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诗歌赏析4
2024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诗歌鉴赏专题四:精做比较鉴赏题提升练(原卷版+解析版)
2024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诗歌鉴赏专题四:精做比较鉴赏题提升练(解析版)1.阅读下面这两首诗,完成(1)~(2)题。
牧童[唐]吕岩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
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
牧童诗[宋]黄庭坚骑牛远远过前村,短笛横吹隔陇闻。
多少长安名利客,机关用尽不如君。
(1)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吕诗首句一个“铺”字,表现出青草茂盛、原野开阔的自然景象,给人和缓舒适的感觉。
B.吕诗次句一个“弄”字,传达出笛声时断时续悠扬飘逸之感,衬托出乡村深夜的静谧。
C.黄诗首句从远处的“前村”落笔,而一个“过”字使得“牧童骑牛”这一画面具有了动态感。
D.黄诗次句“隔陇闻”以声写人,却有“未见其人,先闻其声”的艺术效果,极具想象力。
B [B项,“乡村深夜的静谧”错误,应该是“黄昏”时分。
](2)两首诗的结尾两句各尽其妙,请从表达方式的角度进行赏析。
[答案] ①吕诗的三、四两句运用了记叙、描写的表达方式,再现了牧童休息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对悠闲自得、无忧无虑的“田园牧歌”生活的向往。
②黄诗的三、四两句运用了议论的表达方式,将逐利争名、机关算尽的“长安客”与悠然自得的牧童相比,表露出诗人清高自适、不与俗流合污的心态。
[解析] 吕诗的三、四两句,“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意思是:牧童放牧归来,在黄昏饱饭后。
他连蓑衣都没脱,就愉快地躺在草地上看天空中的明月。
诗句中写牧童放牧归来之事,描写他月夜露天休息的场景,运用了记叙、描写的表达方式,再现了牧童休息的情景,表现了孩子无忧无虑、天真烂漫的天性,表达了诗人对悠闲自得、无忧无虑的“田园牧歌”生活的向往。
黄诗的三、四两句,“多少长安名利客,机关用尽不如君”意思是:长安城内那些追逐名利的人啊,用尽心机也不如你这样清闲自在。
运用了议论的表达方式,将逐利争名、机关算尽的“长安客”与悠然自得的牧童相比,有多少在官场上争名逐利的庸人,费尽心机,其实不如牧童自在快乐啊!在一贬一褒之中,表露出诗人清高自赏、不与俗流合污的心态。
2020高考语文诗歌鉴赏考案(四)
考案[21]古代诗歌鉴赏(四)一、(2019·安徽淮南市一模)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1~2题。
(9分)黄河罗隐①莫把阿胶向此倾,此中天意固难明。
解通银汉应须曲,才出昆仑便不清。
高祖誓功衣带小②,仙人占斗客槎轻。
三千年后知谁在?何必劳君报太平!【注】①罗隐:晚唐诗人,本名横,以十举进士不第,乃改名。
②高祖誓功衣带小:汉高祖在平定天下、大封功臣时的誓词,誓词里说“使河如带,泰山若砺”。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C)A.“银汉”,即银河,在这里被用来指代皇室和朝廷;“昆仑”同“银汉”一样,也指朝廷豪门贵族甚至当朝皇帝。
B.“高祖誓功衣带小”,借用汉高祖封功的典故,意在表达功臣的爵位永远不会失去。
C.“仙人占斗客槎轻”,“客槎”指考试求官的人,这句是说封建贵族霸占了爵位,读书人入仕的希望将永远渺茫。
D.全诗句句紧扣黄河,又句句别有所指,言辞激切,表达了作者对科举的绝望与怀才不遇的激愤。
【解析】“读书人入仕的希望将永远渺茫”错,原意是考试求官的人只要经把持朝政的封建贵族的援引,自然飘飘直上,不须费力了。
2.结合全诗,分析作者是如何一步步借“黄河”来讽喻科举制度的。
(6分)答:示例:首联借黄河的水无法澄清,来暗示当时科举考试的虚伪,揭露官场和黄河一样混浊;颔联表面说黄河通天是因河道曲折,实际指想通过科举考试取得高官显位必须使用不正当的手段,科举之初就混浊不堪;颈联用典,指出封建贵族世代霸占朝廷爵禄,求官之人一经援引很容易平步青云;尾联借“黄河千年一清”,没人能等到,揶揄朝廷和科举的黑暗也是改变不了的。
(分析对一联1分,分析对两联3分,分析对三联5分,分析对四联6分) 【解析】回答本题,要逐联分析,可结合诗下注释,除了回答诗句的表面意,还要紧扣题干中的“讽喻”答出诗人借黄河揭露官场的黑暗和科举制度的混浊不堪。
首联当中,“莫把阿胶向此倾,此中天意固难明”借助黄河水的无法澄清,表明其昏暗不堪;颔联以具体描述黄河之“曲”与“浊”来进一步描画科场黑暗之现状。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试题(附答案)(参考)_1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试题(附答案)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试题(附答案)一、高中诗歌鉴赏试题1.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小题。
石鼻城①苏轼平常战国今无在,陌上征夫自别闲。
北客初来试新险,蜀人从此送残山。
独穿暗月朦胧里,愁渡奔河苍茫间。
渐入西南风景变,道边修竹水潺潺。
【注】①石鼻城即宝鸡东北30里的武城镇,相传是诸葛亮所筑,曾是蜀、魏的战场。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别正确的一项是()A. 首联写曾经是古战场的石鼻城,现在一派太平的景象,路上行人各自奔忙。
B. 颔联写南来北往的人到此的感觉,用“新险”“残山”突出石鼻城地势险峻。
C. 颈联写“暗月朦胧”“奔河苍茫”,形象地表现了“独穿”“愁渡”的黯然迷蒙。
D. 尾联写向西南行进,风景逐渐优美,路旁是修长的翠竹,耳畔是潺潺的流水。
(2)宋诗富含理趣,常在具体的形象中蕴藏抽象的哲理。
谈谈你从这首诗中读出了哪些理趣。
【答案】(1)B(2)①首联借石鼻城古今变迁,表达对变与别变的考虑;②颔联借南北旅人来到石鼻城感觉差异,表明角度别同导致体验别同;③末两联借石鼻城两侧景色和旅人感觉的变化,形象地表达逆境会转为顺境的信念。
【解析】【分析】⑴本题中,颔联的意思“石鼻寨对北方人来讲,是刚涉秦岭的险要之处,可对经剑阁栈道而来的蜀人来讲,只只是是小丘陵”,因此“新险”“残山”是别同行进方向的人的感觉。
故选B。
⑵本题中,“从这首诗中读出了哪些理趣”,事实上是对诗人情感的把握,要多方位把握,这首诗的意思:如今祖国统一了,但南来北往的旅客们还是闲别住,石鼻寨对北方人来讲,是刚涉秦岭的险要之处,可对经剑阁栈道而来的蜀人来讲,只只是是小丘陵。
在月色朦胧中渡过奔腾的渭河,渐向西南,风景渐变,修竹萧萧,流水潺潺。
由此可概括为答案为:①首联借石鼻城古今变迁,表达对变与别变的考虑;②颔联借南北旅人来到石鼻城感觉差异,表明角度别同导致体验别同;③末两联借石鼻城两侧景色和旅人感觉的变化,形象地表达逆境会转为顺境的信念。
新高考语文诗歌鉴赏题含答案解析
新高考语文诗歌鉴赏题含答案解析一、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送孔巢父①赴河南军皇甫冉江城相送阻烟波,况复新秋一雁过。
闻道全师征北虏,更言诸将会南河。
边心杳杳乡人绝,塞草青青战马多。
共许陈琳②工奏记,知君名宦未蹉跎。
【注】①孔巢父,少时苦学,后辞官归隐,与李白、裴准等隐居徂徕山,号“竹溪六逸”。
②陈琳,归附曹操后,管记室,军国书檄多为陈琳所作。
(1)首联描绘了一幅怎么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简要赏析颈联的表达效果。
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各题。
六幺令·天中节①苏轼虎符缠臂,佳节又端午。
门前艾蒲青翠,天淡纸鸢舞。
粽叶香飘十里,对酒携樽俎。
龙舟争渡,助威呐喊,凭吊祭江诵君赋。
感叹怀王昏聩,悲戚秦吞楚。
异客垂涕淫淫,鬓白知几许?朝夕新亭对泣②,泪竭陵阳③处。
汨罗江渚,湘累已逝,惟有万千断肠句。
【注】①天中节即端午节。
②新亭对泣,语出《世说新语·言语》:“过江诸人,每至美同,辄相邀新亭,藉卉饮宴。
周侯中坐而叹日:‘风景不殊,正自有山河之异。
’皆相视流泪。
”③陵阳,屈原第二次被流放,最后到了陵阳。
(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词的上片通过描写“虎符缠臂”“门插艾蒲”“放飞纸鸢”“饮酒食粽”“龙舟竞渡”“诵赋祭吊”几个场面写出端午节的盛况。
B.词中运用“新亭对泣”的典故准确贴切,是因为屈原当时流放在外、痛心国难的心情与晋时渡江避难的中原人士非常相似。
C.本词咏今叹古,“借古而启今”。
上片极力描摹端午诸种盛况,下片感怀屈原人生经历。
本词的写作重点在上片。
D.词中有景,景中寓境。
上片一幅幅生动的民俗风景画扑面而来,景境如画;下片一幕幕沧桑的历史再现眼前,一唱三叹。
(2)一般认为,词中的“异客”是指屈原,你是否同意这种解读?请结合诗句说明你的理由。
3.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各题。
除夜二首(其一)①陈与义城中爆竹已残更,朔吹翻江意未平。
多事鬓毛随节换,尽情灯火向人明。
新高考 语文诗歌鉴赏题含答案解析
新高考语文诗歌鉴赏题含答案解析一、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问题。
寄外舅郭大夫【注】陈师道巴蜀通归使,妻孥且旧居。
深知报消息,不忍问何如。
身健何妨远?情亲未肯疏。
功名欺老病,泪尽数行书。
【注释】外舅:古代媳妇称公婆为“舅姑”,女婿称呼岳父为“外舅”。
元丰七年五月,陈师道的岳父郭概由朝请郎转任提点成都府路刑狱。
陈因家贫,无力赡私,所以妻子和三子一女都随郭赴蜀,陈则留在长安。
此诗是分别后所作。
(1)下列对本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诗情真意切,通俗易懂,首联语调高昂,颔联沉抑,颈联呈淡淡的欢快,尾联归于平静起伏跌宕,尽真情之妙。
B.首句说从遥远的四川,回来一个带信使者。
一个“通”字,把“巴蜀”和“归使”联起来,说明消息终于传来。
C.“妻孥且旧居”是写妻子儿女仍在外舅家居住,这是诗人的内心独白,体现了诗人既迫切又犹疑、惊喜交加的心情。
D.颔联中“深知”与“不忍”将诗人想知道家人消息但又怕是坏消息的矛盾心理体现得淋漓尽致。
(2)有人对诗的尾联甚为称道,试从情感与主题方面进行赏析。
2.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幽州夜饮(唐)张说凉风吹夜雨,萧瑟动寒林。
正有高堂宴,能忘迟暮心?军中宜剑舞,塞上重笳音。
不作边城将,谁知恩遇深!(1)上面诗歌中的对仗有几联?判断正确的一项是()A.一联B.两联C.三联D.四联(2)下列关于本诗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句凉风、夜雨、寒林等意象,渲染出悲凉的气氛。
B.颈联“迟暮”二字凸显出时光流逝人生易老的忧伤。
C.尾联以感叹的语气,充分表现了对皇恩浩荡的感激。
D.本诗以景起笔以情结笔,层层推进,结构自然流畅。
(3)前人评价颈联“军中宜剑舞,塞上重笳音”豪壮中寓悲凉,请加以评析。
3.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各题。
田园作(唐)孟浩然弊庐隔尘喧,惟先养恬素。
卜邻近三径①,植果盈千树。
粤余任推迁,三十犹未遇。
书剑时将晚,丘园日已暮。
晨兴自多怀,昼坐常寡悟。
冲天羡鸿鹄,争食羞鸡鹜。
2020年高考语文古诗词鉴赏必考专题四:赏析诗歌重点字词(炼字)(含解析)
专题04 赏析诗歌重点字词(炼字)★★考点解读★★根据所炼的词性而言,往往炼动词、叠词、形容词、拟声词、副词比较多,根据所炼之字在诗句中的位置来看,五言诗句以第三个字居多(如《题扬州禅智寺》中“青苔满阶砌”一句中“满"),七言诗句以炼第五字居多(如《戏答元珍》中“残雪压枝犹有”中“”字)。
★★技巧点拨★★1、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2、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简译;3、点出该字运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有怎样的表达效果,构成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经典例题★★一、【2017年高考山东卷】阅读下面的唐诗,回答问题。
早上五盘岭①岑参平旦驱驷马,旷然出五盘②。
江回两崖斗,日隐群峰攒。
苍翠烟景曙,森沉云树寒。
松疏露孤驿,花密藏回滩。
栈道溪雨滑,畬田原草干。
此行为知己,不觉蜀道难。
【注】①唐代宗大历元年(766)春,岑参作为僚属随剑南西川节度使杜鸿渐入蜀平乱,途径五盘岭时作。
五盘岭:秦蜀交界处峻岭、其山道曲折盘旋,故名。
②出五盘:攀越五盘山道登上山巅。
“江回两崖斗,日隐群峰攒”中的“斗”“攒”两字,生动传神,所写景物特征鲜明,请作简要分析。
【答案】①“斗”字,描写了两岸崖石耸峙欲错,犹如两兽相斗,凸显了江崖陡峭、峥嵘之势。
②“攒”字,描写群峰相连,层次莫辨,仿佛聚在一起,刻画了峰峦密集、重叠之态。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炼字的能力。
炼字题首先要解释字在诗句中含义,如果有修辞手法,要指出该字运用的修辞。
然后把字放到诗句中,描述诗句所写内容,最后指出诗句运用该字的表达效果,或者表达的情感。
“江回两崖斗,日隐群峰攒”中的“斗”和“攒”采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斗”字将江流两岸的崖石人格化,两岸崖石耸峙对错,犹如两兽相斗,写出了江崖陡峭、峥嵘之势态。
而“攒”字山峰相连,好像攒集在一起,写出来山峰的密集、重叠。
二、【2016年高考天津卷】阅读下面的诗,按要求作答。
登裴秀才迪小台[唐]王维端居不出户,满目望云山。
落日鸟边下,秋原人外闲。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诗歌鉴赏重点讲练 专题04 鉴赏诗歌的语言特色(解析版)
专题04 鉴赏诗歌的语言特色【知识概述】鉴赏诗歌的语言艺术,就是要了解诗歌语言的特点,并在此基础上调动联想、想象、比较等多种方法,领悟诗歌语言的精妙。
鉴赏诗歌的语言艺术,主要有两个角度:鉴赏语言运用特点和鉴赏语言风格。
【答题思路】1、读(题干)——弄清题干问法,确定答题范畴;2、品(文本)——关注诗歌的遣词造句、修辞手法、语体色彩等,从不同角度整体感受诗歌的整体语言特色。
一、鉴赏诗歌的语言运用特点【题型分析】鉴赏诗歌的语言运用特点,一般从以下几个角度考虑:(1)遣词造句——即具体字词的运用,主要表现为炼字如:鹰击长空,鱼翔浅底。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附:不同词性的字词常规表达效果动词:常具有精准传神地表现被描述对象某种特点的作用,使诗歌形象生动。
形容词:从形、声、色、态等方面表现被描述对象的特点,语言形象细腻。
数量词:精心选用的数量词,可以产生隽永新奇的效果;叠词:增强诗歌的节奏感,拟声叠词的使用,还能上诗歌的语言更加真实传神虚词(副词、连词):副词的精妙使用,有生动形象,化平淡为神奇的语言效果。
(2)修辞手法在古典诗词中,常常会使用各种修辞手法,这些修辞手法各有其艺术效果,在鉴赏诗歌的语言时,也可以从这个角度考虑。
古典诗歌中常见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借代、双关等。
(3)语体色彩古典诗歌中涉及到语体分析,主要是口语的使用和典故的使用。
(1)口语使用例:卜算子辛弃疾 (宋)刚者不坚牢,柔者难摧挫。
不信张开口了看,舌在牙先堕。
已阙两边厢,又豁中间个。
说与儿曹莫笑翁,狗窦从君过。
(2)典故使用例: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宋)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
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模拟试题含解析(4)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模拟试题含解析(4)一、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寄李儋元锡韦应物去年花里逢君别,今日花开又一年。
世事茫茫雕自料,春愁黯黯独成眠。
身多疾病思田里,邑有流亡愧俸钱。
闻道欲来相问讯,西楼望月几回圆。
【注释】这首诗是韦应物晚年在滁州刺史任上的作品。
韦应物在滁州任职的一年里,对朝政紊乱、国家衰弱、民生凋敝,极为忧虑。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全诗塑造了一个有志而无奈、进退两难的官员形象,披露了一个官员的思想矛盾。
B.首联点明分别的时间,“又”字说明距上次分别已经一年,强调了时间流逝之快。
C.颔联写自己的烦恼苦闷,“世事茫茫”既指国家的前途,也包含诗人个人的前途。
D.尾联直抒胸臆,表达了诗人感激友人李儋的问候,急切盼望友人的来访的情感。
(2)诗歌的颈联备受赞扬,范仲淹叹为,“仁者之言”,朱熹盛称“贤矣”。
请谈谈你对颈联的理解。
2.阅读下列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与颜钱塘①登樟亭望潮作[唐] 孟浩然百里闻雷震,鸣弦暂辍弹②。
府中连骑出,江上待潮观。
照日秋云迥,浮天渤澥③宽。
惊涛来似雪,一坐凛生寒。
注释:①颜钱塘:钱塘令颜某,名不详。
②鸣弦暂辍弹:此句暗用孔子弟子宓子贱任单父县县令时,鸣琴不下堂而把县城治理好的典故,称赞颜钱塘善理政。
③渤澥:渤海的古称。
(1)从体裁上看,本作品属于()。
A.律诗B.小令C.古体诗D.曲子词(2)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百里闻雷震”写未见江潮,先闻其声。
潮声巨大如雷鸣,并且震动百里,渲染出江潮的磅礴气势。
B.“鸣弦暂辍弹”写善理政的县令被江潮吸引而暂停公务前往观潮,从侧面烘托出了江潮的声势巨大。
C.“府中连骑出,江上待潮观”写县衙门内一个接一个涌出,急速赶到江岸上观潮,进一步渲染气氛。
D.最后“惊涛来似雪”,表现惊涛骇浪排空而来;“一坐凛生寒”写观潮人因潮水汹涌而感到阵阵寒冷。
(3)“照日秋云迥,浮天渤澥宽”两句颇受好评,请对这一联加以赏析。
专题04 赏析诗歌的意象和意境-2024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之古代诗歌阅读课件
四、范例剖析
请找出下列诗句的意象并分析其作用。
小楼一夜听风雨,深巷明朝卖杏花。(陆游《临安春雨初霁》)
意象:小楼深巷 氛围:静谧幽邃,诗人客居临安的寂寞 意象:春雨杏花 氛围:江南早春的气息,预告一个万紫千红 的局面即将到来 意境:寂寞的诗人躺在深巷小楼里,春天的脚步随着雨声来到 深巷,进入小楼,给诗人带来一个不眠之夜,诗人设想明天早晨该 能听到深巷传来的卖花声了,这两句构成的意境,其中有春天到来 的喜悦,也有流光易逝的感喟。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深秋时节,诗人才卸征鞍,又上孤舟,一“卸”一“上”,虽然 用语平淡,却写尽羁旅行役之苦。 B.颔联写景视听结合,“烟笼古木”“月印平沙”写出了夜色之美, 猿声、雁鸣突出了夜的静谧。 C.远处传来捣衣的砧杵声,使飘零的游子不由伤感落泪;鼙鼓之声 才响起,就惹起了诗人无尽的愁思。 D.尾联照应诗题,都是写当年易水送别的场景:二人击筑悲歌时, 慷慨诀别的气氛使寒波也为之凝滞。
五、典例训练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小题。 次韵李节推九日登南山 陈师道
平林广野骑台荒,山寺钟鸣报夕阳。 人事自生今日意,寒花只作去年香。 巾欹更觉霜侵鬓,语妙何妨石作肠。 落木无边江不尽,此身此日更须忙。
B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写景叙事不仅工在形象,而且注重象外之意,一“荒”字,有 咏怀古迹之意。 B.颔联抒情,与唐代刘希夷“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的 感慨截然相反。 C.颈联写诗人头巾从头上滑下一半,更觉霜发之多,也更深切地感到 时节相催。 D.陈师道作诗多学杜甫,这首也是学杜甫有得之作,全诗沉郁顿挫, 内蕴深刻。
二、常见意象及其内涵
类别 送别类 愁苦类 思乡类 抒怀类
高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诗歌鉴赏四(含答案)
一、诗歌鉴赏(共10题)1、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小题。
杂诗曹植南国有佳人,容华若桃李。
朝游江北岸,夕宿潇湘沚。
时俗薄朱颜,谁为发皓齿?俯仰岁将暮,荣耀难久持。
1.对这首作品分析不恰当的两项是()()A.一二句运用比喻手法描写“南国佳人”的美貌,如桃李花开灿烂,耀人眼目。
B.三四句写佳人的行踪,朝游长江之北,夕宿潇湘之滨,表现出其不同凡响的举止。
C.五六句说世俗之人接近佳人时显得有些轻薄,佳人会为谁轻启朱唇一展歌喉呢?D.七八句用“俯仰”一词形象地写出时光飞逝,随后写佳人容颜难以持久也就水到渠成。
E.前人认为此诗构思巧妙,语短情长,于悲慨之中自具一种爽朗自然之美,耐人寻味。
2.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各题。
短歌行曹操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
契阔谈讌,心念旧恩。
月明星稀,鸟鹊南飞。
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A.“对酒当歌,人生几何”和“何以解忧,唯有杜康”几句诗表达了功业未成的曹操悲观厌世的一面。
B.“青青子衿,悠悠我心”运用了《诗经》中的典故,意在表达作者求贤若渴的愿望。
C.根据当时的时代背景,诗人“忧从中来”的“忧”来自于已过半百却壮志未酬的忧虑,来自于社会动荡,国家统一前途未卜的担忧等等。
D.“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绕树三匝,何枝可依?”两句借乌鹊绕树表达“良禽择木而栖,贤臣择主而事”之意,希望天下贤士归于自己。
E.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两句运用借代和用典的手法,进一步深化了诗人渴求贤才的热望和统一天下的雄心。
2.清人吴淇在读了曹操的《短歌行》后说:“概一厢口中饮酒,一厢耳中听歌凭空作想,想出这曲曲折折,絮絮叨叨,若连贯,若不连贯,纯是一片怜才意思。
高三语文诗歌鉴赏系列之考点类别(四)----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教案
诗歌鉴赏系列之考点类别(四)----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学习目标:1、了解高考对诗歌鉴赏中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2、掌握这类题型的答题方法和思路3、通过练习加以巩固。
学习过程一、分析考试大纲:①鉴赏古代诗歌中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②评价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评价作品思想内容包括概括主旨,简析作品的政治意义、思想意义、人生意义,赏析作者的生活情趣、审美情趣和艺术风格,指出局限性。
在高考中,这几乎是必考点!二、评价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基本切入点古诗思想内容大致有九种:忧国伤时、建功报国、思想怀人、离情别绪、伤春悲秋、怀才不遇、隐逸之趣、山水之情、吊古伤今。
三、熟悉提问方式:1、整体问感情或态度,须结合全诗来回答。
这首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这首词表达了诗人对生活怎样的一种思想感情与政治态度?这首曲子表现了作者对社会怎样的态度与情绪?这首诗反映出作者什么样的愿望?表现出什么样的主X?试分析这首诗中作者表露出来的对“官家〞的态度是怎样的?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信念?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生活态度?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这首诗表现作者什么样的情绪?请进行简要分析。
从全诗看,作者向往一种什么样的生活?请简要分析。
这首词表达了侯蒙什么样的人生态度?请结合词作予以简析。
2、就其中的某一句或某一联或某几句问感情或态度。
需结合具体诗句来答。
“天地寂寥山雨歇〞一句对表情达意有什么作用?诗中表现了“怆情〞之感,请就中间两联逐联赏析作者是如何表现这种情感的。
“浮某某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蕴含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竹窗斜漏补衣灯〞这一耐人寻味的画面中蕴含了哪些感情?请简要赏析。
两首诗的末句寄托的思想感情有何不同?诗的后四句写出了怎样的景与情?“凭栏手捻花枝〞“放花无语对斜晖〞两句主要使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现了词中人物怎样的感情变化?分别概括这首诗颔联和颈联的内容,并说说其中寄寓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慨。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6诗歌鉴赏题型4对比鉴赏分析异同主观题课件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6诗歌鉴赏题型4对比鉴赏分析异同主观题课件
2021/4/17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6诗歌鉴赏题型4对比鉴赏分析异同
1
主观题课件
பைடு நூலகம்
专题六 诗歌鉴赏1个客观题3个主观题
题型4 对比鉴赏,分析异同——主观题
2019 年全国卷Ⅲ古诗文阅读第 15 题要求考生将刘禹锡原诗与教材背诵篇目《酬乐 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进行语言风格对比,使学生置身于刘禹锡的作品群这一特定情境 中进行审美感知、理性思考的迁移和整合。由此,古代诗歌的比较鉴赏又一次引入了高 考命题,二轮复习中应作为专题重点复习。
与《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相比,本诗描写塞外景物的角度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 [规范思路] 第一步,读文本,知大意 《发临洮将赴北庭留别》是作者赴北庭途经临洮时所作。全诗从“闻说”落笔,极 写通往轮台之路的奇寒景象和边地风物,抒发了诗人不辞路途遥远艰苦,尽力国事的高 昂豪迈的思想感情。《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描写了西域八月飞雪的壮丽景色,抒写塞 外送别、雪中送客之情,表现了诗人和边防将士的爱国热情以及他们之间的真挚友谊。
这两首诗的尾联分别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答案:①崔诗尾联写诗人对友人讲,要清正为官,做出政绩,不要辜负了上级的恩 遇,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勉励之情。②刘诗尾联写天下虽然很大,但能做知音的没几人, 表达了诗人对知音难得的感慨,也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不舍之情。
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题目 诣红楼院寻广宣①不遇留题 李益
1.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题目。 采桑子·润州多景楼与孙巨源相遇 苏轼
多情多感仍多病,多景楼中。尊酒相逢,乐事回头一笑空。 停杯且听琵琶语,细捻轻拢。醉脸春融,斜照江天一抹红。
2020年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鉴赏
2020年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鉴赏
(一)古代诗歌中6大类意象集释
1.送别类意象(或表达依依不舍之情,或叙写别后的思念)
2.思乡类意象(或表达对家乡的思念,或表达对亲人的牵挂)
3.愁苦类意象(或表达忧愁、悲伤心情,或渲染凄冷、悲凉气氛)
4.爱情类意象(用以表达爱恋、相思之情)
5.闲适类意象(或表达清闲恬淡的心情,或表达对隐居生活的向往)
6.抒怀类意象(或托物言志,或抒发感慨)
(二)古代诗歌中14类语言特色精讲
(三)唐宋主要诗人的语言风格特点
(四)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
1.诗歌中常见的修辞手法
2.诗歌中常用的表达方式
3.诗歌中常见的表现手法
4.诗歌中常见的结构手法。
高考语文复习练习题 古代诗歌鉴赏四情感态度篇含解析
天天练40 古代诗歌鉴赏四(情感态度篇)基础过关一、[2019·石家庄模拟]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
送虢州王录事之任独孤及谓子文章达,当年羽翼高。
一经俄白首,三命尚青袍。
未遇须藏器,安卑莫告劳。
盘根倘相值,试用发硎刀。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从题目来看,这是一首送别诗,自始至终没有一句直写离情别绪,而送别之情却蕴含其中。
B.首联中“羽翼”是比喻,“羽翼高”是说王录事志向高远,希望位至宰辅,与下文他久居低位形成对比。
C.颔联中的“青袍”是唐朝八品、九品官员的官服,与《琵琶行》“青衫湿”中的“青衫”含意相近。
D.“盘根”喻难办之事,“发硎刀”喻其杰出才干,尾联的意思是希望友人到任后能施展才华,取得良好政绩。
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的能力。
B项,“志向高远,希望位至宰辅”错,诗中并无此意,“羽翼”比喻辅佐的人或力量,说明他很有才华。
2.这首诗蕴含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诗句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赞美:首联赞美了王录事文采出众,有杰出的才能;②同情:颔联对其长期不能升迁表达了同情;③劝诫(忠告):颈联劝诫他勿露锋芒,安于低位;④鼓励:尾联鼓励他要不辞辛劳,建功立业。
(任答三点即可)解析:本题考查评价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的能力。
本诗是一首赠别诗,抓住诗歌的类别有助于我们分析作者的情感。
赠别诗常见的情感:对离人眷恋不舍、依依惜别之情,朋友间的叮咛、称颂,体贴入微的宽慰,积极奋发的勉励,前路珍重的殷切祝愿,对前途艰险的担忧等。
本诗首联“文章达”“羽翼高”是对友人才能的赞美;颔联“白首”“尚青袍”是对友人年华逝去却不得重用的同情,“青袍”在古代泛指品位低级的官吏;颈联“须藏器”“莫告劳”是对友人的劝诫忠告;尾联则是对友人的鼓励,希望友人能施展才华。
2020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项训练23:诗歌鉴赏(四)(含答案)
专项训练二十三诗歌鉴赏(四)1.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石鼻城苏轼平时战国今无在,陌上征夫自不闲。
北客初来试新险,蜀人从此送残山。
独穿暗月朦胧里,愁渡奔河苍茫间。
渐入西南风景变,道边修竹水潺潺。
注:石鼻城,三国时期蜀魏古战场所在地。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诗开篇点题,既感慨历史的变迁,又写出路上出征的士兵来往频繁。
B.领联紧承首联展开,写蜀地山势险峻的意图与李白《蜀道难》不相同。
C.诗人入蜀的旅途是艰辛的:有暗夜穿行的孤独,也有大河难渡的担忧。
D.本诗写诗人游历石鼻城的所见所感,前三联在意境上明显区别于尾联。
(2)请结合全诗,赏析“道边修竹水潺潺”之句。
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各题。
渔家傲谢逸秋水无痕清见底,蓼花汀上西风起。
一叶小舟烟雾里,兰棹舣,柳条带雨穿双鲤。
自叹直钩无处使,笛声吹彻云山翠。
脍落霜刀红缕细,新酒美,醉来独枕莎衣睡。
(1)“笛声吹彻云山翠”的运用了________和__________的表达技巧。
(2)围绕“渔事”,词人的情感是如何变化的?请简要分析。
3.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各题。
定风波苏轼①元丰六年七月六日,王文甫家饮酿白酒,大醉,集古句②作墨竹词。
雨洗娟娟嫩叶光,风吹细细绿筠香。
秀色乱侵书帙晚,帘卷,清阴微过酒尊凉。
人画竹身肥拥肿,何用?先生落笔胜萧郎③。
记得小轩岑寂夜,廊下,月和疏影上东窗。
注:①当时苏轼谪居黄州。
②本词截取杜甫《严郑公宅同咏竹》、白居易《画竹歌并引》、曹希蕴《墨竹》中的部分诗句拼集而成。
③萧郎,指唐代画家萧悦,善画竹。
(1)下面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集用他人诗句作词,写自己眼中之竹,自然贴切,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B.上阕中“秀”字照应“雨洗”,暗写雨后竹子的光泽,“乱”字则照应“风”。
•C.下阕中“先生”指王文甫,他画的竹子很形象,比萧悦笔下“肥”竹更胜一筹。
D.苏轼借笔下的“墨竹”,暗表自己虽处于人生低谷,但依然保持着高洁的情怀。
2020届高考语文重难点专练04 分析鉴赏现代诗歌艺术特色(含解析)
2020届高考语文重难点04分析鉴赏现代诗歌艺术特色(建议用时:30分钟)【命题趋势】诗歌,尤其是近现代诗歌作为文学类文本的重要一环,已经走出“学得不考、考得不学”的误区,登上了山东等地新高考的模考试卷中,给广大考生带来了极大的“惊喜”,也给学校的教与学工作指出了一个新的方向,以考促教,希望考生重视近现代诗词的复习备考工作。
除了思想内容的答题技巧之外,现代诗歌的手法运用也是重要的知识点,大家一定要认真对待。
【满分技巧】在现代诗歌鉴赏中,诗歌的形象性与抒情性要借助各种艺术手法来表现,因此,考生要了解一些常见的艺术手法。
1.修辞手法。
主要包括比喻、比拟、设问、反问、借代、对偶、夸张、反复、排比、双关等。
现代诗歌修辞手法的解题技巧:(1)指出何种修辞手法;(2)分析其表达作用。
例如:艾青《太阳的话》:打开你们的窗子/打开你们的板门吧/让我进去,让我进去/进到你们的小屋里这首诗运用了什么手法?有什么作用?考生可以按步骤作答:(1)全诗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2)便于运用对话和呼告的方式来抒发感情,使语气显得更亲切,容易与读者亲近。
2.表现手法。
主要包括渲染与烘托、衬托与对比、动静结合、虚实结合、正侧结合、细节描写等。
现代诗歌表现手法解题技巧:(1)指出何种表现手法;(2)阐述其表达作用。
例如:纪弦《一片槐树叶》:忘了是在江南,江北/是在哪一个城市,哪一个园子里捡来的了。
这两句运用了何种手法?有何作用?考生可以按步骤作答:(1)虚实结合;(2)虚写对祖国的那份思念,实写诗人肯定这片槐树叶来自祖国。
这片叶子并不是代表某一个具体地方,而是祖国的很多地方。
如果说在某地捡的,就把他思念的地方具体化了,就缩小了。
诗人思念的不只是捡到叶子的江南,或江北,而是江南江北都思念。
这就大大拓展了思乡的幅度——祖国的每一个城市、每一个乡村、每一寸土地。
3.篇章结构。
包括首句领起下文、开门见山、曲笔入题、前后呼应、卒章显志、层层深入、过渡照应、伏笔铺垫、画龙点睛等。
高考语文古诗鉴赏题含答案
高考语文古诗鉴赏题(含答案) 高考语文古诗鉴赏题(含答案)「篇一」水调歌头·游览(宋)黄庭坚瑶草‚一何碧,春入武陵溪③。
溪上桃花无数,枝上有黄鹂。
我欲穿花寻路,直入白云深处,浩气展虹霓。
祗恐花深里,红路湿人衣。
坐玉石,倚玉枕,拂金徽④。
谪仙何处,无人伴我螺杯。
我为灵芝仙草,不为朱唇丹脸,长啸亦何为?醉舞下山去,明月逐人归。
[注释] 此词大约写于被贬官时期。
‚瑶草:仙草。
③武陵溪:出自陶渊明《桃花源记》。
④金徽:瑶琴。
7、下列对这首宋词上阕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A、“瑶草一何碧”运用比兴手法,赞美瑶草(仙草)像碧玉一样可爱,激起读者兴趣,把读者引进仙境中去。
B、“溪上桃花无数,枝上有黄鹂”承接“春入武陵溪”,表现了“桃花源”仙境的清丽澄净,幽静脱俗。
C、“我欲穿花寻路”三句表达了作者对此境的喜爱,满怀喜悦规划着自己的行程,渴望有更美的发现。
D、“祗恐花深里,红路湿人衣”故意正话反说,说仙境里花深露重,怕会打湿衣服,实际表现了词人对仙境的深深喜爱和依恋。
参考答案:选CD。
解题说明:本体考查的是诗歌内容和艺术手法的分析与鉴赏能力。
本词实际上是化实为虚,运用想象,以虚衬实,以理想仙境之虚衬托现实黑暗、作者内心不满之实。
C 项,“我欲穿花寻路”三句虚写想象、以虚衬实,写词人幻想能找到一个自由施展才能的理想世界,含蓄地表示对现实的不满。
D项“祗恐花深里,红路湿人衣”承接前三句,写词人担心仙境里花深露湿,沾湿人衣,既写现实的游览,又曲折地表现他对纷乱人世的厌倦但又不甘心离去的矛盾。
所以D错。
8、结合下阕内容,简要分析词人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情感?(6分)参考答案:词人想象“坐玉石、倚玉枕、拂金徽(弹瑶琴)”表现他的志行高洁、与众不同。
‚接着说李白不在,无人陪他饮酒,是说他缺乏知音,感到异常寂寞,同时曲折地表达出他对现实的不满。
③词人说自己到仙境探索是为了得到灵芝仙草,不是为了得到像“朱唇丹脸”一样的桃花,即使得不到又何必长啸呢?以象征性的语言说明自己不必去为得不到功名利禄而忧愁叹息。
人教版高考语文 诗歌鉴赏阅读训练及解析解析
人教版高考语文诗歌鉴赏阅读训练及解析解析一、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这首明诗,完成下面小题。
游岳麓寺①李东阳危峰高瞰楚江干,路在羊肠第几盘?万树松杉双径合,四山风雨一僧②寒。
平沙浅草连天远,落日孤城隔永看。
蓟北湘南俱到眼,鷓鸪③声里独凭栏。
【注释】①成化八年,时任翰林院编修的李东阳返故乡茶陵(长沙附近)省亲,游岳麓山,写下此诗。
岳麓寺,在今湖南长沙岳麓山上,湘江岸边。
②僧:此指僧寺。
③鹧鸪:鸟名。
古人谐其鸣声为“行不得也哥哥”。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叙写登高、望远和回顾来路三个过程,暗含了诗人登上高峰时的激动心情。
B.“危峰”写山峰之高耸,“高瞰”状视野之广远;两个词表现了岳麓山挺拔的气势。
C.颔联描写山中所见岳麓寺及其周围景色,突出其幽深、清寂的特点,为眼前实景。
D.颈联描写远眺所见;平沙浅草、天边,落日孤城、湘江,构成一幅开阔苍凉的画面。
(2)诗歌尾联有何含意?请简要分析。
2.阅读下面的这首词,完成各题。
一剪梅·游蒋山呈叶丞相辛弃疾独立苍茫醉不归。
日暮天寒,归去来兮。
探梅踏雪几何时。
今我来思,杨柳依依。
白石冈头曲岸西。
一片闲愁,芳草萋萋。
多情山鸟不须啼。
桃李无言,下自成蹊。
(1)词的上片前三句渲染了①________的氛围,交代这是一首②________的诗歌(填写诗歌题材)。
(2)辛弃疾写词尤擅于用典,往往对其稍加改造便别出新意。
请结合本词,通过用典来抒情的角度试举两例加以分析。
3.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小题。
水调歌头·焦山吴潜铁瓮古形势,相对立金焦。
长江万里东注,晚吹卷惊涛。
天际孤云来去,水际孤帆上下,天共水相邀。
远岫忽明晦,好景画难描。
混隋陈,分宋魏,战孙曹。
回头千载陈迹,痴绝倚亭车。
惟有汀边鸥鹭.不管人间兴废,一抹度青霄。
安得身飞去,举手谢尘嚣。
【注释】①铁瓮:镇江古名铁瓮城。
②金焦:金山和焦山。
(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词的开篇写古城镇江的地理形势,长江滚滚东流,金山、焦山相对屹立,读来气势雄伟。
专题04 诗歌鉴赏——备战2021年高考语文热题材、新题型特快专递(新高考11月版)(原卷版)
备战2021年高考语文热题材、新题型特快专递(11月版)专题04 诗歌鉴赏【试题概览】一、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1-2题。
鹧鸪天桂花李清照暗淡轻黄体性柔,情疏迹远只香留。
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
梅定妒,菊应羞,画阑开处冠中秋。
骚人可煞无情思,何事当年不见收(注)。
(注)“骚人”句:传说屈原当年作《离骚》,遍收名花珍卉,以喻君子修身美德,唯独桂花不其列。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词人认为桂花不以色彩明艳悦人,情怀疏淡,踪迹偏远,唯芳香常留人间。
B.在词人眼中,桂花虽然没有美妙的浅碧、深红颜色,但仍是第一流的名花。
C.写梅花嫉妒、菊花羞惭,是在衬托桂花这一中秋时节花中之冠的卓越形象。
D.词人认为屈原缺乏审美眼光,情思不足,不识桂花名贵气质,竟将桂花遗漏。
2.花品即人品,从这个角度分析,你认为词人写桂花的用意何在?二、阅读下面的宋诗,完成3-4题。
寄题赵叔平嘉树亭苏舜钦嘉树名亭古意同,拂檐围砌共青葱。
午阴闲淡茶烟外,晓韵萧疏睡雨中。
开户常时对君子,绕轩终日是清风。
盘根得地年年盛,岂学春林一晌红。
3.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亭子以嘉树为名,意韵古朴深远;高树枝条轻拂亭檐,一片青葱。
B.烟霭之外,萧疏雨声中,亭内品茗、酣睡,悠闲自在,清雅可人。
C.终日清风绕窗,亭内与君子晤谈,侧面烘托出诗人高洁文雅的形象。
D.诗歌围绕嘉树亭,描写环境,叙写亭中生活,语言雅丽,境界开阔。
4.诗歌的尾联有什么含意?请简要分析。
三、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5-6题。
送浑将军出塞(节选)高适将军族贵兵且强,汉家已是浑邪王。
传有沙场千万骑,昨日边庭羽书至。
城头画角三四声,匣里宝刀昼夜鸣。
意气能甘万里去,辛勤动作一年行。
黄云白草无前后,朝建旌旗夕刁斗。
远别无轻绕朝策①,平戎早寄仲宣诗②。
(注)①绕朝策:据(左传·文公十三年),晋大夫士会奔秦,晋恐士会为秦所用,就派人招他回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