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人教版历史初一上学期第二单元知识点总结
2019秋人教版历史与社会七年级上册讲义:第二单元第二课自然环境
第二课 自然环境 第1节 地形多样1.地表特征:地球表面高低起伏,形态多样。
2.地形的分类及特点人们通常把陆地地形分为山地、丘陵、高原、平原和盆地五种基本类型。
其主要特点如下:亚洲,世界最高的南美洲,世界欧洲南美洲,世界最大的西西续表亚洲,世界最高;东非洲,世界最大;四川盆地;塔里3.地形的特点描述(1)每个地区的地形都有自己的特点:不同地区的地形差异很大。
可以说,世界上找不到两个地形完全相同的地方。
(2)一个地区的地形特点:一般可以从海拔、地面起伏、地形的种类和分布三个方面来描述。
4.亚洲地形的特点(1)地势:地面起伏大,高低悬殊。
地势中间高,四周低。
平均海拔高,在世界各大洲中居第二位。
(2)地形种类:亚洲地形种类复杂多样,以山地和高原为主。
(见如下示意图)1.地形与地形区的区别。
地形(地形类型)是指高原、山地、平原、丘陵、盆地五种。
地形区(地形单元)是指具体的地形名称,如青藏高原、四川盆地等。
2.七大洲的主要地形特点(亚洲地形特点见“教材解读”)。
(1)欧洲地形的特点:以平原为主,地势较低平,平均海拔300米左右,是世界上海拔最低的大洲。
(2)非洲地形的特点:以高原为主,地面起伏不大,被称为“高原大陆”;平均海拔600米以上,地势由东南向西北倾斜。
(3)南极洲地形的特点:多被冰雪覆盖,平均海拔超过了2 000米,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大洲。
(4)南美洲地形的特点:西部为高大的山系;东部地域辽阔,平原与高原相间分布。
(5)北美洲地形的特点:平均海拔较高,地势西高东低,起伏大;地形分为三个纵列带,西部为高大山系,中部为广阔平原,东部为低缓山地。
(6)大洋洲地形的特点:西部以高原为主,中部分布着平原,东部为山地。
3.浙江省的地形特点:地形以丘陵、山地为主,大部分所处地形区为东南丘陵,北部位于长江中下游平原。
一、选择题1.下列对五种地形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A.地面广阔平坦的是高原B.平原和高原相对高度都较小,但海拔高度差异大C.地面起伏连绵的是山地D.山地和丘陵相对高度差异小,但海拔高度差异大2.下列对下图四地描述错误的是()A.①地是南美洲,其西部有世界最长的山脉安第斯山脉,东部是高原和平原相间分布B.②地是海拔第一高的大洲南极洲,该大洲属于冰原气候,终年寒冷干燥C.③地是亚洲,其面积最大,与欧洲的分界线是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大高加索山脉—土耳其海峡D.④地是世界上面积最小的大洲,该大洲有世界上最小的大陆——澳大利亚大陆3.将高低起伏的地表特征准确地在平面地图上表示出来的地图称()A.交通图B.地形图C.政区图D.旅游图4.右图中,两岛的地势差异性表现为()A.甲岛西高东低,乙岛东高西低B.甲岛东高西低,乙岛中间高四周低C.甲岛中间高四周低,乙岛中间低四周高D.甲岛中间低四周高,乙岛西高东低5.世界上最长的山脉安第斯山脉位于()A.亚洲B.欧洲C.南美洲D.北美洲读右图,回答6—7题。
初一历史上册人教版第二单元总复习
七上 第二单元
西周的分封制
目的
巩固统治 奴隶分给亲属、功臣 等,封他们为诸侯
内容 1.把土地、的平民、
2.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 向天子交纳贡品,平时镇守 疆土,战时带兵随天子作战
作用
开发了边远地区,加强了统治, 使西周成为一个强盛的国家
春秋战国的纷争
公元前770年,周平王东迁洛,史称东周 东周分为
10.孔子是中国文化名人,他的思想博大精深, 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 判读下面三张关于孔子的图片,我们可以获取的 历史认识是
①他是思想家,四处宣传自已的政治主张。 ②他是教育家,推动了我国古代文化教育的发展。 ③他认为人才应有多种优良素质,主张‚兼爱‛、‚非 攻‛ ④他提出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提倡法治 和改革。 A.①③ B.①② C.②④ D.②③
A.城濮之战——退避三舍 B.长平之战——纸上谈兵 C.桂陵之战——围魏救赵 D.马陵之战——卧薪尝胆
5.右图是‚记有日食的甲骨文‛,这是哪 个朝代的记载? 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秦朝 6.右图是某电视剧中出现的一 块匾额。匾额题字中‚仁‛的思 想源自哪一学派? A.儒家 B.墨家 C.道家 D.法家 7.战国时期,墨子提出的思想主张是 A.‚为政以德‛ B.‚兼爱‛‚非攻‛ C.‚无为而治‛ D.‚法治‛
春秋时期开始使用铁农具 春秋末期已使用牛耕
都江堰 时间 人物 地点
战国时期 秦国蜀郡太守李冰
岷江中游
商鞅变法
1、变法的背景
生产力发展 土地私有出现 剥削方式改变
奴隶主→封建地主 奴隶制 奴 隶→ 封建农民 2、变法的时间
公元前356年 在秦孝公的支持下
七年级上册历史第二单元知识要点
知识点四:夏商西周1.盘庚迁殷:商王盘庚把都城迁到殷,商朝稳定下来2.武王伐纣:公元前1046年武王通过牧野之战打败商纣王,商朝灭亡3.分封制:原因:西周疆域广大,为了加强对周边的巩固。
内容:周王土地和臣民授予诸侯,诸侯服从命令,治理诸侯国,保卫周王室。
作用:①维护了奴隶主贵族的统治②密切了少数民族的关系,推动了边远地区的经济开发和文化发展。
缺点:从长远看,又会形成诸侯分裂割据的局面,不利于国家的统一。
4.夏商西周的更迭1.春秋五霸:齐桓公:首霸春秋:东方大国,富有鱼盐之利;任用管仲改革国家富强;提出“尊王攘夷”的口号。
(葵丘会盟是争霸的实现)/晋文公:城濮之战(为人诚信、退避三舍)/楚庄王:问鼎中原(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宋襄公秦穆公2.战国七雄:齐楚秦燕赵魏韩,东西南北到中央合纵:六国南北联合,共同抗秦;连横:秦利用六国矛盾,远交近攻,各个击破.战国时期的纵横家有:秦国的张仪、魏国的公孙衍。
合纵连横的结果:五国朝秦暮楚,合纵被瓦解,秦国力量日益强大。
知识点六:社会变革1.春秋时期,铁制工具开始广泛应用。
战国时期,开始使用牛耕。
铁农具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是当时社会生产力取得显著进步的标志。
生产力的发展使个体生产成为可能。
并且逐渐代替了大规模的强制性集体耕作(西周的“千耦齐耘”),史书上记载这一时期“公作则迟”,“分地则速”。
新兴地主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各国纷纷展开变法。
2.商鞅变法:是战国时期各国改革最彻底的改革(时间:公元前356年)内容:主要内容:富国措施—--奖励生产、承认土地私有;强兵措施----奖励军功;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编制户口,加强刑罚,推行县制,统一度量衡。
作用:经过变法,秦国强大起来,国力大增,为以后兼并六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对改革的认识:①改革不是一帆风顺的,要树立“实现抱负不怕挫折和牺牲”的观念。
②只有顺应历史潮流,具有创新精神和献身精神才能实现价值。
③改革是强国之路,是除旧布新的良药。
七年级上册历史第二单元知识点
七年级上册历史第二单元知识点七年级上册历史第二单元知识点考点1.战国时期各国进行改革的根本目的是确立封建统治2.铁制农具开始广泛应用于农业是在春秋时期3.我国奴隶社会的瓦解时期是春秋时期4.我国封建社会的形成时期是战国时期5.孔子的思想主要有仁和礼6.商鞅变法后,要想获得爵位的方式是建立军功7.商鞅变法的时间是公元前356年8.商鞅变法后,要想免除徭役、获得奖励可以通过多种粮食多织布9.商鞅变法对后世影响最深的是建立县制10.秦国贵族都讨厌商鞅变法的原因是商鞅以军功为标准授予爵位11.商鞅变法成功的根本原因是顺应了时代发展潮流12.支持商鞅变法的国君是秦孝公13.商鞅变法后,要受到严厉处罚的是经商致贫的人14.“公作则迟、分地则速”的决定性因素是铁器牛耕的广泛应用15.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根本原因是社会生产力的发展16.牛耕广泛应用于农业生产是在战国时期17.秦国一跃成为大的诸侯国的最重要原因是商鞅变法18.推崇法治和中央集权,主张变法强兵的思想家是韩非子19.孔子的思想中适合用于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20.墨子的主要思想是兼爱非攻21.孙子的军事名言有知彼知己、百战不殆22.古书将大规模强制性集体耕作称为千耦其耘23.提倡对立统一、要从正反两方面思考问题的是老子24.我国百家争鸣时期的各个学派被合称为诸子百家25.战国时期对各国影响的思想派别是法家26.战国时期社会变革的根本原因是社会生产力的发展27.提倡民贵君轻、施行仁政的思想家是孟子28.提倡无为而治、顺其自然、对立统一的派别是道家29.我国最早创办私学的人是孔子30.战国七雄中,处于东南西北四个方位的诸侯国是齐楚秦燕31.我国已知最早、最成熟的文字是甲骨文32.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开始的朝代是商朝33.青铜器主要的用途是祭祀和打仗34.我国奴隶社会时期在生产力方面的进步是青铜器的使用35.商朝最发达的手工业是青铜器制造业36.目前世界已知的青铜器是后母戊鼎37.都江堰修建的时期是战国时期38.都江堰的修建者是秦国蜀郡太守李冰父子39.都江堰的地点是四川成都岷江流域40.都江堰的主要作用是防洪和灌溉(今天还有旅游的作用)41.都江堰的主要组成部分是宝瓶口分水鱼嘴飞沙堰42.战国时期的编钟出土于今天的湖北随州43.战国编钟主要使用的场合是祭祀和宴会44.刻在青铜器上的文字,被称为金文或铭文45.甲骨文主要刻在龟甲或兽骨上46.青铜器的主要成分有铜锡铅47.发现甲骨文和青铜器的地点主要都在河南安阳的殷墟中48.四川成都被称为是天府之国,主要得益于都江堰49.战国编钟从制造材料来讲,属于青铜器50.我国进入文明社会的标志是公元前2070年第一个国家夏朝建立51.用甲骨文记载的商王室的占卜内容,被称为卜辞52.我国文字的源头是甲骨文53.按照六分法,人类社会的先后发展阶段分为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共产主义社会54.都江堰中,用于灌溉的是内江55.都江堰中,用于分洪的是外江56.都江堰中,具有泄洪排沙功能的部分是飞沙堰57.孔子的弟子将孔子的言论整理成了一本书,这本书是《论语》58.都江堰中,用于对江水进行分流的是分水鱼嘴59.我国现在推行的县制,最早开始于商鞅变法时期60.商鞅变法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这个“潮流”指的是新兴地主阶级要求变法,确立封建统治历史学习的十个有效方法1. 阅读历史文献阅读历史文献是学习历史的基础。
七年级历史第二单元知识点总结
七年级历史第二单元知识点总结七年级历史第二单元知识点总结第一节秦汉时期的政治制度一、秦朝秦始皇统一中国二、秦朝的政治制度三、胡服骑射第二节汉武帝时期的政治制度与内外政策一、汉武帝时期的建制二、汉武帝时期的内政三、汉武帝时期的外交腾贵第三节大一统思想与文化成果一、大一统思想二、汉代文化成果三、汉墓里的珍宝第四节秦汉科举制度与学校一、秦汉科举制度二、著名学校第五节经济与农业一、统一货币制度二、农业生产三、农民起义第六节民族融合与物资文化交流一、汉朝的开疆拓土二、丝绸之路三、印度佛教和佛教东传第七节婚姻与家庭、人物与事迹一、女性地位二、将门虎子三、卓越成就的汉武帝、张骞、班固四、司马迁和历史大著史记第一节秦汉时期的政治制度秦朝:秦始皇统一中国公元前221年,秦王政统一了六国,称帝为“秦始皇”,宣布国号为“秦”,史称“秦朝”,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由一个王朝统一的大一统国家也随即成立。
秦朝的政治制度秦朝实行的政治制度是封建式的中央集权制度。
秦王秦昭王时期,颁布了《九章律》,在全国实行同一法律,统一货币制度,度量衡,车轮宽、纱线细还统一。
秦代实行“郡县制”,取代了原来的封建制度。
秦王朝的中央组织了一个极为庞大的官僚机构,行使管辖地方的权力。
胡服骑射秦朝实行“衣冠禁止”,禁止百姓穿戴锦绣华丽的衣裳。
百姓只能穿蓝、绿、灰等颜色的朴素衣服。
而士兵必须穿青色短衣、黑色衫裤和轻便的皮靴,这就是“胡服”。
这种衣服和胡人打仗所穿的衣服截然不同,因而称为“胡服”。
每年设一次“骑射比武”,以考核士兵的马战骑射能力。
胡服骑射制度使秦朝的军队成为一支异常精良的军队,并在统一中国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第二节汉武帝时期的政治制度与内外政策汉武帝时期的建制公元前141年,汉文帝去世,太子刘少帝即位。
历史上称汉武帝刘彻是汉朝第七位皇帝,他的时期被称为汉武帝时期。
汉武帝采取宽容政策,废除了丞相制度,设立大将军、太尉等,从而加强了皇帝的统治。
2019秋人教版历史与社会七年级上册讲义:第二单元第一课大洲和大洋
第二单元人类共同生活的世界第一课大洲和大洋第1节人类的栖息地1.世界海陆分布(或:地球被称为“蓝色的星球”的原因)从太空看地球,蓝色的海洋约占据了地球表面71%的面积。
那些被海洋环抱的黄色区域是陆地,陆地仅约占地球表面积的29%。
因此,人们把地球称为“蓝色的星球”。
2.陆地:可以分为大陆和岛屿。
陆地是人类生息繁衍的地方。
(1)大陆:地域辽阔,为人类生存提供了丰富多样的环境。
世界上最大的大陆是亚欧大陆。
(2)岛屿:面积较小,四面环水,有其独特的自然环境特征。
世界上最大的岛屿是格陵兰岛。
世界上最大的半岛是阿拉伯半岛。
亚洲南部三大半岛自西向东依次是阿拉伯半岛、印度半岛、中南半岛。
3.大洲:大陆与其附近的岛屿合起来称为大洲。
(1)七大洲按面积由大到小排列,依次为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和大洋洲。
(2)大洲间的分界线:洲和洲之间的界线是人为划分的,有的借助了高大的山脉,有的借助了河流或湖泊,还有的借助了狭窄的海峡或运河。
(3)洲内分区①亚洲可分为东亚、东南亚、南亚、中亚、西亚和北亚六个地理区域。
如中国位于东亚。
②欧洲可分为南欧、西欧、中欧、北欧和东欧五个地理区域。
如英国位于西欧,芬兰位于北欧。
1.有关大洲的知识梳理。
2.南北半球俯视图。
一、选择题读大洲和大洋的分布图,回答1-2题。
1.甲大洋是()A.北冰洋B.印度洋C.大西洋D.太平洋2.关于全球海陆分布状况的描述,正确的是() A.全球陆地主要集中分布在西半球B.全球海洋主要集中分布在北半球C.全球陆地主要集中分布在北半球D.全球海洋主要集中分布在东半球读右边四个大洲轮廓图,回答3-4题。
3.地球上面积最大的洲和最小的洲在图中是哪两个大洲()A.①④B.②④C.①③D.③④4.①③两大洲的分界线是()A.巴拿马运河B.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脉—黑海—土耳其海峡C.苏伊士运河D.白令海峡5.2014年2月,我国第四个南极科考站——泰山站正式开站运行。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重点总结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重点总结历史对于人类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它记录了人类的进程和各种事件,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教训。
作为人教版七年级学生,我们学习了七年级历史上册的重点内容。
下面我将对这些内容进行总结和归纳。
第一单元:人类社会的起源人类社会的起源是我们了解历史的必然起点。
从人类的出现开始,社会就逐渐形成了。
人类通过觅食、制造工具以及与其他人交流和合作等方式来求生存。
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社会的发展,人类形成了更复杂的社会结构,如部落、部落联盟和城市等。
第二单元:夏商周三大古代文明夏、商、周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的三大朝代。
夏朝被认为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朝代,商朝是夏朝的补充,而周朝是商朝的继承者。
这些朝代都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第三单元:古代中国的奴隶社会古代中国进入了奴隶社会时期。
奴隶社会是指奴隶制在社会中占主导地位的社会形态。
在这个时期,奴隶主通过奴隶的劳动来获取财富,奴隶则丧失了自由和个人权利。
第四单元:古印度的种姓制度古印度被一种严格的社会等级制度所统治,即种姓制度。
这个制度将社会分为四个主要种姓:婆罗门、刹帝利、吠陀、夏陀。
每个种姓都有特定的职责和地位。
种姓制度形成了印度社会的基础,并在印度历史上起到了重要作用。
第五单元:古埃及的河流文明古埃及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之一。
尼罗河是古埃及发展的基础。
埃及人建造了庞大而宏伟的金字塔,发展了高度复杂的宗教和文化体系。
他们的文明在历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
第六单元:古希腊的城邦文明古希腊是西方文明的重要源头之一。
希腊城邦制度将希腊分为许多独立的城邦,每个城邦都有自己的政府和统治者。
古希腊的城邦文明对政治、哲学和艺术等领域做出了重要贡献。
第七单元:古罗马的城邦文明古罗马是古代欧洲最强大的帝国之一。
罗马城邦的政治、法律和工程等成就对整个世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罗马帝国在政治、社会和文化方面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第八单元:中世纪欧洲的封建社会中世纪欧洲是封建社会的时期。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二单元重点汇总
第二单元重点汇总4、山东被成为齐鲁大地,河北称作燕赵之地都源于—西周分封制第5课—青铜器与甲骨文1、原始社会后期出现铜器,商朝以后青铜器数量增多,种类丰富,制作工艺高,青铜器主要用于饮食、祭祀、军事等方面,功能也由食器发展到礼器,鼎的大小成为权力和地位的象征(楚庄王问鼎中原,说明西周分封制遭到破坏)。
2、铁犁牛耕的出现促进农业上的深耕细作,并为开发山林、扩大耕地创造了条件。
3、春秋时期分封制遭到了破坏:一:王室衰微:1、诸侯国不再分封,而是设郡县管理,职位不再世袭。
2、周天子无力控制诸侯,地位下降。
3、诸侯势力崛起,不再听从王命,不再定期纳贡。
二:诸侯争霸:各诸侯国为了自己的利益,以“尊王攘夷”的名义进行征战,争夺霸主的地位。
4、春秋五霸:一说是: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秦穆公、宋襄公一说是:齐桓公、晋文公、秦穆公、越王勾践、吴王夫差6、长期争霸战争中出现了大规模的民族交融。
7战争的影响:不利影响:1、人民死亡,人口锐减,家破人亡。
2、战争使得经济活动遭到破坏,生产停滞,经济衰退3、战争给死难者家属带来沉重的精神重创有利影响:1、通过争霸战争,促进各民族互相交流,促进思想解放,促进各民族融合2、战争客观上有利于实现局部统一,在一定程度上推动着历史发展的步伐第7课—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1、春秋五霸演变成为战国七雄口诀Array齐楚秦燕赵魏韩东南西北到中间2、纵横家:(南北为纵,东西为横)张仪-连横(秦-远交近攻,击破六国)苏秦-合纵(六国-互相联合,对抗强秦)3、春秋时期—争霸(军队数量少,战争持续时间短,强者通过召集盟会确立霸主地位)战国时期—兼并(军队数量多,战争持续时间长,强者吃掉弱者,进而统一中国。
)5、都江堰都江堰建造后的作用:1都江堰是一座综合性的水利枢纽,它使得堤防、分水、泄洪、排沙、控流等功效合称为一个系统,发挥出防洪、灌溉、水运等多方面的作用,是全世界迄今为止,年代最久、唯一留存、仍在一直使用,以无坝引水为特征的宏大水利工程。
七年级上册历史第二单元知识点归纳
七年级上册历史第二单元知识点归纳七年级上册历史第二单元知识点归纳在我们的学习时代,看到知识点,都是先收藏再说吧!知识点也可以通俗的理解为重要的内容。
还在苦恼没有知识点总结吗?下面是店铺精心整理的七年级上册历史第二单元知识点归纳,欢迎大家分享。
七年级上册历史第二单元知识点归纳1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朝,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王朝。
汤灭夏,建立商朝,盘庚迁殷后,商朝统治稳定。
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经牧野之战灭商,建立周朝,定都镐。
西周实行分封制,加强了对各地的统治。
公元前771年,西周灭亡。
商朝的司母戊鼎是世界上已发现的最大的青铜器,湖南宁乡出土了造型奇特的四羊方尊。
"三星堆"文化遗址出土的青铜面具、大型青铜立人像、青铜神树等引起了中外人士的瞩目。
农业、畜牧业、手工业和商业的繁荣,形成了我国夏、商西周灿烂的青铜文明。
公元前770年,周平王东迁洛,史称"东周"。
东周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
春秋五霸: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夫差、越王勾践。
齐桓公提出"尊王攘夷"的口号。
决定晋文公成为中原霸主的战役是城濮之战。
战国七雄:齐、楚、秦、燕、赵、魏、韩《战国形势图》公元前260年,秦赵之间发生了长平之战,赵军大败,从此东方六国再也无力抵御秦军的进攻。
春秋时期,我国开始使用铁农具和牛耕,牛耕是我国农业发展史上的一次革命。
铁农具和牛耕的推广,使土地利用率和农作物产量显著提高。
战国时期,李冰主持修筑了著名的水利工程都江堰,使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
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及意义。
商朝人刻写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被称为"甲骨文"。
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是从商朝开始。
商周的青铜器上铸刻的文字,叫做"金文",也称"铭文"。
对日食,月食的记载及二十四节气扁鹊是春秋战国之际的名医,他总结出中医望、闻、问、切"四诊法"。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部编版)第二单元知识点总结归纳
第二单元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第四课早期国家的产生和发展(一)夏朝的兴衰(夏朝是奴隶社会的形成时期)1、建立:约公元前 2070 年,禹建立夏朝,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王朝,标志着中国早期国家的产生。
2、“家天下”局面。
家天下的局面是从启开始的。
启继承父位,成为夏朝第二代国王,标志着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标志着“公天下”变成了“家天下”。
3、巩固统治:建立了军队,制定刑法,设置监狱,制定夏历。
2、都城遗址;二里头遗址;5、灭亡:桀统治残暴,约公元前 1600 年被商汤所亡。
(二)商朝(商朝是奴隶社会的发展时期)1、建立:约公元前1600 年,汤建立商朝。
2、盘庚迁殷:盘庚迁都至殷,统治稳定。
3、灭亡:商王纣统治残暴,约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伐纣,双方在牧野大战,商朝灭亡。
周武王建立周朝,史称西周。
★★动脑筋:商汤灭夏和武王伐纣为什么会取得胜利?(1)暴政引起民愤(2)商汤和周武王伐无道、除暴君深得民心。
(3)重用贤人,联合周边小国。
(三)西周(西周是奴隶社会的鼎盛时期)1、建立:公元前 1046 年,周武王建立周朝,定都镐京,史称“西周”2、西周的分封制(1)目的:稳定周初的政治形势,巩固疆土。
(2)内容:①周王根据血缘关系远近和功劳大小,将宗亲和功臣分封到各地,授予他们管理土地和人民的权力,建立诸侯国;②诸侯具有较大的独立性,但需要向周王进纳贡物,并服从周王调兵。
受封者可以在自己的封地内进行再分封。
(3)分封制的意义或作用:保证了周王朝对地方的控制,稳定了政局,扩大了统治范围。
(4)实质:确立了周王朝的社会等级制度。
(西周时期社会等级:周天子→诸侯→卿大夫→士)(5)弊端:诸侯国具有较大的独立性。
当诸侯国力量强大后,会威胁到周天子的统治地位,最终导致春秋战国的战乱与纷争。
3、灭亡:公元前841年,周厉王时发生国人暴动。
公元前 771 年,周幽王时,西周被犬戎族所亡。
(四)东周建立:公元前770年,周平王东迁洛阳,史称东周。
2019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二单元第6课动荡的春秋时期备课资料教案新人教版
第二单元第6课动荡的春秋时期知识点一春秋时期的经济发展1.农业:铁制农具和牛耕的出现,促进了农业上的深耕细作,并为开发山林、扩大耕地创造了条件。
2.手工业:规模不断扩大,青铜业、冶铁业、纺织业、煮盐业以及漆器制作等都有所发展。
3.商业:商业活动逐渐活跃,很多城市出现了商品交换市场,金属货币被更多地使用。
知识点二王室衰微1.原因春秋时期的社会处于动荡状态,西周的各种制度在春秋时期逐渐遭到破坏。
一些诸侯国不再把土地分封给卿大夫,而是设置县、郡,委派官员管理,职位也不再世袭,由此加强对地方的控制,这样就使分封制逐步瓦解。
2.表现(1)周平王东迁后,周王室的统治力大减,直接管辖的地区仅在洛邑一带。
周王虽然在名义上仍是天下“共主”,但已无力控制诸侯。
(2)诸侯国势力崛起,不再听从王命,各自为政。
(3)诸侯也不再定期向天子纳贡,致使周王室在财政上陷入困境,甚至要依赖诸侯国的经济支持。
3.结果周王室地位下降,大的诸侯势力崛起。
他们竞相称霸,操控政治局面,实际上取代了周天子的地位。
知识点三诸侯争霸1.背景(1)由于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各诸侯国为了自身的利益,相互之间展开激烈的争斗。
(2)当时,民族间的矛盾也有所发展。
(3)一些强大的诸侯为取得优势,以“尊王攘夷”的名义进行征战,争夺霸主的地位。
2.经过(1)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秦穆公等先后称霸中原,号令诸侯。
(2)到春秋末期,长江下游的吴国和越国也先后北上争霸。
3.影响(1)诸侯争霸战争给社会、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2)在春秋争霸的过程中,有的诸侯国被灭掉,一些强大的诸侯国的疆域不断扩展。
(3)与此同时,中原的“诸华”“诸夏”在同周边的戎、狄、蛮、夷等民族长期交往和斗争中,出现了大规模的民族交融。
相关链接问鼎中原楚在城濮之战中暂时受挫。
公元前626年,商臣即位,是为楚穆王。
穆王时国力得以增强。
庄王即位后,以富有才干的孙叔敖为宰相,整顿内政,兴修水利,发展武力,国势更加强盛。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重点要点2(第二单元)
七年级上册历史重点要点(第二单元)第四课夏、商、西周的兴亡一、夏朝1、建立时间:公元前2070年2、都城:阳城3、建立人:禹4、地位---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国家,我国早期国家产生的标志是夏朝的建立;5、禹死后,传位给启,从此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
6、夏朝最后一个国王是桀,夏桀实行残暴统治。
二、商汤灭夏和武王伐纣1、在公元前1600年部落商在汤率领下灭夏2、商王盘庚迁都到殷,后来商朝又叫殷朝。
3、商朝最后一个国王:纣(暴君),酷刑“炮烙”4、周文王重用姜尚5、周武王继位,在公元前1046年,周、商在牧野大战,商朝灭亡,西周建立。
三、西周的分封制1为了巩固统治,西周实行分封制。
2西周后期,政局混乱,发生了国人暴动,赶走了周厉王,公元前771年西周灭亡。
灿烂的青铜文化一、青铜器的高超工艺(手工业的发展)1、青铜制造业开始于夏朝2、青铜制造业鼎盛于商朝3、青铜制造中的精品有司母戊鼎和四羊方尊4、与商朝同时,我国西南地区的成都平原,也盛行一种独特的青铜文化,这就是闻名的“三星堆”文化。
那里出土的青铜面具,大型青铜立人像和青铜神树等。
5夏、商、西周的陶瓷业也很发达。
玉器也很兴盛。
二农业和畜牧业的发展1夏、商、西周时期,除了青铜器制造外,还有农业也很发达。
2、夏商西周时期的农业、畜牧业、手工业和商业的繁荣,形成灿烂的青铜文明。
三.奴隶的悲惨生活春秋战国的纷争一、春秋争霸:1、在公元前770年,周平王迁都洛阳,东周开始。
2、东周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
春秋从公元前770年至公元前476年,是我国奴隶社会的瓦解时期;战国从公元前475年至公元前221年,是我国封建社会的形成时期。
3、著名的霸主有: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4、齐桓公称霸的条件:A:齐国盛产鱼盐,经济富庶,是东方的一个大国,B:任用管仲为相,积极改革内政,发展生产;C:提出了“尊王攘夷”的政策D:在公元前7世纪中期,齐桓公召集诸侯在葵丘会盟,周天子派代表参加,标志着齐桓公的霸业达到顶峰,成为春秋时期第一个霸主。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必备知识点总结(全册)
七年级历史上册必备知识点总结(全册)第一单元史前时期:中国境内人类的活动第一课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1、我国是世界上发现古人类遗址最多的国家之一。
2、我国境内目前已知的最早的古人类是元谋人;距今时间约170万年;地点:云南省元谋县;知道使用火,会制造工具(两颗门齿化石)3、北京西南周口店龙骨山上,北京人距今约70万-20万年。
用打制石器(旧石器时代)。
群体生活,会使用(天然)火,会长时间保存火种,周口店北京人遗址是迄今所知世界上内涵最丰富,材料最齐全的直立人遗址。
使用火的意义:用火烧烤食物、防寒、照明、驱兽,从而改善了生存条件,是人类进化史上的里程碑。
山顶洞人(北京周口店)约3万年,掌握磨制和钻孔技术,有审美观。
(钻孔表明人工能取火)第2课原始农耕生活4、我国原始农耕生活的两个代表:河姆渡原始居民和半坡原始居民。
5、半坡原始居民:黄河流域陕西西安,距今约六千年,种植粟,半地穴式圆形房屋(作用:避风、取暖、防沙),制造彩陶、会纺织、制衣6、河姆渡原始居民:长江流域浙江余姚,距今约七千年左右,磨制石器(新石器时代),种植水稻,干栏式房屋(作用:通风防潮、饲养家畜、防虫蛇猛兽等)(水井)乐器骨哨,会象牙雕刻技术、使用天然漆等。
7、河姆渡人和半坡人房屋不同的原因:自然条件(包括地理条件、气候条件)不同(因地制宜)。
8、黄河流域是栽培粟的最早起源地。
原始农业兴起于中国黄河,长江和淮河等流域。
9、农作物种植、家畜饲养的出现以及聚落、磨制工具的发展是原始农业兴起和发展的重要标志。
原始农业为古代文明社会的形成奠定了重要的物质基础。
第3课远古的传说(传说具有一定的历史价值,反映出当时的社会发展水平)10、距今约四五千年,中国进入部落联盟时期。
11、黄帝打败炎帝是阪泉之战。
炎黄部落涿鹿之战打败蚩尤,炎黄联盟以后逐渐形成华夏族,因此后人尊崇炎帝和黄帝为“人文始祖”,海内外华人也以“炎黄子孙”自称(龙的传人)。
12、炎帝(神农)贡献:教民开垦耕种,制作生产工具,种植五谷和蔬菜;制作陶器,发明纺织,会煮盐,教人们通商交换。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知识点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知识点历史是一门学科,旨在通过研究过去的事件、个人和社会,帮助我们了解现在和未来。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是初中历史教材中的一本,内容涵盖了中国古代历史的重要知识点。
本文将对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的知识点进行探讨。
第一单元:人类社会的进化本单元主要讲述了人类的起源及其进化过程。
通过学习考古学的基本概念和方法,学生将了解到人类最早的起源地以及最早的石器时代。
此外,学生还将学习到人类社会从采集、狩猎到农耕的转变,以及从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的演变过程。
第二单元:炎黄子孙本单元主要讲述中国古代的黄帝时代和与夏、商、周的关系。
学生将学习到黄帝是中华民族的祖先,以及夏、商、周三代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特征。
此外,还将学习到《尚书》中的重要内容,如《大禹治水》和《商汤伐夏》的故事。
第三单元:中华文明的初兴本单元主要讲述了春秋战国时期的诸侯争霸和孔子的思想。
学生将了解到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制度、社会变迁以及与西方文明的对比。
同时,学生还将学习到孔子的思想,包括“仁爱”和“君子”的内涵,以及孔子对教育的重视。
第四单元:古代中国的奴隶社会本单元主要讲述了秦汉时期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变革。
学生将学习到秦统一六国后的政治制度,如中央集权和郡县制度,以及秦始皇的改革和法家思想。
此外,学生还将了解到汉朝的重要政治和社会制度,如分封制和科举制,以及汉文化的繁盛。
第五单元:世界古代文明本单元主要讲述了世界范围内的古代文明,包括古埃及、古希腊和古罗马等。
学生将学习到这些文明的政治制度、社会结构和文化传承。
同时,他们还将了解到这些文明对世界的影响和贡献,以及它们与中国古代文明的互动关系。
通过学习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学生将对中国古代历史有一个基本的了解。
这些知识点不仅帮助他们认识到历史的重要性和意义,还能够拓宽他们的历史视野,培养他们的综合分析和批判思维能力。
历史不仅是过去的故事,更是对现实和未来的思考和启迪。
希望学生们能够通过学习历史,领悟到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为未来的建设和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初一历史上第二单元知识点总结
初一历史上第二单元知识点总结初一历史上第二单元知识点总结第二单元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1、仔细审题,不要贪快。
大题要考虑好再动笔,但不要留空白不做(即使拿不准也要尝试回答)。
2、回答大题时:①先写“答”,内容要有条理性,按题目的要求回答。
②最好分段,一要点一段,不要把所有要点写在一段。
③大题实在不会或拿不准时,先回到前面选择题去看一下有没有相关内容;或者在开始做卷前,先浏览一下大题,做到心中有数。
3、回答问题尽量全面,如问原因时,通常有客观原因、主观原因、历史原因、现实原因等(不一定每个题都全部具备);评价人物,要看到两面,既要有评价,也要有史实说明。
4、选择题小技巧:(三审审题干审题支审选项)①问历史事件或事物产生的根本原因时,答案通常是和经济因素(生产力)有关的。
②问统治者实施某种措施的根本原因或目的,一般是加强控制或巩固统治之类。
③当你初步选择一个答案时,先看看其他答案是不是更合适,选最合适的。
第4课:夏、商、西周的兴亡1、夏朝的第一代国王是________,他死后,由他的儿子_____继承王位,成为夏朝的第二代国王,从此________制代替了______制,“____天下”变成了“_____天下”。
2、标志着我国早期国家产生的是________。
该朝最早建立,制定刑法,设置监狱等,这些国家机构,是奴隶主阶级压迫____和____的工具。
3、夏朝的统治中心在今天的____和____一带。
最后一个国王是________,他是有名的________。
4、要求臣下勤恳办事,“有功于民”的是____,他战胜了____,灭亡了____朝,建立了____朝。
时间是________年。
5、把高朝都城迁到殷的国王是____,所以商朝又称________6、商朝的最后一个国王是____,他是一个____,施用____之刑镇压人民。
后来周部落首领____率兵在____之战打败了他,建立___朝,定都____,历史上叫做____。
最全面七年级历史知识点归纳【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知识点归纳整理】(精华版)
七年级历史知识点归纳【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知识点归纳整理】努力学习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的知识,让青春更加光彩。
X 整理归纳了关于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的知识点,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归纳整理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知识点( 一)丝绸之路:( 七上P78)1、陆地:从长安往西经过河西走廊、今新疆境内,运到西亚,再由西亚转运到欧洲。
( 引进西域的核桃、苜蓿、石榴、葡萄2、海上:从广东的港口出发,最远抵达印度半岛南端和斯里兰卡岛。
3、作用:沟通中西交通,促进中国与中亚、西亚和欧洲的经济文化交流。
4、历史价值: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智慧和富有创造力的精神; 中西方友好、物质文化交流的历史见证; 有利于弘扬我国民族文化,增强民族凝聚力和自豪感; 有利于当今旅游事业的发展和考古工作的开展。
造纸术:( 七上P81)1、中国是世界上首先发明纸的国家——西汉前期的麻纸。
2、东汉蔡伦用树皮、破布、麻头和旧鱼网做原料,改进造纸术,称“蔡侯纸”。
促进了文化的交流和传播。
级历史上册知识点归纳整理人教版七年( 二)1. 江南地区经济发展原因:⑴南方战乱较少,提供了较为稳定的环境。
淝水之战东晋的胜利,阻止了游牧民族的南下,使发展进程没有被打断。
⑵北方人口南迁带来了大量的劳动力、先进的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
⑶南北劳动人民的共同开发。
⑷南方一些统治者实行了一些有利于生产的政策。
⑸江南地区自然条件的优越。
南方地理位置好、交通发达,而且地形、地貌及气候条件优越,而黄河开发后过度砍伐,导致生态环境恶化。
影响:江南地区的开发对我国经济产生了深远影响,为经济重心南移奠定了基础。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二单元知识点
第二单元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4、夏、商、西周的兴亡一、夏朝1、第二代国王是________ 从此,代替,变成2、最后一个国王是___ ____是历史上有名的3、统治中心地区,在今____ ____和___ _____一带,都城___ ___(今_ )4、国家机构修筑了、建立,组建,制订,设置它是的工具二、商朝1、位置____ ____建立时间(夏灭亡)建立者__ ____ 任用_____ __很快强大2、迁都人物迁至3、统治区域东到西达北到南至4、最后一个国王是__ ___,是有名的他施用等酷刑,最后逃到 _ _自焚(商灭亡)三、西周1、位置国君________重视农业生产,任用贤人_________等,国力逐渐强大2、建立者时间(商灭亡)都城战争3、周厉王(道路以目防民之口甚于防川)时发生最后一个国王是周幽王(烽火戏诸侯)年,西周灭亡4、分封制(1)目的(2)内容周天子把,诸侯必须(3)意义5、灿烂的青铜文明一、手工业1、青铜器的高超工艺(1)青铜器的发展______已出现,种类逐渐增多,灿烂时期,种类更丰富大量用于(2)特点、、(3)代表巨大的____ ___ 造型奇特的____ ____(4)西南地区的举世闻名的文化代表__ 、、2、陶瓷业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的国家就有烧制的瓷窑3、玉器制造时期很兴盛,达到很高的水平代表有商朝的、二、农业1、夏商周是以为主的社会,相当发达。
2、_________时期,后代称为“五谷”的农作物已经齐备,已经知道、和3、已用一定数量的进行农业生产三、畜牧业1、今天家畜家禽的主要品种已经有了,还建有2、王室和贵族还有专门的※、、和的繁荣,形成了夏商西周灿烂的四、灿烂的青铜文明繁荣的基础——奴隶的悲惨生活1、2、3、4、6、春秋战国的纷争一、春秋争霸(争霸战争)1.东周:时间___ __人物都城分为(年至年)(年至年)两个时期2、春秋时期天子地位的变化3、春秋时期著名霸主有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等4、齐桓公称霸(1)任用为相(2)优越的自然条件(3)措施①(根本措施)②③(4)结果(5)时间(6)被周天子承认的历史事件5、晋文公称霸(1)措施、、(2)著名战争时间双方结果,成语6、楚庄王称霸7、吴王阖闾越王勾践称霸(成语)二、战国七雄(兼并战争)1、三家分晋:晋国卿大夫中的、、三家,瓜分晋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