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力专题复习教案

合集下载

初中物理浮力教案

初中物理浮力教案

初中物理浮力教案•相关推荐初中物理浮力教案模板(精选7篇)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

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初中物理浮力教案模板,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初中物理浮力教案篇1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①了解浮力是怎样产生的②理解浮力的大小等于什么;③知道浮力的应用。

2.过程与方法①通过观察,了解浮力是怎样产生的;②通过收集、交流关于浮力应用的资料,了解浮力应用的社会价值;3.情感、态度、价值观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初步建立应用科学知识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难点1.通过实验猜想浮力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

2.探究浮力与排开液体重力的关系。

三、教学方法探究试验四、教学器材瓶盖、玉米粒、弹簧测力计、阿基米德演示器(力学实验盒内的套装)、水槽、空易拉罐、水、大烧杯、小烧杯等五、教学过程(一)、课程导入木头能浮在水面上,而铁块沉,下沉的铁块也受浮力吗?(自己阅读粗略找出本节的主要内容)(二)、探究新知1、浮力的概念对生活现象的描述引出浮力的概念一切浸在液体或气体中物体受到向上托的力叫浮力2、浮力的方向演示实验:浮在水面上的瓶盖方向:竖直向上3、浮力的作用点通过学生的认知,规范为了研究方便,通常画在物体的重心上。

4、浮力的大小(1)猜想:浮力的大小和哪些因素有关呢?实验1:在漂浮的瓶盖内逐渐加入玉米粒,随着玉米粒的增加观察瓶盖在水中的位置,猜想浮力与什么因素有关?(教师不予评论)实验2:在大烧杯内盛满水,将空易拉罐逐渐压入水中,体会浮力大小变化,猜想浮力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教师不予评论)实验3:用弹簧测力计测出沙筒在空气中的重力,再将沙筒逐渐浸入大烧杯的水中,直至浸没,猜想浮力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教师予以总结)浮力大小与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

(2)实验探究:物体浮力的大小和物体排开水的重力的关系?仪器介绍:弹簧测力计、水槽、大烧杯、小套筒、沙筒参照课本48页探究实验的内容和步骤进行探究实验(小组讨论)方案交流:需要测得的物理量,为了避免错误,减小误差,实验需要注意事项。

科学《浮力》教学设计(优秀6篇)

科学《浮力》教学设计(优秀6篇)

科学《浮力》教学设计(优秀6篇)教学过程篇一一、感受浮力:1、观察泡沫塑料块、木块、空瓶子、小船浮在水面的情况,用手指轻轻按压小船,有什么感觉?分别把泡沫塑料块、木块、空瓶子压人水中,有什么感觉?2、出示关于浮力的描述性定义:把小船和泡沫塑料块往水中压,手能感受到水对小船和泡沫塑料块有一个向上的力,这个力我们称它为水的浮力。

板书:浮力。

3、生活中我们什么时候感受到水的浮力?4、出示教科书12面的浮力和重力示意图,讲解示意图的含义。

(当泡沫塑料块静止浮在水面时,它受到的浮力等于它受到的重力,且方向相反。

)(设计说明:让学生切身感受到浮力,是本课开始的基础。

教师要提供一些能浮的物品,让学生感受,为继续探索沉浮的秘密打下基础。

)二、测量一块泡沫塑料块的。

浮力:1、讨论怎样测量浮力:当把泡沫塑料块压入水中时,它受到的浮力有变化吗?是多大呢?我们能用弹簧测力计测出浸入水中的泡沫塑料块受到的浮力大小吗?2、教师根据学生讨论的情况,演示规范的测量方法,讲解注意的地方。

特别要讲清楚浮力的计算方法,可以让学生看教科书第13页的示意图,理解浮力等于重力加拉力的道理。

(未放入水前先测量泡沫塑料块受到的重力,再用线拉住泡沫塑料块,使它进入水中一定的位置,然后读出弹簧测力计上拉力的数值。

把拉力加上泡沫塑料块受到的重力,就是泡沫塑料块在水中所受到的浮力大小。

)3、学生测量泡沫塑料块浸人水中的浮力,按照教科书的要求测量三种状况,分别把测量结果(拉力大小和排开的水量)记录在表格中。

泡沫塑料块在水中受到的浮力记录表(自重:牛顿)小部分浸入水中大部分浸入水中全部浸入水中拉力大小浮力大小排开的水量4、分析拉力、浮力和排开的水量之间的关系,得出:(板书)浸人水中的体积(排开的水量)越大,物体受到的浮力就越大。

三、测量不同大小泡沫塑料块的浮力:1、教师出示三块不同大小的泡沫塑料块或者三块不同大小的木块,让学生预测:如果把大小不同的泡沫塑料块或者木块,完全浸人水中,它们受到的浮力大小相同吗?2、学生参照前一个活动的测量方法,独立自主完成测量,把测量结果填入记录表中,并分析浮力大小与体积大小之间的关系。

《浮力》专题复习教案

《浮力》专题复习教案

《浮力》专题复习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教学内容选自教材第九章《浮力》一节,详细内容包括浮力的定义、计算方法、阿基米德原理、浮沉条件及其应用等。

二、教学目标1. 理解浮力的概念,掌握浮力的计算方法。

2. 掌握阿基米德原理,了解浮沉条件的判断。

3. 能够运用浮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浮沉条件的判断及浮力的计算。

重点:浮力的概念、阿基米德原理及其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浮力演示装置、物体浮沉实验器材。

学具:直尺、计算器、草稿纸。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浮力演示装置,展示不同物体在液体中的浮沉现象,引导学生思考浮力与物体浮沉的关系。

2. 知识回顾(10分钟)3. 例题讲解(15分钟)讲解浮力计算、浮沉条件判断的例题,强调解题关键步骤。

4. 随堂练习(10分钟)布置随堂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5. 知识拓展(5分钟)介绍浮力在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6. 课堂小结(5分钟)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计算题:求一个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

(2)判断题:判断下列物体在液体中的浮沉情况。

2. 答案(1)浮力计算题答案。

(2)判断题答案。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2. 拓展延伸推荐学生阅读有关浮力知识的课外书籍,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使学生掌握浮力知识,并能运用所学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同时,注重课后反思与拓展延伸,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其科学素养。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设定2. 例题讲解的细节3. 随堂练习的设计与实施4. 作业设计及答案的详细说明5.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的实际操作一、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设定1. 通过直观的实验现象,让学生感知浮力的存在,从而深入理解浮力的概念。

2. 利用图示和数学推导,详细解释阿基米德原理,使学生能够理解并运用该原理解决实际问题。

二、例题讲解的细节1. 选择具有代表性的例题,涵盖浮力的计算、浮沉条件的判断等知识点。

《浮力》复习教案

《浮力》复习教案

《浮力》复习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复习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11章《浮力》的相关内容。

包括浮力的概念、阿基米德原理、浮力的大小、物体的沉浮条件以及浮力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理解浮力的概念,掌握阿基米德原理,能运用浮力的大小计算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2. 能够分析物体的沉浮条件,判断物体在液体中的状态。

3. 了解浮力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学生对物理知识应用的认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浮力的概念、阿基米德原理、浮力的大小计算。

难点:物体的沉浮条件的判断、浮力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浮力演示器、浮力计算器、多媒体教学设备。

学具:课本、练习册、笔记本、直尺。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利用浮力演示器展示物体在液体中的浮沉现象,引导学生思考浮力的概念。

2. 知识讲解:讲解浮力的概念,介绍阿基米德原理,引导学生理解浮力的大小计算方法。

3. 例题讲解:出示例题,讲解浮力的大小计算,让学生随堂练习。

4. 课堂讨论:讨论物体的沉浮条件,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实际问题。

5. 浮力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展示浮力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实例,如船舶、救生圈等,让学生了解浮力知识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6. 课堂小结:7. 布置作业:设计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浮力的概念、阿基米德原理、浮力的大小计算公式、物体的沉浮条件。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判断物体在液体中的状态。

(2)计算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

2. 作业答案:(1)物体在液体中的状态判断:根据物体的密度与液体密度的比较,判断物体在液体中的状态。

(2)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计算:根据浮力的大小计算公式,计算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知识讲解、例题讲解、课堂讨论等方式,使学生掌握了浮力的概念、阿基米德原理以及浮力的大小计算。

但在物体沉浮条件的讲解上,学生理解程度不够深入,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巩固。

初中物理浮力教案【优秀9篇】

初中物理浮力教案【优秀9篇】

初中物理浮力教案【优秀9篇】浮力教案篇一一、教学目标根据大纲要求和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需要,现确定第一教时教学目标如下:知识目标:1.了解浮力(包括浮力的方向、施力物体、浮力的单位)。

2、了解浮力产生的原因和影响浮力的大小因素。

3.理解计算浮力的两种方法(即阿基米德原理和称重法)。

技能目标:学会用弹簧测力计测量浮力,初步掌握利用探索性实验研究物理问题,并归纳出物理规律的一般方法,培养学生分析排除、归纳整理数据的能力。

情感目标:结合教学对学生进行科学方法的教育和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同时通过介绍科学家的贡献,鼓励学生树立刻苦钻研、大胆探索科学真理的精神。

二。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教学重点:探究影响浮力的大小因素和阿基米德原理2、教学难点:启发探究影响浮力的大小因素和阿基米德原理时的科学方法三、教学的关键:以方法教育引路,以学生思维障碍为突破口,针对性地安排实验探索。

四、教法与学法:作为探究自然科学的规律课,过程一般是本节内容要突破重、难点的方法与措施也不例外,因为无论从方法论的角度还是对具体的探索实践中获得信息的分析,都表明这是行之有效的路径,因此,本课的教法主要是“开放情境、引导探究”,而学法主要是让学生“亲身体验,自主猜想、合作探究、分析归纳、得出规律”。

五、教学策略教材中是一个探索性演示实验,但由于教师的演示实验可见度较小,即使让一些学生上讲台参与,仍不利于满足大多数学生的求知心理,也不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方法教育的实施。

故相应策略:1.把演示实验改为并进式实验:即有演示实验又有学生实验。

2.通过分工合作和多次实验,以筛选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和获得不同条件下f浮与g排液的数值关系,并运用实验验证和归纳法为得出一般规律提供必要的素材。

六、教具准备除了教师演示用装置外,还给每组学生准备了一小桶水,橡皮泥一块、饮料瓶、弹簧秤、烧杯和溢水杯各一个,塑料杯,塑料盘,胶水瓶,木块、同体积的铝块、铁块和铜块各一,水、酒精、盐水三种液体各一杯,细线等供选用等。

《浮力》专题复习教案

《浮力》专题复习教案

《浮力》专题复习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教材第九章《压强与浮力》第三节,主要内容包括:浮力的概念、阿基米德原理、物体浮沉条件的判断、浮力的计算及应用等。

二、教学目标1. 理解浮力的定义,掌握阿基米德原理,能够运用浮力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掌握物体浮沉条件的判断,能够分析影响物体浮沉的因素。

3. 学会运用浮力的计算方法,解决有关浮力的计算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浮力的概念、阿基米德原理、物体浮沉条件的判断、浮力的计算。

难点:浮力计算公式的应用,物体浮沉条件的判断。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浮力演示装置、物体浮沉实验器材。

2. 学具:计算器、笔记本、铅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利用浮力演示装置,展示不同物体在水中的浮沉现象,引导学生思考浮力产生的原因。

2. 例题讲解(1)讲解浮力的概念,推导阿基米德原理。

3. 随堂练习(1)判断不同物体的浮沉情况,并解释原因。

(2)计算给定物体的浮力,并判断其浮沉。

4. 知识点讲解(1)浮力的计算方法。

(2)浮力公式的应用。

5. 课堂小结六、板书设计1. 浮力的概念2. 阿基米德原理3. 物体浮沉条件4. 浮力计算方法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2. 答案:(1)略(2)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1)探讨浮力在生活中的应用。

(2)研究物体浮沉条件的更多影响因素。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2. 例题讲解的深度和广度3. 随堂练习的设计与实施4. 作业设计中的题目难度和答案解析5.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的实际效果详细补充和说明:一、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重点应放在浮力的基本概念、阿基米德原理的理解、物体浮沉条件的判断以及浮力的计算方法上。

难点主要在于如何引导学生从实验观察中抽象出浮力的计算公式,并能够灵活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二、例题讲解的深度和广度通过实验现象,详细解释浮力的定义及其产生的原因。

深入剖析阿基米德原理的数学表达式,并通过图示和实例使学生理解。

(完整word版)浮力计算专题复习教案

(完整word版)浮力计算专题复习教案

第九章?浮力的计算〔专题复习〕 ?授课方案授课时间:课时安排: 1 课时授课种类:复习课授课目的:知识与技术:1、熟悉四种常用的计算浮力的方法2、会依照题意选择适合的方法计算浮力过程与方法:经过对学生进行正确计算浮力的指导,提高学生解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感神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体验用正确方法计算浮力所获得的成就感。

授课重点:依照题意选择适合方法计算浮力,特别是阿基米德原理和平衡力法的应用。

授课难点:对阿基米德原理的理解及公式变化的应用。

授课方法:归纳法、讲练结合法媒体平台:多媒体授课过程:一,实验情境导入:实验:在一个水槽里放一个飘扬的小木块和一个沉底的大石块,问那个碰到的浮力大?〔学生答复〕引入:那么如何解析比较物体所受的浮力的大小呢?又要用什么方法来计算呢?我们这节课就来复习浮力的计算方法。

〔1 分钟〕二、自主学习:1.知识点回忆〔 3 分钟〕让学生分别说出所学到的求浮力的计算方法。

〔要求:先回忆,忘记的再翻看书本〕,并登台显现。

教师总结归纳出并以知识树的方式形象、直观的表示出来。

知识树:〔要求:读记 1 分钟〕三,快速练习〔 6 分钟〕分别对四种方法进行解析和练习:〔 1〕压力差法:F浮=F向上—F向下典型例题:一个正方体物体全部吞没在水中下表面碰到的压力为,上表面碰到的压力为,那么该正方体碰到水的浮力是____ N.〔学生口答,并说出解题重点〕教师点拨:浮力产生的原因是上下表面的压力差,压力差法常常适合于压力、压强时求浮力的情况。

〔 2〕称重法:F浮=G—F典型例题:如图可知:物体在水中全部吞没时碰到的浮力是 ____ N.〔学生口答,并说出解题重点〕点拨:称重法适用于两次用弹簧测力计的情况。

(3)阿基米德原理:F浮= G排= m排g =ρ液 g V 排典型例题:〔要求:简单写出解题过程〕1、把一个石块放入到装满水的溢水杯中溢出了100g 水,求石块碰到的浮力。

2、一个石块体积为20cm3 吞没在水中,那么石块碰到的浮力是多少?〔学生板演并说出解题重点,师生共同议论〕点拨:阿基米德原理适合排开液体体积、质量也许全部吞没时给出物体体积的情况,同时阿基米德原理还适合于气体。

《浮力》复习课教案

《浮力》复习课教案

《浮力》复习课教案一、教学内容1. 浮力的定义及作用;2. 浮力的大小与物体在液体中排开液体体积的关系;3. 阿基米德原理及其应用;4. 浮沉条件的判断。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浮力的定义,理解浮力的产生原因;2. 使学生能够运用阿基米德原理计算浮力,并能解决实际问题;3. 培养学生运用浮力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提高学以致用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浮力的计算方法,阿基米德原理。

难点:浮力产生原因的理解,浮沉条件的判断。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浮力演示装置,浮沉物体(如木块、石头等);2. 学具:计算器,草稿纸,浮力计算题。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浮力演示装置,展示不同物体在液体中的浮沉现象,引导学生思考浮力产生的原因。

2. 例题讲解(10分钟)讲解浮力的计算方法,通过例题使学生掌握阿基米德原理的应用。

3. 随堂练习(10分钟)学生独立完成计算题,巩固浮力的计算方法。

4. 知识点回顾(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浮力的定义、阿基米德原理、浮沉条件等知识点。

5. 学生互动(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解释生活中的浮力现象,分享学习心得。

六、板书设计1. 浮力的定义;2. 浮力计算公式:F浮= ρ液体gV排;3. 阿基米德原理;4. 浮沉条件。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计算一个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2)解释为什么铁块在水中下沉,木块在水中上浮。

2. 答案:(1)F浮= ρ水gV排;(2)铁块密度大于水,木块密度小于水,根据浮沉条件,铁块在水中下沉,木块在水中上浮。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检查学生对浮力知识的掌握程度,分析教学过程中的不足,进行调整;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关注浮力在生活中的应用,如船舶、热气球等,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2. 例题讲解的详细程度;3. 学生互动环节的设计;4. 板书设计的条理性和清晰度;5. 作业设计的针对性和答案的准确性;6.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的实际操作。

初中物理浮力教案(精选5篇)

初中物理浮力教案(精选5篇)

初中物理浮力教案(精选5篇)科学《浮力》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 能用实验的方法比较物体在水中的沉浮,能对物体的沉浮提出假设和猜想,并通过实验验证自己的假设和猜想,了解水的浮力在生活中的应用。

2. 培养学生实验能力、细致观察能力、归纳概括能力以及合作意识、创新意识,激发学生用学到的科学知识解决问题的兴趣。

教学重点:能用实验证明在水中浮着的下沉的物体都受到水的浮力。

教学难点:实验:下沉的物体是否受到水的浮力。

课前准备:盆、泡沫、木块、石块、小皮球、橡皮、钩码、弹簧秤、视频等。

教学过程:一、情境引入1、多媒体出示:皮球掉进树洞里(图)师:一天,几个小朋友在大树下玩皮球,一不小心,皮球掉进一个树洞里。

洞又深口又小,小朋友们的手臂根本够不到皮球。

怎么办呢?同学们,你们有办法吗?2、学生汇报交流。

(生可能会说出往树洞里倒水,皮球会浮起来)3、设疑:皮球为什么会浮起来呢?它和什么有关?4、揭示课题,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5、学生质疑。

(学生可能会问:什么是浮力,是不是所有物体都会受到水的浮力,学习浮力有什么用……)今天,我们不可能解决同学们提出的所有的问题,那么今天我们要解决的第一个问题就是什么是浮力。

二、实验活动(一)实验1:1、要求学生在小组长的带领下大胆猜想,哪些物体能浮在水面上,哪些物体会沉下去,并把猜想的结果记录在实验表格中。

注意:只猜想,不动手实验!实验一记录单学生汇报。

2、学生猜想并填写记录单。

(教师巡视)3、实验验证学生的猜想。

刚才同学们的猜想到底对不对呢?有什么办法来证明?(学生可能会说出,做个实验:把它们都放到水里,就知道了。

)4、学生实验并填写,老师巡视,学生汇报,师相应板书。

(二)实验2:1、质疑:为什么这些物体都会浮在水面上呢?(学生可能会说出:受到了水的浮力。

)师:那水的浮力究竟是怎样的呢,下面,我们就一起来感知一下。

2、出示实验要求:把泡沫等上浮地物体放在水上,用手向下按,仔细体会手的感觉,并进行小组内交流,填写实验记录单。

浮力的计算专题复习教案

浮力的计算专题复习教案

浮力的计算专题复习教案第一章:浮力的概念与计算公式1.1 浮力的定义浮力是指物体在流体中所受到的向上的力。

浮力的大小等于物体所排开的流体的重量。

1.2 浮力的计算公式浮力的大小可以用阿基米德原理来计算,公式为:F浮= ρ液体×V排开×g,其中ρ液体是液体的密度,V排开是物体排开的液体体积,g是重力加速度。

第二章:物体在空气中的浮力计算2.1 物体在空气中的浮力概念物体在空气中同样会受到浮力的作用,称为空气浮力。

空气浮力的大小可以用类似的方法计算,公式为:F浮= ρ空气×V排开×g。

2.2 空气浮力的应用实例飞机的飞行原理:飞机的机翼设计成上凸下平的形状,使得飞机在飞行时产生的空气浮力大于飞机的重力,从而实现飞行。

热气球上升原理:热气球内部加热产生热空气,热空气的密度小于外部冷空气,从而产生向上的浮力,使热气球上升。

第三章:物体在水中的浮力计算3.1 物体在水中的浮力概念物体在水中的浮力是水对物体的向上推力。

物体在水中的浮力大小取决于物体的密度与水的密度的比较。

3.2 物体在水中的浮力计算方法如果物体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物体将浮在水面上,浮力大小等于物体的重力。

如果物体的密度大于水的密度,物体将沉入水底,浮力大小等于物体排开水的重量。

第四章:物体在液体中的浮力计算4.1 物体在液体中的浮力概念物体在液体中的浮力是指液体对物体的向上推力。

物体在液体中的浮力大小取决于物体的密度与液体的密度的比较。

4.2 物体在液体中的浮力计算方法如果物体的密度小于液体的密度,物体将浮在液体表面,浮力大小等于物体的重力。

如果物体的密度大于液体的密度,物体将沉入液体中,浮力大小等于物体排开液体的重量。

第五章:浮力计算的应用题解析5.1 题目解析方法分析题目中给出的物体密度、液体密度、物体体积等信息。

根据物体的密度与液体的密度的比较,判断物体的浮沉状态。

使用浮力计算公式计算浮力的大小。

科学《浮力》教学设计(精选15篇)

科学《浮力》教学设计(精选15篇)

科学《浮力》教学设计(精选15篇)科学《浮力》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标设计:1、科学知识目标:(1)知道在生活中存在着浮力。

(2)知道物体在水中受到水的浮力。

(3)简单测量物体受到水的浮力的大小。

2、能力培养目标:(1)培养学生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定量观测、收集整理信息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1)认识到科学是不断发展的。

(2)乐于用学到的科学知识解决问题。

教学重点:知道在生活中存在着浮力。

无论上浮的物体,还是下沉的物体都受到水的浮力的作用。

教学难点:学生掌握简单的测量物体受到的浮力的大小以及方法。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准备:实验用具:小石子、水槽、塑料泡沫、石头、乒乓球、钉子、木块、钩码、测力计、笔、盆子教学过程:一、故事引入,激发兴趣。

师:同学们喜欢听故事吗?今天老师给你们讲一个文彦博树洞取球故事,好吗?生:好!师:从前有个小孩名叫文彦博,有一次,他跟好朋友在玩皮球,当他们玩得起劲时,皮球掉进了旁边的树洞里。

小朋友都望着树洞兴叹:“唉!没有皮球可以玩了!真可惜!”正当大家都手足无措时,文彦博镇定地说:“有办法了!”同学们,你们知道他想了一个什么办法取到树洞里的球呢?生:给树洞灌水。

师:为什么给树洞灌水能把球救出来呢?生:因为水能把球浮起来!师:你们真聪明!今天,这节课就来研究一下有关浮力的现象。

(出示板书:浮力)二、科学实验,探究新知。

(一)活动一:判断物体在水中是浮还是沉。

师:浮力是阿基米德首先发现的,文彦博利用球能浮在水面上的原理取到了球,那么请同学们大胆地猜想一下,我们桌面上的泡沫塑料、木块、钩码、乒乓球、钉子、石头。

如果把我们准备的6种材料放入水中,哪些能浮在水面上?哪些会沉下去呢?生1:泡沫塑料、木块都会浮起来。

生2:乒乓球也会浮起来。

生3:钩码、钉子、石头会沉下去。

师:大家都说了自己的猜想。

现在我们来亲自试一试,究竟我们的猜想与实验结果是否一致呢?请同学们把材料一个一个轻轻放入水中,一边做一边把实验结果填在表格一的“实验结果”那一行里。

浮力的教案模板(精选5篇)

浮力的教案模板(精选5篇)

•••••••••••••••••浮力的教案浮力的教案模板(精选5篇)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

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浮力的教案模板(精选5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浮力的教案1一、教材分析浮力这节内容分三学时,第一学时学习浮力及阿基米德原理,第二学时学习物体的浮沉条件,浮力的应用,第三学时综合运用浮力、压强、密度等知识解决一些生活中的具体问题。

但是物体的浮沉,在第一节课的实验教学中就加以渗透,第二节再从理论角度推理验证。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认知目标:a)了解浮力(包括浮力的方向、施力物体、浮力的单位)b)了解阿基米德原理(包括原理的建立、适用范围、简单应用)技能目标:学会用弹簧秤测量浮力,体验研究阿基米德原理时运用的科学方法情感目标:结合阿基米德的故事和并进式学生实验,激发学生勇于探求科学真理的热情,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二、教学设计思路1、浮力知识的综合性很强。

对于初三学生来说,在日常生活已经积累了很多对浮力的感性认识。

但是要把有关浮力的认识从感性提高到理性,需要综合运用各方面的知识,如力的测量、重力、二力平衡、二力的合成、密度、压力、压强等重要知识;还需要进行科学的分析、推理、归纳等。

因此《浮力》的教学一直是初中教学的难点。

在《新课程标准》中,对浮力的教学要求一降再降,但是在历届中考中,再简单的浮力题,得分率也相当低。

2、教学设计针对学生的特点今年我面对的学生物理基础非常薄弱,不了解物理学科的特点,没有建立起物理的思维模式,对物理学习存在为难情绪。

而物理教材又特别讲究知识体系、科学严谨,是一门很严肃的科学。

但是这种道貌岸然的面孔却很难提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很难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

学生的现状也就迫使我们改进教学方法,灵活使用教材。

它古板,你想办法让它生动,它严肃,你想办法让它活泼。

以下两件事给了我很大的启发。

初中物理浮力教案(优秀5篇)

初中物理浮力教案(优秀5篇)

初中物理浮力教案(优秀5篇)初中物理浮力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认识一切浸在液体中的物体都受到浮力作用,浮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上的。

2.能认识浮力产生的原因。

3.会用弹簧测力计测量物体在液体中所受的浮力。

4.能认识物体所受的浮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教学重难点重点:决定浮力大小的因素。

难点:运用实验和分析的方法得出浮力产生的原因。

教学工具多媒体、板书教学过程一、导入(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提出问题:1.船为什么能在海面上航行?2.救生圈、救生衣的作用是什么?板书:第二节阿基米德原理(二)出示学习目标课件展示学习目标,指导学生观看。

过渡语:看完了没有?二、先学(一)出示自学指导请同学们认真默读课本P49----P52内容,要求边看、边划、边记。

1.看课本p49图10.1-1回答,什么是浮力?浮力的方向?2.根据图10.1-3总结浮力产生的原因是什么?3.看演示实验:测量铝块浸没在水中所受的浮力,学会利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出浮力的大小。

4.看课本p51找出浮力的大小与那些因素有关?与哪些因素无关?你能举例说明吗?(二)学生自学教材老师巡视,了解学情,掌控学生高效学习,时间到,问完成的请举手?过渡语:合上书,独立完成自我检测(三)自学检测反馈要求:6分钟完成自学检测题目,要求书写认真、规范。

让四个小组的基础较差的同学到黑板完成,书写成绩和题目成绩记入小组量化,要求书写认真、规范。

1.鸭子能浮在水面上,用钢铁做的轮船也能浮在水面上,说明水对他们有力。

2.你游过泳吗?当你的身体浸入水中体积越大,你会感觉到水给你向上的托力某某这个水对你向上的托的力其实就是力。

再比如,我们从水中抬起一个石头要比在空气中抬起感觉要某某(“轻”或“重”),这些事例都说明,在水中要下沉的物体也受到水的某某力。

3.浮力的方向是怎样的,它与重力方向。

4.如果用测力计测出铜块重为1N,将铜块没入水中,测力计的示数变为0.87N,铜块受到的浮力是。

5.浮力产生的原因是。

浮力原理复习课教案

浮力原理复习课教案

浮力原理复习课教案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研究,学生应能够:- 理解浮力原理的概念和作用- 掌握计算浮力大小的方法- 理解物体在液体中的浮沉原理二、教学重点浮力的概念和计算方法三、教学内容和步骤步骤一:引入浮力概念1. 引导学生回顾物体在液体中浮沉的现象。

2. 解释浮力的概念:液体对浸入其中的物体产生的向上的力称为浮力。

3. 通过示意图展示浮力的作用,引导学生理解浮力能够使物体浮在液体表面。

步骤二:计算浮力的大小1. 引导学生回顾浮力的计算方法:浮力的大小等于物体排开液体的重量。

2. 进一步解释物体排开液体的原因是液体对物体产生的压力。

3. 给出计算浮力大小的公式:F = ρ × V × g,其中 F 表示浮力,ρ 表示液体的密度,V 表示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g 表示重力加速度。

4. 通过示例演算,引导学生掌握浮力大小的计算方法。

步骤三:物体在液体中的浮沉原理1. 引导学生思考物体在液体中的浮沉条件。

2. 说明浮力和物体的重力之间的关系:当物体的重力大于浮力时,物体下沉;当物体的重力小于或等于浮力时,物体浮起。

3. 通过示意图和实例,帮助学生理解物体在液体中的浮沉原理。

四、教学方法- 多媒体教学法:使用示意图和演算步骤,辅助教学。

- 互动讨论法: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和参与课堂讨论。

五、教学评价通过课堂参与度和学生的回答问题情况进行评价。

可以准备一些小测验,测试学生对浮力原理的理解和计算能力。

六、课后作业1. 完成教师布置的作业题目。

2. 总结本节课所学的浮力原理,并写一篇简短的研究心得。

以上是《浮力原理复习课教案》的内容安排,希望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浮力原理的知识。

初二物理浮力教案【9篇】

初二物理浮力教案【9篇】

初二物理浮力教案【9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总结报告、演讲发言、策划方案、合同协议、心得体会、计划规划、应急预案、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summary reports, speeches, planning plans, contract agreements, insights, planning, emergency plans, teaching materials, essay summarie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初二物理浮力教案【9篇】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用到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

《浮力》复习课教案

《浮力》复习课教案

《浮力》复习课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复习《浮力》这一章节,详细内容包括浮力的定义、阿基米德原理、物体浮沉条件的判定、浮力计算方法以及浮力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浮力的定义和阿基米德原理,理解物体浮沉的条件。

2. 培养学生运用浮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浮力的定义、阿基米德原理、物体浮沉条件的判定。

难点:浮力计算方法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浮力演示装置、实验器材。

学具:练习册、计算器。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浮力演示装置,让学生观察不同物体的浮沉现象,引发学生对浮力的思考。

2. 知识回顾:引导学生回顾浮力的定义、阿基米德原理、物体浮沉条件。

3. 例题讲解:(1)计算物体受到的浮力。

(2)判断物体在液体中的浮沉情况。

(3)解决实际生活中的浮力问题。

4. 随堂练习:让学生完成练习册上的浮力题目,巩固所学知识。

5. 实践操作:分组进行实验,测量不同物体的浮力,验证阿基米德原理。

六、板书设计1. 浮力的定义2. 阿基米德原理3. 物体浮沉条件4. 浮力计算方法5. 浮力应用实例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2)一个体积为0.5m³的木块放入水中,求木块受到的浮力。

2. 答案:(1)浮力等于物体所受重力,即2N。

(2)浮力等于水的密度×体积×重力加速度,即490N。

(3)金属块沉入液体,塑料球浮在液体表面。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浮力的定义、阿基米德原理和物体浮沉条件的掌握情况,以及实验操作中的问题。

2. 拓展延伸:探讨浮力在船舶设计、救生设备等方面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

2. 例题讲解的深度和广度。

3. 实践操作的设计和实施。

4. 作业设计的针对性和答案的准确性。

一、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浮力教学的重点在于让学生深刻理解浮力的定义、阿基米德原理以及物体浮沉条件的判定。

《浮力》复习教案

《浮力》复习教案

《浮力》复习教案教案:《浮力》复习一、教学内容本节课为《浮力》的复习课,教材为人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浮力”部分。

复习内容包括:1. 浮力的概念及计算公式;2. 物体的沉浮条件;3. 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4. 实际生活中的浮力现象。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浮力的概念及计算公式,能运用浮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2. 培养学生运用科学方法探究浮力现象的能力;3. 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浮力现象,提高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认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浮力计算公式的运用和浮力现象的解释;2. 教学重点:浮力概念的理解和物体的沉浮条件的掌握。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浮力演示仪、浮力计算器、实物模型等;2. 学具:学生实验套件、笔记本、彩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生活中常见的浮力现象,如船舶、救生圈等,引发学生对浮力的兴趣。

2. 知识回顾:复习浮力的概念、计算公式、物体的沉浮条件,以及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

3. 实例讲解:利用教具演示浮力现象,如浮力演示仪、实物模型等,引导学生理解浮力原理。

4. 随堂练习:设计有关浮力计算和现象解释的练习题,让学生分组讨论、解答,巩固所学知识。

5. 小组实验:学生分组进行浮力实验,观察实验现象,探究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

7. 作业布置:设计有关浮力计算、现象解释和实际应用的作业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浮力概念、计算公式、物体的沉浮条件、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

七、作业设计1. 计算题:计算一个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给定物体的体积和水的密度;2. 现象解释题:解释为什么船只能浮在水面上;3. 实际应用题:设计一个测量物体密度的实验,利用浮力原理。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回顾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分析学生的掌握情况,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改进;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浮力现象,探索浮力在其他领域的应用,如航天、潜水等。

浮力复习专题教案精选

浮力复习专题教案精选

浮力复习专题教案精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复习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第四章《浮力》的内容。

详细内容包括:浮力的定义与计算(4.1节),阿基米德原理的应用(4.2节),物体沉浮的条件及其判定(4.3节),以及浮力的实际应用(4.4节)。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浮力的概念,掌握浮力的计算方法。

2. 使学生能够运用阿基米德原理分析物体的沉浮现象。

3. 培养学生运用浮力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浮力的计算方法,物体沉浮条件的判定。

难点:阿基米德原理的理解与应用,浮力知识在实际问题中的运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浮力演示装置,浮力计算公式卡片,物体沉浮实验器材。

2. 学具:练习本,笔,直尺,计算器。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实践情景——轮船的浮力现象,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浮力复习。

2. 讲解:回顾浮力的定义,引导学生复习浮力的计算方法。

结合阿基米德原理,讲解物体沉浮的条件。

3. 例题:讲解一道浮力计算题,强调注意事项和解答步骤。

4. 随堂练习:让学生独立完成一道关于浮力计算的练习题,并对答案进行讨论。

5. 实践:分组进行物体沉浮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浮力的作用。

六、板书设计1. 浮力的定义与计算公式2. 阿基米德原理3. 物体沉浮条件4. 浮力计算例题及解答步骤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计算一个物体在液体中的浮力,已知物体的体积和液体的密度。

答案:F浮=ρ液体gV排2. 作业题目:判断一个物体在液体中的沉浮情况,已知物体的密度和液体的密度。

答案:若物体的密度小于液体的密度,物体将浮在液体表面;若物体的密度等于液体的密度,物体将悬浮在液体中;若物体的密度大于液体的密度,物体将沉入液体底部。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复习浮力的相关知识,让学生掌握了浮力的计算方法和物体沉浮的条件。

课后可以布置一道拓展延伸题:让学生设计一个简易的浮力秤,测量物体的质量。

这样既能巩固课堂所学,又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浮力的计算专题复习教案

浮力的计算专题复习教案

浮力的计算专题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理解浮力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2)掌握阿基米德原理及其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3)能够运用浮力公式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验演示,加深对浮力概念的理解;(2)利用数学方法,求解浮力问题;(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及创新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科学的热爱和探索精神;(2)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3)培养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生活,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1. 浮力的概念及其计算公式:浮力是指物体在流体(液体和气体)中受到的向上的力。

浮力的大小等于物体在流体中排开的体积乘以流体的密度和重力加速度的乘积。

浮力公式为:F浮= ρ液gV排,其中ρ液为流体的密度,g为重力加速度,V排为物体排开的流体体积。

2. 阿基米德原理:阿基米德原理是指物体在流体中受到的浮力等于物体排开的流体重量。

这个原理适用于浸没在液体或气体中的物体。

3. 浮力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1)物体在液体中的浮沉条件:当物体受到的浮力大于或等于物体的重力时,物体能够浮在液体表面;当物体受到的浮力小于物体的重力时,物体会沉入液体中。

(2)物体在液体中的受力分析:物体在液体中受到重力、浮力和支持力三个力的作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浮力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2)阿基米德原理的应用;(3)浮力在实际问题中的解决方法。

2. 教学难点:(1)浮力公式的灵活运用;(2)解决实际问题时,对浮力条件的判断。

四、教学方法1. 实验演示:通过实验让学生直观地理解浮力的概念和计算方法;2. 讲授法:讲解浮力的计算公式、阿基米德原理及实际应用;3. 案例分析:分析生活中常见的浮力问题,培养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能力;4.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浮力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和交流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实验演示,引入浮力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 讲解浮力的计算公式和阿基米德原理,引导学生理解并掌握相关知识;3. 分析浮力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让学生学会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4. 布置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知识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浮力复习教案
马头二中 杨东锋
[复习目标]
1.理清本章的知识结构,形成知识网络。

2.进一步了解浮力的现象,加深对阿基米德原理的理解;知道物体的浮沉条件和浮力的应用。

3.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得出结论的能力,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尊重客观事实的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重点难点
阿基米德原理、漂浮问题五规律、浮力的计算方法。

一、知识点回顾
1、浮力的定义:一切浸入液体(气体)的物体都受到液体(气体)对它竖直向上的力 叫浮力。

2、浮力方向:竖直向上,施力物体:液(气)体
3、浮力产生的原因(实质):液(气)体对物体向上的压力大于向下的压力,向上、向下的压力差 即浮力。

4、物体的浮沉条件:
(1)前提条件:物体浸没在液体中,且只受浮力和重力。

(2)请根据示意图完成下空。

下沉 悬浮 上浮 漂浮
F 浮 <
G F 浮 = G F 浮 > G F 浮 = G
ρ液<ρ物 ρ液 =ρ物 ρ液 >ρ物 ρ液 >ρ物
(3)悬浮与漂浮的比较
相同: F 浮 = G
不同:悬浮ρ液 =ρ物 ;V 排=V 物
漂浮ρ液 >ρ物;V 排<V 物
④判断物体浮沉(状态)有两种方法:比较F 浮 与G 或比较ρ液与ρ物 。

5、阿基米德原理:
(1)、内容:浸入液体里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它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

(2)、公式表示:F浮= G排 =ρ液V排g 从公式中可以看出:液体对物体的浮力与液体的密度和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而与物体的质量、体积、重力、形状、浸没的深度等均无关。

(3)、适用条件:液体(或气体)
6、浮力的利用:
(1)、轮船:
工作原理:要使密度大于水的材料制成能够漂浮在水面上的物体必须把它做成空心的,使它能够排开更多的水。

排水量:轮船满载时排开水的质量。

单位 t 由排水量m 可计算出:排
开液体的体积V
排= m/ρ液;排开液体的重力G

= m g ;轮船受到的浮力F

=
m g 轮船和货物共重G=m g 。

(2)、潜水艇:
工作原理:潜水艇的下潜和上浮是靠改变自身重力来实现的。

(3)、气球和飞艇:
工作原理:气球是利用空气的浮力升空的。

气球里充的是密度小于空气的气体如:氢气、氦气或热空气。

人们把气球发展成为飞艇。

(4)、密度计:
原理:利用物体的漂浮条件来进行工作。

构造:下面的铝粒能使密度计直立在液体中。

刻度:刻度线从上到下,对应的液体密度越来越大
二、计算浮力方法:
1.实验法
浮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上的,与重力的方向刚好相反,所以先用弹簧测力计称出物体在空气中的重力F1,然后把物体浸入液体中,这时弹簧测力计的读数为F2,则F浮=F1-F2。

【例1】一个重为8 N的物体,挂在弹簧测力计下,将它浸没在盛满水的溢水杯中,静止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6 N,则物体所受的浮力是______ N,溢出水所受的重力为________ N。

2.阿基米德原理法
阿基米德原理的内容是:浸入液体中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它排开
的液体受到的重力,即F浮=G排。

阿基米德原理法常常与二力平衡法相结合使用。

【例2】如图所示,把一个小球分别放入盛满不同液体的甲、乙两个溢水杯中,甲杯中溢出液体的质量是400 g,乙杯中溢出液体的质量是500 g,则小球质量是______g。

3.二力平衡法
把一个物体浸没在液体中让其从静止开始自由运动,它的运动状态无非有三种可能:下沉、不动或上浮。

物体浸没在液体中静止不动,叫做悬浮,上浮的物体最终有一部分体积露出液面,静止在液面上,叫做漂浮。

下沉的物体最终沉入容器的底部。

根据物体的受力平衡可知,悬浮和漂浮的物体,浮力等于重力,即F浮=G物,而下沉后的物体还要受到容器壁的支持力,故:F浮′=G物-F支,即F浮′<G物。

【例3】“094型”潜艇是我国自行研制的新一代潜艇,当它从深海中上浮而未露出水面的过程中,它受到海水的( )
A.压强变小,浮力不变B.压强和浮力都不变
C.压强变小,浮力变小D.压强变大,浮力变大
4.公式法
由阿基米德原理知F浮=G排=ρ液gV排,这是求浮力常用的公式。

三、课堂练习
1.一体积为50 cm3的鸡蛋浸没在水中,它排开水的体积是_________ cm3,排开水的重力为_________N,它受到的浮力为_________N.
2.用弹簧秤在空气中称一物块,测得重为20N,当把这个物块的一部分浸没在水中时,弹簧秤的示数为16N,这时物块受到的浮力是_________N;若把物块全部浸没在水中,物块所受浮力为15N,这时弹簧秤的示数将变为_________N.。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