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高一上学期物理预习知识点总结
高一上册物理知识点总结一览
高一上册物理知识点总结一览本文总结了高一上册的物理知识点,分为力学、能量与功、机械波和热学四个部分。
一、力学1. 质点运动的描述:位置、位移、速度、加速度等基本概念。
2. 牛顿第一定律:惯性运动、惯性系和非惯性系的概念。
3. 牛顿第二定律:力的定义和计算,质点在力作用下的加速度。
4. 牛顿第三定律: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性质和相互作用。
5. 平抛运动:水平抛体和斜抛体的运动规律。
6. 圆周运动:角速度和角加速度与线速度的关系。
7. 弹力与重力平衡:悬挂物体的平衡、弹簧定律和胡克定律。
8. 平衡力的分析:平衡力的合成、分解和平衡条件的应用。
二、能量与功1. 功和功率:功的定义和计算,功率的定义和计算。
2. 功与能量转化:机械能、重力势能和动能的概念。
3. 机械能守恒:势能和动能的转化和守恒定律。
4. 力图法:利用力图法求物体在力作用下的位移和速度。
5. 动能与功的关系:动能定理和功的概念。
三、机械波1. 机械波的传播:机械波的概念、波的分类和特点。
2. 横波与纵波:横波和纵波的传播方式和特点。
3. 波的干涉:波的叠加原理,相长干涉和相消干涉。
4. 等离子共振:天线接收机,等离子体,偏振光。
四、热学1. 热传导:热传导的概念和传热规律。
2. 热平衡与温度计:热平衡的条件和温度计的原理。
3. 热膨胀:物体由温度变化引起的尺寸变化。
4. 热力学第一定律:内能、功和热量的关系。
5. 理想气体及气体定律:理想气体的状态方程和气体定律。
以上是高一上册物理知识点的总结一览,通过对这些知识点的学习和理解,可以帮助同学们掌握和应用基本的物理概念和定律,为后续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高一物理前两张知识点总结
高一物理前两张知识点总结高一物理学科是学生们进入高中阶段的第一门自然科学学科。
在这一学期,学生将学习一些基本的物理知识,为深入研究物理打下基础。
本文将对高一物理前两张知识点进行总结和概括。
1. 第一章:机械运动(1)物理量和单位:介绍了物理学中的基本物理量和其单位,例如时间、长度、速度等。
(2)运动的基本概念:包括物体的位置、位移、速度和加速度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
(3)等速直线运动:讲解了等速直线运动的特点、速度和位移的计算公式,以及相应的图表和曲线。
(4)变速直线运动:介绍了变速直线运动的特点、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的计算方法。
(5)自由落体运动:讲解了自由落体运动的特点、加速度的计算方法以及相关公式的应用。
2. 第二章:力和运动(1)力与受力:介绍了物体受力的概念、力的分类以及力的叠加原理。
(2)力的效果:讲解了力的效果,包括物体的平衡、静摩擦力和动摩擦力等。
(3)牛顿运动定律:讲解了牛顿运动定律的三个基本原理,即第一定律、第二定律和第三定律。
(4)重力和万有引力:介绍了物体的重力及其计算方法,并解释了万有引力的概念和计算公式。
(5)弹力和弹簧的力学性质:讲解了弹力的概念、Hooke定律以及弹簧的力学性质。
以上是高一物理前两张知识点的主要内容。
通过学习这些知识,学生们能够理解物理世界中机械运动的基本规律,并且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高一物理教学应当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
学生们应该积极参与实验和实践活动,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来巩固和理解所学的物理知识。
此外,学生们还需要进行课后习题的练习,通过大量的练习来巩固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同时,学生们可以利用互联网资源找寻相关的物理实例和应用案例,扩展对物理知识的了解和应用。
通过系统地学习高一物理的前两章知识点,学生们能够为后续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为更深入地探索物理学科奠定基础。
高中物理学科的学习将涉及更广泛和深入的内容,但只有对前期的基础知识有了深入的理解和掌握,学生们才能更好地应对和理解后续的学习内容。
物理高一上学期学的知识点
物理高一上学期学的知识点物理是一门研究物质运动规律和能量转化的科学,它对于我们理解自然界的运行方式和现象起着重要的作用。
在高一上学期的物理课程中,我们学习了许多基础的物理知识,下面将对其中一些重要的知识点进行概述。
第一部分:力学1. 运动学运动学是研究物体运动规律的学科,包括位移、速度、加速度等概念。
我们学习了匀速直线运动、匀变速直线运动以及自由落体运动等内容。
2. 牛顿定律牛顿定律是力学的基础,包括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牛顿第二定律(力的等于质量乘以加速度)和牛顿第三定律(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我们学习了如何应用牛顿定律解决实际问题。
3. 力的合成与分解物体上的力可以通过合成与分解的方法来计算和分析。
我们学习了如何分解一个力为多个分力以及如何合成多个力的结果。
4. 力和运动的关系力不仅可以改变物体的速度和方向,还可以对物体施加作用力,我们学习了力和运动之间的关系,包括其中的能量转化和功的概念。
第二部分:热学1. 温度与热量温度是物体内部分子运动情况的表征,热量是物体间能量传递的结果。
我们学习了温度的测量和热量的传递方式,包括传导、对流和辐射。
2. 热能守恒定律热能守恒定律是热学的基本原理,它表明闭合系统内部的热能总量在没有能量转换和传递的情况下保持不变。
我们学习了如何应用热能守恒定律解决实际问题。
3. 热传导和热传递热传导是热量在固体或非流体介质中的传递方式,我们学习了热传导的基本规律和计算方法。
热传递是热量通过流体运动的方式进行传递,包括自然对流和强迫对流。
第三部分:光学1. 光传播和光的反射光以直线传播,并在光的入射面上发生反射。
我们学习了光的反射定律,即入射角等于反射角。
2. 光的折射和光的透视光在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会发生折射。
我们学习了光的折射定律和光的透视规律,即折射角与入射角之间的关系。
第四部分:电学1. 电荷和电场电荷是物质的基本属性,电场是电荷周围的物理量描述。
高一物理上学期知识点总结
高一物理上学期知识点总结高一物理上学期是物理学习中的重要阶段,本文将对该阶段的知识点进行总结和梳理,以帮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和复习物理知识。
一、力学部分1. 运动的描述和测量在物理学中,对运动的描述和测量是一个基础性的概念。
在高一物理上学期中,我们学习了一维运动和二维运动的描述方法,如位移、速度、加速度等。
同时,我们还学习了运动的测量,如时间的测量、速度的测量等。
2. 牛顿运动定律牛顿运动定律是物理学中最基本的定律之一。
在高一物理上学期中,我们学习了牛顿第一定律、牛顿第二定律和牛顿第三定律。
这些定律为我们理解物体运动和力的作用提供了重要的基础。
3. 力力是物体运动和变形的原因。
在高一物理上学期中,我们学习了力的概念、力的合成与分解、力的平衡与不平衡等。
以及动力学中的其他概念,如质量、加速度、惯性等。
4. 动能与功动能和功是物体运动与变形过程中的重要概念。
在高一物理上学期中,我们学习了动能和功的定义、动能定理和功率等。
这些概念帮助我们理解物体在运动和变形过程中的能量转化与守恒关系。
二、电学部分1. 电荷与电场电荷是物质的基本性质之一,而电场是电荷周围空间的一种物理量。
在高一物理上学期中,我们学习了电荷的基本概念、电场的强度和电场力等。
2. 电流与电阻电流是载流电荷沿导体单位时间通过的数量,而电阻则是描述导体对电流的阻碍程度。
在高一物理上学期中,我们学习了电流的定义、电阻的概念、欧姆定律等。
3. 电路与电功率电路是电流在闭合导体中流动的路径。
在高一物理上学期中,我们学习了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特性、电功率的定义和计算等。
4. 电磁感应电磁感应是指磁场改变时在闭合线圈中引起感应电动势的现象。
在高一物理上学期中,我们学习了电磁感应的概念、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等。
三、光学部分1. 光的本质光是一种特殊的电磁波,具有波粒二象性。
在高一物理上学期中,我们学习了光的传播特性、光的干涉、衍射和偏振等。
2. 光的反射与折射光在与介质边界相遇时会发生反射和折射。
高一物理上期知识点归纳总结
高一物理上期知识点归纳总结1500字高一物理上学期的知识点总结如下:1. 物质的组成和内部结构:- 原子的基本结构,包括原子核和电子层。
- 元素的概念和分类,常见元素的符号及其含义。
- 分子的概念,分子的组成和结构。
- 气体分子的运动模型,分子平均自由程和平均自由时间的计算。
2. 运动学与力学:- 位移、速度和加速度的概念,位移、速度和加速度的计算。
- 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的区别和判断方法。
- 牛顿运动定律,包括惯性定律、力的叠加定律和作用-反作用定律。
- 力的合成、分解和分力。
- 平衡力的概念,力的平衡条件的判断和应用。
- 惯性系和非惯性系的区别。
3. 动能和机械能:- 动能和机械能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 势能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 动力学定理和能量守恒定律。
- 机械能的转化和损失。
- 功和功率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4. 物体的平衡:- 物体的平衡条件。
- 重力和支持力的平衡条件和计算方法。
- 平衡力的合成和分解。
- 杠杆平衡和平衡条件。
5. 电磁学:- 电荷和电场的概念,电场强度和电势差的计算方法。
- 电流和电流强度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 电阻和电阻率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 欧姆定律和焦耳定律。
- 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等效电阻计算方法。
- 简单电路的功率和电能的计算方法。
6. 热学:- 温度和热量的概念和计量方法。
- 热传递的方式和传导方程的应用。
- 热量的传递和功的转化的关系。
- 理想气体的状态方程和状态改变的计算方法。
- 相变过程的热力学分析。
7. 光学:- 光的反射和折射的基本规律。
- 反射定律和折射定律的应用。
- 凸透镜和凹透镜的焦距和放大倍数的计算方法。
- 光的色散现象。
- 光的衍射和干涉的现象和计算方法。
8. 波动现象:- 机械波的传播和波长、频率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 声音波和光波的特性和传播规律。
- 波的叠加和干涉的现象和计算方法。
- 波长、频率和波速的关系。
- 声音的音速和光的速度的计算方法。
高一物理上册知识点总结
高一物理上册知识点总结1500字
高一物理上册主要涵盖了以下知识点:
1. 动力学
- 牛顿定律:牛顿第一定律、牛顿第二定律、牛顿第三定律
- 重力:重力的定义、重力的计算、重力的合成
- 运动的描述:位移、速度、加速度
- 运动的规律:匀速直线运动、变速直线运动、匀加速直线运动、自由落体运动
- 动力学定律:惯性定律、牛顿第一定律的推论、摩擦力、牛顿第二定律的推论、牛顿第三定律
2. 动能和动能原理
- 动能的概念:动能的定义、动能的计算、动能的转化
- 动能原理:机械能守恒定律、非弹性碰撞、弹性碰撞
3. 机械振动和机械波动
- 振动的基本概念:周期、频率、角频率、振幅、相位
- 简谐振动:简谐振动的特点、简谐振动的描述、简谐振动的数学表达、简谐振动的能量
- 机械波动:机械波的描述、机械波的传播、机械波的特性、波程、波速、频率、波长
4. 力学系统的能量
- 动能和势能:动能和势能的含义、动能和势能的关系、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应用
- 弹性势能和弹性势能的计算
- 地面高度不同的问题:重力势能的变化、势能转化的计算
5. 平抛运动和相对运动
- 平抛运动的特点和平抛运动的描述
- 平抛运动的物理规律:水平方向运动和垂直方向运动、平抛运动的加速度、平抛运动的横向速度和竖向速度
- 相对运动:相对运动的概念、相对运动的描述、相对速度的计算
以上是高一物理上册的主要知识点总结,通过学习这些知识点,可以对力学、能量、振动和波动等基本物理概念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这些知识点是后续学习物理的基础,对于高中物理的学习和掌握具有重要意义。
高一物理科目知识点归纳上学期
高一物理科目知识点归纳上学期1.高一物理科目知识点归纳上学期篇一重力势能(1)定义:物体由于被举高而具有的能量.用Ep表示表达式Ep=mgh是标量单位:焦耳(J)(2)重力做功和重力势能的关系W重=-ΔEp重力势能的变化由重力做功来量度(3)重力做功的特点:只和初末位置有关,跟物体运动路径无关重力势能是相对性的,和参考平面有关,一般以地面为参考平面重力势能的变化是绝对的,和参考平面无关(4)弹性势能:物体由于形变而具有的能量弹性势能存在于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中,跟形变的大小有关弹性势能的变化由弹力做功来量度2.高一物理科目知识点归纳上学期篇二探究弹力1.产生形变的物体由于要恢复原状,会对与它接触的物体产生力的作用,这种力称为弹力。
2.弹力方向垂直于两物体的接触面,与引起形变的外力方向相反,与恢复方向相同。
绳子弹力沿绳的收缩方向;铰链弹力沿杆方向;硬杆弹力可不沿杆方向。
弹力的作用线总是通过两物体的接触点并沿其接触点公共切面的`垂直方向。
3.在弹性限度内,弹簧弹力F的大小与弹簧的伸长或缩短量x成正比,即胡克定律。
F=kx4.上式的k称为弹簧的劲度系数(倔强系数),反映了弹簧发生形变的难易程度。
5.弹簧的串、并联:串联:1/k=1/k1+1/k2并联:k=k1+k2 3.高一物理科目知识点归纳上学期篇三力:力是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有力必有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
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叫力的三要素。
用一条有向线段把力的三要素表示出来的方法叫力的图示。
按照力命名的依据不同,可以把力分为①按性质命名的力(例如:重力、弹力、摩擦力、分子力、电磁力等。
)②按效果命名的力(例如:拉力、压力、支持力、动力、阻力等)。
力的作用效果:①形变;②改变运动状态.4.高一物理科目知识点归纳上学期篇四时间位移时间与时刻1.钟表指示的一个读数对应着某一个瞬间,就是时刻,时刻在时间轴上对应某一点。
两个时刻之间的间隔称为时间,时间在时间轴上对应一段。
高一上学期物理章节及知识点
高一上学期物理章节及知识点第一章:运动和力学1. 运动的描述和研究方法2. 平抛运动和自由落体运动3. 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4. 牛顿第二定律:力的概念和计算5. 牛顿第三定律: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第二章:牛顿力学1. 物体的重力和重力加速度2. 平衡力和非平衡力3. 摩擦力和弹力4. 垂直上抛运动和万有引力5. 弹性力和胡克定律第三章:动能与功率1. 动能的定义和计算2. 动能定理和力学能守恒定律3. 机械功的定义和计算4. 功率的概念和计算第四章:匀速圆周运动1. 圆周运动的描述和研究方法2. 角度与弧长的关系3. 圆周运动的速度和加速度4. 向心力和离心力5. 牛顿万有引力和开普勒定律第五章:物体的平衡1. 杆的平衡条件和平衡力的分析2. 杠杆原理和浮力3. 浮力和物体浮沉平衡4. 牛顿力学在平衡问题中的应用第六章:机械波的传播1. 机械波的类型和传播特征2. 波的干涉和叠加原理3. 驻波和共振现象4. 声波的传播和声强的计算第七章:光的直线传播1. 光的直线传播和光的速度2. 光的反射和折射规律3. 光的透射和色散现象4. 光的波粒二象性和光的干涉现象第八章:光的电磁波特性1. 光的电磁波特性和光的偏振2. 光的光程差和相干条件3. 光的光谱和光的衍射现象4. 光的多普勒效应和光的吸收第九章:电场与电势1. 电荷与电场的关系和库仑定律2. 电场的概念和电场强度的计算3. 电势差和电势能的概念4. 电位和电势差的计算5. 电场的叠加原理和静电屏蔽第十章:电流与电阻1. 电流的概念和电流强度的计算2. 电路中的串并联和欧姆定律3. 电阻的概念和电阻的计算4. 电阻器的特性和理想电源以上是高一上学期物理的章节和重要知识点,通过深入学习这些内容,你将建立起对物理学的基本理解和应用能力。
希望本学期的物理学习能够顺利进行,为将来深入学习和应用物理打下坚实的基础。
高一上学期物理知识点全总结
高一上学期物理知识点全总结在高一上学期的物理学习中,我们学习了许多重要的知识点,这些知识点为我们打下了坚实的物理基础。
下面对这些知识点进行全面的总结。
一、运动学1. 位移、速度和加速度:位移是物体从一个位置到另一个位置的变化,速度是位移随时间的变化率,加速度是速度随时间的变化率。
2. 一维运动和二维运动:一维运动只在一个方向发生,二维运动在两个方向上发生,需考虑水平和垂直两个方向的分量。
3. 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匀速直线运动速度不变,变速直线运动速度随时间变化,需考虑加速度及时间的影响。
4. 图像解析:学会根据速度-时间图像和位移-时间图像分析物体的运动情况,如匀速、加速、静止等。
二、力学1. 牛顿定律: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牛顿第二定律(力等于质量乘以加速度)、牛顿第三定律(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2. 重力和重力加速度:地球对物体施加的吸引力称为重力,质量越大的物体受到的重力越大,重力加速度约等于9.8 m/s²。
3. 弹力和弹性:当物体被拉伸或压缩时,会产生弹力,物体恢复原状的能力称为弹性。
4. 分解力和合力:多个力合成一个力称为合力,一个力分解成多个力称为分解力,需用正余弦定理进行计算。
三、功、能与机械能守恒1. 功和能量:力对物体作用时所产生的能量转化称为功,动能和势能是物体的两种基本能量形式。
2. 动能定理:动能的变化等于合力所做的功,即动能定理。
3. 势能和弹性势能:重力势能和弹簧势能是常见的势能形式,可通过物体的质量、高度和弹簧的弹性系数求解。
4. 机械能守恒定律:在机械封闭系统中,机械能守恒,机械能的总量保持不变。
四、相互作用力1. 引力和万有引力定律:任何两个物体之间都存在引力,根据万有引力定律,两个物体的引力与它们的质量和距离的平方成正比。
2. 弹性力和胡克定律:弹性力是物体被压缩或拉伸时所产生的力,胡克定律描述了弹性力与弹簧伸长或压缩的关系。
高一上期物理笔记知识点
高一上期物理笔记知识点一、力的基本概念和力的合成力是物体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是引起物体发生运动、形状变化或变速的原因。
力的单位是牛顿(N)。
力的合成指的是多个力合成为一个力的过程。
二、运动的基本概念运动是物体相对于参照物改变位置的过程。
运动有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之分。
直线运动可以分为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
三、匀速直线运动匀速直线运动是指物体在单位时间内相等的时间间隔内,所通过的路程相等的运动。
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恒定,速度等于路程除以时间。
四、速度和加速度速度指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速度的单位是米每秒(m/s)。
加速度指单位时间内速度改变的量。
加速度的单位是米每二次方秒(m/s²)。
五、斜抛运动斜抛运动是物体在重力作用下,同时具有初速度和垂直初速度的运动。
斜抛运动可以分为平抛和斜抛两种。
平抛运动只有水平初速度,不考虑垂直初速度;斜抛运动有水平初速度和垂直初速度。
六、力的大小与方向力的大小可以用力的数量描述,力的方向可以用箭头表示。
力的大小与方向共同决定了力的性质。
力可以分为平行力和非平行力。
七、动能和势能动能是物体运动时具有的能量,动能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和速度有关。
势能是物体由于位置而具有的能量,势能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和高度有关。
动能和势能之间可以相互转化。
八、机械能守恒定律机械能守恒定律指的是在一个封闭系统内,机械能的总量不变,只会由动能转化为势能或者由势能转化为动能。
机械能守恒定律在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时非常有用。
九、简谐振动简谐振动是指物体在平衡位置周围进行的周期性振动。
简谐振动有均匀圆周运动和弹簧振动两种形式。
十、电流和电阻电流是电荷在单位时间内通过导体截面的数量。
电流的单位是安培(A)。
电阻是导体对电流流动的阻碍程度。
电阻的单位是欧姆(Ω)。
十一、欧姆定律欧姆定律指的是在一定温度下,电流强度和电阻之间成正比关系。
欧姆定律可以用公式I=U/R来表示,其中I是电流强度,U是电压,R是电阻。
高一上学期物理详细知识点
高一上学期物理详细知识点高一上学期物理主要学习了力学、热学和光学等方面的知识。
以下是对这些知识点的详细总结和介绍。
一、力学1. 力和运动- 力是使物体发生运动或改变形状的原因,单位是牛顿(N)。
- 牛顿第一定律:物体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时,所受合外力为零。
- 牛顿第二定律:物体的加速度与作用在其上的合外力成正比,与物体质量成反比。
- 牛顿第三定律:任何两个物体之间都有相互作用力,且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2. 物体的运动- 平抛运动:一个物体在水平方向上以一定速度抛出,在竖直方向上受重力作用下做自由落体运动。
- 匀速圆周运动:物体在圆周轨道上以恒定速度做匀速圆周运动,受向心力使其保持在轨道上。
- 计算物体的运动轨迹、速度和加速度等,可利用运动学公式,如位移公式、速度公式和加速度公式等。
3. 力和压强- 压力是单位面积上的力的大小,计算公式为P=F/A。
- 压强是单位面积上的压力大小,计算公式为P=F/A。
- 压强与力、面积之间呈反比关系。
二、热学1. 物体的热学性质- 温度是物体内部分子的平均热运动程度的度量。
- 热量是物体间传递的能量,单位是焦耳(J)。
- 热传递方式有导热、对流和辐射三种方式。
2. 热力学第一定律- 热力学第一定律是能量守恒原则,也称为能量守恒定律。
- 系统吸收的热量等于系统对外界做功和系统内能变化之和。
3. 理想气体的性质- 理想气体状态方程:PV=NRT,其中P为气体压强,V为气体体积,N为气体分子数,R为气体常数,T为气体温度。
三、光学1. 光的传播- 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光速,约为3.00×10^8 m/s。
- 光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小于光速,且与介质的折射率有关。
2. 光的反射和折射- 光的反射:光线从光疏介质射入光密介质时,发生反射现象。
- 光的折射:光线从一种介质射入另一种介质时,发生折射现象。
3. 光的成像- 凸透镜成像:平行光线通过凸透镜后会汇聚于焦点处,根据物距、像距和焦距等关系,可以求解成像问题。
高一上学期所有物理知识点
高一上学期所有物理知识点学习物理是理解自然规律和提高科学素养的重要途径。
在高一上学期的物理学习中,我们了解了许多重要的知识点。
以下是对这些知识点的整理和总结。
一、运动与力1. 运动的描述和测量:位移、速度、加速度和时间的关系,以及相关的图表表示方法。
2. 牛顿第一定律:物体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特点。
3. 牛顿第二定律:物体受力时的加速度与受力大小和方向的关系。
4. 牛顿第三定律: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互相作用。
二、引力和运动1. 引力的性质:质量与引力的关系,引力常数。
2. 万有引力定律:两个物体之间的引力与它们的质量和距离的关系。
3. 阿基米德原理:浮力与物体浸没或浮出液体的关系。
三、功、能量和机械能守恒定律1. 功:力对物体的作用产生的效果。
2. 功的计算:力的作用方向与位移方向的关系。
3. 功与能量转化:重力势能、弹性势能和动能之间的转化。
4. 机械能守恒定律:一个系统中的机械能总量在没有外力做功时保持不变。
四、机械波1. 机械波的传播方式:纵波和横波。
2. 波的特性:波长、振幅、周期和频率的关系。
五、光的反射和折射1. 光的反射:光线遇到介质边界时的反射规律。
2. 光的折射:光线从一种介质传到另一种介质时的折射规律。
六、光的成像1. 光的成像方式:凸透镜和凹透镜。
2. 成像规律:物距、像距和焦距之间的关系。
七、电学基础1. 电荷和电场:正电荷、负电荷和电场的概念及其相互作用。
2. 电流与电路:电荷在导体中的传导和电路的基本组成。
3. 欧姆定律:电流、电压和电阻之间的关系。
八、电磁感应1. 电磁感应现象:导体在磁场中运动时会产生感应电动势。
2. 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感应电动势与磁场变化率和线圈匝数的关系。
3. 感应电流和涡流的产生:闭合线圈中感应电动势引起的电流。
4. 电磁感应的应用:发电机和变压器的原理。
九、物体的热学性质1. 热量与温度:热量传递和温度变化的关系。
2. 热容和相变:物体的热容和物质的相变过程。
高一上学期物理知识点梳理
高一上学期物理知识点梳理物理作为一门自然科学,研究物质的本质、性质和运动规律。
在高一上学期,我们学习了许多物理知识点,下面将对这些知识点进行梳理和总结。
一、力学知识点1. 力的概念和性质:力是使物体发生形状、速度或者方向变化的原因。
力的性质包括大小、方向和作用点等。
2. 牛顿三定律:第一定律(惯性定律):物体在没有外力作用时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者静止。
第二定律(运动定律):物体受到的力等于质量与加速度的乘积。
第三定律(作用与反作用定律):对于任何两个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力,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点在同一直线上。
3. 重力和重力加速度:重力是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重力加速度是物体在重力作用下的加速度,一般取9.8米/秒²。
4. 惯性和非惯性系:惯性系中物体遵循牛顿定律,非惯性系中物体受到惯性力的影响。
5. 斜面运动和滑动摩擦力:物体在斜面上的运动受到斜面的倾角、摩擦力和重力的影响,可以通过分解重力和摩擦力来计算。
二、热学知识点1. 温度和热量:温度是物体冷热程度的度量,热量是物体间传递的热能。
2. 物质的内能:物质内部的微观粒子运动所具有的能量。
3. 热传递方式:热传递可以通过传导、对流和辐射进行。
4. 热力学第一定律:系统吸收的热量等于系统对外做功和系统内能变化之和。
5. 热容和比热容:物体所吸收或放出的热量与温度变化的关系。
三、光学知识点1. 光的直线传播和速度:光在均匀介质中用直线传播,光速在真空中为常数,近似为3.0×10^8米/秒。
2. 光的反射:光线遇到界面时产生反射,包括平面镜的反射和球面镜的反射。
3. 光的折射:光在介质中传播时会发生折射,折射定律可以用来描述光线在两种介质间的传播。
4. 光的色散和光的衍射:光通过三棱镜会发生色散,光通过孔隙或者物体边缘会发生衍射。
5. 光的成像:通过凸透镜或者凹透镜,可以形成实像或者虚像。
四、电学知识点1. 电荷和电场:电荷是物质的一种性质,电场是电荷周围存在的电场区域。
高一上学期物理预习知识点总结
一运动的描述与匀变速直线运动【一】1 运动机械运动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
参考系的选取是任意的2 时刻和时间2秒内指的是从起始时间开始算起2秒的时间,第2秒内指的是从第1秒到第2秒之间1秒的时间。
第2秒指的是第1秒末,第2秒初等同于第1秒末,第2秒末等同于第3秒初或者第3秒。
3 质点任何物体(在一定条件下)都可以被看成质点。
(a、物体上各点的运动状态相同;b、物体的线度相对于运动空间可以忽略不计。
)4 位移和路程位移是从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的有向线段5 速度和加速度速度=位移/时间。
速率=路程/时间。
平均速度=总位移/总时间平均速度的大小平均速率=总路程/总时间如何判断物体加速还是减速0<a 时不一定减速,0>a 时不一定加速:正负号只表示加速度的方向。
当a 与v 方向相同时物体做加速运动;当a 与v 方向相反时物体做减速运动。
加速度只与速度变化率(变化快慢)有关,跟其他都无直接关系6 图像s-t 图像横轴表示时间,纵轴表示位移时,斜率表示速度。
相交表示相遇,位移相同;与横轴交叉,表示方向改变;v-t 图像横轴表示时间,纵轴表示位移时,斜率表示加速度,曲线和时间轴所围面积表示位移(有正负)。
相交表示速度相同;与横轴相交表示速度反向;斜率表示加速度;【二】7 匀变速直线运动1) 位移公式: 2021at t v s += 速度公式:at v v t +=0推论: as v v t 2202=-2) 纸带的分析(如何操作,如何处理数据以减小误差)(有些匀加速可以看成纸带模型) 平均速度公式:20t v v v +=连续相等的相邻时间间隔T内的位移差等于恒量:2∆s=aT3)追击相遇问题(列方程法;图像法;相对运动法):一个条件即速度满足临界条件;两个关系即时间关系和位移关系二相互作用与力的平衡【一】1 力的基本概念1)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作用点2)力的性质:物质性,相互性,矢量性3)力的图示及力的示意图4)两个效果:形变或运动状态变化2 重力1)G=mg2)竖直向下3)重心3 弹力1)产生条件:A直接接触B发生形变。
高一上学期物理知识点预习
高一上学期物理知识点预习在高中物理课程中,高一上学期的内容是非常重要的,它为同学们打下了物理学习的基础。
下面我们将对高一上学期的物理知识点进行预习,帮助同学们提前了解和掌握这些知识点,为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一章:力和运动这一章的内容主要关注力和运动之间的关系。
在生活中,我们会经常遇到力和运动的现象,比如抛物线运动、圆周运动等等。
同学们需要了解力的定义、力的单位以及力的合成分解等基本概念。
在学习中,可以通过进行实验来观察力的效果,进一步理解力和运动之间的关系。
第二章:力和压力力和压力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无处不在。
相比于力,压力更加常见且普遍。
同学们需要了解压强的概念,以及在不同的情况下如何计算压强。
通过实践和实验,同学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压力的形成过程,以及如何改变物体的压力分布。
第三章:简单机械在第三章中,同学们将学习关于简单机械的知识。
简单机械包括杠杆、滑轮、轮轴等等。
通过学习简单机械,同学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机械工作原理,并且可以通过简单机械来解决实际问题。
同学们需要了解简单机械的特点、原理和应用,可以通过模拟实验来加深对这些知识点的理解。
第四章:机械能机械能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物理概念,它包括动能和势能。
同学们需要了解机械能的定义、计算方法以及能量守恒定律等基本概念。
在学习过程中,同学们可以通过进行实验来观察机械能的转化过程,进一步理解机械能的概念。
第五章:电学基础电学基础是物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同学们需要了解电荷、电流、电压以及电阻等基本概念。
在学习电学基础的过程中,同学们可以通过进行实验来观察电流的流动、电压的变化等现象,进一步加深对电学基础的理解。
总结:高一上学期的物理知识点预习可以帮助同学们提前了解和掌握这些知识点,为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通过理解和掌握这些知识点,同学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物理学的相关概念和原理,为将来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同时,同学们也可以通过实践和实验来加深对物理知识点的理解,提高自己的动手实践能力。
2020年高一年级上学期物理知识点总结范文
【篇一】一、质点的运动(1)——直线运动1)匀变速直线运动1、平均速度V平=S/t(定义式)2、有用推论Vt^2–Vo^2=2as3、中间时刻速度Vt/2=V平=(Vt+Vo)/24、末速度Vt=Vo+at5、中间位置速度Vs/2=(Vo^2+Vt^2)/21/26、位移S=V平t=Vot+at^2/2=Vt/2t7、加速度a=(Vt-Vo)/t以Vo为正方向,a与Vo同向(加速)a>0;反向则a<08、实验用推论ΔS=aT^2ΔS为相邻连续相等时间(T)内位移之差9、主要物理量及单位:初速(Vo):m/s加速度(a):m/s^2末速度(Vt):m/s时间(t):秒(s)位移(S):米(m)路程:米速度单位换算:1m/s=3、6Km/h注:(1)平均速度是矢量。
(2)物体速度大,加速度不一定大。
(3)a=(Vt-Vo)/t只是量度式,不是决定式。
(4)其它相关内容:质点/位移和路程/s——t图/v——t图/速度与速率/2)自由落体1、初速度Vo=02、末速度Vt=gt3、下落高度h=gt^2/2(从Vo位置向下计算)4、推论Vt^2=2gh注:(1)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遵循匀变速度直线运动规律。
(2)a=g=9、8m/s^2≈10m/s^2重力加速度在赤道附近较小,在高山处比平地小,方向竖直向下。
3)竖直上抛1、位移S=Vot-gt^2/22、末速度Vt=Vo-gt(g=9、8≈10m/s2)3、有用推论Vt^2–Vo^2=-2gS4、上升高度Hm=Vo^2/2g(抛出点算起)5、往返时间t=2Vo/g(从抛出落回原位置的时间)注:(1)全过程处理:是匀减速直线运动,以向上为正方向,加速度取负值。
(2)分段处理:向上为匀减速运动,向下为自由落体运动,具有对称性。
(3)上升与下落过程具有对称性,如在同点速度等值反向等。
二、质点的运动(2)——曲线运动万有引力1)平抛运动1、水平方向速度Vx=Vo2、竖直方向速度Vy=gt3、水平方向位移Sx=Vot4、竖直方向位移(Sy)=gt^2/25、运动时间t=(2Sy/g)1/2(通常又表示为(2h/g)1/2)6、合速度Vt=(Vx^2+Vy^2)1/2=Vo^2+(gt)^21/2合速度方向与水平夹角β:tgβ=Vy/Vx=gt/Vo7、合位移S=(Sx^2+Sy^2)1/2,位移方向与水平夹角α:tgα=Sy/Sx=gt/2Vo注:(1)平抛运动是匀变速曲线运动,加速度为g,通常可看作是水平方向的匀速直线运动与竖直方向的自由落体运动的合成。
高一上物理总结知识点归纳
高一上物理总结知识点归纳物理是一门关于物质、能量、运动和相互关系的科学,是研究自然现象的基础学科。
在高中物理学习的第一学期中,我们学习了许多重要的知识点。
本文将对这些知识点进行总结和归纳,以便更好地复习和巩固。
一、力学1. 物体的直线运动- 位移、速度和加速度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 速度和位移的图像表示:速度-时间图和位移-时间图- 持续匀速运动、加速度为零的运动以及匀加速运动的特点和公式2. 牛顿运动定律- 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受力和力的平衡- 牛顿第二定律:力、质量和加速度的关系 F = m × a- 牛顿第三定律: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平衡性质3. 动量和动量守恒定律- 动量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动量 = 质量 ×速度 - 动量守恒定律在碰撞问题中的应用4. 弹力和弹性势能- 弹性力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 弹性势能和弹性势能守恒定律5. 平抛运动和斜抛运动- 平抛运动的特点和公式- 斜抛运动的特点、公式及其应用二、能量1. 功和功率- 功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功 = 力 ×位移× cosθ - 功率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功率 = 功 ÷时间2. 动能和动能守恒定律- 动能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动能 = ½ ×质量 ×速度²- 动能守恒定律在机械能守恒中的应用3. 重力势能和机械能守恒定律- 重力势能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重力势能 = 质量 ×重力加速度 ×高度- 机械能守恒定律在自由落体和垂直上抛运动中的应用三、光学1. 光的直线传播和反射定律- 光的直线传播和光的速度- 光的反射定律:入射角等于反射角2. 球面镜- 凸透镜和凹透镜、凸面镜和凹面镜的特点和成像规律- 球面镜成像公式:1/f = 1/v + 1/u3. 光的折射和折射定律- 光的折射和折射角- 折射定律:入射角的正弦比等于折射角的正弦比4. 光的色散和光的干涉- 光的色散现象及其原因- 干涉分为等厚干涉和薄膜干涉四、电学1. 电荷和电场- 电荷的概念及其性质:正电荷和负电荷- 电场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电场强度 = 电场力 ÷电荷2. 电路和欧姆定律- 电流、电压和电阻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 欧姆定律:电流 = 电压 ÷电阻3. 等效电阻和串、并联电路- 等效电阻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 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特点和计算方法4. 电能和电能守恒定律- 电能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电能 = 电压 ×电荷- 电能守恒定律在电路中的应用总结:高一上学期的物理课程中,我们学习了力学、能量、光学和电学的重要知识点。
高一上期物理需背知识点
高一上期物理需背知识点物理作为一门基础科学,对于高中阶段的学生来说,学习物理知识点是非常重要的。
在高一上学期,我们需要掌握一些基础的物理知识点,下面将逐一介绍这些知识点。
1. 物理量和单位物理量是描述物体特性的性质,如长度、质量、时间等。
而单位是衡量和度量物理量的标准。
在物理学中,国际单位制(SI制)是被广泛采用的标准。
例如,长度的单位是米(m),质量的单位是千克(kg),时间的单位是秒(s)等等。
2. 运动学运动学研究物体在运动中的规律,包括速度、加速度、位移等物理量。
其中,速度是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位移,它的单位是米每秒(m/s);加速度是速度的变化率,它的单位是米每平方秒(m/s²);位移是物体从起始位置到结束位置的变化。
3. 牛顿运动三定律牛顿运动三定律是描述物体运动规律的基本原理,包括:- 第一定律(惯性定律):物体在没有外力作用下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第二定律(加速度定律):物体的加速度与作用在它上面的力成正比,与物体的质量成反比;- 第三定律(作用-反作用定律):任何两个物体之间都存在着相互作用力,其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4. 力和功力是改变物体状态的原因,它的单位是牛顿(N)。
功是力对物体做功的量度,它的单位是焦耳(J)。
力和功之间有以下关系:功等于力乘以物体位移的大小。
5. 动能和势能动能是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它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和速度的平方成正比。
动能的单位也是焦耳(J)。
势能是物体由于位置而具有的能量,常见的势能有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等。
6. 简单机械简单机械指的是具有简单结构和基本功能的机械装置,如杠杆、滑轮、斜面等。
这些简单机械可以改变力的大小和方向,实现工作的便利。
7. 静电学静电学是研究静电现象和静电力的学科。
静电力是由于带电物体间的电荷相互作用而产生的力,包括吸引力和斥力。
静电学的重要概念包括电荷、电场和电势等。
8. 光学光学是研究光传播、反射、折射、干涉、衍射等现象的学科。
高一上学期物理预习知识点总结(3)
第一章运动的描述第一节质点、参考系和坐标系质点定义:有质量而不计形状和大小的物质。
参考系定义:用来作参考的物体。
坐标系定义:在某一问题中确定坐标的方法,就是该问题所用的坐标系。
第二节时间和位移时刻和时间间隔在表示时间的数轴上,时刻用点表示,时间间隔用线段表示。
路程和位移路程物体运动轨迹的长度。
位移表示物体(质点)的位置变化。
从初位置到末位置作一条有向线段表示位移。
矢量和标量矢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
标量只有大小没有方向。
直线运动的位置和位移公式:Δx=x1-x2第三节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坐标与坐标的变化量公式:Δt=t2-t1速度定义:用位移与发生这个位移所用时间的比值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
公式:v=Δx/Δt第1页共11页单位:米每秒(m/s)速度是矢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
速度的大小在数值上等于单位时间内物体位移的大小,速度的方向也就是物体运动的方向。
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平均速度物体在时间间隔内的平均快慢程度。
瞬时速度时间间隔非常非常小,在这个时间间隔内的平均速度。
速率瞬时速度的大小。
第四节实验: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电磁打点计时器电火花计时器练习使用打点计时器用打点计时器测量瞬时速度用图象表示速度速度—时间图像(v-t图象):描述速度v与时间t关系的图象。
第五节速度变化快慢的描述——加速度加速度定义:速度的变化量与发生这一变化所用时间的比值。
公式:a=Δv/Δt单位:米每二次方秒(m/s2)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的关在直线运动中,如果速度增加,加速度的方向与速度的方向相同;如果速度减小,加速度的大方第2页共11页系向与速度的方向相反。
从v-t图象看加速度从曲线的倾斜程度就饿能判断加速度的大小。
第二章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第一节实验: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进行实验处理数据作出速度—时间图象第二节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匀变速直线运动沿着一条直线,且加速度不变的运动。
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式速度公式:v=v0+at第三节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匀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位移公式:x=v0t+at2/2第四节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速度的关系公式:v2-v02=2ax第五节自由落体运动自由落体运动定义:物体只在重力作用下从静止开始下落的运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只要一个物体与另一物体间没有产生相对于运
动,静摩擦力的大小就随着前者所受的力的增大
而增大,并与这个力保持大小。
滑动摩擦力
定义:当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滑动的时候,
所受到的另一个物体阻碍它滑动的力。
方向:沿着接触面,跟物体的相对运动方向的方
向相反。
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压力成正比。公式:F=μFN
质量单位:千克(kg)
第二节 实验: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
加速度与力的
关系
基本思路:保持物体质量不变,测量物体在不同
的力的作用下的加速度,分析加速度与力的关系。
加速度与质量的关系
基本思路:保持物体所受的力相同,测量不同质
量的物体在该力作用下的加速度,分析加速度与质量的关系。
制定实验方案时的两个问题
定义: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
到的力。
公式:G=mg
重力是矢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
重心
定义:一个物体各部分受到的重力
作用集中的一点。
质量均匀分布的物体,常称均匀物体,中心的位置只跟物体的形状有关。
质量分布不均匀的物体,中心的位置除了跟物体的形状有关,还跟物
体内质量的分布有关。
四种基本相互作用
万有引力
非共点力
既不作用在同一点上,延长线也不
交于一点的一组力。
第五节 力的分解
力的分解
定义:求一个力的分力的过程。
矢量相加的法则
三角形定则
把两个矢量首尾相接从而求出合
矢量的方法。
矢量
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相加时遵从平行四边形定则(或三角形定则)的
物理量。
标量
只有大小没有方向,求和时按照算
术法则相加的物理量。
第四章 牛顿运动定律
第一章 运动的描述
第一节 质点、参考系
和坐标系
质点
定义:有质量而不计形状和大小的物质。
参考系
定义:用来作参考的物体。
坐标系
定义:在某一问题中确定坐标的方法,就是该问
题所用的坐标系。
第二节 时间和位移
时刻和时间间
隔
在表示时间的数轴上,时刻用点表示,时间间隔
用线段表示。
路程和位移
路程
物体运动轨迹的长度。
力的合成
定义:求几个力的合力的过程。
平行四边形定则:两个力合成时,以表示这两个力的线段为邻边做平行四边形,这两个邻边之间
的对角线就代表合力的大小和方向。
余弦定理:F2=F12+F22+2F1F2cosθ
共点力
共点力
一个物体受到几个外力的作用,
如果这几个力有共同的作用点
或者这几个力的作用线交于一
点,这几个外力称为共点力。
基本量:被选定的、可以利用物理量之间的关系推导出其他物理量
的物理量。
基本单位:基本量的单位。
导出单位:由基本量根据物理关系推导出来的其它物理量的单位。
单位制:由基本单位和导出单位组成。
国际单位制(SI):1960 年第 11 届国际计量大会制订的一种国际
通用的、包括一切计量领域的单位制。
第五节 牛顿第三定律
系
在直线运动中,如果速度增加,加速度的方向与速度的方向相同;如果速度减小,加速度的大方
向与速度的方向相反。
从 v-t 图 象 看
加速度
从曲线的倾斜程度就饿能判断加速度的大小。
第二章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
第一节 实验:探究小
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进行实验
处理数据
作出速度—时间图象
第二节 匀变速直线运
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
公式:v=Δx/Δt
单位:米每秒(m/s)
速度是矢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
速度的大小在数值上等于单位时间内物体位移的
大小,速度的方向也就是物体运动的方向。
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
平均速度
物体在时间间隔内的平均快慢程度。
瞬时速度
时间间隔非常非常小,在这个时间间
隔内的平均速度。
速率
瞬时速度的大小。
第四节 实验: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
位移
表示物体(质点)的位置变化。
从初位置到末位置作一条有向线段表示位移。
矢量和标量
矢量
既有大小又有方向。
标量
只有大小没有方向。
直线运动的位
置和位移
公式:Δx=x1-x2
第三节 运动快慢的描
述——速度
坐标与坐标的
变化量
公式:Δt=t2-t1
速度
定义:用位移与发生这个位移所用时间的比值表
示物体运动的快慢。
强相互作用
弱相互作用
电磁相互作用
第二节 弹力
弹性形变和弹力
形变
定义:物体在力的作用下形状或体
积发生改变。
弹性形变:物体在形变后能恢复原
状的形变。
弹力
定义: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由于要
恢复原状,对与它接触的物体产生的力的作用。
弹性限度:物体受到外力作用,在内部所产生的抵抗外力的相互作用力不超过某一极限值时,若外力作用停止,其形变可全部
电磁打点计时器
电火花计时器
练习使用打点计时器
用打点计时器测量瞬时速度
用图象表示速
度
速度—时间图像(v-t图象):描述速度v与时间
t关系的图象。
第五节 速度变化快慢的描述——加速度
加速度
定义:速度的变化量与发生这一变化所用时间的
比值。
公式:a=Δv/Δt
单位:米每二次方秒(m/s2)
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的关
怎样由实验结
果得出结论
a∝F,a∝1/m
第三节 牛顿第二定律
牛顿第二定律
定义:物体加速度的大小跟作用力成正比,跟物
体的质量成反比,加速度的方向跟作用力的方向相同。
公式:F=kma
k是比例系数,F指的是物体所受的合力。
力的单位
牛顿年第二定律的数学表达式:F=ma
力的单位:千克米每二次方秒。
第四节 力学单位制
从动力学看自由落体运动
第一, 物体时从静止开始下落的,即运动的初速度是 0。
第二, 运动过程中它只受重力的作用。
第一节 牛顿第一定律
理想实验的魅力
牛顿物理学的基石——惯性定律
牛顿第一定律( 惯性定
律)
定义:一切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除非作用在它
上面的力迫使它变这种状态。
惯性
定义:物体所具有的保持匀速直线
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的性质。
惯性与质量
描述物体惯性的物理量是它们的质量。
质量是标量,只有大小,没有方向。
摩擦力:连个相互接触的物体,当它们发生相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运动或具有相对运
动的趋势时,在接触面上所产生的阻碍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的力。
滚动摩擦力: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上滚动时产生的摩擦。
静摩擦力
定义:两个物体之间只有相对运动趋势,而没有
相对运动时产生的摩擦力。
方向:沿着接触面,跟物体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
相反。
静摩擦力的增大有个限度,最大值在数值上等于
动。
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 0 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自由落体加速度(重力加速度)
定义:在同一地点,一切物体自由下落的加速度。
用g表示。
一般的计算中,可以取g=9.8m/s2或g=10m/s2
公式:
v=gth=gt2/2
v2=2gh
Δh=gT2
第六节 伽利略对自由
落体运动的研究
绵延两千年的错误
逻辑的力量
平衡状态:一个物体在力的作用下保持静止或匀
速直线运动状态时所处的状态。
在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条件是合力为 0。
超重和失重
超重
定义: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或对悬挂物的拉力)大于物体所受重力
的现象。
加速度方向:竖直向上。
失重
定义: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或对
悬挂物的拉力)小于物体所受重力的现象。
加速度方向:竖直向下。
作用力和反作
用力
定义:物体间相互作用的这一对力。
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互相依存、同时存在的。
牛顿第三定律
定义: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大
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
第六节 用牛顿运动定
律解决问题(一)
从受力确定运动情况
从运动情况确定受力
第七节 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问题(二)
共点力的平衡条件
猜想与假说
实验验证
伽利略的科学方法
第三章 相互作用
第一节 重力 基本相互作用
力和力的图示
力
定义:物体与物体之间的相互作
用。
单位:牛顿,简称牛(N)。
力的图示
定义:可以用带箭头的线段表示力。它的长短表示力的大小,它的指向表示力的方向,箭尾(或箭头)表示力的作用点,线段所在的直线
叫做力的作用线。
重力
重力
μ——动摩擦因数,它的数值跟相互接触的两个物
体的材料有关。
第四节 力的合成
合力:一个力,如果它产生的效果与几个力共同作用时产生效果相同,那么这个力就叫做几个力的合力。
分力:如果一个力作用于某一物体,对物体运动产生的效果相
当于另外的几个力同时作用于该物体时产生的效果,则这几个力就是原先那个作用力的分力。
匀变速直线运
动
沿着一条直线,且加速度不变的运动。
速度与时间的
关系式
速度公式:v=v0+at
第三节 匀变速直线运
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
匀速直线运动的位移
匀变速直线运
动的位移
位移公式:x=v0t+at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