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两规”衔接的创新、不足与改进对策

合集下载

浙江“十二五”规划《纲要》实施进展、关注问题和对策措施

浙江“十二五”规划《纲要》实施进展、关注问题和对策措施
看, 全球经济进 入相 对稳定但增速缓慢的 阶段 , 国 内经济
省建设积极推进 , 基础设施 网络进一步完善 , 生态文 明建
设全 面推进 , 创新型省份 建设 加快推进 , 文化强省建设成
效显 著 , 社 会 民生进一步改 善 , 体制改 革不 断深化 , 对外 开放水平进一 步提 高。在推进《 纲要》 重 点任 务实施过程
本文选 自 谢 力群主任在浙 江省十二届人 大常委会第六 次会议 上所作的 “ 关于浙 江省 ‘ 十二五 ’ 规 划纲要 中
期评估报告 的说 明” , 有删 节。
1 2
浙 江经济 Z HE J I AN G E C ONOMY
1 0 D e c e mb e r 2 0 1 3
设, 创新社会治理体制
文/ 浙江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 谢力群
主要 目标任务 实施进展情况
“ 十二五 ” 规 划《 纲要 》 实 施 以来 , 全省上 下 以科 学发
展 观为指导 , 深入实施 “ / L A. 战略” , 紧 紧围绕 “ 两 富” 现代
化 浙江建设 的总 目标 , 按 照干好“ 一 三五 ” 、 实 现“ 四翻番”
耗、 新增城 镇就业人 数等 2 3 项指标 达到规划 目标进度要 求, 城 镇居 民人均 可支配收入 、 服务业增 加值 占生产 总值
比重 、 非化石能 源 占一次能源消 费总量 比重 、 氮氧化物排 放量 、 居 民消费率等 5 项指标未达到规划 目标进度要求 。
学需 氧量排放 量 、 氨 氮排放量 、 二氧化 硫排放 量 、 氮氧 化
响, “ 增产 不增收 、 增产 不增效 ” 现象 突出 , 行业和企业 分
化加剧 , 中小企业盈利水 平下降 , 生存 和发展 面临网难加 大 。二 是金 融领域潜在风险增多 。当前我 省金融 运行总 体稳健 , 但不 良贷 款率仍 有上升的趋势 , 部分 地区和行业 企业资金链 、 担保链 断裂 风险继续 累积 , 民间借贷 风险向 银行传 导的压力增大 。三是地方政府偿债压力增 大。随

两规合一

两规合一

两规合一XXX(XX大学 XX学院)摘要:国土规划与城市规划的“两规合一”是一项重要法规,“两规合一”的模式是全国城乡发展的大势所趋。

其对我国城市规划产生深远影响。

本文即从几个方面来阐述“二规合一”的相关问题。

关键词:国土规划、城市规划、二规合一1 引言最近十多年,国土部门政策的日益强势使得城市规划在城市土地使用的引导控制方面受到了极大的约束,对城市规划部门的实际地位造成了很大的负面影响。

在媒体和公众意识里,我国城市规划指引下的城镇化发展占用了大量耕地,而规划部门则成为耕地减少的众矢之的。

毫无疑问,为了适应我国城镇化的飞速发展,为了克服当前国土、规划职能部门分割所带来的种种问题,规划体系的变革迫在眉睫。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次会议于2007年10月28日通过,并自2008年1月1日起施行。

《城乡规划法》第五条规定:城市总体规划、镇总体规划以及乡规划和村庄规划的编制,应当依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并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相衔接[1]。

城市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两规合一”在城镇化飞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发展迅速。

2发展现状2.1国内发展现状我国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法律依据是《土地管理法》,由国土资源部作为其行政管理主体;城市总体规划的法律依据则是《城乡规划法》,由住房与城乡建设部主管。

在我国特有的快速城镇化进程中,城乡规划和土地规划均是时代变革的产物,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受到不同程度的重视。

近来,城市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两规合一”的实践工作在浙江、上海、武汉、广州、深圳等城市陆续开展。

为了推动“两规”衔接,浙江省从2004 年开始着手探索“两规”衔接的机制和路径。

四是城市总体规划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统一由省政府审批。

市( 县) 域总体规划由省政府审批,乡镇的总体规划无权改变市( 县) 域总体规划确定的建设用地规模和总体布局,实现了城市总体规划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审批层级的统一[2]。

_两规_协调内容及方法研究_以苍南县_两规_衔接为例

_两规_协调内容及方法研究_以苍南县_两规_衔接为例

“两规”协调内容及方法研究——以苍南县“两规”衔接为例项志远 林观众 杨介榜摘 要:协调处理好城市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关系,是我国城乡统筹、集约创新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

以浙江省县(市)域总体规划编制工作全面展开为契机,通过对城市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现状和矛盾分析,文章结合实践提出了两者在基础数据、空间管制、城乡规模、空间布局、建设时序、耕地占补平衡等方面的协调路径,以期为实现“规划一张图,城乡全覆盖”有所价值体现。

关键词: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协调;城乡统筹城市总体规划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简称“两规”)是指导一个地区城乡建设和土地利用优化的十分重要的规划手段,两者既相互联系又有所差异。

在我国现行管理体制下,“两规”分别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以及国土资源部管控,由于跨部门、分权限等因素,二者不可避免存在矛盾和冲突。

针对“两规”客观存在“规划空间上的统一”、“编制内容上的重叠”和“管理对象上的交叉”[1],为了更有效的开展实践工作,本文依托县(市)域总体规划编制契机,提出了两者在基础数据、空间管制、建设规模、空间布局、建设时序、耕地占补平衡等方面的协调路径,以促进该两项规划在实际工作中有效协调和衔接。

1 “两规”基本内容城市总体规划是根据一定时期城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确定城市性质、规模和发展方向,合理利用城市土地,协调城市空间功能布局及进行各项建设的综合部署、合理安排和实施管理。

它是一种区域性、综合性规划,是城乡建设和经济发展的出发点和归宿,是城乡发展之纲,与国家的社会、经济、政治等方面直接相关,在城乡建设中发挥着积极作用。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对一定区域未来土地利用超前性的计划和安排,是依据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和土地的自然历史特性,在时空上进行土地资源分配和合理组织土地利用的综合技术经济措施[2]。

它是一种专业性规划,是以合理安排现有土地资源,确保土地资源的永续利用为目的。

标准化试点建设常见问题及对策思考——以浙江为例

标准化试点建设常见问题及对策思考——以浙江为例

标准实践标准化试点建设常见问题及对策思考——以浙江为例■ 冯曹冲 陈勇锦 王 毅 张 磊(杭州方信企业管理有限公司)摘 要:标准化试点建设作为各级政府的一项法定职责和义务,在全国蓬勃展开,涌现出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案例。

随着社会对标准化试点的认知度越来越高,为更好地推进标准化试点工作,试点承担单位的标准化意识需要进一步提升。

本文通过对浙江省标准化试点建设过程中常见问题的分析,结合笔者在浙江省开展的国家级、省级标准化试点培训和验收评价工作,提出了标准化试点开展的建设性思考。

关键词:标准化,试点建设,数字化DOI编码:10.3969/j.issn.1002-5944.2023.12.015Common Problems and Measures in Standardization Pilot Construction —Taking Zhejiang Province as an ExampleFENG Caochong CHEN Yongjin WANG Yi ZHANG Lei(Hangzhou Fangxin Enterprise Management Co., Ltd.)Abstract: The standardization pilot construction, as a statutory responsibility and obligation of governments at all levels, has flourished throughout the country, with a number of emerging replicable and promotable cases. With the increasing awareness of standardization pilot projects in society, in order to better promote standardization pilot work, the standardization awareness of pilot undertaking units needs to be further enhanced. This article analyzes common problems in the construction process of standardization pilot projects in Zhejiang province, combines the national and provincial standardization pilot training and acceptance evaluation work in Zhejiang province, and proposes constructive thoughts on the implementation of standardization pilot projects.Keywords: standardization, pilot construction, digitalization《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第31条指出:“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支持开展标准化试点示范和宣传工作,传播标准化理念,推广标准化经验,推动全社会运用标准化方式组织生产、经营、管理和服务,发挥标准对促进转型升级、引领创新驱动的支撑作用。

浙江"十二五"重点任务的进展成效、存在问题和对策建议

浙江"十二五"重点任务的进展成效、存在问题和对策建议
浙江经 济 Z HE J I AN G E CON OMY
1 0 D e c e m b e r 2 0 1 3
I n s i g h t I 视点
编者按 : 规划评估 , 是保 障规划 有效实施 的必 要环节和 重要手段 。今 年 , 省发 改委 组 织开 展 了《 浙 江省 国 民经济 和社 会 发 展 第十 二 个五 年规 划 纲要 》 实 施情 况 中期 评 估。本 刊摘编 “ 浙江省 ‘ 十二五 ’ 规划《 纲 要》 中期评估报告 ” 的第二部分 , 供读者参 考。
开展化 工 、 涂装 、 合成革 等行业有 机废气 治理 , 加强机 动
业 。二是创新基层社会管理 和服务 体系。进 一步规范社 区基层 组织建设 , 改革 和完善城 乡基层管 理体制 。坚持
和发展 “ 枫桥 经验 ” , 不断创新 完善“ 网格化管理 、 组 团式
车尾气污染 防治 , 强化 区域联 防联控 机制 , 切 实做好 重污
服务” 丁作 。加强和创新流动人 1 : 3 管理和服务 , 适 时修订 完善流动人 口居住登记条例 。三是创新社会 组织建设 管 理体系 。积极推进 民办非事业单位 等社会组 织直接登记
改革试点 , 健全社会公 益组 织培育和管理体制 , 鼓励 和扶
持慈善组织发展 。加快剥离部分政府公共服务 和社会 职
年 均实 际增长 1 1 . 1 %。 网络 零售 等新兴业 态高速 发展 ,
国 网络 零售 额 的 1 6 . 2 %。
进展成效 : ( 1 ) 有效投资强劲增长。出台了扩大有效 投资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 、 加快腾笼换鸟促进经济转 型
2 2 . 2 %, 比“ 十一五 ” 期 间加快 8 . 9 个百分点 , 分别比广东 、 江

浙江社会治理数字化转型的成效、问题与对策建议

浙江社会治理数字化转型的成效、问题与对策建议

浙江社会治理数字化转型的成效、问题与对策建议浙江社会治理数字化转型的成效、问题与对策建议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数字化转型已成为推动社会治理现代化的重要手段。

浙江省作为中国经济最活跃、科技最发达的地区之一,多年来一直致力于数字化转型,在政务、公共服务、社会管理等领域推行了一系列数字化创新。

本文将探讨浙江社会治理数字化转型的成效、问题与对策建议,以期为浙江省社会治理数字化转型提供参考。

一、浙江社会治理数字化转型的成效1. 提升政务效率。

浙江积极推行电子政务建设,实现了政府信息的电子化、在线化和一网通办的目标。

市民可以通过网络办理各类手续,节省了时间和成本,提高了政府服务的效率。

2. 加强公共服务。

浙江推行了智慧城市建设,充分运用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手段,提升了市民生活质量。

例如,通过智能交通系统优化了交通流动,缓解了交通拥堵;通过智能安防设备提高了社区安全等。

3. 提升社会治理水平。

浙江大力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建立了个人信用记录、企业信用评价等机制。

通过数字化手段对个人和企业的信用状况进行评估,有效地推动了社会诚信建设。

二、浙江社会治理数字化转型的问题1. 数字鸿沟问题。

尽管数字化转型在浙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在一些偏远地区和农村地区,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且信息技术普及程度较低,导致数字鸿沟日益加剧。

2. 信息安全问题。

随着数字化转型的推进,大量的个人、企业和政府数据被数字化记录和存储,信息安全问题亟待解决。

数据泄露、网络攻击等安全事件频发,给社会治理带来了一定的威胁。

3. 隐私保护问题。

数字化转型过程中,市民的个人信息被广泛收集和使用,存在未经授权或滥用的风险。

缺乏有效的隐私政策和法律保障,容易引发个人隐私泄露和滥用问题。

三、浙江社会治理数字化转型的对策建议1. 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

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需重点关注偏远地区和农村地区的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提升网络覆盖和信息技术普及程度,缩小数字鸿沟。

地方政府政策创新存在的问题与对策选择以浙江省为例

地方政府政策创新存在的问题与对策选择以浙江省为例

第38卷㊀㊀㊀㊀2019年第2期㊀2019年4月出版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攀㊀登(双月刊)㊀㊀㊀NewHeights(Bimonthly)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Vol 38No 2 2019April2019ʌ收稿日期ɔ2019-01-27ʌ基金项目ɔ浙江省党校(行政学院)系统第二十批规划课题(ZX20217)阶段性成果ꎮʌ作者简介ɔ陈㊀斌ꎬ男ꎬ中共临海市委党校讲师ꎬ博士ꎬ研究方向:政府创新与基层治理ꎮ地方政府政策创新存在的问题与对策选择以浙江省为例陈㊀斌(中共临海市委党校ꎬ浙江㊀临海㊀317000)摘㊀要:改革开放40年来ꎬ地方政府政策创新已经成为浙江现象的重要组成部分ꎬ并产生了不少具有全国影响力的政策创新典范ꎮ不过ꎬ当前浙江地方政府政策创新也存在一些局限与误区ꎬ如伪政绩化㊁富营养化㊁天花板化等现象ꎬ从进一步创新的路径选择来看ꎬ浙江地方政府政策创新可以而且应该有更多的公开透明㊁分权制衡㊁民生服务㊁民主治理等ꎮ关键词:浙江ꎻ地方政府ꎻ政策创新中图分类号:D630㊀㊀㊀㊀文献标志码:A㊀㊀㊀㊀文章编号:1001 5647(2019)02 0077 05㊀㊀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ꎬ是一个国家和地区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ꎮ自上个世纪70年代未以来ꎬ政府改革与创新已经成为世界范围内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一种普遍现象和趋势ꎮ在西方国家ꎬ随着新公共管理运动的兴起ꎬ英国和新西兰率先掀起了政府改革与创新的热潮ꎬ并扩展到包括美国在内的其他发达国家ꎮ就中国而言ꎬ改革开放的40年ꎬ改革是各级政府当然的主题ꎬ政策创新是改革的必然选择ꎮ特别是在20世纪90年代之后ꎬ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地方政府自主空间的拓展ꎬ地方政府政策创新成为推动我国经济㊁政治㊁社会㊁文化发展的重要力量ꎮ2002年ꎬ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上ꎬ 创新 作为一种价值理念被引入了执政党的施政过程ꎮ此后ꎬ政策创新成为各级政府加快地区发展的重要举措ꎬ并得到了社会各界的积极回应ꎮ作为市场经济的先发地区ꎬ改革开放以来的40年ꎬ浙江已经成为我国地方政府政策创新实践最为活跃的地区之一ꎬ并产生了不少有全国影响力的政策创新典范ꎮ以八届 中国地方政府创新奖 评选为例ꎬ浙江共有10个项目获 中国地方政府创新奖 ꎬ20个项目入围 中国地方政府创新奖 提名奖ꎬ分列全国各省市区第一名ꎮ本文试图通过对地方政府政策创新最为典型的浙江进行研究ꎬ分析总结当前浙江地方政府政策创新存在的问题ꎬ探寻地方政府政策创新未来的努力方向ꎬ以期有利于提升我国地方政府政策创新的整体水平ꎬ实现政策创新与地方发展的良好互动格局ꎮ一㊁地方政府政策创新存在的问题分析政策创新ꎬ就是政府部门为适应新环境的变化和新形势的挑战ꎬ探索政府行为的新方法㊁新途径㊁新模式ꎬ从而不断完善自身运行㊁提高治理效率㊁增进公共利益等创造性地实施政策活动ꎮ纵观改革开放的40年ꎬ浙江地方政府政策创新取得了巨大的成绩ꎬ不仅实现了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迅速提高ꎬ而且政府的行政效率㊁公共服务能力㊁政治合法性也得到了较大的改进ꎮ 几乎所有项目都77在当地发挥了不同程度的积极作用ꎬ在解决当地社会出现的紧迫问题的同时ꎬ也增强了民众对当地政府的信任和支持ꎬ并对其他地方乃至全国富有启发意义ꎮ [1]不过ꎬ在看到浙江地方政府政策创新取得成绩的同时ꎬ也不应该忽视浙江地方政府政策创新存在的一些问题ꎬ比如政策创新的 伪政绩化 现象㊁ 富营养化 现象㊁ 天花板化 现象等ꎮ如果这些不良现象不能得到有效的解决或避免ꎬ浙江的地方政府政策创新工作则很可能畸形发展或走上异化的道路ꎮ(一)地方政府政策创新的 伪政绩化 现象当前ꎬ我国正处于体制快速转轨㊁社会全面转型的时期ꎬ政府工作需要及时创新以满足社会快速发展的需要ꎮ但是ꎬ政策创新是需要勇气和能力的ꎬ一项受到民众广泛欢迎的政策创新项目其背后必然凝聚着地方领导干部无畏的改革创新精神和高度的政治责任担当ꎬ有着一种 为官一任造福一方 的创业干事的冲动ꎬ也有着周密㊁细致㊁审慎的考虑和操作ꎮ一些地方的领导干部因为这些政策创新项目不仅得到了民众的广泛认可ꎬ而且也得到了上级部门的充分肯定ꎬ将其选拔到更高或更为重要的岗位上任职ꎮ也正因为政策创新有可能成为领导干部获得升迁的一种政绩ꎬ特别是由于我国的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过程中上级部门发挥着决定性的影响ꎬ一些领导干部为了个人前程的考量ꎬ利用信息不对称ꎬ迎合上级部门的意图ꎬ蒙蔽当地人民群众ꎬ大打改革大旗ꎬ大喊创新口号ꎬ表明上把政策创新工作搞得风生水起ꎬ实质上不过是换汤不换药ꎬ大搞形式主义ꎬ政策创新沦为一种 伪政绩 ꎮ比如ꎬ一些浙江地方政府的领导干部单纯地认为新的就是好的ꎬ为树立自己的新形象ꎬ展示自己的新思路ꎬ一上任就大搞 新官上任三把火 ꎬ即使是前任做得很好的工作也被改弦易辙ꎬ不仅导致政府工作的非连续性和民众的不适应性ꎬ也必然会导致既有资源的大量浪费和新资源的大量消耗ꎮ又比如ꎬ一些浙江地方政府的领导干部把政策创新工作作为每年政绩考核的重要加分项目ꎬ迫使下属各单位每年都要花费很大精力用于政策创新ꎬ但政府职能很大程度上在于发展经济㊁服务民生㊁维持稳定ꎬ地方政府不可能每年都进行重大政策创新ꎬ这就迫使一些地方政府挖空心思用于工作的包装打扮ꎬ或是把日常工作伪装成政策创新ꎬ或是虚张声势地夸大创新成果ꎬ更有甚者完全是东拼西凑地玩弄文字游戏ꎬ政策创新项目沦为弄虚作假的形式主义ꎮ(二)地方政府政策创新的 富营养化 现象地方政府政策创新既可能提高社会资源的利用效率㊁增加社会的总体福利ꎬ也有可能导致社会资源的浪费㊁社会福利的净损失ꎮ在自然环境中ꎬ富营养化是一种水质污染现象ꎬ地方政府政策创新的 富营养化 则是指地方政府的领导干部为了突出本地和个人的创新形象ꎬ通过投入大量的时间㊁精力㊁资本㊁技术㊁人才等资源树立一些没有普遍意义的政策创新样板ꎮ这些样板往往集万千宠爱于一身ꎬ在聚光灯下显得格外光鲜照人ꎬ地方政府的领导干部意图以此极个别的样板作为个人形象的展示平台ꎬ收获上级政府对其工作的认可与肯定ꎮ不过ꎬ由于这些样板集聚了大量不可复制的资源ꎬ也就不可能在大范围内有效推广ꎬ而一旦主持政策创新项目的相关领导干部离任或资源集聚无法持续ꎬ这种样板必然走向穷途末路ꎬ并导致资源的大量浪费ꎮ与此同时ꎬ由于树立样板的大量资源需要向其他地区㊁部门调配ꎬ这必然导致不同地区㊁部门之间政治生态的失衡ꎬ也很可能引起其它地区㊁部门的不满ꎬ从而导致全局工作的更难开展ꎮ正如自然界中富营养化将导致水质污染的不良后果ꎬ地方政府政策创新的 富营养化 也将导致地区发展的不平衡和大量资源浪费的不良后果ꎮ此外ꎬ由于这种 富营养化 的地方政府政策创新无法持续ꎬ这对于接任的领导干部来说必然会是一个烫手山芋ꎬ不仅需要另寻政策创新项目的突破口ꎬ还需要花费大量的精力和资源对这种 富营养化 的政策创新项目做好善后工作ꎬ如果形成政策创新 富营养化 的路径依赖ꎬ其导致的后果将更为严重ꎮ(三)地方政府政策创新的 天花板化 现象我国是单一制国家ꎬ浙江的政治体制是整个中国政治体系的一部分ꎬ上级政府在法律法规㊁人事任87免㊁资源分配㊁重大事项的许可等方面都严格地控制着地方政府ꎬ浙江地方政府政策创新也必然受制于地方政府所享有的自主空间ꎬ不仅面临着 人走政息 的现象ꎬ同时也面临着政治体制的空间局限ꎮ从领导干部个人的角度来看ꎬ地方政府政策创新作为一项具有较大风险的事业ꎬ往往依赖于领导干部个人的胆识㊁勇气和能力ꎬ而领导干部一般不会在同一岗位上长期任职ꎬ如果没有实现地方政府政策创新的制度性转化ꎬ接任的领导干部往往选择另起炉灶ꎬ政策创新项目也就无法实现长久持续ꎮ 一种政府创新ꎬ无论其效果多好ꎬ多么受到群众的拥护ꎬ如果最终不用制度的形式得到肯定和推广ꎬ那么ꎬ这种创新最后都难以为继ꎬ都难免 人走政息 ꎬ成为短期行为ꎮ [2]从政治体制的空间来看ꎬ地方政府政策创新是一种创造性的破坏行为ꎬ是对现有制度和框架的突破ꎬ很可能与现有的秩序相冲突ꎬ特别是像人大代表工作室㊁人大代表在线㊁党代表报告评议㊁官员财产公示㊁领导干部竞争选拔等权力监督㊁民主选举㊁干部选拔方面的政治改革类政策创新项目ꎬ如果这些创新项目不能得到中央政府的认可㊁在更高的层次或更大的范围内得到推广ꎬ即使创新项目的效果很好ꎬ也会因与现有的法律㊁党章㊁政策等相抵触而面临合法性问题ꎬ不仅创新者个人将面临巨大的政治压力ꎬ创新项目的持续和推广也会遇到体制的障碍ꎮ这种体制空间的拓展仅仅依靠地方政府自身的力量是无法实现的ꎬ需要中央政府对地方政府政策创新工作的支持与肯定ꎮ二、地方政府政策创新的对策选择俞可平认为ꎬ从我国以及世界各国的政府创新实践来看ꎬ政府管理体制改革创新的主要目标是民主㊁法治㊁责任㊁服务㊁优质㊁效益㊁专业㊁透明㊁廉洁ꎬ中国的政府创新存在着五个普遍性发展趋势ꎬ即从管制政府走向服务政府ꎬ从全能政府走向有限政府ꎬ从人治走向法治ꎬ从集权走向分权ꎬ从统治走向治理ꎮ[3]改革开放40年来ꎬ浙江地方政府政策创新一直走在各省市区的前列ꎬ在政府职能㊁行政审批㊁政务公开㊁公共服务㊁财政体制㊁电子政务㊁权力监督㊁责任追究㊁公民参与等方面都取得了很大的成就ꎮ不过ꎬ与政府管理体制改革的主要目标相比ꎬ浙江地方政府政策创新还存在不少差距ꎮ根据当前浙江政治经济社会的发展状况和地方政府政策创新的现状与趋势ꎬ浙江地方政府政策创新至少在公开透明㊁分权制衡㊁民生服务㊁民主治理等方面还有很大的拓展空间ꎬ可以在 市场经济优势 的基础上实现更多的 体制机制优势 ꎮ(一)更多的公开透明列宁曾经指出: 只有当群众知道一切ꎬ能判断一切ꎬ并自觉地从事一切的时候ꎬ国家才有力量ꎮ [4]而群众知道一切的前提是国家的公开透明ꎮ在现代社会ꎬ政务的公开透明是政府履行职能的一种责任ꎬ知情权㊁参与权㊁表达权㊁监督权已经成为举世公认的公民基本权利ꎬ没有政务的公开透明ꎬ公民就无法监督公共政策的制定和政府官员的行为ꎬ也就不可能对权力运行进行实质性的监督ꎬ公民的知情权㊁参与权㊁表达权㊁监督权也就无法得到保证ꎮ因此ꎬ 公开为原则ꎬ不公开为例外 已经成为各国政务公开的普遍原则ꎮ特别是在信息社会ꎬ随着信息技术的进步和社会开放程度的提高ꎬ不仅政务的公开透明有了更为多样的实现形式㊁更为广阔的操作平台ꎬ而且公民的信息诉求㊁知情诉求㊁参与诉求㊁监督诉求都更为强烈ꎮ近些年来ꎬ各级政府在政务的公开透明方面已经做了不少工作ꎮ随着«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的颁布实行ꎬ政府及其职能部门已经接受将政务的公开透明视为一种常态ꎮ但是ꎬ与时代发展的要求相比ꎬ与民众的信息需求相比ꎬ政务的公开透明在实际的落实当中还存在很大的不足之处ꎮ比如 重形式轻内容 的应付式公开㊁ 想知道的不公开ꎬ不重要的才公开 的选择性公开㊁ 只公布不回应㊁只告诉不说明 的单向度公开等不同程度地广泛存在ꎬ政府网站㊁市长热线㊁效能投诉㊁市长信箱㊁部门行风热线等很多都处于休眠状态ꎬ人民群众非常关心的事项和容易滋生腐败的领域公开透明的程度也远远不够ꎬ特别是公共财政预决算和官员财产收入的公开透明呼声已经非常迫切ꎬ作为政务公开透明在全国走在前列的浙江也仅仅是极个别的地方在 试水摸97河 ꎮ不过ꎬ也正因为如此ꎬ地方政府完全可以在政务㊁党务㊁村务等各种公务的公开透明方面大有可为ꎬ大胆创新ꎬ运用现代信息技术ꎬ回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求ꎬ满足公民权利觉醒的诉求ꎬ把 公开为原则ꎬ不公开为例外 落到实处ꎮ也只有这样ꎬ公共权力才能健康运行ꎬ人民才能自觉地从事一切ꎬ国家也才会有力量ꎮ(二)更多的分权制衡贪婪是人类的本性之一ꎬ人们无法拒绝权力的诱惑ꎬ对权力的无休止追求是人类的一个共同的欲望ꎮ孟德斯鸠认为: 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ꎬ这是万古不易的一条经验ꎮ有权力的人使用权力一直到遇有界限的地方才休止ꎮ [5]人类的政治实践也表明ꎬ不受约束的权力必然会走向滥用和腐败ꎮ在我国几千年的历史上ꎬ中央集权一直是主流传统ꎬ皇权没有制度上的约束ꎬ历代皇朝也无一避免 积累莫返之害 ꎮ因此ꎬ对于权力的约束和制衡就显得格外重要ꎮ改革开放以来ꎬ统包统揽的计划经济松动ꎬ政府逐步向市场让利㊁向社会放权ꎬ但权力过分集中的现象依然普遍存在ꎮ邓小平就曾经指出: 权力过分集中的现象ꎬ就是在加强党的一元化领导的口号下ꎬ不适当地㊁不加分析地把一切权力集中于党委ꎬ党委的权力又往往集中于几个书记ꎬ特别是集中于第一书记ꎬ什么事都要第一书记挂帅㊁拍板ꎮ党的一元化领导ꎬ往往因此而变成了个人领导ꎮ [6]自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ꎬ我国的权力腐败进入高发期ꎬ较长时期内都没有实质性的下降ꎬ这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一直没有很好的解决权力的分散与制衡问题ꎮ在理论上ꎬ权力的分开与制衡可以分为纵向和横向两个方向ꎮ纵向一般是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或上级政府与下级政府之间的分权制衡ꎮ横向分权则有不同形式ꎬ从社会的构成来看ꎬ市场㊁政府㊁公民社会是现代社会的三大组成部分ꎬ三者各有自身主要发挥作用的领域ꎻ从政府的广义角度来看ꎬ在西方ꎬ一般是立法权㊁行政权㊁司法权三权分立ꎬ我国则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ꎬ一府两院向人大负责ꎬ受人大监督ꎻ从政府的狭义角度来看ꎬ行政分权化已经是现代各国的主要发展趋势ꎬ我国主要把行政权力分为决策㊁执行㊁监督三个环节ꎮ改革开放以来的40年ꎬ浙江地方政府政策创新在分权制衡方面进行了诸多探索ꎬ不论是纵向的扩权强县㊁强镇扩权ꎬ还是横向的政府向社会放权㊁向市场放权都得到了很好的效果ꎮ不过ꎬ权力过分集中的现象在不同领域依然广泛存在ꎬ如何配置权力资源ꎬ规范权力运行ꎬ实现立法权㊁行政权㊁司法权的有效行使ꎬ健全决策权㊁执行权㊁监督权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的权力结构ꎬ建立权力结构科学化配置体系㊁权力运行规范化监督体系依然是浙江地方政府政策创新可以继续探索㊁大胆实践的方向ꎮ(三)更多的民生服务现代政治发展的一个趋势是从管制型政府走向服务型政府ꎮ2004年2月ꎬ时任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 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 专题研究班结业式上正式提出了 建设服务型政府 ꎮ服务型政府是一种公民本位㊁社会本位的政府ꎬ主张 最能服务于公民的政府才是好政府 的理念ꎬ把服务作为政府自身的根本使命ꎬ认为服务是一种责任ꎮ从1978年开始ꎬ浙江率先放松政府管制ꎬ开始市场化改革ꎬ并在此后领跑中国市场化改革40年ꎬ浙江的人民生活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改善ꎮ截至2017年底ꎬ浙江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连续17年㊁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连续33年列全国各省区第一位ꎮ但是ꎬ这40年浙江人民生活水平的快速改善主要是靠浙江人民自身的努力ꎬ靠的是政府放松管制ꎬ而不是政府提供公共服务能力的迅速提高ꎮ 由于民间力量的旺盛和市场化利益的内驱力之强大ꎬ浙江地方各级政府对推进改革和推动经济发展只发挥了次要或者说从属的作用ꎮ [7]从国际上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发展历程来看ꎬ当人均GDP位于7000-10000美元阶段的时候ꎬ发达国家和地区已普遍建立起较为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ꎬ实现了基本公共服务的均等化ꎮ从浙江的现实情况来看ꎬ2017年浙江的人均GDP已经超过10000美元ꎬ政府所提供的公共服务水平明显滞后于经济发展水平ꎬ不仅08无法满足人民群众对公共服务日益增长的量的需求ꎬ也面临着人民群众对公共服务质的需求ꎮ在社会保障㊁就业㊁教育㊁医疗㊁住房㊁环境保护㊁流动人口管理㊁打破城乡二元结构等方面都急需政策创新以实现公共服务的有效供给和满足公共服务均等化要求ꎮ与此同时ꎬ在温饱需要得到满足之后ꎬ浙江人民对于安全的需要㊁归属的需要㊁社交的需要㊁尊重的需要㊁自我价值实现的需要也随之高涨ꎬ对公共服务质的要求越来越高ꎮ恩格斯认为ꎬ社会的需要比10所大学更能推动社会的进步ꎮ面对人民群众如此高涨的民生服务需求ꎬ浙江地方政府政策创新理应在民生服务供给方面有更大的突破ꎬ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ꎬ满足人民群众对于更好生活的新期待ꎮ(四)更多的民主治理民主是一种现代的生活方式ꎬ已经成为一种人类广泛接受的政治价值ꎮ 历经千百年的风云变化ꎬ民主终于在今天博得了世界性的话语霸权ꎮ [8]回顾这民主取得世界性话语霸权的历史ꎬ可以鲜明地看到这也是民主在全球范围内不断扩散与传播的历史ꎬ是一部公民政治参与在全球风起云涌的历史ꎬ社会组织㊁公民在实现社会的良好治理方面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ꎮ 一个强加于人凌驾于社会之上㊁能够实现发展的国家形象正在消失ꎬ取而代之的是采取一种更加客观的观念来审视公共行动㊁统合各种社会力量的条件ꎮ因此ꎬ国家和其他行动者的合作伙伴关系具有压倒一切的重要性ꎮ [9]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ꎬ治理理念逐步走进社会的公共管理活动之中ꎬ 少一些统治ꎬ多一些治理 已经成为欧美国家流行的政治口号ꎬ政府以外的主体正在承担越来越多和越来越重要的社会管理职能ꎬ仅仅依赖自上而下的权力来统治社会的办法已无法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ꎮ特别是在浙江ꎬ市场经济发育早ꎬ民营经济高度发达ꎬ民众的交换意识㊁平等意识㊁自治意识㊁参与意识㊁权利意识等觉醒早ꎬ要求高ꎬ这就要求浙江地方政府政策创新应该更广泛地引入民主参与机制ꎬ更深刻地推行合作治理机制ꎮ通过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㊁党内民主制度㊁基层群众自治制度落实公民和党员的民主选举㊁民主决策㊁民主管理㊁民主监督ꎬ通过培育现代公民㊁壮大社会组织实现政府与社会的合作治理ꎬ通过完善地方行政制度㊁政治协商制度保障公民的知情权㊁参与权㊁表达权㊁监督权ꎮ毫无疑问ꎬ即使在现有的政治体制环境下ꎬ浙江地方政府政策创新在民主治理方面也依然存在很大的拓展空间ꎬ对于有远见的决策者来说ꎬ更多的民主ꎬ更多的治理ꎬ让更多的公民和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治理过程已经是一个非常明智的选择ꎮ参考文献:[1]杨雪冬.简论中国地方政府创新研究的十个问题[J].公共管理学报ꎬ2008ꎬ(01).[2][3]俞可平.改革开放30年政府创新的若干经验教训[J].国家行政学院学报ꎬ2008ꎬ(03).[4]列宁选集ꎬ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ꎬ1972.361.[5][法]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M].北京:商务印书馆ꎬ1987.154.[6]邓小平文选ꎬ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ꎬ1994.328-329.[7]罗卫东ꎬ许彬.区域经济发展的 浙江模式 :一个总结[J].中共浙江省委党校学报ꎬ2006ꎬ(05).[8][美]乔万尼 萨托利.民主新论[M].上海:东方出版社ꎬ1993.4.[9][法]皮埃尔 卡蓝默.破碎的民主 试论治理的革命[M].上海:三联书店ꎬ2005.56.责任编辑:马㊀震18。

分析多规融合的问题及其应对措施

分析多规融合的问题及其应对措施

分析多规融合的问题及其应对措施1 “多规”编制背景2013年11月召开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要紧紧围绕建设美丽中国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对城乡空间开发、建设和保护提出更高的要求,客观上要求各级政府对现行规划体制进行改革。

在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上,习总书记将城乡规划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8次提到“城乡规划”和“城市规划”,并明确指出,“建立空间规划体系,推进规划体制改革,加快规划立法工作,形成统一衔接、功能互补、相互协调的规划体系。

由于缺乏科学有效的编制实施衔接机制,城市总体规划、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及产业发展规划、生态环境规划等规划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

多规融合工作有利于统筹协调试点县(市)域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推进集约节约用地、严守生态红线和保护集中连片优质耕地、控制城镇开发边界,促进试点县(市)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2 “多规”本质“多规融合”是指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城乡总体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及生态、环境保护、资源利用等各类规划的编制和实施中,以城乡空间的统一安排为前提,通过规划编制体系、规划标准体系、规划协调机制等的衔接与融合,最终实现各类规划安排的融合统一。

“多规融合”并非指只有一个规划,也不应当理解为一个新的规划类型,而应该是贯穿于各类规划编制和实施过程中的工作方法和工作要求。

3 现实问题各部门规划分属不同部门,职能与分工的不同,关注重点不同,引用的技术标准不同,并在实际技术工作中,也在着内容重叠、交叉的情况。

3.1规划期限不一致发展规划的期限只有5年,城乡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一般在10年以上,且后两者也有5年—10年的错位期。

3.2规划内容不一致各规划内容侧重点不一样,但有存在重复、交叉的编制,绝大部分城市的土地利用规划与城乡规划的建设用地边界以及生态环境规划的生态红线边界存在大量图斑不一致的现象。

3.3图形基础不一致各个规划的基础地理信息不一致,土地利用规划多采用西安80坐标系,城乡规划则有独立坐标系、西安80坐标系及北京54坐标系等多种选择,造成未来衔接难度和工作量极大。

两规协调发展问题的分析与建议

两规协调发展问题的分析与建议

土地利用规划和城市总规划关系的探讨规划是实现土地优化配臵和引导城市建设管理协调发展的关键,指导土地利用和城市建设的有两个规划,即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市总体规划,这两个规划都是以国民经济长期发展规划为依据、节约和合理利用土地及其空间资源为原则编制的,为了更好的建设城市,让这片土地真正成为人类诗意栖息的家园,我国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就已经从国外学习借鉴,引进了土地利用规划和城乡规划的概念,并随着多年社会主义建设,经济的不断发展,结合我国的实际经验在探索中不断完善。

但由于各方面的原因,两个规划相互脱节的状况由来已久。

关于这两个规划的关系,早在1989 年底公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第七条就有明确规定,“城市总体规划应当与国土规划、区域规划、江河流域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相协调” 。

近20 年,我国城市用地规模的扩张远远超过城市化的进程,城市用地的供需矛盾日益尖锐;但另一方面,我国对已占有的城市建设用地控制较弱,导致城市土地利用效率低下,土地利用的集约程度远远低于国外发达城市水平。

两种规划经常被认为是“纸上画画,墙上挂挂”,难以与快速变化的城乡建设相适应。

如何处理好两者的关系,使之更好的为城乡建设服务,下面提出本人的一些思考和看法。

一、二者的区别和联系(一)区别两者的都是为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服务的, 有密切的联系和部分重合的内容.但分别属于两个不同的规划, 在内容上方法和层次上有明显的区别。

”城规”主要涉及建成区和规划发展区,而”土规”涉及未来发展区和非建设用地区。

城规” 更强调物质设计和空间表现,更加理想化,而”土规” 着重土地指标的分配,侧重经济性、实施性,更有强制性。

两个规划的法律地位不一样。

土地规划的宏观控制和约束力未能在法律上充分体现。

《土地管理法》及实施条例都简单地讲各级政府应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但规划应对哪些土地利用进行宏观控制,如何保证规划的实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有无法律约束力,违反了规划如何处臵等均未能明确。

浙江省小企业执行会计准则制度情况及改进建议

浙江省小企业执行会计准则制度情况及改进建议

浙江省小企业执行会计准则制度情况及改进建议浙江省作为中国经济发达地区之一,小企业数量众多,对行业结构和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小企业在执行会计准则制度方面存在一些问题,这不利于小企业良性发展。

本文将探讨浙江省小企业执行会计准则制度的现状及改进建议。

一、现状分析:1.小企业执行会计准则制度存在的问题:(1)制度繁琐:由于小企业开展的业务范围较窄,执行会计准则的过程可能会显得繁琐冗杂。

(2)成本较高:小企业在执行会计准则时需要投入较多的人力物力财力,增加了企业的运营成本。

(3)缺乏专业人才:小企业内部往往缺乏专业的会计人才,导致执行会计准则时出现错误和偏差。

(1)政策要求:国家相关政策要求小企业也要执行会计准则,但并未给予相应的政策支持。

(2)企业发展需要:随着小企业不断壮大,其业务范围和复杂程度逐渐增加,需要一套规范的会计准则来指导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

二、改进建议:1.简化会计准则:针对小企业的特点,可以适当简化会计准则,降低小企业执行会计准则的难度和成本。

2.加强政策支持:政府可以出台一些针对小企业的政策,对小企业在执行会计准则时给予一定的补贴和支持。

3.优化培训机制:政府可以组织一些培训活动,帮助小企业员工提升会计知识和技能,提高企业内部的会计管理水平。

4.加强监督检查:建立健全的监督机制,加强对小企业执行会计准则的监督检查,确保小企业严格按照准则开展财务管理工作。

5.鼓励科技创新:鼓励小企业运用科技手段进行财务管理,提高财务工作的效率和准确性。

6.鼓励外包服务:对于缺乏会计人才的小企业,可以鼓励其将会计工作外包给专业的会计机构,减轻企业的负担。

三、结语:小企业是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健康发展对整个经济都具有重要意义。

执行会计准则对小企业的财务管理和发展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但也面临一些问题和挑战。

政府、企业和社会都应该共同努力,为小企业执行会计准则制度提供更好的支持和帮助,推动小企业健康、持续发展。

浙江农村三产融合发展成效及问题对策

浙江农村三产融合发展成效及问题对策
2021 年,全省涉农规模以上工
现“良种繁育—生态养殖—透明工厂—肉品加工
发展后劲不强
—冷链物流—文化旅游—美食品鉴”全链条集聚
业和服务业企业 R&D 经费内部支出只有 54.
4亿
发展,打造健康美食小镇。
8
新农村 2024.4
元,与营业收入之比分别为 0.
87%和 0.
03%,远
工作研究·共同富裕·
土地经营权等要素有机结合,增加农户参与产业
落后,分级品控不到位,精品打造和品牌提升不
融合的机会,推动价值分配向上游农户倾斜,引
足,同时面临着“放不久、走不远”的困境。三
导鼓励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组
是农村电商发展不足。调研显示,有 75.
8%的经
建产业化联合体,构建让农民分享加工流通增值
贴、税费等优惠政策较少。调研显示,45.
8%的
(4) 聚焦自主创新,加强龙头企业创新引领
经营主体认为政府对一二三产业融合的政策支持
发展
力度不大。湖州某蚕业公司反映,公司推广机器
做强”基础上“做优做高”,加强对涉农企业科
人养蚕,但目前的机器人购置补贴都是针对工业
技创新的支持,加大政府资金向农业科技创新活
沃川等具有国内外先进水平的现代农业企业,形
三是农民合作社成为带动农户就业增收的主力
为一体的现代农业产业新模式。
岁的占 52.
1%;学历在大专及以上的占 56.8%。
军。受访农户参加的经营组织中,农民合作社、
成融种源研究、种植培育、产品加工、休闲观光
(3) 产业融合助推乡村振兴
一是政策助

严诚霞
家庭农场、种养大户和农业龙头企业分别占

加强规划统筹引导严控增量撬动存量促进节约集约用地

加强规划统筹引导严控增量撬动存量促进节约集约用地

加强规划统筹引导严控增量撬动存量促进节约集约用地作者:马奇来源:《浙江国土资源》 2014年第7期浙江省国土资源厅副厅长马奇“规划的科学是最大的节约”,规划的浪费也是最大的浪费。

为了走出了一条具有浙江特色的节约集约用地的道路,我省节约集约用地工作必须始终坚持以符合规划和用途管制为前提,充分发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统筹管控作用。

现对浙江省如何扎实推进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对国土资源空间、时序的统筹管控,严控增量,撬动存量,谈三方面内容。

一、加强土地利用规划空间管控,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以“指标控制和分区管制相结合”为特色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在浙江省经过近十五年的不断探索和创新,已经成为目前空间规划体系中管控能力最强的规划,全省国土空间开发总体格局逐步优化。

1、合理设置规划控制指标,完善规划指标体系。

为强化和引导土地节约集约,除国家下达的人均城镇工矿用地外,增加了万元二、三产业GDP增加值用地量作为规划控制指标层层下达。

根据《浙江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期评估报告》,2012年全省万元二三产业增加值用地量为40平方米,与2005年71平方米相比,下降了44%,执行情况良好,预计到2020年能达到规划确定的26平方米的目标。

在下一步规划调整完善工作中,将增加土地开发强度指标,并将消化转而未供、批而未用情况与规划建设用地总量控制指标、新增建设用地规模控制指标相挂钩,进一步严格控制建设用地总量和增量,从规划“源头”上促进节约集约用地。

2、合理调整用地结构,优化用地布局。

把浙江宝贵的有限的空间资源科学合理布局好,是最重要的节约集约用地途径。

我省按照优先布设国土生态屏障网络,保护水田等优质农用地,控制城乡建设用地规模、协调基础设施用地的原则,充分发挥我省低丘缓坡和沿海滩涂等山海资源丰富的优势,开展低丘缓坡荒滩等未利用地综合开发利用试点,探索完善“台地产业、坡地村镇”的低丘缓坡开发利用模式和“沿海产业、滨海集镇”的滩涂开发利用模式,加快形成山地和海滩资源立体开发利用的新格局。

浙江发展城市经济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政策建议

浙江发展城市经济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政策建议

浙江发展城市经济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政策建议城市经济是浙江新型城市化发展的客观要求,是破解县域经济发展深层次矛盾、突破县域发展小格局拓展经济空间的战略所需,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产业转型升级的必然趋势。

促进高端要素向中心城市集聚,加快发展城市经济,形成与新型城市化相适应的经济布局和发展方式,这是浙江经济发展进入新阶段的必然要求,也是积极适应新常态、增强发展后劲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战略举措。

一、加快发展城市经济的意义和关键环节加快发展城市经济是适应新常态的内在要求,是全面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必须通过强化创新驱动仅仅抓住转型升级这条主线,以增强中心城市的集聚辐射能力为核心,着力提升城市经济发展质量、综合实力和竞争力。

(一)加快发展城市经济是适应新常态的内在要求当前浙江经济发展面临的首要挑战是增长速度换档与产业结构调整、发展动力转型滞后之间的不协调。

特别是在新常态下,浙江经济增速下行压力不断加大,但以县域经济为主体的区域发展特征尚未得到根本性改变,特别是自“十五”以来,工业结构变动率持续走低,纺织服装、化纤、食品加工和制造等劳动密集型传统产业仍是区域经济增长的主要支撑,处于价值链低端的低技术含量、低附加值产品依然是浙江大多数中小企业参与国内外市场竞争的主要产品,创新能力弱,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迟缓,产业结构不合理。

客观地说,在20世纪80、90年代宏观经济供不应求、消费层次相对较低的市场环境下,以中小企业、低附加值产品和传统加工制造业为主要特征的县域经济,充分调动基层政府发展经济的主动性,更好地激活民间发展活力,成为推动浙江区域经济高速增长的主要动力。

但随着经济发展阶段转换和发展水平提升,宏观经济环境发生了根本性变化,消费结构快速提升,人民群众需求已从单一的物质商品向服务需求和生活品质提升转变,国内一般消费品市场基本饱和,国际市场各种制约日趋加大。

特别是目前浙江城市化率已达到64%,开始进入城乡统筹协调发展的新阶段,依靠低成本优势驱动、低层次产业量的扩张为主要内容增长方式和要素资源配置方式已经难以为继,县域经济“节点功能弱、集聚能力弱、资源整合能力弱和传统产业升级难、大企业大产业形成难、高新产业发展难、现代服务业发展难”的“三弱四难”制约日益突显。

中国定海加快推进省民营企业“双对接”试点工作主要做法、存在困难及相关建议

中国定海加快推进省民营企业“双对接”试点工作主要做法、存在困难及相关建议

产业经济Industrial Economy 2014年7月,定海区被确定为浙江省首批“民企科技金融双对接工程”20个试点县区之一。

近两年来,该区紧紧围绕“到2016年底‘双对接’企业达百家以上”工作目标,精心部署开展民营企业对接科技、对接金融服务等相关工作,取得良好成效。

截至目前,该区累计举办民企“双对接”活动138场次,组织培训280余场,实地走访企业2100余家,参与对接企业近300家,与区外科研院所开展科技合作项目、引进科技成果20余项,银行类金融机构向小微企业发放贷款数额达117亿元。

一、主要做法一是调查先行,梳理企业需求。

“一对一”进行实地走访、问卷调查,掌握定海工业园区、舟山国际粮油产业园区、舟山国际水产品产业园区等区块内重点民营企业在科技创新发展、金融产品服务等方面需求,建立“双对接”活动需求企业名录库。

推广运用“双对接”供求信息服务平台,开展民营企业技术引进、技术应用、资本嫁接的指引和交流互动。

截至目前,共确定180家企业服务对象并列入需求名录库,累计走访调研企业2100余家,收集整理各类需求180个。

二是整合资源,加强培育对接。

在区民协组建科技、金融服务指导联络站,对接联系浙江省股权交易中心、中国电子科技集团、中关村科技集团等知名高新技术企业和金融服务机构,谋求全方位长期战略合作。

以定海海洋科技创新中心为核心,打造具有定海区域特色的小企业创业基地和科技企业孵化器。

目前,定海城西伍玖文化创意创业园区一期已入驻各类文化创意企业44家,二期项目已完成总工程量的85%;区科技企业孵化器拥有孵化总面积3.2万平方米,在孵科技型小微企业达83家;小企业创业基地总面积达130万平方米,入驻企业105家。

累计申报市级以上各类科技计划项目80余项,下达科技专项经费100万元用于支持开展科技研发及成果转化。

三是拓宽渠道,破解资金瓶颈。

拓宽动产抵押主债权种类及被担保债权抵押登记种类,允许企业间以购销合同、金融租赁、承揽合同、债务重组等方式进行抵押登记,引导企业利用股权、商标权、专利权等出质、质押进行融资,用活无形资产。

浅谈浙江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完善工作

浅谈浙江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完善工作

众的拥护和支持。

聊,就不可能了解群众所思、所想、所望,如果下基层不带着深厚的感情去联系群众,不和群众打成一片,不和群众同坐一条板凳,同吃一锅饭,同干一样的活,就难以加深对群众的情感。

比如,在政策方案出台前,多征求基层和群众的意见和建议,不要坐在办公室里拍脑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基层既是产生利益冲突和社袋,拍胸脯,搞一些脱离实际,形成主义,官僚主义,会矛盾的源头,也是协调利益关系和疏导社会矛盾的突不注重客观规律,不讲科学实际的工作计划方案。

每位破口。

”做群众工作必须把基层和群众作为主阵地和工领导干部要深入基层和农村,多做一些知民情,解民作重心,可是现在少数党员干部和领导干部平时习惯于忧,暖民心、善民意的事,真正做到把民情掌握在基坐在办公室里,打电话、听汇报、看材料来了解基层群层,问题解决在基层,矛盾化解在基层,工作落实在基众的情况,还有的通过文件发、提要求来做群众工作,层;感情融合在基层,切实把基层和群众工作做深,做如果不深到基层,不到群众一线走一走、听一听、聊一细,做实,做到位。

四、带着感情,着力把握做好群众工作的主动脉——大榭开发区《浙江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于2009年8月获国务院批准,全省11个市级、82个县级和1422个乡级规划于2011年上半年获得批准。

三年多来,浙江省国土资源厅严格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为依依据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评估成果和全国第据,认真实施土地用途管制制度,以计划管理、项目预二次土地调查成果,按照“省内统筹”“大稳定、小调审、规划审查为管理手段,建立了保障规划实施的有效整”“试点先行、稳妥推进”的总体原则,通过突出耕运行机制。

尤其是《浙江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条例》的地资源和生态环境的保护,实现规划重心由保障向保护出台,巩固了规划实施的各项机制的法律地位,充分发转变;通过严格划定“三条红线”(永久基本农田、生挥了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统筹管控作用,促进了我省社态保护用地和城乡建设用地扩展边界),实现规划方法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专题研究三两规衔接分析

专题研究三两规衔接分析
3、衔接的主要内容
(1)淳安县域社会经济发展目标。
(2)社会经济发展战略及乡镇发展战略目标。
(3)基础数据、测算口径、规划年限及阶段、图件工作平台。
(4)分阶段人口及土地利用规模,建设用地标准。
(5)乡镇建设用地空间布局、增长边界划定。
(6)空间管制分区及管理目标。
其后,根据《杭州市域总体规划》(2006-2020)及《新安江-富春江-千岛湖风景名胜区千岛湖风景分区规划》(2006-2020)的进展,2007年11月与上述两个规划进行了对接,落实上位规划的有关目标和总体控制要求(人口、用地、空间分区、城乡协调等)。
2008年1月24日,专程向杭州市委书记王国平进行了工作汇报,并根据会议纪要再次进行调整与修改。
专题研究报告三:淳安县域总体规划
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衔接报告
一、淳安县土地利用现状
据2005年土地利用现状变更调查数,淳安县土地总面积为442717.84公顷。其中:耕地16211.10公顷,园地45202.87公顷,林地300872.72公顷;居民点及工矿用地5795.85公顷,交通用地972.97公顷,水利设施用地54127.11公顷;未利用地15446.89公顷。另外,还有1151.63公顷的可调整园地,169.49公顷的可调整林地及1.93公顷的可调整其它农用地,共计1323.05公顷,这些土地在一定条件下都可转化记入耕地面积,从而可以保证基本农田的数量。
因此本次规划中在保持城镇总体规划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各自编制体系和技术规范系统完整的前提下严格贯彻城乡规划法城乡统筹发展基本农田保护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基本方针结合浙江省建设厅与国土资源厅178文件精神把两规衔接的核心集中在目前存在的问题和脱节环节中把城镇总体规划的土地资源认识放大到全域真正做到全局统筹总量对接分项对位淳安县域总体规划2006年2020空间一致阶段同步实施共协

两个中心融合发展整改方案

两个中心融合发展整改方案

两个中心融合发展整改方案
为促进两个中心融合发展,进一步推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现提出以下整改方案:
一、加强顶层设计。

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协调两个中心发展规划,加强政策衔接,提升整体协同效应。

二、优化营商环境。

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行政审批流程,加大投资吸引力,提高市场竞争力。

三、推进科技创新。

加强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培育人才队伍,推进科技成果转化,提升产业竞争力。

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加快城市交通、水利、能源等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城市服务水平和基础设施保障能力。

五、加强文化建设。

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推进文艺、体育和旅游产业发展,提升城市文化软实力。

以上整改方案将有助于两个中心实现融合发展,提高城市综合实力和核心竞争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做出新的贡献。

- 1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819/cpr20150109a I作者简介】 吕冬敏(1 985--).女.硕 士.浙江省城乡规划设计 研究院助理城市规划师。 【修改日期】2014-I 2-25

背景与研究进展
城乡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以下简
称“两规”)是指导一个地区发展建设的权威性 法律文件.它们理应是互相衔接的,但是由于 种种原因,这两个规划之间常常出现不一致。
浙江“两规"衔接的创新,不足与改进对策
INNOVATION。DEFICIENCY,AND IMPROVEMENT OF THE COORDINATlON OF URBAN.RURAL MASTER PLAN AND LAND USE MASTER PLAN IN ZHEJIANG PROVINCE
吕冬敏
LU Dongmin
【摘要】城乡总体规划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之间 的矛盾和分歧由来已久,对城乡建设和“两规” 的权威性产生负面影响。浙江省通过将县市域 总体规划和“两规”衔接专题报告进行法定化和 制度化来推进“两规”的衔接,具有一定的创新

这不仅会影响两个规划的权威性.也会影响政府 部门的行政效率。对于”两规”之间的不一致. 有很多学者进行了研究,提出了”两规”在法律 依据、主管部门.基础数据来源等至少1 3个方面 存在差异(表1)。 “两规“之间的这些差异,有的 不会影响到规划的最终成果.是可以存在的.比 如法律依据.规划逻辑等;而有的差异会直接导 致“两规”编制成果的不一致,这些差异是应该 被消除的,比如基础数据、统计口径,规划范围 等。 关于“两规”衔接的研究成果比较丰富.大 致可分为三类。一类是偏向理论的研究.主要研 究“两规+:出现矛盾的根源以及“两规”衔接的 原则性对策”。1;第二类是对。两规”矛盾的某一 个方面进行深入研究,并提出衔接的方案”“j;第 三类是对。两规”衔接实践经验的总结.包括上 海,武汉等地”两规”衔接的经验m“…。
of the two plans.In
Zhejiang
Province,efforts
have been made to coordinate these two plans by legalizing and systemizing the county master plan and the coordination report of the two plans,which is
万方数据
表1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与城乡总体规划的不同点
Tab.1 Differences between land
use
master plan
and urban—rural master plan
项目 法律依据 主管部门 基础数据来源 用地分类标准 土地统计I;3径 规划目标 规划逻辑 <土地管理法> 国土资源部
innovation in China and has attained some
good effects.However,the method of
Zhejiang
Province has some shortcomings in the technical standards and coordination mechanisms,aimed at which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for improvement.
【文章编号】1002-1329
(201 5)01—0048一05
KEYWORDS:”the
master plan;land master
two
use
plans”:Zhejiang;county
master plan;urban-rural
“本条例所称的城乡规划,包括城
I中图分类号l
TU984
plan
an
县市域总规是浙江省“两规”衔接的创
新点
对于城乡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衔 接.很多地区都进行了尝试。浙江省是通过将县 市域总规和。两规”衔接专题报告法定化、制度 化来推进。两规”衔接的.这是浙江省“两规” 衔接的创新点。这个创新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 是县市域总规法定化。 第三条规定 《浙江省城乡规划条例>
use
master plan have been inconsistent with each

一2015将鹄∞o棒饕.1昔vo广b∞zo.I‘J》z.2015
other for
on
long time,which has

negative effect authority
urban-rural development and the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城乡规划法> 住房城乡建设部
城乡总体规划
国土资源部门历年的土地变更调查数据 <土地利用现状分类>、 <土地规划分类)
建设部门的统计数据 <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
有些用地.用地名称相同.含义却相异,造成统计口径的差异.如城镇建设用地 耕地保护、生态保护,用地平衡 以供定需.由近及远,自上而下.侧重保护资源 关注建设用地需求 以需定供.由远及近.自下而上,侧重保障发展

性,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浙江省的“两 规”衔接方法存在衔接技术标准有待统一、衔接 内容不够完善、衔接成果实施不够顺畅等问题, 针对这些问题,本文提出了改进对策。 【关键词】“两规”;浙江;县LAN三zo∞m、,一mv
ABSTRACT:Urban—rural master plan and land
镇体系规划、城市规划.县f市)域总体规划、镇 规划、乡规划和村庄规划”;第十二条规定“县 (市)域总体规划编制后.可以不单独编制县人民 政府所在地镇的总体规划或者不设区的市城市总 体规划”。可以看出,对于符合条件的城市来 说.县市域总体规划已经取代了城市总体规划。 第二是”两规”衔接专题报告制度化。<关 于切实加强县市域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规划年限由国务院确定.国家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对全 规划年限由编制规划的政府部门自行确定,规划年 规划年限 国各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规划基期、规划期及规划 基期数据都做明确的规定 规划范围 空间管制 以行政范围为规划范围 强调对现状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敏感区的保护 划定一定的规划范围,一般小于行政范围 不仅对现状资源进行保护,还对规划用途进行管制 限、规划基期都不相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