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体重状态下大学生的抑制控制水平——基于Think No Think范式
限制性饮食者的去抑制效应——以预加载情境为例
Advances in Psychology 心理学进展, 2018, 8(1), 72-80Published Online January 2018 in Hans. /journal/aphttps:///10.12677/ap.2018.81009The Study on Restrained Eaters’Disinhibition Effect—Illustrated by theExample of Preload ParadigmWei Wang1, Hong Chen2, Yizhou Zhou2, Xiaoqiang Shen11College of Teacher Education, China West University, Nanchong Sichuan2Faculty of Psychology, Southwest University, ChongqingReceived: Jan. 3rd, 2018; accepted: Jan. 22nd, 2018; published: Jan. 29th, 2018AbstractPurposes: The present study aimed to explore the disinhibition effect in restrained eaters after eating the preload food. Methods: All 90 female participants (30 successful restrained eaters, 30 unsuccessful restrained eaters, 30 unrestrained eaters) were involved. In the experiment 1, the state of food craving scale was used to explore their wanting for food; in the study 2, a two-choice oddball task was used to investigate their ability of inhibitory control after the preload. The par-ticipants need to respond to the standard stimuli (cups) and deviation stimuli (furniture and food images); the images are presented at random. Results: 1) The score in the state of food craving scale of unsuccessful restrained eaters is higher than that of successful restrained eaters and un-restrained eaters after the high-calorie preload. 2) Unsuccessful restrained eaters showed more weakly inhibitory control than unrestrained eaters after the preload, but the difference in suc-cessful and unsuccessful restrained eaters is not significant. Conclusion: The present study found that the disinhibition effect was in contact with the type of restrained eaters, and inhibitory con-trol was very important for the dieting success, which maybe the part reason why some successful restrained eaters can succeed.KeywordsRestrained Eating, Disinhibition Effect, Preload, Goal Conflict Model限制性饮食者的去抑制效应——以预加载情境为例王维1,陈红2,周一舟2,沈小强11西华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四川南充王维 等2西南大学心理学部,重庆收稿日期:2018年1月3日;录用日期:2018年1月22日;发布日期:2018年1月29日摘 要该研究考察了限制性饮食者在进食预加载食物之后的去抑制效应。
大学生短视频成瘾量表的编制及信效度检验
第44卷 第2期2024年05月Journal of Hebei Minzu Normal University 河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Vol.44 No.2May.2024根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China Internet Network Information Center ,CNNIC )2023年3月发布的第52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2年12月,我国短视频用户规模达10.12亿,占网民整体的94.8%,短视频已成为我国用户规模最大的网络娱乐类应用[1]。
在大学生中,观看短视频现象也日益普遍。
谢兴政等[2]的调查显示,超过九成的大学生习惯每天打开短视频APP 观看短视频,36%的大学生每天观看短视频的时间高于2小时,25%的大学生每天观看时间甚至超过3小时。
大学生由于不再面临升学压力且时间相对自由,短视频因其短小精悍、互动性强、内容新颖等特点,满足了大学生娱乐和社交方面的需求,同时也满足了他们对外面世界的好奇和向往[3],因此大学生群体成为潜在的短视频成瘾高风险人群。
短视频成瘾是指用户长时间沉浸于短视频内容,造成一种不良的精神状态和身体状态,出现无法完全摆脱且重复不断的使用短视频的行为和其他反应,并影响其正常生活[4]。
短视频成瘾会带来了消极的心理和社会影响[5],其中包括造成一定程度的学业困难[6],易产生抑郁等消极情绪[7],以及影响睡眠质量等问题[8]。
目前,国内外的学者对短视频成瘾的测量还未建立公认的标准,已经开发的短视频成瘾测量工具主要基于行为成瘾理论编制。
例如Kircaburun 和Griffiths [9]根据短视频成瘾属于网络成瘾,将原有的互联网成瘾量表改为短视频成瘾量表,从社会影响和强迫性两个维度评价短视频成瘾。
秦浩轩等[10]根据短视频成瘾属于手机成瘾,以手机成瘾量表为基础编制了短视频成瘾量表,通过逃避性(使用短视频回避现实生活中的问题)、低效性(使用短视频影响了日常学习和生活的效率)、失控性(使用短视频花费大量时间而无法自控)、戒断性(无法正常使用短视频时会滋生的负性情绪)四个维度来测量短视频成瘾。
基于反奖赏系统探究药物成瘾的神经调控机制
基于反奖赏系统探究药物成瘾的神经调控机制*邓雨钧, 庆宏, 全贞贞△(北京理工大学生命学院,北京 100081)Neural mechanism of drug addiction based on anti -reward systemDENG Yujun , QING Hong , QUAN Zhenzhen △(School of Life Science , Beiji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 Beijing 100081, China. E -mail : qzzbit 2015@ )[ABSTRACT ] Drug addiction is a type of chronic recurrent brain disease with extremely complicated pathogene⁃sis , which is often manifested as spontaneous and compulsive drug seeking and using behavior. The anti -reward system plays an extremely important role in the occurrence and development of drug addiction -related symptoms. This article pro⁃vides a brief overview of the formation process , symptom representation , neural mechanism and motivational/behavioralchanges of drug addiction and their adversarial process theory , as well as the anatomical structure of the anti -reward sys⁃tem and evidence for its involvement in regulating the occurrence and development of drug addiction. This work helps bet⁃ter understand the neural mechanism of drug addiction through the view of anti -reward system and provides insights for thetreatment of related diseases and drug abuse.[关键词] 药物成瘾;反奖赏系统;泛杏仁核;缰核[KEY WORDS ] drug addiction ; anti -reward system ; extended amygdala ; habenula[中图分类号] R338.2; R742; R363.2 [文献标志码] Adoi : 10.3969/j.issn.1000-4718.2023.07.018药物成瘾是一类由大脑相关结构改变引起的,发病机制极为复杂的慢性、易复发性脑疾病,常表现为自发地、强迫性地寻求并使用药物,无法控制药物的使用量[1],以及在不能满足药物需求时出现负面情绪[2]。
大学生行为抑制量表信效度再检验
大学生行为抑制量表信效度再检验作者:晏宁李英罗浩曾美英来源:《北京联合大学学报》2020年第02期[摘要]目的:重新檢验大学生行为抑制量表的信效度,同时评估其交叉效度;方法:使用大学生行为抑制量表、中文网络成瘾量表、简易应对方式量表和社交回避及苦恼量表调查了来自11所高校的1 330名大学生,分析其同质性信度、重测信度、构想效度、效标效度、众知群体效度,并评估其交叉效度。
结果:各分量表克隆巴赫α介于0.60~0.86,间隔3周的重测信度介于0.81~0.90;EFA得到6个因素,与量表编制的理论构想一致;与积极应对和消极应对的相关分别为-0.22和0.25,支持其区分效度;与网络成瘾、社交回避和社交苦恼的相关分别为0.33、0.48和0.42,支持其效标效度;男生对求助的抑制多于女生(F=12.98, P<0.01),对自信心的抑制则少于女生(F=16.08, P<0.01);学历层次越高,对自信心(F=4.56, P<0.05)和支配(F=7.77, P<0.01)的抑制越多;对求助(F=4.49, P<0.05)、支配(F=5.42,P<0.05)、自信心(F=8.44, P<0.01)和拒绝(F=10.55, P<0.01)的抑制存在显著的性别、学历层次交互作用;支持其众知群体效度。
讨论:个别测量条目存在从属维度有误、区分度较低和反向计分有误等问题,未来使用中须加以注意。
[关键词]行为抑制;信度;效度;网络成瘾;应对方式;社交回避;社交苦恼[中图分类号]B 844[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5-0310(2020)02-0050-06Re-examination of Reliabilities and Validities of Behavior Inhibition Scale for University StudentsYan Ning1, Li Ying2, Luo Hao3, Zeng Meiying4(1. Psychological Services Center, Beijing Union University, Beijing 100101, China; 2. Beijing Experimental School(Haidian), Beijing 100037, China; 3. ShanXi Athletic Rehabilitation Base,Taiyuan 030021, China;4. Teachers’ College of Beijing Union University, Beijing 100011, China)Abstract: Objective: To re-examine reliability and validity of the Behavioral Inhibition Scale for college students, and evaluate its cross validation. Methods: 1 330 students from 11 universities or colleges were investigated with the Behavior Inhibition Scale for college students,Chinese Internet Addiction Scale’s revision(CIAS-R), Simplified Coping Style Questionnaire,Social Avoidance and Distress Scale. The homogeneity reliability, test-retest reliability, construct validity, criterion-related validity and known groups validity of the Behavior Inhibition Scale for college students were analyzed, and then its cross validity was evaluated. Results:Cronbach’sα=0.60~0.86, test-retest reliability at 3 weeks interval=0.81~0.90. Six factors were obtained by EFA, which were consistent with the theoretical conception of the scale. The correlation coefficients between the total score of behavioral inhibition scale and positive and negative coping were -0.22 and 0.25, respectively, which supported the discriminant validity of the scale. The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between behavior inhibition and CIAS-R, Social Avoidance and Distress was 0.33,0.48 and 0.42, respectively, which supported the criterion-related validity of the scale. Males were more inhibited than females in seeking help behavior(F=12.98, P<0.01), less inhibited than females in self-confidence(F=16.08, P<0.01), and the higher the education level, the more inhibition in self-confidence(F=4.56, P<0.05)and domination(F=7.77,P<0.01), and there was significant interaction between gender and education level in the inhibition of help seeking,domination, self-confidence and rejection, which supports the known groups validity of the scale. Discussion: Some items have some problems, such as wrong subordination dimension, low discrimination and wrong reverse-scoring, which should be paid attention to in the future.Keywords: Behavior inhibit; Reliability; Validity; Internet addiction disorder;Coping style; Social avoidance; Social distress[收稿日期]2019-12-24[基金项目]北京社会心理研究所委托项目《大学生网络攻击与行为抑制的关系研究》。
反应抑制的训练
反应抑制的训练:内容、效果与机制2015-1-23 抑制控制(Inhibition Control)是执行功能的核心成分之一, 是一种主动压制, 中断或延迟行为的能力。
个体通过抑制控制来抑制形成的优势反应, 以灵活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 同时排除或减少无关信息对当前信息加工的影响。
研究发现, 抑制控制能力与个体的身心健康有关, 可以预测童年早期数学能力和阅读能力的发展, 甚至会影响到社会功能。
研究者一般将抑制控制分为冲突抑制和反应抑制两种类型。
反应抑制则是指抑制不符合当前需要的或不恰当行为反应的能力。
目前, 反应抑制的研究范式主要包括反向线索任务, Go/No-go 任务和停止信号任务。
近期, 有研究表明, 反应抑制能力可以通过训练得到提高。
本文拟从反应抑制的训练内容、效果以及机制阐述反应抑制功能的可塑性, 为反应抑制训练运用于教育、临床治疗等领域提供了实证支持, 以期为该领域的应用研究开辟新的方向。
抑制控制的训练研究反应抑制的训练内容训练对象儿童、成年人和部分特殊群体(如成瘾者、精神分裂症患者、强迫性障碍患者、肥胖症患者、冲动症患者,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患者)是反应抑制的主要研究对象。
但是大多数研究的对象为20 岁左右的大学生。
Lenartowicz 等人以26 名成年人(平均年龄21.3 岁)为研究对象进行了停止信号任务训练; Chiu等人选取26 名正常成人(平均年龄19.0 岁)作为被试进行Go/NoGo 任务的训练; Benikos 等人的研究则是以60 名健康成年人(平均年龄21.0 岁)为采集对象进行Go/NoGo 任务训练; Johnstone等人选取60 个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儿童, 68 个正常儿童进行Go/NoGo 任务训练。
训练任务Go/NoGo 任务与Stop-single 任务是研究者反应抑制训练的常用任务。
Go/NoGo 任务是反应抑制的主要研究范式之一。
Meule 等人采用了这一任务对女大学生的反应抑制能力进行了训练, 在此训练任务中,电脑屏幕正中央会呈现附有高热量食物和中性物品背景的目标刺激(字母x和y)。
大学生上网诱惑情境量表的编制
s n L a g , I i— u F G X a — i u We — in L U Q n X e , AN i Y o
‘ p rme to p id Ps c oa c e c s F z o i e s y F z o 5 0 , i a De a t n f Ap l y h l g , l e o ma ii n o ilS in e , u h u Un v ri , u h u 3 01 8 Ch n e e e t S ho lo s c o o y, a h n r l Un v r i ,W u a 0 7 Chi c o f P y h l g Hu z o g No ma i e st y h n 43 0 9, na Na i n l Ke L b r t r o g iie Ne r - t a y a o a o y f r Co n t u o o v
【 bt c】 o jcv: T dvl t n re S utnl e p tn cl (S S f oee A s at r be i t e o ee p h Itnt iaoa m t o Sa o e e t i T a i e IT ) o clg r l
sud n s M e h t e t. t ods On t eba i r lm i r ntr e r s a c nd l r n r m he tm p ain c l m o : ssofp e i nay i e viw e e r h a eanig fo t e tto s ae ofs k- h i g d veo d b eie , e I n e lpe y V l r t STS wa on tu td a d tse n 7 le t e t.An e plr t r a tra ay— c h sc sr c e n e td i 1 4 colge sud n s 1 x o a o y f co n l
大学生自我控制量表的修订
大学生自我控制量表的修订谭树华,郭永玉(华中师范大学心理学院,湖北武汉430079)【摘要】目的:修订自我控制量表(SCS),考察其心理测量学指标。
方法:对799名武汉市大学生进行测查,对量表进行验证性因素分析和信、效度检验。
结果:验证性因素分析的结果显示,SCS的五因素结构拟合较好。
SCS的内部一致性信度为0.862,重测信度为0.850。
以被试的平均学分绩、人际关系满意感、生活满意感、心理健康水平为效标,与SCS的相关分别为0.146;0.280;0.163;0.317。
结论:SCS符合心理测量学的要求;可作为测量我国大学生自我控制能力的工具。
【关键词】自我控制量表;信度;效度中图分类号:R39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3611(2008)05-0468-03Revision of Self-Control Scale for Chinese College StudentsTAN Shu-hua,GUO Yong-yuSchool of Psychology,Central China Normal University,Wuhan430079,China【Abstract】Objective:To revise the Self-Control Scale(SCS).Methods:Data were collected from a sample of799col-lege students of Wuhan and analyzed by Confirmatory Factor Analysis,reliability test and validity test.Results:The re-sults of Confirmatory Factor Analysis showed that the revised SCS was five-factor construct and had good construct validi-ties.The Cronbach’sαcoefficient of the SCS scale was0.862,and the reliability coefficient of the test-retest stability co-efficient was0.850.The correlation between total score of SCS and that of Grade Point Average(GPA)was0.146;the cor-relation between total score of SCS and that of Interpersonal Satisfaction Scale(ISS)was0.280;the correlation between total score of SCS and that of Life Satisfaction Scale(LSS)was0.163,and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total score of SCS and that of General Health Questionnaire(CHQ)was0.317.Conclusion:The revised scale of SCS has good psychometric quality and can be used in Chinese college students.【Key words】Self-control Scale;Reliability;Validity人们最健康、最幸福的时候就是自我和环境完全匹配的时候,只是日常生活中个体和环境很难完全匹配,但匹配的程度可以通过调整自我来得到最大化地提升[1]。
大学生自我控制能力测量 2
闽南师范大学
心理实验报告
姓名:学号:班级:成绩:
主试:段宁被试:自己的名字实验组:可以不写实验时间:2013年11月实验地点:创业楼206
练是关键,我们只有在日常生活中训练学生的学习自我控制力,才能把观念转化为行为。
最后,把外部的要求内化成自己的自我要求,这是培养自控力的根本。
有研究者系统提出了体育学习主要体现在以下意识控制能力上:意识自控;行为自控;注意自控;动机自控;情绪自控;认知自控;身体运动自控;要培养学生的自控能力,必须让学生有自主学习的机会,让学生在练习时间、次数安排上有自主权,有着自由学习的时间;创设情境培养顽强的毅力;观察自控;评价自控。
6参考文献
[1] 谭树华,郭永玉. 大学生自我控制量表的修订[J]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2008
[2] 张春梅自我调节学习能力是提高学业成绩的关键[J].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9,7
[3] 张灵聪. 自我控制对身心健康的影响[J].福建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1 2 77-80.
[4] 张灵聪,郭梅华.论学习自我控制的培养[J].漳州师范学院学报,2009.7:164-167。
抑制控制训练对手机依赖大学生的干预效果
抑制控制训练对手机依赖大学生的干预效果摘要依照手机成瘾倾向量表得分及手机使用时间记录从548名被试中筛选出60名手机依赖大学生,将其随机分配到抑制控制训练组和非训练组进行实验。
预期通过抑制控制训练提升手机依赖大学生抑制控制能力,降低其手机依赖水平。
结果发现:训练组被试在接受为期8周的抑制控制训练任务后,手机依赖总分、手机使用时间和非训练组相比显著降低,抑制控制能力显著提升。
结果表明抑制控制训练对手机依赖大学生的干预效果明显。
关键词大学生,抑制控制训练,手机依赖。
1问题提出手机依赖(mobilephone dependency)是指沉溺于手机使用,无法抑制手机使用的冲动性,离开手机后会产生较多的不适感,并造成学业、人际关系、情绪和认知发展等方面消极后果的行为(Bianehi&Phillips,2005;King et al,2013)。
其主要症状有:戒断症状(网络中断时感受到愤怒和焦急,在电池快没电的时候感受到持续的焦虑和担忧)、耐受性(觉得自己需要一个更好的手机,需要下载更多的软件和更多的手机使用时间)、个体功能和行为上的失调(如撒谎、成绩下降、社会孤立等)等(Nikhita,Jadhav,&Ajinkya,2015)。
大学生是手机使用的重要群体,过度使用手机给大学生带来一系列消极后果,如学业成绩的下降(Lepp,Barkley,&Karpinski,2015)、友谊质量下降和人际忽视等(Kamibeppu&Sugiura,2005;Roberts&David,2016),同时还伴随着其它问题行为,如网络成瘾(Beranuy,Oberst,Carbonell,&Chamarro,2009)、吸烟(Toda,Monden,Kubo,&Morimoto,2006)等。
如何帮助大学生摆脱手机依赖,使其回归正常学习和生活成为研究者关注的焦点。
研究者围绕手机依赖产生原因进行了研究,其中抑制控制与手机依赖的关系得到了较多关注。
女大学生体重知觉偏差及探因(PDF)
心理学报 2014, Vol. 46, No.1, 101−112Acta Psychologica Sinica DOI: 10.3724/SP.J.1041.2014.00101收稿日期: 2013-05-20通讯作者: 石岩,E-mail:****************女大学生体重知觉偏差及探因周 璠1,2 石 岩1(1山西大学体育学院, 太原 030006) (2太原大学学生处, 太原 030032)摘 要 以女性身体图形评定量表PFRS (the female Photographic Figure Rating Scale)作为刺激材料, 研究女大学生体重自我知觉与偏差, 以及女大学生对他人的体重知觉与偏差, 引入男性视角作为体重社会标准, 研究女大学生体重社会知觉与偏差。
研究中要求女大学生选择准确代表自己胖瘦的图像, 选择自己理想胖瘦的图像, 选择他人眼里最有吸引力的图像, 估计PFRS 真人照片图像体重值(假定图像中人物和自己身高相同), 并报告自己的实际体重和理想体重。
研究要求男大学生选择最有吸引力的图像。
在此基础上提出3种模型假设:镜像模型、泛化模型和相关模型, 进一步探索女大学生体重知觉偏差的原因。
研究表明:女大学生体重自我知觉高估了对应真人图像的BMI; 女大学生对其他女性BMI 知觉, 倾向于高估体重正常和偏瘦女性的BMI, 低估偏胖和肥胖女性的BMI; 女大学生体重的主观社会压力高于体重的实际社会压力, 对体重社会压力存在过度解读的倾向。
女大学生对他人体重知觉偏差更有可能影响其体重自我知觉偏差; 认知评价不是造成女大学生知觉偏差的重要因素, 但两者关系需要进一步实证。
关键词 女大学生; 身体意象; 体重; 身体意象知觉; 身体意象知觉偏差; 体重指数 分类号 B849:C93; B845; B8481 前言近年来, 将自已体重评价为具有肥胖倾向并对体重不满的女性不断增多, 这种倾向直接影响女性的减肥行为(Frederick, Lever, & Peplau, 2007; Swami, Arteche, et al., 2008)。
主动遗忘疼痛及疼痛相关事件--基于Think_No-think范式的研究
单位代码 10635学 号112015306000533硕士学位论文主动遗忘疼痛及疼痛相关事件:基于Think/No-think 范式的研究论文作者:王小玲指导教师:胡理 教授学科专业:应用心理学研究方向:认知神经科学提交论文日期:2018年4月15日论文答辩日期:2018年5月16日学位授予单位:西南大学中 国 重 庆2018年5月独创性声明学位论文题目:主动遗忘疼痛及疼痛相关事件:基于Think/No-think范式的研究本人提交的学位论文是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
论文中引用他人已经发表或出版过的研究成果,文中已加了特别标注。
对本研究及学位论文撰写曾做出贡献的老师、朋友、同仁在文中作了明确说明并表示衷心感谢。
学位论文作者:签字日期: 2018年 5月 25 日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西南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有权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磁盘,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
本人授权西南大学研究生院(筹)可以将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汇编学位论文。
(保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本论文:不保密,□保密期限至年月止)。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导师签名:签字日期: 2018年 5 月 25 日签字日期: 2018 年 5 月 25 日目录摘要 (I)Abstract (III)1文献综述 (1)1.1 疼痛的概述 (1)1.2 疼痛和记忆的关系 (2)1.2.1 疼痛和记忆共同的神经基础 (3)1.3 主动遗忘记忆的方法——Think/No-Think范式 (4)1.3.1 TNT范式的操作流程 (5)1.4 主动遗忘疼痛的个体差异 (7)2问题提出和研究构想 (9)2.1 问题提出 (9)2.2 研究构想与实验设计 (9)3 研究一:探讨在疼痛记忆条件下,主动遗忘疼痛相关事件和疼痛事件的效应11 3.1 实验方法 (11)3.1.1 被试 (11)3.1.2 疼痛刺激 (11)3.1.3 实验材料 (11)3.1.4 实验流程 (12)3.2 实验统计分析方法 (15)3.3 实验结果 (15)3.3.1 词语正确率 (15)3.3.2 疼痛正确率 (16)3.3.3 图片不愉悦度 (17)3.4 讨论 (18)3.4.1 实验结果的总结 (18)3.4.2 方法学上的讨论 (19)4 研究二:分离疼痛和疼痛记忆对记忆抑制提取的影响 (21)4.1 研究方法 (21)4.1.1 被试 (21)4.1.2 疼痛刺激 (21)4.1.3 实验材料 (21)4.1.4 实验流程 (21)4.2 统计分析 (25)4.3 结果 (26)4.3.1 词语正确率 (26)4.3.2 疼痛正确率 (28)4.3.3 图片不愉悦度 (29)4.4 讨论 (30)5总讨论和结论 (34)参考文献 (37)致谢 (43)科研成果 (45)主动遗忘疼痛及疼痛相关事件:基于Think/No-think范式的研究应用心理学专业硕士研究生王小玲指导教师胡理教授摘要个体在遭遇重大创伤性事件(如车祸、地震等)后,时常会体验到创伤事件带来的强烈疼痛感,这种疼痛可能会导致人体各系统功能失调,免疫力下降,还会对患者的精神、心理造成产生不同程度的负面影响,严重影响个体的生活质量和工作效率。
大学生不同自我效能感水平的抑制控制特点
融合使研究结果在主观测评和客观操作的双向支 撑下更具有效性.本研究提出初步假设 假设一 自 我效能感高的学生 抑制能力越好 假设二 自我效 能感高的学生 反应正确率越高.研究目的是通过
收稿日期 耀0约鄄毅0鄄毅约约 - 80 -
高低不同自我效能感水平对停止信号任务完成情 况进行分析 探索不同水平自我效能感对抑制控制 的影响. 2 对象与方法 2.1 被试
目前尚未涉及自我效能感作为自变量的实验研究
而反应控制能力的研究既有问卷调查也有实验探 索.在研究抑制控制的实验范式中 停止信号任务 (Stop Signal Task)作为常见研究范式 在发展心理 学 认知心理学 结合脑成像技术的认知神经科学
等领域广泛应用 同时 停止信号任务在行为反应
[5]
抑制的测量有效性上得到高认可度 即作为本次 研究的实验任务范式.
部分组成.该任务范式要求被试在实验过程中快速 并且准确地完成一个反应操作 反应任务 或者在
接收到停止信号时立即停止已经形成的反应冲动 停止任务 .在该任务范式中 主要以被试的反应
时和成功抑制率来评估被试的抑制能力. 2.2.3 实验程序
正式开始实验前 每位被试先进行练习实验. 正式实验开始后 每一次的图片刺激呈现前都会在 屏幕中心出现一个 500 毫秒的 + 注视点 之后随 机呈现 1000 毫秒图片刺激 圆形或方形 其中可 能存在反应信号和停止反应信号.
若出现圆形且右上角有小星星则按 m 键 若 出现方形且右上角有小星星则按 z 键.但是无论 屏幕中心出现的是圆形还是方形 一旦小星星出现
图 1 刺激流程图
在该图片的左上角 则为停止信号 要求不做任何 反应 该刺激同样在呈现 1000 毫秒后结束.被试与 电脑屏幕的距离约 60 厘米 注视点和图片的视角 约 0.8 度. 2.3 统计处理
不同线索条件下老年人和大学生的反应抑制
不同线索条件下老年人和大学生的反应抑制
王敬欣;王荣;田静
【期刊名称】《心理研究》
【年(卷),期】2009(002)005
【摘要】本研究选取12名大学生、18名老年人,运用SRC任务考察老年人反应
抑制能力的发展.研究结果显示:(1)老年人在相容性反应、不相容性反应条件下平均反应时均显著长于大学生,支持速度加工理论.(2)离心率不影响被试反应速度,老年人、大学生对远、近目标表现为相同反应速度.(3)无论是外源线索条件还是内源线索条件,老年人平均冲突效应量均有高于大学生趋势.抑制衰退理论在此有所体现.
【总页数】4页(P36-39)
【作者】王敬欣;王荣;田静
【作者单位】天津师范大学心理与行为研究院,天津,300074;天津师范大学心理与
行为研究院,天津,300074;天津师范大学心理与行为研究院,天津,300074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不同线索化条件下返回抑制时程年老化研究 [J], 白学军;陈衍
2.不同模拟胃液条件下紫甘薯花色苷对亚硝化反应的抑制作用 [J], 徐远州;陈硕
3.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定抑制老年肺癌患者无痛纤支镜检查气道反应的临床研究 [J], 王汉欢;韦凯斌;吴立新
4.不同反应线索条件下调节匹配对建议采纳的影响 [J], 段锦云;周冉;陆文娟;李晶;
朱宜超
5.不同相关线索下海洛因成瘾者的反应差异及反应抑制特征:来自ERP的证据 [J], 郑志灵;王鹏飞;苏得权;郭伟杰;孙楠;麻彦坤;曾红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我国网络教育质量管理范式研究
我国网络教育质量管理范式研究
潘艺林;赵亚琴;徐丽;张平平;姚俊
【期刊名称】《复旦教育论坛》
【年(卷),期】2012(010)002
【摘要】教育质量管理大致经历了质量控制、质量保障和全面质量管理三个阶段或三种范式的探索.借用这种一分为三的分析框架,本文采用全部调查与个案分析相结合的方式,调查国家教育部正式批准试点的高校网络教育学院的质量管理情况.研究发现,教育质量管理的每个阶段或每种范式在我国网络教育质量管理活动中都时有体现.我国网络教育质量管理的典型规定表明,注重毕业生“零缺陷”、重视学员的“顾客”地位、质量管理信息公开已是其显著特点.教育理论界宜针对问题加强研究,在促进网络教育建构质量文化的同时避免消费主义倾向.
【总页数】6页(P76-81)
【作者】潘艺林;赵亚琴;徐丽;张平平;姚俊
【作者单位】华东理工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上海200237;华东理工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上海200237;华东理工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上海200237;华东理工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上海200237;华东理工大学网络教育学院,上海200237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463
【相关文献】
1.美国网络教育初探及对我国网络教育的启示 [J], 王连英;刘海舰
2.质量管理范式研究 [J], 韩福荣;宿妍娜
3.网络教育本科毕业论文质量管理方法研究与实践——以上海交通大学网络教育部门为例 [J], 雷登攀;
4.网络教育本科毕业论文质量管理方法研究与实践r——以上海交通大学网络教育部门为例 [J], 雷登攀
5.区块链和人工智能驱动的脑血管病诊疗和质量管理决策范式研究 [J], 王孟;韩颖;李子孝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知觉负载对大学生和老年人抑制过程的影响
知觉负载对大学生和老年人抑制过程的影响魏雪松;李永鑫;薛晨【摘要】采用抑制优势反应任务,使用视觉搜索范式,通过两个实验,分别考察了低、高知觉负载下的选择性注意,以及随年龄增长选择性注意能力的变化.被试为40名大学生和40名老年人.结果发现,低知觉负载下的优势反应抑制量大于高知觉负载下的优势反应抑制量;在低知觉负载下,老年人的优势反应抑制量大于大学生的优势反应抑制量.研究结果支持了Lavie的知觉负载理论,说明老年人选择性注意能力的下降与其抑制能力的下降有关.【期刊名称】《心理研究》【年(卷),期】2010(003)005【总页数】6页(P36-41)【关键词】选择性注意;知觉负载;抑制;优势反应【作者】魏雪松;李永鑫;薛晨【作者单位】天津市武清卫校,天津301700;北京师范大学发展心理研究所,北京100871;河南大学外语学院,开封475001【正文语种】中文1 前言选择性注意是指人从外界环境中选择特定的信息进行加工,同时忽视其它信息的认知过程[1]。
选择性注意包括对相关信息的选择和对无关信息的抑制两个方面[2,3]。
1995 年,Lavie 提出了知觉负载理论,认为知觉负载在决定选择性注意的功效时起到了因果性作用。
当前任务的知觉负载的高低决定了选择性注意过程中的资源分配。
外界事件引起的知觉负载决定了选择性注意是否发生。
高知觉负载任务在选择性注意中起作用。
高知觉负载阻止了无关信息的干扰作用。
只有在内部选择性注意不能阻止分心过程时才需要主动抑制无关信息[4-6]。
研究选择性注意时,用测量到的被试对分心物的抑制能力来研究被试的选择性注意的能力,这是研究选择性注意的一种方法[7-13]。
其中,优势反应抑制的研究方法是将实验条件与控制条件下被试的反应时相比,被试反应延迟的时间就代表被试抑制优势反应的能力[14]。
与负启动的命名类似,我们可以将被试对非优势反应的反应时与对优势反应的反应时相比,发现被试对非优势反应存在延迟时间,这种现象可以称为优势抑制效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dvances in Psychology 心理学进展, 2020, 10(3), 310-317Published Online March 2020 in Hans. /journal/aphttps:///10.12677/ap.2020.103040The Inhibitory Control of College Students of Different Weight Status—Based on the Think/No-Think ParadigmQin BaoSchool of Psychology, Southwest University, ChongqingReceived: Feb. 10th, 2020; accepted: Mar. 9th, 2020; published: Mar. 19th, 2020AbstractObesity can bring certain negative effects to individuals and society. In recent years, researchers have found that obesity is closely related to inhibition control. In this study, to better understand the causes of obesity, 42 adult college students were selected as subjects (21 each in the overweight group and the normal-weight group), and the Think/No Think paradigm was adopted to explore the differences in the inhibitory control of food stimulation between overweight and normal-weight people. First, all the subjects were asked to learn word pairs. Then, they were asked to perform the tasks of “Think”, “No Think” and “Baseline” for different word pairs. Finally, they were asked to re-call word pair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recall rate in the “No Think” condition items of the nor-mal weight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of the overweight group, that is, the inhibitory control of food stimuli of the overweight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of the normal weight group. At the same time, the Think/No Think paradigm is an effective measure of an individ-ual's level of inhibitory control over the corresponding stimulus.KeywordsInhibitory Control, Think/No Think (TNT), Food Stimulation, Weight Status不同体重状态下大学生的抑制控制水平——基于Think/No Think范式鲍琴西南大学心理学部,重庆收稿日期:2020年2月10日;录用日期:2020年3月9日;发布日期:2020年3月19日鲍琴摘要肥胖会给个体自身和社会带来一定负面影响,近年来研究发现肥胖与抑制控制密切相关。
本研究为更好地了解肥胖的成因,选取42名成人大学生作为被试(超重组和正常体重组各21人),采用Think/No Think 范式探讨了超重者和正常体重者对食物刺激的抑制控制差异。
首先让所有被试学习词对,然后让被试对不同词对分别进行“回想”、“压抑”和“基线”任务,最后让被试对词对进行回忆。
结果发现,正常体重组被试对“压抑”条件项目的回忆率显著小于超重组,即超重者对食物刺激的抑制控制水平显著低于正常体重者;同时,Think/No Think 范式是一种有效测量个体对相应刺激的抑制控制水平的范式。
关键词抑制控制,Think/No Think (TNT)范式,食物刺激,体重状态Copyright © 2020 by author(s) and Hans Publishers Inc. 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 /licenses/by/4.0/1. 引言目前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肥胖国,且肥胖率仍在逐年增长。
肥胖会给个体自身和社会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
首先,肥胖会影响个体的心理健康,相比正常体重者,肥胖者更可能出现身体满意度低、自卑、自我效能低、抑郁等心理方面的问题(Porter et al., 2012);其次,肥胖会对个体的身体健康产生较大的消极作用,Spruijt-Metz (2011)的研究发现超重/肥胖者罹患心血管疾病的危险性显著高于正常体重者;再者,Li 等人(2008)的研究表明肥胖对个体的认知能力发展也存在消极影响。
因此,对超重/肥胖者的差异进行深入研究有着极其重要理论意义与实践意义,这不仅有助于深入了解肥胖的成因,肥胖研究的理论成果也可为肥胖的干预和治疗研究提供指导依据。
近年来研究者把抑制控制与肥胖的关系作为探究肥胖成因的新方向,取得了一些重要的研究成果,如:抑制控制主要通过影响个体对食物刺激的行为反应对其体重状态产生影响(易显林,王明怡,王小春,2015);抑制控制越差的个体越有可能肥胖,他们更有可能对食物刺激做出冲动反应,并过度进食。
抑制控制是指个体通过控制自己的注意、行为、思想或情感以克服内发的优势反应和外部诱惑,避免做出不恰当行为的能力(Diamond, 2012)。
多项研究表明抑制控制越差的个体表现出的致胖行为(不健康进食行为)越多(Piper & Laogero, 2013; Riggs, Spruijt-Metz, Sakuma, Chow, & Pentz, 2010)。
在行为水平上,超重/肥胖被试对中性刺激的反应抑制比正常体重被试差,他们更容易对刺激做出冲动反应(Kamijo, Pon-tifex, Khan, Raine, Scudder, & Hillman, 2012; Reyes, Peirano, Peigneux, Lozoff, & Algarin, 2015; Wirt et al., 2014)。
考虑到超重/肥胖人群对食物线索更加敏感(Werthmann et al., 2011; Yokum, Ng, & Stice, 2011),那么他们对食物刺激的反应抑制是否会表现出更差呢?Nederkoorn 等人(2012)通过stop-signal 范式进行研究发现,超重/肥胖儿童对食物刺激的反应抑制显著低于正常体重儿童。
Batterink 等人(2010)采用go/no-go 范式进行研究发现,超重/肥胖女孩对食物刺激的反应抑制显著低于正常体重女孩。
另有研究者发现当不同体重状态的被试面对食物刺激时,超重/肥胖被试的抑制控制效率显著低于正常体重被试,后者能有效抑制对美食的进食反应,而前者则不能(Katrijn, Chanta, & Anita, 2012)。
由此可见,超重/肥胖者比正常体重者对食物刺激更敏感,前者更容易在这类任务中表现出自发的冲动反应。
鲍琴虽然前人研究己取得诸多成果,但仍存在一些缺陷和问题亟待改进和解决。
一是传统研究很少关注超重/肥胖与抑制控制的关系,仅有的少数研究在被试选取上聚焦于儿童和青少年(Batterink et al., 2010; Yokum et al., 2011),几乎不涉及成年人。
二是前人对超重/肥胖者的抑制控制的研究范式主要采用Go/no-go任务和Stop-signal任务,缺少更多实验范式的实证支持。
针对以上局限,本研究将选取大学生为被试,首先,采用十分契合动机抑制理论的Think/No-think (TNT)实验范式测量不同体重状态者的抑制控制水平。
这一范式是Anderson & Green (2001)基于动机抑制理论(个体压抑不想要的记忆实际就是利用抑制控制来阻止这些记忆进入意识,终止提取的过程)并通过巧妙地改造运动控制的Go/no-go范式提出来的。
其次,在材料选取上,本研究将选择中性非食物词作为提示词,选择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美食词作为反应词。
TNT范式包括训练阶段、TNT阶段以及测试阶段三个部分。
在训练阶段,被试会学习一系列提示词和反应词之间的弱相关配对联结(例如表1中的词对“军营–葡萄”,“军营”为提示词,“葡萄”为反应词)。
这些词对平均分为三组,分别用于回想条件(被试在随后的TNT阶段中看到提示词要尽力去回想与之配对的反应词)、压抑条件(被试在随后的TNT阶段中要抑制回想与提示词相配对的反应词)和基线条件(该组词对不参与TNT阶段)。
当被试完成所有词对的学习,电脑屏幕上会逐一呈现提示词,被试需在指定时间内口头报告出与之配对的反应词。
不论被试回答正确与否,在每一个提示词过后,电脑都会反馈正确的反应词。
被试对所有反应词的报告成绩需达到设定的正确率(例如60%),反之他们需重复进行新一轮的报告和学习;当被试的口头报告达到规定的正确率时,电脑屏幕上将最后一次呈现提示词,这时,被试需报告与之配对的反应词,但电脑将不再反馈相应的反应词。
在TNT任务正式开始之前,被试需进行“回想”和“压抑”训练。
TNT阶段只包括“回想”和“压抑”两个条件。
在“回想”条件下,被试根据“回想”线索(例如表1中的绿色字体)需尽快回想与提示词配对的反应词;在“压抑”条件下,被试根据“压抑”线索(例如表1中的红色字体)需抑制回想与提示词配对的反应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