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工程专业毕业设计(论文)大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化学与化工学院
化学工程专业毕业设计(论文)大纲
学院:化学与化工学院专业:化学工程与工艺
学时数或周数:12周学分数:4
大纲主撰人:魏云鹤编写日期:2004/10/20
一、毕业设计(论文)的性质、目的和任务
1、毕业设计(论文)的性质
毕业设计(论文)是高等院校培养人材必不可少的教学环节。毕业设计(论文)是在学生学完全部课程,并进行各种实习和课程设计之后,在校期间进行的最后一个综合性最强也是最为重要的实践性教学环节。
毕业设计(论文)对于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去分析和解决科研和生产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该教学环节是学生在校进行最后一次综合性训练,为毕业后尽快适应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的科研与实际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毕业设计(论文)是学生能否获得学士学位的必要依据。
2、毕业设计(论文)的目的
(1)巩固、加深、扩大所学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
(2)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独立分析和解决本
专业的科研和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
(3)加强学生科研和工程设计基本方法、基本技能和基本作风的训练,培养学生正确的科研思路和设计思想以及严谨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工作作风;
(4)培养学生调查研究、文献检索和阅读、方案设计和论证、实验设备仪器的安装与调试、实验数据的分析、测试和处理以及外文翻译和熟练应用计算机等方面的能力;
(5)培养学生撰写设计报告和论文的能力。
3、毕业设计(论文)的任务
毕业设计(论文)的主要任务是:全面培养学生的科研及工程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全面提高教学和人才培养质量。
二、毕业设计(论文)的基本要求
1、学生应综合运用已学的理论知识、实验技能和各种专业知识,分析和解决与毕业设计(论文)课题有关的实际问题,按时完成全部设计任务。
2、查阅与毕业设计(论文)课题有关的资料和文献,按教育部规定,学生需上交5000汉字(或10万英文字符)的译文,并附交原文,译文内容应与课题紧密相关。
3、尽量将计算机应用于毕业设计(论文)工作当中,如编程、计算、辅助设计、辅助绘图等,上机时间一般不少于40机时。
4、写出一篇符合要求的毕业设计报告或毕业论文。
三、毕业设计(论文)的选题
1、选题原则
(1)满足教学的基本要求,符合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培养目标,使学生得到比较系统全面的训练。
(2)课题必须体现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尽量结合生产、科研和实验室建设的实际任务。
(3)课题应尽可能反映化学工程与工艺学科的发展动向和水平,有一定的创新性。
(4)课题难度应适中,充分发挥不同水平学生的创造潜能,使学生经过努力能够按时完成。
2、选题范围
(1)导师纵横向科研项目中的局部或阶段性研究课题、工程设计。
(2)新领域、新技术、新材料、新理论的探索性研究;
(3)已有理论或技术在工程实际中的应用研究;
(4)已有理论或技术应用于工程实际的创新性设计;
(5)生产实际中现有方法、工艺及设备的改进与设计;
(6)化工企业环境污染治理方法研究与工程设计;
(7)化学工程专家系统及化工单元操作、化工厂辅助设计等软件的开发;
(8)实验室建设方面,如试验用设备仪器的设计、制作和改造等;
(9)解决社会生活、经济建设、文化教育等方面的实际问题和热点问题的研究;
(10)其它属于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范围的符合毕业设计(论文)
要求的课题。
3、课题的审定
(1)每个教师指导的学生数不能超过5人。
(2)毕业设计(论文)课题由指导教师于第七学期第十五周之前提出,并用书面形式陈述课题名称、来源、性质、主要内容、难易程度、设计(试验)地点、所需学生数(一般每生一题,若多生同题,在内容上应有明确分工),报所属研究所。
(3)研究所或学科组于第十六周之前组织有经验的教师对各指导教师提出的课题进行初步论证,对过难、过易或不符合教学基本要求的课题,应提出改进性意见,或予以取消。
(4)经研究所或学科组审查确定的课题应于第七学期末汇总上报到学院本科教务办公室,由学院统一向学生发布。
3、学生选题办法
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能力选择课题,指导教师根据学生报名情况选择学生,若学生分配不合理,研究所有权协调、确定各课题学生名单。
各课题学生名单最迟于第八学期第一周内向学生公布。选题、学生落实后由研究所负责填写《山东大学毕业设计(论文)课题落实情况统计表》,上报学院本科教务办公室。
四、毕业设计(论文)的过程
1、指导教师于毕业设计(论文)开始前填好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并发给学生。
2、毕业设计(论文)的调研主要采用教师指导下的文献查阅、实地考察等方式进行。在毕业设计(论文)进行后的5周内,按学院规定的表格形式提交课题调研报告(包括文献综述、课题的目的意义、主要创新点等)以及大致的实验方案(包括完成课题所需用的实验方法、技术路线、预期结果,以及实验的大致进度安排),由研究所所长填写审核意见后,以研究所为单位统一上报本科教务办公室备案,作为今后检查课题进展情况的依据。
3、指导教师定期检查设计(实验)进度(每天一次、每次不少于2小时),对设计(实验)方法进行质疑、答疑和指导,学生可利用这段时间及时向指导教师汇报和请教实验中遇到的问题。
4、学生在设计或实验过程中,要注意培养自己正确的设计(实验)思想、严谨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工作作风。实事求是地纪录实验数据。
5、学生应及时整理设计文件或实验数据,及时分析结果的合理性,发现问题及时报告指导教师,以便尽早采取对策。
6、一般最后3周为撰写设计报告或论文以及答辩的时间。
五、毕业设计(论文)的态度和纪律
1、尊敬教师,服从领导,团结互助,虚心接受教师及实验室人员的指导,大胆探索,勇于创新,保证按时完成毕业设计(论文)任务。
2、遵守作息时间,按时上下班。若晚上加班应征求实验室同意。
3、遵守请假制度,有事要请假。因处理与毕业设计(论文)有关事宜需离开实验室的,应向指导教师请假;因病或因私请假的,三天之内由指导教师批准,超过三天需系主任批准。无故缺勤者以旷课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