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菱学诗xiugai
2021_2022学年新教材高中语文第七单元整本书阅读红楼梦训练含解析部编版必修下册
第七单元整本书阅读《红楼梦》基础知识1.下面的肖像描写写的是《红楼梦》中的哪个人物?( )她姿容美丽,出场时总是满身锦绣,珠光宝气,“彩绣辉煌,恍若神妃仙子……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身量苗条,体格风骚。
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起笑先闻”。
A.林黛玉B.薛宝钗C.王熙凤 D.秦可卿2.“俊眼修眉,顾盼神飞,文彩精华,见之忘俗”“腮凝新荔,鼻腻鹅脂,温柔沉默,观之可亲”分别写的是哪两个人物?( )A.贾探春贾迎春 B.贾探春薛宝钗C.史湘云贾迎春 D.史湘云薛宝钗3.“无故寻愁觅恨,有时似傻如狂。
纵然生得好皮囊,腹内原来草莽。
潦倒不通世务,愚顽怕读文章。
行为偏僻性乖张,那管世人诽谤”描写的是( )A.贾宝玉 B.贾琏C.贾蓉 D.贾环4.“枕霞旧友”是的别号,“蕉下客”是的别号。
( )A.贾探春史湘云 B.贾探春贾惜春C.史湘云贾探春 D.贾迎春贾探春5.“可知这样大族人家,若从外头杀来,一时是杀不死的,这是古人曾说的‘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必须先从家里自杀自灭起来,才能一败涂地!”此话是谁说的?( ) A.贾政 B.贾琏C.王熙凤 D.探春6.“昵而敬之,恐拂其意,爱博而心劳,而忧患亦日甚矣”是鲁迅先生对哪个人物的评论?( )A.林黛玉 B.贾宝玉C.贾元春 D.薛宝钗7.大观园里曾两次结诗社,第二次结的叫什么社?谁是社主?( )A.菊花社林黛玉 B.桃花社林黛玉C.桃花社薛宝钗 D.荷花社贾宝玉8.下列语句不是出自《红楼梦》的一项是( )A.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
B.女儿是水作的骨肉,男人是泥作的骨肉。
我见了女儿,我便清爽;见了男子,便觉浊臭逼人。
C.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D.世人都晓神仙好,惟有功名忘不了!9.下列对《红楼梦》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湘江水逝楚云飞”,是贾探春的判词。
B.《红楼梦》第五十二回中“勇暗雯病补雀金裘”,“雀金裘”是贾母送给贾宝玉的。
2021年九年级上册人教版《香菱学诗》原文及教案
2021年九年级上册人教版《香菱学诗》原文及教案教案是实现教学目标的计划性和决策性活动。
教案以计划和布局安排的形式,对怎样才能达到教学目标进行创造性的决策,以解决怎样教的问题。
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关于九年级上册人教版《香菱学诗》原文及教案,希望会对大家的工作与学习有所帮助。
《香菱学诗》原文菱见过众人之后,吃过晚饭,宝钗等都往贾母处去了,自己便往潇湘馆中来。
此时黛玉已好了大半,见香菱也进园来住,自是欢喜。
香菱因笑道:“我这一进来了,也得了空儿,好歹教给我作诗,就是我的造化了!”黛玉笑道:“既要作诗,你就拜我作师。
我虽不通,大略也还教得起你。
”香菱笑道:“果然这样,我就拜你作师。
你可不许腻烦的。
”黛玉道:“什么难事,也值得去学!不过是起承转合,当中承转是两副对子,平声对仄声,虚的对实的,实的对虚的,若是果有了奇句,连平仄虚实不对都使得的。
”香菱笑道:“怪道我常弄一本旧诗偷空儿看一两首,又有对的极工的,又有不对的,又听见说‘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
看古人的诗上亦有顺的,亦有二四六上错了的,所以天天疑惑。
如今听你一说,原来这些格调规矩竟是末事,只要词句新奇为上。
”黛玉道:“正是这个道理,词句究竟还是末事,第一立意要紧。
若意趣真了,连词句不用修饰,自是好的,这叫做‘不以词害意’。
”香菱笑道:“我只爱陆放翁的诗‘重帘不卷留香久,古砚微凹聚墨多’,说的真有趣!”黛玉道:“断不可学这样的诗。
你们因不知诗,所以见了这浅近的就爱,一入了这个格局,再学不出来的。
你只听我说,你若真心要学,我这里有《王摩诘全集》你且把他的五言律读一百首,细心揣摩透熟了,然后再读一二百首老杜的七言律,次再李青莲的七言绝句读一二百首。
肚子里先有了这三个人作了底子,然后再把陶渊明、应玚,谢、阮、庾、鲍等人的一看。
你又是一个极聪敏伶俐的人,不用一年的工夫,不愁不是诗翁了!”香菱听了,笑道:“既这样,好姑娘,你就把这书给我拿出来,我带回去夜里念几首也是好的。
新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20课《香菱学诗》教案
新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20课《香菱学诗》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课文内容,分析香菱学诗的过程和方法。
掌握诗歌鉴赏的基本方法,提高诗歌欣赏能力。
学习并运用本文中的修辞手法,提高写作水平。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
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丰富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文学、热爱诗歌的情感。
引导学生正确看待失败与挫折,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分析香菱学诗的过程和方法。
掌握诗歌鉴赏的基本方法。
2.教学难点:香菱学诗的心理变化过程。
诗歌鉴赏中修辞手法的运用。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利用多媒体展示香菱学诗的画面,引导学生关注课文。
提问:“同学们,你们觉得香菱学诗的过程中最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是什么?”2.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提问:“香菱学诗的过程中,她遇到了哪些困难?她又是如何克服的?”3.合作探讨将学生分为小组,每组选取一个代表进行汇报。
汇报内容包括:香菱学诗的过程、方法、心理变化等。
各小组进行交流讨论,互相借鉴,完善自己的答案。
4.课堂讲解根据学生的汇报,教师进行讲解,重点分析香菱学诗的心理变化过程。
讲解诗歌鉴赏的基本方法,如:把握诗歌主题、分析诗歌结构、品味诗歌语言等。
5.课堂练习让学生选取一首自己喜欢的诗歌,运用所学方法进行鉴赏。
学生展示自己的鉴赏成果,教师进行点评。
学生反馈学习收获,提出自己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四、课后作业1.结合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香菱学诗的心得体会。
2.选取一首诗歌,进行鉴赏练习,下周上课时进行分享。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课堂讲解等方式,让学生深入理解了课文内容,掌握了诗歌鉴赏的基本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引导他们正确看待失败与挫折,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同时,教师还要不断丰富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香菱“一诗三做”与小学生作文修改
·小学教学·19香菱“一诗三做”与小学生作文修改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共和街小学 朱晓花 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西营镇宏寺小学 杨志春《红楼梦》第四十八回中有这样一个故事:香菱拜林黛玉为师熟记几百首诗后,黛玉布置了以“月”为题写一首诗的作业,香菱先后做了三遍才成功。
我不禁由香菱“一诗三做”想到了语文中的作文教学。
学生对一篇作文,只有经过反复地修改,才能文从字顺、中心明确,才能不断地进步,作文水平得到有效的提高。
那么,如何帮助学生提高修改作文的能力呢?结合我自己的教学实践,谈一些见解和做法。
一、激发学生修改作文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培养学生修改作文的能力,首先要消除其不敢改和不想改的心理,激发学生修改作文的兴趣。
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我给学生介绍一些相关的成功人物及其事迹。
比如王安石的“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绿”字的由来,古典巨著《红楼梦》“披阅十载,增删五次”的著成等,都足以说明文章修改的重要性。
以诸如此类的事例激发学生修改作文的兴趣,让学生知道有名的大作家尚且如此热衷文章修改,更何况是初学写作的我们,那就更应该养成自觉修改作文的好习惯。
在激发学生学习作家名人的同时,我也不忘以身边的优秀学生作文为范例,使学生树立“别人行,我也能行”的自信心。
二、教给学生修改作文的方法 达尔文说过:“最有价值的知识就是关于方法的知识”。
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应注意传授和指导学生修改作文的方法,使他们在学习过程 中有所体会,有所收益,我在教学时采用如下方法:1、教中学法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它是我们培养学生作文修改能力最有效的途径之一。
教材中的文章是典范,是标本,教师利用课文的讲读让学生领悟课文写作的特点、谋篇布局的思路、遣词造句的方法等一些基本写作知识,这些知识积累无疑是学生创作、修改作文的坚实基础。
所以,应当结合课文引导学生学习,为学生习作进行写法暗示、渗透。
例如从《南沙卫士》学习作者怎样选择典型的事例来表现守卫南沙群岛的战士们的英雄主义精神,从《白衣天使》学习作者通过内容的详略、侧面描写的写法,来表现人物的精神,从冰心先生的《山中杂记》学习怎样写出真情实感……教师的点拨指导在学生的习作实践中,会让他们少走许多弯路,提高习作能力。
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教案:第20课 香菱学诗
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教案:第20课香菱学诗一. 教材分析《香菱学诗》是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主要讲述了香菱在贾府中的生活片段。
本课通过香菱学诗的过程,展示了她聪明伶俐、勤奋好学的性格特点,同时也反映了封建社会对女性的束缚。
课文语言优美,情节生动,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在学习本课的过程中,学生可以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感受封建社会的残酷现实。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语文基础,对于课文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较强。
但是,对于古代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仍有待提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体会作者的写作意图,感受作品的魅力。
同时,学生应该主动参与课堂讨论,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更好地把握课文内容。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把握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自己的文学鉴赏能力,感受作品的魅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珍惜美好生活,努力学习,为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而努力拼搏。
四. 教学重难点1.重难点:理解课文内容,分析香菱的性格特点,体会作者的写作意图。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感受作品的魅力,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相关情境,引导学生身临其境,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2.互动讨论法: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3.案例分析法:以香菱学诗的过程为例,分析其性格特点和作者的写作手法。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提前熟悉课文内容,了解学生学情,设计教学环节。
2.学生准备:预习课文,查阅相关资料,了解作者和作品背景。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设置相关情境,引导学生进入课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同学们,你们在学习过程中,有没有遇到过困难?今天,我们一起来看看香菱在学习过程中是如何克服困难的。
”2.呈现(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朗读课文,让学生感受语言的韵律美。
陕西省镇巴县三元中学九年级语文第20课 《香菱学诗》教学设计 刘 帝
《香菱学诗》教学设计陕西省镇巴县三元中学刘帝一、教学背景分析《香棱学诗》是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20课,文章节选于清代小说家曹雪芹的现实主义作品《红楼梦》。
文中主人公香菱是一个从官宦小姐沦为奴婢的悲剧人物。
她有着不幸的命运:从小遭受灾难,被拐卖,又被呆霸王薛蟠生拖死拽弄到家里,终于沦为侍妾,受尽凌辱和折磨。
薛蟠遭打外出后,香菱住进了大观园,有机会接触大观园内这许多富于才情的少女们,特别是像林黛玉这样的才女,萌发了强烈的精神追求,本文就是从香菱刻苦学诗写起的。
九年级学生已经初步具备了赏析诗歌的能力,加之以前和本单元前三篇小说的学习与练习,学生对学习小说也已具备了相关的能力。
但要深层次的赏析能力还是不强,这就需要我们在教学中,借助多媒体来创设相关情境,拉近学生与作者、文本间的距离,便于学生了解、评析小说,自主、合作进行探究性学习,达到教学目的。
二、整合思路为了达到教学目标,教学本文,力求从内容、写法两方面突破。
内容上,着重探究香菱学诗成功的原因。
既要考虑到香菱的“苦志”,也要考虑到黛玉的深厚学识和教育艺术,同时也要联系大观园优越宽松的环境。
联系实际,思考香菱学诗会对中学生学习语文有何帮助。
体味作者对香菱这一形象倾注的思想感情,深入理解《红楼梦》的主题思想,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写法上,通过品味描写香菱的有关语句,引导学生体会细节描写在塑造人物形象上的作用;通过揣摩宝钗、宝玉的话,理解侧面烘托的表达效果。
教学本文,宜采用小说五步阅读法:1、泛读,整体感知;2、精读,理解文章内容;3、赏读,学习作者塑造人物的高超手法;4、思读,质疑问难,互动探究;5、延读,拓展延伸,开阔视野,提高比较阅读的能力。
三、教学设计【教学重难点】这个单元集中学习鸿篇巨制《红楼梦》中的片断,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客观评析小说的思想成就、人物形象和艺术特色,尤其是注意学习它简洁明快、准确生动、质朴自然、耐人寻味的叙述语言和个性化的人物语言,不断增加自己的文化积淀。
让学生“乐作”“会改”——由“香菱学诗”想到作文教学
2018.02让学生“乐作”“会改”——由“香菱学诗”想到作文教学江苏南京市月牙湖小学李丽【摘要】作文教学,对于培养和保护学生的兴趣至关重要,对于教会学生如何修改作文也很重要,“善作”不如“善改”,首先,要让学生“乐作”。
通过别样日记“漂流”,让学生爱上表达。
通过精选习作题材,让学生有话想说。
通过大量阅读,让学生有话可说。
还要多给学生展示的平台,让学生体会成功的快乐。
其次,要让学生“会改”。
老师改,不如教会学生改,可通过生生互改,师生共评等方式,让学生的作文水平在不断的“改”中提高。
【关键词】作文教学乐作会改《红楼梦》中,香菱本不懂诗,学诗的动力只是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香菱之所以想学诗,兴趣是她最先的出发点,加上她处于贾府这个特殊的环境,文学氛围浓厚,更增加了她对诗的兴趣。
我们的学生,刚开始接触习作时都兴致盎然,个个都跃跃欲试,无奈天赋不同,有的学生虽用心习作却屡受打击,几次三番后视作文为仇敌,兴趣早早被扼杀。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深感教好一篇课文不难,教会学生写文章却绝非易事,解决这样的问题,首先,要让学生“乐作”。
我们要像呵护一株嫩苗一样,保护学生对习作的兴趣,并不断为这个兴趣“浇水”“施肥”,创造一切条件呵护这株“嫩苗”的生长。
一、别样“日记漂流”,让学生爱上表达何谓“日记漂流”?例如,班上有35名同学,随机分为五组,每组7名同学共用一本日记本,7名同学轮流写日记,相当于一周写一次,老师每天改五本。
这样做有什么好处?以往人手一本周记本,写得好的同学从头到尾都好,不好好写作文的同学则是满本的“良”“中”,成绩不好就不好,破罐子破摔无所谓,周记本一发下来立马扔进书包,看也不看一眼,这样的周记只为应付老师的,意义何在?有了“日记漂流本”,学生之间就有了横向比较,有了更多展示和学习的机会。
自己的文章别的同学和家长也能看到,出于“面子”考虑,也要写得认真一点。
而老师一天只需改五本,把繁重的劳动分散了,可以给学生更有效的指导,岂不是事半功倍?这个方法在班上试行一段时间之后,同学们对待作文的态度更加积极认真了,以前常收不齐周记本的现象再也没有出现过。
香菱的启示:作文修改的重要性与方法
香菱的启示:作文修改的重要性与方法香菱,作为《红楼梦》中的一个才情美人与个性人物,她的创作经历给读者留下了深刻印象。
尤其是她为了写好一首诗,竟然三次修改,这种精益求精的精神在作文教学中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首先,香菱的“一诗三做”体现了作文修改的重要性。
在我们的日常写作中,很容易出现写完初稿就完事的情况,很少有学生会愿意花时间进行多次修改。
但香菱的故事告诉我们,好的作品是需要经过反复打磨和修改的。
通过修改,不仅可以纠正语法和拼写错误,还可以进一步深化文章的主题,调整结构,使表达更加流畅自然。
其次,香菱的修改过程是思考与反思的过程。
她不仅在文字上做修改,更在思考如何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和观点。
这种深入思考的习惯是我们在写作中需要培养的。
很多学生写作文时只满足于完成字数要求,却缺乏对文章深度和广度的挖掘。
通过像香菱这样的深入反思和修改,我们不仅可以提高写作技巧,还能培养批判性思维和深度思考的能力。
在具体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以下方法引导学生进行作文修改:1.自评与他评相结合:学生完成初稿后,先自行检查语法、拼写和逻辑错误,然后再与同学交换修改,互相提出建议和意见。
这样可以培养学生自我检查和批判性思维的习惯。
2.提供范文对比:教师可以选取一些范文和学生自己的作文进行对比,让学生直观地看到优秀作品的特点和自己的不足之处,从而明确改进方向。
3.逐步引导深入修改:教师可以指导学生从简单的表面修改开始,如纠正语法错误、调整句子结构等,然后逐步引导他们深入挖掘主题、完善论点、丰富内容。
4.给予及时反馈:教师对学生的作文应给予及时反馈,指出优点和不足之处,并给出具体的修改建议。
这样的反馈能够鼓励学生持续改进,也能让他们明白教师的期望和标准。
5.设置阶段性目标: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进度,设置不同阶段的写作和修改目标。
例如,第一阶段重在语言基础,第二阶段强调结构逻辑,第三阶段关注思想深度等。
这样能使学生更有方向地进行自我提升。
19 香菱学诗 3、4 - 修改
香菱学诗对我们学习语文,特别是写作 上的启示。
1、做有心人,提高兴趣。 2、转益多师,虚心求教。 3、勤于实践,不怕失败。
总结:香菱学诗的过程,可用王国维《人间词话》 中的古今成就大事业者所必须经历的三种境界来概括:
第一境:“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第二境:“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曹雪芹
香菱
3
学习目标
1、了解《红楼梦》的相关知识 积累生字生词,丰富语言积累。
2、学习香菱虚心好学、刻苦勤勉的 求学精神,在学习上要好学、乐 学,更要善学、苦学。
《红楼梦》简介
1、注释。 2、书中塑造了贾宝玉、林黛玉、薛 宝钗、晴雯、王熙风、袭人、香菱等一系列 富有典型性格的艺术形象。
3、全书规模宏大,结构严谨,不仅 镜子般地反映了封建社会晚期广阔的现实生 活图景,而且广泛地涉及我国古代的文化常 识如官制、仪礼、建筑学、医学、音乐、绘 画等,有“中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之称。
香菱写的第三首诗:
精华欲掩料应难,影自娟娟魄自寒。 一片砧敲千里白,半轮鸡唱五更残。 绿蓑江上秋闻笛,红袖楼头夜倚栏。 博得嫦娥应借问,缘何不使永团圆。
句句写月,又句句写离别,最后更在嫦娥的“自 问”中融入了作者的孤单无依的感情—这是她自三岁 离开了父母到现在十多年间一直蕴积在心头的感情。 有了这种感情,诗中也就有了作者的自我形象,于是 望月而生“魄自寒”之感,再看月下之最—“砧 敲”“鸡唱”“闻笛”“倚栏”,几乎无一不引起她 的故乡之思和自伤身世的凄凉之意,的确是耐人寻味。 众姐妹说这首诗“新巧有意趣”,决非溢美之词。第三境: “众里寻他千,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 阑珊处。”
多愁善感、羸弱多病、孤傲尖刻是林黛玉主 要的性格特征,但在本文中她指导香菱学诗是那 样热心和不厌其烦。请分析一下林黛玉在本文中 表现出来的性格特征。
香菱学诗修改版49页PPT
41、学问是异常珍贵的东西,从任何源泉吸 收都不可耻。——阿卜·日·法拉兹
42、只有在人群中间,才能认识自 己。——德国
43、重复别人所说的话,只需要育; 而要挑战别人所说的话,则需要头脑。—— 玛丽·佩蒂博恩·普尔
香菱学诗修改版
16、人民应该为法律而战斗,就像为 了城墙 而战斗 一样。 ——赫 拉克利 特 17、人类对于不公正的行为加以指责 ,并非 因为他 们愿意 做出这 种行为 ,而是 惟恐自 己会成 为这种 行为的 牺牲者 。—— 柏拉图 18、制定法律法令,就是为了不让强 者做什 么事都 横行霸 道。— —奥维 德 19、法律是社会的习惯和思想的结晶 。—— 托·伍·威尔逊 20、人们嘴上挂着的法律,其真实含 义是财 富。— —爱献 生
44、卓越的人一大优点是:在不利与艰 难的遭遇里百折不饶。——贝多芬
45、自己的饭量自己知道。——苏联
甘肃省宁县第五中学九年级语文上册第20课《香菱学诗》教案新人教版
香菱学诗课题香菱学诗授课时间课型二次修改意见课时1 授课人科目主备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红楼梦》的艺术成就,不断提高古典文学修养。
过程与方法2、讨论分析香菱这一人物形象,学习小说塑造人物的手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3、深入理解《红楼梦》的主题思想,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教材分析重难点1.探究香菱学诗成功的原因。
2、赏析小说塑造人物的手法。
3、揣摩香菱这一形象,理解作者文中倾注的思想感情。
4、引导学生探讨香菱学诗对我们学习语文有何帮助。
教学设想教法讨论法启示法学法自主合作探究教具多媒体课堂设计一、导入新课《红楼梦》是中国最著名的古典名著之一。
在第五回中,贾宝玉梦游“太虚幻境”,翻看副册时,首先看见画着一株桂花,下面有一池沼,其中水涸泥干,莲枯藕败,写着:根并荷花一茎香,平生遭际实堪伤。
自从两地生孤木,致使香魂返故乡。
这首判词说的就是今天这篇小说的主人公——香菱。
我们首先来欣赏一下影视剧作品中的香菱。
教师播放媒体资源“香菱学诗”。
二、资料助读教师一边播放媒体资源中的课件,一边依照课件中的内容进行介绍。
1、作者简介。
2、《红楼梦》简介。
3、关于香菱。
三、泛读课文,整体感知1、教师播放媒体资源中的课文朗读,学生听读,从整体上感知全文。
2、学生读课文,结合注释,把握文意,标示出香菱学诗的几个阶段,并画出文中表现香菱专心学诗的语句。
四、精读课文,突破重点教师设计相关问题,学生分组进行讨论,讨论结束后各组选出代表发言。
1、香菱学诗取得成功的原因是什么?2、黛玉的教学方式有什么特点?3、作者运用了怎样的侧面描写?教师点拨:1、香菱初学写诗就写出了那样的好诗,决非偶然。
作者认为这是由于她“苦志学诗,精血诚聚”,意思是她把全副精力都用在写诗上,执着地追求实现自己的目标。
这是她取得成功的主要原因。
但除此而外,也还有一些不可忽视的因素。
其一,香菱有良好的资质,入园前尽管家务繁忙,却能忙中“偷空儿”读几首诗,这证明她决非一个“俗人”;入园后听黛玉讲诗,她的反应极快,例如黛玉谈到“有了奇句,加平仄虚实不对都使得”,她产即悟出“格调规矩竟是末事,只要词句新奇为上”,这又证明她的感悟能力非同寻常。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预习检查
⒈在《红楼梦》中,大观园里成立了一个诗社,倡议者是 谁?在什么地方成立?诗社的名字叫什么?探春 秋爽斋 海棠社 2.诗社的第一次诗赛在什么地方举行?题目是什么?谁 得了第一名? 蘅芜院 菊花 林黛玉 3.人物对对碰 稻香老农 蕉下客 萧湘妃子 黛玉 宝玉 宝钗
蘅芜君
怡红公子
李纨
探春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 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主页 下页
《红楼梦》简介(二)
鲁迅曾说:“自有《红》出来以后,传统的思 想和写法都被打破了。”还有人说:“开谈不说 《红楼梦》,读尽诗书是枉然。”足见《红》成就 之高。书中还揭露了四大家族对百姓的欺压和剥削。 “四家皆联络有亲”——贾政是当朝封建统治 者皇帝的岳丈;皇妃元春的祖母、贾政的母亲、贾 府的“老祖宗”贾母,是金陵世家史侯的小姐;贾 政的老婆王夫人和凶犯薛蟠的母亲薛姨妈,都是先 任京营节度使后升任九省统制官的王子腾的妹妹; 贾家的当家主妇、贾琏之妻王熙凤又是王家的女儿; 薛家是世代百万富商,恶霸薛蟠是王子腾的外甥, 又是贾政的姨侄。因此,贾、史、王、薛四大家族 是在几个世代里反复的用婚姻作纽带紧密联系起来。
根并荷花一茎香, 平生遭际实堪伤。 自从两地生孤木, 致使香魂返故乡。
大家知道这首判词说的是谁吗?
红 楼 梦
香菱身世
香菱,本名甄英莲(偕音真应怜),是甄世隐 的女儿。小时候生得极可爱,是父母的掌上明珠, 三岁那年元宵,在看社火花灯时被骗子拐走,过了 几年,侥幸遇到个“风流人品”的冯公子冯渊(偕 音逢冤)真心正意地要买她,不料又碰到了薛蟠。 打死了冯渊,生拖死拽地抢走香菱。香菱被薛蟠强 买为妾后,被改名为香菱。当薛蟠外出经商时,香 菱得以跟宝钗一起住进了大观园。后来在园子里, 周瑞家的问她:“你几岁投身到这里?”又问: “你父母在那里呢?今年十几了?本处是那里的 人?”香菱只摇头说:“不记得了。”香菱生得袅 娜纤巧,做人行事又温柔安静。但后来薛蟠正妻夏 金桂一来,她的命运就更为不堪,备受夏金桂的折 磨,不仅名字被改为秋菱,还险遭谋害。薛蟠出狱 后,把香菱扶了正,后难产而死。
分析香菱写的第三首诗
精华欲掩料应难,影自娟娟魄自寒。 一片砧敲千里白,半轮鸡唱五更残。 绿蓑江上秋闻笛,红袖楼头夜倚栏。 博得嫦娥应自问,何缘不使永团圆。
她仿佛对月低吟,顾影自怜,切合香菱自己 的身世把自己沉痛的遭遇融入寒月之中,结 句的感喟本是自己的心声,却推给处境同样 寂寞的嫦娥,曲折含蓄。这首诗是成功的。 除首联外,句句都非似写月,但句句与月相 关。用词典雅含蓄,设意新奇别致。尤其是 颔联,对仗工稳,言浅意深,堪称精妙。借 咏月而怀人,流露了真情实感。这样,诗就 不是空洞的而是有内容的了。如果说离愁, 思绪这种深沉的感情,在第一首是肤泛的, 在第二首是游离的,到第三首就变成实在的, 意趣真切,余韵悠长。
精华欲掩料应难, 影自娟娟魄自寒。 一片砧敲千里白, 半轮鸡唱五更残。 绿蓑江上秋闻笛, 红袖楼头夜倚栏。 博得嫦娥应自问, 何缘不使永团圆?
1、句句都似非写月,但句句与月相关。 2、用词典雅含蓄,设意新奇别致。 3、是切合香菱自己的身世,借咏月而 怀人,流露了真情实感。
香菱学诗过程
黛玉教诗
“不以词害意”,先读王维 五言律,再读杜甫七言律, 再次李白七言绝句
香菱学诗的过程表现了一种什么精神。
专心致志,废寝忘食
香菱写的第一首诗:
月挂中天夜色寒,
清光皎皎影团团。 诗人助兴常思玩, 野客添愁不忍观。 翡翠楼边悬玉镜, 珍珠帘外挂冰盘。 良宵何用烧银烛, 晴彩辉煌映画栏。
香菱作的第一首诗比 较幼稚,用语直露,把前 人咏月习用的词藻堆砌起 来,凑合成篇。最大的问 题是,全诗没有表达真情 实感,了无新意。诗中所 用“月桂”“玉镜”“冰 盘”等,词藻陈腐,所以 黛玉说“被他缚住了”, 即不能从前人的套子中跳
第三境界——“顿悟” “众里寻他千 ,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启示
香菱学诗对我们学习有哪些启示?
做有心人,提高兴趣; 转益多师,不耻下问; 勤于实践,不怕失败。
首先,要多读。诵读就是学好诗歌的 根基,这是提高鉴赏能力的根本途径。 其次,黛玉认为,要学诗就要学一流 的。我们在阅读时,也要挑选文质兼美的 作品,这对于陶冶情操,培养纯正的文学 趣味是非常有益的。 第三,要大胆创作,要敢于想像。没 有想像就没有形象思维,也就没有诗。 主页 下页
曹雪芹(1715—1763),清代小说家。名霑,字 梦阮,雪芹是其号,又号芹圃、芹溪。曹雪芹的 曾祖曹玺任江宁织造。曾祖母孙氏做过康熙帝玄 烨的保姆。祖父曹寅做过玄烨的伴读和御前侍卫, 后任江宁织造,兼任两淮巡盐监察御使,极受玄 烨宠信。玄烨六下江南,其中四次由曹寅负责接 驾,并住在曹家。曹寅病故,他们祖孙三代四人 担任此职达60年之久。曹雪芹自幼就是在这“秦 淮风月”之地的“繁华”生活中长大的。雍正初 年,由于封建统治阶级内部政治斗争的牵连,曹 家遭受一系列打击。曹雪芹随着全家迁回北京居 住。曹家从此一蹶不振,日渐衰微。经历了生活 中的重大转折,曹雪芹深感世态炎凉,对封建社 会有了更清醒、更深刻的认识。他蔑视权贵,远 离官场,过着贫困如洗的 疯 魔
“意思却有,只是措词不雅”, 不要受缚,放胆去作 “过于穿凿,还得另作”(宝 钗:不像吟月——不扣题)
苦志学诗,精血诚聚
总结提高
香菱学诗的过程,印证了古已有之的治学三境 界: 第一境界——“悬想” “昨夜西风凋 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第二境界——“苦索” 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衣带渐宽终
评说人物
文中着墨较多的有三个女性, 你能用简短的语句评说他们 的性格吗?
香菱 聪明好学 刻苦勤奋 专心致志 如痴如醉 志
趣高雅 矢志不渝 执著追求 苦志学诗 成绩斐然 精 诚所至,金石为开……
黛玉 敢为人师 当仁不让 助人为乐 学识渊博 指
导有方 诲人不倦 乐不疲此 和蔼可亲 才华横溢 实事求是 严格要求 循循善诱 ……
主页 下页
作业
1、课外阅读《红楼梦》的有关章节, 浅析黛玉性格的复杂性。 2、香菱与宝钗是姑嫂关系,同住一室, 香菱为什么不跟宝钗学诗? 3、写一篇读后感:香菱学诗的启示。
主页
下页
也指书中十二名女子,号称金陵十二钗: 林 黛玉、薛宝钗、史湘云、王熙凤、贾迎春、 贾惜春、贾元春、贾探春、秦可卿、李纨、 妙玉、贾巧姐。
宝钗 通情达理 关爱他人 学识丰富 善解人
意 闺秀风范 ……
小结
老舍先生曾说“文学是语言的艺术”。晦 涩难懂,枯燥无味,乃至词不达意的语言,是 无论如何不能描写出优美动人的故事情节和丰 富多姿的人物形象来的。《红楼梦》在语言方 面的成就是空前的。正如现代作家端木蕻良先 生所说:“在古典小说之林中,《红楼梦》的 语言最好。从每个人物的说话声中,可以分辨 出是哪个人物出场了。《红楼梦》是语言艺术 的典范。”)
试看晴空护玉盘。 淡淡梅花香欲染, 丝丝柳带露初干。 只疑残粉涂金砌, 恍若轻霜抹玉栏。 梦醒西楼人迹绝, 余容犹可隔帘看。
香菱的第二首诗就有 所进步了,能用“花 香”“轻霜”等比喻,又 用“人迹”“隔帘”等情 景烘托,渐渐放开了手脚。 但“玉盘”“玉栏”等词 语仍有陈旧的气息,而且 全诗在咏月色而不是月亮 本身,有些跑题,所以黛 玉说“这一首过于穿凿
香菱的第二首诗
非银非水映窗寒, 试看晴空护玉盘。 淡淡梅花香欲染, 丝丝柳带露初干。 只疑残粉涂金砌, 恍若轻霜抹玉栏。 梦醒西楼人迹绝, 余容犹可隔帘看。
1、能用“花香”“轻 霜”等比喻。 2、用“人迹”“隔帘” 等情景烘托。 1、 “玉盘”“玉栏” 等词语仍有陈旧的气息。 2、全诗在咏月色而不是 月亮本身,有些跑题。
主页 下页
《香菱学诗》之注音
仄(zè )声 应瑒(yá ) ng 庾(yú)信
蘅(hé )芜苑 ng
i 三昧(mè) 暧暧( à) i
n 请柬( jiăn) 胡诌(zhōu ) 颦(pí ) ng 嘟哝(nó ) 姊(zĭ )妹 ng 怔怔(zhè )
暖香坞(wù 画缯(zēng) 鳏鳏( guān) )
主页
下页
《香菱学诗》之速读课文
1、本文写香菱学诗分几个阶段来写?
2、香菱学诗的过程表现了一种什么精神?
主页
下页
香 菱 学 诗 三 步 骤
先是拜黛玉为师,并在黛玉的指导下细细品味王维诗;
其次是一边读杜甫诗,一边尝试作诗
其三是经历了两次失败,终于成功。
找出文中表现香菱专心学诗的语句
如“香菱拿了诗,回至蘅芜苑中,诸事不顾,只向灯下 一首一首的读起来。宝钗连催她数次睡觉,她也不 睡。”“如此茶饭无心,坐卧不定。”“只在池边树下, 或坐在山石上出神,或蹲在地下抠土,来往的人都诧 异。”“至三更以后上床卧,两眼鳏鳏,直到五更方才朦 胧睡去了。”
香菱的第一首诗
月挂中天夜色寒, 清光皎皎影团团。 诗人助兴常思玩, 野客添愁不忍观。 翡翠楼边悬玉镜, 珍珠帘外挂冰盘。 良宵何用烧银烛, 1、前人咏月习用的词藻堆砌。 晴彩辉煌映画栏。
2、诗中“月挂”“玉镜”“冰盘” 等,词藻陈腐。 3、全诗没有表达真情实感。
香菱写的第二首诗:
非银非水映窗寒,
曹雪芹写这部书,用了“谐音寓意” 的手法,他把贾家四姐妹命名为元春、 迎春、探春、惜春,这是谐“原应叹息” 的音;在贾宝玉神游太虚幻境时,警幻 仙姑让他饮的茶“千红一窟”,是“千 红一哭”的谐音,又让他饮“万艳同杯” 的酒,这是“万艳同悲”的谐音,这样 的手法几乎贯穿了全书,读者应该慢慢
《红楼梦》第五回中,贾宝玉梦游 “太虚幻境”,翻看副册时,只见画着一 株桂花,下面有一池沼,其中水涸泥干, 莲枯藕败,后面书云:
主页 下页
《红楼梦》简介(一)
《红楼梦》是我国古典小说中伟大的现实主义 作品。它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为背景,以贾 宝玉、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为主要线索,描写了贾家 荣、宁二府由盛而衰的过程,在充分揭露地主阶级 贵族集团腐朽本质及其必然没落的历史命运的同时, 也歌颂了这个阶级中具有叛逆精神的青年和某些奴 隶的反抗行为。书中塑造了贾宝玉、林黛玉、薛宝 钗、晴雯、王熙凤、袭人、香菱等一系列富有典型 性格的艺术形象。全书规模宏大,结构严谨,不仅 镜子般地反映了封建社会晚期的广阔的现实生活图 景,而且广泛地涉及我国古代的文化常识如官制、 仪礼、建筑学、医学、音乐、绘画等,有“中国封 建社会的百科全书”之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