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重理轻文现象调查分析

合集下载

教育研究方法作业

教育研究方法作业

中学中重理轻文现象产生的原因及影响一.文献综述1.重理轻文产生原因重理轻文现象历来存在,随着一年年的高考成绩的不平衡发展,这种现象越来越严重,造成了人们的一种普遍的观念:文科的前景很渺茫,几乎没希望,要想上好大学就念理科,要想找到好工作,还是得念理科。

这是一种极不正确的观念,它影响了几代人的学习,埋没了多少文科方面的人才。

同时,人们对文科的偏见还在于把它单纯看成是一个死记硬背的东西,但事实上,对那些比较好一点的同学来说,他学进去以后,对很多东西的理解会超出常人的那个层次。

背是必要的也是重要的,但是背完以后,你必须学会融会贯通。

史地政这三科本质上是一家,融会贯通后会学得很活,而且会涉及到对当前社会的一些实际问题的思考、解决,在这当中自己的认识也在不断深化,所以文科也是一门生动活泼的学科,在某种意义上它的智慧更高于理科。

2.重理轻文的危害高考对于每个同学来说,它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

可它只是目的。

更重要的,我们应选什么样的路去到达这具体的目的地?现在摆在我们面前的有两条路——选文或选理。

面对这个在我们的人生中所处的关键地位不亚于高考的重大抉择,我们每一个人都应引起高度的重视。

可是却还有许多人不以为然,没有慎重考虑而盲目选科。

在调查中发现,不少学生他本身热爱文科,喜欢历史,但是最终他们还是随大流选择了自己并不擅长或者说自己并不喜欢的理科。

其中原因让人不解,但究其根本,就在于重理轻文这种社会风气的影响。

记得高一的时候,我们老师在教训学生时常说:“你成绩再这样,就给我滚到文科班去!”言下之意,读文科班的学生就是那些读书读不来的。

但这的确怪不得老师,我们学校是很顺应时代潮流的,把“重理轻文”的思想表现得淋漓尽致,重点班只办理科班,其含义不过是:理科生才是重点培养对象。

而文科班则尽收各班不要的差生。

所有教得好、负责的老师全教理科班,而对文科班几乎所有老师都不闻不问,同时,这也助长了重理轻文这一偏见。

3.研究目的现在,借着这个机会,我带着这一研究课题将对临海地区的几所高中进行问卷及访谈从而展开调查。

高中文理分科情况的调查报告

高中文理分科情况的调查报告

高中文理分科情况的调查报告摘要:教育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工作小组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提出将就社会关注度高、影响教育改革发展全局的包括“是否取消高中文理分科”等在内的4个方面20个重大问题继续公开征求意见。

为了进一步了解普通高中生对文理分科的看法,本调查采用问卷调查法就“高中取消文理分科”这一问题对高中生的影响,在200名高中学生中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1)新课改背景下,解决文理分科问题的基础问题在于高考制度的变革;(2)文理分科设置的合理性与否学生多持肯定态度;(3)如何妥善解决文理分科与否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学生、社会、教育行政部门共同解决。

关键词:文理分科;高中生;课程改革文理分科一直以来都是我国基础教育领域探讨的热点问题,文理分科是在中国大陆、香港、台湾等世界上部分国家和地区所实行的一种教育制度,文理分科一般是在高一进入高二阶段进行的。

虽然实行文理分科,但是不管文、理都包括所分的科目为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

必修科:语文、数学、外语(英语、俄语或日语),文科综合:政治、历史、地理;理科综合:物理、化学、生物。

现行的制度要求文科依然必须保留对物理、化学、生物的教学;而理科只保留政治科目。

但目前这在很多学校只是象征性地保留,也更多只为了应付会考或上级的检查。

实际的教学上老师也不太重视,而大部分的学生也轻视这些科目。

2009年教育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工作小组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提出将就社会关注度高、影响教育改革发展全局的包括“是否取消高中文理分科”等在内的4个方面20个重大问题继续公开征求意见。

[1]在这种情况下,学生作为主体对文理分科与否的看法是什么,以及他们对课程的设置的满意度怎么样,结合这些,我们将如何进行基础教育改革?本调查将就上述问题进行详细阐述。

一、研究的设计与实施(一)理论假设通过文献检索发现,关于我国普通高中学生是否进行文理分科的相关调查不是很多,结论不一。

关于中学生偏科的调查与分析

关于中学生偏科的调查与分析

关于中学生偏科的调查与分析许多同学可能都有这样的困惑,自己总是有几科特别优秀,而另外几科又成绩平平,一直是弱势科目。

这就是大家常说的偏科现象,而且这种现象存在于绝大多数同学们之间。

这种偏科现象总是拉低了大家的总分,使大家不能得到全面发展。

大家都知道,在这个高考竞争压力极大的环境里,每一分都是至关重要的。

这时,解决偏科问题,促进自己各科全面发展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所以,我们社会实践小组,对中学生的偏科问题进行了调查和分析。

我们的社会实践分为提出问题、设计问卷、街头访问、数据分析总结这几个步骤。

一、提出问题:偏科现象存在的广泛性以及同学、老师们对偏科的看法和态度。

二、设计问卷:我们的调查问卷设计如下,并打印出来在校园进行访问调查。

由于时间有限,我们一共调查了校园内高一、高二的50位同学。

其中高二年级调查了文科生20人,理科生20人。

通过这一幅图表我们可以看出,绝大多数同学都认为自己存在明显的偏科现象,认为自己偏科的百分比甚至高达90%。

2.这一幅图表则清晰的反映出同学们的态度。

除了个别同学对自己各学科的发展很有信心以外,少数同学对自己的偏科问题是没有解决对策的,可以说是没有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

很多同学会担心自己的偏科问题,也会想尽办法去解决,这一点是很好的。

3.这张图表体现的是同学们认为导致偏科的因素。

没有同学认为与自身无关。

大部分同学认为自己的偏科是由兴趣爱好和努力程度决定的,其次就是学习方式。

当然,有很多同学表示,偏科现象也是由于这几项原因的共同影响。

4.这张图反映出大家认为升学制度对自己偏科现象的影响。

这一点在高二的同学们当中体现得尤为明显。

文科的同学们大多是因为理科不好才选择了文科,而理科中也有绝大部分同学文理偏科十分严重。

5.最后一个问题更好的体现了同学们对偏科问题的态度。

大多数同学希望能够得到老师、同学、家长的帮助。

只有少部分同学认为只能靠自己和感觉对此无从下手。

五、数据分析通过这次的社会实践,我们发现了确实有大多数同学被偏科问题所困扰。

高中重理轻文的表现

高中重理轻文的表现

高中重理轻文的表现摘要:一、引言二、高中重理轻文的现象1.理科生与文科生的比例失衡2.课程设置偏向理科3.家长和社会的观念影响三、重理轻文的弊端1.忽视人文素养的培养2.影响学生的全面发展3.加剧社会分科歧视四、解决重理轻文问题的建议1.平衡文理课程设置2.提高人文素养教育地位3.改变社会观念五、结论正文:一、引言在我国高中教育中,长期以来存在着重理轻文的现象。

这种现象导致学生、家长、教师乃至社会对文科和理科的认知失衡,对学生的全面发展造成一定影响。

本文将对高中重理轻文的现象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建议。

二、高中重理轻文的现象1.理科生与文科生的比例失衡根据统计数据显示,近年来,我国高中阶段选择理科的学生数量远超选择文科的学生。

这一现象反映出社会对理科的偏好,以及对文科的忽视。

2.课程设置偏向理科在高中课程设置中,理科课程的数量和难度普遍高于文科课程。

这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容易对理科产生重视,而对文科的关注度相对较低。

3.家长和社会的观念影响在我国,传统观念认为理科比文科更有前途,容易找到好工作。

这种观念导致家长在学生选课时,更倾向于让他们选择理科。

同时,社会对理科专业毕业生的需求也大于对文科专业毕业生的需求,使得理科地位更高。

三、重理轻文的弊端1.忽视人文素养的培养重理轻文导致学校、家庭和社会对文科教育的关注度不够,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容易忽视人文素养的培养,影响个体的全面发展。

2.影响学生的全面发展过分强调理科,会使学生在学术上产生偏科现象,影响他们全面了解各类知识,降低综合素质。

3.加剧社会分科歧视重理轻文现象加剧了社会对文科和理科的歧视,使得文科生在求学、就业等方面受到不公平待遇。

四、解决重理轻文问题的建议1.平衡文理课程设置教育部门应调整课程设置,确保理科和文科课程的数量和难度平衡,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全面了解各类知识。

2.提高人文素养教育地位学校、家庭和社会应加大对人文素养教育的投入,提高其地位,让学生在掌握自然科学知识的同时,也能充分了解和传承优秀的人文传统。

高中生重理轻文现象调查分析

高中生重理轻文现象调查分析

高中生“重理轻文”现象调查分析研究人:高2016届9班刘静、姜梦睿、陶霖一、调查内容摘要本文主要是对高中生轻视文科学习做的调查,在社会、学校等地方理科往往处于主导地位,在社会上人才的选拔、企业的招聘,天平一律朝理科倾斜。

在学校里,立刻也会被老师、学生所重视,然而文科却被绝大多数学生所忽略了。

理科竞赛有上级部门关注,获奖了也是极大的荣誉,文科科目似乎是没有竞赛的,名列三大科之一的语文偶尔是有的,但感觉有和没有都差不多,大家都不怎么在意……这一些情况使现在高中生轻视文科学习的现象越来越严重。

所以我对此现象做了一个调查。

二、调查结果由于现在重理轻文的观念积习难改,原因难以穷尽,然而它对高中学习的影响却是实实在在的。

在学校里,行政也好、教学也罢,理科总是处于主导地位。

在社会上,人才的选拔,考试也好,企业的招聘也罢,天平一律朝理科倾斜,即使是国家对于人才的奖励制度也是偏向理科的。

在这样的大环境下,高中学段的文科是注定要被忽略的。

文理分科了,绝大多数的学生都偏向报理科。

成绩好的学生也都偏向理科、高中各科竞赛中,理科竞赛有上级行政部门关注着。

获奖了也是莫大的荣耀:文科科目中政治、历史、地理似乎从来都没有竞赛的。

名列三大科之一的语文偶尔是有的,但感觉有和没有都差不多,大家都不怎么在意,高中的课外时间绝大多数是花在理科上面的,这是有目共睹的现象,有时即使是文科课,课桌上摆的也是物理、化学、数学书,文科课处于这种环境中,其待遇不容乐观。

社会、学校对文科学习的不重视,从而导致了高中生对文科学习的轻视。

所以对此我想做一项调查。

我通过当面调查,聊QQ、e-mail、发短信、打电话询问等方式调查有关问题的回答情况,调查对象为:高中生我第一个调查的问题高中生认为学习文科是否重要,如下表为调查结果:10%高中理科生认为文科学习完全不重要,想想,那么多高中生都认为学习文科无所谓,而还有2%的高中生认为完全不重要,仅有8%的高中生认为重要,这些数据何不让人心寒啊?感兴趣。

高中重理轻文的表现

高中重理轻文的表现

高中重理轻文的表现摘要:1.高中重理轻文的现象2.高中重理轻文的原因3.高中重理轻文的影响4.如何改善高中重理轻文的现象正文:在现代社会,教育资源日益紧张,家长们对子女的教育也越来越重视。

然而,在高中阶段,我们发现一个普遍的现象——重理轻文。

也就是说,许多高中生在课程选择上更倾向于理科,而对文科的关注度较低。

首先,让我们来探讨一下高中重理轻文的原因。

一方面,理科课程在高考中所占分数较高,这使得许多学生和家长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理科学习中,以期在高考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另一方面,理科课程的就业前景较为广阔,也是许多家长和学生考虑的因素。

相较之下,文科课程在高考中所占分数较低,且就业前景相对较差,这使得学生们对文科的兴趣减弱。

高中重理轻文的现象对学生的全面发展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首先,这种现象导致了学生知识结构的不均衡。

过分注重理科课程,容易使学生在文科方面的知识储备不足,影响其综合素质。

其次,这种现象可能使学生缺乏人文素养。

文科课程涉及历史、哲学、文学等方面,对于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具有重要意义。

最后,这种现象可能导致学生在未来职业发展中遇到瓶颈。

一个完整的教育体系应该培养学生具备多元化的知识和技能,过分偏重理科可能会让学生在未来的职业生涯中缺乏竞争力。

为了改善高中重理轻文的现象,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首先,教育部门应加大对文科课程的投入,提高文科课程在高考中所占分数,从而提高学生对文科课程的重视程度。

其次,教育部门应加强对学生的职业规划教育,让学生了解不同学科领域的发展前景,从而引导学生做出更合理的课程选择。

最后,学校和家长应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发展方向进行课程选择,避免过分追求分数和就业前景而忽视学生的个人兴趣和特长。

总之,高中重理轻文的现象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

学生漠视语文现状反思

学生漠视语文现状反思

关于学生漠视语文现状的反思作为一个新的高中语文教师,不知不觉已经走完了三年的语文课程,这三年里,通过自身的不断地学习,请教和实践,对高中语文的教学工作也有了自己的一定看法和见解。

语文,不言而喻,无论是在生活、学习还是工作中,它的作用都是极其重要的。

但是,在我们教师的教学过程中,我们会发现很多学生,随着读书的时间越久,对语文学习的热情就变得越低,尤其是到了高三,数理化生等学科的压力,更是让他们轻视语文学习,表现出种种消极心理。

现在我结合三年的语文教学实践,对学生学习语文的消极心理及原因做一些简单分析,并试图寻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一、现象1.冷漠型在高中阶段,由于学生的学习科目多,时间紧,大部分学生都表现为对语文的学习抱无所谓态度,常常是上课想听就听,不想听就不听;课后作业有时间就做,没时间就不做,甚至是想做就做,不想做就不做。

由于语文是文字学科,学习起来比较轻松,不像数理化压力那么大,因此他们认为语文可学可不学,学与不学都一个样,即使学得再认真,在高考中也考不到数理化那样的高分,不认真学,分数也不会低不到哪儿去。

2.半热情型当然还有这样一些学生,他们迫于高考和老师的压力,对语文的态度比冷漠型要积极些,但也只是应付,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和学习计划,只是满足于上课听讲,课后完成老师布置的书面作业,他们从不对学习中出现的问题做积极的思考,也从不对学过的知识进行系统的归纳和总结,更谈不上读一些课外书籍,学习始终处于被动状态。

3.盲目型有些学生不是不知道语文的重要性,也不是不能学好语文,而是认为高考语文不考课本,试题全部来自课外,抱着投机取巧的心理,大搞题海战术,今天一套资料,明天一套试题,见题就做,对老师提出的紧扣课本、多读文章、培养语感的要求充耳不闻。

他们抱着“我聪明”、“我运气”的心理,等到考场“超常发挥”。

这是一批最典型的投机取巧者。

二、成因1、认识误区很多学生之所以不能正确认识语文学科的特点,主要来源于他们在平时的做题和考试中。

高中重理轻文的表现

高中重理轻文的表现

高中重理轻文的表现摘要:一、引言二、高中重理轻文的现象分析1.课程设置2.学生选课倾向3.家长和学校的影响三、重理轻文带来的影响1.学科平衡问题2.学生全面发展受限3.社会需求失衡四、解决方案与建议1.教育政策调整2.提高文科教育质量3.家庭教育观念转变五、结论正文:一、引言在我国高中教育阶段,重理轻文的现象一直较为突出。

这种现象不仅影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还对社会的和谐稳定造成了潜在威胁。

为了更好地解决这个问题,我们有必要分析其背后的原因,并探讨相应的解决之道。

二、高中重理轻文的现象分析1.课程设置在高中阶段,学校的课程设置往往偏重于理科,如数学、物理、化学等。

相较之下,文科课程如历史、地理、政治等所占课时较少,地位相对较低。

这种课程设置导致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然而然地形成了重理轻文的观念。

2.学生选课倾向受课程设置和社会观念的影响,学生在选课时更倾向于选择理科。

他们认为,理科成绩对未来的发展和就业具有更直接的帮助。

因此,许多学生在高中阶段便开始专注于理科的学习,而对文科持敷衍态度。

3.家长和学校的影响在我国,许多家长和学校过分强调理科的重要性,认为文科对学生的未来发展帮助有限。

在这种观念的指导下,家长和学校往往鼓励学生侧重于理科学习,进一步加剧了重理轻文的现象。

三、重理轻文带来的影响1.学科平衡问题重理轻文导致学科之间的平衡被打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容易产生偏科现象。

这不仅影响了学生的综合素质,还可能对其未来的发展造成局限。

2.学生全面发展受限过分侧重理科学习,使得学生在文科方面的素养得不到充分发展。

这无疑削弱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影响了他们的全面发展。

3.社会需求失衡随着社会的发展,对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多样化。

重理轻文的教育模式导致社会需求失衡,一方面造成一部分人才的浪费,另一方面使得部分岗位供不应求。

四、解决方案与建议1.教育政策调整政府部门应加大对文科教育的支持力度,调整课程设置,确保文理学科的均衡发展。

关于高中生为何重理轻文的调查问卷(1)

关于高中生为何重理轻文的调查问卷(1)

关于高中生为何重理轻文的调查问卷您好!我们正在实行相关高中生为何“重理轻文”的调查。

本调查为匿名调查,仅需要占用您几分钟时间,感谢您的配合!
1、您的年级()
2、您的性别()
A、男
B、女
3、您已经(或愿意)选择的科系()
A、文科
B、理科
4、分科前你对该科系所包含的科目理解吗?
A、理解
B、不理解
C、理解一点
5、您选择(或愿意)文、理科的理由()
A、我喜爱该科学习
B、该科课业负担更小
C、有利于今后就业
D、家长(老师、同学)建议
E、该科成绩好
F、其它
6、您是否认为中国高中生中存有“重理轻文”现象()
A、是
B、否
C、不清楚
7、您认为是什么原因导致高中生“重理轻文”()
A、个人喜好
B、国家社会形势的影响
C、高考等现今教育制度
D、其它
8、您当前在干什么/
A、填问卷
B、写作业
C、其他
9、您认为性别因素是否会影响高中生分科选择()
A、会
B、不会
10、您认为选择哪个科系更有利于人生发展()
A、文科
B、理科
C、都能够
11、您认为当今社会更需要什么知识类型的人才()
A、文科型
B、理科型
C、文理双全型
12、对于我国高中生“重理轻文”的现象,您有何看法?
12、对于近年来各地相关取消文理分科的讨论,您有何看法?
谢谢您的参与!!。

高中重理轻文的表现

高中重理轻文的表现

高中重理轻文的表现高中重理轻文是指高中学生在学习上更注重理科(如数学、物理、化学)而相对轻视文科(如语文、历史、地理)的一种学习倾向。

这种表现主要体现在学生对不同学科的投入程度、学习态度以及学习成绩上。

下面将从四个方面来探讨高中重理轻文的具体表现。

一、投入程度不同:高中重理轻文的学生通常对理科学习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

他们喜欢逻辑分析、数学计算等重理科特点的学习方式,常常对物理定理、化学实验等感兴趣。

同时,他们普遍认为理科学习更有针对性、更实用,能够为自己的未来发展提供更多机会。

相对而言,他们对文科学习的投入程度较低。

这部分学生可能认为文科学习相对抽象,需要大量的背诵和记忆,缺乏直观性和实践性。

此外,文科学习需要较多的阅读和理解,对于他们来说是一种相对较困难的任务。

因此,他们在学习上更倾向于投入更多时间和精力在理科学习上,而对文科学习相对冷淡。

二、学习态度差异:高中重理轻文的学生通常展现出一种偏向科学思维的学习态度。

他们喜欢逻辑推理、分析问题等思维方式,并且对于探索未知事物充满了好奇心。

理科学习的目标性更强,学生可以通过运用已有的知识和原理去解决问题,因此他们通常会更主动地参与到理科学习中去。

相反,他们对文科学习的态度较为消极。

文科学习往往需要学生阅读大量的教材、参考资料、背诵相关知识点等,这对于理科重的学生来说是一种相对较繁琐的任务。

他们可能觉得文科学习相对较为枯燥,缺乏趣味性和挑战性。

因此,他们对文科学习持有较为消极的态度。

三、学习成绩差异:高中重理轻文的学生在理科学习上通常表现出较好的成绩。

他们在数学、物理、化学等理科科目上能够快速掌握基本概念和原理,并能够熟练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他们对逻辑分析和计算类的学习任务处理得较为出色,能够较好地应对考试。

相反,他们在文科学习上的成绩往往较为一般。

由于他们对文科学习的投入程度比较低,对于语文的阅读理解、历史事件的记忆等方面可能表现出一定困难。

因此,他们在文科考试中的表现通常较差。

重理轻文研究报告

重理轻文研究报告

重理轻文研究报告
重理轻文的现象在现代社会中越来越普遍,尤其是在一些大型公司和政府机构中。

这种现象可能导致的结果是,一些学生在毕业后选择从事技术工作而不是从事文秘或管理职位。

重理轻文的现象有一些原因。

许多学生在高中时选择学习理科科目,认为这些科目更有用。

此外,许多公司和政府认为,技术工人比文秘或管理人员更可靠和有竞争力,因此在招聘和晋升方面更愿意选择技术专业。

然而,重理轻文的现象并不适用于所有人。

如果学生选择学习文科科目,他们可能会发现自己在技术领域中缺乏必要的技能和经验。

此外,文秘和管理人员需要具备复杂的沟通和领导技能,而这些技能在技术领域中同样重要。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学校和家长需要采取措施。

学校和家长应该鼓励学生学习多种学科,并鼓励他们在自己的兴趣和天赋方面发展。

学校和家长应该提供更多的人文教育机会,帮助学生发展沟通、领导和组织技能。

此外,政府和公司也应该采取措施。

政府和公司可以提供更多的培训机会和职业发展路径,以吸引和鼓励技术工人从事文秘和管理人员的工作。

政府和公司也应该提供更多的资源和机会,以帮助员工发展他们的整个职业生涯。

重理轻文的现象需要得到改变。

学校和家长应该鼓励学生学习多种学科,并提供多样化的培训和发展机会,以确保员工具备全面的能
力和素质。

高中生重理轻文现象

高中生重理轻文现象

高中生重理轻文现象
李效忠
【期刊名称】《现代教育科学(中学教师)》
【年(卷),期】2011(000)011
【摘要】自从恢复高考制度20多年以来,由于当时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是理多文少、理重文轻。

因而这种舆论导向、在相当多的中学生和家长中形成了一种根深蒂固的思维定势:文理分家,而且重理轻文,这就是重理轻文现象。

【总页数】1页(P148-148)
【作者】李效忠
【作者单位】石嘴山市隆湖中学,宁夏石嘴山753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512.7
【相关文献】
1.留学生重理轻文的现象值得研究 [J], 茅家琦
2.中国当代高等教育中重理轻文现象历史成因探析 [J], 丁国祥
3.高中生留学五宗"惑"——高中生留学"热"现象下的"冷"思考 [J], 易新蕾
4.纠正中学生重理轻文现象之我见 [J], 鲁一
5.近代中国社会“重理轻文”现象初探 [J], 廖建林;卢勇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重理轻文”析_议论文

“重理轻文”析_议论文

“重理轻文”析历史的车轮已经进入卯年代,但是在一些人的头脑中“重理轻文”的思想依然根深蒂固。

一旦谈起文理科关系,他们会大摇其头,忘形地弹起“轻文”的滥调,说什么“社会不需要那么多文科人才”,“学文科无真才实学”等等。

“社会不需要那么多文科人才”吗?在一些人看来,搞社会主义建设主要靠从事理科研究的专业人才,文科专业人才起不了大的作用,不需要那么多文科专业人才。

其实,这些人只要开阔一下视野,这种幼稚可笑的看法是不难解决的。

请看《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统计年鉴》的统II :当今世界上,入文、法律、社会学、艺术在校生占在校学生总数的50外以上的有13个国家,占49外的有13个国家,占‘20义以上的国家达40多个。

谁说“社会不需要那么多文科入才”呢?前些口子,我国教育部门领导同志谈“五个转向”,其中第五点就是“转向文科”。

可见,文科人才不是多了,而是太少了,它跟不上时代发展的需要,所以必须“转向文科”,为加速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培养大批文科人才。

“学文科无真才实学”吗?如果持有这种观点的人,把他们的触角伸进浩瀚的文科领域,那么他们会立刻感觉到文科领域里的学问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学文科大可学到真才实学。

以文学为例,如果没有真才实学,屈原怎么能写出《离骚》,司马迁又怎么会写出《史记》,鲁迅又怎么会写出《狂人日记》呢?再说,要搞好企业管理,研究人类历史,观察天文气象或者当好一名翻译、律师、导游……均需真才实学。

另外,即使从事理科或其他研究的,也要学好文科。

如果缺乏文学才能,那沈括就写不好《梦溪笔谈》,李时珍就写不出《本草纲目》。

可见,学好文科大有真才实学,认为“学文科无真才实学”的观点是由于某些人不了解文科,不懂得文理科的关系而造成的。

一句活,“重理轻文”的观点是完全站不住脚的。

社会主义事业需要文科,人类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离不幵文科。

在重视理科的同时必须重视文科,文理科同等重要。

中国当代高等教育中重理轻文现象历史成因探析

中国当代高等教育中重理轻文现象历史成因探析

中国当代高等教育中重理轻文现象历史成因探析丁国祥讲师东北财经大学津桥商学院摘要:重理轻文,是中国当代高等教育中的一个重要现象。

目前教育界出现的种种问题,都与这种文理的失衡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分析现状,首先要厘清历史。

本文即试图以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历史为线索,寻找重理轻文现象形成的原因。

希望以此能给学界探寻高等教育改革的新思路提供一个参考。

关键词:高等教育重理轻文历史探析一重理轻文,是当代中国教育界普遍存在的一个现象[1]。

在高等教育中尤其如此。

直接的表现,便是在今天的高等院校中,理科院校数目远多于文科院校。

即使在综合大学中,理科专业也远多于文科专业。

民间更是有“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这样的谚语流传。

这反映出整个社会普遍存在重理轻文的心态。

由于高等教育中的这种重理轻文,导致现代中国高校片面强调科学知识的传授,而对那些能起到传承文化、陶冶情操、培养人格作用的人文素质课程,则未予应有的重视。

由此,导致当下的高等教育中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

从培养人才的效果看,虽然我们国家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但一个不容回避的问题是,在科技领域,我们现在的高等教育始终不能培养出大师级的人才。

从最能直接反映科学成就的国家科技奖项的获奖情况来看,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奖,从2000年至2011年,12年中有8年一等奖空缺。

另一项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每年有两位得主,获奖者绝大多数都是在民国时期接受高等教育的老一辈学者。

以近三年为例,2009年两位得主中,谷超豪1948年毕业于国立浙江大学,孙佳栋1958年毕业于苏联茹可夫斯基空军工程学院。

2010两位得主中,师昌绪1945毕业于国立西北工学院,王振义1948年毕业于教会学校震旦大学。

2011年两位得主中,谢加麟1943年毕业于教会学校燕京大学,吴良镛1944年毕业于国立中央大学。

6个人中只有孙佳栋是建国后毕业于苏联的高校,但其最初接受高等教育,仍要追溯到民国时期的1942年。

高中重理轻文的表现

高中重理轻文的表现

高中重理轻文的表现摘要:一、引言二、高中重理轻文的现象1.理科受重视2.文科被忽视三、重理轻文的后果1.学生全面发展受限2.社会人文素养降低四、解决重理轻文问题的方法1.教育改革2.提高社会对文科的认知五、结论正文:一、引言在我国的高中教育中,理科一直以来都受到高度重视,而文科则相对处于弱势地位。

这种“重理轻文”的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也不利于社会人文素养的提升。

本文将对此现象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

二、高中重理轻文的现象1.理科受重视- 教育资源分配不均:在高中阶段,理科教师通常被认为是学校的精英,能够获得更多的教育资源和关注。

- 升学压力:家长和学生普遍认为,学习理科更容易在升学和就业方面取得优势,因此理科受到更多的重视。

2.文科被忽视- 课时安排:在课程安排上,理科课时通常多于文科,导致文科教学质量和学生投入相对较低。

- 社会认知:社会普遍认为文科无用,对个人发展帮助不大,这使得文科在高中教育中处于边缘地位。

三、重理轻文的后果1.学生全面发展受限- 文科知识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沟通能力和道德素养,而这些能力在现代社会同样重要。

- 过早偏科可能导致学生在未来的学习和工作中遇到瓶颈,影响全面发展。

2.社会人文素养降低- 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对理工科的追求日益强烈,而忽视了人文素养的培养。

- 社会人文素养的降低可能影响社会和谐与进步。

四、解决重理轻文问题的方法1.教育改革- 增加文科课时,提高教学质量,确保学生能够全面了解并掌握文科知识。

- 倡导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鼓励学生探索兴趣,避免过早偏科。

2.提高社会对文科的认知- 通过媒体宣传,提高社会对文科价值的认识,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

- 鼓励企业招聘时,不仅关注理工科人才,也要重视文科毕业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五、结论高中重理轻文的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社会人文素养的提升。

高中重理轻文的表现

高中重理轻文的表现

高中重理轻文的表现【最新版】目录1.引言:介绍高中重理轻文的现象及其影响2.高中重理轻文的表现2.1 课程设置偏重理科2.2 学生选科倾向于理科2.3 教师资源倾斜理科2.4 社会观念影响3.原因分析3.1 教育政策导向3.2 家长和学生的期望3.3 社会就业形势3.4 传统观念影响4.高中重理轻文的影响4.1 对学生的影响4.2 对教育的影响4.3 对社会的影响5.解决高中重理轻文的建议5.1 改革教育政策5.2 家长和学生转变观念5.3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5.4 社会共同关注和引导6.结论:总结全文,强调解决高中重理轻文问题的重要性正文一、引言在我国高中阶段,普遍存在着重理轻文的现象。

这一现象不仅影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也对我国的教育事业和社会发展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本文将分析高中重理轻文的表现,探讨其原因,以及这种现象对学生、教育和社会的影响,并提出解决这一问题的建议。

二、高中重理轻文的表现1.课程设置偏重理科在高中课程设置中,理科课程明显多于文科课程。

这使得学生很难全面了解各学科,从而影响了他们的综合素质和未来发展。

2.学生选科倾向于理科在高中阶段,许多学生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纷纷选择理科。

这使得文科学生的数量逐渐减少,影响了文科教育的发展。

3.教师资源倾斜理科由于课程设置和学生选科的原因,学校在教师资源分配上往往偏重理科,导致文科教师队伍建设和教学质量受到影响。

4.社会观念影响社会上普遍存在一种观念,认为理科学生就业前景更好,这使得家长和学生更加倾向于选择理科。

三、原因分析1.教育政策导向现行的教育政策在课程设置、高考科目等方面偏向理科,这使得高中阶段出现重理轻文的现象。

2.家长和学生的期望家长和学生受到社会观念的影响,期望通过选择理科获得更好的就业前景。

3.社会就业形势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对理科人才的需求较大,这使得家长和学生更加关注理科教育。

4.传统观念影响传统的“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的观念影响了家长和学生的选择,导致高中阶段重理轻文的现象。

高中理科生语文学习态度的调查研究——以昆明市官渡一中为例

高中理科生语文学习态度的调查研究——以昆明市官渡一中为例

一、绪论《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的基本理念部分提出,建设高中语文课程,要从“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和“情感态度和价值观”①三个方面设计课程目标,努力改革课程的内容、结构和实施机制。

对于“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我们可以做如下解读:一是通过语文学习,培养学生对人生、对世界的广泛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正如《课标》所说:“形成健康美好的情感和奋发向上”的人生态度、“培养自觉的审美意识和高尚的审美情趣,培养审美感知和审美创造的能力”的求美态度;“养成认真负责,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的求真态度;“使语文学习的过程成为积极主动探索未知领域的过程”的学习态度等,是《课标》努力实现的目标。

二是通过语文学习,培养学生对语文学科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二者的关系是前者包含后者,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前者的实现需要以后者的达成为基础和前提。

对于高中理科生来说,良好的语文学习态度不仅极大地影响着他们的语文学习效果和语文学习过程中的耐挫性,而且还是培养他们责任心的需要和终身持续发展的关键。

但是,在语文教学的理论和实践中,教师们往往偏重于知识和技能的掌握和训练,轻视对学生语文学习态度的培养。

除此之外,高中理科生自身也缺乏正确的语文学习的态度。

如何培养高中理科生良好的语文学习态度,是目前高中理科班语文教学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从高中文理科生语文学习态度的认知、情感和行为三个方面入手,并结合实际的问卷调查,通过对文理科生语文学习态度现状的对比分析,尝试摸索出全面的培养高中理科生良好的语文学习态度的全面的、有效的策略。

(一)态度、学习态度和语文学习态度的内涵1.态度“态度”这个词来源于拉丁文“aptus”,意思是“指对特定事物做出反应时所持有的稳定的、评价性的内部心理倾向。

”②在态度研究的历史中,心理学家们提出了不同的概念,其中比较具有代表性的观点有下面这四种:第一,美国社会心理学家奥尔波特认为,态度是一种心理和神经的准备状态,强调经验在态度形成中的作用。

重理轻文研究结题报告

重理轻文研究结题报告

重理轻文研究结题报告摘要本文探讨了重理轻文教育现象的根源和影响,并提出了一些教育改革措施。

通过文献研究和问卷调查,我们发现,重理轻文的教育现象与学生的学习成绩、个人兴趣、职业选择等方面有着密切的关系。

此外,家庭背景、社会文化环境、教育制度等也都对这一教育现象产生了影响。

解决重理轻文的问题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包括改革教育制度、鼓励多元文化发展等方面。

关键词:重理轻文;教育现象;影响因素;教育改革Abstract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root and impact of the phenomenon of neglecting humanities education in favor of STEM education, and proposes some educational reform measures. Through literature research and questionnaire surveys, we found that the phenomenon of neglecting humanities education in favor of STEM education is closely related to students' academic performance, personal interests, and career choices. In addition, family background, social and cultural environment, and education system have also had an impact on this educational phenomenon. Solving the problem of neglecting humanities education in favor of STEM education requires the joint efforts of the whole society, including reforming the education system, and encouraging the development of multiculturalism.Keywords: STEM education; neglecting humanities education;educational phenomenon; impact factors; educational reform1. 研究背景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STEM教育(即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教育)逐渐成为教育界的热点。

重理轻文开题报告1500字

重理轻文开题报告1500字

重理轻文开题报告1500字近两年,“重理轻文”是颇受关注的热点话题。

“重理轻文”中的“理”是理工、农林、生化、医药等学科的代称,“文”是文学、历史、政治、哲学、法律等学科的代称。

有关媒体载文对所谓的“重理轻文现象”、“重理轻文趋势”、“重理轻文思潮”从不同角度进行了批评指责。

笔者认为,“重理轻文”是人为地制造出来的一个概念,在实践上不符合我国的现实状况,在理论上没有太多的积极意义,是一个值得商榷讨论的话题。

一、从教育现状看“重理轻文”“重理轻文”的一个代表性的观点是学校对文科的学习不重视。

事实上,在学校的课程设置上,特别是大学的课程设置上,对人文学科的学习并非不重视。

无论是文科还是理科,占课程总学时三分之一的公共必修课都是属于文科而不属于理科。

因为我们的教育方针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是把思想品德培养放在首位的,这种培养恰恰更重视的是文,根本不存在什么重理轻文。

相当多的学校多年来雷打不动地坚持每星期三下午全校停课进行政治学习的制度。

这种对人文教育的高度重视任何人也不敢否定也无法否定。

从社会教育层面看,我国的各种媒体是以主流意识形态为主导的。

意识形态领域中的教育,年年、月月、天天、时时都是以人文教育为主的。

这种政治教育的全面性、广泛性,思想教育的深刻性、及时性都凸现了对文科的重视,没有丝毫轻文的痕迹。

非常遗憾的是,重视思想教育的结果是青年学生普遍丧失了思想能力,重视品德培养的结果是大面积的道德滑坡。

面对这种令人心寒神悸的教育现状,我们应当看到其根本问题不是什么“重理轻文”,而是人文教育的内容和方式缺乏时效性、实效性。

我们需要从人文教育的内容、形式、手段等体制性、机制性因素上进行反思,使我们的人文教育更加具备真实性、适应性、实效性。

二、从社会价值观看“重理轻文”对一门学科、一种职业、一个行业是否重视,可以从社会价值观上来认识。

中国社会是一个长期受到封建文化濡染的社会,根本就没有重理轻文的土壤和基础,倒是以文取仕的“官本位”思想根深蒂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生“重理轻文”现象结题报告调查人员:熊伟民概述本调查是为了研究高中生重理轻文的原因找到好的解决措施,以达到提高学习成绩,使自身全面发展的目的。

在社会、学校等地方理科往往处于主导地位,在社会上人才的选拔、企业的招聘,天平一律朝理科倾斜。

在学校里,立刻也会被老师、学生所重视,然而文科却被绝大多数学生所忽略了。

现在高中生轻视文科学习的现象越来越严重。

所以我对此现象做了一个调查。

一、调查方法和步骤问卷调查法、查找文献法、表格法步骤:1.确定研究课题2.确定研究小组3.制定调查方案4.撰写开题报告4.实施研究方案5.撰写结题报告二、调查结果众所周知, 我国现代教育长期存在着“重理轻文”的现象. 高中学生表现得尤为突出.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发布的《中美日韩四国高中生学习意识与状况比较研究报告》称: 中国高中生喜欢理科的比例最高(49.5%),其他依次是韩国高中(42.3%)、日本高中生(37.1%)、美国高中生(36.7%)。

;喜欢文科的学生,韩国比例最高(47.1%),其后依次是日本(42.8%)、美国(40.5%)、中国(31.9%)。

由于现在重理轻文的观念积习难改,原因难以穷尽,然而它对高中学习的影响却是实实在在的。

在学校里,行政也好、教学也罢,理科总是处于主导地位。

在社会上,人才的选拔,考试也好,企业的招聘也罢,天平一律朝理科倾斜,即使是国家对于人才的奖励制度也是偏向理科的。

在这样的大环境下,高中学段的文科是注定要被忽略的。

文理分科了,绝大多数的学生都偏向报理科。

成绩好的学生也都偏向理科、高中各科竞赛中,理科竞赛有上级行政部门关注着。

获奖了也是莫大的荣耀:文科科目中政治、历史、地理似乎从来都没有竞赛的。

名列三大科之一的语文偶尔是有的,但感觉有和没有都差不多,大家都不怎么在意,高中的课外时间绝大多数是花在理科上面的,这是有目共睹的现象,有时即使是文科课,课桌上摆的也是物理、化学、数学书,文科课处于这种环境中,其待遇不容乐观。

社会、学校对文科学习的不重视,从而导致了高中生对文科学习的轻视。

所以对此我想做一项调查。

我通过当面调查,聊QQ、e-mail、发短信、打电话询问等方式调查的回答情况,调查对象为:高中生意识不强,10%高中理科生认为文科学习完全不重要,想想,那么多高中生都认为学习文科无所谓,而还有2%的高中生认为完全不重要,仅有8%的高中生认为重要,这些数据何不让人心寒啊?文科学习不感兴趣。

俗话说:“学习兴趣是学习成功的关键。

”你看,只有11%的高中理科生对文科学习感兴趣,然而却有89%的高中生对文科学习不感兴趣,不感兴趣,又认为文科不重要,那他们要怎么学,他们会学的进去吗?第三个调查的问题是高中生上文科课在干什么,调查对象为高中生,如下表三、“重工轻理更轻文”现象1、当今大学的专业设置目前大学专业的设置,依学科特点和社会需求,大体分为理工文三种科类,其各有所长,各具特点:理科侧重培养学生理论和方法。

所学课程偏重基础理论,思维逻辑框架除形式逻辑外,更注重辩证逻辑和数理逻辑的建立。

工科是培养学生技术和工艺水平的操作性专业。

它是理科与工程之间的桥梁,即将科研成果转化为工农业生产的纽带。

文科专业又分为人文学科和社会科学两大类:人文学科是研究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文化产物的学科,是社会科学的基础和灵魂;社会科学是研究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社会问题、社会秩序的学科。

2、“重工轻理更轻文”现象根据《中国大学评价》课题组负责人的研究成果,目前我国大学的实际情况是,理科(也就是自然科学)的师资占全国大学师资总数的80%,文科(也就是社会科学)的师资占全国大学师资总数的20%。

例如,工学是中国大学中最大的学科,在校生人数将近300万,超过全国在校生总数的40%;哲学是中国大学中最小的学科,在校生人数将近1.5万人,不足全国在校生总数的0.2%。

1虽然各个学科在社会的发展进步中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亦如武书连认为,各个学科的师资和学生人数最终是由社会供求关系自发调节的2,但如今“重工轻理更轻文”的现象仍然是不争的社会现实。

一句“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构成了十年寒窗的主旋律;高中文理分科时,文科成为那些学理科比较吃力的学生的无奈之选;填报高考志愿时,多数家长是根据四年后就业的大体形势来为孩子选择热门专业;考研时的热门专业仍然是就业热门专业;而在研究生教育里,那些基础学科招收的,多数是报考其它工科专业没考上而被调剂的学生。

毕业面临就业时,计算机、机械、电气等工科专业的学生就业情况总不成问题,而一些基础学科专业,例如数学、物理等专业的学生的就业情况就差强人意。

四、“重工轻理更轻文”现象探源应该说,这已经不仅仅是教育格局上的缺陷,或政策导向上的偏向,而成为在“前所未有之大变局”形势下的固有的必然的危险的社会倾向。

深入探究上述畸形现象,笔者认为其原因可归为如下几点:1、传统的影响中国传统哲学尤其是数千年来占据统治地位的儒家哲学中,存在以价值统摄认知、以人文包含科技、以实用消解理论等方面的局限。

3在我们的传统中,“实践理性”大行其道,古代中国的知识界的价值取向,相较于西方的科技史,一直是倾向于实用领域以及为统治阶级服务,刻意追求可有可无的巧一直被认为是贻害大事,心智过巧是君子之道的大障。

“奇技淫巧”这个词最能够表现潜藏于传统文化体系中对“巧”所作的价值观上的贬抑。

重实用、轻智巧的传统在近代集中表现为魏源学习西方的“师夷制夷”这个便当实用的口号,和“中体西用”的文化范式。

4而对中国传统政治体制有重要而深刻影响的科举制度,则将科技发展置于社会进步的视野之外。

“格物致知”是为了“诚意正心”,而最终是为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只有熟读八股文,通过科举考试一步登天,成为天子门下,学优而仕,才是人生的正业。

时至今日,认为只有位高权重、万人仰止或者能赚大钱、腰缠万贯才能算是有所成就的看法,尽管也许已经从社会的主流话语中渐渐失声,但毋庸置疑仍然是构成我们这个社会基础的坊间巷弄的主流观点。

君不见一年火爆似一年的公务员考试,君不见年年人山人海的毕业生涌向银行、证券等多金的行业,即使自己的专业未必与工作对口。

在这样的环境下,能专心地在基础学科里钻研、在冷僻的文史学科中探索的学生越来越少也不足为奇了。

大学生们更关心的是:这个专业好不好找工作?工资水平如何?职位上升的空间大不大?就算选择了考研考博,也是为了更好的就业,真正是因为喜欢某一专业,愿意用一生的光阴投入其中进行研究的学生更是凤毛麟角。

2、思维模式与科学方法的差别首先,有别于西方对理性高度崇尚的逻辑思维,中国人较偏重于形象思维。

数千年来中国文化的载体——汉字,就是最古老的象形文字之一。

古代中国的科技水平虽然在世界上保持领先的地位,但是由于缺乏严密的形式逻辑体系,发展到了近代,就逐渐继而大大地落后于西方那种建筑在严密的逻辑思维体系上的科学。

另外,中国人思维方式的另一特点是求实性。

提出一个理论或假说,必须找出足够的证据来证明其正确性;而在处理具体的科学问题时,对超越经验范围之外的东西却很难接受。

尽管史书上有大量的对自然现象的观察和记载,尽管古人也有经过反复的实验来求证某一假设的做法,但是这种求实性的思维方法无法形成一套完整的理论,只能造就出一条条零散的经验。

与此相反的是西方的学者们更相信逻辑思考所得的结果,相信能用严密完整的推理得到一切问题的答案。

这些思维模式和科学方法的差别,使得中国学生在学习科技知识的时候,或多或少都会感到吃力,因为现在我们所学的科学,正是西方在逻辑思维体系上发展了数百年的科学。

由于最新的科研成果多数是由外国传到中国,学生们在阅读国外的英文科技文献时,往往难于跟上作者的逻辑。

在自己动手做实验时,通常只机械的照搬书本上的方法,没有自己的创新想法。

理科较之工科而言,要求更强的抽象思维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由于理科中一个课题的研究周期比工科要长得多,有时甚至研究者终之一生都可能一无所获,而需要一脉相承的研究的积累,因此对研究者(或者研究群体)的耐力和毅力的要求也更高。

在急功近利的社会政策导向下,人的趋乐避苦本性主导下,学生害怕接触并钻研太过高深的基础学科,宁可选择知识面广而不深的技术科学和应用科学进行学习。

3、政策导向的急功近利中国多年来的贫穷落后,使得人们在新中国成立之后,急于赶超西方的发达资本主义,喊出“跑步进入共产主义”的口号。

经过文革的惨痛教训,中国人在改革开放之后涌入的资本主义金钱观、物质观、消费观的冲击下,又形成急功近利的浮躁心态,金钱成为多数人思想上的主导,也给科学研究领域造成了极大冲击。

众多的教师和学者离开了自己的教学、研究岗位,在商海中摸爬滚打,响应了“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口号的同时,也让一部分学校在师资和教学研究方面先穷了下去。

尽管如今大学教师和研究学者的经济收入和社会地位今非昔比,然而,我们所做的还是远远不够。

国家的自然科学基金,本来是为了支持基础科学研究而设立的,但要想成功申请到这个基金的资金支持,项目的应用价值就是评估的重要指标。

但是基础研究往往没有明显的应用价值,科研周期长,科研成功率和优质率低,很难估计它的经济利益和社会效应。

因而,希望基础研究加快进度,缩短研究周期,降低费用,超前要求科技活动实现商业化,都是极不现实的。

这就导致基础学科的研究经费常常申请失败进而影响研究的进展。

至于文史类学科,例如社会学、哲学的一些研究项目,更是难以看出明显的经济价值和太大的社会效用,因此研究经费的短缺也是意料之中的事情。

没有坚强的经济后盾,要出成果显然相当困难。

结果必然是,整个学术界和整个社会风气上的重当前实效而轻未雨绸缪,轻长远打算,珍视能立竿见影的科技知识,重视能立即产生实效的科技方法,而轻视科学思想,漠视科学精神,无视科学整体。

4、学科划分的不合理我国于50年代初移植苏联模式的院系调整,明确以削减综合性大学、发展专门学院为方针,严重地削弱了文科教育,使中国的高等教育呈现文理分驰、重工轻文的片面发展和结构失衡,成为世界上综合性大学、文科在校生和文科教育比重最少的国家5。

原则上,我们所面临的世界是一个整体的世界,所谓的法、道德、经济、政治等概念是我们用以描述世界的符号,学科的划分只不过是出于方便的考虑或者归咎于我们对整体的无知而不得已的选择(盲人摸象的故事便说明了这点)。

从世界范围来看,科学技术加速发展,学科之间交叉渗透、融会贯通的趋势日益彰显。

而且这些不同的学科之间并不是机械生硬的关联,而是一种有机的联系和依赖,渗透在每一个方方面面。

现在再把众多学科机械的分割成“工科”、“理科”、“文科”,显然不仅不能适应未来的科学发展方向,而且人为地给知识设置了整体发展应用的樊篱。

专业划分过细导致学生普遍对于某一学科领域只懂得所学专业的知识,而与之相关或者有联系的其它专业的知识却很薄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