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尔沃基美术馆1
密尔沃基美术馆
建筑整体是曲形体的结合,不 同的曲形体都是靠直线,曲线通过 一定的规则拉接起来的。
Milwa的两块 翼板与下面的锥 形屋体构成了三 维立体空间体系, 通过曲线的互相 拉接,形成美术馆在户外部分设计了一组遮阳的百页,而卡拉特拉瓦没有把百页 全都放进玻璃窗的内侧去,却把遮阳百页放在室外,直接串在了桅杆上, 如同一叶纤细的羽毛片随时跟着阳光调整自己的角度。
Milwat馆具有洁白色的 外观,别致的造型,如同一只大鸟 双翼的巨大屋顶,成为了密尔沃基 标志性建筑。当你已被密尔沃基美 术馆外表的白色“翅膀”所震撼的 时候,你发现让你更加为之震撼和 倾倒的是它内部的光有无数缕光从 锥形的天顶倾泻而下。
Milwa术馆
Milwa Museum
建筑简介 —
像海鸟一样的密尔沃基美术馆
密尔沃基美术馆位于密执安湖畔, 在美术馆旁边还有另外一座老建筑, 是沙里宁1957年设计的战争纪念馆。 卡拉特拉瓦新建起了一条拉索引桥, 跨度长达73米,把人们的视线直接引 导到了新建的建筑上来,笔直地正对 着新美术馆的主要入口。然而桥下并 没有水,湖水更在美术馆的身后。于 是,这一道引桥便成了一段空间序曲。
卡拉特拉瓦提出的当代设计思维与实践的模式。他 的作品让我们的思维变得更开阔、更深刻,在解决工程 问题的同时也塑造了形态特征。 这就是: 自由曲线的流动 组织构成的形式 结构自身的逻辑 这些逻辑贯穿了这样的结构形态,它不仅体现在整 个结构构成上,也潜移默化于每个细节中。
代表作都具有逻辑规则性
Milwaukee Art Museum
它的逻辑规 则在于交叉网状 的紧密排列的细 线在空间中构建 旋转出完美的曲 面效果。
密尔沃基美术馆分析
花费
悉尼歌剧院于1973年正式完工,总花费为1亿零200万负责主管建造计划的 H.R. ‘Sam’Hoare提供了截至1973的总花费: 阶段一:矮墙:Civil & Civic Pty Ltd大约为5千5百万。 阶段二:屋顶M.R. Hornibrook (NSW) Pty Ltd大约为1千2百50万 阶段三:内部的设计和装潢The Hornibrook Group5千6百50万 其他的合同:舞台设施,舞台照明和风琴9百万 其他的花费和费用1千6百50万 1957年初步计划的成本为7百万。最初预计完工日期为1963年1月26日(澳大 利亚元)。
外观结构
悉尼歌剧院的外观为三组巨大的壳片,耸立在南北长186米、东西最宽处为97米的现浇钢筋 混凝土结构的基座上。第一组壳片在地段西侧,四对壳片成串排列,三对朝北,一对朝南, 内部是大音乐厅。第二组在地段东侧,与第一组大致平行,形式相同而规模略歌剧厅。第 三组在它们的西南方,规模最小,由两对壳片组成,里面是餐厅。其他房间都巧妙地布置 在基座内。整个建筑群的入口在南端,有宽97米的大台阶。车辆入口和停车场设在大台阶 下面。悉尼歌剧院坐落在悉尼港湾,三面临水,环境开阔,以特色的建筑设计闻名于世, 它的外形像三个三角形翘首于海边,屋顶是白色的形状犹如贝壳,因而有“翘首遐观的恬 静修女”之美称。 歌剧院整个分为三个部分:歌剧厅、音乐厅和贝尼朗餐厅。歌剧厅、音乐厅及休息厅并排 而立,建在巨型花岗岩石基座上,各由4块巍峨的大壳顶组成。这些“贝壳”依次排列,前 三个一个盖着一个,面向海湾依抱,最后一个则背向海湾侍立,看上去很像是两组打开盖 倒放着的蚌。高低不一的尖顶壳,外表用白格子釉瓷铺盖,在阳光照映下,远远望去,既 像竖立着的贝壳,又像两艘巨型白色帆船,飘扬在蔚蓝色的海面上,故有“船帆屋顶剧院” 之称。那贝壳形尖屋顶,是由2194块每块重15.3吨的弯曲形混凝土预制件,用钢缆拉紧拼成 的,外表覆盖着105万块白色或奶油色的瓷砖。据设计者晚年时说,他当年的创意其实是来 源于橙子。正是那些剥去了一半皮的橙子启发了他。而这一创意来源也由此刻成小型的模 型放在悉尼歌剧院前,供游人们观赏这一平凡事物所引起的伟大构想。
可运的建筑——密尔沃基艺术博物馆扩建
建筑创作 2 0 / 0 02 1
维普资讯
1 密尔沃基博物馆 .
上下打开 , 就像人们眨眼一样。 但密尔沃基的扩
一
瞬间 ,这些 是运 动本 身被 冻结 了的 状态 ” 规律的理解 。 。 这种寓于动态之中的瞬间平衡是恰
建工 程更 能展 示出 卡拉 塔瓦 力求 所要 创造 的 Ae nr a r 在 《 la do Z e a j 圣地亚哥 - 卡拉塔瓦 “ 活 到好处的 , 在此种平衡中, 可以看出其创造力以
差之余, 有机会拜读卡拉塔瓦新近完成的密尔沃 馆 , 博物馆也成为威斯康 星大道的底景 。 这样 , 使 的多次重复和渐变( 捕捉自然界生物骨骼的聚集形
基艺术博物馆扩建工程, 亲身体会卡拉塔瓦的设 建筑和城市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将该建筑设计成 态) ,形成富有韵律的结构肌理,使建筑清新典 计思想和设计手法 。 这是卡拉塔瓦设计的第一座 白色 , 目的是在暗色调的城市背景的衬托下 , 使 雅。 博物馆 ,也是他在美国设计的第一栎建筑。 之更加突出, 也使得建筑尺度感比实际的体量要 该建筑最精彩的部分是接待厅部分的建筑造
一
种对比的方法和旧建筑形成对活: 旧建筑呈灰 到风速超过 2 .英里 / ,它就自动关上 。当遮 36 h
Klr al 在湖岸和纪念馆之间进行了艺术博物馆的 色而显凝重 , q e 新建筑为白色而显轻 飘; 旧建筑试 阳层开启时, 建筑造型也在跟着变化 , 当开启到
扩建 , 采取低矮平铺的布置方式 , 目的是不影响 图创造飘浮感 , 但还显得沉重 , 而新建筑却真正 顶点时 , 所有遮阳金属杆的轮廓形成两道优美的 现有的建筑及环境 。 从建筑设计方面讲 , 扩建是 地飘了起来;旧建筑严谨, 而新建筑充满活力和 弧线 , 形如一只振翅的 巨鸟, 给人以强烈的视觉 成功的 , 以谦虚的姿态维持与战争纪念馆和湖的 动感。 关系 , 但由于缺乏个性 , 功能不清晰,以及没有 上的冲击。 这不是表演 , 这是一种结构的艺术 。 不
圣地亚哥·_卡拉特拉瓦个人简介
圣地亚哥·卡拉特拉瓦SANTIAGO CALATRAVA生平简介圣地亚哥•卡拉特拉瓦,建筑师、艺术家、工程师,1951年出生于西班牙瓦伦西亚。
卡拉特拉瓦在瓦伦西亚上小学和中学,从8岁起,还上了工艺美术学校,在那里他开始了正式的绘画学习。
在瓦伦西亚完成高中学业后,卡拉特拉瓦在巴黎度过了一段时间,之后进入了瓦伦西亚的高等建筑学院(Escuela Técnica Superior de Arquitectura),在那里他获得了建筑学位,并参加了城市主义研究生课程。
卡拉特拉瓦被历史上一些伟大的建筑作品的数学严谨性所吸引,决定攻读土木工程研究生,并于1975年进入苏黎世的ETH(瑞士联邦理工学院)。
卡拉特拉瓦于1981年获得博士学位,发表了一篇关于空间框架可折叠性的论文。
完成学业后,卡拉特拉瓦于1981年在苏黎世开设了第一家事务所,接受小型工程委托。
1983年,卡拉特拉瓦为苏黎世斯塔德霍芬火车站的设计和施工提出了第一份获奖方案,从此开始参加各种设计竞赛。
1984年,卡拉特拉瓦在巴塞罗那设计了巴赫-德罗达大桥。
这是建立他国际声誉的第一个桥梁项目。
随后的其他著名桥梁包括,阿拉米洛大桥和卡图贾高架桥,二者都是塞维利亚世界博览会委托建造的(1987—1992);毕尔巴鄂的Campo Volantín人行天桥(1990—1997);以及瓦伦西亚的阿拉米达桥和地铁站(1991—1995)。
20世纪80年代末和90年代的其他大型公共项目包括多伦多的BCE 广场(1987—1992)和里斯本的东方火车站(1993—1998),后者是1998年世博会委托建造的。
卡拉特拉瓦于1989年在巴黎成立了公司的第二个办事处,当时他正在设计里昂圣埃克苏佩里机场站(1989–1994)。
1991年,卡拉特拉瓦在瓦伦西亚赢得了一场大型文化综合体和城市干预的设计竞赛——艺术科学城,一座占地86英亩(348030平方米)的艺术设施综合体,包含一座科学博物馆、一座天文馆、一座歌剧院、“阿戈拉”、两座桥梁和花园。
大师作品建筑结构赏析
大师作品建筑结构 赏析
杨帆
古根海姆博物馆-弗兰克·盖里
博物馆在建材方面使用玻璃、 钢和石灰岩,部分表面还包 覆钛金属,与该市长久以来 的造船业传统相呼应
毕尔巴鄂古根海姆博物馆 奇美的造型、特异的结构 和崭新的材料,为它赢得 “世界上最有意义、最美 丽的博物馆。”
卡拉特拉瓦-密尔沃基美术馆
• 卡拉特拉瓦(Santiago Calatrava)1951年生于 西班牙瓦伦西亚的贝 尼马米特(Benimamet), 在巴伦西亚修完建筑 与城市设计专业以后, 于1979年获得了瑞士 苏黎世联邦工学院的 结构工程博士学位, 随后留校任教 。
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密尔沃基美术馆具有皎皎色的外 观,新奇的造型,好像一只大鸟双翼的巨大屋顶, 成为了密尔沃基标识性构筑。由于卡拉特拉瓦对混 凝土承重结构的熟练把握,这个白色混凝土材质的 塔门淋漓尽致地凸显了雄浑茁壮的气质。
飞翔的建筑——密尔沃基美术馆
飞翔的建筑——密尔沃基美术馆飞翔的建筑——逻辑分析密尔沃基美术馆摘要:利用结构来创造出丰富的建筑艺术形象,对于结构与建筑美的处理,卡拉特拉瓦的确值得钦佩,而在卡氏的作品中,还将运动元素融入这两点中的独特建筑更是让人眼前一亮,这便是密尔沃基美术馆。
关键词:圣地亚哥卡拉特拉瓦;密尔沃基美术馆;理性;逻辑分析;结构一、项目简介密尔沃基美术馆是西班牙建筑师卡拉特拉瓦在美国的第一个项目,项目基地位于五大湖之一的密歇根湖北岸,这是唯一一个全部属于美国的湖畔,湖区气候温和,大部分湖区是避暑胜地,在这样美丽的风景前,卡拉特拉瓦试图建立一座轻盈的建筑,将建筑融入这静谧的环境当中。
所以在这座美术馆中你能感到大自然是卡作品的永恒灵感源泉。
白色的建筑主体加上玻璃的主题让建筑轻盈,而好像飞鸟展翅般的运动遮阳杆件更让美术馆有要起飞翱翔于湖畔的视觉即视感。
依靠着密歇根湖的粼粼波光,卡把这座建筑做成了“在水一方”。
二、建筑师圣地亚哥——卡拉特拉瓦,是世界上著名的创新建筑师之一,也是备受争议的一位。
卡拉特拉瓦出生在西班牙巴伦西亚,少年时期在巴伦西亚的艺术学校接受教育修完建筑与城市设计专业,而后又于瑞士获得土木工程博士学位,也许是因为这样不同专业的训练,使得卡拉特拉瓦有着建筑师和结构工程师的双重身份。
三、建筑理念卡拉特拉瓦说过:“美源于自然,美源于运动,美源于力”。
卡拉特拉瓦的设计总是有着仿生建筑的韵味,他总是从自然界中吸取灵感:飞翔的小鸟;张开的眼睛;运动员扭曲的身体,都可以化作他笔下的建筑。
儿时的卡拉特拉瓦过着田园的生活,这也使得他很喜爱从自然中吸取灵感。
卡拉特拉瓦平时最大的爱好便是观察动物的骨骼运动,这一爱好延伸出建筑的结构表现力是支持他建筑理论的一个重要因素。
卡拉特拉瓦的设计理论的另一要素是卡拉特拉瓦在瑞士学习时的博士论文——《空间结构的可折叠性》,简单地说就是将一个三维空间框架折叠为二维空间框架,再进一步折叠成为一位空间框架,而每一个节点的运动都是一个可追随的有规律的轨迹。
世界著名美术馆
世界著名美术馆作者:暂无来源:《艺术品鉴》 2017年第12期美术馆真是一不小心就容易成为很美的地方,这么说可能出于偏好。
选编的一些世界著名美术馆,日本的美术馆自然更心仪一些,可能是因为建筑师更喜欢。
开心的是中国有些美术馆也好看,虽然说不上世界著名,但建筑水准真的不差。
一一美树嘉文艺志密尔沃基美术馆神似一艘豪华游艇,像一只优雅白鸽,又像一名现代舞者。
清晨博物馆开馆时,翅膀一样的屏展开遮蔽建筑,夜晚闭馆时这个屏又收回。
因为其外形和冲天的姿势,人们赞誉她是“有生命的博物馆”。
密尔沃基艺术博物馆建于1882年,由西班牙世界级建筑设计专家圣地亚哥卡拉特拉瓦设计。
它具有洁白的外观和别致造型,如大鸟双翼的巨大屋顶代表卡拉特拉瓦的美学,同时成为密尔沃基的标志性建筑。
金贝尔美术馆贝尔艺术博物馆于1972年建成,由建筑设计大师路易斯·康( Louis Kahn)设计。
是世界公认的公共艺术设施最为先进的艺术博物馆,路易斯·康的杰出设计理念在建筑设计界引起极大反响,受世人瞩目。
在一个空旷而景色优美的公园之中,美术馆外部表现得有些峻峭,建筑外观形象处理得娴静、简朴,自远处观望,其严肃个性给人以刻板印象。
但这种刻板印象真让人着迷。
康在这个艺术博物馆中展现了个人对建筑材料的偏好:混凝土柱和薄壳形拱顶结构裸露在外,而非承重墙则采用罗马灰华石及玻璃板,以满足不同空间和位置的采光要求。
灰华石及玻璃板同混凝土之间没有过强的对比,空间质感近同,肌理混合为一。
同时,康也流露出对建筑所在地段的关注与尊重。
路易斯·康认为:光,是人间与神境相互对话的一种语言,并且是人性与神性共同显身具象化的领域。
由康所设计的金贝尔艺术博物馆也许可以为人们解读出康的建筑作品里所蕴含的“对话”情节。
伦敦蛇形美术馆伦敦蛇形画廊得名于附近九曲十八弯的蛇形湖,是英国最受欢迎的画廊之一。
从这个角度看,活脱脱就是一条暴躁的眼镜蛇。
蛇形画廊由大不列颠艺术委员会在1970年成立,原址为1934年古典风格的茶室。
密尔沃基美术馆
论文设计之于生活,是无法缺失的一种艺术。
它来源于生活,满足于人。
环境设计是设计的基本内容,它是对人类生存空间的完善,包含了室内设计、城市规划、建筑设计、装饰艺术、装饰绘画、雕刻设计、工艺品设计等。
我要谈的是“室内设计与环境设计”。
环境是指人类赖以生存的周边空间,有自然、人工、社会环境之别。
而环境设计就是对构成人类的生存空间进行美化和系统构思的设计,对生活和工作环境所必须的各种条件进行规划的过程。
室内设计,主要是针对建筑内部空间的设计。
环境设计的目标是运用科技创造人的生活、工作所需的物质环境,并促使人与物、与环境、与社会相互协调、相互和谐。
室内空间作为人类生活最基础、最根本的生存空间,更加的体现着人与环境、与物、与社会的关系和需求。
马斯洛的“需求”理论阐述人的需求有五个层次,从高到低分别是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自尊需求和自我实现。
包豪斯坚定的“为人的设计”思想,坚持设计的目的不是产品,而是人。
因此,室内设计和环境设计都要充分体现人的意志,满足人的需要,做人化的设计。
作为环境设计的一大分支,室内设计最主要是把建筑的缺点改善,方便人的生活。
室内设计是建筑的延续。
一个完整的室内设计,其实包含了对建筑空间、结构设计、功能区域划分……的考虑。
室内设计的主要内容是空间设计、装修设计、装饰设计和物理环境设计。
空间设计有室内空间通常为由墙、顶、地面构成的六面体或多面体空间形式,还有一些常见形式如:封闭空间,具有内向性、有领域感相对安全、私密但闭塞易疲劳的空间形态;开敞空间,界面通透、视线可延伸、内外联系紧密但私密性差的空间形态;动态空间,又称四维空间;悬浮空间,即悬吊在室内的空间景物;共享空间,适应各类社会交往、公共活动的大型室内活动场所;下沉空间,具有领域性、室内地面局部下沉或抬高周围地面而产生的空间;地合空间,地面局部抬高而产生的空间;虚拟空间,同样称为心理空间即被某物体意象限定性空间无完备的隔离形态;母子空间,是在原有空间中用实体式象征性手法再限定出小空间、根据功能的二度限定;灰空间,具两个不同空间特征的过渡空间。
密尔沃基美术馆
[ UED ] 146 | 12 | 202372MILWAUKEE ART MUSEUM 密尔沃基美术馆[ TOPIC ] 主题/圣地亚哥·卡拉特拉瓦:着迷于自然,为建筑插上翅膀 SANTIAGO CALATRAVA: FASCINATED BY NATURE, GIVING WINGS TO ARCHITECTURE项目地点:美国,威斯康星州,密尔沃基市委托客户:密尔沃基美术馆建筑+工程设计:圣地亚哥·卡拉特拉瓦建筑事务所功能用途:密尔沃基美术馆扩建施工起始时间:1994年竣工时间:2001年摄影师:Alan KarchmerLocation: Milwaukee, Wisconsin, United StatesClient: Milwaukee Art MuseumArchitect and Engineer: Santiago CalatravaFunction: Expansion of the Milwaukee Art Museum ComplexStart of Construction: 1994Date of Completion: 2001Photographer: Alan Karchmer7374[ TOPIC ] 主题/圣地亚哥·卡拉特拉瓦:着迷于自然,为建筑插上翅膀 SANTIAGO CALATRAVA: FASCINATED BY NATURE, GIVING WINGS TO ARCHITECTURE75[ UED ] 146 | 12 | 20237677[ TOPIC ] 主题/圣地亚哥·卡拉特拉瓦:着迷于自然,为建筑插上翅膀SANTIAGO CALATRAVA: FASCINATED BY NATURE, GIVING WINGS TO ARCHITECTURE[ UED ] 146 | 12 | 202378[ TOPIC ] 主题/圣地亚哥·卡拉特拉瓦:着迷于自然,为建筑插上翅膀 SANTIAGO CALATRAVA: FASCINATED BY NATURE, GIVING WINGS TO ARCHITECTURE密尔沃基美术馆俯瞰密歇根湖,部分位于1957年由埃罗·萨里宁设计的一座建筑内,该建筑相当于一座战争纪念碑。
密尔沃基美术馆浅析
密尔沃基美术馆浅析学了《建筑结构选型》的课,对于建筑与结构之间的关系,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一点感悟,在课堂上,很多人也就这个问题进行了激烈的讨论。
而在我看来,结构,它作为一种建筑创作手段,同时要服务于建筑功能和建筑审美这双重目的。
或许过去,结构仅仅只是把按照材料性能和力学的规律性围合成一个满足功能要求的空间,然而现在,随着建筑行业的发展,人们对于审美有了更高的要求,因而,对于结构的挑战性也就更大了。
而对于现在的我们来说,想要利用结构来创造出丰富多彩的建筑艺术形象,是很难实现的。
因此,我们很有必要从其他的优秀建筑师身上学习,学习他们是怎么将结构与建筑的美结合在一块的。
在众多建筑师当中,卡拉特拉瓦对于结构与建筑的美的处理,很是让我佩服。
卡拉特拉瓦简介:卡拉特拉瓦是世界上最著名的创新建筑师之一,也是备受争议的建筑师,人称“建筑诗人”。
他以桥梁结构设计与艺术建筑闻名于世,他设计了威尼斯、都柏林、曼彻斯特以及巴塞罗那的桥梁,也设计了里昂、里斯本、苏黎世的火车站,还有著名的雅典奥运会主场馆。
由于卡拉特拉瓦拥有建筑师和工程师的双重身份,他对结构和建筑美学之间的互动有着准绳的掌握。
他认为美态能够由力学的工程设计表达出来,而大自然之中,林木虫鸟的形态美观,同时亦有着惊人的力学效率。
所以,他常常以大自然作为他设计时启发灵感的泉源。
密尔沃基美术馆浅析:在好莱坞大片《变形金刚3》中,除了震撼的特技和华丽的音效吸引我的眼球之外,在影片中,露脸的一座奇特的建筑同样吸引我的眼球,给我留下很深的印象。
通体洁白,造型别致,有像鸟儿一样向天空伸展的“翅膀”。
甚至让我以为这是电影的三维特效,没想到,在现实中它确确实实是一座在美国的大名鼎鼎的建筑物,名字叫做密尔沃基美术馆。
或许是它的前卫造型和变形金刚们的未来范十分贴切,堪称是一座让变形金刚们都亲睐的建筑,这才吸引了导演麦克贝的目光,同时也吸引了一大批影迷的目光。
看到密尔沃基美术馆的第一眼,完全惊叹于整个建筑的形态,各种复杂的曲线,两对伸展的翅膀,整个建筑浑然像一只展翅高飞的小鸟。
卡特拉瓦--密尔沃基美术馆
密尔沃基美术馆新馆
• 和一般建筑不一样的,这个美术馆 在户外部分居然也设计了一组遮阳 的百页,而没有把百页全都放进玻 璃窗的内侧去。在桅杆下面有相当 大面积的玻璃屋顶,罩着的就是 上下两层门厅后身共通的中庭空 间,没遮拦满满地灌进阳光去怎行, 那是不能不加以节制的,于是卡拉 特拉瓦干脆把这一部分的遮阳百页 放在室外,直接串在了桅杆上, 如同一叶纤细的羽毛片。随着一 天里时间的流转,白驹过隙的感受 也荡漾在这片羽毛间,它会随时跟 着阳光调整自己的角度,如有灵 性,在城市中静谧的湖边悄然微颤。
密尔沃基美术馆新馆
• 正对着塔门的轴线,比入 口稍微靠后的地方,是这 个引桥的拉索结构中的中 脊。这个必不可少的构件 以47度倾角升起,与桥 面构成了空间关系上的 平衡。中脊高达50米,与 引桥的方向背道而驰,绷 住了全部十条拉索,把桥 面的荷载牢牢地固定在高 挑的桅杆上,也把人的视 线和心情一起爽快地挑拨 到了天上。一路行来孜孜 仆仆的辛苦劲儿,陡然换 作了远飞高翔的舒畅和自 由。
密尔沃基美术馆新馆纯白的格局,而遮 阳板设计上那一丝纤巧的痕迹则荡然无存了。在米尔沃基 美术馆里,他以厚重的混凝土拱作为基本元素反复叠加, 一通操控下,沿着南北轴线长长向北伸展的展览空间产 生了统一的形象特征,都归结在了遵循结构规则的绵长 韵律中。最简单、最朴实的结构功能,造就了极其雅致而 壮丽的美。由于混凝土的拱远远伸出的远端正好为展廊托 出了檐口,因此展廊里能照得到的,基本上只是室外地 面反射回来的漫射光,既能保证足够的自然采光,又避免 了阳光直射对藏品的破坏。长排长排拱的重复让人联想 到教堂时代的结构方式,自然地,又为这个空间添了几分 神圣感。据说,这个美术馆里陈列的多是上好的艺术品, 放进这样的展廊,也不算辱没了。
简介
密尔沃基美术馆藏品欣赏(一)内外皆美的漂亮新馆
密尔沃基美术馆藏品欣赏(一)内外皆美的漂亮新馆密尔沃基美术馆藏品欣赏(一)内外皆美的漂亮新馆
我还以为是停泊在密西根湖滨的游艇呢
湖边风大,停车小心
春天,湖边冰雪未消
去的那天赶巧碰上现代陶瓷艺术展览
现在很多美术馆都在大厅摆上齐胡立玻璃雕塑,密馆也未能免俗
这个不是展览品,是大厅咖啡座儿摆卖的杯子
Leger的雕塑作品比较少见
坎丁斯基的这幅画被美术馆拿来做门票的图案
毕加索
罗丹的这件作品到处都是,密尔沃基这里也有一件
中世纪法国特洛瓦Troyes的木刻
为纪念雷顿藏画125周年庆,特意恢复了一间旧式展厅,里面名家如云
Hiram Powers的《希腊女奴》我在耶鲁见过,这里是他另一件作品
John James Audubon(就是以画美国鸟类闻名那位)《水獭受困》
密馆的海地民俗画收藏丰富,是海地以外最全的。
嗯,您看看是不是有点意思。
密尔沃基美术馆
建筑师
建造过程
技术美 艺术美
工程图
建筑师
建造过程
技术美 艺术美
线性元素的使用
建筑师
建造过程
技术美 艺术美
细部特色
建筑师
建造过程
技术美 艺术美
光影之美
建筑师
建造过程
技术美 艺术美
三角镂空
建筑师
建造过程
技术美 艺术美
结构
建筑师
建造过程
技术美 艺术美
材料
建筑师
建造过程
技术美 艺术美
百叶窗
建筑师
技术美 艺术美
结论
建筑的发展方向之一是智能化,在以后对建筑 的智能化方面要有更多的了解
建筑师
思想
通过结构的设计使建筑物脱颖而出。认为结构的 美来自于“自然”、“运动”和“力”。
1.结构的自然之美
崇拜自然将自然视为建筑创作的源泉, 从中发现美的原 则, 进行大量有关生物生长性状的研究,从中寻找建筑形 态的仿生联系。
2.结构的运动之美
“美”源于运动:他认为运动是自然界最普遍的存在方 式,是美的根源, 卡拉特拉瓦理解的运动首先是一种 普遍而深刻的运动趋势,重力作用下的下落趋势,地 球上的任何物体都是通过与它的对抗来确立自己的存 在形态,所以形态之美也即运动之美。
建造过程
技术美 艺术美
节点-材料-功能
建筑师
建造过程
技术美 艺术美
结论
结论一
美缘于自然,在建筑中,形体 的塑造可以从生活中 提取到,并通过技术手段使之 合理化
建筑师
建造过程
技术美 艺术美
结论
结论二
建筑师在通过形体塑造建筑的同时 ,也应注意结构的作用,结构的使 用会升华建筑的内涵
(精品)卡拉特拉瓦-密尔沃基美术馆
• 节点:顶部板式结构交叉—这样 的结构可以使力向各方面均匀分 散,使建筑体稳定,同时重量得
的渗入。
以减轻,重复交叉的结构美也得
– 还有就是门厅二楼墙面部分 掏空了一圈规律排列的小孔, 效果也与顶部类似。
以体现,并且也增强了建筑的采 光。
展览区分析
Milwaukee Art Museum
Milwaukee Art Museum
还有就是人体的动态结构分析。
“千万不要妄想用电脑代替人脑, 因为只有用自己的脑子去创作, 用自己的双手去涂画,这才能 唤醒建筑师体内最原始、最自 然的情感,这是任何一台电脑 都无法取代的。”
环境分析
Milwaukee Art Museum
• 卡拉特拉瓦的密尔沃基美术馆位于密 执安湖畔,粼粼波光似乎是全球各地
• 建筑本身高度与周围建 筑差距不大,使其与环 境有机和谐地融合在一 起
拉索引桥 Milwaukee Art Museum
• 引桥为拉索结构,跨度长达73米,把人们的视线直接引导 到了新建的建筑上来,笔直地正对着新美术馆的主要入口。 引桥的做法,和他在1992年为塞维利亚世界博览会设计的 竖琴般的Alamillo大桥有着类似的构造思路
展厅 (连接新旧场馆)
Milwaukee Art Museum 展厅
弧线型梁柱可有效分 散房顶向下的压力, 类似拱顶。
受力分M析ilwaukee Art Museum
F
Milwaukee Art Museum
三角形镂空设计既不影响墙体的承 重功能又能有效地减少墙体重量, 开阔空间。重复的元素极富韵律感, 使建筑内部更具趣味性。
Milwaukee Art Museum
• 光影分析
• 位置:鸟的下 面 回廊的交接 处(从美术馆 入口进入后便 是门厅,位于 整个建筑的中 心地带,上顶 几乎完全架空, 四周十分空旷, 如作者一直所 追求的,带给 参观者最奢华 的空间享受, 门厅尽头是海, 由一个有限宽 阔的空间引向 了一个无限广 阔的空间。)
密尔沃基美术馆结构分析
Structural Features: Pavilion
• The cable-stayed bridge pylon and the Quadracci Pavilion’s building spine are aligned on the same axis and are inclined 48.36 degrees toward the Pavilion
Structural Features: Burke Brise-Soleil
• The signature element of the Calatrava addition is composed of two large operable wings, each made up of 36 interconnected fins, spanning almost 220 feet
The Milwaukee Art Museum
The Architect
• Santiago Calatrava was born in Valencia, Spain in 1951 • He earned a degree in architecture from Escuela Tecnica Superior de Arquitectura in Valencia • He then pursued studies in the field of civil engineering, completing a Ph.D. from the Federal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in Zurich, Switzerland in 1979
Design Concept Building Layout Structural Features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圣地亚哥·卡拉特拉瓦
圣地亚哥·卡拉特拉瓦
圣地亚哥·卡拉特拉瓦 ( Santiago Calatrava)1951年生 于西班牙瓦伦西亚的贝尼马米特 (Benimamet),在巴伦西亚修完建 筑与城市设计专业以后,于1979 年获得了瑞士苏黎世联邦工学院 的结构工程博士学位,随后留校 任教,并开始参加建筑设计竞赛 ,1981年在苏黎世(Zurich)开了 自己的建筑和土木工程事务所。 卡拉特拉瓦的重要贡献在于他所 提出的当代设计思维与实践的模 式。
• 在圣地亚哥卡拉特拉瓦 的设计中,有许多利用 生物形态或特征元素设 计的作品,位于密歇根 湖边的密尔沃基博物, 就是这样的 一座利用自 然生物形态的建筑实例。 这座博物馆主要由两部 分组成,一是长达134m 的沿湖建筑,一 是飞鸟 般耸立着的建筑体。
建筑环境
卡拉特拉瓦的密尔 沃基美术馆位于密 执安湖畔,粼粼波 光似乎是全球各地 很多博物馆建筑不 约而同偏爱的环境 条件。在美术馆旁 边还有另外一个好 的老的建筑,是沙 里宁1957年设计的 战争纪念馆。为了 尽情发掘地段环境 与生俱来的优美潜力,卡拉特拉瓦把建筑放成了 在水一方。
首层平面图ຫໍສະໝຸດ 立面图剖面图▲模型照片
实景图
▶
正对着塔门的轴线,比入口 稍微靠后的地方,是这个引 桥的拉索结构中的中脊。这 个必不可少的构件以47度倾 角升起,与桥面构成了空间 关系上的平衡。中脊高达50 米,与引桥的方向背道而驰, 绷住了全部十条拉索,把桥 面的荷载牢牢地固定在高挑 的桅杆上,也把人的视线和 心情一起爽快地挑拨到了天 上。一路行来孜孜仆仆的辛 苦劲儿,陡然换作了远飞高 翔的舒畅和自由。
密尔沃基美术馆具有洁白色的外观,别 致的造型,如同一只大鸟双翼的巨大屋顶, 成为了密尔沃基标志性建筑。
和一般建筑不一样的,这 个美术馆在户外部分也设计了 一组遮阳的百页,而没有把百 页全都放进玻璃窗的内侧去。 在桅杆下面有相当大面积的玻 璃屋顶,罩着的就是上下两层 门厅后身共通的中庭空间,没 遮拦满满地灌进阳光去怎行, 那是不能不加以节制的,于是 卡拉特拉瓦干脆把这一部分的 遮阳百页放在室外,直接串在 了桅杆上,如同一叶纤细的羽 毛片。随着一天里时间的流转, 白驹过隙的感受也荡漾在这片 羽毛间,它会随时跟着阳光调 整自己的角度,如有灵性,在 城市中静谧的湖边悄然微颤。
建筑美学
以桥梁结构设计与艺术建筑闻名于世, 最初他所做的实际项目多是火车站、 机场和桥梁这一类东西,好像和交通 问题结下了不解之缘。他设计了威尼 斯、都柏林、曼切斯特以及巴塞罗那 的桥梁,也设计了里昂、里斯本、苏 黎世的火车站。最近的作品就是著名 的2004年雅典奥运会主场馆。 拥有建筑师和工程师的双重身份,他 对结构和建筑美学之间的互动有着准 绳的掌握。他认为美态能够由力学的 工程设计表达出来,而大自然之中, 林木虫鸟的形态美观,同时亦有着惊 人的力学效率。所以,他常常以大自 然作为他设计时启发灵感的泉源,还 有就是人体的动态结构分析。
室内透视
卡拉特拉瓦其他建筑作品
雅 典 奥 运 主 场 馆
里 昂 国 际 机 场
芝 加 哥 螺 旋 塔
巴 伦 西 亚 科 学 城
和一般建筑不一样的,这个美术馆 在户外部分居然也设计了一组遮阳 的百叶,而没有把百叶全都放进玻 璃窗的内侧去。在桅杆下面有相当 大面积的玻璃屋顶,罩着的就是上 下两层门厅后身共通的中庭空间, 没遮拦满满地灌进阳光去怎行,那 是不能不加以节制的,于是卡拉特 拉瓦干脆把这一部分的遮阳百叶放 在室外,直接串在了桅杆上,如同 一叶纤细的羽毛片。随着一天里时 间的流转,白驹过隙的感受也荡漾 在这片羽毛间,它会随时跟着阳光 调整自己的角度,如有灵性,在城 市中静谧的湖边悄然微颤。
西班牙建筑师卡拉特拉瓦 (SantiagoCalatrava)
• 圣地亚哥·卡拉特拉瓦的 作品让我们的思维变得更 开阔、更深刻,让我们更 多地理解我们的世界。他 的作品在解决工程问题的 同时也塑造了形态特征, 这就是:自由曲线的流动、 组织构成的形式及结构自 身的逻辑。而运动贯穿了 这样的结构形态,它不仅 体现在整个结构构成上, 也潜移默化于每个细节中。
建筑环境
卡拉特拉瓦新建起了一 条拉索引桥,跨度长达 73米,把人们的视线直 接引导到了新建的建筑 上来,笔直地正对着新 美术馆的主要入口。然 而桥下并没有水,湖水 更在美术馆的身后。于 是,这一道引桥便成了 一段空间序曲。
美国密尔沃基艺术馆
像海鸟一样的密尔沃 基市艺术馆,是一座会动 的建筑。西班牙建筑师卡 拉特拉瓦通过机械传动装 置,能够将建筑顶部的两 个像翅膀一样张开的钢结 构羽翼,在阳光下慢慢张 开。这个结构体系是由两 根平行的、倾斜47度的桅 杆靠拉力支撑,一根桅杆 位于屋面的中轴线上,另 一根位于通向艺术馆入口的桥上,这些元素 共同创造出了诗意般的结构体系和运动感的 整体效果。
门厅以内的室内空间,更是几乎通身纯白的 格局。在密尔沃基艺术馆里,卡拉特拉瓦以 厚重的混凝土拱作为基本元素反复叠加,沿 着南北轴线不断向北伸展的展览空间,都归 结在了遵循结构规则的绵长韵律中。最简单 、最朴实的结构功能,造就了极其雅致而壮 丽的美。由于混凝土的拱远远伸出的远端正 好为展廊托出了檐口,因此展廊里能照得到 的,基本上只是室外地面反射回来的漫射光 ,既能保证足够的自然采光,又避免了阳光 直射对艺术藏品的破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