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多芬与交响乐2

合集下载

贝多芬和他的交响乐理想(上)

贝多芬和他的交响乐理想(上)
二十年才写完的 《 第一交响曲 还被 入 内部探究其结构之繁复与精巧。 凯 附会为 “ 贝多芬第十” 第一 个录 制 奇不需 要这 些 一 一 这 是后 话 。 ; 然而 , 全套贝多芬交 响曲的 指挥 家菲 利克 正是贝多芬 的音乐 的这 种完美 的两 斯・ 魏因加特纳 (e xWe gr e) F l i at r i n n 曾写过名为 ( ( 贝多芬之后的交响曲
贝多芬的名字 出现在 世界各地 的教 和声叙事, 而不是让它一个时刻接着
科书中, 人们 期望他 “ 扼住命运 的咽 喉”的精 神 和他 对理 想 、 自我生 对 命 和艺 术完善的不懈 追求能够成为 每一 代人成长 中不可或缺 的东西。

个时刻地展开, 从而误导了一代又 代作 曲家。
“ 德意志精神”的空前的力量。 这两
奏 呜曲和弦乐 四重奏。 而且, 贝多芬 个方面的交合, 就是在 贝多芬 的交响 的这许多作品并未形成一个封闭的、 无法拓展 的体系; 相反 , 后世的作 曲 家儿乎无一不受他 的影响, 不从他的 贝多芬其人 作 品中汲取音乐和哲学上 的灵感 。 不难想 象 , 样 内外 兼修且都 生于波恩, 这 祖父和父亲都是歌唱家 ,
动辄制造强烈对 比, 超出匀称节制的
维也纳古典乐派的音 响范围。 第一 钢琴 协奏 曲 终乐章 结尾就是 很好
的一 例 : 在钢琴柔媚 的慢 速小 华彩
之后, 乐队突然以极快 的原速强力进 入, 干脆 利落地收束全 曲, 几乎具有 音乐玩笑的意味。 贝多芬兴致高昂的 时候, 几乎没有人能抗拒他 的力量, 比如 第七交响曲) ) 的终乐章那过山 车般 的快感 , 第八交 响曲 一 开头 就是热情 的海洋。
户晓的名字。 但是知道并不意味着了

贝多芬生平简介

贝多芬生平简介

贝多芬1770年12月16日出生于德国莱茵河畔的波昂一个有音乐背景的家庭,是西洋音乐史上少有的伟大的音乐家,被誉为「乐圣」。

祖先为荷兰人,他家族是音乐世家,祖父是波昂宫庭乐长,爸爸于科隆选帝宫廷礼拜堂担任男高音歌手及宫廷乐长的职务,贝多芬有2个年幼的弟弟。

贝多芬年幼时由他爸爸教他弹琴,他的音乐学习进步很快,当他发现贝多芬的音乐天才,就急于将小贝多芬培养成音乐神童,强迫他长时间练琴。

但贝多芬真正的启蒙老师,却是宫庭乐长倪富(1748-1798)他是来自莱比锡的著名作曲家,除了钢琴和管风琴外,还教贝多芬作曲。

贝多芬8岁时已公开演奏,13岁担任宫廷的助理管风琴师和中提琴手,并写出「依德雷斯主题奏曲」,14岁在宫廷演奏管风琴。

1789年,贝多芬17岁被送往当时欧洲的音乐中心---维也纳学习音乐,并结识仰慕的莫扎特(WolfgongAmadeusMozart),后因妈妈患上肺结核病危,匆匆赶回波昂,返国后在布鲁宁一家的支持下,入波昂大学为旁听生。

妈妈过身后,由于爸爸酗酒,他要在教堂和剧院的乐队担任中提琴手,以赚取家庭年生活费,照顾 中文名: 贝多芬 英文名: Beethoven,Ludwigvan 生于: 15/12/1770 卒于: 26/03/1827 国籍: 德国 乐派: 古典乐派 贝多芬简介爸爸及2位年幼的弟弟。

1792年(22岁)贝多芬正式移居维也纳,先与有「交响乐之父」之称的海顿(JosephHaydn)、阿布雷兹亲王、萨里耶瑞等大师学习,之后在罗勃科维兹亲王、鲁道夫大公、金斯基亲王等贵族的赞助下,逐渐在维也纳尊定了名声,在维也纳贝多芬很快便成为出色的钢琴家,特别是他即兴演奏的本领更受人爱戴。

1800年左右,贝多芬发现听觉衰退,并且越来越严重,直至1812年(42岁)完全失聪。

贝多芬1827年3月26日逝世于维也纳,终年57岁,死因是贝多芬不小心染上感冒,引发长年来的多种症病而死亡。

生平大事1770年:12月生于德国波昂。

贝多芬一生中的九部交响曲

贝多芬一生中的九部交响曲

贝多芬⼀⽣中的九部交响曲贝多芬⼀⽣中的九部交响曲路德维希·凡·贝多芬(Ludwig van Beethoven,,德国作曲家、钢琴家、指挥家。

维也纳古典乐派代表⼈物之⼀。

他⼀共创作了9⾸编号交响曲、35⾸钢琴奏鸣曲(其中后32⾸带有编号)、10部⼩提琴奏鸣曲、16⾸弦乐四重奏、1部歌剧、2部弥撒、1部清唱剧与3部康塔塔,另外还有⼤量室内乐、艺术歌曲与舞曲。

这些作品对⾳乐发展有著深远影响,因此被尊称为乐圣。

C⼤调第⼀交响曲;D⼤调第⼆交响曲;降E⼤调第三交响曲(英雄);降B ⼤调第四交响曲c⼩调第五交响曲(命运);F⼤调第六交响曲(⽥园)A⼤调第七交响曲;F⼤调第⼋交响曲d⼩调第九交响曲合唱(欢乐颂)⼀、继承先师传统——第⼀交响曲顾名思义,《第⼀交响曲》是贝多芬伟⼤⼀⽣中的第⼀部交响曲体裁的作品,但事实上早在1788-1789年间,也就是贝多芬20岁不到的时候,他就曾经试图创作交响乐,但是没能获得成功。

《第⼀交响曲》真正问世已经是⼗年以后的1800年,贝多芬当时已经三⼗岁了。

这是⼀部“充满了海顿和莫扎特⼀辈所特有的⾳调,在很多⽅⾯继承了海顿交响曲传统”的作品。

⼆、摆脱死亡的阴影——第⼆交响曲贝多芬在1802年10⽉左右回到了维也纳,并马上创作了《第⼆交响曲》。

《第⼆交响曲》是贝多芬重新对⽣活充满信⼼、对未来充满期待的⼀⾸赞歌。

对于这部作品的看法,不同的评论家有不同的观点。

有些⼈认为整部作品洋溢着乐观向上的“青春⽓息”以及对⽣活的渴望。

但也有⼈认为,《第⼆交响曲》的前两个乐章“光明与⿊暗始终在进⾏着搏⽃,⿊暗似乎取得了暂时的胜利”,直到第三、第四乐章才是真正的属于欢乐、胜利的旋律,他们称这部作品⾛了两个极端。

但⽆论如何,在思想性上《第⼆交响曲》已经超越了《第⼀交响曲》,他更富有内涵和哲理。

⽽在艺术性上,则依然稍稍带有莫扎特、海顿时期的影⼦,但属于贝多芬⾃⼰的东西已经越来越多,越来越丰富了。

贝多芬交响乐简介

贝多芬交响乐简介

贝多芬交响曲简介贝多芬:第一交响曲BEETHOVEN: Symphonie贝多芬的《第一交响曲》,C大调,,开始创作于1794年,完成于1796年,当时贝多芬26岁,1800年4月2日在维也纳霍夫堡剧院首演。

这首作品的风格是轻松和活泼,据说是应斯维顿男爵的建议而作,斯维顿男爵是莫扎特与海顿的保护人。

贝多芬这首交响曲中,明显可以看出海顿、莫扎特的影子,共4个乐章:1.极慢板,朝气蓬勃的快板。

开头有一段仿效海顿的缓慢的引子,但在具古典传统特征的第一主题进入之前,有一些游移的、不明确的和弦。

第一主题具舞蹈性,副主题是优美的双簧管与长笛的对答。

展开部几乎用第一主题写成,开头的素材在再现部中出现时更为有力和富有变化。

2.如歌的行板。

围绕一个简单主题的奏鸣曲快板曲式的展开和扩张,再现部主部主题有很多装饰。

3.小步舞曲,活泼的极快的快板,在这个乐章中已使用谐谑曲的快速度,其节奏重音显示出急剧的力度对比。

4.柔板,活泼的快板。

这个乐章开头,一段简单的音阶的重复,引出一个舞蹈性主题,表现出对海顿模仿的机智的笑声。

其曲式用的是海顿创造的那种最简单不过的奏鸣曲—回旋曲曲式,但却增加了丰富的想象力。

这首作品的突出部分是第三、第四乐章的轻松、诙谐、活泼,首演时那些正统的评论家曾认为这种“大量使用粗俗的不谐和音及所有乐器发出的吵闹”,损害了莫扎特与海顿,其实贝多芬这首作品则是为表达对他们的敬意而作的。

贝多芬:第二交响曲BEETHOVEN: Symphonie贝多芬的《第二交响曲》;D大调,OP36,1801年开始创作,1802年10月完成于维也纳近郊“海利根斯塔特”小村。

1802年,贝多芬已预感他可能完全失去听觉,这首交响曲是贝多芬在与命运搏斗中写成的,它与“海利根斯塔特遗言”几乎同时完成。

这首交响曲被称作“英雄的谎言”,有一位莱比锡的著名评论家这样描述这首作品:“一头粗野的怪物,一条被刺伤了的龙,不肯死去,直至流尽最后一滴血时(末乐章),还怒不可遏,用尾巴狂怒地抽打,直至在痛苦挣扎中僵死。

交响乐赏析

交响乐赏析

交响乐赏析指导教师:王旭院系:英语学院年级:14级班级:9班学号:140110921姓名:陈希学习了交响乐赏析这门课让我全方位了解了交响乐,包括如何欣赏交响乐1和交响乐的礼仪等。

令我印象深刻的两部部交响乐分别是柴可夫斯基的《悲怆交响曲》和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以下是我听完这些交响曲的感想,以及对这些交响乐曲式、创作背景、节奏、主题等方面的理解,通过借鉴专业的文章,也大概了解了这些交响乐的整体风格,篇章布局以及所体现出的艺术魅力。

我对西方的音乐并不陌生,小时候学习过钢琴和长笛,都是西洋乐器,但我并不了解交响乐这种庞大的演奏形式,不知道各种乐器之间如何配合,不知道这种优雅的音乐会给听觉上带来怎样的冲击。

我充满期待的走进了交响乐欣赏的课堂,兴致勃勃的聆听着这些美妙的旋律。

每节课上都可以听到世界上最优秀的作曲家创作的交响乐,那些悠扬的旋律给了我很深刻的印象。

虽然一学期的课程并不长,但我对于交响乐也有了初步的认识,也知道交响乐该如何去欣赏。

在这里选择我听过的印象最深的也是我认为最有名气的两部作品来谈谈我的感想。

一、命运交响曲提起贝多芬,立刻进入我脑海中的作品就是《命运交响曲》了。

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原名《第五交响曲》,它是一部哲理性很强的作品,也是最能代表贝多芬艺术风格的作品。

《命运交响曲》结构严谨,手法简练,形象生动,各乐章之间具有十分清晰的内在联系。

整部作品情绪激昂、气魄宏大,富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全曲共有四个乐章。

第一乐章明亮的快板、奏鸣曲式。

乐曲一开始就出现了命运敲门式的动机。

这一动机发展出惊惶不安的第一主题,它贯穿着第一乐章,推动音乐不断向前发展。

第一主题激昂有力,具有勇往直前的气势,表达了贝多芬充满愤慨和向封建势力挑战的坚强意志。

接着,圆号吹出了命运动机变化而来的号角音调,引出充满温柔、抒情、优美的第二主题。

第二乐章稍快的行板、双重主题变奏曲式.第一主题抒情、安详、沉思,是由中提琴、大提琴拉出。

贝多芬《第二钢琴奏鸣曲》赏析

贝多芬《第二钢琴奏鸣曲》赏析

贝多芬《第二钢琴奏鸣曲》赏析作者:肖雅菁来源:《北方音乐》2019年第17期【摘要】《第二钢琴奏鸣曲》op2,no2.是贝多芬早期钢琴奏鸣曲作品之一,在早期作品中有一定的学术研究价值。

这首作品较完整地体现了古典时期的传统特征,在这些传统特征上又能发现贝多芬不论在曲式、音乐性上都有着的创新,表现出贝多芬自己的风格。

【关键词】贝多芬;奏鸣曲;早期;古典风格【中图分类号】J632.3 【文献标识码】A一、贝多芬简介路德维希·凡·贝多芬(Ludwig van Beethoven)生于德国波恩,维也纳古典乐派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

一般我们把贝多芬的生平划分为第一,波恩时期,第二,维也纳时期,第三,创作成熟时期,第四,创作晚期四个时期。

其代表作品主要有9部交响曲、1部歌剧、32部钢琴奏鸣曲,5部钢琴协奏曲、2部弥撒曲、11首序曲、1部小提琴协奏曲、16部弦乐四重奏、10首小提琴奏鸣曲以及其他数量众多的作品。

贝多芬在钢琴奏鸣曲的成就为钢琴奏鸣曲的结构上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在力度对比、戏剧化因素、不同音区的色彩变化上做出了重大发展,使之成为与巴赫《十二平均律钢琴曲集》齐名,在音乐史上有突出贡献。

二、对贝多芬第二钢琴奏鸣曲的了解贝多芬《第二钢琴奏鸣曲》完成于1796年间。

这首奏鸣曲具有四个乐章,与古典时期的奏鸣曲相比,突破了古典时期三个乐章的奏鸣曲形式,曲式的安排非常接近于贝多芬交响曲的雏形。

调性上贝多芬常用三度关系转调,突破了古典时期常用的四度关系转调。

波恩时期的贝多芬,大部分接触到的音乐表演作品都来自于宫廷图书馆里的收藏品,这些收藏品数量很客观,包含着德国到意大利数量庞大的的歌剧、室内乐等作品。

海顿作为“弦乐四重奏之父”和“交响乐之父”,在这其中也拥有着大量的作品,贝多芬不可避免地接触了很多作品,在创作方面无可厚非受到海顿的影响,贝多芬当时由于兴趣集中于莫扎特的作品上,所以在贝多芬的早期作品中,均有体现出海顿、莫扎特的“古典风格”的特征。

贝多芬九大交响曲的名称

贝多芬九大交响曲的名称

贝多芬九大交响曲的名称贝多芬(Ludwig van Beethoven)是德国古典音乐史上最伟大的作曲家之一,被誉为音乐史上“巨人中的巨人”。

他一共创作了九部交响曲,每一部都有自己的特色和音乐表达。

而这九部交响曲的名称也都有着一定的深意和意义,下面就简要介绍一下贝多芬九大交响曲的名称。

第一交响曲《C大调第一交响曲》这首交响曲是贝多芬第一次试图写交响曲,自然更多的是错漏和未成熟的地方,但这也正是它之所以必不可少的原因。

在第一交响曲中,我们能听到贝多芬尝试着磨练自己的创作能力的过程。

这首交响曲的名字也非常简单直接:《C大调第一交响曲》。

第二交响曲《D大调第二交响曲》相比于第一交响曲,《D大调第二交响曲》给人的感觉更为和谐亲切。

贝多芬在这首交响曲中大量使用弦乐器和木管乐器,带来了温暖、柔和的音色。

这首交响曲的名字也非常直接:《D大调第二交响曲》。

第三交响曲《E大调英雄交响曲》这首交响曲被贝多芬称作是“Eroica”,也就是英雄交响曲。

这首交响曲被誉为是贝多芬所作的最具有力量和革新性的作品之一。

在交响曲的第二乐章中,贝多芬还表达了对法国大革命的敬意。

这部交响曲被认为是古典音乐的一次革命,它的名字《E大调英雄交响曲》正是为了突出此曲的主旨和音乐风格。

第四交响曲《B♭大调第四交响曲》相比于前三部交响曲,第四交响曲似乎平淡了许多。

这首曲子的速度相对较慢,温柔而优美,表现了贝多芬内心的平静和宁静。

这首交响曲的名称也非常简单明了:《B♭大调第四交响曲》。

第五交响曲《C小调第五交响曲》这是贝多芬最著名的交响曲之一,甚至可以说是世界上最著名的交响曲之一。

这首交响曲的名字是《C小调第五交响曲》。

这首曲子以其独特和动听的旋律和乐想展开。

贝多芬原本想把这一首曲子命名为“命运交响曲”,但这名字也已经被别的作曲家占用了,所以最后改名为了《C小调第五交响曲》。

第六交响曲《F大调田园交响曲》第六交响曲是贝多芬最温柔、柔和的作品之一。

贝多芬一生中的九部交响曲

贝多芬一生中的九部交响曲

贝多芬一生中的九部交响曲路德维希·凡·贝多芬(Ludwig van Beethoven,1770.12.16—1827.03.26),德国作曲家、钢琴家、指挥家。

维也纳古典乐派代表人物之一。

他一共创作了9首编号交响曲、35首钢琴奏鸣曲(其中后32首带有编号)、10部小提琴奏鸣曲、16首弦乐四重奏、1部歌剧、2部弥撒、1部清唱剧与3部康塔塔,另外还有大量室内乐、艺术歌曲与舞曲。

这些作品对音乐发展有著深远影响,因此被尊称为乐圣。

C大调第一交响曲;D大调第二交响曲;降E大调第三交响曲(英雄);降B 大调第四交响曲c小调第五交响曲(命运);F大调第六交响曲(田园)A大调第七交响曲;F大调第八交响曲d小调第九交响曲合唱(欢乐颂)一、继承先师传统——第一交响曲顾名思义,《第一交响曲》是贝多芬伟大一生中的第一部交响曲体裁的作品,但事实上早在1788-1789年间,也就是贝多芬20岁不到的时候,他就曾经试图创作交响乐,但是没能获得成功。

《第一交响曲》真正问世已经是十年以后的1800年,贝多芬当时已经三十岁了。

这是一部“充满了海顿和莫扎特一辈所特有的音调,在很多方面继承了海顿交响曲传统”的作品。

二、摆脱死亡的阴影——第二交响曲贝多芬在1802年10月左右回到了维也纳,并马上创作了《第二交响曲》。

《第二交响曲》是贝多芬重新对生活充满信心、对未来充满期待的一首赞歌。

对于这部作品的看法,不同的评论家有不同的观点。

有些人认为整部作品洋溢着乐观向上的“青春气息”以及对生活的渴望。

但也有人认为,《第二交响曲》的前两个乐章“光明与黑暗始终在进行着搏斗,黑暗似乎取得了暂时的胜利”,直到第三、第四乐章才是真正的属于欢乐、胜利的旋律,他们称这部作品走了两个极端。

但无论如何,在思想性上《第二交响曲》已经超越了《第一交响曲》,他更富有内涵和哲理。

而在艺术性上,则依然稍稍带有莫扎特、海顿时期的影子,但属于贝多芬自己的东西已经越来越多,越来越丰富了。

贝多芬九大交响乐简介

贝多芬九大交响乐简介

贝多芬九大交响乐简介C大调第一号交响曲贝多芬的第一号交响曲完成于1800年,当时他才三十岁,已发表过许多作品而享誉于乐坛。

此曲的第一主题可与莫札特「朱彼得交响曲」起始的乐句相比拟,但是他模仿了海顿在快板前面加一段前导的缓慢导奏,以作为一个宣导。

也就是说贝多芬的第一号交响曲虽受到莫札特与海顿的影响,但加以他特有的激烈力量与热情,仍然具有独特的风格。

除了乐器与乐型处理法极其复杂外,本曲更是为贝多芬其他八首光芒万丈的交响曲奠定基础的作品。

D大调第二号交响曲这首第二号交响曲是在第一号交响曲完成后不久,便立即著手作曲的,它虽与第一号交响曲同属初期作品,但其架构和力度更为深广,音的运用也较为自由。

贝多芬在写作此曲时,正为耳疾所苦,健康与精神状况都非常恶劣,加上失恋的打击,是他一生中最苦恼的时期,然而却能创作出这样充满明朗、勇气甚至带有欢愉气息的乐曲,的确不可思议,毕竟只有创作是他与命运抗争的唯一方法。

这首交响曲如罗曼罗兰在贝多芬传中所说的,道出贝多芬对幸福与爱情希望的作品。

降E大调第三号交响曲/英雄在贝多芬的心目中,那个叱吒风云屡建奇功的拿破仑,是位树立自由精神,解放人类的新时代英雄。

因此贝多芬将他的敬仰转化成音符,创作了第三号交响曲,欲呈献给拿破仑。

但不久后突然传来拿破仑自立称帝的消息,这使得贝多芬感到愤怒与绝望,并把已写好「献给拿破仑」的乐谱封面给撕了,另题「为纪念一位伟人而作-- 英雄交响曲」献给罗布可契公爵。

在这首交响曲中,贝多芬首次突破了素来交响曲形式的藩篱,建立起个人的风格。

乐曲气魄恢宏如狂风疾雨般,呈现出热情澎湃的情感怒潮,并交织出在黑暗与绝望中疾呼的勇气与抗争,以及光辉荣耀的胜利。

此交响曲被誉为音乐史上最高杰作,同时也是贝多芬的交响曲开始迈入成熟的阶段,作品中所表现的音乐情感,有热情与温柔,有愤怒与幽默,人间的一切喜怒哀乐,都可藉以淋漓尽致地描绘出来。

降B大调第四号交响曲十九世纪末在贝多芬的交响曲中,要数第四号最不受重视,大家都觉得此首交响曲缺乏其他交响曲所拥有的英雄气概与戏剧张力,更少了端庄持重的风范。

贝多芬九大交响曲

贝多芬九大交响曲

一、继承先师传统——第一交响曲创作:1798-1799年间顾名思义,《第一交响曲》是贝多芬伟大一生中的第一部交响曲体裁的作品,但事实上早在1788-1789年间,也就是贝多芬20岁不到的时候,他就曾经试图创作交响乐,但是没能获得成功。

《第一交响曲》真正问世已经是十年以后的1800年,贝多芬当时已经三十岁了。

其实在“边听边入门”系列中的那篇《辉煌交响之路的第一步——解析贝多芬第一交响曲》一文中,我们已经对这部作品作了比较详尽的介绍,——这是一部“充满了海顿和莫扎特一辈所特有的音调,在很多方面继承了海顿交响曲传统”的作品。

那么我们就从这一点入手,来看看贝多芬与两位交响曲创作领域的前辈——莫扎特以及海顿,有着怎样的联系,因为我觉得这是《第一交响曲》艺术风格背后隐藏的故事。

贝多芬1770年出生在德国波恩,生活在充满音乐艺术的浓郁氛围中,而且贝多芬从小就展现出了非凡的音乐天赋。

在当时莫扎特已经是很多人心目中的音乐神童,贝多芬的父亲也就立志把自己的儿子培养成这样的人物。

11岁的时候,贝多芬从学校辍学,开始了属于自己的音乐旅程。

随后他跟随父亲和一些颇具水准的乐师学习乐器演奏以及音乐理论,逐渐展现出了才华。

当时欧洲真正的艺术中心是奥地利的维也纳,所以贝多芬接受了朋友的建议和帮助,在自己17岁那年第一次来到维也纳,试图在那里继续提升自己的音乐功底。

当时维也纳是名副其实的音乐之都,因为那里荟萃了以莫扎特、海顿为主的一大批有才情的音乐大师。

到达维也纳不久,贝多芬就见到了长他14岁的音乐巨匠莫扎特,会面的地点是在莫扎特的家中,据说那是一次有很多人出席的聚会。

贝多芬显得非常拘束,因为他对莫扎特怀着一种非常崇敬的态度。

但即便如此,他也没有忘记展示一下自己独特的才华。

贝多芬让莫扎特指定一个音乐主题,他来进行颇有难度、也更见功底的即兴创作独奏。

莫扎特应允了这个要求,结果贝多芬略加思索就按照大师给出的要求,完整而流畅的创作并演奏了一段优美的旋律,以至于莫扎特十分欣喜,对在场的众人预言——贝多芬将是未来的杰出音乐大师!这就是这两位历史上最负盛名作曲家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见面。

贝多芬命运交响曲的故事_励志

贝多芬命运交响曲的故事_励志

贝多芬命运交响曲的故事童年登台演出并获得巨大成功,被人们称为第二个莫扎特;青年时用汗水换来了事业的成功,却发现自己已不能听到外界的声音;在与命运的搏斗中,发出“我要扼住命运的喉咙”的呼喊。

他就是德国著名的音乐家路德维希•凡•贝多芬。

他是一个音乐天才.集古典乐派之大成,开浪漫乐派之先河,他的作品数量众多,种类丰富;他的音乐气势宏大,拨人心弦;他的精神震撼人心,激人奋进。

贝多芬是一位充满了豪迈英雄气概的音乐大家,他创作的音乐,特别是《命运交响曲》,一直指引着与命运抗争的英雄们不断前进。

1770年12月17口,贝多芬在德国波恩市的一个贫困家庭出生了。

贝多芬的父亲是一个终口只会喝酒的碌碌无为的宫廷合唱队男高音歌手,他的母亲是宫廷大厨师的女儿,在丧偶后嫁给了贝多芬的父亲。

这样的家庭条件虽然剥夺了贝多芬上学的权利,但是他却自幼被家庭中浓厚的音乐氛围所熏陶,并且小小年纪就表现出了他在音乐方面的天赋。

童年的贝多芬虽然在音乐方面有天赋,但是他并不是莫扎特那样的“音乐神童”。

贝多芬那碌碌无为的父亲,急切地盼望着自己的儿子能够跟莫扎特一样,变为“音乐神童”。

这样,儿子不但可以替自己实现音乐梦想,而且也可以为自己换来大量的金钱和周游世界各国的机会。

为了达到这个目的,贝多芬的父亲经常强制贝多芬学习各种乐器,4岁时就开始学着演奏钢琴和小提琴。

父亲对小贝多芬十分严厉,有的时候甚至会把还沉浸在睡梦中的小贝多芬从被窝里拽出来彻夜练琴。

童年的贝多芬过着令人心疼的生活,也正是在这种环境下,贝多芬走上了学习音乐的道路。

虽然童年的贝多芬在学习音乐的过程中充满了泪水和无奈,但是内心深处对音乐的渴望和热爱的暗潮却不时地涌动在他的心间。

这种暗潮就是徳国波恩,一座音乐流淌的城市,一代乐圣贝多芬1770年出生于此。

贝多芬心中的这些属于自己的音调总想随时进发出来,可是他的父亲却成为了他创作的最大障碍。

贝多芬的父亲总是反复强调要把音奏准,让贝多芬按照乐谱学习钢琴、小提琴和中音提琴的课程,而绝对不允许贝多芬自弹自奏。

贝多芬的交响乐作品

贝多芬的交响乐作品

贝多芬的交响乐作品
贝多芬的交响乐作品:
1、小夜曲(Op.27, No.2)
小夜曲是由贝多芬在1796年到1797年间创作而成,总共有五风
格不同的钢琴曲组成,小夜曲的第二首曲子的深沉的旋律,比较富有
空灵的特色,给人以深情的感受,被广泛作为婚礼交响乐的代表曲。

2、第五交响曲(Op.67)
贝多芬的第五交响曲完成于1810年。

它被誉为“悲怆”,因其狂热
而震撼人心的音乐,贝多芬把它描绘为深具慰藉性质的音乐,它将悲怆、愤怒和失落感融入到乐曲中,引发后来交响音乐发展的主流,乐
曲中节奏改变无常,宏大的旋律自由缠绕,紧张的气氛给听众留下深
刻的印象。

3、第九交响曲(Op.125)
该曲是贝多芬最为著名的交响曲之一,也是他最后音乐作品之一,它也被称为《自由》,融入了许多内容,从宗教作品到世界各地的民
族音乐,引入了许多维也纳三部曲的元素,多种旋律和节奏融合,使
得乐曲壮大而复杂,有强烈的震撼力。

4、车尔尼组曲(Op.34A-C)
车尔尼组曲是贝多芬在1797年创作的组曲,共包括8首曲子,此曲的创作有赖于贝多芬的英国朋友车尔尼爵士的组织。

它以日耳曼古典音乐风格为基调,持续缓慢的旋律,交织着多种宽广的节奏,以中慢之间的明朗灵动的节奏为主,给人耳目一新的感受。

5、帕格尼尼组曲(K.448)
这是意大利作曲家帕格尼尼创作的组曲,贝多芬编辑了它,算是一种改编,它采用了经典交响乐的形式,并融入了乔治歌剧、史特拉底奥歌曲和民间音乐的元素,皆大欢喜。

它在旋律上节奏迅猛,乐曲显得雄壮而激昂,令人叹为观止。

贝多芬交响乐简介

贝多芬交响乐简介

贝多芬交响曲简介贝多芬:第一交响曲BEETHOVEN: Symphonie No.1贝多芬的《第一交响曲》,C大调,OP.21,开始创作于1794年,完成于1796年,当时贝多芬26岁,1800年4月2日在维也纳霍夫堡剧院首演。

这首作品的风格是轻松和活泼,据说是应斯维顿男爵的建议而作,斯维顿男爵是莫扎特与海顿的保护人。

贝多芬这首交响曲中,明显可以看出海顿、莫扎特的影子,共4个乐章:1.极慢板,朝气蓬勃的快板。

开头有一段仿效海顿的缓慢的引子,但在具古典传统特征的第一主题进入之前,有一些游移的、不明确的和弦。

第一主题具舞蹈性,副主题是优美的双簧管与长笛的对答。

展开部几乎用第一主题写成,开头的素材在再现部中出现时更为有力和富有变化。

2.如歌的行板。

围绕一个简单主题的奏鸣曲快板曲式的展开和扩张,再现部主部主题有很多装饰。

3.小步舞曲,活泼的极快的快板,在这个乐章中已使用谐谑曲的快速度,其节奏重音显示出急剧的力度对比。

4.柔板,活泼的快板。

这个乐章开头,一段简单的音阶的重复,引出一个舞蹈性主题,表现出对海顿模仿的机智的笑声。

其曲式用的是海顿创造的那种最简单不过的奏鸣曲—回旋曲曲式,但却增加了丰富的想象力。

这首作品的突出部分是第三、第四乐章的轻松、诙谐、活泼,首演时那些正统的评论家曾认为这种“大量使用粗俗的不谐和音及所有乐器发出的吵闹”,损害了莫扎特与海顿,其实贝多芬这首作品则是为表达对他们的敬意而作的。

贝多芬:第二交响曲BEETHOVEN: Symphonie No.2贝多芬的《第二交响曲》;D大调,OP36,1801年开始创作,1802年10月完成于维也纳近郊“海利根斯塔特”小村。

1802年,贝多芬已预感他可能完全失去听觉,这首交响曲是贝多芬在与命运搏斗中写成的,它与“海利根斯塔特遗言”几乎同时完成。

这首交响曲被称作“英雄的谎言”,有一位莱比锡的著名评论家这样描述这首作品:“一头粗野的怪物,一条被刺伤了的龙,不肯死去,直至流尽最后一滴血时(末乐章),还怒不可遏,用尾巴狂怒地抽打,直至在痛苦挣扎中僵死。

贝多芬九大交响曲赏析

贝多芬九大交响曲赏析
早就有严重的听力障碍、必须辅以「脑海中的乐符」来创作、晚年又被他想认养
晚年作伴的侄子背叛....他这一生一直没有爱。因此他的音乐严肃深沉、甚至是
严厉的,但是到了晚年的大和解、大博爱,这又是一个多么让人不可思议的心灵
历程啊。这是一种神秘的体验,是贝多芬只能透过音乐来言说的神秘。而我们,
也只能透过对他的作品的聆听,进入那不可言语的、两个主体间的从对抗、呐
音乐作品,包括《第一交响曲》之后,他的健康状况开始出现问题,主要是听觉
的衰弱以及严重的腹泻。其实在贝多芬30岁不到的时候,他就已经感觉到了自己
的听力越来越差,经历了数年的痛苦,他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但是在求医问
药的过程中,医生的治疗手段并没有改观贝多芬耳疾的病情。他需要和人用很大
的音量来进行交流,对于微弱的声响很不敏感。尤其对于一个音乐家而言,这其
贝多芬显得非常拘束,因为他对莫扎特怀着一种非常崇敬的态度。但即便如此,
他也没有忘记展示一下自己独特的才华。贝多芬让莫扎特指定一个音乐主题,他
来进行颇有难度、也更见功底的即兴创作独奏。莫扎特应允了这个要求,结果贝
多芬略加思索就按照大师给出的要求,完整而流畅的创作并演奏了一段优美的旋
律,以至于莫扎特十分欣喜,对在场的众人预言——贝多芬将是未来的杰出音乐
贝多芬九大交响曲赏析
Ludwig van Beethoven
1770 - 1827
听贝多芬的作品,探寻他的心灵历程一直是喜欢贝多芬音乐的朋友非常愿意
去做的一件事。
贝多芬不仅是一位音乐巨人更是一位人中之杰,他的人格是多样化的。贝多
芬既有英雄豪情的一面,也有深沉、忧伤的一面,还有天真的、温柔的、童性

【精编】贝多芬《命运交响曲》赏析-x

【精编】贝多芬《命运交响曲》赏析-x

【精编】贝多芬《命运交响曲》赏析-x贝多芬是音乐史上最伟大的作曲家之一,而《命运交响曲》则是他的代表作之一。

这首交响曲是贝多芬在其中期时期创作的,它的观众一般都非常喜欢,也是音乐界不朽的经典之一。

本文将结合音乐的节奏、旋律、和弦等要素,来解析《命运交响曲》的音乐特点以及表现主题。

第一乐章:开场《命运交响曲》的第一乐章是开场曲,引领着听众进入这场音乐之旅。

这首乐章以C小调作曲,运用了Beethoven的独特和精彩的旋律,强烈的节奏和力度展现了一种强劲有力的气氛。

此外,在节奏方面,乐章开头的四个大音符以及之后的举步三拍节奏,都非常的好听,整首乐章的节奏十分鲜明。

第二乐章:凄美的旋律第二乐章的旋律是相对凄美的,贝多芬以Andante con moto的节奏,表现了深沉的内心情感。

乐章开头的慢板曲处,使用了A大调的旋律,它的旋律是由第一小提琴和第二小提琴交织而成,相互呼应,它们的旋律是如此悠长而凄美,让人听后心酸不已。

接下来,又以升降音阶的方式引入了C小调的旋律,并加入了铜管和弦,为整首乐章增添了不少宏伟的气氛。

第三乐章:扭曲的舞曲这首交响曲的第三乐章是一首扭曲的舞曲,营造了轻松的氛围。

它采用了scherzo的节奏形式,这是以往传统的Menuetto舞曲的一种变化形式。

采用非常明显的三拍子走向,整首曲子在引导着听众尽情地欢乐。

贝多芬在这首曲子中取用到了而传统舞曲的一些工序,比如主题段(trio)和标准的回旋曲式,在此基础上融入了对旋律的多方深度改编加工,以及对各种乐器共鸣效果的协和调和,使得他表达出的音乐感觉非常良好。

第四乐章:有力反击的交响曲第四乐章是《命运交响曲》的高峰。

它这首曲子,采用了强度极大的C小调,用一种富有报复命运主题的旋律,表现出贝多芬对于强权的不满,以及人们想要反对强权的决心。

这首曲子中有着无数强烈的节奏和海浪式的响声,展现出强而有力的音乐氛围。

在曲子的末端,贝多芬加入了交响乐器和合唱团,用最大的力量来表达对于乐此不疲的人生的反叛心声。

贝多芬第二交响曲

贝多芬第二交响曲

路德维希·凡·贝多芬(Ludwig van Beethoven, 1770年12月16日-1827年3月26日),出生于德国波恩,维也纳古典乐派代表人物之一,欧洲古典主义时期作曲家,世界音乐史上最伟大的作曲家之一。

贝多芬在父亲严厉苛刻的教育下度过了童年,造就了他倔强、敏感激动的性格。

22岁开始终生定居于维也纳,创作于1803年至1804年间的《第三交响曲》标志着其创作进入成熟阶段。

此后20余年间,他数量众多的音乐作品通过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和宏伟气魄,将古典主义音乐推向高峰,并预示了19世纪浪漫主义音乐的到来。

1827年3月26日,贝多芬于维也纳去世,享年57岁[1]。

贝多芬一生创作题材广泛,重要作品包括9部交响曲、1部歌剧、32首钢琴奏鸣曲、5首钢琴协奏曲、多首管弦乐序曲及小提琴、大提琴奏鸣曲等。

因其对古典音乐的重大贡献,对奏鸣曲式和交响曲套曲结构的发展和创新,而被后世尊称为“乐圣”、“交响乐之王”[2]。

贝多芬九大交响曲:第一交响曲(C大调作品编号:Op.21)第二交响曲(D大调作品编号:Op.36)第三交响曲(降E大调,又名英雄交响曲作品编号:OP.55)第四交响曲(降B大调作品编号:Op.60)第五交响曲(c小调,又名命运交响曲作品编号:Op.67)第六交响曲(F大调,又名田园交响曲作品编号:Op.68)第七交响曲(A大调 Op.92)第八交响曲(F大调 Op.93)第九交响曲(d小调,又名合唱交响曲 Op.125)第十交响曲((未完成,遗稿))演奏提示乐队编制是二支长笛,二支单簧管,二支大管.二只圆号,一只小号,定音鼓,以及常规的弦乐组。

该曲充满着宁静幻想的诗情,歌唱般的情调,具有一种美感,是作者献给挚友李希诺夫斯基公爵的。

全曲有四个乐章。

[1]内容鉴赏第一乐章:极缓慢的引子。

它庄严、明朗,富有色彩。

主部为D大调“灿烂的快材’,雄伟壮丽。

第一主题由全体茁乐器奏出,表现了一种刚强无畏的精神,似乎以一种疑问的口气在问:“生活的前途怎样?”接着乐队全奏出强有力的答句,表现了奋勇前进的态度。

贝多芬命运交响曲的故事_励志故事

贝多芬命运交响曲的故事_励志故事

贝多芬命运交响曲的故事童年登台演出并获得巨大成功,被人们称为第二个莫扎特;青年时用汗水换来了事业的成功,却发现自己已不能听到外界的声音;在与命运的搏斗中,发出“我要扼住命运的喉咙”的呼喊。

他就是德国著名的音乐家路德维希•凡•贝多芬。

他是一个音乐天才.集古典乐派之大成,开浪漫乐派之先河,他的作品数量众多,种类丰富;他的音乐气势宏大,拨人心弦;他的精神震撼人心,激人奋进。

贝多芬是一位充满了豪迈英雄气概的音乐大家,他创作的音乐,特别是《命运交响曲》,一直指引着与命运抗争的英雄们不断前进。

1770年12月17口,贝多芬在德国波恩市的一个贫困家庭出生了。

贝多芬的父亲是一个终口只会喝酒的碌碌无为的宫廷合唱队男高音歌手,他的母亲是宫廷大厨师的女儿,在丧偶后嫁给了贝多芬的父亲。

这样的家庭条件虽然剥夺了贝多芬上学的权利,但是他却自幼被家庭中浓厚的音乐氛围所熏陶,并且小小年纪就表现出了他在音乐方面的天赋。

童年的贝多芬虽然在音乐方面有天赋,但是他并不是莫扎特那样的“音乐神童”。

贝多芬那碌碌无为的父亲,急切地盼望着自己的儿子能够跟莫扎特一样,变为“音乐神童”。

这样,儿子不但可以替自己实现音乐梦想,而且也可以为自己换来大量的金钱和周游世界各国的机会。

为了达到这个目的,贝多芬的父亲经常强制贝多芬学习各种乐器,4岁时就开始学着演奏钢琴和小提琴。

父亲对小贝多芬十分严厉,有的时候甚至会把还沉浸在睡梦中的小贝多芬从被窝里拽出来彻夜练琴。

童年的贝多芬过着令人心疼的生活,也正是在这种环境下,贝多芬走上了学习音乐的道路。

虽然童年的贝多芬在学习音乐的过程中充满了泪水和无奈,但是内心深处对音乐的渴望和热爱的暗潮却不时地涌动在他的心间。

这种暗潮就是徳国波恩,一座音乐流淌的城市,一代乐圣贝多芬1770年出生于此。

贝多芬心中的这些属于自己的音调总想随时进发出来,可是他的父亲却成为了他创作的最大障碍。

贝多芬的父亲总是反复强调要把音奏准,让贝多芬按照乐谱学习钢琴、小提琴和中音提琴的课程,而绝对不允许贝多芬自弹自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贝多芬与交响乐
这位被后人尊称为“乐圣”的天才人物,在其短短几十年的创作中,将交响乐的创作成果,提高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在交响艺术史上,他的创作被认为是一个极其重要的。

而他的作品则是跨越古典主义和之间的承上启下的杰出典范。

罗曼-罗兰曾称赞贝多芬是:“大革命和帝国时期最诗人,是最生动地描绘了拿破仑时期的暴风骤雨的;他的描绘包括人民的苦难、悲伤;战争的紧张以及自由精神那沉醉的狂欢。


贝多芬的交响乐较之和的交响乐,形式更加严谨、内容更加丰富、技法更加娴熟。

而尤为使人关注的是,他的交响乐思想性深刻、哲理性复杂,他第一次将交响乐具有了社会启示性和斗争性的深刻内涵。

他的交响乐创作成就在于建立在继承基础上的重大开创。

如:在形式结构上,他扩大并完善了交响乐的组织框架——。

同时,以动力更强的(注:也称诙谐曲,她们大多是3拍子的,节奏活泼,速度较快,常有突发的强弱对比)取代了过于温和的传统小步,从而赋予交响乐以更加丰富的有机性。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为了达到表现社会性重大和人类斗争性及精神境界的目的,他将的编制扩充到了更加合理的程度。

同时为了达到他的整体,甚至将人声增加了进去,在他的《第九合唱》中,合唱队演唱的“”揭示了一种无比崇高的精神境界。

同时也是交响乐史上第一次加入人声。

而这种巧妙的构思和大胆的实践,则充分地说明了贝多芬作为一代交响乐,所表现出的非凡魄力和杰出天才。

我们通常把贝多芬的九部分为无标题和有标题的两类,他的第一、第二、第四、第七和第八交响曲是无标题的;第三(英雄)、第五(命运)、第六(田园)和第九(合唱)是有标题的。

他的这两类形成了两种创作路线,对后人的交响乐创作发生了深刻的影响。

贝多芬在创作方面,给后来的交响乐创作也给予极大的影响。

比如我们大家熟悉的第五(命运),是迄今为止最为简短的主题,它只有四个音,而这个命运动机始终贯穿着四个乐章。

另外,贝多芬完善和扩大了乐队编制。

在他的当中,我们发现他运用了和时期不曾运用的。

比如说、低音、和一些打击如、大镲、大鼓等等,更重要的是在他的中引用了人声。

我们面对贝多芬,让我们感受最强烈的是贝多芬精神。

贝多芬的音乐作品:继承先师传统——第一交响曲,摆脱死亡的阴影——第二交响曲,属于英雄的时代强音——第三“英雄”交响曲,青春的礼赞、生命的高歌——第四交响曲,冲破命运的枷锁——第五“命运”交响曲,回到大自然——第六“田园”交响曲,疯狂的交响舞蹈——第七交响曲,快乐应该属于音乐——第八交响曲,经久不衰的欢乐颂歌——第九“合唱”交响曲。

《第一交响曲》给人幽默通俗的第一感觉,而又略带一些舞蹈性,韵味上接近莫扎特、海顿时期的交响曲。

而在思想性上《第二交响曲》超越了《第一交响曲》,它更富有内涵和
哲理。

虽无出名的乐章和段落,也没有很大名气,但其将思想和旋律的冲突性融为一体,很能体现贝多芬坚韧的个性风范!在贝多芬的前三部交响曲中,我们听到更多的是斗争性、革命性、处处洋溢着奋进向上的作风。

但在《第四交响曲》中,这些激昂的主题被一扫而空,贝多芬在旋律中享受着自己美满的爱情生活,而美好的爱情也赋予了这部充满情趣的作品更多浪漫、温馨、愉悦的赞美。

贝多芬在这时候仿佛回到了自己年轻的时候。

《第七交响曲》虽然是无副标题的作品,但是人们通常喜欢把它称之为“舞蹈性的交响曲”、“舞蹈的颂赞”。

在贝多芬所有没有副标题的交响曲当中,这部作品也是最受人欢迎的。

《第八交响曲》到处洋溢着一种复古,从中我们可以感觉到早期莫扎特、海顿交响作品中蕴含的古典韵味,缺少了贝多芬一贯以来突出的个性旋律,并且很多乐评人评价这是贝多芬的倒退。

但是很多人却又不得不承认,这是一部让人愉快的优秀交响曲,其间充满了智巧、幽默的成分。

《第九交响曲》成了贝多芬最后一部交响曲,最终成为了他作曲生涯的巅峰。

伴随着激情澎湃的唱词和急速雄壮的旋律,《欢乐颂》唱出了人们对自由、平等、博爱精神的热望。

通过欣赏贝多芬的交响音乐作品我感受到:贝多芬的音乐能教会我们学会去直面生活中的冲突,无论身遭多么大的困难,都不要轻言放弃。

贝多芬的音乐有和平,不羁的矛盾因素,且结构上不拘束于古典乐派音乐结构,因而他的音乐常常给人落差大,爆发力强的感受。

贝多芬晚期一直生活在矛盾与痛苦之中,作为音乐家的他,失去了最重要的听觉,在爱情上也遭不顺。

本热爱交际,精力充沛的他却只能接受自己身心颓丧的事实。

因而他的一切对自己和世界的不满都发泄在他的音乐中,当然,其中也包含理想,对和平世界的追求等等。

贝多芬的作品唤起了那种对无限的渴望,想打开通往不可能之域的冲动。

所有伟大艺术家的创作都是一种本能的冲动,而这种无意识的冲动是因为感到某种压迫著他的力量,彷佛他是受到这股力量的支配去行事,而这样的支配力量是他所不认识和无以抗拒的。

〈英雄〉是贝多芬深陷于痛苦的时候的创作,这部交响曲说明了他置于死地而后生的胜利象徵。

〈英雄〉完成于1804年,表现出贝多芬深层的情感,和丰富的戏剧化对比。

这曲展示了从黑暗走向光明胜利之路的整个历程,从第一乐章剧烈的战斗开始,便强而有力的把听众引至凯旋的终乐章。

这是一阕和声复杂,气势恢闳,不谐和迫刺耳的交响曲,像是向不可抗拒的命运宣战,其中第二乐章宛如死亡临近的压迫,沈郁激亢的情感几乎让人必须摒息以聆。

有甚么令音乐家耳朵失聪更难以令人消受。

贝多芬的耳疾痛不欲生,几近宣布音乐生活的结朿,作为一位音乐家,丧失了听觉就像画家丧失了视觉一样,如何能忍受得了命运的支配,可能不向命运低头吗?听不见美妙的音乐,对一个作曲家来说意味著什么?贝多芬曾表示想要了结自己的生命,没有听觉的活著,痛苦的逼他走向绝望的边缘,像一个失去所有的人,无权再追问关于生存的希望。

对作为音乐家的他,耳聋的事实是艺术中断的事实,艺术中断了创作的生命,即是无缘于生命,也就是死亡的事实。

没有了音乐,贝多芬还有活下去的理由吗?生命的残缺如何才能使他继续对艺术有所信仰呢?所幸贝多芬对艺术的坚持和强力意志使他走出痛苦的阴霾。

艺术中存在著求生的意志,〈英雄〉交响曲就在这个求生的意志下点燃起生命的火花,爆发出前所未有的生命洪流,敲开了浪漫之门。

第一、第二
交响曲还保留了海顿和莫扎特或者是巴哈的影子,正真使他脱开古典进入浪漫的是〈英雄〉。

因此〈英雄〉不只是贝多芬个人置于死地而后生,也是音乐史的置于死地而后生。

贝多芬的许多作品,特别是中期作品(如《热情奏鸣曲》)反映出他激烈狂暴的性格,往往也反映出他对现状的不满足.他反对保守,但在他的作品中也有深刻的诚挚和乡土味的纯朴.思想的奔放不羁,使他不能容忍技巧上的限制,在作品中他可以对人声和乐器毫不怜惜,如弦乐四重奏《天赋格曲》、第九交响曲的终乐章和《庄严弥撒曲》.从另一方面来说,他的某些慢乐章有德国人称之为真挚亲切的静谧之感,揭示出作曲家的另外一面.这类音乐的最佳范例也许是《第九交响曲》和《A小调弦乐四重奏》中的慢乐章,后者是贝多芬的最伟大的、感人肺腑的感恩颂歌,是在大病初愈后写成的。

贝多芬在他的生活中感觉到了悲怆,感悟到了生命中自我的力量,他将这些写进了这部奏鸣曲,用音乐把我们带出生命的躯壳,导向那无垠的精神疆域,向我们的灵魂中灌注了英雄的理想和人格。

“我们这些精神上无限而生命有限的人,就是为了痛苦和欢乐而生的。

几乎可以这样说:最优秀的人物通过痛苦才能得到欢乐。

” 贝多芬在自己的痛苦中培育出精纯美丽的花朵,献给世人,解救世人,造福世人,他是人类的英雄,西方音乐史上的的普罗米修斯。

贝多芬的座右铭是“通过苦难,走向欢乐;通过斗争,走向胜利。

”他的是面向全人类的,而21世纪仍然需要刚毅、英勇、勇往直前和百折不挠的贝多芬精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