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新人教版必修三高中地理2.1.2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优质课教案
(新)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2.1《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精美课件
第二章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第一节 荒漠化的防治
——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
学习目标 1、理解荒漠化的过程,分析荒漠化形成的自 然原因和人为原因。
2、了解荒漠化的危害和荒漠化治理的措施和问 题。 3、认识荒漠化问题的严重性,树立防止荒漠化 的观念,逐步建立正确的环境观。
荒漠化的自然因素
干旱的气候 ——潜在因素
干旱 的气候
基本条件 物质基础
植被稀少,平地多沙质 沉积物(物质疏松)
动力条件
大风日数 多,且集中在 冬、春两季
物理风化和风力强
戈壁与沙漠
歌词改编:你是风儿,我是沙,加上干旱的他,点缀荒漠化
物理风化和风力作用
气候异常
温带大陆性气候
多雨年 气温、降水变率大 持续干旱 加剧荒漠化进程
次生盐渍化又称“次生盐碱化”,指由于不合理的灌 溉而引起的土壤盐渍化过程。多发生在气候干旱、蒸发量 大的干旱、半干旱地区和半湿润地区。在我国多发生在西 北地区和华北地区。因受人为不合理灌溉的影响,使地下 水抬升,在当地蒸发量大于降水量的条件下,使土壤表层 盐分增加,引起土壤盐化。
次生盐渍化
次生盐渍化
二、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荒漠化的自然原因
1、我国西北地区的范围
大 兴 安 岭 以 西
昆仑山—阿尔金山—古长城以北 a. 自然界线:大兴安岭以西,昆仑山—阿尔金山—古长城以北 b.行政范围:包括新疆、宁夏、甘肃北部和内蒙古大部 c.气候区:非季风区(年降水量<400mm的干旱半干旱地区)
2、西北地区的自然特征 (1)地形
荒漠化就是沙漠化,对不对?
(新)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2.1《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极品课件
西北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 以干旱为主 1、地理位置: 地处我国的西北内陆地区,远离
海洋,深居内陆。
2、地形: 高原、盆地为主,周围有高大山脉 阻挡了海 洋水汽的进入。 3、气候: 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降水稀 少,气温日较差大。
4、河流: 多为内流河,水量少。 5、植被: 稀疏,以温带草原、高山草甸、河 漫滩草甸、 温带荒漠为主。
经度地带性
3、西北地区的气候特征 中国干湿地区
400mm
为什么这会是半 200mm 干旱地区 西北地区
800mm
试分析天山南北坡降水的差异及原因。
天山中部降水量随高度的变化图
天山北部水汽主要来源于大西洋, 北坡属于迎风坡,随着高度升高降水 量增加。受天山山脉阻挡的影响,南 疆与北疆干旱程度不同。绿洲主要分 布在有水的地方,沿河流呈串珠状分 布。原因是河流水来自冰雪融水补给 和盆地地形雨。
西北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
深居内陆 远离海洋 水汽难以到达 置 位 干 旱 形
地
高原面积广大 高山环绕盆地 青藏高原阻挡
1、气候干旱,地表水贫乏,河流欠发育, 流水作用微弱,而物理风化和风力作用显著, 因此形成大片戈壁和沙漠; 2、由于气候干旱,植被稀少,土壤发育差, 平地多疏松的沙质沉积物;
形成西北地区以干旱为主的自然景观特 征的原因有( ) ①距海远,得不到充足的水汽 ②终年受副热带高压控制,降水稀少 ③高大山地尤其是青藏高原隆起对水汽 的阻隔作用 ④纬度位置高,得不到丰富的光照条件 A. ①② B.②④ C. ③④ D.①③
继续发展
什么是荒漠化?
指发生在干旱、半干旱地区以及 一些半湿润地区的这种土地退化,它 是气候变异等自然因素与人类过度的 经济活动相互作用的产物,主要表现 在耕地退化、草地退化、林地退化而 引起的土地沙漠化、石质荒漠化和次 生盐渍化。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3第二章第1节荒漠化的防止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优质课件共22张PPT[可修改版ppt
• 其中气候异常是导致荒漠化的 主要自然因素
三、荒漠化的人为因素
• 1、形成荒漠化的人为原 因
• 来自于人口激增对生态环 境的压力
• 由于人类活动不当,对人 地资源、水资源的过度使 用和不合理利用
伏的高原;西部则是山脉和盆地相间分布
3、自然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征
干旱是西北区最为显著的自然特征
本区是全球同纬度地区降水量最少、干旱程度最高 的地带。干旱特征的形成是本区 位置 和 地形 两个 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合作讨论: 请分析西北地区干旱特征的成因
深居内陆 远离海洋 水汽难以到达
位
高原面积广大 地
干 旱
高山环绕盆地
2、西北地区荒漠化的人为因素,主要表现在 以几个方面
人为因素 过度樵采
过度放牧
过度开垦
典型地区
主要危害
能源缺乏地区
固沙防止风沙前 移和抑制地表起 沙的植被遭破坏
半干旱的草原牧 加速了草原退化 区,干旱的绿洲 和沙化的进程 边缘
农垦区周围及荒 使土壤风蚀沙化
漠绿洲
及次生盐渍化
五.荒漠化防治的对策和措施
联合国有关部门的最新统计显示,地球表面2/3国 家和地区面临荒漠化威胁,非洲46%的土地和 4.85亿人口已受到荒漠化影响,亚洲一半以上的 干旱地区也受到荒漠化的影响,土地荒漠化每年给全 球造成420亿美元的经济损失。土地荒漠化后就成 为不毛之地,而且正以每年5万至7万平方公里的速 度扩大,相当于每年吞噬一个比利时加丹麦。目前全 球2/3的饥饿人口居住在发展中国家的农村地区, 其中一半生活在土地荒漠化地区,由于土壤贫瘠、农 作物产量低下,人们处在饥饿与贫困之中,可以说, 荒漠化与贫困密不可分。
人教版高二地理必修三《2.1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公开课教学课件共16张PPT(共16张PPT)
二. 西北地区主要的自然特征——干旱
1.西北地区位置范围和地形
2.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非季风区) 特点:干旱。 降水分布规律:自东向西逐渐减少 景观:自东到西依次是 温带草原→荒漠草原→荒漠
3. 生态环境脆弱 4. 气候异常
二. 西北地区主要的自然特征——干旱
1.西北地区位置范围和地形
2.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非季风区) 特点:干旱。 降水分布规律:自东向西逐渐减少 景观:自东到西依次是 温带草原→荒漠草原→荒漠
荒漠化的防治
一.基本概念
1.荒漠化:发生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及一些 半湿润地区的土地退化现象。
2.形成原因 (1)自然原因:气候干旱,气候变异,生态脆弱
(2)人为原因:过度经济活动
3.类型:土地沙漠化 石质荒漠化 次生盐渍化
二. 西北地区主要的自然特征——干旱
1.西北地区位置范围和地形
2.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非季风区)
发 展
二 .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先梳理一下本书结构——
.
一
地
五 . 区际联系
理
和区域协调发展
环
境
四 . 区域经济发展
与
区
三 . 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
域
发 展
二 .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荒漠化的防治
世界的荒漠分布状况? 海南离荒漠化远吗?
世界陆地自然带分布图
这一带便是海南岛西部昌江县境 内的热带滨海沙漠---棋子湾.其 间有 长4公里,宽500米,逐渐向 内陆推进的流动、半流动的沙丘, 有的沙丘高达四五十米。这些沙 丘就是我们海南的“海岛沙漠” 。 曾经是海南沿海防护林无法连接 合拢的地带。
荒漠化的防治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2.1《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教学课件 (共25张PPT)
草地变 成旱地 农作侵 压缩草 劳动力需 入牧区 场面积 求导致 导致牧 牧场向环 场进一 境脆弱地 步超载 区转移 人口增加
荒 漠 化
(四)荒漠化防治的对策和措施 1.荒漠化的防治
1)三项内容
A.预防潜在荒漠化的威胁 B.扭转正在发展中的荒 漠化土地的退化 C.恢复荒漠化土地的生产力
2)两条原则
最终失去生产力
自然因素
干旱(位置地形) 气候异常(全球气候变暖) 过度樵采 过度放牧
3.形成原因
人为因素
4.主 要 表 现
耕地退化 草地退化 林地退化 而引起的
过度开恳
土地沙漠化 石质荒漠化 次生盐渍化
给人们生活与生存带来直接危害,造成土地质 量下降,可利用土地资源锐减,对大中城市工矿及 国防设施造成严重威胁,它不仅能造成贫困,而且 使一些人口被迫离开已荒漠化的故土,引发巨大的 移民浪潮,流离失所.土地变得贫瘠,植被遭到破坏, 发生水土流失等等。
第二章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第一节 荒漠化的防治 ——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
一、关于荒漠化
1.概念
荒漠化是由于气候变化和人类不合理的经济
活动等因素使干旱、半干旱和具有干旱灾害
的半湿润地区的土地发生退化的一个过程。
2.发生过程
干旱 土壤养 分流失 土地缺水 植物稀少 土壤受到侵蚀 (风沙、暴雨)
土地荒芜
土壤丧失肥力 荒漠景观
世界荒漠化地区主要分布在年降水量在 200mm以下的地区(南极洲除外) 三、我国荒漠化地区的分布 1.分布
我国荒漠化土地主要分布在:西北地区
西 北 地 区
分布于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内蒙古、辽宁、吉林、 山东、河南、海南、四川、云南、西藏、陕西、甘肃、 青海、宁夏、新疆1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498个 请你说说:我国 县(旗、市)。其中主要分布在西北大部、华北北部、 荒漠化土地主要 东北西部及西藏北部等12个省、区、市。荒漠化面积 分布在哪些地区? 前3位的分别是新疆、内蒙古、西藏。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第二章第一节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课件(共82张PPT)
⑴描述非洲萨赫勒地区的地理位置?
⑵萨赫勒地区具有什么样的气候特征?(认 真观察津德尔的气温,降水量图)
答案:1.地理位置:萨赫勒地区位于撒哈拉沙漠的南缘, 正处于干旱与半干旱﹑热带沙漠与热带草原的过渡 地带.
2.气候具有从沙漠气候向草原气候过渡的特征, 津德尔是其中有代表性的居民点,其月平均气温都在 22℃以上,甚至达到33℃,可想而知其蒸发量是巨大的. 在降水方面,这里的年降水量不足500㎜,且基本集中 在夏季,特别是7,8月.其有限而集中的降水与其全年的 高温,高蒸发量相比,确实是一个容易产生环境问题的 敏感区.客观上,这里就潜在着荒漠化的自然因素,这是 本地区的地理位置和当地的水热条件所决定的.
加速草原退化、 沙化进程
超载放牧
草场载畜 量降低
土地沙化
牧草生长 能力、土壤结
构被破坏
过度放牧 在半干旱的草原牧区和干旱的绿洲边缘 加速草原退化和沙化的进程
过度开垦
旱农垦区周围及草原牧区
使土壤风蚀沙化和次生盐渍化
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
绿洲地区
读图观察:
现代绿洲和废弃绿洲分布发生了使怎植样被的生长变衰化退?,为导什致么荒漠?化
西北地区荒漠化的人为因素
工程建设
破坏植被,加速了1水% 分和养分的流失,土地
丧失了生产水力资源。当利用不 10%
过度樵采
过度农垦
32%
27%
过度放牧 30%
人 人口增加
为
过度樵采 能源缺乏,樵采天然植被
因 素
过度放牧 超载、掘井,破坏草场,影响牧草
活动不当
过度农垦 开垦草场,加快风蚀
水资源利用不当 生态用水缺乏、次生盐渍化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 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 上课课件
位置:大兴安岭以西,昆仑山—阿尔金山—古长城
一线以北(相对位置)
亚欧大陆内部(海陆位置)
地形:东部:内蒙古高原(辽阔坦荡) 西部:山脉盆地相间分布(三山夹两盆)
气候:深居内陆
山岭阻隔 干旱
植被:草原、 东部:草原 荒漠为主 西部:沙漠、戈壁
生态环 境脆弱
地表水缺乏,河流少 植被稀少,土壤发育差 大风天多,集中在冬春干旱季节
荒漠化的人为因素
激增
活动不当
樵采
放牧
开垦
过 度 樵 采
甘草、麻黄草、发菜是国家 重点保护、管理的野生固沙植物, 在保护生态环境和草原资源、防 止沙漠化方面起着重要作用。但 是,由于甘草、麻黄草有广泛的 药用价值,一些地区、企业和个 人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对它们进 行毁灭性和掠夺性的乱采滥挖, 使其遭到严重破坏,导致草场退 化和沙化。
气候变异等 自然因素
耕地退化 草地退化 林地退化
土地沙漠化 石质荒漠化 次生盐渍化
3 易错易混:荒漠和荒漠化
荒漠和荒漠化现象主要是干旱半干旱区脆弱生态环境条件 下的产物,但属于两个不同的概念。
荒漠是指气候干燥、降水较少、蒸发强烈、植被贫乏,以 及物理风化强烈、风力作用强劲的一种自然景观类型,包括戈 壁、沙漠和沙地。
“三项内容、两条原则和一个重点”
1.荒漠化防治的“三项内容”
预防潜在荒漠化的威胁
扭转正在发展中的荒漠化 土地的退化 恢复荒漠化土地的生产力
2.“两条原则” 维护生态平衡与提高经济效益相结合 治山、治水、治碱(盐碱)、治沙相结合
3.“一个重点” 重点治理已遭沙丘入侵、风沙危害严重的地段
(二)具体措施
特性:比本地原来树种更加耐旱,且旱季不落叶,以利密集种植,有效抵御风沙。
高中地理必修3精品课件:2.1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
恢复已经荒漠化土地的_生__产__力__
(2)原则:坚持_维__护__生__态__平__衡__与提高经济效益相结合,治山、治水、治碱(盐 碱)、_治__沙__相结合。
3.防治措施 (1)合理利用_水__资__源__。
河流
沙漠
植被 大风日数
冬春
疏松 沙质
(2)气候异常可以使脆弱的生态环境失衡,是导致荒漠化的主要自然因素。完 成下图。
加剧
温带大
陆性 大
失 衡
抑制
3.形成荒漠化的人为原因,一方面来自人口激增对生态环境的压力,另一方面 则是由于人类活动不当,对土地资源、水资源的过度使用和不合理利用。试 把以下关系图补充完整。 (1)过度樵采
樵采
激
增
采挖药材
(2)过度放牧
过 度 放 牧
载畜 量
(3)过度开垦
荒漠 化
防护 林
土壤肥 力
植被
另外,人类对水资源利用不当,比如在绿洲地区,河流中上游过度利用水资 源发展灌溉农业。不合理的灌溉方式,比如大水漫灌等会导致生态恶化和次 生盐渍化。
核心归纳
1.西北地区干旱特征的成因及表现
2.西北地区荒漠化的原因
连线
请把我国对应的荒漠化区域连线。
次生盐渍化
“三北”地区(西北、华北北部、东北西部)
红漠化
西南喀斯特地貌区
土地沙漠化
西北干旱灌溉区、华北半湿润区
石质荒漠化
南方丘陵山地
二、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 1.西北地区的东西差异
荒漠
温带草原 载畜量
2.西北地区生态环境的脆弱性 流水 沙质 风沙
人教版必修3地理:2.1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优秀教学案例1
1.通过阅读教材、观察图片、观看视频等方式,搜集荒漠化的相关资料,了解荒漠化的基本知识。
2.采用小组讨论、案例分析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3.运用地理信息系统(GIS)等现代技术手段,对荒漠化地区进行监测和评估,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4.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亲身体验荒漠化防治工作的艰辛和成果,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关爱环境、保护家园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2.培养学生积极参与社会事务的热情和勇气,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3.通过对荒漠化防治案例的分析,培养学生尊重科学、事实求是的科学态度。
4.培养学生团队协作、乐于助人的品质,提高学生的人际沟通能力。
5.引导学生正确看待人与自然的关系,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生态伦理素养。
三、教学策略
(一)情景创设
1.以我国西北地区荒漠化严重的事实为导入,通过展示荒漠化地区的图片、视频等资料,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荒漠化的严峻形势,引发学生的思考和兴趣。
2.创设真实的情境,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亲身体验荒漠化防治工作的艰辛和成果,增强学生的情感共鸣。
3.设计一些模拟实验,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深入理解荒漠化的成因和防治方法,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荒漠化的定义、成因、危害以及防治措施。在教学过程中,我将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教材、观察图片、观看视频等方式,了解荒漠化的相关知识,并通过小组讨论、案例分析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批判性思维能力。此外,我还将结合我国西北地区的实际情况,引入一些真实的案例,让学生深刻感受到荒漠化对人类和生态环境的影响,从而提高学生对荒漠化防治重要性的认识。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3第二章第1节《荒漠化的防止——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优质课件(共53张PPT)
答案:(1)从左向右依次是B、A、C。 (2)我国西北地区气候干旱是海陆位置和地形两大因素决定 的:①海陆位置:越往西北内陆地区,离海洋越远,降水越 少;②地形:我国山脉众多,特别是东北—西南走向的山脉, 再加上青藏高原的隆起,阻挡了海洋上湿润气流深入内陆, 降水少。 (3)气候干旱,降水少;蒸发旺盛;植被稀疏,土壤多沙质 沉积物,大风日数多。
•
14、意志坚强的人能把世界放在手中 像泥块 一样任 意揉捏 。2021年8月4日星期 三2021/8/42021/8/42021/8/4
•
15、最具挑战性的挑战莫过于提升自 我。。2021年8月2021/8/42021/8/42021/8/48/4/2021
•
16、业余生活要有意义,不要越轨。2021/8/42021/8/4August 4, 2021
答案:(1)过度樵采、过度放牧、过度开垦等。 (2)现代城市的位置与古代城市遗址相比,逐渐向盆地的边 缘迁移。原因是上游过度用水,造成下游水源不足,绿洲被 沙漠侵袭,人口向上游移动。 (3)在水井的周围,由于大量的牲畜集聚饮水,造成草场超 载,过度放牧引起土地荒漠化。
【借题发挥】西北地区荒漠化的人为原因 西北地区荒漠化的人为原因有过度樵采、过度放牧、过度开 垦,水资源利用不当,工矿交通建设不注意环保等。但是西 北地区面积比较大,在区域内部荒漠化的人为因素还存在差 异。如下表:
(1)民勤县出现的主要环境问题是( )
①水资源短缺
②土地荒漠化
③旱涝灾害
④水土流失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①②
(2)民勤绿洲面临消失的人为原因是( )
①过度用水
②乱砍滥伐
③过度放牧
④上游拦截河水
地理必修Ⅲ人教新课标2-1荒漠化的防治_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课件(21张)
知识点一 知识点二 知识点三
2.荒漠化的类型 荒漠化按其形成原因、分布地区和特点可分为三种类型:土地沙 漠化、石质荒漠化和次生盐渍化。 (1)土地沙漠化:指单纯风力作用下的沙质荒漠化。主要指干旱和 半干旱地区,由于人类活动和干旱的影响,原有非沙土地逐渐演化成 类似荒漠景观的过程,如科尔沁沙地。 (2)石质荒漠化:我国的一些石质山地,由于山体坡地被开垦或植被 遭受严重破坏,坡地的水土物质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而发生水土流 失,导致土地性状全面改变,最终形成裸岩等难以利用的土地,形成类 似于荒漠的景观。我国西南喀斯特地貌区表现尤为明显。 (3)次生盐渍化:在干旱、半干旱和一些半湿润地区,由于气候干旱、 蒸发量大,或不合理的引水灌溉,导致地下水位上升,造成土壤盐分集 聚所形成的现象。土地次生盐渍化多发生在我国西北和华北地区。
Z重难聚焦 HONGNANJVJIAO
D典例透析 IAN LI TOU XI
知识点一 知识点二 知识点三
2.我国西北地区荒漠化的人为原因 人为原因大大加剧了荒漠化的发展,是导致荒漠化的主要原因。 形成荒漠化的人为原因:一方面来自于人口激增对生态环境的压力; 另一方面则是由于人类活动不当,对土地资源、水资源的过度使用 和不合理利用。
M 目标导航 UBIAODAOHANG
Z重难聚焦 HONGNANJVJIAO
D典例透析 IAN LI TOU XI
【例题1】 荒漠化已成为当今全球最为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之 一,被称为人类文明的“冷面杀手”,且在不同地区的表现不尽相同。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下列关于土地荒漠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中国南方土地荒漠化问题尤为突出 B.自然因素是土地荒漠化的主要因素 C.三江平原过度垦殖,土地荒漠化严重 D.西北地区风蚀强烈,风沙灾害比较普遍 (2)下列荒漠化问题与所对应的地区,正确的是( ) A.江南丘陵——次生盐渍化 B.西南喀斯特地区——红漠化 C.西北干旱地区——土地沙漠化 D.黄淮海地区——石质荒漠化
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三教案:2.1.2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
第二课时课前准备搜集人类对植被破坏的相关资料和我国荒漠化产生的历史过程资料。
导入新课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我国西北地区的地理位置和地形特点,以及西北地区荒漠化形成的自然地理背景。
西北地区荒漠化除了自然原因外还有哪些因素呢?历史上我国西北地区是不是荒漠化的发源地?这就是我们本节课学习的内容。
推进新课板书:(二)人为因素师荒漠化不是简单的荒漠扩张的过程,而是很多块分散的土地逐渐退化,并最终连接在一起,形成如同荒漠般的景观。
虽然自然因素为荒漠化的形成创造了条件,但人类活动大大加剧了这一过程,并且常常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调查表明,西北地区现代荒漠化土地中,有90%以上是人为因素所致。
(教师引导学生,并提出相关的知识点)读课本图2.5“西北地区土地荒漠化的人为因素”,分析形成荒漠化的人为因素。
(学生讨论,教师小结)生形成荒漠化的人为原因,一方面来自于人口激增对生态环境的压力,另一方面则是由于人类活动不当所产生的。
西北地区荒漠化人为原因的表现:过度樵采、过度放牧、过度农垦。
板书:1.原因:(1)人口激增对环境的压力(2)人类自身的活动不当2.表现:(1)过度樵采(2)过度放牧(3)过度开垦(分组讨论)西北地区荒漠化的三个主要人为因素的影响,完成对应填空:师人口过快增长也是荒漠化发生的重要原因。
人口过多往往导致人们生活贫困,增大对现有生产性土地的压力,人们迫于生计而无可选择地采取过度樵采、过度放牧、过度农垦和落后的灌溉方式等非可持续发展的土地利用形式,从而加快了荒漠化的发展。
请同学阅读下面材料了解干旱、半干旱地区“掘井”“灌溉”所产生的负面影响。
【知识拓展】掘井带来的负面影响图2.6主要补充说明过度放牧的多种形式和后果,通过a、b两图的对照,说明掘井取水可以为尽可能多地放牧提供水源条件,然而,过密的掘井工程,会使水井周围的草场受到过度践踏而无法得到恢复。
这是加速草场退化的重要原因。
灌溉和次生盐渍化“次生盐渍化”是荒漠化的另一个现象。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3第二章第1节《荒漠化的防止——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优质课件(共36张ppt)
农业生产条件:
• Ⅰ有利条件:①夏季气温高,运量少,光照强, 昼夜温差大。②牧场广大,宜农荒地多。③新疆、 河西走廊有冰川融水灌溉,宁夏平原、河套平原 有黄河水灌溉。
• Ⅱ不利条件:①冬长夏短,寒潮影响大,春季沙 尘暴频发。②降水少,蒸发强,农业需灌溉,灌 溉水源不足。③地表植被差,沙漠化严重,河套 平原、宁夏平原盐碱化严重。
基于特有的光热条件,棉花、甜菜和多种瓜果成 为新疆绿洲的特色农产品。它们以产量丰富、品质优 良而闻名全国。发挥这些名优产品的市场竞争优势, 是新疆绿洲发展特色农业的希望所在。
夏季热量充足、光照强烈,有利于瓜 果着色。新疆的红色系列——西红柿、石 榴、枸杞等特别有名。夏季昼夜温差大, 有利于瓜果和糖料作物的糖分积累,所以 新疆的瓜果特别甜。夏季炎热干燥的气候 和稳定的灌溉水源,使新疆成为我国优质 棉花生产基地。
草原
• 1.(惠州)读下图内蒙古地区年降水量分布图 (单位:毫米),回答(1)~(2)题。
•(1)图中沙地年降水量数值可能是
A.420
B.370
• C.320
D.270
•(2)影响该地区年降水量分布基本格局的首要因 素是 ( )。
•A.地势起伏
B.距海远近
•C.植被状况
D.人类活动
新疆的水资源问题与对策
4.甲、乙两区域分别盛产棉花和天然橡胶,其
共同的区位优势是( )
①夏季热量充足 ②劳动力价格较低
③农业科技发达 ④农业机械化程度高
A.①③
B.①② C.②③
D.③④
5.A、B两地是我国少数民族的聚居地,也是国家 重点扶贫地区,制约两地经济发展的共同因素是 ①多山的地形 ②干旱的气候 ③对外联系不便 ④生产方式落后 ⑤水资源短缺 A.①②③ B.②③⑤ C.①③④ D.②④⑤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第二章第一节 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 课件(共49张PPT)(优质版)
5.协调本地区发展与环境关系的途径有
( D)
①调入大量开垦荒地的劳动力 ②控制人口数量
③引水灌溉
④保育天然植被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下图为黄河源地区不同海拔草地退化情况。读图回答。
(12)黄影河响源 黄地 河区 源草 地地 区退不化同的海特拔点草是地面积大小的主要因(素D是)
A.居民点密度越大草地退化率越高 BCA...土海 居壤拔民水点4 分密50度0~越气4大温6草00地米退的B化.草面土地积壤退越水化大分率最坡小度
• 3、人口激增,迫使人们不断扩大耕地面积 以至向牧区推进。结果是:变成耕地的地 区,由于恶劣的气候和风沙而出现荒漠化; 同时原有草场面积缩小,过度放牧导致荒 漠化加剧。
• 4、人口过快增长,造成贫困饥荒与荒漠化 的恶性循环过程。问题的源头就在人口的 过快增长。
下图为世界某区域著名绿色工程示意图。兴
建该工程最主要为了
(D)
A.绿化美化环境 B.保持水土
C.减缓温室效应 D.防风固沙
四.荒漠化防治的对策和措施
(一) 荒漠化的防治可以概括为: “三项内容、两条原则和一个重点”
1.三项内容 预防潜在荒漠化的威胁 扭转正在发展中的荒漠化 恢复荒漠化土地的生产力
2.两条原则
维护生态平衡与提高经济效益相结合 治山、治水、治碱(盐碱)、治沙相结合
四大文明古国
消失的楼兰古城
第一节 荒漠化的防治
——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
认识荒漠化(实质、分布、成因、表现)
干旱、 半干旱 地区
半湿 润区
人类过度 经济活动
土 地 退 化
耕地退化 草地退化 林地退化
土地沙漠化 石质荒漠化 次生盐渍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课时
课前准备
搜集人类对植被破坏的相关资料和我国荒漠化产生的历史过程资料。
导入新课
师
上节课我们习了我国西北地区的地理位置和地形特点,以及西北地区荒漠化形成的自然地理背景。
西北地区荒漠化除了自然原因外还有哪些因素呢?历史上我国西北地区是不是荒漠化的发地?这就是我们本节课习的内容。
推进新课
板书:
(二)人为因素
师
荒漠化不是简单的荒漠扩张的过程,而是很多块分散的土地逐渐退化,并最终连接在一起,形成如同荒漠般的景观。
虽然自然因素为荒漠化的形成创造了条件,但人类活动大大加剧了这一过程,并且常常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调查表明,西北地区现代荒漠化土地中,有90%以上是人为因素所致。
(教师引导生,并提出相关的知识点)读课本图25“西北地区土地荒漠化的人为因素”,分析形成荒漠化的人为因素。
(生讨论,教师小结)
生
形成荒漠化的人为原因,一方面自于人口激增对生态环境的压力,另一方面则是由于人类活动不当所产生的。
西北地区荒漠化人为原因的表现:过度樵采、过度放牧、过度农垦。
板书:
1原因:(1)人口激增对环境的压力
(2)人类自身的活动不当
2表现:(1)过度樵采
(2)过度放牧
(3)过度开垦
(分组讨论)西北地区荒漠化的三个主要人为因素的影响,完成对应填空:
(生回答,适当补充)
师
人口过快增长也是荒漠化发生的重要原因。
人口过多往往导致人们生活贫困,增大对现有生产性土地的压力,人们迫于生计而无可选择地采取过度樵采、过度放牧、过度农垦和落后的灌溉方式等非可持续发展的土地利用形式,从而加快了荒漠化的发展。
请同阅读下面材料了解干旱、半干旱地区“掘井”“灌溉”所产生的负面影响。
【知识拓展】
掘井带的负面影响
图26主要补充说明过度放牧的多种形式和后果,通过、b两图的对照,说明掘井取水可以为尽可能多地放牧提供水条件,然而,过密的掘井工程,会使水井周围的草场受到过度践踏而无法得到恢复。
这是加速草场退化的重要原因。
灌溉和次生盐渍化
“次生盐渍化”是荒漠化的另一个现象。
在干旱、半干旱地区,由于人类不合理的灌溉,引起灌溉区地下水位的上升,而荒漠地区强烈的蒸发作用,使得水分大量损失,水中所含的盐分因此聚集在土壤的表层,使土壤的肥力下降。
这也是人类对土地资和水资的不合理开发所引发的不良后果。
(生回答后教师总结)
生
略。
师
由此可见,荒漠化是人为因素和自然因素综合作用于脆弱的生态环境的结果,它受干旱程度和人畜对土地压力强度的影响。
其中自然地理条件和气候变异是产生荒漠化的必要条件,它对荒漠化的形成过程是极其缓慢的,而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则使土地荒漠化进程加速。
不管是我国西北地区的荒漠化,还是非洲的萨赫勒地区的荒漠化,总的看,荒漠化并非只是现代的产物,只不过在不同的历史时期,荒漠化的程度有所不同而已。
板书:
三、我国西北地区不同历史时期的荒漠化
师
我国是世界上荒漠化最严重的国家之一,荒漠化问题在历史上也曾出现过,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和自然条件下,人类的政治、军事和经济活动,对荒漠化的形成和发展都起到了相当大的作用。
“黄沙掩盖下的丝绸之路”的阅读材料和图(引导生自)请同们读课本P
25
212“黄沙掩盖下的丝绸之路”,思考以下问题。
(教师出示问题)1图中河流分布的特点,水量变化特征和主要补给方式是什么?
2古城和古遗址分布有什么特点?
3古今道路的变化说明什么问题?
4这样发展下去结果会是怎样的?
生
从图中看出,河流主要是高山冰雪融水补给。
古今相比,城市越越少,道路越越靠近水,这样发展下去,人类的活动空间越越小,环境也越越恶化。
师
河流都发在盆地南北两侧的山地,并向塔里木盆地中心流,流量会越越小,成为季节性河流。
在古代,西北地区塔里木盆地沙漠的人们通过兴修水利,利用昆仑山冰雪融水和山麓地下水,使这里出现了许多富饶的人类聚集地。
后,随着
人们的盲目垦耕、战争、瘟疫等多种原因,导致水枯竭,绿洲面积减小,使西北地区塔里木盆地沙漠边缘类似楼兰的一些古绿洲经历了汉、唐、明、清几次大规模开发后,相继消失,人们被迫放弃。
荒漠化的范围越越大,使丝绸之路南道及其连接的古城,几乎全部被深埋在沙漠腹地;古今道路发生了明显的变化,现代道路及其连接的绿洲城镇几乎全部远离古遗址,并且越越远,这样下去,由于人类活动的足迹和不合理的开发,荒漠化的范围也越越大。
师
(引导生读图,并且加以阐述)请同们读图213“万里长城和农牧过渡地带”。
该图说明:长期以,长城是我国古代到明朝时期农业和牧业的分界线,在其两侧,是农业和牧业的过渡地带。
清代开始,由于被迫“移民实边”“开放蒙禁”,这一过渡带逐渐向西北移动达几十到几百千米。
加剧了本地区的荒漠化。
请思考:(教师出示问题)
课件展示:
1农牧界限向北推进,为什么会加剧该地区的荒漠化?
2为什么我国北方的农牧过渡带,恰恰又是我国荒漠化最为严重的地区?
(生讨论交流教师小结)
师
农牧界限向北推进,意味着农业向牧区侵入,大片的草地变成旱地。
这样,势必压缩草场面积,在原有的牲畜量不减少的条件下,会产生所剩牧场的超载,超载的牧场必定会逐步衰退。
为了牲畜的发展又可能将牧场转移到环境比较脆弱的地区,环境的退化势必日益加重;在此同时,由草地开垦出的旱地本身在防风固沙方面存在着严重的劣势,加上因为土地肥力的减退而弃荒的话,其本身就是现成的人造沙漠。
因此,如果农牧界限向北推进,势必加剧该地区荒漠化的进程。
在我国北方的农牧过渡带,常常存在“农牧之争”。
从土地单位面积的产出量对比,农业一般都高于牧业,因此就有农业侵入牧区趋势,特别是在人口激增,粮食不足的条件下,以农侵牧已成必然,若不加以控制,必定会陷入“过度开垦→生态用水紧张→植被退化→荒漠化加剧→土地肥力减弱→再度开垦→荒漠化再度加剧”的恶性循环圈,实际情况也是如此。
课堂小结
荒漠化使西北地区土地逐渐丧失生产力,虽然经过治理,个别地区的生态环
境得到了改善,但总体上看,特别是旱作地区和草原牧区,荒漠化仍在蔓延。
因此,抓好荒漠化的防治,是实现本地区经济和社会持续发展的极其重要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