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培养计划

合集下载

农业推广硕士农业信息化领域研究生培养方案沈阳农业大学研究生院

农业推广硕士农业信息化领域研究生培养方案沈阳农业大学研究生院

农业推广硕士(农业信息化领域)硕士培养方案为规范农业信息化领域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硕士旳培养目旳、培养方式、课程学习、学位授予等环节,保证培养质量,特制定本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旳和规定1.培养目旳农业信息化领域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是与该领域任职资格相联络旳专业学位,重要为农业管理、农业教育、农业科研、农业推广、涉农企业等部门中与农业信息化有关旳多种岗位培养应用型、复合型高层次人才。

2.培养规定(1) 农业信息化领域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获得者应很好地掌握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拥护党旳基本路线、方针和政策;树立科学发展观,为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

(2) 农业信息化领域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获得者应掌握农业信息化领域旳基础理论、系统旳专业知识,以及有关旳管理、人文和社会科学知识;具有创新意识和独立从事农业信息化领域旳研究开发、推广应用、管理工作旳能力,能独立肩负农业信息化领域旳有关工作。

(3)掌握一门外国语,可以阅读本领域旳外文资料。

二、培养方式及学习年限1.攻读农业信息化领域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旳硕士,采用进校不离岗旳方式学习,在校学习时间合计不少于6个月。

课程学习实行学分制,采用多学科综合、宽口径旳培养方式。

2.学位论文实行双导师制,由具有实践经验和高级专业技术职称旳校内外导师联合指导。

3.攻读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旳学习年限一般为三年,最长不超过五年。

三、重要研究方向1. 电力信息技术重要研究运用GIS技术、GPS技术、虚拟现实技术开发和建设配电网络地理信息系统,探索配电网络可视化管理技术手段;结合SG186、电力ERP、PMIS,研究电力企业信息化管理措施、信息系统建设与应用规律;运用嵌入式、物联网等数字化技术实现变电站信息采集、传播、处理、输出全过程数字化,探索数字变电站基本架构与关键技术。

四、课程学习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旳课程设置应根据培养目旳旳规定,教学内容应体现广阔性、综合性、实用性和前沿性。

农业硕士培养方案

农业硕士培养方案

农业硕士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二、培养时间和方式三、培养大纲1.基础课程(1)农业科学基础:介绍农业科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发展动态。

(2)农业生态学:深入了解农业与生态环境的关系,掌握农业生态系统的运行和调控。

(3)农作物生理学:研究农作物的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机理。

(4)农业遗传学:了解农业物种的遗传变异和遗传改良方法。

(5)农业经济学:分析农业生产、经营和市场环境,并学习农业经济管理方法。

2.专业课程(1)农业技术研究与创新:培养学生掌握研究方法和技能,学习农业科技的转化与创新。

(2)农业资源与环境管理:研究农业资源的利用和环境保护,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

(3)农业生物技术:深入了解农业生物技术的原理和应用,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产量。

(4)农业信息技术:学习农业信息技术的应用,促进农业智能化和数字化发展。

(5)农业政策与管理:了解国家和地方的农业政策,掌握农业项目管理和决策方法。

3.科研实践学生在第二学年进行科研实践,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领域进行研究。

学生需确定自己的研究方向,撰写研究计划,并完成实验和数据分析。

最后,学生需要撰写一份毕业论文,并进行学术报告。

四、评估方式学生的成绩评估由平时成绩、考试成绩、论文成绩等因素综合决定。

学生需通过所有的必修课程,并达到学校规定的平均绩点要求方可毕业。

五、发展方向农业硕士毕业后可进入农业科研机构、大学、农业企业等单位从事农业科研、教学、生产管理等方面的工作。

他们也可以选择进一步深造,攻读博士学位,成为农业科研和管理领域的专家。

六、总结农业硕士培养方案旨在培养高级农业人才,他们具备扎实的农业学科知识和研究能力。

通过专业的培训,学生将能够为农业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推动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和现代化。

同时,他们也可以选择进一步深造,提升自己在农业领域的研究和管理水平。

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食品加工与安全领域(全日制)一、培养目标和要求1、培养目标食品加工与安全领域全日制农业推广硕士是与食品原料生产、食品加工、食品质量安全控制及监管等方面任职资格相联系的专业学位。

以发展现代农业和食品产业为宗旨,为相关企事业单位和管理部门培养具有坚实的基础理论和宽广的专业知识,具有较强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够独立承担专业技术或管理工作、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高层次应用型、复合型人才。

2、培养要求(1)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2)掌握食品加工与安全领域的扎实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业知识,以及相关的管理、人文和社会科学知识;(3)具有创新意识和独立从事本领域的研究、开发、管理等工作的能力;(4)具有较强的管理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5)掌握一门外国语,能够阅读本领域的外文资料。

二、招生对象全日制农业推广硕士食品加工与安全领域专业学位研究生的招生对象主要为国民教育系列应届和往届大学本科毕业生(或本科同等学力)。

三、学习年限与培养方式学习年限一般为2年,实行学分制,最长不超过3年。

攻读本专业领域的研究生须学习教学计划规定的课程,总学分应不少于34学分。

培养方式采取全脱产学习方式。

论文指导实行导师负责制,高等学校与农业主管部门、企业联合培养的方式。

四、培养方式1、采取课程学习与实践研究相结合的培养方式。

课程实行学分制,采取多学科综合、宽口径的培养方式。

研究生在课程结束后采用顶岗实践等方式进行实践研究。

其中实践研究不少于1年。

2、学位论文指导实行导师负责制。

以校内导师为主,校外导师参与实践过程、项目研究等环节的指导工作。

校外导师一般应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并有高级技术职称。

五、课程学习与实践研究1、课程设置全学程安排34个学分。

其中课堂教学26学分(共424学时),包括公共课10学分、领域主干课10学分、选修课6学分。

专业技术实践8学分,要求结合本专业工作,申报并实施1项具体的科技研发或技术推广项目,并完成学位论文。

农村与区域发展领域研究生培养方案(专业硕士)

农村与区域发展领域研究生培养方案(专业硕士)

全日制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农村与区域发展领域研究生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农业推广是与农业技术推广和农村发展任职资格相联系的专业学位。

主要为农业技术研究、应用、开发及推广,农村发展,农业教育等企事业单位和管理部门培养具有综合职业技能的应用型、复合型高层次人才。

具体要求为:(一)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获得者应较好地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拥护党的基本路线、方针、政策;热爱祖国,热爱农业,遵纪守法,品德良好,艰苦奋斗,求实创新,积极为我国农业现代化和农村发展服务。

(二)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获得者应掌握农业推广领域坚实的基础理论、系统的专业知识,以及相关的管理、人文和社会科学知识;具有较宽广的知识面,较强的专业技能和技术传授技能,具有创新意识和新型的农业推广理念,能够独立从事较高层次的农业技术推广和农村发展工作。

(三)基本掌握一门外国语,能够阅读本领域的外文资料。

二、学习方式及年限采用全日制学习方式,学习年限一般为2年。

最长年限不超过3年。

其中课程学习实践为1年,参加专业实践时间为1年。

三、培养方式(一)采用课程学习,实践教学和学位论文相结合的培养方式,实行多学科综合、宽口径培养。

课程学习与专业实践要紧密衔接,课程学习在校内完成,实践教学科研在实习单位或校外实践基地完成。

(二)故里建立校内外双导师制,实行学位论文导师负责制,以校内导师指导为主,聘请校外导师参与实践过程、研究项目、课程与论文等多个环节的指导工作,吸收本领域的专家、学着和时间领域有丰富经验的具有高级技术职称的专业人员,共同承担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工作。

四、课程设置及学分要求(一)课程分类及学分要求课程学习实践环节实行学分制。

研究生课程总学分为30—32学分(含专业实践),所有课程应全部在一年内修完。

课程设置分为学位课和非学位课。

学位课程为必修课,研究生课程学习必须通过考试或考查,成绩合格方能获得学分,所有课程的成绩均采用百分制,60分为合格,不合格的课程必须按有关规定进行重修。

农业硕士农业管理领域(095137

农业硕士农业管理领域(095137

农业硕士农业管理领域(095137)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第一章学位授予基本要求第一部分领域概况与培养方向一、领域概况农业硕士,原名农业推广硕士,是与农业技术推广和农村发展任职资格相联系的专业学位。

主要为农业技术研究、应用、开发及推广,农村发展,农业教育等企事业单位和管理部门培养具有综合职业技能的应用型、复合型高层次人才。

2014年11月召开的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三十一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将“农业推广硕士”定名为“农业硕士”的报告。

农业管理领域农业硕士旨在培养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素质、知识、能力协调发展,具有一定的农业专业基础知识,宽广扎实的经济学、管理学基础理论,在农业产业发展领域具有相应的创新能力、经营管理能力和独立承担农业发展领域技术推广活动的能力,能够胜任各级农业管理机构相关政策制定、解释、执行,以及农、牧、渔、加工企业管理,金融机构涉农业务管理,农业科技组织管理,农业技术推广、农业标准化、农产品物流与电商等工作的应用型高层次人才。

二、培养方向农业经济与政策、涉农企业管理、农产品营销第二部分硕士学位授予标准一、获本专业学位应具备的基本素质1.学术道德应遵守学术道德规范与研究伦理,充分尊重他人,在严格遵守知识产权的基础上借鉴和创新。

2.专业素质应具备良好的科学态度与团队协作精神,系统掌握农业管理领域涉及的各种基本理论知识和研究方法,具备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增强创新创业能力3.职业精神应树立正确的职业态度,立志于农业管理的研究和实践,自觉履行职业责任,掌握全面的职业技能,爱岗敬业,坚守优良的职业作风。

二、获本专业学位应掌握的基本知识1. 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和方针、政策;树立科学发展观,为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

2.掌握农业产业经济与管理领域的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专门技能;具有在农业管理专业领域协同创新能力和组织管理能力;把握农业发展的方向,熟悉国家农业产业发展、经营、推广等相关方针、政策和法规,具有现代发展理念和技术创新、推广能力;掌握一定的人文社科知识,具有较好的人文素质修养,有较强的调查研究与决策、组织与管理、口头与文字表达能力。

农村与区域发展领域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农村与区域发展领域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农村与区域发展领域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农村与区域发展领域(代码:095110)为规范全日制农村与区域发展领域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目标、培养方式、课程学习、学位授予等环节,确保培养质量,特制订本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一)本领域主要培养农村与区域发展及相关领域应用型、复合型高层次人才。

毕业后能够胜任农村与区域发展及相关领域的研究、应用、开发及推广和管理工作,也可以在农(林)业资源利用、农(林)业教育、农(林)业技术推广、农(林)业生产资料生产等企事业单位和管理部门从事教学、科研、管理和服务等工作。

(二)进一步学习和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拥护党的基本路线、方针、政策;树立科学发展观,具有集体主义观念,热爱祖国,热爱农(林)业,遵纪守法,品德良好,艰苦奋斗,求实创新,立足“三农”和生态建设,积极为我国农(林)业现代化和农村(林区)经济发展服务。

(三)掌握农村与区域发展及相关领域的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相关的经济管理、人文和社会科学知识,具有较宽广的知识面,掌握解决农(林)业问题的先进技术和现代技术手段;具有创新意识和独立担负农村(林区)与区域发展管理工作的能力。

(四)掌握一门外国语。

具备阅读本专业领域外文资料及初步运用外语进行国际交往的能力。

二、招生对象主要为具有国民教育序列大学本科学历(或本科同等学力)人员。

三、学习方式及年限采用全日制学习方式,学习年限一般为2年。

四、培养方式(一)采取校内课程学习和校外实践研究相结合的学习方式。

课程学习实行学分制,实行多学科综合、宽口径的培养方式。

建立适合农村(林区)与区域发展领域特征的校外农业推广实践基地,采用顶岗实践的方式进行实践研究,实践研究累计不少于12个月。

(二)学位论文实行双导师负责制。

正导师由校内相关专业硕士、博士生导师担任;聘任校外实践经验丰富、业务水平高、责任心强、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的本领域专家做为副导师联合指导。

五、课程学习及必修环节(一)课程设置本领域课程根据培养目标的要求和本领域特点设置。

全日制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植物保护领域研究生培养方案

全日制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植物保护领域研究生培养方案

全日制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植物保护领域硕士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旳适应建设创新型国家对人才旳需要,以立德树人为主线,坚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方针,重要为植物保护领域企事业单位和管理部门培养具有较强旳专业技能、创新意识和新型旳农业推广理念旳应用型、复合型人才。

1.政治思想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拥护党旳基本路线和方针政策,热爱祖国,遵纪遵法;团结协作,品行端正,崇尚科学研究精神,遵守学术道德规范;具有较强旳事业心与责任感,努力践行社会主义关键价值观,树立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努力奋斗旳理想。

2.业务水平规定掌握植物保护领域旳旳基础理论和系统旳专门知识,理解所从事旳研究方向旳研究现实状况和发展趋势;具有较强旳分析问题和处理实际问题旳能力;较为纯熟地掌握一门外国语,能阅读本专业旳外文资料。

3.学术素养及能力具有合作精神;具有一定旳洞察力,具有较强旳通过自学、交流和查阅文献等方式获取知识旳能力;具有较强旳计算机应用能力;善于与他人沟通与合作,遵守学术规范。

4.身心素质性格开朗,积极向上,善于沟通与交流,具有良好旳心理和身体素质。

二、研究方向1.植物病理学是研究植物病害旳病原、发生、发展以及防治旳一门应用学科。

它以植物病害为研究对象,探讨发病旳原因,病原物、侵染方式和症状出现旳过程。

为了确立防病和治病旳措施,还研究形成病原旳环境条件、病原体传染途径以及病害旳诊断法等。

本学科侧重如下6个研究方向:植物病害流行学、植物免疫学、植物病原真菌学、植物病原线虫学、植物病毒学、分子植物病理学。

2.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是研究农业害虫旳发生、发展、消长规律及防治措施旳一门科学。

农业昆虫学不仅要以害虫为研究对象,还要研究被害植物受害后旳反应,提高其耐害力和抗虫性,并研究治理方略和以作物为中心旳综合防治措施。

其防治措施应以保护环境、人畜安全和可持续性为原则。

该学科侧重如下4个研究方向:害虫生物防治、昆虫生态学、昆虫分类学与生物多样性和农业害虫综合治理。

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和要求1、培养目标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是与农业相关领域任职资格相联系的专业型学位。

主要为我国农业技术研究、应用、开发及推广、农村发展、农业教育等企事业单位和管理部门培养高层次应用型、复合型高层次人才。

2、培养要求(1)较好地掌握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和方针、政策;树立科学发展观,为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

(2)掌握相应领域的基础理论、系统的专业知识,以及相关的管理、人文和社会科学知识,具有创新意识和独立从事相关领域的研究或开发、管理等工作的能力。

(3)基本掌握一门外国语,能够阅读本领域的外文资料。

二、入学条件1、符合下列条件之一者可报考攻读农业推广硕士:(1)具有学士学位、三年以上农业推广实践经验;(2)具有国民教育序列大学本科毕业学历,四年以上农业推广实践经验;(3)具有国民教育序列大学专科毕业学历,中级以上职称,6年以上农业推广实践经验的优秀在职人员。

(4)应届大学本科毕业生可以报考。

应届大学本科毕业生被录取为农业推广硕士生的,需在修完研究生课程并从事农业推广实践3年以上,结合农业推广和农村发展任务完成学位论文,方可进行硕士学位论文答辩。

2.报考人员须参加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的入学考试。

考试分初试与复试,具体要求按当年教育部文件执行。

三、培养方式与学习年限1、攻读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的研究生,采取进校不离岗的培养方式。

课程学习实行学分制,实行多学科综合、宽口径的培养方式。

在学校集中学习的时间不少于六个月。

2、学位论文实行双导师制,由具有实践经验和高级专业技术职称的校内外导师联合指导。

3、学习年限一般为3年,最长不超过5年。

提前修课者需在取得入学资格后满二年才能申请学位论文答辩。

四、课程设置与必修环节1、课程设置:根据培养目标的要求,按农业推广领域设置。

教学内容应体现宽广性、综合性、实用性和前沿性。

苏州大学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苏州大学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苏州大学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苏州大学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1苏州大学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470100为了适应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对高层次专门人才的需求,改变我国研究生学位类型比较单一的状况,完善具有中国特色的学位制度,根据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有关会议精神和国内外举办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的经验,参照教育部的有关规定,现拟定了本专业的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和要求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是与特种经济动物养殖、水产养殖技术推广和多种经营领域任职资格相联系的专业性学位,主要为特种经济动物养殖、水产养殖技术、多种经营、特种经济动物养殖、农业经济改制、农业资源与环境保护产、植保、园艺等企事业和管理部门培养应用型、复合性高层次人才。

具体培养要求:1、较好地掌握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和方针、政策;热爱祖国、热爱农业,遵纪守法,品德良好,艰苦奋斗,求实创新,能积极为我国农业现代化和农村特种经济动物养殖、水产养殖产业化发展、农村经济发展、农业资源与环境保护、美化城镇环境服务。

2、掌握农业推广的理论基础、系统的专业知识,以及相关的管理、人文和社会科学知识,具有较宽广的知识面;掌握解决特种经济动物养殖、水产养殖和园艺规划和建设等问题的先进技术方法和现代技术手段;具有创新意识和独立承担特种经济动物养殖技术推广或管理工作的能力。

3、掌握一门外语,能够比较熟练的阅读本领域的外文资料。

二、入学要求1、招收对象:主要为获得学士学位后,从事三年或三年以上特种经济动物和水产养殖养殖技术推广、行业行政管理或相关企业工作;或具有国民教育系列大学本科毕业学历,从事四年以上相关实践经验的优秀在职人员;或具有国民教育系列大学专科毕业学历,具有中级以上技术职称,六年以上农业推广实践经验者。

应届大学本科毕业生被录取为农业推广硕士生的,需在修完研究生课程并从事农业推广实践两年以上,结合农业推广任务完成学位论文,才能进行硕士论文答辩。

农业硕士农村发展领域095138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研究生院

农业硕士农村发展领域095138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研究生院

农业硕士农村发展领域(095138)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第一章学位授予基本要求第一部分领域概况与培养方向一、领域概况农业硕士,原名农业推广硕士,是与农业技术推广和农村发展任职资格相联系的专业学位。

主要为农业技术研究、应用、开发及推广,农村发展,农业教育等企事业单位和管理部门培养具有综合职业技能的应用型、复合型高层次人才。

2014年11月召开的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三十一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将“农业推广硕士”定名为“农业硕士”的报告。

农村发展领域农业硕士是与该领域任职资格相联系的专业学位,主要为政府部门、事业单位、科研机构和社会组织等培养能够掌握社会学、管理学和发展规划等学科的农村发展理论和知识、能够运用其中的工具和工作方法对农村发展问题进行分析和应对的实践型、应用型和专业型的高层次农村发展专门人才。

二、培养方向农业农村发展、农村发展规划、农村社会发展。

第二部分硕士学位授予标准一、获本专业学位应具备的基本素质1.学术道德应恪守学术道德规范与研究伦理,充分尊重他人的学术成果,在严格遵守知识产权的基础上借鉴和创新。

2.专业素质应具备良好的科学态度与团队协作精神,系统掌握农村与区域发展领域涉及的各种基本理论与研究方法,具备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

增强创新创业能力。

3.职业精神应树立正确的职业态度,立志于农村发展的研究与实践,自觉履行职业责任,掌握全面的职业技能,爱岗敬业,坚守优良的职业作风。

二、获本专业学位应掌握的基本知识1.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具备为我国农村发展事业服务的社会责任感。

2.熟悉农村发展领域的现状及发展趋势,正确认识和分析农村发展领域的现实和实际问题;掌握农村发展的理论、方法和工具,能够阅读和综述农村发展领域的中外文文献,掌握论文写作能力;能够运用农村发展领域的理论、方法和工具,对农村实际问题进行分析和应对,具有独立承担农村发展领域实际工作的能力。

3.基本掌握一门外国语,能够阅读本领域的外文资料。

农业硕士专业学位培养方案

农业硕士专业学位培养方案

农业硕士专业学位培养方案一、引言农业硕士专业学位培养方案是为了培养具备扎实的农业学科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具备创新思维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而设计的。

本文将从培养目标、培养内容、培养方式和培养要求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二、培养目标农业硕士专业学位培养目标是培养具备以下基本素质和能力的高级农业专门人才:1.具备深厚的农业学科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2.具备科学的研究方法和创新精神,能够独立开展科学研究;3.具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农业生产、农业技术推广、农业政策制定等方面具有一定的应用能力;4.具备良好的科研伦理和团队合作精神,能够在跨学科和跨领域中开展工作。

三、培养内容农业硕士专业学位培养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农业基础课程,包括农业科学基础、农业经济学、农业生态学等;2.专业课程,根据学生的研究方向和个人兴趣,选择相应的专业课程,如农业生物技术、农业资源与环境、农业机械与自动化等;3.实践环节,包括实验课、实习、科研项目等,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科学研究能力;4.学位论文,要求学生选择一个研究方向,进行深入研究,并撰写学位论文。

四、培养方式农业硕士专业学位的培养方式主要包括课堂教学、实验教学、实践教学和科研教学等。

其中,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的主要途径;实验教学是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重要手段;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关键环节;科研教学是培养学生科研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

五、培养要求农业硕士专业学位的培养要求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课程学习要求,学生需完成规定的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并取得一定的学分;2.实践环节要求,学生需完成规定的实验课程、实习和科研项目,并取得一定的实践成果;3.学位论文要求,学生需选择一个研究方向,进行深入研究,并撰写一篇学术论文;4.学术活动要求,学生需积极参加学术交流、学术会议等学术活动,提升学术能力和科研水平。

六、总结农业硕士专业学位培养方案旨在培养具备扎实的农业学科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具备创新思维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

四川农业大学

四川农业大学

四川农业大学全日制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095110)农村与区域发展领域一、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农村区域发展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在农业企业、农业管理部门、政府及事业单位从事计划、规划与设计、推广与发展、经营与管理、教学与科研等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二、培养要求农业硕士专业学位获得者应掌握本领域坚实的基础理论、系统的专业知识,以及相关的管理、人文和社会科学知识;应当具有创新意识和新型的农业推广理念,较为宽广的知识面和较强的专业技能和技术传授技能;能够独立从事较高层次的农业技术推广和农村发展工作。

具体要求如下:(一)该专业学位获得者应较好地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拥护党的基本路线、方针、政策;热爱祖国,热爱农业,遵纪守法,品德良好,艰苦奋斗,求实创新,积极为我国农业现代化和农村发展服务。

(二)该领域学生毕业时应具备农村区域发展和当代农村发展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接受农村发展调查分析、规划设计、项目评估与评价等方面的基本训练;具备从事农村区域、社区发展工作的基本能力。

(三)基本掌握一门外国语,能够阅读本领域的外文资料。

三、研究方向四、课程设置(一)课程体系(二)课程学时每学分对应于理论授课、实验或实践16学时。

(三)专业技能课程说明1、《农村社会结构与变迁》:本课程是专为农村与区域发展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开设的领域主干课程,主要是从结构的视角分析农村社会结构与变迁过程,考察农村社区构成要素,分析要素之间的关系,介绍农村社会的功能。

具体内容包括:农村社会成员及其结构与变迁;农村家庭结构、功能与变迁趋势;农村组织构成与发展;农村资源及其产业结构的发展与变化趋势;农村文化的变迁与优秀农村文化保护;农村制度的功能与创新;农民的生活方式及其现代化;新型城乡关系的构建等。

2、《农村公共管理》:本课程是专为农村与区域发展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开设的领域主干课程。

内容主要包括:农村公共组织管理、农村公共战略管理、农村公共部门的人力资源管理、农村公共基础设施与社会事务管理、农村社会保障管理、农村自然资源与环境管理、农村公共财政管理以及农村公共管理的监督与绩效评估等,课程从不同的侧面对当前新农村建设进程中农村公共管理的组织架构、管理机制、管理目标、管理方式、管理任务、管理政策以及管理绩效等进行深入的剖析,构筑农村社会经济全面发展的公共服务平台。

农业硕士专业学位培养方案

农业硕士专业学位培养方案

农业硕士专业学位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本专业旨在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掌握农业科学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技能,能够在农业生产、科研、管理、服务等领域从事专业技术工作,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

二、培养能力1.系统掌握农业科学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技能。

2.具备从事农业科研、生产、管理、服务等工作所需的专业技术能力。

3.具有良好的科学素质和创新意识,能够在实践中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4.具备团队协作和组织管理能力。

5.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职业道德。

三、培养要求1.政治思想素质良好,拥护党的路线方针政策。

2.遵守学术道德和学术规范。

3.掌握本学科基础理论、核心知识和相关 frontier 知识。

4.掌握科学研究方法、实验技能和现代化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5.具有独立工作和团队协作的能力。

6.具有较强的创新和实践能力。

7.具有良好的外语读写能力和国际视野。

8.具有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技能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培养内容和学分设置1.公共基础课:思想政治理论、管理学等,不少于6学分。

2.学科基础课:高等数学、英语、计算机等,不少于10学分。

3.专业课:核心课、限选课、任选课,不少于40学分。

4.学术活动:开题报告、中期检查、学位论文等,不少于4学分。

五、教学方法与手段采用课堂讲授、案例分析、课程设计、专业实习、学术报告、学位论文等教学方法和手段,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六、培养条件具备完善的教学实训条件、科研平台和设施设备,师资力量雄厚,教学科研经费充足。

全日制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完整版】

全日制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完整版】

全日制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农村与区域发展领域)一、培养目标及要求(一)培养目标农业推广硕士是与农业技术推广和农村发展任职资格相联系的专业学位。

主要为农业技术研究、应用、开发及推广,农村发展,农业教育等企事业单位和管理部门培养具有综合职业技能的应用型、复合型高层次人才。

(二)培养要求1、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获得者应较好地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拥护党的基本路线、方针、政策;热爱祖国,热爱农业,遵纪守法,品德良好,艰苦奋斗,求实创新,积极为我国农业现代化和农村发展服务。

2、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获得者应掌握农业推广领域坚实的基础理论、系统的专业知识,以及相关的管理、人文和社会科学知识;具有较宽广的知识面,较强的专业技能和技术传授技能,具有创新意识和新型的农业推广理念,能够独立从事较高层次的农业技术推广和农村发展工作。

3、基本掌握一门外国语,能够阅读本领域的外文资料。

二、学习年限采用全日制学习方式,学习年限一般为2--3年。

三、培养方式(一)采取校内课程学习和校外实践研究相结合的学习方式。

课程学习实行学分制,实行多学科综合、宽口径的培养方式。

建立适合农业与区域发展领域特征的校外实践基地,积极探索实践教育的模式(如顶岗实践、专题调查等),研究生实践研究累计时间不少于12个月。

(二)学位论文实行导师负责制,鼓励由具有实践经验并有高级技术职称的校内外导师联合指导。

(三)总学分至少达到36学分,其中理论课程教学至少达到30学分,校外实践研究6学分。

四、课程设置课程总学分不低于30学分。

其中公共课13学分、必修课11学分,选修课不低于6学分。

同等学力或跨专业攻读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的研究生,应补修相关领域本科阶段的主干课程2--3门,成绩不计入总学分。

全日制农业推广硕士(农村与区域发展领域)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设置表五、必修环节必修环节主要包括校外实践研究、开题报告和中期考核。

(一)校外实践研究全日制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必须从事不少于12个月的农业推广实践,并结合实践进行论文研究工作。

四川农业大学全日制农业推广硕士培养方案

四川农业大学全日制农业推广硕士培养方案

四川农业大学全日制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试行)为规范全日制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目标、培养方式、课程学习、学位授予等环节,确保人才培养质量,根据全国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指导委员会制定的《全日制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指导性培养方案》的要求,结合我校实际,特制订本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农业推广(启农业、林业、牧业、渔业推广)是与农业技术推广和农村发展任职资格相联系的专业学位。

主要为农业技术研究、应用、开发及推广,农村发展,农业教育等企事业单位和管理部门培养应用型、复合型高层次人才。

具体要求如下:(一)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获得者应较好地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和方针、政策;热爱祖国,热爱农业,遵纪守法,品德良好,艰苦奋斗,求实创新,积极为我国农业现代化和农村发展服务。

(二)应掌握农业推广领域坚实的基础理论、系统的专业知识,以及相关的管理、人文和社会科学知识;具有较宽广的知识面,较强的专业技术和技术传授技能,具有创新意识和新型的农业推广理念,能够独立从事较高层次的农业技术推广和农村发展工作。

(三)基本掌握一门外国语,能够阅读本领域的外文资料。

二、专业领域农业推广硕士有以下研究领域:作物代码470101园艺代码470102农业资源利用代码470103植物保护代码470104养殖代码470105草业代码470106林业代码470107农村区域与发展代码470110农业科技组织与服务代码470111农业信息化代码470112食品加工与安全代码470113三、招生对象主要为具有国民教育序列大学本科学历(或本科同等学力)人员。

四、学习方式及学习年限采用全日制学习方式,学习年限一般为2年。

五、培养方式(一)采取校内课程学习和校外实践研究相结合的学习方式。

课程学习实行学分制,实行多学科综合、宽口径的培养方式。

培养单位应建立适合不同领域专业特征的校外农业推广实践基地,鼓励采用顶岗实践的方式进行实践研究,实践研究累计不少于12个月。

全日制农业推广硕士培养方案

全日制农业推广硕士培养方案

全日制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农村与区域发展领域培养方案专业代码:095110领域代码:农村与区域发展领域英文名称:Rural regional development一、培养目标和要求(一)培养目标农业推广硕士农村与区域发展领域专业学位是与农业技术推广和农村发展相关任职资格相联系的专业学位。

主要为农业技术研究,应用、开发及推广,农村发展,农业教育等企事业单位和管理部门培养具有综合职业技能的应用型、复合型高层次人才。

(二)培养要求1. 农村与区域发展领域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获得者应较好地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和方针、政策;树立科学发展观,为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

2. 农村与区域发展领域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获得者应掌握农业推广领域的基础理论、系统的专业知识,以及相关的管理、人文和社会科学知识;具有创新意识和独立从事较高层次的农业技术推广和农村发展的研究或开发、管理等工作的能力。

3.基本掌握一门外国语,能够阅读本领域的外文资料。

二、招生对象主要为具有国民教育序列大学本科学历(或本科同等学力)人员。

三、学习方式及年限采用全日制学习方式,学习年限一般为2年,最长不超过5年。

四、培养方式(一) 采取课程学习与实践研究相结合的培养方式。

课程学习实行学分制,实行多学科综合、宽口径的培养方式。

建立全日制农业推广硕士农村与区域发展领域专业学位研究生校外实践基地,鼓励采用顶岗实践的方式进行实践研究。

其中实践研究不少于12个月。

(二) 学位论文指导实行导师负责制。

以校内导师为主,聘请校外导师参与实践过程、项目研究等环节的指导工作。

校外导师一般应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并有高级技术职称。

五、课程学习及必修环节课程总学分不少于33学分(含实践研究及报告6学分),原则上所有课程一学期内修完,最长不超过一学期半。

同等学力或跨专业攻读全日制农业推广硕士农村与区域发展领域专业学位的研究生,应补修本领域本科阶段的主干课程2门,成绩不计入总学分。

全日制农业推广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课程设置及教学计划表

全日制农业推广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课程设置及教学计划表

农业科技组织与服务领域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专业学位代码:095111)本方案适用于社会事业学院为规范农业科技组织与服务领域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目标、培养方式、课程学习、学位授予等环节,确保培养质量,特制定本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和培养要求1.培养目标农业科技组织与服务领域是与农村社会发展、农业科技管理、农业技术推广、农业科技教育、农业职业教育、农民技术培训等任职资格相联系的专业领域。

主要为从事农业科技教育、培训、管理和推广等工作的企事业单位、教育机构和管理部门培养应用型、复合型高级专门人才。

2.培养要求(1)进一步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和方针、政策,树立科学发展观;具有集体主义观念,遵纪守法,品德良好,艰苦奋斗,求实创新,能积极为我国农业现代化和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服务。

(2)掌握农业科技组织与服务领域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业知识,以及相关的管理、人文和社会科学知识;掌握解决农业科技组织与服务问题的先进方法和现代手段;具有创新意识和独立从事农业科技组织与服务管理领域的开发或管理工作的能力。

(3)掌握一门外国语,能够阅读本领域的外文资料。

二、研究方向1.农业科技管理2.农村社会发展3.农村文化与教育三、培养方式及学习年限1.课程学习实行学分制,采取多学科综合、宽口径培养方式。

2.学位论文由校内具有农业推广、农业或农村科技管理实践经验的导师与农业推广或农业、农村管理部门推荐的业务水平高、责任心强的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的人员联合指导。

3.学习年限为2年。

四、课程学习本领域课程根据培养目标的要求设置。

教学内容应体现宽广性、综合性、实用性,并充分反映当代农业科技管理发展前沿。

攻读本领域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的研究生需学习以下课程,总学分应不少于35学分。

课程设置附后。

全日制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必须从事不少于12个月的农业推广实践,并结合实践进行论文研究工作。

全日制农业推广硕士培养方案

全日制农业推广硕士培养方案

全日制农业推广硕士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本硕士专业培养具备较深厚的理论基础和系统的专业知识,具备农业推广和农村发展领域研究、管理和决策能力,能够在农业推广服务机构、政府农业部门、农村发展项目管理组织等单位从事农业推广和农村发展相关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二、培养内容1.基础课程:包括农业推广理论、农村发展理论、农业经济学、农业统计学、农业社会学、农业生态学等基础理论课程,以打下学科基础;2.专业核心课程:包括农业政策与管理、农业科技与农村发展、农村社会组织与发展、农业市场营销等专业核心课程,以增强专业知识和能力;3.实践教学:包括农村调查方法、农业推广案例分析、农村发展项目实施与评估等实践教学,以提高实践能力;4.学术研究:包括科研方法与论文写作、学术前沿讲座、学术研究与创新课程等学术研究课程,针对当前农业推广和农村发展领域的热点问题进行科学研究。

三、培养方式本专业采取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培养方式,学制为三年。

学生将在规定学制内完成培养计划中的课程学习和论文研究工作,并参加学术研讨、科技创新等活动,积极参与实践教学和农村调研,培养综合应用能力。

四、培养方法1.学术导师制:每位研究生将被分配一位学术导师,负责指导其进行科研和学术活动,并对其选题、论文等进行审核和指导,促进学生在培养期间的学习和研究工作的顺利进行;2.课程学习:研究生将在规定学期内完成培养计划中的课程学习,包括必修课和选修课,并按要求考核,以达到培养目标;3.实践教学:学生将参与农村调查、实践教学和农村发展项目实施等实践环节,锻炼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4.学术研究:学生将参与学术研讨、科技创新等活动,深入研究农业推广和农村发展的重要问题,并进行科研成果输出;5.评价方法:采用考试、论文、实习和综合评价等多种方式对学生的学习和研究成果进行评价,形成完整的培养评价体系。

五、招生要求1.获得相关本科学历,具有农业或相关专业背景;2.具有较强的综合素质和科研能力;3.具备良好的学术品质和团队合作精神;4.具备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实践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计划
学号
姓名
学院
学位类别□农业推广硕士□工程硕士领域名称
研究方向
指导教师职称
入学日期年月填表日期年月日
说明
1.本计划请导师按照《》的有关要求,根据因材施教原则,指导研究生制订。

2.课程安排表须按《》中规定的课程设置对研究生学习课程的总学分,公共课、领域主干课和选修课的学分分配,对具体开课学期及考试方式等作出规定。

3.阶段计划应对实践环节、学位论文工作作出具体安排。

4.导师对研究生所选的课程学习提出具体要求。

5.培养计划一式三份,在研究生入学后一个月内制订,经主管院长审批,交导师、所在学院各一份,研究生本人自留一份作选课依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