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语文:第25课《诗词六首》(语文版九年级下)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25课《诗词六首黄鹤楼》课件1-语文版
Hale Waihona Puke 美语评美 景请大家仔细品味二、三段 的内容,用简练而优美的语言
评价
• 《滕王阁序》一文的写景颇具匠 心,字字珠玑,句句生辉,章章华 彩,一气呵成,使读者犹如亲临秋 季的江南水乡。
难怪韩愈情不自禁地称赞说: “江南多临观之类,而滕王阁独为 第一。”
课后作业:
• 1、借鉴《滕王阁序》中四 种表现景物之美的手法,描 绘你最喜爱的一处景物。
九月九日,阎都督大宴江右 名儒,欲求大才作《滕王阁 记》。其婿早隔夜草就此文, 故在座诸客假装莫敢当,而王 勃慨然受之不辞。
阎公哂笑(讥笑),暂退更 衣。
吏初报“豫章故郡,洪都新
府”,阎公道:“此乃老生常 谈,谁人不会!”
吏又报“星分翼轸,地接衡
庐”,阎公道:“此故事也。”
吏三报“襟三江而带五湖,
黄 白鹤 云一 千去 崔载不 颢空复 《悠返 黄悠, 鹤。 楼 》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范仲淹《岳阳楼记》
岳阳楼
神童子安即席挥毫 此文有如石破天惊, 顿令滕王阁名噪天下
美语传美情
请将文中的语句运 用到恰当的生活情
景中
• 1、劝勉年老理想有些动摇的人 ——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
1.选中模版中的图片(有些图片与其他对 而不是组合)。
2.单击鼠标右键,选择“更改图片”,选
3. 在“替换为”下拉列表中选择替换字体。 4. 点击“替换”按钮,完成。
赠送精美图标
• 2、概括作者思想情感的 变化。
1、字体安装与设置
2、替换模板
如果您对PPT模板中的字体风格不满意,可进行批量替换,一次性更改各页面字体。 1. 在“开始”选项卡中,点击“替换”按钮右侧箭头,选择“替换字体”。(如下图)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6单元第25课《诗词六首》课件(新版)语文版
来自《点拨》
《钱塘湖春行》是白居易任杭州刺史时所作。 此前诗人曾因得罪权贵而被贬为江州司马,精神上 因此受到严重打击,思想上也由“兼济天下”转为“独 善其身”。这时,他为避免在朝为官遭受党争之祸, 主动要求到外任杭州刺史。离开了京师,心情恬静 一些,该诗描写了西湖早春的明媚风光,抒发了诗 人的喜悦之情。
25 诗词六首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6单元第25课 《诗词六首》课件(新版)语文版
1. 学习目标
2. 作者简介
4. 相关资料
5. 检查预习
6. 听读课文
8. 整体感知
9. 句段品析
10. 疑难探究
12. 本课主旨
13. 本课突出艺术特色归纳
15. 教材习题讲解 16. 课后作业布置
3. 背景透视 7. 翻译课文 11. 板书设计 14.拓展延伸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六首诗词富于艺术感染力,有的情 意绵绵,爱情纯洁;有的气势豪迈、景象宏阔;有的情景交 融,优美鲜丽;有的感时伤国,忧愁无限。学习时要注意体 会。正确认识古代劳动人民对美好爱情的追求和向往,培养
审美情趣,提高审美能力。(难点)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6单元第25课 《诗词六首》课件(新版)语文版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6单元第25课 《诗词六首》课件(新版)语文版
苏轼高风亮节
来自《点拨》
作为文人,难免喜欢在政治上毫不避讳地抒发己见。 就连苏轼也不例外,作为保守派的苏轼对王安石的变法 维新更是猛烈抨击。北宋神宗元丰二年,变法推行的第 十个年头,面对苏轼犀利的批判,王安石终于坐不住了。 苏轼因此被贬湖州,接着又被捕,送到汴梁受审。史称 “乌台诗案”的文字狱开始,大量跟苏轼有交往的文人墨客 都受到株连,就连已经逝去的苏轼老师欧阳修及家人也 未幸免。苏轼本人更是遭受一百天的牢狱之苦。
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6单元 第25课《诗词六首》相见欢课件 (新版)语文版
清,寂。独坐秋中自衔觞,落叶卷袭漫天黄。
•
纷纷扰扰的离愁,包裹在心头。剔不去,躲不开。装愁绪
的箱箧,却依然空。
•
相见欢,分离愁。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既不忍别离,又
何必相逢。人生世事,聚聚散散,只是自寻苦恼罢了。
•
别离既然愁苦,何相逢。无奈人生世事皆忙愁。风凄兮,
雨阴兮,月寂兮。悲欢离合依然绕心头.
• 有人说,在我国历史上,如果少了象李煜这样一个 皇帝人们也许不会太在意,但是,如果少了象李煜 这样一位词人恐怕就会给后人留下一些遗憾。此话 看来,很是在理。李煜是五代十国时期的南唐后主, 词作远过于他在位期间的作为,尤其是亡国以后的 词作相当沉痛、深切和凄恻动人,如果撇开思想内 容,仅就艺术技巧来说,大部分词作已经达到了词 的最高境界,特别是小令。这首《相见欢》又名 《乌夜啼》便是他自述囚居生活,抒写离愁的力作。 此词上片写景,下片抒情,情景交融,感人至深。 首句“无言独上西楼”看似平淡,意蕴却极为丰富。 “无言”并非真的无言,从一个“独”字便可看出, 是无人共言。登“西楼”,词人可以东望故国。仅 六字,一下子简练的勾勒出主人公的凄惋、悲苦的 神态。
相见欢
• 李煜
•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 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 在心头。
•
• • • • • •
别是一般滋味
• 静静的西阁。在月光下捡拾忧愁的往事。我们相对无言。端一 樽酒,让我们今夜长醉。
•
月,挂在楼上。钩起一匹青纱。
•
院中只有梧桐。秋风扫落叶。哗然无声。深门内宅中的秋,
还乱,是离愁,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 • 他的词缠绵,伤感,凄恻动人。被后人代代传诵着。 • 而在早期,他写的那些美丽的词作,许多都与爱情有关。李煜
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6单元 第25课《诗词六首》教案 (新版)语文版
诗词六首教学目标1.了解古典诗词的不同体裁和风格,积累有关古典诗词的文学常识。
2.诵读诗词,感受诗歌和谐的音乐美并背诵六首诗词。
3.品味诗词,体悟作者的情怀和诗词中所蕴涵的哲理。
教学重点品味诗词,体悟作者的情怀和诗词中所蕴涵的哲理。
教学难点反复诵读,背诵诗词。
课时安排三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学习《关雎》、《蒹葭》。
一、课前预习要求如下:1.读准音,借助工具书,扫清字词障碍。
2.读顺文,并圈出文辞优美、内涵丰富的句子。
3.读懂意,指诗歌大意,并有感情地朗读。
二、导入新课三、介绍《诗经》的基本知识1.《诗经》是我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它收集了自西周初年到春秋中期约五六百年间的诗歌三百零五首,在先秦典籍里通称《诗三百》,汉代以后才称之为《诗经》。
2.《诗经》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风”为民歌,有十五国风,共一百六十篇,是《诗经》中现实主义的代表,是《诗经》中的精华,具有较高的思想意义与艺术价值。
“雅”分大雅(三十一篇),多是西周王室贵族的作品;小雅(七十四篇),多是贵族文人的作品,也有少量的民谣。
“颂”包括周、鲁、商三部分,多是祭祀时所唱的歌谣。
3.《诗经》多是四言,隔句用韵,章节反复重叠,富有音乐性和节奏感,便于记忆和吟唱。
在创作手法上,《诗经》多采用赋、比、兴的手法。
“赋”就是直接铺叙;“比”即比喻;“兴”是托物起兴,即借别的事物来引起所歌咏的内容。
“风、雅、颂、兴、比、赋”合称为《诗经》“六义”。
4.孔子曾以《诗经》作为重要的教材,认为《诗经》可以“兴、观、群、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不学诗无以言。
”《诗经》是中国现实主义诗歌创作的源头,对中国的诗歌发展——不管是民歌还是诗人的创作——始终有着重大的影响。
四、学习《关雎》(一)自学展示,确定学习重点1.营造诗情,激情引入。
通过播放古琴曲,引入《关雎》的学习。
2.展示自学成果,确定学习要点。
语文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25课《诗词六首》优秀课件
预习检测 反复朗读,读准字音。
识字注音
雎鸠 jū jiū 窈窕 yǎo tiǎo 好逑 hǎo qiú
荇菜 xì ng 寤寐 wù mèi 芼
mà o
听读课文,整体感知
1、 听读正音(结合注释)
补充:好hǎo 辗zhǎn 淑女:温和美好的女子
2、自读试译 提示:可以疏其大意,不必字字落实。 3、学生试读,注意节奏、韵律。 4、全班齐读
大胆说出你的初读感受
作品文字简单,内容单纯,给人的美感
却非常丰富。能否用几个词概括它的美?
1、文字简约:没有直接抒写主人公对心上人的 思念之情,只写他左右求索、寻找恋人的行 动,但那痴心的迷恋、刻骨的相思和失望的 痛苦都含蓄地表现出来。
2、形象可感:虽未刻画双方形象,但主人公的 执着、“伊人”的高洁我们可以清晰感知。 3、余音饶梁:只写追求之难,伊人“宛在”, 结果如何,给读者留下想象余地。
1、烟水迷离的景和主人公如醉如痴的情难解 难分。 2、深秋一派萧瑟的景象和主人公惆怅失意的 心情浑然一体。 3、主人公的执着追求和伊人宛在、觅之无踪 的境界相互映衬。 4、“伊人”高洁而有魅力的气质被蒹葭露白、 秋水澄明的景致烘托出来。
25.《诗词六首》
关
雎
《诗经》
文题解读
《关雎》是《风》之始也,也是
《诗经》的第一篇。古人把它冠于三
百篇之首,说明对它评价很高。孔子 说:“《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
伤。”其声、情、文、义俱佳。
文学常识
《诗经》约成书于春秋中期(公元前6 世纪) ,最初称《诗》,汉代儒者奉为经 典,乃称《诗经》,为五经之一。《诗经》 是中国韵文的源头,是中国诗史的光辉起 点。 《诗经》的作品分为风、雅、颂三类, 表现手法有赋、比、兴三种。(《诗大序》 中称“诗六义”)
语文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25课诗词六首课文全解
25.诗词六首课文全解1、《关雎》:本诗写一个男子对女子的追求过程,写求之不得的焦虑和求而得之的喜悦,表现了爱情追求的苦与乐。
2、《蒹葭》:这是一首情景相生的爱情诗。
诗歌通过对实际情景的描写和对想像、幻想的描述,淋漓尽致地表达了主人公对恋人的强烈爱悦之情。
3、《黄鹤楼》:本诗抒发了诗人登临黄鹤楼所见到的情景,通过凭吊古迹,抒发了思念家乡的愁情。
4、《钱塘湖春行》:这首诗通过湖水、云脚、新燕、乱花、浅草、柳阴,展现了一幅景色明丽,春意盎然,充满生机的西湖早春图。
抒发了诗人无比喜悦和对西湖的热爱之情。
5、《相见欢》:这首词是李煜降宋之后写的,借以表达他的亡国哀思。
6、《江城子.密州出猎》:这首词借“出猎”抒发了作者保卫边疆打击敌人的报国热情。
一、基础知识1、给下列加红字注音。
雎鸠(jū jiū)窈窕(yǎo tiǎo)颢(hào)裘(qiú)荇(xìng)寤寐(wùmèi)蒹葭(jiān jiā)芼(mào)萋(qī)跻(jī)溯洄(sùhuí)好逑(hào qiú)晞(xī)湄(méi)2、形近字┏蒹(jiān)蒹葭┏溯(sù)上溯┏坻(chí)水坻┏萋(qī)萋萋┗谦(qiān)谦虚┗朔(shuò)朔气┗抵(dǐ)抵挡┗凄(qī)凄凉多音字┏(cī)参差┏(cēn)参差┏(tí)提醒┏(qí)骑马差┫(chà)差不多参┫(cān)参加提┫骑┫┃(chāi)出差┗(shēn)人参┗(dī)提防┗(jì)铁骑┗(chā)差别3、词语解释【关关雎鸠】雎鸠鸟在彼此和鸣。
【洲】水中的陆地。
【君子】对统治者和贵族的通称。
【逑】配偶。
【流】寻求,择取。
【悠】思念。
【辗】转动。
【乐】使……快乐。
【蒹葭】蒹,获;葭,芦苇。
【苍苍】茂盛的样子。
语文版语九年级(下)第25课《诗词六首》
5、五六句写看到的繁荣景象,而七八句却些清冷的思 乡之情,运用了什么手法?传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反衬手法,传达出诗人深重的漂泊感,对归宿 的向往,对家乡的思念。
比一比,看哪一组的朗读最流畅!
作者带我们去黄鹤楼“神游”了一番, 对同学说说你对黄鹤楼的总体印象以及 “神游” 时的感受。
白居易
曲 院 风 荷
黄鹤楼是江南三大名楼 之一,原址在湖北武昌蛇山 黄鹤矶头。据《报恩录》记 载,黄鹤楼原为辛氏开设的 酒店,一位道士为了感谢她 的千杯之恩,行前在壁上画 了一只鹤,告知它能下来起 舞助兴。从此宾客盈门,生 意兴隆。过了10年,道士复 来,曲笛吹奏,道士跨黄鹤 直上云天。辛氏为纪念仙翁, 在其地起楼,取名为“黄鹤 楼”。
(2)所 谓 伊 人 , 在 水 一 方 。 交代了诗人所思慕的对象及伊人所在的地点, 表现了主人公思见心切、望穿秋水,不停张望、 寻找的状态。
(3)全章
考题演练
1、这首诗歌中运用了景物描写,这些景物描写向我们 展示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2、你如何理解这首诗所抒发的感情?
3.重章叠唱是《诗经》典型的艺术特色,请简要分析这首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常考考点
1.炼字 (1)“争”“啄”:“争”字形象地写出黄莺争着飞 向向阳的枝头的情景,”“啄”字写出了新燕衔泥筑巢 的动态场景。这两个动词准确传达出春的消息,表现初 春的勃勃生机和人们的喜悦之情。 (2) “乱”“浅”:因为还是早春未到百花盛开、姹 紫嫣红之际,而是东一点、西一簇,所以花用一个“乱” 字形容。早春草木未盛,刚刚露头没过马蹄,所以草用 一个“浅”字来形容。这两个词准确地抓住了早春时节 景物的特征,表现初春的勃勃生机和人们的喜悦之情。
语文版初三语文九年级下册第25课《诗词六首》黄鹤楼ppt课件
登楼隔江相望,汉阳的树木清晰可见,鹦 鹉洲上的春草长得茂盛喜人。可是日近黄昏, 极目远眺,我的故乡在哪儿呢?凝视长江上面 浩渺的烟波,真使人发愁啊!
前四句写仙人及仙鹤的传说.抒发世事茫 茫的感慨 。后四句抒发日暮思归的情思。
诗由传说入笔,写由黄鹤楼而生发的联想,叙昔 人黄鹤,杳然已去,给人以无限渺然的感觉,表现人 们登黄鹤楼常有的感受,气势苍莽。后四句转而实写 楼上所见所感,并由此引起乡愁。尾联以烟波江上日 暮思归之情作结,使诗意重归于开头那种渺茫的境界。 这首诗意境开阔,虚实相映,情景交融,情味悠长。 全诗借景抒情,抒写了诗人漂泊异地的伤感与思念故 乡的情怀。
《黄鹤楼》图片欣赏
崔颢
黄鹤楼
唐--崔颢 (七言律诗)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 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 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 烟波江上使人愁。
黄鹤楼,屹立在武汉市长江大桥武昌桥头的黄鹤 矶上。始建于三国吴黄武二年(公元223年)。它背 靠蛇山,俯瞰长江,奇姿雕甍,重檐翼舒,气势轩昂 宏伟,耸天峭地。远远望去,峥嵘的楼影隐现于缥缈 的烟霭之中,壮丽辉煌,宛如仙宫琼殿,自古就有 “天下绝景”之誉,曾与湖南的岳阳楼、江西的滕王 阁并称为我国江南三大名楼。历代文人墨客登楼吟诗 作赋,畅抒情怀,留传至今的诗词逾千首,文赋过百 篇,且有多如珠玑的神话传说散落民间。现今的“黄 鹤楼”景区,时逢盛世,规制超前,是由主楼、白云 阁、岳飞广场、千禧吉祥钟、古乐宫、诗碑廊、南楼 等大小50余处景点组成的融人文与自然景观为一体的 风景名胜区,为“全国旅游胜地四十佳”之一。
黄 鹤 楼
位于湖北武汉,历代名士崔颢、李白、白 居易、孟浩然、王维、杜牧、贾岛、陆游、 杨慎、张居正等都先后到这里游乐,吟诗作 赋。
语文版语九年级(下)第25课《诗词六首》PPT课件
考题演练
121、这首诗歌中运用了景物描写,这些景物描写向我们 展示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这首诗向我们展示了一幅萧瑟、凄清(或冷寂、 萧索、凄凉)的晚秋画面。
2、你如何理解这首诗所抒发的感情?
jī
4道阻且跻
关雎
蒹葭
5
6
《关雎》是《诗经》
的第一首,是我国
爱情诗歌的“开山
之作”,表现一个
痴情男子对美丽女
子的思慕和追求。
第一章:
以关雎之情意专一 兴 淑女应配君子 (歌颂美好的爱情)
第二、三章:以荇菜之流动无方 兴 淑女之难求 (表现相思之苦)
第四、五章:以荇菜得以采之 兴 淑女之得而“友 之”、“采之”
2、试分析一下,本诗前四句运用了什么手法。句子赏析
诗的前四句运用了比兴手法,诗句以眼前雎鸠和鸣之景, 引发出对淑女难以忘怀的思念和热烈追求。这是“兴” 的艺术手法。同时雎鸠相和而鸣也可以比喻男女求偶, 8 这是“比”的艺术手法。
3、句子赏析“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炼“字悠:哉悠悠:哉长”的是意男思子,求形偶容不长得夜、不情眠意时绵绵绵绵、不思断念的不思 绝念的之心情理 。描 两写 个, “悠“”辗字转,反双侧双”以突感出叹其语求气偶出不之得,加内重心 状了态感的情不 色平 彩静 ,、 把难 彻以 夜入难眠的、动相作思描难写耐;之生 苦动 的形 表象 现地 了写 出 出来了。男子对意中人深深的思念。
《诗经》
⑴.《诗经》是我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它收集了 自西周初年到春秋中期约五六百年间的诗歌三百零五首, 在先秦典籍里通称“诗三百”,汉代以后才称之为“诗 经”。
九级语文下册第25课《诗词六首》课件语文版
河中芦同苇“真萋茂萋盛”,,
茂盛的样子。
上面露水还未干干。
心上的人儿她在哪,那人就在水河和岸草边交。接的地
方,指岸边。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 溯游从之 ,宛在水中坻。
【评析】再次以水岸边的秋景起兴,用反复咏叹的方法,更深入一层,把主人公企求和希
逆着河水去找她, 道路难走地势高。 沿着河水去找她, 她在水中的小洲水上中。小洲
诵 , 美 表 是 好【姑评娘析追】求二不、到三,节写朝从思早暮到思想晚念,思。辗念思转她,反。语侧气。(助第我词二的思。节)念用思采念摘语绵荇气绵菜词不起,断兴表,,感辗写叹转日。翻夜身追直求到。天第亮三。 千 唱 好 达 一 节直接抒写男子对心服中,爱想慕,的思姑念娘。追求不到的苦相恼当。于“啊”。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芦 荻芦,苇花像 。一芦 苇片白茂样茫盛子茫的, 清秋露早天水露的水结凝成成霜。 心上所的说人的儿那意她人中在,人哪指。, 她在河水一那边一,彼方岸。。
溯 洄 从 之 , 道 阻 且 长 。 溯 游 从 之 , 宛 在 水 中 央。
【逆 逆 上评流水着析而 ,河】的上 逆水用心。 流去水上洄 。找岸,人她边追 求相,的, 。会秋追艰景河难起水之险 难兴弯情阻 走,曲。。,借道)而并景路且且抒,。长情。,表沿顺流明着流,离而水河情下的水别。直去绪游道找。,。她(水,抒发了她仿主却佛人像,公在似与水乎日中。夜央相。思
诗歌内容
这首诗三章都用秋水岸边凄清的秋景起兴,所谓“蒹葭苍苍,白露为霜”,“蒹 葭凄凄,白露未晞”,“蒹葭采采,白露未已”,刻划的是一片水乡清秋的景色, 既明写了主人公此时所见的客观景色,又暗寓了他此时的心情和感受,与诗人困 于愁思苦想之中的凄惋心境是相一致的。换过来说,诗人的凄惋的心境,也正是 借这样一幅秋凉之景得到渲染烘托,得到形象具体的表现。王夫之《姜斋诗话》 说:“关情者景,自与情相为珀芥也。情景虽有在心在物之分。而景生情,情生 景,哀乐之触,荣悴之迎,互藏其宅”,这首诗就是把暮秋特有的景色与人物委 婉惆怅的相思感情交铸在一起,从而渲染了全诗的气氛,创造的一个扑朔迷、情 景交融的意境。另外,《蒹葭》一诗,又是把实情实景与想象幻想结合在一志, 用虚实互相生发的手法,借助意象的模糊性和朦胧性,来加强抒情写物的感染力 的。“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这是他第一次的幻觉,明明看见对岸有个人影, 可是怎么走也走不到她的身边。“宛在水中央”,这是他第二次的幻觉,忽然觉 得所爱的人又出现在前面流水环绕小岛上,可是怎么游也游不到她的身边。那个 倩影,一会儿“在水一方”,一会儿“在水中央”;一会儿在岸边,一会儿在高 地。真是如同在幻景中,在梦境中,但主人公却坚信这是真实的,不惜一切努力 和艰辛去追寻她。这正生动深刻地写出了一个痴情者的心理变态,写出了他对所 爱者的强烈感情。而这种意象的模糊和迷茫,又使全诗具有一种朦胧的美感,生 发出韵味无穷的艺术感染力。
语文版九下第25课《诗词六首》教学课件
《蒹葭》结构内容
全诗三章
一、用水岸边的秋景起兴,抒发了主人 公与日夜相思的心上人欢会艰难之情。 二、用反复咏叹方法,更深入一层把主 人公企求和失望的情绪推向高潮。 三、反复咏叹,表现了依然是可望而不 可会晤,深沉的相思之情。
小组 讨论
1. 诗中描写了哪些 意象?特点是什么?
诗以清秋为背景,抒发了诗人企慕和怅然若失之 情,揭示了人类永存的企慕情感。钱钟书在《管锥篇》 中引用陈启源“夫说之必求之,然为可见而不可求, 则慕说益至”的观点,解说了《蒹葭》的这一艺术情 境。 “在水一方”揭示了人类现实与理想的距离。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是寻求理想的艰难长途。 “伊人”之境让我们感到希望与理想乃是一个若有若 无、可望不可及的影子。
你最喜欢诗作中的哪 一句?谈谈你的感想。
课外作业:
1.背诵全诗。 2.根据你对《钱塘湖春行》的理 解,把它改写为一篇小短文,题 目自拟。
李 煜
李煜(937~978), 初名从嘉,字重光,号钟隐。前 期词作风格绮丽柔靡,还不脱 “花间”习气。国亡后在“日夕 只以眼泪洗面”的软禁生涯中, 以一首首泣尽以血的绝唱,使亡 国之君成为千古词坛的“南面王” (清沈雄《古今词话》语),正 是“国家不幸诗家幸,话到沧桑 语始工”。这些后期词作,凄凉 悲壮,意境深远,为词史上承前 启后的大宗师,如王国维《人间 词话》所言:“词至李后主而眼 界始大,感慨遂深。”现存词四 十四首,其中几首前期作品或为 他人所作,可以确定者仅三十八 首。
1.找出描写太守形象的句子并说一说太守有什么特点。
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威风凛凛。
2.找出描写出猎队伍的句子并说一说出猎队伍的特点是什么。
千骑卷平冈;威武雄壮。
3.请你找出表现苏轼豪迈气概的句子。
九年级下册第六单元25课诗六首
九年级下册第六单元25课诗六首关雎1、《关雎》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中的第一篇,是一首民间情歌。
古人把它放在三百篇之首,说明了它的重要。
孔子说:“《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2、诗中写小伙子一般都喜欢美丽而又贤慧的姑娘,《关雎》一诗中的“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这两句就是佐证。
3、“关关雎鸠”写听,“在河之洲”所见,“窈窕淑女”是对自己倾心人所思,“君子好逑”,是主人公强烈的向往,默默的自我祝愿。
4、主要内容:《关雎》写的是一个男子对一个女子的思念、追求过程,写他求之不得的痛苦和求而得之的喜悦。
5、本诗中反复出现“窈窕淑女”“参差荇菜”等句子,“寤寐”“悠哉”等也重复出现,从而抒发出对意中人缠绵的爱情和执著的追求。
蒹葭1、《蒹葭》是一首爱情诗。
诗分三章,每章八句;首二句写景,后六句抒情。
全诗写景、抒情融于一炉。
2、“蒹葭苍苍,白露为霜”从物象与色泽上点明了时间和环境。
3、“所谓伊人,在水一方”交代了诗人所追慕的对象及伊人所在的地点,表现了诗人思见心切,望穿秋水。
4、“苍苍”“凄凄”“采采”,写出芦苇颜色由苍青至凄青到泛白,把深秋凄凉的气氛渲染得越来越浓,烘托出诗人心境十分寂寞。
5、诗中能印证"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的寻找追求的诗句: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黄鹤楼1、理解性填空。
(1)这首诗中借今昔变化之大,抒发诗人寂寞、惆怅之感的两句是: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2)这首诗中写从黄鹤楼隔江远眺所见到的壮丽景色的两句是: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3)表现游子的悲苦心情的诗句(或抒发了作者怀乡之情)是: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与此诗句有相同意境的《天净沙·秋思》中的句子是: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2、“空余”一词表现了怎样的意境?“空悠悠”表达了怎样的情感?答:“空余”突出黄鹤楼的清寥、孤寂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2020年语文:第25课《诗词六首》(语文版九年级下)
补充填空:
1.关关雎鸠,_________:窈窕淑女,___________.
2.________,白露为霜.所为伊人,_________.
3.海日生残夜,___________.
4.乡书何处达,___________.
5.几处早莺争暧树,____________.
6.______________,浅草才能没马蹄.
7._______,________,是离愁,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8._____________,西北望,射天狼.
二.理解运用填空:
1.《钱塘湖春行》中以鸟儿活动来展示初春活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体现花草茂盛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诗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描绘了西湖早春的热闹景象,真让人觉得鸟儿们也在忙着建设自己的美好生活呢.诗中通过植物的描写,表现早春蓬勃生机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
2.《江城子·密州出猎》中借用典故,表达作者愿驰骋疆场,为国立功的句子是: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表现词人豪放气概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思乡"是唐诗中极为鲜明的主题之一,请你从初中课本中举一联为例:_______,_______.
4."月"是古代文人骚客笔下常见之物,但表达的思想情感却各有不同.李白的"________,随风直到夜郎西",表达的是对友人的关切;李煜的"无言独上西楼,__________",抒发的是别愁离绪;苏轼的"_________,把酒问青天",表达的是深深的思念和美好的祝愿;杜牧的"_________,夜泊秦淮近酒家"创设的是淡雅的意境.
三.诗词鉴赏:
(一)
黄鹤楼
李白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凄凄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2005年四川自贡)
1.解释下面的词语。
○1历历:○2乡关:
2.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正确的打“Ⅴ”,错误的打“Ⅹ”
A.诗的前两句从传说入笔,写由黄鹤楼生发的联想。
()
B.诗的五六句写昔人乘着黄鹤见到的汉阳晴川和鹦鹉洲的景致。
()
C.诗的七八句写出了诗人悲苦凄凉,日暮思归的哀怨愁绪。
()
D.传说崔颢登黄鹤楼本欲赋诗,因见此诗而作罢,感慨道:“眼前有景道不得,李白题诗在上头。
”
3. (2005年湖北省咸宁市中考题)诗中最能概括作者感情的是哪一个字?在对全诗整体感悟的基础上,请简要分析诗人在尾联中是如何表达这种感情的。
答:
(二)
江城子密州出猎
苏轼
(2005年河南省)
1.本词上阕写景,描写了___________________的宏大壮观的场面;下阕言志,抒写了词人__________________的豪情壮志。
2.“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一句有什么含义?在表达上有什么好处?
答:
(三)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1.本诗第二至第六句,一句一景,在动态的描绘中写出了西湖景色的清丽明快,生机勃勃。
这些景物依次是:春水初平,__________,燕啄春泥,乱花迷眼,__________。
2.在前六句中,诗人已经把西湖春色描绘得十分美好,在结尾处却说自己“最爱”湖东的白沙堤,至于白沙堤怎么可爱,除点明“绿阳阴里”外,诗人未做任何解释,你觉得诗
人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答:
3.春天的大地到处生机勃勃,花园里开满了鲜花,红的,黄的,白的,紫的……五彩缤纷,争奇斗妍。
真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诗歌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以上是2004年河南省中考题)
5.(2008,烟台市)对全诗分析理解不当的一项是()
A.这是一首七言律诗。
它描绘了刚刚披上春装的西湖生意盎然的景色,抒发了作者对西湖美好春光的喜爱。
B.三、四句中,诗人抓住了“争”、“啄”这两个极具表现力的词语,勾画并渲染了一幅早莺争向暖树、新燕啄泥衔草的动态画面。
C.五、六两句,作者看到的是一派繁花盛开、花团锦簇的美丽景象,而浅浅的小草,翠绿如茵,刚刚能将马蹄埋没。
D.结尾处写诗人来到绿树成阴的白沙堤上,这里的景色美不胜收,让人久久不忍离去,他不禁发出“最爱”的赞叹。
(以下是2006年泰州市试题)
6.找出诗中体现初春特点的词语(任选两个),并加以品析。
(2分)
7.在钱塘湖所有的景致中,作者最迷恋的是“ _______”。
(1分)
8.这首诗的第二联和第三联分别从怎样的角度来描写钱塘湖初春景色?(2分)
(以下是2005年河池巿中考题)
9.下面是对这首诗内容的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3分)
A、这首诗,从总体着眼描绘了钱塘湖蓬勃的春意。
B、颔联、颈联写莺、燕、花、草四种最能体现春色的景物。
C、诗人善于把握景物特征,运用最准确、最具有表现力的词语加以描绘和渲染。
D、尾联详细描写了“白沙堤”的美丽景色。
10.“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这两句诗把春的情态描摹得妩媚动人,生机勃勃,试品一品其妙处。
(3分)
答:。
答案:
一.
1.在河之洲君子好逑
2.蒹葭苍苍在水一方
3.江春入旧年
4.归雁洛阳边
5.谁家新燕啄春泥
6.乱花才欲迷人眼
7.剪不断,理还乱
8.会挽雕弓如满月
二.
1.几处早莺争暧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地能没马蹄几处早莺争暧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地能没马蹄
2.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3.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4.我寄愁心与明月月如钩明月几时有烟笼寒水月笼沙
三.
(一)
1.○1指(汉阳林木)清晰可数(或“分明的样子”)
○2故乡
2.A.Ⅴ B。
Ⅹ C。
Ⅹ D。
Ⅹ
3.“愁”字。
全诗意境开阔,吊古伤今,虚实相映,情景交融。
尾联将“乡愁”之情与“日暮”“烟波’’之景相交融,由景生情,融情于景,表达了诗人萦回无尽、百感茫茫的忧思之情。
(二)
1.密州出猎(或:出城打猎出猎打猎狩猎)渴望报效国家(或:渴望建立功业)
2.这是词人以魏尚自喻,意思是说,什么时候朝廷能像派冯唐赦免魏尚那样起用自己呢?
运用典故,使表达委婉含蓄。
(三)
1.早莺争春(莺争暧树)草没马蹄
2.可以让读者根据前面的描写,充分发挥联想和想象,从而取得“含不尽之意于言外”
的效果。
(或:诗贵含蓄,这样含蓄的结尾,常取得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效果。
)3.乱花渐欲迷人眼
4.抒发了诗人无比喜悦和对西湖无比热爱之情。
5.C
6.“初平”,写出了春水新涨,几与岸平的情景。
“几处”“谁家” ,表现飞鸟不多,候鸟还未都从南方返回。
“早莺”“新燕”说明刚刚从南方飞回。
“渐”写出了野花渐开渐多的情态。
“浅草”“才能”表现了草刚萌发的情形。
(2分,写出词语1分,品析1分)
7.绿杨阴里白沙堤(1分)
8.第二联主要从动态方面进行描写,第三联主要从静态方面进行描写,如从动物的变化、植物的变化角度回答也可。
(2分)
9.D
10.开放题。
例:这两句诗作者抓住了“乱花”、“浅草”写出了花的繁多、草的柔嫩,突出了春的妩媚动人;又以“浅草”、“才能”描绘了春的发展变化,突出了春的勃勃生机。
评分标准:能抓住“乱花”、“浅草”进行赏析的给1。
5分;能抓住“浅欲”、“才能”或“迷”、“没” 进行赏析的给1。
5分。
能全面抓住关键词语进行赏析,语言通顺的给3分。
答得不完满的酌情扣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