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秋天教案设计 人教版
《秋天》集体备课教案(大全五篇)
《秋天》集体备课教案(大全五篇)第一篇:《秋天》集体备课教案《秋天》集体备教案【教材分析】本节教学内容来自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阅读”中《秋天》一。
本由三节诗组成,内容精粹,容量较大,画面感强。
以“秋天”为主线,将幽谷、农舍、渔舟、牧羊女……等图景贯穿起来,编织了三幅绚丽多彩的秋景图。
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大好河山和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全诗语言情景交融、富有诗情画意,学习此诗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激发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更能激发学生热爱美好生活和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①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文,感知文内容,把握作者的感情。
②理解、积累“栖息、寥阔、枯涸、清洌、梦寐”等词语。
2、过程与方法①通过反复朗读、描绘画面来把握作者的情感,体会诗歌的意境。
②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品味诗歌语言。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感悟秋天,赞美秋天,热爱秋天。
②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感情。
③揣摩、品味本文优美的语言。
【教学重点】理解掌握重点词语和体会诗歌优美的意境。
【教学难点】品味本文优美的语言和激发热爱生活和大自然的情感。
【教法选择】引导、解读、指导。
【学法指导】吟读、品味、领悟,联想、比较、感悟,体现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
【教学准备】教材、和投影机、粉笔等设备【教学时间】一时【教学步骤】一、导入.展示家乡秋景图。
导语:看到这些图片大家有什么联想?(让学生联想到:秋天是收获的季节,是多彩的季节,秋天是令人忧郁的季节,也是令人快乐的季节。
总之,秋天是千姿百态的。
)那么,在现代诗人何其芳的心中,秋天又是一个怎样的季节呢,让我们一起走进诗歌《秋天》(板书题),去领略诗人笔下浓浓的秋意。
学生简介作者。
PPT:何其芳(1912~1977),四川万县人,现代散文家、诗人、文艺评论家。
1936年他与卞之琳、李广田的诗歌合集《汉园集》出版,他的散文集《画梦录》于1937年出版,并获得《大公报》文艺金奖。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秋天教案(热门12篇)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秋天教案(热门12篇)(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工作总结、工作报告、党团范文、工作计划、演讲稿、活动总结、行政公文、文秘知识、作文大全、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summaries, work reports, Party and Youth League model essays, work plans, speeches, activity summaries, administrative documents, secretarial knowledge, essay summaries, and other material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人教版七年级语文秋天教案(热门12篇)在教学工作中,制定合理的教学工作计划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教师的教学质量。
初中课文《秋天》教案
初中课文《秋天》教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 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秋天》。
- 理解课文中的主要内容和意象,分析课文的艺术特色。
- 学会使用课文中的词语和句型,进行写作和表达。
2. 过程与方法:- 通过阅读、讨论和写作等方法,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提高阅读和写作能力。
- 学会欣赏和评价文学作品,培养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对秋天的热爱和欣赏,增强对自然环境的保护意识。
- 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提高对文学作品的兴趣和热情。
教学重点:- 课文《秋天》的主要内容和意象。
- 课文中的词语和句型的运用。
- 课文的艺术特色和文学价值。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中的抽象意象和深层含义。
- 运用课文中的词语和句型进行写作和表达。
- 欣赏和评价文学作品的审美价值。
教学准备:- 课文《秋天》的文本。
- 多媒体教学设备。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 利用多媒体展示秋天的图片,引导学生欣赏秋天的美景。
- 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秋天的感受和印象。
二、阅读理解(15分钟)- 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秋天》,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和意象。
- 教师提问,检查学生的阅读理解情况。
-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
三、词语和句型学习(15分钟)- 教师引导学生学习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型。
- 学生进行写作练习,运用课文中的词语和句型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受。
四、写作训练(15分钟)- 教师提出写作任务,要求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秋天的作文。
- 学生进行写作,教师巡回指导。
五、作品展示和评价(10分钟)- 学生展示自己的作文,分享自己的写作成果。
- 教师和学生共同评价作文,给予肯定和建议。
六、总结和反思(5分钟)-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课文的主要内容和意象。
- 学生分享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
教学延伸:- 组织学生进行秋天的户外活动,观察和欣赏秋天的美景。
- 引导学生阅读其他关于秋天的文学作品,进行文学欣赏和写作训练。
七年级语文上册 14《秋天》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新版)新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14 秋天一、学习目标确定的依据1.课程标准相关要求⑴有感情地朗诵课文,感知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⑵了解诗歌中常用的修辞方法,体会诗歌优美的意境。
2.教材分析这是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中的第一课。
本单元学习写景诗文。
品味优美诗文要求学生要全身心的投入,反复朗读的基础上,整体感知内容大意,深入体会作者传达的微妙情感,揣摩和体会富有特色的语言,积累精彩语句。
3.中招考点“赏析词句”每年的设题角度略有不同,但都指明了具体的赏析位置;考查细致,涉及到动词、形容词、修辞、细节描写、写作手法,赏析有一定难度,得4分的居多。
七年级的学生,对阅读诗歌的方法有了初步的了解,但具体如何运用方法去解决问题还是掌握不好。
二、学习目标1.通过反复朗读,学会概括诗歌主要内容。
2.通过品读诗歌,能总结出品读诗歌的方法,并会运用这种方法解决此类问题。
三、评价任务1.针对目标1,设计一个活动:通过听读诗歌,反复朗读,概括诗歌主要内容,能体会诗歌某某,娴静的意境美。
2.针对目标2,设计一个活动:通过品读语言,圈点勾画出经典的句子做批注。
能总结出品读语言的方法,并会运用这种方法解决此类问题。
四、教学过程(一)导语设计在文人墨客的笔下,秋天是忧伤的、哀婉的,让人顿生惆怅……(这是中国古代诗人的一种典型的悲秋气节)。
但是秋天也是有绚丽的色彩、丰收的喜悦的。
今天就让我们走进秋天,感受一个别样的秋天。
(板书课题、作者)(二)预习检测何其芳,(1912——1977),现代散文家、评论家。
生于某某某某。
原名何永芳。
主要诗集有《预言》、《夜歌》、《夜歌和白天的歌》等。
另有多种诗学论著。
新月派诗人。
与卞之琳、李广田合著《汉园集》,史称“汉园三诗人”。
红色字的读音肥硕()枯涸()丁丁()清洌()寥()阔青鳊()鱼梦寐()乌桕()背篓()栖()息3.解释下列词语。
丁丁(zhēng zhēng):伐木声。
幽谷:幽深的山谷。
肥硕(shuò):这里指果实又大又饱满。
初中语文《秋天》教案
初中语文《秋天》教案初中语文《秋天》教案(5篇)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
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初中语文《秋天》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初中语文《秋天》教案1一、说教材从内容来看,《秋天来了》是一首现代诗,作者以拟人的手法,把秋天满怀希望、满载收获的“形象”充分表现出来;从课文所处位置来看,本篇课文是三年级(上)的领篇课文,课文的教法与学法,对于学生第二学段的学习应该具有引领性作用。
这首诗歌写得富有童趣,语言活泼、生动,符合儿童的认知特点,二、说教学目标结合学生逐步由以识字为主到阅读中解词析句过渡的实际情况,因此把目标确定为1、认识6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
正确认读“凉爽、洁白、神奇”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通过阅读,进一步增强学生对秋天的情感体验。
感受秋天给人们带来的欢乐,体会对劳动人民的赞美之情。
4、初步学习一边读一边想象的阅读方法,用自己的方式表现秋天。
三、说教学重点进入第二学段,阅读教学要求在感受语言优美的同时,使学生乐于交流阅读感受,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积累语言材料。
结合这一理念,教学中既要让学生感受到诗歌语言的韵律美,还要让学生结合课内外,积累关于秋天的语言材料。
因此把引导读懂课文,充分利用生活积累,体会秋天的风采,感受秋天的美好作为本篇课文的教学重点。
四、说教学难点新课程理念还强调,诗歌的教学更提倡拓展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展开想象,使学生感受美好的情趣,使其对秋天的感悟更加的深刻全面。
所以我把初步学习一边读一边想象的阅读方法。
确定为本课的教学难点。
五、说教学方法对于三年级学生来说,内容并不难理解。
但由于诗歌体裁和课文所处的重要位置决定,教学在学生读文品析的同时,还要注重低中过度阶段学生学习兴趣的保持及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这一理念把教学方法确定为,“以读代讲,读中感悟,读中积累”。
六、说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激情导入1、出示一系列词语,问学生:你想到了什么?(一丛金黄、一丛火红、秋意深浓、秋兰飘香、秋雨绵绵、春花秋月、丹枫迎秋、枫林如火、金风送爽、秋色宜人、天朗气清、落叶纷飞、秋高气爽、春种秋收、春兰秋菊、春花秋月、秋月春花)2、炎热的夏天过去了,凉爽的秋天来了,随即板书。
初中语文秋天教案
初中语文秋天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秋天的特点和变化。
2.掌握秋天相关的词汇和诗歌。
3.提高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欣赏和理解能力。
4.培养学生对自然环境的关注和保护意识。
二、教学内容1.秋天的特点和变化。
2.秋天的诗歌鉴赏和欣赏。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秋天的特点和变化教学目标:了解秋天的特点和变化。
教学步骤:1.导入:与学生一起回顾夏天的特点和变化,引出秋天的话题。
2.呈现:通过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料,向学生展示秋天的特点和变化。
3.讨论:与学生一起讨论秋天的气候、天空、植物等方面的特点和变化。
4.总结:帮助学生总结秋天的特点和变化,写在板书上。
教学提示:1.引导学生观察秋天的特点和变化,激发他们的观察兴趣。
2.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秋天的景象。
第二课时:秋天的诗歌鉴赏和欣赏教学目标:掌握秋天相关的词汇和诗歌,提高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欣赏和理解能力。
教学步骤:1.导入:与学生一起回顾诗歌的特点和欣赏方法。
2.词汇学习:向学生介绍秋天相关的词汇,帮助他们掌握问候、树叶、蓝天等词汇。
3.诗歌鉴赏:选择一首秋天的诗歌给学生朗读,引导他们聆听并体会诗歌中的意境和情感。
4.分组朗读: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选择自己喜欢的秋天诗歌进行朗读,展示给全班同学。
教学提示:1.提供多样的秋天诗歌,让学生感受不同作者对秋天的表达方式。
2.鼓励学生通过朗读和表演的方式理解和表达诗歌的内涵。
四、教学评价1.参与度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度和表现。
2.作业评价:布置秋天相关的作业,如写一篇秋天的文章或朗读一首秋天的诗歌,评价学生的写作水平和朗读表现。
五、拓展延伸1.可以组织学生进行秋天写景比赛,鼓励他们通过写作展示对秋天的感受。
2.可以组织秋游活动,带领学生亲身体验秋天的美丽和变化。
六、教学资源1.多媒体设备。
2.图片、视频资料。
3.秋天的诗歌资源。
以上就是初中语文秋天教案的内容安排和教学步骤,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秋天》教学设计(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共3篇
《秋天》教学设计(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共3篇《秋天》教学设计(人教版七年级上册)1《秋天》教学设计(人教版七年级上册)一、教材分析《秋天》是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材中的一篇课文。
作为一篇说明文,本文主要介绍了秋天的特点,如天空的颜色、气温的变化、植物的变化等,同时也说明了秋天的重要性。
本文的开篇即点题,引起读者的兴趣,同时运用了具体的事例和形象的描写,为学生深入了解秋天的特点和魅力提供了很好的素材。
本文所用的生动的语言和精美的图片都能很好地激发学生对秋天的好奇心和思考意识。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秋天的特点,如天空的颜色、气温的变化、植物的变化等。
运用所学知识,写出有关秋天的文章或短文。
2.过程与方法:运用学以致用的方法,通过讲故事、观察、思考、写作、课堂讨论等方式,让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提高语文素养和综合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秋天的好奇心和热爱,激发学生兴趣,懂得珍惜生活中的一切。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老师可以先放一张秋天的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然后对季节的变化进行简单介绍,让学生了解四季的变化。
接着放一段秋天的自然音乐,让学生感受秋天的韵律,引导他们进入秋天的氛围。
二、学习活动(30分钟)1.讲故事老师讲述一个秋天的故事,例如一个小动物在秋天里的所见所闻,或者一个小孩在秋天里的玩耍经历,让学生在听故事的过程中深入了解秋天的特点和魅力。
2.观察图片老师出示一些秋天的图片,让学生认真观察,看看秋天的天空、树叶、水滴等的变化,了解秋天的特点。
3.课堂讨论老师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讨论对秋天的印象,秋天对人们生活的影响以及秋天的重要性等,让学生互相交流观点,扩大学生的视野和思考方式。
4.写作老师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秋天的主题,例如秋天的色彩,秋天的收获,或者是秋天的变化等,让学生写出一篇秋天的文章或者短文,提高学生的语文写作能力。
三、作业布置(5分钟)老师让学生按照课上学习的要点,写一篇题材秋天的文章或短文,并在作业时规范书写,注意用词准确、语句通顺。
人教版初中秋天教案
人教版初中秋天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习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分析课文结构,了解作者的表达技巧。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语感和团队协作能力。
(2)学会从文中提取关键信息,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学会欣赏秋天之美,提高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珍惜秋天的情感。
(2)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心态,学会欣赏生活中的美好。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习生字词,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分析课文结构,了解作者表达技巧。
2. 教学难点:(1)生字词的理解与运用。
(2)课文中所描绘的秋天之美的体会。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利用图片或实物,引导学生谈论秋天的事物,如落叶、丰收等。
(2)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秋天的感受和印象。
2. 朗读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
(2)教师辅导学生朗读,纠正发音错误。
(3)分角色朗读,增加课堂趣味性。
3. 学习生字词:(1)学生自学生字词,组内交流。
(2)教师选取重点生字词进行讲解,引导学生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4. 分析课文:(1)学生总结课文结构,概括每段大意。
(2)教师引导学生分析作者的表达技巧,如描绘手法、修辞手法等。
5. 讨论与思考:(1)学生分组讨论:课文中所描绘的秋天之美有哪些特点?(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6. 欣赏与创作:(1)学生欣赏课文中的美词佳句,学会欣赏秋天之美。
(2)学生发挥想象,创作关于秋天的美文。
7. 总结与拓展:(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秋天之美的特点。
(2)布置课后作业,如抄写生字词、预习下节课内容等。
四、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调整教学方法,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给予个别辅导,帮助其克服学习难点。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课《秋天》教案
教学方法及手段
教学方法
诵读法、讨论法、点拨法。通过反复诵读,熟悉课文内容, 体会诗歌的感情;通过讨论,理解诗歌的主题和诗人的思想 感情;通过教师的点拨,品味诗歌优美的语言。
教学手段
多媒体课件、配乐朗诵等。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秋天的图片 和视频,帮助学生更好地感受秋天的氛围;通过配乐朗诵, 引导学生进入诗歌的意境。
秋天文化常识
搜集与秋天相关的文化常识,如秋天的节日、习 俗、诗词等,用于课堂拓展和延伸。
校园文化活动融合
秋天主题朗诵比赛
组织学生开展以秋天为主题的 朗诵比赛,提高学生的朗诵水
平和表达能力。
秋天主题手抄报展览
引导学生以秋天为主题制作手 抄报,并进行展览,培养学生 的动手能力和审美情趣。
秋天主题摄影大赛
读能力和表现力。
写作练习
要求学生仿照课文的写作手法 ,写一篇描写秋天的文章,提
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手工制作
指导学生利用秋天的落叶、果 实等材料制作手工作品,培养 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观察日记
要求学生观察秋天的自然景象 ,记录下自己的所见所感,培 养学生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04
评价与反馈机制
课堂表现评价标准
利用网络平台交流
加入教师交流群或论坛,与全国各地的教师分享教学资源和经验, 拓展教学视野。
反思总结,持续改进
撰写教学反思日记
01
记录教学中的得失和感悟,分析原因并提出改进措施。
整理学生作业和考试情况
02
分析学生的学习特点和问题所在,调整教学策略和方法。
定期评估自己的教学效果
03
通过学生评价、同行评议等方式了解自己的教学水平和存在的
03
最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秋天》教案三篇 精品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秋天》教案三篇秋天是个宁静的季节,忙了一夏的世界安静下来了;秋天是个幽怨的季节,客走他乡的游子纷纷做起了回乡梦;秋天还是个多情的季节,你没听说过信誓旦旦,秋以为期吗?秋天更是个严重的关头,沙场也要秋来才点兵!今天,我们坐在秋日里,也会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吧?那么,你们眼里的秋天是什么样的呢?②理解、积累栖息、寥阔、枯涸、清洌、梦寐等词语。
过程与方法目标①通过反复朗读、描绘画面来把握作者的情感,体会诗歌的意境。
②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品味诗歌语言。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①感悟秋天,赞美秋天,热爱秋天。
②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感情。
二、教学重难点①体会诗歌优美的意境。
②揣摩、品味本文优美的语言。
三、课时二课时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提及秋天,我们自然联想到硕果挂枝、粮仓满溢、农人慰心的笑容。
的确,秋天是一个成熟和收获的季节,因为土地是真诚公允的,一份耕耘一分收获是秋天用收成证明着播种者的品质;秋天又是宽容博大的,是秋天用慈母般的心肠去孕育勃勃生机的满园春色。
现代诗人何其芳以他敏锐的诗心捕捉,绘写出了秋天的风彩。
今天,就让我们一同走进《秋天》,体味动人的秋魄。
2、介绍作者何其芳1912~1977,现代散文家、诗人、文艺评论家。
1936年他与卞之琳、李广田的诗歌合集《汉园集》出版,他的散文集《画梦录》于1937年出版,并获得《大公报》文艺金奖。
诗歌是何其芳最喜爱运用的文学样式。
早期的作品鲜明地表现出一个小资产阶级知识青年的思想感情和个性,较多徘徊于怀念、憧憬和梦幻中,留下寂寞和忧郁。
何其芳对于艺术形式的完美,表现出执著的探求。
在诗歌方面,他创作之初即十分讲究完整的形式、严格的韵律、谐美的节奏,并注意表现出诗的形象和意境。
因此,他的诗明显地具有细腻和华丽的特色。
二、反复诵读,整体感知1、学生自由朗读,要求①标注生字词,注音释义②注意划分诗歌节奏1注音肥硕ò栖ī息乌桕ù梦寐è清冽è枯涸é镰á刀蟋蟀īà廖阔áò2释义丁丁形容伐木、弹琴等声音。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秋天》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秋天》教案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秋天》教案一.导入课文,激发诗情:同学们,每个人心目中都有一个自己的秋天,在我们的眼里,秋天是五彩斑斓的,秋天是多姿多态的。
下面我们来做一个造句的游戏好吗?我们每个人用秋天是的句式,造一个句子,看谁造的句子最有想像力、最生动具体。
比如秋天是一丛酡红如醉的枫林,秋天是一缕送来稻香的清风,秋天是一抹温馨和煦的阳光,秋天是一片湛蓝湛蓝的天空,秋天是一莽硕果累累的桔园,秋天是一缕梦二.朗读课文,感受意境:1.预习检测:(1)文学常识(2)、字词正音2.课文探讨再读课文,思考问题(1)为什么说这是一首乡村秋景图?找出文中具有秋天景物特点的句子;找出文中具有乡村景物特色的句子。
(露珠冷雾白霜溪水干涸更清冽)(稻香镰刀瓜果草野蟋蟀声)(2)全诗三节,每一节都描绘了一幅美丽的画面,请你给它们命一个动听的名字。
(农家丰收图霜晨归渔图少女思恋图)教师小结:作者选择了秋天最有特点的景物,最具农村特色的事物,描绘了一幅色彩斑斓的画卷,从中流露出诗人怎样的感情?(对秋天的热爱与赞美。
)3.课文赏析作者向往秋天,热爱大自然,言语之间充满了益美之词。
让我们不觉得总想身临其境,那么我们就赶快一起融进这三幅秋景中去吧!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以我喜欢诗中的―――――,她美在――――――――― 为句式,说一个句子。
例:(1)伐木声飘出幽谷飘字以声写静,从听觉的角度,写出了幽谷的深、静。
(2)放下饱食过稻香的镰刀饱食运用了拟人的修辞,写出了丰收之景; 稻香从嗅觉角度,暗示稻子成熟,展示丰收的图画。
(3)秋天栖息在农家里栖息运用拟人的修辞,概括秋天在农人家里的状况,将虚无的东西具体化,写出了松弛、娴静的氛围。
(4)向满面的冷雾撒下圆圆的网冷雾烘托出一派朦胧的诗意,又很好地扣住了季节特点。
(5)轻轻摇着归泊的小桨轻轻这一叠词显示出渔人悠闲与自得的心情。
归泊一词既写景,又暗示了时间,与上文清晨相呼应。
《秋天》(人教版七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
《秋天》(人教版七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一、说秋——激发学习兴趣(2分钟)你喜欢秋天吗?你能为我们说说你的秋日印象吗?(学生自由说秋天。
)师小结:秋天是收获的季节,秋天是多彩的季节,秋天是令人忧郁的季节,也是令人快乐的季节。
总之,在同学们的心中,秋天是千姿百态的。
那么,在现代诗人何其芳的心中,秋天又是一个怎样的季节呢?让我们一起走进诗歌《秋天》,去领略诗人笔下浓浓的秋意。
下面我们进入这节课的第二环节“读秋”。
二、读秋——体会诗歌的音韵美(6分钟)1、课前预习过课文吗?生字新词都解决了吗?老师考考大家看。
(课件)(课件展示朗读要求:1、划分节奏2、标出重音3、揣摩感情。
)2、自由练读后,配乐朗读,对朗读情况作评价。
3、全班配乐齐读,揣摩作者的思想感情。
(1)你认为每一节诗的中心句是哪一句?明确:每一节的最后一句。
(为后面给画面拟题作准备。
)(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师:这三幅画,让我们仿佛看见了那幽幽的山谷、闻到了浓浓的稻香、听到了轻轻的渔歌和牧羊女甜蜜的心事,可见诗人怀着是对秋天的一种极度的热爱和赞美之情来完成的。
三、品秋——领悟诗歌的图画美和语言美(15分钟)秋天,是含蓄典雅的,要真正领略它的魅力,还要用心去“品”。
下面我们进入第三个环节:品秋。
所谓品,即品味,就是要仔细体会诗歌中优美的语言和意境。
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品品诗中的“人” “物”“景” ,去发现诗歌的美。
1、教师:有人说这是一首描写乡村秋景图的诗?你赞同吗?(作者通过描写哪些景物来表现乡村秋景的?为什么要选取这些景物来写?)(1)体现农家特色:稻香,镰刀,背篓,渔船,牛,牧羊女。
(2)表明秋天的天气:露珠,冷雾,白霜。
(3)暗示秋天的事物:蟋蟀,溪水。
2、品析优美的语言(1)以“ 用(写)得美,美在”的句式,对自己感受最深的词语或句子加以品析。
(2) 交流探讨自己的不理解之处。
3、品味画面请你发挥想象,给你最喜爱的一幅画命名。
《秋天》(人教版七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 _0
《秋天》(人教版七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秋天》教案一、学习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初步把握诗文基调,有感情地朗读诗歌,做到熟能成诵。
感知课文内容,能说出文中描绘了哪些具有秋天特征的景物。
2.过程与方法目标:以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通过品味语言、描绘画面、仿写诗歌来体会诗歌的情感。
体会诗歌优美的意境。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悟秋天,赞美秋天,热爱秋天。
二、教学重点难点:1.体会诗歌优美的意境。
2.揣摩、品味本文优美的语言。
3。
有感情的朗读诗文,做到熟读成诵。
三、教学过程:(1).导入:秋风萧瑟,残荷听雨,秋有声;霜叶黄花,秋草碧水,秋有色;天高云淡,北雁南飞,秋有形;丹桂飘香,硕果累累,秋有味.秋天很美,美在一份清澈,一份来自于人间而又远离尘世的清净清远清甜。
教师给学生们展示秋天的风景图片,请学生说说看了图片,想到了什么?有什么感受?设计意图:轻松的心情利于学生快速进入学习状态。
让学生带着自己的感受进入课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欲望;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观察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介绍作者:(2)读课文1、初读课文,划出文中的生字、词。
丁丁(zhēng)幽谷肥硕(shuò)栖息(qī)归泊(bó)寥阔(liáo)枯涸(hé)2、教师范读,学生划出朗读节奏、分辨朗读语气、语调。
3、学生自读与赛读,并在学生中互评,教师给予适当的鼓励。
设计意图:这样就能使学生入景、入情的感知课文内容。
使学生在初步掌握朗读技巧,培养语感的同时,还能够掌握精读的方法、培养学生语文学习的方法和习惯,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使学生的认知能力以及情感得以提升,锻炼学生的自信心。
同时也突出了本课的教学重点。
由于本课是自读课,所以更应该强调学生的朗诵。
(3).请同学们给每一节诗的每幅画面各拟一个整齐优美的标题:农家丰收图、霜晨归泊图、少女思念图(4)、分析课文。
第一幅图:1、这一节诗中哪些词写出了“丰收”?饱食过稻香的镰刀肥硕的瓜果生动形象的写出了因秋收的丰硕而兴奋的感情,创造出喜悦,松弛,闲静的氛围。
《秋天》教案设计(人教版七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 _0
《秋天》教案设计(人教版七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要求1.能够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感情。
2.体会诗歌优美的意境,揣摩、品味优美的语言。
3.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感情。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体会诗歌优美的意境,揣摩、品味本文优美的语言。
难点:揣摩、品味本文优美的语言,学习文章描写景物的方法。
三、教具准备多媒体设备,幻灯片课件四、教学过程(一)、导人新课本单元我们已经学过了朱自清的《春》,如果说春天是一个播撒种子的季节,那么秋天就是一个(生:丰收、收获的季节)。
今天,老师就带大家一起去领略秋天的风光,感受秋天的美。
(二)、整体感知首先,我们来欣赏一组图片,请你用一个恰当的词来描绘秋天。
(出示秋天的风景图,播放《秋日私语》)生:秋天是丰收的、美丽的、温馨的、凉爽的……这些都是摄影师、画家手下的秋天,那么诗人又是如何描绘秋天的呢?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诗人何其芳为我们描绘的秋天。
(板书:秋天何其芳)何其芳是何许人也?这就是何其芳。
(出示何其芳的照片及生平介绍:何其芳1912-1977,原名何永芳,四川万县人。
中国现代诗人、评论家。
)认识了何其芳,我们已经迫不及待地要去读一读他笔下的秋天,去寻找秋天的美丽风光。
下面请同学们自己读课文,感知诗歌的内容。
读的时候请注意一下三点:①圈出你觉得容易读错、写错的字、词;②标出需要读重音的字、词;③划出诗中描写到的景物。
(学生自己读课文)下面我们一起来解决这三个问题:首先,我们在读课文的时候把哪些容易读错、写错的字、词圈出来了?生:丁丁zhēng,肥硕shuò,寥liáo阔,枯涸hé,清洌lì,梦寐meì,归泊bó(齐读两遍,强化记忆)其次,在读准这些字音的前提下,我们一起来有感情的把课文读一遍,注意节奏,重音。
(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最后,说一说何其芳在诗中写到了哪些景物?生:露珠,镰刀,背篓,瓜果,冷雾,芦蓬,白霜,草野,溪水……作者为什么把这些景物写入秋天呢?生:有秋天的特征,比如露珠、冷雾都写出了秋天的天气特征。
人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秋天》教案(26).docx
《秋天》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把握感情基调,有感情有节奏地朗读诗歌;感知课文内容,品味词句含义。
2、过程与方法:以朗读方式贯穿课堂;以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理解诗歌内容,品味语言。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悟秋天,热"爱秋天,体会诗歌优美的意境。
二、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反复朗读,理解诗歌描绘的思想内容,体会诗人对秋天的感情。
三、教学难点:通过朗读教学感悟诗句的含义,领悟诗歌清远、闲静的意境美。
四、教学课时:一课时五、教学方法:自主探究多元互动学习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六、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导语:步出朱自清笔下活泼生动的春天,跨过老舍文中温晴秀丽的冬天,告别梁衡眼里热烈急促的夏天,我们迎来了秋高气爽的季节。
大家眼中的「秋天是怎么样呢?欣赏图片。
请看古代诗人是这样描写秋天的。
(课件展示古诗并朗读),多么美的秋天! 今天我们一起来感受现代诗人何其芳心中同样满流着诗意的秋天。
(二)了解相,关知识并整体感知文章1.作者简介何其芳(1912-1977)现代散文家、诗人、文艺评论家,原名何永芳,四川万县人。
代表作有散文集《画梦录》。
《秋天》选自其早年创作的诗集《预言》。
用一个个生动鲜明的画面,构成一组绚丽多彩的乡村秋景图。
2.相关语文知识一一诗歌。
诗歌是有节奏、有韵律并富有感情色彩的一种语言艺术形式,也是世界上最古老、最基本的文体形式。
诗歌的艺术特点是:强烈的抒情性,高度集中、精练概括地反映社会生活, 充满浓烈的情感和丰富的想象。
节奏鲜明,音调铿锵,讲究押韵,具有和谐的音乐美。
语言凝练、形象、含蓄,运用灵活。
3.请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TT()镰刀()背篓() )肥硕(),栖息()骗鱼()乌柏()芦篷()满载()归泊()蟋蟀()寥廓()枯涸()清洌()梦寐()4.根据下列意思,写出课文中相关的词语(1)这里指果实又大又饱满。
()(2)停留,休息(多指鸟类)。
()(3)高远空旷。
()(4)干涸,没有水了。
()(5)水清。
秋天(人教版七年级必修教案设计)
秋天(人教版七年级必修教案设计)教学过程:一、导入秋天是一幅美好的图画、秋天是一首动人的情歌、秋天是一个感人的故事、秋天是一个美丽的梦境。
秋天是古今中外无数文人墨客笔下的宠儿,杜甫有云:“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牧有云“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秋天是难以琢磨的善变女人:时而萧瑟凄清时而丰收富足。
秋天是个调皮捣蛋的淘气孩子,需要你睁大发现美的眼睛。
那么今天就让我们一同走进何其芳先生的诗作《秋天》去倾听秋的诉说吧。
【导入时PPT播放秋天的图片】板书课题:秋天何其芳【PPT展示课题和作者】二、作者介绍昨天大家都预习了这首诗,相信对于作者大家并不陌生吧,现在我们一起来了解下作者。
何其芳(1912~1977),现代散文家、诗人、文艺评论家。
1936年他与卞之琳、李广田的诗歌合集《汉园集》出版,他的散文集《画梦录》于1937年出版,并获得《大公报》文艺金奖。
【PPT上展示何其芳资料】三、朗读感知【PPT展示“吟咏秋天”】1复习朗诵方法:这首诗歌写得很美,需要我们通过朗读来感受和体会。
在朗读之前我们先回忆一下朗诵的方法:读准字音、语言流利、停顿得当、富有感情(学生回答)。
2一读:读准。
(全班齐读)首先要读准字音,昨天同学们已经预习了,现在我们一起来检验一下你们的预习成果:丁丁zhēng 背篓 beilŏu 肥硕shuò 栖息qī归泊 bo 寂寥liáo 枯涸hé 清冽liè梦寐mèi 乌桕jiù 鳊鱼biān解决了生字词,那么现在我们就一起朗诵下这首诗歌。
去感受何其芳给我们带来的秋之美。
2二读:读顺。
注意断句和节奏。
(请一位同学读)如此美好的诗歌,如此美好的秋天,你们觉得自己读出了它本有的美感吗?(没有)其实,一首好的诗歌就像一首优美的乐曲,而乐曲有了快慢相间的节奏、高低起伏的音调,才会让人感到悦耳动听。
老师把这首诗的节奏和重音划了出来,现在我们请一位同学来朗读一下,其他同学请注意听。
《秋天》教学设计(人教版七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
《秋天》教学设计(人教版七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清流城关中学邓云东[教材分析]《秋天》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七年级上册,是何其芳的一首明朗纯净的诗篇。
在这首诗中,诗人用最精粹的语言描写农家生活,每一句诗都是一幅画面,三节诗又组成三幅复合画面。
画面的组合造成了既流动又整合的特殊氛围。
画面清静,悠远,朦胧。
品味本文优美的语言是一种艺术享受。
[教学目标]一、引导学生以审美的眼光来诵读诗歌,体会作者的审美情感。
二、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用富有特征的景物来表现美的方法。
三、引导学生学会用美的语言来表现秋天的美。
[指导理念]《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重视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操和审美素质”,要求培养学生“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为了让学生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我首先从感知诗歌美的情感入手,进而引导学生欣赏美的语言,想象美的图景,体验美的意境,表达美的感受,最终达到培养美的情趣的目的。
[设计思路]一、单元回顾,诗情导入。
同学们。
这几天,我们一起在“多彩四季”的美景中徜徉,这里有朱自清热情赞颂的《春》,有老舍笔下温晴的《济南的冬天》,还有梁衡所描绘的“紧张、热烈、急促”的《夏》,那么本单元课文里有没有对秋的描写呢?(生背诵《三峡》中写秋的语句)你还知道哪些写秋天的诗词?(生背诵)秋天,是一个富于诗意的季节。
多少诗人因秋的到来而获得了灵感。
在文人墨客的笔下,秋天呈现出各种各样的姿态。
今天就让我们走进何其芳的《秋天》,去感受一个别样的秋。
(板书课题)二、朗读诗歌,体验美情。
1、学生试读,体验语气、语速、语调及重音。
2、教师范读(配乐《秋日的私语》),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
3、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诗文。
4、说说初读后,你感受到诗歌在结构上有什么特点。
结合生发言板书:栖息在农家里露珠、稻香、瓜果秋天游戏在渔船上冷雾、白霜梦寐在牧羊女的眼里蟋蟀(叫声)、溪水(干涸、更清冽)、牛背笛声(远去)诗歌每节以相似的句子结尾,构成了一唱三叹的美,同时也为我们描绘了三幅多彩的乡村秋景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秋天》教学设计【课题】秋天【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1)理解、积累课后要求掌握的基本词语的读音及意思;(2)有感情的朗读并背诵全诗。
2.情感目标(1)结合具体的语境和全诗的意境,品味诗歌意味隽永的语言美和明朗纯净的诗意诗风;(2)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的健康高尚的审美情操,陶冶他们爱美的心灵。
3.动作技能目标(1)能够准确找出听觉、嗅觉等描写手法,学会正确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教学重点】1.有感情的朗读并背诵全诗;2.结合具体的语境和全诗的意境,品味诗歌意味隽永的语言美和明朗纯净的诗意诗风,感悟诗句的含义,体味诗歌清远、闲静的意境美。
【教学难点】1.结合全诗意境,品味揣摩诗歌的优美词句,感悟诗句的含义,体味诗歌清远、闲静的意境美。
【教学方法】1.诵读法。
引导学生反复诵读,体会《秋天》所描绘的优美意境。
2.联想、想象法。
用于对诗中意象含义的把握。
诗中每一句话都是一幅画,学生通过对意象及组合的想像联想,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课时安排】 1课时【教学设计】一、导入同学们,在你们的印象中,秋天是怎样的呢?(同学起来说出自己的看法)是的,秋天是丰收的季节,落叶的季节,也是色彩缤纷的季节。
古人爱秋,写秋,悲秋,写出了很多关于秋的诗句,如“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刘禹锡《秋词》)。
而我们也学习过很多关于四季的文章,体验过了春的生机,夏的盎然,冬的壮观。
那么,秋呢?它是何种景观?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何其芳的课题《秋天》,去感受作者笔下的秋是怎样的。
(板书:秋天)二、作者简介何其芳(1912—1977),现代散文家、诗人、文艺评论家。
原名何永芳,出生于四川万州一个守旧的大家庭。
他有散文集《画梦录》,结集出版的主要作品有:诗集《预言》、《夜歌》(后改名《夜歌和白天的歌》),作品集《刻意集》,散文集《还乡杂记》、《星火集》及其续编等。
何其芳早期诗作艺术精致,色彩绚丽,以清新柔婉见长。
参加革命后诗歌变为平易朴实,乐观豪放。
他又以写抒情散文著称,《画梦录》中的篇章常用象征手法,构思精巧,文字秾丽,富于艺术的独创性。
以后在《还乡杂记》中的篇什则趋于朴素自然,感情犷放,格调明朗。
而《秋天》选自《预言》。
三、解读课文(一)整体感知1.利用工具书,查找课后练习中要求掌握的词语的读音及意思。
丁丁(zhēng zhēng)肥硕(shuò)栖(qī)息青鳊(biān )鱼乌桕(jiù)叶归泊(bó)寥(liáo)阔枯涸(hé)梦mèi(寐)清liè(冽)肥硕 :这里指果实又大又饱满。
栖息 :停留,休息。
(多指鸟类)寥阔 : 高远空旷。
也做“寥廓”。
枯涸 :干涸,没有水了。
清洌 :水清。
梦寐:睡梦。
2.请全体同学朗读诗歌。
(老师对学生的朗读加以评价,并正音;请学生注意朗读的语速、节奏、停顿等。
)3.媒体播放配乐诗朗诵。
(让学生初步感受诗的意境)4.听完录音后,让全体同学再模仿录音的语速、节奏、停顿,有感情地朗读。
(二)课文研读师:经过多次对诗歌的朗读,我想同学们对这首诗歌已经有了初步的感受。
作者笔下的秋天是美不胜收,字里行间都蕴含着作者对秋天的赞美。
作者是通过描写什么景物来写秋天的呢?这首诗歌共有三节,每一节都是一副画。
那么下面我们就通过分组,来探讨这首诗歌所描绘的秋天的美景。
我们把全班同学分成三组,即甲、乙、丙三组。
甲组讨论第一节,乙组讨论第二节,丙组讨论第三节。
同学们要带着老师所给的三个问题去读诗,讨论,合作完成老师所给的任务。
问题:1.该节诗歌描写了哪些景象,为什么诗人要选取这些景物?2.其中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好处?3.给该节诗拟一个标题,并利用联想和想象,描绘图画。
给10分钟时间完成。
(十分钟后)师:好了,十分钟很快就到了,同学们讨论的结果怎样呢?下面就把时间交给同学们,把你们讨论的结果与同学们一起分享吧。
先从甲组开始吧。
甲组同学派代表分享他们讨论的结果,老师进行点评,补充。
(关键点:1.第一节诗描写的景物有露珠、伐木声、稻香和瓜果。
诗人选取这些景物,因为他们都是秋天具有代表性的景物,体现出秋天是丰收的季节的特点,也照应了最后一句“秋天栖息在农家里”准确传达出作者对秋天的感受和心情,表达诗人对秋天的热爱和赞美。
2.运用了拟人的手法,还从视觉、听觉来描写。
“露珠被震落”、“伐木声飘出幽谷”是通过视觉和听觉来描绘清晨农人伐木的场景,“满披”写出清晨露珠的凝重,“飘”字衬托出山谷的幽静,而这些景物构成了一幅清净、润泽的有声画。
而“稻香”“肥硕的瓜果”写出了秋天丰收之景。
“栖息”用了拟人的手法,作者将虚无的“秋天”视像化为农家里的丰收之景,从而是秋天更形象的展示在我们面前,创造出了松弛、闲静的氛围。
3.农家丰收图)(板书:露珠、伐木声、稻香、瓜果——农家丰收图)乙组同学分享他们讨论的结果,老师进行点评、补充。
(关键点:1.第二节描写的景物有冷雾、白霜、渔人撒网、收网、归泊。
“冷雾、白霜”也是秋天特有的景物,点明季节,而秋天不仅农人上山劳动丰收的场景,也有渔人下河撒网之景,增加了这个场景,更丰富了秋天的内容。
2.这节用了比喻的手法,把青鳊鱼比成乌桕叶,更生动形象。
还用了拟人的手法,“游戏”一词虚实相生,渔人是在渔船上游戏,并不在乎打了多少鱼,更是在感受秋天,游戏秋天,写出了那份闲适。
3.霜晨归渔图)(板书:冷雾、白霜、渔人撒网、归泊——霜晨归渔图)丙组同学分享他们讨论的结果,老师进行点评、补充。
(关键点:1.第三节描写了蟋蟀、草野辽阔、溪水清冽、笛声、牧羊女。
“草野辽阔、溪水清冽”是秋天之景,但是笛声和牧羊女看似与秋天无关,这里作者用了“感兴”的手法,即先言他事,由兴而感,由景入情。
野草寥廓,溪水清洌。
这本不是人的活动,其后必有续言,那就是少女心怀恋情。
大自然繁嚣的夏天过去了,秋天到来却变得清静了,人在寂静时大都反观其身,倾听心灵之声,牧羊女听了一夏的“牛背上的笛声”,忽然听不到了。
心灵的某一角落开始涌动起来。
写恋爱尤其是初恋,是早年何其芳所擅长的,这一次他写得更含蓄也更精彩了,这一节才五行。
就写出了由外景向内情的过渡,写出了初恋从无到有的过渡,诗人选取了“牧羊女的眼里”这一特定角度,写出了初恋少女似恋非恋的特殊眼神。
他写人心灵深处,写出了微妙的感觉,使全诗收束在感情的实处,使诗入情、入神。
2.拟人,“梦寐”写出了少女的情怀,牧羊女的感情似喜似羞。
3.少女思恋图)(板书:蟋蟀、草野、溪水清冽、笛声、牧羊女——少女思恋图)师:同学们都很聪明,也很投入去解读这首诗歌。
在三个小组的同学分享了他们的成果后,我们对这首诗歌的把握也更深一层了。
这是一首很美的描写秋天的诗,作者抓住秋天典型的景物,用轻快、活泼的语言将秋天描绘得栩栩如生,也让我们从中感受到美。
这首诗有三节,其实就是三幅画,刚才同学们也给它们取名了,农家丰收图、霜晨归渔图和少女思恋图,而句句又都可以组成一幅图,而这三幅图又有着密切的联系,作者描绘出着美丽的图画,给我们以美的感受,美的陶冶。
秋天,如此可爱、如此动人,我们怎能不热爱它呢?正如王维的诗,“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啊!让我们在一起来感受诗歌的优美意境吧,同学们要带着感情、想象在意境中畅游,来朗读一遍诗歌。
(同学朗读)(三)问题探究整体的感知,我们已经做到了,还有一些小细节还需要我们去探究,把握了这些小细节后,我们就能更好地感受作者笔下秋天的美了。
下面我们就一起来探讨以下的这些问题:1.在第一幅画中,“满披”“饱食”用得好不好?为什么?(参考:“满披”写出了清晨露珠的凝重,形象生动;“饱食”写出了秋天丰收的景象,用了拟人的手法。
)2.第二幅画中,“归泊”一词从时间上是与上文的哪些词相呼应?“轻轻摇着归泊的小桨。
秋天游戏在渔船上”表现了渔民怎样的心情?(参考:与上文中“清晨”“冷雾”相呼应,它既是写景,写渔人归泊,又暗示了时间;表现了轻松愉快的心情。
)3.作者说“溪水因枯涸见石更清洌了”这之中的“枯涸”与“清洌”矛盾吗?为什么?(参考:不矛盾,“枯涸见石”并非整条小溪全部干涸,而且说水位下降,有的地方干涸,露出了石头,有的地方水浅了,于是看起来更清澈。
)4.诗中那一个个生动鲜明的画面,构成了一组绚丽多彩的乡村秋景图,从这美丽的图画中,作者抒发了什么样的情感?(参考:对丰收的秋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师:秋天是那么的美丽,那么诱人。
作者在这首诗中通过描绘不同的场景、画面,创造了一种即来自人世又远离尘俗的氛围。
这一氛围具有清净、清远、清甜、清柔的特点。
它写繁忙夏天之后的农闲景象,体现哪个特点?(同学答:清净);它写的是世外桃源般的生活,不见农家些许的艰难苦恨,又体现哪个特点?(同学答:清远);它写少男少女的朦胧而纯真的爱情呢?(同学答:清甜);那“清柔”的特点有体现在哪呢?(提示:作者用清柔之词写清丽意象,避开喧嚣的景境,避开拙重之词,所以具有“清柔”的氛围。
)所以,诗中各幅画面,以及画面中的各个意象,一起构成了作者笔下的这幅和谐统一、静谧悠远的秋景图。
板书:露珠、伐木声、稻香、瓜果——农家丰收图冷雾、白霜、渔人撒网、归泊——霜晨归渔图蟋蟀、草野、溪水清冽、笛声、牧羊女——少女思恋图学完了这首关于秋天的诗,同学们对秋天是否有了更深刻的印象呢?而作者笔下的秋天与你印象中的秋天是否一样?细细地看,静静地听,轻轻地闻……今天早上你感受到了一个怎样的秋天? 用最优美的语言表达出来,把你的秋天一起和大家分享吧!(同学自由起来发言)师:美好的时光总是过得那么快,这节课就要结束了。
同学们在这一节课中都很积极的参与学习,与同学分享秋天的美,感受秋天的美。
其实美无处不在,只要我们拥有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就会发现生活中到处有美的存在。
希望同学们在课外多留心你身边的事物,细心观察,把眼光投向大自然,你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的!好,今天的课我们就上到这里,课后希望同学们能把这首诗多读几遍,背诵下来。
下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