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历史上册_辛亥革命(说课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八年级历史上册《辛亥革命》(说课稿)
西宋集中学历史组蔡永梅今天我为大家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中国历史第二单元“近代化的探索”的第8课《辛亥革命》。我将从教材分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教学反思四大方面说课。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地位
辛亥革命从中国人民抗争的角度来讲,它是一次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族民主革命,是20世纪中国的第一次历史性巨变;
从近代化的探索来看,它迈出了近代化探索实质性的一步。辛亥革命后,中国人民的革命洪流汹涌澎湃,势不可挡,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相继爆发。所以辛亥革命在中国近代史的发展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二)新课标要求及教材内容安排
新课标对这部分内容的要求如下:
了解孙中山的主要革命活动,知道武昌起义。
探讨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依据课程标准的要求,本课内容属于运用层次。本课教材安排了孙中山创建革命党和武昌起义两个子目的内容。两项内容之间是相互联系与递进的关系,在掌握辛亥革命基本史实的基础上,探讨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科学的教学目标具有良好的导向和激励作用。根据新课标要求,结合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我拟定了如下的三维教学目标: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了解并概括孙中山的主要革命活动,知道武昌起义和中华民国成立的情况,引导学生建构辛亥革命的历史轮廓。(识记理解能力)
评价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分析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生参观虚拟辛亥革命纪念馆,创设活动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了解辛亥革命的基本过程。
通过观察想象当年加入同盟会的仪式,理解辛亥革命的革命纲领;通过列举大事年表了解武昌起义和中华民国建立的史实。
通过历史图片、文字或表格材料设置问题,促使学生思考问题,探究问题,探讨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培养学生通过多种途径了解历史知识的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知识迁移的能力和运用史料支持观点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积极继承和弘扬革命先驱为了中华民族的独立和人民的幸福不懈奋斗的精神,培养坚强的意志和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培养学生“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振兴中华”的高度责任意识,树立为民族的振兴而矢志努力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
在教学目标和教材内容的指引下,结合学生知识储备,我拟定了如下的教学重、难点: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辛亥革命的准备、爆发及影响。
依据:辛亥革命是一次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族民主革命,迈出了近代化探索实质性的一步,是20世纪中国的第一次历史性巨变。而教材中的每个环节作为辛亥革命的一部分,无法拆分,故将辛亥革命的整个过程作为重点。
难点:探讨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依据:教材两目之间是一种相互联系与递进关系,孙中山的建党活动和武昌起义是作为一般了解层次提出来的,而历史意义是作为运用层次要求提出来的,这种安排符合初中生的认知规律,在基本史实的基础上,提供史料,引导学生理解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二、教法学法
(一)学情分析
(优势)八年级学生的兴趣一般都比较广泛,对于历史他们通常都是十分感兴趣的。所以教师要注意通过多种方式增强历史的形象性、生动性,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劣势)但是我们也应当注意到,学生的理性思维能力、分析问题能力依然是比较欠缺,需要引导他们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
(二)教法
根据新课标要求,结合本课内容特点和学生学情,我在本课教学中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重点采用图片教学法:图片是一种重要的教学资源,与语言文字比较,学生对图片信息接受得快,可以帮助学生形成历史表象,有助于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发展学生的审美能力,本课的优势也在于图片资料丰富,故选用这一方法。情景设置法:创设历史大事年表,让学生亲近走进历史。心理学家实验表明,人们一般能记住自己看到和听到内容的50%,在交流过程中自己所说内容占70%,如果学生既能听到又能看到,再通过讨论、交流,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信息的保持将大大优于传统教学的效果。所以在本课中虚拟了辛亥革命纪念馆,去感知辛亥革命的史实。探究法:通过问题—探究的模式,促使学生进行主动探究学习,更好的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三)学法
本课内容是中国近代史上的重大事件,资料容易收集,因此课前教师在帮助学生理清教材基本线索的同时,要求学生收集辛亥革命的相关资料,以锻炼学生收集整理资料的能力,培育学生的小组合作意识。
1、观察学习法:使学生能主动运用自己的观察力从各种历史材料中提取有效历史信息,并能与所学内容联系。
2、讨论探究法:在课堂讨论时,通过师生与生生的互动,进行探究活动,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过程
接下来,我将重点阐述如何将以上的分析落实到教学设计中。整个教学过程分为紧密结合的四个环节。
(一)导入新课:
PPT展示:血铸中华---辛亥革命纪念馆图片以及武汉辛亥革命博物馆图片,引发学生对伟人的追思。以带领学生参观虚拟的辛亥革命纪念馆导入新课,师生共同设计虚拟空间的辛亥革命纪念馆展厅。
设计意图: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通过想象来创设教学起始情景,既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又能营造出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
(二)新课
展厅一:走近先生
展示图片和文字资料。
设置学生活动环节:孙中山的伟人面和平凡面。引导学生讲述先生的故事。
学生活动:我眼中的孙中山——孙中山的伟人面和平凡面
设计意图:孙中山是辛亥革命的领导者,也是学生所熟悉的历史人物,在这个环节将话语权交给学生。将主题定为孙中山的伟人面和凡人面,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多视角了解先生,使历史人物血肉丰满起来。
展厅二:寻访先生
说明:本展厅是这一课的重点所在,从三个方面引导学生突破重点。
学生活动1:自主阅读课文,分组合作,用大事年表的方式探寻先生的足迹。引导学生用制作大事年表的方式列举出孙中山的主要革命事迹(可用表格、图示或列举法)。
设计意图:回归课本,夯实基础,掌握制作大事年表的基本技能。
学生活动2:PPT展示中国同盟会成立大会的图片,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图片,并给这幅图片配上一段说明文字。
设计意图:通过利用图片配文活动锻炼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并引出中国同盟会这一重要知识点。
PPT:辛亥革命革命纲领和三民主义的关系。将学生的知识条理化和系统化。教师过渡:同学们,同盟会成立后,孙中山和他的战友在许多地方发动了多次武装起义,但这些起义都失败了,直到1911年的武昌起义取得成功。
创设历史情境:武昌起义大事年表,在这个过程中将一些大事强化推出,给予学生一种历史的震撼力,引发学生思考辛亥革命的风云变幻,掌握辛亥革命的基本进程。
设计意图:提供富有历史细节的、大事年表式的材料,营造亲历历史现场的气氛,让历史变得鲜活,帮助学生理解历史事件之间的联系。
展厅三:缅怀先生
说明:本展厅是本课的难点,通过分组探究的讨论活动来突破难点达到情感升华的目的。
PPT:展示江泽民主席在辛亥革命九十周年的讲话,引导学生讨论辛亥革命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