式:N===NC .Na +的结构示意图:D .H 2O 的电子式:H ∶O ····∶H 9.科学家合成出了一种新化合物(如图所示),其中W 、X 、Y 、Z 为同一短周期元素,Z 核外最外层电子数是X 核外电子数的一半。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WZ 的水溶液呈碱性B .元素非金属性的顺序为X >Y >ZC .Y 是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是中强酸D .该新化合物中Y 不满足8电子稳定结构 10.在下列变化过程中,属于“破坏极性键和非极性键→形成极性键和非极性键”过程的是( )A .冰→水→水蒸气→H 2和O 2B .2Na +Cl 2=====点燃2NaCl C .2H 2+O 2=====点燃2H 2O D .2H 2O 2=====催化剂△2H 2O +O 2↑ 11.现有如下几种说法:①在水中氢、氧原子间均以化学键相结合;②根据电离方程式HCl===H ++Cl -判断,HCl 分子里存在离子键;③H 2分子和Cl 2分子的反应过程是H 2、Cl 2分子里共价键发生断裂生成氢原子、氯原子,然后氢原子、氯原子形成离子键的过程。
高中化学必修一 高考训练 课时作业 习题 课时作业 9
课时作业9 碳酸钠和碳酸氢钠 焰色试验基础性训练1.中国北京世界园艺博览会的高空焰火表演,表现了“百花齐放”的主题场景,共使用了110个焰火产品种类,对应此次参加世园会的110个国家和国际组织。
一般的焰火与元素的焰色有关。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Na 与NaCl 在灼烧时火焰颜色相同B .某物质灼烧时,焰色为黄色,则一定含有钠元素,一定无钾无素C .不是所有金属及其化合物灼烧时火焰均有颜色D .元素体现特征焰色的过程发生的是物理变化2.下列各组物质与其用途不对应的是( )A .过氧化钠:供氧剂B .烧碱:治疗胃酸过多的一种药剂C .小苏打:发酵粉的主要成分D .纯碱:除去物品上的油污3.Na 2CO 3和NaHCO 3可用作食用碱。
下列用来解释事实的方程式不合理的是( )A .Na 2CO 3与食醋混用产生CO 2气体:CO 2-3 +2H +===CO 2+H 2OB .Na 2CO 3可用NaOH 溶液吸收CO 2制备: 2OH -+CO 2===CO 2-3 +H 2OC .NaHCO 3可用于治疗胃酸过多症: HCO -3 +H +===CO 2↑+H 2OD .NaHCO 3可作发酵粉:2NaHCO 3=====△Na 2CO 3+CO 2↑+H 2O4.有关Na 2CO 3的性质的说法正确的是( )A .Na 2CO 3的水溶液呈碱性,因此Na 2CO 3属于碱B .向溶液中加入BaCl 2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则证明溶液中一定含CO 2-3C .碳酸钠不稳定,受热易分解D .一定条件下,Na 2CO 3和NaHCO 3可以相互转化5)6.233采用了以下不同的方法,其中不可行的是( )A .分别配成溶液,再加入澄清石灰水B .分别配成溶液,再加入CaCl 2溶液C.分别加热,再检验是否有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产生D.分别配成溶液,再逐滴加入同浓度的盐酸,观察产生气泡的快慢7.过量的NaHCO3与Na2O2混合,在密闭容器中充分加热后,最后排出气体,残留的物质应是()A.Na2O和Na2O2B.Na2O2和Na2CO3C.Na2CO3D.Na2O综合性训练8.焰色试验实验过程中铂丝的清洗和灼烧与钾焰色试验的观察两项操作如图所示: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每次实验中都要先将铂丝灼烧至与原来的火焰颜色相同,再蘸取被检验物质B.钾的焰色试验要透过蓝色钴玻璃观察C.实验时最好选择本身颜色较深的火焰D.没有铂丝可用无锈铁丝代替进行实验A.Na2CO3溶液(NaHCO3),加入适量的NaOH溶液B.NaHCO3溶液(Na2CO3),通入过量的CO2气体C.Na2O2粉末(Na2O),将混合物在氧气中加热D.Na2CO3溶液(Na2SO4),加入适量Ba(OH)2溶液,过滤11.苏打和小苏打是日常生活中的必需品,在生活和生产中有非常重要的应用。
高中化学必修一 高考训练 课时作业 习题 课时作业 18
课时作业18物质的量在化学方程式计算中的应用基础性训练1.物质在发生化学反应时()A.它们的质量一定相等B.它们的物质的量一定相等C.它们的质量之比等于方程式中化学计量数之比D.它们的物质的量之比等于方程式中化学计量数之比2.标准状况下,3.25 g锌与足量的盐酸反应生成x L氢气,下列比例式正确的是() A.Zn+2HCl===ZnCl2+H2↑1 mol 1 mol3.25 g x LB.Zn+2HCl===ZnCl2+H2↑65 g22.4 L3.25 g x LC.Zn+2HCl===ZnCl2+H2↑1 mol2 g0.05 mol x LD.Zn+2HCl===ZnCl2+H2↑65 g 2 g3.25 g x L3.一块表面被氧化的钠的质量是10.8 g,投入水中,完全反应得到标准状况下的氢气0.2 g,则原钠块中被氧化的钠的质量是()A.4.6 g B.6.2 gC.7.8 g D.9.2 g4.在一定条件下,以过氧化氢的原料制取氧气(2H2O2===2H2O+O2↑),当反应1 mol H2O2时,制得的氧气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A.2.24 L B.4.48 LC.11.2 L D.22.4 L5.Na、Mg、Al分别与足量的稀盐酸反应,同温同压下,产生气体的体积相等,则Na、Mg、Al物质的量之比为()A.1∶2∶3 B.3∶2∶1C.6∶3∶2 D.1∶1∶16.用铝箔包着2.3 g金属钠,放入50 mL水中,放出的H2体积(标准状况)是() A.小于1.12 L B.等于1.12 LC.大于1.12 L D.不能确定7.在2KMnO4+16HCl(浓)===2KCl+2MnCl2+5Cl2↑+8H2O反应中,生成Cl2体积为11.2 L(标准状况下),则反应中转移电子物质的量为()A.1.6 mol B.1 molC.0.5 mol D.1.2 mol8.M(NO 3)2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2M(NO 3)2=====△2MO +4NO 2↑+O 2↑,加热148 g M(NO 3)2使其完全分解,在标准状况下收集到11.2 L 的O 2,那么M 的摩尔质量是( )A .64 g·mol -1B .24 g·mol -1C .65 g·mol -1D .40 g·mol -1 9.一定质量的铝铁合金溶于足量的NaOH 溶液中,完全反应后产生3.36 L(标准状况下)气体;用同样质量的铝铁合金完全溶于足量盐酸中,在标准状况下产生5.6 L 的气体,则该合金中铝、铁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A .1∶1B .2∶5C .3∶2D .3∶510.铝、钠混合物投入足量的水中,充分反应后,得到澄清溶液,并收集到4.48 L H 2(标准状况),若钠的物质的量为0.1 mol ,则铝的物质的量为( )A .0.2 molB .0.1 molC .0.05 molD .0.025 mol综合性训练11.将5 g 镁、锌、铁三种金属的混合物投入40 mL 稀硫酸中,恰好完全反应,生成的氢气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是2.8 L ,则这三种金属的物质的量之和为( )A .0.25 molB .0.125 molC .0.1 molD .0.5 mol12.常温常压下,将0.3 mol CO 2通入盛有23.4 g Na 2O 2的容器中,一段时间后排出气体,所得固体的质量为29.0 g ,则参加反应的CO 2的物质的量与产物Na 2CO 3的质量分别为( )A .0.3 mol 29.0 gB .0.3 mol 21.2 gC .0.2 mol 21.2 gD .0.2 mol 29.0 g13.向Fe 2O 3和铁屑的混合物中加入足量的稀硫酸至固体完全溶解,所得溶液中不含Fe 3+,而产生的Fe 2+和H 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4∶1,则原混合物中Fe 2O 3和Fe 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 )A .1∶1B .2∶1C .1∶2D .1∶314.两种金属粉末的混合物16 g ,与足量稀硫酸反应后生成1 g 氢气,则这种混合物可能是( )A .Mg ,AlB .Fe ,ZnC .Cu ,ZnD .Fe ,Al15.[2023·珠海高一检测]如图是某学校实验室从化学试剂商店买回来的氢氧化钠试剂标签上的部分内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第一节第一课时练习(实验安全、过滤、蒸发)一、选择题:1*下列仪器:①烧杯、②坩埚、③锥形瓶、④蒸发皿、⑤试管、⑥烧瓶、⑦表面皿,用酒精灯加热时,需要垫石棉网的是( )A*②④⑤ B*①⑥⑦C*③④⑥ D*①③⑥2*下列事故或药品的处理正确的是( )A*少量浓硫酸沾在皮肤上,立即用氢氧化钠溶液冲洗B*当出现CO中毒时,应立即将中毒者抬到室外新鲜空气处C*制取并收集氧气结束后,应立即停止加热D*将含硫酸的废液倒入水槽,用水冲入下水道3*图标所警示的是( )A*当心火灾——氧化物 B*当心火灾——易燃物质C*当心爆炸——自燃物质 D*当心爆炸——爆炸性物质4*通过溶解、过滤、蒸发等操作,可将下列各组混合物分离的是( )A*硝酸钠、氢氧化钠 B*氧化铜、二氧化锰C*氯化钾、二氧化锰 D*硫酸铜、氢氧化钙5*某溶液中可能含有SO42-、CO32-、Cl-。
为了检验其中是否含有SO42-,除BaCl2溶液外,还需要的溶液是( )A*H2SO4 B*HCl C*NaOH D*NaNO36*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A*手持试管给试管里的物质加热 B*将鼻孔凑到集气瓶口闻气体的气味C*酒精灯的火焰可以用嘴吹灭 D*一般用药匙或镊子取用固体药品7*下列基本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稀释浓硫酸时,将水沿器壁缓慢注入浓硫酸中B*过滤时,漏斗里液体的液面要高于滤纸的边缘C*胶头滴管的管口直接伸入试管里滴加液体,以免外溅D*实验室取用液体药品做实验时,如没有说明用量,一般取2 mL~3 mL8*在盛放酒精的试剂瓶的标签上应印有的警示标志是( )9*2009年6月19日贵州省贵定县一煤矿发生瓦斯爆炸,致使5人遇难。
进行化学实验时必须要有安全意识,下列做法错误的是( )A*被玻璃割伤手后,先取出伤口里的玻璃片,再用稀过氧化氢溶液擦洗,然后敷药包扎B*加热试管时不小心发生烫伤,第一时间用冷水冲洗,再涂食盐(始终保持湿润)消毒降温C*温度计摔坏导致水银散落到地面上,应立即用水冲洗水银D*滴瓶中的滴管用后不用清洗,直接放到滴瓶中10*以下过滤操作中不.正确的是( )A*滤纸应紧贴漏斗内壁并用少量水润湿,使滤纸与漏斗之间没有气泡B*漏斗下端管口应紧靠烧杯内壁C*倒入漏斗的过滤液的液面应高于滤纸边缘D*要沿着玻璃棒慢慢向漏斗中倾倒过滤液11*实验室常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氯化氢尾气,以防止环境污染。
下列既能吸收尾气,又能防止溶液倒吸的装置是( )12*济南工业北路附近一家酒厂发生大火,五辆消防车紧急施救,才转危为安。
在实验室点燃可燃物更要注意安全。
如图是某同学设计的一个可燃气体安全点燃装置,对此装置的评价和使用错误的是( )A*用此装置点燃可燃性气体可防止爆炸的发生B*实验时水槽中水量的多少不会影响实验效果C*此装置防止气体爆炸的原理是使不纯的气体与燃着的气体不直接接触D*此装置适用于难溶于水的可燃性气体13*为了除去粗盐中的Ca2+、Mg2+、SO42-及泥沙,可将粗盐溶于水,然后进行下列5项操作:①过滤;②加过量NaOH溶液;③加适量盐酸;④加过量Na2CO3溶液;⑤加过量BaCl2溶液。
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A*⑤②④③① B*④①②⑤③ C*②⑤④①③ D*①④②⑤③14*要除去NaCl溶液中含有的MgCl2,应选用的试剂和操作方法是( )A*加入适量Na2SO4后过滤 B*加入适量NaOH后过滤C*加入过量NaOH后蒸发 D*加入过量Na2CO3后过滤15*某溶液中存在Mg2+、Ag+、Ba2+三种金属离子,现用NaOH、Na2CO3、NaCl三种溶液使它们分别沉淀并分离出来,要求每次只加一种溶液,滤出一种沉淀,所加溶液顺序正确的是( ) A*Na2CO3、NaCl、NaOH B*NaOH、NaCl、Na2CO3C*NaCl、NaOH、Na2CO3 D*NaCl、Na2CO3、NaOH二、非选择题:16*根据如图装置及描述,回答下列问题:(1)关闭图A装置中的止水夹a后,从长颈漏斗向试管注入一定量的水,静置后如图所示。
试判断:A装置是否漏气?(填“漏气”、“不漏气”或“无法确定”) ,判断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关闭图B装置中的止水夹a后,开启活塞b,水不断往下滴,直至全部流入烧瓶。
试判断:B装置是否漏气?(填“漏气”、“不漏气”或“无法确定”),判断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现有NaCl、Na2SO4和NaNO3的混合溶液,选择适当的试剂将其转化为相应的沉淀或固体,从而实现Cl-、SO42-和NO3-的相互分离,实验过程如下:请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上述实验过程中所用试剂的名称:试剂1为,试剂2为,试剂4为。
(2)加入过量试剂3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加入试剂4后,获得晶体D的实验操作④的名称是。
18*如图是甲同学设计的证明CO具有还原性的实验装置。
回答下列问题:(1)实验时应先点燃(填“A”或“B”)处的酒精灯。
(2)洗气瓶中的现象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酒精灯B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乙同学提出甲设计太复杂,可将酒精灯合二为一,去掉B而将尾气导管口旋转到A 的火焰上即可,乙同学设计是否合理?;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丙同学质疑CO能否使石灰水变浑浊,因此其设计在CO通入CuO之前应先通过澄清石灰水以排除CO与澄清石灰水反应,试对此做出评价,你认为丙的设计(填“必要”或“不必要”),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丁同学认为甲设计的装置中尾气处理还可以用其他方法,请你为丁同学设计一种合理的尾气处理方法:。
19*粗盐中除含有钙离子、镁离子、硫酸根离子等可溶性杂质外,还含有泥沙等不溶性杂质。
我们食用的精盐是用粗盐提纯而得到的。
通过教材中“粗盐的提纯”及你做过的该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如何运用最简方法检验溶液中有无SO42-?_______________。
如果有,应该如何除去SO4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粗盐经过溶解→过滤后的溶液中滴加饱和Na2CO3溶液,直至不再产生沉淀为止。
请问这步操作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将经过操作(2)后的溶液过滤。
请问这一操作能除掉哪些杂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实验室里将粗盐制成精盐的过程中,在溶解、过滤、蒸发三个步骤的操作中都要用到玻璃棒,分别说明在这三种情况下使用玻璃棒的目的:溶解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过滤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蒸发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今有A、B、C、D、E、F六种装置,如图所示。
(胶塞、导管可自由选用)(1)写出①~④的仪器名称:①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④________________。
(2)实验室制取并收集氧气时应选择________和________相连接,制取并收集氢气时应选择________和________相连接。
(3)做木炭还原氧化铜并检验生成气体的实验,应选择________和________相连接,检验气体时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
(4)制取氢气并做还原氧化铜的实验,应选择________和________装置,实验结束时应先停止加热,待试管冷却后,再停止通氢气,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一章第一节第一课时练习(实验安全)祥解一、选择题:1、解析:选D。
在可加热的仪器中,有些可以直接用酒精灯加热,如试管、燃烧匙、蒸发皿等;有些不能用酒精灯直接加热,如烧杯、烧瓶、锥形瓶等,这些仪器的底面积较大,受热不均匀会使仪器炸裂,所以应垫石棉网。
2、解析:选B。
A项,浓硫酸沾在皮肤上应先用干布擦去,再用大量的水冲洗,然后涂上NaHCO3溶液,NaOH溶液为强碱,腐蚀皮肤;C项,收集氧气结束后应先将导管移出水面,再熄灭酒精灯,防止倒吸;D项,应将含硫酸的废液倒入废液缸,不能直接排入下水道。
3、答案:B4、解析:选C。
A项,NaNO3和NaOH都溶于水,无法用过滤法分离;B项,CuO和MnO2都不溶于水;D项CuSO4、Ca(OH)2溶于水后两者会发生反应;而KCl和MnO2可用过滤法分离,然后蒸发滤液即可得到KCl。
5、解析:选B。
检验SO42-时要排除CO32-的干扰,故加HCl,A项,H2SO4加入时会引入SO42-,对检验有影响。
6、解析:选D。
用试管夹夹持试管加热;用灯帽盖灭酒精灯;闻气体气味的正确方法是:用手轻轻地在瓶口扇动,仅使极少量的气体飘进鼻孔。
7、解析:选D。
A项,稀释浓硫酸时应将浓硫酸注入水中;B项,过滤时,漏斗里液体的液面要低于滤纸的边缘;C项,胶头滴管不能伸入试管里滴加,应在试管的正上方竖直滴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