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矫正专职社会工作者管理制度
社区矫正服务管理制度
社区矫正服务管理制度一、总则为加强社区矫正工作,规范服务管理,维护社会安定,提高社区矫正效果,特制定本管理制度。
二、管理范围本管理制度适用于所有从事社区矫正服务的机构和人员。
三、管理原则1.依法合规:遵守国家法律法规,严格依法履行社区矫正工作职责。
2.公正公平:无论罪犯身份如何,都要公正、公平对待。
3.科学有效:根据罪犯情况,科学有效开展矫正服务。
4.安全保障:确保社区矫正服务的安全,保障工作人员和罪犯的人身安全。
5.人文关怀:关心罪犯的精神需求,提供人文关怀。
四、服务内容1.社会调查:对罪犯的社会背景、家庭情况、心理健康等进行综合调查。
2.矫正计划:根据调查结果,制定个性化的矫正计划,明确矫正目标和措施。
3.监督管理:对罪犯进行定期监督和管理,确保其遵守社区矫正规定。
4.教育培训:开展法律教育、职业培训等活动,提高罪犯的社会适应能力。
5.心理疏导:对罪犯进行心理疏导,帮助其解决心理问题。
6.社会融入:协助罪犯逐步融入社会,重建正常生活。
五、工作流程1.接收申请:接收社会公众和相关机构的社区矫正申请。
2.审核评估:对申请进行审核评估,确定是否符合社区矫正条件。
3.矫正计划:制定符合个体的社区矫正计划,明确矫正目标和措施。
4.执行矫正:按照矫正计划,对罪犯进行矫正服务工作。
5.监督反馈:定期对矫正效果进行监督和反馈,及时调整矫正计划。
6.评估总结:对矫正效果进行评估总结,完善矫正服务工作。
六、人员管理1.素质要求:社区矫正服务人员应具备专业技能和良好道德素质。
2.培训要求:对社区矫正服务人员进行定期培训,提高服务水平。
3.激励机制:建立激励机制,鼓励社区矫正服务人员积极履行职责。
4.责任追究:对不履行职责的社区矫正服务人员进行责任追究。
七、监督机制1.内部监督:建立内部监督机制,定期对社区矫正服务工作进行检查。
2.外部监督:接受上级机构和社会公众的监督,提高服务质量。
3.公开透明:对社区矫正服务工作进行公开透明,接受社会监督。
社区矫正管理规章制度范本
社区矫正管理规章制度范本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更好地管理社区矫正工作,保障社区矫正对象的权益,提高社区矫正工作的效率和质量,制定本规章制度。
第二条本规章制度适用于所有参与社区矫正工作的人员,包括但不限于社区矫正机构工作人员、社区矫正对象以及相关协助执行社区矫正工作的其他人员。
第三条社区矫正工作应遵循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规定,加强矫正对象的教育,改正其不良行为,促进其社会适应能力的提高。
第四条社区矫正工作要坚持依法、科学、文明、人文的原则,遵循尊重人权、保障人权的原则,实行稳妥、公正、独立的管理方式。
第五条社区矫正工作的目标是促使矫正对象尽快恢复社会适应能力,实现更好的社会融合,避免再次犯罪。
第六条社区矫正机构要落实责任,保障社区矫正对象的人身安全和合法权益,建立稳妥、公正、独立的管理制度。
第七条社区矫正工作人员要坚守职业操守,忠实履行职责,维护社区矫正对象的合法权益,做到真正为社区矫正服务。
第八条社区矫正工作人员要发扬团结合作的精神,密切协作,共同推动社区矫正工作的开展,共同促进社会治安的稳定。
第二章社区矫正对象的管理第九条社区矫正机构应当按照规定的程序,针对矫正对象进行定期评估,制定个性化的矫正计划。
第十条社区矫正对象应当接受社区矫正机构的管理和监督,积极配合监管人员的工作,服从矫正程序的安排。
第十一条社区矫正对象在社区矫正期间应当遵守相关规定,接受必要的监督和教育,改正不良行为,提高社会适应能力。
第十二条社区矫正对象要按时报告自身情况,如实提供相关信息,积极响应社区矫正机构的号召,配合完成矫正任务。
第十三条社区矫正对象不得擅自改变矫正计划,不得拒绝接受社区矫正机构的管理和监督,不得造成他人损失或危害社会治安。
第十四条社区矫正对象如实履行相关义务,积极参加社区矫正工作,取得良好成绩,可以获得相应的奖励和激励。
第十五条社区矫正对象如违反相关规定,造成不良后果,社区矫正机构有权对其进行相应处罚,包括但不限于责令复查、延长矫正期限、调整矫正方案等。
社矫人员管理制度
社矫人员管理制度一、社会矫正人员管理制度的基本概念社会矫正人员管理制度是指在社会矫正过程中,为了规范和管理社会矫正对象(矫正人员)的行为,并有效地帮助他们改造,保障社会矫正工作的有效开展而建立的一套管理制度。
社会矫正人员管理制度的目的是促使社会矫正对象认识自己的错误行为,实现自我认识、自我约束和自我管理,逐步实现自我改造和重新融入社会,实现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
社会矫正人员管理制度的主要内容包括:对社会矫正对象的分类管理、教育改造、心理疏导、职业技能培训、心理辅导、社会支持等多个方面的制度。
其中,对社会矫正对象的分类管理是社会矫正人员管理制度的核心要素,通过对社会矫正对象进行分类管理,可以根据不同的特点和需求采取不同的管理措施,提高社会矫正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二、社会矫正人员管理制度的重要意义社会矫正人员管理制度的建立和健全对于社会矫正工作的有效开展具有重要意义:1. 保障社会矫正工作的顺利进行。
社会矫正人员管理制度的建立可以规范社会矫正工作的程序和流程,明确责任分工和工作要求,保障社会矫正工作按照法律法规和规范程序进行,确保社会矫正工作的顺利进行。
2. 提高社会矫正工作的效果。
社会矫正人员管理制度可以根据不同的社会矫正对象的特点和需求采取不同的管理措施,提高社会矫正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促使社会矫正对象尽快认识自己的错误,改正错误行为,实现自我改造,重新融入社会。
3. 促进社会矫正对象的自我管理能力。
通过社会矫正人员管理制度的建立和健全,可以促使社会矫正对象实现自我认识、自我约束和自我管理,不仅可以避免再次犯罪,还可以提高其社会适应能力和生活质量。
4. 增加社会矫正工作的公信力。
社会矫正人员管理制度的建立可以提高社会矫正工作的透明度和公开性,规范社会矫正人员的行为,对社会矫正工作的合法性和公信力起到重要的保障作用。
三、社会矫正人员管理制度的主要内容1. 对社会矫正对象的分类管理对于不同特点和需求的社会矫正对象,需要采取不同的管理措施。
社区矫正专职社会工作者管理办法
社区矫正专职社会工作者管理办法社区矫正专职社会工作者是在社区矫正工作中起着重要作用的一群人,他们负责管理和指导被判处社区矫正的犯罪人员,帮助他们重新融入社会。
为了保证社区矫正工作的顺利开展,制定一套社区矫正专职社会工作者管理办法是必要的。
一、岗位设置和职责1. 社区矫正专职社会工作者的岗位应当根据社区矫正工作的需要进行设置,具体设置数量应根据犯罪人员的数量和矫正计划来确定。
2. 社区矫正专职社会工作者的主要职责包括对犯罪人员进行个案管理,制定个性化的矫正计划,提供心理辅导和法律咨询等服务,监督和协助犯罪人员参与社会化活动。
二、招聘和选拔1. 社区矫正专职社会工作者的招聘应该公开、透明、公正,采取面试和资格审查等方式。
2. 招聘要求应包括具备相关专业知识和技能、良好的沟通能力、责任心强等。
三、培训和提升1. 社区矫正专职社会工作者应接受相关培训,熟悉社区矫正工作的相关法律政策和操作规范。
2. 年度培训计划应当制定,定期组织培训,提升社会工作者的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
四、工作考核和奖惩1. 设立社区矫正专职社会工作者的绩效考核制度,根据工作目标和绩效指标进行考核。
2. 对于工作表现优秀的社会工作者,应当给予相应的奖励和激励措施;对于工作不力或失职的,应当采取相应的纪律处分措施。
五、权益保障1. 社区矫正专职社会工作者应享受与相应工作岗位的权益保障,包括工资待遇、社会保险、休假制度等。
2. 社会工作者在工作中所接触到的个人信息应保密,不得泄露或滥用。
六、教育和培训1. 社区矫正专职社会工作者应积极参加相关教育和培训,提升自身素质和专业能力。
2. 其他社区矫正工作人员和相关机构应为社会工作者提供支持和帮助,共同促进社区矫正工作的发展。
以上是社区矫正专职社会工作者管理办法的一些建议和规定,旨在保障社区矫正工作的有效开展,促进被矫正人员的重新融入社会。
这些规定应当由相关部门进行具体制定和实施,建立健全相关机制,提高社区矫正工作的质量和效果。
社区矫治制度汇编范本
社区矫治制度汇编范本社区矫治制度汇编是为了规范社区矫治工作,提高矫治效果,保障社区矫治人员与矫正对象的权益,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制定的。
以下是社区矫治制度汇编的范本:一、社区矫治组织架构1. 社区矫治工作领导小组:负责指导、协调和监督社区矫治工作的开展。
2. 社区矫治工作机构:负责具体实施社区矫治工作,包括矫正对象的接收、教育、监管和帮扶等。
3. 社区矫治志愿者队伍:协助社区矫治工作机构开展教育、帮扶等活动。
二、社区矫治工作制度1. 矫正对象接收制度:社区矫治工作机构应当及时接收矫正对象,并告知其权利和义务。
2. 矫正对象教育制度:社区矫治工作机构应制定教育计划,对矫正对象进行法制教育、道德教育、职业技能培训等。
3. 矫正对象监管制度:社区矫治工作机构应加强对矫正对象的监管,定期报告其表现情况。
4. 矫正对象帮扶制度:社区矫治工作机构应协调有关部门和单位,为矫正对象提供就业、就学、就医等方面的帮助。
5. 矫正对象解除制度:社区矫治工作机构应根据相关规定,办理矫正对象的解除手续。
三、社区矫治工作流程1. 接收矫正对象:社区矫治工作机构接收矫正对象,填写接收登记表,告知其权利和义务。
2. 制定矫正计划:社区矫治工作机构根据矫正对象的情况,制定个性化的矫正计划。
3. 实施矫正教育:社区矫治工作机构按照矫正计划,对矫正对象进行教育。
4. 定期汇报:社区矫治工作机构定期向上级报告矫正对象的表现情况。
5. 解除矫正:社区矫治工作机构根据相关规定,办理矫正对象的解除手续。
四、社区矫治工作考核与责任追究1. 社区矫治工作考核制度:对社区矫治工作的工作质量、工作效率进行定期考核。
2. 责任追究制度:对于社区矫治工作中的失职、渎职等行为,依法依规追究责任。
五、社区矫治工作资料管理1. 矫正对象档案管理制度:建立矫正对象的个人档案,记录其在接受矫正过程中的表现情况。
2. 工作档案管理制度:建立社区矫治工作的工作档案,记录社区矫治工作的开展情况。
社区矫正专职社会工作者管理制度
社区矫正专职社会工作者管理制度为了规范对社区矫正专职社会工作者(以下简称专职社工)的管理,根据我县社区矫正工作的实际需要,和《福州市社区矫正专职社会工作者管理暂行办法》的规定制定本制度。
一、岗位责任制度1、工作职责协助司法所开展工作;协助落实社区矫正对象档案的建立与管理;做好社区服刑人员的接收、报到;制定社区矫正个案;对社区服刑人员进行教育、管理与培训;组织社区服刑人员开展公益性劳动;对社区服刑人员进行心理矫治等。
2、工作制度登记制度:社区服刑人员报到时应当办理登记手续,告知其权利、义务和社区矫正监督管理的相关规定;社区服刑人员每周向司法所报告一次上周思想、工作和生活情况时应当记录,并作好汇报日期和来电号码的登记。
统计制度:每月上报一次社区服刑人员基本情况和社区服刑人员外出人员就业基本情况;每季上报一次社区服刑人员分类管理情况。
分析制度:每月对社区服刑人员基本情况、社区矫正工作情况、社区服刑人员矫正情况和有关情况进行分析上报。
二、考勤制度1、专职社工应参加司法所的考勤签到。
2、按时上下班,上下班时间与司法所工作人员同步,上班时应坚守工作岗位。
3、有以下情况之一为旷工:未经批准不上班的;迟到和早退时间超过2小时以上未请假的;上班签到后无故离开未办理手续的,旷工的最小时间单位为半天。
专职社工在试用期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解除聘用。
连续旷工3天以上或累计旷工5天以上的;连续请假5天以上或累计请假10天以上的。
专职社工在聘用期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解除聘用。
1、连续旷工7天以上或一年内累计旷工15天以上的;2、连续请假20天以上或一年内累计请假30天以上的;3、一年内非因工负伤住院60天以上的;专职社工在聘用期内考核合格的可参照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在岗工作人员的年休假标准:累计工作已满1年不满10年的,年休假5天。
三、请销假制度1、病假、事假等,所有请假均须填写《请假审批表》,批准后方可离开。
2、请假1天的由所长批准,3天以内由所长签注意见后报局分管领导批准,3天以上5天以内的由所长、分管领导签注意见后报局长批准。
社区矫正专职社会工作者管理办法
社区矫正专职社会工作者管理办法社区矫正是指对因犯罪行为被判刑入狱后,依法减刑、暂予监外执行或完全服刑后回归社会的罪犯进行帮助、教育和管理的一项工作。
社区矫正专职社会工作者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他们是罪犯回归社会的关键桥梁。
为了确保社区矫正工作的有效开展和顺利进行,有必要制定管理办法来规范专职社会工作者的行为。
一、专职社会工作者的资格和条件1. 必须具备社会工作者从业资格,具有相关的法律、心理学、教育学等专业知识;2. 必须具备较强的亲和力和沟通能力,并具备一定的耐心和包容心;3. 必须具备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能够有效地管理和协调各方资源;4. 必须具备责任心和职业道德,保持保密和客观公正的原则;5. 必须经过严格的专业培训,了解社区矫正相关法规和政策。
二、专职社会工作者的职责和权益1. 制定矫正计划和方案,对罪犯进行帮助和教育,以促进其良好的联接社区和家庭;2. 组织开展社区矫正宣传和教育活动,提高社会对社区矫正工作的认识和支持;3. 监督罪犯的行为和生活,及时发现和报告问题,采取相应的纠正和教育措施;4. 组织开展社区矫正服务,协助罪犯解决就业、教育、医疗等问题,促进其重新融入社会;5. 参与社区矫正工作的评估和研究,提出改进和完善的建议;6. 参加专业培训和职业发展,提高自身专业素养和能力;7. 享有合法的劳动权益和社会保障。
三、专职社会工作者的管理要求1. 个人信息保密原则,严禁擅自泄漏、买卖罪犯信息;2. 必须按照职责和程序进行工作,不得超越职权进行私自行动;3. 必须时刻保持职业道德,不得利用职务谋取不正当的利益;4. 必须遵守法律法规和社区矫正相关政策,不得违纪违法;5. 必须接受监督和检查,按要求提交工作报告和统计数据;6. 必须与其他社区矫正人员和社会工作者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共同推进社区矫正工作的开展;7. 必须定期进行岗位培训和职业发展,提高自身专业能力。
四、专职社会工作者的激励机制1. 加强培训和学习机会,提供专业技能和知识更新的途径;2. 给予表彰、奖励和晋升机会,激励工作者积极投入职业工作;3. 举办年度或季度评比活动,评选出优秀的专职社会工作者;4. 建立有效的管理评估机制,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5. 提供合理的薪酬待遇和福利保障,确保工作者的生活质量。
社区矫正专职社会工作者管理制度
社区矫正专职社会工作者管理制度一、概述社区矫正是刑罚执行的一种形式,通过对罪犯进行社区服刑和矫正,促使其重新融入社会。
为了保证社区矫正工作的顺利开展,建立一套有效的管理制度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围绕社区矫正专职社会工作者的管理制度进行探讨。
二、背景及意义社区矫正专职社会工作者是社区矫正工作中的重要力量,他们肩负着监管矫正对象,提供社会支持和心理辅导等工作任务。
优秀的社区矫正专职社会工作者能够发挥积极的作用,促使矫正对象更好地改造自己,同时也有助于降低再犯率,维护社会的安全和稳定。
建立科学合理的社区矫正专职社会工作者管理制度,有助于提高工作者的整体素质和业务水平,规范他们的行为方式,确保工作与准则、规章相符。
同时,健全的管理制度也可以为工作者提供更好的职业发展空间,激发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三、管理制度的基本原则1. 依法依规原则社区矫正专职社会工作者在开展工作时必须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维护社会矫正的合法性和公正性。
同时,他们还应该遵循职业道德和职业操守,保持职业敬业精神。
2. 专业化原则社区矫正专职社会工作者需要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仅凭经验和直觉无法胜任相关工作。
管理制度应该注重培训和教育,提高工作者的专业素养,不断更新知识和技能。
3. 监督与评估原则建立完善的监督和评估机制,对社区矫正专职社会工作者的工作进行监督,及时发现问题并加以纠正。
同时,通过对工作者的绩效评估,激发其积极性,规范工作行为。
四、管理制度的主要内容1. 岗位职责明确社区矫正专职社会工作者的职责和权力范围,规范其工作内容和方式。
包括但不限于社区巡查、指导矫正对象、参与矫正计划制定、提供心理辅导和法律援助等。
2. 培训与提升制定培训计划,定期组织工作者参加业务培训和学习交流。
同时,开展专业提升的机会,鼓励工作者通过资格考试等方式,提高自身的专业等级和技能水平。
3. 绩效考核建立健全的绩效考核制度,将工作者的工作成果与绩效挂钩,激发其动力和积极性。
社区矫正社会工作人员岗位职责(8篇)
社区矫正社会工作人员岗位职责(8篇)第1篇:社区矫正社区服务工作人员岗位职责社区服务工作人员岗位职责1.严格组织实施社区矫正人员社区服务,增强其社会责任意识和悔罪意识。
2、按照分类管理的要求,对有劳动能力的三类人员,一般管理,严格管理,督促或组织他们参加社区服务,并按规定完成社区服务任务。
3、负责社区服务的日常管理,做好记录,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和社区矫正制度加强对社区矫正人员的管理和监督。
4、在组织社区服务工作中要严格管理,注意安全,防止人身伤亡事故的发生,在社区服务过程中发生安全事故,应积极配合社区服务基地和相关单位采取有效措施,及时做好善后工作,并将有关情况向市司法局报告。
因管理疏忽造成事故的,追究行政和法律责任。
5、认真做好对社区矫正人员的社区服务考核工作,根据考核标准,如实填写考核意见。
在弯法社区服务考核中,对做虚假考核记录的,将追究行政责任,情节严重造成后果的,将由有关部门追究法律责任。
第2篇:社工考试矫正社会工作复习重点矫正社会工作矫正:国家司法机关及其工作人员通过各种措施和手段,使罪犯或有犯罪倾向的罪犯得到思想、心理、行为上的矫正和治疗,从而重新融入社会,成为正常成员的过程。
矫正社会工作:在香港,感化工作是指在矫正系统中实施社会工作。
在社会工作专业价值观的指导下,专业人员或志愿者运用社会工作的理论、知识、方法和技术,在审判、监禁、社区矫正或释放期间,为罪犯及其家属提供思想教育、心理辅导、行为矫正、信息咨询、就业培训、生活照料和社会环境改善等服务。
社会工作的功能和作用分为:针对罪犯的和针对社会环境的。
对于罪犯来说,它包括:监督功能、矫正功能和服务功能。
针对社会环境:营造有利于罪犯更新改造的家庭和社区环境;推动刑罚体系向人性化、科学化方向发展。
矫正社会工作的特点:福利性、特殊性、系统性、专业性。
纠正对象的需求;首先,需要保证基本的生活条件;第二,保护教育和就业权益的需要;第三,社会服务需求。
社区矫正工作工作制度范本
一、总则为加强社区矫正工作,保障社区矫正对象合法权益,预防和减少犯罪,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社区矫正法》及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制度。
二、组织机构1. 社区矫正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社区矫正工作的全面领导,下设办公室,负责日常工作。
2. 社区矫正工作机构负责社区矫正对象的监督管理、教育矫正、心理咨询和辅导、社会关系修复等工作。
3. 社区矫正工作人员包括社区矫正所长、社区矫正专职(兼职)人员、社区矫正志愿者等。
三、社区矫正对象管理1. 报到登记制度:社区矫正对象应当自判决、裁定发生法律效力之日或离开监所之日起10日内到居住地司法局报到登记,如实报告家庭情况,填写文书,建立执行档案。
2. 思想汇报制度:社区矫正对象每周一次电话报告,汇报本周以来的活动情况、所在位置及思想状况;每月至少到司法所接受谈话,汇报近期个人遵纪守法及思想状况,并提交书面思想汇报。
3. 学习制度:社区矫正对象必须服从社区矫正工作人员的安排,按要求在规定的时间、地点参加法律知识、时事政治等相关知识的学习。
4. 迁居审批制度:社区矫正对象因家庭情况,如遇特殊原因需要迁居的,必须提前一个月向司法所书面申请,由司法所签署意见后报经县司法局审批。
四、教育矫正1. 社区矫正工作人员应根据社区矫正对象的犯罪类型、犯罪原因、恶习程度及其思想、行为、心理特征,因人施教、注重实效。
2. 社区矫正工作机构要定期组织社区矫正对象参加集体学习、个人自学等活动,提高其法律意识和道德修养。
3. 社区矫正工作机构要开展心理咨询和辅导,帮助社区矫正对象解决心理问题。
五、监督管理1. 社区矫正工作人员要加强对社区矫正对象的监督管理,确保其遵守法律法规和社区矫正规定。
2. 社区矫正对象必须按时参加社区矫正活动,不得擅自离开所在地域。
3. 社区矫正工作人员要定期对社区矫正对象进行考核,对表现良好的给予表扬,对违反规定的给予批评教育。
六、责任追究1. 社区矫正工作人员要严格遵守各项规章制度,恪尽职守。
社区矫正的日常管理制度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社区矫正工作,确保社区矫正对象遵守社区矫正规定,维护社会稳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社区矫正法》及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本社区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本社区社区矫正对象。
第三条社区矫正工作坚持以人为本、教育改造、预防犯罪、维护稳定的原则,实行社区矫正对象自我管理、社区管理、司法所监督的管理模式。
第四条社区矫正工作由社区居委会、司法所、社区矫正对象及其家属共同参与,形成合力。
第二章社区矫正对象的管理第五条社区矫正对象应当遵守以下规定:(一)按时参加社区矫正活动,不得无故缺席;(二)遵守国家法律法规,不得从事违法犯罪活动;(三)遵守社区规章制度,不得扰乱社区秩序;(四)服从社区矫正工作人员的管理,接受社区矫正教育;(五)积极参加社区公益活动,为社会做出贡献;(六)按时向司法所报告个人情况,不得隐瞒、谎报。
第六条社区矫正对象应当接受以下管理措施:(一)签订社区矫正协议,明确双方权利和义务;(二)建立社区矫正档案,记录社区矫正对象的个人情况、教育改造情况等;(三)设立社区矫正小组,负责社区矫正对象的日常管理、教育改造等工作;(四)对社区矫正对象进行定期考核,考核结果作为调整社区矫正措施的重要依据。
第七条社区矫正对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司法所应当及时采取措施:(一)不遵守社区矫正规定,情节严重的;(二)有违法犯罪嫌疑的;(三)需要采取紧急措施的。
第八条社区矫正对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司法所应当解除社区矫正:(一)社区矫正期满的;(二)社区矫正对象死亡或者丧失社区矫正能力的;(三)社区矫正对象因特殊情况无法继续接受社区矫正的。
第三章社区矫正活动第九条社区矫正活动包括以下内容:(一)法律法规教育;(二)心理健康教育;(三)职业技能培训;(四)社会公德教育;(五)家庭伦理道德教育;(六)社区公益活动。
第十条社区矫正活动应当根据社区矫正对象的具体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
第十一条社区矫正活动由社区矫正小组组织实施,司法所进行监督。
社区矫正管理规章制度
社区矫正管理规章制度一、引言社区矫正作为一种非监禁刑罚执行方式,对于促进罪犯改造、维护社会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规范社区矫正工作,确保社区矫正工作依法、规范、有序进行,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结合实际情况,制定本管理规章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规章制度适用于被判处管制、宣告缓刑、裁定假释、决定暂予监外执行的罪犯在社区中接受矫正的管理。
三、社区矫正机构及职责(一)社区矫正工作领导小组成立由司法行政、公安、法院、检察院等相关部门组成的社区矫正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统筹协调社区矫正工作。
(二)社区矫正机构设立专门的社区矫正机构,负责具体组织实施社区矫正工作。
其职责包括:1、接受法院、监狱等部门交付的社区矫正对象,办理登记手续。
2、制定矫正方案,建立矫正档案。
3、对社区矫正对象进行监督管理,定期考核评估。
4、组织教育学习、社区服务等矫正活动。
5、协调有关部门和单位,为社区矫正对象提供帮助和服务。
(三)司法所司法所承担社区矫正的日常工作,其职责包括:1、按照规定接收社区矫正对象,办理衔接手续。
2、对社区矫正对象进行日常监督管理,了解其思想、工作、生活等情况。
3、组织开展教育学习和社区服务活动。
4、及时上报社区矫正对象的违法违规行为,并协助处理。
四、社区矫正对象的接收(一)交付与接收法院、监狱等部门应当在规定的时间内将社区矫正对象的法律文书和相关材料送达社区矫正机构。
社区矫正机构应当及时办理接收手续,核实社区矫正对象的身份信息和法律文书。
(二)登记与建档社区矫正机构应当对接收的社区矫正对象进行登记,建立矫正档案。
矫正档案包括社区矫正对象的基本信息、法律文书、矫正方案、考核评估记录等。
五、社区矫正对象的监督管理(一)报告制度社区矫正对象应当定期向司法所报告自己的思想、工作、生活等情况。
报告的方式和频率根据矫正对象的类别和风险等级确定。
(二)外出审批社区矫正对象因就医、家庭重大变故等原因需要离开所居住的市、县的,应当提前向司法所提出书面申请,经批准后方可外出。
社区矫正人员平时管理制度
一、总则为加强社区矫正工作,规范社区矫正人员行为,确保刑罚的正确实施,维护社会稳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社区矫正法》及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地区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对象本制度适用于被宣告缓刑、被判处管制、被剥夺政治权利、被裁定假释、被暂予监外执行的社区矫正人员。
三、管理制度1. 接收制度社区矫正机构应当对社区矫正人员进行接收,建立档案,明确社区矫正人员的权利和义务。
2. 考核及奖罚制度(1)社区矫正人员应当定期向社区矫正机构报告个人情况,接受考核。
(2)社区矫正人员遵守法律法规、服从监督管理、积极参加教育学习和社区服务,表现良好的,给予表扬和奖励。
(3)社区矫正人员有下列行为之一的,依法给予警告、罚款、收监执行等处罚:①故意犯罪,依法应当判处刑罚的;②实施其他违法行为,扰乱社区矫正秩序的;③不按规定报告行踪的;④拒绝接受社区矫正机构监管的;⑤其他违反社区矫正规定的行为。
3. 社会保障制度社区矫正机构应当协助社区矫正人员解决生活、就业、教育等方面的问题,保障其合法权益。
4. 解除制度社区矫正人员符合下列条件的,经社区矫正机构批准,可以解除社区矫正:(1)服刑期满;(2)经社区矫正机构考核,认为不再危害社会的;(3)其他依法可以解除社区矫正的情形。
5. 档案管理制度社区矫正机构应当建立社区矫正人员档案,详细记录其基本情况、矫正表现、考核结果等信息。
6. 管理措施(1)社区矫正人员应当遵守法律法规,不得参与违法犯罪活动。
(2)社区矫正人员应当服从社区矫正机构的监督管理,按时参加教育学习和社区服务。
(3)社区矫正人员应当接受社区矫正机构的考核,如实报告个人情况。
(4)社区矫正机构应当加强对社区矫正人员的教育、培训和就业指导。
四、监督管理1. 社区矫正机构应当加强对社区矫正人员的监督管理,确保其遵守法律法规,防止其重新犯罪。
2. 社区矫正机构应当与公安机关、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等部门加强协作,共同做好社区矫正工作。
社区矫正小组管理制度精选
社区矫正小组管理制度精选社区矫正小组是监狱系统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管理机构,它的存在可以有效地帮助矫正对象的社会融入和心理康复。
为了更好地管理社区矫正小组,制定一套科学合理的管理制度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介绍一份不带标题的社区矫正小组管理制度,以供参考。
第一部分组建社区矫正小组1.1 社区矫正小组的设立由监狱系统管理部门负责,负责人由监狱系统中担任矫正工作的专业人员担任,其具体组建方式由监狱系统管理部门负责。
1.2 社区矫正小组的成员应具备专业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包括矫正心理学、社会工作等相关专业知识。
1.3 社区矫正小组成员应签署保密协议,严格保守矫正对象的个人隐私信息,确保矫正工作的顺利开展。
第二部分社区矫正小组的职责2.1 制定个性化的矫正方案,根据矫正对象的具体情况和需求,制定符合其个性特点的康复计划。
2.2 进行心理疏导和社会适应辅导,帮助矫正对象认识自己的问题和困难,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2.3 开展社会适应训练,提高矫正对象的社会适应能力和生存能力,帮助其顺利融入社会。
2.4 定期进行矫正工作评估,对矫正对象的矫正效果进行评估和总结,不断完善矫正方案。
第三部分社区矫正小组的工作流程3.1 矫正对象入组后,社区矫正小组负责人应对其进行全面的评估和分析,确定其矫正方案和目标,并制定个性化的康复计划。
3.2 社区矫正小组成员应定期开展矫正工作,包括心理疏导、社会适应训练等,帮助矫正对象解决遇到的问题和困难。
3.3 社区矫正小组应定期召开工作会议,总结矫正工作情况,分析问题和不足,共同商讨解决方案。
3.4 社区矫正小组应建立矫正对象档案,详细记录其矫正过程和效果,定期进行评估和总结。
第四部分管理制度的保障4.1 社区矫正小组应建立健全的监督机制,对矫正工作进行督导和检查,确保矫正工作的规范进行。
4.2 社区矫正小组成员应定期参加专业知识培训和学习,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水平和素质。
4.3 社区矫正小组应与相关部门和机构建立合作关系,共同推动矫正工作的开展和完善。
社矫机构管理制度
社矫机构管理制度第一条为规范社矫机构管理工作,提高社矫工作效率,保障社矫对象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矫正法》、《社会矫正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管理制度。
第二条社矫机构管理制度适用于各级社会矫正机构。
第三条社矫机构管理以规范、权威、公正、高效为原则,坚持法治思维,强化依法行政,推动社矫工作科学化、标准化。
第四条社矫机构应当依法履行职责,开展社矫工作,履行公益职能,维护法律权益,全心全意为社矫对象服务。
第二章组织机构第五条社矫机构设立法定机构,具体部门设置视具体情况而定,确保其职能和业务对接衔接。
第六条社矫机构应当成立机构管理委员会,落实机构管理主体责任,确保机构各项工作有序进行。
第七条机构管理委员会由主任、副主任、委员组成,综合协调机构内部各项工作,负责机构整体管理与决策。
第八条机构内设职务部门,具体包括行政人事部门、矫正处、矫正救济处、监督评估处、信息管理处等,部门职责明确,相互协作,推动社矫工作的开展。
第九条社矫机构应当建立健全规范的管理制度,明确机构内部各级职责、权限、程序和流程,确保机构高效运转。
第三章职责和权利第十条社矫机构应当制定社矫工作方针,根据法律法规和政策,开展具体的社会矫正工作。
第十一条社矫机构应当加强社会矫正对象的教育培训工作,帮助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法治观。
第十二条社矫机构应当建立社会矫正对象档案,并加强档案管理和信息安全保护。
第十三条社矫机构负责对社会矫正对象进行矫正救济工作,促进其重新融入社会。
第十四条社矫机构应当依法进行监督评估工作,及时发现和解决社会矫正对象及时解决问题。
第十五条社矫机构应当保护社会矫正对象合法权益,确保其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
第四章行政管理第十六条社矫机构应当建立健全行政管理制度,明确各项工作职责和程序。
第十七条社矫机构应当加强对机构人员的管理,建立健全人员激励机制,提高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
第十八条社矫机构应当加强对行政财务的管理,确保资金使用合理、安全。
社区矫正工作管理制度
社区矫正工作管理制度一、引言社区矫正作为一种非监禁刑罚执行方式,对于促进罪犯的改造和社会的和谐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确保社区矫正工作的规范、有序进行,提高矫正质量和效果,特制定本管理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在本辖区内接受社区矫正的罪犯,包括被判处管制、宣告缓刑、裁定假释、决定暂予监外执行的罪犯。
三、工作目标1、通过监督管理、教育矫正和社会适应性帮扶,帮助社区矫正对象顺利融入社会,预防和减少重新犯罪。
2、维护社会稳定,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四、工作原则1、依法规范原则。
严格按照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规定开展社区矫正工作,确保执法公正、规范。
2、以人为本原则。
尊重社区矫正对象的人格尊严,充分考虑其个体差异和实际需求,采取人性化的管理和教育方式。
3、社会参与原则。
动员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社区矫正工作,形成全社会共同关心、支持和参与的良好氛围。
4、综合治理原则。
整合各方资源,协调相关部门,形成工作合力,共同做好社区矫正工作。
五、工作流程1、调查评估在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监狱等决定机关对罪犯拟适用社区矫正前,社区矫正机构应当对其社会危险性和对所居住社区的影响进行调查评估,提出评估意见。
2、接收登记社区矫正决定机关作出社区矫正决定后,应当在规定的时间内将法律文书和相关材料送达社区矫正机构。
社区矫正机构应当对社区矫正对象进行接收登记,建立档案。
3、入矫宣告社区矫正对象报到后,社区矫正机构应当及时组织入矫宣告,宣告社区矫正的相关规定和纪律,明确社区矫正对象的权利和义务。
4、监督管理(1)定期报告。
社区矫正对象应当定期向社区矫正机构报告自己的活动情况、思想动态等。
(2)实地查访。
社区矫正机构应当定期对社区矫正对象进行实地查访,了解其生活、工作和改造情况。
(3)信息化监管。
运用手机定位、电子腕带等信息化手段对社区矫正对象进行实时监管。
5、教育矫正(1)集中教育。
定期组织社区矫正对象参加集中教育学习,提高其法律意识和道德素质。
全区社区矫正和安置帮教专职社会工作者 队伍建设实施方案
全区社区矫正和安置帮教专职社会工作者队伍建设实施方案《中华人民共和国社区矫正法》及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相关文件对建立社区矫正、安置帮教社会工作者队伍提出了明确要求。
加强全区社区矫正和安置帮教专职社会工作者队伍建设是加快推进社会工作高质量发展和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深化平安XX、法治XX建设和加强基层社会治理具有重要意义。
为深入贯彻落实有关要求,省司法厅等四部门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全省社区矫正和安置帮教专职社会工作者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市司法局等四部门转发了该文件,并提出了落实意见(X司发(2023)X号,以下简称“《意见》”)。
根据我区实际制定如下实施方案,请认真贯彻执行。
一、目标任务(一)人员配备。
至2025年年底,各司法所社矫安帮专职社工要按照“每15名社区矫正对象配备1名专职社会工作者”“每50名安置帮教对象配备1名专职社会工作者”的要求落实到位。
(二)人才占比。
至2025年年底,建成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社矫安帮专职社工人才队伍,其中社会工作、法律、教育、心理、计算机等核心专业人才数量占比60%以上,获得社会工作师等职业资格证书人员数量占比50%以上。
(三)完成进度。
各镇(街道)要根据《意见》要求,认真梳理本地司法所专职社工人员缺额和人才缺额实际数量,逐步补齐人员,并落实专业结构要求比例。
按以下时间表推进完成,即:至2023年年底完成目标任务的30%,2024年年底完成目标任务的70%,2025年年底完成目标任务100%o二、人员要求(一)明确选聘标准。
依据《意见》要求,由各镇(街道)相关部门按照选聘流程,自行组织。
社矫安帮专职社工必须具备以下基本条件:1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2.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拥护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品行端正;3.年满18周岁;4,具备履行职责必需的工作能力、身体条件和心理素质;5•具有社会工作、法律、教育、心理、计算机等大学专科以上学历,原则上应取得社会工作或相关专业大专以上学历,或者取得全国社会工作者职业资格证书;6.社矫安帮专职社工岗位需要的其他条件。
社区矫正规章制度
社区矫正规章制度1. 规章制度概述本规章制度旨在规范企业的社区矫正工作,确保员工行为符合法律法规的要求,提高社区矫正工作的管理水平,保障员工权益,同时维护企业的声誉和利益。
2. 管理标准2.1 社区矫正责任1.企业将会支持并积极参与社区矫正工作,积极推动员工向善,为社会治安和员工的个人成长做出贡献。
2.社区矫正工作涉及的员工包括有前科、假释、缓刑等相关背景的员工,对这些员工的社区矫正工作由企业统一组织和管理。
3.企业将建立和完善社区矫正工作机构,确保社区矫正工作的顺利开展。
4.社区矫正工作由专业的管理人员负责,该人员应具备相关法律、心理学、社会工作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并且严格遵守企业的纪律和保密规定。
2.2 社区矫正工作程序1.社区矫正工作按照有关法律法规规定开展,确保在法律框架内进行,并遵守人权和隐私保护原则。
2.公安机关、法院、劳动监察机构和社区矫正工作机构之间要建立合作机制,及时交换信息,保证社区矫正工作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3.社区矫正程序包括但不限于入职前调查、入职后监管以及矫正期满后的评估等环节,确保对员工的全程管理和跟踪。
4.社区矫正工作应充分结合员工的具体情况,合理安排工作、教育及社区活动,并注重心理疏导和法律法规教育。
2.3 社区矫正纪律1.员工在社区矫正期间,必须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及企业制定的各项规章制度,同时遵守社区矫正工作机构制定的矫正纪律。
2.员工应按时参与例行的教育和职业技能培训活动,努力提升自身素质和能力。
3.员工不得使用违法违规的方式谋取私利,不得参与任何与本企业利益相冲突或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的行为。
4.员工应当保持良好的行为记录和社会形象,不得从事犯罪行为或其他可能危害社会治安的活动。
2.4 社区矫正保密1.企业要保护员工的个人隐私,确保社区矫正工作的保密性。
2.社区矫正工作涉及的员工信息必须严格保密,任何人不得将员工的信息泄露给非相关人员或机构。
3.社区矫正工作人员应签署保密协议,严格遵守保密规定,并接受保密培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社区矫正专职社会工作者管理制度
为了规范对社区矫正专职社会工作者(以下简称专职社工)的管理,根据我县社区矫正工作的实际需要,和《福州市社区矫正专职社会工作者管理暂行办法》的规定制定本制度。
一、岗位责任制度
1、工作职责
协助司法所开展工作;协助落实社区矫正对象档案的建立与管理;做好社区服刑人员的接收、报到;制定社区矫正个案;对社区服刑人员进行教育、管理与培训;组织社区服刑人员开展公益性劳动;对社区服刑人员进行心理矫治等。
2、工作制度
登记制度:社区服刑人员报到时应当办理登记手续,告知其权利、义务和社区矫正监督管理的相关规定;社区服刑
人员每周向司法所报告一次上周思想、工作和生活情况时应当记录,并作好汇报日期和来电号码的登记。
统计制度:每月上报一次社区服刑人员基本情况和社区服刑人员外出人员就业基本情况;每季上报一次社区服刑人员分类管理情况。
分析制度:每月对社区服刑人员基本情况、社区矫正工作情况、社区服刑人员矫正情况和有关情况进行分析上报。
二、考勤制度
1、专职社工应参加司法所的考勤签到。
2、按时上下班,上下班时间与司法所工作人员同步,上班时应坚守工作岗位。
3、有以下情况之一为旷工:未经批准不上班的;迟到和早退时间超过2小时以上未请假的;上班签到后无故离开未办理手续的,旷工的最小时间单位为半天。
专职社工在试用期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解除聘用。
连续旷工3天以上或累计旷工5天以上的;连续请假5天以上或累计请假10天以上的。
专职社工在聘用期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解除聘用。
1、连续旷工7天以上或一年内累计旷工15天以上的;
2、连续请假20天以上或一年内累计请假30天以上的;
3、一年内非因工负伤住院60天以上的;
专职社工在聘用期内考核合格的可参照党政机关和事
业单位在岗工作人员的年休假标准:累计工作已满1年不满10年的,年休假5天。
三、请销假制度
1、病假、事假等,所有请假均须填写《请假审批表》,批准后方可离开。
2、请假1天的由所长批准,3天以内由所长签注意见后报局分管领导批准,3天以上5天以内的由所长、分管领导签注意见后报局长批准。
3、请病假、丧假、事假,在紧急情况下不能提前申请的,可以在休假发生的当天以口头(或电话)形式请假,事后一周内补办请假手续。
4、病假在一个工作日以内的,无需开病假证明,一个工作日以上的,应有医院的病假证明。
请假结束后应及时办理销假手续。
四、政治业务学习制度
1、要认真学习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保持清醒的政治头脑。
2、专职社工应参加司法所组织的政治学习和阶段性的集中学习教育活动。
3、对社区矫正工作要有政治敏感性和高度的责任感。
4、要积极参加法律知识的学习和培训,特别是要加强文书制作能力的学习和提高。
五、请示报告制度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请示:
1、社区矫正执行过程中,出现法律、行政法规和省、市社区矫正规范性文件及其配套制度现行规定有所冲突的;
2、社区矫正执行过程中,对法律、行政法规和省、市社区矫正规范性文件及其配套制度规定的问题理解不清、把握不准的;
3、社区矫正执行过程中,出现与法律、行政法规和省、市社区矫正规范性文件及其配套制度尚未明确规定的;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报告:
1、监管的社区服刑人员正在实施犯罪或有明显违法犯罪苗头的;
2、监管的社区服刑人员非正常死亡的;
3、监管的社区服刑人员参与上访、游行、示威活动的;
4、监管的社区服刑人员重新违法犯罪被采取强制措施的;
5、监管的社区服刑人员违反治安管理行为被行政拘留的;
6、监管的社区服刑人员擅自离开居住地监管范围导致脱管、漏管或下落不明的;
7、监管的社区服刑人员严重违反监督管理规定,已经或可能导致严重后果的;
六、考核奖惩制度
考评考核制度分为日常考评和年度考核两种,日常考评由司法所负责,年度考核由县级司法局负责。
日常考评每季度一次,在季末进行,对下列事项作出书面评价:1、履行岗位职责情况;2、文书制作质量;3、遵纪守法情况。
县局对日常考评工作实施检查监督。
年度考核每年一次,在年末进行(考核办法另行规定)。
县局综合日常考评结果、民主测评情况、司法所长意见,按德、能、勤、绩四个方面进行评定,年度考核结果分为优秀、合格、基本合格、不合格4个等级,年度考核为不合格的予以辞退。
专职社工在聘用期内有突出表现或重大贡献的予以表彰奖励。
奖励分为:嘉奖、评定先进工作者等。
嘉奖由司法所批准,先进工作者由县司法局或市司法局批准。
THANKS !!!
致力为企业和个人提供合同协议,策划案计划书,学习课件等等
打造全网一站式需求
欢迎您的下载,资料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