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说双一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数说双一流
前言
16年,为了儿子高考,曾经尽翻学校评估和排行榜的资料。
并将个人的选校体会记录下来,形成了《大学排行榜之惑》的系列长文。
一晃两年,儿子已入读大学,以为再不会和学校排行之类的事情有所瓜葛。
但最近应朋友之情,为其女儿高考提供建议。
本以为原来收集的资料已够丰富,足以应付。
但亲戚却有微词:这些资料有点儿旧了吧,要是能考虑最新的变化就更好!是呀,除了那些每年更新频频的各类社会排行榜以外,这两年有关学校评价的重大事件不少。
特别是17年由官方主导的一流高校评定和第四轮学科评估的完成,使得从2012年第三轮评估之后,较为稳定的学校评价态势发生了重要变化。
而一些黑马的出现,也引起了学校排行的重新洗牌。
于是,在亲戚的一再恳求下,在原来数据的基础上,增加新的学科评估数据,以双一流高校为对象,稍作研判,形成新文与大家共享。
一、双一流和传统强校
双一流高校分为两类,一流大学建设高校(以下简称“一流高校”)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以下简称“一流学科高校”)。
一流高校又分为A、B两档。
传统强校可以追溯到1959年国家发布的第一批20所重点大学,其后一直到70年代末,国家陆续发布的重点大学共88所。
而此后大学经过了一系列的重组和发展,从90年代中后期以来,在国家的主导下形成了比较稳定的211和985学校的格局。
这个格局一直延续到现在,仍然被社会广泛认同。
然而在2017年,这个传统的格局由于双一流高校评定及第四轮学科评估结果的公布发生了一些变化。
这些变化足以影响原来的格局吗?先看看下面的几个数据:
1所有39所985学校都入围一流高校(共42所),只是其中湖南大学、东北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被划入了B档。
2进入B档的还包括以下三所非985高校:郑州大学、云南大学、新疆大学,都是原211高校,这次算是从上百所同类学校中脱颖而出。
3 所有112所211高校都入选了一流学科高校(共137所,含一流高校)。
4有25所非211高校入选一流学科高校。
这样看来,有人认为一流高校是985高校的翻版,一流学科高校是211高校的翻版也有点儿道理。
至少从数字上可以解释为在原有985和211基础上进行了少量扩充和调整。
这也和官方关于“双一流是以‘211工程’‘985工程’为逻辑起点和继承基础的”解释相一致。
这使得许多人希望通过双一流的评定,将高校层次重新洗牌的希望落空了。
双一流的评定结果在2017年9月发布。
根据教育部官方的解读,双一流的评定过程是通过专家委员会进行的,官方透露了一些评选的原则,例如:鼓励和
支持高水平建设;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布局;扶持特殊需求等,而具体评选程序不详。
在无从了解内幕的情况下,许多人颇有微词,按照个人的经验和情绪品头论足。
但是这些评论大多是定性的,不够精细。
现在,我们可以用刚刚发布的第四轮学科评估的结果进行一些定量分析,来验证一下双一流高校设置的合理性。
2017年12月,教育部有发布了第四次高校学科评估结果,给出了参评学校一级学科的评估成绩。
虽然学科评估结果比双一流评定结果晚了三个月,但是考虑到学科评估早在2016年4月即已启动,到双一流公布结果的2017年9月时,应该已经进入收尾阶段了。
而且,他们都是由教育部主持的,二者结果互相支撑也是自然的。
笔者研究后发现,二者确实有着极强的关联性。
接下来我们用学科评估的数据分析展现双一流高校的一些侧面。
二、一流高校的数字基础
第四轮学科评估结果仍然沿用了前几次的方式,按照一级学科的分类展现结果。
只是这次将评估成绩用分档的方式表达,而是不是给出具体分数。
档次从A+到C-共分为九个,考评成绩未达到考评基线的不计入结果。
为了能进行数字化的形象统计,笔者将9个档次分配了从100-20的分值,即每档之间的分差为10分,然后再通过数学模型对学校的学科质量及规模(以质量为先)进行综合计算后,得出了综合评分结果,与双一流高校的一些数据汇总统计如下(前40名):
表1学科评估综合评分(前40名)
我们看到,得分的前40名基本都进入了一流高校,少数几个进入了一流学科高校,唯一没入围的是“中国农业科学院”,它不是高等院校。
这印证了双一流“鼓励和支持高水平建设”的原则。
从星级上也可以看出来,985、211对双一流的支撑明显。
但是按照一流学科的数量进行排序,其结果与按综合评分进行排序就有较大差异。
这主要是大学的一流学科数量与评估的学科质量有较大出入,这可以从表的后两列看出来。
一般的规律是,一流学科数量大于学科评估为A+档的数量。
只有一个例外,就是本次评估中那匹闪亮的黑马:中国科学院大学。
它因出生得晚(2014年才招收第一届本科生,至今还没有毕业的),没赶上211和985的“大集”。
这次虽然没能一黑到底,也算是搭上了双一流的风头。
而且第一次参加学科评估竞然排名第四,差点将老牌名校“浙大”挑落下马。
它的一
流学科虽然仅为2个,但是评估获得“A+”档的学科竟达18个,将老三“浙大”抛在身后一大截,直追老大、老二。
以这样亮眼的成绩落选一流高校,不禁令人扼腕。
“国科大”在学科评估中的表现其实并不令人意外,令人意外的倒是一流高校的落选。
不过,路遥知马力!其未来可期大约是众望所归。
有了这样的挑战者,长期占据排行榜顶部的两位大佬终于要有危机感了。
另一匹黑马是排名第18的“东北师范大学”,来得也是无声无息。
在上一次学科评估中它排名还是第46,被认为是最有潜力的备选985高校之一,可惜985在双一流之后将成为历史。
这次它以老牌211学校的惯性进入一流学科高校是自然的事情。
此次它在无声无息之中,超越众多一流高校,悄然突进至前20的位置,着实令人感到意外。
然而能在参评的21个学科中,获得6个A档的成绩,确实是可以傲视许多一流高校了。
对比厦门大学,参评学科达到50个,但A档的学科仅有7个,其综合评分自然难尽人意。
三、双一流学科的数字基础
双一流学科的设置也分成两类:专家委员会认定学科和学校自定学科。
所有具备认定学科的学校都没有自定学科,同样所有具备自定学科的学校也没有认定学科。
两类学科的含金量差异是显而易见的。
这大概是因为,一流高校的确定在前,然后对已经入选的学校却出现了无法认定一流学科的情况,就只好让学校自己在学科内来矬子里拔将军了。
这种屁股决定脑袋的事情,在现在的社会中大家早已是见怪不怪了。
双一流学科的评估结果分布如下:
表中未入档的学科是没有参与学科评估或者没有出现在学科评估体系中的学科,有些是学校自创的边缘学科。
从认定学科的分布来看,基本上遵循了高水平优先的原则。
对比两类学科,在认定学科中,A档占绝大多数,在自定学科中,B档占多数。
显然自定学科的总体水平不敌认定学科。
四、另类双一流
从学科评估的结果中,我们可以看看那些和一流高校相关的“异常”现象。
对这些现象的解读,也有助于我们从其它侧面了解或猜测双一流设置的一些潜规则。
4.1一流高校的尾巴
下图给出了42所一流高校的学科评估的综合评分情况:
我们看到,那些划入B档的学校全都位于综合评分的尾部,这从学科评估的角度诠释了B档划分的合理性。
排名第33的B档高校----湖南大学作为老牌985学校,似乎有点儿冤,排在其后的A档名校也不少。
不知道其中是否有故事,但
绝对公平向来是没有的。
让人觉得不合理的是那些在表的尾部且排在百名开外的大学,其中包括了三所从211晋升到B档的大校。
这些大学在国内排在百名开外,如何能成为国际一流呢?
为了找到支撑这一现象的理由,我们还得再回头看看双一流评选的原则:鼓励和支持高水平建设;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布局;扶持特殊需求。
显然,“高水平建设”仅仅是遴选双一流的第一原则,后面还有“国家战略”和“特殊需求”的原则。
是呀,面对烟波浩渺的万里海疆以及长烟滚滚的大漠边陲,站在“一带一路”的宽广视角上,国家战略意志一定会超越局部的“学科评估”的影响。
在这些地域和领域,设置和培养科教领军的高校大概正是“国家战略”与“特殊需求”的体现。
4.2一流学科高校的尾巴
一流高校和一流学科高校共有137所,我们来看看它的尾巴是哪些。
下表是综合排名在200以后的学校:
双一流星级★--★★★★ 分别对应:普通院校、双一流学科学校、双一流B档学校、双一流A档学校
传统星级★--★★★★ 分别对应:普通学校、211工程学校、985平台建设学校、985工程学校
综合排名学校名称评估总分评估学科数综合评分星级双一流星级传统星级201南京信息工程大学5201260.424★★★★
204成都中医药大学250560.266★★★★
215中国人民公安大学60157.489★★★★
223天津工业大学5601457.215★★★★
226广西大学10302756.496★★★★★
227西南石油大学4901256.24★★★★
250宁波大学5501452.707★★★★
269贵州大学6501849.808★★★★★
330海南大学4601440.084★★★★★
331成都理工大学3401039.453★★★★
334延边大学310939.002★★★★★
350石河子大学3601235.968★★★★★
371宁夏大学260832.685★★★★★
404青海大学100325.2★★★★★/外交学院///★★★
/西藏大学///★★★★
表4一流学科高校的尾巴
这些学校中,外交学院和西藏大学一如既往地不参加学科评估活动,因而无从给出综合评分(这样说也许不确切。
因为有513个单位参加了学科评估,仅有475个单位上榜公布。
参评学科如果成绩未达评估基线则不会上榜,如果参评单位的所有参评学科都未达基线,则参评单位自然也就不会上榜。
而教育部没有公布所有参评单位的名单)。
其它院校的分布,基本上是越靠后,地处越边远。
这些学校的设立,恐怕更多的是考虑“国家战略”和“特殊需求”了。
4.3双一流学科的C档
在表2中,我们看到,认定的双一流学科也有C档的,这让人十分狐疑。
评估为C档的学科作为认定的双一流学科确实让人匪夷所思。
这个学科是宁波大学的唯一一流学科:力学。
而宁波大学上榜的评估学科共有14个,包括A档0个,B档5个,C+档3个。
就算是屁股决定脑袋,也不应该“矬子里选矬子”呀!参
与整个力学学科评估的学校共有57个,评为A档的就有9个,显然宁波的“力学”成绩只能算是垫底的,而且和“国家战略”、“特殊需求”也似乎扯不上。
那么我们该如何勾画这个“故事呢”?
首先这是个屁股决定脑袋的事情应该不会错,因为宁波大学在排行榜上仅排在250(如表4所示)位,能成为一流学科高校应属幸运。
虽然专家委员会没有公开其认定一流学科的具体程序,但我们知道,学科评估的结果比双一流结果的公布晚了3个月,所以二者在个别学科水平方面的认识偏差也就可以理解了。
大概在学科评估结果没出来以前,在屁股决定脑袋的情形下,专家和学校都对宁波大学的“力学”学科水平产生了错觉也未可知。
如果知道这其中的故事,给大家讲讲也许能为本文添点儿色彩。
可惜,本人没这个能力。
在自定学科中的两个C档学科是:海南大学的作物学,评估档为C-;安徽大学的材料科学与工程,评估档为C。
4.4自创学科及未参评学科
在双一流的学科中,有一些没有出现在学科评估中。
笔者整理了包括如下几类:
1非一级学科
2学校自创的新学科
3学校的弱势学科。
之所以关注它们,是因为想弄清楚这些没有参与评估的学科,是如何确定为一流学科的。
非一级学科
由于学科评估的结果都是针对一级学科的,因此非一级学科的成绩就难以认定了,也不好比较。
双一流学科中包括如下非一级学科:
对于“语言学”的二级学科比较容易理解,不需赘言。
但是对于包含整个门类(学科代号为两位数字)的学科则令人震颤。
在农学门类(代码09)下包括了9个一级学科。
农学的老大----中国农业大学,此次被认定了6个该门类下的一流学科,这其中所需的艰辛付出与长期积累,只有亲身参与的建设者才能体会。
然而在这里,被华南理工和西北农林轻松、灵巧地一扫而尽。
难道它们在“农学”方面比“中农大”还牛吗?如此举重若轻的功夫着实令人刮目,哦呸,是侧目!但这还不是最狠的,最狠的还在下面……
比上面的轻功更轻巧的是大连理工大学的“工程”学科,它尽扫了“工学”门类(代码08)下的36个一级学科,秒杀了包括清华在内的众多工学老大。
也许有人会说,这是我硬扣在人家头上的“屎盆子”,大连理工还没牛X到这样的地步吧,因为人家毕竟使用的是“工程”而非“工学”。
但是看一下大连理工在其官网上公布的双一流建设方案就可以知道笔者并未冤枉它:
呜呼,好大的“气魄”,大连理工!再多一点这样的院校,世界将被踩在你们脚下。
学校自创的新学科
有一些一流学科没有出现在现有学科体系中,应该是学校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自创的新学科。
这些学科往往跨越了现有学科的边缘,在这次双一流学科的评定中获得了评委会的认可。
这些学科包括:
这里面只有“公安学”是自定学科,这恐怕当属“特殊需求之列”。
这些学科中最难以理解的是“机械及航空航天和制造工程”。
到目前还没有看到这一学科含义的官方解释,但是这一学科从字面上理解当属工科应该是没有异议的。
将机械与航空航天并列,似乎可以解释为两个一级学科的组合,但是再并列个制造工程就难以理解了。
机械制造与航空航天器制造都可视为“制造工程的一部分”,而且“机械”与“航空航天”本身也有交叉,可以说机械是航空航天器的基础或者说,航空航天器是机械的一个种类。
那么当将“机械”、“航空航天”、“制造工程”这几个关键词并列在一起的时候,不同层次概念的错位使人很难理解其含义。
神奇的是,创造出这一“学科”的竟然是国内文理见长的领军学校:北大和复旦。
我们应该相信,这一学科的命名在文法上应该是没有问题的,否则真的有辱斯文。
出现如此拗口且难理解的学科,恐怕还是“文科领军”在作怪,也许它们真的没弄清这些工科概念上的交叉含义,但是学科评估专家委员会呢?笔者在网上求证后,觉得下面一个解释比较靠谱:那就是官方要为这些在工科方面弱势的文理老大们留出一条路,有助于其将来朝一流工科方面发展,但现在还说不清楚具体方向,于是创造出这样一个让人难以理解的模糊学科。
从表6中我们可以看到,能够这样自创学科的必定是高校中的“大佬”或特殊领域的“大佬”。
只是这样自创出来的学科,是如何评判其是否“一流”呢?理解都难!
学校的弱势学科
除了上面的自创学科不能参加学科评估外,还有一些一流学科没有出现在学科评估的榜单中,如下表所示:
这些学科要么是由于不具备条件,学校未提交评估,要么是参与评估后没达到上榜基线,总之可以看成是学校的弱势学科,也是学校意图按照一流学科进行建设发展的学科。
其设置的理由大约和那些自创学科是一样的,为其将来的发展留出空间。
那么,对这些连评估基础都没有的学科,该如何判断它们将来是否能向世界一流学科发展呢?说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这也许给了那些未能进入双一流的学校一些希望,因为这些现象至少说明了通过“创新”和“影响力”,弱势学科或自创的学科也能进入双一流。
喜呼?悲呼?
4.5没有一流学科的一流高校
在双一流的学校中,被调侃最多的当属重庆大学了。
这个老牌“985”入选一流高校倒不令人意外,这毕竟是有“逻辑起点和继承基础的”,而且它的综
合排名是40,处在一流大学的A档和B档的交界处,也还说得过去。
但是令人意外的是重大没有认定的一流学科,而只有三个自定一流学科,如下所示:。
在学科评估中,重大有40个学科上榜。
成绩最好的是3个A-。
这样看来,也符合自定学科“矬子里拔将军”的惯常做法。
而出现所谓“没有一流学科的一流高校”的现象,恐怕还是“屁股决定脑袋”的结果。
当然,这比那个“矬子里选矬子”的学科设置还是更有道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